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持论文(精选12篇)
科技支持论文 篇1
一、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的背景与现状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 明确提出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同时,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 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创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因此, 通过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相互融合, 推进广大中小微科技型健康发展, 成为当前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育与壮大科技型企业, 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力度, 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还面临许多困难, 随着经济增长的回落, 生产成本增加, 总体效益下降, 国际国内市场萎缩, 尤其是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许多企业贷不到款, 贷到款的贷款费用很高, 因此国家各个层面在经济转型时期, 更加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更加关注现在困难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加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力度, 强化对其政策的科学设计与制度化建设。
二、科技金融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制约要素
(一)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自身特殊性的制约
主要表现为:虽然智力资源丰富, 专业化集中度高, 但固定实物资产少, 缺乏资金以及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 贷款的额度相对较小, 很多企业是科研人员, 往往缺乏管理和市场经验, 一旦技术有误或者方向有误, 企业可能就会解体, 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企业存活率较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这些特点导致其融资受到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 由于缺少抵押物和信用记录, 导致金融机构对还款的不确定性增加, 造成融资渠道不畅, 只有小部分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 资本市场融资可能性降低, 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的利息高。其次,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往往出现短贷长用的现象, 银行逾期垫资比例高, 对银行, 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储蓄和借出业务具有较强影响。因此, 银行往往审慎对待此类贷款。三是由于科技市场的自然淘汰和技术更新频率很高。选择项目的恰当性、发展计划的合理性、市场的开拓能力有限性等技术、市场和新型行业的发展导致的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信贷风险。
(二)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
首先, 由于目前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国内市场增速等因素影响导致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市场规模不足, 盈利水平下降, 景气指数回落, 因此,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意愿受到影响。其次, 政府政策支持与配套服务不足, 由于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成本高、效益不确定、工作量大等固化认识, 导致对其相应的法律体系、税收、信息交流、财务审计、管理咨询、金融政策等社会服务体系落后于需求, 而是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企业, 大多政策都是为其量身定制。第三是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不足, 不能适应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备,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尚不成熟。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很多担保机构在资金规模、担保时限、担保能力上存在欠缺, 风险过于集中从而束缚了其代偿能力, 相应的制度改革、监督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内外环境的制约, 导致大量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资金主要靠内部积累以及代价很高的民间借贷, 融资渠道受限, 直接融资比例非常低, 使得大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受到资金问题困扰的融资难企业, 因此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 真正激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活力。
三、科技金融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积极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政策支持
第一, 制定扶植政策, 升级服务体系。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 制定单列计划, 实行单独管理, 引导金融机构设立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引导成立专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的金融租赁机构, 由金融租赁机构帮助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解决设备和资金问题, 通过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拓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政府与交易市场之间在企业挂牌与股权融资、地方金融机头托管、债券融资等方面进行磋商。引导成立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积极推动活跃的“民营银行”, 将社会闲散资金和民营资本引入到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体系中, 探索小银行服务小企业的科技金融模式。为增加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引导保险体系建设, 利用保险公司的进入降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等, 防范信用风险。利用政府行政资源, 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科技要素, 引导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吸收、承接和转化高新科技成果等。第二, 带动金融机构向科技产业聚集区集中。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往往倾向于向特定区域集中, 这种集中性的特点使得配套的科技金融也应该向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密集的区域转移和集中, 深入到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密集的区域, 在聚集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经营网点, 政府应该配套建设专门的服务机构和队伍。搭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推广和应用平台, 使金融服务回归科技实体;第三, 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兼顾经济与社会政策双维制支持。制定包括专项引导资金、科技奖励、风险补偿、财政补助、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合作成长基金等在内的科技优惠政策, 变选择性、临时性政策支持为普惠制和长期化的政策支持, 扩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产品采购力度。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赋予土地、税收、审批等有限权限, 降低市场进入的门槛。推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孵化器、创业园等创业基地的建设, 实行对其资金运行动态监测的反馈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服务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研究计划与研究课题, 利用其科技创新的资源和平台, 增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支撑和发展后劲, 鼓励创新人才自主创业, 从而增强科技金融进入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信心等。第四, 制定优惠政策搭建相关的协作平台。例如, 对应用性较广的大型科学仪器, 可以采取政府贴补、税收优惠等方式, 引进社会资本和相关的企业共同搭建相应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 实现大型仪器的共享, 减少企业的固定投入, 在提高设备使用率的同时, 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政府还可以投入建设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国内外科技文献。最后,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宣传推广, 将相关的科技、财税、经济、工信、商务等部门的相关政策进行整理汇集, 开发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建立科技服务终端, 利用其信息覆盖和发送即时的特点, 第一时间将各类相关信息推送到相关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使其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 金融机构积极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与建设性的服务
第一, 制定量身定做的信贷政策, 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应认识到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持有与市场发展迅速中的优势, 在审批程序、风险补偿、考核方法与资源配置上制定专属的政策。主要体现在, 审批程序上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绿色通道, 减少反担保的程序, 为其提供主动授信, 设计整体融资解决方案。第二, 打造量身定做的创新型科技金融产品, 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为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 金融机构应着手建立专门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专营机构, 比如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中心等, 放大分布网点。成立专业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信贷业务培训师团队, 培训专业服务人员, 在信用贷款、质押贷款等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特色化服务, 将银行信贷流程进行分解, 对分解的包括营销推广、业务办理、审批、放款、后期管理等程序配备专门的营销推广经理、信贷经理、风险控制管理人等, 从而提高运行效率。着力进行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信贷产品创新, 尤其要注意识别该类企业的核心资产。在质押担保方式上, 尝试以股权、知识产权、版权、商标权、发明专利权质押, 设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贷产品。细分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供应链, 针对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 设计供应链融资产品, 为企业提供包括托收保付、信保票据买断融资、厂商银储等在内的融资组合, 平衡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供应链。在还款方式上, 考虑其担保物的缺失问题, 设立放款专用账户, 根据其现实需求放款。在融资的组合方式上, 进行投资与保险结合、保险与贷款结合、投资与贷款结合、投保贷结合等不同组合方式, 发挥各自所长, 用投资收益弥补贷款和担保的风险性。在提高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信用等级上, 发挥保险信用增肌的作用, 借助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补偿机制, 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进行风险管理咨询, 投保商业保险, 缓解企业信用不足的弊端, 增强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增加银行向其授信的机会。
(三) 广泛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合作平台
政府的相关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和银行开展战略合作, 通过协议合作的方式, 共同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搭建融资授信平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资助、认定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银行优先进行信贷, 双方可以在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上找到连接点。银行和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上可以协调同步进行, 在信息收集、审批、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可以在化解风险方面实现合作共赢等。总之,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协调与合作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实现小企业与银行大资金实现对接, 有利于分散的民间资本、闲散资金等小资本服务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这个大群体。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专门服务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的构建, 以及政府、金融机构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之间的联动对接, 有助于打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可以有效突破我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瓶颈, 推动这些企业健康发展, 增强广大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竞争力, 推进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支持论文 篇2
发布人:南国早报发布时间:2012-09-25
(记者佘鸿雁)9月23日,科技部、自治区政府2012年部区工作会商会议暨新一轮 会商合作议定书签字仪式在南宁举行。为提升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双方决定在前期部 区工作会商的基础上,建立新一轮会商机制。
2012年部区工作会商会议议题包括: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区域创新能
力;加快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北部湾高新技术产业带 建设;加快科技支撑柳州汽车城建设;发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作用。在新一轮会商内容中,科技部将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高技
术研究发展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计划实施中,给予广西倾斜支持。在国家重大 创新基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研发环境 建设方面,给予广西更大的支持。加快建设具有广西区域特色的产业化工程院、千亿 元产业研发中心、100家创新型企业和100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支持广西开展漓江 流域、石漠化区、岩溶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技术集成示范,支撑生态环境保护 与持续发展。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成为中国-东盟科技创新试验区,加快推进东兴国 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
2007年3月12日,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建立了部区会商制度幵在北京召开部区工作 会商第一次会议,双方确定了“一平台两基地”建设(共同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 技术转移平台、特色优势金属及新材料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基地和北部湾生物质能源作 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的会商主题。
部区会商制度建立以来,科技部在项目、基地、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广西的指导和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 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发展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
针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提出了我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亟需建立相关配套机制,其中,金融支持体系是最为关键的制度安排。良好的金融安排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它不仅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而且具备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激励约束等功能。近年来,我国逐步完善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收效显著。然而,我国金融体系对科技企业,特别是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还存在着金融机构惜贷、资本市场筹资困难、政府扶持资金有限等问题。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仍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的理论发展
西方最早关于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的研究出现在Schumpeter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他强调创新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认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对银行信用的需求。Saint-Paul(1992)指出那些具有髙生产率水平的经济主体同时包含的高风险能够有效地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分散,这对于科技创新显然具有积极作用。CarlotaPerez(2002)认为风险投资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因而出现了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耦合,导致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增长。国内研究方面,李颖、凌江怀、王春超(2009)通过构建模型分析金融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外源融资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马彦新(2012)指出当前我国的金融深化、股票市场和保险发展均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且股票市场比金融中介的促进作用更大。徐玉莲、王宏起(2012)实证发现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均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银行科技信贷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俞立平(2013)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得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需要时间积累。
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相互关系
