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概况

2024-11-10

国外概况(通用8篇)

国外概况 篇1

世界上有多种合作社, 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欧美合作社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 专业性强, 即以某一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一般规模都比较大, 本身就是经济实体, 为了形成规模优势, 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逐步增强,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合作社体系, 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支柱。另一类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社, 主要特征是以综合性为主, 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都属于这一类型。

1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民 (农场主) 出于自身产销利益的考虑, 自发组织起来的松散联合体, 在产品生产上, 社员各自都充分享有自主权。合作社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农产品积压和销售问题, 避免内部互相压价, 扩大出口。美国的农业合作社也叫农场主合作社。据美国农业部定义, 农场主合作社就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 在非盈利的基础上, 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

1.1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美国农业合作社形式多种多样, 在农村几乎无处不在, 有以地域划分成立的, 也有以农产品种类为基础的, 但其主要特点还是跨区域专业合作与联合, 以共同销售为主。合作社由全体社员所拥有, 并为社员服务;由社员民主管理, 实行一人一票制, 或者每年按股金分配的红利不超过8%;实行非盈利原则, 年终的盈余按社员同合作社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

1.2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类型

1.2.1 供销合作社

按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划分, 又分为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业物资采购合作社和为农产品供销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社。

1.2.2 信贷合作社

其业务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贷款、储蓄及咨询, 手续较为简便。

1.2.3 其他合作社

如农村电力、电话合作社, 技术服务合作社, 奶牛改良协会等。

1.3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合作社为农场主和整个农村提供了许多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合作社的发展, 有助于家庭农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农场主合作社为美国社会注入了一种新的竞争力量, 从而使农场主具有较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美国的农业行业协会对农产品出口作用巨大。

2 法国的农业合作社

法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甜菜产量居世界第一, 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二, 牛奶、肉类产量居世界前五位, 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也位居西欧前列。法国是欧共体的创始成员国, 共同农业政策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法国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对法国农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农业合作社在欧洲是比较有名的, 实行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对法国农业意义重大。

2.1 法国农业合作社的特点

农业合作社收购、生产和销售一半以上的主要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 涉及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以粮、油、奶业为主。包括3 800个工商企业 (合作社、联合体和SICA———农业集体利益公司) , 13 000个服务合作社 (CUMA———农业设备共同合作社, CEIA———人工授精合作社) , 4 000亿法朗营业额, 12万人就业, 90%农民参社, 33%的营业额来源于产品加工业, 农民通过合作社及其子公司控制产品加工业的1/2以上。

2.2 法国农业合作社的类型

2.2.1 生产性的合作社

主要提供技术服务和共同使用生产设备, 包括兽医和人工授精、农机修理等。

2.2.2 流通领域的合作社

主要从事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储藏和销售, 并且供应生产资料。流通合作社所占的地位比生产性的合作社更重要, 这类合作社的专业化程度较高, 如有专门从事牛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的, 有专门从事牲畜和肉类加工的, 有专门从事葡萄收购和酿酒的, 有的合作社还为农民提供金融和企业管理服务。2.3法国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参加合作社可以享受合作的优惠, 按出售的商品量获得返利, 但也必须承担责任, 即承担一定时间的流动资金。合作社规定, 社员向合作社出售粮食15 d、奶类30 d、肉类25 d后才能拿到现款, 如果出售葡萄酒, 要等合作社把酒卖掉后才能拿到现款, 同样, 农民在合作社买农机、化肥、农药, 也可以在30 d后付款或用出售农产品的钱抵扣。

农业合作社章程规定, 农业合作社是自主经营的实体, 有农业合作公司及经济、法人的性质, 遵循自由加入、资本化、民主管理及排他性4大原则。农业合作社是法国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普遍存在于农业经营的从上至下各个环节, 并发挥着重要的经济职能。农业合作社存在于农业经营的各个行业, 上游有资料供应合作社、CUMA (农业设备共同使用合作社) 和CEIA (养殖和人工授精合作社) , 下游有仓储、加工、销售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原料收购行业所占市场比重平均为57% (粮食57%、生猪90%、奶50%) , 农资供应及服务行业所占市场比重为60% (肥料、农药、种子、兽医及饲料) , 食品工业行业所占市场比重约为35%。

2.4 法国农业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使农民享受其他行业同样的社会福利待遇;在安置青年、防止老化、推广新技术和接受先进的农业思想方面, 作用显著;在推动法国农村现代化、农业集中, 改革农业结构及耕作制度、职业培训等方面作用巨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食品出口中比重很大;最成功的是流通合作社, 对推动法国乡镇建设、加速农产品流转, 避免中间商剥削、减少成本、增加收入, 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和技术推广普及, 建立一体化农业、连结城乡渠道, 拉平收入等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5 法国国家 (政府)

在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制定适合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法规;对农业合作社进行监督;对合作社的税收支持;发放补助金和提供优惠贷款。

3 荷兰的农业合作社

3.1 荷兰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荷兰土地资源贫乏, 耕地面积仅有201万hm2的条件下, 成为世界农产品的出口大国, 这主要是因为荷兰有自己的农业模式。农民利用合作社、科研培训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不断地获得最新知识, 从而可以利用最经济的办法,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荷兰农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其中与农民合作社的成功发展关系很大。荷兰农民有多种多样的合作社, 在农业的各个领域, 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从种子、肥料、饲料的供应, 到各种农产品的出售以及使用大型农业机械, 都有合作社, 农民需要的贷款也是来自合作社。

3.2 荷兰农业合作社的模式

包括采购合作社、销售与加工合作社、拍卖合作社、服务性合作社、信贷合作社。

3.3 荷兰合作社的特点

由于荷兰的合作社是单一的、专业化的, 所以每个农户平均要参加3~4个合作社, 才能满足需要。荷兰的合作社没有统一的模式, 只以为农民谋利益为宗旨, 使得千家万户的农民在保留独立经营的前提下, 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同激烈竞争的大市场连接了起来, 增加了收入, 提高了经营效益。同时, 多样化、专业化的合作社在荷兰久盛不衰, 而且近年来更多地开展了国际业务。正由于荷兰农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了, 形成了规模优势, 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益, 才使其农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始终保持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荷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应当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

