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及防治

2024-11-22

诊断及防治(共12篇)

诊断及防治 篇1

1病原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急性、慢性、不典型性或不显病状的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其特点是高热稽留和局部器官的广泛出血、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肾细胞是最常用的培养猪瘟病毒的细胞。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不产生病变。本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血液和组织中,以淋巴结脾脏和血液含度量最高。病猪的粪便及分泌物中也含有较多量的病毒。

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60℃10 min可使细胞培养液失去传染性,而脱纤血中的病毒在68℃30min上不能灭活。含毒的猪肉和猪肉制品几个月后仍有传染性。2%氢氧化钠是最合适的消毒药。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性抗体后停止排毒。因此,强毒株感染在10~20 d内排出大量病毒,而低毒株出生后感染以排毒期短为特征。强毒株比低毒株在猪群中传播速度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瘟爆发最常见的原因。病毒可通过猪肉和猪肉制品传播。未经煮沸消毒含毒残羹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人和其他动物也能机械性的传播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的传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腺进入。经口和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继续增殖,随即到达外周血液。病毒在脾、骨髓、内脏淋巴和小肠淋巴组织繁殖到高浓度导致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3症状

根据临床诊断和其他特征,猪瘟可分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三种类型。

3.1急性型

病初猪群内仅有少数显示临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同时食欲减少进而停食,体温升高至14℃上下,两眼有多量浓液性分泌物,时而眼完全封闭,体温升高之初便秘,随后发生下痢,有的发生呕吐,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或至多几天内死亡,随着病程的发展,猪群更多的猪发病,最初出现步态不稳,随后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后期变为紫绀区或出血变化,大多数病猪在感染后10~20 d死亡。

3.2慢性型

慢性型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时缓慢无力,时有轻热,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可见紫斑和坏死痂,病程可达一个月以上,有的能够自然康复。

3.3迟发型

先天性感染猪在出生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运动失调。体温正常,大多数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死亡。先天性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胎、死产产出有颤抖病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

4猪瘟的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常缺乏明显病变,急性和亚急性呈现从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此外,消化到、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和败血性炎症反映。淋巴结水肿、出血、肾脏的出血以皮质表面最常见,此外,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脾脏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慢性猪瘟的出血和梗死变化不大。迟发型猪瘟的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化滤泡。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和畸形。死产的胎儿最显著的病变是全身皮下水肿,皮肤和内脏器官有出血点。

5诊断

诊断目前多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综和诊断,必要时应作实验室检查和类似症状疾病鉴别诊断。

5.1一般诊断

5.1.1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在流行开始,猪群内仅有1~2头发病,并显急性过,然后1~3周出现发病高峰,同时了解猪群免疫注射情况,药物治疗效果。

5.1.2临床诊断最急性型死亡迅速,病状不典型。最有诊断的是急性型的临床特征,精神萎靡,食欲底下,高热稽留,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全身衰弱,后驱无力,可溶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病初皮肤出现紫斑,中后期有出血点,公猪包皮积尿,幼龄猪出现特殊精神病状等。

5.1.3尸体解剖多数淋巴结特别是内脏淋巴结边缘出血,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状,肾脏有出血点,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咽喉、胆囊、膀胱、直肠、心脏内外膜均有出血点,病程长的亚急性或慢性型,盲肠结肠尤其是回肠口有扣状溃疡。

5.2细菌学检查

5.2.1采取病猪心包液、心血、肝、脾、淋巴结等进行涂片(触片),染色、镜检或作分离培养均为阴性,猪瘟可能性大。

5.2.2兔体交换免疫检查猪瘟病毒不能使家兔发病,但能使之产生免疫,而兔化猪瘟病毒则能使家兔产生热反应。将病猪的病理材料,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兔体,经7 d后在有兔化猪瘟病毒静脉注射,每隔6 h测温一次,连续3 d,如发生定性热反应则不是猪瘟,如无任何反应即是猪瘟。

5.2.3荧光抗体法采用可疑病猪的扁桃体、淋巴结、肝肾等,制作冰冻切片、组织切片或组织压片。用猪瘟荧光抗体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见细胞中有亮绿色荧光斑点,为阳性。青灰或带橙色为阴性,2~3d天即可做出诊断。

5.2.4鉴别诊断急性猪瘟在诊断上与急性猪丹毒、最急性猪肺疫、急性猪副伤寒类似,在临床是要加以鉴别。

6猪瘟的防治

6.1日常预防措施

6.1.1要做到杜绝传染源的传入和传播媒介的传播,提高猪群抗病力。严格执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新猪时应从非免疫区进入;即使免疫接种,运回后隔离观察2~3周。保持猪场圈舍清洁卫生,坚持定期消毒;严禁非工作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加强饲料管理,利用残羹饲喂应充分煮沸,严格对猪市场交易,运输和屠宰进出口检疫。

6.1.2预防接种是预防猪瘟发生主要的措施。目前使用疫苗有兔化弱毒苗和组织培养弱毒苗两种类型。接种后5月龄猪4~6 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18个月。因此对育肥猪可采取“一猪一针”和种猪“一年一针”进行免疫接种。一月龄左右的哺乳仔猪,由于受母源抗体干扰和产生免疫低弱,可以维持6个月,因此要判断后及时补充。

6.2发病时紧急预防措施

6.2.1尽快确诊及早如实上报疫情,开立隔离病猪或扑杀病猪,对污染场用2%~3%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

6.2.2流行地区严禁向疫区外运出活猪,畜产品饲料等,并停止生猪市场交易。

6.2.3扑杀病猪和死猪深埋处理,处理病死猪场地、废物、废水用具和工作人员衣物等都应严格消毒。

6.2.4对疫区内及周围受威胁区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措施。对发生猪瘟猪群中无病状的猪逐头接种疫苗,剂量可加至2~5头份,接种后除了病猪和潜伏期病猪以外,都产生保护力求迅速扑灭疫情。

诊断及防治 篇2

绒山羊被毒蛇咬伤的诊断及防治方法简述

每年5~10月份,绒山羊在放牧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被毒蛇咬伤的情况,轻者局部坏死,重者出现死亡或伤残,因此,夏秋季节做好绒山羊防毒蛇咬伤工作至关重要.笔者根据数年防治毒蛇咬伤的病例和治疗经验,现将山羊被毒蛇咬伤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绒山羊养殖户参考.