金融部门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使其科技企业得到发展,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金融部门带来收益;通过引进科技创新成果,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金融部门为此支出成本带来创新企业的收益。可见,金融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它们的结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资本积累,最终回流到金融体系,促进其发展,并带动下一轮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美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路径的经验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存在诸多限制,各方面机制尚不够完善,科技型企业在融资上面临较多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发达国家在科技融资路径方面的经验,并为我国提供借鉴。以美国为例,美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和风险市场非常发达,并灵活有效地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商业银行的信贷体系结合起来,因而美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包括灵活完善的股票市场以及高效成熟的债券市场。通过立法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公司的创立与发展。此外还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另外,美国政府通过加强立法支持,为中小企业合法的研发、创新行为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
四、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路径的现状及问题
(一)以资本市场为支持路径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分四个层次:服务于骨干型和大型龙头企业的主板市场,服务于发展中后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服务于成长初期的小微企业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市场)和地方股权交易市场(简称四板市场)。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倒三角形”的不合理结构。截至2012年底,境内A股上市公司共计2000多家,其中主板约1400多家,中小板约700多家,创业板约300多家;而场外市场在规模、发展速度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较为滞后,挂牌企业和融资量少。另外,场外市场还缺乏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制约着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
(二)以商业性金融为支持路径的现状及问题。截止2011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6%,同比增长25.8%。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7.3%。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也逐年增长。但是,我国商业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仍存在以下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和科技活动经费虽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并不大,部分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外,金融机构科技贷款的增长速度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增长速度相比,其增长速度明显较缓,而且科技贷款占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可见,金融对科技发展的支撑力度仍太小,我国商业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仍前路漫漫。
(三)以政策性金融为支持路径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不断创新,通过贴息、补贴、投资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支持企业创新。2004-2012年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简称R&D经费)逐年增长,2001—2011年间财政科技拨款逐年上升。然而,虽然我国R&D经费从1994年的306.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0298.41亿元,R&D经费占GDP的比重也从0.64%增长到1.99%,从绝对值来看,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nlc202309021148
(四)以创业风险投资为支持路径的现状及问题。2003-2011年期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由2003、2004年的减少,发展到之后几年的逐步增加,特别是2010年,创业投资机构数量与管理资本总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从2011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结构来看,非上市企业仍为主体,占总资本的40.6%,较前一年增长7.3个百分点,增幅较大。然而,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虽然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规模数量及资金实力较弱,难以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有些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本金少,且缺乏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风险分散能力受限。并且,我国创业风险机构运作不规范,对投资对象缺乏科学的挑选机制,对风险资金运用缺乏合理性,难以发挥风险投资的真正作用。从投资阶段看,我国风投的项目数量和金额上都偏向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投资,这反映了我国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承受力低,投资能力亟待提高。
五、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应实施行过渡路径——间接融资主导,长远路径——资本市场主导的路径选择。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间接融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风险投资体系和资本市场欠发达。而政策性金融支持虽然能快速有效地对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但资金并没有被杠杆效应放大,也难以对接受政策资助的企业进行有力监管。因而,需要发挥好间接融资体系对科技创新支持作用。然而,以间接融资主导的路径并不是长久之计。主要由于:此路径压抑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且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将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易影响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发展。相比较而言,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在于:一是资本市场可发挥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三是有利于风险资本的形成,而风险投资不仅能给予高科技产业以资金支持,还能协助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以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投入为主,银行贷款为辅,政策性金融为引导的一整套完善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是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道路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国平,孔欣欣.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
[2]龚天宇.政策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模式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
[3]肖科.政策性金融对我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贡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4]刘美辰.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张晓原等.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6]林琳,张忠宇,刘波.科技融资模式选择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对策研究 篇4
企业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成果的产生、转化和产业化,也是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的产物,必然要求一个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实践表明,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1 文献综述
当前,国际上有关技术与金融的最重要的研究进展是卡箩塔·佩蕾丝(2002)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佩蕾丝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新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会导致经济出现极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风险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继而产生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耦合,从而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事实上,世界经济的5次技术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第二次:蒸汽和铁路时代,英国、欧洲大陆及美国;第三次:钢铁、电力、重工业,美国、德国;第四次:石油、汽车和大规模生产,美国及欧洲;第五次:信息和远程通信,美国,扩散到欧洲和亚洲)也印证了这种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存在:每次技术革命的成功财富化,都必然有金融创新的伴生。
国内学者房汉廷(2010)指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赵昌文(2009)等人提出,科技金融是为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具体内容方面,巴曙松(2000)、胡志强(2003)分别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出发,讨论了整体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支撑作用。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看,张敏(2001)探讨了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的促进作用,张思民(2000)和孟宪昌(2003)则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的积极作用,而陈显忠(2007)、束兰根(2011)则从商业银行拓展金融服务的角度深化了科技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内涵,陈默(2007)提出了开发性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和模式。
2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围绕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努力创新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江苏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再次摘取桂冠,连续4年蝉联“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全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 230亿元,占GDP比重达2.3%。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40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12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5%。
2.1.1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改革科技经费的使用方式,分担科技金融风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新的科技融资激励机制,增强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心。2007年,江苏省财政设立了银行科技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对科技贷款年递增20%以上的银行给予风险补偿奖励。二是建立新的科技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打通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通道。2005年,设立2亿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贴专项资金;2008年,建立50亿元再担保资金,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2009年,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通过政府提供信用担保、与银行风险共担的方式,向全省科技企业发放科技贷款。
2.1.2 科技信贷稳步增长
省、市科技部门积极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各商业银行纷纷尝试建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支行,通过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设计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建立专门业务流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多种金融创新,例如设立单独的信贷审核流程,建立不同于传统银行贷款的专门评价体系;引入科技专家进入银行贷款评审委员会;开办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主的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创新经营模式,延伸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单独的贷款风险容忍度和风险补偿机制。2011年年末,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余额达4 600亿元。
此外,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投贷结合”新模式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截至2012年,全省已批准设立51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实现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其中,已开业的33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达60.15亿元,累计为2 171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共209亿元,信贷客户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60%以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1.3 大力促进创业投资发展
2009年以来,江苏创业投资业发展迅速,机构数量快速增加,资本规模持续扩大,创投人才逐步积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现已成为全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2年,全省创业投资企业超过4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1 200亿元,近3年平均增幅超65%。
2.1.4 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上市
江苏省实施了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以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为重点,遴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库,集中资源,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培育,主动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2012至今,已入库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有624家。
2.1.5 积极探索科技保险
保险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剂”和“助推剂”。科技保险是中国首创,属于政策性保险。自2007开始,在科技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江苏省在苏州高新区、无锡市率先开展科技保险试点。2011年,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将科技保险逐步扩大到全省范围,当年就为全省企业提供了600多亿元的科技创新与经营风险保障,保费收入及投保企业数同比增长均超过30%。2012年,在设立省级科技金融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专门设立了科技保险保费补贴,进一步加快了科技保险的发展。
2.2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依然偏弱
近年来,虽然各地均出现了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机构,但由于原有体制难以突破,尚未建立起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评审、考核、风险拨备等制度,科技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仍然较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仍然有限。金融产品创新仍显不足,即便是目前已相对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由于贷款资金规模偏小,质押环节多,处置变现有名无实,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中介机构少,推广难度大,因此远不能满足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2.2 创业投资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江苏省创业投资发展迅速,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的是,江苏省创业投资仍处在加速发展阶段,还不能充分满足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需要。一是创业投资力度还不够大。以美国、日本为例,创业投资年投资金额相当于当年GDP总额的1%左右,而2012年江苏省创业投资管理规模已达1 200亿元,但年投资额仅100亿元左右,占当年全省5.4万亿元GDP的比重仅为0.18%。二是投资结构不平衡。各类创投尤其是国有创投对种子期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还比较弱,对科技创新前端支持不足,后端又竞争过度,VC机构PE化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仅有不到20%投资于早期项目。
2.2.3 融资渠道单一,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除了银行外,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得到资金支持。创业板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新三板”市场总体规模小、成交量低、交投并不活跃、流动性也存在地域局限,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市场发展缓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1)推动银行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加快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创新,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专家参与的金融服务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成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专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各专营机构通过实施单独的考核和奖励政策、提高风险容忍度、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放款速度等,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加强信贷产品创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风险特点、融资能力和资金需求的差异,合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科技金融产品。例如,针对高新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园区之星”信贷产品。银行为园区核定授信总额度,由园区提供担保并向银行推荐企业。针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高端人才在江苏省领办或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科技精英贷”业务。同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继续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股权质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和尝试中小企业集合债、私募债等创新债券品种。
