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保障体系

2025-01-02

卫勤保障体系(通用7篇)

卫勤保障体系 篇1

1 卫生资源的基本概念

卫生资源是指为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而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凡是能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要素, 都可成为卫生资源[1]。广义的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制度和政策环境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而狭义的卫生资源即指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卫生财力资源。其中,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相关工作和提供卫生服务的一切人员[2]。卫生物力资源是指一切可以用于卫生服务活动的物质条件。它由2大部分组成:一是医疗器械设备;二是药品材料[3]。卫生财力资源是指以货币形式来表现的用于军队卫生事业的经费。或者说, 军队卫生财力资源就是卫生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货币价值形式上的集中表现。

2 卫生资源对当代卫勤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2.1 军队卫生资源决定卫勤保障能力的大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 信息化战争将是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战争会使战争时间急剧缩短、各种作战力量高度集中、作战形式灵活, 非军事因素对战争影响的比重增多等, 这些会导致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伤员且伤势严重[4]。信息化战争中医疗物资消耗巨大, 加上敌方对交通运输线的封锁及破坏, 部队作战方式、战斗形式及战斗重点的易变性, 使得人、财、物等卫生资源的储备及运输都阻力重重, 这些都对我军的卫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对提高现代化军队的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2 军队卫生资源是我军军队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新时期, 军队卫生体制编制调整是我军卫生部门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 其改革的重点是军队卫生资源配置。军队卫生资源配置是军队卫生部门将军队的所有卫生资源在军队卫勤保障体系内的分配和运用。

我军是一个高度统一集中的武装集团, 其卫生机构、人员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不得随意变动。我军卫生部门对于军队卫生资源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决策权, 这就决定我军的卫生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5]。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就需要根据卫勤保障体系保障官兵健康的需要, 计算出卫生资源各要素总和、结构与分布的配置标准, 从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提高军队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障卫勤工作的顺利完成。

2.3 军队卫生资源是全面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的着力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 卫勤保障体系不仅要担负军队平战时的战伤救治任务以及防疫、保健等工作, 还逐渐在多国维和, 抗洪救灾, 抗震救灾, 奥运安保及医疗, 世博、世园安保及医疗等多项重大任务中承担“保障队”、“战斗队”的重任[6]。在新的军事变革以及我军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要求下, 传统的卫勤保障体系模式已不能满足军队卫生工作的需求。资源是稀缺的, 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是全面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的着力点。

3 当代卫勤保障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方法

3.1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源节流是推进军队卫勤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 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体系, 其着力点还是立足军队自身培养。就目前的医疗卫生队伍而言, 可以按职责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卫生管理机构、卫生保障机构、医学教学机构和医学科研机构4大类。其中, 承担医学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是军医大学、医务士官学校、卫生员训练队等[7]。近年来, 军队卫生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合格的军队全科医师的新路子, 有的军医院校已开始设置全科医师专业, 未来全科医师的培养将成为我军基层军医的主要培养方式。总之, 军队立足自身培养医疗卫生人员, 既要打牢其理论知识基础, 又要注重提升综合性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如此, 才能培养一大批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军事医学人才, 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实际需求。在卫生物力资源方面, 新时期, 随着战争模式的转变, 敌方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封锁破坏交通运输线。我军要在短时间内动员、筹措、储备、运输卫生物力资源, 就要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 依靠自身力量。如在应急情况下, 可在战地创造条件加工生产部分药材, 用于医治伤病员, 完成战时战伤救治任务[8]。在卫生财力资源方面, 我军可充分借鉴革命战争年代筹措卫生财力的方式, 在战时依靠自己和群众, 打破敌方的经济封锁, 保障财政的供给。

3.2 军民融合是推进军队卫勤保障工作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生产力急速发展, 社会卫生资源日益丰富, 物流体系不断更新完善, 社会保障军队卫生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未来我军将主要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卫生资源的筹措, 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 我军可在网上订购医疗物资, 进行网络结算。这样既可整合军队内部的医疗卫生资源, 也可利用国际、国内市场筹措卫生资源, 将大大提高医疗物资筹措效率, 降低筹措成本[9]。在军队卫生资源的储备方面, 也将向军地联储备方式转变, 建立卫生资源军地一体化的储备模式, 增强卫生资源储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灵活调度, 精确控制卫生资源, 将卫生资源的生产、储备、流通、运输等环节寓于整个社会之中, 不断巩固军队卫生资源储备和供应的基础。

3.3 国际交流合作是军队卫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军医疗卫生人员先后参加了联合国维和、国际灾难救援等行动, 开展针对性训练并建立了应急指挥机制。进入21世纪, 除伤病救治、灾害医学救援外, 我军医疗卫生人员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延伸到预防医学、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2004年, 我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把军事交流放在了战略层次, 将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作为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其中, 无论是交流互访、维和、履约核查等行动, 还是联合军演、合作反恐、国际救灾、军事威慑、军事展示等, 都离不开军队医疗卫生力量的参与。2005年至2008年, 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十多项, 投入军队力量4 000多人次。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军队卫生资源的筹措、储备、供应都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由于军队卫生资源具有军民通用的特点, 因此跨国医药公司、海外医药企业等遍布世界的卫生资源都可成为为我军所用的物质力量, 并且在政治互信和军事互信的基础上, 各方军队也可有条件地开放使用卫生资源。未来卫生资源的保障体系必须着眼于国际国内2个方面, 既要运用本国卫生资源, 还要吸收国外卫生资源;在卫生资源的筹措上, 既要依靠自身力量, 还要结合军事合作的特点, 运用国际卫生资源联合筹措方式, 实行计划协调筹措、商业采购以及委托代理采购等[10]。卫生资源的交流共享, 除了与国内地方合作之外, 还需涉足国际方面, 既要引进来, 更要走出去, 以开放的姿态建立军队卫生资源全新的保障模式。

摘要:介绍了卫生资源的基本概念以及军队卫生资源对现代卫勤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阐述了当代卫勤保证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方法, 以期合理优化配置军队卫生资源,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不断提高卫勤保障能力, 从而满足现代化军队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关键词:卫生资源,卫勤保障体系,信息化战争

参考文献

[1]郭岩.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12.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68.

