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组织(共11篇)
卫生组织 篇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潮为中国带来了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同样给中国的卫生领域注入了活力。然而,简单地把卫生领域推向市场,这个思路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如“看病难,看病贵”和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功能缺失,医疗保障体系部分功能缺失等问题。卫生领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中国政府广泛征集医改意见,目的是吸收有关卫生体系组织方式的国际经验,取长补短,最终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医改道路。
在卫生体系的组织中,简单的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必须同时发挥作用。Enhoven[1]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利用市场竞争提高效率,同时利用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的卫生体系组织模式,也就是“管理竞争”(Managed Competition)的模式。管理竞争的模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理论上完美的模式,然而这种组织模式同时也需要高度的组织管理水平。近30年来,荷兰、瑞士、以色列、包括德国,都在试图实施管理竞争的模式。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荷兰近30年来的卫生体系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其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一、荷兰社会经济以及卫生服务概况
荷兰王国位于西欧北海沿岸,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国土面积41 532 km2,领海7643km2,2007年人口总数为1636万人。
2004年荷兰卫生总费用为5957.9亿欧元,其中公立来源费用4037.6亿欧元(67.77%),商业保险公司来源费用847亿欧元(14.22%),其他来源费用1073.3亿欧元(18.01%),人均卫生费用3661欧元。2004年荷兰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为12.8%。
据最新的国家健康状况报告,van Oers总结,荷兰的大部分人口享受着较高的主观健康状况[2]。2002年荷兰的人均期望寿命为男性76.0岁,女性80.7岁。主要的致死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肿瘤。
荷兰的卫生服务机构起源于一些志愿团体和慈善团体组织的医院。目前几乎所有的荷兰医院都是私立非营利性机构。虽然医院绝大多数是私立的,荷兰政府仍然有能力通过各种法规对其拥有强有力的管理。医疗服务供应法(the Hospital Provision Act;Wet Ziekenhuisvoorzieningen,WZV)严格控制和规范了医院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任何医院的建设和大型医疗器械的购买都需要得到政府批准,从而使荷兰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掌握在政府的管理之中。
1966年开始,荷兰开始实施《疾病基金法》(the Sickness Fund Act;Ziekenfondswet,ZFW),所有被雇佣人员和老年人被强制要求参加健康保险,从那时起,健康保险被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确定下来。荷兰全国存在多个健康保险组织,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法律规定,有些保险组织拥有选择被保人群的权利,结果这些保险组织的风险选择行为盛行。同时,法律规定的那些不得拒绝老年人的健康保险计划则财务状况问题严重。该项法律最终于1986年被修改。随之出台的《健康保险可及法》(Health Insurance Access Act,WTZ)规定了私立健康保险公司不可选择参保人群,同时规定了基本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金。在那个阶段,荷兰政府并没有将个人收入和保金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荷兰政府针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险可及性以及保金修订了一系列的法律。至2000年1月,几经修订的《疾病基金法》(ZFW)规定,荷兰所有公民,包括雇员、依靠政府补贴生活的失业者和老年人、学生,以及自雇人员都被要求参加法定的强制健康保险
二、荷兰健康保险组织方式
荷兰的健康保险制度由3个层次的健康保险计划组成(见图1):第一个层次为国家提供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障。这个保险计划强制性地覆盖全部荷兰公民,由《高额医疗费用保障法》(the Exceptional Medical Expenses Act,AWBZ)保证其实施;第二个层次为私立保险公司提供的基本健康保险,该计划也是强制性的,由疾病基金法(ZFW)保证其实施;第三个层次为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的补充健康保险。
从2006年开始,疾病基金提供的健康保险在荷兰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私立的健康保险公司。所有的健康保险公司是独立并且承担财务风险的,并被要求在同样的规则之下进行竞争。
在荷兰合法生活和工作的民众,可以从全国几十家私立健康保险公司中自由选择承保的组织,被选择的保险公司必须同时承保,并且保险公司不能对参保人进行选择。这种组织方式旨在通过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提高效率和对客户的响应度。并且,根据ZFW的规定,每家健康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基本健康保险产品”必须一样,并且各省实行社区保金**。尽管如此,健康保险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各种隐匿手段“拒绝”高风险客户,进行风险选择。因此,自2000年以来,政府在减小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的动机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荷兰政府用于减小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动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风险调整体系”。该体系由一个中央“风险调整基金”,强制执行的与收入相关的“个人支付风险调整金”,各种风险调整因子,以及中央风险调整基金和各私立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组成(见图2)。个人支付给中央风险调整基金的风险调整金和个人的收入相关;中央风险调整基金支付给各家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调整金和由风险因子评价得出的个人风险等级相关。这样的机制带来的好处是,参保人为健康保险支付的费用(包括个人支付的风险调整金和保险金)与收入相关,而无论保险公司承保了什么样的风险,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都由风险调整金中和,从而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动机。举例来说,一个收入高而健康状况好的参保人,他向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金是全省统一的社区保金,向风险调整基金缴纳的个人支付风险调整金和他的高收入直接挂钩,是较高的;而由于他的健康状况好,风险调整基金针对这个参保人支付给他的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调整金就会较少,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并不能通过吸引了这个较好的“风险”而获得高于平常的利润。反之,收入低的参保人缴纳的个人支付风险调整基金就较少,如果其健康状况较差,中央风险调整基金支付给保险公司的风险调整金就较多,如此一来,保险公司拒绝这个参保人的动机也就减少了。
2006年,个人支付的风险调整金共占整个保险金的50%。同时,在这个风险调整体系中,合理的风险调整因子的设定至为关键。2000~2006年之间,荷兰的风险调整因子从比较简单的“年龄”、“性别”、“是否城镇居民”,以及是否残疾,逐渐增加了“药物费用组”(Pharmacybased cost groups)、“诊断组”(Diagnostic cost groups)。经过这些调整,用风险调整因子预测个人医疗费用的决定因子(R2)从2000年的0.06提高到2004年的0.17[3]。
在参保人选择了健康保险公司之后,有效率地购买合适的医疗服务就成为保险公司的职责。在竞争的保险市场中,财务自主的私立保险公司有动力通过有效购买医疗服务降低保险金,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保人。荷兰政府也为确保保险公司的自由购买医疗服务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1992年1月之前,所有疾病基金(目前私立健康保险公司的前身)不得拒绝愿意签订服务合同的合法卫生服务提供者。然而,为了进一步激励保险公司选择高效率的卫生服务提供方,1992年1月之后,保险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与卫生服务提供方之间签订合同。合同最终由保险公司和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协商签订。
三、荷兰卫生服务提供方的组织方式
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荷兰的卫生服务由公共卫生服务机构(GGD)、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以及医院共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为全体民众提供预防接种、疾病普查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由政府专项税支出。
家庭医生诊所由一个或者几个医生独立执业或者合伙执业,提供普通疾病和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的门诊治疗。1970年,90%以上的家庭医生是独立执业的,这一比例在30年以来有所降低,到2 00 0年只有4 3%的家庭医生选择独立执业,更多的家庭医生倾向于合伙执业(Groenewegen and Gress 2003)。家庭医生没有权力收住患者住院治疗,但是拥有推荐患者去医院进行器械检查的权利,进行必须血液检查和一些影像学检查等。专科医生在医院中提供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的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在荷兰,患者没有自由直接在专科医生处就诊。患者必须持有家庭医生出具的推荐信才可以去医院就诊,因此家庭医生也被称为“守门人”。除了在大学附属医院中工作的专科医生之外,荷兰的大多数专科医生都是独立执业的医生,他们和医院之间没有雇佣关系,而是合同约束下的医生租用医院的场地和器械的关系。
超过90%的荷兰医院是私立非营利性质的,其余医院是公立医院(大学的教学医院),共有8所大学教学医院分散在荷兰各个地方。医院的经营和管理由专业的经理人负责,近年来,医院经理人有医疗和管理专业融合的倾向,医护人员也更多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家庭医生的服务原则上实行按服务项目收费,由于私立保险公司的干预,现在也有很多家庭医生的收费方式转变为按照人头收费。2000年荷兰家庭医生的平均登记患者数为2300人[4]。在这个竞争的市场上,家庭医生的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保险公司的制约。专科医生的服务实行按服务项目收费,同时政府通过调整各专科的收费标准达到平衡各个不同专科之间医生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医院普遍实行年度预算制,年度预算由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根据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所在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医院的设备配置以及估算的医疗服务量协商决定。医院中单项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由地区卫生服务价格委员会(Board for Health Care Tariffs;CTG)决定的。
除了在偏远地区,药房由具有药师资格的人员开业,与独立开业的医生、专科医生以及医院的经营分开。
四、荷兰的药品市场
荷兰的药品政策由卫生、社会保障和体育部在“安全”和“可支付”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药品被消费者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上市、被列入健康保险偿付的药品清单、被医生和药师推荐几个步骤。根据1958年制定的《药品供应法》(the Provision of Pharmaceuticals Act;WGV),荷兰药物评价委员会在药物上市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估,并以此决定药品能否上市。药品能否被列入健康保险偿付的药品清单,取决于该药品是否比同类药品疗效好,并且价格没有超过清单中的同样疗效的药品。近15年来,药品需要通过经济学评估才可以进入健康保险偿付的药品清单。