4.1 日本农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

日本的农业合作社称为“农业协同组合”, 简称“农协”。1878年, 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农民和手工业者自发组织“同业者组合”, 这是日本农协的萌芽和先驱。1900年, 政府颁布第一部关于合作社的法律《产业组合法》, 1947年11月颁布《农业协同组合法》, 这部法律是以罗奇戴尔公平先锋社原则为其思想基础的, 指导农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近年来,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协开始合并, 2003年北海道农协由原来900多个减少到300多, 全国总数也大大减少。

4.2 日本农协的组织机构

日本农协有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 以综合农协为主。基层农协按市、町、村设立, 系统组织包括都道府县联合会、全国联合会, 由组合员、役员和职员三部分构成。各级农协主要管理机构有3个:总代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总代会是农协最高方针决策机关, 凡是农协的规章制度、经营方针、事业计划、干部选举等重大事宜都要经总代会议通过才能生效;理事会是执行总代会决议的管理机构;监事会是负责检查监督理事会工作的监督机构。

4.3日本农协的宗旨和原则

农协的办社宗旨是减少商业资本剥削, 维护农民的利益, 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 改善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围绕农协的宗旨, 完善了以下几项原则:加入自由原则, 民主管理原则, 控制股金分红原则, 利润分配原则。

4.4 日本农协的业务范围

包括购销服务、指导服务 (营农指导和生活指导) 、信用保险服务、共同利用事业。

4.5 日本农协的信息系统

日本农业主要有农林水产省信息系统、农协信息系统、农林统计协会信息系统和经济新闻信息系统4大信息系统。

5 台湾地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5.1 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 为振兴农业, 创设合作农场、合作社, 到1949年发展200多个。50年代起, 为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利用日据时期形成的区域性农民组织———农会, 大力发展先进技术推广教育, 并颁布了“农会暂行办法”, 规定农村有关农业业务统一由乡镇农会经营, 不得另设农业合作社。70年代起, 农产品产销失调问题严重, 必须改善生产结构, 扩大经营规模, 以解决农民收益问题,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合作社, 再度受到重视。1974年废止了“农会暂行办法”, 农业合作经营又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措施, 先后出台了“辅导农业合作社、场改善经营计划”“辅导合作农场推行合作经营计划”等有关方略, 开始辅导设立各种专业性的农业合作社及综合性的合作农场。

5.2 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

(1) 生产合作社, 经营农业的生产业务。 (2) 运销合作社, 经营农产品的运销业务。 (3) 供给合作社, 经营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具、种子、肥料、农药、饲料等业务。 (4) 农业利用合作社, 经营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仓储、加工、批发市场等设备利用业务。 (5) 农业保险合作社, 经营人身、天然灾害、农产运销风险等保险业务。

5.3 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台湾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了农业生产区域性专业化的产业发展, 促进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增强了市场的竞争能力。

国外概况 篇2

(一)国外秘书工作的职业特点

1.社会化、行业化

2.专业化、知识化

3.自动化、高科技化

既然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能保证秘书的高效率工作,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秘书工作将不再具有重大意义,秘书也将为机器所取代呢?

4.科学化、制度化

以马里兰州初级大学为例,公共课有:速记、打字、阅读与写作、健康生活原则、办公工作程序、计算机应用、秘书学、体育、会计学。行政秘书的专业课程有:商业数学、企业法、簿记、演讲、社会科学、行政秘书听写和录音、行政秘书准则等。法律秘书的专业课程有:美国政府组织和企业法、法律秘书准则、法律专门术语、法律秘书听写和录音、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联邦及马里兰州法院条例等。医药秘书的专业课程有:生物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心理学、医药学、医药专门术语、美国 “秘书专业证书”(CPS)考试,行政管理协会(AMS)还举办了CAM考试,英国有“特许秘书和行政人员工会”(ICSA)法国有秘书的职业培训和考试制度,还在国家行政学院通过严格择优培养高级秘书人才。德国专门开办了“欧洲秘书培训班”,并由“欧洲秘书协会”和“国际贸易协会”联合主持考试,合格者成为驻外机构的秘书。日本由全国秘书协会主持CBS的资格考试。

(二)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秘书工作日益向智能型转化。

2.秘书人员的学历日益提高,秘书工作也日趋终身化。

3.对秘书理论的研究日益加强。

二、各国秘书工作的发展简况

(一)美国的秘书工作

1.美国秘书工作概况

2.美国秘书的分类和分级

(二)英国的秘书工作

1.英国秘书工作概况

2.英国国家秘书的分类

(三)德国的秘书工作

1.德国秘书工作概况

2.德国秘书的主要分类和各类秘书的工作概要

(四)法国的秘书工作

1.法国秘书工作概况

2.法国的政府秘书机构及其主要工作

(五)日本的秘书工作

1.日本的秘书与秘书工作概况

2.日本秘书的类别及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会”和秘书节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S 缩写IAAP,即“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会”,是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秘书成员交流秘书工作经验的中心和汇集互通信息的阵地。其前身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PROFESSIONAL SECRETARIES INTERNATIONAL),是当今世界有名的跨国性的职业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42年,原名美国全国秘书协会,其总部设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会员4万多人,700家分支机构,除美国的在职秘书外,包括欧、亚、拉美各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挪威、比利时、冰岛、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拿马以及南非等等。其宗旨是:作为秘书的代言机构,维护秘书的合法利益;通过连续教育,提高秘书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介绍最新技术,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秘书的职业地位。

“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提供给会员的刊物有:

《秘书》杂志: 为国际秘书领域主要刊物,交流介绍秘书工作方面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动态、新技术

《秘书工作范例》: 为国际职业秘书协会同各分支机构中企业经理代表人物合作创办的一种多方面综合论述刊物,适用于各种办公室环境,反映秘书职责的共同特性

《职业秘书道德准则》: 建立和传播职业行为标准,体现秘书的职业道德观念。

“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每年举办“特许职业秘书考试”,于世界设250个考场同时进行,报考条件很严,高中生要有6年秘书工龄,大学生要有共6年的大学学龄和秘书工龄才能报考。有学士学位的人须完成一年经过证明的工作经验亦能报考。考试科目为:企业法、企业行为科学、企业管理、人际学、秘书会计学、秘书技能、办公室秘书工作程序等。考试连续进行12小时。1980年曾有6000人报考,1000人合格。合格者获“特许职业秘书”资格(简称 CPS)。在美国,所有秘书都期望获此资格,以求个人有所发展。

自1952年起,“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还将每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周定为“秘书周”,该周的星期三定为秘书节,并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举行这样的庆祝会被认为是为了认同办公室里工作的秘书的贡献,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秘书或行政工作。2000年,“国际行政管理者协会”宣布将秘书周和秘书日改名为行政专员周和行政专员日,与当今不断变化的工作名称和职责增加保持一致。