[3]刘大军.军队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9:18.

[4]张雁灵.非战争军事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8.

[5]崔向华, 方福生.军事后勤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13.

[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战时卫生勤务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6.

[7]胡福文, 李同敬.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概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6.

[8]包敦典, 张崔芳, 高冠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动员准备探析[J].国防技术基础, 2004 (4) :16-18.

[9]张鹭鹭, 周宝宏, 赵静, 等.军队卫生资源配置机制研究总结[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 (10) :1 048-1 051.

[10]傅征, 袁永林.军队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卫勤保障体系 篇2

一、理性分析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特点

(一) 行动迅速, 油料保障准备急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行动讲求“八快”, 即反应快、开进快、展开快、分类快、救治快、后送快、转移快、撤收快。油料保障要有很强的时效性。油料保障与医疗救援行动实施几乎同时展开, 甚至可能出现“兵马先动, 粮草后行”的现象。例如, 2013年四川芦山“4·20”地震, 当地驻军医院第一时间派出机动卫勤分队赶赴芦山县灾区;震后24小时内, 军队共计派出机动卫勤分队8支270人, 以空中、陆路开赴灾区;震后72小时内, 军队已向地震灾区派出机动卫勤分队18支430人。

(二) “动”“治”一体, 油料保障需求大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根据上级指示, 既要随时机动, 又要开展救治工作。机动距离一般较长, 沿途油料保障问题突出;开展救治时, 很多医疗设备必须外接电源工作, 在自发电条件下, 油料消耗数量剧增。

(三) 环境复杂, 油料保障难度大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执行任务区域几乎为全疆域。我国幅员辽阔, 部分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交通受限、资源匮乏,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边疆地区, 民社情复杂, 油料就地筹措、输送、储存较为困难。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 油料保障生存困难。例如, 2008年初我国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致使交通瘫痪,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难以及时得到油料补充, 行动困难。

二、科学确立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原则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 应立足最困难、最复杂局面,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实施“适时、适地、适量”的油料保障。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精心筹划, 充分准备

科学分析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任务, 根据不同类型卫勤保障的特点要求, 制定相应的保障计划, 明确保障关系, 多案准备, 优化保障手段, 确保一声令下, 立即行动。

(二) 突出重点, 精确保障

积极了解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不同行动阶段油料保障内容, 科学预测保障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和保障可能, 统筹油料保障需求, 采取多种油料保障方式, 运用灵活多样的保障方法, 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

(三) 加强配合, 搞好协同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应注重与油料部门、油料保障力量的联系与协调。采取定期对接、协同演练、联合办公等形式, 研究制定油料保障措施, 明确保障时机。油料保障力量应注重与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协同配合, 做到油料保障有机衔接, 确保油料供应保障快速高效持续稳定。

(四) 军民结合, 整体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 应依托军队现有油料保障力量, 辅以民用油料资源。军民结合, 构建高效顺畅的军地联合油料保障体系, 发挥整体保障效能。

三、灵活选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方式

(一) 按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

机动卫勤分队任务现场远离军队医院驻地, 油料保障的可依托性差, 加之其卫勤保障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情况复杂, 必须打破常规, 特事特办。一方面, 依托任务现场附近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实施油料保障;另一方面, 保障力量不足时可请求邻近的联勤分部或战役后勤实施支援保障。

(二) 指令性保障与应急性保障相结合

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根据油料部门指令, 及时高效地为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提供质优量足的油料。在完成指令性保障任务的同时, 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要根据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需要, 对机动卫勤分队急需的油料采取应急措施, 组织油料前送。

(三) 自我保障与就地征用相结合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执行任务中, 油料保障以自我保障为主。在出现意外情况时, 为确保油料不断供, 应积极联系当地驻军, 就地向地方油库、加油站征用油料实施保障。

四、重点做好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行动过程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无论执行何种任务, 其行动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结束三个阶段, 各阶段油料保障内容有所不同。因此, 应有针对地做好行动过程油料保障。

(一) 准备阶段油料保障

准备阶段, 主要是由驻地向任务地域机动。机动方式通常有摩托化行军、铁路输送、水路输送、空中输送等。

1. 摩托化行军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摩托化行军途中应灵活采取定点、伴随、自我等方法实施油料补给, 提高行军效率。

一是利用既设, 定点保障。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行军途中, 应首先考虑利用沿途军队和地方加油站实施油料补给。利用军队加油站实施油料保障, 应申请上级协调, 带齐各类手续, 提前与军队加油站联系沟通, 提出加油时机、品种、数量, 明确结算方式、手续, 确保及时保障。利用地方加油站实施油料保障, 分为征用和自购两种方式。征用保障, 由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须向上级部门提出油料需求, 由上级部门协调油料征用。自购保障, 应尽量通过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协助办理;也可视情与当地政府联系。自购时, 要特别注意油料质量。

二是申请加强, 伴随保障。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在摩托化行军前, 可向上级申请运加油车加强到分队中, 对机动卫勤分队设施伴随保障。运加油车要充分利用行军的各种间歇, 为车辆补充油料。长距离行军时, 根据油料补给情况, 经申请上级协调, 运加油车可在沿途油库站补充油料, 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随耗随补, 自我保障。在无法利用既设、不能得到加强的情况下, 机动卫勤分队自行携带扁提桶、油桶、手摇泵、虹吸管等装备器材, 利用行军途中休息、调整队形、补充给养、临时停车等时机, 根据油料消耗情况, 由各卫生技术车辆和保障车辆驾驶员、乘员自行补充油料。

2. 其他机动方式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实施铁路、水路输送时, 各种卫生技术车辆和保障车辆行驶路程, 主要为从驻地前往装车 (船) 地域, 以及从卸车 (船) 地域到达任务地域。输送过程中, 机动卫勤分队没有油料消耗。因此,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铁路、水路输送的油料保障, 主要是输送前在驻地加满油料, 到达卸车 (船) 地域补齐油料。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空中输送时, 大型装备 (如手术车等) 空运困难, 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输送方式。实施空中输送时, 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人员乘坐飞机, 不携带各类卫生技术车辆和保障车辆, 到达目的地后, 按照野战卫生装备配备标准, 到上级指定单位领取各种装备同时补齐油料。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从驻地到机场的人员乘坐用车的油料保障。二是人员乘坐飞机, 主要的救护车、急救车空运至目的地。这种情况下的油料保障与实施铁路、水路输送的油料保障方法相同。

