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素质(精选12篇)
计算机信息素质 篇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教育的普及, 目前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 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信息素质培养已成为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实行信息素质培养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发展, 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 本文从信息素质培养的内涵出发, 积极探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应注意的几点措施。
1 信息素质培养的内涵
信息素质主要是指利用信息工具、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信息素质涉及到对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掌握以及使用能力, 包括信息资源的取得、加工、组织、分析、评估、处理等。信息素质培养主要指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对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信息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四个方面的培养。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的储存以及传播都是以计算机为载体, 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 计算机是人们取得信息、加工分析信息、应用信息的重要平台之一。所以, 进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渗透信息素质教育, 让学生认识信息、了解信息的功能、体验信息的作用和价值、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自己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增添一份竞争力。
2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1 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信息价值判断力、信息洞察力、信息感受力等, 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判断、获取、利用、分析信息的积极性、自我感觉能力。因此, 在计算机教育中实行信息素质培养, 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首先, 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充分认识计算机以及网络仅仅只是信息储存和传播的载体、工具, 掌握这些技能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备了信息意识。其次,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信息价值论的观念, 让学生树立信息决定着未来、信息技术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信息对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第三, 教师必须拓展学生的信息知识。在计算机教学中, 树立学生信息意识还不够, 还必须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知识主要是指跟信息相关的方法、技能等。通过信息知识的拓展, 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发生、发展的科学、社会背景,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信息取得、信息分析、信息交流等实践应用,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总之, 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
2.2 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完善学生衡量标准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首先必须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根据此目标, 让高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信息技术。于是, 教师设计计算机教学内容时应该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理论渗透其中,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应该改变过去传统仅仅依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设计的比较单调的衡量标准, 而应该设定一种动态的标准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进行衡量。这种标准除了涉及到学生的考试成绩, 同时还包括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等能力的考察。并且应设计层次化标准, 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不标准, 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来培养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质。通过学生学习标准的完善, 促使高校计算机教学从理论知识转向实践应用技能的转变, 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3 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编过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计算机知识。首先, 在计算机课堂理论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多主动学习的气氛, 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方式, 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计算机知识, 提升学生信息套索、分析和应用能力。其次, 在计算机实践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放权,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他们遇见问题需要引导时, 教师积极正确引导。第三, 创建问题情境, 多给学生设计一些信息能力培养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课后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 让他们主动体验信息查找、判断、获取、分析、应用等过程。
3 结语
综上所述, 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是高校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是信息时代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竞争力之一,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 必须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 加强学生信息意识, 拓展学生信息知识;明确计算机教学目标, 完善学生衡量标准;优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 2011, (1) .
[2]钟丹.浅谈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4) .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信息界, 2011, (4) .
计算机信息素质 篇2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共青团西南民族大学委员会
西南民族大学社学生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计算应用与
发展协会
支持单位:共青团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
活动背景: 为发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我校学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经校团委、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研究决定,将于2012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举办第十二届社团文化节。
活动名称: 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素质扩展赛
活动目的: 为创建一流校风、学风,丰富校园生活,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展示当代大学生求实进取、博学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现我校各民族师生团结奋进的良好风貌,特在2012届社团文化节之际,举办此次计算机素质扩展赛。
活动意义:
激发同学们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与热情,切实促进同学们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与技能的提高。锻炼同学的协作能力,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切实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社团在校园文化生活的活跃度,切实发挥学生社团服务同学们的作用。
活动精神:
协作、创新、实践、提高
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至11月期间 活动地点:
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
活动对象:
西南民族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活动形式:
