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精选10篇)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1
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时, 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央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客观上,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 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和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建立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上海应该抓住此次契机, 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契机
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将对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 金融自由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从海外的发展经验看, 金融自由化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点和必不可少的条件。长期以来, 受制于人民币的非全面可兑换性、利率的非市场化、金融机构的设立壁垒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直进展缓慢。现在,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后,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 可在自贸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金融服务业将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 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等。这些措施显然会将金融自由化水平大大提升, 进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二) 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将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
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看, 有利于创新但又不失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够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政府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保证金融中心的稳定, 另一方面要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 促进金融创新, 保证金融中心的活力。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 允许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 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这无疑会推动上海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 活跃金融市场, 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新契机。
(三) 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将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部经济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公司的总部要管理庞大的财务往来和资金流, 对金融产品有强大的需求, 也常常需要通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对冲机制来控制、管理其生产经营风险。大公司总部的集聚不仅有助于形成资金中心, 也有助于活跃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将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 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这将推动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在上海, 进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中心的建设。
(四) 金融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国际化。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多项方案措施无疑会提高上海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 鼓励企业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在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方面, 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 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 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 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如果能充分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及与之相关的有利政策, 必将有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困难难和挑战
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方面, 有很很多优势和较为良好的基础, 但也面临不少困困难和挑战, 对此应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一) 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单一, 交易规模模不足
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较较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活动发生。而上海当前前的情况是:一方面, 上海股票主板市场不不够活跃, 日成交金额常常低于深圳的创业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市场;另一方面, 金融期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品种单一, 交易易规模不足。目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市的交易品种只有沪深300指数期货和55年期国债期货。表1为沪深300指数 ( (HS300) 与沪深300指数期货 (IF) 4月份以以来的日成交金额数据, 可以看到, 目前沪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日成交金额大体为沪沪深股票现货市场成交金额的10倍以下下。股指期货的成交金额数倍于股票现货交交易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规律性现象, 而而我国金融期货的交易品种单一, 交易规模也远不及成熟市场, 难以发挥金融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无论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 金融活动的交易规模都相对比较小, 制约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度。
数据来源:HS300日成交金额数据来源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网站;IF日成交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
(二) 金融机构的集聚度不够
金融中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活动的集中地, 从伦敦和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来看, 国际金融中心都聚集着相当数量的、高质量的金融机构。然而无论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还是保险公司, 国内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的总部并不在上海, 譬如,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保险等总部都分布在北京、深圳等地。金融监管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总部也都不在上海。实际上, 没有一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作支撑, 上海是很难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
(三) 非政治中心带来信息劣势
与伦敦、东京、巴黎、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同时也是所在国的政治中心不同, 上海不是我国的政治中心, 因此在享受政治中心的许多经济辐射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方面, 上海不占优势。金融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运行并对信息非常敏感的行业, 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能够大量、及时、客观的反映市场、机构、产品变化的各种信息。非政治中心所带来的信息短板制约着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四) 金融市场体系不完整
目前, 上海金融中心在各个金融子市场上与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股票市场大而不强, 截止2012年年底, 上交所股票成交额位列全球主要交易所第四位, 亚洲第二位, 但上海股票市场大而不强, 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同步性较差;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单一, 政策性银行债、国债和中期票据三者的发行量超过发行总量的70%, 缺少创新品种;金融期货、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 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金融子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不完整, 市场的资源配置和风险规避功能未能很好发挥, 限制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三、抓住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的契机, 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 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上海应该抓住契机, 大力实施金融产品创新, 吸引金融机构汇集, 完善信息发布、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实现到2020年将上海建设成“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一) 大力实施金融产品创新, 活跃金融市场
相对于目前沪深两市的2300多只股票而言, 沪深300指数期货这一单一的期货交易品种明显不足。无论是从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的角度, 还是从活跃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的角度, 都应该提供更多的期货交易品种。上海应该抓住当前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有利时机, 着力发展金融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活跃股票指数期货市场, 更好地发挥金融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 这也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 进一步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
国际金融中心是以大量有实力的金融机构的集聚为基础的, 上海应该利用金融自由化水平提高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吸引功能性金融机构、全国性金融机构、国际性金融机构及其他影响力较大的金融机构不断落户上海, 既要注重金融机构集聚的数量, 更要注重金融机构集聚的质量, 把上海建设成为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的重要集聚地。
(三) 打造完善的金融资讯信息发布平台
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能让市场主体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获取有效信息, 进而做出正确判断。上海应借助自贸区成立和金融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契机, 打造一批符合国际语境、有全球影响力的财经传媒和金融资讯信息发布平台, 弥补非政治中心带来的信息方面的劣势, 进一步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交易主体, 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
(四) 不断开拓金融市场的新领域,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借助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契机, 上海应积极拓展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内涵和边界也在发生变化, 譬如, 碳金融市场正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碳金融市场交易金额将达到3.5万亿美元。不断开拓金融市场的新领域, 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Z].2013-09-18.
[2]叶德磊, 顾京.我国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应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4) .
[3]叶德磊.抓住金融创新的新契机[N].解放日报, 2013-10-09.
[4]严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比较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13 (06) .