(二) 实施阶段油料保障

1. 接通油料保障关系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到达任务地域后, 随时面临医疗救援任务。后勤保障组应迅速沟通油料保障关系, 以便及时补充油料。后勤保障组应及时到指定的上级业务部门进行联系, 提出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油料保障需求, 搞清油料供应单位的位置、供应能力等情况, 请领必要的证件, 办理相关手续。当遇有特殊情况, 暂时无法与上级业务部门接洽或供应关系尚未明确时, 除继续加强联系外, 应及时派出人员到附近驻军和部队油库联系, 求得支援。必要时, 也可到地方油库、加油站联系购买。考虑到在执行任务过程中, 可能出现道路中断、交通受阻、指定的供应油库油料储量不足等情况, 为此, 应注意收集掌握展开地域军队和地方的油库、加油站情况, 避免发生断供。

2. 保障机动卫勤分队展开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展开前, 应首先进行现地勘察, 明确地域、道路、水源等的划分和使用, 组织各组进入展开地点, 按计划布局依托帐篷或方舱展开组室, 布局并调试设备, 核准医学计量, 达到通水、通电、通气, 形成随时可以接收伤病员的状态。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展开油料保障, 主要由任务地域野战油库、野战加油站实施保障。

3. 现场救治油料保障

实施现场救治时, 大多数医疗设施和医疗装备需要供电保障, 如果现场无市电, 则需发电。发电主要使用野营供电装备。该装备由内燃发电机组、配电网络和照明器材等组成。据有关资料, 无论外军战场供电保障还是我军武器装备保障电源, 均是以多种类、多配置的形式以实现相互切换使用, 达到不间断供电保障的目的。

4.保障伤病员后送

伤病员后送是将伤病员从前级救治机构转到后级救治机构的运送过程。它是保证大批伤病员及时获得医疗救护的重要手段。后送工具可以是救护车、野战急救车、装甲救护车、运输车辆、橡皮艇、生气垫船、卫生运输船、救护直升机、卫生飞机、运输机等。保障伤病员后送, 应提前为车辆加满油料, 如果是长距离后送, 还要考虑在沿途利用野战加油站、地方加油站补给油料。

(三) 结束阶段油料保障

结束阶段, 应做好油料结算工作、回撤过程油料保障、油料决算编制、油料保障总结等工作。

1. 做好油料结算工作

结算工作主要包括:与油料供应仓库结算请领油料的品种和数量;向油料装备仓库交还油料装备的类型和数量;与地方石油公司、加油站结算征用的油料品种和数量。油料结算要以各种油料凭证为依据, 之前油料请领、油料装备请领时因为各种原因未办理凭证的, 应及时补办。油料结算工作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2. 回撤过程油料保障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回撤与向任务地域机动相似, 可视为其逆过程。回撤同样可采取铁路、水路、航空、公路等方式。铁路、水路回撤时, 要遵照有关部门的规定, 提前做好准备, 组织各种卫勤装备、辅助装备装车工作。卫生技术车辆装车时, 油箱仍需加满油料, 以备卸载和途中遇有情况时使用。航空回撤时, 应移交各种卫生技术车辆和辅助装备, 没有油料保障工作。公路回撤, 油料保障主要依托沿途军地既设加油站、军队野战加油站实施, 特殊情况下可自行携带桶装油料实施自我保障。

3. 编制油料决算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回到驻地后, 应编报油料决算, 统计机动卫勤分队在开进、集结、执行任务、回撤等各阶段消耗油料的品种和数量, 及时向上级报销。

4. 总结油料保障工作

卫勤保障体系 篇3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勤保障

0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2000年以来, 中国已成功建成“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 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 满足全球应用需求, 我国启动实施了“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11年7月27日我国第九颗北斗系统组网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颗“北斗星”进入太空预定工作轨道, 意味着中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建设正在向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目标稳步推进。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 2012年左右, 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 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卫勤保障的要求, 在卫勤保障中引进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大大提高军队运用卫生资源的效率, 为战场救治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结构

(1) “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空间卫星是同步轨道卫星, 包括两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在轨备份卫星。空间卫星既能作为空间导航站, 又可以作通信中继站, 负责地面控制中心与用户机的双向无线电信号的通信中继的服务;中心控制系统主要负责用户终端位置计算、通信信息转发、用户数据保存以及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标校系统是由分设在服务区内若干已知点上的各类标校站组成, 为卫星轨道确定、电离层校正、气压测高校正提供距离观测量和校正参数。北斗一号用户终端是北斗一号系统的应用终端, 主要实现定位、导航、通信和定位等功能。

(2)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同样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不过“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间卫星有35颗, 由 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能够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导航系统, 主要具有快速定位、简短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在北斗一号的基础上对三大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优化。

(1) “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系统。快速定位, 北斗一号系统可以为我国本土及部分周边地区提供全天候、精度在20米的快速实时定位服务, 由于北斗一号采用的是有源定位体制, 即用户终端需要发射入站信号, 所以不具备测速功能;双向短报文加密通信, 北斗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数字报文通信的能力, 采用随机突发的方式发送加密短报文;精密授时, 北斗导航具有单向和双向两种授时功能。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 利用定时应用终端, 完成与北斗导航系统之间的时间和频率同步, 提供20纳秒的时间同步精度。可以用此来同步一些需要精密定时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时钟。

(2) “北斗二号”

卫星导航系统。快速定位, 北斗二号系统在2012年, 实现由12颗卫星组成覆盖亚太地区空间卫星系统并提供卫星服务, 其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米, 并且提供高程定位功能, 增加测速功能, 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由35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系统, 其定位精度预计将达1米;报文通信, 北斗二号系统保留了短信报文通信的功能, 并将扩充通信容量;精密授时, 在北斗二号系统覆盖面增大的同时, 对精密授时提出更高要求达到10纳秒。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特点

