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支持(精选12篇)
科技金融支持 篇1
在我国,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推动自主创新、稳定城镇就业的重要企业群体。截至2010年,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特有的创新性、高成长性成为现代经济中的有生力量,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然而,现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其中融资难的问题尤其突出。
企业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成果的产生、转化和产业化,也是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结合的产物,必然要求一个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的支持。实践表明,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1 文献综述
当前,国际上有关技术与金融的最重要的研究进展是卡箩塔·佩蕾丝(2002)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佩蕾丝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新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会导致经济出现极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风险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继而产生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耦合,从而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事实上,世界经济的5次技术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第二次:蒸汽和铁路时代,英国、欧洲大陆及美国;第三次:钢铁、电力、重工业,美国、德国;第四次:石油、汽车和大规模生产,美国及欧洲;第五次:信息和远程通信,美国,扩散到欧洲和亚洲)也印证了这种技术一经济范式的存在:每次技术革命的成功财富化,都必然有金融创新的伴生。
国内学者房汉廷(2010)指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赵昌文(2009)等人提出,科技金融是为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具体内容方面,巴曙松(2000)、胡志强(2003)分别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出发,讨论了整体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支撑作用。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看,张敏(2001)探讨了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的促进作用,张思民(2000)和孟宪昌(2003)则进一步分析了风险投资的积极作用,而陈显忠(2007)、束兰根(2011)则从商业银行拓展金融服务的角度深化了科技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具体内涵,陈默(2007)提出了开发性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和模式。
2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围绕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省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努力创新科技和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江苏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再次摘取桂冠,连续4年蝉联“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全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 230亿元,占GDP比重达2.3%。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40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12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5%。
2.1.1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改革科技经费的使用方式,分担科技金融风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新的科技融资激励机制,增强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心。2007年,江苏省财政设立了银行科技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对科技贷款年递增20%以上的银行给予风险补偿奖励。二是建立新的科技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打通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通道。2005年,设立2亿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贴专项资金;2008年,建立50亿元再担保资金,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2009年,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通过政府提供信用担保、与银行风险共担的方式,向全省科技企业发放科技贷款。
2.1.2 科技信贷稳步增长
省、市科技部门积极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国内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各商业银行纷纷尝试建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支行,通过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设计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建立专门业务流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多种金融创新,例如设立单独的信贷审核流程,建立不同于传统银行贷款的专门评价体系;引入科技专家进入银行贷款评审委员会;开办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主的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创新经营模式,延伸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单独的贷款风险容忍度和风险补偿机制。2011年年末,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贷款余额达4 600亿元。
此外,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投贷结合”新模式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截至2012年,全省已批准设立51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实现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其中,已开业的33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达60.15亿元,累计为2 171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共209亿元,信贷客户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60%以上,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1.3 大力促进创业投资发展
2009年以来,江苏创业投资业发展迅速,机构数量快速增加,资本规模持续扩大,创投人才逐步积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现已成为全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2012年,全省创业投资企业超过400家,管理资金规模达1 200亿元,近3年平均增幅超65%。
2.1.4 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上市
江苏省实施了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以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为重点,遴选一批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库,集中资源,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培育,主动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推动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2012至今,已入库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有624家。
2.1.5 积极探索科技保险
保险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剂”和“助推剂”。科技保险是中国首创,属于政策性保险。自2007开始,在科技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江苏省在苏州高新区、无锡市率先开展科技保险试点。2011年,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将科技保险逐步扩大到全省范围,当年就为全省企业提供了600多亿元的科技创新与经营风险保障,保费收入及投保企业数同比增长均超过30%。2012年,在设立省级科技金融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专门设立了科技保险保费补贴,进一步加快了科技保险的发展。
2.2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依然偏弱
近年来,虽然各地均出现了科技支行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机构,但由于原有体制难以突破,尚未建立起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评审、考核、风险拨备等制度,科技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仍然较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仍然有限。金融产品创新仍显不足,即便是目前已相对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由于贷款资金规模偏小,质押环节多,处置变现有名无实,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中介机构少,推广难度大,因此远不能满足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2.2 创业投资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江苏省创业投资发展迅速,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的是,江苏省创业投资仍处在加速发展阶段,还不能充分满足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需要。一是创业投资力度还不够大。以美国、日本为例,创业投资年投资金额相当于当年GDP总额的1%左右,而2012年江苏省创业投资管理规模已达1 200亿元,但年投资额仅100亿元左右,占当年全省5.4万亿元GDP的比重仅为0.18%。二是投资结构不平衡。各类创投尤其是国有创投对种子期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还比较弱,对科技创新前端支持不足,后端又竞争过度,VC机构PE化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江苏省创业投资机构仅有不到20%投资于早期项目。
2.2.3 融资渠道单一,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除了银行外,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得到资金支持。创业板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新三板”市场总体规模小、成交量低、交投并不活跃、流动性也存在地域局限,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市场发展缓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 江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1)推动银行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加快商业银行信贷机制创新,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专家参与的金融服务风险评估、授信尽职和奖惩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成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专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各专营机构通过实施单独的考核和奖励政策、提高风险容忍度、建立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放款速度等,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2)加强信贷产品创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风险特点、融资能力和资金需求的差异,合理、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科技金融产品。例如,针对高新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园区之星”信贷产品。银行为园区核定授信总额度,由园区提供担保并向银行推荐企业。针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高端人才在江苏省领办或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科技精英贷”业务。同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继续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股权质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和尝试中小企业集合债、私募债等创新债券品种。
3.2 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发展
一是继续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投资保障、风险补助等方式,调动民间资本、外资、保险、银行等作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江苏省创业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二是鼓励和引导天使投资。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种子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更多、更早地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努力发挥国有创投机构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带头作用。改革国有创业投资企业的考核方式,对其考核要区别于一般性国有经营性企业,应简化投资和退出审核程序,提高其运作效率,建议参照上海市的做法,允许国有创投通过协议方式转让退出创投项目。
3.3 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支持
积极推进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和资本退出途径。积极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一是通过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加大对拟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辅导,推进一批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二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推进国内外创投机构与科技企业在项目、资金上的对接,推动一批优质企业实现股权融资。三是加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积极争取省内国家级高新区进入“新三板”试点,加快产权流动,使产权市场成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流通的合法渠道。
3.4 继续推进科技保险业务
一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险种。利用科技保险解决科研开发中的风险问题,为科研开发提供风险防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紧密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实和潜在的风险需求,积极推进保险公司、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各类保险,特别是责任类和增信类险种,努力将保险保障服务延伸到科技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注重经营数据的积累,为产品的开发和费率的厘定提供准确的依据。二是以科技保险为抓手,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延伸经营链条。根据科技型企业的不同特点,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分别制定不同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一揽子保险保障,在更广的层面上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作用。
3.5 完善服务体系
3.5.1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症结,也大大增加了信贷成本。搭建银政企沟通信息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合作平台使各方都能及时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信息、银行金融服务信息及中介机构信息。例如,江苏省科技厅已建成的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汇集企业、项目、产品、人才、平台等信息,有效整合全省2.5万余家、8大类科技型企业,在对接创业投资、商业贷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之前,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3.5.2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借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和经验,根据科技项目实施绩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奖励等,展开科技企业信用征信与评级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银行机构、融资担保和价值评估等机构的有效对接。
3.5.3 创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阶段,其融资需求和风险特点各不相同,需要不同的金融部门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与服务。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合银行、担保、保险、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多层次的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多方合作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服务。
3.5.4 完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政策,对通过有关部门评估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落实营业税全免、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引导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的中小信用担保机构,优先落实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赵昌文.科技金融[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夏太寿,褚保金.科技金融与发展[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4]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1(5).