组队(<=3人)参赛或个人参赛
比赛内容:
A赛事(业余组):计算机基础应用赛
1、计算机知识测试;
2、办公软件应用;
B赛事(专业组):计算机技能提高赛:
1、答题闯关晋级;
2、计算机组装比拼。
比赛规则:(一)A赛事: 第一轮: 说明:
1、参赛队伍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参加第一轮的比赛,比赛形式单项积分制,答题形式为完成对给定问题的回答,以及对给定的目标要求进行操作。
2、每个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比赛分为3项内容,每项内容每个参赛组只能派出一或二人作答,一人可重复参加多项比赛的内容,三项比赛内容连续进行。每项比赛之间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
3、赛前参赛小组到指定编号的电脑前作准备。由总裁判员宣告比赛开始。第一项:打字比赛(20min)。
每个参赛小组派出一名人员参与该项比赛内容,在给定的打字测评软件上进行打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打字要求,用时越少、准确率越高者,得分越高。
分数记录时,以排为单位,每一排派出一个记分员,记分员负责本排参赛组打字成绩的记录,最后交由总裁判员进行评定所有参赛组的成绩。并由总裁判人员负责下一项比赛的准备工作。
第二项:办公软件的操作(50min)。
每个参赛组派出一名参赛人员参与该项比赛。在规定时间内:
1、用word软件对给定的题目要求设计一份电子版宣传单。宣传单以自己电脑的编号+“宣传单”命名,保存到指定的路径。
2、找到给定的数据源,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处理结果以自己电脑的编号+“数据表”命名,保存到指定的路径。
等到整个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比赛,由记分员采集文档,交由举办方专业评审组进行打分。
第三项:知识测试答题(30min)。
每组派出一人或二人参加。到指定的路径找到给定的电子版问卷,按指定的路径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对问题进行作答,每道题只需写清题号以及答案。答题结束以自己电脑的编号+“知识测试”命名自己的文档,并保存。
该项比赛结束后,由记分人员统一收集测试答卷,交由专业评审人员进行打分。
比赛结束,参赛人员离场。
裁判组对所有比赛项目的评定结果进行统一整理,算出每个参赛组的总成绩,取前十名进入第二轮的比赛。并将参赛组成绩与结果及时反馈到参赛组手中,通知其做好二轮比赛的准备。
期间(进行赛事B); 第二轮 说明: 在比赛之前每组参赛选手完成对给定题目的PPT制作,当第一轮晋级后,第二轮比赛当天将自己的参赛作品带到比赛地点。
参赛作品要求有创意、有内容、运用到PPT尽量多的技术效果;作品不得含有不健康内容,不能传播不健康与反动思想;不得抄袭他人的作品。
PPT展示与趣味问答。
比赛开始。(微博上墙同步进行)
参赛组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出场展示。
1、由参赛选手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展示时间为5-10分钟。由评委打效果分(65分)。
2、由参赛选手对作品进行介绍,包括内容说明、制作过程的说明以及技术运用的说明。由评委打出内容分(30分)。
3、当参赛选手完成作品介绍后,由主持人对参赛选手进行知识问答。问答环节包括一道选择题与一道问答题。参赛选手回答问题正确可获取相应的加分,得分计入最后总成绩(5分)。
下一组选手出场展示。
(微博抽奖环节,选出幸运观众)期间评委组评出最后成绩。颁奖仪式:
由计算机协会会长宣读最后成绩(包括赛事B)与获奖选手,并致贺词。
由特约领导致辞,并宣布颁奖典礼开始 由领导与颁奖嘉宾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比赛结束。
(二)B赛事:
说明:参赛组以组队的方式或个人参与比赛。该赛事分为两个环节,环节连续进行,中间15分钟准备时间。
1、答题闯关环节:
采用现场有奖知识问答形式,答对继续答,直到答错停止。每次淘汰相应数量参赛选手。最后留下六组选手进入装机决赛。设置复活答题环节来应对出现同时被淘汰影响最终决赛人数的情况。选手采取手写板答题书写答案的方式,参赛组不得干扰赛场秩序或其它违规行为,违规者直接淘汰。
比赛开始。主持人同时宣布问题,各支队伍确定答案后,在书写板上写出自己答案,在主持人宣布请公布答案后。各参赛队伍公布自己的答案,根据答案决定是否进入下一轮的答题。
2、计算机组装环节:
参赛选手自己在设备中选取自己装机所需要的配件(cpu 主板 内存条 硬盘 显示器 电源线······),组装成机器;启动后使用光盘给机器重装系统。并可以正常开机后示意裁判人员完成。
用时最少者为100分,依次完成者得分在第一名为基础上进行折算,至比赛结束。所有选手结束比赛后。由裁判员宣读成绩,并宣布获奖情况。
颁奖典礼当天不进行,所有获奖选手以特约嘉宾的身份出席赛事A第二轮比赛活动,并参加颁奖典礼。
奖项设置:
赛事A:
一等奖1名:证书+奖品;
二等奖2名:证书+奖品;
三等奖3名:证书+奖品;
优胜奖若干:证书; 赛事B:
一等奖1名:证书+奖品;
二等奖1名:证书+奖品;
三等奖2名:证书+奖品;
优胜奖2名:证书;
赛前准备工作: 宣传报名工作: 1.比赛前通过学生会还有社团宣传;校团委下发文件,学院内部口头或行政式宣传;可通知到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报名.期间也可将报名信息发送到计协邮箱进行网上报名.2.期间利用网络如人人、微博、空间进行网络宣传。
3.比赛前一周内进行设点报名。摆放展板、张贴海报、散发宣传单,义务维修点与报名点同时设置,增加影响力。报名方式:
1、邮箱报名,把自己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报名邮箱。
2、现场报名,报名点设立期间到报名点进行报名。
统计工作:
报名时间截止后,办公室负责把报名信息统一整理,建立比赛通讯
录。比赛前两天对参赛选手发送通知。
场地安排:
比赛开始前两个小时,计协各部门人员协作统一将比赛场地布置完毕。
部门分工:
外联部:负责比赛期间所需费用的赞助拉取工作。配合宣传工作。策划部:策划的书写,场地的申请以及比赛过程的协调工作。
宣传部:比赛的宣传与推广,海报的张贴,传单的发放和设点报名工作。文艺部:配合宣传部的宣传工作。
办公室:负责报名信息的整理,参赛人员的通知工作。技术部:场地的布置以及配合其它各部门工作。维修部:宣传期间举行义务维修,配合设点报名工作。
比赛期间工作人员:
赛事A:第一轮
记分员(场地工作人员)---10名;
待定;
负责参赛选手成绩的记录,以及比赛期间的工作安排;
裁判员---2名;待定;
负责比赛成绩的统一整理,并统筹整个比赛的进度。评审组---5名; 待定;
负责对第一轮成绩的做出最后的评定结果。选出进入下一轮比赛的参赛队伍。第二轮 主持人---1名; 待定; 裁判人员---6名;
(由出席领导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待定;
场地工作人员---若干名;待定;赛事B:
主持人---1名;
待定;
评委团---6名;
待定;场地工作人员---5名;待定;经费预算: 条幅
3条-------300元;证书
15个-----150元;宣传单(1000份)-----100元;;报名表策划书若干------10元;奖品
若干------500元;矿泉水
60瓶-----100元;场地布置用品-------200元;其它
计算机与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计算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涉及到教育主张、教育方向以及教育运行机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变革,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的需要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用字处理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能力,甚至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绝非标新立异,耸人听闻。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并获得过文凭。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掐指推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产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简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从上叙述中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而一旦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当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各种外语、计算机资格认证和驾驶执照是通往下个世纪的通行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应该拥有计算机能?quot;这一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灌输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当然,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說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了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成的人。
3、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的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
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运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和程序化,因此在编程或操作中,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出错停机。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不拔意志、深刻思维、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三、 发展计算机教育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计算机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而言,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相应的,内容过于陈旧,基础过于厚重,至小学而初中而高中,苦学12年,竟还无法窥其现代数学之一斑,领略现代数学之风姿,令人叹息。计算机语言也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逻辑推理也有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学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现代化的方法研究新旧问题,这一点正好能作为数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理应引起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