2.1 双向信息通道保障有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同时具备定位与通讯功能, 使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拥有了GPS和GLONASS系统不具备的优势, 那就是它不仅能使用户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 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特别适用于同时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的情况, 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这样北斗系统可以在没有其他通讯系统支持的情况下自行实现系统组网, 适合于我军现有的装备条件及应用环境。

2.2 自主研发各种功能齐全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自主控制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 过分依赖国外卫星导航系统难免受制于人, 对军队系统而言, 能否拥有自主控制的卫星导航系统至关重要。另外, 北斗导航系统通信信号稳定, 且设计有高强度加密措施, 安全可靠, 适合关键部门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有集团用户设备, 又称指挥型用户机, 特别适合军队中大范围移动目标监控与管理, 以及目标数据采集和用户数据传输等应用功能。目前北斗一号系统属于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通讯信号覆盖我国全境及部分周边地区, 为我军实现积极防御战略要求提供支持。

2.3 信息监控安全有保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控制中心不仅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终端的位置及时间信息, 而且可实时存储大量非常有价值的卫星监控数据, 通过“卫星导航增强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及精密导航定位服务。该功能如果应用于军事行动, 可以使战场数据实时保留存储, 供指挥员调用分析和战后评估。同时信息在空间传输中采取了多重加密, 保证了信息通信安全。

2.4 系统未来发展道路明确

当前北斗系统也拥有一定的局限性, 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 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 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星发射应答信号, 这样, 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因此, 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终端容量是有限的, 不利于大规模列装, 只能走精英应用路线。但在北斗二号全球布网后这一现象将得到改善。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卫勤保障中的应用

3.1 缩短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反应时间

在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由于作战强度和作战样式的变化, 在卫勤保障任务中呈现出在某一时间、多处地点集中发生大批伤员的特点, 为伤员救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这种特点同时也发生在灾难爆发中。在这些情况发生的同时还有可能伴随着无法保证正常的通信, 会出现无法与上级指挥机构联系、发现情况无法沟通的状况, 从而失去大量宝贵的抢救时间。

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可以实现无盲区通信, 由于其具备定位和通信两大功能, 可以在任何地点第一时间向上级通过短报文的形式快速的、全面的汇报现场情况和相应位置。在卫勤侦查中如果发现突发性的严重核化事件也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上级提供相应的数据。这些应用都可以为战士或群众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从而大大减少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因时间上的原因而伤亡的人员。

3.2 实现卫勤指挥机构对医疗资源的实时监控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军队结构、作战方式、军事理论以及保障体制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样也推动了军事、后勤的巨大变化, 从而也影响和推动着卫勤保障的发展。在现代卫勤指挥中, 卫勤指挥自动化是实现高效卫勤组织指挥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卫勤指挥机构对医疗资源的实时监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对移动目标所做的实时监控, 都是通过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基于集群通信技术的监控系统和短波电台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手段都存在无法定位或定位精度不够、通信距离短和容量有限等问题。如今利用了北斗系统的定位和通信功能, 与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嵌套, 卫勤指挥中心就能全天候、快速、准确获取下属医药卫生技术人员、药品器材、车辆和船只的位置和报告信息, 实施对救治分队、药品器材、车辆、远航船只等移动目标的远程监控和调度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现有设备可以很方便地组建各级各类指挥控制系统。北斗指挥型用户机是专门用于对集团用户群进行监控的特殊用户机。指挥型用户机可以接收所有出站波束的信号, 获取数据信息;可以监测所辖用户机的所有定位、通信和定时信息;可以对下属用户机进行单个、部分或全部的监控调度;该型用户机一般作为监控调度网络的中心使用, 也可以作为多级监控网络的中心信息环节, 配合软件系统、北斗普通用户终端, 就可以实现指挥控制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以和现有的作战训练指挥系统无缝集成。通过计算机中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导入北斗控制中心的远程目标终端数据, 然后标识在指挥系统的电子地图上, 从而实现将电子地图上的每一个军标和野外实地的一部北斗用户终端相连接的功能, 使图上作业真正反映现场的实时态势;也可以利用北斗系统的通信功能, 向所属人员下发指挥调度命令, 实施真正看得见的指挥调度和监控。

3.3 提高医疗后送效率

战斗、战役实施中, 及时组织伤病员后送是卫勤组织保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我军战时伤员分级救治的模式, 会出现诸多需要前接后送的保障任务, 然而在这些任务中, 受领任务的很可能是非作战人员, 其并不具备相应的军事地形应用能力, 很可能因为在陌生的环境下走错路, 此时可以利用北斗系统定位导航导航测速的功能, 准确、按时到达目的地。与此同时在上级救治机构中由于到达伤员的情况和时间不明确, 在伤员交接和救治准备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如该伤病员的伤情在运送途中发生变化, 此时可以通过北斗通信功能与上级机构及时沟通, 上级可以根据情况变更任务越级或就近进行救治。

3.4 确保卫勤保障文书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在目前的文书传递形式中, 卫勤文书的传输大多是通过军队已有的有线网络和人工保密通信渠道, 前者有一定的设备要求和使用条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受到限制, 容易被摧毁和控制;而后者在传递中时效性又没有办法保障。在技术发展的今天, 完全可以在卫勤保障文书的传递中, 利用北斗系统中的短报文功能, 可以形成段简码, 将一部分重要信息进行汇编, 只要在报文中输入简单的文本格式代码再加入一些重要的数据就能利用北斗系统的通信通道传递卫勤保障文书, 达到快速无障碍的通信目的, 而且北斗系统在信息传输中的多重加密可以确保文书传递的安全。

3.5 新一代的北斗系统将在海上卫勤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新一代的北斗二号系统在医院船遂行保障任务中可以使海上救援真正实现自主化, 实现了全天候、全地域的通信保障和救援模式改变。从前在海上的救治任务中存在因海上环境复杂, 而导致的无法定位, 无法通信等问题, 使得救援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致使许多救援目标因时间太久而出现伤亡。新一代的北斗系统因其强大的定位通信以及抗干扰高保密性等特点, 在未来的海上救援任务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使得海上救援模式变得更加高效可靠, 未来在海上作战的飞行员们将不再担心自己在出舱后的生存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J].卫星与网络.2010 (4) :22-25