[5]张明喜.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J].海南金融,2009 (12).
[6]刘亮.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促进:苏州案例[J].金融实务,2012 (1).
科技金融支持 篇2
一、引言
自索罗模型提出以来,技术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为人类所认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和领头羊,是构建创新驱动型国家和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和战略基点,对于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困境,且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空间分布广等特点。兰邦华的调研结果表明, 年广东省佛山市83. 5%的中小企业表示存在融资难问题,安徽省有72%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缺乏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有70% 的中小企业反映 年的融
资难度比上一年增加。高连和对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 年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内部有41. 5%的融资需求不能通过正规的融资渠道得到满足,有35. 1%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困境,其中融资比较难的占29. 8%,融资特别难的占5. 3%。无独有偶,高松等对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无论是位于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的企业,在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均居首位,而政府基金和银行等外源性融资资金支持位居其后。当面临资金缺口时,投资者首先不是寻求银行贷款,而是转向求助于政府设立的各种基金,这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企业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渠道获取外源性资金支持的难度之大。
二、信贷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信号发送障碍
( 一) 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萎缩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当交易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又缺乏相应的校正机制时,交易市场将会不断萎缩,在极端情况下市场将最终消失,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存在着显著的市场失灵现象。信贷市场作为信贷供需双方交易的平台,对于调节资金余缺、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等传统信贷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通常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比银行更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项目投资风险、预期收益以及还款能力,这使得银行等传统信贷机构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过程中常常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了获取贷款,企业不惜以身试法,采取欺骗和隐瞒的手段来获取银行贷款,且还款能力越差的企业其骗取贷款的动机越强,这将使银行面临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二是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后,他们总是倾向于将其投向风险更大、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这严重恶化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并使得银行面临严重的道德风险。为有效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信贷数量。
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市场失灵以及信用担保手段缺失所引发的增信不能是导致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关键,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来减轻或消除信息不对称就可以有效纠正信贷市场失灵,进而能够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通过各种途径向银行表明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投资风险,如要求担保公司提供有效的实物或信用担保、由专业资产评级公司出具企业资信评级报告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揭示自身经营状况和项目投资风险的过程就被称为信号发送。
( 二) 信号发送障碍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失灵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发送信号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进而导致信号发送不能,最终演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出现信号发送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结构特异性所导致的信号发送障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中,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偏大,而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所占比重较小,但由于我国的技术交易市场不发达,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价值评估等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这导致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在实践中进展得并不顺利。与此同时,为加强风险防控,银行等传统外源性融资机构也仅仅将厂房和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纳入抵押标的范围,而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变现能力差和价值变化较大的资产一直被排斥在抵押标的范围之外,这严重制约着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有资产抵押融资能力的增强。更糟糕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偏大而合格的实物抵押资产所占比重偏小的资产结构特征在处于种子期和扩展期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处于这两个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也相对更大,资产结构的特异性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周期性相互耦合,这进一步加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2. 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信息提供能力不足,进而引发信号发送不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处于创建期、扩展期,甚至是种子期。这些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组织架构简单、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缺乏,这使得银行在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将缩减分配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发放数量。
3. 产品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信号发送不能
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从事高新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经济组织,技术密集度较高,产品和市场风险大,产品能否研发成功以及产品研发出来后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对这种风向的把控能力均不是很强,这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向银行提供有关产品和市场风险的相关信息,即企业在产品和市场风险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信号发送不能。另一方面,与银行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产品开发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的把控能力相对更强,掌握的信息更多,但为了获取银行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是倾向于隐瞒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风险,即企业存在着故意隐瞒相关信息的动机。
三、政府失灵——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信贷市场发育不良
信息不对称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因此单凭市场力量无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时政府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在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和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这使得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极不完善,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主体发育严重不良。政府失灵所导致的金融市场体系缺陷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 一)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缺陷
国有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所有制和规模歧视。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银行体系主要与大型国有企业相配套,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创新较少。为了获取银行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必须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同场竞技,但资金实力小、担保手段不足、信贷风险高等先天因素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银行系统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垄断程度较高,因此商业银行很少有动力进行业务创新来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这进一步加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此外,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占绝对优势, 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当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高达83. 1%,商业银行贷款的所有制歧视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雪上加霜。
( 二) 股权和债券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虽然我国开设了中小企业板,但上市条件极为苛刻,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必须符合相关条件,如最近3 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值,并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 万元; 最近3 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 万元,或者最近3 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 亿元等。实际上,真正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被挡在了主流资本市场之外。
( 三) 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兴金融市场组织发育不良,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首先,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加之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严重滞后,从而导致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特征相适应的风险投资公司、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区域性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组织发育严重不良。其次,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极不完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特征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严重滞后,且在现有的担保机构中,由政府出资直接发起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所占比重较大,民营资本参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最后,与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业务特征相适应的风险分担机制还不成熟,这进一步挫伤了信用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 四) 政府未承担组建科技政策银行的责任
由于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外部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会有效地带动关联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其他企业和行业却不需要为此付出成本,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因此成立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产业类型为社会大众所熟识并接受还有待时日,这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作用及其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周期性特征
