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因素(精选7篇)
产时因素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导致足月新生儿酸血症的产前、产时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4月1日2013年4月30日, 营口市妇产医院分娩的158例新生儿发生酸血症 (新生儿脐动脉血pH≤7.10) 的孕妇作为研究组, 其中发生重度酸血症孕妇36例, 轻度酸血症孕妇122例的孕妇设为对照组, 分析新生儿酸血症的产前、产时及新生儿特征, 寻找导致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度新生儿酸血症与合并产前危险因素75%, 非反应型NST 3.8%, NST中延长减速11.1%、产时失败产钳术5.5%, 二产程中III型胎心监护图形38.9%有关。轻度新生儿酸血症与产时危险因素有关, 包括催产素增产力58%, 第二产程中II类胎心监护图的出现频率增加75.4%及较长的II类胎心监护图型的持续时间 (77±39) min。结论严重新生儿酸血症的发生主要与合并产前危险因素有关, 轻度新生儿酸血症与产时危险因素有关, 分娩时新生儿脐动脉血7.0<pH<7.10可以作为评价产时护理质量指标。
关键词:酸血症,分娩,产钳术,胎心非应激试验,产时胎心监护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对照研究
2011年4月1日~2012年4月30日于营口市妇产医院分娩的孕妇, 常规进行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胎儿娩出后的5 min内, 两把止血钳钳夹新生儿侧脐带, 1 ml肝素处理后的注射器抽取动脉血0.2 ml进行分析。分析仪设立在产房, 由中心实验室的检验人员测定并记录。初产孕妇宫口开大3 cm、经产孕妇宫口开大2 cm, 即进入活跃期后进入产房待分娩, 外监护仪器对胎儿持续进行胎心监测及宫缩监测直到胎儿娩出, 宫口开全后指导孕妇屏气。
病例1组为新生儿脐动脉血p H≤7.0, 病例2组为新生儿脐带动脉血7.0<p H≤7.1, 对照组为病例组之前分娩、脐动脉血p H>7.15的孕妇, 在孕产次与病例组相匹配 (初产妇对初产妇、经产妇对经产妇) 。入组标准为:实际孕周≥37周, 阴道分娩、头先露、单胎, 除外标准为:早产 (≤37周、先天发育异常、双胎、宫内死胎) 。
分析所有入组的病例及对照组的病例资料。作者把记录的各种因素分为产前因素及产时因素。产前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瘢痕子宫、异常的产前胎心监护。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为血清75 g糖耐量异常;子痫前期诊断标准为平均两次以上血压超过140/90 mm Hg, 24 h尿蛋白定量>0.3g/d;羊水过少定义为B超诊断羊水指数<5 cm。当新生儿体重小于相应孕周标准值的第十百分位定义为胎儿生长受限;无反应型-无应激胎心监护定义为45 min内至少<2次以上的胎心加速15跳、持续15 s的加速反应, 延长减速定义为>2 min以上的胎心减速。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数据记录为平均值±标准差 (±s) , 分类资料采用χ2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差异, 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one way ANOVA分析组间差异,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结果
研究在2011年4月1日~2013年4月30日于辽宁省营口市妇产医院实行, 营口地区80%以上孕妇在本院分娩, 平均4000~5000新生儿/年。
研究期间, 共有10539例足月新生儿分娩, 其中201 (0.97%) 脐动脉血p H<7.10, 158例158 (0.76%) 阴道分娩入研究组。其中重度酸血症 (p H<7.0) 36例, 发生率0.18%。轻度酸血症 (7.0<p H<7.1) 122例, 发生率0.60%。
病例组及对照组在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36例新生儿重度酸血症中, 5例 (13.8%) 5 min Agar评分<7分, 31例 (86.1%) 发生新生儿脑病, 无新生儿死亡。122例轻度新生儿酸血症中, 27例 (22.3%) 5 min Agar评分<5分, 19例发生 (30.5%) 新生儿脑病, 1例 (0.8%) 新生儿死亡。250例对照组中, 1例 (0.4%) 新生儿脑病, 无新生儿死亡。重度酸血症组中男婴比例86.1%。孕妇年龄大于40岁的比例5.5%、阴道助产率44.4%均高于轻度酸血症组及对照组。
新生儿酸血症与产前危险因素的关系。重度新生儿酸血症组的产前危险因素比例高于轻度酸血症组及对照组75%, 其中包括子痫前期8.3%, 羊水过少11.1%, 胎盘早剥11.1%, 及产前非反应型NST 24.9%。入院时非反应型NST 5例表现为细变异减小或缺失, 4例发生延长减速, NST异常是发生严重酸血症的特殊的危险因素。轻度酸血症组的产前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足月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 产前危险因素单独或与产时中灾难性事件同时与重度新生儿酸血症有关, 而产时危险因素尤其产程中催产素加强产力、二产程中高频率、长时间的的II类胎心监护图形与轻度新生儿酸血症有关。
在重度新生儿酸血症组中, 有统计学意义的产前危险因素是重度子痫前期、羊水过少、宫内发育迟缓、无反应型NST, 或NST监护图形出现延长减速。作者认为胎儿临产前的宫内状态, 虽然有时候很难明确, 对出生时的脐动脉血气是有影响的。
在轻度酸血症组, 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产程中危险因素, 包括催产素加强产力、二产程中高频率出现及较长时间的II类胎心监护图形。催产素可以降低子宫胎盘血流, 导致胎儿氧饱和度下降。以往的研究显示, 催产素是新生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胎儿对子宫收缩的反应表现在胎心监护图形 (CTG) , 在催产素使用过程中, 一旦出现过强的子宫收缩或异常胎心监护图形, 催产素应减量或停止使用。本研究也表明催产素在产程中加强产力与新生儿酸血症有关, 与Maria Jonsson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新生儿酸血症主要与产程中危险因素有关, 因此加强产时护理与监护可以降低酸血症的发生。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常规儿脐带血气测定对评价产科医疗质量, 增加医疗安全是一项有效措施。
因此作者认为出生时脐动脉p H<7.10可以作为评价产时医疗质量的一个指标, 而严重的新生儿酸血症可能与产前已经存在的胎儿缺氧危险因素有关。为了降低新生儿酸血症的发生, 正确理解CTG图形是必要的, 一旦CTG异常, 结合产程进展情况, 尽快娩出胎儿, 尤其当胎儿宫内状态不确定时, 应避免困难的阴道助产。
参考文献
[1]Umbilical Cord Blood Gas and Acid-Base Analysis.Obstetrics&Gynecology, 2006, 108 (5) :1319-1322.
