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支持论文

2024-09-18

融资支持论文(精选12篇)

融资支持论文 篇1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障碍。目前, 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各种机制引导银行, 从因存在风险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 转变为愿意甚至不得不放贷。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如银监会规定各银行对中小企业增加放贷不能低于该机构本年全部贷款的平均增幅;放宽机构设立条件, 通过引进新机构为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发展多层次担保基金和信用担保机构等。从以上措施看,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不谓不大,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企业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强, 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准确, 给金融机构核查企业的真实情况带来一定困难。同时, 一些企业法人的操作不正确, 导致了银行为防范和化解风险, 不得不提高“门槛”。在管理上, 企业家族式氛围较浓, 权利过于集中, 对决策的约束力不够, 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技术上, 企业工艺较落后, 成本较高, 产品可替代性强, 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抗风险能力较弱。又往往由于产权不清, 不能做抵押, 因此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看, 普遍具有盲目性, 所处产业或行业有一部分是高耗能、技术含量低, 不符合国家用地标准和环保标准,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明令禁止的, 这类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2.金融机构的问题

金融制度和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主要是:

(1) 银行授信过度集中, 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高度集中, 中小企业贷款必须层层上报, 审批程序繁多、手续复杂、时间太长、难度较高。

(2) 银行追求的是收益, 要求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 否则对相关人员予以重罚。同时, 对拓展优质客户却未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造成基层人员“惜贷”。

(3) 大多数银行都沿用大型企业的方式, 进行信用评级、抵押担保和审批, 以大企业标准要求中小企业, 使中小企业融资受限。

(4) 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评级标准和审核要求, 在因重复评级增加成本的同时, 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了高额费用。

(5) 商业银行大多从资产质量和收益的角度出发, 更青睐大企业, 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不高, 采取“慎贷”策略。而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管理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 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 容易蒙受损失, 严重的可能倒闭。

3.资本市场的问题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 企业融资主要采取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方式, 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建立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 虽然表明政府已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但是仅仅解决了部分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对中小企业中占主体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帮助不大。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信用等级偏低, 许多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授信风险, 对企业放贷异常谨慎, 导致资本市场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外, 民间资本由于没有完善的进出机制, 缺少高额的利益回报, 创业投资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因此造成风险投资者想投却不敢投, 中小企业想要而不敢要的局面。

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注重吸收多种资金

我国经济法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公司法, 而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不完善。因此, 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 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 制定中小企业法, 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引导银行主动地提供金融支持。政府应成立中小企业管理部门, 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 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采用类似国家开发银行的模式, 成立中小企业银行, 实现金融机构专业化, 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吸收民间资金, 并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督, 避免在资金运用中造成效率低下、寻租问题。

2.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建立征信体系

(1) 从传统观点看, 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是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不够, 但实际上, 中小企业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经济体。商业银行应转变观念, 注重开发和维护中小企业客户。一是优化政策, 放宽金融市场管理, 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 吸引外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中。二是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 满足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2) 从市场角度看, 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的目的是为了收益, 因此需要对企业进行了解, 而恰恰在这方面是中小企业的“软肋”。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征信体系, 制定金融同业信息共享、失信惩罚机制, 以避免在信贷中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实现两者共赢。

3.规范担保行为, 进行担保方式创新

我国的担保机构虽发展迅速, 已超过了万家, 但同时还存在较多的不规范问题。相关部门应制定措施, 对担保机构在市场准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进行监管, 规范其担保行为, 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多吸收民营资本进入市场, 缓解企业对政府资金的需求, 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进行担保方式创新, 比如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动产, 采取抵押和质押担保这种实现借贷双方共赢的方式。

4.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进行多种融资方式组合

当前, 在资本市场上主要是靠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商业银行贷款, 股权融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公开或非公开发行股票来吸收资金。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金额有限,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核较严格, 而在股票市场上也只有极少数高科技产业才能募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大部分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资金饥饿”的窘境。因此, 应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创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 广泛吸取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 进行多种融资方式组合;拓展中小企业板市场, 继续加强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为它们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适当放宽中小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件, 简化发行审核程序, 使更多的企业实现资本融资;以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为基础、债券交易市场为两翼, 推动两个层次的市场互补, 实现共同发展。

5.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控制信用贷款风险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 各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 应坚决不予贷款支持, 防止盲目扶持, 或在扶持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浪费资源等现象发生。对于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的企业应大力扶持。各金融机构在放贷的同时, 可采取实地调查取证的方式, 对企业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 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体制改革。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调控, 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服务的过程。政府应担当第三方的角色, 主要起引导作用, 让企业能够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自主经营、在市场上寻找商机, 而不是把有限的资源均摊用于支持所有的企业。应规范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完善征信体系, 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运用多种融资方式, 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 以市场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融资支持论文 篇2

作者:胡轩之;赵佩君

一、ABS简述 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英文“资产担保证券化”的简称。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证券化融资于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发展用以推广住宅按揭融资,至80年代这种技术则在全世界范围的资本市场内开始应用于其他的资产收益。从本质上讲,资产证券化就是在开放的市场上出售以资产的资金流向或资产的价值作支持的金融工具。它有两个特征:(1)有集中的资产或者资产未来收益,通过系统的风险估测在一个预先的比例基础上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2)以证券形式获得资金而不是通过借贷关系。ABS

融资的基本结构为:(1)组建一个特殊中介机构(Specialpurpose

vehicle以下简称SPV);(2)原始权益人向SPV销售或转让应收帐,其目的在于将原始收益人本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融断;(3)SPV直接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并用于项目建设;(4)SPV将项目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用以清偿债权人的债券本息;(5)担保公司提供本息担保。(如图示)

附图

二、资产转让与让渡担保

从ABS融资结构中可知,原始权益人是将其资产出售给SPV,以获得资金,并以其资产的未来收益来偿还。而问题在于,这里的资产是一种“实际出售”,还是一种“融资抵押”呢?如果ABS一切运作正常,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应该是在原始权益人手中的,但在这个运作过程中,所有权又是以何种形态存在的呢?笔者认为,这里的资产应是以担保形式存在的。而之所以出售,一个重要原因是ABS

独特的不显示在以“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费用。原始权益人通过出售资产收入并非负债的形式,从而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将公司的资产转化为高质资产,大幅度地减少了酬金及差价等中间费用,使融资费用降低。究其本质,ABS

只是巧妙地运用了现存于日、德法律体系中的“让渡担保”,而类似于古罗马法中的信托质及日耳曼法中的所有质。

民法典所规定的质权和抵押权担保制度,系债权人在供担保财产上有一种限制物权,基于此限制物权的效力,从供担保财产的价值优先受清偿。这种担保物权方式的特征在于,债权人以担保物权所支配的财产价值充抵被担保债权,必须依照民事执行法所规定的公的实行手续进行(注:梁慧星:《日本现代担保法制及其对我国制定担保法的启示》载《民商法论丛》第3卷,第185页)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一种不经公的实行手续,直接以财产上的权利,(主要是所有权),充抵被担保债权的担保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回避了公的实行手续的麻烦和费用,又能确保被担保债权的满足,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利用(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第283页)。

1.让渡担保的含义

所谓让渡担保,是指一种由债务人将客体的所有权预先转移给债权人为表现形式的担保制度。它分为两类:一是出卖让渡担保。这种担保,债权者以买卖的形式借款,他在形式上是买主,实际上没有对自己借出去的钱实行返还请求权。这一点从债务人方面看,形式上是卖掉了客体,实际上却不承担借款的返还义务,并在一定的要件之下,又可以取回客体的所有权。为此,采用了约定买回客体再买卖预约或者当初的买卖因提供贷款额(等于