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措施,但总体而言效果不佳,这与政策的针对性不强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周期性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典型特征,但现有政策措施大多未考虑到这一特征,因此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也就在预料之中。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金需求和融资能力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于处于种子期的企业来讲,企业活动主要以研究开发为主,资金大量流出,几乎没有流入,研发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原始股东的出资,但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出资结构中,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所占比重偏小,而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偏高,因此自有资金完全无法满足处于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需求。更糟糕的是,企业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资信水平低、信用信息尚处于空白阶段等不利因素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极为弱小,外部融资环境极为严峻,极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外源性资金支持。也就是说,自有资金不足与外源性融资受阻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面临严峻的融资困境。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将跨越种子期并进入扩展期,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其资金面有所改善,产品试制开始获得阶段性进展,试制产品开始在小范围内销售,新产品开始被消费者所了解和认识,产品销售能给企业带来少量的资金流入。
与此同时,与处于种子期的企业相比,处于该时期的企业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外部融资环境逐渐改善,融资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处于扩展期的企业能够获取少量的外源性资金支持。然而,虽然产品销售所带来的资金流入与外部融资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外源性资金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与扩展期企业的快速成长所需的大量资金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处于扩展期的企业也存在着大量的资金缺口。随着企业产品市场的趋于稳定以及生产规模的继续扩大,企业便进入成熟期,处于该时期的企业,其产品销售收入能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金实力的显著增强能大幅改善其外部融资环境,提高外部融资能力,但一般来讲,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不仅不存在融资需求,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盈余。随着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产品市场的饱和,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开始下滑,若企业缺乏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销售收入将不断减少,企业经营效益将不断下降,这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使得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也开始转变,外源性融资能力大幅下降,企业很难获取外源性资金的支持,因此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也将面临严峻的融资困境。
五、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发送障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现有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未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这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因此为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主要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号发送能力、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兼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周期性特征等方面来构建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具体政策建议有以下七个方面。
( 一) 大力发展关系型贷款
本文认为应该由中小企业管理局牵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性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创造条件,密切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为谋求关系型贷款业务创造前提条件。与此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主动将其资金往来业务委托给同一家本地商业银行,或将企业在其他商业银行经办的资金往来业务信息报送至主经办行,并定期向主经办行报送企业财务信息,建立企业重大人事变更和重大经营决策通报制度,让银行全面掌握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经营状况、经营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信息,以有效降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密切银企之间的联系,建立银企互惠互信机制。
( 二)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且其资产大多为无形资产,合格抵押品较少,用传统的物权担保方式进行融资往往不能满足其科研创新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亟须采取增信措施来改善企业资信水平不足的现状。作为增加企业资信水平的有效手段,信用担保可显著改善企业的资信状况,提高企业的资信水平,改善企业的融资条件,提高企业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外源性资金支持的可能性。然而,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大多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其管理体制僵化,市场应变能力较弱,运营效率较低,而且国有信贷担保机构的资金大多来自一次性的财政拨款,缺乏后续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无法满足我国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信用担保需求。更为甚者,国有信用担保机构大多更愿意与国有中小企业合作,对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着所有制歧视,这进一步削弱了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功能的有效发挥。更糟糕的是,我国的信用担保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资信评级、资产评估和企业管理信息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严重滞后,而信用担保机构在这些业务上既不专业,又有些力不从心,从而使得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周期较长、业务成本较高,这无形中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应不断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主体,鼓励民营资本参与信用保险机构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再担保和转担保业务,有效分散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稳定担保公司的经营预期,拓宽担保公司的救济途径,减少担保公司的损失。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完善信贷担保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资信评级、资产评估和信息咨询等担保中介服务机构,不断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成本,以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三) 发行知识产权金融支持证券
知识产权是企业最具有价值的资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凝结了科研人员的智慧,还体现在知识产权的使用或转让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带来稳定的收入。在现行的金融市场体系下,证券市场进入门槛较高,一般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无法企及,但若能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则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资信水平将显著增强并足以跨越传统证券市场的进入门槛。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积极谋求在债券市场上发行知识产权金融支持证券,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科学评估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流,合理确定知识产权金融支持证券的发行价格,并以知识产权在未来若干年内收入流的净现值为核心,到债券市场上发行知识产权金融支持证券,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以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四) 完善风险投资制度,建立健全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第一,完善风险投资制度。首先,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其次,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引导民营资本参与风险投资事业,积极鼓励国外风险投资基金来华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大力支持国外风险资本与国内资本联合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对民营风险投资公司、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执行更加优惠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税率,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最后,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机制,拓宽和畅通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渠道。
第二,建立健全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的缺失是导致银行“惜贷”和“慎贷”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具体来讲,就是由政府直接设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并将风险基金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实行定期补偿,一旦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各种正当原因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便可据此向风险补偿基金申请补偿。与此同时,银行还应建立贷款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贷款信贷风险分担机制[19-20],对于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银行都可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科技型中小企业违约,银行便可依据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赔。
六、小结
以银行为代表的外源性融资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状况、项目投资风险、预期收益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有效防范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信贷数量,这使得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陷入了严峻的融资困境。更为甚者,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以及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进行信号发送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号发送障碍,这进一步恶化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雪上加霜。
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篇3
【摘要】目前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领域广阔,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初步形成的“一库一池一平台”的苏州模式,将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也面临金融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如何更加有效融合的新挑战,只有形成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融资 金融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理论和实践均表明,金融对社会资源配置具有先导作用,是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型创新驱动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技术创建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自身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高成长性,逐步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力军,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初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20000户,数量居江苏省第一,苏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在苏州市经济“转型升级”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年产值、纳税收入均居全省前列。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如何针对科技型企业特性,有效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发展也面临众多难点和挑战。
