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专业大学生

2024-11-13

艺体专业大学生(精选10篇)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1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对改善艺体类学生的教学环境、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河北省某高校艺体专业英语学习状况为例, 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在短期内相对扩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水平。然而不可避免的是, 艺体类学生的生源复杂, 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词汇量悬殊, 从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课堂定位无从把握。按照入学时的英语总分进行分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英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读写能力较弱, 而读写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听说能力较弱。而且在视听说课程的自主学习期间, 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低、学习效果很差, 此现象的一直存在为现行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顺应艺体专业的特色, 合理评估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按实际能力进行分级教学, 取消艺体生视听说课的自主学习, 代之以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多元素形式的渗透, 从而提高艺体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改善学习效果。

二、艺体类学生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调查学生的英语真实水平, 我运用“零压力英语摸底测试法” (以下简称“零压法”) , 分别对河北省一所普通高校2005级、2007级和2009级三届艺体类本科学生在入校一年后进行英语测试。“零压法”杜绝了学生作弊的恶习, 真实考查了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通过对成绩进行分析, 发现该校艺体类学生自从2009年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 总体平均成绩比在传统教学下的2005级和2007级英语成绩略有提高, 分数极差相对缩小, 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艺体专业英语教学的效益。然而“零压法”测试结果同时表明艺体专业学生对英语基础词汇、语法、句法的掌握情况不佳, 部分学生的基础几近为“零”。对听力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测验分数进行对比发现, 听力和读写的分数高低并非成平行走势, 部分学生听力分数很高但读写分数很低, 而部分学生读写分数很高听力能力却很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点不同, 部分人喜欢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部分人喜欢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就给大学英语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8) , 这一主张对课堂内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是从2009级和2010级艺体类本科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化自主学习情况来, 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 自学期间出现缺课、迟到、网络聊天、玩游戏等无视英语学习的现象。学习任务完成的效度不足, 一些学生从网上找到问题答案复制到学习平台, 然后占用学校计算机资源玩游戏, 下载电影, 浏览不良图片信息, 等等。由于艺体类学生人数众多, 监管力度不够, 大学英语教改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对于艺体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产生了负面效果。

三、艺体专业开展大学英语教改的方略

1. 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发现, 高校英语教师大多不注重课堂的活跃性, 英语教学呆板无味, 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明显不足, 并且英语教师仅仅擅长英语文学类的教学, 而对艺术体育等学科的了解很薄弱, 尤其对艺体类专业性词汇、术语、背景、内含等没有深入的学习。因此加强高校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 使英语教师再进修一门专业课程, 形成一个多元化综合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势在必行。英语教师可采取学历进修、学者访问、学术交流、广泛阅读和自学等多种途径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以修炼。在此基础上加强师生互动, 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了解学生价值取向和兴趣所在,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取向认真组织课堂活动。把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纳入每堂课的教学, 加强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和反复性, 并切实做到按照教师自身素质和专长领域进行师资配备。

2.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应用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合理应用对提高艺体类学生习得英语知识的速度和广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网络化信息的传递增加了师生互动, 活化了课堂教学。根据从虔 (2011) 的归纳, 网络化教学平台能够提高自主性、扩大互动性、增强针对性、促进高效性、加深研究性 (从虔, 2011:164—165) , 因此对于网络平台的设计应遵循开放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任运忠, 2008:27—30) 。对于艺体类学生来说, 应加强监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 并且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使学生能够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开拓思维、认真辨析。并让学生课下搜索相关资料, 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鼓励学生多加入形、音、色等素材使问题的展示丰富多彩, 尤其对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更应加入音乐和绘画的元素, 在体育课堂加入动作展示等内容, 使枯燥的专业英语学习变成多元化、立体型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认识问题、搜集材料、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领悟、理解、记忆、应用、反馈、习得的最终目的。

3. 分级教学模式的合理化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1) , 分级教学模式作为当今英语教学中值得肯定的一种分班模式为大学英语的顺利开展、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师资源的配置、授课语言和内容难度的把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行分级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入学时英语总分成绩进行模糊分级, 按分数高低大体分成三类:预备级、一级和二级。在对全体本科学生分级的调查中发现, 艺体类的学生几乎没有被分入二级水平的, 大部分艺体生都被分入预备级, 少数被分入一级水平同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进行视听说和读写课程的学习。在一级水平的这部分艺体生英语水平其实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差距很大, 其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和其他专业学生产生格格不入的尴尬境况。并且艺体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较强, 但读写能力和词汇量水平很弱。因此大杂烩式的分级模式并不适应艺体专业学生的学习。只有按照学生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分别进行分级教学, 并将艺体类学生从全校本科生中分离出来独立分级, 才可能解决当前相关的诸多问题。

4. 对艺体生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思考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7:1) 。因此加强艺体专业英语能力的训练应将主要奋斗目标放在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上, 同时加强词汇量的积累, 稳步提高读写水平。Bachman (1990) 认为, 语言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根据这一理论, 在课堂加强具体语言知识的训练, 培养运用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 然后将语言知识通过话语模仿、对话练习、话剧表演、自我展示、人前演讲等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思维意识里。由于艺体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很大, 在各类词汇记忆方法中, 联想法和形象化记单词对艺体类学生极其有效, 加上课堂内多元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强化、反复、趣味性记忆, 可达到活学活用的目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调查和分析, 发现艺体类学生存在整体基础薄弱、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等困境, 现行分级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艺体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高校应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分级教学模式合理化的基础上, 活化艺体学生的英语学习, 使其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境况, 真正将英语的知识渗透到思维和意识里, 从而提高艺体生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摘要:高校艺体类专业自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 存在学生考试分数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分级教学模式运用不当、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教材难度和内容不适合、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内容贫乏等诸多弊端。根据艺体类学生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应分别对听说课和读写课进行分级教学, 并加强课堂多元素的运用, 活化艺体专业英语知识和术语的学习。

关键词: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改,现状调查,施行方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从虔.网络教学平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3) :164-165.

