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

2024-10-10

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共5篇)

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 篇1

摘要: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事件有滥刑、族刑、仇杀、滥杀以及族诛,共有35起。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在时间、地点、数量、参与者以及规模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其他历史时期显著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秦汉,大屠杀,政治,族刑

秦汉时期的政治性大屠杀,学术界研究的不多。笔者所见论著有彭卫的《另一个世界——中国历史上变态行为的考察》[1]、劳子的《暴君血史》[2],陈乃华的《“夷三族”探源》[3]、肖阳光与冷鹏飞的《东汉楚王英谋逆案疑析》[4]、彭海涛的《汉代对于诸侯王的逮捕》[5]等。这些研究仅涉及了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大屠杀现象,本文试就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现象作一全面的论述。

一、政治性大屠杀的概况

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事件有滥刑、族刑、仇杀、滥杀以及族诛。族刑、滥刑一般发生于和平时期,国家司法机关在名义上还能依照法律运作;滥杀、族诛一般发生于特殊时期,诸如战争、政变等非正常时期,国家司法机关无力参与,也不可能参与。关于仇杀情况比较特别,就秦汉时期政治领域中的仇杀事件来看,一般发生于国外或战乱时期,也是非正常时期的举动。据笔者统计,上述各种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共发生了35起(指受害人在10人以上的)。

二、政治性大屠杀的特点

首先是时间上,政治性大屠杀现象的发生高峰迭起,一浪高过一浪。汉帝国境内的政治性大屠杀事件集中分布于四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秦末汉初,正值秦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之时。第二个时段是汉武帝末年以及霍光执政时期。汉武帝对外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长期兴师动众,对内采取高压政策,一贯严刑峻法,致使内外矛盾尖锐。第三个时段是王莽执政时期和东汉初年。王莽凭借外戚身份,以篡位的面目出现,轻松夺取西汉帝国的最高统治权。登上帝位的王莽并不轻松,由于无法兑现上台前许下的种种美丽的承诺,不得不四处灭火,努力平息反叛和消除阴谋。接下来,是刘秀致力于统一全国的努力,这一任务十分艰巨,消耗了他十多年的精力。对和平与统一漫长的等待,一度使刘秀产生了消极厌烦的情绪,但对手们并不为他的苦恼所动,这很可能导致了他的愤怒,激起了他杀戮的欲望。最后一个时段是东汉末年。东汉帝国进入暮年之后,立即呈现出一种分崩离析之势。自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东汉帝国就陷入了自相残杀的境地。

二是空间上,汉帝国周围少数民族区域内发生的政治性大屠杀事件主要分布在汉代中前期,且与境内的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呈交替性分布。西汉时期发生在境外的政治性大屠杀基本上都是汉朝使节被杀,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同当时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势相联系的。汉武帝之后,西汉帝国积极向南、向西扩张。对于当地的政权而言, 西汉无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来客,甚至是个入侵者,它打破了当地权力态势的平衡,必然激起当地政权的不满和愤怒。同时,对双方而言,大家都是陌生人,文化、风俗差异很大,相互的磨合、争斗在所难免。到东汉时期,局势大变,汉帝国的威力在与匈奴人的角逐中,展露无遗,没有人再敢公开挑战汉帝国的权威。

三是性质上,族刑轻滥,常赶尽杀绝。动辄屠灭对手家族的事件有26件,族诛和族刑事件占全部事件的74%。在文献记载中“,无少长皆斩之”“、尽灭”“、尽诛”“、悉灭”“、悉诛”等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随处可见。一门老小赶尽杀绝,并不能使加害人满意,他们还要尽力扩大化,株连无辜。胡亥屠杀皇族事件中“相连坐者不可胜数”[6]卷87; 霍禹灭族事件中“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7]卷68;耿纪灭族事件中“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觽矣”[8]卷19。一场大屠杀下来,成百上千的人头落下,血流遍地。从“十余人”到几十人,从数百人到2000多人,再到“不可胜数”“、觽矣”,没有一个可以限定的上限。