[5]葛静, 王山.对新时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J].福建金融, 2013 (06) .
[6]冯军政.全球金融中心格局演变与上海的发展策略研究[J].新金融, 2013 (07) .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2
我校梦想中心教室于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梦想课程已逐步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回顾一年来我校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学习并不断践行梦想课程的新理念
对于一个农村中心小学来说,“梦想课程”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个全新的天地。梦想课程倡导的自由、快乐、参与、分享等新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我校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这种新理念、新思想,并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摸索,老师们逐渐掌握并能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梦想课程教学中。
二、实施梦想课程
1、严格梦想课程设置。我校把梦想课程纳入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计划。
2、加强梦想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梦想课程教学质量。我校把梦想课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中,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每班每周扎实上好一节梦想课程课堂教学。老师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教师为学生营造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梦课程教学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现在,我校梦想课程授课教师授课积分基本都达到了七、八千分。
3、我校组织教师进行梦想课程教学研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梦想课程的实施情况。
4、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观念,认识梦想课程开发的意义。
5、耐心指导梦想教师熟悉、使用教学设备,调动上梦想课程的老师的积极性。对老师们上梦想课程进行跟踪指导,努力提高梦想教师的积极性,使老师在上梦想课程的过程中尝到教学梦想课的乐趣。
6、加强梦想中心的公物管理,保证梦想课堂教学不受任何影响。
三、大力宣传、积极推进梦想课程新理念
为了进一步宣传真爱梦想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梦想课程理念,更好地推动、推广梦想课程的实施,给一线梦想课程教师提供梦想课程示范和交流分享平台,逐步做到把地方综合实践课程与梦想课程有机结合,把梦想课程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教师自信、从容、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学习和成长。我校不断宣传梦想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现在除了本校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梦想课堂中来以外,其他村完小老师也开始接受并尝试梦想课程新理念,现在我镇梦想教室也越来越多。
四、梦想课程教学取得的成效。
通过梦想课程的教学,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技能。学生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通过小组活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学生逐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热爱自己家乡,学会关爱自己家乡的情感,进而引起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总之,自梦想课程在我校推广和我校的梦想教室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在社会各界的关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 “梦”一定会飞翔得更高更远,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殷汇中心小学
真爱梦想基金会之梦想中心 篇3
“梦想中心”建设以标准化模式为欠发达地区学校建设风格独特,集电脑、图书、多媒体设备为一体,且便于互动式课程开展的教室。基本配置为:彩色墙面、木地板、图书数千册、彩色桌椅若干、联网台式电脑或平板电脑若干、钢制单面书柜&木质书架若干、投影仪、无线路由器、500G硬盘及白板讲台等。在充满现代感和活跃气氛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可以激发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享受学习的乐趣。
截至2013年9月,“梦想中心”已在贵州、四川、重庆、甘肃、云南、新疆、河南、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全国30个省级区域,建设了1000余间梦想中心,为约86万名乡村师生及城市农民工子女提供服务。
“梦想课程”开发与实践
“梦想课程”是一系列面向义务教育,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梦想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为“多元(视角)、宽容(心态)、创新(精神)”。课堂教学的三大理念: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基于以上理念,“梦想课程”在纵向上分为1—3、4—6、7—9三个年级段,在横向上分为以下三个内容模块:
“我是谁”模块注重培养孩子对自我以及所处环境的认知;
“我要去哪里”模块强调开拓孩子的视野与想象,认识到生命与世界的多元化;
“我要如何去”注重对孩子多元技能的培养,如创新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课程开发首席顾问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北京師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何仪伟博士、儿童阅读推广人袁晓峰等专家都参与了“梦想课程”的开发工作。
来自一线的老师、企业、社会力量(香港赛马会慈善基金会资助的香港教育专业团队)都为“梦想课程”提供了支持和资源,为丰富“梦想课程”提供了来自学校、社会、企业的多元视角。
该矩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保持着新陈代谢,即不断有新的课程加入,而不合时宜的课程也会被淘汰。
注:截至2012年12月,已开发完成的课程共20门,其中5门在进行试点;研发中的课程共8门。
课程的精彩授课情况,请见梦想中心学校博客http://blog.adream.org
“梦想领路人”培训计划
“梦想领路人”培训是为推广“梦想课程”,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进行的教师培训。结合不同阶段的运营目标,为教师提供不同层级的“梦想课程”培训。包括针对教育局人员、校长的省级培训;针对一线教师的梦想教练计划(1.0培训);针对有授课经验的梦想教师的梦想课程授课技能培训(2.0培训);针对资深梦想教师的培训师的培训(3.0 TOT培训)。通过“梦想课程”体验、“梦想课程”授课经验分享、“梦想课程”授课技能等不同培训模块,推广梦想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探索素质教育。
2010—2012年暑期,基金会连续成功举办了三次“梦想教练计划”支教活动。3年来,基金会共组织了96支志愿者队伍,行走12万公里,对29个省市、1万多名教师进行“梦想课程”理念宣传和课程演示互动培训。
“梦想盒子”系统
“梦想盒子”是基于梦想中心和梦想课程的实名制素质教育交流互动平台。梦想老师可以通过梦想盒子实现老师之间的实时在线交流互动,使其充分交流互动学习,从而加强老师与基金会、老师之间、老师与社会的连结,更好地为老师们提供素质教育资源。
更多信息请登陆“梦想盒子”:new.adreambox.net
“梦想银行”系统
为鼓励教师和学校持续开展“梦想课程”,提高“梦想中心”(慈善资产)使用效率,真爱梦想志愿者团队自行开发了“梦想银行”积分管理系统。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唯一账户,针对实际课程开展率、开放时间、参与主题活动等对应相应账户获得积分,并形成竞争性的积分排名。
“真爱梦想”将根据梦想银行排名及建设、日常运营反馈等信息,对优秀“梦想中心”学校及教师采取多方面的奖励机制,帮助老师职业成长。
奖励机制
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激励梦想课程授课教师;
发展地区种子教师作为梦想教练,接受基金会委托实施梦想课程的培训,获得职业认同感;
组织老师参与各种类型的梦想课程研讨,提升对课程的认识;
收集一线教师的教学故事和成果,为教师出版课程书籍,帮助体现职业价值;
提供各种函授与见习交流机会,提升职业水平;
创造教师间各种外出交流活动的机会;
提供教学相关设备设施:根据积分和运营情况酌情提供DV、酷炫MP5、
200G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教学书籍等缤纷多彩的教学物资奖励。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4
一、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竞争的基本态势:东亚相对优势明显, 竞争加剧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 (IFCD Index) 专门对金砖国家金融中心加以研究。2010年第1份报告还仅限于新兴经济体即金砖5国金融中心的信心分析;2011年第2份报告开始直接以“金砖国家金融中心发展专题分析”为名, 纳入吸引力和金砖国家货币了解程度分析;2012年第3份报告起把对金砖国家金融中心的分析固定为9个方面, 其中, 信心、资金吸引力、人才吸引力、金融创新程度、融资便利程度、中介服务水平、金融法制环境完善程度、货币了解程度一直位列其中, 2013年、2014年的报告以“金融产品丰富程度分析”替代了2012年的“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分析”。除受克里米亚风波影响的莫斯科以外, 金砖国家金融中心圣保罗、孟买、上海、约翰内斯堡的发展能力普遍被看好;且无论横向、纵向比较, 还是综合得分, 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认可和信心程度均胜一筹。但2015年全球经济艰难、脆弱、分化复苏使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的上升势头放缓, 圣保罗、孟买、约翰内斯堡的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均有所下降, 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5) 已无金砖国家金融中心的专题分析;尽管如此, 位列前10的国际金融中心中还是同2014年相一致有5个来自亚洲地区, 除下滑1位第4的东京、2014年下滑2位并列第5的香港外, 分别为2014年超越香港后再次赶超东京来到第3的新加坡、2014年上升1位并列第5且进一步巩固这一位置的上海、2014年首次进入前10位列第9且继续保持的北京;而“成长发展”排名中, 除迪拜下滑2位跌出前10、上海连续6年第1、深圳依然第8外, 新加坡、东京、北京、香港位次稍有变动, 分列第4、5、6、7位。
伦敦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GFCI) ”显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2015年, 前10榜单中东亚地区至少占有4席;除传统的东京外, 香港、新加坡第3、4位排名相对稳定;中国的深圳、上海在2009年9月即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年的排名中分列第5和第10, 上海还在随后的排名中位居过第6、第5和第8位, 但从2012年9月开始二者均未能再出现在前10榜单中;首尔则自2012年进入榜单以来一直名列其中, 并在2012年9月、2015年9月达到最高的第6位。尽管如此, 新加坡对香港的挑战还是日渐增强, 并最终在2016年4月发布的最新排名中超越得分持续下滑的香港;首尔则跌出前10榜单、下降6位至第12;而中国内地, 上海、深圳、北京均在10名开外, 虽然上海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其与深圳的得分差距仅为5分左右, 二者也均在最新排名中跻身前20之列;即使新兴金融中心的迪拜, 也不得不面对本区域其它金融中心如阿布扎比越来越严峻的冲击, 二者一度在2014年9月只有2分之差, 名次同样只差2位。
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与发展
奉行积极的直接干预政策, 在给予优惠、鼓励外国金融机构进入的同时, 保护本国金融机构的实力和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新加坡既是典型的政府推动型国际金融中心, 也是离岸国际金融中心的代表。它的崛起与发展, 不仅与新加坡政府通过规划有意识地加以持续鼓励和推动的金融立国政策密不可分, 还与新加坡政府以金融超前发展的战略眼光, 善于发现并抓住国际金融发展机遇、在关键时刻倾其全力创造性地灵活性地加以适度引导和促进不无关系;新加坡离岸金融的高度发达, 是目标稳定、政策高效、体制健全、设施完备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和创新、制度的适宜供给,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模式创新和功能演进的关键要素, 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
1965年独立后, 新加坡政府就明确提出以迈向“亚洲苏黎世”为目标的金融立国政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战略。而这一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国际金融的发展即欧洲美元市场的兴起, 为其政策和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关键机遇。由于美国为限制美元外流而征收利息平衡税, 受欧洲美元市场迅速发展的启发和东南亚地区对美元交易的巨大需求, 新加坡政府较之其他亚洲竞争对手适时决定通过税收法律和金融结构改革为离岸金融业务松绑, 不但放弃对非居民外汇存款征收利息预扣税, 而且正式批准美国美洲银行在新加坡设立“亚洲货币单位”, 为自身赢得先发及竞争的独特优势, 亚洲美元市场得以在新加坡率先正式建立并快速发展;同时, 基于本国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现状, 采取内外分离的金融管理体制, 对参与离岸金融市场的银行发放分类牌照, 规定其离岸金融业务范围, 积极而谨慎地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和国际化, 以防范金融风险, 确保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巩固并强化自身亚洲美元市场的中心地位, 新加坡政府不仅在加强国内金融市场建设、促进金融业均衡发展的基础上, 继续通过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 直接推动离岸金融业的重点发展, 还不断通过金融改革, 健全并完善金融法规及管理制度, 有选择性地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促进金融自由化, 间接为发展离岸金融创造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如, 自1972年起陆续取消对亚洲货币单位的存款准备金、各项离岸所得征收所得税的规定, 免除对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的印花税;1978年全面开放外汇市场, 取消外汇管制, 真正实现国际资本自由流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 通过放松外资银行经营限制等, 先后创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亚元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等。