[3]任运忠.基于课堂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27-30.

[4]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2

【关键词】艺体类大学生 依托式教学 6T原则

【Abstract】Generally speaking,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Sports have low interest in English and they are not good at English,which causes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implement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Sports by following the 6T approaches.The author believes this teaching mode can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ommand of English and personal ability.

【Key Words】students majoring in Arts and Sports;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6T approaches

艺体类大学生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的文理类大学生,自身有着专业性强而文化基础薄弱的特点。对艺体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显然也无法与普通文理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重视程度相提并论。然而,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作为未来的艺术、体育文化的主要传播使者,提高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已刻不容缓,英语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更适合艺体类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艺体类大学生特点及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艺体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普遍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自我表现,对艺术和文学有着较强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但是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对艺体类学生入学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大部分艺体类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大多为三四十分。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低,不重视,上课不积极,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的学生只是为数不多对英语有兴趣的或英语水平稍好的学生,语言学家 Andrew.D.Cohen 曾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因此,提高艺体类学生对英语是兴趣,将他们的英语水平整体提高到大学英语水平,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艺体类学生依托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依托式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学科内容和语言有机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依托式教学模式应注意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学科内容知识,语言材料以及学生需求。依托式教学模式一般遵循6T原则,既:1.主题(theme);2.课文(text);3.话题(topic);4.线索(thread);5.任务(task);6.过渡(transition)。

对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单元主题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借助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话题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话题的设置应该尽量与他们的专业相关或是能涉及到他们熟悉的本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

通过选择与主题/话题相关的文章、视频材料等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学科内容的探索和学习。学习中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研究任务,完成任务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已获得的信息,这个过程能满足学生学习语言和学科内容的需要。同时,基础好的学生对也能带动基础差的学生。依托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也要求教师要构建线索,巧妙过渡,使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的学习更流畅、更连贯。依托式教学模式强调语言的学习是依托在一定的内容之上的,其关键是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对艺体类学生可以选择任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艺术展览,流行歌手,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甚至电影故事等。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努力,使用英语而不是母语来了解主题内容,学生关注的是运用目标语学到了感兴趣的内容,培养了语感。所以,对艺体類学生采用依托式英语教学能使学生感到语言学习更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艺体类学生依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1.依托式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是获取知识信息的工具。学生的英语学习以个性化、探究性的自主学习为主。对于英语基础薄弱、自我约束力较差的艺体类学生来说,首先要适应大学英语学习,同时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依托式教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逐渐增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2.艺体类学生依托式英语教学的最大障碍还是学生英语基础的薄弱,而且依托式英语教学不是很明显地注重语言学习,所以课堂上会有学生过渡使用母语的现象,或者学生因为使用英语词不达意而放弃。这要求老师要具有很大的耐心,多鼓励学生,注重教材中的语言点,兼顾词汇、语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用英语来表达。

3.对于相关信息的获取,一方面教师有时很难找到浅显易懂的英文资料补充课堂所需信息,另一方面,艺体类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也会有一定难度。对这一问题,可以允许基础差的学生使用母语获取额外信息,然后使用英语来总结陈述,这样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袁平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模式[J].外语界.2010(3).

[3]曹霞.白晶.依托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3

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呈现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2]关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类,现代心理学认为,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较稳定的,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学生的智力类型、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包括智力和能力。所谓智力是指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高度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总和。而能力是指人们在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本领,构成了学习主体的操作系统,属于实践范畴。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还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与学习风格相匹配适应的程度。在外语教学研究中,个体差异的一项重要组成即是学习风格,学习者会根据其学习风格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外语学习方法。概括而言,学习风格即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可区分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倾向,它具有整体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学习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习惯性的自然过程,不随着教学方法及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习风格间存在类型的差异,但没有好坏的区分,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由于学习风格同时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因而不同的学习者会在这些影响下养成不同的学习风格[3]。学习风格根据其性质和表现形式大致可以从感知模式和认知方式两类来进行划分。在现有理论实践下,学习者的学习感知模式被认为有三种基本类型。对于通过视觉刺激手段接受信息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以观看的渠道来感知学习对象或学习内容,是对其来讲非常轻松愉悦且效果最佳的方式。听觉型学习者喜欢听讲座、口头讲解及与人交谈。课堂上的交流活动、角色扮演等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触觉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是喜欢动手尝试,他们乐于在做中学。喜欢通过可触及的实物或老师快速呈现不断变换的卡片来学习,乐意完成建造型的任务。另一种学习风格的分类是以认知方式为基础。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主要指个体对信息加工和组织时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风格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场独立型和场依赖型特征[4]。场独立型学习者的特点是学习自主性强,独自学习,喜欢钻研,其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他们善于分析问题,运用知觉方式进行学习; 而场依赖型学习者易受群体观念的影响,有移情特点。他们倾向于运用整体的知觉方式,喜欢小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相互学习、互为启发的机会。合作型学习者喜欢小组学习的形式,而竞争型学习者喜欢那些让学习者之间进行竞争的学习任务; 参与性学习者喜欢在课堂上作出回应,比如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等。相反地,对于回避型学习者来说,他们宁可处于教师的关注之外,不喜欢置身讨论等互动之中。

二、多元智能理论

1. 理论概述

霍华德—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 “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出并解决新问题或制造新产品的能力; 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5]这一新概念对传统的智能界定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狭隘范围,并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智能系统。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类的智能可分为七种类型( 后来又分别增加两种) ,它们与不同的认知领域相联系,人类的认知和智能不应该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 1) 言语—语言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的核心评价要素是由语言描述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两个方面构成,该智能的强弱集中反映在词汇量的大小、阅读、写作和探讨等方面的语言能力。由于人本身的社会属性,沟通是人生存的必要手段,言语—语言智能是诸多智能领域中最容易判断,最容易通过系统性观察可以识别强弱的能力。