二、金融支持苏州市科技型企业发展成效
(一)苏州银行“科贷通”搭建银企绿色通道
“科贷通”是苏州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后,推出的一款金融创新产品。2014年以来,苏州银行通过“科贷通”产品对全市名单内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支持客户数均位列全市同业第一。根据苏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2015年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科贷通”累计为15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129亿元,入库科技企业7383家,新增兴业银行为“科贷通”合作银行,累计达19家。上半年有521家入库企业提出贷款需求,进入“科贷通”流程贷款的有357家,对接率达68.5%;合作银行已为241家企业提供贷款,贷款金额16.83亿元,风险补偿资金16521万元,撬动比率达10.2倍;241家科贷通贷款企业中贷款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共174家,占比72.2%。
(二)新三板“苏州板块”拓展融资渠道
与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具有审核周期短、准入门槛低、挂牌数量大、审批程序简便等特点,满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15年底,苏州新三板挂牌公司达到117家,数量列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的39%。117家挂牌企业中,苏州工业园区以25家位居榜首。挂牌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80%,其中,制造业企业总数87家,占挂牌企业的74%。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不同类型。
(三)初步形成“一库一池一平台”苏州服务模式
一库,即全市中小科技企业数据库。截至2014年底,已经遴选了6642家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信誉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整合了120家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422位专家资源,342项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有效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
一池,即省、市共建的苏州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首期规模达到3亿元。
一平台,即科技保险、创投、担保等蓬勃发展。2014年,科技保险为81家企业补贴193.6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37.05亿元;累计帮助我市创投机构向上争取各类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支持达5.4亿元,投资总额125亿元;累计为68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科技贷款利息支出4822.5万元,平均为每家企业减少利息支出约20%。
三、金融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点
(一)银行信贷支持面临宏观环境、企业与银行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行、行业不良贷款风险加大和区域信用评级显著降低使整个社会的金融文化都偏于谨慎,并且在制度层面上,我国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相关的约束机制还不成熟。在外部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情况,导致商事金融案件高发,区域信用评级再次堪忧。2015年上半年,苏州法院共新收一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6654件,同比上升17.60%;涉案标的总金额为187.74亿元,同比上升18.68%。新收二审金融商事纠纷案件236件,同比上升151.06%。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担保追偿权纠纷、信用卡纠纷是金融商事案件的主要类型,占整个金融商事案件的九成以上。这些案件涉及辖区内绝大部分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
从企业层面来看,影响银行信贷支持的原因依次为科技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风险、有效担保抵押物品不足、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状况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经营状况欠佳无法满足贷款条件、申请贷款项目的风险较大、缺乏可靠信誉记录、不符合银行要求的其他贷款条件。
最后,从银行层面来看,主要是银行管理制度和对新技术新产业特点认识与经验不足。首先,银行内部考核激励制度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其次,对科技型企业及其创新活动的认识把握不足,信贷经验不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放贷的风险控制模式创新。
(二)贷款考核机制无法满足科技型企业资产结构创新的要求
传统的财务报表考核方式计算简便且对企业盈利状况一目了然,但是企业的基本素质、人力资源、行业前景等非财务因素却不能被反映。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其工艺的改进使资产结构发生改变,有时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成为资产结构的核心。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普遍存在亏损状况,财务状况可能较差,但其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这些优势在当前的考核机制下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企业希望能有更多科研专家上门深入了解,肯定自身的偿债能力。
(三)融资担保产品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但是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等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贷款的企业还很少,多数科技企业还是被挡在了银行融资大门之外。苏州市的科技银行只是支行机构,规模尚小,贷款产品有限,面对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担保申请中遇到了诸如信贷配给、知识产权及动产难以作为反担保资产等问题,担保机构也存在着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等突出问题。
(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组织和模式创新尚需提升
近年来,苏州在推进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产业化,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苏州需要建立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来实现有效的金融支持,然而,由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原因,苏州市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金融机构在组织、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动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围绕科技企业创新链的银行、保险、担保、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租赁和知识产权质押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完整有机融合发展,仍处于碎片化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各环节创新绩效的发挥。
四、金融支持苏州科技型企业融资建议
(一)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化解银行贷款风险
当前,苏州已初步形成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作为信用保障资金补偿银行贷款所发生的风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有限代偿责任,同时,使政府部门用少量的财政资金就能带动银行放大倍数投放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极大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池的完善还需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明确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的中小科技企业标准,通过建立差别化的风险补偿体系,着力解决“苗圃—孵化—加速”科技创业孵化链上三类企业的“首贷”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流程,引导合作银行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自主信贷投放,提高银行和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对接契合度;三是探索建立快速代偿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补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
(二)构建符合科技型企业实际的信用评价体系
1.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为银行提供信贷决策的外部依据和参考。传统方式是银行自身,依靠信贷员承担搜集工作,信贷员的业务素质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不利于实现合理的信贷决策。信用评级机构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能够对企业发展状况有较好的判断,并作为第三方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因此,两者可以进行专业化分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银行部门降低聚会信息方面付出的人力、财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区域市场化与信用评级相结合。不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于经济的影响不一样,从而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的发展空间越大,显然可以获得更好的信用评级结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应当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市场化给企业本身造成的影响,以提高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三)拓宽担保方式,创新质押业务
1.完善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组建适应各类产业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公司,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商业性担保体系和小微企业互助型担保体系等,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以更好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提升其担保获得能力,助力银行创新科技信贷产品,扩大科技贷款覆盖面。
2.探索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信贷模式。商业银行需要进行信贷制度创新,建立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业务流程,邀请行业知名专家进入审贷委员会,建立一支既懂科技又了解金融的专业团队,完善审核评估方式。同时也要调整对创新企业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方式,以更为科学的方式评估创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采取灵活担保方式,增加担保物品种,探索在专有技术、专利等动产上设置抵押或质押,开展税款返还担保、股票股权抵押、保单抵押、债券抵押、应收货款抵押及其他权益抵押等多种贷款形式。
(四)建立专业性创投引导基金
1.细化创投引导基金市场定位,实现投资职业化。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创投引导基金应确立投资的产业领域,以及投资企业的发展阶段。苏州需要设立产业泛化类创投引导基金,这类基金要以针对创客空间和孵化器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主。另一方面,应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划和演变趋势,设立具体行业的产业引导基金。此外,苏州还应设立一带一路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高起点对接国家战略发展机遇。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创投基金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创投引导基金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应大力支持专业人才的引进、培育与使用,打造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同时,在人才激励方面给予基金管理人才一定倾斜,遵循市场化激励机制,对优秀创投人才采取期权、跟进投资和绩效分成等激励方式。
3.完善创投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实现市场化运行。当前,创投企业领导层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导致创投引导基金业务开展经常偏离创业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成为实施科技扶持政策和招商配套的政府延伸部门。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及早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市场化的项目决策、资产管理、股权转让和考核体系。
(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1.创新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方式。调整和优化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的结构设置,探索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的新路子,对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可采用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补助、创业投资支持等方式进行扶持,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配置作用。
2.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O2O服务模式,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借鉴电商网站的成熟运营模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特点,采用O2O服务模式,搭建科技金融、仪器设备、创业载体、科技信息等科技服务的在线对接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可免费发布需求、产品,并进行在线咨询,在线业务对接及交易评价等。