作 者:杨文凯 王玲玲  作者单位:杨文凯(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辽宁,辽阳,111000)

王玲玲(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现代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MODERN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S856.9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社区防治 篇3

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旧称过敏性鼻炎[1]。它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龄段。据调查显示,鼻炎的发病率在10%~20%左右[2],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是社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一年四季都有症状,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症状更加严重,每年固定季节发作,让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干扰患者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学习成绩下降,影响睡眠、娱乐。因此,社区责任医师应熟练掌握过敏性鼻炎的诊治知识,科学开展社区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上虞市陈溪乡地处浙东名山四明山南麓,全乡地域面积4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02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实施社区责任医师制度,现有责任医师10名。2011年全科门诊人次16836例,完成农民健康体检5468例。

1.2方法。对全科门诊和农民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鼻炎患者进行单独记录,确診后由社区责任医师开展定期随访。

2结果

2011年1月~12月共确诊鼻炎患者237例,其中慢性鼻炎71例,占29.96%,慢性鼻窦炎39例,占16.46%;药物性鼻炎7例,占2.95%;萎缩性鼻炎31例,占13.08%;变应性鼻炎89例,占37.55%。其中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最高。

3讨论

本病通常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前者多由尘螨、蟑螂等常年性致敏因素引起,常年发病;后者多由各种花粉及真菌孢子引起,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到秋季发病。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进入鼻黏膜后,经抗原递呈细胞传递抗原肽信号,引起T细胞反应之间的平衡出现Th1耐受而Th2高敏感(即Th2反应的优先)。Th2类淋巴细胞释放IL-3、IL-4和IL-5、GM-CSF等细胞因子,其中IL-4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在IgE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GM-CSF、IL-5在EOS祖细胞的产生、活化、募集、成熟及存活中起重要作用。B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同一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通过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激活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炎症递质(组胺、激肽类、白三烯等)和细胞因子等,作用于鼻黏膜的血管和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这些递质和细胞因子也可作用于EOS,使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EOS浸润、增多、活化,并释放ECP、MBP等递质。基本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加以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上述病理改变缓解期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可引起黏膜上皮层增殖性改变,导致黏膜肥厚及息肉样变。如合并感染,可表现为黏脓涕或脓涕。

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必要条件有三个:①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通常显示出家族聚集性,已有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变应性鼻炎相关联。变应原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其成分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极少数是多聚糖。变应原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常见的主要是:①螨:在我国最主要的螨为屋尘螨、粉尘螨等。屋尘螨以人类皮屑为食,主要生活在床垫、床底、枕头、地毯、家具及绒毛玩具中。在20℃以上且相对湿度大于80%的环境中繁殖最快。②花粉:风媒花粉由于飘散量巨大且能远距离传输,因而可影响远离花粉源数百公里的人群。虫媒花粉只有直接接触才会致敏,花粉的致敏能力随季节、地理位置、温度和植物种类而变化。大多数花粉致敏者会患有结膜炎。③动物皮屑:动物的皮屑及分泌物携带致敏原。猫、狗变应原在室内尘土和家具装饰中广泛存在。④真菌变应原:霉菌向室内、外环境中释放变应原性孢子,湿热环境生长迅速。⑤蟑螂变应原:变应原见于其粪便及甲壳中,颗粒较大,不在空气中播散。⑥食物变应原:在变应性鼻炎不伴有其它系统症状时,食物变态反应少见。另一方面,在患者多个器官受累的情况下,食物变态反应常见。对婴儿来说,多数是由牛奶和大豆引起的;对成人来说常见食物变应原包括:花生、坚果、鱼、鸡蛋、牛奶大豆、苹果、梨等[3,4]。

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鼻塞可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和咽痒。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双下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社区责任医师在下乡随访以及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特征,指导患者科学开展社区预防。患者必须注重二个方面:一是积极锻炼身体,增加体质,提高免疫力;二是避免接触变应原,做好个人卫生和起居卫生。室内的尘螨数量最好控制在<20只/m2;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50-60%。定期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特别是空调滤网要定期清洗。相应花粉致敏季节,应规避致敏原,外出时可选择配戴口罩。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建议禁止饲养猫、狗等宠物。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AR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刘志连,刘继文.变应性鼻炎现状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1,29(5):89-92

[3]余亚斌.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85

鸡腹泻的诊断及防治 篇4

1 鸡腹泻的诊断

1.1 对腹泻的类型要有所了解

(1) 根据腹泻程度和持续时间推断。腹泻程度较轻, 持续时间不长, 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 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良引起的腹泻, 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饲料配比不合理、过食等;较轻微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也不会很严重;腹泻程度较重, 可能是中毒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如果腹泻严重, 持续时间很长, 或者呈水样急剧腹泻, 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应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 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等。

(2) 根据粪便的颜色推断。粪便呈现固有的颜色, 应怀疑是消化不良;粪便颜色变红, 应怀疑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 如球虫病;粪便颜色变绿或黄绿, 则是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引起的腹泻, 如鸡新城疫、禽巴氏杆菌病。

(3) 根据粪便的性质推断。如鸡患盲肠肝炎时, 排出带有大量泡沫的稀糊状粪便, 成黄色, 黄绿色或淡绿色, 气味恶臭, 严重者粪便呈现砖红色或血样, 粪便中有时可见盲肠坏死组织碎片, 急性严重病例, 粪便完全是血液。

