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缓释凝胶(精选4篇)
布洛芬缓释凝胶 篇1
布洛芬为临床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属于非甾体药物, 对常见的发热、疼痛及炎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主要用于肌肉、牙、肩周及关节痛的止痛治疗[1]。布洛芬为非处方药物, 临床使用频率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较高。大量文献[2-4]报道, 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出血、皮疹、头晕以及头痛等, 也有文献[5]报道长期服用布洛芬, 可引起肾功能衰竭。本文就我院42例患者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报告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后发生不良反应42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24例;年龄16~76岁, 平均 (50±13) 岁;5例既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曾出现厌食情况, 占11.9%。疾病类型:风湿性关节炎18例, 占42.9%;类风湿关节炎15例, 占35.7%;强直性脊柱炎6例, 占14.3%;肩周炎3例, 占7.1%。
1.2 治疗方法
①发生消化不良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保和丸治疗;②发生尿频、尿痛的患者需多饮水, 并给予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③发生单纯皮疹的患者给予常用药物抗过敏治疗, 同时外涂环丙沙星软膏;④发生皮疹伴发热的患者除给予药物抗过敏治疗外, 还给予退热治疗;⑤所有患者在发生过敏反应后, 禁止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1.3 观察指标
观察42例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时间,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不良反应
42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不良、尿频、尿痛及单纯皮疹为主, 其中消化不良14例, 占33.3%;尿频、尿痛12例, 占28.6%;单纯皮疹10例, 占23.8%;皮疹合并发热3例, 占7.1%;其他3例, 占7.1%;未发生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4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1 d以内2例, 占4.8%;1~2 d有2例, 占4.8%;3~5 d有24例, 占57.1%;6~10 d有4例, 占9.5%;10 d以上有10例, 占23.8%;其中3~5 d的时间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同性别、年龄段不良反应例数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发病例数比较, 30岁以下及30~39岁的患者中, 男性发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60岁以上患者发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4 治疗效果
42例患者在使用肠道药物及一些抗过敏消炎药物等对症处理后, 临床症状在1周内基本消失, 无1例患者病死。
3 讨论
布洛芬多用于镇痛治疗, 可明显抑制炎性环氧酶的表达, 炎性环氧酶可促进体内的花生四烯代谢为介质性前列腺素, 介质性前列腺素可减轻前列腺素所致的局部组织肿胀、充血、发热等;此外, 布洛芬还可通过抑制体内的溶酶体及白细胞的释放, 进而降低体内局部周围神经对相关致痛物质的痛觉敏感性, 最终达到镇痛及散热的目的[6]。布洛芬缓释胶囊是运用纳米技术在布洛芬中加入糖、硬脂酸、淀粉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混合构成的一种缓释胶囊制品, 其相较于纯品布洛芬可明显延长作用时间, 因此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42例患者以消化不良反应发生最多, 占33.3%, 可能是因为布洛芬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 破坏胃黏膜屏障所造成的;尿频、尿痛占28.6%, 可能与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相关, 前列腺素的减少可造成肾脏血管收缩及肾脏血流量的减少, 最终引起尿频、尿急;单纯皮疹占23.8%, 这可能是患者的疾病史、体质及药物使用剂量造成的;30岁以下及31~39岁的患者中, 男性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患者参加体力劳动较多有关;而女性60岁以上患者发病例数明显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患者在年龄较大时做家务较多有关。
对于如何防止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合文献[7-8]总结, 在用药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 对患者自述或判断有布洛芬不良反应史的患者谨慎使用;同时对既往有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胃肠溃疡或胃肠道有出血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布洛芬;另外在给患者用药时, 应叮嘱患者按正确用法及正确剂量, 不能私自加大药物剂量;若患者发生布洛芬不良反应后, 应及时停药, 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 布洛芬缓释胶囊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以肠道反应、尿道反应及过敏反应为主, 了解其不良反应特点有利于临床的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玺.非甾体类消炎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 :11-13.
[2]吴朝霞.布洛芬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 2014 (4) :11-13.
[3]周晓梅, 兰玉梅.布洛芬的不良反应33例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9) :76-77.
[4]张映.布洛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探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1 (8) :282-283.
[5]孟云辉.布洛芬致急性肾功能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 11 (5) :314-314.
[6]Phleps W.Overview on clinical data of dexibuprofen[J].Clin Rheumatol, 200l, 20 (1) :15-2l.