( 2) 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属于相对高端的思维,通过对照联想、格物致理、归纳总结、推理演绎等方式完成数理运算、逻辑推理等过程。这类智能集中体现在处理抽象事物时,是否借助数学符号、逻辑符号来完成系统化建模。逻辑—数理智能有助于推动复杂事物的科学化处理,集约化处理和系统化处理。

( 3) 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体对于视觉和空间感受性、记忆精准性以及视觉、空间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不仅仅局限于言语描述,也不偏重于语言能力的检测,而是侧重捕捉色彩、形状、结构、空间细节等信息来重新构图的能力。这是一种从结构信息捕捉到信息解构再进行信息整合的能力。绘画专业的学生通常擅长构图和再现空间、色彩信息,应是视觉—空间智能较强的一种体现。

( 4) 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在国内中小学教育界受到普遍性关注的一种智能形态。身体—运动智能不仅指身体各部的协调性,人体对各个肢体部位的控制能力,也包括对身体机能的充分了解。体育专业学生逐渐在训练中强化了本已突出的运动技能,了解身体运动极限并将运动体验作为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

( 5) 音乐—旋律智能

音乐—旋律智能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它通常包括音乐记忆、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作曲、演唱或演奏形式,实现音乐表达。音符、音阶、节奏、旋律是重要的智能符号。音乐—旋律智能较强的学习者通过音乐表达思想和感情,他们擅长通过乐曲和歌词进行学习。

( 6) 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作为情商的重要参考指标,已赢得人们的认可。在充分捕捉并快速处理他人情绪信息、情感信息的基础上,判明对方意图,并做出合理反应。人际关系智能较强的人善解人意、理解并尊重他人,尤其是能够读懂情绪符号,理解表情暗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使对方获得尊重感、认同感。同时,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 7) 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能够正确分析、评价自身能力构成框架、内涵式发展潜能、情商水平、智商水平等要素,从而形成自知、自律与自制。了解自身的认知水平、发展潜力、情绪要素等是较难掌握的课题。然而,人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遇事能深思熟虑坚持信念。在处理陌生问题时,或处在陌生环境下,自我认知智能就可能在面临危险时,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6]。

2. 理论观点

( 1) 多元性特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七种要素构成了人的智能,且其可以通过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并在大脑中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司职区域。不同的智能要素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七种智能要素的重要程度相同。它们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并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 2) 整体性特征

虽然每个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相对独立,但是智能并不是绝对孤立存在毫不相干的,它们是以多元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正是这七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在每个个体身上,组合构成为一组完整的智力。

( 3) 差异性特征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区别和不同,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及其表现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每个个体都有集中适合自己心理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其相对的智能优势领域中,都能够展示出其独特的才能。

( 4) 实践性特征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发现和掌握新知识、创造新产品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们的多元智能,鼓励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5) 开发性特征

加德纳把智能视为一种生物潜能,其开发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多元智能发展水平的上下之分。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发各种智能以及学习者的潜能,将多种智能援引到学习者的学习中去。开发程度越高,发展水平越明显。

三、高校艺体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特点

研究证明,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之间是存在一些相通点的。例如,两者都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并以尊重学习者间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但同时,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习风格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内容,而多元智能理论则着重关注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与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高校艺体专业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特殊学习群体,有着与其他专业学生不一样的智能发展特点、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了解艺体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学习效果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艺体专业学生为目标群体的外语课堂建设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1. 相似的人格特质

根据学习者个性的特点,多数艺体专业学生属于外向型学习者,人际关系智能体现明显。艺体专业学生多情感丰富,性格开朗活泼,兴趣爱好广泛。他们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喜欢交互性的课堂活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对于他们是外语学习的最佳方式。他们喜欢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愿意参与到对话、游戏和角色扮演等交际性的活动中,充当场景再现的短剧导演和演员、辩论赛的组织者及辩手、英语才艺大赛的召集者,这一类型的活动有益于其潜能的发挥。

2. 各有侧重的感知模式

艺体专业学生的总体智能倾向为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智能正好与其他专业学生相异,不适于以开发发展学生语言、数理逻辑智能为重点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美术专业学生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最为典型的即是通过视觉刺激的手段来接受外界信息。直观形象的视觉材料能够形成清晰明了的视觉表象,映刻进他们的大脑中。艺体专业学生侧重于通过造型图像来学习,运用自制图片和简笔画来作为展示自己语言的资料,喜欢电影、多媒体、挂图、图表等形象化辅助教学工具。音乐专业学生侧重听觉学习方式,对于外语学习中的听力材料反应灵敏。他们喜欢与课堂教学题材相关的外文歌曲,外语歌曲比赛活动会激发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体育专业学生倾向于触觉式学习方式,他们多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尝试,乐于参与操作性技能的学习活动。外语课堂上游戏类活动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角色扮演、戏剧的即兴创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喜欢“在做中学”是体育专业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3. 趋向一致的认知风格

绝大多数艺体专业学生倾向于场依赖型学习风格,他们更适应包括朗读、会话、演讲和分角色扮演等需要直观感觉参与的语言练习和身体运动练习。他们对语言材料有偏好,更倾向于阅读有故事内容、文化内容及充满幽默和幻想的材料; 他们往往忽略细节,对学习语法不感兴趣,并且学习起来感到困难,他们喜好形式灵活多样的外语学习方法。艺体学生大多不善于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需要依靠教师来明确学习任务,对他人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四、相关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核心与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思路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建设,完善并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为大学外语教师布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议题类专业的外语教学中起着正面的积极作用。该理论为大学外语教师全面认识艺体专业学生提供了全新视野,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反映出独特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重视智能的类型、智能的整体性、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坚持以“因材施教”为核心,这就要求大学外语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在心理和智能水平上有着各自的风格与强项。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程度上多种不同智能的组合体,问题的关键不是一个学生是否聪明,而在于他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认真对待学习者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所在。大学外语教师要充分了解并开发艺体专业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学会发现他们在外语学习中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提供发展个性特征的机会,树立尊重差异、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同时,教师须根据艺体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智能特点和学习强项,选择和创设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视听材料,为学生设计参与性强、主观能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倡个性化的外语教学[7]。结合艺体专业外语教学与学习的需求,以及艺体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教师编写使用难度适中、内容多样的教材,构建艺体专业外语教学“重基础,多板块”的教材体系。