四是手段上,极其暴虐。醉心于儒家学说,一心复古的王莽把这种虐杀行为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公元8年的翟义灭族事件中,王莽“尽坏义第宅,污池之。发父方进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烧其棺柩,夷灭三族,诛及种嗣,至皆同坑,以棘五毒并葬之”[7]卷84。公元23年,董忠灭族事件中,王莽“收忠宗族,以醇醯毒药、尺白刃丛棘并一坎而埋之”[7]卷99。

五是从主客体方面看,政治性大屠杀的实施主要局限于统治阶级上层。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事件的加害人有四类:君主、高干 (指高级官吏,下同)、诸侯王和外交人员。相对于加害人,主要受害人的身份则呈现出多样化,主要有高干、诸侯王、外戚,另有少量的皇族成员、外交人员、君主、高级情夫、地方名士、中级官吏等。加害人与受害人在身份上虽然有所重合,但是它们的数量不同。与国家暴力机器紧密相连的君主与高干是政治性大屠杀事件的主要制造者,高干同样是政治性大屠杀事件的主要受害者,政治性大屠杀事件的次要受害者是外戚、诸侯王和外交人员,说明政治性大屠杀的危险主要局限于统治阶级上层。

三、政治性大屠杀的原因

首先是皇帝制度方面。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7]卷19,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皇帝制度。皇帝位于帝国等级制度的最顶端,独享一切尊荣,把持着帝国内外一切军政大权。各种法律制度制定、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点皆在皇帝一身。从理论上说,皇帝是整个帝国、包括臣民的生命与财产的主宰,决定着这一切的生死存亡。可以说,皇帝的权力是没有边界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6]卷6。秦汉时期,政府机构的行政效能不强,各种行政技术也落后,以至于出现大批“擅长”怠政、懒政和庸政的官吏。一旦出现政局不稳,皇帝的权威必须借助于恐怖才能传达下去。此外, 皇位所蕴含的巨大利益,会使稍有野心的人立即陷入不可自拔的痴心妄想之中,以致图谋瓦解分割,甚至取代皇权。特别是在王朝的初期和末期,这种政治格斗戏会频繁上演。

其次是政治体制方面。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这种制度相配套的是官僚制度。官僚不同于先秦时期的贵族,贵族进入政府机关依据的是自身的血统,而官僚进入政府则是依靠出卖自己的人格,甘愿成为君主的奴仆,以此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分享到统治阶级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一些人未当官前是千方百计,削尖脑袋跑官要官,当官后又竭力保官。在这种情况下,礼义廉耻就成了为官的大敌,厚黑学反成了为官之人的枕边秘笈。官场的腐败与黑暗日甚一日。

最后是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官场文化和宗法制度。整个秦汉时期的统治思想都没有脱离法家学说的影响。法家的重刑主义主张杀戮,宣扬严酷。韩非子把权力的运用称为“术”,他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此人主之所执也”[9]。“君临之术”迷信暴力,是与严刑峻法相伴而生的。皇帝发布的命令,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臣民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不允许丝毫的议论和迟疑。汉朝法律规定“:敢有议诏及不如诏,皆腰斩。”[10]卷17“君临之术”在中国的官场中,它比法律和道德更有市场,更为流行。官场中错综复杂的政治、人际网络,到处是陷阱,步步有危机,无论对于谁都不能稍有懈怠,否则便有灭门之祸[11]。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擅权、夺权、篡位等层出不穷,大屠杀事件也跟着不断。