3.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培育企业与创投机构、金融机构进行路演、对接活动,为企业创造展示自我价值、与各投资机构沟通的平台。一方面,企业的优秀表现有可能直接为自己找到投资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与企业的近距离接触,使他们了解到企业的需求,有利于进行及时跟进,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机会。
4.做优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科技金融支行。一方面,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例,支行在实践中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苏州科技支行仍然归属于苏州分行的管理,传统的商业银行思维对其进一步创新形成掣肘。因此科技支行可以考虑通过设立直属的创投基金形式,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缓解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实现独立运营,自主管理。另一方面,科技银行与投资机构之间还需加强合作。前者为科技型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同时可以向股权投资机构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后者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协助上市。
五、结论
作为金融活跃地区,苏州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也面临金融和科技型企业融资如何更加有效融合的新挑战。为了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现行金融体系主体银行业还需不断创新运行机制,融资租赁、股权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产业金融及其他新兴金融新业态也亟需做优做实,才能高效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苏州市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编号201510332033Y)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科技金融支持 篇4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科技部网站统计, 截止到2005年, 我国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43991家。民营科技企业共实现收入61218亿元, 实现利润3192亿元, 出口创汇1742亿美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 不断遇到金融问题的困扰, 主要表现在陈玉娟科技型中小企业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主要原因:一是银行对科技项目和科技产品缺乏评估能力;二是银行对企业的偿付能力不放心, 强调要有足够担保, 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又普遍缺乏担保资源。融资难已经成为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民营科技企业整体发展与完善, 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金融体系作为民营科技企业维持必要资金流动的重要支撑, 在企业科技化创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国必须重视发展整个金融体系, 才能为提供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加快推动我国金融与科技相结合, 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紧迫性极为突出。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市场效率提升呢?重要的方式就是技术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的融合创新、联合创新, 形成合力, 最终实现高效的财富创造方式, 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4]。我国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在新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的外生性力量的引导下, 充分培育内生性的商业信贷融资支持体系和直接融资支持体系, 是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促进其健康发展[5]。
1. 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策略
1.1 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
首先, 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可以多元化, 例如借鉴美国风险投资组织形式采用有限合伙制。该种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有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专门共同组成, 其中投资者根据投资金额大小, 对风险投资机构承担有限责任, 但是不参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基本管理工作, 而风险投资专家对风险投资机构承担无限责任, 参与机构的经营和管理。还可以采用公司制, 各个投资方按照出资额, 承担不同程度的责任, 并分享不同的收益。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其次, 拓展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和企业, 资金来源单一, 资金量比较小。多元化的风险投资资源来源, 主要是扩大个人投资者。第一, 利用我国改革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富裕人群的闲置资金, 吸收该部分资金进行风险投资。第二, 借鉴国外的经验, 例如美国利用部分养老基金进行风险投资, 第三, 鼓励我国信托公司、政权公司积极进入风险投资市场。最后, 放松对风险投资进入门槛的管制, 允许国外的资金进入我国风险投资市场。
最后, 建立风险投资有效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推出机制主要是企业并购形式, 尽管目前已经推出中小板市场, 但是与实际的创业板市场存在很多差距,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 上市的企业数量又比较少, 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上市数量巨大, 但技术含量很低。而高科技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 风险投资组织机构难以通过中小板市场推出。因此, 风险投资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风险推出机制, 除了通过企业并购, 还可以通过股权回购和股票上市等多元化形式, 回收风险投资, 实现投资的增值。这就要求, 有必要将中小板市场改造成为创业市场, 新改造的创业板市场可以降低企业进入门槛, 减弱审批程序的繁琐性, 促进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 促进民营科技企业改善风险投资环境。
1.2 信贷资金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首先, 加强大型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根据银行融资理论, 大型银行主要的目标客户群为大集团和大企业。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减少银行信贷成本, 促进银行规模经济的实现。而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少, 资金实力与大企业大集团存在差距, 这就造成了企业融资的苦难。实际情况是,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发展相当成熟, 企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完善符合银行信贷标准。另外大企业大集团通过股票和债务市场完全可以进行融资, 其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更小, 因此, 大型银行应该发展我国有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作为融资对象, 增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 势在必行。
其次, 发展本地中小型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我国学者研究发现, 我国发达地区中小银行发展, 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民营企业往往规模小, 尽管在争取大型银行贷款上存在优势, 但是苦难重重, 然而中小型银行往往植根于本地, 对本地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比较了解, 因此,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途径更多是通过中小型银行。加快中小企银行对民营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 依然是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主体。
最后, 建立对应的科技开发银行, 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支持。民营科技性企业创业初期, 投资成本巨大, 风险比较高, 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一旦研发成功具有十分高的正外部效益, 甚至能给全社会带来收益, 因此, 国家应该成立对应的科技开发银行, 为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信贷支撑, 促进民营高科技企业产品成果顺利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科技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 可以采用委托形式, 委托商业银行贷款, 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担保、贴息。
1.3 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首先, 建立政府信用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企业互助担保的多元化担保体系。政府信用担保是有政府出面牵头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主要以政府政策性担保为主, 建立的目的是通过政策性担保, 促进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成功或者资金支持, 促进高科技产品成果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商业性担保主要是通过寻找担保项目, 进行担保服务, 解决当前民间科技企业初创和成长期资金不足问题, 商业性担保属于盈利性组织机构, 因为商业性担保在为民营科技企业进行担保服务时, 也要重视自身的发展;企业互助担保是有各个会员单位共同出资建立的, 是属于互助合作的团体形式, 具有非盈利的性质。互助担保无疑建立的目的是为各个会员建立信用担保服务, 但担保的企业仅仅限于会员。互助担保也是当前民营科技企业获取资金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次, 建立全国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是对担保机构的担保。再担保机构建立的原因是, 目前我国很多担保机构受到自身规模限制, 以及业务的局限性, 在对民营科技企业进行担保时, 困难重重, 担保的风险加大, 为了规避担保的风险, 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担保机构, 实现对担保机构的再担保功能。我国有关学者认为, 再担保机构可以设立在省市一级, 但是由于省市一级担保机构容易受到地方政府行政限制, 不利于再担保业务的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风险的分散。
最后, 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担保行是一个集高风险的行业, 担保机构担保的资金量往往要高出担保单位自有资金量数倍, 因此要严格加强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第一, 要根据担保机构自有实力水平, 担保经营管理水平, 以及担保业务损失率确立一个合理的总担保倍数, 担保机构担保金额要严格控制在该范围内, 不能超越。第二, 建立完善的担保机构风险分散机制。要分散行业风险, 行业担保风险不能超过行业资金本的某个比例;分散各个企业风险, 企业担保资金不能超过企业自有资金某个比例。第三, 严格限定担保资金应用范围, 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账户, 只能用于担保业务。第四, 抵制反担保和抵押行为, 有效降低担保风险。最后, 足额提取各项准备金, 及时核销担保中形成的呆坏账。
2. 结论
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也是全球化背景下, 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力量, 其科技创新成果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 在促进技术创新, 增加社会就业,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同行的是, 企业融资问题, 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持续创新, 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 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从三个方面指出建立完善的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策略。第一, 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首先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构, 例如通过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其次, 拓展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结合的方式。最后, 建立风险投资有效退出机制, 降低风险投资风险。第二, 从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以及建立对应的国家科技银行等单个方面, 促进信贷资金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 形成多元化担保体系、建立全国性的再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等三种形式。从建立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降低担保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7) :174-175
[2]陈玉娟, 朱发仓, 吴伟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研究[J].特区经济.2009 (6) :268-269
[3]陈洁, 祁婷, 陈海晶.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 (15) :112-113
[4]马丽娜, 霍晓艳.完善我国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 28 (4) :36-39
[5]陈小琴.就论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 (1) :187-188
[6]李树丞.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55-59
