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组织

2024-07-24

志愿者组织(通用12篇)

志愿者组织 篇1

一、志愿活动的外部环境

与经济结构类似,对志愿者组织活动所处环境进行分析时,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时间和不确定性。

志愿者资源的配置,第一个需要考虑时间,一般来说,不同时间的供给和需求是不同的。例如:节假日时,高校志愿者的供给少,因为学生放假了,有自己的安排。此时,志愿者的需求却多,因为节假日游玩人数激增,许多志愿者服务基地大量需要志愿者。为了,描述时间这个重要变量,我们可以假设时间是连续变化的,但是这样做给计算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简便起见,不妨假设只有两个时期:平常期和高峰期。如果我们真的需要连续时间,只需将其无限拆分,获得极限状态即为连续时间。我们记时间为t,它取两个值,0(平常期)和1(高峰期)。

注:为简化模型,我们总认为0期只有一种确定的状态,因为我们假定志愿者现在处在第0期。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让志愿者处在第一期,分析的方法与此类似。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认识到:志愿者的两个总要时间现在和未来,只有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而现在却是完全确定的。

无论我们处在哪个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会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移动,这就产生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比如:某学生本来希望十一参加某志愿活动,于是放弃了参加平常志愿活动的机会。但是,十一期间由于同学找他出去玩,该学生无法拒绝,只得放弃了志愿活动的机会,这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为了定量的描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可以规定未来状态,每一种状态都有可能在未来发生,但是现在我们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种状态。我们用标识状态,假设总共有Ω个状态,则把它记为一个集合,叫做状态空间。

记状态发生的概率为p,则有:

概率论知识告诉我们符合上述条件的概率可以构成概率空间,称P为状态空间上的概率测度。

二、志愿者

(一)志愿者的资源

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需要花费时间,对于任何志愿者来说,资源是有限的,因为时间是有限的。例如:志愿者如果决定星期六去做志愿活动,则他将无法同时在星期六复习功课。为了与经济学对应,我们称资源为禀赋,不同的志愿者的禀赋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人喜欢做志愿活动,有些人不喜欢,他们花费的时间自然是不同的。我们计第k个志愿者在0期的禀赋为ek0,,在第一期的禀赋为ek,,。我们可以将志愿者的禀赋记为如下形式:

(2)志愿者的偏好

不同的志愿者对同一志愿活动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例如:甲热爱动物,他可能更倾向于去动物园做志愿活动;乙酷爱科技,他可能给倾向于去科技馆做志愿。偏好是C上的一个二元关系,表示为,它满足以下条件:

注:连续偏好的含义是:如果两个计划非常接近,则他们在所有时期和状态下都提供相似的供给,那他们的排序也应该是接近的。

注:凸性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数学表示,也可理解为二阶导数大于零。

(3)志愿者的效用函数

为了得出定量的关系,我们引入效用函数U。

三、志愿者组织

在给定志愿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其中的参与者之后,我们需要考虑志愿者组织如何配置资源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是说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就是允许志愿者在不同时期和状态进行禀赋配置。

(一)志愿活动结构

假设有志愿者组织现有N中可选择的志愿活动,我们可以用支付矩阵来表示志愿者可能的计划安排:

(二)志愿者的方案——对志愿活动的组合

(三)志愿者活动的“价格”——时间消耗

记志愿者的时间消耗向量为S。令θk(S)=[θK,1(S);…;θK,n(S)]。表示志愿者k在时间消耗S下对志愿活动的供给。于是我们有:

式中仅有未知的向量S,我们可以通过上式解出S

三、志愿活动供需均衡

(一)志愿者各自优化

如果志愿者组织能够做到信息的完全公开,那么志愿者就可以进行时间的跨期配置,他对时间的消耗变为:

于是,对于一个理性的志愿者来说,他将会选择具有效用最大化的那个志愿活动组合,这个选择由下面的优化问题给出:

为了求解这一问题,我们使用Lagrange乘数法,为了便于求解,我们先来简化这个模型。

(二)志愿活动供需均衡

此时均衡条件为:

(三)Pareto最优的数学实现

下面,我们用Lagrange乘数法实现Pareto最优,并说明它的含义。经过上面的简化后,优化问题变为:

参照福利学第一定律的相关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方法的解为Pareto最优解

四、帕累托最优的好处

为了比较直观的理解Pareto最优配置的意义,我们现在将用一般均衡理论来说明,假设我们将纵轴中的“价格”定义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所获得的志愿小时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激励方式)。显然,对于一次特定的志愿活动来说,志愿小时数越多,参与的志愿者也就越多。也就是说供给与价格成正比(S为供给曲线)。对于志愿基地而言,需求应该不因为志愿小时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志愿基地并不关心志愿者获得多少志愿小时数,只要他们来工作就行了。因此,需求曲线D应该垂直于Q轴。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假设D有一定的倾斜,这只是为了更加直观,并不破坏其本质。

我们以1期(高峰期)为例来说明(供给小于需求),此时“价格”Pf<P*,说明给予志愿者的激励不够,供给方的总福利为SHIN,需求方的总福利为SAFIH,志愿者机构调整志愿小时数不产生任何福利或者损失,因此社会总福利SAFIN。由于我们不知道均衡位置究竟在哪里,现在如果将激励提高到Ps,则社会福利会增加SFGEI(其中,志愿者增加福利SDEIH),经过多次的重复,由模型部分得到的结论,我们一定可以提高激励,找到市场出清的点(P*),从而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五、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目标

经过上面的分析,应该认识到,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志愿者活动的Pareto最优。志愿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最大区别在于"无形的手"在志愿活动中的功能发挥的不够好,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志愿者组织应该尽量做到公开信息并努力促成志愿者资源的供需平衡,对供给端,应该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价格",在需求端则应尽量合理的寻找志愿基地,进而促成供需的平衡。

六、总结

本文通过类比分析经济管理和志愿者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志愿者组织管理模型,试图解决志愿者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数学方法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志愿者组织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志愿者活动的Pareto最优。志愿者组织能做的就是寻找最合适的”价格“来实现最优。

本文研究的最大亮点是为志愿者组织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以往的管理学方法不同,本文的方法是一种更为定量的模型算法,只要条件具备,我们甚至可以算出最优的"价格"。只是以往定性的管理学方法无法做到的。

参考文献

[1]Arrow K.J.(1964)The role of securities i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isk bearing.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31,91-96

[2]Arrow K.J.(1965)Aspect of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Yrjo Jahnssonin Saatio,Helsinki.

[3]李波.Office for Retired Teachers and Staff,Hang zhou Teachers Colege,310012,China.

[4]王江.金融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志愿者组织 篇2

李平阳,女,甘肃庆阳西峰区显胜人,32岁,教师,本科学历。前,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肿胀、僵直,伴随高烧和轻度昏迷。由于当时本地医院的误诊,致使一月内我彻底瘫痪在床,手指和脚骨都已扭曲变形,生活纯粹无法自理。和的两次矫形手术才使我勉强能下地走路。多年用药导致各个脏器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肺部纤维化,视力极度下降,左眼已无光感。在教委领导特号召下全乡教职工和学生为之捐款治玻的5月,在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后知道了“西部爱心联盟”就是现在的“庆阳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组织。随后,申请加入了协会。自此,跟随协会的其他志愿者一起助学、助老、助残。跟着一起学习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她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社会,用自己的经历感化更多的爱心人士进行爱心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问题优化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管理 必要性

近些年,非营利性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志愿服务团体随之扩大,同时也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凭借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志愿者获得了更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暴露出人员流动率高、组织效率低等问题。由此发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特殊群体,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不仅会造成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在我国的迅速开展,但目前我国尚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缺失,不仅使得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合法权益无法受到保障,甚至会造成其人身安全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内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去维护志愿者的利益,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志愿者自身

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最初动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样是在各种动机的驱使下完成的,诸如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学校评优机会等。由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随意性较大,在组织安排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与志愿者时间、参与动机相冲突时,容易导致志愿者会因自身情绪或其他主观原因退出志愿服务组织,造成人员流失而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平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对作为志愿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匮乏,加之志愿服务活动培训工作的缺失,所以,在面对多层次多类别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有心无力,直接影响志愿服务工作质量。

(三)志愿者组织管理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如何使大学生志愿者在顺利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是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基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不同、社会实践能力不同,且缺少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专业素质,低效的组织管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四)志愿服务保障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完全自愿,且不求回报,但不代表大学生志愿者不应该得到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应该为其提供一定的交通费、通信费、食宿保障以及办理保险等,这是对参与付出劳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尊重。但是,经济资源的缺少严重制约了这一工作的进行。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差异性,因此,他们除了拥有对志愿服务工作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态度,还应当具备所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岗位技能。然而,专业性志愿服务工作技能培训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在大学校园中,志愿服务工作还缺乏较高的认知程度,加之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负面因素存在,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很难寻找坚强的精神支持。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由于缺少志愿者管理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志愿者组织管理运作的生疏,导致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不足。