[2]Helwig JT, Parer JT, Kilpatrick SJ, et al.Umbilical cord blood acid-base state:what is normal?In J Obstet Gynecol, 1996, 174 (6) :1807-1814.
[3]Goldaber KG, Gilstrap LC 3rd, Leveno KJ, et al.Pathologic fetal acidemia.Obstet Gynecol, 1991, 78 (6) :1103-1107.
产时胎儿手术的最新进展 篇2
1 IFO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IFO实现了“无菌操作”,外来感染机会明显降低;简化了术前准备,较少的胃肠道气体为横膈及腹壁缺陷性疾病的内脏复位或其他消化道梗阻疾病手术提供有利条件;保留胎儿胎盘循环为麻醉师或新生儿医生从容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创造条件;及早干预,去除病因,中断了病理状态的进一步发展,术后管理明显简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采集的脐血可做为患儿手术备血,减少了输血反应,未用的脐血还可保留下来日后行干细胞移植。另外,相对于开放式胎儿手术而言,IFO可以避免羊水渗漏、宫内感染、早产、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并发症;与传统的新生儿手术相比,它能尽早去除疾病的诱因和(或)病因,减少感染的机会;胃肠道气体少,有利于进行关闭腹壁缺损的手术;切口瘢痕反应小,美观;此外还可以减少或消除家长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
对于不可纠正的胎儿畸形,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尽早终止妊娠(引产)。对于那些不可逆的先天性胎儿异常,且可能在分娩后加重新生儿的损伤甚至致命,但是不会对胎儿在子宫内生长造成死亡危险,此时IFO具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IFO最好选择一个儿科水平相当的医院,便于生后对新生儿实行重症监护,以利于实施手术治疗。对于危及生命的畸形,如果任其进展至足月分娩,有胎死宫内及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可能,此类畸形适于胎儿手术(宫内),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2 早期筛查和产前诊断
IFO必须在有相对明确的产前诊断结果及排除染色体异常基础上考虑。
2.1 影像学筛查及诊断
超声检查是最基础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手段,多数先天性胎儿异常在孕中期即可检出,甚至在检查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时即可同时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后,仍需超声动态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疾病进展情况、胎儿安危情况(如胎儿血流情况)等。磁共振成像(MRI)可用来补充超声诊断。部分疾病需要影像学评估特定指标从而对治疗提供依据。
以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为例,其最早可于孕16周被超声检查发现,大多数发现时间为孕18~24周,此后每2~4周复查彩超。孕20~28周完善MRI检查可用来补充超声诊断,孕32~34周行MRI检查对妊娠决策评估起重要作用。Kohl等认为,在孕24~28周,肺/头比值(LHR)<0.9(左侧膈疝),LHR<1.0(右侧膈疝)或MRI检查提示剩余肺体积<14 ml,可被认为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重度膈疝,需要接受胎儿宫内治疗。严重CDH患儿存活率低,仅为5%~15%;一般CDH患儿经合理治疗存活率可达8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LHR比值,以1.0为临界值,LHR<1.0提示预后差,该比值于孕22~23周与孕32~33周时预测可信度最高。其中,LHR比值为1.0~1.6时,CDH胎儿产后存活率为66%,而LHR>1.6时,产后存活率为83%。剩余肺体积:CDH胎儿肺容积低于正常预测值15%~25%时,胎儿出生后死亡率显著增高(从19%增加到40%),当CDH胎儿一侧肺在MRI上不能显示时,其出生后存活率显著低于两侧肺均可显示的CDH胎儿的存活率(18%vs 62%)。另外,在合并肝疝入的患儿中肺动脉直径可能提示预后(能存活患儿右侧肺动脉直径>2.0 mm或<2.0 mm存活几率不大)[3]。
2.2 产前诊断的新进展及临床遗传咨询
在产前检查提示胎儿结构发育异常的胎儿中,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检出率高达35%。传统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通过对羊水、绒毛及脐血细胞进行分析,能够检出所有的非整倍体异常和较大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但不能检出<10 Mb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处理除可以快速分析染色体数目异常外,还能够在孕中期检测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以及判断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目前绝大多数的产前诊断实验室都选择荧光定量P CR(QF-P CR)或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 A)快速检测常见的染色体三倍体,它通过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然后通过分析这些STR的拷贝数来判断检测样品的染色体数目是否正常。这些方法检出常见非整倍体的敏感性很高,但他们不能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
临床工作中,有很多超声检查提示结构异常的胎儿不能得到明确的产前遗传诊断,因为传统的染色体分析方法无法识别这些异常,而认为这些异常胎儿的核型是正常的。事实上,这些异常胎儿中很大一部分的基因组发生了细微的不平衡畸变,其中细小的缺失和重复是最常见的类型。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检出染色体细小缺失及微重复。另外,无创性产前染色体检查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无创性产前检查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相对于羊水穿刺、脐血穿刺等有创检查而言,不用穿刺羊膜腔,而是抽取母体外周血就能实现检测与诊断,是未来产前诊断发展的趋势。高通量基因测序是实现NIPT的技术手段之一,基因芯片、数字PCR等也正进入NIPT行列。NIPT通过对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检测,尽可能多地排查更多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等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这将大大提高临床对出生缺陷的检出能力。另外,利用质谱技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可补充基因检测的不足。
产前诊断结果应由专业的临床遗传咨询门诊做出判读及解释,对先天性缺陷病例还应进行伦理咨询,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之一。
3 孕期动态监测及分娩时机与方式的选择