借款额)而当然失败的附解除条件买卖等方法,故这是一种以买卖形式表现的借贷款——出卖客体担保的让渡担保制度。二是让渡担保,这种担保,债权者——与出卖让渡担保不同——拥有对借出钱的债权即他可以请求借款的返还,如果债务履行了,客体的所有权就归还给设定者,如果债务不履行,自己即可获得客体的所有权。让渡担保的客体,包括动产、不动产、债权以及其他财产权。其形态,一般有将对客体的直接占有转移给债权人的让渡质型与将客体的直接占有保留在债务人(即设定者)处的让渡抵押型两种,易见ABS

中采取了上述第二种形态。2.让渡担保的构成 举个例子来说,甲借给乙100万美元,此时,为了担保,乙就将自己所有的机械的所有权转移给了甲,而仍像以前一样占有使用着该机械,乙如果还清了债务,就可以取回所有权,如果还不出债务,所有权就归了甲,这样的契约就是让渡担保设定契约。在此场合,债权者甲称为让渡担保者,债务者乙称为设定者,在ABS中,甲、乙便分别成为SPV与原始权益人,需注意的是原始权益人以资产的未来收益而非另外举债来偿还SPV的款项。

SPV形式上成为所有权者,但这所有权是否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所有权?还是仅仅是形式上的所有权,实际上的担保权?反之,原始权益人转移了所有权后对这客体还有无物权?在日本,将让渡以信托关系的理论作解释已为判例、学说所公认。

信托原自于16世纪的英国法,指信托人为了受益人(可以是第三者,如信托人的亲戚、朋友等;也可以是信托人本人),如在他出外经商、旅游之场合等的利益将对财产转让给受信托人,由后者经营管理,并按照协议将部分或全部信托资产或其收入交付受益人的关系。

另外在房地产开发中也有一种发行不动产债券信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筹措某一项目的建设资金;将其存有的其他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过户给信托机构保存并作为发行债券的担保,信托机构代理发行不动产建设债券,销售于市场(注:季候、陈文君:《商业银行租赁与信托》,第204页);

而ABS

与之不同之处:一是出售的就是在建项目并为此在建项目筹款,而非为其他项目筹款;二是ABS筹资数额一般较大,SPV是发行债券向海外筹措资金;三是原始权益人仅以在建项目的未来收益来予以偿还债务。

在上例中,乙为了担保而将所有权让渡给了甲,这在甲、乙间的内部关系上姑且不论,至少在第三者关系(对外关系)上所有权是转移给了甲,但是,甲虽然取得了所有权,同时却又承担着允许乙在与担保之目的相合的形态上使用该所有权的义务,即乙只是信赖甲,将主体(所有权)托付给甲而已,换言之,ABS中的SPV拥有了资产的所有权,但必须允许原始权益人继续营运该资产并以其收益来支付给SPV,最终原始权益人因付清所有款项而又复得资产所有权。3.让渡担保的对内对外效力

让渡担保的对内关系,就是让渡担保权人甲与设定者乙间的关系,主要包括:

(1)客体的利用关系。此时,关于甲与乙之间关系采用了一种使用贷借或租赁贷借的形式,而类似于返回式租赁。(2)优先偿还债务问题,首先,在乙未偿还的场合,甲可以实施担保,将客体卖与第三人,取得的价金,如超过被担保债权额,其差额部分(清算金额)必须返还给乙,如果卖出去后取得的价金不足以抵偿被担保债权额时,则甲可以要求取得乙的其他财产。而这一点与ABS

中的有限追索权是不同的。按照传统的融资方式,贷款人以借款人的所有资产及其收益为债务人偿还来源,一旦项目失败,借款人要对贷款人承担完全的清偿责任,债权人对债务人拥有完全追索权(注:孙潮、沈伟:《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的适用冲突及其法律分析》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ABS与此不同,原始权益人以资产收益通过SPV来偿还投资者,在无力偿还情况下,SPV只能处置通过让渡而获得所有权的资产,而不得要求以原始权益人其它资产予以偿还,称为有限追索,而投资者在不足清偿的情况下为更好地约束借款人,贷款人经常要求规定,如违约是由于借款人可控制或避免的过失造成的,有限追索权转变如完全追索权(注:CLIFFORDCHANCE法律公司:《项目融资》第104页)。(3)客体的保管义务。作为直接占有客体的乙,对甲负有保管客体的义务,否则就有债务不履行的责任,至于一些涉及保管的费用,应由实际上是使用、收益者的乙负担。

关于让渡担保的对外效力,主要有:(1)设定者方面的第三者与让渡担保权者的关系。设定者乙,将客体作为不附着于让渡担保之负担的所有物让渡给第三人丙时,甲在具备对抗要件之限度内,可以向丙主张自己的权利。但如在丙对于让渡担保的存在是善意无过失等即时取得的成立要件充足的场合,丙可以取得未负担之所有权。另外,根据让渡担保的实质是担保的原则,乙应可以设定第二让渡担保,但ABS

中常以明示条款,禁止此行为。(2)让渡担保者方面的第三人与设定者,在甲将担保客体作为自己的所有物,让渡给第三人丁之场合,此时丁只取得抵押权,但如果丁在受让时是善意而无过失的话,乙应承认丁已取得担保客体的所有权。同理,ABS对此亦会以明示条款禁止或规定SPV之转让须经原始权益人认可。关于建造中的建筑物可否设定抵押,笔者认为,建造中的建筑物完全可以成为独立的交易实体,可以出售(如房屋的预售),理所当然地也应该可以设定抵押权,且ABS

事实以出售为名而行担保之实,抵押权应无可争议,当然,未取得所有权登记的建筑物无法进行抵押权登记,这仅是抵押权登记的效力问题。

由此而出现的问题,在SPV破产的场合,传统理论认为,原始权益人即使偿还了债务也不能取回客体,因为SPV

至少在对外关系上有完全所有权,因此担保客体当然属于破产财产。但从抵押权观点看,由于SPV只是抵押权人,客体原本不属于SPV的破产财产,所以原始权益人可以主张此点。

三、ABS与第三方信用支持

由于在ABS中实行有限追索,且让渡担保在各国法律规定不一,但投资者因购买债券而成为SPV的债权人,为保证投资者及时收回本息,同时为了资信评级的需要,SPV必须得到第三方的信用支持。

信用支持的主要形式有信用证,公司担保,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支持协议”,履约保证书和不可撤销循环信贷协议等,这里除了信用证和履约保证书明确规定了信用支持提供者的付款义务,使他们不能推卸之外,其他形式信用支持的提供者都将会有回避付款的倾向,所以分析信用支持的质量时应注意支持机制是否明确了支持提供者的付款义务,比如公司担保这种形式,将债务人的偿债义务视为第一性,而将信用支持提供者的义务视为第二性,这就会造成对投资者还本付息的延误。所以在ABS中的担保公司须对投资者作出明确的担保,且承担连带责任,一旦SPV对投资者拒绝偿债或因破产无力偿债,担保公司须立刻为其代偿,而避免投资者本息偿还的延迟。

在ABS中,担保公司主要是针对投资者为SPV作出担保,而为了资产评级的需要,确保债券能正常发行,担保公司的级别就不得不受到一些限制,当前我国随着BOT项目的开展,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按照《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MIGA公约,简称《汉城公约》)的规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可承保四种非商业风险:货币转移风险(又称外汇险)、征收和类似措施,违约险,战争与内乱险。在东道国政府用尽当地救济办法也没能补偿项目承办公司的损失时,项目承办公司可以通过担保合同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申请求偿,然后机构代位取得对东道国政府的求偿权利。1991年11月,我国政府与机构就外国投资的法律保护,东道国货币的使用以及担保项目的审批程度达成了三个协议,从而使机构具备了正式开展在华业务的条件(注:范文仲:《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现状及其在华业务发展》载《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7期。)。

