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志愿者

2024-05-16

西部志愿者(通用11篇)

西部志愿者 篇1

始于2003年6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至今实施了五年, 在这五年里数万名大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西部、到基层去, 开展支教、支医、支农、青年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等10个专项志愿服务行动。根据国家规定, 志愿者的服务期限一般为一至二年, 然而志愿者服务期满后, 他们却面临第二次就业, 面临今后的职业如何发展的问题, 因此, 构建志愿者职业发展通道, 为志愿者创造施展才能的平台, 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背景

1、西部大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明显拉大, 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无疑对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 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最急需的就是技术、资金、人才, 而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人才。

2、西部人才紧缺

目前西部人才紧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 高层次人才紧缺, 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5%, 高级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 西部为3.5%, 全国平均5.5%, 东部地区为5%。二是整体素质不高, 西部地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为3.1%, 而东部地区平均为6%。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 年龄趋于老化, 青年人才极度缺乏, 教育卫生人才相对较多, 而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管理类人才缺乏。四是人才分布不均衡, 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占人才总量的80%左右, 而全国平均只有59.5%, 在事业单位中, 人才又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行业。西部地区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3.3%, 而农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只占18.2%, 并且人才又集中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非国有企业人才只占总量的15%。五是经济基础薄弱, 人才流失严重。六是人才观念相对落后, 人才机制不健全。

3、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发展, 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地区的发展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成长、成才、成功的要求结合起来, 同时, 通过在基层实践中锻炼, 可以培养大学生乐于奉献、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增强大学生就业和创新的能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二、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后的职业发展困境

1、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的观念未转变

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中心组织的邓希泉等人近几年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调查显示, 服务期满后, 志愿者选择继续读书的最多占34.8%;留在西部就业和发展的只占21.7%;有15.1%的人选择离开西部到发达地区去寻求发展;考虑尚未成熟的占28.3%;选择在西部创业的基本上没有。对学习地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京、沪、穗等大城市。选择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就业的分别占29.3%和26.5%。在职业选择方面, 他们主要希望从事公务员, 占29.1%;企业领导和管理者, 占11.9%;中小学教师, 占9.4%;工程技术人员, 占9.2%。另外, 从我们对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咨询中发现, 志愿者对读书深造和进入公务员队伍情有独钟, 相当多数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志愿计划的理念;还不是很吃苦、很耐劳;还没有真正树立扎根西部、献身西部、发展西部的精神;还不是很愿意到最基层、不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愿意在西部创业。这样, 无疑会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的效果, 无疑会影响西部的经济社会尽快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

2、国家政策还不够完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 或者一些优惠政策对志愿者来说, 根本没有惠及到。从生活补贴来看, 每月六百元, 还是偏低, 他们的生活还是很紧张的;在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中所加的分数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大多不能弥补在服务期间所造成的知识上的损失, 上述这些是造成许多志愿者不满的最重要原因。另外, 对志愿者的考核机制不建全、对志愿者的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 影响了志愿者扎根西部的愿望、影响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效果。再就是立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规定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缺失, 导致志愿者及用人单位的短期效应。

3、受援单位工作不到位

在志愿者西部服务计划实施过程中, 相当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真正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而是被分配到县城各大小政府机关。经过调查了解到, 他们中有不少人成了各级机关办公室的“勤务员”或“勤杂工”。另根据邓希泉等人的调查表明, 志愿者对成长环境, 尤其是对自己的发展环境的满意率为42%, 而不满意率却为45.2%。同时由于受援单位出于安全考虑, 本着“就近、就便、安全”的原则, 不是将他们分配到最基层、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 而且受援单位也缺乏对志愿者的工作技能培训, 使志愿者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和完成工作任务。这些原因使志愿者的资源浪费较大, 无法在两年的服务期内形成初步的职业锚。同时志愿者对西部、对基层没有做出预期的贡献, 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效果大打折扣。

4、志愿者面临第二次就业

由于服务期间与受援单位也是一种临时关系, 就是扎根西部、扎根基层也得重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招聘, 这就为志愿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二次就业。原本有的志愿者在大学毕业时就已经找到了工作, 经过两年的志愿服务后反倒失业了, 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给他们心灵上带来阴影, 也影响了以后的志愿者服务西部的计划。

三、构建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后的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议

1、转变观念, 扎根西部

大学生志愿者应该转变就业择业观, 面对当代大学生由“天之骄子”转变成“普通劳动者”的大趋势, 要充分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己, 并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 扎根到西部去、扎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个人的利益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统一起来, 把自己的发展同西部大开发、同祖国的发展相结合。

2、国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服务立法经验, 使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法制化、常态化。制定包括有宣传、教育等内容的相应法律法规, 使这一系列行动有法可依, 使这项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对志愿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特别是对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大学生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或法律法规, 让他们安心、全心、真心地投入到西部、让他们有安全感、受人尊重感、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而让他们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 社会也应该对他们做出回报。对自愿者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考核, 以作为各单位录用志愿者、志愿者升学、志愿者获取创业支持等奖励的重要依据。

3、受援单位创建平台

要坚持“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和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 大胆地使用志愿者, 让他们到最基层、最需要的工作岗位,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志愿者必须安排在乡镇及以下的单位工作, 并担任一定的职务。受援单位在接受大学生志愿者后, 要进行岗前培训。要针对性地开展对志愿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指明他们的发展方向, 明确他们的发展路径, 增强他们服务西部、扎根基层的决定和信心。

4、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的典型通道

大学生志愿者职业发展通道是指有关组织和受援单位与大学生志愿者互动, 为大学生志愿者设计的在职业领域自我认知、成长、发展和晋升的道路。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 既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 胜任工作, 服务西部, 并通过依据或建立有关的考核、录用条件和程序, 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发展施加影响, 使大学生志愿者的职业目标与设计有利于满足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后的职业发展通道, 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

通道一: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逐步走上各级领导和管理岗位。这些志愿者经过两年的服务后, 如果愿意留在服务单位的, 经过用人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或参加当地公务员考试并按规定享受加分和优先录取后, 在原服务单位继续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 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的潜质,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锻炼和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考核、考查, 逐级向更高级的领导管理岗位推荐, 为国家培养领导和管理人才。

通道二: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专业技术发展之路。对于那些适合专心业务工作的人, 引导鼓励他们向技术业务方向发展, 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 成为西部地区的建设性的技术人才。

通道三: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技术和管理同时并举的双通道发展之路。对那些既有组织和领导能力, 又有较强的业务的双优型人才提供领导和技术发展的双通道。

通道四: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企业管理和职业经理人之路。鼓励愿意留在西部和基层的志愿者到国有企业、集体 (乡镇) 企业、民营企业就业, 从事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最终走上职业经理人的岗位, 或者成为企业家。

通道五:扎根西部、扎根基层, 走自主创业之路。对于不愿意留在原单位, 又不愿意考研和到其他地区工作的志愿者, 要鼓励他们在西部、在基层创业。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应该为他们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舞台。

通道六:飞出西部、离开基层, 继续学业深造或在经济发达地区去发展, 待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之后, 走反哺西部之路。

四、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辟了大学生就业新渠道, 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近五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表明这一措施对于磨练大学生的意志、锻炼大学生的能力、缓解西部地区人才缺乏的现状, 支持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 各级组织、各个受援单位本着把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发展同西部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为大学生志愿者构筑施展才能的平台, 与他们一起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多方位、多渠道地构建职业发展通道, 让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在基层扎根, 实现他们的人身价值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西部、在基层开花结果。

摘要: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 如何择业, 如何发展, 是一个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通过一些调查研究并结合对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者的职业咨询实践, 提出了构建志愿者的职业发展通道的一些建议, 以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组织者及志愿者本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卜欣欣, 陆爱平著.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1.