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的贺词:

我很高兴对参加2002年行政专员周和50周年庆典的各位致以最热烈的祝贺。纪念周为领导者提供了一个认可在加拿大及世界各地行政人员所做出的贡献的很好机会。行政专员工作高效,知识丰富,技能娴熟,掌握了最新的办公技术和具有异常完美的组织协调能力。我希望和领导者及其需要合作工作的人一起,为你们的辛勤工作和杰出贡献致以真诚祝贺。

美国总统布什的贺词:

国外公交专用道发展概况 篇3

公交专用道, 作为保障地面公交在道路上优先通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国外已发展多年, 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管理模式。

一、韩国首都首尔

首尔的中央公交专用道位于道路中央, 采用公交车右侧开门、车站错开布置和侧式站台模式。中央公交专用道拥有全天24小时的道路通行权, 只有公交车和载客30人以上的大巴可以驶入。

公交专用道上平均不到500米就有公交站, 并且取消了沿线大多数路侧的公交站点。为节省道路横向空间, 车站均为侧式错开布局, 主要结合交叉口和信号灯设置, 通过信号灯来解决行人过街和乘客进出站问题, 一举两得。

二、巴西第三大城市库里蒂巴

库里蒂巴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共有巴士专用通道74公里, 6条公交主干道构成250公里长的“快速巴士”干线, 340公里长的支线通过集中布置在战略位置的中转站向主干道输送乘客。中转站由185公里长的环形区内道路连接在一起。快速巴士只停靠在特殊的管道式车站, 站间距一般为3公里。库里蒂巴公交出行比例高达75%, 日客运量最高达190万人次, 是实现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良好结合的最佳范例之一。

三、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

20世纪后期,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波哥大地方政府开始建设巴士快速交通系统。巴士快速交通系统由主线和支线组成, 主干线使用专用道, 有快车线和常规线2种。快车线只在指定的车站停靠;常规线则在沿线所有车站停靠;支线可到达城市的边缘, 与主干线相互衔接, 形成整体化交通。

波哥大快速交通系统的运行由中央控制系统集中管理, 编制公共汽车运行计划, 并进行实时监测。

四、加拿大第四大城市渥太华

1974年, 渥太华新的城市规划方案确立了快速公交系统的主导地位。规划明确提出, 快速公交系统是达成这种模式的最主要手段。

国外概况 篇4

西澳大学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佩斯,成立于19,占地65英亩。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为优良的五星级大学之一,曾被《优秀大学指南》描述为“拥有比澳大利亚任何一所大学更年轻、更具光明前景的学生”的一所大学,西澳大学鼓励国际学生前来求学。

学校教育

西澳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卓越,达到国际水准,因此,该大学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西澳大学师资力量具有平衡性与选择性,在综合教学的背景下,学校积极发展优势专业,使学校的科研能力专而精,研究科研能力以及研究性课程培训使该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西澳大学的强势研究型专业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电子通讯、计算机科学、国际管理与商务、矿物、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生产等。西澳大学在文科、理科、以及职业性课程方面都提供着众多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西澳大学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教职工的水平可与澳大利亚海内外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匹敌。该大学三分之一的教职工都拥有海外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员工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更值得指出的是,该大学还有一批教师获得了澳大利亚克里克教学奖。

西澳大学毕业生的全职就业率不仅在澳洲高校中名列前茅,也高于西澳大利亚州的其他大学。除了优秀的教学质量和极高的就业率外,该大学各院系的实力也不容忽视,例如,该大学的商学系是澳大利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好的商学系之一;而该大学的医学、牙科与健康科学学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而且在它的毕业生和教职工里还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专家。

学制介绍

学校一贯执行学期制,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开始于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第二学期则最早于7月18日开学,最迟于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末结束。每学期至少包括13个学习周。

西澳大学提供学士、荣誉学士、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还为没有达到入学条件的学生提供预科和英语课程。

预科课程

学校每年开办多期预科课程,学制从30周至60周不等。成功完成预科课程可修读西澳大学的本科学位(受配额和学位要求的限制),是进入西澳大学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英语课程

西澳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心提供各种认可的英语课程,包括一般英语、商务英语和学术英语。同时也帮助学生准备国际认可的英语考试,包括剑桥英语、雅思、托福和托业等考试。所有的老师都拥有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学位和专业证书,教学方式是通过作业、活动和课程项目来为学生提供练习使用英语和了解澳大利亚文化的机会。

国外概况 篇5

关键词: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特点

0 引言

辅导员身上肩负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辅导员队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管理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武汉大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2005年—2010年启动了为期5年的选派年轻辅导员赴国外高校见习考察培训工作,旨在开拓年轻辅导员的国际化视野、塑造高层次的职业素养、提升科学化的管理水平。2009年2月~3月武汉大学第三批学生事务管理见习考察培训团一行13人赴美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与培训。见习期间学员们实地参观了俄亥俄州立大学餐饮管理中心、住宿管理中心、多元文化中心、学生成功与发展中心、新生入学指导、娱乐体育中心、学生会、咨询与服务中心、图书馆、医疗服务中心等工作场所,聆听了以上各部门的情况介绍,观摩了学生事务管理各部门组织的活动、工作例会与协调会。最后还实地走访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耶鲁大学等名校。考察中本人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目的、内容、特点及工作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以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例,介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况及特点,希望对于努力开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异成绩有所启示与借鉴。

1 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概况

1.1 OSU学生事务部门介绍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是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其前身是1870年成立的俄亥俄农业和机械学院。作为一所具有140年办学历史的公立大学,该校以优良的校风及学术研究上强大的竞争力享誉全美,在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的排名中,OSU位列全美综合排名第57名。学校现有教师人数3046名、学生人数61,568名。以学生为中心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学生工作被视为学校发展的六大战略目标之一。OSU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涉及32个服务职能部门及活动中心;工作及活动场所共计580万平方英尺;工作人员共有5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300人,文职人员148人,工勤人员600人,86名研究生工作助理,4000余名兼职学生助理;年度经费预算1亿7400万美元($176.4 million)

1.2 OSU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理念

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强调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满足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多样化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项目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其领导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执行力和责任感等综合素养,切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OSU学生事务管理的运行模式