3.2 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发展
一是继续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投资保障、风险补助等方式,调动民间资本、外资、保险、银行等作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江苏省创业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二是鼓励和引导天使投资。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种子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更多、更早地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努力发挥国有创投机构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带头作用。改革国有创业投资企业的考核方式,对其考核要区别于一般性国有经营性企业,应简化投资和退出审核程序,提高其运作效率,建议参照上海市的做法,允许国有创投通过协议方式转让退出创投项目。
3.3 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支持
积极推进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和资本退出途径。积极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一是通过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加大对拟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辅导,推进一批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推进国内外创投机构与科技企业在项目、资金上的对接,推动一批优质企业实现股权融资。三是加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积极争取省内国家级高新区进入“新三板”试点,加快产权流动,使产权市场成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流通的合法渠道。
3.4 继续推进科技保险业务
一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险种。利用科技保险解决科研开发中的风险问题,为科研开发提供风险防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紧密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实和潜在的风险需求,积极推进保险公司、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保险,特别是责任类和增信类险种,努力将保险保障服务延伸到科技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注重经营数据的积累,为产品的开发和费率的厘定提供准确的依据。二是以科技保险为抓手,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延伸经营链条。根据科技型企业的不同特点,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一揽子保险保障,在更广的层面上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
3.5 完善服务体系
3.5.1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症结,也大大增加了信贷成本。搭建银政企沟通信息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合作平台使各方都能及时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信息、银行金融服务信息及中介机构信息。例如,江苏省科技厅已建成的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汇集企业、项目、产品、人才、平台等信息,有效整合全省2.5万余家、8大类科技型企业,在对接创业投资、商业贷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前,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3.5.2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借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根据科技项目实施绩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奖励等,展开科技企业信用征信与评级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银行机构、融资担保和价值评估等机构的有效对接。
3.5.3 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阶段,其融资需求和风险特点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的金融部门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与服务。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合银行、担保、保险、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多层次的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多方合作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服务。
3.5.4 完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政策,对通过有关部门评估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落实营业税全免、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引导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的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优先落实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赵昌文.科技金融[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夏太寿,褚保金.科技金融与发展[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4]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1(5).
[5]张明喜.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J].海南金融,2009 (12).
科技支持论文 篇5
近日,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童孟进,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处长王占波、副处长杨梦琳一行莅临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就该院肿瘤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开展工作进行了考察和指导。
考察结束后,童副厅长一行与校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周志立副校长致辞,他对童副厅长一行莅临调研和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对省科技厅多年来给予河科大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科技厅对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科研工作、平台和项目建设给予更多的帮助。
听取汇报后,童孟进副厅长对一附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表示,省科技厅将大力支持医院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使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6
【摘要】目前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领域广阔,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初步形成的“一库一池一平台”的苏州模式,将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也面临金融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如何更加有效融合的新挑战,只有形成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融资 金融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理论和实践均表明,金融对社会资源配置具有先导作用,是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型创新驱动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技术创建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高成长性,逐步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初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20000户,数量居江苏省第一,苏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在苏州市经济“转型升级”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年产值、纳税收入均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针对科技型企业特性,有效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发展也面临众多难点和挑战。
二、金融支持苏州市科技型企业发展成效
(一)苏州银行“科贷通”搭建银企绿色通道
“科贷通”是苏州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后,推出的一款金融创新产品。2014年以来,苏州银行通过“科贷通”产品对全市名单内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支持客户数均位列全市同业第一。根据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2015年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科贷通”累计为15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129亿元,入库科技企业7383家,新增兴业银行为“科贷通”合作银行,累计达19家。上半年有521家入库企业提出贷款需求,进入“科贷通”流程贷款的有357家,对接率达68.5%;合作银行已为241家企业提供贷款,贷款金额16.83亿元,风险补偿资金16521万元,撬动比率达10.2倍;241家科贷通贷款企业中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共174家,占比72.2%。
(二)新三板“苏州板块”拓展融资渠道
与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具有审核周期短、准入门槛低、挂牌数量大、审批程序简便等特点,满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15年底,苏州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117家,数量列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的39%。117家挂牌企业中,苏州工业园区以25家位居榜首。挂牌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0%,其中,制造业企业总数87家,占挂牌企业的74%。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不同类型。
(三)初步形成“一库一池一平台”苏州服务模式
一库,即全市中小科技企业数据库。截至2014年底,已经遴选了6642家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信誉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整合了120家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422位专家资源,342项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有效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
一池,即省、市共建的苏州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首期规模达到3亿元。
一平台,即科技保险、创投、担保等蓬勃发展。2014年,科技保险为81家企业补贴193.6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37.05亿元;累计帮助我市创投机构向上争取各类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达5.4亿元,投资总额125亿元;累计为6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科技贷款利息支出4822.5万元,平均为每家企业减少利息支出约20%。
三、金融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点
(一)银行信贷支持面临宏观环境、企业与银行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行、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加大和区域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使整个社会的金融文化都偏于谨慎,并且在制度层面上,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相关的约束机制还不成熟。在外部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情况,导致商事金融案件高发,区域信用评级再次堪忧。2015年上半年,苏州法院共新收一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6654件,同比上升17.60%;涉案标的总金额为187.74亿元,同比上升18.68%。新收二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236件,同比上升151.06%。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担保追偿权纠纷、信用卡纠纷是金融商事案件的主要类型,占整个金融商事案件的九成以上。这些案件涉及辖区内绝大部分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
从企业层面来看,影响银行信贷支持的原因依次为科技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风险、有效担保抵押物品不足、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经营状况欠佳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申请贷款项目的风险较大、缺乏可靠信誉记录、不符合银行要求的其他贷款条件。
最后,从银行层面来看,主要是银行管理制度和对新技术新产业特点认识与经验不足。首先,银行内部考核激励制度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对科技型企业及其创新活动的认识把握不足,信贷经验不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放贷的风险控制模式创新。
(二)贷款考核机制无法满足科技型企业资产结构创新的要求
传统的财务报表考核方式计算简便且对企业盈利状况一目了然,但是企业的基本素质、人力资源、行业前景等非财务因素却不能被反映。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其工艺的改进使资产结构发生改变,有时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成为资产结构的核心。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普遍存在亏损状况,财务状况可能较差,但其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这些优势在当前的考核机制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企业希望能有更多科研专家上门深入了解,肯定自身的偿债能力。
(三)融资担保产品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但是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等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贷款的企业还很少,多数科技企业还是被挡在了银行融资大门之外。苏州市的科技银行只是支行机构,规模尚小,贷款产品有限,面对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担保申请中遇到了诸如信贷配给、知识产权及动产难以作为反担保资产等问题,担保机构也存在着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等突出问题。
(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和模式创新尚需提升
近年来,苏州在推进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产业化,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苏州需要建立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来实现有效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原因,苏州市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金融机构在组织、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动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围绕科技企业创新链的银行、保险、担保、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租赁和知识产权质押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完整有机融合发展,仍处于碎片化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各环节创新绩效的发挥。
四、金融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建议
(一)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化解银行贷款风险
当前,苏州已初步形成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作为信用保障资金补偿银行贷款所发生的风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有限代偿责任,同时,使政府部门用少量的财政资金就能带动银行放大倍数投放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极大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池的完善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明确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的中小科技企业标准,通过建立差别化的风险补偿体系,着力解决“苗圃—孵化—加速”科技创业孵化链上三类企业的“首贷”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流程,引导合作银行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自主信贷投放,提高银行和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对接契合度;三是探索建立快速代偿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补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
(二)构建符合科技型企业实际的信用评价体系
1.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为银行提供信贷决策的外部依据和参考。传统方式是银行自身,依靠信贷员承担搜集工作,信贷员的业务素质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不利于实现合理的信贷决策。信用评级机构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能够对企业发展状况有较好的判断,并作为第三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两者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银行部门降低聚会信息方面付出的人力、财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区域市场化与信用评级相结合。不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于经济的影响不一样,从而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的发展空间越大,显然可以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结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应当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市场化给企业本身造成的影响,以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三)拓宽担保方式,创新质押业务
1.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组建适应各类产业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公司,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商业性担保体系和小微企业互助型担保体系等,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以更好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提升其担保获得能力,助力银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扩大科技贷款覆盖面。
2.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信贷模式。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信贷制度创新,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进入审贷委员会,建立一支既懂科技又了解金融的专业团队,完善审核评估方式。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四)建立专业性创投引导基金