[2]陈俊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展及其对导航定位的改善[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 (2) :1-3.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07 (7) :41-42

[4]白娟.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现状及前景探讨[J].物流科技.2008 (10) :71-73

[5]凌大荣.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与发展.军事经济研究.2010, (3) :33-35

[6]顾建儒.遂行多样化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平台的研究.2010, 41 (4) :81-83

卫勤保障体系 篇4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把具有标志、感知和智能处理能力的物体, 借助通信技术互联而成的网络, 使它们无人工干预即可实现协同和互动, 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智能服务[1]。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其无论在安全性、实用性还是成本控制方面均有较大提高, 已经广泛应用于身份证、交通、体育、 军事、防伪、收费、大型设备资产管理、航空物流识别等诸多领域[2,3,4,5], 但在我国的应用还很不充分, 特别是在卫勤保障方面, 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卫勤保障中应用物联网简介

在演习过程中, 参演士兵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 体力与心理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容易造成伤情;在此过程中, 计划外情况也会发生, 这都需要卫勤力量予以保障;如发生大批量伤员需要救治时, 则更考验卫勤分队的救治能力。因此利用卫勤机动分队使用各类信息系统所建立的无线网络, 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伤员、装备、消耗材料以及治疗过程的管理以提高救治效率与救治能力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2.1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硬件及软件组成。硬件由各类配有通信模块的应用传感器、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组成 (如图1所示) 。软件是指运行于服务器及各个终端的应用程序, 用于实现接收传输的数据, 对其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查询、预警等。

2.2物联网的应用

(1) 医用物资消耗管理:每一件物资都贴有RFID条码标签, 出库后, 车载物资库RFID阅读器自动扫描其条码信息, 并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减1”, 如果库存数少于预先设置的底限则发出报警。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准确地查询每一种物资的消耗情况、库存情况, 以便及时补充。

(2) 伤员识别:每一名战斗人员都佩戴一个身份识别牌 (识别牌内含二维条码, 记录了伤员部队番号、血型、姓名等基本信息) 。护士使用无线识别终端扫描二维条码, 关于伤员用药、剂量及方法等的医嘱信息就会通过中央服务器经由无线网络在护士工作站得到确认[6], 如果存在差异, 系统会发出警告。伤员识别可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差错。

(3) 生命体征监控:佩戴带有监控生命体征 (呼吸、心跳、血压、脉搏) 并设定“危急值”的生命传感器, 可24 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7];当体征变化超出预先设定的域值范围时, 系统会发出声光报警, 报警信息发送至中央监控站, 便于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进行干预。

(4) 输液治疗监控:护理人员根据救治需要设置输液速度, 一旦输液过程中发生速度改变或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药液漏入皮下组织、输液不畅或液体不滴、输液管中有气泡、输液导管脱落或液体滴完未能及时发现等情况, 监控主机便会发出报警, 便于护士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输液异常情况[8]。

3物联网在实兵对抗演习卫勤保障中应用的意义

(1) 基于物联网技术平台, 通过组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 将不同医疗组室的患者生命体征信息 (心率、 血压、呼吸、血氧、心电等) 与位置信息传输到中央监控平台, 组成无线中央监护定位系统, 便于统一安排、协调医务力量, 也便于伤员管控;把所有药品、医用耗材一并纳入管理, 便于实时了解库存信息, 及时补充物资, 实现现代化的卫勤保障。

(2) 物联网体系的建成使得各级卫勤保障机构的伤员信息得到共享, 提高了检伤分类的效率, 同时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4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目前, 物联网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还只是单个的信息技术, 无论是各级研制的电子伤票系统还是其他伤员信息系统都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区域使用; 在跨救治地域、跨救治级别使用时, 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平台, 比如从火线抢救到机动卫勤分队 (野战医疗所) 再到后方基地医院;必须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利用“北斗”系统或其他卫星、基站建立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可靠性更高的数据无缝传输体系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2) RFID身份标签记录了每名伤员的部队番号、生命特征和前期处理情况等信息, 如果这些信息泄漏, 将会使整个战争的保密性受到影响, 因此,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伤员管理救治新技术也同样受到制约;对整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平台必须采用更为严格的加密、认证、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 防止非授权人阅读、修改并利用。

(3)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 无线网络构建的物联网系统抗干扰能力有限。在实际运用中, 最基本的架构是基于无线网络系统的, 因此极易造成数据传输不畅、出错甚至系统瘫痪的情况发生。所以必须做好战场电磁防护, 做到即使被对方窃取也无法破解;采用随机变频技术, 这样敌方便摸不清我方的频率, 就不能有效地实施干扰[9]。

5结语

在信息化条件下, 野战医疗所救治机构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展开工作无疑能大大提升伤员的救治效率, 但是也容易遭到破坏。如果加强了信息系统的技术保障, 提高抗干扰能力, 在整个保障过程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块可以贯穿始终, 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 (管理) 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提高保障效率与保障能力, 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差错率。

参考文献

[1]Kranenburg R V.The Internet of Things:A critique of ambient technology and the all-seeing network of RFID[M].Amsterdam:Institute of Network Cultures Press, 2007:10-28.

[2]游战清, 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Angeles R.RFID Technology:supply-chain applic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s issues[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2005, 22 (1) :51-65.

[5]Srivastava B.Radio frequency ID technology:The next revolution in SCM[J].Business Horizons, 2004, 47 (6) :60-68.

[6]医疗级无线网络的建设与应用[EB/OL].[2013-02-10].http://www.baidu.com/link?url=mi2QG.

[7]王羽, 徐渊洪, 杨红, 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 2010, 14 (8) :1-3.

[8]康丽艳, 刁惠民, 齐艳.静脉输液监控系统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7) :106-107.