由于我国对外担保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且有些法规之间尚有矛盾之处,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第三方对ABS信用支持的难度。

如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9月25

日发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对外担保可对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债权人或者收益人)承诺,当债务人来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对外担保包括:

(一)融资担保,(2)融资租赁担保„„”第四条规定担保人员为:“

(一)经批准有权经营对外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二)具有代位清偿债务能力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包括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但1997年4月16

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的第三款又明确地规定了“境内机构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担保”,且该办法所指项目融资特指以项目自身预期收入和资产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方式,这无疑是给ABS在我国的有效开展带来一定障碍。

知识产权融资有政策支持 篇3

然而在中国,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企业,长期以来往往更为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财产,而忽略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价值。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有知识,无资本”的难题。虽然有好的技术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发展壮大的现状。

这种状况被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称为“死亡之谷”:很多科研成果还没走向市场,就被埋没在技术商品化的过程的“死亡之谷”中。虽然其中原因很多,但缺少资金投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行度提升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打造自主品牌,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今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版权局、中科院等十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应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在利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要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政策,支持知识产权质押、出资入股、融资担保。

而上海无疑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先行者。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过程中,一些试点地区出台了集补贴、担保、贴息、奖励于一体的扶持政策,建立了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快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市场的培育,并实践探索了“政府担保模式”、“物权与股权相结合的双重质押模式”和“风险分担模式”。

政策支持助力中小企业

“上海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都与上海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融资便利。”融道网CEO周汉介绍说,有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银行的风险担忧就会少许多,这样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就能够顺利获得贷款,而不会因为缺乏实物抵押眼看资金断供。

例如今年4月,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了《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暂行办法》,在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进行试点,当商业银行在“张江、紫竹、杨浦”等区域内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末不良率超过3%时,对超过3%且小于5%(含)的部分不良贷款处置所发生的实际损失,在相关商业银行实施尽职追偿的前提下,由市和区县两级政府补偿50%。

身为中小企业,如果正处于“有知识、无资产”的困境中,不妨放眼看看所在地区是否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优惠政策,依托这些政策,或许能解决你的资金难题。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考 篇4

一、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先后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但是, 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小企业, 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本部分将从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得出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不足之处。

(一) 偏小的财政资金支持总量

我国中央财政预算占全国财政预算比重还不高, 地方财力又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因此大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因为财力限制得不到理想的财政支持, 更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财政预算支持制度, 导致当前投入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财政资金总量偏小, 很多地方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还不能给予有力支持, 出现明显的财政缺位现象。

(二)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杠杆效应难以发挥

当前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工作的杠杆效应还不理想, 还不能够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整个融资体系的大发展。在一些有能力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地方, 因为缺少经验、内部区域性差异、担保机构发育迟缓、少数地区经济发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制约了财政支持的杠杆效应。

(三) 财政在支持融资时调动银行积极性收效甚微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中坚力量, 但是在国内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机制、业务水平、社会信用环境、主观认识等方面的原因, 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积极性还不高, 协作和参与力度还不大。

(四) 财政支持资金的跟踪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担保机构内部机制不健全、业务运作不规范、外部制约弱化、多头管理的问题还很突出, 甚至因为担保资金进入投机领域或者被大股东挪用等原因, 导致了不应有的损失。针对担保机构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财政支持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更要重视对于支持项目的监督跟踪, 加强对于担保机构的财务和业务监督, 加强对于支持资金申报、使用、管理的全面监督, 杜绝财政支持资金闲置、担保机构伪造材料骗取支持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支持资金的作用, 保护财政资金安全。

二、发达国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一) 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资金筹集与补充格局逐步形成

美国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资金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 国会预算拨款;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以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为资本金。地方性信用保证协会的资金来源包括三部分:一是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地方政府的主导型投资;二是公共社团和金融机构捐助;三是信用保险公库和地方财政以低息借给保证协会。可见, 国外金融机构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和独立的市场地位, 无论从资金捐助还是业务协作等方面, 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 美国和日本政府都有固定的财政拨款补充中小企业融资资金, 担保赔付金主要用担保基金和担保收费共同支付。

(二)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财政政策目标明确

美国、日本的担保计划都强调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扩大就业、补充季节性流动资金和防止公害的公共目标, 具体包括:一是对担保对象的性质、规模、行业以及中小企业的确认标准等都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二是明确被支持企业必须具有市场前景乐观、发展良好、管理规范等基本条件;三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 如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主要以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为依据, 重点为“中小企业自动化计划”等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担保。

(三) 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协作关系

美国、日本的金融体系比较发达, 并且形成与中小企业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因此为中小企业融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 金融机构能够主动积极参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 把中小企业融资作为发展自身业务、分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美国的大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了联邦政府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 日本的都市银行、地方银行、长期信用银行等都参与信用保证体系。其次, 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而且金融机构往往积极主动的申请成为担保机构的协作伙伴, 这和目前国内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协作关系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给我国在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必须充分重视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带来一定的启发。

(四) 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较为突出

政府参与担保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民间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 因此特别注重财政手段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参与的担保计划为民间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 调动其他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大大提高了财政支持资金的杠杆效应。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为地方开发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大大提高了政府参与基金的融资杠杆。

(五)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相对完善

国外担保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 还为企业提供经营咨询服务,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对于有效跟踪控制担保风险、降低担保损失、增加机构收入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贷保证计划的执行机构下设“退休经理服务队”, 由有经验的退休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 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日本有2000多家公立实验机构, 聘用有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顾问, 为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可行性研究和实验提供具体指导, 这些机构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

通过对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以及借鉴发达国家财政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成功经验, 在完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突出市场化运作和产业政策导向

积极组织财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机制, 有选择的充实担保风险基金。同时, 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发展的中小企业, 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

(二) 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的杠杆效应

以财政资金推动再担保体系建设和互助担保基金发展, 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注入启动资金, 中小企业、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互助担保基金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降低财政代偿风险;另一方面, 通过财政主导投入建立分层次的再担保体系, 担保机构而后再担保机构之间按照出资担保机构承担主要风险、再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的原则, 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分担担保责任, 可以有效转移担保风险, 实现担保风险金的集约管理, 扩大财政资金影响担保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

(三) 设立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

2010年,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98.9亿元, 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央预算内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 安排3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改造, 在切块地方的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 68%的资金用在了中小企业。为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小企业基金的设立和运作, 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一些地方也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些专项资金普遍采用贴息、直补和提供担保的方式。通过资助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扩大就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 我国应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将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注入, 同时也可以接受企业捐赠和中小企业参股, 通过发行金融机构债券进行融资, 放大资本规模。

(四) 设立单一独立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财政部负责支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拨付, 科技部主导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资金的审批。多头管理不但给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协调沟通的不便, 也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运用效率。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应逐步将中小企业管理职能进行合并, 设立单一独立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以便于更高效地实施财政支持政策。

国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投融资政策 篇5

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

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经信委、工信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证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就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融资政策措施意见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更高要求。《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并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建立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需要政府综合运用规划、投资、产业、价格、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建立一个良性、面向市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和环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有效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投入不足的问题。各地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有关金融机构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时机,充分考虑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的特点,稳步有序开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努力通过加大对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投资、产业和价格政策的引导作用

(一)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应当包括规划目标、适用范围、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并规定资源产出率、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率等指标。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地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放在重要位置,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要通过编制规划,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为社会资金投向循环经济指明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适时发布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二)加大对循环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各地发展改革委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要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循环经济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要采用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三)研究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各地发展改革委要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认真清理限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制订并细化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大循环经济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研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价格和收费政策。各地发展改革委(价格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鼓励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水平。要合理调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收费标准,鼓励企业实现“零排放”。要通过调整价格和完善收费政策,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投入。