二、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等相关内容的细则,利用宣传手段,使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所了解,以确立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园中的地位。同时,制定明确的志愿服务奖惩措施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计划的进行志愿者招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能担当的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依据其所能担当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一套志愿者招募机制,满足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建议在志愿服务工作之余组织一系列志愿服务知识讲座或趣味活动,丰富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减少人员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在群体中,每个人的参与动机、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尊重每位大学生志愿者的想法,认识到每位志愿者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者组织产生归属感,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提高。

(四)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措施

首先,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既定的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避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工作岗位后出现手足无措,有心无力等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真正的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物质激励就是要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交通费、食宿费等。精神激励就是要利用校园媒体或其他手段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在宣传其优秀事迹的同时,又能够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崇高性,提高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综上,在志愿者组织中,管理人员要注重每一位成员的存在,给予每位志愿者物质与精神保障,规范并严格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等管理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使得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基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11):120

[2]江荣,雷雯.大型运动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3):90-92

[3]韩芸.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讨[J].青年探索,2010(2):12-15

探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篇4

一、基本概念与内涵

谈及志愿者管理, 三个核心概念: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和志愿者 (1) 。

志愿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 依其自愿意志与兴趣, 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 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 (2) “。志愿精神支撑着志愿者, 由于志愿者活动基本上没有报酬, 即使有但也是很少量的薪酬, 绝大多数志愿者都是因为有着奉献的精神、不求志愿报酬, 来参加志愿活动, 本着帮助他人、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谈到志愿精神时做了这样的概括:“志愿服务组织产品的本质与特性, 主要在于改善人类生活, 以及提升生命品质的一种无形的东西:使人获得新知、使空虚的人获得充实与自在。其精神是仁爱的、利他的、为公益着想的, 其做法应兼具系统性、持续性与前瞻性“ (3) 。对于志愿者也是如此, 他们参与志愿活动更多的是能够提升自己, 是自身的内心得以升华, 也是内心精神追求的体现。

志愿服务, 是志愿精神化作行动的具体体现, 志愿活动多种多样, 志愿者自发地在志愿服务中, 承担负责任务, 彼此之间相互配合, 不计报酬地为他人与社会提供服务。

志愿者, 也被称为义工、志工, 具有志愿精神, 同时也是志愿服务的主体, 志愿者一般分为全职志愿者和临时志愿者。全职志愿者有固定薪酬, 很多机构是需要全职志愿者按照正常上班;而临时志愿者则是依托每一次的志愿服务进行活动, 大多数都是具有无偿服务、助人为乐的特征。

二、志愿者类型与职责

通常情况下, 非盈利组织的志愿者根据其工作性质, 可分三类 (4) :

(一) 管理型志愿者。

加入理事会或担任顾问, 是非盈利组织领导层的成员, 参与组织的决策与治理。在机构中, 管理型志愿者要担当领导职责, 与员工沟通, 了解机构的工作, 建立自由平等的氛围, 同时也是决策者。

(二) 日常型志愿者。

参加组织日常工作并担任一定的角色包括策划、管理、协调等, 和组织的其他员工一样能够每天按时上下班。该类志愿者负责都是日常的、常规的工作, 计划每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也需要负责一些后勤工作, 协调各组成部分的关系。

(三) 项目型志愿者。

主要参加各种项目或活动, 为之提供支持, 主要集中在项目或活动开展期间, 一旦项目或活动结束, 志愿服务也告一段落。项目型志愿者以项目开始而正式参与志愿者服务, 以项目告终而结束志愿服务, 具有短期偶然性。

三、志愿者管理原则

由于非盈利组织的特殊性, 对于志愿者的管理也具有独特性。

(一) 招募前的准备。

在志愿者招募前, 要先定位组织, 组织需要什么样的志愿者, 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制度建设是否适合招募志愿者。对于项目而言, 也是如此, 有经验的长期志愿者根据活动性质, 进行对项目的定位, 确定所需志愿者的范围。

(二) 志愿者的定位。

要明确所需招募的志愿者是什么类型, 志愿者应该如何参与志愿服务, 计划志愿者的服务具体内容, 对志愿者的能力风格进行分配, 让志愿者能够在活动中更好的发挥优势, 完成项目。

(三) 平等承诺。

在非盈利组织当中, 没有官僚主义, 没有等级, 组织内所有的员工, 包括领导者、管理者、一般志愿者与临时志愿者, 他们都是相互平等的, 都可以相互沟通交流互助工作。在非盈利组织当中, 尤其是对于临时招募的志愿者, 组织往往都会让其能够在志愿服务当中发挥自主性, 让他们有更多空间可以发挥自我的能力, 为项目服务贡献能力。

(四) 公开招募、择优录用。

除了传统的招募过程, 在非盈利组织当中, 根据项目的具体特殊性, 除了基本的专业能力考察外, 还需要考察志愿者道德修养、志愿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成熟稳定等品质。在一些志愿活动中, 如常见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经常要下乡活动, 在整个活动中会遭遇一些困难, 志愿者是否能够克服困难, 是否能够坚持下去;另外, 志愿者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 例如去敬老院, 遇到老人突然发病, 去到幼儿园, 与孩童玩耍遇到的学生的争执与冲突, 志愿者是否能够成熟处理突发问题, 这对于志愿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所以在招募的过程中,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择优录取, 争取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能力的志愿者。

(五) 教育与训练。

对于招募的志愿者, 都会进行教育与培训。志愿者经过指导与培训, 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 确定自己的义务与权利, 熟悉组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经过训练, 志愿者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培训的方式一般包括讲座、阅读、探讨、实地参观、观看录像、专题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样灵活的形式, 志愿者能够快速清楚组织项目的目的, 也能够明确自己在项目组织中的角色与定位。

对于长期的全职志愿者, 非盈利组织内部设有规章制度, 对志愿者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对于临时短期志愿者, 组织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约束, 一方面, 对于短期志愿者的培训成本较高、而且也会限制临时志愿者的一些发展;但另一方面, 无制度的约束管理, 会让这些志愿者活动很容易打乱, 没有系统性。部分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 如果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他们之后就会退出志愿服务, 认为非盈利组织没有坚持初衷, 一些志愿服务过于形式化, 所以在对志愿者的教育与长期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 协调与协助。

非盈利组织当中, 志愿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协助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项目服务, 都需要志愿者们进行配合。尤其是对于项目性的志愿服务, 很多志愿者之前都相互不认识, 也不清楚每个人的办事方式, 因此在活动中, 为避免冲突, 就应该多沟通。很多志愿服务都是长期性的、周期性的, 因此有很多志愿者都是有经验的, 前辈可以在各方面对后辈进行指导, 并且帮助新的年轻的志愿者成长更多, 也让其能够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协助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协调与合作交流能力。

(七) 及时记录。

志愿服务, 都是在帮助他人,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同时对于志愿者本身, 也是他们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具体体现。志愿者的活动记录、成长记录与个人总结都会对之后的志愿服务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非志愿者看到这些文献资料也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整个活动的流程与进程, 久而久之, 对于机构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 文献或者图片资料, 也可以经过制作宣传志愿服务, 吸引广大社会成员参与其中。

(八) 鼓励和重用。

非营利组织当中, 全职志愿者的工资都相对较低, 对于留住长期志愿者应当有物质方面的鼓励, 但更多的还是关注在精神鼓励方面。对于临时志愿者, 很多都是大学在校生, 大学在校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首先也是为了锻炼自己, 奉献自己、帮助他人, 他们也想在志愿服务当中收货更加真实朴实的自己, 因此对于这类短期志愿者, 精神上的鼓励相当重要, 同时, 在一些服务中, 也应该有适当的授权、放权, 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放手一搏。

(九) 提供必要的经费。

毫无疑问, 志愿活动是需要有必要的经费进行管理志愿者, 全职志愿者需要固定薪酬, 而相对于临时志愿者, 非盈利机构提供的经费都包括车费与膳宿补贴。尽管经费很少, 但也能为很多生活收入水平低的志愿者提供了参与志愿服务的必要条件。充足经费还体现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充足方面, 经费充裕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更有积极意义。