[7]程惠芳.民营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32-35
[8]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8-14
金融支持巴中 篇5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市委副书记、市长蒲波,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李明昌参加会议。
在认真听取我市金融工作汇报和各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发言后,黄小祥说,省政府召开金融支持巴中加快发展座谈会意义十分重大也非常及时。巴中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巴中又是目前全省欠发达地区之一,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巴中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无论是支持革命老区发展,还是改变巴中的面貌,金融机构都责任重大。
黄小祥指出,虽然巴中目前发展滞后,发展难度很大,发展过程中积聚生产要素和有利条件的能力差,但是巴中人民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苦干实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发展日趋活跃,发展日新月异。大家既要有理由、又要有信心更好地支持巴中的发展。要把支持巴中加快发展真正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
黄小祥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和血液,没有信贷资金的投入,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今年以来,各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都增加了对巴中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巴中市委、市政府积极改善条件,加强金融工作的领导,上半年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初步改变了过去巴中投放贷款难、承接贷款难的状况。同时,在信贷大投放中,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这充分说明只要各家金融机构认真研究信贷对象,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和办法,加强信贷资金营运的监管,是完全可以实现经济金融的共同发展。
—1—
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巴中加快发展?黄小祥强调:
一要加强合作,支持发展。要保持和扩大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加强个人诚信建设合作。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更多的投入,才能有更多的项目和企业得到信贷的支持,才能实现巴中加快发展。要努力形成大投放、大发展局面,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方面搭建各种对接平台,在巴中“六路”建设上可以做专门的对接平台,把视野放得更宽,增强项目的说服力、影响力。
二要增加投放,支持发展。在巴中发展有利条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在国家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在巴中信贷大投放的势头要持续下去,就要研究怎么发现项目,怎么让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投放。要加大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和个人信用贷款支持力度。下半年全省金融机构要争取向巴中再投放8个亿,使全年信贷投放接近20个亿。为此,巴中市县(区)各级领导要重视金融、理解金融,多做实现双赢的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金融机构也要注意贷款安全性,优化贷款结构,要让银行增加投放,产生良性循环。
三要大力创新,支持发展。银行和金融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提供金融支持,在提供金融支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这几年,巴中在金融创新上取得了好的成绩,尝到了甜头,要继续探索、研究怎样才能把银行、证券、保险各种金融资源整合起来,发展壮大。四要用足政策,支持发展。当前,国家有各种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扶持弱势群体,有很多优惠政策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问题。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在巴中用好用足用活。
五要优化环境,加快发展。近年来,巴中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融资环境、服务环境,融资环境除了银行要改善,中介环境、司法环境也要改善,这样融资就会更畅。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大力优化服务环境,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共同发展。
黄小祥强调,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做好工作,通过更多的信贷投放,开展更多的金融创新,促进巴中发展再上新台阶。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巴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才对得起今天还在艰苦环境下努力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发展环境的巴中人民。
李仲彬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感谢黄小祥副省长对巴中发展的关心与厚爱,感谢省级各金融机构对巴中发展的支持和奉献。李仲彬说,由于历史和区位等多方面原因,巴中给人的印象是贫穷、落后、边缘化。当前,巴中正在大力“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巴中发展十分关心,社会各界对巴中发展十分关注,巴中发展的大气候、大背景、大环境正在改变,尤其是以“六路”建设为重点的大交通建设,将使巴中很快告别贫穷、落后和边缘化。“六路”建成后,巴中将四通八达、通江达海。路通百通,巴中发展正在提速。巴中的植被、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正在显现出来,巴中的发展很快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李仲彬说,在加快巴中发展中,我们高度重视做好金融工作。通过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使巴中的金融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经济金融共同发展。我们将把此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把巴中金融发展环境建设好,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以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实效来回报省委、省政府和省级各金融机构对巴中的关怀、关心和支持。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的巴中、诚信的巴中、生态的巴中、发展的巴中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蒲波汇报了我市金融工作,恳请省政府和各省级金融机构完善巴中银行业机构功能配置和网点布局,赋予巴中现有金融分支机构更大的信贷管理权限,恳请省级各家银行对巴中重点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支持,省级金融机构给予巴中政策倾斜,支持巴中优势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会前,与会领导和各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观看了电视专题片《美好巴中》。
市委常委、市金融领导小组组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宣迅,副市长、市金融领导小组副组长经伟宪参加会议。
适度监管,支持金融创新 篇6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重构着社会的融资结构,改变资金的流向,让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社会部门集聚,并引导着创新。其最大价值便是对不同融资需求的市场化满足, 无数小微的需求因互联网金融之名而得到满足。尽管互联网在有些领域只是高利息的外套, 但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打破的是传统金融的垄断,并倒逼传统金融进行变革。传统银行坚硬的外壳下面掩藏着尾大不掉的臃肿, 政策的管制下也有诸多无奈。而互联网金融犹如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故事的翻版,通过民间的底层创新来打破传统的壁垒,通过民间的尝试来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并成为主流, 自下而上地对社会进行推动。
互联网金融对大众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创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产品众筹的平台迅速占据用户心灵,打开品牌之路。另一方面,股权的众筹为创业企业获得了新的资金来源,打破了传统VC、PE的强势话语权。从另一角度而言,也让普通的个人得以在承担风险的时候得到投资股权的机会。更多的融资渠道,以互联网金融P2P、互联网保理、分期等各种名义流入到过去传统渠道无法眷顾的创业企业,使得中国的创业有了更多的资金源头活水。互联网金融创设了许多新的过去无法创设的金融产品,也使得整个社会的资金运作效率更高,杠杆率更高。这对于一个新兴的高成长的经济体,对于一个有创业活力的国度来说,适度高杠杆是必要的。
互联网金融的价值还在于对供需匹配的效率,通过支付手段、大数据等,互联网金融能够迅捷地将供需双方进行匹配,能够有数字化的风控体系,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效率。
互联网金融是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一项伟大变革,它既是对体制的变革,也是对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因为这个变革发生在金融领域,因而这场革命是深层次的,是全方位的。
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与保证互联网金融的自由、创新,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分开。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分析指出,监管要兼顾四个原则,即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以及创新监管。在提及协同监管时,他表示,在监管当局发挥作用的同时,要发挥市场本身的约束作用,融入行业规律以及市场淘汰机制,在创新监管层面则鼓励在创新与规范引导中找到平衡。
“想要实现这四个原则,需要坚持在准入环节、交易环节、退出环节着力,在准入环节要从宽,交易环节要透明,退出环节要从严。”徐诺金表示。与此同时,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也表示,监管必须适度,要结合行政监管、行业监管以及市场参与者中投资者约束作用。他同时呼吁,“必须大力支持金融创新。”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驱动力是技术进步,其中大数据和风控是核心,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可以有效融合线上用户数据和线下实地调研数据,降低行业风险。”王科进表示。
负责P2P网贷监管的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兴,公开谈论了P2P监管政策的制定思路。文海兴表示,对 P2P网贷的监管,首要任务是要在画好业务红线的同时,为业务创新预留空间。“政府监管、行业治理、市场约束应保持动态平衡,不可偏废。”文海兴称。
同时,文海兴还在谈论P2P的具体政策制定方向时透露,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制定将包括四大方面。一是支持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鼓励和保护利用新技术, 开展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依法合规的金融创新活动;二是在政策支持下要防范金融业务风险,防范打着改进技术的幌子,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三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透明度和合规销售,注重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加强投资者的金融教育和提升风险的水平;四是加强跨部门、跨地域、跨中央与地方的监管协调,共同加强法治建设,加强防范和打击冒用互联网金融名义的非法金融活动,推进行业自律,建立自律规范和约束惩戒机制。
业内人士注意到,跟过去几年不同的是,如今各路背景资金蜂拥进入P2P网贷行业,其中包括国资系、民营系、上市公司系等。因此,新进入者中已经鲜见“草根”,更多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强劲实力者,P2P网贷平台间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存贷利率的管制逐渐趋于宽松,不久的将来,传统金融机构也将全面加入互联网金融的混战中——日前,有迹象表明,允许银行设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已成为监管层正在探讨的方向。
科技金融支持 篇7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1993年,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 科技金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出现, 其理论内涵日益丰富。赵昌文、陈春发 (2009) 指出,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 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1~7]。根据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不同, 科技金融的模式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其中, 市场主动型科技金融模式按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及重要性分为资本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未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将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十八大会议又将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 “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 此需要构建有利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金融体系。基于山东省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 本文选择山东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做实证分析, 紧密结合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构建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实证研究
(一) 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定