1.细化创投引导基金市场定位,实现投资职业化。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创投引导基金应确立投资的产业领域,以及投资企业的发展阶段。苏州需要设立产业泛化类创投引导基金,这类基金要以针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主。另一方面,应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划和演变趋势,设立具体行业的产业引导基金。此外,苏州还应设立一带一路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高起点对接国家战略发展机遇。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创投引导基金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应大力支持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育与使用,打造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同时,在人才激励方面给予基金管理人才一定倾斜,遵循市场化激励机制,对优秀创投人才采取期权、跟进投资和绩效分成等激励方式。
3.完善创投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行。当前,创投企业领导层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导致创投引导基金业务开展经常偏离创业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成为实施科技扶持政策和招商配套的政府延伸部门。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及早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市场化的项目决策、资产管理、股权转让和考核体系。
(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方式。调整和优化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结构设置,探索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新路子,对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可采用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补助、创业投资支持等方式进行扶持,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配置作用。
2.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O2O服务模式,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借鉴电商网站的成熟运营模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特点,采用O2O服务模式,搭建科技金融、仪器设备、创业载体、科技信息等科技服务的在线对接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可免费发布需求、产品,并进行在线咨询,在线业务对接及交易评价等。
3.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培育企业与创投机构、金融机构进行路演、对接活动,为企业创造展示自我价值、与各投资机构沟通的平台。一方面,企业的优秀表现有可能直接为自己找到投资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与企业的近距离接触,使他们了解到企业的需求,有利于进行及时跟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机会。
4.做优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金融支行。一方面,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例,支行在实践中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苏州科技支行仍然归属于苏州分行的管理,传统的商业银行思维对其进一步创新形成掣肘。因此科技支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立直属的创投基金形式,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缓解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实现独立运营,自主管理。另一方面,科技银行与投资机构之间还需加强合作。前者为科技型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向股权投资机构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后者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协助上市。
五、结论
作为金融活跃地区,苏州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也面临金融和科技型企业融资如何更加有效融合的新挑战。为了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现行金融体系主体银行业还需不断创新运行机制,融资租赁、股权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金融新业态也亟需做优做实,才能高效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苏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编号201510332033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科技支持论文 篇7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1993年,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 科技金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出现, 其理论内涵日益丰富。赵昌文、陈春发 (2009) 指出,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 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1~7]。根据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不同, 科技金融的模式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其中, 市场主动型科技金融模式按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及重要性分为资本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未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将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十八大会议又将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 此需要构建有利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金融体系。基于山东省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本文选择山东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做实证分析, 紧密结合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构建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实证研究
(一) 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定
本文选用山东省科技创新产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并用索洛余值法基于生产函数总量测算全要素生产率, 并以此来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假设经济增长符合传统的C-D生产函数, yt=A0eλtKtαLtβ, 其中 α+β=1。我们用K表示不含技术进步的纯粹资本投入, 引入中间投入M表示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所有投入。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A0eλtKtαLtβMtγ (A表示技术进步系数) (1)
对 (1)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 得出线性生产函数:
对 (2) 式两边微分可得:
其中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y为总产出增长率 (地区GDP增长率) , k为资本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l为劳动增长率 (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 , m为中间投入增长率。 对 (2) 式全微分, 可得出改进后的增长函数与技术进步水平模型:
该模型在希克斯中型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下, 可以简化为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
其中分别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
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 Y即为山东省GDP, K为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 L为年末城镇从业人数,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由于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涉及到的指标数据单位不统一,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Eview6.0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 (如表1所示) :
参数估计方程式如下:
GDP=0.0745205801738+0.498367301455*K (-1) +0.506177750827*L (-1) , 所以得为0.4984, 为0.5062。
其中调整后的, DW=2.173846大于2小于4, 说明模型检验是平稳性的, 即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将为0.4984, 为0.5062带入公式 (7) , 计算山东省每年的科技创新产出值即科技创新水平, 其结果 (如图1所示) :
(二) 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测度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由于官方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科技金融支持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资金、金融市场资金和资本市场资金。
本文用山东省政府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 (GF) 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指标。采用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 (KF) 反映银行科技信贷情况。选用山东省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 (CF) 作为衡量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指标。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线性回归分析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政府科学技术支出进行OLS线性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TFP=0.5311ln GF+2.354, 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 F值为98.82, 伴随概率为0, 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R2=0.89, 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进行OLS线性回归, 得方程:TFP=0.3044n CF+2.9669, 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 F值为64.187, 伴随概率为0, 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R2=0.85, 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进行OLS线性回归, 得方程:TFP=0.865ln KF-10.13, 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 F值为15.82, 伴随概率为0.004, 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R2=0.76, 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 (TFP) 分别与政府资金 (ln GF) 、资本市场资金 (ln CF)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ln KF) 进行回归, 三个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 说明金融三大市场资金支持对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均起正向促进作用, 系数的大小可以代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 具体而言, 政府资金、 资本市场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次独立变动1个单位分别引起科技创新水平0.5311个、0.3044个和0.865个单位的改善, 可见政府资金的贡献程度居中, 资本市场最小,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最大。 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银行债权融资收益模式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不相宜性。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 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失灵现象。银行在企业其提供融资时, 承担了风险却难以享受到企业后期成长的收益, 风险和收益分布不对称性。因而, 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有风险, 不利于金融稳定的风险。对于这种困境, 一种解决方式是政府提供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 从而导致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带有较强的政府干预色彩;二是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2.格兰杰因果检验
C.W.J.Granger于1969年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如下定义: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 即在y关于y过去之的回归中, 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 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
TFP与金融支持中的政府资金的格兰杰关系检验 (如表2所示) 。在ln G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 p值0.01523, 小于10%, 所以拒绝假设, ln GF是TFP变化的原因, 也就是说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同理,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在ln C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 p值为0.13069, 大于10%, 所以接受假设, 资本市场资金不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 (ln GF) 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结果表明, 科研经费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 在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资金 (ln CF) 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 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小。这说明山东省目前发展态势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资本市场并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要求, 故不能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改善的推动力, 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仍处于低水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ln KF) 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 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大, 说明科技信贷资金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 并且, 科技创新成果也可作为贷款抵押从而增加商业性信贷额度。
三、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实证结论
综合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 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1) 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中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支持力度分别为0.5311、0.3044和0.865, 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2)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3) 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 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二) 政策建议
1.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把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资产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 为信贷投放提供更具安全的依据。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 通过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 降低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加快科技保险发展, 开发科技信贷保险产品, 分散银行风险;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集合委托贷款等新型科技贷款业务;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 组建科技银行, 与风险投资公司紧密合作, 专门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构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通过建立相关的种子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 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等形式, 吸引民间投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 政府资金发挥放大作用和引导作用, 这样既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 又能引导更多资金投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目前山东省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融资难问题尤为迫切, 建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 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3.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首先, 鼓励相关高科技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企业灵活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工具, 扩大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对于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较稳定的项目, 可以优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等为基础, 探索开展创新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
其次,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市场, 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一是强化交易服务功能, 提供交易场地、交易信息、交易鉴证和交易结算等服务;二是强化交易组织功能, 与各股权投资企业加强对接, 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结合的渠道;三是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协调功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昌文, 陈春发, 唐英凯.科技金融SCI-TECH FINANCE[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6.