[7]李芝勇, 黎静梅.布洛芬胶囊致过敏性休克1例[J].人民军医, 2008, 51 (6) :403-403.
[8]雷琪, 王莉艳, 田蜜, 等.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进展[J].家庭医药 (医药论坛) , 2010, 2 (9) :673-674.
布洛芬缓释凝胶 篇2
1缓释制剂
布洛芬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物, 但因其生物半衰期较短, 约1.8~2 h, 导致需要频繁给药, 约每日3~4次。而口服长期用药可导致一些恶心、腹痛、消化不良等副作用, 因此制成缓释制剂应用于临床, 减小副作用的发生。
1.1 缓释片剂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是骨架型片剂, 其制备工艺成熟简单, 成本较低, 携带应用都很方便。其骨架材料一般选用丙烯酸树脂或乙基纤维素等作为阻滞剂[1,2], 而选择亲水性的梧桐树胶、微晶纤维素、乳糖[3]或羟丙甲纤维素等[4]调节缓释骨架片的药物释放速率。在制备工艺方面, 一般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直接压片法[3]或熔融挤压压片法[1]等, 骨架呈现无空型或多空型。药物释放近似一级释药动力学或服从Higuchi方程。
同时也出现一些复方布洛芬缓释片剂, Leslie[5]等人提出的布洛芬与磷酸可待因的复方制剂, 蒋曙光[6]等研制的布洛芬与盐酸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
1.2 缓释胶囊
主要包括以乙基纤维素[7]、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酸树脂等作为包衣材料, 以Aquacoat、Surelease、Eudragit E 30D等作为包衣水分散体的包衣颗粒/丸和缓释微丸[8]的形式。其中包衣工艺常采用锅包法和空气悬浮包衣法。
1.3 缓释微球
将布洛芬分散或吸收在高分子或聚合物基质中, 形成微粒分散体系。金方[9]等运用液体球形结聚法制备了布洛芬-丙烯酸微球;丁燕飞[10]等运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了布洛芬乙基纤维素微球;邹立家[11]等赵焰[12]等运用水中干燥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裹材料制备了布洛芬微囊。
1.4 缓释混悬剂
有报道称由酸性药物及含交联脱乙酰壳多糖的脱乙酰壳多糖颗粒组合的方法, 制备成布洛芬缓释混悬液。
1.5 缓释栓剂
邹尚荣[13], 谢斌[14]等考察正交设计的不同处方体外累积释放度, 符合Higuchi模型, 且在体外释药>8 h。所得数据最佳处方为:右旋布洛芬10 g, 硬脂酸2.5 g, PEG4000 217.5 g, HPMC K4M 20.0 g, 制备100粒。
2快速分散制剂
主要存在两种分散片:一种快速在水中分散, 形成分散体系;另一种可直接在口中崩解, 即口腔崩解片。后者更因其不需要喝水即可吞服, 使患者容易服用和吸收受到老年人和吞咽困难患者的亲睐。
其主要制备方法为冻干法 (Zydis法) 、湿法制粒工艺和粉末直接压片法 (Orasolv法) , 其中粉末直接压片法因其工艺简单而被研究与应用较多。
2.1 分散片
龙晓英[15]等将布洛芬加入已被混匀的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吐温-80及枸橼酸, 直接压片, 所得布洛芬分散片色泽均匀、完整光洁, 硬度为30~32 N, 水中崩解时间﹤30 S。Simone[16]等将布洛芬用聚甲基丙烯酸酯包衣并作为有效成分, 瓜耳树胶、甘露醇、微晶纤维素PH105和PH102、胶体二氧化硅及枸橼酸作为赋形剂, 糖精钠和芬美意 (Firmenieh) 作为矫味剂, 所得分散片水中崩解时间<60 s。
2.2 口腔崩解片
刘鹏[17]等用乙醇作为粘合剂, 阿斯帕坦作为甜味剂制成的布洛芬软材, 用外加法加入可直接压片的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CCNa) 作为崩解剂、微粉硅胶作为助流剂, 及微晶纤维素 (MCC) 和香精充分混匀后的材料中压片, 所得片剂迅速崩解, 口感良好。
3展望
随着新的制剂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传统药物在生物利用度, 安全用药等方面实现了对原有技术的提升和进步。布洛芬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物, 不论其缓释剂型还是快速分散剂型都有其存在的重大意义, 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而布洛芬的其他新型剂型及其制剂也必将不断涌现, 研究和开发的前景广阔。
摘要:本文以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布洛芬缓释及快速分散剂型为例, 简述了其不同的制备方法 和研究概况。
布洛芬缓释凝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患者均为2007年7月—2011年11月我院门诊患者, 年龄15岁~27岁, 平均年龄21.4岁, 病程2个月~48个月, 平均13个月。其中未婚56例, 已婚未孕者20例。76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 (1) 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疼痛, 痛及腰骶甚至晕厥, 且周期性发作。 (2) 好发于青年女性。 (3) 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腹痛。 (4) 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嘱患者月经前1周及经期忌食生冷之品,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在此基础之上, 对照组在月经前3 d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 每日2次, 连服5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 (1) 暖宫止痛膏 (血竭、延胡索、艾叶各等份, 研末, 益母草膏调) 适量, 纳于腹部, 外用橡皮膏固定, 每日1次, 每次贴敷8 h以上; (2) 中药热奄包 (大青盐800 g、益母草30 g、肉桂30 g、乌药30 g、小茴香30 g、红花30 g、泽兰30 g、炮姜30 g、艾叶30 g) 置于35 cm×30 cm棉布袋中, 用前置于微波炉内加热, 然后放于患者下腹部 (神阙穴、关元穴、子宫穴) 每次40 min左右。经前1周及经期1 d 2次, 其余时间1 d 1次。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 停止治疗3个月个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疼痛消失, 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好转:疼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 不影响工作。无效:疼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16岁, 2009年4月12日初诊。患者14岁月经来潮, 2年来每次月经来潮均出现腹痛, 曾2次出现痛经晕厥, 腹痛喜温喜按, 经色暗红, 夹杂有血块, 每次发作时靠口服芬必得、肌注平痛新, 甚至需肌注度冷丁才能缓解疼痛。曾在省市多家医院求治, 均诊为原发性痛经, 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患者此次就诊时为月经来潮第1天, 证见:意识清、精神差、腹痛、口唇及面色苍白、手凉, 就诊时双手抱腹, 蹲在地上, 舌质暗红, 苔白, 脉弦紧。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证。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 每日2次口服, 暖宫止痛膏敷脐部, 日1次, 同时予热奄包日2次。经治疗3 d后, 患者痛止, 月经黑块较前明显减少, 继续应用暖宫止痛膏至月经结束, 中药热奄包则持续应用。经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痛经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巩固治疗1个周期, 痛经症状彻底消失。3个月及半年后随诊患者均未复发。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机制为子宫内膜产生的高浓度血小板生长因子2α (PGF2α) 作用于螺旋小动脉壁上的PGF2α受体, 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 组织缺血缺氧, 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于肌层而产生痛经[3], 同时亦与精神紧张, 遗传因素有关[1]。中医学认为痛经分为虚证和实证, 虚证即“不荣则痛”, 系肝肾气血亏虚, 胞宫冲任失养所致;实证则为“不通则痛”, 系寒凝及血瘀影响气血运行所致, 实证多于虚证。
本研究利用口服布洛芬与中医外治法联合治疗痛经, 其中布洛芬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 使经期PGF2α浓度降低, 减少PGF2α对子宫的刺激, 改善子宫血流量, 缓解子宫平滑肌缺血、缺氧状态, 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暖宫止痛膏中的血竭为治疗疼痛的要药, 《海药本草》言其“主打伤折损, 一切疼痛……, 内伤血聚”。艾叶温经脉, 逐寒湿, 止冷痛, 尤善调经, 为治疗寒客胞宫之要药。延胡索专治上下一身之疼痛。脐部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 其下血管丰富, 药物易于通过此处皮肤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 (同时脐部又是神阙穴所处之地) 发挥作用。关元穴为小肠募穴, 通于胞宫, 可以补元阳, 暖胞宫, 散寒止痛。子宫穴为经外奇穴, 位于女性内生殖器体表投影处, 可以调经止痛[4]。热奄包中肉桂、乌药、小茴香、炮姜补火助阳, 温中止痛;红花、泽兰、益母草均为妇科治疗之要药, 功善活血调经止痛。大青盐经微波炉加热后利于保持温度, 利用热敷产生的温热刺激, 通过腧穴的经络传导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提高了临床疗效。
本研究采用口服西药止痛药物, 外用中药温经止痛类药物, 中西结合, 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且具备简、效、廉、验的特点, 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帖敷及热奄包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 停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 (92.1%) 优于对照组 (71.1%) ,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布落芬缓释胶囊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可靠, 适合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布洛芬缓释胶囊,中医外治,寒凝血瘀
参考文献
[1]苏应宽, 徐培祥, 江森.新编实用妇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73-57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1-62.