在实施宽严并济的高标准金融监管的同时, 葆有并不断提高金融业务创新的能力, 是新加坡得以巩固并加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持续的金融业务创新, 不但使新加坡的金融产品日渐丰富, 而且对境外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如, 分别于1971年、1977年、1978年发行第1批亚洲美元债券、第1批大额美元浮动利率可转让存单、大额美元固定利率可转让存单。又如,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亚洲第1家金融期货市场;1999年与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合并而成的新加坡交易所, 既是亚太地区第1家通过公开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 也是亚洲第1家完全电子化且无交易大厅的交易所。随着中国经济和以基金为主的资产管理业的迅猛发展, 新加坡在反思自身金融竞争力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不但降低准入门槛, 开放国内市场, 强化引资优惠政策, 而且政府投资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实力, 把包括养老金在内的更多基金分配给位于新加坡的私人基金管理公司, 积极鼓励基金业的发展, 新加坡泛亚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挑战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家战略。随着包括金融期货在内的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在上海的先行先试, 金融资源日渐集聚, 辐射效应逐步形成,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国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先是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后又在2012年《“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明确, 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 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地位。经济发展、金融自由和创新、制度的适宜供给,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同样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 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有利环境;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则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和极为重要的崭新推动力。尤其2013年9月挂牌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改革, 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成为其加快进程、葆有活力、持续提升自身地位的关键契机。正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及其金融模式和金融产品转化的联动效应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向更广的维度延伸。无论金融市场的拓展, 还是金融机构的集聚, 抑或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均有长足的进步;尤其被视为制约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核心和最大挑战的资本项目, 取得关键进展;融资效应已成为上海金融市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纽带, 首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运营,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不断加强。IFCD Index表明, 从2010年到2015年, 上海的“成长发展”在全球金融中心中保持第1, “金融市场”、“服务水平”、“产业支撑”分别前进1位、13位、1位到第6;尤其需要注意的, “国家环境”由21位大幅提升至2013年的第5,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创新以及由此形成的有利于金融发展的适度的制度供给。
尽管如此, 在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对香港、新加坡等区域性金融中心构成一定冲击之时,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以及其他金融中心对上海的冲击也在加大;仅就中国国内而言, 随着天津、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构建, 以金融为抓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不再一枝独秀, 同样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对国际金融机构及市场的吸引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不断崛起的同时, 自身建设所面对的挑战双向特征明显。
四、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发展定位和策略:特色与前景
除具有地理位置优越、时区合适, 社会政治环境和谐稳定、基础设施先进完善, 有利于国际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 尤其国际金融机构多元、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这些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同样的特征, 由于形成原因、发展定位和策略的不同,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也呈现出烙有自身鲜明印记的发展特色。
1. 特色:多为政府推动型、多属隔离性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分散且策略各具特色
就形成模式而言, 与伦敦、纽约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经济和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形成型不同,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多为在自身经济和金融尚未发展到相应程度的政府推动型。但是, 这一超越发展阶段、突破相关限制快速成长的自觉的人为结果, 即政府有意识的金融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的作用发挥, 也需要有国际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特定机遇, 并且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能够与之相吻合, 也就是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切实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为我所用。也正因如此,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多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与欧洲美元的产生使资本跨国流动并流向资本管制相对宽松的地区紧密相连。如, 新加坡独立之初所确立的金融立国政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 是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尤其欧洲美元市场兴起所带来的关键机遇;而较之其他亚洲竞争对手适时决定为离岸金融业务松绑、率先建立亚洲美元市场则最终成就了其能够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竞争优势。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的国家战略, 通过地方立法和规划促进金融发展是其建设的重要路径, 但其进程的真正加快, 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调整密不可分。
就发展定位而言, 因为源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兴起, 与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渐增强、国际金融风险规避的日益盛行密切相关, 政府推动型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不似伦敦、纽约传统国际金融中心通常集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于一身, 除大量避税港型的名义国际金融中心外, 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多属隔离性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前者主要包括中美洲的巴哈马、开曼群岛和中东的巴林、迪拜, 后者以东亚的新加坡最具代表性。也正因如此, 就地域而言,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 而是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呈现出由集中向分散、日渐网络化的发展态势。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相对分散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为保持并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均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策略。如, 新加坡最先确立的是亚洲美元市场的中心地位, 而中国经济和资产管理业的迅猛发展促使其转向资产和风险管理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到2020年要与中国的经济实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适应;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瞄准的是中东金融市场话语权。
2. 前景:挑战力增强;仍需以自身金融发展和自由为基础, 扩大金融的集聚与辐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与全球经济贸易重心的改变相适应, 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布局呈现向东转移之势;尽管无论GF-CI还是IFCD Index均表明, 伦敦、纽约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位尚无可能被撼动, 新兴国际金融中心的挑战能力还是日渐增强, 且在金融成长的稳定性方面表现相对良好。
需要强调的, 政府推动型国际金融中心仍然要以自身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基础, 金融集聚是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并发展的核心。尽管这些分散的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各具特色, 而资本来源的国际化依然是其基本共性, 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只要放松管制、降低税负, 形成有利于金融高效发展的自由的金融环境, 就有可能摆脱诸如自身资本之类的传统限制, 在全球离岸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对优势和竞争机会。也正因如此, 通过持续的金融创新、适宜的制度供给, 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所必需的金融信息的可获性与可靠性, 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配置的有效性, 从而使规模经济效应不断扩大、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进一步降低, 保持并增强自身对国际金融资源的吸引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是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崛起之后仍能健康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具有广阔前景的关键要素。如, 新加坡不但首发亚洲美元债券、大额美元浮动利率可转让存单, 而且建立了亚洲第1家金融期货市场, 金融产品的日渐丰富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使其亚洲美元市场的中心地位得以巩固和强化。巴哈马则为反面例子。其最初是避税港型名义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头羊, 但由于独立后日趋严厉的金融监管引发离岸国际金融机构的担忧和向外迁移, 自身的地位也逐渐被开曼所取代。
参考文献
[1]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0-2014) .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15) .
[2]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1-19) .
[3]高长春编著.战略金融:国际金融中心生存报告[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贺瑛等.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5]李豫等.金融危机下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0.
[6]陶君道.国际金融中心与世界经济[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7]杨沐等.新加坡是怎样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J].城市观察, 2011 (1) .
[8]马翠莲.金融业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主动力[N].上海金融报, 2015-05-08.