卫勤保障体系 篇5

1 夜间执行卫勤应急保障任务的特点

1.1 交通情况复杂,开进后送效率低

夜间道路交通状况复杂,难以判定当地和自身方位,运输工具开进速度减慢,如果分队机动距离较远、途中情况复杂,则进一步降低了分队开进速度和伤病员后送效率。

1.2 现场地形不明,全面展开难度大

夜间水源寻找、风向判别、电力供应困难,伤病员寻找、急救和标示其所在位置难度较大;临时救护所展开地域和各功能组室的展开更加复杂。

1.3 伤情种类复杂,搜索救治困难多

遭遇恐怖袭击或突发灾害事件后,往往使通讯中断,各方联络困难,造成信息无法及时传递。救治现场可产生各种复杂的复合伤,夜间伤员位置不确定、灯光照明设施有限、现场环境复杂,给搜索伤员带来困难。

2 携行装备的种类

2.1 照明装备和各种发光物

为担任抢救分类任务和后送的队员配发手电筒及伤病员所在地的标示器材(发光指示牌、小块发光物等)[3];在风速测量仪上涂上发光粉,用于迅速判定风向,选择临时救护所展开地点;携行足够数量的照明装备,有条件的可使用夜视仪,用于搜索伤员;做好卫勤分队运输工具在夜间作业的准备,装上夜间清晰可见的识别标志。

2.2 全球定位系统(GPS)

配备GPS。GPS具有全球覆盖连续导航定位、高精度三维定位、实时导航定位、被动式全天候导航、定位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等显著特点[4],能有效提高卫勤分队的开进效率,确保行车及队伍安全。

2.3 卫星电话

配备卫星电话。我院购置的卫星电话为Iridium 9555型,它是Ridium Satellite铱星目前旗下体积最小的卫星电话。其配置了mini-USB插口,可以进行信息传输,并具备防水以及防震的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几种特殊情况下环境对设备的苛刻要求。其支持21种语言显示,能在多个国家使用,最长的待机时间为30 h,最长通话时间为4 h。

2.4 发电设备

夜间电力供应困难,应配备发电机,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持续发电应在5 h以上;发电功率需满足中等医疗设备的使用;油箱容量应在50 L以上;便于携带;装备如果操作、使用和保养方法不当,将影响野战医疗所的救治能力[5]。因此,需配备维修保养器材和备用装备。除携行发电机外,还应携行足够数量的汽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讨论

3.1 着眼提高使用设备的能力

提高使用设备的能力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保障,因此对人员进行设备使用能力的培训尤为重要。一是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定期组织卫勤分队进行训练。每年度制定卫勤分队训练计划,其中包含装备使用的训练内容,结合夜间执行任务的特点,不但要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组织卫勤分队训练,更要注重利用夜间的情况组织队伍进行训练,着力演练设备的使用、运输过程及日常的维护。二是结合自身岗位训练。卫勤分队力量的抽组是本着寓编于任的原则,因此,在完成年度集中训练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本职岗位对所属的器材装备进行训练,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和使用。三是建立长效考评机制。每年度对每名队员掌握设备的情况、各战备小组协同使用装备的能力以及运输保养水平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列入人员考核档案,结合分队其他各项业务指标,进行综合绩效评分,进而对全年度训练工作进行整体评价。

3.2 注重设备日常维修和保养

一是定期保养。设备定期维护十分必要,特别是在保修期间,应按合同所订的条款,要求厂家定期进行参数检测、机械部分润滑、管道冲洗等工作。操作者也应定时对仪器进行自检,建立健全保养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二是及时维修。设备维修部门在接到报修报告后,应及时赶赴现场。维修人员应详细询问故障发生的现象和原因并认真登记,以便给维修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在维修过程中,做好检修登记。找到故障源后,及时修复或更换[6]。三是加强对卫生器材装备库房的管理,建立相应规章制度,确定专管人员,定期组织卫勤分队队员进行清整,更换预过期的药品及设备耗材,对无法修复的设备及时申请报废、更换。

3.3 装备使用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点问题

为避免在使用装备过程中出现运行故障和其他影响设备使用的情况,应注意几点:(1)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设备使用应急预案,对可预见的设备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对策。同时,结合武警部队处突任务特点,在总执勤方案中也应加入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办法,从而在整体思路上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的预案体系,切实做到预有准备、快速反应。(2)同类设备的携行数量尽可能保证充足,避免一台设备无法使用时,无其他设备接替的情况发生。(3)应配备设备科技师或专业维修人员,携带相应检修器材和构造图纸,随时做好设备检修及维护。(4)科学管理设备,尽可能避免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或非使用时间内的损坏,安排固定人员看管,普及设备运输、存放、使用过程中的科学方法,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避免突发情况。(5)紧急情况下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采取购置、借取等方式,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

摘要:分析了武警部队夜间执行卫勤应急保障任务的难点以及携行装备的种类及特点,从着眼提高使用设备的能力、注重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及装备使用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问题等方面,总结出以练促训的装备训练和保养计划。

关键词:夜间,卫勤保障,携行装备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应重视医院对灾难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6):324-325.

[2]李怡勇,郑小溪.构建军队医院医用耗材应急保障机制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102.

[3]陈文亮.俄罗斯卫勤保障体系[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

[4]朱炎,张静,田蔚风.全球定位系统在空中平台位置测量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2,23(3):149.

[5]王军,郑小东.浅谈野战医疗所卫生装备平战结合使用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6):83.

卫勤保障体系 篇6

关键词:三层结构,卫勤保障,ASP.NET,计算机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0 引言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军事卫勤任务保障工作的需求, 建立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卫勤保障体制是其重要举措。其中, 卫勤保障人员合理、高效、科学的配置是保障体制中的重要一项。目前, 许多部门在组织保障人员小组时基本凭经验分配, 在任务种类多、保障人员多的情况下就会非常盲目, 效率低且不科学。基于管理部门的需求, 笔者开发了卫勤保障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卫勤任务保障人员科学选拔、后期查询统计的功能。

1 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对系统需求的分析, 该系统功能流程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卫勤任务保障人员信息管理, 定期的各项素质考核及参加军事任务情况登统记, 根据人员状况、专业分类、考核分值及参加任务情况按照权重值进行最终测评, 最后进行人员科学选拔。根据功能分析, 该系统划分为卫勤任务保障人员选拔、人员管理、考核成绩维护、任务维护、系统维护、查询统计6个模块, 其逻辑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三层结构