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强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的霞光,也让严重脱离现实的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同时也为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的佳肴。从大处看,从长远看,也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
计算机信息素质 篇4
一、信息素质教育
(一) 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 可以溯源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当今社会信息量的膨胀和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造就了信息超载的局面, 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着不同种类的、数量巨大的信息选择, 为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必须以有效的手段去获取、利用和鉴别信息, 这种能力来自信息素养教育。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 21世纪人的能力素养包括的五个方面是:基本学习技能 (指读、写、算) ;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把学生的信息素养分为六个方面: (1) 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 (2) 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4)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5) 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6)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二) 信息素质教育。
院校教育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信息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知道如何去学习、去更新知识并重构个人的知识体系, 进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新, 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宽阔视野的高质量人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取得的。教育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同时关注学习过程, 从关注以学科知识的记忆式的学习转变为关注以学科问题这中心的研究式学习, 从关注外部控制到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引导、自我调节学习, 从师生相对单向的沟通到学习共同体的多向沟通互动, 从学习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式的学习到学习者共同研究的协作式学习。
二、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 二者有不可分割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技能, 而计算机与网络正是现代社会的最主要信息工具, 学生在学习这两个信息工具应用的同时必然要探讨运用这两个工具解决现实问题和寻找答案等应用需要。学习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不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习信息处理能力才是更进一步的目标, 现实教学中发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提升自身信息素质的课程, 不管教育者是否认知信息素养这个概念, 学生在学习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去探寻使用这一工具去获取知识与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在教学中, 每一位教师都会自发引导学生向这一个更深层次的目标前行, 虽然有一些教师并知道这个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
(二)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信息素质教育定位。
信息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互相促进, 不断提高的, 它们是:信息技术基础能力, 包括网络工具等软件的使用, 如E-mail、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通用信息素养涉及学术与非学术问题的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 包括:了解信息源的特点, 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信息源, 使用检索方法及策略, 对获得的信息做出评价, 通过交流信息、组织与综合信息完成具体任务, 懂得如何合法地检索与利用信息。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 包括: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类型、常用的信息资源并对其做出有效的评价和判断。
在我们这个时代, 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有不可分割的特性的, 但二者又是不同的事物, 有不同的特性, 是不能划等号的, 假如人类有了比计算机更优秀的信息工具, 二者就会截然分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有边界的, 一是课程的定义与课程资源都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开展合理有效的信息素质教育, 不应无限延伸导致界限混乱;二是与相关课程协同分工, 开展系统全面的有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
三、信息素质教育视角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 教学内容由计算机技能学习向技能应用转变。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 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围绕着专业的人才的需要而展开, 专业能力与基础课之间仍有一部分空白地带, 这需要基础课主动填补这一空白, 使院校的人才培养形成体系和特色, 基础课程要面向应用不仅是人才的需要, 也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把学科看作课程的基础, 那么面向应用就是教学活力的绽放。
长期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深受学生喜爱并被视为最有用的课程之一, 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 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消失,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中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一、以自我为中心, 使课程内容单一乏味。二、教学内容包容性差, 总是处于过时状态。三、计算机技术勃勃生机和飞速发展,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极少反映。这些表象所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可以归结为一点, 就是没有正确认清基础课程的服务性和基础性特点, 把本学科的理论看得太重, 错误地认为计算机理论就能够主导和影响其他学科, 而实际上, 我们看到的是计算机只创造了新的方法和软件工具服务于其他学科, 使其他学科得到新的发展或质的飞跃。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 要把握的正是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并总结出相对稳定的理论与知识。从以上观点来看, 计算机基础教学把某某软件的学习作为目标是不当的, 而应从现代人的信息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某某版本, 导致教学内容永远落后于现实应用;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应用与创造性教育应起步于基础教学, 理念、方法、意识都应在基础教学中得到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有明确的界线, 形成合理的体系。
(二) 教学过程由示范模仿向探索发现转变。
计算机基础教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介绍概念及背景知识——操作演示——模仿练习”这样的“三部曲”, 学生还是处于被接受的状态, 这种模式是灌输式教学一种形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教学过程就在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 教学过程表现为动态变化, 灵活而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的, 而不是静态的或固化的。围绕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学过程应表现为“提出问题——知识准备——探寻解决方法——总结归纳”四步法, 这一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 由实践到理论, 由个别到一般, 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应用需要的探索过程, 把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上升为一般性的通用经验, 最后升华为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日常生活中遇见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 设计成课堂教学的典型范例, 让学生面向这些课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最后把教师的解决问题方法也交由学生来评析和借鉴,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总结和归纳, 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与技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按照这种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所要付出劳动会更多, 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面向素质教育的计算机教学要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