在早期影像学筛查诊断及产前遗传诊断基础上,需要动态监测病情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评估病情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随机应变地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如监测CDH胎儿LHR值的变化进展,肝脏是否渐进性疝出;监测脐膨出患儿膨出脏器中有无胎儿肝脏;监测肿瘤的良恶性进展;监测颈部疾病是否渐进性压迫气道等。另外,孕期密切监测并预防母儿并发症亦不容忽视。孕期需严密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儿宫内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及治疗母体合并症及并发症,保证母儿安危。
IFO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如无母体或胎儿指征,则应尽量选择阴式分娩终止妊娠。但某些先天性胎儿异常如先天性腹裂或巨大脐膨出,因阴式分娩可能挤压胎儿肠管而加重患儿病情,可以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另外,除特殊情况仍建议尽量足月分娩(超过妊娠39周)[4]。
4 微创性手术是IFO的发展趋势
IFO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胎儿异常的类型、严重程度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相同疾病的不同病情可能治疗方案差异极大。仍以CDH为例,部分CDH病例可能并发肺动脉高压。而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是引起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报道,肺发育不良是决定CDH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肺发育不良程度越重,其预后越差,患儿的病死率也越高。近年来已有研究报道,CDH手术修补的时间对肺发育不良的预后结果影响有限,某些患儿紧急手术后反而出现了呼吸状况恶化,认为手术可能降低呼吸系统的顺应性,使气体交换功能更差,而适当将手术时间延后,待新生儿的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后再手术,反而可使患儿的病死率下降。因此,并非所有CDH病例都是IFO的适应证。
目前对于CDH的治疗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进行手术修补治疗;(2)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一氧化氮及高频率通气等措施,待呼吸循环基本稳定后再实施膈疝修补术;(3)宫内治疗阶段,即在胎儿期(孕25~29周)对胎儿实施暂时的气管阻塞术(fetal tracheal occlusion,FTO or plug the lung until it grows,PLUG),再通过EXIT的方法于分娩过程中去除阻塞;目前PLUG技术又进一步发展,可在胎儿镜下完成对胎儿气管阻塞术,称之为Fetendo-PLUG。IFO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膈疝的一个治疗选择,产时行EXIT,待呼吸循环基本稳定后再实施膈疝修补术。目前EXIT联合ECMO治疗重度CDH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但有学者对病例的预后进行随访分析,发现新生儿的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一项随访研究结果显示,重症CDH新生儿死亡率高达65%,出生后需要EMCO治疗的比例高达80%,近50%预后较差[5]。
对于胎儿CDH近两年我们的治疗经验是对于LHR>1.6的病例,可以给予EXIT等对症处理,新生儿送入新生儿内科降低肺动脉高压,缓解肺不张,改善肺功能,待新生儿状态平稳后,于生后1周左右行胸腔镜修补术、胸腹腔镜联合膈疝修补手术或补片修补手术,术后恢复快,术后半个月左右出院,新生后预后良好,胸腔镜手术瘢痕小,不影响美观。术前的正确评估及多学科会诊选择治疗方案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前提,术前需测LHR、剩余肺的体积、评估是否有肝脏疝入等。我院自2014年3月至今共实施此种方法治疗胎儿膈疝10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以先天性腹壁缺损为例,IFO可以减少腹裂及脐膨出病变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明显减少因脏器脱出引起的腹腔感染、肠穿孔和肠坏死等并发症。而且,较少的胃肠道气体也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术中收集脐带血还可作为必要时胎儿输血的血源。因此,腹裂和脐膨出可作为IFO良好的适应证。脐膨出患儿短期及远期预后良好。对于脱出肠管较少的病例,可给予EXIT或产房外科治疗;对于肠管不能完全还纳的病例,包括巨型脐膨出,建议尽早使用人工设备覆盖、保护肠管,如Silo袋、无菌塑料薄膜等,待腹壁条件允许后,实施手术关闭裂口[6]。
5 IFO的预后
5.1 母体方面
EXIT已有多年的经验报道,对行EXIT与普通剖宫产的产妇进行短期随访对比后,发现行EXIT的产妇手术出血量及感染率增高,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无母体死亡,对母体今后生殖功能无影响。在希望生第二胎的术后患者中,极大多数可再次怀孕且顺产。
5.2 胎儿方面
胎儿的预后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费城儿童医院两个中心的报道中已得出结论,由于EXIT的开展,以往认为一出生就将死亡的先天性高位气道梗阻综合征及出生后由于难以保证气道通畅而产生后遗症的巨大颈部肿瘤的预后显著改善,因此,EXIT对颈部气管梗阻是非常适用的。Bouchard等[7]报道,美国费城儿童医院31例EXIT病例,CDH气管阻塞后解除梗阻13例,颈部肿瘤13例,其他病变5例,仅1例颈部淋巴管瘤在EXIT中死亡,因为气管插管困难,父母拒绝气管切开。张志涛等[2]对11例行IFO治疗的母儿随访,总结出IFO可迅速终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并且明显改善出生缺陷儿预后。李欢等[8]对16例行IFO患者预后进行随访,16例患儿存活14例,死亡2例,生存率87.50%。存活14例均在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2年,其中12例生长发育正常,占85.71%。
2008年至今我院共实施IFO共72例,包括颈面胸部淋巴管瘤12例,膈疝19例,脐膨出13例,腹裂5例,骶尾部畸胎瘤7例,其他异常16例(包括隔离肺、肺囊腺瘤、严重胸腹腔积液等),存活68例,死亡4例,生存率94.44%。死亡病例1例重度膈疝,1例重度脐膨出,2例严重的胎儿腹腔积液,胎儿水肿,存活病例短期预后良好,远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6 多学科专业团队是IFO的保证
胎儿治疗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固定、团结、专业、实力雄厚的胎儿诊断和治疗团队,在多门学科共同努力下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从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孕期监测到IFO的术中配合、围手术期管理及预后的随访,都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固定的多学科团队成员非常有助于IFO甚至胎儿医学的开展。团队人员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共同探讨,齐力推进IFO甚至胎儿医学的发展。相信随着产前诊断、宫内诊断技术、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发展,胎儿外科治疗的有效实施必将为胎儿医学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秋玲,张志涛,刘彩霞.产房外科手术和产时子宫外处理在治疗出生缺陷儿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4):285-287.