三、全面改进和提升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一)明确信贷支持重点。对由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支持的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海水淡化和“零”排放等减量化项目,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的再制造和轮胎翻新等再利用项目,以及废旧物资、大宗产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城市典型废弃物、废水、污泥等资源化利用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要重点给予信贷支持;对列入国家、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批准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深化延伸对循环经济产业配套服务的支持,积极支持示范市、县、园区的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同时,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产品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新增授信支持,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

(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动态监测、循环授信等具体方式,积极开发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信贷创新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创新担保方式,研究推动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以及包括专有知识技术、许可专利及版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业务。根据本机构的业务规模、授信行业和客户的风险特点,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引进有关专业人才,借助第三方评审或外包等方式,积累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本机构对涉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型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

四、多渠道拓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直接融资途径

(一)积极通过各类债权融资产品和手段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对于综合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支持其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探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债权融资产品的发行提供担保服务。

(二)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的资本支持作用。鼓励依法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项目,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或债权等多种方式投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发挥各级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设立主要投资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和项目的创业投资企业,扶持循环经济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推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产业化。

(三)积极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申请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将通过股票市场的募集资金积极投向循环经济项目。

五、加大利用国外资金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一)加大国外贷款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项目申请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

(二)支持鼓励循环经济项目申请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项目投资主体的辅导,帮助其熟悉CDM项目基本规则和运作流程,同时引导一些潜在项目开展CDM合作。选择一些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支持开展相关的方法学研究。

六、加强工作协作,推动政策有效落实

(一)建立联动机制。各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各派出机构,在政策、法规、规划、技术、项目信息、专家资源、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主动做好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对接工作。同时要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将循环经济成效好的企业、项目,以及资源环境效益差的企业、项目,告知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各派出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供其决策参考。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要对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推荐的综合效益好的循环经济园区、企业、项目,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核准证券发行。

(二)加强政策指导。各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的认定办法或标准,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和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要根据各地循环经济的发展特点,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实现各项政策对循环经济支持的协调配合。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各派出机构要对循环经济金融服务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总结、评估,并加强与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反馈信息。

(三)制定实施意见。各省级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要会同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各派出机构将本意见联合转至辖区内相关机构,并根据本意见制定辖区内的具体实施意见,并于2010年5月31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和中国证监会(发行部)。本意见贯彻实施情况请及时反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 民 银 行 银

会 证

会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九日

韩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启示录 篇6

四点经验

经验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韩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支援法》。1995年,韩国政府将已有的各类中小企业的基本制度综合为“中小企业创业振兴基金”和“中小企业共济事业基金”两个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制度,这些法规条例对中小企业主管机构的设立和职能及其服务辅导的范围方式、中小企业的融资与保证、税捐减免、公共工程的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中小企业共济制度为例,该制度按照相互保证、风险分担的原则,借助成员之间互助的力量,在无须动产及不动产担保下,取得银行贷款。

经验二:“官民合作”推动中小企业融资

首先,适时改变政府扶持策略。当前,韩国政府根据企业面对的不是区域市场或本国市场,而是全球市场的经营环境,为强化本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改变政府单边扶植政策,加大了民间机构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它们的资源和能力,使中小企业通过市场调节功能,自主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官民合作”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韩国政府为了不影响民间机构的能力和自律性,不采取直接干涉的方式,而是扮演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截至2008年7月末,已有3000亿韩元来自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以民间技术评价机构的评估报告为基础,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了投资,大大加强了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技术能力优秀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经验三:“大小企业合作”推动中小企业技术研发

一是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自2002年开始,韩国政府与三星、浦项制铁等大企业及公共机构签订了民官合作的“MOU”计划,促进“以购买为前提的新技术开发事业”,即以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取得成功时,大企业就要购买该企业所研制的产品为条件,同时,政府向中小企业支持部分研发费用,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是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携手。为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技术研发,韩国政府大力引进海外技术,并在其资金及资源方面予以援助。同时,从2008年开始,韩国推行了国际产学研联合技术开发事业,由韩国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共同参与。

经验四:借助机构力量推动中小企业拓展国外市场

一是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韩国经济发展部设立中小企业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和政策,并设立“创业基金”;成立非赢利性政府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有效支持。

二是成立专门政策性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成立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信用,协助其改善生产设备及健全财务管理;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向缺乏担保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三是建立海外支持网络。指定国外具有丰富当地经验和坚实网络的优秀民间咨询公司和营销公司为“民间海外支持中心”,帮助推广中小企业,寻找购买方,调查海外投资的可行性,协助技术合作。

中国的不足

首先,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立法较为滞后,有关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均未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制定,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做”的法律,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造成中小企业同大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其次,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虽然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第三,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不足,现行金融体系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控制过于严格,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一是中小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制度障碍,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二是银行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终身追究制,造成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放贷过于谨慎。三是现行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要求严格,“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针对家庭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加之基金组织及其他形式的融资尚处于初建阶段,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实现融资。

第四,缺乏统一有效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我国现行管理模式是按所有制及部门组成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有关中小企业机构设置重叠,职能重复。迄今为止尚无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管理中小企业,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协调,也不利于政府对它们进行宏观指导。

第五,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它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

重要启示

首先,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建议借鉴韩国经验,出台专门针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明确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保护其合法权益,明确鼓励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其次,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政策扶持。政府应制定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具体计划,建立民官携手、企业共同推进的机制,为政企合作、企企合作、企校合作搭建平台。同时,政府部门还要通过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和贷款风险补偿等给予资金支持。

第三,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一是在金融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二是根据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状况,适当调整货币政策,运用货币工具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第四,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建议借鉴韩国经验,政府出面进行适度干预、支持,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宏观指导,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的困难。

宁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举措 篇7

银贸协作

1. 加强信息互通, 做好牵线搭桥

一是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工作会商, 沟通交流外经贸、金融、外汇、保险等方面的形势、政策和问题, 及时总结新经验, 发现新问题, 研究新政策。二是建立信息资料交换制度。双方定期交换金融和外经贸方面的政策信息、统计资料等, 使双方及时了解全市外经贸、金融运行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信贷供需等。三是建立重大项目通报制度。对全市外经贸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如重大外资项目的引进, 国贸平台的建设等情况及时通报金融部门, 使金融部门能够提前介入, 同时积极为金融部门引荐外经贸行业的优质客户和重点项目, 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2.加强培训研讨, 做好产品推广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宁波每年新增1 000多家中小外经贸企业, 不少外经贸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工具了解不多, 对如何全面利用金融品种促进企业发展认识不足。为此宁波利用各种形式对企业进行金融知识的培训、金融产品的推广。比如2008年还特别针对人民币快速升值及银根紧缩的形势, 在相关银行的支持下, 举办贸易融资及汇率避险培训班, 帮助企业运用金融工具缓解压力。二是开展专题研讨。包括不定期与人民银行、信用保险公司及各商业银行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研讨。如2006年组织召开对外贸易和金融支持论坛, 研讨人民币汇率避险工具, 2007年举办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研讨会, 开展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试点等等。

3.加强日常协调, 优化融资环境

由于外贸企业自有资金较少, 短期借款较多, 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 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出口退税因素, 影响了银行对外贸企业的资信评估和企业的信誉, 进而影响贷款利率、进口保证金缴交比例等。鉴于外贸企业的特殊性, 宁波外经贸部门提请宁波资信评估委员会对外贸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修改, 并得到宁波资信评估委员会采纳, 修订了外贸企业评估指标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9个比率, 充实了“应收出口退税”内容, 并相应调整了参照值和计分标准, 最大程度地缓解了外贸企业由于出口退税等原因对其资信评估产生的影响。