(十) 绩效评估。

不同于营利性组织, 非营利组织不是为了追求利益为主, 但其是非常追求效率的。有的机构可以得到政府或者企业家的资助, 但绝大多数非盈利组织都是靠活动自筹经费, 或得到企业家或社会的捐助。在相对有限的经费下, 也要保证活动的开展, 因此对于志愿者的要求更好, 绩效评估有利于形成竞争的风气, 让志愿者们更有动力继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完成志愿服务活动。

四、结语

非盈利组织的核心就是志愿者, 志愿者的管理关系着非盈利组织的发展。首先, 非盈利组织应该有自己的机构理念, 组织文化是组织能够成功的必须条件, 也是吸引和留住志愿者的关键因素, 让志愿者有认同的理念。其次, 志愿服务也很重要, 志愿活动尽可能丰富多彩, 营造团结互助、公平有序的环境, 可以使用营销的方式公开招募择优录取志愿者, 对志愿者后期教育与培训, 关注志愿者的成长。

摘要:当前, 中国许多城市都成立了非营利组织, 在这些机构当中, 志愿者是其内部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志愿者的管理是非盈利组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志愿者的管理成功关系着非盈利组织的发展, 同时对于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也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从非盈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概念内涵、类型职责、招募、日常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为非盈利组织留住志愿者提出建议。

关键词:非盈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第161页

优秀志愿者组织申请 篇5

优 秀 志 愿 者 组 织 申 请 书 优秀志愿者组织申请书

床医学院团委继承和发扬了临床医学系团委的志愿精神,在“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的引导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本着“我奉献,我快乐”的原则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服务于广大学生和社会,并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和道德建设教育的活动,通过这些志愿者活动和例会活动,同学们在坚定为中国共产党事业奋斗信念的同时也纷纷树立了为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学习的新风尚。

临床医学院团委现有志愿者500多人,我们的每位志愿者也都经过筛选和培训。在学习和生活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院志愿者组织的影响下临床医学院已经形成了人人拥护志愿者活动,班级支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好风气好氛围。

在2011——2012年,这一学年中,临床医学院团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雷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组织学生分别进入曙光楼社区、山西南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慰问宣讲活动、进入老年公寓慰问孤寡老人、在校园内开展美化校园活动等等)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骄人的成绩,得到了院领导和全院师生的肯定和赞扬。具体内容如下:

一、主题班会传播“雷锋精神” 月3日志愿者组织在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二班开展以“红色旋律”主题班会。3 月6日志愿者组织在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五班组织“观看《感动中国》,论雷锋精神”主题班会并在全班进行《感动中国》观后感征文比赛。3 月8日志愿者在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四班开展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3 月10日志愿者组织在临床医学院08级临床二班组织开展“雷锋精神”主题班会。3 月11日志愿者在临床医学院08级临床二班开展以“感恩导师”为主题的志愿活动。3 月14日志愿者组织在临床医学院08级临床一班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通过这一系列形式各异、内容丰富、贴近主题、意义深刻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同学们的思想品格从整体上得到了提高。

二、志愿活动践行“雷锋精神”

3月1日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一班志愿者在曙光社区进行志愿服务。3 月11日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五班志愿者开展美化校园志愿活动,清理校园小广告,并向同学宣传环保知识。

三、走进敬老院,温暖送老人

3月6日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六班志愿者深入“老来乐”老年公寓志愿服务,3 月10日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三班志愿者深入“家名康寿”老年公寓进行志愿者活动。8月26号09级麻醉走进敬老院。通过与老人闲话家常,为老人们捏肩捶腿,帮助老年人整理房间并收拾床底下的卫生等活动,给老人送去温暖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志愿者都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每一位志愿者心中都有一个希冀,希望我们能为老人带去一丝温暖,希望老人能够幸福的安度晚年。

四、医院“导诊”温暖献患者

3月15日临床医学院08级临床一班志愿者在开滦医院开展导诊志愿者活动,3月11日临床医学院08级临床二班志愿者在附属医院开展“服务患者”志愿活动。此次活动在帮助患者及时准确就医的同时,使我们医学生有了熟悉医院环境的机会,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五、西山南里志愿服务

3月11日临床医学院08级检验班志愿者在山西南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每位志愿者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付出并快乐的的真谛,增强了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奉献精神。

六、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区

6月27日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实践小分队赴唐山市曙光小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包括为小区居民进行免费的血压、心电图测量;宣传健康和保健知识;与小区老干部老党员学习交流;深入小区居民楼打扫卫生等,此次活动宣传了医学知识,普及了健康理念,增强居民健康意识。让广大居民及时了解了自身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通过此次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实践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与老干部老党员的座谈会中,我们的志愿者更是学习到了老党员老干部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了我党的光辉历史。

七、主动迎新,情暖新生

8月29日、30日为2012级新生报到时间,临床医学院在没有迎新任务的情况下,主动搭设咨询服务台,为新生服务。在迎新过程中,同学们热情的服务态度、细致的专业介绍使得新生在入学伊始便感受到了联大大家庭的温暖,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八、09级麻醉班“喜迎十八”

09级麻醉班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党史—一起走过党的九十年”主题班会,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观看《复兴之路》、组织者收集了一些党的历史上的经典图片,引导大家参观党史图片展览等一些列活动。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们深刻的感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作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以后学习生活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九、09影像班“喜迎十八---党史学习班会” “十八大”开幕式胡锦涛报告学习主题班会(一)、党史学习班会

内容:

1、“党史”学习,团支书、班内党员及三学小组带领大家进行“党史”学习;

2、进行问答,抢答等一系列答题活动;

3、团支书进行总结;

4、党支部书记进行总结。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同学们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影像班总结出了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两个“牢记” 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两个“必须”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二)、“十八大”开幕式胡锦涛报告学习主题班会

内容:

1、“十八大”开幕式胡锦涛报告学习,支书及班内党员及三学小组带领大家进行“十八大”开幕式胡锦涛报告学习;

2、进行问答,抢答等一系列答题活动;

3、团支书进行总结;

4、党支部书记进行总结。

通过主题班会后,同学们都能更好地关注和学习“十八大”的精神,不断保持自己党性觉悟的更新,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去。

十、09级检验班“喜迎十八大团日活动主题手抄报” “走基层采访调研活动”

10月12日09级检验班开展了“喜迎十八大团日活动主题手抄报” 通过此次活动给更多有才人士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大家忙碌的学习生活添加更多的乐趣。同时大家对此次活动的认真积极态度可以看出大家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对十八大顺利召开的期待。同时检验班还开展了“走基层采访调研活动”,对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的学校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调研,采访对象包括辅导员老师、理论课授课老师、实验课授课老师、实验仪器管理老师、动物管理中心老师、宿舍管理人员、清洁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与同学们关系非常密切的学校一线工作人员。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除了增强了同学们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总结能力、同学之间共同协作的能力、提高了班级凝聚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这些一线老师的无私奉献、学校清洁人员的爱岗敬业、宿管老师的忠贞不渝、食堂工作人员的爱的责任。

十一、09级临床一班“喜迎十八大,青春铸辉煌”

11月1日09级临床一班组织开展了以“喜迎十八大青春铸辉煌”为主题的班会,内容包括开展以“回顾光荣历程,坚定青春理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专题的座谈会、学习交流会以及 开展团组织间联谊活动等。通过这次的班会教育,广大团员青年重温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光荣奋斗的历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团员青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为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和一名出色的医生做下铺垫。

十二、09级临床二班“喜迎十八学习雷锋精神活动”“ 宣传义务 献血活动“

11月2日09级临床二班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班级同学演奏《学习雷锋好榜样》,唤起同学们对雷锋的记忆(2)全班同学演唱《学习雷锋好榜样》(3)全班讨论新时代如何传承团日下的雷锋精神(4)观看影片《钱学森》(5)同学们交流观看感想。11月3日 09级临床二班组织开展了“我的团日—宣传义务献血”活动,同学们自制了宣传资料,向居民宣传献血的相关知识。一方面通过详细的解答消除了居民的疑虑,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同学们自身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献血的相关知识。

十三、09级临床四班“喜迎十八大,青春献给党”

11月3日09级临床四班团支部开展了“喜迎十八大,青春献给党”主题团日活动。内容包括:1.回顾光荣历程,2.坚定青春理想3.“绽放”----中共十八大3.宣传党、知识竞赛等。此次团日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高瞻远瞩,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拥护党的领导。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新时代的大学生,为学院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四、09级临床五班“迎接十七届七中全会” “我们学习道、孝”