1.2 通过传染病所具有的特征性进行初步推断

鸡新城疫的主要临床症状胃肠炎型的病鸡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拉绿色稀便, 急性死亡。病程稍长的鸡出现瘦弱, 腿麻痹, 头颈扭转, 往往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

传染性法氏囊炎主要表现排稀便, 法氏囊及肾脏出现特征性病变, 主要临床症状:多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 发病时羽毛蓬松, 似“毛团状”;食欲减退, 扎堆怕冷;拉水样稀便或白色“米汤样”稀便;有的病鸡出现自啄肛门。

鸡溃疡性肠炎的临床主要症状:突然死亡, 拉白色水样稀便。急性死亡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慢性病例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弓背缩颈, 垂翅呆立;采食量下降, 消瘦衰竭死亡, 死亡率在10%左右。

坏死性肠炎的临床主要症状:突然发作, 爆发死亡;有的精神沉郁, 羽松乱, 闭眼嗜睡, 食欲减退或废绝;鸡冠苍白无光泽;早期拉水样便, 病情加重后排红褐色或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 有时可见脱落的肠黏膜排出。

大肠杆菌病有多种表现, 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对养鸡业危害较大, 临床主要症状为肠炎型病鸡临床表现拉稀, 消瘦, 最后衰竭而死。

鸡白痢:雏鸡感染后呈急性经过, 以精神沉郁, 白痢为特征, 成鸡则表现为慢性或急性感染。临床主要症状为雏鸡在6日龄左右形成发病高峰, 以“糊屁股”为特征。食欲减退, 腹泻, 排白色粪便, 成年鸡产蛋率和受精率降低, 鸡冠粗糙萎缩, 母鸡常出现卵黄性腹膜炎而死亡。

禽霍乱的主要临床症状:最急性死亡, 常看不到明显征状。有的晚上正常吃料, 第2天早上死于鸡舍。有的母鸡产完蛋后死亡, 肥壮高产鸡多发。急性型精神不振, 不食, 口流涎水, 有呼吸道症状, 激烈腹泻;粪便初灰白色后转为污绿色;鸡冠肉髯肿胀;慢性型, 长期腹泻经久不愈;逐渐消瘦, 衰竭死亡。

由于疾病和动物机体的差异性, 仅仅从外部临床表现很难对病情做出诊断, 只能做为参考, 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减小损失, 一旦怀疑鸡群感染上了上诉疾病一定要迅速将死亡和发病家禽送于相关部门进行诊断, 并在怀疑有传染病存在时, 对周边健康动物进行保护, 隔离患病禽类及患病区域内潜在感染动物。

2 防治措施

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 篇5

关键词鸡新城疫;免疫接种;预防措施

鸡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俗称鸡瘟、喘鸡),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10~12月,江苏省邳州地区数鸡场发生鸡新城疫,发病率高达41%,死亡率高达36%,给养鸡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本病不受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多发。鸡发病急,传播快,有的突然死亡。各种日龄的鸡均有易感性,大多3~5d死亡,发病率与死亡率主要由鸡的免疫抵抗力和病毒的毒力所决定。在免疫鸡群中可散在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2临床症状

病鸡饮食明显下降或废绝,排绿色或白色稀粪,嗉囊内充满酸臭粘液。鸡体发热,精神萎靡,伏地不动,翅下垂,闭眼呆立。少数鸡出现勾头、跛行等症状。病鸡张口呼吸,发出 “咕噜”声,常有神经症状,有甩头和吞咽动作,鸡冠及肉垂红或青紫。病鸡群产蛋迅速下降,蛋壳褪色、粗糙,出现畸形蛋、软皮蛋。病程长者常有神经症状,表现运动失调转圈,扭颈,不能站立。成年免疫鸡群因有一定抵抗力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表现为呼吸困难、绿色稀粪、产蛋性能下降,有的表现神经症状,但死亡率很低。

山地鸡常见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6

一、鸡传染性囊病 鸡传染性囊病又称腔上囊病,是一种病毒病。症状:食料突然猛增,渴欲增加;活跃性异常,喜欢飞动;有部分雏鸡不停地用嘴啄自己的肛门,继后突然发病,食欲骤减或废绝,两脚无力,精神较差,两翅下垂,羽毛松乱,失去光泽,头颈下垂,拉黄白色稀粪,随着病情的恶化而出现震颤,脱水衰弱,多呈急性感染,自然发病率可达80%~100%,死亡率可达30%~50%,感染发病第二天开始死亡,2~4天达高峰。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防寒保暖,加强饲养管理。适时接种疫苗,初免5~7天滴鼻或口服,二免12~14天肌注或口服。最理想是在22~24天再肌注免疫一次,可收到满意预防效果。若疫情出现,应立即每只一次肌注高免蛋黄液1~3毫升。另外,对发生本病的鸡群要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取患病康复鸡采血用生理盐水稀释8~10倍后,每只病鸡注射1毫升,也可收到一定疗效。

二、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败血症的症候并伴随下痢。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剖检常以消化道黏膜出血坏死性变化为主。症状自然感染,其潜伏期一般为3~5天,临诊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但常见的为急性型,体温43~44℃,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渴欲增加,不愿走动,羽毛松乱,头下垂、嗜睡、翅膀和尾下垂,冠和肉髯发紫,呼吸困难,流涎,后期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拉白色稀粪。治疗:目前本病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如发生本病,即紧急接种鸡瘟1系疫苗(已发病鸡群可加2~3倍量接种),或肌注高免蛋黄液,可收到一定的疗效。

