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

2024-12-30

大陆漂移(精选5篇)

大陆漂移 篇1

片名:Ice Age:Continental Drift

导演:史蒂夫·马蒂诺麦克·特米尔

编剧:Michael Berg Jason Fuchs Mike Reiss

类型:动画/冒险/喜剧/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时长:120分钟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2年7月13日

精彩剧情:

空前的洪灾带来了大陆漂移,史前生物们再次遭遇动荡与变迁。长毛象曼尼、剑齿虎迭戈和巨爪地懒希德因为这次洪水被迫与他们的族群分开,3个好伙伴只得将一块冰山当做救生船,起锚开始他们的大航海之旅。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航行的前方有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在探索新世界的过程中,3人帮不但遭遇了奇异的海洋生物,还要与凶残的海盗们搏斗,完成一连串不可能的任务,最终发现了壮丽的新大陆……当然,我们的另一个人气角色小松鼠,还会和他的坚果继续他们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游戏。

从2002年到2010年短短的8年间,动物们已经经历了冰河世纪、冰雪消融和恐龙纪元,而在2012年里,他们又将进入板块漂移时代,并开始新一轮的疯狂冒险。让几亿年一个周期的地质运动发生在冰河期的动物们身上,绝对考验编剧的想象力。

大陆漂移 篇2

地幔(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大陆真的能漂移吗 篇3

关键词: 大陆漂移;泛大陆;大洋;板块

在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指着地球仪上的非洲和南美洲对大家说道,这两个陆块大约2亿年前是同一个大陆,后来由于某种机制裂开后各自漂移,成了现在隔着大西洋的地貌格局。

大陆真的能漂移吗?课后我和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为了了解这个问题,笔者查找了一些资料,进行了独自的思考和研究,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高兴地将这一知识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是的,现在我相信,大陆是可以漂移的。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Alfred Wegener)指出,在侏罗纪(距今约2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个统一的大陆,称为泛大陆,被一个泛大洋包围。此时泛大陆开始裂开解体,并分开漂移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认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块(大陆地壳)漂浮在下层较重的硅镁质(大洋地壳)上而能位移。实际上,早在公元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和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洪堡(A.Humboldt)依据对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形态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的特点,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思想。

自那以后,科学家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逐渐认识到大陆漂移(continental drift)的认识可能是真的:

(1)地质学家们经过地质和构造的研究,认为大陆漂移的过程是这样的: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泛大陆由北极附近一直延至南极,其周围则是统一的泛大洋。此时泛大陆开始解体,北部的劳亚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中间为特提斯洋。此后,印度洋陆块脱离澳大利亚-南极陆块,南美陆块与非洲陆块分裂;此时的印度洋、大西洋扩张开始。到了新生代,因为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了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了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了;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代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了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到了6千万年前,已经出现现代大洋和大陆分布的格局雏形。以后,澳大利亚裂离南极北上,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红海、亚丁湾张开;形成现代大洋和大陆的分布格局。

(2)大陆漂移的证据

而目前认为大陆漂移的主要证据有: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形状相似,如果拼接起来,可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过去曾经相连;②南非与南美洲的二叠纪褶皱山系走向相同,地质特征相似,说明曾是同一陆块;③南美、南非、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都存有晚古生代冰川,若将它们合并一处,才能解释冰川分布规律;而且在这些冰碛层的含煤地层上,均找到有相似特征的舌羊齿植物化石;且两岸恐龙化石特征也具一致性。证明这些远离的大陆原来是相连的。④岩石古地磁的证据。科学家通过测定已知时代岩石古地磁,进而推算其古地理位置,结果发现一些大陆的古地理位置与现今位置相差较远,证明古大陆曾发生漂移。

相关资料表明,当初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时,大多数地质学家是反对的;当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大陆不可能漂浮。花岗岩(大陆壳或上地壳)的熔点比玄武岩(洋壳或下地壳)低,如果地温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程度,而花岗岩却依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这不符合物理定律;②大陆能漂移的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移动,潮汐力同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果证明,其驱动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几个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陆漂移。

而现在,之所以又认为大陆漂移学说是正确的或又复活了,资料表明是因为,一是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学进一步证实大陆确实发生过大规模的漂移;二是近代地球物理学的进展揭示了岩石圈下部存在塑性的软流圈。海洋岩石圈密度较低,可以浮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漂移;三是到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了海底扩张学说,从而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构成了现代所谓的“板块构造学说”。地质学家认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是地球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海陆的起源,李旭旦译,1977年,商务印书馆。

大陆漂移 篇4

但是,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直到魏格纳北极冰原遇难后几十年,科学界的新发现才进一步证明了他那个大胆的学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并且在魏格纳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现代地学中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体系,魏格纳也被人们称为现代地学革命的先驱。

勤奋向上的进取心

1880年11月1日,阿尔弗雷德·洛萨尔·魏格纳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孤儿院院长家里,父亲是著名神学博士。小的时候,魏格纳天赋并不出众,他曾说:“数学与我无缘。”他先后在好几个大学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毕业论文的水平也不高。但魏格纳从小就具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保持勤奋向上的进取心,这种非凡的气质使得他后来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魏格纳从小喜欢幻想和冒险,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但魏格纳身体并不健壮,耐久力较差,为了长大后去北极进行科学探险,他为自己订立了艰苦的训练计划,整个冬天都去练习滑雪,连暴风雪的日子也不例外。暑期,则进行登山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而且锻炼了他那坚强的意志,为他以后进行的科学探险活动创造了条件。