加大金融创新

针对宁波市经贸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规模小, 实力弱, 无法直接上市融资, 同时可供抵押的资产少, 贷款担保难以落实, 间接融资也比较困难的特点, 宁波市联合相关部门, 首创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保项下贸易融资等融资品种, 这些融资品种均在全国得到推广运用, 特别是出口退税托管贷款已成为宁波市外贸企业较为广泛运用的融资手段。

1. 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

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是宁波市率先实施的一项金融创新, 在出口退税资金严重滞后的情况下, 宁波市托管贷款发生额最高时达到了400多亿元, 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在退税指标充足、出口退税进度正常情况下, 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 仍发挥着其他贷款所不能替代的作用。2007年, 宁波市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工作列入对各县 (市区) 年度目标考核, 推动了各地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工作的开展。2008年以来, 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出口退税托管账户下的企业授信业务, 手续简便, 用款灵活, 深受企业欢迎。

2. 出口信保项下贸易融资

出口信保项下贸易融资 (以下简称信保融资) 是宁波与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为解决出口企业融资困难, 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之后, 牵头组织的又一项金融创新。早在2002年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开业之际, 宁波外经贸局与信保公司就共同开发、探索出口信用保险业务项下融资和担保新业务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牵头提出贸保银三方“保单融资操作流程”框架性意见, 并率先在全国试行。目前宁波市信保融资业务发展健康快速, 2007年宁波市信保融资额已达18亿元, 是2003年的12倍, 办理信保融资企业超过100家。宁波还积极研究其他新的信保融资形式, 相继推出了船舶出口信保融资、高新技术产品担保融资等新品种, 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特别是船舶出口信保融资的推出, 既防范了船厂的出口风险, 又解决了船厂的资金周转问题, 推动了宁波市的船舶出口。目前, 宁波正积极引导推广“信保保理”业务, 即信保项下应收账款买断业务。

3. 推动进出口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

为推动政策性银行信贷在宁波市的开展, 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性信贷优惠, 宁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分行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 通过专题座谈会、金融支持论坛、深入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 宣传讲解进出口银行贷款业务和品种, 鼓励企业积极申请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贷款、进出口信贷, 同时积极向进出口银行推荐优质客户, 帮助企业出具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数据证明。通过与进出口银行的密切协作, 全市在进出口银行的信贷规模逐年增长。2007年全市办理进出口银行贷款企业达24家, 贷款余额28.8亿元, 大大促进了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开展。

4. 不断创新银贸合作方式, 搭建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宁波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银贸协作新方式。如:2007年联合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宁波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共同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金融服务合作模式, 签署了《支持进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金融合作协议书》, 协议商定:外经贸局负责筛选一批经营稳健、资信较好、贸易关系稳定的中小进出口企业, 并提供金融服务推荐和外贸政策咨询辅导;工商银行承诺为外经贸局推荐并符合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并给予一系列的信贷优惠和优质服务, 宁波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承诺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并给予担保费率方面特别优惠等等。一年多来, 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这个融资服务平台获得贷款并享受优惠待遇。

财政扶持

1.对指定融资方式下的贷款给予利息补贴

为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 降低融资成本, 2002年、2003年对办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外贸企业, 按贷款利息给予50%的补贴, 全市各级财政贴息资金超过1亿多元。为支持企业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 2003年宁波对企业信保项下贸易融资也给予50%的贴息。各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企业办理贷款的积极性, 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2.设立对外承包工程保函资金

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不断扩大宁波市对外承包工程规模, 解决外经企业在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中出现的开立保函资金困难问题, 推动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境外承包工程的支持力度, 2006年市财政局安排2 000万资金设立了宁波对外承包工程保函资金, 为符合条件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提供担保和垫支赔付款。2007年中国银行宁波分行、建行宁波分行共为宁波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出融资性保函5 000万元、履约和预付款保函近3亿元, 为6家企业核准近4亿元的保函信用额度, 使宁波市对外承包工程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7年市财政局再次安排3 000万资金充实对外承包工程保函资金, 使保函额度的规模扩大到10亿元人民币。

3.宁波市其他关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举措正不断推出

如:2008年8月, 宁波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 进一步明确促进宁波市外贸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了加大对外贸发展的若干政策, 增强了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发展外贸的信心;由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 设立宁波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专项用于对担保机构担保业务的风险补偿及推进宁波市担保行业发展的相关支出;在全市成立分布全市各县 (市区) 的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加强指导服务

针对当前较紧的宏观经济形势, 除鼓励、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用好直接融资外, 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也是宁波局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举措。

1.加强财务运行状况监测, 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主要是在按照商务部要求建立起的由81家企业组成的进出口企业财务信息体系的基础上, 加强了体系管理、数据运用、信息互动等工作, 每月收集分析企业财务数据, 及时把握企业资金周转及经营效益情况, 及时向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等相关方面进行风险预警。下一步将着力探索建立符合宁波市外贸企业特点的进出口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以帮助各相关方面准确判断进出口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

2.指导企业积极应对银根紧缩, 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融资支持论文 篇8

一、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我们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秦皇岛市是河北省的传统旅游大市, 是把“旅游立市”作为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来抓的。从各家银行贷款数据看, 每年对旅游业的信贷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我们以秦皇岛市2009年及2010年1-10月的分机构数据为例。

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旅游大市承德市工商银行2009年的贷款数据。工行承德分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68.68亿元, 其中1.44亿元旅游业贷款, 占比2.1%。

同时综合其他省市的数据, 一般旅游业贷款余额不会超过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总额的2%, 所以我们认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应该是很大的, 金融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解决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单纯依靠市场手段和地方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介入, 特别是需要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 培育市场化的解决机制引导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必须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以及政府信用的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将市场融资推动和政府组织增信相结合, 不断运用和放大国家信用在物质生产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恰好符合旅游业项目的特点, 必将成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 研究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何在助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无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开发性金融在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中, 除了充分发挥支持大型项目时贷款金额大、期限长的优势, 大力支持精品景区的设施建设、景区间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之外, 还可以支持旅行社、饭店和住宿业等企业在拓展业务、并购重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

(一)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贷款业务

开发性贷款是开发性金融的主要业务, 是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投入的重要带动力量。开发性金融可以利用以下两类方式提供直接贷款或带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入, 以支持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

1.建设省级投融资平台, 支持并引导旅游重点项目及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 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等企业 (事) 业法人机构, 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融资平台应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能够全面贯彻政府意志。政府要通过组织增信和制度安排, 使其真正担负起借款、建设、运营、还贷的责任。

开发性金融机构要根据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项目情况, 在总结借鉴其他行业和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项目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借款方式, 确定合适的借款主体, 着力培育和促进各类借款主体的成长壮大。

(1) 针对不同的项目选择合适的借款发放方式

单个项目借款发放方式: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 可对单个项目发放贷款。可以在行业内确定借款人, 对多个项目打捆发放贷款。

中小企业批发式放款方式:对于需要资金的旅游企业等可以采取由政府或准政府部门指定借款人统借统还的方式。指定借款人可由政府设立的投资公司、实力较强的大中小型企业担任, 由指定借款人作为开发银行贷款的直接贷款人, 统借统还。

城市公共设施贷款发放方式:采取省级、地市级、县市级统贷模式。

(2) 针对不同的项目确定或组建合适的借款主体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借款, 借款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独立的法人主体, 能够承担开发性贷款的借、用、管、还责任;二是有熟悉业务、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负责人;三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 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独立承担法人主体责任;四是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有效的监管和指导。

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很多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而借, 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 严重依赖土地收入, 而不是自身项目的现金流, 因而近两年风险凸现。因此, 开发银行应严格规范对融资平台贷款的信贷管理, 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