[2]、汪昊, 梁功平.这样找工作——名牌高校毕业生求职心路历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3.

[3]、史广政.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3

[4]、马士斌.生涯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1.9.

[5]、易玉梅.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存在的问题分析.理论与实践, 2005.6.

[6]、尹书魁, 李萍.大学生西部开发创业教育的紧迫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5.

[7]、邓希泉, 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查报告, 2005.8.

[8]、龚青.今年“西部计划”即将启动.中国青年报, 2006.4.12.

[9]、张春朗.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去—新形势下的人才引进战略.人民论坛, 2003.7.

[10]、邓希泉, 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查报告, 2004.8.

西部志愿者 篇2

2003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和地方项目办共选派了10万多名大学毕业生赴西部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

自2003年以来,我校共有14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四川、西藏、贵州、新疆等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其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与事迹。2009年,2010年,我校西部计划项目办先后共选拔了40名志愿者前往西部基层开展服务,其中生命科学学院硕士毕业生季雯娟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奔赴成都大邑县支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公共管理学院寿刘星等6名同学推迟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间,投身西部建设;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齐福兵前往共青团绵阳市委,积极参与组织筹备了“首届绵阳公益论坛”和中国第一份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电子杂志——《西望》的创作。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投身祖国建设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广大学生中发挥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2011年四川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相关招募及报名工作将于5月6日—5月20日统一进行,广大同学可登陆西部计划网站(xibu.youth.cn)和中国志愿者网()查看具体情况。现将我校相关招募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西部计划简介

为进一步树立西部计划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才、贡献力量的工作定位,深化西部计划实践育人、服务基层、推动就业、倡树新风、促进和谐等工作内涵,在全社会形成西部计划品牌的认同感和影响力,扩大团组织社会影响力,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推动西部计划健康科学发展,加强西部计划品牌建设,特制定2011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

2011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派15000名(其中延期志愿者6300名,新招募8700名)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基层青年工作、新疆双语教学(原新疆汉语教学)、灾后重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西部农村平安建设和开发性金融等专项行动。

二、宣传口号

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长

三、报名时间

2011年5月6日—5月20日

四、报名程序

1.报名审核

(1)网上报名。5月6日至5月20日,报名学生可登陆西部计划网站

(xibu.youth.cn)和中国志愿者网站()查看有关情况,在志愿者报名端口填写报名信息。

(2)打印报名表。网上报名后,从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

(3)交表。报名表由辅导员或院系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5月20日交至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望江校区办公室(东6舍1楼115室)。

(4)审核。高校项目办在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后,在“西部计划信息系统”中填写审核意见。

2.志愿者选拔标准

a.具有志愿精神

b.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c.通过本校毕业体检和西部计划体检

d.获得毕业证书并具有真实有效居民身份证

e.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f.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g.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金融、法学类专业者优先

h.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i.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j.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有1个月以上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组织主要负责人

西部计划服务期为1-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首次签约期为1年或3年。签约1年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可以于下一3月提出延期服务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服务省项目办,全国项目办根据下一服务岗位计划和各专项行动岗位要求,确定延期志愿者名单。

3.志愿者选拔过程

(1)笔试、面试。5月20日起,根据我校招募指标及服务岗位,考察报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并组织对报名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笔试、面试工作择优选拔志愿者,与面试合格的志愿者及时签订《招募协议》。相关笔试、面试事宜另行通知。

(2)统一体检。6月5日前,招募省项目办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组织入选的报名者进行集中体检(体检项目见附件2),体检标准参照修订后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附件3),体检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换。

(3)公示。6月中旬,根据综合面试、体检、公示情况录取志愿者。公布录取志愿者名单并在校园网公示3天。

交表地点: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望江校区办公室(东6舍1楼115室)交表时间:2011年5月20日

上午:09:30——12:00

下午:14:30——18:00

联 系 人:负责老师:朱 红 85401222

负责同学:徐吉历 ***

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

2011年5月6日

志愿服务贡献西部 篇3

供应方(东北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迟海波):

我们东北师大从来都有“志愿”的习惯。从1994年成立的红烛志愿者协会,到后来的研究生执教计划,以及目前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一项活动都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今年西部地区共申报服务需求32300多个,其中教育岗位7231个,占43.7%。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师范院校感觉到了压力,但是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学生工作做的还不是很到位,所以,我们学校今年共选派了15名志愿者,奔赴重庆巴南地区执教。从现在开始,我们校团委将着力于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尽心尽力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在明年的支援西部活动中派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在选拔标准方面:根据团中央的要求,选拔志愿者首先要求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良好,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符合以下条件者优先考虑:(1)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2)西部地区急需的农业、林业、水利、医学、师范等类专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3)东中部省招募志愿者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是西部的报名者。(4)服务期意向为2年者。

另外,赴西藏服务的,要按照自愿原则征求本人意见。

在志愿者的待遇方面,国家给予了很多的优惠:第一、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按规定,去西部的志愿者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在西藏服务的每月800元。交通补贴方面,每年每人补贴1000元,在西藏、新疆服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另行确定。

为保障生活补贴及时发放,有关部门还推出青年志愿服务卡,并和银行联网,志愿者凭卡可以支取生活费。同时,凭此卡还可以享受书店、商场等部门的优惠。

第二、考研可加分,但没规定具体分数。按规定,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第三、户口关系。按规定,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免收服务费;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按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服务期满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对于一部分不愿意到西部去的学生,我们会努力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这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今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报名者,无论是否入选都是胸怀祖国、立志成才的优秀青年。我希望并相信没有入选的同学同样能胸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志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成就事业。

需求方(贵州团省委书记廖飞)

贵州省实施大学生志愿者“贵州计划”,决定增加本省志愿者名额300人。这样,加上国家确定的650人名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黔服务的大学生名额总数达到950人,贵州因此成为全国志愿者服务最多的省份。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得到了各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尽管贵州的高校数量少,但报名人数却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已有2240人报名。在最终确定的950人名额当中,288人来自省外。志愿者们将被分配到27个贫困县,为那里的群众提供教育、卫生、农业科技等服务。

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很落后,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之前的调查中,各地上报的急需岗位就达2300多个,大大超出计划人数。因此贵州省把这次志愿者计划看成是培养和引进人才,帮助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拿出300万元启动“贵州计划”,增加志愿者300名。

贵州省在8月底已经对志愿者进行了全面的培训。9月1日,这些志愿者就正式开始他们服务西部,报效祖国的新历程。

此外,我们将积极协调指导服务单位,努力做好志愿者到岗后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为志愿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

志愿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刘洋)