上至君主,下到地方豪族,甚至普通百姓,常常利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来谋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与地位。譬如汉代地方上的豪族都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是国家与民间社会的中介,国家政权和皇帝本人往往是借助于他们来控制地方社会,推行法律政策。当时,竟有“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7]卷90之语。这些豪族势力成了地方政府,乃至中央不敢随意碰触的“钉子户”。所以,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由血缘和婚姻结成的网,织成的政治团体到处都是。它们成员之间联系紧密,荣辱与共,利益休戚相关。要清除他们的势力与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事件有滥刑、族刑、仇杀、滥杀以及族诛,共有35起。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在时间、地点、数量、参与者以及规模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其他历史时期显著不同的特点。时间上,政治性大屠杀现象的发生高峰迭起,一浪高过一浪;空间上,汉帝国周围少数民族区域内发生的政治性大屠杀事件主要分布在汉代中前期,且与境内的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呈交替性分布;性质上,族刑轻滥,常赶尽杀绝;手段上,极其暴虐;主客体方面,政治性大屠杀的实施主要局限于统治阶级上层。秦汉时期政治性大屠杀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各有不同,就笔者来看有权力之争、报复、皇位之争、势力冲突和昏庸残暴几种。至于根本原因,则应归因于当时特殊的皇帝专制制度、政治集权体制和保守落后的思想文化。

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 篇2

这周阅读了该书的第三编《国家权力》,摩根索在本编中介绍了国家权力的实质、国家权力的要素和国家权力的评估。

在第八章中,摩根索首先阐释了什么是国家权力。他先解释了对个人权力的定义:权力是人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全力。然而,国家是由人所组成的,必然包含了类似于人的这种权力。从经验的方面谈到某一特定国家的权力或者外交政策时候,我们所指的只能是属于同一国家的那些特定的个人的权利或外交政策。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国家啊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重复其构成单位的生活,那种连决定着个人活动的奥秘、反应和规律都不能理解的人,绝不要指望对国家间的斗争提出任何有益的建言。”国家的权力并不能影响到每个公民的权力,受影响的是那些掌管着国家外交事务的人的权力,特别是影响了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国家说话的那些人的权力。(国家作为一个法律组织去推行外交政策,它的代理人在国际事务中就成为它的代表,我们所说的国家权力和外交政策的时候,指的就是这些人。)在摩根索看来,大多数人无法在国内满足他们的权力欲望,在国内他们不是权力的行使者而是权力的对象,于是他们就把未得到满足的欲望发泄到国际舞台上。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体现非常明显,国内的规范而严格的政治,使人民更多的关注和议论国际事务,对国际上的形势常常发表看法以满足其欲望,而非对国内事务进行探讨。

国家权力的背后是民族主义,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认同本国的权力,更多的在于对本国外交政策是支持程度。一个国家权力的强盛,需要全体人民实质上都以无条件的现身和强烈的感情支持国家的权力欲望。

在第九章中,从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战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的素质、政府的素质角度讲了国家权力的构成要素。首先。一国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因素显然是地理,地理因素是长久不变的,所以它对国家的影响也是长久的。地理因素对一国国家权力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另一个对一国相对于他国的权力具有中用影响的相对稳定的因素是自然资源。粮食、原料、能源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一个粮食依赖进口,原料能源不足的国家显然不会有强盛的国家权力。工业能力也是影响国家权力的重要因素,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却依旧贫穷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工业能力(但是具有丰富的资源,那么这个国家就有成为大国的潜力,是一个潜在的大国,然而只要它还缺乏其他因素,就无法成为强国)。国家权力对战备的依赖很明显,一个国家如果无法保证自己的领土、主权不被侵犯,谈何国家权力?虽说人口多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强大,但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不属于人口众多的国家之列,它就不可能维持一流大国的地位或成为一流大国。人口对一个国家的国家权力有很大影响。民族性格和民族士气也对国家权力产生影响,德国、日本有着好战的民族性格,这一性格对其成为二战的策源地,邪恶轴心有着重要的影响。军国主义国家的政府能够维持其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民的民族性格本就好战。

在摩根索眼中,外交的素质是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看来,决定国家权力的所有其他因素都好像是制造国家权力的原料,而外交的素质将这些不同因素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予它们以方向和力量,并通过给予它们一些实际权利而使它们沉睡的力量觉醒。但是,外交和国民士气一样,都是极其不稳定的。就好比,一个人有十分强健的体魄,但是他并没有是沉睡的力量迸发出来,而外交则是教会一个人如何使用它的力量。

良好的蒸发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独立条件,意味着三个内容:以构成国家权力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为一方和以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为另一方之间的平衡;那些资源间的平衡;以及公众对于所要推行的外交政策的支持。