2.组织银团贷款, 引导带动商业银行支持旅游业发展

银团贷款是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合作的重要产品。该项业务对推动金融同业合作和支持国内多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筹集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来发起银团贷款或者间接银团贷款销售, 开行既可以分散信用风险, 还可以改善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更重要的是, 由开发银行发起的这些银团贷款项目, 引导和带动了商业银行对国家经济发展更广泛的融资支持。通过这种特殊的融资安排, 使开发银行避免了因资本金限制而无法给更多的优质项目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 则可以参加一些本来因规模太大而无法参加的项目。

目前开发银行组织的银团贷款业务主要针对有大额、长期资金需求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于有大额、长期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省级投融资平台等有一定还款保障机制的机构, 开发银行也可考虑组织银团贷款, 间接加强旅游业发展引进外资的能力, 解决旅游业信贷投放不足的问题。

(二)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

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是投资银行业务最本质最基础的业务活动, 开发银行开发性的定位, 使其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境内外发债承销上具备更大的优势, 可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发行债券提供更多的支持。

具体说来, 开发银行可发行结构性项目债券, 解决旅游项目的融资问题。结构性债券将固定收益产品 (通常是定息债券) 与金融衍生交易 (如期权等) 合二为一, 这种债券可增强产品收益或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产品化。对于购买方来说, 结构性项目债券中内嵌的看涨期权可以使得在标的资产价格 (特别是项目所对应的产品价格) 上涨的情况下, 投资者可以获得高于债券固定利息的收益,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 实质上其购买的结构性项目债券相当于一个资产组合。该组合中包含一般的定息债券和以项目所对应的产品为标的的看涨期权。因此, 结构性债券的特征表现为固定利率部分要低于普通债券的利率, 同时由于内嵌期权使得发行价格高于普通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一方面可以节约项目初期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发行债券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可以增加融资的数额。

(三)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咨询顾问类业务

咨询顾问服务一直是开发银行投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开发银行贷款业务乃至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现有和潜在客户的需求, 在很多情况下可直接带来信贷项目。通过财务顾问服务, 一方面可以密切开发银行与客户的信用关系, 直接带来新贷款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户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 增强融资能力, 进而提高开发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 防范信贷风险。开发银行的咨询顾问类业务也可直接面向省市地方政府, 通过政府融资平台, 帮助其整合各类资源。

咨询顾问类业务盈利性强, 业务手段灵活, 发展空间巨大。通过开展咨询顾问类业务, 可以直接取得一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以作为信贷风险管理基金的主要来源, 每年用基金的一部分冲减不良贷款, 也可以考虑将咨询顾问类业务的收入直接变为目标企业股权, 通过购并、转让、上市等经营手段, 使收入倍增。

(四)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开发银行作为从事批发业务的银行, 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银行业内最具混业经营条件。因此, 开发银行可继续大力开拓这一优势领域, 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服务。

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是选择基础资产的本质所在, 是基础资产的真正价值所在。从河北省旅游业重点发展项目出发, 基础设施的收费类资产应是最佳选择。一方面, 开发银行可担任商业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人, 对向旅游开发领域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提供证券化服务, 开发银行将投资于产业政策领域的商业贷款打包组合后出售, 极大地提高此类贷款的流动性, 从而消除商业银行投资于产业政策领域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开发银行作为具有准主权级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是理想的信用增级机构。开发银行在制订一定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 可对投向旅游业的贷款的证券化提供信用增级。

(五)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基金管理业务

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设立了旅游产业基金1.7亿元, 2011年又把这一数字提高到3亿元。有些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的旅游产业资金由过去的几十万、几百万一跃增加到上千万、几千万, 有的市已增加到5000万元。河北省现在旅游发展资金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市。

融资支持论文 篇9

物流金融是指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的新业务。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对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客户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其功能在于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虽然物流金融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早,但国内各大流通企业、银行已经多少开展相关业务。物流金融已被物流业、金融机构视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远、中外运、中储、宝供等知名物流企业、深发展、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都积极通过物流金融业务开创新的盈利空间。

依据金融在物流中扮演的角色,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物流模式可以简单分为物流结算金融、物流仓单金融、物流授信金融。

物流结算金融是指利用各种结算方式为物流企业及其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目前主要有代收货款、垫付货款、承兑汇票等业务形式。

物流仓单金融主要是指融通仓融资,物流企业提供企业客户的质押物的保管、价值评估等服务,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如产品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企业客户则以其货物取得协作银行的贷款,在质押物售出后再分期还贷。

物流授信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二、中小企业遭遇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市场、劳动就业、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其中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原因源于各个方面,接下来予以简要分析。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信用评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大部分银行对其评级不高,导致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难度较大;银行在进行放贷时通常需要对方提供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多,其无形资产又较难估值,这直接为中小企业申请抵押贷款增加了难度;我国大部分银行基于风险考虑,倾向于放贷给大企业,因此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较为单一,虽然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增加了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但仍然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变动、潜在风险不大了解,因此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大与银行规避风险的放贷原则相冲突,需要寻求一个能够有效平衡二者要求的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物流金融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大部分中小企业缺少银行放贷时要求提供的优质固定资产,但其拥有很大比重的动产、存货及应收账款。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融通仓等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将这些资产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其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库存管理、动产监管及货物价值评估、资产变现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在做出相应货物评估后为中小企业开具仓单。银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借助于大型物流企业的强大支付能力和评估能力,可以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从而有效解决放贷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从物流金融的简单流程就可发现,物流金融业务允许这些中小企业利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做进行抵押贷款,解决了融资问题,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帮助中小企业利用动产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而且凭借其较高的信用等级和较优的货物估值能力帮助银行降低了呆账坏账产生的可能性,同时,物流企业本身也找到了新的盈利空间。银行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把物流金融监管业务外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所以,在物流金融这个新平台上,银行、物流公司和企业实现了多赢。

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

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物流、金融人才的参与。目前我国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相似行业转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物流管理教育。大部分职业院校虽然有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很难尽快符合物流金融业务的从业要求。具备物流工程硕士招生资格的院校也为数不多,远远满足不了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的短缺,导致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依靠传统方式管理。特别是精通金融业务与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更是影响了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

(二)物流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弱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本身存在一定风险,而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难点:第一,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相关制度支持还不够,转移风险的手段主要依靠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制度等,这些制度本身就存在缺陷,很难有效控制物流金融风险。第二,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金融产品设计,业务操作,客户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无形增加了损失的风险。第三,由于物流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互信、互利机制,各主体片面转嫁自身风险,造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等。

五、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可行性建议

(一)大力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充足的人才支持,因此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培养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定制培养急需人才;也可以在完善员工福利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外引进高级人才,带动企业物流金融业务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也要善于向已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行学习,可以派遣工作人员到其单位观摩学习,从而培养自己的物流金融人才。政府在教育投资时可以向高职高专院校予以必要倾斜,支持职业院校加大物流金融教育投资力度。要在业界培养一种人才先行的意识,努力为开展物流金融营造人才环境。

(二)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对物流金融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必须多渠道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首先,物流金融参与各方应积极向有业务经验的同行学习。目前国内拥有较丰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经验的是广东发展银行,因此可以在金融系统广泛学习其如何有效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其次,政府应尽快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入手,完善物流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物流金融的外部风险控制机制。最后,物流金融参与者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交流信息,签订合同等方式完善互信互利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违约问题。

摘要: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供应链节点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基于资金使用展开合作的一种“共赢”业务模式, 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信用级别低等因素, 很难获得银行贷款。通过“融通仓”等运作模式, 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因此, 应从创造一个有利于物流金融开展的政策环境出发, 多角度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物流金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邹小彭, 唐元琦.物流融:物流研究的新领域[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4 (17) .

[2]、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2) .

[3]、吴远华, 李碧珍.海西区开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0 (2) .

[4]、蒋志芬.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的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建议[J].学海, 2007 (1) .

[5]、吴远华, 李碧珍.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福州党校学报, 2010 (2) .