近年来荷兰的药品费用呈上升趋势,为了控制药品费用的上升,保险机构使用了参保人共付机制,同时,政府规定了每一个处方的药品额度,并且给予药师用较为便宜然而疗效相同的药品取代医生处方中昂贵的品牌药品的权力,这两者的差价可以部分被药师作为利润。根据药品定价法(the Pharmaceutical Pricing Act;WGP)的规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药品偿付系统对药品进行偿付。WGP规定,患者使用某种药品时,保险公司只偿付具有同样疗效的药品组的平均价格,超出的差价由患者自付。
为了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患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家庭医生协会、药师协会以及各级政府,向消费者公布药品的相关信息,这对于消费者合理选择药品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重要的措施是由政府资助的消费者药品信息热线,全荷兰每年平均有40000名消费者通过拨打这条免费热线获得有关某种药品的信息。
五、结论
(一)荷兰卫生体系的特点
1. 各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
作为财务上独立核算且自负盈亏的私立健康保险公司,荷兰的健康保险公司存在彼此竞争的动机。同时,由于荷兰政府授予健康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选择性购买的权力,如此一来,为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创造了重要条件。另外,在参保人的交费构成中,向中央风险调整基金缴纳的个人风险调整金与其收入相关,向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能否有效进行管理,以及保险公司能否高效进行医疗服务的购买活动直接相关。因此,各个健康保险公司实际上拥有一定程度的“定价权力”。这样,健康保险市场具备了可以竞争的关键条件,低效率的健康保险公司必然被市场所淘汰。
2. 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在医疗市场中,作为信息弱势方的患者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从而达到和医生信息对称的状态。然而,健康保险公司更加有可能通过雇佣医学专业人才的方式,达到和医生信息对称的状态,因此,健康保险方有条件在患者购买医疗服务时作为代理人,而不仅仅是传统上的“第三方付费方”。荷兰的卫生体系通过促进健康保险方之间的竞争,间接地促进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健康保险方通过各种付费方式和质量管理手段,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了财务上的约束和质量监控,从而部分实现了代理人的功能。然而,由于历史上荷兰的医疗服务是由政府定价的,目前医疗服务的定价尚未完全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自主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3. 政府管理下的竞争。
在这个健康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双重竞争的卫生市场上,荷兰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根据Enthoven在“管理竞争的理论实践”中的定义,荷兰政府在卫生市场上扮演了“主导者”(Sponsor)的角色。首先,在健康保险市场中,由政府组织的风险调整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民众健康支出的公平性,逐渐完善的风险调整体系降低了竞争中的健康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选择的动机。其次,荷兰政府通过制定规范统一的基本健康保险合同,规范了健康保险市场上的“产品”,从而降低了健康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选择的能力。第三,荷兰政府通过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一系列规范,例如医院对高端设备和基础建设的投入必须经过卫生部批准等,有效地完成了对卫生市场的资源配置,避免了医疗设备竞赛的现象。最后,荷兰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全由政府提供,避免了公共产品供少于求的问题。
4. 绝大多数的规则用法律的方式得以确定。
(二)荷兰实施“管理竞争”模式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通过在卫生体系中实施管理竞争模式,荷兰的健康保险市场中形成了有效的竞争。通过风险调整体系的运行,健康保险市场中市场失灵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彼此竞争的健康保险公司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管理竞争这一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Enthoven提出理论模型至今,在荷兰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逐步完善的方面。首先,荷兰健康保险的风险调整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荷兰的风险调整体系预测,参保人当年医疗费用的R2大约是0.17~0.18,学界普遍认为,R2达到0.2的风险调整体系才能有效减少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动机。第二,荷兰的医疗服务价格大部分仍然由政府定价,这个传统是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有效竞争的巨大阻碍。第三,荷兰的医院目前多数实行总额预算制,然而医院不是完全的自负盈亏的组织,每一财政年度结束之后,政府对那些花费超出预算的医院会有一定的补贴,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竞争的动机。
摘要:“管理竞争”模式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同时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一种模型。本文介绍了荷兰卫生体系的管理竞争实践,包括机制设计、法律规范,以及实践的成功之处和缺陷等。
关键词:管理竞争,荷兰,卫生体系组织,健康保险
参考文献
[1]Enthoven,A.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d Competition in Health Care Finance.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1988.
[2]van Oers,J.Health on Course?The 2002 Dutch Public Health Status and Forecasts Report.Bilthoven,2003.
[3]van de Ven,W.P.M.M.,K.Beck,et al.Risk Adjustment and Risk Selection in Europe:6 years later.Heahh Policy 82(2-3),2007. p162-179.
[4]De Wereld Verandert en de husarts verandert mee.Utrecht, Dutch Association of Family Physicians,2000.
[5]Provisional Figures on Costs and Financing of Care,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eik,the Netherlands.2004
[6]Population,Key figures,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eik,the Netherlands.2007
[7]den Exter,A.,H.Hermans,et al.Health Care System in Transition:Netherlands.R.Busse.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ies,2004:p162.
[8]Groenewegen,P.and S.Gress.Jahrbuch Fur Kritische Medizin. Hamburg,den Niederlanden-Auslaufmudell oder Reformperspektive fur die GKV,2003:p73-9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新战略 篇2
健康新战略认为,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是导致包括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以及一些癌症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另外,骨质疏松症和龋齿等疾病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建议包括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以不饱和脂肪取而代之,多吃水果、蔬菜、豆类、粗粮和干果。同时建议控制盐的摄入量,防止体重过重,保持能量的平衡。
以下是世卫组织对最佳饮食的分类。
最佳蔬菜:红薯、芦笋、卷心菜、芹菜、茄子、甜菜、金针菇和大白菜等。
最佳水果:依次为木瓜、草莓、柑橘、猕猴桃、芒果、杏、柿子和西瓜等。
最佳肉食:鹅肉和鸭肉。
最佳汤食:鸡汤。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糖油和芝麻油,植物油和动物油按1∶0.5—1∶1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健脑食品:核桃、花生、开心果、松子、杏仁和大豆等谷类食物以及糙米饭、猪肝。
卫生组织 篇3
根据考古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物发掘考证的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以及医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文献中与中医学起源的相关传说资料的研究, 证实了中医学起源于神农皇帝之世。其间, 《黄帝内经》的编纂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 成为中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也标志着中国医学正从经验医学走向理论医学。在此基础上, 秦汉时期, 《黄帝八十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医学的经言奥诣, 与《神农本草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三足鼎立, 标志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物方剂学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医药的发展, 医事制度在秦朝建立并不断地完善, 医史文献在该时期得以整理研究, 国内外医药频繁交流, 以伤寒、杂病和外科最突出的临床医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秦汉时期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第一次高峰。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环境, 秦汉时期的医政组织有其特有的管理制度;在卫生管理思想上, 随着历史的洗练, 有其独特的形成渊源。
1天人相应思想
临沂汉简《曹氏阴阳残简》中有:“……为治矣, 此若言尚 (上) 可合星辰日月, 下可合阴阳四时”, 所谓“合”就是在星辰日月阴阳四时中得到依据;同样, 张家山汉简《引书》也说, “治身欲与天地相求, 犹藁仑也”, 人的生活应当如“春产, 夏长, 秋收, 冬藏, 此彭祖之道也”, 人引导时的原理就是使自己“与燥湿寒暑相应”, 治身要与天时的变化相应, 从中求得永恒依据。在人们的心目中, 凡是仿效“天”的, 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 这种“天”的意义, 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在时间生活中又显现为神秘的希望世界, 支撑起人们的信心, 也为人民解决种种厄运。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封建等级管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在区域划分上实行的是郡县制, 进一步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在行政管理上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实行三公九卿制, 九卿对丞相负责, 按其职能, 行使权利。汉承秦制, 除了在个别称谓上有相关的变动及划分上更加缜密, 其封建中央集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医政组织为秦朝庞大的国家机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秦朝由太医负责中央官员的疾病诊治, 而且掌管地方郡县的医疗事宜。地方上设医长, 对太常、太医负责。汉朝的侍医, 沿袭秦制, 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汉代各郡每年要向宫廷贡献地方名贵药材, 对某些欠缺的药材, 太医令丞要及时派员采购。总之, 官医的服务对象重点是官僚统治阶层, 并根据行政分划, 层层负责。