(三) 考试由知识点为中心向应用为中心转变。
计算机基础教学受到了考试方式的导向的影响, 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现实生活与工作用到的鲜活的范例, 却被上机考试中技能考核所淹没, 以计算机学科知识点而展开的考试内容, 强迫学生机械地认识计算机这一工具, 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变得呆板、无趣味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会走入强迫学生像计算机一样思维和工作这一误区, 而我们培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正好相反, 是让学生用好计算机这一个工具以便让它能够按照自己需要工作。
信息素质教育视角下的计算机基础考试, 要以应用为引导, 开展命题工作, 打破知识结构框框, 与教学中引入活生生应用案例一样, 考试中也要引入一个个活生生的应用任务, 这些任务整合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也是该专业或类别学员所必须面对的应用需要, 如果学生在考试中不能很好地完成, 他们在未来工作中也难以用好计算机这一工具。
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考试模式,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基础试题+应用试题, 基础试题+作品, 工作场景模拟下计算机应用问题处置等多种形式。为了让学生重视技能训练并应用于实践, 防止考试向“难”、“偏”的错误方向发展, 还可采用过关式考试方式, 只有通过与不通过两个等级, 学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 直到过关为止, 这种考试重点考核的是常用技能的熟练程度, 采用90分过关的驾考标准比较合理, 假想如果一名学生对常用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有40%的没有掌握或经常出错, 那么他在实际工作中是无法用好计算机这一工具的, 60分及格制不是适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采用90分及格制也可以解决计算机基础考试中许多深层矛盾, 如:用日常计算机应用需要掌握的内容组成的考卷会导致难度太低, 而为了增加难度, 又考了大量平时极少用到的东西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孙平, 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 2005, 25 (4) .
信息素质教育心得 篇5
当初选修这门信息素质教育课时并不清楚它具体讲什么,但是在好多人的推荐下还是选修了这门课来作为大学里的最后一门选修课。经过几个月的学习,真心觉得选对了,很值得花时间去学习。与传统一门课一个老师不同,这门课由不同老师讲授,本身就很新颖,很吸引人。尤其是老师的讲课方式诙谐、幽默更带有启发式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从张宽福老师的讲课开始,我第一次感受到图书馆老师的亲切、和蔼。跟图书借阅处的老师很不一样。之后对图书馆的了解越发深入,越觉得学校的图书馆开始有了“人”的气息。之前新馆给予我的印象是冷清和机械,与老馆的人声鼎沸完全不同,图书杂乱无章,往往是寻而不得。然而通过学习书库分类、索引号后可以很容易找到需要的书。对图书馆的了解不仅仅局限在现实中,还扩展到虚拟的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得知学校花大价钱买来数字资源,不去了解学习太过浪费。于是,以前只知道百度的我现在学着在读秀找书、在知网找论文、在超星找考试资料。网络的世界无疑扩宽了我的知识面,而我的眼界也扩宽了。从学校官网延展到全球互联网世界。我惊讶于人肉搜索的快速与准确,学会了如何制定密码保护我的个人信息,也了解到世上还有“翻墙”这回事。
这门课不仅有“技术”,还有“心术”。知识面和眼界的扩展也让我的心飞得更高,更强大了!感谢老师们的悉心讲授,我受益良多,也希望这门课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学弟学妹真正爱上图书馆。
高中计算机素质教育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分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也逐渐加强。无论学生未来是否以计算机为专业,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都极其重要。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是关注学生的实践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列举出几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量的选修知识需要学生自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家都可以自学。为此,我经常把自制的一些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如生活中要进行版面设计,那就需要在纸上或黑板上来描绘,而在计算机上的版面设计就一定要用到文本框),使学生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并能利用网络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利用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三、面向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思
从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到课程目标和课程资源,都必须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面向高中学生素质教育。对于课程目标,以前我国的高中计算机教育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但是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我们必须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学生个人发展、面向学科体系、面向社会需求这三个方向,而且是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重点的。在高中信息教育里,它的课程目标一般为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能力,在这三个目标中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并且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学生适应社会做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育中,我们是用应试教育的理论,讲究一天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现在,在素质教教育里,这个观念要转变了。我们不要在专注与教了多少,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会这些知识的能力。这样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素质教育是一种能力的教育。素质教育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教会学生去自主学习。素质教育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内容的革新,也是方法的创新,不在是以前的知识教育,而是探索性学生的过程,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激发其潜能。为此,必须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当教师将课堂知识的重、难点讲述之后,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此刻应该做的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讨论之后教师再公布答案,分析各小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值得肯定,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六、教师要能够正确地使用教材,合理选择内容
教材只不过是提供给教师上课的一种指导,并不要求教师必须要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逐一讲授。比如,教授“图像的处理”这一节时,针对城市学生以前对图像知识有良好的基础,并且大部分学生也会使用简单的图像处理工具这一现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Photo Shop作为工具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农村学生,因为以前从未使用过相关图像处理的软件,自然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教师不妨根据农村学生特点,选用“美图秀秀”等工具来处理图形,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利用教材教好课,更要会合理调配教材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承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来,师生与共,相互作用,这样才能够摩擦出信息技术培养中的智慧火花。
参考文献
[1] 徐建刚.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互联网,2008.