融资支持论文 篇10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11年上半年, 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接近1200万家, 约占企业总数的99%, 不仅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 更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 工业新增值的76.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地区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筹资活动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财务活动。改革开放30年来, 虽然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 但真正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仍很有限。近年来,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在当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面临资本流动性的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的融资更是雪上加霜。因此, 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融资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 桥隧模式理论

桥隧模式是指构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 使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能够通过担保公司的信贷担保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应承诺来提高应对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 顺利地实现贷款融资, 从而满足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需要和风险投资目的的模式。在整个模式中担保公司起到了沟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在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关系中导入第四方 (风险投资者) , 其事前以某种方式承诺, 当融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或者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 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第四方将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进入该企业, 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用以偿付银行债务, 来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企业的潜在价值。

(二) 新融资优序理论

梅耶斯 (Myers) 和麦吉勒夫 (Majluf) 在考察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时, 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 进一步强调信息对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的影响。他们认为,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 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消息的掌握者, 管理者比市场及投资者更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 管理者的行为模式是:如果企业预期新项目的净现值为正, 即该项目能够增加股东财富, 那么, 代表旧股东利益的管理者就不会发行新股, 以避免把投资利益分割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了解了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以后, 很自然地会把企业发行新股看成是企业不能有效增加旧股东利益时一种被迫融资行为的坏消息, 导致投资者对新股出价的降低。因此, 当管理者拥有对企业有利的内部消息时, 最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 以避免发行新股反而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尽管债务融资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但通过发行股票去融资会使投资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佳, 致使新股发行时股价下跌。因此企业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部融资, 后考虑外部融资;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时, 则应首先选择债务融资。

(三) 融资租赁基础理论

融资租赁业务诞生于1952年的美国。与之相关的融资租赁理论, 随着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 也在不断完善。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 尽管从法律形式上, 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方;但是, 由于资产租赁期限基本上涵盖了资产有效使用年限, 可以说, 承租企业获得了租赁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 同时承担与资产有关的风险。此时的租赁行为界定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有许多好处。

1. 以“融物”代替“融资”, 摆脱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

设备的所有权并不是利用该设备创造利润的必要条件, 设备的使用权才是中小企业创造利润、达到经营目的所必需的。所以, 融资租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避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尴尬, 也可避开商业银行的种种限制, 以“融物”代替“融资”

2. 筹措中长期资金的新途径。

与银行贷款相比, 融资租赁侧重于对项目未来现金流的考察, 对承租人的资产负债历史要求不高, 使一些未在银行建立起信用的民营中小企业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中长期设备融资。贷款须经层层审批, 且期限大多3至12月, 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短、急、快特点, 而租赁手续简单, 能帮助中小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

3. 还款方式灵活, 资金使用效率高。

融资租赁可以采取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适合的租金归还方式, 即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资金实力、产品销售季节性、项目现金流等情况, 为企业量身定做还款安排。租约可以规定灵活的付款条款, 例如递增减支付、提前还租等, 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确定付款额。支付的时间可以提前、推迟或变换不同的间隔期, 显得十分灵活, 使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可以保持合理状态。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现状

1. 地位重要, 贡献突出, 融资不理想。

目前, 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1200万家, 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 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在全国占很大比重。中小企业是安置社会就业的主体, 吸纳了超过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然而, 我国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 其中八成以上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 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 更大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找不到通畅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难度的增加, 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 中小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大。

近年来, 央行不断加息, 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信用水平较低, 缺乏抵押担保, 中小企业必然成为银行紧缩贷款的首选对象。由于难以从正式渠道获得资金, 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求高成本资金。

3. 银行贷款审批趋于严格, 地区金融服务差距较大。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 总行进一步削弱了二级分行的信贷审批权, 在审批程序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并且由于地区的差异, 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难度更大。

4. 直接融资比重小, 数量少。

通过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各类行业标准不一, 使很多中小企业很难从市场上获得资金。虽然我国在深圳开设了中小企业创业板, 但仍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存在缺陷的原因

1. 金融体制障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由于金融体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设计的, 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多年来形成的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垄断性结构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加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经济的作用,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即以大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天生具有偏爱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倾向, 而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 可运用的金融资源有限, 而且受到种种行政干预, 运行机制欠规范, 历史包袱沉重, 难以承担起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

2. 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间接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 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又是主导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原因, 纷纷将机构网点向大中城市收缩, 服务对象向大中型企业转移, 信贷管理权限向上级行, 特别是总行、省级分行集中, 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基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层层上报到总行的审贷委员会, 且贷款的审批程序烦琐, 信贷标准严格。这进一步使量大、面广且主要分布在县市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随着金融体制的完善, 各商业银行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 严格信贷标准。同时, 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 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处于关闭和合并之中。

3. 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日益严峻。

我国现有银行体系仍然为国有银行所控制, 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较高。鉴于正式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这类融资活动基本上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况, 缺少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同时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仅仅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非社会信用关系进行操作, 难以发展成真正市场化的融资活动。

四、结合国情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一) 以创新为核心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体系

1.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以中

小企业为放贷主体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股份制金融机构, 完善多层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 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 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2. 进一步构建拓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问题, 采取综合措施,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3.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在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的基础上, 深化创业板市场建设, 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 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 增加直接融资。

4.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 分

散弱化信贷市场风险, 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 为中小企业构建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

5. 建立完善创业投资机制。

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措施, 鼓励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力度。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二) 以信用来完善担保体系

1. 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按企业化运作, 实行保本经营、略有微利, 担保资金的运作以安全性、公平性、社会性为原则。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 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 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 引导其规范发展。

2.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体系对大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业集群内或在区域内中小企业之间成立互助性的社团法人性质的担保与商业担保机构, 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有效补充。这样, 可以有效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 提升担保机构信用, 扩大担保资源总量, 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担保体系。其运作方式可概括为“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企业化管理、绩优扶持”。即担保资金多方筹集、滚动发展;担保机构无论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或社团法人, 均应独立于政府进行市场化运作;担保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及用人机制等全部实现企业化;担保对象不问出身、择优扶持、体现政府的产业导向。通过行业自律, 互相监督等手段, 可部分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按国际惯例正常运作, 最终由他们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

(三) 以高效为目标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 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一方面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税务部门年检系统的作用, 建立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体系为主, 商业化企业征信公司和银行、企业行业协会信息咨询为辅的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全面负责企业征信管理, 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定类的理论方法, 形成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严格规范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行为。要抓紧组建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权威性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 打通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2. 加强统筹规划, 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

制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加强规划指导和措施保障, 继续推动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 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

3. 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

发挥其区域政策咨询、服务导航等窗口服务功能, 带动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

4. 政策扶持机制。

通过资格认定、业务委托、奖励等方式, 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 (商会) 和综合服务机构的作用, 引导和带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 支持和引导服务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戎殿新.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J].世界经济, 2003 (7)

[2]王兆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 2008 (20)

[3]林毅夫, 李永军.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4]Myers S C.eterminants of Corp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997, 5 (1)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11

【摘要】目前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领域广阔,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初步形成的“一库一池一平台”的苏州模式,将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也面临金融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如何更加有效融合的新挑战,只有形成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融资 金融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理论和实践均表明,金融对社会资源配置具有先导作用,是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型创新驱动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技术创建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高成长性,逐步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初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20000户,数量居江苏省第一,苏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在苏州市经济“转型升级”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年产值、纳税收入均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针对科技型企业特性,有效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发展也面临众多难点和挑战。