[2]Brian J.Henderson, 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 (5) :227-247.
[3]George Hondroyiannis, Sarantis Lolos, Evangelia Papapetrou.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reece, 1986-1999[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2005 (15) :173-188.
[4]杨晓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角度思考:徐州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 2013, (5) :92-95.
[5]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 2011, (5) :9-13.
[6]步国旬, 陈君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及策略研究——以资本市场为例[J].金融纵横, 2013, (4) :19-25.
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职能定位研究 篇8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理论创新是基础,体制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关键,政府与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两种重要力量。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解决因外部性等引起的公共领域的市场失灵。基于此,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障市场有序运行。政府虽不是科技创新主体,但却是推动各个环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世界银行对政府职能的界定为: 为法律和产权奠定基础; 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环境; 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 保护自然环境[1]。
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及我国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可概括为: 第一,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营造一个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此外,需要搭建科技创新网络连接机制的“桥”,即通过政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履行作为科技创新的公共管理者职能; 第二,在基础领域或某些关键环节,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支持,实现科技创新的公共投资职能; 第三,在科技创新的末端,还应通过公共采购制度,履行政府对科技创新产品的公共消费职能。
1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1. 1 优化科技创新法律环境
作为社会的公共管理者,政府必须以创新体系组织者的角色,根据本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条件,制定适合本国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护科技创新活动。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没有专门的科技法,其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政策体现在有关各个门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其中总统签署的法律编入《美国法典》; 各联邦机构的法规和总统令则编入《联邦法规全编》; 涉及科技内容的具体部门法,如通讯法、航空法、海洋法、媒体法、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就业法、贸易法、卫生法、合资企业法等。因而具有一套庞大且操作性很强的法律体系[2]。日本已经形成以《科学技术基本法》( 1995) 为核心,以宪法、预算法、科技专门法及其他专门法等为支撑的完整科技法律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法人”的规定、“科学技术振兴”的法律、“学术”的法律、“产学官协作”的法律、与科技创新有关的法令( 各个专业科研的相关法律除外) 等[3]。
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法律法规在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出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管理办法》、《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下一步,我国将通过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增进现有法律、法规之间的和谐统一,形成以宪法为根本、科技法律为核心、科技法规规章及其他法律为支撑的科技法律体系,保障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有序的进行。
1. 2 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明确的发展战略保障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政府必须结合本国的科技法律法规和国际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制定适合本国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美国于1994 年和1996 年先后发布《科学与国家利益》和《技术与国家利益》两份报告,分别提出美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此外,美国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科技计划,如人类基因组计划( 1990 年)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3 年) 、国家纳米计划( 2000 年) 、先进能源计划( 2006 年) 、国家创新计划( 2011 年) 等。日本政府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和不同阶段科技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此外,还制定了一些专项科技发展计划,如《原子能研究、开发及利用长期计划》、《日本生物科技战略大纲》、《电子日本计划》、《宇宙开发基本计划》、《材料纳米技术计划》等。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2010 年议程”一揽子方案( 2003 年3 月14 日) ,主要涉及科技体制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互补性研究所合并等。2004年1 月,德国政府启动“主动创新”战略,核心内容是促进经济界和科学界在研发领域结成创新伙伴,研发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2010 年德国政府推出《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未来十大项目,其中包括著名的“工业4. 0”。
我国从1986 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973”计划等中长期计划。2005年12 月31 日国务院发布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纲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增强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总体目标,对未来15 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总体部署,力争到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国家“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各类规划( 计划) 的编制与实施,使我国科学技术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1. 3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知识产权、制度等多个要素,是各个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作用下的一种复杂巨系统[4]。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是创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使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成本,加强产学研合作,系统优化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环境。美国利用自身地位和全球的资源优势,设立完备的国内或跨国创新平台,在创新平台产业链上下游的研究中细化研究方向,分工合作,抓住核心和关键技术; 创新平台采用项目基金为依托的工作模式,政府智囊团负责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企业等主体根据自身优势,利用创新平台的优势,系统化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德国主要针对不同的研究设立专门的创新平台,譬如设立重大创新专项创新平台,整合公共研究和企业资源,形成战略联盟,以企业会员制模式,发展各类高新技术,包括能源、交通、航空、造船、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设立中小企业创新技术平台,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链的扩大、整合等。日本采取企业会员制的创新发展模式,设立专门的整合性的创新平台,多学科交叉,同时细分出多个项目组,国家给予支持,企业等主体参与其中,共享研究成果。
我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蓬勃发展,1999 年6月,国家科技部创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创新服务平台,旨在促进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技术需求方的交流、沟通,加快全国科技成果市场化步伐,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起点和技术创新能力。2004 年7 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正式实施,该平台是一个在信息、网络等技术支撑下,由研究试验基地、大型科技设施和仪器装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与信息、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等组成,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形成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各类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集成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研发资源,形成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资源条件保障、试验基地协作、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等十大系统,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及产业化,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2 政府的公共投资职能
2. 1 政府科技经费投入
政府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作为创新型国家,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求有较高的创新性投入,即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 以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研发活动执行国,研发是美国极其重要的投入领域,其研发投入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2000 年的2712 亿美元增长到2011 年的4 181 亿美元,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在2. 5% 以上。日本的研发投入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也是很高的,1998 年以来,科技研发投入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以上。韩国、芬兰、德国、法国、丹麦等国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均在2% 以上。
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科技研发投入的步伐明显加快,从2000 年的108 亿美元,逐步增加至2011年的1 347 亿美元,年均增长25. 8% ,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0. 95% 增长到1. 8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科技研发投入总量相对不足,人均科技研发投入量明显偏低; 二是科技研发投入主体结构不合理,发达国家科技研发投入主体一般是企业,占70% 左右,而我国企业尚未成为主要科技研发投入主体; 三是政府基础研究投入比例偏低,这与世界范围内政府基础研究占比逐年上升、研发研究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不相符。
2. 2 科技税收优惠与风险投资
税收优惠和风险投资主要适用于科技创新链条的成果应用与生产制造环节。税收优惠能够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加收益。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这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如澳大利亚在企业研发投入的125% 税前抵扣的基础上,新增部分给予175% 的税前抵扣; 二是研发费用向后转结或追溯抵扣,主要是研发费用抵扣应纳所得税,如美国,企业当年发生亏损或没有上缴所得税,计算确定减免税额和研发费用抵扣额,可往前追溯3 年,往后顺延转结7 年,最长顺延15 年。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逐步建立起一个税种分布较为合理、政策惠及范围较广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主要涉及企业研发投入、先进技术推广与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科普事业发展等环节,对推动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制度及执行等方面问题。
风险投资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与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从营造市场环境来看,1971 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NASDAQ) 成立,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公认最成熟、最发达的风险资本市场。此后,韩国( KOSDAQ市场) 、日本( JASDAQ市场) 、新加坡( SESDAQ市场) 等国也建立起支撑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融资平台。此外,政府专门设立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与投资者共同承担损失,并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制度。
我国与风险投资相关的财政支出模式经历了独资经营、合资合作、政策担保以及引导基金等多种模式的演变过程,政府支持从最初的大包大揽转变到现在的“支持而不控股,引导而不干涉”[5]。2000 年以后,我国风险投资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2007 年科技部设立首个国家层面创业引导基金后,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设立了一大批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财政资金在风险投资的总体资金中已经逐渐退出主导地位,且投资方式也由最初的直接投资转为间接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VC /PE行业中,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此外,历经十年的努力,2009 年10 月30 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主要为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成长性,但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的公司提供一个正式的融资渠道,2012 年4 月20 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2. 3 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家重大工程是技术运用、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1942 年,美国联邦政府启动曼哈顿计划,集中了大批人才和资金,取得了圆满成功; 始于1961 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直接催生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实现了航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 1993 年,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使因特网产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 2000 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推动了生物、纳米和氢能源的科技发展计划,旨在将生物经济、纳米经济和氢经济培育成新经济增长点。欧盟于2013年12 月11 日启动“地平线2020”,重点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纳米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空间技术等。
我国政府也通过“两弹一星”、三峡电力工程、载人航天计划、探月工程,有效地整合有限的科技资源,实现了相关领域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今后,还要继续发挥政府整合科技资源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示范和推广应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 政府的公共消费职能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POSG) 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采用。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就是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将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政府根据科技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6]。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往往被作为一种激励科技创新的手段而广泛采用。政府购买不仅可以引导和带动市场需求与分担科技创新风险,还可以通过其政策示范效应引导私人资本流向科技创新产品。美国的政府采购政策已成为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西部硅谷地区和东部128 公路沿线高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发展,联邦政府的政府采购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发展早期,美国国防部和国家宇航局出面采购,有效降低了这些产品早期进入市场的风险。