3临床医学分科管理
秦汉时期在临床医学上, 内、外科进展突出。在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 奠定了伤寒、内科杂病、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针灸科等为主的临床医学各科的基本格局。
《黄帝内经》、《皇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伤寒的认识层层深化, 其中以《伤寒杂病论》最为成熟。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诊》中六经分证法, 以六经为纲, 将患者的病证、脉候, 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外属经络, 由于邪气强弱及病人体质的不同, 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 确立了伤寒病辨证的纲领。西汉时期淳于意对内科杂病的认识和诊疗, 以及其辨证论治思想的确立与运用, 使内科杂病的学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具体病证的认识上, 对虚劳、肺痈、痰饮等辨证论治均有了比较系统阐述的病例。此外, 秦汉时期出现的外科鼻祖华佗, 曾将麻醉术运用于外科手术, 不仅如此,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华佗治疗1例膝部患疮7、8年 (似慢性骨髓炎或膝关节结核) 的病人, 进行了死骨剔除术, 这是病灶清除手术在临床运用的先例, 也是有记载的骨伤科治疗的典型案例。汉朝时期, 《汉书·艺文志》记有《妇人婴儿方》19卷, 是我国最早的妇产科文献, 同时也是儿科的重要医史文献;另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时曾参阅过《胎颅药录》一书, 《金匮要略》中有治“小儿疽虫蚀齿方”, 这也是小儿科治疗的重要医史资料。
4医药书籍相对集中管理传承
秦始皇时, 曾“收天下书, 不用者尽去之。”但是明文法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 使得医药书籍得以在社会上保留和流行。西汉淳于意的诊籍记录所诊治病人的姓名、身份、籍里、姓名、病名、病因、脉症、诊断、治疗 (方药、针灸、含漱药、窜药、预防) 等, 是我国有史料证实最早的医案, 也为后世医家书写医案树立了榜样。这样, 古代一些医学书籍及重要医案资料得以传承。
5律令法治
秦代法律规定, 医生“不得兼方, 不验辄死。”这与先秦时期“人宿其业”的社会风尚有关。“先王禁民二业”的习惯一直影响到汉代。汉代医生的社会地位较秦有所提高, 朝廷召见民间医生, 咨询有关医药及疗效等情况。“ (汉) 武帝时, 医脩氏刺治武帝, 得二千万耳。”汉代注重保婴、养老及稳定民生, 以求社稷安全。虽然是为粉饰太平, 但在儿童、老年保健方面具有一定的法令性质。可见, 秦汉时期政治家已能利用一些相关法律条文对医药事业进行“初级”管理。
6纬书对卫生医学管理思想影响重大
自身卫生管理组织制度 篇4
1、前厅公共区域卫生标准
(1)每周一要进行大清扫,每天餐前两次清洁卫生
(2)阶梯、走廊、大厅、包房地面随时拖尘,保持地面本色,无尘、无鞋英无痰迹、油渍、无杂物
(3)灯具、墙壁无积尘、蛛网,玻璃无灰尘、污迹、水迹、指印;
(4)台面、桌椅、炉具、燃具、台签、调料架、牙签桶等配备物品要清洁完好,摆放有序,烟缸及时更换;
(5)草木花卉要做到位置适宜,保持完好,不能有枯叶、叶、茎、盆保持清洁无灰尘;
(6)厕所地面及所有壁面清净无尘,物见本色无痰迹、污迹、水迹、香皂盒完好井无水痕污迹;
(7)小便池、便盆无尿垢、水锈,凡酒醉客人呕吐后的污物必须及时冲净;
(8)把手和排水阀每天擦净无污迹、污痕;
(9)厕所内无异味、臭味。
2、员工个人要求
(1)员工工作时间须穿工作服,厨师要戴好工作帽,服装要合身、清洁、熨平、钮扣齐全并扣好,员工工号牌戴在上衣的左上角,衣袖、裤管不能卷起,衬衣下摆束进裤内;
(2)男员工着黑色皮鞋,女员工着黑色半高跟黑布鞋,鞋要经常保持清洁,无破损,适合工作需要,不得穿运动鞋、拖鞋和凉鞋;
(3)不能留长指甲,指甲长度不超过手指头,经常保持手的清洁,如已婚者可戴一只小戒指,不可佩戴其它饰物;
(4)面容精神饱满,保持清洁,无眼垢、耳垢,不戴有色眼镜, 项链和手表;男员工不留鬓角和胡须,女员工工作期间须画淡妆,不用有浓烈气味的`化妆品;
(5)口腔保持牙齿清洁,口气清新,上班前不吃异味食品,不喝 含酒精的饮料,不吸烟;
(6)发型自然大方、头发整齐、清洁、无头屑、不染发(黑色除外);男员工头发长度适屮,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及衣领;女员工刘海不及眉;头发过肩要扎起,头饰以深色,小型为好,不可夸张,耀眼;
(7)开餐前10分钟,到岗站位,站位姿势,女服务员一律按前伏式,男服务员一律按背伏式,面部表情自然大方、面带微笑、目不斜视、全神贯注、集中精神,准备迎接客人。
3、店容店貌
(1)桌椅摆放整齐;
(2)餐具摆台、存放归位有序;
(3)设施、设备完好;
(4)物品存储归放整齐=
(5)装饰挂件整洁;
(6)绿化植物清洁美观;
(7)店堂布置整洁明亮美观;
(8)照明、空调、排风正常。
4、清洁卫生
(1)桌子(面、层、腿、反沿、缝):无污垢、油迹、灰尘:
(2)椅子(面、靠背、脚、花缝):无污垢、油迹、灰尘;
(3)灶具(面、圈、盘、开关):无油迹、污垢、水痕:
(4)用具(汤勺、漏勺、汤壶、托盘、菜夹、水瓶、席位牌): 无油污、灰尘,水迹、手痕,无破损;
(5)餐具(杯、盘、碗、筷、碟、勺):干净、消毒,无油迹、水迹、积水和缺口破损;
(6)落台(台面、抽屉、隔板、门沿、门):无灰尘、油污、水 迹、杂物;
(7)调味碟(盖、碟身、碟底),干净,无油垢、水迹,积水、破损;
(8)牙签盅(盅盖、盅内层):干净,无油垢、皱迹,完好;
(9)地毯(除渣、无异味、干净、完好),内外清洁、干爽,无 污物、异味,完好;
(10)护墙、护栏、铁花、隔断、扶手:清洁,无灰尘、污迹;
(11)窗户(台、框、缝、窗花、装饰花纹、窗花、槽沟)、玻璃:干净,无积灰、污迹、脏印;
(12)排风扇、空调(扇叶、风幕、过滤层、外壳):清洁、干净,无灰尘、土迹;
(13)地面(墙角):无积灰,无垢、油迹、水迹和残渣、脚英 痰迹及蛛网:
(14)吧台(台面、柜内、酒架、物品存放归位有序):干净、整洁,无灰尘、杂物;
(15)菜台(台面、台脚、金属牌、射灯):无灰尘、水迹、油腻、污垢;
(16)门(门楣、门框、门顶、门牌),无灰尘,无垢、油腻;
(17)卫生间(瓷砖、便槽、地垫、谣盆、台面、镜面、水龙头、废纸篓):无灰尘、水迹、油腻、污垢;
(18)冰柜(外壳、顶端、玻璃门):无灰尘、水迹、油腻、污垢、冰渣;
(19)饮料机(接水盘、出口、台面、机身):无积水、水垢、水锈,无垢、灰尘:
(20)文化挂件:干净、明亮,无灰尘、水迹;
(21)更-衣室:干净、整齐,无杂物、灰尘;
(22)消防器具:干净、无积灰、完好,能正常使用。 二厨房卫生标准
(一)厨房公共区域卫生质量标准
1、厨房,库房与加工场所,应做到无鼠、无蟑螂、无蚊蝇、昆虫;
2、墙壁,裸管及餐具应洁净无尘、无垢、地面无油污、杂物;
3、所有餐具、设备每天擦拭、清洗、消毒、餐具要达到
光洁,无油腻积水,设备要做到里外洁净无尘,无油垢,无污迹,无腥臭和异味;
4、食品柜内不得生熟混放,海鲜、肉类、蔬菜皆要分开存放;严格控制冷冻、保鲜温度及保鲜保质期限;
5、工作时必须着整洁工装、厨帽,严禁戴装饰物;
6、不准将私人物品带入操作场所,不在操作间乱吐痰,便后要洗手
7、夏天不得随意打开纱窗,防止蚊蝇和昆虫飞入菜品中去:
8、垃圾桶里外都要做到每餐后冲洗干净,防止滋生蝇虫和产生异味;
9、地沟及地沟盖要每周进行一次冲刷,防止堵塞和产生异味;
10、冰柜、保鲜操作台、料理台、切肉机、什物货架、灶台等设备设施都要做到内外清洁,无油迹、无存放过期食物。
(二)产品卫生标准
1、食品粗加工卫生标准;
(1)检查食品质量,严禁加工使用腐朽变质、发霉虫蛀、掺假或其他有害食品:
(2)鲜活食品应先清洗后加工切割,加工食品应用洁净器具及餐具盛装,铺垫、加工后的食品不得有泥沙、烂叶和杂物;
(3)加工后半成品要及时放入冰箱,分类存放;
卫生组织 篇5
首先,延津县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纪臣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李纪臣主任在大会上重点强调说,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抓好作风纪律,作风纪律这项工作永远都不能松懈,我们要做到作风纪律工作要永远保持在路上。
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杨延生在会上宣读了纪检监察违法违纪工作方面的文件。副主任段国晖在会上主要宣读了两个文件,第一个文件主要是关于延津县各乡镇副职考试方面的文件,第二个文件主要是关于检查各乡镇医疗机构考核方面的工作。
最后,我们收听收看了延津县县委书记祁文华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祁书记在大会上主要讲的还是作风纪律工作,作风纪律工作永远在路上,并表示各单位的一把手和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恪守其职,不要有违纪现象。
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负责人有各乡镇的卫生院院长、卫计委各个主抓的副主任和各个股室的股长及卫生计生系统工作人员。(延津县卫生计生委 冯侠 李树行)
卫生组织 篇6
一、坚持统一管理, 分类指导, 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
我们坚持统一管理, 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有效地保证了党的活动正常开展, 切实发挥新社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我们加强了新社会党组织建设。卫生局通过几次的摸底调查, 对瓦房店市城区卫生工作者协会 (个体诊所) 党员职工的情况已掌握清楚, 现有个体诊所184个, 职工333人, 其中党员19人。2007年协会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 成立了瓦房店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党支部, 保证了党的活动正常开展。二是结合新社会党组织实际, 开展党务工作。在工作中, 坚持各项党务工作都与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一起部署安排, 一起检查考核, 一起总结评比, 但在活动的具体形式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等方面, 结合新社会组织的特点来安排。凡是局党委牵头组织开展的各种评比表彰活动, 新社会组织都同样参与, 表奖名额都同样占有相应比例。三是精心设立活动载体, 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我们结合卫生行业管理工作, 先后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卫生服务诚信年”活动、“行政效能年”活动、“提高行政效能, 树立卫生系统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争当群众满意的“好医院 (诊所) 、好医生、好护士”活动以及“医院管理年”等活动, 各新社会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搞好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党员增强参与意识, 发挥带头作用, 带头守医德, 树新风。我们强调, 各医疗单位党组织要在争创好医院、好诊所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每个党员要在争当好医生、好护士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新社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
卫生局党委对新社会的党建工作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同样重视。不但在行业管理主题活动中得以体现, 而且在文化活动中也不例外。新社会党组织积极组织参与, 形式多样, 紧扣主题, 得到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按照市委宣传部的要求, 我们还在全系统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了“瓦房店我为你骄傲”征文和诗歌朗诵征集活动, 新社会党组织也积极参与, 并报送了征文。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提高党员素质
一是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 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借市委组织部举办党务知识培训班之机, 我们积极与组织部沟通, 安排新社会组织的党办主任、支部书记一起参加培训, 为提高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水平, 促进新社会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各新社会党组织能够认真做好职工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 及时把优秀入党申请人列为积极分子, 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