OSU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具有专业化特征,其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所有下属机构均是围绕学生生活发展具体需要设立,主要涉及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教派的管理、学生行为管理、政策制定、安全保障、医疗保障、公寓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学生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就业指导)以及以学生成功与发展为主题的学生社团活动等三大板块内容,直接由学校面对学生提供“大厅式、一站式、程序化”服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主要采取层级负责制、多头并进、条状运行模式,重视各部门的战略发展规划、执行和评估,通过资源配置、制度约束、政策配给建立了一套健全科学的动态评估体系。(图1)

2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2.1 高度重视战略发展规划、执行和评估,强调对学生事务内外部环境和形势的把握,以此来推动学生事务的科学发展

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过采用威斯康星大学的规划模式逐步确定学校的战略目标;高度重视学校内部价值观的认同,弘扬学术自由、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自身的内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以此来制定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校高度重视各学院、系和各行政部门战略规划的具体执行与评估。以上不难看出,俄亥俄州立大学确实通过战略规划确保学校的优势地位并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2.2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与创新的民主管理体制,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并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管理机构大致划分为三部分,即最高权力机构、行政管理机构、民主管理机构。其中,董事会享有裁决、监管学校事务的全权;董事会下设由多种利益主体构成的评议会,可以从学校事务的不同方面向董事会建言献策;不管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行政管理机构,还是民主管理机构,都拥有决策机构委员会化的特点,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俄亥俄州立大学管理中的以上特色均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构建一套常态化、多途径、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招生宣传工作系统,努力为学校争取优秀生源

OSU实行竞争性和选拔性相结合的自主招生方式,高度重视招生宣传工作,覆盖范围非常广泛。OSU充分挖掘和运用与招生相关的各种公共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地筛选信息,为招生宣传人员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每年选派大批招生官员深入中学实地考察,了解并掌握学生学习、实践等各方面的情况,始终与潜在招生对象与家长保持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宣传载体,面向高中生、新生常年开展极富特色的校园开放参观活动与入学教育体验活动,使广大学生尽快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平稳过渡,尽快适应大学校园学习与生活。

2.4 通过品牌形象标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强校园凝聚力与师生的归属感

俄亥俄州立大学非常注重大学形象系统的设计,校园内随处可见“OSU”标志的建筑物、“OSU”标识的服装、头盔上的七叶树叶贴花标识、“Brutus Buckeye”与“O-H-I-O”造型等等。这些品牌形象标识提炼出韧性与顽强的大学精神,对内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对外树立新形象并提升大学的品味。俄亥俄州立大学于1982年组建成立了商标授权许可服务办公室,其主要功能是注册商标以及许可使用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商标的商品。商标许可服务办公室迅速发展,现主要负责俄亥俄州大学商标的产品使用和服务、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广告宣传、学校赞助、合作发展等,通过管理大学名称及特征性标识来服务大学,并由此提供学术资金支持和提升学校知名度。目前印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商标的产品多达上万种,这些商标许可所得资金被纳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名称和印章捐赠基金,主要用于奖励那些在学术上取得成果的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图书馆、学生事务管理等部门开展活动等。

2.5 通过社区延伸的办学模式与其它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师生全面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俄亥俄州立大学牢固确立“相互作用大学”的理念,注重与社会、政府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协调与合作中实现互惠共赢。如学校在食堂与餐厅定价方面会综合考虑到战略合作伙伴及校园周边饮食单位情况合理定价;在招生中始终与中学等相关教育及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注重挖掘潜在学生资源与机会,想方设法获取优质生源的数据信息,科学的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

2.6 学生事务工作具有法制化特征,实行项目化运作与科学化管理,为提升学生事务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法规制度具有完善性、可操作性和适时调整性,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申诉制度对学生事务管理者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监管;主要以创新为导向,采用求异的思维,提倡师生与同事之间互动、民主与开放的工作方式;学生事务工作建立了完备有效地第三方咨询服务体系,几乎每个不同的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都设有专门的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工作的科学研究、规划与评估,实现了科学化管理与决策。值得一提的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主要依托不同的项目,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他们非常强调尊重并满足学生的意愿,注重在项目开展的前期与后期委托以学生代表为主体的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与跟踪评估,及时调整项目的预算与主题,把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学生最感兴趣的项目中去,为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7 积极营造宽容友好的多元文化氛围,形成宽松自由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格局

多元文化问题是美国大学高校的突出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融合往往涉及到语言、行为、风俗习惯等等。OSU采用多种方式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营造宽容、友好的文化氛围,积极构建平等、多元的校园文化格局。俄亥俄州立大学设立专门的多元文化中心面向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甚至于不同性取向学生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致力于建立一个融通智慧和公平公正的社区,培育了解并适应文化差异的国际化公民。通过“一对一专家咨询辅导“、宗教信仰学生社团活动、故事分享、培训评估、奖励资助等形式和活动,使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融会贯通。

2.8 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与国际化的高绩效团队,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考察期间,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学生事务管理者较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归属感。俄亥俄州立大学是基于胜任力理论开展学生事务管理者的选聘、培训与绩效管理等工作的,因此特别重视学生事务管理者胜任力的培养与提升,他们认为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必备职业素养是团队精神、忠诚度、沟通能力、适应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而主管的必备职业素养则是领导力、绩效管理和项目管理,俄亥俄州立大学通过多样化培训与辅导培养学生事务管理者以上方面的技能;OSU在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内部推行教练文化,即潜在的在主管与学生事务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化的教练关系,主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发展提供辅导与反馈,使学生事务管理者能够及时洞悉自己、改进绩效、激发潜能、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成绩。俄亥俄州立大学就是这样注重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通过资源配置、制度约束和政策配给精心打造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绩效团队。

2.9“全民”动员与广泛参与,成为学生事务工作建设与发展取得卓著成效的生力军

美国的人力资本雇佣成本是非常高的,高校也不例外。因此,美国高校在很多学校工作特别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普遍倾向大规模聘用学生助管。无论你走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任何一个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中,几乎随处可见学生助管的身影。因为学生确实已经职业化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主人翁地为学生事务工作建设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与餐厅、体育中心,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学生助管,学生事务管理者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化培训、辅导及绩效考核,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助管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据调查显示,OSU学生事务工作部门普遍倾向选留在本部门担任2-3年兼职的优秀毕业研究生留校工作,因为他们更加适应并熟悉本部门的相关工作。

3 经验及启示

不可否认,中美高等教育体制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但是两国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又是高度一致的,即“培养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因此两国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美国高校在学生事务管理中某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3.1 加强高校品牌标识系统的创建,开发与利用更多的企业与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3.2 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精神、领导力、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素质的培养,真正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3.3 加强高校校园娱乐体育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满足学生追求健康娱乐成长的多元化需求。

3.4 学生事务工作的策划与实施要注重战略规划、评估与反馈,在强调资源与目标对应的同时,也要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研分析,为科学决策服务。

3.5 加强对学生事务工作者的多样化培训与绩效考核,全方位营造“教练”文化,全面提升政工队伍的职业素养,合力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赴俄亥俄州立大学学校管理与学生事务工作调研资料汇编,2009,10.