11月2日09级临床五班开展以“迎接十七届七中全会”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观看视频、朗诵、知识竞赛、讨论交流、歌曲等。通过此次团日活动,同学们不仅促进了班集体内部的交流,而且还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共青团与建党的历史,也让同学们有了表达关于十八大召开自己的想法。此外,还激发了大家入党的积极性,意识到要以时代为己任,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11月5日09级临床五班开展了以“我们学习道、孝”为主题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中,组织者将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手段“寓教于乐”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通过游戏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团体沟通,帮助同学们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气质和价值观等人格特质,探索自己的情绪及行为模式,增进自我觉察和沟通技巧,提升自信、发现自我、悦纳自我,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

十五、09级临床六班“分组讨论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

11月2日09级临床六班开展了“分组讨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志愿者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凝聚了班级力量,加强了班级思想建设,提升了班级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爱国热情,同时表达对十八大召开的期待和祝福。总结

参加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体现,志愿者活动让志愿者们学会友爱、团结、互助的理念,也教会了大学生什么是奉献精神。志愿者活动不仅给大学生带来课堂中无法深刻体会的教育,志愿者活动也处处秉承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以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为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临床医学院团委开展以上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在立足于校园的前提下深入社会,在社会上积极建立我们的志愿者活动基地,现有志愿者基地有唐山图书馆,路北区曙光小区等,同时与唐山血站、老年公寓、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广播电视报等单位保持着长期联系。通过积极的宣传鼓励广大青年同学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向前发展的事业中来,让更多的青年同学接受良好有意义实践教育。希望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肯定,临床医学院团委也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我们的关爱,为生活带来一份美好的信念!

此致 敬礼

临床医学院团委

志愿者组织 篇6

[关键词]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44-02

一 青年礼仪志愿组织

(一)青年礼仪志愿组织的性质

1 政治性

青年礼仪志愿组织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这种服务大局的行政化色彩使得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政治性,党团学生干部在组织中发挥骨干力量,充当管理型志愿者的角色[1]。因工作范围常集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服务对象为外来宾客、国家(省级)领导、社会名士、专家学者等政要,组织在招募选拔礼仪志愿者之初,在政治思想上严格把关,重重考核,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在大型活动服务前严格政审筛查。这种带行政指令性质的组织机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及服务效果。

2 公益性

青年礼仪志愿者参与活动具备公益性质,它较之社会上专门设立的礼仪服务机构来说,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学生参与组织的初衷源于自身学科专业或兴趣特长的发挥与应用。二是学生在组织中尽己所能、克己奉公、历练成长始终是他们价值追求的最高准则。青年礼仪志愿者参加一次活动或是投入一场赛会服务都是为公众谋利益,为集体作贡献,为社会文明进步添砖加瓦。

3 无偿性

青年礼仪志愿者工作同一般志愿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一样,不计报酬、无偿奉献,只需组织或承办单位提供一定的交通、餐饮、住宿或满足活动开展所必需的物资等基本保障外,无任何工资待遇,等同义工,不计酬劳。它所追求的价值观是精神层面的个人劳动在社会上的集中展现,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为。

4 利他性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源于学校自身内部事务需要及对外文化交流所驱,是学校对内提升文化内涵,对外塑造形象的表现形式。青年礼仪志愿者个体作为学校展示和宣传文化底蕴的一个因子,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学生公益人,服务领域会随指导部门与合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其服务范围是多元的,受众面是广泛的,具备利他性。

(二)青年礼仪志愿组织的运行机制

青年礼仪志愿组织依照学校党委及校团委的指示,按照《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办事,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运转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客观规律的整体措施,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项目化、活动形式常态化及活动主体的类别化。组织接受任务或开展活动之前,需通过“志愿贵州”网络管理云平台申报立项,获批报备;或通过书面提出活动策划经指导单位审批后,形成活动项目主题。常年活动根据学校自身重大事件和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工作要点制定规划,从年初的“‘三·五学雷锋省城示范日”到年终的“‘一二·五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贯穿青年学生礼仪志愿者学期制始终,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常态化。历时较长的大型活动,青年礼仪志愿者参与活动会与专业学习相冲突,这时采取志愿者分类的办法组织实施,如大型活动所需提供服务事项为接待引领,可选派专业对口礼仪志愿者空中乘务礼仪专业学生参与服务;会务需要翻译工作者则选派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各语种专业学生参加。礼仪志愿者分类招募、培训、上岗等过程由校团委统筹管理,在学生所属学院备案,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由学校教务部门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范畴,按志愿服务实际表现如实记载考核成绩,受冲突的专业学习成绩实施免考或缓考政策。青年礼仪志愿服务运作中形成的活动内容项目化、活动形式常态化及活动主体的类别化,确保了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高效运转。

(三)青年礼仪志愿者的管理机制

1 实施团委指导下的队长负责制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团队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行分管团委书记联系、指导教师指导、团队队长负责的管理机制。同时,发挥学生志愿组织在引领社会风尚中的主体地位,实行队长负责制,即团队队长在志愿组织中拥有权威,发挥主体作用,对整个志愿团队负责,体现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功能性。队长为志愿团队的公益事务和组织的发展壮大需不遗余力,承担主要责任,并为公益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意见和整改思路。

2 分类管理,建立组员分工责任制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团队队内实施分类管理,将队员按专业信息划分成若干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若干名,为每个分类组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日常礼仪形体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培训,或统一进行志愿者通识培训。培训后实行考核测试,通过测试且成绩优异者方可录用。各组组员明确责任、分工细致,向组长负责,组长对志愿团队队长负责。这种分工责任制,能使整个青年礼仪志愿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机制。

3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并重、寓教于乐地运行管理

为树立良好的志愿组织形象,志愿团队内部实施奖励与惩罚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青年礼仪志愿者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激发青年礼仪志愿者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自觉性,增强主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注重培养德育与劳育、智育与美育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适当开展志愿团队的对外交流学习及团队素质拓展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团结、勇于进取,让团队迸发出创新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品质。

4 开展星级志愿者评选表彰

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传播礼仪文明,是青年礼仪志愿者管理的重要事项,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大学生青年礼仪志愿服务组织在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都开展评选表彰工作,产生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及星级志愿者,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形式来激发先进、创建典型,支持越来越多的先进青年礼仪志愿者效仿身边的榜样,坚定从容的为社会和集体贡献力量。

二 青年礼仪志愿者工作实施的重难点

(一)专业培训工作

青年礼仪志愿者的日常学习和专业培训是做好志愿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业务培训,能达到夯实技能、培养学生礼仪社会责任感的目的。通常,青年礼仪志愿者的学习培训可以分为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通识培训主要围绕志愿服务理念、志愿精神、大会及省情介绍、服务安全知识等内容展开;而业务培训则进一步细化,为该领域的精准服务环节,即礼仪文化知识、服务技巧和服务态度等。专业培训对礼仪志愿者的要求很高,从思维品德素养到形体身高仪态,从微笑露齿行走到盘发修眉站姿等等方面都需要精细考量,此阶段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礼仪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也最能考验礼仪志愿者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做好礼仪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培训是做好一切礼仪志愿服务的开始,是提升礼仪志愿者修养和志愿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无缝对接工作

青年礼仪志愿者要将培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成果,离不开实践这一环节,上岗服务为成果转化提供了运用平台。具体参与服务人员会因服务对象活动事项的变化而变动、服务时长会因排练的整体效果不理想而延长等,这些都考验着青年礼仪志愿者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也需要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与服务单位协调沟通,研究应对方案,从而明细分工,根据环境及内容的变化重新调整方案,灵活处理,甚至需要做出多种预案,不断的彩排演练,以适应会务需要。在重大赛事(会务)的引领接待中,青年礼仪志愿者还须做到“一对一”的无缝对接,才能使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不出纰漏、臻于完美。

(三)品牌立项工作

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工作能否参与项目大赛的申报立项,考验着青年礼仪志愿组织的集体智慧和文化底蕴。礼仪文化传达的是一种规范,一种尊重他人、被人接受和让人感到愉悦的行为准则,它能使整个校园和社会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迈进,而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正是要宣传和播种这种文明,让人们知荣明耻、以礼待人,让礼仪的真善美走进校内外,促进社会和谐。理解掌握好礼仪的基础知识,热爱并身体力行的做传统礼仪的传播推介者,力图在宣传形式上有所创新,服务过程中渗透推广,影响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礼仪、崇尚礼仪,自觉用礼仪规范和约束自我,促进友善文明的社会新风,青年礼仪志愿公益事业的品牌项目申报将迎刃而解。