[2] 胡秀琴.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案例研修丛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 高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2001,(4).
计算机信息素质 篇7
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 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是指一切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并通过信息技术倍增了作战效能的作战样式。[1]军校作为培养部队指挥员的摇篮, 是军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深化基于信息系统的院校教学训练改革, 特别是计算机教学改革, 有助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军校学员信息化素质提升, 是着眼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施, 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强和改进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各项工作的迫切需要, 也是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内涵特征
信息素养作为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因素, 在信息化战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人是战斗力第一要素, 以信息化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对军人也提出更高要求, 不仅要掌握军事知识技术, 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 从而在及时分析、提炼和处理海量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
1. 信息素质一般内涵
信息素质的概念首次使用是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向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提案中。[3]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素质概念传人我国以来, 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和研究。其中王吉庆教授结合我国教育国情, 提出信息素质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和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 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共同的评价。[4]
信息素质具有层次分明, 强调普及, 注重操作和发展性的特点。信息素质可以分为公民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素养、开发设计信息素养三个层次。强调普及即普遍存在, 无绝对权威。注重操作即信息素养集中表现在操作能力上, 具体落实在使用与操作上。信息素质的四个培养途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和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
2.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特征
未来战争中, 信息对抗贯穿战争全过程。军校学员作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官, 提高和加强他们的信息素质, 也是军校教育最基本的需要。在军校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员较强的信息能力。一是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范围广泛, 包括正确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软件并熟练使用的能力。二是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5]
军校学员作为承担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军事作战人才, 其信息素质内涵具有其独特性, 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心理等五个方面。其中, 信息意识是前提, 信息知识是基础, 信息能力是核心, 信息心理是保障, 信息道德是准则。[6]
信息意识是指学员对信息的敏锐感受性和持久注意力, 决定了学员在捕捉、判断、利用信息中的自觉性。信息知识是信息资源开发中积累的认识和经验总和, 是一切同信息有关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军校学员需要掌握的信息知识包括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战知识。信息能力是指学员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信息心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所带信息的主观反应, 军校学员信息心理主要包括信息心理攻击和信息心理防护两个方面。
●军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为宗旨的一系列教育。[7]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 在当今社会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针对基于信息系统的未来战争需求, 对未来指战员的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的高要求, 当前军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仍有许多不适应情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状况, 不适应学员信息掌握现状。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明显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特别是对于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涉及较少。
二是计算机教学形式单一, 不适应多样化信息化教学和信息传媒发展。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教学和上机实验方法上, 相对单一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明显不适应。
三是计算机教学进展不适应学员信息应用能力要求。当前计算机教学进展特别是信息应用能力、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等方面的教学不够, 不能较好适应学员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作战和应用能力要求。
●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 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应用, 从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 我们应不断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改革计算机教育教学, 实行分层次多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努力提升军校学员信息素质。
1.分层次计算机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与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 旨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即通过最佳的学习状态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8]可针对学员类型、信息基础和专业特点三个方面对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进行分层次的计算机教学。