三、禽流感 禽流感过去称“鸡瘟”,是禽流感A型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鸟的一种传染病。在微生物病原分离中,依其抗原特征不同分为A、B、C三型。B、C两型仅见于人类。A型症状:患病鸡头部明显肿胀,流鼻水,打喷嚏,罗音,冠与肉髯紫色,脸肿胀,眼发红流泪,产蛋率下降,精神不振,缩颈松毛摇头,两脚无力,呼吸困难,渴欲增加,食欲减少或废绝,拉黄白色稀粪,病重者因呼吸困难虚脱而死亡。防制措施:本病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及生物制品防治。防制在于执行严格的防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对禽场、禽舍定期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对确诊的病禽,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彻底干净处理病禽,消灭传染源,对外来种苗要进行严格检疫,把好检疫关。目前,只能进行预防,没有好的药物治疗,经常使用菌炎清、瘫痢灵、敌菌王等药物混入料中饲喂,预防流感发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食欲,促进其生长发育,效果显著。

四、鸡传染性脑脊髓炎 鸡的脑脊髓炎也叫流行性震颤,是侵害小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雏鸡才有明显的症状,据有关资料报道其传播方式为横向感染,是通过被病鸡污染的饲料、场地、饮水或所排带毒的粪便而发生感染,故往往是地方性感染流行。防治方法:对于本病目前尚没有较理想的药物,一般来说要进行病鸡隔离和搞好卫生管理,按目前有关资料报道,用病毒灵、病毒克星分别拌料、饮水有一定的疗效。

五、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属于疱疹病毒群的乃亚群病毒。症状:根据病症发生的部位和临诊症状,本病可分四种类型,即神经型(古典型)、内脏型(急性型)、眼型和皮肤型,但有时也会混合发生。防制措施:本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防制措施:建立无病种鸡群,实行自繁自养,严密隔离,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证饲养水平的相对稳定;做好预防接种疫苗,凡孵房必须在孵出雏24小时内接种疫苗,在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时,切莫加入抗生素,否则会降低疫苗效价,雏鸡接种疫苗要经14天才能产生免疫效价,故不宜过早让雏鸡接触病鸡污染的场地与鸡群,另外根据有关资料证明,在出壳24小时内初免的基础上,经10~12天再进行第二次免疫,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猪流感诊断及防治分析 篇7

1 猪流感诊断

猪流感诊断应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分离病毒和血清学试验联合确诊。 (1) 猪流感潜伏期少于7d, 潜伏期较短, 呈急性发作特点。患猪可出现衰竭、厌食、迟钝、结膜充血、打喷嚏和群体蜷缩, 鼻和眼处有分泌物流出, 分泌物呈浆液性。患猪伴有高温, 体位可达40.3℃~41.5℃。严重患猪可并发感染, 引起症状加重, 造成病程延长或复杂。患猪常并发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性肺炎是主要的病理病变。患猪肺尖叶和心叶出现硬结, 硬结呈紫色。与正常肺之间的界限较明显、肺部、纵膈淋巴结和颈部出现水肿, 并明显增大。呼吸道内肉眼可见纤维蛋白性、血色渗出物。严重患猪可伴有纤维蛋白性肺水肿、胸膜炎、脾肿大和支气管肺炎。 (3) 分离病毒需要经过采集样品、分离病毒和病毒鉴定三个环节。最好的活体样品为鼻粘膜拭子。发热期在患猪鼻粘膜采集样品。拭子采集后, 将其放在甘油盐水中, 并及时送往实验室。在运输期间, 应将标本置于凉爽、湿润的环境中, 或将其放入冰箱中。针对分离工作能在样品收集后2d内完成, 冰箱温度以4℃为宜。针对分离工作不能在样品收集后2d内完成, 冰箱温度应维持在-70℃以下。进行流感病毒分离时, 可以选择10日龄鸡胚, 既经济又可靠。鸡胚孵化的环境温度以35℃为宜, 孵育时间为72h。孵育后对尿囊液进行收集。对凝集红细胞能力进行测定, 判断是否出现流感病毒。进行病毒鉴定时, 可以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对神经氨酸酶的亚型进行确定,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血凝素亚型进行判断。 (4) 进行血清学试验时, 需要准备两份血清样品, 第一份宜在急性期内采集, 第二份宜在急性期后3周内采集。采用血凝抑制法对抗体进行检测, 当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时, 则判断为阳性。

2 猪流感防治

2.1 疫苗预防

定期对猪接种疫苗, 保护相同血清型和病原。接种疫苗次数为2次, 2次接种需相隔1个月。疫苗可以选择商品猪流感疫苗。

2.2 对症治疗

针对高烧患猪, 对其进行大量、清洁饮水, 并将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药物添加入水中, 快速改善症状。使用镇痛解热药物对患者进行注射, 药物可选择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使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注射。

2.3 综合防治

必须规范制定饲养管理制度及消毒制度, 管理工作和日常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进行, 加强对猪栏的日常清洁, 保持猪栏内干燥、卫生, 定期对猪栏进行驱虫和消毒, 改善生存环境。如果发现感染猪, 应对其进行隔离, 预防易感猪与感染猪接触。定期对猪群实施血清学监测, 控制疾病流行及发生。对碘溶液和食醋进行熏蒸, 并促使熏蒸气体充满整个猪舍, 减少猪流感病毒的传播。使用5%石灰乳或2%火碱对猪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3 结束语

猪流感在一年四季内均可感染, 不同性别、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患病。该病在感染期和发病期常引发其他疾病, 加重了疾病的复杂化。该病对养猪业的经济及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必须提高对猪流感的重视, 加强有效诊断及防治。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对猪流感的诊断及防治进行研究, 诊断时应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分离病毒和血清学试验联合确诊, 通过疫苗预防、对症治疗和综合防治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供学者参考。关于猪流感其他方面的研究仍值得学者和笔者继续研讨。

摘要:猪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传播快速等特点。该病死亡率较低, 患猪能够迅速康复, 但患猪增重受阻, 严重降低肉料比和生产性能, 不利于养猪业的稳定长期发展。因此, 必须提高猪流感的有效诊断及防治, 减少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文重点分析猪流感的诊断及防治。

关键词:猪流感,诊断,防治

参考文献

[1]冯瑞, 等.规模化猪场猪流感的诊断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2, 15 (15) :47-48.