第十章讲了国家权力的评估,摩根索列举了一些对国家权力错误评估的例子:认为国家权力是绝对的,永久的,认为是单一因素决定国家权力的。这些都是片面的,国家权力是动

态变化的,在某个时间段内,一国的国家权力可能是世界第一,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构成国家权力的诸多要素也在随之变化,可能会由另一国取代之前称霸国家的位置。国家权力是由诸多的因素构成的,在本质上,这些要素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在这些要素之间会有不同的侧重,但绝不能说国家权力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

希拉里“邮件门”背后的政治斗争 篇3

“我这样做就是为了图个方便,不过现在看,的确从最开始就使用两部手机更明智些。”3月10日,希拉里·克林顿打破一周的沉寂、公开回应了关于其国务卿任内使用“公务私邮”所引发的质疑。

“邮件门”到底是个什么门?

希拉里如今陷入的这个所谓“邮件门”,可谓是偶然中的必然。早在2013年3月即希拉里卸任后的一个月,美国八卦网站Gawker准备做一篇關于克林顿夫妇的助手西德尼·布卢门撒尔如何在被奥巴马封杀不得进入希拉里主导的国务院后继续为希拉里出谋划策对付奥巴马的内部八卦。记者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要求了解希拉里与布卢门撒尔的邮件往来情况,但被国务院告知没有记录,从而揭开了希拉里长期使用来自克林顿时代、服务器在纽约市家中的私人定制邮箱的秘闻。

媒体的初步挖掘之后,共和党阵营就迅速跟进、着手穷追猛打。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给了共和党阵营对民主党政府外交团队兴师问罪的良机。2014年5月在众议院正式成立了班加西特别调查委员会,将对奥巴马、希拉里、赖斯等涉事人员的声讨机制化。作为工具的班加西委员会要求国务院提供所有相关文件,但发现其中缺少希拉里的所有公务邮件。3月3日的《纽约时报》完整地梳理了整个故事,希拉里公私不分的“邮件门”才就此浮出水面。

希拉里关于“图方便”即“两个邮箱用两部手机嫌麻烦”的解释只是要点之一,其后还有另外三个说辞:多数工作邮件都是与政府员工之间发生的,因而都在政府邮件体系内备份;在离任时她已将邮箱中所有的公务邮件都提交给国务院备份;她已经要求国务院公开所有公务邮件。不过,这些理由真的令人难以信服,特别是最任性的“图方便”。

3月11日,美联社也参与进来,正式起诉了美国国务院,指控国务院未能及时获取并保存希拉里所有涉及公务的邮件,从而侵犯了《信息自由法》赋予公民了解政府官员行为的权利。虽然电子邮件已被广泛使用了二三十年,但如何全面系统地管好联邦官员的电子邮箱,对于美国司法体系而言仍旧是个新课题。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希拉里面对的严苛质疑,并不来自法律,而是来自后水门事件时代里怀疑政客、追逐丑闻的嗜血文化。

“邮件门”背后

显然,“邮件门”闹剧的序幕刚刚开演,但就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读出这样四个事实。

第一,作为美国首席外交官的希拉里生活工作状态特别是工作量其实似乎比想象得轻松,当然这里的工作量要用邮件数评估。

根据报道,其邮箱hdr22@clintonemail.com中在2009年3月到2013年2月期间共发送或接受了62320封邮件,其中30490封是被希拉里认定涉及到国务院公务的,即等待公开的,而其余的31830封邮件即被希拉里认定为私人事务邮件并没有保留下来。按照这个数字换算一下,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每天发送或接收约42.68封邮件。这个数量并不惊人,就在今年2月,排位为“小小布”的杰布·布什为2016年大选准备而公布了其在佛罗里达州州长任内的邮件,8年33万封,即每天大概113封以上,可见州长的邮件工作量远高于国务卿。此外,在希拉里每天的邮件工作量中,换算下来有20.88封涉及公务,21.80封是在处理私事,私事略多于了公事。