三是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积极做好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以及一线优秀职工上。新社会组织申请入党的职工非常踊跃, 党组织积极争取发展名额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年新社会组织新发展党员的数量都占全系统的40%以上, 并且呈逐年上升势头。
四是加强党员的学习与教育, 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热爱瓦房店, 建设瓦房店”主题教育活动, 并聘请党校教师为局直属13家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层干部, 进行“热爱瓦房店, 树立卫生系统新形象”专题讲座以及“十七大”报告辅导。各单位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 为百万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我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工作热情。
五是加强党员廉政警示教育。各单位按照局党委的部署积极组织党员观看《沉重的代价》、《沉重的呼唤》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 学习宣传方永刚先进事迹等, 使广大党员深受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六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各新社会党组织积极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 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 力争达到“五有”要求, 即: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员花名册、有规范化的党建工作制度、有党员活动记录本、有党员活动室牌子。并要求工作制度上墙, 配备必要的电教设备, 切实保证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七是认真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员组织关系正常转接工作。新社会组织用工制度发生变化, 党员流动性强, 增加了管理难度。很多党员尤其是下岗党员在二次就业时没有按规定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各新社会党组织都能按照要求, 积极采取跟踪追访的方式, 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尽管我们在新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如:个别新社会组织法人代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有的虽然成立了党组织, 但对开展活动不够积极、热心, 在党员活动时间、人员安排、经费投入上支持不够等。这些有待于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卫生组织 篇7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但是, 当前村级卫生组织的弱化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2.1亿。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一般要占全村总人口的25%~30%, 西部个别地区可能达到40%。鉴于农村地区人口的大量外流, 加上经费运转困难, 很多原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乡村医生不得不放弃农村地区, 进入城镇开办个体诊所。这样一来, 一方面造成农村基层医疗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也更加使农民看病不得不去乡镇医院。
很多地区的调查发现, 很多农民在生小病的时候, 去乡卫生院和县医院, 而不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原初设计中的“小病不出村”。村卫生室很少有人光顾, 失去了作为三级卫生网络“网底”的意义。在一些村医看来, 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 惠及了定点的乡镇医院, 村级卫生组织实际上没有得到重视。农民常常在村级诊所免费咨询却不接受治疗。即使村级诊所开了药农民也认为村级诊所的药太贵而要到镇上的药房去买。
我们从这些事实看到, 村级卫生组织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 其应有的功能出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而这有可能导致制度设计中的“网底”作用被虚置。
2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产品但缺少支持
2.1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产品
村级卫生组织, 指设置在行政村地域内, 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取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机构。村级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 承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宣传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 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依法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服务工作, 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负责有关卫生资料的统计上报等各项工作。
根据世界银行1993年所界定的公共卫生和基本临床服务的范围, 村卫生室提供的服务多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含义按萨谬尔森的经典表述就是, “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一般来说其范围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在我国农村地区, 村级卫生组织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事务, 截至2006年底, 中国村级医疗机构中有从业人员106.2万人, 其中乡村医生90.6万人。因此, 村级卫生组织应当得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 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就当前村级卫生组织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说, 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2.2 村级卫生组织缺少公共财政支持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家权力从基层农村的撤出, 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村合作医疗难以为继。经过近30年的积累和消耗, 农村地区村级卫生资源和卫生队伍的奇缺, 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一方面, 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十分有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以来, 在县乡二级政府财政日益拮据, 又缺乏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情况下, 县乡政府把卫生筹资的责任不断转嫁给卫生机构。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严重不足, 使卫生机构财政资金来源逐年下降。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县乡卫生人员的劳务经费, 而用于县乡卫生机构业务发展和服务改善的资金越来越少, 使县乡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市场经营维持生存。在对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相比县乡, 村级公共卫生机构得到的财政支持则更少, 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基本没有将村卫生室纳入其资助范围。
2.3 村级卫生组织缺乏基层组织支持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 85.6%的被调查村对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省, 集体经济对村卫生室的补助也仅占到其收入的0.9%。在农村集体经济欠缺的地区, 村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更是无源之水。公共投入的不足,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性缺乏, 使得村卫生室逐渐走向依靠服务收费进行补偿。根据调查, 86%的被调查村在预防接种是收费服务。预防接种收费的行政村, 在东部地区占到72.4%, 中部地区占到94.6% , 西部地区占到84.0%[1]。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集体生产组织解体, 保留村级公共卫生机构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就成了问题。村级卫生机构所服务的人群规模不大, 卫生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 对村委会而言, 普遍缺乏公共卫生机构筹资能力, 很多村放弃了卫生管理工作而使村级卫生机构与个体诊所没有什么区别[2]。
众所周知,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看病难, 看病贵”,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以及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近年来, 在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也加大了对农村村级卫生组织的投入, 如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但是因为历年积累的欠账太多, 问题复杂, 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建立和完善起来。
3 村级卫生组织发展中的普遍问题
3.1 服务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缺乏来自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 很多地方的村级卫生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农民对于头痛发热常见病、多发病等, 需要在农村社区卫生机构救治。但是村级卫生室不仅基础设施破旧不堪, 而且医疗设备和器械陈旧、落后和老化, 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设备和器械。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几年前对22个省114个县的抽样调查, 21.5%的被调查诊所只有一间业务用房, 既是药房, 又是诊室, 还是医生的休息室。65.9%的被调查诊所包括房产在内的固定资产不足2万元。约有60%的被调查诊所所配备的医疗设备之和不足1 000元。
3.2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乡村医生, 一部分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赤脚医生, 一部分来自前几年从县卫生学校毕业返乡的学生。他们拿起锄头是农民, 戴上听诊器就成了医生。在村级卫生组织中工作的人员, 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东部城市天津为例, 从村卫生室人员配备情况看, 2005年, 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仅有2.2人,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占95%, 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仅占人员的4.9%[3]。在我国的贫困地区, 村卫生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则更缺乏保证。一些从业医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另外有一些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因不具备基本的开业资格而被停业, 导致一些行政村缺乏合格的乡村医生。
3.3 布局设置有待调整