1905年,魏格纳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从事高空气象学新技术的研究。当时,探测高空气球技术是最现代化最困难的气象学手段。年轻的魏格纳积极投身于这项危险的活动中,为气象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1906年4月,魏格纳与弟弟参加了戈登·贝内特探测高空气球比赛,哥俩持续飞行52小时,飞行高度达3700米,一举打破了当时飞行时间与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后来,他又参加了去格陵兰岛的探险队,岛上巨大冰山的缓慢运动留给他的极其深刻的印象,可能催化了后来他面对世界地图迸发的联想和兴趣。

病榻上的灵感

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卧病在床,百般无聊的他,眼睛下意识地移到墙上的世界地图上,竟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这是什么原因呢?莫不是这些大陆原先都是连在一起的,而后又分开了?”魏格纳心里这样想着。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魏格纳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原始大洋所包围。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在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魏格纳为他这一大胆假设找到了大量证据。他发现,欧洲、非洲与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在岩石、地层、皱褶构造上都很相似。比如,把南非的开普山脉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山脉相拼接,不但地质构造相同,而且岩层的成分与年龄也一样。这一例证,正像人们把一张撕碎的报纸按其参差不变的断边重新拼接起来,不仅边缘吻合,而且印刷文字也恰好齐合。

同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许多古生物有亲缘关系。比如一种蚯蚓,西欧有,美国东部也有;庭院蜗牛在大西洋东西两岸都有发现;在南美洲、非洲、澳洲这一广阔的地区都生活着肺鱼、鸵鸟。如果这些大陆不是联系在一起的,怎么可能出现如此众多的相同的动物呢?当时,有人假设海洋上原来有连接古大陆的狭窄陆地—“陆桥”。有些动物可能从“陆桥”上迁徙过去。魏格纳批驳说:“庭院蜗牛以其步履缓慢而著称于世,即使有那么一块‘陆桥’,它又何时才能爬过这迢迢万里的‘陆桥’呢?再说,如果迢迢万里的‘陆桥’真的存在,那么,其宽度与长度应保持一定的比例,这样,‘陆桥’也就变成一块大陆了。事实上,‘陆桥’是不存在的。”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此后,由于研究冰川学和古气候学,他又第二次去了格陵兰。在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研究工作中断了,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养病期间,他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

打入冷宫三十年

在魏格纳之前,大地构造学派在地质学上占统治地位,这个学派只承认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如地层的断裂,地面的隆起和沉降等,不承认地壳的水平运动,认为大陆和海洋的水平位置是历来如此,永恒不变。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推翻了势倾一时的“固定论”。他成功地解释了地球上陆海分布的现状,揭开了地学革命的帷幕。

但是,“大陆漂移说”诞生之初,还有许多缺陷。首先,它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是什么力量使大陆发生漂移。魏格纳认为是潮汐的摩擦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大陆发生漂移。但经过理论物理计算,这种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根本不能使偌大的陆地发生漂移。其次,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海底是平坦的基础上的,海底不平坦,大陆就无法漂移,可事实证明,海底山岭纵横,危峰突兀。由于学说本身的缺陷,而且触犯了持“固定论”观点的地质学权威,因此这一学说一提出便遭到许多人的激烈反对。很多人甚至对魏格纳进行人身攻击,讥讽这个学说是“儿童玩耍积木的游戏”“毫无科学根据的幻想”,是“魏格纳狂想曲”,是“大诗人的梦”,并断言:”这个学说必须抛弃。”一时间,大陆漂移说成了许多图书馆、报刊嘲弄的对象。

魏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退却了,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探险队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

魏格纳去世之后,“大陆漂移说”也被打入冷宫,几乎被人遗忘。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大陆漂移说”无人问津。科学被当作谬误抛弃了!

漂移说的复兴

时光的流逝磨灭不了真理的光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论证了“大陆漂移说”的科学性,漂移说复兴了。

当时的研究表明,在整个地质史期内,地球磁极相对于地球北极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人们把地磁北极在20亿年中所经历的位置标示出来,并用一根曲线把这些点连结起来,就得到一根光滑的磁极迁移曲线。按道理,地球上只应该有一条迁移曲线,但美洲人和欧亚大陆人各测得一条迁移曲线。它们的形状相似,但不重合。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人们把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靠拢,这两根曲线就完全重合了。这真是妙不可言!欧、亚、美大陆原来是联合在一起,而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还有什么能够否定这一结论呢?

1965年,英国科学家布拉德用电子计算机,根据最新测绘的海探图,以海深1 000米的大陆边缘为准,将南美洲与非洲拼接起来,结果结合部的平均误差只有88千米。用同样的方法拼接其他大陆,平均误差也只有130千米。这样高精度的吻合,充分说明北美和非洲都是“泛大陆”的一部分。

至于大陆漂移的动力这个关键问题,1960年以后,美国地质学家赫斯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地幔中熔融物质可能向上涌动,然后在靠近地幔顶部的地方推向一边,并在这里冷却和凝固,这样海底就被撕裂断开了。由于海底的扩张,各大陆也就被推开了,从而较好地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动力问题。

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但无论如何,人们至今还纪念魏格纳的,不是他生前冷遇与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冰河世纪4:大陆漂移》 篇5

This is Sid’s grandma. She’s a nutty(古怪的) old woman.

I’m Manny. These are my wife, Ellie, and my daughter, Peaches. I love my family very much.

This is my friend, Sid. He is funny. He is kind to everyone.

I have another friend. He’s Diego. He falls in love(爱上) with a pirate(海盗) named Shira.

This is Scrat. Pine cones(松果) are his favourite food.

They are pirates. The monkey, Gutt, is the captain(船长).

上一篇:黑龙江甘南下一篇:果酒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