从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角度出发, 本系统采用基于ASP.NET技术的B/S模式三层结构设计方案, 使用C#设计语言、Visual Studio 2010工具开发, 以Oracle10g为后台数据库。

三层体系结构是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 也叫组件层。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而是通过COM/DCOM通信与中间层建立连接, 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换[1]。

本系统的B/S三层结构体系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组成。表示层为浏览器端显示界面, 包括6个模块, 提供输入和查询统计功能;业务逻辑层建立一个组件文件, 负责处理表示层的请求及功能逻辑的实现;数据接口层实现与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三层之间互相引用, 建立逻辑关联[2], 如图3所示。

2.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Oracle10.0.2.2数据库, 建立单独的表空间及用户。由需求规划分析, 创建wqbz用户下与考核总科目、考核子科目、考核项目、卫勤任务、人员信息有关的数据表, 包括科目字典表、子科目字典表、项目字典表、人员信息表、人员—科目—成绩表、人员—任务表及多个存储过程, 通过调用以上存储过程创建人员—任务次数—考核成绩对应虚拟表。

2.3 三层架构的组件设计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业务层及数据访问层的类文件、对象和界面实现, 其中, 相同功能的类进行封装构成功能组件。本系统主要构建了system.dll、mission.dll、database.dll组件文件, system.dll组件实现系统基本页面及用户管理功能 (登录验证、页面加载、系统用户管理等) , mission.dll组件实现系统功能流程操作, database.dll组件实现与数据库间的数据交互。system.dll与mission.dll构成业务层, database.dll实现数据接口层[3]。

2.3.1 数据访问层的database.dll组件使用

ADO.NET技术访问Oracle数据库。ADO.NET是.NET Framework用于和数据源进行交互的面向对象类库。本系统采用OLE DB.NET Framework数据类库, 主要使用Connection连接对象连接数据库、command数据命令对象执行增删改SQL语句、Data Reader数据读取器对象、Data Adapter数据适配器对象及Data Set数据集对象[3]。

2.3.2 业务层的system.dll组件

system.dll组件主要实现系统用户分组、用户权限、登录验证、页面加载等功能。当使用者登录时, Web页面调用system.dll的usermanager.cs类文件中的userlogin方法。userlogin方法引用database.dll中的runsql和runproc方法, 从数据库中获取用户对应权限及密码验证, 重组Web页面。

2.3.3 业务层的mission.dll组件

mission.dll组件主要实现系统业务功能, 包括项目维护、考核成绩录入、人员管理、任务人员筛选及查询统计等功能。组件中的类文件执行查询、添加、删除、更新、维护等操作, 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组件的各个方法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4]。

3 主要功能实现

3.1 动态生成功能模块

设计时考虑系统的拓展性和可移植性, Web导航页面、任务保障维护和成绩录入模块均是动态生成的。使用者只需维护好任务字典和考核科目、子科目、项目字典以及考核规则表, 表示层Web导航页面自动刷新, 任务保障和成绩录入模块根据维护好的字典项目调用mission.dll类文件中的bindmission、bindclass、Grid View Show等各种方法自动更新显示。

Web主页导航树的设计中使用treeview控件结合iframe框架实现[5]。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3.2 卫勤任务人员选拔

卫勤任务人员选拔是本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根据历次参加卫勤任务的情况、日常考核科目的成绩、卫勤保障人员的状态等综合测评结果进行本次卫勤任务人员的选拔, 选拔结果同时反馈至日常任务维护中。

此项功能的实现主要采用.NET中的虚拟表技术, 调用Oracle数据库中的createtableproc存储过程生成虚拟表动态创建绑定gridview显示, gridview列名为人员信息、任务名称及考核科目 (这几项从字典表中提取, 具体内容和列数不确定, gridview字段值为列名对应人员信息、任务保障次数及考核项目按权重算出的科目成绩) [6]。

3.3 ajax控件的使用

ajax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的缩写。在传统的Web网页中, 当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访问请求时, Web页面的每个服务器控件均与服务器连接一次。而在ajax处理模型中, 一些页面元素可以直接调用ajax引擎实现功能, 只有当信息必须从服务器上获得时才访问服务器, 这样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系统在登录用户的验证码、时间控件的获取、同步刷新导航列表等功能中均使用ajax控件, 本文中不再赘述。

4 结语

军事任务卫勤保障人员管理系统是在.NET三层结构的基础上开发的, 层次分明、逻辑清楚、功能稳定。此外, 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的拓展性, 各个功能模块采用动态生成和创建虚拟表的技术, 为系统功能开发和扩充提供了技术保证。军事任务卫勤保障人员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卫勤保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把保障人员的信息、日常工作学习状态通过加权算法与卫勤保障人员选拔相结合, 完成了信息采集、任务分配、数据反馈、管理决策的全数据链管理过程, 弥补了以往保障人员选拔中存在的凭经验、靠印象、盲选的不足, 提高了卫勤护理保障体制的自动性、高效性与科学性, 为做好新形势下信息化、网络化的军事任务卫勤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扶松柏.深入体验C#项目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93-197.

[2]Dino E.构建Web解决方案——应用ASP.NET和ADO.NE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321-335.

[3]乐艺.基于三层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 (7) :202-204.

[4]徐宝林.基于ADO.NET的应用程序访问后台数据的模块划分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 (9) :2 425-2 426.

[5]微软公司.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03-208.