鸡痘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篇8

1 FP V的流行病学

禽类不论年龄和性别都会有感染鸡痘病毒的几率。根据研究报道来看, 至少有60种野鸟有过鸡痘病毒感染的情况出现。鸡痘病毒在世界上广泛分布, 北方地区在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 南方全年均会出现。一般鸡感染后会有4~10d的潜伏期。

2 传播途径和主要临床症状

鸡痘可以由接触以及昆虫作为传播途径, 大多数的感染是在无皮损的情况下产生的, 所以呼吸道以及口腔上皮细胞属于易感部位。

该病可表现以下几种类型: (1) 皮肤型。患病的鸡会出现冠、肉髯和耳上有灰色麸皮覆盖物, 有小结节生长, 逐渐的转变成黄色, 豌豆大小, 表皮干硬凹凸。结节内部是黄色脂状物, 结节可以连成片, 形成大片结痂, 脱落后有瘢痕残留。 (2) 粘膜型。在粘膜上发生白色、不透明、稍突起的小结节, 迅速增大, 融合成黄色、干酪样坏死物质, 呈伪膜状态。将伪膜剥掉, 可见出血性糜烂区。感染细菌可使病情加重, 炎症可从口腔蔓延至咽窦, 特别是眶下窦, 结果形成瘤状肿胀, 引起采食、呼吸困难, 病鸡张嘴、伸颈、摇头或咳嗽, 并发异常“咯咯”声, 最后因窒息而死。病毒对病鸡的鼻咽部造成侵害时, 会引起泪管和下眼窝发炎, 鼻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对眼部发病时会有结膜炎, 出现脓性分泌物, 逐渐丧失视力。 (3) 混合型。同时存在粘膜型和皮肤型两种病症的特点。 (4) 败血型。先是全身症状, 然后是肠炎, 死亡非常快速, 但是该种类型不多见。

3 发病机理

鸡痘病毒主要的合成有两个阶段, 一个是在感染后的72h, 该阶段是在宿主体内进行细胞增生, 之后的72~96h则是开始合成感染性病毒。通过超微结构研究, 发现病毒在进入上皮细胞后, 1h内就会开始进行新病毒合成前的脱壳, 在绒毛上皮细胞2h后会开始该过程, 48h后胞浆内有病毒粒子区出现, 该区域被不完整的膜包围。在病毒侵入后72~96h是进行病毒的合成, 有包涵体出现, 附近包涵体会存在完整的病毒粒子。鸡痘病毒会以从绒毛囊膜细胞内释放的方式出芽, 取得细胞膜, 将其作为另一层膜。虽然鸡痘病毒会在感染后进行细胞内的合成, 但是通过研究发现, 细胞核同样也会在鸡痘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 因为在感染24~72h时可以在细胞核里面发现病毒DNA以及RNA。

4 诊断

4.1 免疫学与血清学诊断

鸡痘病毒抗原性鉴定可以使用免疫保护试验, 免疫扩散试验, 对鸡痘、鸽痘以及其他病毒抗体进行检测。被动凝血试验能够对血清抗体进行检测, 而且其检测出血清抗体的时间比免疫扩散试验更早。中和试验, 以细胞培养和鸡胚作为病毒试验基础, 该方法常规诊断中不适合采用。免疫印迹能够将鸡痘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的免疫原性蛋白对比分析。通过蛋白质电泳也能够对毒株进行区分。

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PCP诊断法)

分子生物学诊断也称PCP诊断, 可以对样品中的极少量病毒进行检测。国外有人根据4b核心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1对能特异扩增出578bp片段的引物, 建立了FPV的PER诊断法。在国内, 有人根据已发表的FPV4b核心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了2对引物, 通过对影响PCR扩增因素的优化, 建立了FPV通用的PCR检测法。

结合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进行综合的诊断, 能够对鸡痘进行确诊。

5 防治

对鸡舍和鸡群活动场地进行卫生管理, 定期的进行消毒, 预防各类造成外伤情况的发生, 扑灭蚊虫。观察鸡群以及新引入鸡的健康情况, 及时将疫病鸡隔离, 使用疫苗来进行预防, 常用的疫苗有甘油苗和冻干苗两种, 对初生雏鸡 (6日龄以上) 及成鸡均可应用。按实含组织量用50%甘油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100倍或200倍, 摇匀后应用。用鸡痘刺种针或灭菌钢笔尖蘸苗, 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进行皮下刺种。6日龄以上初生雏鸡, 用200倍稀释苗刺种1针;超过20日龄, 用100倍稀释苗刺种1针;1月龄以上鸡, 用100倍稀释苗刺种2针。接种后3~4d, 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结痂, 2~3周痂块脱落。成鸡的免疫期为5个月, 初生雏鸡的免疫期为2个月。可于25日龄及120日龄再各免疫1次, 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此外, 还可选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

鸡痘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篇9

1 临床症状

1.1 皮肤型

在身体的无羽毛部位, 如冠、肉髯, 眼睑, 嘴角, 腿脚和翅膀内侧等部位形成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 继而形成灰白色小结节, 随后体积迅速增大, 形成高粱粒大或黄豆大结节, 有时几个结节互相融合成大的痂块, 最后变成棕黑色的瘢痕。临床上该型不引起全身症状。常见继发葡萄球菌造成少部分鸡死亡或淘汰。产蛋鸡发生该型后会造成产蛋率小幅度下降。肉鸡发生该型后酮体品质下降, 导致生产效益降低。

1.2 粘膜型

发病初期常见病鸡眼内出现泡沫样液体, 上下眼睑粘附黄褐色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 上下眼睑可发生粘连, 使鸡只失明, 粘连后的眼睛明显肿胀。部分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 表现咳嗽, 甩鼻, 严重的出现伸颈张口呼吸, 打开病鸡口腔有时会看到喉头部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此型往往有一定的死亡率, 一般在5%~20%之间, 病程长约30~40d。