[9]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尔林兔小学梦想中心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我校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和神木县民生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局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利用梦想中心,把梦想课程教学列入学校课程表中。每个年级都安排一名老师上梦想课程,各方面的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当中。现将我校本学期梦想中心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健全,领导有力。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梦想工程实施领导小组,教导处在领导小组组长的指导下,组织上梦想课的老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认知水平选好了本学期各年级的梦想课程,安排了各年级各班梦想课程表,做到每个星期每班各上一节梦想课程,既不影响国家课程,又很好地实施了素质教育,推进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导处每个星期安排一节梦想公开课,让带梦想课程的老师上梦想课程。听后,由教导处精心组织大家议课,相互学习梦想课程的教学理念,共同探讨梦想课程的好的教学方法。
二、制订制度,推动梦想。
一开始实施梦想课程,我们就构思如何调动上梦想课程的老师们都来积极地参与,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实施梦想课程管理制度》。领导小组成员推门听课,给予评价指导,记录梦想老师的表现;管理员根据梦想老师反馈课程情况及梦想银行积分给梦
想老师评定等级;期末通过学生问卷来了解梦想老师教学梦想课的工作质量,给予量分。综合上述考核结果,给梦想老师不同等级的奖励,坚持优者多得的原则。
三、放飞梦想,高效起航。
学校自开设了梦想课程以来,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上梦想课的老师们课堂上表现更自信、更从容。我想:这与梦想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他们在教学中充分的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变得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乐学,爱学。出现这种可喜现象,这正是梦想课程的教育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自信比帮助更重要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吧。我校梦想老师段永堂、武小玲、高桂英3位老师分别获得了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彩霞满天”和“星光灿烂”奖,分别奖励400元、400元、500元。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6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模式
根据对上海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及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比较, 笔者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在目标模式选择上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 更加突出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金融博弈是一种讲规则的游戏, 强者占上风, 弱者往往受制于人。现有的金融头脑体系已经在欧美完善。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是金融工具的复杂度和完整度, 欧美都已比我们走得远得多, 操纵起来也熟悉得多。玩经典的金融, 中国这个后来之辈不具备优势, 具体到金融中心也是同样道理, 效仿欧美金融中心的模式容易落入圈套。从应对金融战争的角度出发, 中国的金融中心模式应选择服务国家金融战略,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二) 金融中心将以加速发展为导向
建立金融中心是为稳定还是为发展, 离不开对形势发展的把握。从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向看, 现代金融已经进入了投机盛行的年代, 离金融为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及风险保障的初衷已相去甚远, 以保守金融服务见长的英国也已通过金融大爆炸成功融入了投机型金融成分, 在此情况下, 强调稳定的金融模式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甚至可能被金融洪流无情吞噬。从中国现实看, 强调发展更是大势所向, 虽然现在的工业化阶段需要金融提供稳定保障功能, 但未来的创新型经济则需要金融发展尤其是投机型金融激发创新热情。
(三) 城市互信机制的建立与网络化结构
目前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国内诸城却依然相互排斥、甚至恶性争夺金融资源。由于缺少互信机制, 各地倾向于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 导致内耗远大于合作。一个国家内部的城市之间缺少互信, 实际上等于阻碍资金的自由流通, 这本身就是金融中心的最大掣肘, 完全与金融中心支持国家战略的本源南辕北辙。在美国这样拥有多金融中心的国家, 纽约、芝加哥及波士顿的合作博弈堪称典范, 纽约在股票交易和能源期货交易上独占鳌头, 芝加哥的强项则是期货和期权交易领域, 再加上主要从事基金管理的波士顿, 三大金融中心间的良好合作机制使得整体上实现了各取所需的资源梯度配置。因此城市互信机制的完善才是金融中心支撑中国大国战略的真谛。因为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如区域经济个性鲜明、经济成分杂交化等对金融中心的服务提出了更多要求。从国家整体看, 既有稳定功能的银行体系, 又有优化要素配置的资本市场体系。从区域看, 既有经典的金融体系, 又要允许各种非典型金融模式遍地开花。各类型金融中心错位竞争、交相辉映, 形成集群效应, 实行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两条腿走路的战略模式, 同时顺应世界形势实行交叉替代战略, 既有利于服务不同经济模式, 也有利于在金融战争发生时与欧美打不对称的游击战。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模式选择面临的挑战
(一) 过于倚重行政权力
市场意义的金融中心是市场自然发育的结果, 相同类型企业向某一特定区域集中, 乃受规模经济效应支配, 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体现。尽管强势政府具备快速聚集经济资源的能力, 但城市的经济角色并不完全由政府一手导演。正如华尔街萌生于商人聚集在梧桐树下交易, “日升昌”票号成就了古城平遥。金融中心是交易中心与价格发现中心, 不是管控中心, 靠行政权力确认金融中心似乎难以在历史上找到成功的住证。反观上海“一个核心”、“两个重点”的具体措施, 则只体现金融发展的外在性而找不到具体的内在性。一方面, 依靠浦东综改先行先试本质上仍属政策经济, 还是要谋求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配合。另一方面, 仍存在金融产业链部分环节薄弱、产业链不够长等内生问题, 上海要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就必须产生新型金融工具, 而这并不是靠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做到的。所以市场内在性的完善程度比行政权力更能决定上海金融中心的成败。
(二) 操作能力和思想观念的滞后
从现状看, 上海金融中心在打基础上已有不少成效:在建框架上, 基础设施建设脚步紧凑, 主要缺的是完善的金融法律框架, 目前对金融法特别是国际金融法的研究依然十分微薄, 而且有待于与中央的政策协调。如果仅从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潜力来看, 上海并不输于任何一个知名对手。和香港相比, 在市场结构上上海多了商品期货, 这一点已经趋近于纽约、伦敦等一流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成立了金融仲裁院, 在大陆首先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解决争端机制, 金融生态环境在国内绝对一流。可见, 上海离真正的金融中心差的其实就是找到突破口。笔者认为多半是如何建立金融中心的思想尚存偏差, 对金融中心本质及其功能理解不到位。比如上海所引以为豪的丰满的要素市场, 如黄金、货币、期货等, 仅仅代表金融工具, 是金融发展要素中的一类, 这与“资本主义要素主义”中的“要素”不是一回事, 后者不仅指工具, 还包括各种能创造价值的其体或抽象的资源, 如投资者 (机构) 、资本、政策、信息等, 尤其在中国金融的复杂土壤中, 要素体系更加庞杂, 还包括人脉、行政权力、金融生态文化, 以及各种旁门左道的关系与内幕等等。各种要素都会作用于金融发展, 都是金融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 定价权缺失及诸多经济基础尚未完善
金融中心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市场、机构与定价能力。市场有了、机构有了, 并不等于金融中心就有了, 金融中心的真正核心其实是定价权。一味追求金融中心之形却脱离了定价权之魂, 难以成中心。以上海为例, 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度已经很高了, 就差衍生品市场的到位, 在金融机构这项上也拥有大量外资机构, 同时力图整合地方金融机构, 成立国内最大的金融混业控股公司。但沪市并未真正掌握人民币资产定价权且市场机制不活跃, 就无法提升资本与风险定价能力, 由此导致的定价能力软肋使得金融中心地位无法服人。又如退出机制尚不健全, 只能做多不能做空, 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广度。市场化的面具下隐藏着行政化的肉身, 沪市成为国企融资的最大资金池。国有股一股独大异化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使得资本市场不再是优质公司的筛选器, 而成为行政垄断资源的功推器。此外, 经济基础尚未坚实, 如资本项目尚未开放,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相关金融法律制度还未健全, 针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仍无亮点, 其中金融人才匮乏也成为主要障碍, 目前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不足2%, 而国际金融中心的比例为10%, 上海金融从业人员的缺口在百万以上。所以上海金融中心的逻辑前提与诸多经济基础尚未完善。
(四) 世界金融形势的不利影响
更为现实的是,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面临世界金融风暴的不利影响。其一, 在当前通胀可能长期存在的年份里, 金融将处于被遏制的状态。本轮全球通胀由全球流动性过剩、金砖四国崛起、美元贬值三大因索造成, 经济平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严控风险成为普遍操作守则。美国证交会禁止“裸卖空”并延长禁令时间, 印度也因粮食危机关闭部分粮食期货市场, 中国昔日百花怒放的理财产品如今也门庭冷落, 许多产品已经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所以现在远不是金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二, 率先进入金融文明发展阶段的美英因其初期的不成熟, 对实体经济干扰过大, 正处于被市场教训的状态。深受煎熬的美国当局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监管, 美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指出是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给银行业埋下了后患, 伯克南则表示“最近的经历已经很清楚表明监管的重要性”, 将督促改革金融市场监管方式。此外, 美联储还对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调查, 甚至调查多个对冲基金有无操纵股价行为, 以及成立全国性保险业监管办公室, 并首次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由此看来, 金融中心未必是黄金之地, 若没有完善的避险机制, 反而可能成为风险中心。
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模式的选择建议
(一) 明确战略定位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金融中心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如纽约、伦敦这样的经典主板中心, 它们处于金融文明高端地位, 不仅服务于本国的大国经济, 还有周边经济体的支持;第二层面是东京、法兰克福这样的局部中心, 主要以某类独特金融市场闻名, 其所在国的工业经济发达, 但并未完全进入金融文明;第三层面是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小经济体, 由于自身经济循环链条短、范围小, 因而其资金融通服务主要辐射部分区域, 属于区域性金融中心。