我国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25 条规定,“对境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创新的产品、服务或者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产品、服务,在性能、技术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应当购买; 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应当率先购买。政府采购的产品尚待研究开发的,采购人应当运用招标方式确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或者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并予以订购。”近些年来,各地对全行业、全区域性质的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让及推广等带有公共特性的科技服务需求持续增大。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政府和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关系将会由直接管理关系转为购买方和供给方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满足科技服务需求的方式也由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方式转为更多地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这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广阔的市场。虽然各个地方在推进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一是科技公共服务生产主体数量少、能力不强; 二是科技公共服务需求评估、价格形成和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 三是科技公共服务评估的内容、指标体系、计量方法及如何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都还缺乏完善的工具和实施方案。
4 结语
科技支持论文 篇9
河北省原副省长郭世昌、沧州市副市长袁志刚、献县县委书记刘学江、献县县长张立堂、副县长陈宝忠等领导与活动主办方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副总编傅雪柳及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郑戈处长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启动活动。本次科技大篷车走进献县的活动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主任王琦教授、北京农学院产业处处长张海明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孙志梅教授作为指导专家。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总裁程坦以及永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仝宝生带领全国220多位永业科技服务体系合作伙伴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 张立堂县长致辞欢迎科技大篷车走进献县。他说, 献县是农业大县, 现有耕地106万亩, 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蔬菜、红枣等经济作物, 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也是国家命名的金丝小枣之乡和中国枣业十强县。张立堂县长表示科技大篷车及永业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为当地强化农技推广和人才培训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科技兴农、产业兴农, 科技进步将会对献县农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郑戈处长表示, 现代农业科技保障着粮食安全, 实现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安全供给, 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在今后中国特色的新型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 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 农业科技还将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科技大篷车下乡活动让专家走进田间地头, 积极响应了中央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农业部在全国推广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 可以为各地提供有针对性, 时效性, 服务性的农业服务。永业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现代农业日趋规模化的生产形式下, 由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 跟踪研究产品使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形成推广一套生产上可用、操作性较强、实践中有效的标准和流程, 是传统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模式之外的有效农技推广模式之一。今后, 这种由现代农业企业建立起来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将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以及技术推广上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活动中, 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阐述了通过永业科技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增收的产业规划, 通过这个体系把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组合在一起, 强调市场重新配置生产要素, 进而帮助农民解决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民生问题。通过永业科技服务体系, 永业将致力于成为农民致富方案、工具的提供者, 问题的解决者, 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贴身管理运营商, 为农民生产、生活建设一个管家式平台。
永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仝宝生介绍, 永业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永业产品研发与系统三农服务的集大成者, 永业遍布全国乡镇村庄的36000多家永业科技服务站深入一线所积累的服务经验, 汇聚永业的科技研发、企业管理、产业规划、金融服务等各方资源, 可以从产品到服务, 从一产业到二、三产业, 为农民增收探索多种解决方案。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志梅结合河北作为粮食大省与瓜果蔬菜大省的农业生产特点, 重点介绍了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中, 要全面兼顾现代农业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和土壤培肥的多种目标, 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启动仪式之后, 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农业专家与农技人员一起, 深入到献县陈庄乡小流屯村的永业科技服务体系增产套餐示范基地, 观摩了解永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农业专家现场为前来参观的农户讲解了甜瓜的种植管理与虫害治疗解决方案。据介绍, 小流屯村示范基地共178个大棚, 占地200亩, 在2014年3月引入永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的20亩对比试验田中, 甜瓜实现了增产30%。
科技支持论文 篇10
科技资源包括各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科技项目以及科技成果等资源。科技资源统筹发展一般分为科技资源的内部统筹和外部统筹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是指科技资源的内部结构调整与整合, 重点是实现体制突破, 打破条块分割, 提高科技资源的开发效率;后者则主要是指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统筹与互动, 重点是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加快科技资源的有效转化。
金融在统筹科技资源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是支撑科技资源的外部统筹, 重点是通过扶持科技型企业的成长, 提高科技资源转化效率, 扩大科技资源需求规模, 最终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此外, 金融资本对基础性、前瞻性科技研发活动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金融支持科技资源统筹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证券、保险、担保以及相关的产业、科技政策支持体系。科技型企业按其所处生命周期不同, 划分为种子企业、创业企业、成长企业和成熟企业, 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科技企业的风险特征以及对技术需求是有差异的, 相应的金融支持系统的支持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而在金融支持体系方面, 相应的也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 以实现金融对科技企业发展以及科技资源统筹发展的有效支撑,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投资基金、银行信贷以及证券市场三个层次的金融支持。
在整个金融支持体系中, 种子企业主要是获取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其中, 种子基金主要包括私人投资的天使基金和政府引导的孵化基金;创业企业主要是获取风险投资、科技银行发放的风险信贷以及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支持;成长企业则主要通过科技银行发放风险信贷、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信贷或科技信贷、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以及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成熟企业则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和沪深主板市场上市获取资金支持。
当然, 金融体系对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互动发展的有效支持, 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 这主要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对孵化基金、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与分担, 对金融机构发放科技信贷、风险信贷的贴息支持, 对金融机构、风险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减免, 对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发展的扶持等。
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撑下, 金融体系对科技企业形成有效支持, 推动科技企业通过基础型研发项目或应用型研发项目与科研机构有效对接, 实现产业资源与科技资源的统筹互动与发展。
二、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西安作为一个科技资源大市, 对科技金融的需求十分旺盛。在这种背景下, 西安各类科技金融主体也在积极尝试创新投融资模式, 无论是在风险投资、银行信贷, 还是在证券市场融资以及科技金融中介组织领域, 都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 相应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也逐渐形成。首先, 风险投资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在西安, 与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相关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国有控股的投资公司, 共有20多家, 注册资本金超过100亿元, 主要围绕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开展投资业务, 同时也对科技企业、科技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第二类是专注于科技企业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 该类机构专注于科技型企业投资。其次, 银行信贷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西安地区一些银行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 已经成立科技型中小科技企业服务专营机构或者服务部门, 并且建立了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考核机制, 保障该项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建行为例, 截至2012年底, 建行西安分行已为27家科技型企业累计发放2.7亿元贷款。第三, 资本市场政策体系逐步建立。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着手, 加快完善扶持企业借助证券市场融资的政策体系。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 高新区管委会提出“注重孵化、重点培育、鼓励中介、政策促进”的工作思路, 一方面完善了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 对入库企业重点扶持;另一方面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建立紧密联系, 为企业牵线搭桥, 多次组织企业赴证监会、深交所等机构学习和推介。第四, 科技金融中介不断壮大。科技金融中介体系是由各类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类中介组织构成的体系。具体包括产权交易中心、证券上市辅导机构、科技投资咨询机构、评估机构、专利事务所以及担保中介机构。目前, 西安市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总计共有120家。
三、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西安地区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仍面临诸多问题, 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风险投资规模偏小、本土率低、扶持政策缺乏。西安风险投资机构目前仅有85家, 相对全国深圳、北京、天津的133、133、122家而言, 机构数量仍然偏少。在投资规模方面, 2012年西安地区风险投资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 仅占全国风险投资金额的2%, 吸引风险投资的能力较弱。目前, 西安本土投资机构仅有15家, 注册资本金23亿元左右。2009年在对西安科技企业进行投资的10家机构中, 仅有3家本土投资机构, 本土投资机构发展较慢。深层原因则在于缺乏鼓励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配套优惠政策, 如关于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风险投资高管人员的税收政策等。
第二, 银行信贷规模远不能满足需求, 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发展缓慢。据统计, 2012年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信贷融资不足需求量的20%, 95%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情况。虽然有几家银行都指定了开展科技信贷业务, 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机制, 加之科技信贷的风险大, 而收益却是固定的, 导致该项业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推进。此外, 虽然有政策推动, 但由于缺乏易操作的盈利模式, 其余多数商业银行至今仍然没有成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或者经营部门, 该项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 资本市场利用能力相对欠缺。发达省市培育上市公司的重点, 已由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包装国有困难企业上市, 转变为支持本地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上市;从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入手, 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扩大融资规模。然而, 西安却很少从高科技、能源、化工、旅游等特色产业着手, 选择优势企业整合改制、组织上市。股票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 由于地处不发达地区, 西安的多数中小科技企业市场发育度低, 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在与发达地区的企业激烈上市竞争中势必处于被动地位。
第四, 科技金融中介体系亟待完善。当前, 直接从事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的机构偏少, 整个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诸多问题, 阻碍了其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失高效统一的科技金融信息传播平台;二是科技中介机构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没有形成投融资经纪服务机构群体;四是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
四、完善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
(一) 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加快发展
第一, 壮大科技产业种子基金。一是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天使基金, 为其在西安开展投资业务提供支持, 促其在西安发展壮大;二是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为依托, 由政府引导基金牵头, 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共同设立孵化基金, 并扶持其发展壮大。