(四)社会认可程度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接地气的开展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接纳。为此,青年礼仪志愿工作需要处理好服务社会与服务身边的关系,同时处理好外延与内涵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青年礼仪志愿者都在服务社会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如遇大型活动,志愿者们总是满怀期待跃跃欲试的报名参加,他们知道在大型活动中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赛事明星高层领导,能充分的展示才干体现自我价值,从而忽视了志愿服务身边的工作。其实,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和展示志愿精神的应该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志愿工作。如平日对待长辈尊者,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便能传递温暖;面对孤寡身残人士,主动问询、搀扶一把,更显得难能可贵……青年礼仪志愿者不仅仅需要彬彬有礼、外表光鲜、美丽绽放,还需要内外兼修、严于律己、重在平时,扎扎实实的从自身做起,以高尚的品德塑造自我,感染他人,最终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

总之,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的重要标志。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旗帜感召下,广大的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志愿服务中锤炼本领,共青团组织也将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加强引领,不断规划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用扎实的工作去影响和带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走一条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品化的志愿服务之路,从而为推进高校乃至社会青年礼仪志愿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探索 篇7

在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发展进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对志愿者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出科学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引导我国高校的志愿者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志愿服务事业逐步在我国高校兴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的作用,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质量,是高校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关键。

1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架构

建立志愿服务体系的三层组织结构:第一层,基层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使全校的学生在基层协会的号召下积极融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参与度。各个下属组织都有自己侧重的服务范围,有其完善的内部管理机构和组织,每个机构都有自主独立性,又有合作互补性。第二层,青年志愿者总会———协调管理高校志愿者工作,是全校志愿者工作的中枢,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职能。保证青年志愿者指导部与志愿者基层组织之间的联系通畅,保证全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的及时可靠传达。第三层,青年志愿者指导部———由具有多年志愿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组成,为全校志愿服务提供导向,使高校志愿者活动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使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方向、有导向性的持续开展。

2 志愿工作筹资多元化及降低组织成本的重要性

筹资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形势与前景。然而,资金的筹措对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志愿者队伍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就目前各高校志愿者活动筹资现状来看,存在着单一过度依赖于校团委、院团委或其他指导机构的专项活动拨款,这种资金来源的限制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组织者深思熟虑,探寻出合理的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

2.1 在高校校园内面向广大师生募集志愿活动资金、物资

现在募集资金、物资的形式已经多见于校园志愿服务体系中,开展是在有极大突发灾难性事件之时,并未融入长期专项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因此,针对校园开展的以项目为核心的长期志愿服务活动,以高校师生为导向建立完善的资金、物资筹集体系,如以班级、社团、个人的名义捐赠善款或物资,为高校项目活动的持续性开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保障。

2.2 旧书刊报纸、矿泉水瓶等废弃物品的资金转换

校园具有很多其本身所附带的特性,大量废弃物品的产生属其一,因此高校志愿者工作的资金筹集可以着眼于庞大的校园运作所产生的废弃书刊报纸、矿泉水瓶等废弃物的收集及资金转换。而这一资金转换的过程需要极大范围的参与度,组织者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增强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设定固定的收集点,定期对集中的废旧报纸等物品进行出售,以完成高效率的资金转化过程,增加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

2.3 与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相对应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残联等机构建立联系,申请相应项目活动资金

高校志愿者活动主要围绕着青少年发展、节能环保、扶贫助残诸多方面开展,鉴于我国志愿者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基本完善了与世界志愿者机构的沟通联系。因此,作为高校志愿者组织,努力搭建与相关公益性机构的联系,争取申请志愿者工作资金上的帮助,是不应忽视的关键点。

2.4 寻求企业合作,争取企业资金赞助

对于高校志愿者活动来说,最难办的就是大型志愿活动,而大型志愿活动之所以难以成行,其最大障碍就是相对数目较多的资金消耗。寻求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的资金赞助不仅能轻松地攻克大型志愿活动的资金堡垒,还能有效地带动社会参与,有力地延伸大型志愿活动的深远意义。

3 志愿者培训系统化

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需要严格精细的志愿者培训,从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各个方面着手,打造坚定的培训系统,实现志愿服务培训系统化、标准化,并且要保持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特性。1)团队培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加强组织内部的协调运作的默契性,实现志愿者工作的高校运行。

2)志愿者理论培训。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若想要使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校园里蓬勃发展,理论的深入贯彻尤为重要。

3)志愿者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活动不需要像专职工作人员一样具有尤为专业化的职业技能,但因面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则要求志愿者具有必备的志愿服务技能,才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高质量。

4)经验交流会。让优秀的志愿者与广大学生交流,推广志愿文化,通过优秀的志愿者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志愿者更直观地感受志愿服务的魅力。

4 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体系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充分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实行绩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下面主要从志愿者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评价、绩效服务应注意问题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志愿服务绩效管理对高校志愿者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性。

4.1 志愿者绩效辅导沟通

4.1.1 会议沟通

使志愿者定期进行有效的交流,充分满足志愿者交流的需要,使志愿者拥有交换想法,开拓思维的平台。需要传达、贯彻的信息时,会议沟通则是第一选择。规模则依照高校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及特定志愿服务项目运行不同阶段而定。

4.1.2 面谈沟通

使管理者和志愿者联系更加紧密,两者之间能够有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因面谈沟通的隐秘特性,志愿者则可以与管理者交流真实的想法,这样就保证了志愿者思想交流的畅通性。但一对一的沟通会占用极多的时间,因此在绩效管理中可以适当的采用一对多的面谈模式。

4.2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对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及工作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绩效评价工作的成败对于激发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行列中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使用合适的考核者;坚持采用正确的考核办法;允许志愿者申诉。分等评价法是对志愿者实行绩效评价的有效方法,分等评价法具体可从志愿者工作的真实性、热心度、对管理者的态度、对伙伴们的态度和志愿者工作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设置考核项,分别设置很不理想、有待改善、一般、较好、优异五个等级来对志愿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者则根据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分等评价法对志愿者服务绩效进行评定。同时,应该积极倡导志愿者申诉制度,凡是志愿者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敦促考核者重新审核绩效评定结果,以此来保证其客观公正性。建立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同时与五四优秀志愿者评选相结合,从一星至五星的层次递进制度,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调动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4.3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4.3.1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加强志愿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使高校的志愿者工作能够充分的在社会中有实质性的体现。

4.3.2 树立“整体观念”

志愿者绩效评价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应该重视每一个环节,树立“整体观念”。

4.3.3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身不同的志愿服务发展状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同时,实行绩效管理是各个高校有效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基本。并且高校志愿者管理部门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保证本校的志愿者工作时刻与变化发展的实际相一致。

5 助人自助的现代志愿服务理念

志愿者组织 篇8

一、组织建设是基础

良好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是一个组织高效运转的重要前提。要建设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 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首先就要非常重视组织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和组织成员建设两个方面。

组织机构建设就是要科学的设置机构和部门, 并且保证各部门既能做到各司其职又能从整体出发做到协调合作。科学的部门设置要遵循全面、协调、精简、灵活、权责明晰这五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就是要求青年志愿者组织在部门设置上做到周全考虑、统筹兼顾, 各部门职能要全面覆盖志愿者工作的方方面面, 每一项必要的职能都应该有相应的部门或个人与之对应, 不能出现职能上的空缺;协调性原则是指, 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做到部门职能的互补与协调, 各部门的职能要平均分配, 不能出现职能严重失衡的情况;精简性原则是所有组织都要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机构设和部门设置上要删繁就简, 在全面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确保各项职能的高效完成;任何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所以在部门设置方面不能死板。在部门设置上要有充分的弹性空间, 做到灵活应变;权责明晰是组织机构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原则,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部门设置要在前面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做到责任 (职能) 与权力的充分明晰, 各司其职, 各担其责。只有遵循好这五个原则才能在志愿服务活动的逐渐磨合, 实现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高效运转。西南交大艺传学院青协在组织结构上分为活动部, 外宣部和办公室三个部门。活动部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切准备和具体开展;外宣部负责青协理念宣传和活动前期宣传及后期报道;办公室主要做好青协常年活动的详细记录、总结, 以及志愿者服务时间的统计和认证工作。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 三部门成员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各有侧重, 能高质量的完成每一次志愿服务工作。

组织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依照一定的规范和目的而进行的社会组合。其中, 组织成员作为组织的三要素之一居于核心地位。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功能的发挥。在数量上面,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适当数量的成员。人员太少, 不能正常开展活动, 而人员太多则不能保证质量也不便于管理。保证组织成员质量是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在招募成员时应该着力做好资格审查和能力考核两个方面的选拔。也就是说, 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 动机要良好, 要抱着一个奉献、服务、学习的心态。其次, 对于新加入的成员要有能力上的要求, 要具备良好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西南交大艺传学院青协在2009年招新期间首先就根据以往和当前的工作情况确定了要招收的成员人数。在正式的招新阶段, 由青协指导老师和各位会长、部长组成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先预报名再面试的方式, 层层选拔和考察, 最后从近两百名报名新生中选出70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成员。一学期的工作成绩表明, 人员的选拔为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建设是灵魂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团队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心理预期和团体归属感等群体意识的总称。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 是区别于其他组织的特色。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 它对于组织功能的良好发挥有着潜移默化的根本性的影响。组织文化对于组织具有凝