二、金融支持苏州市科技型企业发展成效

(一)苏州银行“科贷通”搭建银企绿色通道

“科贷通”是苏州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后,推出的一款金融创新产品。2014年以来,苏州银行通过“科贷通”产品对全市名单内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支持客户数均位列全市同业第一。根据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2015年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科贷通”累计为15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129亿元,入库科技企业7383家,新增兴业银行为“科贷通”合作银行,累计达19家。上半年有521家入库企业提出贷款需求,进入“科贷通”流程贷款的有357家,对接率达68.5%;合作银行已为241家企业提供贷款,贷款金额16.83亿元,风险补偿资金16521万元,撬动比率达10.2倍;241家科贷通贷款企业中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共174家,占比72.2%。

(二)新三板“苏州板块”拓展融资渠道

与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具有审核周期短、准入门槛低、挂牌数量大、审批程序简便等特点,满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15年底,苏州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117家,数量列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的39%。117家挂牌企业中,苏州工业园区以25家位居榜首。挂牌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0%,其中,制造业企业总数87家,占挂牌企业的74%。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不同类型。

(三)初步形成“一库一池一平台”苏州服务模式

一库,即全市中小科技企业数据库。截至2014年底,已经遴选了6642家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信誉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整合了120家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422位专家资源,342项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有效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

一池,即省、市共建的苏州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首期规模达到3亿元。

一平台,即科技保险、创投、担保等蓬勃发展。2014年,科技保险为81家企业补贴193.6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37.05亿元;累计帮助我市创投机构向上争取各类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达5.4亿元,投资总额125亿元;累计为6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科技贷款利息支出4822.5万元,平均为每家企业减少利息支出约20%。

三、金融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点

(一)银行信贷支持面临宏观环境、企业与银行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行、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加大和区域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使整个社会的金融文化都偏于谨慎,并且在制度层面上,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相关的约束机制还不成熟。在外部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情况,导致商事金融案件高发,区域信用评级再次堪忧。2015年上半年,苏州法院共新收一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6654件,同比上升17.60%;涉案标的总金额为187.74亿元,同比上升18.68%。新收二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236件,同比上升151.06%。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担保追偿权纠纷、信用卡纠纷是金融商事案件的主要类型,占整个金融商事案件的九成以上。这些案件涉及辖区内绝大部分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

从企业层面来看,影响银行信贷支持的原因依次为科技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风险、有效担保抵押物品不足、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经营状况欠佳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申请贷款项目的风险较大、缺乏可靠信誉记录、不符合银行要求的其他贷款条件。

最后,从银行层面来看,主要是银行管理制度和对新技术新产业特点认识与经验不足。首先,银行内部考核激励制度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对科技型企业及其创新活动的认识把握不足,信贷经验不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放贷的风险控制模式创新。

(二)贷款考核机制无法满足科技型企业资产结构创新的要求

传统的财务报表考核方式计算简便且对企业盈利状况一目了然,但是企业的基本素质、人力资源、行业前景等非财务因素却不能被反映。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其工艺的改进使资产结构发生改变,有时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成为资产结构的核心。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普遍存在亏损状况,财务状况可能较差,但其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这些优势在当前的考核机制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企业希望能有更多科研专家上门深入了解,肯定自身的偿债能力。

(三)融资担保产品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但是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等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贷款的企业还很少,多数科技企业还是被挡在了银行融资大门之外。苏州市的科技银行只是支行机构,规模尚小,贷款产品有限,面对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担保申请中遇到了诸如信贷配给、知识产权及动产难以作为反担保资产等问题,担保机构也存在着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等突出问题。

(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和模式创新尚需提升

近年来,苏州在推进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产业化,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苏州需要建立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来实现有效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原因,苏州市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金融机构在组织、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动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围绕科技企业创新链的银行、保险、担保、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租赁和知识产权质押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完整有机融合发展,仍处于碎片化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各环节创新绩效的发挥。

四、金融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建议

(一)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化解银行贷款风险

当前,苏州已初步形成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作为信用保障资金补偿银行贷款所发生的风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有限代偿责任,同时,使政府部门用少量的财政资金就能带动银行放大倍数投放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极大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池的完善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明确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的中小科技企业标准,通过建立差别化的风险补偿体系,着力解决“苗圃—孵化—加速”科技创业孵化链上三类企业的“首贷”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流程,引导合作银行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自主信贷投放,提高银行和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对接契合度;三是探索建立快速代偿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补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

(二)构建符合科技型企业实际的信用评价体系

1.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为银行提供信贷决策的外部依据和参考。传统方式是银行自身,依靠信贷员承担搜集工作,信贷员的业务素质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不利于实现合理的信贷决策。信用评级机构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能够对企业发展状况有较好的判断,并作为第三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两者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银行部门降低聚会信息方面付出的人力、财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区域市场化与信用评级相结合。不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于经济的影响不一样,从而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的发展空间越大,显然可以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结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应当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市场化给企业本身造成的影响,以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三)拓宽担保方式,创新质押业务

1.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组建适应各类产业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公司,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商业性担保体系和小微企业互助型担保体系等,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以更好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提升其担保获得能力,助力银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扩大科技贷款覆盖面。

2.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信贷模式。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信贷制度创新,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进入审贷委员会,建立一支既懂科技又了解金融的专业团队,完善审核评估方式。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四)建立专业性创投引导基金

1.细化创投引导基金市场定位,实现投资职业化。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创投引导基金应确立投资的产业领域,以及投资企业的发展阶段。苏州需要设立产业泛化类创投引导基金,这类基金要以针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主。另一方面,应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划和演变趋势,设立具体行业的产业引导基金。此外,苏州还应设立一带一路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高起点对接国家战略发展机遇。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创投引导基金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应大力支持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育与使用,打造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同时,在人才激励方面给予基金管理人才一定倾斜,遵循市场化激励机制,对优秀创投人才采取期权、跟进投资和绩效分成等激励方式。

3.完善创投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行。当前,创投企业领导层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导致创投引导基金业务开展经常偏离创业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成为实施科技扶持政策和招商配套的政府延伸部门。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及早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市场化的项目决策、资产管理、股权转让和考核体系。

(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方式。调整和优化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结构设置,探索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新路子,对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可采用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补助、创业投资支持等方式进行扶持,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配置作用。

2.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O2O服务模式,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借鉴电商网站的成熟运营模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特点,采用O2O服务模式,搭建科技金融、仪器设备、创业载体、科技信息等科技服务的在线对接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可免费发布需求、产品,并进行在线咨询,在线业务对接及交易评价等。

3.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培育企业与创投机构、金融机构进行路演、对接活动,为企业创造展示自我价值、与各投资机构沟通的平台。一方面,企业的优秀表现有可能直接为自己找到投资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与企业的近距离接触,使他们了解到企业的需求,有利于进行及时跟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机会。

4.做优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金融支行。一方面,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例,支行在实践中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苏州科技支行仍然归属于苏州分行的管理,传统的商业银行思维对其进一步创新形成掣肘。因此科技支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立直属的创投基金形式,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缓解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实现独立运营,自主管理。另一方面,科技银行与投资机构之间还需加强合作。前者为科技型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向股权投资机构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后者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协助上市。

五、结论

作为金融活跃地区,苏州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也面临金融和科技型企业融资如何更加有效融合的新挑战。为了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现行金融体系主体银行业还需不断创新运行机制,融资租赁、股权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金融新业态也亟需做优做实,才能高效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苏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编号201510332033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融资支持论文 篇12

融资担保作为担保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现实选择,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凤翔县财政局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多方筹措资金500万元,由财政生产资金管理中心作为股东,加入宝鸡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充实了担保机构资本金,同时积极参加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变更公司章程、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等议案。2015-2016年宝鸡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凤翔县长虹塑料彩印、乐萌印务、玻璃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等11户企业提供担保金额4600万元,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问题,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

摘要:<正>融资担保作为担保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现实选择,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凤翔县财政局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多方筹措资金500万元,由财政生产资金管理中心作为股东,加入宝鸡市中小企业融

上一篇:语文词典下一篇: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