[2]张志涛,刘彩霞,周阳子,等.产时手术在治疗出生缺陷儿及改善其预后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9):652-657.
[3]Okazaki T,Nakazawa N,Ogasawara Y,et al.Increase in fetal pulmonary artery diameters during late gestation is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with liver herniation[J].J Pediatr Surg,2011,46(12):2254-2259.
[4]刘彩霞,刘婧一.产时胎儿手术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9):799-802.
[5]Hedrick HL.Management of prenatally diagnosed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Semin Pediatr Surg,2013,22(1):37-43.
[6]Na Q,Liu CX,Cui H,et al.Short-term neonatal outcomes of immediate repair of congenital omphalocele in china[J].J Int Med Res,2011,39(6):2344-2351.
[7]Bouchard S,Johnson M,Flake A,et al.The EXIT procedure:experience and outcome in 31 cases[J].J Pediatr Surg,2002,37(3):418-426.
产时突发抽搐的抢救配合 篇3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突发抽搐的三例产妇分别是: (1) 31岁, G2P0宫内妊娠22+6周, 双胎, TTTSIII期引产; (2) 32岁, G2P0宫内妊娠37+3周, 胎膜早破; (3) 31岁, G1P0宫内妊娠41+1周, 临产。3例患者产前血压均正常, 所有产前的检验结果报告无异常, 尿蛋白均为阴性。3例患者分娩结局是引产1例, 钳产1例, 剖宫产1例;出院诊断均有"抽搐查因?"。
1 2临床表现3例抽搐产妇中其中1例在第一产程中出现, 2例在第二产程出现;3例产妇均出现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四肢强直, 引产的1例无牙关紧闭, 予吸氧, 上开口器, 按压人中, 持续20s后意识恢复, 心电监护提示血压为115/75mmHg, 血氧饱和度为99%。1例产妇牙关紧闭, 舌尖被咬紧, 四肢紧握, 眼球固定, 口吐白沫;持续2min经积极抢救处理后意识恢复, 心电监护提示血压为130/91mmHg, 血氧饱和度为97%。1例产妇意识丧失3min经抢救后恢复, 心电监护提示血压为107/84mmHg, 血氧饱和度为96%。2例产妇在抽搐后胎心音减低至60-90次/min, 均在15min内娩出新生儿, 出生后测脐血PH值都在正常值范围, 新生儿APGAR评分1例9分, 1例10分。1例转儿科观察。
1 3相关检查结果:3例产妇检查项目有血常规, 生化组合, 心梗组合, 肝酶组合, 出凝血时间, 血气分析及D2聚体, CT、MR等, 其中2例产妇肌红蛋白136.100-296.800ng/ml, 1例尿蛋白++, 生化组合中1例总Ca为1.94mmol/L, 1例GLU为7.6mmol/L, 其余未发现明显异常。
2抢救配合体会
2 1立即呼叫人员, 快速建立抢救小组, 联系并请内科, 麻醉科, 眼科等友科专家到场参与抢救。
2 2加床栏, 头偏一侧, 清理口腔分泌物;持续给氧, 流量为4-6升/分。
2 3突发抽搐时病人表现为牙关紧闭, 在没有压舌板的情况下要就地取材作出相关应急措施, 快速往产妇的嘴巴填塞能防止唇齿被咬伤的物品;另外一人快速准备急救车至床边, 马上为产妇上开口器。本组病人1例发生舌咬伤产后进行舌裂伤清创缝合术。
2 4开放静脉通道 (宫口开张3公分后常规建立静脉通道) , 根据病情, 遵医嘱给予硫酸镁解痉、静推安定镇静等抢救药物:在执行抢救医嘱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两人核对制度、抢救制度等;医嘱要听清, 问清, 用前要复述一次无误后再执行。做好记录。
2 5心电监护, 留置尿管。严密观测血压、脉搏、呼吸和尿量的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6协助医师做好各项抢救及检查工作, 及时采集检验标本, 协助完成各项B超, 床边心电图, 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
2 7在抢救控制抽搐的同时, 要做好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分配人员, 备好各种急救药物及器械, 新生儿复苏的用物。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 监测胎儿情况。在抽搐已控制的情况下, 对产程进展快, 宫口已开全者, 及时经阴道助产, 尽快结束分娩;对于产程进展慢, 宫口未开或未开全者, 就应果断采取剖宫产, 使母婴迅速脱离危险[1]。本组2例产妇抽搐后胎心音减慢, 1例宫口开全予钳产术, 1例宫口开全但抬头高位即在产床上进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我院产房配备手术单位及手术器械) 。新生儿出生反应好。
2 8分娩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尿量及各项生化检查的变化, 随时报告医师处理。各种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 动作轻巧, 以免刺激病人, 引起抽搐。
2 9产后应用缩宫素,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
2 10检查产妇的全身皮肤及口腔粘膜有无破损, 以防在发病和抢救过程中造成损伤。本组病人1例舌咬伤, 1例上鄂口腔皮肤粘膜1x1cm损伤。
2 11做好病情记录, 抢救记录, 转出产房时做好交接班工作。
3讨论
临床上引起抽搐疾病很多, 可见于多个系统, 常见的病因为:过往有癫痫病史、脑部疾病性抽搐、低血钙性抽搐、低血糖性抽搐严重低血糖可引起抽搐发作、晕厥引起的抽搐、心源性抽搐、瘾病性抽搐、破伤风所致抽搐、高热惊厥单纯的发热惊厥、子痫性抽搐、肝性脑病性抽搐、尿毒症引起抽搐、药物中毒性抽搐[2]。结合本组产妇的资料及追踪产后的检查结果和产后的情况都未能明确地诊断抽搐的病因。因此, 严密观察每例产程, 无论是正常的或者是合并有病理的妊娠, 掌握每一例产妇的分娩情况, 提防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出现在产科护理观察是多么地重要。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做好产程观察,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积极的、熟而不乱的抢救程序会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金秋.16例产时子痫的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24 (.5) .