我来自西部农村,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西部的贫穷,以及对人才的渴求,我接到入学通知书的一瞬间,年迈的父亲虽然幸福地笑了,却不得不为我的学费彻夜难眠。我本科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父母辛勤劳动、亲友的资助和自己空闲时间做家教筹集的。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让我回去,只是希望我能够在北京发展,早日飞黄腾达,我也是这么想的。凭借着我优秀的成绩,上半学期就有几个公司打算和我签工作合同。

但当6月10日得知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志愿者去西部工作时,看到很多同学都踊跃地报名参加,身为西部人,我能不心动吗?我立即决定申请回去,回到基层去,本来想毕业后先闯几年,但现在有这个机会,可以到基层去,为家乡做点贡献,所以我就报名了。是身边的同学感动了我,改变了我一生的决定,我相信我们能够使家乡摆脱贫穷。

志愿者之二(清华大学欧阳明)

浅谈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 篇4

(一)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思想观念特征

在西部志愿服务期间, 大学生志愿者们居住在较为艰苦的生活环境中, 他们目击和接触了许多没有经历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贫困和落后。在这期间, 许许多多的震撼和感动令他们在思想和动机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使得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这个群体相较于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言, 更懂得团队协作, 更具责任心, 更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他们普遍具备较为强烈的自我成才意识以及更有规划、更具可操作性的就业观和更成熟的就业心理。但部分人同样存在一些因逃避就业而选择西部的心理误区或者为赚取政治资本的功利心态, 而且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有这种心态的人还为数不少, 所占比例高达63%。这种心态对其志愿服务中的成长和之后的再就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特点

根据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中心组织的邓希泉等人近几年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调查显示, 服务期满后, 志愿者选择继续读书的最多占34.8%;留在西部就业和发展的只占21.7%;有15.1%的人选择离开西部到发达地区去寻求发展;考虑尚未成熟的占28.3%;选择在西部创业的基本上没有。对学习地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京、沪、津等大城市。选择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就业的分别占29.3%和26.5%。在职业选择方面, 他们主要希望从事公务员, 占29.1%;企业领导和管理者, 占11.9%;中小学教师, 占9.4%;工程技术人员, 占9.2%。另外, 从对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调查走访中发现, 志愿者对读书深造和进入公务员队伍情有独钟, 较多志愿者的职业发展观还没有真正融入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志愿计划的理念;还不是很吃苦、耐劳;还没有真正树立扎根西部、献身西部、发展西部的精神;还不是很愿意到最基层、不是很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不是很愿意在西部创业。这样, 无疑会影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的效果, 会影响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

(三) 企业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业成才的认知评价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正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但是, 现在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招不到理想的大学生”。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生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对职业的忠诚度低甚至未到岗即毁约, 致使企业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流失率很高。有些毕业生存在不愿意去基层工作, 缺乏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 个性强但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等问题。但是相关报道显示,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与普通大学生相比, 在思想品质、吃苦精神和工作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在交际水平上也有更多的优势。往往能够深入基层, 关心他人, 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忠诚度, 具备成熟的工作态度和坚韧的开拓精神。正如一些企业的评价:“西部的经历锤炼了学生的个性, 他们将成为公司长线培养的人才”, 而“企业非常看重志愿者奉献的精神和吃苦的经历, 这对创业很重要”。

虽然志愿者在品质修养、职业道德等方面能够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 但是在专业技能这一问题上, 志愿者并不占据必然优势。专业技能是就业的“硬条件”, 是大学生内在的资本, 是不能被其他条件所取代的一项要素。因此, 许多企业在被问及在招聘中是否会优先录用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时, 纷纷表示他们将按照实际情况择优录取。

同时, 大多数企业只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知半解, 更有甚者还没有听说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而以实际行动帮助志愿者再就业的企业更是有限。因此,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形势忧喜参半。虽然说西部志愿者计划“不唯就业”, 但是其再就业的情况和形势却直接影响到西部计划的开展与发展。

(四) 政策上的不完善之处

在志愿者就业方面, 还存在时间不对称的问题, 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多安排在当年11月至下一年3月底, 而志愿者服务期满时间多是8月底, 此时就业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工作已经结束, 大学生志愿者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 大多数志愿者只能选择准备考研或参加第二年的毕业招聘, 由于这段时间里没有固定收入, 对于家庭贫困的志愿者影响较大。

再者, 与同龄人相比,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在西部参与了1-2年服务工作后, 无论是从知识的更新、工作经验的积累及信息的获取上, 都存在着一定的滞留。这两项政策上的不完善之处, 使本来就比较困难的志愿者就业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 造成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志愿者自身的思想误区、不正确的择业观, 社会企业对志愿者就业的“硬实力”方面的不认同和政策上的不完善之处是其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部分。

二、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 西部志愿者应以健康正确的心态走向西部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服务动机直接影响到他们最终就业成才的结果, 也间接影响到整个西部计划的成效。抱有功利想法的志愿者往往把就业形势看得过于简单, 把个人前途压在“政策”二字上, 抱有这种思想必会导致其竞争力下降, 同时也使服务西部建设的质量大打折扣, 更扭曲了西部计划的初始目的和社会效应。

因此, 高校在落实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人员名单时应严格把关, 从多方面对报名学生进行考察, 宁缺勿滥。尤其要重视对其动机的考察, 尽量消除“把志愿服务西部当作一年后落实好工作的平台”的想法。学校应在志愿者服务期内通过各种途径定期与其进行思想交流, 对他们的一些错误观念要早发现、早纠正。同时, 学校还应鼓励志愿者在工作之余继续巩固和深入学习所学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志愿者冷静、理性面对就业这一问题。其次, 西部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志愿者的学习教育和创业培训,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服务阶段。在我们对志愿者的调查中发现, 地方政府只对志愿者在开始工作前进行培训。所以各地方政府要积极为志愿者创造学习条件, 各地项目办应建立志愿者定期交流学习制度, 促进他们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学习团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 学习其他志愿者的成功经验。志愿者只有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 才能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提高志愿服务本领, 创新工作方法, 才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弘扬。

(二) 西部志愿者应转变择业观念

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好, 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已成为众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首选的就业地, 公务员也由于其高待遇优福利成为其职业生涯的第一选择。但是近年来城市就业难和公务员考试难、竞争压力大早已成了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与其相对的西部地区, 因经济欠发达, 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大多数省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导致人才不断外流。城市的失业人口和西部地区的空缺岗位都很大程度减缓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平。大学生是年轻、热情、有文化、求上进的一个群体, 而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是这个群体中更具有奉献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一部分。留住或引进志愿者投身西部就业岗位, 并通过这一小部分带动一个大群体, 是加快西部建设, 缩短东西差距的有效方法。为鼓励这一部分人群注入基层就业岗位或在西部地区创业,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需给予其一定奖励和补贴, 平衡其收入与付出不成比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业的那部分群体, 更应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关注和帮助。因为这部分群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所吸引的人才将是最多的, 对加快西部经济建设大有帮助。

(三) 拓宽就业范围, 鼓励志愿者走向基层

1、志愿者实践空间有待拓宽。部分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都找到了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但在一些地方, 由于基层认识不到位, 造成大学生的才能在基层不被重视, 导致求职和用人错位, 并且使得走向基层的大学生理想受挫。留不住人才的关键, 是当地政府没有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平台, 不能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所以, 当地干部应该因地制宜地为走向基层的大学生安排岗位, 给予他们指导和关注。成长舞台的拓宽不仅仅使志愿者获益, 更是一种效应, 一种长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措施。