这种状况可能的解释至少有几种:其一,希拉里能力与精力超人,除了处理大量公务之余,还顺带处理了家里的大事;其二,被希拉里目前认定的公务邮件只是部分而言,另外一部分被希拉里处于某种原因而与私人邮件一起删除。如果头一种推测为真,希拉里的国务卿生涯的确算是清闲。但最后一种解释显然是如今共和党人最希望得到的:要排除这种可能,必须对在希拉里家中的私人服务器进行处理,这几乎是将克林顿夫妇赤裸地置于光天化日之下。

第二,希拉里在奥巴马政府任职期间具有极强的“不安全感”。很多报道曾提及,坚持用黑莓的奥巴马最终妥协同时使用了由美国联邦安全局监制的Sectera Edge版黑莓;而众多联邦政府官员也会在智能手机上同时添加政府邮箱和私人邮箱两个账户。

那么,为什么希拉里会执拗地不妥协呢?答案是她觉得不安全,只有用自己的邮箱甚至仅仅用自己的邮箱而非同时使用国务院官方邮箱才安全。这种安全感当然远不是单纯地针对黑客的,而是人际生态意义上的。在奥巴马效法林肯生拉硬拽搭建的“对手内阁”中,希拉里无疑是最大的对手和亮点。虽然奥巴马信誓旦旦地承诺将给予希拉里在国务院内的绝对权力,包括人事大权,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实现。据称,希拉里之国务院的办公室主任谢里尔·米尔斯(Cheryl Mills)与奥巴马小圈子核心成员、现任白宫办公室主任的丹尼斯·麦克多诺(Denis McDonough)曾就外交使节的提名人选上发生过多次冲突,最终两人不得不定期在华府某个角落坐下来喝茶来缓和气氛。在多次重大决策中,希拉里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具体操作者,影响不到内核决策,反而要为已做出的决策背书。这种不信任酿成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她要摆脱奥巴马班底的操纵,坚持使用私人邮箱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想法。

第三,2016年大选选战已经打响了第一枪。2014年中期选举以民主党惨败落幕之后,作为2016年绝对人选的希拉里就走上了美国政治舞台的正中央,接下来的悬念就是其何时参选。从历史经验看,最近数次总统大选持续呈现出所谓的“前置”倾向,即选战打响的时间越来越早, 2014年12月16日,“小小布”在脸书上宣布参选意向,基本上叩开了2016年大选的大幕,但作为绝对女主角的希拉里按兵不动仍旧令人觉得戏码不足。

种种迹象表明,希拉里可能会在4月初正式宣布参选,而整个3月她将继续出席公共活动、为竞选吸金。不过,“邮件门”显然打乱了希拉里的理想议程。

第四,希拉里愈发不像是个好候选人,至少不如奥巴马。试想,如果希拉里选择在2014年底即与“小小布”前后宣布参选的话,如今在“邮件门”的处理上或许能主动很多,或许可以打一轮攻击共和党滥用立法权的好牌,至少不会被这么被动地牵着鼻子走。有消息称,希拉里之所以安排到4月份宣布参选,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开2015年第一季度的竞选资金申报与公开,这就意味着,希拉里并非“不差钱”,其竞选募款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虽然截至今天希拉里的支持度在民调上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民调也显示选民要求变革的声音甚至高于2008年。68岁、在华府叱咤了20多年的希拉里如何驾驭民意如此的浪潮呢?在与“父子三布什”的对垒中,她或许能显得具有些“小清新”的比较优势,但如果与自由派旗手、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等人相比,她就真的是暗淡无光了。

更为要命的是,如今的沃伦或者当年的奥巴马几乎就是“政治素人”,“缺乏经验”的唯一缺点恰好可以被粉饰为无拘无束、勇于变革的民意审美,丝毫不必担心有类似希拉里“邮件门”的隐患。在美国政坛上,很多看似完美的候选人往往都无法完成完美任务。完美履历的“常青树”在美国碎片而多元的政治土壤中生存,难以避免杂草丛生,而日益盛行的负面竞选则成了杀伤力最大的除草剂。