●詹甫成肖迪晨

聚、导向、规范、激励、和协调功能。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作为一个社会团体也有着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内涵。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文化, 首先要从志愿者这个角色定位出发, 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组织内部成员之中牢固树立奉献社会、团结互助的思想观念, 以志愿者精神为向导, 把各位志愿者凝聚和规范起来, 摒弃功利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想。这是针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特殊性要做的工作。除此之外, 针对与其它社会组织的共同性,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还要努力构建组织内部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增强志愿者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不光要留得住人, 还要留得住心, 更能付诸实践。

在文化建设方面, 西南交大艺传青协在刚刚完成招新后不久就组织全体成员集体学习和交流对志愿者精神的看法, 并通过集体宣誓的形式增强新成员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各部门也会定期召开例会, 交流探讨, 内容包括大家关心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 不拘泥于志愿服务本身。在节假日, 青协也会组织大家游玩联欢或聚餐。这样一来, 在不知不觉中, 各位青年志愿者变得越来越活泼、积极和团结, 在参与校内外服务活动时也更加积极, 更有动力。组织文化建设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活动开展是核心

既然是青年志愿者组织, 拿出实际行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是理所当然的。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 存在着诸如贫困、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社会志愿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有能力也更有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贡献力量。纵观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各项工作,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没有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志愿者的一切精神、一切口号都是空谈。只有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价值。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力求突破活动形式单一和活动范围狭窄的瓶颈, 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形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服务、文明宣传服务之外, 应鼓励志愿者在各种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 大力开展预防性的志愿者服务, 如社会研究、教育等工作, 以扩大志愿者服务的范畴。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学习港澳经验, 进行服务项目的创新。运用志愿者本身不同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 建立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服务平台, 是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有效补充途径。是“以志愿者自身特色结合社会需求, 以自身的发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新型模式, 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在服务实践中, 西南交大艺传青协大胆跳出学校这个狭小圈子, 把志愿服务延伸到校外, 先后在偏远山区某小学和该校周边的乡村敬老院成立志愿服务基地, 定期进行服务活动, 并且结合学院艺术特长生的专业优势, 给当地人带去绘画、音乐表演等节目, 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管理培训是重点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不是严格的行政组织, 在管理方法上应该摆脱行政化的刻板。建立弹性、灵活的管理体系是更加值得可取的方式。在人员管理上面, 实行注册化管理, 保留每位成员自愿加入或退出的权利。在领导管理上, 部门领导只是该部门人员的带头人和负责人, 在其它方面和一般志愿者是平等的, 不存在行政上的约束与制约关系, 组织管理也应该是追求以理服人, 以共同价值理念感召人。除此之外, 可以根据不同成员的特长和不同服务项目的特点, 进行零时的非正式的分组。小组成员可以灵活变动, 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无论参加何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都要求志愿者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特定的服务技能。实践证明, 缺乏沟通能力和服务技能就会减弱志愿者组织的社会作用。而且, 由于不会沟通、缺乏技能而导致的种种失败也会打击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应该本着为成员负责, 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针对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的同时又能让志愿者收获知识、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高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青协在平时就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邀请富有志愿服务经验的老师和同学给新成员传授和讲解一些服务常识, 并且专门举办培训班邀请红十字会医生给大家进行应急救援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提高了志愿者们的素质, 为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五、奖励激励是动力

理论上讲, 志愿者精神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无私奉献, 它要求志愿者是出于道德追求而参与社会服务, 应该抛弃功利主义。值得一提的是, 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中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并不与志愿者精神相违背。相反, 恰当的公平的奖励和激励制度反而对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推动作用。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指出, 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人的高层次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也指出, 人生价值既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又包括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通过实行奖励激励制度, 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扬和肯定有利于调动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 有效防止因服务热情减退而导致的人才流失。在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建立奖励激励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奖励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平时应该做好服务认证, 最终依据服务时间总量、服务质量、策划提交情况、同事评价等具体方面综合而定。在推优选优时, 应该采取大众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第二, 奖励激励方式的运用和创新。服务完成后的口头表扬、期末总结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学校素质拓展加分、星级志愿者评定等都是有效的激励形式。另外, 将志愿服务情况与升学、就业等联系起来也是可以借鉴的方式。

以上几点看法是笔者在西南交大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志愿服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锐意创新才能推进高校志愿者工作的发展, 才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文章在西南交大艺术与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组织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论述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管理培训、奖励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志愿者组织 篇9

一、志愿者组织基本概括

志愿者组织 (Voluntary Organ ization) 是公民在不计报酬自愿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从组织形式而言, 主要是指志愿者借以开展志愿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发展起来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和效用。志愿者组织主要有合法性、独立性、自治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和资源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在我国有许多进行志愿工作的志愿者组织, 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慈善义工协会、中华义工协会和红十字会等等。近年来, 各项志愿活动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 充分体现了我国志愿服务的广泛推广和志愿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志愿者组织功能分析

(一) 社会经济价值

志愿者组织虽然作为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机构, 但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 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 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就必须有劳动报酬, 就为社会创造了经济价值。虽然志愿者组织是非政府、非党派组织, 但在政府改革和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节约政府开支, 制约政府权力和充当社会管理者等。志愿者活动主要包括帮困扶贫、抢险救灾、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社区建设等。这些社会活动都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等, 体现了社会经济价值, 为我国经济和志愿者组织建设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 政府治理完善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 独立的个体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集结能量和资源, 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 政府也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分散的个人, 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政府失灵理论认为, 由于政府能力有限, 往往难以满足所有社会群体的需求, 仍有大量需求或高或低而难以满足的群体, 这就为其他组织介入提供了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志愿者组织可以分担政府的职能, 节约政府工作成本和社会成本, 节省政府的财政支出, 同时为政府提供社会和文化价值。这样, 志愿者就担任了政府功能不足的弥补者。

(三) 精神文明建设

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及自主的能动性、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扶危济困的慈悲心、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和发展志愿者事业。志愿者们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 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 为改善社会, 促进社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提供志愿服务, 这反映了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要特征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表现, 体现了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文明风貌。一方面, 作为志愿者本身, 参加志愿者活动不仅能使他们亲临现实生活, 体验助人为乐的感受, 从而精神得到升华, 而且能够重塑每位志愿者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另一方面, 志愿者活动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事业。宣传志愿者活动, 弘扬志愿者精神, 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志愿者协会这个大家庭中, 积极地投入到志愿者活动和志愿事业发展浪潮中, 把爱心公益服务活动传遍全中国, 甚至全世界, 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志愿者精神, 和谐社会呼唤志愿者精神;国家的管理者要有志愿者精神, 企业的建设者也要有志愿者精神, 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有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我们深信, 随着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 志愿者精神将更加深入人心, 更加充溢社会, 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 进而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四) 物质文化传播

中国具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炎黄子孙一脉相传。近年来, 我国志愿者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化志愿者服务, 能够培养广大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的主人翁责任感。

志愿者组织引导人们以志愿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建设中来, 有效地调动文化工作者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体现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五) 和谐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强调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注重社会稳定和公正, 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追求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我国志愿者出于自己的良知、爱心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 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无偿援助, 恰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广泛开展志愿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近些年来,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志愿服务在扶贫济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 努力形成共建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总之, 志愿者的精神, 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观, 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志愿者组织促进了公民基本道德水平的提高, 促进良好社会道德氛围的形成, 有利于良好城市形象的树立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 我国志愿者组织应加强与国际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增进不同种族、地域、文化间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友谊, 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三、志愿者组织建设指标体系

志愿者组织建设指标体系是基于组织功能分析基础上设立的, 从多方面、多角度, 分一、二、三个等级指标体系对组织建设系统性地探讨, 形成一个综合的建设指标体系, 从而更好的发展和建设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事业。通过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 在此选取组织建设相关指标体系, 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志愿者组织建设指标体系主要有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重点, 思想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决定者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服务于组织建设, 思想建设侧面烘托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这三者既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共同促进志愿者组织建设和发展志愿者组织事业和志愿者活动。