2、政府应完善保障措施。一些专门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认为, 既然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 就应该用市场手段来引导大学生留在西部, 而西部与东部、基层与中心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制度、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短期内还难以缩小, 因此, 政府还需考虑给予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以更高的待遇。所以为鼓励这一部分人群深入基层就业岗位或在西部地区创业,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需给予其一定奖励和补贴, 平衡其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业的那部分群体, 更应给予其最大限度的关注和帮助。

3、企业应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建立合理的录用制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业。祖国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前赴后继, 而志愿者却需要有更多企业的参与和关心来切实解决他们服务期满后的就业问题。因此, 企业应量体裁衣为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提供一些合适的工作机会, 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肯定和支持。就业问题的解决, 不仅使志愿者能更加安心地在西部地区服务奉献, 而且也是更多大学生投身西部的前提保障。

(四) 加大宣传力度, 创造再就业机会

1、从长期来看, 为解决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不愿到西部去的问题, 将“西部计划”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非常必要。各高校的相关方面也需想办法消除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对基层的错误认识。如高校可以将西部计划列入学校任选课, 让广大高校学生认识到西部计划的重要意义。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办有关讲座, 邀请西部志愿者给在校生讲述他们的西部之行、重大收获和宝贵经验, 或邀请那些走向基层的大学生来畅谈他们的所思所想。把西部建设贯穿于高校日常思想教育, 尽早纠正大学生对基层的错误观念, 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整个西部计划, 并且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西部的意识和去基层就业创业的观念,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 也是端正志愿者服务态度、积极接受锻炼、努力成才的前提。

2、建立各相关部门宣传西部的长效机制。为鼓励推动西部志愿者计划的继续进行, 同时促进志愿者就业问题的解决,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得更多企业了解这一计划、参与这一计划, 切实解决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在就业时面临的困难。政府职能部门可将每年为志愿者联系举行专场招聘会纳入常规工作, 为志愿者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平台, 弥补其因错过就业潮和缺少就业信息所造成的就业机会错失。

与此同时, 社会各类传媒应加大对西部计划的宣传频率, 对辛劳工作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予以褒扬。可通过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跟踪报道, 拍摄其在西部生活工作的纪录片, 加强全社会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关注度, 让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到西部志愿者的伟大与无私, 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择业提供更大的空间。若能将“西部计划”的宣传、贯彻、实施演变成为一种特有的高校文化, 必将有利于促进“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 解决西部志愿者的就业困难。

三、结束语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到现在为止, 还比较严重, 需要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单位的重视。这关系到整个“西部计划”的实施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前进。我们相信通过教育、宣传和政策方面的努力, 以上述几点为突破口, 在不久的将来, 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就业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摘要: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下, 2003-2009年累计已有10多万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 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然而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却面临种种就业的困难。

关键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就业,企业,高校,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处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M].江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吴薇, 刘继亮.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2) .

[3]、巴玉玺.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6) .

[4]、周华蕾.大学生志愿者西部支边后的就业困惑[J].杂文选刊 (上旬版) , 2008 (12) .

西部志愿者个人总结 篇5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思想上武装自我,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抓紧对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学习做好工作所需要的一切知识,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此外,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一流业绩,争取成为一名最纯粹的共产党员。

在--团县委领导与同事们的帮助与指导下,我对县级团务工作有了深刻地认识与了解,熟悉了办公室工作,充分明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个人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地锻炼与提升,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县教育局、教育救助协会的帮助下,使我在助学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好。志愿者生活将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段岁月为我的人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承诺不管未来身处何处,我仍将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发扬志愿精神,一如既往地提供志愿服务。

最后感谢家人、朋友的理解、帮助与支持,让我坚持走到今天,让我不断去践行、去追求人生梦想。感谢--团县委、县教育局及教育救助协会提供志愿服务平台,更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对我工作生活上的关怀、照顾与栽培,让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让我感受到永胜县人民的热情、友善、好客,感受到淳朴、多元的民族文化,让我融入到--的大家庭中。

西部志愿者 篇6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西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截止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已招募33920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26个省(区、市)的500多个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专项行动的志愿服务。其中12243名志愿者服务两年,5年累计在岗服务人数为46163人次。加上北京、辽宁、河北等23个省(区、市)实施的地方项目派遣的38000名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总规模达到71920人。青年志愿者对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西部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西部地区多为不发达地区而且多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反分裂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1]青年志愿者在完成志愿者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对服务地的青少年积极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在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到西部教育的现状。

中国青年网2007年发布的《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对西部青年的教育状况分析如下:

“第一,国家加大了西部教育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西部青年的教育环境持续改善;第二,西部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远弱于全国青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和大学毛入学率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同等地享有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实惠,入学年龄比全国青少年的高;第三,西部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小学辍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辍学现象非常严重,西部青年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比例较低,失学青少年的性别差异不大。”[2]

而对于上述三点,在《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中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近几年,国家实行了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财政拨款力度,极大地促进了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全国592个扶贫重点县实行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和课本费、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从2006年开始,中央和省两级财政已安排近75亿资金,免除了西部农村49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而且已经补助了公用经费的标准。教育系统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得到落实。

调查发现,2004年西部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年,高于西部地区15岁以上且上过学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而当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全国青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9.8年。西部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是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

2005年《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指出,全国还有8%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调查显示,获得九年以上教育的西部青年比例只有57.0%。有43.0%的西部青年未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而这当中“从未上过学”的比例达到了7.2%,“小学未毕业”的为10.1%,“小学毕业”的为 25.7%,初中辍学现象非常严重。2004年全国初中阶段辍学率为2.49%。但进入初中年龄阶段的西部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在读”的比例迅速增加。12岁、13岁、14岁、15岁、16岁和17岁“不在读”的比例分别为3.2%、6.0%、10.7%、20.9%、32.3%和44.1%。这就表明至少这部分青少年肯定是未能进行初中阶段的学习或是初中辍学。在对15岁到25岁青年的小学五年级完成率的统计中,15岁和16岁青年“从未上过学”和“没有上到五年级”的总比例均为6.5%;17岁、18岁和19岁的总比例分别增长到7.6%、6.9%和9.4%。[3]