摘要:以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艺术专业和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较详尽地介绍和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结构和特征,以期为大学外语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 艺体教育 和谐发展 教育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1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所学校特有的精神教育。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结合地方特色,以学生为主体,走艺体教育特色之路,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并在全校范围内注重营造艺体文化氛围,力求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做好学校的艺体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对建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培养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学校环境建设,营造艺体教育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学校就是艺体教育的大课堂。为了让学生眼睛看到的地方成为传播知识的介质,体现艺体教育的魅力,我校根据艺体教育特色,精心规划校园环境方案,逐步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如在校园的显著位置设校风、校训、名人警句标牌等;发挥每一面墙壁的功能,如设置文明礼仪墙、行为规范墙,德育墙、安全知识墙、艺术墙、介绍墙等;以学生与教师参加学校各种艺术活动为题材制作展板,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楼梯上标注安全提示,倡导绿色行为,或楼道左侧墙作书香长廊之系列;注重厕所文化,如贴警示牌等;注重办公室文化,如设置制度墙、考核公示栏、办公室格言等,尽显各教研组特点;注重专用功能室文化,彰显各功能教室特点,营造学习氛围;注重班级文化,如建立卫生角、班务公开栏、班训、班主任寄语、特色中队墙、生物角、图书角等,努力创建“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校园艺术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艺体校园文化建设

针对学校实际,确立“尊重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学校主张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创造适合我校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开展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特色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如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体育节、六一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活动;每周开设“红领巾广播”,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的引领作用,开辟校园新闻、艺术活动快讯、佳作分享、经典歌曲欣赏等栏目。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天中午半个小时的午阅、每天早读课的经典诵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每月通过评选“善行标兵”,如礼仪之星、环保之星、守纪之星等来充分展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放飞快乐童梦起航”“六一”文艺汇演中,各班学生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有舞蹈、说唱、课本剧表演、时装秀、武术表演、诗朗诵、合唱、校园音乐剧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汇演中,学校还对在校园读书节举行的“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小达人”等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三、融合地方特色开展活动,营造艺体教育氛围

为了弘扬地方特色,学校组织了千人花鼓表演。在校园集体舞比赛中,从学校布置任务到最后的比赛,历时近两个月。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体育教师负责排练;三、四、五年级的学生由音乐教师辅导,统一伴奏,统一舞蹈动作,正副班主任跟班指导,提高后期质量;六年级学生由正副班主任自选音乐,自主训练。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为这次比赛付出了大量的精力。

比赛中,学生身着统一、整洁靓丽的服装,伴随着音乐的变换,队伍时而旋转、时而起伏、时而穿插变换队形,团结向上的风貌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排舞表演中,那张张可爱的笑脸和虽稚嫩却异常认真的舞步,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三、四、五年级表演海安花鼓,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用颔首、摇肩、展臂、舒腕及“欲动先出胯,迈步微微颤”的舞蹈语言,展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六年级的集体舞奔放热情,学生舞出激情、秀出自我,展示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评委教师从班级特色、班级队形变化的整齐度、动作技术、队员的韵律感、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打分。这次有序而欢快的校园集体舞比赛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阳光运动的无限魅力,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办学计划中,学校还将组织千人花样跑操、千人合唱等活动,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并营造让每个学生都能谈艺术见解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以人文气息为内涵,实现让教育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赋予校园文化高雅文明的魅力,为教师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空间,给学生创建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5

独立学院艺术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由于长期对文化成绩的忽视, 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意识淡薄, 学习目的迷失。他们大都不知道大学学英语的目的在于何处, 长期以应付考试这些外在动机来支撑英语学习; 第二, 教学内容不能突出专业特点, 没有走进艺体类学生生活, 无法引起艺体类学生兴趣。第三, 大学英语教学任务一般都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 这些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 缺乏对艺体专业的知识了解, 忽视艺体学生的智力特点和认知风格, 设置的课堂活动大都以一般的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英语教学为参照, 出现教师满堂灌, 学生鸦雀无声的教学局面; 第四, 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效果低下。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考核方式大都是以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就算有平时成绩, 但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出勤率, 单词听写等简单的作业进行评价, 教师和学生皆不能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审视自己的教和学的效果, 教学评价无法达到反馈回拨的作用。因此, 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 尊重艺体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基础上, 试图探讨关于独立学院艺体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八种智能组成: ( 1) 言语—语言智能 ( Verbal -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即语言表达能力; ( 2) 逻辑—数理智能 ( Logical -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即数学运算推理能力; ( 3) 视觉—空间智能 ( Visual - Spatial Intelligence) 即立体化思维能力; ( 4) 身体运动智能 ( Bodily -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即用肢体表达感情思想能力; ( 5) 音乐智能 ( Musical Intelligence) 即音乐欣赏能力; ( 6) 人际交往智能 (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即与人交往共事能力; ( 7) 自知智能 (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即反思辨认自己能力; ( 8) 自然观察智能 (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即是欣赏大自然, 热爱户外运动能力。首先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的, 这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发展不一样, 还体现在各多种智能间也不是均衡发展。其次人体的多元智能既独立又共同起作用。每种智能都源于大脑相对独立存在, 但需要解决问题时各智能共同发挥作用; 再次各种智能具有文化性和情境性, 并无优劣智能之分。最后智能具有创造性, 为人们在新情境下不断地解决难题, 适应环境。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智能的多元且不平衡发展, 在教学活动利用各智能间的共同作用, 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

( 一) 设置多样化和可行性的教学目标

根据多元化理论,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多元化的, 包括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等目标。对于艺体生而言, 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引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策略, 因此,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艺体学生的智能特点和个性发展, 在设置知识技能这类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可以简单些, 以能够说出某些主题词汇和句型为主, 而对体验性教学目标的设置更为关注些, 比如, “能在音乐分享会上说出自己的音乐想法”, “能够向外国友人一边讲解武术, 一边展示武术魅力”类似这样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体验到英语学习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 激发学习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意识。