1.3 混合型

痘疹既发生于皮肤又发生于粘膜的为混合型, 临床上多以此型为主。

2 剖检变化

该病的皮肤型无剖检意义。当怀疑发生粘膜型鸡痘时, 仔细剖检会看到一些病理变化。眼部有病变的会看到眼结膜出血以及小的痘疹, 并可看到结膜囊内有大量黄色豆腐渣样物质蓄积。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可看到喉头部有黄色干酪样物, 剥离干酪样物后可看到该部位发生溃疡。有时还可看到喉头及气管粘膜散在的或连接成片的痘疹, 该痘疹突出于气管粘膜表面。

3 诊断

皮肤型的很好诊断, 当发生以粘膜型鸡痘为主时诊断起来就困难一些, 临床上常常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病相混淆, 需要做好鉴别诊断。

3.1 传染性喉气管炎

往往突然发病, 传播迅速, 2~3d传遍全群, 呼吸道症状表现明显, 有的病鸡可甩出血条。剖检时会看到眼结膜红肿, 喉气管的渗出物呈黄色的管套样或带状的血条。

3.2 鸡毒支原体病

病鸡出现甩头, 鼻孔有渗出物, 眼内出现泡沫样液体, 仔细倾听可闻气管锣音, 剖检可见眶下窦积黄色干酪样物及气囊炎。

3.3

需要注意的是, 发生粘膜型鸡痘时不可能没有皮肤型的, 可以通过仔细观察鸡群或待检鸡以及询问畜主而知晓。这对确诊鸡痘非常有意义。

4 防治

4.1 做好鸡痘的防疫工作是控制该病的关键, 我地区蛋鸡一般在40日龄, 90日龄各做一次刺种。当秋季进雏时一定把免疫提前到10日龄, 二免可在70日龄, 这样免疫后可较好的预防本病。

鸡白痢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篇10

1 病原

鸡白痢沙门氏菌属于肠道杆菌科沙门氏菌属D血清群中的一个成员。两端钝圆, 无荚膜, 不形成芽胞, 多数能运动, 细小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 于普通的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生长呈均匀混浊。对煌绿、胆盐有较强的抵抗力, 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本菌对热和常规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70℃, 20min, 0.3%来苏儿、0.1%升汞、0.2%福尔马林和0.3%石炭酸溶液经15~20min均可将其杀死。但该菌在自然环境中的耐受力较强, 如在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以上, 在干燥的粪便及分泌物中可存活4年之久。

2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 2~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常呈流行性暴发, 随着日龄的增加, 鸡对本病的抵抗力增强, 4周龄后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中鸡偶然亦可暴发高死亡率的疫情, 成鸡主要是呈局限性、慢性或隐性感染。

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 为典型的经卵垂直传播疾病, 亦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水平感染。一旦雏鸡发病, 病原通过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引起同群鸡相继感染发病。育雏室湿度过高或过低, 环境不卫生, 通风不良, 饲料不足, 虫鼠大量孳生等因素都可增加发病率。

3 临床症状

带菌种蛋在孵化中一部分成为死胚, 也有在出壳后1~2d内死亡, 见不到明显症状;大部分发病在4~7日龄, 常呈无症状性死亡。7~10日龄者发病日渐增多, 至2~3周龄达到高峰, 死亡率常可达40%~70%。病程稍长者, 表现精神沉郁, 嗉囊空虚, 绒毛松乱, 怕冷, 翅下垂, 不喜活动而喜欢拥挤一起。排白色稀糊状的粪便, 沾污肛门周围的绒毛, 有时粘在肛门围周成团而排粪困难, 雏鸡吱吱发叫, 叫声尖锐, 废食, 迅速衰竭死亡。成年鸡多呈慢性经过, 无任何症状或仅仅出现轻微的症状, 病鸡表现精神不振, 冠和眼黏膜苍白, 产蛋减少, 孵化率下降, 食欲下降, 但渴欲增强, 常有腹泻, 病鸡逐渐衰弱死亡。如果累及肺, 则会出现呼吸困难。有的还会出现眼盲、关节肿大和跛行等症状。近年来有肺型鸡白痢, 可不见白痢发生, 但精神沉郁, 死亡。

4 病理变化

1周龄以内的病死雏鸡主要可见其脐环愈合不良, 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1周龄以上的病雏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 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 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 病鸡还可能会出现肾脏肿大、苍白, 输尿管扩张, 关节肿大等。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 但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 土黄色, 质地脆弱易碎, 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 腹腔积聚血凝块。成鸡可见卵泡皱缩变形而不规则, 呈暗灰色, 内容物呈油脂样, 病变的卵泡可能从卵巢脱落, 成为干硬的结块, 或卵黄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 腹腔器官粘连, 亦可能见有中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5 诊断要点

明显发病的雏鸡与中鸡, 依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可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对于隐形或慢性感染种鸡, 采用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可作出快速诊断。全血平板凝集反应:用吸管吸取鸡白痢全血凝集抗原一滴 (约0.05mL) 滴在洁净的普通玻片板上, 再用注射针头刺破翅膀内侧静脉血管或鸡冠尖部, 使血流出, 用金属环 (直径约4.5mm) 沾取满环血 (约0.002mL) , 混入诊断抗原内, 使之充分混合, 散开的混合液直径约2cm为度, 并时时改变玻璃板水平, 使抗原与血液不断在玻璃板上搅动, 随时观察其反应。如果2min内出现片状或较大颗粒凝集, 即为阳性反应;不出现凝集或均匀一致的微粒, 或仅边缘出现絮状者, 判断为阴性反应。

6 防治方法

6.1 种鸡场必须进行鸡白痢的净化工作

操作时主要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现场检疫, 淘汰阳性鸡, 同时坚持贯彻兽医卫生综合防治措施, 必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6.2 消毒灭鼠