国际足联的政治斗争 篇4

自从我党召开十八大会议之后,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党中央不断强化了自身的党风廉政工作,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在反腐问题上态度坚决。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又不断的开展“四风”教育活动,对“老虎”、“苍蝇”均好不客气,展示了我党严厉惩办腐败问题的决心。在召开的十八届中纪委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发言并指出,一定要清晰的了解到反腐问题的长期性与困难性,要抱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坚定信念,同时还要具备“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气魄与毅力,一定要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完成的彻底。

在过去的一年中,很多煤炭企业出现大量的腐败问题,很多的腐败事件具有系统性、塌方式的特点,不少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相继落马,让世人为之惊讶,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寻求现代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败斗争的新手段、新道路变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代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要将两者融合起来,全面的体会我党现阶段的执政理念,掌握我党的具体工作路线,通过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使整个过程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对个别人员的权利约束,从而才能不断改善党员干部激浊扬清的自身觉悟,才可以实现将反腐败斗争工作落到实处的目的。

二、现阶段煤矿工作中腐败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 党员干部自身修养以及拒腐意识不强

腐败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其根本在于某些党员干部缺乏自身修养的提升,腐败的诱惑面前没有抵抗能力。现阶段,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市场上某些运行机制仍不太健全,这就为腐败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而加之有些党员干部逐步消弱了自身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改造,导致一些思想上的松懈现象出现,造成在自身行为中的失范现象,滋生了“四风”等各种社会不正之风,进而发生了腐败问题。

2. 缺乏更为有力的监管与惩处

现阶段,对于干部的权力监管依然不足,同时惩处力度仍然较小,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腐败问题的出现与发展。之前的历史经验以及现阶段的深刻教训都向我们说明了:缺失监管的权力,就会出现腐败问题。唯有通过强化惩处制度,使腐败行为变成具有很高风险、很高代价的一种行为,才可以使腐败人员从思想上产生畏惧,才可以发挥出其预防腐败的功能。这样才可以形成有力的惩处体制,才可以有效的处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关系

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过很长的一段时期逐渐发展而成的,是在很多历史经验中积累出来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组织群众,使我党更加的团结,并确保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在广义上来说,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指的是我们人和人的相互交流,在意识形态的范畴之内。反腐败斗争工作的主体则是煤矿集团中的党员干部。这些人要较普通群众有着更高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等,这也是因为党员干部自身具有较为特殊的,其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和企业以及员工的利益紧密相关,也和党以及国家对人民的威信有关,同时还和企业、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紧密相关。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败斗争工作来说,二者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服务与保障的关系。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服务于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同时保障反腐败斗争工作的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反腐败斗争工作的目的是使党员干部能确保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反过来,也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实践并进一步的验证其正确性,在不断的实践里面持续的改善与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它们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败斗争工作的相互融合

1. 以教育为手段促使两者有机融合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教育作为整个工作的主线,关乎到制度与监督的效果与作用。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出发点,按照企业内部职工的类别、岗位以及个人的思想情况,采取分层次进行施教、分类别进行施教,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放在反腐败教育中来,让其和反腐体制的实施相互结合,使职工与党员干部都拥有牢固的思想防线,提升他们的拒腐思想修养。具体可通过对党章的学习以及对党员干部反腐自律相关规定的学习来展开。

(1)以党章学习为出发点,强化反腐廉政教育

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全面进行思想与道德的教育,让党员干部更为深入的理解我党的优良传统与优良作风,更加明确党风与党纪,彻底去除掉党员干部思想中的歪风邪气。

(2)强化党员干部的反腐自律相关规定学习,做好反腐宣传工作

在党员干部进行反腐自律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各种规定以及企业的规章为学习教育的重点,通过举办各种反腐宣传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分批次、分层次的教育学习,使党员干部以及企业各岗位员工能切实的将我党的“八项规定”以及企业的相应规章落到实处,让工作能按章程进行,使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不出现腐败问题。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要让党员干部对自我划定警示线,时刻提醒他们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使反腐倡廉思想深入到党员干部的思想中,成为自身的一种修养与准绳。