( 二) 确定突出专业特点教学内容

作为独立学院的艺体生, 他们英语学习目的迷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英语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专业和生活联系不大, 他们没有真实的愿望去使用英语。为此, 英语教师应该为他们挑选与他们专业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 培养他们对英语使用的真实愿望, 突出“易学”, “艺思”“益用”素材特点, 这要求英语教师个人丰富自身的艺体知识, 跳出课本, 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 比如针对音乐或美术系学生, 可以为他们挑选西方音乐欣赏, 西方艺术的主题文章, 让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艺术思想; 针对体育学生, 则为他们介绍武术功夫, 宣扬中国武术精粹等主题。教师针对艺体类的认知特点, 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化 ( simplify) , 本土化地处理。

( 三)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针对艺体生的多元智能, 英语教师应该创造多样教学方法, 比如利用音乐智能, 在语音课上通过英文歌增加他们的英语语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歌词的重复播放和练习纠正他们某些单词的发音; 利用视觉- 空间智能, 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的展示, 帮助他们发展单词象形记忆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可视化, 在分析文章结构时采用结构图理清文章脉络; 利用身体- 运动智能, 设置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模仿人物角色来增加他们对英语在具体场景中的运用意识, 并在语境中习得英语表达的句式; 利用人际关系智能, 设置各类分享和讨论的英语学习任务; 利用自知智能, 教师模仿“星座测试”游戏, 将星座知识和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巧妙地融合起来, 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和反思。

( 四) 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6

在古希腊的教育中, 体育、艺术是作为每一位孩子接受教育的首要选择。今天的体艺教育同样也被现代人认为是培养情商的重要途径。在基础教育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 目睹很多孩子幼年时大多选择了一两项艺术或体育项目在学习。随着年级的增长, 半途而废者比比皆是, 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确, 把艺术或体育确定为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是需要多方因素的。作为一名没有选择走艺体专业发展的普通人而言, 一生中能学会一两项特长技能, 无论其自身的体魄、修养, 还是就其成年后在生活、工作、社交、业余活动中, 都可以具有使自己终身发挥的本领, 是孩子一生足以自信的资本和造就自己幸福生活的素养。这样的技能, 其养成阶段多数是在小学时代。儿时的兴趣可以使人对“兴趣”付出毫无怨言的精力,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 使人终身能持续保持兴趣的, 其实是一些有点技术含量的技能, 能让孩子在演绎这种技能时为自己带来快乐, 因此才会一生钟爱。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进行了大胆尝试, 改革了艺体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 实施了音乐“1+1”、体育“3+1”的教学模式, 把形体舞蹈、器乐、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相对专业的技能知识纳入了课堂教学中。使孩子在学习这些技能时能得到时间和师资的充分保证, 学校选择了相对统一的项目也能使孩子的专业学习更“专业”, 而不是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选择性学习, 培养短暂的兴趣爱好。

一、音乐教学“1+1”模式

笔者从教多年, 深知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尤其是在艺术方面, 人类遗传的作用不可忽视。小学高年级阶段, 很多男生在音乐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张口”的现象, 只听不唱, 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男孩子固有的作对、变声期的尴尬之外, 还有就是对于传统的唱歌学习缺少兴趣等因素, 如此恶性循环。我曾经多次走进课堂, 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很是让人心疼。因此, 我们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在每周两节音乐课中, 拿出一节课分年级安排了形体舞蹈、器乐教学课。具体为一、二、三年级为“声乐+形体舞蹈”, 四、五、六年级为“声乐+器乐”, 对原有的音乐教材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每学期期初即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剖析, 确定声乐课的欣赏和演唱曲目、形体舞蹈和器乐课的教学曲目, 使音乐教学在声乐、舞蹈和器乐三大板块中通过共选的内容而达到了较好的融合, 同样是“听、唱、奏、编”的教学内容, 但相对于传统的音乐课, “1+1”的教学模式能使每一个内容更加专业, 教师在每个教学内容上能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部分重点曲目, 低年级的孩子不但学会唱, 还能创编舞蹈。高年级的孩子同时还能对同伴的演唱进行伴奏, 极大地提高了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孩子对音乐艺术的感悟也更深了。“1+1”的模式能使孩子学会更加专业的艺术技能,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形体训练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态。低年级的孩子对于舞蹈也较高年级孩子兴趣浓厚;在器乐学习方面, 选择了口风琴, 基于这类乐器简单易学、价廉便携, 通过器乐学习, 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年级孩子“不张口”的缺陷, 也在纠正学生发音的准确性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有了口风琴作为器乐学习的基础, 孩子在以后学习其他器乐时会更容易。

在学校艺术节活动中, 高年级的学生展示了口风琴的演奏, 给家长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尤其是他们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校免费学会一种器乐而感动。

二、体育教学“+1”模式

体育活动的种类很多, 在确定项目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趣味性、竞争性的项目。新课程改革中, 片面地偏重于学生的兴趣性, 曾经有段时间, “快乐体育”让很多体育课只有快乐而没有了体育, 又因安全问题, 各学校也取消了很多项目, 体育的竞技性日渐殆尽。竞技比赛却是体育运动永恒的魅力, 没有了竞争的体育难以成为真正的体育。

小学生的学习多从兴趣开始, 在各类体育项目中, 球类运动是很受学生喜爱的。“3+1”的模式使学生每周除了上三节部颁教学内容外, 还可以上一节专业的球类运动课, 学校把足球、篮球、乒乓球项目确定为“1”, 即根据教师的专业, 每周每位体育教师需要用一节课时间对孩子进行相对专业的或足球或篮球或乒乓球的教学及训练。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选择教学内容, 并且需要单独对专业课进行备课准备。在专业课上, 教师常常采用专业训练加小型比赛的形式, 一方面, 提高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 培养孩子比赛的意识、顽强的拼搏精神。