作好鸡群在各个生长阶段和生长环节的清洁卫生工作, 杜绝传染源。杀虫灭鼠, 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种蛋入孵前要严格消毒。

6.3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良好营养, 保证栏舍恰当的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等, 尽量减少不良刺激。采取高温育雏防止因温度偏低或温差变化太大所诱发的沙门氏菌感染。雏鸡入舍后要及时饮水和采食, 注意雏鸡保温。

6.4 选择敏感药物

如: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壮观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可以预防和治疗鸡白痢, 并防止其扩散。刚出壳的雏鸡用慢呼清+维力康作为雏鸡开口药饮水, 可控制早期感染引起的死亡, 并能防止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6.5 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利用生物竞争排斥的现象预防鸡白痢。常用的商品制剂有促菌生、强力益生素等。

6.6 免疫接种

诊断及防治 篇11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预防治疗;概述

【中圖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66-02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多见于产后、盆腔骨科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脉时,则两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后期血栓吸收机化,常遗留静脉机能不全,出生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多普勒超声及静脉血流图检查,有助于诊断。静脉造影可确定诊断[1]。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2.1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患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用力排例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如抬高适宜,就不需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加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弹力袜使用时间:(1) 对小腿深静脉或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一般不需用,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现水肿,可用数周;(2)对腘、股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使用不超过6周;(3)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先使用3个月,以后间断取除,一般不超过6月,但如水肿出现,则需继续应用。病人在早期,禁忌久站及久坐。对重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适当限制站立及坐位,并抬高患肢3个月,这样可促使下肢建立侧支静脉以减轻下肢水肿[2]。

2.2 抗凝血疗法 这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朏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率。

2.3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 [3]。

2.4 手术取栓 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d以内的中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行手术取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处理: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在DVT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后同时矫正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可以提高通畅率,改善治疗效果,减少PTS的发生[3]。

2.5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 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PE的发生,长期置入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和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率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关注。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3]。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

静脉血管活性药物预防:如黄酮类、七叶皂甙类等。前者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从而改善症状。后者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物理预防:包括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又称循环驱动治疗)。两者均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措施[3]。

4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在预防。由于病人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 DVT 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熟悉 DVT 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作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 DVT 的发生率[4]。一旦发生DVT,要具体病例具体分析,做出正确判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中医中药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5]。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张遥,赵喜荣.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5):376-378.

[2] 张全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31-132.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S].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11-614.

[4] 肖红卫,王素伟.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 2010,23(8):3046-3048.

犬瘟热的诊断及防治 篇12

犬瘟热病毒 (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 属副粘病毒科, 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对热和干燥敏感, 50~60℃条件下30分钟即可灭活, 在炎热季节不能长期存活, 故该病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碱性溶液敏感, 可见光容易将其灭活。

2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多发, 有一定的周期性, 每三年一次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 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易感, 死亡率高达80%~90%。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 传播途径是病犬与健康犬直接接触, 也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3 发病机理

病毒最初通过气溶胶与上呼吸道黏膜上皮接触而感染, 24小时后扩散至扁桃体、咽喉和支气管淋巴结, 表现出发烧和温和的上呼吸道症状。2~4天后病毒大量繁殖并进入血液, 扩散到肝、脾、肺、胸腺、胃、小肠、骨髓等组织和器官, 表现为再次发烧及全身症状, 并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 导致其他细菌和病毒的继发感染。8~9天后病毒进一步扩散至上皮细胞和神经组织, 出现神经症状并流鼻涕、患脚垫皮肤角化病。

4 发病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3~9天, 症状多种多样, 与毒力的强弱、环境条件、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病初体温升高, 1~3天后消退, 似感冒痊愈的特征。但几天后体温再次升高, 持续时间不定, 流泪、眼结膜发红、眼分泌物由液状变成粘脓性;鼻镜发干, 有鼻液流出, 开始是浆液性鼻液, 后变成脓性鼻液;病初有干咳, 后转为湿咳, 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肠套迭, 最终因严重脱水和衰弱而死亡。犬瘟热病毒可导致部分犬眼睛损伤, 临床上以结膜炎和角膜炎为特征, 角膜炎大多是在发病后15天左右发生, 角膜变白, 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和失明。临床上一旦出现特征性犬瘟热症状则预后很差, 特别是未做过免疫的犬。尽管临床上进行对症治疗, 但对病情的发展很难控制。部分恢复的犬一般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如舞蹈病和麻痹症等。

神经症状性犬瘟, 临床上以脚垫角化、鼻部角化的病例易引起神经性症状。由于犬瘟热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 症状有所差异。病毒损伤于脑部, 表现为癫痫、转圈、站立姿式异常、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咀嚼肌及四肢出现阵发性抽搐等其他神经症状。此种神经性犬瘟预后多为不良。

5 诊断

5.1 临床诊断

该病通常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 多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达40℃以上, 口吐白沫, 有神经症状, 转圈、共济失调或全身肌阵挛、惊厥、尖叫、眼上翻、昏迷, 经1~2天死亡;急性病犬一般表现倦怠、食欲不振、渴欲增加、眼鼻流水样分泌物、体温39.5~40℃, 持续1~2天后降为正常。2~3天后体温又升高, 呈稽留热, 这时食欲废绝, 口吐白沫, 进而呕吐黄水, 眼分泌物为脓性, 有的上下眼睑粘合, 甚至眼睑溃烂, 多数病犬拉稀或粪便带血, 口舌赤红或发绀, 有的口舌溃烂, 大量流涎。呼吸较快, 个别喘咳, 鼻镜干裂, 病程7~20天;慢性型病例病情迁延几个月。

5.2 剖检变化

剖检病犬3只, 可见肺出血, 有炎灶, 个别出现肺气肿;肝肿大、瘀血, 有的可见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 胆汁充盈;胃肠黏膜有条状或弥散性出血点, 胃肠内容物呈胶冻样;脾瘀血, 有的可见高粱粒大白色坏死灶;淋巴结瘀血肿大, 有的膀胱黏膜肥厚并有出血点。