一是按照学员的合训和非合训培养类型制定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计算机教学计划。我军在部分院校实行了对部分本科层次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实行“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9]合训与非合训的学员培养类型的信息素质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 因此应当制定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和内容。合训学员作为未来初级指挥军官侧重于信息能力的综合应用, 非合训学员作为技术军官更侧重于信息技术提升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针对合训学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加强信息知识、意识和道德的基础上, 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心理的培养, 主要包括军队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争武器应用操作等实用型技术;针对非合训学员应当提高信息化应用综合素质, 主要是计算机文化基础, 多种编程语言应用, 数据库、网络等综合信息技术应用。
二是根据学员入学时的信息基础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在军校学员入学初期进行全面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将新学员的信息基础分为A、B、C三类。按照信息基础分类制定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选修课程适时调整计算机教学计划, 实现全体学员信息素质稳步同步提升。
三是依照学员所学习专业与计算机相关的紧密程度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根据学员所学专业同计算机相关紧密程度分为计算机紧密专业、相关专业和一般关联专业。计算机紧密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与计算机专业非常紧密的专业, 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包括电子专业、通信专业等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较多的专业, 计算机关联度一般专业主要包括非理工科专业等其他专业。其中, 计算机紧密专业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课程教育体系, 计算机相关专业主要以计算机编程, 网络技术为主体的计算机及信息应用技术信息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计算机关联度一般专业主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 相关信息理论知识为主的信息意识培养计算机教学体系。
2. 多阶段计算机教学
多阶指将课程教学体系分为初阶、中阶、高阶,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0]按照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培养要求, 结合军校计算机教学实际, 制定多阶段逐步晋级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技术为主设计信息基础应用阶段, 信息综合应用阶段和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阶段由浅入深的三个信息应用能力阶段。
信息基础应用阶段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和相关实验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信息知识和意识培养, 结合计算机一级考核, 加强信息意识选修课程要求, 从而实现信息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信息意识养成。
信息综合应用阶段主要是以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与实验, 数据库、网络、计算机仿真技术为主的信息知识学习和信息能力培养, 结合计算机二级、三级考核, 加强信息意识和能力选修课程要求, 着重关注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 从而实现信息知识掌握和信息意识养成。
基于信息系统的信息应用能力阶段主要是结合现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 熟练掌握信息化武器的操作, 通过任职课程和选修课程强化信息心理、道德和意识, 特别是加强信息战中网络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心理战的信息心理防护意识。
为了提高学员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心理的塑造和培养,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建设氛围, 通过举办计算机文化节, 创建信息创新中心, 设立信息安全中心, 计算机兴趣小组等活动和组织实现全体学员信息素质培养, 同时在合训分流教育、任职教育和轮培训等职业教育中引入专门信息教育教学活动, 着重培养立足于任职需求的基于信息系统的未来信息作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 试点教学实践
通过在某学院15个专业从2010年推行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提高近5%, 同期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提高了4分, 同期大学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活动获奖项目等级明显提升。通过在任职培训引入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课程, 学员反应映普遍良好, 特别是以计算机文化节为主的校园信息文化氛围培育活动对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提升效果明显。后一阶段, 将结合学员学分制深入改革契机, 将制定信息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推动信息素质培养活动和成绩纳入人才培养学分体系中, 从体制上确保信息素质培养长效深入贯彻落实。
●结论
新时期新阶段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深入推进, 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能力需要迫切加强, 改革改进军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 提升作为未来信息战争指挥员的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摘要:军校学员信息素质培养对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军事意义, 本文在分析信息素质一般内涵和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特征基础上, 探讨当前军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提出分层多阶计算机教学方法针对性逐步提升学员信息素质, 并通过试点教学实践发现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关键词:信息素质,计算机教学,分层次,多阶段,基于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戴清民.信息作战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9.
[2]吴宏, 殷银芳.关于军校学员的信息素质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 (4) :116-117.
[3]Behren s, S.J.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overview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1994, 55 (4) :309-322.
[4]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5]王猛, 李一娈.关于军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探析[J].科教文汇, 2009 (9) :96.
[6]宋明武, 杨世松.信息素质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6 (5) :63-73.
[7]邓晓军, 李长云, 彭国新, 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 2012 (19) :56-59.
[8]郑春瑛.分层教学在高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6) :65-67.
[9]常艳娥.军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学习动力激励[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7 (06) :23-26.