通过专业课的学习, 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足球、篮球和乒乓球运动, 每年校园足球、篮球及乒乓球联赛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学生基础, 而这些项目也正有望发展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三、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音乐、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使学校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得到了几项技能的专业培养, 由于学习时间长, 知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 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的程度很好, 真正实现了“掌握技能”的目标, 同时学校也建立了对专业课进行测查和评价的完整体系, 新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育“3+1”的教学模式, 对于师资的要求也甚高。所以, 在选择教师时, 尤其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前不少大学生到了小学教学后, 都感叹自己的专业用不上, 时间久了, 就变成和小学生一样的水平了。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后, 两学科教师除了上好部颁教材内容外, 还必须在专业上下工夫, 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专业技能, 在信息化时代, 各行各业的更新都堪为日新月异, 不进则退, 所以笔者所在学校推行的音乐“1+1”和体育“3+1”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当今, 众多学校都在探索课程改革, 可谓“百花齐放”, 多数是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 让相近的学科自成为一个体系。笔者所推行的则是把艺体课程拆分, 把相对专业的技能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中, 多少有点“逆行”之嫌。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1”、“3+1”的体艺新教学模式正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应运而生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外国教育史简编》西南大学教育系专用教材.

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困境分析 篇7

一、艺体类大学生学习困境原因分析

造成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困境的原因很多, 其主要方面可以总结如下:

1.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艺体类大学生的专业具有特殊性, 由于考试的导向, 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 这就导致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较少。尤其是英语课往往被大部分学生所忽视。在访谈中, 很多学生都将英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因于自己基础差, 课程难度太高。有学生说, 英语太难, 教材看不懂, 老师讲课听不懂, 学也学不会。“关于这一点, 一线教师深有感触, 并且诸多学者都已达成了共识, 认为艺体类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英语基础差这一现状,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制约着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学习动机不强且不稳定。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现在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整体上呈现一种下降趋势, 但是相比较而言, 艺体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出的问题更明显。艺体生的专业特点使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 更容易去接受新鲜事物。于此同时, 他们也更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因此学习动机不稳定。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很容易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 从而降低其学习动机, 甚至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访谈中, 有学生指出, “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即便是学, 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其学习动力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3.学习方法和策略不得当。众所周知, 学习方法和策略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证明, 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方法会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反之, 错误或者不当的学习方法就可能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艺体生在高中阶段所接受的文化课相对而言还不够系统, 全面, 也不够深入, 因此他们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没能掌握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成为他们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的重要障碍之一。调查显示, 艺体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对教师依赖过大。所以, 艺体类大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掌握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

二、解决措施和建议

1.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加强教材建设。针对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动机不是很强, 方法不当这一现实, 教师应该适当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目前的主流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专业学生设计和开发的。对于艺体类学生而言, 适用性并不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和效果。有学生指出, 教材过难, 内容枯燥,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 对于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教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打造符合我国艺体类大学生实际, 专业特点鲜明的英语教材势在必行。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 或者设置符合艺体生特点的课堂活动,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与教材建设和改革相互呼应, 改变目前艺体类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窘况

2. 合理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推动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写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即使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要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对于艺体类大学生进行分级教学有据可依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 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其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尽管分级教学给学校的管理, 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很多难度, 但是事实证明, 分级教学是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

3. 创新艺体类大学生英语成绩评价体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高校应对英语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然而,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都以考试、试卷等终结性评估手段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很多学生成为了考试机器。鉴于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 探索出一条符合教学实际的, 适合艺体类大学生发展需求的大学英语成绩评价体系成为了重中之重。对于艺体类学生而言, 形成性评估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8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双向互动的一个过程,而课堂提问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向学生提问既能激励学生引发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但是,通过实证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一种沉默、被动的地位,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不愿主动发言,愿意记笔记却不愿参加小组讨论。本文主要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角度讨论大学生在语言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各种因素。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的交谈的形式,分析学生保持沉默的种种原因。最后基于这些形成的原因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改进措施。

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类型

通过对英语课堂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堂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沉默主要以消极的为主,主要表现为:

1、忧虑型沉默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沉默现象,指学生在课堂上怕对老师、对自己或其它同学不利而不敢照本意说话,是一种凡是随大流的心态。

2、防卫型沉默

这种沉默主要是为了自己所答免受到他人的讥讽而主动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

3、冷漠型沉默

这是由于学生长期未受到教师课堂上的关注,形成的一种置身事外、与课堂教学活动无关的课堂沉默现象。

4、无能型沉默

这种沉默是由于老师的提问内容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回答所呈现出来的沉默现象。

5、思考型沉默

这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较为积极的、有价值的沉默,是学生为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沉默。但这种沉默只发生在极少数有心学习的学生身上。

三、学生课堂保持沉默的因素

通过对观察分析和归纳,本文主要从学校、老师和学生三大方面来阐述了大学课堂中学生保持沉默的具体原因。

1、学校因素

由于扩招,在校人数增加,教师和教室缺乏,因而学校采取大班教学,班级规模在50人左右,合班课则在100人上下。这样,教师就很难兼顾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而只能以顺利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为目标。这样的教学条件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2、教师因素

(1)教师的课堂指令。教师的课堂指令主要是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某事的一种言语行为。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发现有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过难,对教师提问的话题知之甚少,以至无以对答。有时教师提出问题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因来不及充分理解问题而不作回答。有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地给予反面评价及频繁纠错,从而导致学生因怕受到伤害,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意对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作答。

(2)课堂氛围因素。很多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对英语课堂上的氛围不满意。认为大部分的课堂都是老师自己在讲,课堂氛围都是处于一种消极沉默的状态,从而使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消减,慢慢的也就不愿意主动的去回答老师的提问了。