5.3 实验室诊断

在病毒感染期, 病犬白细胞数减少 (4×109~1×1010个/L) , 引发感染时白细胞数增多 (可达4×1010~8×1010个/L, 特征性包涵体是诊断犬瘟热的重要辅助手段, 检查时取洁净玻片, 滴一滴生理盐水, 用刀片在病犬的鼻黏膜和阴道黏膜上刮取上皮细胞, 混于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 置空气中干燥后用甲醛固定, 经苏本素-伊红染色镜检。细胞核染呈蓝紫色, 细胞浆为淡玫瑰色, 包涵体为红色, 一个细胞可能有1~10个多形性包涵体, 呈椭圆形或圆形, 直径1~2um。

取病发后2~5天的血液白细胞层或病后5~21天的眼结膜和生殖道上皮细胞做涂片, 直接进行荧光染色镜检, 检查到病毒抗原者判为阳性。

6 防治措施

6.1 定期预防接种

目前我国生产的犬瘟热疫苗是细胞培养弱毒疫苗。为了提高免疫效果, 应按以下免疫程序进行。仔犬6周龄首免, 8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 10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 以后每年免疫1次, 每次的免疫剂量为2m L, 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鉴于12周龄以下幼犬体内的母源抗体可明显影响犬瘟热疫苗的免疫效果, 因此对12周龄以下的幼犬最好应用麻疹疫苗 (犬瘟热病毒与麻疹病毒同属麻疹病毒屑病毒, 有共同抗原性) 。其具体免疫方法是, 在幼犬1月龄及2月龄时, 各用麻疹疫苗免疫1次, 剂量为每犬肌肉注射1m L (2.5人份) , 至12~16周龄时用犬瘟热疫苗免疫。

6.2 及时隔离治疗

第一阶段为紧急治疗阶段, 适合犬瘟热的早、中期 (出现神经症状除外) 治疗。第1~2天按1mg/kg体重注射高免血清, 早中晚各1次;第3天注射高免血清, 早晚各1次。第1~3天注射氨苄青霉素, 早晚各1支, 柴胡注射液早晚各注射1次, 人用干扰素每天注射1次;第4~5天用单抗早中晚各注射1次, 第6天用单抗早晚各注射1次。第4~6天用头孢注射液和安痛定早晚各注射1次, 地塞米松每日注射1支 (注意单抗反应) ;第7~8天注射免疫球蛋白, 早中晚各1次, 第9天早晚各1次。第7~9天用庆大霉素和利巴韦林早晚各注射1次。紧急治疗阶段要达到的目的是消除或降低犬瘟热症状, 使体温保持在39.5℃左右。

第二阶段为控制症状阶段。第10天清开灵胶囊、银翘解毒片和先锋6按说明服用;第11~12天犬2联王、柴胡注射液和克林霉素早晚各注射1次;第13~14天注射多克隆抗体、林可霉素和利巴韦林早晚各1次, 地塞米松每日注射1支;第15~16天免疫球蛋白、卡拉霉素和利巴韦林早晚各注射1次;第17~18天犬猫喜莱乐 (复方庆大霉素) 早晚各注射1支, 干扰病毒素每日注射1次, 按说明口服清开灵胶囊;第19天注射单抗、干扰病毒素和地塞米松各1支, 犬猫喜莱乐早晚各注射1支;第20天早晚各注射高免血清、柴胡和卡拉霉素各一支。每种药只用3天, 以免产生抗药性。

6.3 中医药防治

肺炎型取苇茎、薏苡仁、冬瓜仁各30g, 大青叶、鱼腥草、连翘各10g, 桃仁9g, 黄芩5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板蓝根、鱼腥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10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大青叶、金银花、连翘各10g, 黄连、黄柏、黄芩、柴胡各6g, 白术、甘草各5g, 陈皮3g, 一天1剂, 连服5天。

肠炎型取板蓝根、白头翁各15g,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牛蒡子各10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白头翁、郁金各25g, 黄柏、黄连、诃子、栀子、白芍各15g, 秦皮、仙鹤草各10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葛根15g, 板蓝根、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仙鹤草各10g, 甘草3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 一天2~3次。

肺炎、肠炎混合型取大青叶、白头翁、鱼腥草各15g,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竹叶、牛蒡子各10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白头翁、郁金、板蓝根各15g, 诃子、栀子、葶苈子、浙贝母、黄连、黄芩、黄柏各10g, 桔梗、甘草各5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

皮肤型取水牛角30g, 金银花、大青叶、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紫花地丁各15g, 黄连、竹叶各10g, 水煎, 一天1剂, 连服5天。

神经型口服同仁堂安宫牛黄丸, 一天1丸, 分2次内服, 连用3~4天。

6.4 彻底消毒

用3%氢氧化钠 (火碱) 、漂白粉或动物专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圈舍, 停止动物调动和人员交叉接触。对环境用具进行消毒后隔离、干燥、紫外线消毒, 最好停用1~2周。病死犬焚烧或深埋处理。

7 小结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 并且具有反复性。必须以防为主,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防止疫情扩大蔓延。早期大量应用高免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如用强力犬康、干扰素和单克隆抗体等做好紧急被动免疫。对症治疗初期用抗感染、抗病毒和抗休克的药物, 如氨卞西林钠、头孢唑林钠、小诺霉素、卡那霉素、犬病康、病毒唑、双黄连、清开灵、威帮、力帮、宠物百病消、穿虎宁、地塞米松、肌肝、辅酶A及维生素类和补液等药物进行肌注或静注。犬瘟热晚期出现神经症状, 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往往就不奏效了, 要配合使用中药牛黄安宫丸等药物。

摘要: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和胃肠炎为特征, 后期有神经症状出现, 如痉挛、抽搐等。

上一篇:岗位资源下一篇: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