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撤乡并镇等改革的实行, 加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并村运动, 村级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变更, 农村村级卫生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重组, 由原先的2~3个村卫生室合并为1个村卫生室, 服务面积增大了好几倍, 按照一村一室的设置要求, 群众看病有的要跑十几里, 很不便利。就近看病的问题随之呈现。这对于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4]。
在一些地区, 一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卫生室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根据天津市信息中心的数据, 2005年, 在全市3 821的行政村中, 仍有1 500个村没有建立卫生室。在已经建立的村卫生室中:私人经办的占45%, 村办、联合办和乡卫生院设点占55%。
4 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合作医疗开展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研究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和重建问题, 那么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工作很可能无法继续和维持。而农村基层社会的医疗卫生, 并不单单是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关心的问题, 它还关涉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公共产品的提供, 农村社区资源的整合等。其复杂性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从实际状况来看, 现在的农村尚离不了村医。村级卫生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较好的经济、地理和感情可及性, 在保障农民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村级卫生机构因为衰落而退出村庄, 可能会使得农民付出比合作医疗以前更大的代价。村级卫生组织的弱化, 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过程中, 需要十分重视加强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工作。
4.1 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公共支持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既然要建设三级网络, 作为底线的村级卫生机构理应受到重视。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 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 是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筹资、管理与支付一体化的根本保障。
政府应当把村卫生室纳入到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 通过资金补助, 改善村级卫生服务的条件, 同时, 对村医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使其享受一定的待遇。有条件的地区应为乡村医生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上海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最新办法规定, 上海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 或曾执业满10年现已离岗的乡村医生, 都将纳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4.2 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和资源配置
当前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 同样重要的是要整合农村卫生资源, 统筹规划, 积极探索卫生资源的重新组合, 合理配置, 优化卫生技术力量。要根据实际情况, 以药品原料成本为基础, 综合考虑市场供求以及药品治疗费用等因素, 给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对于这个价格, 不允许有非政府行为的浮动。这样除了起到限制药价稳定农村医药市场的作用, 还间接起到规定医院药品进货渠道, 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等作用。应鼓励农村药品区域直接配送, 引导和支持有一定经营规模、配送能力较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诚信度高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直接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和零售药店配送药品。减少中间环节, 保证药品质量, 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5]。总之, 要保证村级卫生机构能够平等竞争和依法行医。
4.3 加强村级卫生组织人员建设
在集体时代, 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建立。现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依然需要合格的乡村医生队伍。所以, 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经费, 针对乡村医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在岗基本业务和技能培训, 做好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项目, 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政府也可以与民间组织联合, 借助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力和资金, 实现对村级卫生人员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与此同时, 要加强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 建立乡医聘任制。在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过程中, 也应鼓励医学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到村级卫生机构工作, 给予政策优惠, 加强管理和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另外, 建议医疗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先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一定时间。或者在大医院工作一段时间, 必须到乡镇医院、村卫生室 (站) 工作一段时间。在吸引人才和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的基础上, 确保每个行政村拥有卫生室, 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总之, 必须从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证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推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
摘要:村级卫生组织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肩负着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功能有被弱化的趋势。这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应重视加强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工作, 以保证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村级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冯占春等,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级卫生组织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8) :22-24.
[2]杨敬宇, 王军.村级公共卫生机构与基本健康保障[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5) :16-20.
[3]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市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实例研究[EB/OL].http://www.bh.gov.cn, 2007-6-2.
[4]谢长俊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2) :59-60.
卫生组织 篇8
科威特国健康促进研究奖由科威特国政府发起并提供资金, 李钟郁博士公共卫生纪念奖是通过韩国国际卫生保健基金会——李钟郁博士纪念基金按大韩民国政府的倡议设立并提供基金, 列昂·伯纳德基金奖由世卫组织列昂·伯纳德基金设立, 经执委会讨论, 授予对卫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
王贵齐近十余年来与同事共同在中国食管癌高发区开展并推广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在全国共筛查497, 069人, 发现6963病例, 其中76%是早期病例, 发现的病例大多数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 他还积极进行基层医生的培训工作, 包括来自28个省的2100名卫生专业人员, 使基层医生逐步掌握食管癌的早诊早治技术, 致力推动“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注重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王贵齐宣布将捐出全部奖金, 用于支持癌症防治和救助贫困肿瘤患者。
安冬长期从事减少燃煤型氟中毒工作, 曾主持和参与制修 (订) 多项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 主持编制《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规划 (2004-2010年) 》和《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 (2011-2015年) 》,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主编学术专著4部。安冬表示将会把全部奖金用于资助贵州省病区的卫生项目, 以巩固取得的防制成果, 为病区百姓免受疾病之苦略尽绵力。
卫生组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HPSP知识管理领域研究课题之“组织领域国际卫生发展资料收集与情报学分析”中经过筛选确定的外文文献。源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lsevier、ISI Web of Knowledge、Springer Link、Wiley InterScience、JSTOR、ProQuest (ARL) 、OCLC FirstSearch、Kluwer Online、WorldSciNet、ProQuest、ASP (EBSCO) 、EMCC等电子文献数据库, 同时还利用Google Scholar、baidu advanced和KS Yahoo检索网络灰色文献, 以及联合国 (UN)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世界银行 (WB) 和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及美、英、加、澳等国家的政府网站资源。 研究对象为最终确定的1950-2008年间7288篇外文文献。
1.2 检索策略
研究的主体概念为Organ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和Organizations。相关的主题概念包括但不限于Decision Making、Organizational、Hospital Administration、Hospital Restructuring、Organizational Affiliation、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Personnel Management、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on、Interdepartmental Relations等等。
1.3 文献确定
通过确定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和检索策略, 获取原始文献数据161780篇 (条) 。对文献进行了文本下载, 导入Endnote软件进行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 将经过格式编辑后的文献数据通过网络上传HPSP知识管理系统进行排重处理后, 再经过人工审阅和初步判断, 排除与卫生组织无关文献, 剔除评论、书信、会议报道、新闻等非研究类文献, 最终确定选入情报分析的外文文献7288篇。