信息时代全员信息素质管理研究 篇8
对信息的含义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如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特殊形式;在控制论中,信息被理解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调节在为外界所接受时与外界相互作用所获取的信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信息泛指一般对象,它能为实现目标排除意外性、增加有效性。按照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事物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如“知道了”,是信息的传递、收集;“把它内化了,即把它内涵的东西挖掘出来了”,是信息的处理;“根据信息做出了行动”,是信息的再生[1]。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的利用,因此信息是一种资源,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什么叫信息素质呢 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首先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的四项基本要素为:信息素质是一种技术与技能;信息素质的技术与技能是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及技能;具备信息素质的标准是能否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信息素质需要培养和训练。在这四项基本要素中,“运用信息工具与主要信息源的知识及技能并解决问题”是核心。通俗地讲,信息素质是指提供信息和索取信息的人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认识到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认识到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制订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技术;能评价信息;根据实际用途组织信息,将新信息融会到现有知识结构中,在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2 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近年来,在对不同人群进行信息素质调查时表明:不同层次的人(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同,从而使信息素质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存在差异,年龄差异也会影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2]。根据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40岁以下的人主动利用网络数字文献的意识相对较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则较弱。这部分人仍习惯于通过印刷物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滞后。尽管办公室配备的网络环境明显改善,甚至他们中的部分人还具有在自己家里访问网上专用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权限,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有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他们虽然偶有上网行为,但也仅限于对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的事实查询,在满足自身深层次的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障碍[3]。此外,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水平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的信息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2.2 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实际需求的差异
面对海量般信息,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和管理就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因此数据库建设或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由于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专业性很强,很多单位只好把自己的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外单位进行协作,因此部分数据库无法适应自己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数据库存质量不高,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读者有效查询、利用信息的难度。当打开一个网页,他们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
2.3 技术力量薄弱
每个单位一般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部门。如果引进大量IT人员既不现实,而正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的人员又很少。他们除了应付设备采购、系统维护、网站设计与制作外,无法深入到各个部门了解其真实需求,因此建立一个能提高全体人员信息素质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2.4 重硬轻软
目前,在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人们往往“重硬轻软”。其中,“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组织、指挥、管理的规律、规则和业务流程等;另一方面是对全体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对知识的再教育,这两个方面下的功夫和投入都很少。
3 对策
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信息用户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达到上述目的,从单位最高领导到一般人员必须进行信息素质培训,全员参与信息质量管理。
3.1 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而社会、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素质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4]。作为信息从业人员来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订有关信息方面的制度,可约束他们的信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本质上,信息素质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是一场破除等级文化、改变信息不对称,实现信息共享的革命。这是每个人的自我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领导起着关键性作用[5]。
3.2 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素质培训
个体学习对组织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系统技术等软件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信息素质的相关理论及操作方法,有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各级组织必须投入经济实效的教育培训方法来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加强他们对现有知识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实践,增加组织成功的机会。
3.3 参照PDCA循环管理法,重在全员参与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最初始于质量管理活动。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还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它同样可在信息素质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效用。PDCA循环分为4个阶段、8个步骤。
4个阶段为:①计划。它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预计效果几个步骤。②执行。执行技术组织措施的计划。③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④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进行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再进行处理。
以上4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图1),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呈阶梯式地上升。实际上,PCD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4个阶段。
8个步骤为:①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前提。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准问题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TRIZ理论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来。③主要原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④拟定措施、制定计划。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⑤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地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⑥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任CEO郭士纳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⑦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一个单位管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即标准化是管理系统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⑧处理遗留问题。所有问题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地螺旋式上升,直到最终解决问题。PDCA管理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使企业的各项事务在有效控制的状态下向预定目标发展。4个阶段8个步骤(图2)中还有不同的方法(表1)。
采用PDCA法可使自身的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并熟练运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驭本职工作。如果能够领悟到每件事(工作)相对封闭原则的内涵,又能将自身工作的每件事情符合闭环法则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实践,那么从个人到集体的整体管理水平将会得到质的提升。来自国外的ERP、六西格玛等管理模式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它也是在闭环法则等一般管理原理和原则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沉淀而成的。
PDCA循环法要求全体职工参加。它靠企业的力量,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个科室、部门、班组、项目,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循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工作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单位循环的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工作体系,用PDCA管理法,规范全体员工的工作行为,实现总的预定目标。因此,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组织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整个全体职工推动的结果。
3.4 深入各个环节、重点实施
软件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灵魂,没有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计算机犹如没有油的汽车,只能是摆设。忽视了信息管理的基础建设,致使耗费巨资建设的网络和各种网站因没有可以运行的信息而被称为“裸网”,即使在数据库中有大量不可追朔的信息也只能被称为“信息独岛”。
充分发挥信息人员的作用,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比较系统的科学管理知识。因此,必须打破工作界线,主动融入到各部门、各环节工作的全过程,熟悉业务流程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运用中实践,才能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采用PDCA可使各项工作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对任何人来说这是一个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具。通过实施并熟练运用一定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驭自己的工作,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保证信息资源质量,真正为用户服务。
摘要:21世纪是网络和信息时代,提高信息素质、有效利用信息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依靠网络资源技术的同时,提出了全员参与、重点实施相结合的PDCA管理法,提高信息管理技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注重信息资源质量,真正为用户服务。
关键词:信息素质,全员参与,PDCA循环法
参考文献
[1]何斌,张立厚.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曙光.论信息能力与信息资源利用率[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136-142.
[3]肖小溪.科研人员信息素质调研报告[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3)∶91-95.
[4]张富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1)∶33-36.