产时因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8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妇分娩的4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为22~35岁, 身高为153~168 cm, 孕周均为37~42周, 自然临产, 无明显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估计胎儿体重为2500~4000 g。采用随机方式, 将400例产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产妇均为200例, 并且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孕周、胎儿体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给水分、氧气和营养支持等, 且在产程采用相同处理措施和方法。但在分娩体位方面, 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分娩方式, 助产士只指导产妇在宫口开全后向下屏气用力。而试验组助产士除指导产妇在宫口开全后向下屏气用力外, 还帮助产妇调高头部约30°, 同时指导产妇用力时抬高臀部10°~15°, 腰部紧贴产床, 形成︶字型体位。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用t检验计量单位,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及分娩情况比较 (表1)
注:P<0.01, 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 (表2)
3 讨论
分娩体位的选择出于动物的本能, 而平卧位引入产科是人类干扰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之一[2]。但是临床发现, 传统的仰卧位并不是最佳的分娩体位[3], 主要是因为分娩时胎儿纵轴与产轴不在一条直线上, 宫颈不能有效张开, 进而导致产程延长。同时传统仰卧位不利于产妇屏气用力, 也会增加产妇的焦虑和痛苦。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是决定分娩顺利与否的四大因素, 而产道和胎儿是无法改变的因素[4]。因此, 要缩短产生, 提高顺产率, 就要从产力这一因素着手。科学、合理的体位很好的增加产力。本研究中, 对采用︶字形分娩体位的产妇和传统分娩方式产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 发现︶字形分娩体位能增加产妇的产力, 缩短产程。
两组产妇产程及分娩情况比较可知, 试验组第一产程的时间为 (7.2±1.3) h, 对照组第一产程的时间为 (9.9±1.9) h, 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第二产程中, 试验组采用︶字形分娩的产妇用时相较于采用传统分娩方式用时明显缩短, 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明采用︶字形分娩能缩短分娩用时。而且︶字形分娩体位能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顺产率。而在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方面, 虽然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 但是两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1) 选择︶字型分娩体位符合骨盆结构要求, 产房直立时, 其上段向下稍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分娩室, 胎儿沿此轴娩出, 故又称产轴。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称骨盆倾斜度, 正常为60°, 产轴直立位时为︶字, 而卧位后变成︶字型体位。 (2) 选择︶字型体位可缩短第二产程, ︶字型体位与平卧位的产轴相符, 使胎儿沿着产轴方向娩出, 可减少胎头降至坐骨棘时的阻力, 明显缩短第二产程, 产程时间的缩短减轻了产妇体力消耗及胎儿对软产道的压迫, 而传统卧位分娩软产道受压时间过长, 易形成水肿, 组织脆性增加, 加大了宫颈、阴道、会阴撕裂和侧切口延裂的几率, 增加产后出血量, 第二产程时间长, 产妇体力消耗大, 疲劳, 易发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 (3) 实施︶字型体位分娩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于对照组平卧时间较长, 增大了妊娠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 造成胎儿缺氧, 而试验组第二产程短, 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压迫时间短, 胎盘循环良好, 胎儿得到足够的氧气来承受子宫收缩时短暂缺氧, 减少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同时减少胎头在盆底的受压时间, 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
综上所述, ︶字型体位简单易懂, 指导产妇产时采用︶字型分娩体位, 不仅不增加产妇痛苦, 而且能加速第二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 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减轻新生儿产瘤, 是一种人性化行之有效的产时服务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产妇产时采用︶字形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产妇中选择住院分娩单胎头位, 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40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产妇进入第二产程, 选择︶字型体位, 而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卧位分娩, 比较不同分娩体位对产妇产程进展、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在产程进展、产后出血、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字型体位能缩短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 降低剖腹产率, 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分娩体位,︶字型,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黄艳芳.不同分娩体位在第2产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9) :39-40.