大学生到西部去,作为青年志愿者,理应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弘扬志愿者精神的同时,更应注意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结合西部当前的教育状况,谈谈志愿者如何更好地为青少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青年志愿者很大一部分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从事支教工作,在做好支教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西部不发达地区较之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青年志愿者来到西部,扎根西部,不仅仅只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为西部广大的青少年带来先进的理念,带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西部地区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比率上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社会上存在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许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认为读书不如出去打工,这样挣钱比较快,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比较多,普遍的家庭孩子比较多,家庭负担比较大,许多青少年在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没完成的情况下就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而外出打工从事的大多都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虽然一时解决了家庭的困难,但是长远来看还是要回到西部。西部地区同时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拜金主义”,认为金钱至上,这也是西部失学率比较高的原因。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并由此产生了一批“暴发户”,这些“暴发户”带来了一些很不好的影响,导致许多家庭认为金钱至上,并认为读书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并不能为家庭带来实质的好处,反而是家庭的负担。作为青年志愿者,面对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要在青少年中加以抵制,并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青年志愿者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典型,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依靠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并且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更加积极地回报社会,反哺社会,为整个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要尽量地减少适龄青少年的失学率,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青少年是整个民族的希望,更是西部的希望。青年志愿者是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一部分,要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对青少年施加正确的影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青年志愿者是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一代,在为西部带去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带去先进的生产力。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西部,多是一些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信息比较闭塞。在西部的一些地区,有些学校接受了发达地区捐赠的物品,比如计算机。但是这些计算机在捐赠后,当地的老师不会使用,就只能放在机房里。老师不会使用,学生更无从接触,致使计算机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青年志愿者来到西部,不单单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还要对当地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当代的青年志愿者,掌握计算机是必备的一项技能。青年志愿者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在利用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要教会当地的教师使用计算机,使高科技在平常的教育中产生更大的效用。目前计算机教育在发达地区已经很普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改变,并且逐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使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青年志愿者在传授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同时,在使青少年掌握计算机的同时,要积极地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科技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化工具,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手段。青年志愿者要利用这种优势,可以制作各类图文并茂、音像俱佳的文件,用以进行德育教育。同时,也要限制不健康、粗俗的电脑游戏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年志愿者要积极地利用各种工具,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青年志愿者要引导青少年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正确看待民族间的差异,了解党的民族政策,从而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意识,维护民族团结;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宗教,了解党的宗教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家的法律,让青少年明白哪些行为会触犯我国刑法,是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牢牢确立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公民。青年志愿者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教授外,更应加强实践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看纪实性影视片;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用事实教育青年学生的目的;在青少年中进行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为民族服务。

参与志愿工作,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服务具有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青年志愿者,不仅仅肩负着教授知识的重任,更肩负着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对青少年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更全面地成长,为西部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把我们的西部建设得更加美好。

注释:

[1]《西藏: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中国共青团网

(Http://www.ccyl.org.cn/zhuanti/qsnjy/taya/200902/t20090214_130248.htm),2009年2月14日。

[2]《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中国青年网

(Http://www.cycnet.com/cms/2006/2006youth/qsnyj/200710/t20071008_598139_1.htm),2007年10月8日。

[3] 参见《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中国青年网

(Http://www.cycnet.com/Cms/2006/2006youth/qsnyj/200710/t20071008_598139_1.htm),2007年10月8日。

西部志愿者 篇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加强途径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是团中央 、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 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 策、资金支持。 这项计划旨在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促进西部贫困地区 教育、卫生、农机、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 创业的渠道, 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 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缓解社会 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它采用公开招募、志愿 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从普通高等院校招募 一大批应届毕业生, 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 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西部或者自主 择业、创业。 “西部计划”自实施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 参加了此项神圣而光荣的活动,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志愿服务 西部计划高度重视。 新时期高校应将西部计划看作是大学生 就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教 育,完善激励机制,唱响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 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 不断加强大学生志 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西部的工作、生活中表现得很优秀, 志愿者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崇高理想, 去经受历练, 去经历有质变意义的人生转折, 它意味着舍小我、求大我。正是这一批热血青年用自己非凡的行动唱响了“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 抒发了一代年轻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 体现了一代年轻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在西部的土壤上留下了他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青春足迹, 他们无怨无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志愿者对服务西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导致落差太大, 情绪不稳定, 工作态度不认真, 工作懈怠, 生活懒散, 个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整个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 对国家下一步工作的进行也会形成很大阻力。大学生入校后, 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 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 转变就业观念, 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 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大学生参与意愿的主要激励因素“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支援西部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了解这样的信息后, 宣传也应紧紧围绕这些方面, 强化参与动机。要通过政策、配套措施等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 接触、了解社会,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 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西部计划自出台以来, 虽然各有关部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 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 且宣传途径和方式单一, 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 社会氛围不浓, 尤其是某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西部计划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教育, 只是例行地完成任务而已, 致使宣传工作还存在许多盲点, 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涵义和宗旨、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 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西部计划。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 唱响“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 宣传是促使大学生最终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始动力和加强动力, 应该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对政策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优惠政策的认识促进了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而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则增强了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意愿。这种积极的意愿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那些想要进行志愿者服务的人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 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宣传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 在高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 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 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 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 使西部计划深入人心, 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向往西部、奉献西部的热潮。

三、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完善创业平台。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 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 高校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 通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与科技创新园区、社会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系, 为学生从“计划”创业转化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到广阔的西部和基层创业发展。同时高校团组织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 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的支持。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大学生接触社会, 创新实践平台。

高校团组织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实践舞台, 积极开展“就业见习计划”。把国家的西部长远服务计划与高校的“三下乡”短期服务计划相结合, 广泛开展到西部、到基层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让大学生经受磨砺, 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培养一种深厚的恋土恋乡情结, 从而坚定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创业的信念。

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 在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助学贷款等方面指定配套优惠措施, 对志愿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 确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导向。

六、要建立健全志愿者基层就业后的服务体系。

首先高校要对在西部和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真正做到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 而不是学生毕业后高校就对参加西部志愿者不闻不问了。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志愿者的生活及工作, 做志愿者坚强的物质及精神后盾。高校应与志愿者勤交流、勤联系, 建立志愿者联络制度, 定期关心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应保管好志愿者服务期间其户口和档案保留, 志愿者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 服务期满后, 学校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同时, 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也要及时地与毕业高校保持联系, 定期汇报在基层的工作情况。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机制, 形成一种高校作保障、学生求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七、切实贯彻国家政策, 支持志愿者后期的再就业工作。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就业问题严峻。绝大多数志愿者认为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狭窄, 对个人将来的出路表示担忧。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给予了政策支持, 如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0分等优惠政策, 但是, 优惠政策条件少, 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配套制度不完善, 部分志愿者对服务期满后的未来没有信心。一至三年的志愿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丰富了一些人生阅历, 很多用人单位也并不认可志愿者。他们奉献过, 为西部的工作努力着, 同时也失去了几年的青春, 这样的失落对于志愿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各高校应该免费地为志愿者提供就业咨询服务, 积极引导志愿者就业。把志愿者视为“应届生”。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 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 特别是企业并不认可。针对此类问题, 教育部和各高校可考虑为西部志愿者“开绿灯”, 让志愿者能真正享受到应届生的待遇。志愿者结束服务期后可以参加其所在高校的双选会和其他招聘会, 支持志愿者的再就业工作。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 也不是应急之举, 而是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加强和改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 更是改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 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 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总结经验, 全面推进西部计划长期有效地运转。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读者评刊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21) .

[2]唐召云, 匡利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

[3]秦沣.双赢的“西部计划”[J].新西部, 2006, (05) .

[4]放飞理想到西部建功立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同志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02) .