卫勤保障体系 篇7

现代高技术战争多种作战能力聚合, 多维空间聚焦及新概念武器的应用, 均可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大批量伤情重、伤类复杂的伤员[1], 因此, 快速、有序地救治批量伤员是野战医疗所面临的重难点任务[2]。为此, 坚持改革创新, 全面推进现代战争卫勤保障建设, 是军队各级卫勤机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3,4]。 我院野战医疗所围绕“走进基地受检验、走出基地能打仗”的指导思想, 按照“聚焦信息化、对抗谋打赢”的要求, 结合历次演习 (演示) 任务, 研制了一种新的中央监护定位系统以满足卫勤支援保障任务的实际开展。

1 系统的总体架构

系统由伤员移动信息终端、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以及中央监控服务器组成, 系统流程框图如图1 所示。

1.1 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主要由生命体征传感器单元、定位信号接收模块 (GPS与GPRS相结合, 也可以选用北斗定位模块, 二者可以互换) 、数据处理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以及主动呼叫模块组成。

使用指套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用于基础生命体征检测, 原因在于:伤员由于受到异物压迫, 很有可能无法连接胸部导联;而指端相对来说便于连接, 且指套式血氧饱和度探头不易脱落。 无创血氧饱和度检测就是鉴于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在红外光区、红光区有独特的吸收光谱, 从而利用光谱进行无损检测[5]; 由嵌入式微处理芯片产生光源驱动信号, 交替驱动血氧探头中的光源, 另一侧的光电转换电路将接收到的透射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将微弱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放大;由限流电阻、稳压管组成的限流、限压电路滤除瞬时脉冲电压与瞬时脉冲电流, 对后级电路进行保护;采用电阻、电容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杂波;嵌入式微处理芯片自带模数转换电路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读取、分析、计算, 得到血氧饱和度、脉率、脉动波形、末梢血流灌注指数等生命体征参数;嵌入式微处理芯片对这些参数进行判断, 如超出域值范围, 则发出报警声与报警信号;这些参数 (包含报警信号) 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自带的蓝牙模块与伤员移动信息终端进行数据交换。

由于并非所有伤员都需要进行血压检测, 血压检测单元可作为选配与补充。

终端还包括主动呼叫模块, 终端携带人员如有不适, 可通过按钮促使终端产生声光报警。

终端将生命体征参数、位置信息、报警信息 (含主动呼叫报警) 一起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央监控服务器。

1.2 监控服务器

监控服务器由数据库、 数据通信服务2 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存放生命体征信息、位置信息等数据;服务器屏幕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与位置信息 (分屏显示) ;如有伤员有主动呼叫或者生命体征参数超出阈值, 该伤员的位置高亮显示。 数据通信服务功能是负责监控终端与服务器的数据交换。

1.3 救援终端 (带定位功能)

服务器收到报警信息后, 通过位置信息判断, 将伤员位置与报警发送至距离最近的救援人员。

2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Android手机作为便携式伤员移动信息终端, 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程序;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作为监控服务器。

2.1 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

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软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是Google在2007 年11 月5 日发布的手机系统平台[6]。 该系统不仅是一个手机系统, 更是一整套包含硬件的解决方案, 选择该系统, 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丰富的硬件产品及丰富的研发资源[7]。 Android的系统架构和操作系统一样, 采用了分层的架构, 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核心层[8]。

手机应用程序采集伤员的位置信息, 发送和接收通信数据, 应用程序采用Java语言编程, 使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Eclipse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 包括Java开发工具 (java development kit, JDK) [9]。

(1) Android发送位置信息的进程写为一个服务, 且这个服务是开机自动运行的, 这样只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且连接到Internet, 就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2) 系统可采用多种定位方式获取人员位置信息。

2.2 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

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采用异步Socket编程, 有效地解决了TCP多连接问题[10]。 信息浏览程序通过框架异步刷新HTML文件, 实现了生命体征参数与定位地图的动态更新。

服务器信息管理程序采用C# 语言进行编写, 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集成开发环境。

3 系统在卫勤支援保障中的应用

批量伤员到达后, 分类组军医将信息终端佩戴到伤员身上, 并接好生命体征传感器;终端把各个伤员的位置信息以及体征信息实时传输给中央监控服务器, 以便指挥人员掌握。 由于终端及其包含的各类传感器和定位单元体积小、质量轻, 所用的监控服务器可以使用便携式计算机;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可以直接使用移动公司GPR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无法利用GPRS, 则可以利用地形架一对高性能的收发天线, 用于组建Wi-Fi无线通信网络, 满足数据传输需要;在服务器监控软件搭载防火墙等防护软件与身份验证系统。 系统具有携运负担小、适用目标多的优点, 同时对每一名伤员进行位置管理也有利于人员管控, 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4 结语

为提高卫勤支援保障任务的信息化水平, 使得保障任务更为有效、合理, 本文探讨了一种伤员监护定位管理模式的应用。 在完善系统的基础上, 可以借助现有系统平台, 进一步扩展使用范围, 对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救护车等进行更好的管理, 以达到卫勤保障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研制功耗更低、结构更合理、流程更规范的新系统将成为今后工作的方向。

摘要:目的:基于安卓技术, 研制一种可满足演习卫勤保障需要的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方法:利用微电子、低功耗以及传感器技术研制可靠的生命体征参数采集单元, 选取加载相对精确、快速的定位单元, 选择合理、有效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 设计安全、可靠的服务器软件。结果:伤员移动信息终端将采集到的伤员生命体征参数、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封装后, 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中央监控服务器, 服务器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监控, 一旦发现异常, 自动将报警信息与伤员位置信息发送至最近的救援人员。结论:中央监护定位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及所处位置, 救援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目标伤员并展开救治, 提高了救援的效率与成功率。

关键词:安卓系统,卫勤支援保障,定位,生命体征,监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1-12.

[2]徐立群, 诸建强, 高静, 等.野战医疗所批量伤员救治信息保障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6) :527-529.

[3]文俭.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全区卫生工作新局面[J].华北国防医药, 2010, 22 (1) :1-2.

[4]漆柏友, 杨晶晶, 李惠云.信息化条件下防卫战役机关卫勤保障初探[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1, 23 (2) :67-68.

[5]刘超, 俞菲, 邬杨波.基于MSP430F149的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设计[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12, 20 (1) :13-15.

[6]百度百科.Android 1.5Android 1.5[EB/OL].[2013-01-20].http://baike.baidu.com/view/4511294.htm.

[7]公磊, 周聪.基于Android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开发与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8 (8) :85-89.

[8]百度百科.1-Android系统架构图及简单的系统架构介绍[EB/OL].[2013-01-25].http://baike.baidu.com/view/4511294.htm.

[9]百度百科.eclipse[EB/OL].[2013-01-23].http://baike.baidu.com/view/23576.htm.

上一篇:初中数学中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城市规划编制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