作为中国经济领头羊的上海, 未来究竟能算哪个层面的中心?一方面, 中国经济不仅是未来的大国经济, 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有各类国际性企业 (外企和国企) , 需要金融对经济进行整合提升, 而且与东亚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另一方面各种金融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行、证券、保险、PE, VC等一应俱全, 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因而, 上海建立主板型金融中心的条件较为充分, 只是还有待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放开。
(二) 彰显功能属性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成就全球网络化, 并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分工。全球资本在这一网络中自由流动, 趋向于金融创新最为集中的节点。可以说, 资本中心是金融中心的首要前提, 世界金融中心首先应是资本中心, 此乃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上海成为资本中心关键在于以资本经济的直接融资功能化解现有金融的管控模式。因为企业融资需求在现有高度垄断的金融体系内得不到满足。央行一刀切式的信贷紧缩政策收走了适当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以区域分行为主的运营模式导致信贷投放区域分割, 而银行信贷又把中小企业隔离开。资本市场则开辟了企业融资新途径, 产权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体现。
(三) 寻求联动发展
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四个中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 上海首先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经验表明, 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 世界著名的五大航运中心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该在与实体经济相互联动, 为贸易融资服务, 为生产融资服务;定位在与资本运作相关联, 为大企业、大社团、大机构提供并购、上市、投融资安排等高端金融服务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循着国家金融中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发展。上海作为国家金融中心位于网络的中央位置。而珠三角、环渤海、西部, 则可各自形成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资源既可通过次中心向主中心汇聚, 又可通过主中心向次中心辐射, 从而达到最佳配置、最优组合。上海在金融中心发展上的新突破应是以人民币定价和资产管理打造特色中心。以打造特色中心来凸显国家金融中心的地位, 以打造特色中心来争夺国际中心的宝座。
(四) 完善自身经济条件
一个成功的金融中心离不开各种要素的完善。首先在人才战略上要定位于“高、精、尖”, 制定个税返还等措施化解高层次人才税收瓶颈;在金融机构聚集方面, 引导增量金融机构总部落户上海, 助推存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徙上海;在金融市场构造方面, 营造和谐市场气氛, 发挥市场机制功能;在金融产品研发方面, 引领改革创新方向;在金融环境优化方面, 构造金融生态环境。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7
中天科技, 从创办之初江苏如东的一家乡镇企业, 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40多家子公司、近万名员工, 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跻身光电线缆制造领域第一方阵。然而, 梦想并不止步于此, 面向未来, 中天科技提出了打造“世界品牌, 百年中天”的战略目标。
民族企业胸怀远大梦想
中天科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向光通信领域迈进, 起初从光缆入手, 并逐渐进入到光纤、光棒等上游环节。谈起在光通信领域的往事, 薛济萍显得十分谦逊。“在光通信领域, 中天不是规模最大的, 也不是动手最早的, 但我们比较注重向行业标杆、前辈学习。记得第一次到武汉烽火, 看到门牌上写着‘中国光通信从这里开始’, 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回来之后, 中天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光通信的后来者’, 这句宣传广告语一直沿用至今。”
姿态放得很低的中天科技并没有简单跟随模仿, 而是在跟随学习基础上进行创新, 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之路。“每做一件产品我们都要思考, 能不能比最高榜样有所突破和创新,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薛济萍表示。
正是由于不断创新、差异化发展, 中天科技一路走来, 从光缆延伸到光纤和光棒, 涉足电力光缆和海底光缆等特种光缆, 同时又延伸到电力导线、铝包钢线, 以及海底电缆, 海底光电复合缆, 形成通信、电网“两轮驱动”的产业格局。“特种光缆找中天”、“特种电缆找中天”在业内流传开来, 中天科技的品牌价值与日俱增。
外在谦逊、内心强大的薛济萍并不就此满足。美国近年来从虚拟经济中收手、回归实业战略转型, 以及中国人争相去日本抢购各种生活日用品, 又给了以薛济萍为代表的中天人深深触动。他们深感责任之重大, 决心通过科技创新、精细制造提升制造业实力, 振兴民族工业, 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
宽带产品挺立潮流前沿
作为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两翼”之一, 科技创新是提升制造业实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唯有科技创新才能独辟蹊径, 走出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次实地走访中天科技, 记者发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DNA, 深深地刻入中天科技旗下的每个子公司。
中天宽带于2009年下半年应国家提出的“宽带中国”战略而成立, 成立之初主要生产ODN配线、机箱、机柜、尾纤、光分路器等面向光纤到户的相关产品, 得益于“宽带中国”战略的部署, 中天宽带快速成长为三大运营商的主要供货商。为满足大型数据中心的需求, 中天宽带还基于智能ODN开发了智能化冷通道机柜系统, 该系统集门禁、温控、消防、安全等功能于一体, 可实现自动调节、自动监控、智能调度等功能。
面对4G和移动宽带的快速发展, 中天宽带将触角从固网宽带拓展到移动宽带层面,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宗仰表示, 中天宽带在2013年启动了天线项目, 产品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三大运营商和铁塔系统, 作为天线行业的一名新兵, 中天宽带的表现毫不逊色, 在今年中国电信的集采中名列前茅, 在中国铁塔的集采招标中更是一举夺魁。在巩固和扩大4G天线市场地位的同时, 中天宽带也在面向未来进行战略布局。如今, 全球4G方兴未艾, 5G研发大幕已经开启。中天宽带也立足前沿, 面向5G进行人才、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储备, 同时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方面进行了提前布局。
光棒和海缆突破产业制高点
光缆是由光纤合成的, 光纤又是由光纤预制棒拉丝而成的, 因此光纤预制棒的品质决定了光纤和光缆的质量, 被业界誉为光通信产业“皇冠上的明珠”。长期以来, 光纤预制棒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分别被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所控制, 这些垄断寡头对我国实行十分严密的技术封锁, 导致我国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用于进口光棒。后来, 部分国外预制棒厂家与国内企业合资建厂, 但核心工艺技术仍然掌握在外资手中。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一春博士表示, 面对这样的形势, 中天科技独辟蹊径, 一方面花巨资采购设备, 成立公司, 建起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工厂, 另一方面引进国际一流的光棒制造工艺技术, 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创新改造, 摸索研发, 攻克工艺技术难关, 最终于2010年9月成功地生产出第一根光纤预制棒, 从而打破了我国光纤预制棒完全受制于人的局面。
作为海洋通信的“中枢神经”系统, 海缆因为敷设环境复杂、施工难度高而成为通信行业技术攻坚的制高点, 也正因为如此, 100多年来这一领域的相关设备生产基本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成立于2004年的中天海缆攻坚克难, 积极探索, 多次填补了国内空白, 成为我国海缆品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工程应用最多的制造商, 并成功通过UJ和UQJ国际认证, 打入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安哥拉、沙特、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 如今正在进军被视为海洋通信“高端俱乐部”的欧洲市场。
在海洋通信这一高端领域, 技术创新是中天海缆永恒的旋律。谈起2015年的技术突破,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建凌表示, 中天海缆这一年在通信板块从浅海走向了深海, 海缆的部署深度从过去的水下1000米深延伸到了水下4500米, 无论是研发还是产品都实现了质的跨越。在电力方面, 中天科技用3年时间相继成功开发出±160k V、±200k V、±320k V直流电缆, 实现了中国直流电缆的三级跳跃发展, 其中±320k V高压柔性直流电缆被认定是目前世界上输电电压等级最高、传输容量最大, 运行温度最稳、单段长度最长的高压直流电缆, 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平。
同时, 中天海缆还参与了国家发改委立项的大科学网工程, 协助国家打造空中、地面、水下全面覆盖的中枢立体网。并于今年1月成立了中天海洋系统公司, 主要解决水下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精细制造战略提供不竭动力
作为推动建设世界品牌的另一“翼”, 精细制造是中天科技的两大战略之一。2012年, 中天科技发文, 将精细制造列为企业长期坚守的发展战略。
中天科技初创时期提出“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后来发展成为“精益求精、精打细算和精兵简政”的“三精”理念, 最终形成专注“精细制造”的企业文化。中天科技希望员工将勤奋细致的优良品质逐步融入到血脉之中, 并自觉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同时, 中天科技通过引入智能化和智慧技术, 通过加大对智能装备应用、设备互联互通、信息追踪、智能监控等的研发力度, 实施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战略, 引入智能生产技术, 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并实现由量向质的飞跃, 向智慧制造目标迈进。
中天科技的精细制造战略已见成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中天科技的一线工人精细操作, 管理人员精细管理, 科研人员精细专攻, 营销人员精细服务, 后勤人员精细保障, 使精细文化真正成为整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金融中心与金融中心功能研究 篇8
一、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 国内对金融中心的界定尚不统一。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金融中心, 并通过对其特点的描述来进一步界定金融中心。概括起来大体上分为三大类:
1. 从资金枢纽角度来定义金融中心, 如曾康霖教授和唐旭研究员
曾康霖认为, 当代所谓的金融中心就是融资枢纽, 是指那些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金融影响面较大的融资枢纽。它通常以某一个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唐旭认为, 金融中心 (1996) 是资金流动的枢纽。既然是枢纽, 就意味, 金融中心所吸引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主要为本区域使用, 而是通过该中心, 流向具有最佳使用效益的地方。
2.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定义金融中心, 如洪葭管研究员、杨咸月博士、项俊波主任等
洪葭管认为, 金融中心 (1993, 2003) 是以巨量金融业务为其基础, 较强辐射作用为其基本特点。杨咸月认为, 金融中心是一种特殊的、开放的金融市场。其最大功效表现在金融集聚辐射功能。项俊波认为, 金融中心是在一个特定城市和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积聚的市场。金融中心在本质上承担的是金融中介功能。但这种中介功能又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 它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集中交易和清算场所, 是“中介的中介”。