西部志愿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undefined

1.1 检测对象

内蒙古部分高校711名毕业生,其中男生211名,女生500名;年龄21~27岁。尿液标本均采用洁净的一次性尿杯,要求留取清晨第1次或第2次的尿液[1],并空腹抽血留取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所用仪器为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DIRUI H-300尿液分析仪;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显微镜;离心机;台湾产e-STAR全自动酶标免疫分析系统。尿液分析试纸和尿液分析质控液由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自配20%磺柳酸溶液。HBsAg诊断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肝功能诊断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室内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3 检测方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后,再将10 ml尿液,1 5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力为1 735 g),取0.2 ml沉渣镜检有形成分,上清液用20%磺柳酸溶液滴定复检尿蛋白。HBsAg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检测采用连续监测速率法。所有试验均同期进行质控血清检测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及判定结果。

2 结 果undefined

2.1 尿液分析、肝功能和HBsAg检测异常结果

表1显示,尿液分析异常率为10.41%,其中女生尿液异常检出率高于男生,分别为11.20%、8.5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检出的阳性率为1.97%,男生略高于女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2.39%,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分别为7.11%、0.2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 aχ2=28.62,P<0.01。

2.2 尿液6项阳性检出结果

如表2所示,尿液干化学分析中, PRO+Hb+WBC阳性4例,Hb+WBC阳性 20例,WBC阳性 31例,PRO阳性7例,Hb 阳性5例,GLU 阳性2例,URO+BIL阳性5例。其阳性百分率分别为0.56%、2.18%、4.36%、0.99%、0.70%、0.28%、0.70%。女生WBC阳性率(5.60%)高于男生(1.4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9,P<0.01);男生GLU阳性率(0.95%)和 URO+BIL阳性率(1.9%)分别高于女生GLU阳性率(0)和 URO+BIL阳性率(0.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PRO—蛋白质; GLU—萄葡糖; URO—尿胆原;BIL—胆红素。aχ2=64.19,P<0.01;bχ2=4.75,P<0.05;cχ2 =6.11,P<0.05。

2.3 尿液镜检阳性检出情况

尿液镜检检出RBC 、WBC、管型、细菌、结晶阳性数分别为18、70、0、39和35例,其中男生尿液中WBC、细菌阳性检出数要低于女生,而尿液结晶的检出数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注:aχ2=213.62,P<0.01;bχ2=11.92,P<0.01;cχ2=23.85,P<0.01。

3 讨 论undefined

青少年正处于活泼好动、朝气蓬勃的阶段,他们旺盛的精力往往掩盖了身体里潜藏的某些疾病。本室通过此次体检,了解到在这一群青年学生当中,尿液分析异常占有较高的比例。泌尿系统的疾病,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尿液检验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尿液检验中,由于多种因素干扰,会使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如干化学分析中反应只对粒细胞敏感,且WBC数小于10~25个/L等情况下会出现WBC假阴性;如尿镜检则由于RBC被破坏释放了Hb等因素而至假阴性[2],所以,在尿液分析中我们结合镜检对有形成分结果作出判断,在711名青年学生中有7.74%的人有脓尿,其中以女学生为最多;而且菌尿检出率也比男生高许多,与男生相比较,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女学生的生理结构、生活习惯及衣着等因素有关,从而易导致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另外,在排除月经期、剧烈运动等影响因素后,有12人为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其男女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这种单纯性的血尿或蛋白尿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因不及时检查而被人们所忽视。无症状蛋白尿分为功能性和病理性两种,功能性蛋白尿如持续存在亦导致肾实质性损害就可能转变为病理性蛋白尿;而血尿的出现则意味着泌尿系统或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泌尿系统所致[3]。青年学生由于健康意识淡薄,再加上学习、就业压力过重,这些无症状的疾病最容易被他们所忽视,所以,尿液体检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在青少年的健康检查中应增加尿液分析。

在尿液检查中,有2名学生GLU阳性,因检查时未做血葡萄糖测定,所以,是否患有糖尿病还有待于进一步检查。由于青年学生存在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而且又缺乏体育锻炼从而导致肥胖人数增加,目前,在我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急剧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所以,把血、尿葡萄糖均纳入青少年学生健康检查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在711名青年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1.97%,明显低于我国一般人群的感染率(9.09%)[4],且男生多于女生,与相关报道一致。肝功能异常有17例,异常率为2.39%,男生多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男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另外有2名男生和1名女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而引起肝功能损害。

根据健康检查结果了解到,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有部分人对自己的健康了解不足或重视不够,使身体处于疾病的隐匿阶段,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加重病情,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及未来能否健康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所以,家庭、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重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加强对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检查,应对一些隐匿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应对青少年饮食健康、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教育工作,并敦促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以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并顺利的走向社会。

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西部计划青年自愿者的健康状况。方法 于2009年6月对全国西部计划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711名自愿者进行健康检查,将其尿液中6个项目、肝功能、HBsAg的检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尿液异常检出率为10.41%,肝功能异常检出率为2.39%,HBsAg阳性率1.97%。其中肝功能异常检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1)。尿液分析中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9,P<0.01),白细胞异常伴有蛋白尿或血尿共有24例;单纯性蛋白尿或血尿有12例,且干化学分析与镜检结果基本一致;尿糖阳性2例,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5例。结论 部分青年学生身体存在着隐匿性疾病,而且忽视了某些无症状疾病的治疗与防护。应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敦促其做好个人日常的健康检查,对一些疾病能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家庭、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对学生的健康加强监管力度,以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青年学生,健康检查,尿液分析,肝功能,HBsAg

参考文献

[1]顾可良.尿液检验的问题解答[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2):126.

[2]从玉隆,尹一兵,陈瑜,等.检验医学高级教程(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74-177.

[3]叶任高,申清瑞,余学清,等.肾脏病诊断与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5-106.

西部志愿者 篇9

一、引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简称西部计划) 实施以来, 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影响。西部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实施以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就业矛盾尤为突出。为此, 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 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之一, 也是推进西部计划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6年10月底, 全国近四成2006年服务期满的志愿者已在西部实现就业;近六成期满志愿者返回东中部地区就业, 返回东中部地区就业的期满志愿者就业率达到53%。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的真实意向和想法, 更好地研究西部计划的长效机制, 从而更好地深化就业工作, 通过就业开展育人工作, 我们对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和闵行校区10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学校各专业中、高年级学生, 共回收有效问卷882份, 其中1.36%的学生曾参与过西部志愿服务活动。

1、现状分析

(1) 大学生对西部计划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还不够

西部计划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 它获得大学生对其认可的过程, 也是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 从而产生参与西部计划的心理倾向。此次调查中, 约77%的学生对西部计划的了解程度一般或是了解很少, 非常了解或是比较了解的学生仅占到12.69%。在大学生对西部计划认知度不高的前提下, 认同度也很难达到期望的程度, 那么, 通过西部计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难以实现。此外, 在我们对不同生源地区学生服务西部意向调查时发现 (见表1) :首选去西部就业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2.73%;46.29%的上海学生表示不会去西部;西部学生中63.25%的人表示如果政策条件好可以考虑, 11.97%的人表示找不到其他工作时再考虑回西部。可见,

西部计划的宣传动员工作尚有可扩展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尚有发挥的余地。

(2) 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动机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并存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西部计划, 理性地参与西部计划, 也是西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问及毕业时是否会选择去西部, 557位学生表示会考虑参与西部计划, 考虑参与的主要原因如图一所示, 其中51.35%的学生表示相关政策待遇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 也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 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以及实现自我发展。上述数据反映了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