[2]黎小玲, 余桂珍, 谢桂芳, 等.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0) :241-242.
[3]王梅钦.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学, 2012, 7 (17) :234-235.
产时肺栓塞1例临床分析和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患者, 33岁。2008年2月29日09:30因宫内孕38+6周, G2P1, 阴道见红, 出现不规律宫缩而入院。既往健康, 无肝肾疾患, 无血液病史。末次月经 (LMP) :2007-06-01, 预产期 (EDC) :2008-03-08.妊娠后早孕反应及胎动时间均正常。孕期门诊定期检查无异常, 无用药史, 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BP 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T 36.5℃, R 19次/min, P 87次/min.神清语畅,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 眼睑无水肿, 颈无强直, 心肺未闻及异常, 肝脾未触及, 双下肢水肿 (-) 。产科检查:宫高32 cm, 腹围101 cm, 胎心143次/min.内诊检查:宫颈管消失, 宫口开大1 cm, 头先露, 胎膜未破, S-3, 测量骨盆内外径线无异常。B超检查:宫内单活胎, 头位, 胎心143次/min, 双顶径 (BPD) 9.4 cm, 羊水适中, 胎盘后壁Ⅲ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 凝血, 肝、肾功能等均正常, 心电图无异常。临床诊断:宫内孕38+6周, G2P1, 头位, 临产。家属签定同意阴道自然分娩同意书后进入产房等待自然分娩。产妇于10:30因为宫缩欠佳, 产程无进展, 要求静脉点滴缩宫素, 报告医生家属签字后于10:50遵医嘱给予静滴缩宫素2.5 U+5%GS 500 m L, 8滴/min, 每隔15 min根据宫缩调节滴数, 每次增加5滴, 12:30时调至30滴/min, 出现规律宫缩, 30 s~40 s/2 min~3 min, 13:30羊水自然破裂, 量少呈黄绿色, 内诊检查:宫口开大3 cm, 先露S-3.立刻报告医生持续给予中央胎心监护。低流量氧气吸入3 L/min, 同时将缩宫素调节至15滴/min, 胎监提示:胎心140次/min, 胎儿反应欠佳。向家属交待病情后, 一边行术前准备, 一边继续在严密监护下试产, 14:15产妇突然出现胸憋、气紧, 口唇及全身紫绀, 立即给予面罩给氧, 报告医生立即抢救, 停止静脉点滴缩宫素, 给予生命体征监测, 提示:胎心60~80次/min, BP 116/60 mm Hg, P 116次/min, R 30次/min, 急查生化系列、血常规、凝血因子系列、血纤维蛋白原, 尿常规、血气分析、抽配血, 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解痉、抗过敏、抗休克、升压、强心、纠酸等药物, 同时通知手术室接患者。内诊检查:宫口近开全, 立即在会阴侧切下行胎头吸引术, 于14:50娩一男婴, Apgar评分为10分, 产后检查胎盘发现胎盘面积较大, 无早剥, 产后子宫收缩欠佳, 阴道出血约800 m L, 迅速缝合会阴侧切部, 采用腹部压沙袋, 按摩子宫加强子宫收缩, 效果欠佳。15:05遂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10 U+5%GS 500 m L, 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3片。输注浓缩红细胞2 U, 血浆400 m L效果仍然不佳, 给予留置导尿, 导出尿液为血性, 四肢穿刺部位出血不止, 心电监护提示:BP 62/32 mm Hg, P 126次/min, R 34次/min.立即泵入多巴胺, 3 m L/h, 即刻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进入ICU病房观察, 病情平稳后转回我科, 继续给予抗炎、止血、输血、营养、保肝治疗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原因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脱落的血栓或
其他物质 (脂肪栓子、羊水栓子、空气栓子) 栓塞后的病理过程, 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猝死。本病例中肺栓塞发生在羊水自然破裂之后45 min内, 当时宫缩30 s~40 s/2 min~3 min, 因此考虑是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而引起的急性肺栓塞。
2.2 诱发因素 (1) 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该产妇上产床后, 几乎没有翻身活动, 静脉点滴缩宫素后, 宫缩加强;
羊水破裂出现便意后, 产妇突然屏气用力, 使得羊水中的有形成分经过血液进入肺动脉或其分支而诱发。 (2) 在该病例中采用静脉点滴缩宫素, 但输液速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中央胎监显示宫腔压力在正常范围, 但用药前后强度变化较大, 产程进展较快, 此患者出现肺栓塞的原因也可能与宫缩突然加强有关。 (3) 破水后, 先露位置较高, 使得子宫颈部静脉不受压, 尤其子宫收缩时, 子宫内压力增高, 羊水可能由宫颈部静脉窦进入母体循环。
3 护理
3.1 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和产妇的一般情况, 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不可凭经验轻易否定患者主诉。
一切操作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根据产妇的临床表现尽量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 心理护理:
患者感觉胸憋, 出现紧张恐惧、濒死感, 此时助产士应该做到忙而不乱, 沉着、镇静能给产妇以安全感。告诉患者不要做屏气动作, 进行深呼吸, 立即给予面罩给氧, 迅速改善肺内氧的交换, 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以保证药物能够及时顺畅进入体内, 迅速发挥药效。
3.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守护在产妇身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子宫收缩和复旧可以起到生物学结扎血管的作用, 是产后修复胎盘剥离面的重要机制, 为防止产后大出血, 权衡利弊还是用药为好。
3.4 预防护理:
产妇进入产房后, 要正确指导产妇的活动和休息, 根据每个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体位, 人工破膜要在宫缩间隙进行。
肺栓塞是一种极严重而少见的产科并发症, 有报道指出[1], 该病在我国误诊及漏诊率高达70%.通过对本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严密观察病情, 正确指导产妇在产程中的休息、活动、屏气、用力, 重视产科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确保产妇能够安全度过分娩期。