国外概况 篇6

关键词:种子加工,包衣,丸粒化,引发

园艺种子综合加工服务业是以种子精选、包衣、丸粒化、除菌、引发等种子处理技术为核心, 为种植者、种子销售商提供加工服务的一类行业。园艺种子综合处理加工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一个成熟行业, 涌现出多家专门从事种子综合处理服务的公司, 处理更加专业化, 能够使单粒种子的萌发潜力发挥到最大。

1 园艺种子综合加工主要技术

1.1 种子精选

种子精选的目的是提高种子批的发芽率, 去除种子批里破损、发芽、霉变等活力低的种子, 获得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和萌发潜力。园艺生产的工厂化和机械化要求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然而园艺种子具有类型多样、品种繁多、总量较小的特点, 使用常规的加工机械很难获得理想效果。国外研究机构和处理公司开发了多种精选方法和加工机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主要有下面几种: (1) 光选种技术。通过电脑分析X光照射图象, 确定种子质量情况, 将活力低的种子与活力高的种子分离开, 如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接近100%成苗率的番茄种子; (2) 叶绿素荧光选种技术。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检验种皮上的叶绿素残留水平, 将叶绿素残留高、成熟度低、活力低的种子分离出去; (3) 液体比重选种技术。利用质量不同种子在溶液中比重差异进行分离, 适合对体积小、价值高的花卉种子进行精选。

1.2 薄膜包衣

薄膜包衣就是在种子外表包裹上一层高分子聚合物, 利用成膜剂在种子表面包裹一层由杀虫剂、杀菌剂等活性成分及染料组成的膜状物。薄膜包衣是种子包衣的最基本形式, 主要作用是: (1) 通过成膜剂将农药、化肥等紧密粘附在种子表面, 使这些有效成分在种子表面均匀分布, 同时降低种子加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减少种子加工人员和种植者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2) 可以给种子加上不同颜色, 一方面使种子外观漂亮, 提高种子商品性, 另一方面鲜艳的外表与土壤形成明显反差, 方便种植者检查播种间距; (3) 薄膜包衣使种子表面变得光滑, 流动性增强, 方便播种操作。

1.3 丸粒化包衣

种子丸粒化是通过制丸机将助剂与粉状惰性物质附着在种子表面, 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强度、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 达到小粒种子大粒化, 对于一些长形、尖形的种子也可以被包成近似的形状, 种子质量增加2倍以上。在农业高度机械化的国家, 播种机的应用相当普遍, 无论大田直播或工厂化育苗都可以采用播种机按照预先设定的距离和深度精确播种, 造粒丸化技术为适应播种机而诞生,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 经过不断改良和发展, 种子丸粒化技术逐渐成熟,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种子质量, 丸化种类可以分为重型丸粒和轻型丸粒。重型丸粒主要用于田间机械化播种;轻型丸粒, 主要用于工厂化育苗。根据开裂方式, 丸化种类可以分为溶解型和崩裂型。溶解型丸衣遇水后均匀融化掉;崩裂型, 丸衣遇水后裂开一条缝。根据包衣材料来源, 分为普通型和有机型, 有机丸化种子包衣材料通过了有机认证。

种子丸粒化需要特别的包衣机械和技术, 是最昂贵的应用技术之一, 关键在于筛选合适的粉料和黏合剂, 恰当的材料可以在种子周围形成丸衣构造, 同时丸衣必须具备一定的孔隙, 可以为种子发芽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水分, 不影响种子发芽, 也要有一定的硬度来方便运输。为了达到理想效果, 有时需要4种以上的粉料进行混合配比。丸粒化包衣机械有2种, 一种是传统的倾斜平底包衣机, 包衣用时间在40 min以上, 对包衣技术要求高, 操作依靠实践经验。另一种是转轮式丸粒化包衣机, 使用的材料与传统丸粒化包衣机不同, 包衣用时短, 时间约为传统方式的5%, 可以实现丸粒化包衣的自动操作。

1.4 结壳包衣

种子结壳包衣是介于薄膜包衣和丸粒化包衣之间的包衣方法, 加工方法与丸粒化包衣相似, 但种子质量增加比传统丸粒化包衣小, 一般在200%以内, 不改变原来种子单位大小, 可以将凹陷、粗糙的种子表面填充, 从而改善产品的种植性。种子结壳比丸粒化需要更好的技术和包衣机械, 种子结壳加工时间短, 需要筛选合适的粉料和黏合剂, 确保结壳后的种子有一定硬度, 表面光滑, 而且不影响种子发芽和贮藏。

结壳包衣技术根据种子的质量增加不同, 可以分为厚膜包衣和结壳。厚膜包衣是种子结壳包衣技术的重要形式, 包衣后质量增加在50%以内, 适合小粒蔬菜种子及草种的包衣;种子结壳, 使其质量增加50%~200%, 主要用于莴苣、胡萝卜、洋葱等种子。种子结壳的优点是在不改变原来种子单位大小的情况下改善产品种植性, 适应特殊的种植需求。胡萝卜种子露地机械播种如采用裸种, 因为种子质量轻, 有风时, 种子就无法按预定的间距从播种机落入土壤, 出现时疏时密的现象。如果采用丸粒化, 成本太高, 而采用结壳种子, 可以达到丸粒化种子的效果, 还降低了播种成本。

1.5 种子除菌

种传病原菌在种子内的存活时间要比在植株和土壤里更长, 在感染率极低的情况下会在植物发芽、出苗、生长、成熟期间引起植物发病。种子除菌目的是去除种子携带的病原菌 (如真菌、细菌及病毒) , 提高种子健康状况, 保护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生长。采用化学杀菌剂包衣的方法可减轻种子表面带菌问题, 但对于种子内部带菌、化学药剂限制使用的情况, 可以使用热水、干热空气、射线等物理处理方法。如热水处理可以去除十字花科黑胫病、芹菜叶斑病;甜瓜种子在70℃的干热空气中处理3 d, 可使病毒失活等。国外种子处理公司开发了种子除菌批量处理工艺, 从开始处理到最后干燥都有专门的设备。