(3)切实执行关键岗位反腐廉政的规定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斗争工作中,要切实的落实关键岗位的反腐廉政政策,同时依据不同岗位存在的腐败风险,通过对腐败案例的分析以及宣传视频的观看,不断的执行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督促并引导关键岗位的人员主动的接收相关的监管与学习,使得党员干部不断的自我升华、自我创新。同时不断的创新反腐廉政的规定,形成利用制度管理金钱、物质以及人员,不断的对岗位流程进行深化分析,找到不同岗位中的反腐廉政关键点,并及时的制定相应的规定进行监督与管理,将一些权力有效的约束起来,防治腐败案件的发生。

2. 不断的健全体系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与保障

煤矿现代煤矿需要持续的解放自身的思想观念,全面展开对党以及我国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的学习,通过积极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不断的健全体系制度,并且实行建立严格检查与加重惩处的机制,使之能够形成长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让体系制度逐渐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实现事情的处理依据规章制度、人事的管理依据规章制度,促使反腐廉政工作逐渐的深化,最终实现预期的目的。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并完善责任制以及推动自身素养发展的方法来实现。

(1)切实执行反腐廉政责任制,领导机制与工作机制并行

在进行反腐廉政责任制的建设过程中,要将分管领导的双责制度加以明确,逐步、全面的推广“纪委查一案”机制,坚决对不正之风以及腐败案件进行严查,不断的改善案件办理制度,对案件办理的相关程序进行简化与优化。对于腐败案件,不但要对相关的责任人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还要坚持“双追”的原则,进一步的推动“一岗双责”机制在实际中的落实。

(2)不断的强化自身素养

对于纪检人员,要持续的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思想的培训与教育,持续的增强纪检人员综合素养以及案件办理技能,形成具备良好素养、优良作风、敢作敢为的纪检队伍。同时,不断的形成并改进自身的规章体系,对于各个岗位的相关流程以及责任进行完善,形成岗位与责任对应制度,不但各个岗位的分工细化、明确,同时又可以很好的配合,让纪检监察更加的按照流程、制度以及规范进行。

五、结语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在进行现代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与反腐斗争工作中,需要持续的进行教育与学习,对于整个过程严格的监管,对于权力要形成一定的约束,使之形成监管全面、过程明确、落实到位防治与惩处的完善体系,才能保证煤矿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使得党员干部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腐败问题得以防治。

参考文献

[1]滕略海.做好新形势下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2]李国新.关于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03)

江湖义气不等于政治斗争 篇5

故事一开始,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密告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怒”而且是“大怒”,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事情如此重大,也不开个军事会议研究一下,处事过于简单、粗糙。项羽怒气冲天,可项伯告诉他:“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廖廖几句话,简单的一个“义”字,却让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项王许诺”。处事义字当头,没有进行必要的政治思考,轻信寡谋!

残酷的政治斗争靠“义”来解决,使项羽很快丧失主动,越来越被动。宴会上刘邦首先道歉:“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告诉项羽他们两个人是出生入死的战友,一口一个将军,一口一个臣,委曲求全,充分抓住项羽义字当头(这是项羽处事的核心。他不懂得江湖义气不等于政治斗争)的弱点,抓住他害怕落一个杀害战友的不仁不义的千古骂名的心理,一下子打消了项羽的念头。项羽没有冷静地思考,没有看到刘邦花言巧语背后的险恶用心,轻易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即使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也是“默然不应”。

樊哙闯帐,一番陈词,说的内容和刘邦、项伯同属一个版本,但沽名重义的项羽被这番话彻底打垮啦,进一步打消了他杀死刘邦的想法。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也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认可了樊哙的无礼,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项羽说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迎合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项羽妇人之仁而“未有以应”。

狡猾的刘邦“道芷阳间行”,逃跑了。面对留守的张良,项羽根本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则受璧,置之坐上”,一点不醒悟。范增大失所望,破口大骂:“竖子不足与谋”。这又从侧面说明了项羽政治上的浅薄和策略上的失败。

上一篇:基本属性下一篇:汽车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