(3) 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选择的服务地区和就业部门相对集中

西部幅员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调查显示, 学生愿意去服务、去就业的地区相对比较集中, 如图二所示, 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经济相对较发达的重庆、四川、云南地区最令大学生青睐, 其他地区尤其是内蒙、甘肃等偏远地区被选择的概率较低。如图三所示, 西部地区的高新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是大学生最愿意就业的部门, 但同样也需要人才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冷落, 被选择比例分别为1.1%和3.84%。

2、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影响着西部计划的实效性

上述现状存在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

一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也加入到就业大军中,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具备应届生的优势, 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此, 东部地区学生大多不愿意去服务西部, 西部地区学生也相对愿意去就业机会较多的东部地区;志愿者在选择服务西部时, 会更多地考虑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地区, 选择社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风险系数较低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在西部服务期间, 也难免会怀有对服务期满后就业的忧虑, 有部分志愿者甚至担忧可能因参加西部计划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 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在西部的服务效果。

二是有些地方的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配套制度不完善, 部分政策成为“海市蜃楼”;同时有些接受地政府设置苛刻的条件和门槛, 造成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失业率较高, 这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主观上将志愿服务西部与失业等同起来, 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少数志愿者自身素质不高, 在西部工作岗位上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或是成为替代劳动力, 服务期满后综合素质也较为逊色, 难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同时有些用人单位对志愿者在西部服务期间工作经验认同度较低, 也提高了其就业潜在风险。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研究表明, 相当多的志愿者本身也希望志愿服务能为他们带来某些利益, 他称之为“利他主义的个人主义”或“合作主义的利己主义”。为此, 在很大程度上, 就业潜在风险会损害志愿者的直接利益, 这种风险不仅影响西部计划的发展, 而且会导致其他社会风险, 必须通过相关措施来化解志愿者存在的潜在就业风险。

三、健全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的对策分析

西部计划是培养人才的新载体, 而志愿者潜在的就业风险, 直接影响到志愿者的切身利益, 也直接影响到西部计划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这给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 在加快落实国家有关志愿服务西部的优惠政策同时, 可以通过健全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尽可能降低就业风险, 增强西部计划的实效性。

1、健全就业宣传教育机制, 是增强西部计划实效性的前提

就业宣传教育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西部计划的重要内容。各地政府和高校要把这些融入到西部计划宣传中去, 并形成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其引导、教育功能。一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 引导大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另一方面, 通过志愿服务报告会、交流会、图片展、政策解读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志愿者典型, 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营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到西部就业的良好氛围。

2、健全就业推荐机制, 是增强西部计划实效性的保障

就业推荐工作是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尤其为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推荐就业, 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持续效应, 增加广大青年学生对西部计划的信任度。

(1) 建立志愿者信息档案

自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起, 要建立起志愿者信息档案, 实现一人一档, 主动了解志愿者生活、学习等情况, 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升学和就业信息并更新档案, 从而能够为其良身定做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方案。

(2) 搭建就业双向选择平台

在了解志愿者就业意向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高校就业资源优势, 为每位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 并提供不少于三次的就业岗位, 切实服务于志愿者。对于有意向在西部、在基层就业的志愿者, 学校就业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西部用人单位的联系, 及时为其搜集、提供招聘信息, 尤其是在边远地区服务的志愿者, 要确保其获得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

3、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制, 是增强西部计划实效性的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旨在引导志愿者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其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对其综合素质和技能进行评价, 通过选择与规划促进其朝着有序方向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帮助志愿者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需要, 将个人选择建立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确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 从而切实推进西部计划。

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辅导作为一项全程化系统项目来抓, 应包括以下方面辅导:

(1) 认知心理辅导,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认知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志愿者正确处理潜在的就业风险, 减少盲目的就业抉择, 稳定其服务期间的情绪, 从而提高服务效果。引导志愿者理性分析自己的兴趣、知识、人格、能力和特长等, 尽可能减少非理性的主观因素以及就业形势、压力等影响, 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了解西部计划的就业政策、就业前景, 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同时,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志愿者开设职业心理辅导课程, 帮助他们舒缓就业压力, 提升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2) 职业技能辅导, 提高就业竞争力

提高志愿者的职业技能, 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也是降低其潜在就业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面, 加强对志愿者职业技能的培训。为志愿者提供职业见习的岗位, 鼓励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为其安排更多职业锻炼的机会;其实志愿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职业训练, 要鼓励志愿者全身心投入,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掌握职业技能。同时, 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 对志愿者进行全方位培训, 鼓励西部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志愿者培训, 既可以提高志愿者的职业技能, 又可以鼓励扎根西部, 甚至直接与培训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另一方面, 加强对志愿者求职技能的培训, 细化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每个环节, 帮助其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为志愿者设立专职就业辅导老师, 为其提供全程化的引导、指导和服务。

(3) 自主创业辅导, 拓宽就业渠道

自主创业是一种高层次的就业形式, 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国家提出了创业贷款、相关费用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和高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志愿者, 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开展创业心理辅导、创业技能辅导。

此外, 政府部门和学校还要以各种方式为志愿者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如户口迁移、档案挂靠、人事代理等服务, 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西部计划就业服务的调查研究工作,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确保每位服务期满的志愿者都能成功就业。总之, 要使每位志愿者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增强西部计划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 中青发[2005]29号, 2005.7

[2]、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4号, 2005.7

[3]、安国启, 邓希泉, 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J],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专题研究报告, 2004

[4]、巴玉玺.论引导大学生为西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激励与措施保证[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6

[5]、伍力.引导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4

西部志愿者 篇10

(一) 大学生赞同志愿服务精神, 但并不愿参与

随着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行, 我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对于志愿服务行为, 大学生普遍持赞同的态度, 同时, 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项目, 大学生也会自愿地参加。然而, 志愿服务西部活动作为影响大学生一生的行为, 却使得大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大学生对于他人能够自愿服务西部的行为非常赞同, 但自身却并不愿意去参与。这就使得志愿服务西部活动在大学生之间存在的较为稀少。

(二) 存在志愿服务形式, 缺乏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

目前, 我国高校虽然大力提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将志愿服务西部的积极影响传达给大学生, 并且形成了前景较好的志愿服务形式, 然而,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西部后, 其自身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高校在这一方面不能给大学生保障, 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具有志愿服务西部意愿的同时, 又存在着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担忧, 许多大学生在考虑到自己未来难以保障后, 就放弃了志愿服务西部的想法。

(三) 注重支援活动, 忽略志愿培育机制建设

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非常重视, 积极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基本上是只要学生自愿参加志愿服务西部活动, 就可以安排学生完成这项任务。然而, 在学生前往西部之前, 却未能受到应有的志愿服务培育, 这就使得大学生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生活、习俗等了解不足, 到达西部后, 无法适应当地的生活, 更无法将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很好地发挥出来, 许多志愿服务西部的学生不得不中途放弃。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的具体方案

(一) 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的目标

1. 强化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法治精神。

树立法制意识, 强化法治精神, 是保证大学生遵纪守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发展自己的基本前提, 也是实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是一种较为特殊, 又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实践形式。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既需要法制意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又需要法治精神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必须与法治精神的培养相结合。

2. 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

在社会生活中,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的人相互服务, 才使得这个社会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应当树立服务意识, 才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不断发挥自身的价值, 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是一种典型的奉献社会的表现形式,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表达方式, 因此,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树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 将自己奉献给社会。