1.6 种子引发

种子引发技术是种子加工服务公司另一核心技术。种子引发主要是通过对种子进行生理调节, 以达到促进种子发芽的目的。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 通常表现为发芽快、出苗整齐、成活率高等特点, 在逆境下的表现尤为突出, 如在低温、潮湿、高温、干旱、盐渍及土壤板结条件下, 采用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可以明显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根据引发装置分类, 主要有溶液引发、固体基质引发、滚筒引发3种引发方式。溶液引发是最原始、直接的引发方法, 即将种子直接浸入渗透质溶液中, 同时通入空气, 通过控制渗透质溶液的浓度来调整水的渗透压, 从而控制种子的吸水量;固体基质引发是将种子、基质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 种子通过基质表面吸水, 达到一定的含水量和时间后将种子与基质分开干燥, 该技术由美国Kamterter公司拥有;滚筒引发是将种子放置于一个可滚动的鼓形容器中, 在控制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鼓形容器在培养期间按一定速度滚动以维持种子的湿度和氧气均匀供应, 引发完成后将种子干燥, 滚筒引发可以一次处理较大批量种子。

2 我国园艺种子综合加工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已在北京、南京建成了2个农业部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有多家企业开发出大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推动了我国种子加工业的发展。但总体来讲, 种子商品率和种粮比都比较低, 不到发达国家的20%, 精加工种子不到30%。种子加工业发展滞后, 特别是作为我国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蔬菜、花卉、西甜瓜等园艺种子多进行人工处理及简单加工处理,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国外概况 篇7

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经验,建立健全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对加强我国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国外化学品环境管理与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与国外的差距,针对未来5~10年我国化学品管理和环境与健康技术发展重点问题,提出了我国需优先开展的科学研究领域和课题建议。

1 国外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发展概况

1.1 国外化学品环境管理重点对象的变化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和完善本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化学品环境管理的重点正在转向加强对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PBT类)、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殖毒性(CMR类)等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构成不可接受或无法适当控制风险化学品的安全控制,对其实行禁用、严格限用和登记许可制度。

例如,2005年以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执行《有毒物质控制法》新化学物质申报评审过程中,将PBT类物质单独划为一个特定类别进行风险评价,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这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2006年12月欧盟颁布了《关于化学品登记、评估、批准和限制条例》(REACH条例),对CMR类、PBT类等引起高度关注的化学物质实行登记、风险评价以及审核批准制度,只有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才能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

1.2 发达国家建立的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特点

1.2.1 环境立法体系完整齐全

环境立法体系不仅包含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基本法律法规,而且制定了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专项法律法规,对各类化学物质(包括工业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农药、兽药、医药品、食品添加剂等)以及化学品寿命周期全过程(包括生产、储存、使用、销售、运输、进出口直至废弃后处理处置)的环境风险进行控制。将化学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无害化管理与环境污染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2.2 建立了一系列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专项制度

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专项制度包括:(1)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制度;(2)优先化学物质测试评价制度;(3)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标签和安全数据说明书制度;(4)化学品危害评价以及健康和环境风险评价制度;(5)化学污染物泄漏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6)重大环境危险源报告和应急计划制度;(7)对严重危害健康和环境、可能引起严重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实行登记和许可制度等。

1.2.3 确立了明确的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政策和指导原则

发达国家普遍制定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政策体系和管理战略,确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化学品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战略化管理原则。鉴于化学品的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并与广泛的社会、经济利益相关,化学品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各国都制定了关于有毒化学品环境无害管理的战略性政策方针。例如,欧盟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美国《PBT类物质控制战略》、日本《未来化学品评估和立法管理的政策方向》及加拿大《有毒物质管理政策》等都是具有长期战略性的环境危害控制政策。欧盟2006年颁布的REACH条例更加体现了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的战略化管理原则。

(2)预先防范原则、责任分担原则和谨慎原则。如欧盟颁布的REACH条例规定,“需要按照预先防范原则,采取更多的措施去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产业界应当负责和谨慎地生产、进口、使用或者销售化学品,确保在合理和可预见的条件下,使人类健康和环境不受到负面影响”,“为了确保环境和人体健康得到保护,对那些引起健康和环境高度关注的化学品,应当按照风险预先防范的原则采取谨慎的行动”。

(3)重点和优先管理原则。近年来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国家普遍根据化学品的生产量、化学危险性、对人类和生物的毒性、生物蓄积性、环境持久性以及对公众和社会的重要性等因素,从化学品中筛选出一些具有高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以及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环境持久性,可能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进行重点或优先管理,对其实行禁用、严格限用和登记许可制度。

(4)替代原则。对于危险化学物质,一旦发现相对安全的替代品,就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替代。对于有害环境、人体健康和动物福利的测试方法,也应当寻找替代的测试方法。

(5)公众参与原则。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化学污染物泄漏排放和转移登记制度,并推行自愿协议和责任关怀行动,以突出体现公众参与的政策与原则。鉴于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性,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制定和实施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政策和措施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今各国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发展的主要方向。

1.2.4 拥有健全的化学品环境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

化学品管理具有复杂性、科学性及国际性等特点,加上化学品品种数量多、危险性类别多,化学品安全管理范围涉及生产劳动安全、消费者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农业和质检等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参与的化学品协调管理机制协调进行监督管理。

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方面拥有较大的监管职权,并设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间的协调管理机制。例如,在美国,EPA、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4个联邦当局负责监管实施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大部分法规。农业部、运输部等其他当局对化学品安全管理则起到配合和提供技术支持作用。

其中OSHA负责鉴别和监控各工业行业中工人接触化学品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CPSC和FDA分别负责检测和监督管理消费产品以及食品、药品、兽药和化妆品中化学品带来的风险。而EPA拥有更大的权力,负责监管上述3个联邦当局管理权限之外的全部化学品的危害。4个联邦当局在化学品的安全监管方面经常开展合作。例如,EPA在禁止和淘汰石棉过程中得到了OSHA和CPSC的支持和投入。