3. 从金融活动或者金融机构等的集散地来定义金融中心, 如饶余庆教授、谢太峰教授、黄解宇博士等
饶余庆认为, 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 并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与交易的都市。何炘基认为 (1996) :金融中心是广泛的名称, 基本上为一高度集中金融中介服务的地方。在任何一个国际或地区, 必有地区间资金供求不平衡的情况。金融中心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平衡地区间的资金供求, 以及金融中心由资金剩余的地区吸取资金, 然后转贷于缺乏资金的地区。谢太峰认为, 金融中心是资金融通活动密集的地方, 从现实中看, 这样的地方一般是城市。金融中心应该是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大的一个资金交易集聚地。黄解宇和杨再斌认为, 金融中心是资金融通中心和资金集散地。倪鹏飞和孙承平认为 (2005) :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的大都市区, 是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活动的中间和心脏带。拥有收集、交换、重组和解译信息的能力是金融中心最根本的特征。
二、金融中心的功能观:金融中心的重新界定
上述学者关于金融中心描述的角度是不同的, 但都或明或暗的表达了一个关于金融中心共同的特征, 即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的聚集和辐射的地域, 金融中心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金融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
因此, 从根本特征的角度老说, 金融中心就是金融资源聚集和辐射功能发挥作用的地域, 一般来说, 这一地域表现为一中心城市。
这表明, 金融中心首先是一个地域的性概念, 是某地。和前面地域性概念的区别在于, 这里是从金融中心功能发挥的角度而非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聚集的角度来界定这个地域的。二者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在于,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聚集是表象, 而金融中心功能的发挥是本质, 二者是量性与质性的区别。如果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聚集而没有发挥聚集和辐射功能, 该地不能称为金融中心。第二, 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一个金融资源聚集的过程。当这个聚集过程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的时候, 发生了质的变化, 该地发挥出了金融聚集和辐射的功能的时候, 该地区形成了金融中心。第三, 金融中心的半径的大小决定了金融聚集和辐射的区域大小, 这决定了金融中心的层次。金融中心的半径越大, 金融中心的层次越高。
三、金融中心功能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1. 金融中心的功能
所谓的功能, 简单理解就是功效、效用、效应、效能或作用。金融中心的功能也就是金融中心的功效、效用、效应或做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或一种状态, 它会自动赐出一切可计量的与不可计量的、已知的与未知的影响因素, 它是扣除了一切成本、消耗、摩擦、不适应、不协调、不吻合、不耦合以后的“净剩余”、“净结果”, 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观性。从而从金融中心功能的角度来研究金融中心需要的条件和建立金融中心的抓手具有优越性和准确性。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金融中心功能系统研究还没有成文, 但我国学者对于金融中心的功能的一词提出可以见于诸多报刊杂志、专著作品等多项研究成果, 其中对金融中心功能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如曾康霖教授 (2003) 概括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六大功能即融资功能;筹资功能;投资功能;交易功能;创新功能;综合服务功能。胡坚认为 (1996) , 金融中心的最终功能是融资和贷款中心。何炘基认为 (1996) , 金融中心执行两个基本的功能:金融中介功能和年期转移功能。谢太峰认为 (2006) , 金融中心具有货币结算功能、筹资功能、投资功能、资产重组功能以及信息传递功能等。潘英丽认为 (2006) , 金融中心的基本职能就是平衡地区资金和金融服务的供求。等等。这些理论概括, 表明了金融中心的某些具体功能,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 是不可否认、不可排斥的。但是笔者认为在金融业有一定发展的、非金融中心的城市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也可以发挥这些金融功能。因此, 这些金融功能是金融中心与金融业有一定发展的非金融中心的城市的共有功能。如果金融中心的功能仅限于此, 那么金融中心与非金融中心的区别就模糊了。那么金融中心的功能和非金融中心的功能的根本区别在哪?
本文认为, 金融中心功能与非金融中心功能根本区别在于, 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是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无论是什么样层次的金融中心首先和都必须具备的就是聚集和辐射功能。如果没有聚集和辐射功能, 该中心城市发挥的只是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 是非金融中心的都具有金融功能。因此, 一个地域或都市只有发挥金融的聚集和辐射的功能, 才能说它是一个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的功能发挥是基于金融资源聚集的基础上的, 而金融资源聚集的种类、规模决定了金融中心功能的种类。因而金融中心的功能是多层次的, 而且是可以分离的, 也就是说, 一个金融中心并非必须具有所有的金融中心的功能, 在具备了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基础上, 具备其中的某些功能也可以成为金融中心, 而金融中心的层次越高, 金融中心的功能就越多, 层次也越高。
其次, 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是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 但并不是说金融中心的功能仅限于此, 也并非排斥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等所具有的功能, 而且恰恰相反, 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以及以后, 随着金融要素的聚集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溢出效应, 原有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功能发挥得更为充分, 作用的领域更为广阔, 发挥的水平会更高。而且金融要素聚集的规模越大、种类越齐全, 金融中心的功能发挥也更为充分, 金融中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 金融中心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
如果我们把金融中心比作人, 要发挥金融中心功能, 就必须有相应的“器官”和“部件”。
(1) 金融人才。纵观金融发展史, 每个时期一些杰出的金融人物对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开拓者, 是金融创新的主导者, 是金融信息的解译者, 是金融中心运行规则的制定、执行、监督和治理者, 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完善者。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的“大脑”——指挥机关。
(2) 资金。金融中心处理的是资金。流淌在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中心的参与者中的就是资金, 这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围绕者它而进行的。储蓄者与融资者, 投资者与投机者,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揣着自己的目标来处理资金, 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兼为经营、媒介、融通、承载资金而生。
(3) 中介、市场、工具。这些是资金的载体。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就像人体的骨骼构成了金融中心的框架, 金融工具具有流动性, 就像人的手和脚, 带着资金, 在不同金融中心的参与者中流动。
(5) 规则。规则是规范着金融中心的运行秩序, 是金融中心功能发挥的基础。没有规则, 就像人体神经错乱一样, 人体会生病, 金融中心会混乱。这些规则包括机制、法规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
(5) 监督。金融监督是对金融中心各项规则运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是金融中心的“医生”,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得医治, 保证金融中心“肌体”的健康。
(6) 通讯网络。通讯网络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 对金融中心的“肌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金融系统来说, 电讯服务质量与可靠性变得越来越关键。电话与网络银行, 电话与网上交易的发展也充分显示金融市场开发、金融服务分销与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对电讯服务的依赖性。
(7) 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金融创新是金融中心变迁的力量源泉。金融创新, 断扩展和提金融中心的功能, 是金融中心永葆活力的法宝。与金融创新相伴而行的是风险, 加强风险管控则是金融创新的“护身符”。
(8) 环境。有的学者把它称为金融生态环境。它是金融中心形成和生长的外部环境。人体在适宜的生存环境生活总会感到舒畅, 金融中心的也同样如此。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金融要素的聚集与否。环境很差, 金融要素无法聚集, 更谈不上金融辐射, 也就不会形成金融中心。良好的环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地理的、历史的等等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是政府的态度、执政能力和水平, 社会诚信状况, 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等。
上述八大要素彼此交织, 共同作用于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 决定着金融中心功能发挥效果, 决定着金融中心的兴盛与衰亡。
参考文献
[1]曾康霖刘锡良等:世界各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特征及条件[J].金融研究, 1995 (11)
[2]唐旭: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J].城市金融论坛, 1996 (7)
[3]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4]杨咸月:城市群与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组合[J], 上海经济研究, 2005 (1)
[5]项俊波: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
[6]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M].三联书店 (香港) 有限公司, 1993年
[7]陆红军:首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论文集[C].百家出版社, 1996年
[8]谢太峰等:国际金融中心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
[9]白钦先:论金融功能研究与金融发展[J].金融研究, 2006 (7)
[10]曾康霖: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 2003年 (6)
[11]胡坚: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J].经济科学, 1995 (2)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9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东京金融业发展最为繁荣的一段时间, 也是奠定了与伦敦、纽约并称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时期。在经历了90年代的衰退后, 许多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和相关学者对那段时间东京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 能够的到共识的是, 在金融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泡沫”。那么, 这些“经济泡沫”有哪些表现?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总的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 土地泡沫 (房地产神话)