1.4 分析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数量统计、共词分析方法, 对文献的内部特征题名、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等情报学分析。利用Endnote软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集成;采用汤姆逊数据分析家软件 (Thomson Data Analyzer, 简称TDA) [1]软件、SPSS统计软件, 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文献的数据计量分析、共词聚类分析, 挖掘有关卫生组织文献的时间分布、主题概念分布规律, 揭示卫生组织文献的研究热点以及各热点主题之间的关系。
1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时间分布
经过检索筛选, 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文献最早始见于1950年, 由于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 故最后的入选文献止于2008年11月。在此期间入选的全部7288篇文献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
2.2 文献期刊分布
所有卫生组织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来源于“Hospitals”的比例最高, 其次为“Modern healthcare”, 均超过2%, 分别为3.03%和2.32%;文献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 美国出版期刊最多, 为7种, 其余3种期刊出版国分别为英国和俄罗斯 (详见表1) 。
2.3 文献区域分布
7288篇文献中, 有1852篇文献 (占总文献量的25.41%) 在题名或其它文献信息栏中标明国家/地区/洲/国际组织, 共涉及国家/地区/洲/国际组织45个, 文献涉及最多的10个国家/地区//洲/国际组织见表2。
2.4 文献内容分布
2.4.1 文献主题词频
采用TDA软件对7288篇文献的题名进行自然语言处理, 抽取题名中的主要概念, 然后将文献主题词与题名中的主要概念进行数据融合, 并对融合后的主题词、主题概念进行数据规范, 得到卫生组织相关高频主题概念25个。这些主题概念覆盖了5081篇文献, 占总文献量的69.72% (见表3) 。
2.4.2 高频主题词/主题概念
采用TDA关联SPSS软件对1950~2008年卫生组织相关的25个高频主题词/主题概念进行共词分析, 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生成相似矩阵, 生成聚类树形图谱如图2。图中序号与表3中高频主题概念序号一致, 每个序号均代表相应的主题概念。
3 讨 论
3.1 卫生组织领域研究文献的发展历程与外部特征
文献计量学和共词分析法都是常用的情报学研究方法[2]。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 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 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3,4]。其对某一学科、专题论文发表年代的统计, 可以从时间和数量的概念上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本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对卫生组织的研究, 卫生组织研究文献总体呈递增趋势,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 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60年代以前, 卫生组织研究文献数量较少, 说明当时对卫生组织的研究还没有气候, 卫生组织建设和发展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卫生组织研究文献有较快增长。8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 这一领域的研究活跃度日见增强, 相关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从期刊分布上看, 文献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刊载卫生组织研究的文献989篇, 占全部文献量的13.57%。这也就是说, 刊载卫生组织领域的研究文献期刊分布比较广泛, 尚未形成卫生组织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从另一方面讲, 国际上对于卫生组织的研究尚处在发展探索阶段, 需要更多利益相关人员的加入才会呈现成果丰硕的局面。通过文献涉及地域分布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卫生组织研究较为活跃的国家大多分布在欧美地区, 特别是权威研究机构及高产研究机构多集中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亚非国家相对少些。文献量排名前10的期刊, 7份出自美国, 3份出自欧洲 (英国和俄国) 。但从文献研究国家所在经济水平上看,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正在缩小, 表明卫生组织领域相关问题的暴露和寻求问题的解决策略,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这一需求都是十分显著和迫切的。
3.2 卫生组织领域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分布
源于文献计量学引文耦合与共被引概念形成的共词分析法 (Co-term Analysis) , 作为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 利用文献集中词汇对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词汇对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 表明它们的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5,6,7]。籍此分析卫生组织研究文献的内容分布, 可见其主题呈现广泛、分散而又有相对交叉的态势。医院管理出现频次最高, 占总文献量的29.76%, 成为卫生组织研究的核心内容当之无愧。其次, 对于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保健改革、全面质量管理和员工管理的研究也比较多, 所占比例均在5%以上。
在共词分析的基础上, 以共词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 利用聚类的统计学方法, 把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 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出卫生组织研究文献的内容分布聚类过程[6]。图2中第14与第19个主题词的距离比较接近, 即私营部门、公营部门共现强度相对比较高;第5与第18个主题词的距离也比较近, 即员工管理、员工绩效考评有比较高的共现强度;第1与第7个主题词的距离比较近, 两者聚类后与第13个主题词距离又比较近, 即医院管理、医院重组、多机构系统3个主题词的共现强度比较高;第22与第24个主题词的距离比较近, 即私有化、所有权共现强度比较高;第6个与8个主题词距离比较近, 即卫生服务组织、组织模型共现强度比较高。
3.3 研究结论
国际上对卫生组织领域的专门研究文献自上世纪50年代就已有报道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进入新世纪后研究活跃度显著增强, 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刊载卫生组织领域的研究文献期刊分布比较广泛, 尚未形成卫生组织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卫生组织研究较为活跃的国家大多分布在欧美地区, 特别是权威研究机构及高产研究机构。但各国对卫生组织领域相关问题的暴露和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需求都十分迫切。
医院管理为组织领域国际卫生发展较强的研究热点, 以医院管理为中心, 包括医院重组与其他卫生组织的组合状态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呈热点趋势。员工管理、员工绩效考评在卫生组织研究中有较强相关性, 医院管理与管理人员、员工管理和组织目标形成一定的研究主题, 且与医院重组、多机构系统、组织间隶属关系等主题有一定共现强度。私营部门、公营部门共现强度相对比较高, 之间关系最强, 且与所有权相关;提示在公、私营部门研究过程中, 加强与所有权关系的研究可能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此外, 研究人员在卫生服务组织研究过程中对组织管理模型的探索也已显现出较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Scientific T.Thomson Data Analyzer[EB/OL].2009-05-22.ht-tp://www.thomsonreuters.com/products-services/scientific/Thomson-Data-Analyzer
[2]杨锐.关于情报学方法体系建设的思考[J].情报探索, 2008, (5) :126~128.
[3]赵波, 张志强, 等.从科学文献计量看中国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队伍现状与科研影响力[J].科学新闻, 2006, (2) :34~36.
[4]张勤, 徐绪松.共词分析法与可视化技术的结合:揭示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结构[J].管理工程学报, 2008, 22 (4) :30~35, 50.
[5]钟伟金, 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 (二) ——类团分析[J].情报杂志, 2008, (6) :141~143.
[6]钟伟金, 李佳, 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 (三) ——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 2008, (7) :118~120.
卫生组织 篇10
06年11月9日,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选举中国推荐的候选人陈冯富珍女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今年59岁的陈冯富珍女士因此成为首位执掌联合国专门机构最高职位的中国人。
在这位出身香港政坛的“女强人”身上,“小女人”特质和“大女人”特质都十分鲜明,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和谐统一。让我们走近陈冯富珍,看看被断定为“只适合做家庭妇女”的她是如何成长为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的——
“小女人”性情:爱是一生的追随
陈冯富珍的理想曾经是做一位“完美”的家庭主妇。在何东中学读书时,她最爱的就是家政课,她做的牛油蛋糕香喷喷、软嫩嫩,有专业水准,给众多同学留下深刻印象。中学毕业后,她升读罗富国教育学院,之后任教师,教的也是家政,天天琢磨怎样煮饭、做衣服。
就在陈冯富珍一心一意朝着“主妇”道路前进的时候,她的人生境遇突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1969年,男友陈志雄决定离开香港去加拿大读书,陈冯富珍担心距离的远隔会终结他们之间的爱情。柔肠百结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苦恼之下她向母亲倾诉并求助,母亲告诉她应该选择“追随自己的心”。家人的祝福和支持使她下定决心,跟随男友到加拿大去。
到加拿大后,陈志雄决定报考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医学院,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医科学习任务非常紧张繁重,陈冯富珍想:如果自己学文,男友学医,那势必各自在不同的学校忙于不同的学业,彼此都很难抽出时间陪伴对方。而男友对医学的热爱使她不忍心要求对方为自己牺牲,于是文科出身的陈冯富珍毅然决定弃文从医,和男朋友一起学习医科。陈冯富珍日后回忆说:“学医对我而言,就是为了有机会多跟我的男朋友在一起。”
文科女生转读医科,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最大障碍是要获得医学院批准入学。在陈冯富珍参加医学院面试的时候,面试的学院主任告诉她:“你可能更应该成为一名家庭女性而不是一名医生。”说这话的学院主任万万没想到,多年以后,眼前这位文静害羞的女孩,会成为掌管全球健康事务的“中国女强人”。
被拒绝的陈冯富珍可怜兮兮地在男友面前垂泪,陈志雄握住她的手不断安慰和鼓励。随后一对小情侣又一起去找校长恳切陈情,几经游说才打动并说服校长,获得格外开恩,陈冯富珍终于和自己的男友一起迈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医学院。入学前,俩人举行了婚礼。
但紧接而来的学习冲淡了陈冯富珍“小女人”的甜蜜。第一年的学习生活对于陈冯富珍来说异常艰难,因为感性浪漫的她从小就为理科成绩而烦恼。好在每天晚上,丈夫陈志雄都会给她当家庭教师。就这样,两人一起刻苦攻读,在校园里相携相伴。每天和自己的爱人朝夕相处,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陈冯富珍对这种生活非常满足,也非常投入。聪慧而勤奋的她很快在学业上有长足的进步,最终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收获的喜悦填满了她那颗小小的女人心,她孩子气十足地向同学“显摆”:“学医也不是那么难嘛!”