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整体素质,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 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 同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也要加以培养, 使二者互相促进。计算机手段的恰当运用, 可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利用计算机教学培养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计算机手段与学具的普遍应用、直观演示与归纳总结紧密结合。既调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 又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 减少知识间迁移的难度, 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例如, 在学习排列组合的概念之前, 我们对学生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全班48名同学中选出3个学生分别要担任物理、数学两科的学科代表, 大家看有几种选法?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无法解决时, 就有可能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直观鲜明的特点, 使学生的耳、脑、口、眼、手多种感官密切配合, 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生动活泼的乐趣中学习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计算机手段能够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能力。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 这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训练具有定向性和发散性。比如我们在教函数的增减性这一课时, 课题目标是显然的,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在各象限内函数的增减性?于是要求对这一理由进行解释。可是学生对其中的原因可能还不知道, 由此会产生“望梅兴叹”的感觉, 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容易, 但又不知道怎样去解决而会产生矛盾心理。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态去求知, 教师就教材的目标去要求, 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验、画图。在课堂教学中, 多留时间让学生去思考, 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学好这门科学的好奇心。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好奇心, 才能使学生多动脑、勤钻研, 认真思考学习。接着, 教师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 进一步演示说明, 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既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前后一贯性, 又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锻炼。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学生爱学习的动机之一, 是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原动力。初中学生从小学的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转变到以抽象思维为主, 对抽象枯燥的大量计算易厌倦,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具学具的普遍采用,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特别是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 能够极大地发挥课堂教学艺术, 使课堂气氛愉快轻松, 从而有兴趣学习, 获得乐趣, 再得到志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意识。而要让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教师要在课前备好课, 全面领会教学思路, 还要备好学生, 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 要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 相信自己。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面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懂得了如何去学习,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并发展。但是,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要日积月累, 长期教育而去改变的。要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体会知识的同时,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明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前提, 有此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变化, 思维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学生在发展智力、喜欢学习的同时, 能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形成竞争意识, 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课堂氛围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也是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谐的课堂更是优化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支柱。那么, 如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本人认为, 教师要在情感上做学生的模范, 要积极主动地去带动学生, 教师情感上的模范作用起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持有科学的、严谨的和认真的态度, 同时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去感化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去长期感染学生, 让学生逐步对平时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喜爱上学习。对待学生的学习, 平时要多关心。用爱去教育, 让爱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积极动力,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并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在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中, 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 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 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 不仅在课堂上有所要求, 还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做出要求, 以便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求知欲望。
总之,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了对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使智力因素得以发展。同时注重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结合, 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多样化、系列化,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
探究计算机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篇10
一、更新教育观念
所谓更新教育观念,就是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重视师生、学生和学生、全方位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有序推进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现代教育改革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在以前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只有教学内容已远远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真正的课堂教学比这更为复杂,也就是说,现代教育要在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上改革,不如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不管是时代、学生、还是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都要不断改变。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教育已经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教育、教育者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因此, 要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有新的教育思想。
第一,在课堂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
第二,把各种学科的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联系起来,改变那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第三,在教育教学中,要勤动脑、多思考,有创新意识,不能墨守成规。
第四,要有创新性思维,在生活中要经常观察生活,对事物富有想象力,不能受到现有观念和传统观念的约束,要能够打破常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要达到教学中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要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要不断掌握吸取新知识、新方法,并善于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吸取新教法和新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如何让学生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紧跟知识发展的速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方便。要将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中,我们就要不断地吸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要使课堂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做: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地使用计算机,使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从快乐中获取知识。
第二,教师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多参加外出培训、听课等一系列活动,将参加每次活动后的成功之处与学生共享,并对有疑问的进行小组教学研究和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第三,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现有开设课程难易程度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超越。
第四,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要认识到它的作用是来辅助教学的而不是为了研究计算机,计算机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
第五,使用教育教学软件,教师主要是考虑有效地利用好一些免费软件。
第六,教师每节课要尽量准备一些有新意、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乐于动手学习积极性。
目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形成的那种偏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能力;计算机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充分意识到培养同学们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新华文摘》曾转载过一篇题为《网络化建设:中华民族21世纪文明的生命线》的文章,绝非危言耸听地指出,信息化是人类21世纪文明报到的窗口,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不上网,就要去上法国文学家都德笔下的“最后一课”。我们同样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也是中国21世纪教育生命线。教育若不迎头赶上全球信息化浪潮,高质量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两大任务。在不远的将来教师和同学们都只好“下课”。“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够,行动不快,措施不力,那将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后腿,就要负历史性的责任”。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邓小平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之所以将计算机能力提高到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是指未能获得读、写及计算能力的人,而他们可能曾经上过学,时至今日,读、写及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扩展,“功能性文盲”的标准也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面。
“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
“写”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在网上,和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
“算”可不是过去的掐指推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产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
简言之,现在“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
二、计算机教育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学生在解题、写作、绘画等尝试中有时也能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但这一切都不及程序设计所体现的有别于常规思维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之所以说程序设计有别于常规思维,是由于在程序设计中大量摒弃以往数学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为基础的,要解决程序设计问题,首先要考虑适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将这个一般性的规律描述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在程序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猜测、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远优于不会编程的人。
3.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进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在编程或操作中,还需要有极为严谨的态度,稍有疏漏便出错停机。这个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
三、计算机教育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总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面向未来的计算机教育,让人在应試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霞光,从长远看,计算机教育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计算机教育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四、结束语
怎样让学生去迎接学习上的挑战?怎样培养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熟悉一个复杂、令人迷惑不解、始终变幻的世界?思考着这些问题的同时,我深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作者简介:
分析如何实施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 篇12
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2 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
3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
4 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
5 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6 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7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8 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摘要: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世纪人才。现就如何实施中学计算机素质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素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1993.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Z].1996.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Z].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