首先, 组织建设是志愿者组织建设的基础, 是建设的硬件部分。主要从工作职责和组织关系两方面考虑, 工作职责包括任务分配、职责权利、工作态度、信息交流, 组织关系包括内部建设和外部建设。工作职责是一个组织建设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 组织内、外的相互协调能力和信任关系侧面地促进了工作职责顺利进行, 进而推动整个志愿者组织建设。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完善基本组织结构, 保障志愿者组织的合理化建设, 为志愿者组织高效有序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 制度建设是志愿者组织建设的重点, 是建设的软件部分。主要在于组织制度的建设, 组织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管理制度从管理风格、制度执行情况和高层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而激励制度从考评方式、绩效考核及激励方式展开。管理制度是维持和保障整个志愿者协会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手段, 激励制度是促进和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方法。这两种制度在组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同维护和完善组织制度, 强化软件建设, 促进志愿者组织建设。

最后, 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核心, 主要从组织建设使命、志愿者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分析。南昌市慈善义工协会成立时间不到两年, 志愿队伍迅速发展, 成为南昌市第二大志愿者协会组织。协会成立伊始, 在大力发展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 不断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 逐步提高志愿者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养, 这些都是促进该协会一跃成为南昌市第二大志愿者协会的原因和动力。思想建设是志愿者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体现了一个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价值观, 同时也反映出志愿者思想的升华和觉悟的提高。它在整个组织建设中起到润滑作用和指导作用, 贯穿整个组织和服务组织建设。

四、结语

志愿, 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樊篱;爱心, 融化心与心之间的坚冰。帮扶济困、抢险救灾、执教扫盲、环境保护、乐于助人、文明礼仪等志愿者活动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切实行动和生活习惯, 成为推动社会文明和谐的有效方式。用爱感动社会, 让微笑永驻人间, 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扬“提高文明素质, 建设和谐社会”宗旨,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扩大志愿者组织的规模和数量,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和志愿活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供有力支持, 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http://www.nccsyg.org/about.asp

[2]、祝灵君, 志愿者组织、志愿精神与政党领导,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5, 9 (3) , 42-47

[3]、http://www.npodevelopment.org/item.php·item Id=49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2~33页

志愿者组织 篇10

1、促进志愿者自身的发展

第一, 培养志愿者骨干。体育赛事中的志愿服务可以发现和培养志愿者骨干力量。体育赛事中的志愿者大部分是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他们从一开始就对赛事志愿服务工作有着崇高的热情, 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愿意投身于赛事志愿工作之中。而在赛事志愿服务过程之中, 志愿服务的理念, 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 志愿服务的具体行为都会深深印刻在他们心中。通过具体的赛事服务实践过程, 将大批具有志愿精神, 熟悉国际运作规则, 具备实践经验的城市居民称为优秀的志愿者人才, 从而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第二, 提升志愿者素质。体育赛事中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不仅拓展了人际关系, 而且要接触到各色不同的人物和事件, 独立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 从而培养了他们独立能力, 沟通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经过赛事志愿服务实践的洗礼, 赛事志愿者在提高了服务技能和意识的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他们对对于志愿精神有着了更为深度的理解。如果把体育赛事作为检验志愿服务的战场, 那么这些经过赛事志愿服务洗礼的志愿者就是老兵, 他们将成为志愿活动服务中的宝贵财富。

2、有利于培养志愿精神

第一, 促进志愿精神的普及。体育赛事中志愿者承担大量工作, 从交通运输到安全保卫, 从医疗卫生到场馆运行等等, 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志愿精神的普及:首先, 促使志愿者对志愿精神进行再认识。志愿者在开始时对志愿精神缺乏理解, 通过赛事志愿服务实践, 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获得了愉悦感、满足感, 这些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志愿者, 他们定会把志愿精神实践于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从而起到示范和宣传的作用。其次, 体育赛事中的志愿服务推动了全社会对志愿精神的认知。随着不同层次的体育赛事在我国不同地区广泛开展, 借助于这一平台, 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 配合媒体的重点宣传, 更多的人群了解并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志愿者, 感受到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而加深了对志愿精神的认知。

第二, 促进志愿精神的实践。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志愿服务活动, 不仅有利于志愿精神的普及, 同时将促进志愿精神的广泛实践。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中体现出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将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也将成为举办城市发展志愿工作的强大动力。比如, 韩国借助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要求, 并将其作为参加高考的一项必备条件。体育赛事的举办具备巨大的轰动效应, 也是各方媒体关注的焦点, 因此, 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志愿精神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预见, 随着体育赛事举办次数的增多, 体育赛事中志愿服务活动将为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启一个新的历程, 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自愿地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之中来, 不久的将来, 我国将呈现全民志愿的蓝图。

3、有利于完善志愿者组织结构

第一, 提供成功的志愿服务运行管理经验。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志愿服务活动为赛事的成功运行提供了庞大的支撑。通过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可以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行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建立严谨的志愿者招募制度和完善的培训体系。建立志愿者信息库, 为长期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丰富的人员信息, 对于志愿服务的长期化、日常化和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方式, 形成以骨干带动团队的模式。使志愿服务从粗糙型、通用型向专业化、细致化方向发展。 (2) 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组织计划周密, 将庞大的体系分为阶段式项目进行;注重合作, 在志愿者的管理上, 依托其来源, 在选拔、培训、分工及住宿等诸多环节上实现分类管理;降低成本, 避免浪费, 提高工作效率。 (3) 建立健全志愿者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物质资料, 为他们办理人身安全保险, 并保障其在工资津贴、加班补助、晋级、评优各方面的待遇。

第二, 加强志愿者组织的团队建设。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志愿者人数多、系统庞杂的特点, 赛事举办中可以使城市志愿者组织队伍得到锻炼, 加强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 从而建立高素质志愿者团队。 (1) 加强志愿者组织的凝聚力。广大志愿者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他们汇聚成一股洪流, 形成巨大的团队凝聚力。每一个志愿者都热情投入、积极奉献, 用自身的努力做出贡献。 (2) 构建志愿者团队文化。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可以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奉献精神。他们以真诚的服务、甜美的微笑淦释着志愿精神, 他们积极进取, 他们自信开朗、团结友爱。这是我国志愿服务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长期而蓬勃的发展。

摘要:本文以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城市居民素质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 研究认为, 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促进志愿者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志愿服务精神;有利于完善志愿者组织结构。

关键词:体育赛事,志愿者组织,发展

参考文献

志愿者组织 篇11

2016年1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举办了一场“网警志愿者”发布会,把这支继“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后的第五支主持正义的“群众组织”正式推到公众面前。至2015年12月止,“网警志愿者”已有成员3000余人;2015年,“网警志愿者”协助“首都网警”共清理低俗、管制刀具、涉恐、诈骗等违法有害信息54.4万条。

人物素描 互联网上的“无名侠客”

“网警志愿者”都是互联网上的“无名侠客”,他们通过自愿加入的方式,协助警方开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工作,营造一个干净、安全的互联网空间。其成员中80后、90后的年轻人占志愿者总数的80%。而且,他们还是一个“高知”群体,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凭,从事的职业也大多是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白领”,如医生、教师、政府公务员、IT、科技工作者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网络“大V”。许多志愿者几乎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做志愿工作,还在网上搜集关于各种诈骗的案例,为一些离退休的老人普及知识,以防他们上当受骗。“我能从中感到一种使命感。”这句话道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使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如今,互聯网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和现实空间一样,这个虚拟空间里也是良莠不齐。维护一个干净、安全的互联网空间,不仅需要网警们的付出,也需要众多“网警志愿者”的奉献与参与,只有全社会一起努力,互助团结协作,才能有效抑制不良现象的生长。当自觉肩负这样使命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当网络违法有害信息越来越迅速及时地得到举报、处理,人们在互联网中的生活亦将如现实生活一样,秩序井然,和谐美好。

其他适用话题 责任;正义;奉献;网络安全

志愿者组织 篇12

当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志愿者活动都是通过校—院—系三级团委垂直开展。这种直线式组织管理模式在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初期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随着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弊病与不足已逐渐显现出来:一是该模式带有很强的行政化管理色彩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志愿服务的自愿性;二是容易使志愿者产生更多的依赖、导致主动性差、创新意识弱。

为此, 笔者提出中介型志愿者管理模式。该模式为建立一个联系学生志愿者与社会的“中介性”组织, 通过设立“志愿者之家”为中间媒介, 对接各职能部门开展志愿者工作, 以此来适应活动运行出现的新趋势, 在“志愿者之家”发展院系级的“志愿者之家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 进行具体的活动执行。同时, 将各个志愿者社团纳入组织, 统一指导其开展志愿服务。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学生的“服从性”到“自主性”的转变, 在活动内容上实现由“安排型”到“自发型”的转变, 改变了过去志愿者组织凌驾于学生之上, 学生必须服从其安排的局面, 强化了学生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 切实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期性与连贯性。