本文选用山东省科技创新产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并用索洛余值法基于生产函数总量测算全要素生产率, 并以此来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假设经济增长符合传统的C-D生产函数, yt=A0eλtKtαLtβ, 其中 α+β=1。我们用K表示不含技术进步的纯粹资本投入, 引入中间投入M表示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所有投入。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A0eλtKtαLtβMtγ (A表示技术进步系数) (1)
对 (1)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 得出线性生产函数:
对 (2) 式两边微分可得:
其中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y为总产出增长率 (地区GDP增长率) , k为资本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 l为劳动增长率 (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 , m为中间投入增长率。 对 (2) 式全微分, 可得出改进后的增长函数与技术进步水平模型:
该模型在希克斯中型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下, 可以简化为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
其中分别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
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 Y即为山东省GDP, K为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 L为年末城镇从业人数,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由于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涉及到的指标数据单位不统一,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Eview6.0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检验, 模型估计结果 (如表1所示) :
参数估计方程式如下:
GDP=0.0745205801738+0.498367301455*K (-1) +0.506177750827*L (-1) , 所以得为0.4984, 为0.5062。
其中调整后的, DW=2.173846大于2小于4, 说明模型检验是平稳性的, 即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将为0.4984, 为0.5062带入公式 (7) , 计算山东省每年的科技创新产出值即科技创新水平, 其结果 (如图1所示) :
(二) 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测度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由于官方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科技金融支持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资金、金融市场资金和资本市场资金。
本文用山东省政府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 (GF) 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指标。采用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 (KF) 反映银行科技信贷情况。选用山东省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 (CF) 作为衡量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指标。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线性回归分析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政府科学技术支出进行OLS线性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TFP=0.5311ln GF+2.354, 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 F值为98.82, 伴随概率为0, 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R2=0.89, 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进行OLS线性回归, 得方程:TFP=0.3044n CF+2.9669, 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 F值为64.187, 伴随概率为0, 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R2=0.85, 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进行OLS线性回归, 得方程:TFP=0.865ln KF-10.13, 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 F值为15.82, 伴随概率为0.004, 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 R2=0.76, 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 (TFP) 分别与政府资金 (ln GF) 、资本市场资金 (ln CF)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ln KF) 进行回归, 三个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 说明金融三大市场资金支持对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均起正向促进作用, 系数的大小可以代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 具体而言, 政府资金、 资本市场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次独立变动1个单位分别引起科技创新水平0.5311个、0.3044个和0.865个单位的改善, 可见政府资金的贡献程度居中, 资本市场最小,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最大。 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银行债权融资收益模式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不相宜性。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 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失灵现象。银行在企业其提供融资时, 承担了风险却难以享受到企业后期成长的收益, 风险和收益分布不对称性。因而, 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有风险, 不利于金融稳定的风险。对于这种困境, 一种解决方式是政府提供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 从而导致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带有较强的政府干预色彩;二是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2.格兰杰因果检验
C.W.J.Granger于1969年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如下定义: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 即在y关于y过去之的回归中, 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 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
TFP与金融支持中的政府资金的格兰杰关系检验 (如表2所示) 。在ln G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 p值0.01523, 小于10%, 所以拒绝假设, ln GF是TFP变化的原因, 也就是说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同理,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在ln C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 p值为0.13069, 大于10%, 所以接受假设, 资本市场资金不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 (ln GF) 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结果表明, 科研经费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 在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资金 (ln CF) 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 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小。这说明山东省目前发展态势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资本市场并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要求, 故不能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改善的推动力, 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仍处于低水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ln KF) 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 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大, 说明科技信贷资金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 并且, 科技创新成果也可作为贷款抵押从而增加商业性信贷额度。
三、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实证结论
综合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 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1) 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中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支持力度分别为0.5311、0.3044和0.865, 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2)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3) 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 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二) 政策建议
1.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把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资产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 为信贷投放提供更具安全的依据。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 通过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 降低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加快科技保险发展, 开发科技信贷保险产品, 分散银行风险;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集合委托贷款等新型科技贷款业务;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 组建科技银行, 与风险投资公司紧密合作, 专门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构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通过建立相关的种子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 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等形式, 吸引民间投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 政府资金发挥放大作用和引导作用, 这样既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 又能引导更多资金投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目前山东省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融资难问题尤为迫切, 建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 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3.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首先, 鼓励相关高科技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企业灵活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工具, 扩大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对于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较稳定的项目, 可以优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等为基础, 探索开展创新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
其次,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市场, 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一是强化交易服务功能, 提供交易场地、交易信息、交易鉴证和交易结算等服务;二是强化交易组织功能, 与各股权投资企业加强对接, 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结合的渠道;三是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协调功能, 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昌文, 陈春发, 唐英凯.科技金融SCI-TECH FINANCE[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6.
[2]Brian J.Henderson, 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 (5) :227-247.
[3]George Hondroyiannis, Sarantis Lolos, Evangelia Papapetrou.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reece, 1986-1999[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2005 (15) :173-188.
[4]杨晓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角度思考:徐州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 2013, (5) :92-95.
[5]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 2011, (5) :9-13.
[6]步国旬, 陈君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及策略研究——以资本市场为例[J].金融纵横, 2013, (4) :19-25.