为了解决制定法规和执法管理中跨部门化学品管理问题,在政府主管当局之间还建立了有效的化学品安全协调管理机制。其中EPA负责国际上政府间化学品安全论坛(IFCS)的国家联络点工作并负责与国务院、其他主管当局以及利益相关者合作,讨论协调各有关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政策立场。根据《有毒物质控制法》的授权,美国还设立了由16个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成员组成的“部门间测试委员会”,负责筛选确定并定期向EPA推荐需要优先测试的有毒化学品名单及修订报告,以满足政府各成员机构对化学品数据的需求。

2 国外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状

2.1 化学品管理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体系

国家化学品监控能力建设涉及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制定和完善与化学品环境危害控制法律法规相匹配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和导则体系,包括化学物质健康和环境危害性鉴别分类标准,化学物质危害评估、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技术导则标准,化学污染物控制的环境标准和管理技术规范等。

近年来,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化学品管理方面发布了一系列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导则、技术规范和指南文件,为各国化学品管理提供技术指导。例如,联合国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机构(IPCS)编制的《化学品风险评价:人类健康风险、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指导文件(1999年)》、《环境卫生基准》和《卫生与安全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农药危害性分类和分类导则(2004年)》等。

为了消除各国在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标准、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同时为尚未建立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安全管理化学品的框架,2005年联合国有关机构公布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标准)[1]。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健康危害性和环境危害性分类种类和判定标准以及化学品危害性信息公示要求,要求世界各国在2008年起全面实施这一标准。

此外,为了统一各国化学品的测试方法,保证化学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并定期更新《化学品测试准则》和《合格试验室规范原则》(GLP原则)。《化学品测试准则》是针对化学品理化性质、分解蓄积性、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以及生态毒性等危害性制定的一套标准化测试方法。GLP原则对实验宗旨、计划、数据质量保证、管理者责任、实验室设施、仪器、药品、报告编制及记录保存等提出了详细要求。上述准则和规范对确保各国化学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相互可接受性具有重要作用,已被发达国家普遍接受与实施。

发达国家主管当局也颁布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导则,用于指导规范本国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例如,EPA颁布了《化学混合物风险评价导则》、《生态风险评价导则》、《致癌物质风险评价导则》和《(化学品风险)社会经济分析导则》等化学品健康和环境风险评价导则文件。

欧盟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评价指南文件》、《执行欧盟危险物质指令(79/831/EEC和92/32/EEC)决策指导手册》和《关于高关注化学物质鉴别和登记文书准备的导则》等指南文件。这些技术规范和导则在化学品环境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2.2 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技术支持体系

评估一种化学品的固有危险(害)性,以及将危害性评价结果与暴露场景信息相结合来评价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需要专家的经验、复杂的技术和分析设施。为保证化学品测试数据的科学可靠性和相互可接受性,发达国家普遍建有完善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技术支持体系。这些实验室设施产生的数据为政府主管当局审批和做出化学品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截止2004年5月德国已建有159个各类化学品评价合格实验室[2],其中可开展多项专业测试的综合实验室79个、单项测试实验室80个。德国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统计见表1。

作为OECD和欧盟的成员国,德国严格遵循《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和GLP原则的各项规定,1990年将GLP原则纳入德国化学品法的有关规定中,并建立合格实验室系统和监察制度。在联邦消费者健康保护和兽药研究院设立了联邦GLP办公室,并由各州依法履行检查监管各化学品实验室设施是否遵循GLP原则的任务。联邦GLP办公室保存有全部符合GLP原则的实验室名单,并每年在联邦公报上公布全部名单,定期与欧盟成员国和OECD交换相关信息。

2.3 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信息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主管当局还通过化学品立法,建立化学品危险性信息产生、收集、评价和公示制度和机制,并建立大量的化学品安全信息数据库系统。这些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着已经审查和获批准的各类化学品的生产、使用、理化性质、健康和环境数据以及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措施的信息,为化学品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服务。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化学品安全信息产生和公示机制,强调产生化学品健康和环境风险的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负责产生和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其生产和销售化学品的安全评价数据,对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进行适当分类和标签,并向供应链上的下游用户提供这些化学品的安全信息。

例如,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明确规定,“测试提交化学品的毒性、人类健康和环境暴露程度等基本数据是化学品生产和加工厂商的责任。政府主管当局应当利用提供的数据,通过化学品危险性/风险评价程序,确保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不合理风险”。2006年欧盟颁布的REACH条例中明确规定:年生产量或进口量在1t以上的化学品生产或进口企业必须通过测试等方式获取并向欧盟主管当局提交化学品登记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年生产量或进口量在10 t以上的化学品生产或进口企业还需要编制和提交化学品安全评价报告。该条例还规定,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安全数据说明书或其他方式将其生产的化学品危害性、暴露场景和控制风险的措施传递给供应链上的下游用户,以改善整个供应链上化学品安全信息的传播。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化学品危害性分类、标签和安全数据说明书等公示制度。例如,在欧盟国家,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化学物质或配制品都必须进行危害性评估,根据该物质或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健康或环境效应,确定其是否为危险物质或混合物,并做出危害性分类和标签。欧盟主管当局还公布了欧盟《统一危害性分类和标签的危险物质名录》,将已经确定危害性分类的全部危险物质的名称和标签信息都收录在该名录中,并不断补充更新。生产和销售任何已经确定分类的危险物质必须按照该名录上的分类要求做出适当包装和标签。如果要销售的一种危险物质或混合物没有被列在该名录中,其生产厂家、进口商或销售商必须参照欧盟危险物质指令规定的分类标准,自我进行危害性评价并做出危害性分类和标签。

许多国家还通过立法规定了公众知情权原则,要求除保密的商业信息之外,其他化学品安全数据以及主管当局关于化学品安全评审结果都可以应请求向公众提供。公众也可以通过访问政府主管机构的因特网站免费查询化学品登记和安全信息。部分国际权威性化学品安全数据库系统见表2。

2.4 开发和应用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评估化学品危险性和进行风险评价

发达国家化学品管理所需基础数据,不仅通过实验室测试获取,而且开发了许多计算机模型,用来估计预测化学品危害性、暴露数据,开展危害性评价和风险评价。为了管理目的,OECD国家主管当局开发和使用QSAR模型进行化学品危害性评价和风险评价,至少已有25年以上的历史。

例如,根据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的规定,只要求新化学物质的申报人提交目前已掌握的新物质相关安全数据,而不要求其开展任何生态毒性或人体健康毒性测试。目前EPA每年必须评审大约2 000个新物质的申报书,而大约65%的申报书缺少评审所需要的充分数据,这迫使EPA去寻找一种科学合理且实际的新物质风险评价方法。为此,EPA污染预防和有毒物质办公室开发和使用各种预测模型来预测一种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健康危害性和环境毒性等数据,以评估新化学物质的风险性。EPA使用的新化学物质危害性预测和风险评价模型[3]见表3。