第二, 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为使风险投资基金在西安统筹科技资源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 应扩展风险投资基金, 尤其是私募基金的资金渠道, 允许和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次, 结合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特点,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 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 尽快设立区域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二) 培育科技银行快速成长。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既不同于传统企业, 也与一般的中小企业有着显著差异, 导致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 还是一般的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体制机制都难以适应其信贷需求。因而, 建议设立专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科技银行, 推动金融机构在授权安排、分析管理以及定价机制方面, 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进行积极创新, 有效化解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问题。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的发展, 一是积极引进美国硅谷银行等经验丰富的科技银行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分行) ;二是可以考虑在初期由商业银行成立科技信贷专营部门,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待经验成熟之后, 最终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银行。
(三) 加快提升资本市场利用能力
第一, 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步伐。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已经成为支持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本平台, 有力地支持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此外, 上市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退出途径之一, 西安统筹科技资源发展, 应该充分利用好这几个资本市场平台, 重点是通过各项政策扶持,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或者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步伐。此外, 也要考虑支持大、中型科技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
第二, 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 通过政府组织协调, 将企业进行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目前在全国多个地区已有尝试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建议西安市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高新区管委会可考虑牵头试点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 以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
(四) 重构科技金融中介组织体系
第一,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重要载体之一, 可考虑由市金融办牵头, 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 设立西安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作为整合西安科技、金融资源的共享平台。
第二, 创设科技担保专业机构。建议西安市相关部门针对西安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实际, 考虑创设科技担保专业机构。设立方式上, 一是由财政出资设立;二是由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设立;三是社会资金设立, 财政给予风险补偿。
第三, 深化科技保险业务试点。现阶段应进一步深化试点, 一是创新科技保险险种;二是进一步扩大保费补贴企业范围;三是可采取园区、基地团购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迅, 陈军.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研究, 2009.12.
[2]陈洪.广东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特点和对策[J].财政研究, 2008.8.
科技支持论文 篇11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R&D;税收政策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起步相对较晚。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行,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才逐步被催生。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总体规模上和实力上不断提升竞争实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仅占企业总数的3%,但却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市设立了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江苏省科技厅先后出台了省“十五”,“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纲要,为大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中激活区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于科技创新,但是,相比較国外先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途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整体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面临中等或较大融资困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占到12%和69.3%,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其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
二、税收政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形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内生增长理论提出,经济的长期增长率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是技术创新中最活跃的单位之一。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必不可少,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的研发活动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科技创新成果会溢出到其他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导致技术创新蜕变为一种“等待博弈”,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各项政策工具加以调整。因此世界各国政府相继推出相关的税收、法律等政策规定,促进本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税收政策是最直接、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普遍认为现行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仍有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融入,快速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此国内学者们主要观点集中在继续坚持提高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程度,明确具体的税收优惠准则与相应的做法。同时,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借鉴了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社会保障税的想法,以此来减轻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作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侧面税收支持。
有学者指出,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其研发投入中R&D经费优惠的支持,2008年,我国“两税合并”,企业所得税的降低是对于提高企业研发的税收优惠方面的激励,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的激励有效性从而做到未雨绸缪,实现一个成熟规范、公平竞争的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税收环境。同时,财税[2006]88号文件则明确规定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全部按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加计50%扣除,去除了之前企业当年的技术开发费必须增长率达到10%以上的限定,可见运用税收政策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已被提到战略地位。
总体而言,我国“两税合并”之后,税收政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体现在,所得税的减免制度和针对R&D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
(二)目前税收优惠政策的缺陷
尽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国家税务机关等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但由于政策的实施时间较短,目前而言,尚有一定的缺陷,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支出等创新活动的刺激强度有限。已有国内学者提出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的 “缺陷”,首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政策管理缺乏规范性,优惠政策之间独立存在,形式单一,优惠手段在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方面的也较为单一化,优惠幅度较窄;相比较的,我国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缺少针对性,以日本、德国为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了降低税率,返还或减免税收,延长税收宽限期具体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韩国则先后制定了《保护中小企业经济环境和促进法》《中小企业产品购销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将风险投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综合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投入,从正面资金的角度而言,需要风险投资资本的涉入,对于风险投资的税收鼓励政策与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一个联动机制,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目前我国税收优惠制度对于联动机制的推进尚未形成;最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最根本在于高新技术人才,目前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较少,对于海外优秀的技术型人才的税收优惠吸引力并不强。
三、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建议
现有的实证研究显示,R&D对于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健全的税收优惠应充分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等,本文对于税收优惠政策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提高现行税收优惠辐射范围。首先,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并未惠及所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大多数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教难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导致无法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尚未辐射所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且该项规定设定了较高的门槛,优惠范围有限。其次,增值税的角度,目前只有集成电路和软件行业享受增值税优惠,总体而言,现行的税收政策尚未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资金链易断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那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提高优惠覆盖面,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安全等。
(二)改善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过程与方式。在现行的税收优惠环节中,优惠政策更加重视新产品和技术成品,对于技术研究开发本身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企业的风险准备金、新产品试制准备金以及技术开发准备金等的税前扣除优惠没有特殊的规定,从侧面降低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应提高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深度,细化优惠政策的准则和具体实施方案。
(三)形成税收优惠的联动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应与风险投资形成相应的联动机制,税收政策对于风险投资的支持性,可以从侧面提高风险投资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参与力度,从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未涉及到风险投资政策,对于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运作的风险投资应给予税收政策层面的支持。同样,联动机制还体现在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人才的税收优惠,科技型中小企业留得住人才的税收机制,也将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冯仁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J].财会经济2007(17):140-141;
[2]吴秀波.激励R&D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6):82-84;
科技支持论文 篇12
关键词:自贸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机遇,挑战
一、引言
2014年12月,中央批复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把福建自贸区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相比,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不仅仅局限在贸易领域,而更多的肩负了其他重要领域的改革、创新和政策实验的职能。“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便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此背景下,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等一系列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必将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将伴随着巨大挑战。
二、福建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企业(以下简称科创企业)即指一般具有某种或某些核心专有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对社会有积极效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商业模式的研发或生产的企业。比如: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电信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技创新领域企业。李心丹、束兰根(2013)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细分为种子期、初创期、萌芽成长期、加速成长期、稳定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七个阶段,提出无论哪个阶段的科创企业,包括衰退期(面临二次创业,下一生命周期的种子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需求。
据2014年度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公布,2014年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加值3,4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9%。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
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厦门、福州和泉州三地,除了具有高风险、技术领先、有形资产比例低、对专有人才依赖强烈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一般特点以外,福建科创企业还存在主要以中小成长期企业为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领先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与产值相对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同时,由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自身的原因,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又遭受到金融排斥,存在融资困境。