提到日本的泡沫经济, 首先就要从日本的房地产业谈起。我们先看一个数据, 从战后十年恢复期后一直到90年代初, 东京的房地产价格基本上一直呈上涨态势, 极少下跌, 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从未出现过这么长时间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其实,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 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势态影响, 房地产价格也在高速增长, 这种情况一直到80年代中期都还在经济发展的合理范围内。但是, 80年代末起, 日本消费者物价年均上涨已经降低到不到土地价格上涨的十分之一, 再加上当时的利率又是史上最低。因此, 即使是普通人也从中看到了大量的利润空间, 日本人纷纷从银行贷款去购买土地或房产资源从而获得大量利润。这也是泡沫产生的开始。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 房地产价格高速的增长给了他们投资获得暴利的预期;从银行的角度来说, 土地的升值使银行不担心收不回贷款, 也放松了对贷款的限制。由此产生了恶性循环, 最终从房地产业开始产生经济泡沫。而此时日本政府从建设“国际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角度出发, 制定了许多土地开发的政策, 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 形成泡沫。
(二) 金融财政政策的失误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收支盈余状态, 与欧美各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 各国开始携手对日元升值施加压力并于1985年与日本正式达成了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由此, 日元升值一发不可收拾。在日元升值的同时, 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采取了以减税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振兴措施, 逐渐改善了对日贸易的逆差表现, 日本经济开始受到日元升值的影响, 经济形势开始恶化。此时的日本政府, 为了履行与欧美各国的协议, 仍旧维持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超低的利率政策。结果是日本的资金不断地流向美国为主的欧美市场, 而日本原来拥有的大量美元债权在美元的大规模贬值下不得不一贬再贬。而后, 为刺激国内经济, 日本政府又采取了提高本国货币汇率为代表的财政宽松政策, 使得本已投机泛滥的金融市场火上浇油。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又一个原因。
(三) 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
由于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利率超低的政策,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严重过剩, 这引发了投资土地、娱乐消费的热潮。渐渐地, 金融市场成为货币的主要流向。东京股市受到大量游资涌入的影响, 持续大涨。过高的股价使得上市公司获得了大量超出基本运营的资金, 由此开始投机使用资金, 股价、地价加速上涨。上市公司的获利变得更为容易, 于是企业纷纷忽视正常运营和业务开发, 将主要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金融市场。
在这场全社会都投入的投机热潮当中, 银行、企业、政府、个人共同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 当时很少有人能够想到, 这场繁荣的背后, 其实是泡沫推挤起来的。
二、90年代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衰退表现
(一) 股市暴跌
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影响, 世界各主要股市大幅度下降, 日经指数在1990年就暴跌了40%。此后, 1991年的纽约股市暴跌也波及东京。到1992年8月19日, 跌破了金融体系运转的生命线——15000点。股市的暴跌使得东京金融市场开始显露衰退的迹象, 东京股市市值在1990年一年之内就缩水了三分之一以上。
(二) 银行亏损
在表面的经济繁荣下, 银行以持有的大量股票和土地等不动产为抵押。股市的暴跌使银行的财务危机出现, 贷款方的偿还能力大幅度下降, 银行的资产水平也随之下降, 银行亏损成为必然, 并在1995年正式出现。贷款方的偿还能力下降的另一方面影响就是导致银行的不良债权不断地增加, 日本银行业逐渐陷入严重危机, 纷纷破产。外国银行也开始大量撤出东京, 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此外, 债券和外汇市场规模扩大也直接反映出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衰退的实际情况。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以大量发行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并迅速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三、给我们的启示
1、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合理政策和健全机制的配合, 需要政府结合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金融政策, 并不断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我国的经济金融机制。
2、绝不能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建,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根本目的应该了更好地为了实体经济服务, 提高我国的经济金融水平, 而不是追求金融市场的投机获利。
3、要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过热的情况加以警惕,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房地产泡沫等实际情况, 引导资本的合理走向, 实现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要从全局角度规划上海等有条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建设, 做好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不断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争取在未来国际主要金融中心有我国城市的身影。
摘要:日本东京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 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但是在表面的繁荣背后, 其实隐藏着很大的危机。也正是这些危机, 造成了90年代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衰退。本文将从80年代东京金融繁荣背后的危机出发, 分析90年代的衰退, 希望能够给近年来我国一些具备国际金融中心潜力的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衰退
参考文献
[1]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1945-2004[M].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冯昭奎.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M].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年.
[3]王雪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不安全——日本泡沫经济15周年评述[J].现代日本经济, 2007年第3期.
[4]包小忠.再论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金融机制及其制度过程[J].现代日本经济, 2003年第4期.
[5]苏存.日本经济金融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出版.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篇10
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 当年夏文华其实并没想到自己在日后会成为一名皮肤科专家, 而且还能在这一领域取得诸多骄人的成就。那么, 曾经是一名外科军医的他究竟是如何走上了原本在他心目中不屑一顾的皮肤科, 又如何爱上这一行, 坚定“用我的一生, 守护你的美丽”的美好愿景, 并从东北边城佳木斯辗转“南漂”到首都北京, 继而创建了“微整形”这一学术新概念的呢?
2014年5月18日上午, 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 对夏文华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从外科到皮肤科
大家都喜欢把来北京打拼的外地人叫“北漂”, 但2004年退役后自主择业来了北京的夏文华上校, 却喜欢说自己是“南漂”———他的家乡、他曾经服役过的部队都在东北;但现在, 他是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激光整形中心副主任、皮肤美容管理中心主任。
据采访前记者了解到信息:1964年, 夏文华出生于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所在地———有着“北极边城”之誉的佳木斯市;直到2004年转业, 除了其间到第三军医大学进修过一年之外, 他基本没有离开过东北。
夏文华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是因为他自小便想当个好医生:他自己身体不好, 小时候常常被母亲领着去医院看病。看着母亲焦虑的样子他就想:自己以后如果能当上医生, 把自己的病彻底治好, 不让母亲担心, 那该多好啊!另外一个原因是, 他7岁多的时候, 刚满月的小弟弟生病夭折了, 母亲直到1996年去世之际还在念叨这个永难弥补的伤痛。这事儿, 也是夏文华后来一定要学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986年夏文华大学毕业, 继而入伍后被分配到佳木斯解放军二二四医院时, 他还从没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皮肤科医生。这缘于早年看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时, 对其中一句台词印象特别深刻:“金眼科、银外科, 哭哭啼啼小儿科, 又脏又累妇产科。”受这句电影台词的影响, 他那时的理想是当一个响当当的外科大夫。然而, 在解放军二二四医院入职两年后, 医院皮肤科的老主任转业了, 上级一纸命令下来, 让夏文华到皮肤科报到。夏文华想不通, 硬是磨叽了一个月不肯上岗。医院领导一看夏文华对这次调动有点儿消极, 为了让他转变观念, 便鼓励他到第二军医大学或者第三军医大学进修。因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老家是四川的, 于是夏文华便选择了去了当时还隶属四川管辖的重庆。果然如医院领导所料, 在培训过程中, 夏文华的观念真的逐渐改变了。他意识到了做一名皮肤科军医、特别是做一名部队辖区在高寒地带的皮肤科军医, 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就这样, 我是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 被动地从一名外科医生成为一名皮肤科医生的。”回忆起这段往事, 夏文华笑着说。
进修结业, 从学校回到医院, 夏文华就像变了一个人:临床和科研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临床观察是他搞科研的基础, 科研是他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的手段, 也是他提高临床服务水平的“助推器”。这样的“良性循环”, 不仅让他的工作状态很快进入了“快车道”, 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立功、晋级, 从皮肤科主任、门诊部主任一直干到医务处主任。
从佳木斯到北京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2004年, 夏文华退役了。这一年, 夏文华年届不惑, 上有老、下有小, 对于今后要走的路, 多了一些思考, 也多了一些谨慎:如果留下来, 自己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如果走出去, 到哪里才是最合适的?
这个时候, 在银行工作的妻子对夏文华说:“你只管去做你想做的、该做的事儿, 家里的事儿交给我。”以前, 就因为她当年嫁给夏文华时说过这句话, 才有了夏文华在部队时的诸多成就;现在, 她再一次这样说, 更让夏文华有了再次出发的勇气。于是, 夏文华把家里的一切交给妻子, 瞒着老父亲, 自己一个人拎着一个洗白了的背包上了“南下”的火车———他要去北京!那里有解放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 有全军、全国最好的医生!