完成学业后,陈冯富珍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在加拿大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实习工作,但这时从香港传来消息:丈夫陈志雄的母亲生病了。陈志雄向来孝顺,听闻消息后立刻决定返回香港。当时很多同学朋友都劝陈冯富珍请假回去探望一下就尽快回到加拿大,保住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但陈冯富珍却毫不犹豫地辞职。在她看来,丈夫最难受、最劳累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在他身边陪伴,与他共同度过。“作为一名传统的亚洲女性,我选择追随我的丈夫。所以我必须和他一起回香港照顾母亲。”她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陈冯富珍成为继范徐丽泰、陈方安生之后华人熟知的第三位使用夫姓的著名女士。你的姓氏,我的名字,从冯富珍远走加拿大那刻起,到冠上陈的姓氏,在这个爱情至上的小女人心里,爱,就是一生的追随。
不过,陈冯富珍正式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后,丈夫陈志雄表示将提前退休,到日内瓦陪伴她,在工作和生活上支持她。联想到30年前她为了丈夫弃文从医,陈冯富珍笑说:“这样很好啊,我陪他一次,他也回陪我一次”。
“小女人”做人:爱美,爱唱歌,爱跳舞
回到香港,陈冯富珍以31岁“高龄”加入政府当医生,当时她已经有了儿子。此时的陈冯富珍越来越成熟,稳定的情感、为人母的经历使她心态更加平和从容,她很快以亲和力强、工作能力出色而崭露头角,10年后便被提拔为助理署长,1994年更成为香港卫生署首位女署长。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无论自己的职位怎样升迁,在家里,陈冯富珍永远是丈夫的“小女人”,儿子的温柔妈妈。她悉心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夫妻俩虽然都很忙,但回到家总是彼此关心,一起完成家务。很多烦恼和压力,都在一边做家务一边亲亲热热地交谈中逐一化解。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他们的独生儿子陈浩淇性格阳光、好学上进,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今年26岁的陈浩淇,现已成为执业大律师。2005年,陈浩淇荣获“香港大律师奖学金”,被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称赞为“出色的年轻大律师”。
领奖时,陈浩淇在台上感激父母的培养和鼓励,“得意”地对人形容他们一家三口感情非常好,说到母亲更是充满深情:“妈咪平时工作好忙,但她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在陈冯富珍竞选期间,家人虽然不能陪伴左右,但无时无刻不支持着她。当选后,家人还特地到日内瓦为她庆祝。
与其他从政的女性相比,59岁的陈冯富珍身上表现出来的温婉浪漫的特质尤为明显,颇有“明星”风范。她为人谦和,遇到熟人总是先打招呼,还家长里短地与人聊天。她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喜欢化妆,每次会见客人,从衣着到仪态,都会精心设计。如果有报纸刊登了她的漂亮照片,她还会嘱咐同事,联络报社买下照片以作留念。
对生活、对工作都表现得兴致勃勃的陈冯富珍还很爱唱歌。平常与同事一起外出吃饭,陈冯富珍经常会提议K歌。她的歌唱得很好,流行曲、英文歌、粤语歌样样精通,被公认为“卫生署歌后”!此外,她还喜欢跳舞,舞姿十分曼妙。在担任香港卫生署署长期间,每年卫生署举办的新春联欢会上,她总会邀记者朋友共舞。
陈冯富珍对同事、同行充满温情,把一同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称为自己的战友。香港非典暴发后,有数百名医护人员受到感染,提起这些医务人员,这位人称“铁娘子”的香港卫生署署长曾不止一次落下眼泪。
2005年末,陈冯富珍接受联合国华语广播采访,忆及当年抗击非典的经历时又一次潸然泪下。“对于工作压力,我个人还能够处理得很好,但是看到自己的同道们一个个病倒,我很难过,也感到很孤独。而且,我们要走的路很长,没有同道们一起去做是不容易完成的。”陈冯富珍哽咽的话语感动了主持人,这个现场访问的节目竟然出现了半分钟的无语。
“非典”时期,陈冯富珍每日顶着极大的压力,以高效的工作让港人感到放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非典”肆虐时,她已经退休,完全可以把这艰巨的任务丢下不管。但本着责任心和爱心,她还是留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岗位上,带领香港人民走过了一段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岁月。而且,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除了每天公布疫情,宣传抗“非典”知识外,她经常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晚归的途中抽空去店里买漂白水,回到家后细致地稀释消毒,尽到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
“大女人”做事:一个很强的候选人
陈冯富珍在卫生领域创下了许多个“首位”纪录——她是香港首位女卫生署署长;首位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的香港公务员;首位获中国政府推荐竞逐联合国所属组织最高职务的中国人;这次,她又成为首位当选联合国所属组织职位最高的中国人。
这样一个生活上感性浪漫的女人,在事业上却处处展现出“铁娘子”的风采。
前往世卫组织工作前,陈冯富珍在香港公共卫生界工作了25年之久。特别是在1997年禽流感和2003年非典危机,她的果敢和透明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
2003年,陈冯富珍获邀赴日内瓦担任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
这期间,摆在她面前的是更为棘手而备受关注的全球传染病问题。她一如既往,将坦率、果断的工作作风带到了世卫组织,无论哪个国家出现传染病、尤其是禽流感病例,总是及时通报媒体,介绍情况,毫不隐讳其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许正因如此,每逢全球禽流感疫情变化的关键时刻,记者们都会要求她召开记者招待会,而陈冯富珍对记者的提问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
媒体对陈冯富珍的普遍反映是:坦率精干,专业知识丰富,对世界禽流感和其他传染病的发展形势了如指掌,是位十分称职的助理总干事。
2006年2月初,伊拉克首次发现禽流感病例,土耳其也发生了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禽流感开始向中东和欧洲蔓延。2月4日,在记者要求下,陈冯富珍作为抗击禽流感的世卫组织负责人,与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尾身茂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
面对成堆话筒和录音机,陈冯富珍用漂亮的英语简洁明快地介绍了当时的疫情后,开始回答记者们不乏刁钻的问题。她对答如流,从中东到欧洲、从东亚到亚太,相关信息信手拈来,回答严谨精确,显示出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知识。
记者会上的30多个问题几乎都是问陈冯富珍的,而一旁的尾身茂似乎有点儿受冷落。
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胡庆澧教授与陈冯富珍有过数次接触,他说:“陈冯富珍女士非常有魄力,是一位非常果断、经验丰富的卫生工作者。”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博士也多次称赞她是“中国的女强人”。
2006年7月25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提名陈冯富珍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竞选。陈冯富珍的竞争对手有6个,个个不容小觑,其中包括获日本政府支持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管尾身茂、本身是心脏科专家的厄瓜多尔总统帕拉西奥、官至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的土耳其人托姆莉斯·特曼,科威特、冰岛和墨西哥也有提名竞选。62岁的特曼1992年加盟世界卫生组织,曾出掌世界卫生组织家庭和社区卫生事务,2003年她获已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委派专责研究知识产权和公共卫生。她获提名,也打破了陈冯富珍之前作为惟一女候选人的优势。
面对“强敌”,陈冯富珍却表现得非常轻松自信,在接受访问时她“骄傲”地说:“我是一个很强的候选人”。
10月7日,戴着金丝边眼镜、衣着得体的陈冯富珍,带着精心准备的“政纲”跨入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严格面试的“考场”。
“我是一个实话实说的人,我要告诉市民我知道什么,我不清楚的也实言相告,绝不隐瞒。”带着坚定的眼光、坚决的表态、坦率的告白,最终,陈冯富珍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选举过程中力撼对手,她以出众的演讲和面试表现,征服了整个评委小组。
出任世界卫生组织“掌门人”后,陈冯富珍将会面对更多挑战。但本着“小女人做人,大女人做事”的心态,这位当年家政课出色的“家庭女性”肯定能当好这个家,顺利度过难关。况且,当年她追随至加拿大的男友、而今的丈夫陈志雄,这次转而追随她,在未来5年半的总干事之路上相陪。有至爱家人在身旁守护,我们相信,她一定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炫目的光彩!
栏目管理、编辑/饶虹
卫生组织 篇11
1 大奖赛活动原因
1.1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
近年来法律课程的重要性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论证,但是我国部分院校依然存在对法律教育不够重视、课时设置不足等现象[1],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纠纷屡见不鲜[2]。我院相关负责人向全院护理人员发调查问卷341份,了解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全院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欠缺,不同毕业年限的护士掌握法律知识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层次的护士掌握法律知识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以后,临床护士在执业的过程中如何按照这部新法的规定,用细化的立法精神来要求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是护士阵线密切关注的问题[3]。
1.2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易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发生差错。据美国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医疗差错事故中医生占38%,药师占11%,护士占38%,在其他人员造成的3%~5%的医疗差错中有2%来源于护士。这就表明护士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美国医学院1999年11月的报道中称,每年有44 000~98 000例患者由于护士差错造成死亡[4],可见医疗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有密切联系。
1.3 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责任的工作任务,以人的生命为代价[5]。护理安全属医疗安全范畴,护理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6]。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护士觉得自己是守法公民,触犯法律的事与自己无关,法律观念淡薄。不知道自己的每一项操作、每书写一次记录、甚至与患者交流的每一句话都在受到法律的约束。根据我国法律,患者就医时享有下列权利: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医疗保障权、获陪权、受尊敬权、隐私权、平等就医权等其他权力。由于大多数护士忽视和缺乏法律知识,往往侵犯了患者的权利自己并不知道。护士要经常性地、自觉地学习法律知识,以增强法制观念,掌握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用法律规范言行[7]。
1.4 护士的证据意识差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对案件起证明作用的文件或其他书面材料[8]。从病历的定义不难看出,病历材料是以文字、图形、数据等内容来证明某种医疗行为事实的依据,属于证据法中规定的书证范畴。护理病历是一份完整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举证的重要资料[9]。护理记录是对患者病情变化及诊治过程的真实记录,但护理记录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使病历的证据效力大打折扣:(1)病历书写欠规范;(2)记录不及时;(3)记录不全或错误;(4)署名不实;(5)患者或家属签字不规范等。而提高护士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不但要提高技术水平,还要增强法律意识、证据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护士的法律意识急待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必须掌握,医院的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和方法对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的培养和教育。为了给护理人员增加学习法律法规的空间,让他们带着动力和兴趣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常识、学习护理常规,我院启动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大奖赛活动。现将此活动的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2 活动过程及方法
2.1 成立大奖赛组织机构