中介型管理模式构架如图1。

在这种模式中, 志愿者组织的独立性得到正向的强化, 官方机构对于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援助与支持将最大限度地取代约束与管理。当然, 官方机构有权利要求志愿者组织提供资金使用的明细账目, 以此来作为评估该组织是否可以作为继续培养投资的对象。除官方机构外, 一些企业也可以以项目投资者或资金援助者的身份出现。当然, 对于出资者的身份审查必须要做到严格, 一切以商业为最终目的的企业资助都是不可被接受的, 在审查过程中对不符合受助条件者要取消他们的受助资格。同时, 组织也会根据接受服务方的反馈对志愿人员进行调整。

而相对于高校承办大型赛会时, 支持者 (资金提供者) 为活动的主办方, 服务需求者 (接受服务者) 为活动的参与人员、嘉宾等。在这里, 我们根据此新型管理模式针对高校承办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中介型管理模式下高校大型赛会中志愿者的组织管理

高校承办大型赛会是目前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域, 高校为活动主办方提供场地及志愿服务, 主办方为高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此类活动则可以利用以上提出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具体安排和落实。

(一) 充分分析活动主办方的工作要求和目标, 制订具体的执行办法。

活动主办方以目标为导向, 提出总体的要求和目标,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对岗位的理解, 人员的分配, 工作强度的设计都需要高校方自行安排。利用自身的组织机构的优势和特点, 结合赛会内容建立自己的工作和管理办法。

(二) 优化志愿者招募

1. 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在招聘志愿者之前应作好规划, 根据活动的需要明确组织需要哪种类型、具备哪些特殊技能的志愿者, 以及需要志愿者的人数比例。

2. 确保舆论宣传同步跟进。

任何招募的广度都会受到时间空间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确保舆论宣传的时效性、深入性与广泛性。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宣传, 同时召开志愿者文化宣讲会, 以此来展示志愿者团队的风采并宣传其服务理念与实践意义。

(三) 建立分层管理结构, 同时建立部分特殊职能部门, 采用直线管理

将志愿者分为几大组别, 下分各个职能组, 设立相应负责人。在各个管理层中, 消息自上而下传递, 自下而上反馈。但是在分层管理中, 还应建立个别特殊线条式职能部门, 采用直线管理。另外一些特殊的志愿者, 如残障援助、小语种翻译等可进行社会招募。

(四) 建立动态信息发布平台, 确定合理的联系机制, 以保证赛会志愿者服务分散后的集中管理

由于场地范围较大, 直接管理者也不能快速地通知到每位成员, 可建立本校志愿者的即时短信平台或网络平台等, 将最新的信息及时发布。也可在每一批同类工作志愿者中确定一名服务工作能力强, 性格良好的负责人, 由此负责人传递学校和志愿服务单位的各类信息, 保证信息的传递快速有效。

(五) 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减少或消除学生因担心课业等问题而产生的焦虑

需要学校层面帮助协调, 打消学生参加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顾虑。同时, 学校应充分保障学生志愿者的安全, 代表学生向活动主办方争取应有的权利。

(六) 建立高校大型赛事志愿者评估与激励机制

第一, 高校大型赛事志愿者评估机制可分为:

1. 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每天不间断地对志愿者的行为提供反馈, 包括:赞扬志愿者的行为并鼓励其保持和改进;对志愿者行为的偏差提出修正意见;走访参赛人员, 并把参赛人员的意见反馈给志愿者。

2. 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在大赛结束后对志愿活动的正式鉴定, 它对志愿者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记录和评价。通过评估来找出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志愿者和管理者拿出各自的工作纪录进行对照、比较, 找出问题, 提出意见。

3. 管理者评估。

对志愿者管理者也需要进行评估, 这个工作由志愿者来完成, 这对改进志愿者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 志愿者激励机制

在高校举办大型赛事中, 只有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 才能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自我认同及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大型赛事志愿者激励机制可分为:

1.荣誉式激励。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学校各级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经过对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和考评, 选出一定比例的志愿者作为学校、学院或班级的“优秀志愿者”等进行表彰;同时作为评定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集体及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参考因素。

2.有偿式激励。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学校将参加大赛志愿服务作为评定优秀学生及各种奖学金等的加分指标, 是在同等条件下被优先考虑或上一个奖学金等级的条件。

3.专业实践锻炼激励。这种激励方式主要是志愿者以自身的专业背景为基础, 选择参与和专业相关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 既可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项内容, 也可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履历, 作为就业或考研、考博、留学的辅助加分因素。

三、以2011年全国俄语大赛为例探究中介型管理模式下高校大型赛会中志愿者的组织管理

基于以上分析,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不但要进行新型管理模式下高校大型赛会中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的分析, 还要进行个案探究。2011年9月中旬, 黑龙江大学承办了全国高校俄语大赛。现结合高校俄语大赛对高校大型赛会中志愿者的创新组织管理进行个案探究。

(一) 大赛活动的分析

在俄语大赛期间, 为了使大赛圆满完成, 赛前大赛组织者进行了周密安排, 细心制订了比赛流程;结合本次大赛的特点、流程, 充分分析比赛需要, 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二) 大赛志愿者招募

在大赛的前期准备过程中, 大赛组织人员在赛前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 看重学生会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将学生会成员确定为此次大赛的中坚力量。在此之后, 在学院内部进行招募的宣传, 利用网络媒介, 张贴志愿者招募公告等形式进行合理宣传, 并成功招募了大赛需要的志愿者。

(三) 大赛志愿者分层管理。

为了大赛顺利进行, 大赛委员会将志愿者分成三组, 便于管理与工作分配。分为接待, 服务, 后勤等几组。有专门的老师管理, 做到信息通畅, 执行彻底。避免了信息量过大过杂, 影响工作效率。由于志愿者多为俄语学院学生, 在某些场合还可以做些翻译工作, 所以无需另设单位, 招募翻译人员。总体来说, 这种工作形式简洁高效, 成果斐然。

(四) 大赛志愿者培训

大赛组织者首先分析了大赛各项活动志愿者所需干的事情, 将志愿者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汇总, 确定了志愿者的培训要求, 之后进行了细致的志愿者培训。

本次大赛并没有首先进行通识培训, 主要是基于俄语学院学生课业繁重的是实际情况, 大赛任务到来的突然性, 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是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的同时穿插通识培训, 高效的完成了培训的工作, 确保了大赛进行顺畅。

(五) 大赛志愿者信息发布

在本次俄语大赛期间, 活动繁多, 各活动场地距离较远, 志愿者也比较分散。为了把信息准确的传递到每位志愿者处, 大赛主委会充分运用了各种信息传递方式。首先是飞信, 方便快捷, 机动灵活。其次是网络空间, 有时遇到因字数限制飞信里不能详细说明的情况, 老师会把详细内容发布到网络空间并通知大家及时查看。最后校园网也作为了一种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在大赛期间所有新闻都发布在了校园网上, 方便查看。

(六) 大赛志愿者后勤保障

大赛期间志愿者人数众多, 而志愿者课业任务也很繁重。大赛组委会考虑到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尽量把任务安排在课后空余时间。对于时间无法调整的同学, 则给其开出假条。尽量保证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受影响。

(七) 大赛志愿者评估与激励

第一, 大赛志愿者评估。大赛组织者在大赛期间对志愿者都进行了不间断的评估, 赞扬了志愿者的行为并对志愿者做的不好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走访参赛人员并进行意见反馈。比赛后对志愿活动的正式鉴定, 提出意见。本次大赛并未对志愿者管理者进行系统评估, 但志愿者管理者也对志愿者进行了意见反馈, 改进志愿者管理。

第二, 大赛志愿者激励。比赛后, 作为对志愿者出色工作的肯定与激励, 大赛组委会为每位志愿者发放了志愿者补贴, 根据评估结果, 并且准备召开全院表彰大会。工作期间, 学院领导、参会领导多次对志愿者工作提出表扬与感谢。这极大地鼓舞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

今天,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及其蕴涵的高尚精神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志愿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与此同时, 对于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管理者而言,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中介型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 同时, 从较为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高校志愿者管理模式。并以高校承办大型赛会为模型进行中介型型管理模式的阐释, 以2011年全国俄语大赛为例进行详细探究。中介型模式不仅是适应志愿者活动运作出现的新趋势, 而且可以从宏观把握社会需要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指导志愿服务事业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陈漭徘.营利组织战略管理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3]张瑾.奥运会志愿者与人力资源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6) .

[4]陈琳.各国体育志愿者概括及培养政策[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02, (12) .

[5]汪志汉.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功能与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5.

[6]龚河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因素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3.

[7]单江林主编.校园志愿服务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8]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下一篇:土压平衡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