然而, 从北京站出来后, 夏文华才知道, 对于一个地方普通院校的医学院毕业生、一个退役上校来说, 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 要在这里发展有多么的艰难!无数次面试之后, 实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为了生计, 他只得在一家口腔科连锁店当店长。然而, 仅仅两个月后, 他就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当店长的料儿———他是一名医生, 医生是吃技术饭的, 当店长、搞管理, 无论如何都不是自己能够适应的生活;所以, 他还是要回归本行, 还是要当医生!于是, 他从那家口腔连锁店辞职了, 之后进了一家医院。但这次他虽然进了医院, 却成了一名泌尿科医生, 但不管如何, 好歹算是回到了医生的岗位上, 夏文华心里稍稍安稳了些, 但他内心深处并不满意———所干非所长, 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于是, 他一面在那家医院兢兢业业地干着, 一面在等待机会, 也在寻找机会……
从空总到海总
终于, 两个月后机会来了。2004年8月, 夏文华在报纸上看到空军总医院招聘皮肤科医生的启事。翻来覆去看着报纸, 夏文华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这招聘启事就像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而且, “全军皮肤病研究所”就在空军总医院啊, 他们怎么会面向社会招聘皮肤科医生呢?虽然心里忐忑, 但夏文华还是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发去了自己的简历。很快, 应聘结果出来了, 他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临床经验、从业阅历、学术专长等优势, 击败所有的应聘者, 进入空军总医院皮肤科激光美容中心, 干上了心仪已久的工作。
“如果说当年从外科转到皮肤科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机, 那么这一次就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转机。”夏文华这样评价自己人生履历中两次职业转向的“节点”。因为在夏文华看来, 他在空军总医院的日子是一个真正的、全新的起点———那里有最好的专家、最好的设备和最好的管理模式, 这一切都让他觉得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正好这个时候, 老父亲得知了儿子已经转业、而且只身去了北京的消息。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一方面责怪儿子连转业这么大的事儿都瞒着自己, 居然说是“去北京进修了”, 另一方面也担心儿子远离家乡这么久, 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所以执意要来看看儿子。老人家到了空军总医院转了一圈儿, 一看儿子的工作环境, 这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欣慰地拍着儿子的肩膀说:“要好好干, 要好好干!”
送走笑呵呵的父亲, 夏文华想到自己刚来北京那几个月的遭遇, 眼泪顺着脸颊滴到了衣襟上:那一刻, 他在暗自庆幸的同时, 也对空军总医院充满无限感激!
夏文华教授在回顾过去的经历时说:“每往上走一步, 之前的台阶都是积累。”他认为, 对自己而言, 2009年之前的所有经历, 都是他到现在供职的海军总医院的“台阶”。海军总医院更高的起点、更好的硬件, 让夏文华和他的科室在这里通过差异化竞争、优质服务, 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说那时似乎又找到了刚从第三军医大学回到解放军二二四医院时候的感觉……
从职业医生到“美丽使者”
2014年5月18日, 有一位患者在病愈3年后, 再赴海军总医院感谢当年的主治大夫夏文华。本刊记者正好前往采访, 可惜记者赶到的时候, 患者已经离开了医院, 夏文华正在收拾桌上的锦旗。就在他拉开办公桌后的柜子把锦旗放进去时, 记者突然发现, 他的两只手完全不像一个人的———左手白净、光洁, 右手却有汗毛、有斑点。“左手是激光永久脱毛的试验品, 右手是电针脱毛的试验品。”夏文华笑着把手伸给记者看, “这个办法挺好的, 患者一看我的两只手, 就立刻知道治疗效果了。”
———他这是在利用自己的身体, 做着医学实验和疗效示范!
随后, 夏文华和记者聊到了刚刚离开的那位患者。说起来, 那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故事。因为最早找到夏文华的, 并不是患者本人, 而是患者的女儿———2011年, 那名患者的女儿找到夏文华, 说她的妈妈脸上有一块很大的胎记, 虽然妈妈没说过什么, 但做女儿的现在大学毕业工作了、也有能力了, 很希望能为妈妈做点儿什么。夏文华被姑娘的孝心感动了, 也很清楚脸上的大块胎记虽然对人的生活影响不大, 但对人的心理影响却很大, 便和姑娘约定, 见到患者后, 一定根据具体情况尽力治疗。
姑娘回山西把母亲接到医院后, 夏文华却发现, 患者的太田痣竟覆盖了半张脸!面对医生, 50多岁的患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也不碍事儿, 治不治都没关系。”夏文华听着, 一边宽慰患者, 一边捉摸:既然已经跟女儿来了, 说明她还是很希望被治愈的。于是,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 一个疗程接一个疗程, 他终于使这位患者摆脱了自出生后就一直跟着她的太田痣。激光治疗的效果在这名患者的脸上展现出来了:太田痣没了、皱纹没了、皮肤也好多了。
治疗效果如此之好, 夏文华当然高兴, 但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一次女儿是抱着孩子陪母亲来医院的;也就是说, 在为母亲治疗这两年间, 女儿也结了婚、当母亲了!眼前其乐融融的祖孙三代让夏文华想起了自己的爱人和女儿:爱人为了女儿上学, 辞去家乡银行的工作到自己身边来, 是对自己的支持, 更是对自己最深的爱。
尽管夏文华的事业顺风顺水, 但他当年学医的初衷依然是他服务患者的“原动力”。锦溪边防某部战士患了湿疹, 全身痒得难以忍受, 情绪非常悲观, 多次表示“不想活了”。夏文华从护士那儿听说了这事儿, 专门去和这个战士聊天。了解到他是独生子, 且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等“背景情况”后, 夏文华先告诉他, “这个病一定能治好, 只要平时多注意, 就不会复发”, 然后又安慰他, “你想家、想妈妈, 你妈妈也一定很想你, 等病治好了, 你就回家看看妈妈”。
在夏文华的开导下, 使那名战士的心结很快打开了。之后, 那名战士的情绪趋于稳定, 病情也在夏文华的精心治疗下, 很快好转了, 自出院后一直到退役回家乡, 都和夏文华保持着联系。夏文华之所以能这样去劝慰那个战士, 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最大的动力都来自于内心———医生要干好自己的工作是这样, 病人想要康复也是这样。
———类似这样的患者故事, 在夏文华日常工作中经历过的, 几乎俯拾皆是。由于他现在从事的职业, 是为那些被各种各样的皮肤疾病损毁容貌的患者修复昨日的美丽容颜, 因此, 夏文华庆幸当年解放军二二四医院的领导那一纸命令, 迫使自己走进了一个为他人“恢复美丽, 营造快乐, 修复幸福”的美好职业, 因此, 无论是在网上, 还是在现实中, 他的患者时常称他为“美丽使者”。尽管这些年来, 夏文华获得过很多荣誉, 但他最为珍惜的, 还是“美丽使者”这个患者赋予他的“称号”。
随着执业生涯的不断延续, 夏文华在皮肤科学术领域也获得了丰硕的成就:他凭着多年的临床科研探索, 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在业内提出了“微整形”这一学术新概念, 由此他也被业内誉为“中国激光美容技术和激光美容文化的重要推动者, 微整形概念的创建人及实践者”。
2013年4月, 海峡两岸医师皮肤激光美容学术交流高峰论坛在我国宝岛台湾召开, 论坛主要就激光应用于皮肤美容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会议期间, 夏文华教授针对产后妊娠纹、色素性和血管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做了相关发言。他表示, 激光美容的发明是爱美人士最大的福音。它通过聚焦穿透力强的激光, 作用于人体组织, 达到去除或破坏目标组织的目的。而且根据需要, 选择不同波长的脉冲激光, 治疗各种血管性皮肤病、色素沉着及妊娠纹;最主要的是它不仅效果突出, 而且无创伤、不影响正常生活, 皮肤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生, 白嫩而富有弹性。夏文华教授的发言受到国内外知名专家的高度认可。在那次会议上, 与会专家还一致认为, 海军总医院医学整形激光美容中心的皮肤激光美容技术临床经验丰富、领先国内的一流技术水平。
采访即将结束时, 已经是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的夏文华告诉记者:“我很庆幸, 这么多年了, 我仍干着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更重要的是, 这个事业正逐步发展。我会一直干下去, 用我的一生, 守护患者的美丽梦想……”
专家简介
【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推荐阅读: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06-29
外滩国际金融中心11-16
国际金融服务中心11-03
国际金融中心岩基承载力试验研究08-12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区别05-11
国际金融的创新11-17
航运特色的国际金融07-04
审慎例外原则的国际金融论文06-03
贯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10-24
国际化梦想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