本活动组成了以护理副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宣传科科长为副组长,各科护士长为成员的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宣传、组织、协调及实施。推荐出六名有责任心、无私心、有能力又认真、文笔好又严谨的护士长组成命题组,负责每轮考试的出题、监考及判卷工作,聘请学院护理系主任负责试卷的审核工作,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性。由三名组织、策划能力强的护士长和宣传科两人组成策划组,负责第三轮决赛现场策划、场景布置、参赛人员培训、外界联络等工作。为保证活动高质量完成,我院聘请了赤峰学院音乐系老师对现场比赛灯光、布景进行策划,聘请了赤峰电视台娱乐节目主持人作为这次比赛活动的主持人,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现场评委,保证了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顺利进行。
2.2 制订大奖赛活动方案及实施
为保证大奖赛分步实施,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既要普遍性又有突出性,我院在2011年年初就制订了大奖赛活动方案。(1)1~2月份为成立组织、宣传阶段,制订活动细则,划定比赛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将最常用的卫生法律法规、医院核心制订、护理常规编辑成小册子,下发每人一册,作为大奖赛命题基础。(2)3~5月份为比赛第一阶段:各科护理人员自愿报名,每科报名人数不得少于6人,多者不限,5月末实行闭卷笔答形式考试即第一轮考试,命题组判卷后公示每一个参赛人员的考试成绩,从中选出每个科室前3名为一个小组,代表本科室准备参加下一轮比赛。这一轮比赛叫横向比赛,也就是本科室人员之间的比赛,个人成绩作为选拔标准。(3)6~8月份为比赛第二阶段:确定每个小组参赛人员后,经过两个半月左右的复习时间再次参加医院统一的闭卷笔试。分别记录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个人成绩的前十名为本活动个人比赛的最终奖———优秀奖获得者,于第三轮比赛后的团体奖一同发奖。每一组3个人的总成绩作为本轮比赛的团体成绩,将团体成绩前6名的个组作为获胜者,参加第三轮的决赛。本轮比赛叫做双向(横向、纵向)比赛,横向是指以参赛者的个人成绩为选拔个人优秀奖标准,这是每一个参赛者之间的较量;纵向是指以科室为团体,本科室3个人的总成绩为选拔标准,其中的前6名入围决赛,这是科室之间的比赛。本轮比赛较第一轮比赛出题难度加大,题量增加。(4)9~12月份为比赛的第三阶段———决赛,决赛采取电视大奖赛的形式,比赛出题量大,包括范围广。护理院长指导,护理部主任、学院护理系主任与命题组组成了出题智囊团,坚持认真、周密、严谨、保密的原则。题型分别为个人必答题、团体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个人必答题每人必答,不得互相提示,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不扣分;团体必答题一人主答,其他人补充,答对了加20分,答错了不扣分;抢答题用抢答器抢答,抢到且答对的加20分,抢到不答或答错扣20分,风险题答对的加30分,答错的扣30分。以得分高者依次排名一等奖1个组、二等奖2个组、三等奖3个组。本轮比赛虽然参加答题的人员仅有18人,但是在现场的观众确有几百人,包括院长在内的几百人同样受到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主持人宣读题目后,在主席台下方两侧的大屏幕打出正确答案,几百名观众看着答案比对着参赛人的回答,判断着参赛人的答案是否正确,答对了报以热烈的掌声,答错了,大家也知道错在哪里,达到了考少数人、受益多少人的目的。同时在活动现场穿插了观众答题的环节,活动组织者购买了小礼品,发放给积极参加答题且答出正确答案的观众,使活动现场气氛更加热烈。虽然在这一环节花费的经历要多,动用的人力物力要大,但是我们认为起到的效果大于付出的努力。
2.3 追踪实施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1)组织委员会根据大奖赛的进度,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共4次下发简报,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护士,介绍各科室的经验,通报进展情况,总结前期成果,部署下一阶段的活动安排。(2)在大奖赛活动过程中护理部又调整了年初的工作计划,将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讨论处理作为工作重点,结合本年度法律法规知识大奖赛活动,要求护士长对本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做到一事一议,一事一处理。通过讨论,使护士对所发生的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3)在活动期间组委会在院内网站将本次活动设专题栏目,登载护患纠纷案例,给大家提供讨论平台。例如:某医院新生儿科因输入静脉营养液,液体外漏造成组织坏死;某医院早产儿在保温箱保温,保温箱停电未被发现,导致患儿脑瘫的严重后果等,让大家讨论违反了哪部法律法规?哪条护理常规?根据法律法规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赔偿那些项目?大约应赔偿多少钱?等等。通过案例分析,大家对法条的掌握更牢固,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3 效果
3.1 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列入年度计划,年终考试,记录成绩,但护理人员没有学习积极性,应付考试,突击学习,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不扎实、不牢固。以大奖赛的形式推动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护理人员对学习有动力、有兴趣、有激情。为个人争光、为集体争荣誉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愿望,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才能调动更大的积极性。护士们利用休息时间、节假日时间学习,下班后几个人在一起互相提示背诵,有的护士将法条做成卡片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背诵,利用零散时间背诵,全院护士掀起了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的热潮。
3.2 通过比赛起到了全员普法教育的积极作用
本活动作为年度计划的重点工作,从年初开始部署,第一轮的比赛要求每个科室参加人数不得少于6人,同时这次活动获奖人数多,奖励标准高,使本次活动的参与面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0%以上。从第一、二阶段的个人能力展现,到二、三阶段的团队精神发挥,都使活动的整个过程处于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氛围之中。活动的全过程跨度为一年时间,也称为“卫生法律知识学习活动年”。一年的学习活动保持了连续性、持续性,使护理人员真正将知识学懂、学通。通过这次大奖赛活动,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对于今后医院、医护人员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活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前总认为自己是守法公民,违法的事离自己很遥远的人,通过这次法律法规学习才知道我们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违反法律法规,比如该让患者知情的我们没有告知患者,这样就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未经患者同意将患者的病例资料泄漏给他人就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违反了诊疗护理常规,给患者造成伤害,就侵犯了患者的健康权等。用事实教育大家懂得的法律知识越多,在工作中发生的护患纠纷就越少。本次活动对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起到了引导、推动、提高的积极作用。
3.3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教育意义深刻
通过护患纠纷案例分析,使护士们认识到,护理工作无小事,往往一个小小的失误、小小的差错,会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可能会毁了一个家,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使自己终生受到良心的谴责。对每一个案例的损害后果分析就像亲临了一次开庭现场,对案例赔偿计算的每一个数字都让大家触目惊心。在总结会上,大家感慨地说:护理工作真是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我们是一脚踏着医院一脚踏着法院,知法、懂法又守法才能远离法院,才能给广大患者带来幸福而不是痛苦。
3.4 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减少了护患纠纷
通过开展活动,使护理人员更好地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过去大多数护理人员忽视和缺乏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患者应享有哪些权利,不懂得自己履行的义务职责与法律的关系,未将自己的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联系在一起,因此不重视与患者沟通,也不知道怎样与患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言行不慎,做事不讲方法,导致护理纠纷发生。活动之后,大家深刻认识到,回忆过去护理纠纷的发生更突显有效的医患沟通在缓解护患矛盾中不可缺少的作用,护士应多从人文、伦理、法学等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护患沟通的过程是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刻认识[10]。护士不但要品德高尚、技术精湛、身心健康,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哪些是在法律框架内应该说的,哪些是违反法律法规不应该说的,明白了用什么样方式、方法,在什么样的场合,在什么时间与患者沟通效果更好,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尊重患者的合法权利才能真正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在年底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99%。
3.5 培养了护理人员既独立又合作的团队精神
这次比赛以独立、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为了取得个人好成绩,护理人员个个互不甘心落后,争分夺秒看书背诵。在团体赛选拔中,大家齐心合力帮助参赛的同事,在她们背题的时候帮助她们看书,不熟的地方提示她们,不会的地方帮助她们一起背。在第三轮的比赛现场,未参赛护士早早到达现场,拉着横幅,举着号牌,为参赛者助威。当台上答对题取得好成绩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活动开展,使大家感情更深了,工作更和谐了。过去有一点小摩擦,通过这次活动也都忘在脑后,过去因工作产生点小误会,这次也都化解了,形成了和谐、团结、互比上进、愉快工作的良好氛围。
普及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是医院管理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以不同形式、不同方法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是医院管理部门职责。医护人员在法律框架下执业,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医院的安全、医护人员的安全。
摘要:通过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大奖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护士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全院医护人员的普法教育。通过大奖赛使护士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法律法规,大奖赛,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傅静,鞠梅,王海蓉,等.我国护理本科法律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86-3087.
[2]杨春梅,杨婷.护士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68-69.
[3]张美玲,陈苑莉,庞小群.《侵权责任法》在临床护理环节中的解读[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25):3096-3097.
[4]梁化岐,张朝元.护士在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中的作用和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7):297-299.
[5]王洪敏.提高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J].吉林医学,2012,33(22):4910-4910.
[6]达庆东,徐青松.护理法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04.
[7]巴明,陈惠珍,翟丽.浅谈护理行为中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J].护理研究,2002,16(11):675-676.
[8]叶长玲.医政执法视角下探讨病历资料的法律属性[J].中国卫生法制,2012,20(3):41-42.
[9]巴桑邓珠,眭万琼.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05,19(1):17.
【卫生组织】推荐阅读:
村级卫生组织管理12-16
社区卫生组织06-05
村级卫生服务组织09-19
公共卫生组织管理11-17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组织06-06
饭店卫生组织管理制度08-01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10-17
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07-02
精液常规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标准)06-02
关于组织卫生系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通知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