3、学生自身因素

(1)焦虑。Amy B.M.Tsui所作的《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沉默与外语课堂焦虑》调查,她发现学生的沉默主要与焦虑有关。Jackson在用英语讲授商务管理的课堂上对学生课堂沉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情感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的沉默。通过观察和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回答教师的提问有又一种惧怕心理。那就是怕出错、怕丢面子。这种焦虑心理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从而导致学生在堂课中保持沉默状态。

(2)英语基础薄弱。因为所调查的学生都是艺体类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强。调查发现在这些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分数上100分的是屈指可数,大部分的成绩居位于70~90分之间。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基础不佳而且参差不齐。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产生讨厌英语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学英语并说英语更是难上加难。

(3)学生缺乏自信。在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发言是因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选择沉默。面对教师的提问,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会出错或者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持怀疑态度时。因此在不知自己怎么回答或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持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们往往用沉默来保全面子。

四、活跃大学英语课堂,解决课堂沉默的策略

1、合理安排每班学生人数

为了老师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堂课中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互动。学校在安排学生人数时最好把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这样,教师就很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对于艺体类学生,教师应采用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有了学习和探究英语的兴趣、敢于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疑问和建议时,这就意味着英语课堂教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教师要提高提问技巧

教师所选择的提问方式对学生和课堂师生的交流所起到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增加趣味性,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话题。因为对艺体类学生的教学主要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一定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愿意开口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另一方面教师在提问之后,要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思考之后有条理的作答。这样老师可以做到生互动,全面参与教学。

4、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在课堂气氛上下工夫,刺激学生产生要开口说英语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应该去营造一个宽松的英语学习课堂氛围,鼓励所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利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消极沉默,对使用英语交流的恐惧极大地阻碍了语言输出,是对语言学习的消极逃避行为。Swain(1985)强调,输出是习得外语的重要条件,如果学习者希望他们的外语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交际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应针对课堂现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把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交际的重要场所,从而强化学生的话语输出频率。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打破沉默,参与课堂,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外语学习。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沉默的现象,但是此现象在艺体类学生的课堂上更为严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基于这种课堂现象本文区分了课堂沉默的类型,并归纳分析造成大学英语课堂上消极沉默现象的几种因素,最后对艺体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艺体生,课堂沉默,消极沉默,形成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敏杰.对如何打破英语课堂沉默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7.

[2]刘向前.论课堂沉默[J].曲阜师范大学,2005,3.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9

关键词:独立院校;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学习现状;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大学办学体制创新的产物应运而生。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概括。首先,独立学院学生家境大多比较富裕,大部分学生从小受过特长教育,因此具有个性多元化、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等优点;其次,学生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具有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等弱点。独立学院中艺体类的学生,同时兼备独立学院学生的普遍特点,因此更加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笔者对目前独立院校艺体类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结合亲身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独立院校中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

(一)学生方面

由于高考分数对独立学院艺体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眷顾”,使得他们大部分人在中学时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专业技能上,对文化课不够重视,大多数独立学院艺体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随着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学生对学习内容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二)教学方面

1.师资方面。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两个部分组成。外聘教师大多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沟通,对于教学效果基本不闻不问。而专任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其学历,职称,年龄均偏低。并且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数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所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教材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有一部分是其母体学校的,不少教师要求独立学院的学生使用与校本部学生同样的教材,照搬母体学校的教案、教法。这些教材对于独立学院的艺体类学生来说,内容偏深、容量偏大,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脱节。

3.课程安排。独立院校艺体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对这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困难重重。体育系学生在专业课上体力消耗很大,经过激烈的专业课训练后还要上英语课,效果当然不会好。艺术系学生经常有写生安排,有时甚至需要离校好几周,学生写生期间完全脱离了英语学习的氛围和老师的监督,英语水平很难提高。

三、教学策略

(一)强化基础知识,打好英语基础

很多艺体生虽然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基础太差,在课堂上听不懂,讲不出,最后只好无奈放弃。针对艺体生词汇量小,语音不正确,基本语法概念模糊不清等问题,老师一定要多花时间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英语老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重点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传统英语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建立以情感为依托的和谐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发扬艺体类学生活跃的上课气氛;此外,还有必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设法建立一种情感型师生关系,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补偿课堂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老师渊博的知识,更让学生领略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刘明芳,2008)。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和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独立院校艺体生的英语基础,为他们确定合适的教材,并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可以尽量向艺体类学生所学的专业靠拢,找出他们专业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并具有趣味性的素材。在教学的方法手段方面,要发掘独立院校艺体类学生的优势,实行因材施教,借助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灵活教学,最终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艺体类学生同样要加强英语学习。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艺体类人才将来走向世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学校和英语教师也应高度重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引导和兴趣培养,要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正確认识外语学习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董红芸,索惠赟.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下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策略初探[J].科协论坛,2010(1).

[2]刘明芳.情感因素与艺术类专业公外英语教学[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

[3]李圣恩.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效果[J].教师,2009(10).

[4]赖丽华.大学音体美特殊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

艺体专业大学生 篇10

一、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员特点成因分析

以天津师范大学艺体类院系为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艺体类学生党员、基层党支部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对来自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等400名学生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支部建设和支部生活的基本情况等,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问卷有效率87.2%。通过调查发现,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员,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对自身的要求,对社会的认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自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及党支部的现状等,都具有有鲜明的特点。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艺体类学生大多家庭条件相对富裕,而且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因此,从小对孩子金钱和精力上的投入很多,尤其是那些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转行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对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容易使孩子们患上“温室病”,比较自我随性,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很难适应大学生的集体生活,有的学生甚至是突击培训几个月就能来到大学,因此,在他们眼中,专业课是拯救自己的“法宝”,对专业老师唯令是从,对专业理论课和公共课却毫不在意,更别提关心时政了,政治观念淡薄如今已经成为艺体类学生的一个通病。另外,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对物质的需求远远大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推崇“金钱至上”,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少有些走偏。艺体类学生党员成长于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难免会沾染上这些不良习气。