通过预测模型预测出的数据支持了EPA在潜在风险基础上做出的最适当管理措施决定。如果预计出一种化学物质具有引起严重关注的风险,则将对其进行更详尽的分析,并可能要求新物质的申报人提交补充数据。

近几年,随着欧盟颁布的REACH条例的实施以及联合国GHS标准的推行,在化学品登记管理和进行危害性分类时,都允许使用经国际认可的有效QSAR模型预测得到相关数据。因此,开发和应用符合OECD关于有效性验证规定的QSAR模型将进一步解决化学品登记管理中测试数据不足、测试成本高的问题,并成为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

(未完待续)

摘要:概述了国外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与国外的差距,针对国内化学品环境管理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了需优先开展的科学研究领域和课题建议。

关键词: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风险评价,化学品信息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专家委员会.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2修订版.日内瓦,2007

[2]李政禹.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战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国外概况 篇8

一、国外性教育概况

1. 瑞典:世界性教育的典范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首先, 瑞典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 特点是非常实用。其次, 是教育的时间很早, 最早从幼儿园开始进行, 例如从探询生命的起源入手, “我是从哪里来的?”[1]第三, 是积极的性教育。早在1942年瑞典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性教育, 1956年瑞典开始在中学强制推行性教育, 主要是性知识教育, 结果从1960年到1965年的5年中, 少女怀孕增加60%, 青少年性病患者也迅速增多。针对这一情况, 除加强避孕套教育外, 70年代开始实施新的性教育大纲。1977年的教师手册要求教师讲授道德准则:“性忠诚是一种责任”和“积极反对淫秽物品泛滥的人类堕落现象”。瑞典《家庭计划展望》杂志载文指出:“在瑞典, 国家的强制性教育计划的重点从灌输生育知识, 转移到强调性爱关系中的情感和道德层面。”瑞典的性教育终于取得预期的成效。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 瑞典的少女妊娠和人工流产数明显减少, 性病和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

2. 美国:越来越提倡保护童贞

美国是提倡性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初, 美国在某些学校就已开始进行性教育。上世纪60年代, 美国开始实施与瑞典相似的“无指导的性教育”, 原则就是不对学生的性行为作任何道德是非的价值指导。“无指导的性教育”实际上成了性教唆, 其直接后果是迅速增多少女怀孕、青少年性病、少年母亲的中途辍学, 以及难于用量化指标统计的心理伤害。

80年代艾滋病流行后, 美国把避孕套和“有保护的”“安全性行为”作为性教育的重点, 但仍丝毫不能解决无指导性教育的消极后果。到90年代中期, 美国每年仍有100万以上少女怀孕, 300万青少年性病患者, 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50%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1996年美国政府为处理18岁以下少女生育引起的社会问题支付70亿美元。

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避孕套和“安全性行为”教育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有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性行为与其他关系到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的风险行为密切相关, 如酗酒、吸毒、辍学、暴力活动等等。美国参众两院于1996年通过一项新的社会福利改革法案, 并经克林顿总统签字后生效实施。法案以鼓励公民结婚和实施禁欲教育作为社会工程的重要条款, 由联邦政府拨出巨款支持各州的禁欲教育, 并明确规定不支持避孕教育。这项法案受到广大家长和中小学校教师的支持, 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性纯洁教育在美国各州广泛开展。

美国的禁欲教育实质是性道德教育, 与“禁欲主义”毫不相干, 也决不会是坚持性自由主张的人所希望的一阵“风”, 而是历史否定性自由后的必然历程。30年“性自由”糟粕的衰落和3年性道德精华的回归, 同样都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进程。[2]

3. 英国:强调保持贞操

与美国的情况相似, 英国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无指导的性教育”。随着性自由生活方式的风行, 维多利亚女皇时代性禁锢的影响被彻底清除了, 但同时也抛弃了社会对性行为的必要约束。其结果是离婚率、私生子人数、犯罪率都随着性自由的盛行而直线上升。90年代后期, 英国出生婴儿的50%以上是非婚生的, 居欧洲之冠。由于实施推广避孕套的安全性行为毫无效果, 英国政府最后也只能学习美国的禁欲教育, 决定在中学开展一项“无性之乐” (the joy of no sex) 运动, 强调保持了贞操也就保持了自己的欢乐。英国政府为这一计划拨款8700万美元, 希望通过在全国的青少年中间开展这种宣传运动, 减少未成年少女怀孕现象。政府的口号是:做处女很“酷”。[3]

4. 日本:性是人格基本部分

日本青春期性教育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 叫“纯洁教育”, 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 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是60年代至70年代, 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 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 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 不仅让学生懂点性科学, 还要懂得友爱的重要和生命的可贵。80年代以来, 日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 而性的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他们制订的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以综合看待, 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对我国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 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西方“性放纵”以及所谓“性文化”潮流意识的影响, 特别是第四代媒体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青少年的性观念日益开放, 其中不少人性道德观念非常模糊甚至严重缺乏, 导致不时出现违背性道德标准甚至触犯法律的事件, 给社会的和谐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极大伤害。

我国目前的性教育已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这必将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以及国家的精神文明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性教育并没达到预期的目的。当我们的社会从视“性”为雷区的偏激中走出来, 当我们越来越大方地进行性知识普及时, 在我们整体教育体系内, 很少涉及性道德的重要内容。

总结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地区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历史, 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西方社会以牺牲一代年轻人的惨痛代价证实了一个事实:“禁欲教育”宣告了“性自由”的失败, 证明了人类必须也能够以理智约束本能, 仅有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性教育是不够的。只有加强性道德教育, 青少年的性教育才会产生巨大的合力。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指出的:“性行为是由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由知识决定的。因此性教育必须教育年轻人有关性行为的道德规范, 必须教育他们运用核心伦理道德观, 如尊重、责任, 性领域中的自我控制。”[4]

参考文献

[1]WHERE DID I COME FROM?[M].Pe-ter Mayle Pan Macmillan Australia.2001.

[2]禁欲主义风扫美国[N].北京青年报.2000-7-6第22版.

[3]图书时代编.国外性教育[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5, 41页.第l版.

上一篇:角色理论下一篇:林书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