[3]池芝盛.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20-27.
布洛芬缓释凝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樟树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68例, 临床表现:晨僵持续时间>45min, ≥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胀或有积液, 血清类风湿因子 (RF) 呈阳性, X线检查提示胸或腰椎呈钙化、竹节样改变, 符合RA诊断标准, 且病情活动;近期无NSAIDs、糖皮质激素等相关药物服用史;排除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等其他类型关节炎性疾病、关节严重畸形及药物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34例。A组中男9例, 女25例;年龄26~63岁, 平均年龄 (46.2±7.4) 岁;病程0.5~10.0年, 平均病程 (3.8±1.2) 年。B组中男10例, 女24例;年龄25~67岁, 平均年龄 (46.0±7.6) 岁;病程4个月~8年, 平均病程 (3.7±1.3)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即甲氨蝶呤片 (MIX) 口服, 15mg/次, 1次/周, 硫酸羟氯喹口服, 300mg/次, 2次/d, 同时予以红外线照射、针灸等理疗。在此基础上, A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 100mg/次, 2次/d;B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300mg/次, 2次/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 症状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指数, 记录晨僵持续时间及握力测定; (2) 实验室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RF、C反应蛋白 (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 ; (3) 统计不良反应。
1.4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1)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RF、ESR等指标改善70%以上或恢复正常; (2) 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关节功能有一定改善, 生活可自理, RF、ESR等指标改善30%~70%; (3) 无效:各项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A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低于B组, 晨僵持续时间短于B组, 握力大于B组, 血清RF、CRP和ESR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B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 腹泻1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0%;B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 腹泻3例, 溃疡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2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RA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以慢性进行性为特征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改变主要是慢性滑膜炎、滑膜细胞增生及血管翳形成, 继而侵犯下层软骨和骨组织, 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和僵直, 最终丧失活动功能[5,6]。目前, RA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结论, 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酶与物质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7]。
NSAIDs是临床公认的RA一线治疗药物, 以抗炎为主, 同时具有退热、镇痛、抗风湿等效果, 可通过抑制COX或5-脂氧酶 (5-LOX) 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 阻断前列腺素 (PG) 合成, 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8]。布洛芬缓释胶囊等传统NSAIDs均为非选择性的抑制COX-1和COX-2, COX-2主要介导疼痛及炎性应答, 是NSAIDs发挥抗炎、镇痛的靶酶, 而COX-1可维持胃肠道完整性、血小板功能等, 抑制后可导致消化不良及溃疡等不良反应[9]。塞来昔布为新一代高选择性COX-2抑制剂, 可选择性抑制COX-2而不影响COX-1活性, 具有较高的胃肠安全性[10], 同时抗炎、镇痛效果强, 在R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由于传统NSAIDs。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A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低于B组, 晨僵持续时间短于B组, 握力大于B组、血清RF、CRP和ESR均低于B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 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由此可见, 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相比, 塞来昔布在治疗RA中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对比塞来昔布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樟树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68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34例。A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B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持续时间、握力、血清类风湿因子 (RF) 、C反应蛋白 (CRP) 、红细胞沉降率 (ESR) 以及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A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低于B组, 晨僵持续时间短于B组, 握力大于B组, 血清RF、CRP和ESR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相比, 塞来昔布在治疗RA中的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关节炎, 类风湿,塞来昔布,布洛芬,疗效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武.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6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2) :93.
[2]莫丹平.信号分子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 2014, 9 (9) :1402-1406.
[3]方珍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6) :186-187.
[4]陀有明, 陈翔, 陈选明.塞来昔布联合祖师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 (z1) :93-94.
[5]阿迪娜·斯拉木, 冯娜, 武丽君.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治疗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2) :88.
[6]伍斌, 鲁延富, 姜凤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4, 20 (23) :4249-4251.
[7]危红华, 赵晓旭, 程亮, 等.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 (10) :3001-3005.
[8]陆建立, 陈国强.塞来昔布与布洛芬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11) :1726-1727.
[9]吕双丛, 曹瑞丽.塞来昔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 (10) :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