3. 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不仅需要大学生具有服务社会的精神, 更需要有进行实践的基本能力。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 更需要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宣传, 能够加深大学生对于西部生活、工作的了解, 使大学生不断通过学习和实践, 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从而在志愿服务西部的过程中更适应当地的生活, 将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应遵循的原则

1. 遵循自觉性与自愿性相统一的原则。

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是成年人, 有着自己的思想意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是关系到其一生的大事, 大学生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参加志愿服务西部活动。而高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西部宣传, 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使其能够自觉地将自己奉献给社会, 走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 从内心深处自愿地服务西部。

2. 遵循利己性与利人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中, 一方面是在发挥自己价值的同时, 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另一方面, 则是由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 为社会中的其他人考虑, 做出利他的行为。在人们的观念中,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是牺牲了自己获得高薪工作的机会去奉献社会, 然而实际上, 这种行为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增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宣传应当同时突出其利己性与利他性。

3. 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宣传工作, 就是要让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精神深入大学生的思想中。可见, 这种宣传活动必须有可靠的理论作为支持。另外, 志愿服务西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实践活动, 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在培养大学生服务意识的同时, 更要培养其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下, 帮助大学生实现服务西部的远大目标。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的主要内容

1.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的高尚精神, 使大学生自愿地向社会奉献自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是一种服务社会的突出表现形式, 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2. 着重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合作精神。

人在社会中既是独立的个体, 又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独立存在。合作能力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志愿服务西部活动中, 更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因此, 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活动中, 应当重视宣传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意义, 掌握与他人合作的基本技能。

3. 重点宣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 大学生才能完成学业, 学到有用的知识, 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 他们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奉献社会。因此, 高校宣传志愿服务西部的内容中, 社会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4. 强调大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

我国西部地区是相对落后的地区,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大学生对于西部人民抱有同情与关爱之心。只有在爱心的驱使之下, 大学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志愿服务西部活动中, 不断地付出自己的精力, 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西部人民。因此, 要使大学生具有志愿服务西部的意愿与动力, 就必须向大学生宣传对他人的关爱思想, 强化大学生同情与友爱的情感。

(四)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基本方法

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志愿服务西部是大学生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要想使志愿服务西部宣传达到更好的效果, 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教育与宣传进行有机的结合, 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深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

2. 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首先, 高校应当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做好沟通, 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 维护大学生自身的利益。其次, 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机制,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后, 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培训, 使大学生在投入到志愿服务西部工作之前, 能够获得更多接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 提高自身的能力, 以便更快适应自己的志愿服务岗位,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服务于西部人民。

3. 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平台。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是将自己奉献给了社会, 奉献给了西部人民。大学生在西部地区的战斗不应当依靠个人的力量, 更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群体共同努力。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平台, 使不同的志愿服务者、政府、高校、社会能密切合作, 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善始善终地完成志愿服务西部的工作, 更能够在多方面力量的合作之下实现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

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行为, 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 这既能够带给大学生更多的信息与动力, 也能够使高校、政府、社会进行反思, 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动员工作做得更好。

三、结语

只有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准备工作前提之下, 其宣传工作才更具有可信度, 才会更有力。才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西部工作中去, 让更多大学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 锻炼自己的能力, 提升自身的价值, 为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做好铺垫。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是大学生崇高精神的体现。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 不仅能够加快我国西部社会建设, 还能够解决大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 对大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现状, 并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的具体方案, 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宣传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西部,培育机制

参考文献

[1]万斌, 高嵘.当代中国志愿精神的三维把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2 (6) .

西部志愿者 篇1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关注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共青团中央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它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都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地区从事为期1~3年的科教文卫以及基层青年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然而在物质生活发达的现在,那些忙于考研、出国和考公务员的应届毕业生还会关注西部计划吗?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广大青年学生对于志愿服务西部的关注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客观公正的了解苏州地区高校学生对西部计划的关注情况,使样本量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我们主要选择了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苏州科技学院三所苏州本地的院校进行了调研。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采用网络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上述高校中发放问卷950余份(其中苏州大学500份,西交利物浦大学220份,苏州科技学院230份),在一个月的问卷发放与收集过程中共收到有效问卷910份,问卷回收率高达96%。

二、调查结果

(一)问卷分析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基本内容的关注程度及途径。在这里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大家对该政策的了解程度,二是了解该计划的途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有62%的同学对该计划只是稍微有些了解,并有26%的同学表示对此毫不知情,仅有1%的同学对于该计划是十分了解的。而对于了解途径,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了解这项措施的主要途径还是比较广泛的,社会和学校宣传可以说是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达到了39%。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有31%的同学通过上网来了解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内容的关注程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家了解最多的依然集中在支教、支医和支农这三部分,对法律援助、灾后重建以及基层青年专项行动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多,为了更清楚的探寻同学们对于一些常见或冷门服务项目的关注程度,我们特地对问卷增加了问题以准确掌握同学们对相关服务内容的知晓情况。

3)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选拔标准的关注程度。对于三所高校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标准关注程度的测定,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标准:具备志愿服务能力、学习成绩、学历要求、身体素质。并分别算出每种因素下的了解程度的百分比,其基本情况如下见表2。

4)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优惠措施的关注程度。国家对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方面出台的优惠政策是相当多的,但为了客观的测定大家对此、的关注程度,我们特选取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生活补助、学费补偿、购买保险、考研(公务员)加分。

三、原因讨论

针对以上结果不难发现:西部计划在苏州地区高校的同学中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对西部计划的服务内容了解的最多,达到了66.3%;而对“选拔标准”和“优惠措施”大家的知晓情况相当,分别为17.4%和16.3%,笔者采访了这三所高校的同学以及老师,总结出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因素。

(一)从大学生主观角度看

1)西部地区大多气候恶劣、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而现今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更着眼于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再加上东西部间的文化差异,在毕业后更倾向于中部以及东部的大城市。这就造成了主观上对志愿服务西部缺乏兴趣,对该政策的信息也就了解的不全面。2)很多大学生虽有志愿服务的意向,但更多的只停留于想去“体验”的层面,缺少长期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动力。

(二)从社会客观方面看

1)宣传力度还很欠缺。政府和学校的宣传对于大学生了解服务西部计划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发现,多数人表示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合力的宣传系统,造成大家对于志愿服务计划存在很多盲点,导致许多大学生对西部计划的选拔条件和优惠措施等内容都不太了解。2)来自家人朋友反对的压力。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西部地区的生活条件和设施都比较落后,路途遥远。并且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志愿服务归来后依然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虽然这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但大多数父母在子女选择志愿服务西部这一决定时都会持反对意见。3)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氛围不浓厚,对志愿服务持消极、观望态度。随着部分伪公益事件的发生,大家逐渐对志愿服务产生了质疑声,很多人虽然或多或少知道西部计划,但更多的只是好奇那些参与过西部计划同学的经历,真正想去践行的人寥寥无几。

参考文献

[1]邹凯, 陈英武, 陈添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子政务网站公众满意度分析[N].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7.

[2]朱国庆, 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状况的分析与思考.中国商界[J].2008.

上一篇:黏膜反应下一篇:地方档案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