参考文献
产妇产时疼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篇6
关键词:预期疼痛,产时心理,心理指导,镇痛
目前, 在我国孕产妇的分娩结局中, 剖宫产的比例高达5 0%以上, 这一比例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1]。众所周知, 影响产妇顺产分娩成功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2]。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产妇的身体条件和胎儿的情况都有所提高, 目前, 造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精神心理因素———分娩阵痛。产妇的自然分娩过程, 也是阵痛伴随的过程, 当阵痛来临时, 如果产妇无法承受, 就会导致产妇从主观及客观上选择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研究表明, 剖宫产的胎儿没有经过母体产道的挤压, 生后智力、运动、社交等均不及顺产儿。另一方面, 剖宫产对于产妇的损伤、出血及各种近远期并发症均高于顺产, 由此可见, 非自然分娩不利于母婴健康, 高比例的剖宫产率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文拟调查和比较产妇对分娩疼痛的预期值和产时实际体验的疼痛值, 了解其与自然分娩之间的关系, 以及分娩过程的心理状态, 从而帮助产妇树立顺产分娩的自信心, 并适时地为她们提供安全和有效的分娩镇痛措施, 促进自然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择对象为2 0 1 5年3-6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 向其阐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后, 有2 6 1名产妇同意协助调查, 将这2 6 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2 6 1例孕妇当中, 经产妇5 4例, 初产妇2 0 7例, 年龄2 5~4 2岁, 平均 (2 8±3.5) 岁。产检次数 (1 4±1.4) , 4 2.0%的调查对象为中学及以下学历, 5 8.0%的调查对象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所有研究对象均顺利分娩, 其中阴道分娩2 0 8例, 占7 9.7%, 剖宫产5 3例, 占2 0.3%。
1.2 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产妇在孕期可能获得的支持, 据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编制产时支持调查, 在产后3 d内, 由专业人员负责询问调查对象并填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调查中不做暗示, 也不做启发。对痛值进行调查,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估分娩疼痛程度, 分为无 (0) ;轻度 (1~4) 影响睡眠;中度 (5~7) 入睡困难;重度 (8~1 0) 剧痛4个不同等级。要求减痛分娩, 导东减痛分娩对孕产妇顺产分娩信心提高的情况。在调查表中, 对初产妇与经产妇作了对比。
1.3 调查方法
产妇入院时, 调查人员向调查对象详细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在取得被调查产妇的同意后, 开始调查工作。记录产妇年龄、产检次数、学历等一般情况;临产前, 对产妇情况进行检查, 在产妇正常的情况下继续调查工作, 调查“分娩疼痛预期”。首先告知产妇调查中的“分娩疼痛”的含义, 即指自己整个临产过程中感觉最剧烈的疼痛, 讲明数字评分方法, 让产妇选择估计自己分娩疼痛的预期值。临产后, 调查人员继续调查, 首先了解产妇情况, 在产妇无异常的情况下, 了解其临产过程当中, 实际体验到的疼痛值, 记录产妇临产过程中心理所发生的变化, 是否对顺产分娩的信心有所改变, 是否选择镇痛, 镇痛后的顺产分娩信心。产妇最终分娩结局。整个调查过程由专业妇产科医师负责, 以保证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 P S S 1 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继续数据分析,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调查样本中, 经阴道分娩的病例为2 0 8例, 占样本比例的7 9.7%, 其中采用导乐减痛分娩1 9 9例, 占经阴道分娩病例的9 6.6%, 缓慢静推安定镇静8例, 占经阴道分娩病例的3.8%。未使用减痛措施1例, 仅占经阴道分娩病例的0.5%。剖宫产5 3例 (2 0.3%) , 其中剖宫产前采用导乐减痛分娩3例, 占剖宫产病例的5.6%, 未用减痛镇静措施5 0例, 占剖宫产病例的9 4.3%。
2.2 疼痛值比较及对心理影响
产妇预期的疼痛值与实际分娩过程中体验到的疼痛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采用导乐减痛分娩的实际分娩疼痛值 (3.6 2±0.1 3) 明显低于非导乐减痛的产妇 (8.2 2±0.1 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预期疼痛值和实际值都高于自然分娩的产妇, 见表1。
(±s)
注:与顺产比较, aP<0.05。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时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由于子宫在收缩时拉长或撕裂子宫肌纤维而产生的。分娩阵痛是伴随正常分娩过程的一部分。强烈的疼痛可导致产妇产生恐惧和紧张的情绪, 致使产妇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 从而使血压升高, 心脏负荷加重, 产妇过度通气, 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胎儿缺氧, 对母婴不利[5]。
本研究表明,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 对疼痛的感受实际尚未达到其预期的最高值, 因此对于孕妇的分娩疼痛预期过于严重的, 应该对其进行产前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纠正紧张焦虑的情绪。在产程中, 最容易减弱顺产分娩信心的阶段是潜伏期晚期及活跃早期。此时, 感觉疼痛持续加重, 产程漫长。而在进入活跃期后, 实行导乐减痛分娩能有效降低分娩疼痛, 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 产妇精神放松, 有利于产程加快, 进一步增加产妇顺产信心。由本研究可以看出, 孕妇的自我信心是决定分娩成功的主要因素, 减痛分娩有利于产妇顺产自信心的建立, 与之相比家人的支持并不占主要。所以, 在孕期培养孕妇的信心尤为重要。在此方面经产妇与初产妇相比, 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赵敬菡, 马晓慧.我国平均剖宫产率世界第一[J].医药前沿, 2013 (6) :19.