(一)融资渠道狭窄。从福建省目前的金融环境来看,科创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或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及民间渠道获得信贷支持,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创新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支持在实践中很少看到,融资渠道较狭窄。
(二)融资结构上的期限错配。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在期限上追求短期流动性而民间借贷追求短期高息回报,导致科创企业从传统渠道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填补短期资金的空白,对于长期研发、市场开拓以及改善管理等方面存在融资结构上的期限错配,长期资金缺口较大。
(三)科创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福建科创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大量有待考察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传统金融机构惜贷及贷款成本较高。
(四)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的评估机制不健全。科创企业大多拥有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较多,有形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品,还款保障不充分,且市场前景不明朗,技术风险较大,达不到银行的资信评级要求,目前针对科创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缺乏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和流通机制。
(五)缺乏市场分散风险机制的保障。高风险是科创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科创企业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承担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与“低风险、稳定收入”的金融中介传统经验模式不相匹配。
(六)传统渠道风险控制系统的局限。科创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的现象,信用级别低,无法从内部满足银行的增信要求,此外科创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既无实力雄厚的上下游客户为其进行担保,也未形成与其他科创企业之间的联保、互保机制,难以满足银行对有效外部担保的要求。
(七)科创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大多数福建科创企业在创建初期都是由家族成员或科技创新技术骨干兼任管理人员,在管理上并未达到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造成管理效率较低下、水平有限,技术与管理无法配套。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市场推广、商业模式的选择阶段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大,运营风险较大,不符合银行的信用要求。
(八)福建科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和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使得担保公司、评估公司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态评估时要付出更多精力,直接导致了企业申请贷款周期长,融资难。此外,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往往现金流不稳定,还款来源不确定,以及一些科创企业的失信行为也是造成传统渠道融资不畅的原因。
综上,福建外部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不健全和科创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科创企业的融资瓶颈,需要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尤其是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使得突破制度框架,进行全面的金融体制、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融资渠道的创新成为可能。
三、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视角下,科技创新型企业寻求外部金融支持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较,福建科创企业的发展尚不具备绝对优势,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聚焦发展热点,创新福建科技金融,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现实课题。福建自贸区的贸易,是面向海峡两岸全要素贸易的开放,比如两岸企业的资金账户管理、金融人才的交流、外资金融业务的管制放开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技术的引进等,为科创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机遇。
1、创新融资渠道。福建省科创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以企业内源性融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为主,自贸区构建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总体制度框架,开放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准入门槛,使得新型金融机构(比如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创新型金融业务的进入成为可能,便于省内金融环境优化。为融资机构类型的丰富化、新型科技金融业态的激发、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带来机遇。
2、拓宽资金来源。福建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使得原有的外资准入管理审批从1,000多项减少到139项,使得外资进入福建市场有了清晰的预期。同时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已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制度;开办了两岸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试点;探索设立在自贸区的企业或项目可接受台湾地区银行机构发放人民币贷款制度;允许区内银行机构提供担保,且不纳入银行融资性担保余额管理。福建自贸区转变政府职能,一系列金融制度的改革,积极追求投融资的开放性,将使自贸区成为离岸本外币资金汇集的重要场所、为科创企业实现跨境投融资尤其是闽台之间的跨境投融资;为科创企业吸收台湾及海外资金;为科创企业实现海外上市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3、融资工具和服务创新。在现有体制下,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态度是十分谨慎的。以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导向的自贸区金融改革,自贸区金融监管的放松为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保证担保、科创企业集合保理融资、科创企业联保互贷、科创企业股权贷款、科创企业供应链集群授信、孵化器融资等新型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和服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4、融资模式创新。目前,福建省科创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采取以商业银行信用借贷为主的债权融资模式。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必将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催生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在区域广度和业务纵深度上的进一步延伸。比如形成“债权+股权”的投贷联盟实践,多层次资本市场升降板的股权融资实践。为科创企业实现多元化的综合融资服务方案带来机遇。
5、科技金融产业链大升级。对于产业链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龚勤林(2004)、李心芹(2004)、周路明(2005)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链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其中共通之处在于产业链必然包含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共同为某种产品(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无形产品)的生产提供服务,产品在产业链中实现着价值增值。李心丹、束兰根(2013)对科技金融产业链给出了定义,认为科技金融产业链是以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以银行为中心,以金融产品为连接点,以价值增值为导向,延伸至不同机构,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并认为科技金融产业链主要分为产业组织链、产业空间链和产业价值链三个层次。
根据该定义,目前福建省科技金融产业组织链主要由政府+银行+科创企业构成。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将对加快金融产业组织链创新、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全面拉长并升级现有科技金融产业链条产生机遇,比如形成政府+银行+创投+保险+券商+担保+科创企业的新型产业链。产业空间链即产业组织链条上各环节的地理位置分布,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在主动进行科技金融产业布局方面赢得先机,可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进行科技金融产业布局。产业价值链即由商品生产的核心企业联合各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产品的生产销售直至服务,实现价值链增值。科技金融产业的价值链要求价值链上各环节进行配合,实现客户共享,取长补短,实现价值链效益的最大化。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使得商业银行投贷联盟、银保合作、银担合作等融资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整条价值链得以完全匹配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为价值链增值带来巨大机遇。
6、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遇。美国硅谷的人口构成中有约1/3的人口在美国本土以外出生,科学家和工程师中约60%在美国以外出生。这种种族与文化的差异、碰撞和融合从根本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移民尤其是其中的高级人才与其出生地的联系则有助于硅谷建立全球产业网络、获得全球资源整合优势。福建自贸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中,明确提出构建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构建引智模式,加强海峡两岸智力合作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台湾及海外专业人才来闽创业,鼓励福建本土人才海外深造,加强国际合作。必将为提高科创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国内外合作活跃度,为科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带来机遇。国际交流也为其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理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半功倍。
总之,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科创企业与金融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窗口,为福建省科技金融体系向国际先进同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面对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机遇,同样还存在诸多挑战:
1、自贸区高端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自贸区金融创新所需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欠缺。据统计,2015年末,福建省金融从业人员已达31.81万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福建总人口近3,700万,按照西方国家标准,最少应有18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从质量和结构上看,福建自贸区既缺复合型人才,又缺相关专才;既缺理论人才,又缺实务人才。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名,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名,而福建少之又少,目前尚无数据可查。
2、高端专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据福建省2015年度紧缺人才目录显示,自贸区建设所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排在榜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创新人才需求紧随其后。
3、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低。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福建省全社会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355.03亿元,占GDP比重为1.48%,低于2.09%的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同有自贸区优势的上海3.66%、天津2.96%、广东2.37%等省市。
4、科创企业整体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035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同期北京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495家,而美国硅谷类似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0,000家。另据科技部2015年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6.42%,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71.01,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53.43,虽与福建省往年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相较仍有差距。在国家批复试点自贸区建设的4个省市中名列末位。
5、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原创能力)不够强。据福建省科技厅公布,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拥有发明专利17,86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69件;而同期上海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9,98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9件,天津有效发明专利量103,775件,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全国第一位,达138,878件。
6、高水平研究机构相对较少。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共有重点实验室20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7个(其中国家级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6家。与同期的上海、天津、广东三地相比仍有差距。
7、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国际竞争力不够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2015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名单,美国硅谷以及东部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周边的大学上榜较多且排名靠前。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排在第43位、第51位和第129位;北京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列第48位和第49位;上海的复旦大学排在第193位;而福建省并未有一所高校跻身该榜单。目前。我国整体高校的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较低,仅为15%~20%,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四、结论
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5》显示,2015年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已上升至全国第9位,实现产值15,313.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9%,科技创新企业已成为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然而,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无论哪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金融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完美融合在融资渠道、融资模式、资金来源、金融创新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人才、技术、教育、科研等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Darian M.Ibrahim.Debt as Venture Capital[J].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2010.1169.
[2]泰勒·考恩著.王颖译.大停滞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赵昌文.科技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科技支持论文】推荐阅读:
金融支持下科技创新06-22
《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07-01
支持家庭论文06-29
融资支持论文09-18
优化决策支持论文07-04
创新支持体系论文08-16
规范与支持论文10-22
支持向量机方法论文10-17
生猪生产支持政策论文05-11
群决策支持平台论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