(二)高校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

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各基层学院党组织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党员发展指标,对于那些未能如期完成发展任务的单位,还会有相应的批评和追责。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这一环节上格外重视,从前期的培养考察、组织谈话到后期的列入发展对象,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材料审核和程序,最终才能让那些基本符合条件的学生发展入党。对于党务工作者来说,他们由于人手紧缺,更愿意从事党员发展这项工作,而对于发展之后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他们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对于那些已经入党的学生,党组织更多的是委派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而对他们思想状况的掌握,对他们理论学习的把控不到位,没有力度。

另外,随着高校近些年的不断扩招,学生基数尤其是艺体类学生数不断增大,相应地,学生党员数量也有增无减,“宁缺毋滥”的标准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对党员的考核和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虽然年年都有考核,但真正不合格的学生党员基本没有,考核指标的设计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优秀学生党员的激励往往都局限于学校层面,基层学院对党员进行单独表彰的很少,这就形成了真正优秀的党员缺乏正面激励,表现差的党员不能及时鞭策的状态。

(三)教书和育人工作分离

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和专业教师,每一支队伍都不可或缺,然而,现实中确是:专业教师负责教书授课,育人工作则全都交给了其他人群体,尤以辅导员这一群体为最甚。教书和育人两张皮现象异常明显。专业教师尤其是艺体类专业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很多都是小班授课,跟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要多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专业教师只专注于学生的专业,而鲜有对他们做人处事等人生教育的灌输,甚至有些老师本身就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有偏颇的问题,影响甚至误导学生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

而当学生出问题的时候,大家会步调一致地把矛头直指辅导员,怪罪辅导员没能做好教育工作,没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诚然,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但是,动辄就1:400以上的师生比,使辅导员很难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外再抽出大量的时间去进行专门教育,德育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实到位。

(四)对艺体类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高校在对艺体类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区别对待”,教育的目标设定、内容安排和方法形式上“一刀切”,致使艺体类学生党员参与度不高,认识不够深刻。一些院校在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时,经常稍加修改或者直接照搬,没有对艺体类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作深入细致的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不担负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直接管理任务,对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他们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教学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辅导员这一群体,在繁琐的学生事务重压下,经常釆取相对简单的手段措施对艺体类学生党员进行管理和说教。

二、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探索

针对高校艺体类院系学生党建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结合艺体类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探索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构建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完善的制度建设,明确合理的规范化管理,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基层党建工作,为基层支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针对艺体类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发展、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要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党章、党规的学习和运用,将合格党员的指标定量化和定性化,严格履行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规定,探索建立相对合理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发展党员时,要严把“入口关”,宁缺毋滥,不为了完成发展指标去盲目凑数,预备党员期间,要严把“培训关”,通过校、院两级党校开展理论学习和教育,动员校、院“一把手”亲自为学生讲党课,转为正式党员后,要严把“考核关”,从量化指标、群众评议、自我评议、平时考核登记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正式党员的考核,可以建立日常考核登记制度,对党员平时参与支部活动情况、个人学习生活思想表现情况等进行实时记录,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要探索建立学生党员挂牌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同学时刻监督他们的言行,时刻提醒学生党员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能扩大党支部和党员在同学们心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广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困难能主动找党员、找支部。

(二)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理论宣传的吸引力

对于艺体类学生党员来说,传统的杂志、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涉及理论宣传的文章他们更是不太感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人都在刷朋友圈,浏览各种订阅号、企业号,如何在他们感兴趣的平台上,将党章、党规、习主席系列讲话等内容以一种新颖的形式推送到他们面前,是我们新时期党建工作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首先,宣传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避免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艺体类学生由于专业特点,他们的审美和关注点与普通文化类学生有差异,我们要善于应用着眼于当下的、生动而形象的素材去打造特制的理论宣传平台,潜移默化地将理论宣传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

其次,宣传的形式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可以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通过线上发起,线下实践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网上互动的同时,踊跃参与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例如以建党95周年为契机,通过微信平台线上发起“我最喜爱的党员”主题投票活动,将各学院优秀的学生党员事迹在平台上予以发布,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喜爱的10位学生党员,然后邀请这10位学生党员组成宣讲团,深入各基层党支部现身说法,通过朋辈教育,感染和带动普通党员不断向榜样看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艺体类学生普遍重专业、轻理论,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合作共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授课中的育人作用,将平时的排练任务与时政相结合,比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课下微电影拍摄作业中,可以结合“两学一做”主题,在校园内进行街头采访、“我谈两学一做”等专题拍摄活动,比如声乐表演专业,可以举办以“忆党史、讲党性”为主题的教学音乐会等等,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调动他们了解党史、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二是发挥学生组织的带动作用。动员学生会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开展各类比赛活动,动员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专业兴趣类社团为主体,发挥社团相对自由、感召力强的优势,带动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寓教于乐。在有条件的学院,可以探索将党支部建在学生会、建在社团的新机制,使支部管理更加灵活。三是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在宿舍管理中,可以引入学生党员兼任宿舍管理员制度,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同学尽职尽责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就业过程中,多为学生党员提供就业见习机会,积极联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学生党员提供时间锻炼的平台。

(四)完善全员育人机制,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在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中,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其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专业角度来讲,他们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他们又是理论水平亟待提高,安全稳定工作中比较容易被触发的群体,因此,我们在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党建工作体系,组织一直政治强、业务精、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充分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务行政人员和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参与到学生党建的工作中来,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形成“多部门参与、大党建格局”的工作新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着力打造专业教师这一党建工作队伍,把党建工作贯穿到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始终,发挥专业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同时,要在专业教师队伍中,着重选择那些政治信念坚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师党员参与到对学生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过程中。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调整和创新授课方式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艺体类学生单独分班教学,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开展更多的“第二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1]冯雯婷.新时期高校艺体类学生党建工作研究FFF以吉林省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程涛.新形势下高校艺体类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2).

[3]刘纪刚、翟永库、于利丽.艺术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探析——以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为例[J].传承,2012(24).

上一篇:学有所教下一篇:团组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