[2]谢幸, 苟文丽, 林仲秋, 等.异常分娩.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87.
[3]曹红艳.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10, 29 (25) :177.
[4]郭剑影, 易翠兰, 崔彩萍.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及现状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 2014, 2 (1) :20.
米索前列醇片在产时出血的应用 篇7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片,催产素,出血
产妇在产时及产后大出血是临床产科较为普遍的一种高危并发症[1], 若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会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导致产妇死亡,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左右的产妇因为产时大出血导致死亡。为了更好的避免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带来的危害, 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给予米索前列醇片、催产素等来减少产后出血量。本文即是研究米索前列醇片在产时出血中的应用, 探讨分析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出血保证产妇的顺利出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待产分娩的孕妇200例, 年龄范围24~36岁, 平均年龄 (27.8±2.6) 岁, 按照入院顺序, 前100例产妇注射催产素 (催产素组) , 后100例产妇给予米索前列醇片 (米索前列醇组) ,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均给予一定的措施来预防产后出血。其中催产素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给予20 U的催产素行子宫肌内注射。米索前列醇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给予400μg的米索前列醇片行直肠给药。
1.3 收集方法[2]
阴道分娩后2 h内用容积计算方法, 当胎儿娩出后立即把聚血盆放置于产妇臀下, 待到产后2 h取出, 直接测量出聚血盆中的血量。会阴垫称重法, 1.05 g相当于1 m L血液的标准, 推算出总的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情况
催产素组第三产程出血量为 (176.3±89.6) m L, 产后2 h内出血量为 (164.7±77.1) m L, 米索前列醇组第三产程出血量为 (134.9±82.3) m L, 产后2 h内出血量为 (128.5±63.4) m Ll,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2。
2.2 产后大出血情况对比
催产素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3.0%, 米索前列醇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1.0%, 无显著差异 (P>0.05) , 及时处理后均解除危险。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在产后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我国导致产妇死亡的第一位, 发生的原因多是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 导致血管闭合不彻底而发生产后大出血, 另外产妇精神过于紧张[3], 使得产程时间延长。或者使用镇静药剂量过多, 造成麻醉过深, 也可减弱胎盘收缩力, 出现大出血。产后出血产妇通常有嗜睡、乏力、浮肿等表现[4], 严重影响了产妇的身体恢复, 因此预防和避免产妇大出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对于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多是在胎儿娩出后子宫内注射催产素来减少产后产妇的出血量, 主要的作用机制是促进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度[5,6], 然后逐渐维持稳定。但是缩宫素的缺点在于其半衰期仅为6 min[6], 作用时间短导致不能长时间的促进子宫收缩, 因此在应用一段时间内, 作用力逐渐下降, 使得出血量增加。同时研究发现催产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率加快以及皮疹等过敏反应[7]。因此近年来催产素的使用已经不能满足产妇及医师的需求, 而米索前列醇则是很好的替代品, 该药物是属于前列素E1的衍生物, 口服后可以快速转化为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 在服药后2 min后, 即可在血液循环中检测出米索前列醇酸, 在服药后10 min左右药物浓度的血浆水平达到高峰, 半衰期为90 min[8], 此时子宫即处于较强的收缩状态, 因此能够有效控制产后2 h内出血问题。当采用直肠给药时, 药物吸收迅速, 同时副反应少且程度轻[9], 这与传统的催产素在肌注后3~5 min达到子宫收缩作用, 其血浆半衰期均为1~6 min相比优势尤为明显。应用直肠米索前列醇片给药后, 在短时间内就可让产妇的宫缩增加, 并有效缩短第三产程, 可有效预防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临床上和催产素联合应用疗效更好。因此我们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减少产后出血, 减少输血。需要注意的是米索前列醇会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 大剂量时会抑制胃酸分泌, 因此使用时务必要选择合适的剂量。
通过表2可知, 应用催产素组预防的产妇在第三产程出血量 (176.3±89.6) m L, 产后2 h内出血量 (164.7±77.1) m L, 而米索前列醇组产妇在第三产程出血量 (134.9±82.3) m L, 产后2 h内出血量 (128.5±63.4) m L。催产素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3%, 米索前列醇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1%, 尽管无显著差异, 但是米索前列醇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 相对于传统的缩宫素而言, 米索前列醇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案, 比缩宫素的优势在于其较长的半衰期能够更好的维持子宫收缩力, 减少了第三产程以及产后2 h内的出血量, 操作过程简捷方便, 同时不会引起过多的不良反应, 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产时出血的主要手段,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游年书, 刘华友, 戴雪萍, 等.米索前列醇片防治剖宫产术中出血96例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 2001, 16 (3) :273-274.
[2]陆丽琴, 廖玲.3种不同缩宫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2) :312-313.
[3]何芳芳, 朱雪琼.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药流后异常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4) :3517-3518.
[4]付云.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7) :41-42.
[5]方景春, 吴东保.米索前列醇在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 (8) :628-629.
[6]吕弘道.米索前列醇宫腔内给药用于减少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12) :750-751.
[7]廖明秀, 蔡春燕, 朱晓兰, 等.米索前列醇预防择期剖宫产出血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32 (2) :214-215.
[8]解凯辉, 闫海珍, 张惠英, 等.米索前列醇减少子宫肌瘤剔除术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5)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