科技金融支持 篇8
科技资源包括各类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科技项目以及科技成果等资源。科技资源统筹发展一般分为科技资源的内部统筹和外部统筹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是指科技资源的内部结构调整与整合, 重点是实现体制突破, 打破条块分割, 提高科技资源的开发效率;后者则主要是指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统筹与互动, 重点是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加快科技资源的有效转化。
金融在统筹科技资源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是支撑科技资源的外部统筹, 重点是通过扶持科技型企业的成长, 提高科技资源转化效率, 扩大科技资源需求规模, 最终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此外, 金融资本对基础性、前瞻性科技研发活动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金融支持科技资源统筹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证券、保险、担保以及相关的产业、科技政策支持体系。科技型企业按其所处生命周期不同, 划分为种子企业、创业企业、成长企业和成熟企业, 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科技企业的风险特征以及对技术需求是有差异的, 相应的金融支持系统的支持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而在金融支持体系方面, 相应的也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 以实现金融对科技企业发展以及科技资源统筹发展的有效支撑,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投资基金、银行信贷以及证券市场三个层次的金融支持。
在整个金融支持体系中, 种子企业主要是获取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其中, 种子基金主要包括私人投资的天使基金和政府引导的孵化基金;创业企业主要是获取风险投资、科技银行发放的风险信贷以及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支持;成长企业则主要通过科技银行发放风险信贷、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信贷或科技信贷、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以及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成熟企业则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和沪深主板市场上市获取资金支持。
当然, 金融体系对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互动发展的有效支持, 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 这主要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对孵化基金、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与分担, 对金融机构发放科技信贷、风险信贷的贴息支持, 对金融机构、风险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减免, 对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发展的扶持等。
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撑下, 金融体系对科技企业形成有效支持, 推动科技企业通过基础型研发项目或应用型研发项目与科研机构有效对接, 实现产业资源与科技资源的统筹互动与发展。
二、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西安作为一个科技资源大市, 对科技金融的需求十分旺盛。在这种背景下, 西安各类科技金融主体也在积极尝试创新投融资模式, 无论是在风险投资、银行信贷, 还是在证券市场融资以及科技金融中介组织领域, 都进行了有益的创新探索, 相应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也逐渐形成。首先, 风险投资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在西安, 与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相关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国有控股的投资公司, 共有20多家, 注册资本金超过100亿元, 主要围绕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开展投资业务, 同时也对科技企业、科技项目进行风险投资;第二类是专注于科技企业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 该类机构专注于科技型企业投资。其次, 银行信贷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西安地区一些银行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 已经成立科技型中小科技企业服务专营机构或者服务部门, 并且建立了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考核机制, 保障该项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建行为例, 截至2012年底, 建行西安分行已为27家科技型企业累计发放2.7亿元贷款。第三, 资本市场政策体系逐步建立。相关政府部门积极着手, 加快完善扶持企业借助证券市场融资的政策体系。以西安市高新区为例, 高新区管委会提出“注重孵化、重点培育、鼓励中介、政策促进”的工作思路, 一方面完善了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 对入库企业重点扶持;另一方面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建立紧密联系, 为企业牵线搭桥, 多次组织企业赴证监会、深交所等机构学习和推介。第四, 科技金融中介不断壮大。科技金融中介体系是由各类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类中介组织构成的体系。具体包括产权交易中心、证券上市辅导机构、科技投资咨询机构、评估机构、专利事务所以及担保中介机构。目前, 西安市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总计共有120家。
三、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西安地区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仍面临诸多问题, 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风险投资规模偏小、本土率低、扶持政策缺乏。西安风险投资机构目前仅有85家, 相对全国深圳、北京、天津的133、133、122家而言, 机构数量仍然偏少。在投资规模方面, 2012年西安地区风险投资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 仅占全国风险投资金额的2%, 吸引风险投资的能力较弱。目前, 西安本土投资机构仅有15家, 注册资本金23亿元左右。2009年在对西安科技企业进行投资的10家机构中, 仅有3家本土投资机构, 本土投资机构发展较慢。深层原因则在于缺乏鼓励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配套优惠政策, 如关于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风险投资高管人员的税收政策等。
第二, 银行信贷规模远不能满足需求, 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发展缓慢。据统计, 2012年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信贷融资不足需求量的20%, 95%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情况。虽然有几家银行都指定了开展科技信贷业务, 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机制, 加之科技信贷的风险大, 而收益却是固定的, 导致该项业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推进。此外, 虽然有政策推动, 但由于缺乏易操作的盈利模式, 其余多数商业银行至今仍然没有成立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或者经营部门, 该项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 资本市场利用能力相对欠缺。发达省市培育上市公司的重点, 已由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包装国有困难企业上市, 转变为支持本地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上市;从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入手, 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扩大融资规模。然而, 西安却很少从高科技、能源、化工、旅游等特色产业着手, 选择优势企业整合改制、组织上市。股票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 由于地处不发达地区, 西安的多数中小科技企业市场发育度低, 市场的竞争力不强, 在与发达地区的企业激烈上市竞争中势必处于被动地位。
第四, 科技金融中介体系亟待完善。当前, 直接从事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的机构偏少, 整个科技中介机构还存在诸多问题, 阻碍了其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失高效统一的科技金融信息传播平台;二是科技中介机构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没有形成投融资经纪服务机构群体;四是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
四、完善西安市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
(一) 推动创业投资行业加快发展
第一, 壮大科技产业种子基金。一是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天使基金, 为其在西安开展投资业务提供支持, 促其在西安发展壮大;二是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为依托, 由政府引导基金牵头, 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共同设立孵化基金, 并扶持其发展壮大。
第二, 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为使风险投资基金在西安统筹科技资源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 应扩展风险投资基金, 尤其是私募基金的资金渠道, 允许和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次, 结合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特点,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 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 尽快设立区域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二) 培育科技银行快速成长。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既不同于传统企业, 也与一般的中小企业有着显著差异, 导致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 还是一般的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体制机制都难以适应其信贷需求。因而, 建议设立专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科技银行, 推动金融机构在授权安排、分析管理以及定价机制方面, 根据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进行积极创新, 有效化解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问题。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的发展, 一是积极引进美国硅谷银行等经验丰富的科技银行在西安设立办事处 (分行) ;二是可以考虑在初期由商业银行成立科技信贷专营部门, 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待经验成熟之后, 最终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科技银行。
(三) 加快提升资本市场利用能力
第一, 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步伐。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已经成为支持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本平台, 有力地支持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此外, 上市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退出途径之一, 西安统筹科技资源发展, 应该充分利用好这几个资本市场平台, 重点是通过各项政策扶持, 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或者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步伐。此外, 也要考虑支持大、中型科技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
第二, 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 通过政府组织协调, 将企业进行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目前在全国多个地区已有尝试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建议西安市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高新区管委会可考虑牵头试点发行科技企业集合债券, 以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
(四) 重构科技金融中介组织体系
第一, 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的重要载体之一, 可考虑由市金融办牵头, 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 设立西安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作为整合西安科技、金融资源的共享平台。
第二, 创设科技担保专业机构。建议西安市相关部门针对西安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实际, 考虑创设科技担保专业机构。设立方式上, 一是由财政出资设立;二是由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设立;三是社会资金设立, 财政给予风险补偿。
第三, 深化科技保险业务试点。现阶段应进一步深化试点, 一是创新科技保险险种;二是进一步扩大保费补贴企业范围;三是可采取园区、基地团购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迅, 陈军.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研究, 2009.12.
[2]陈洪.广东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路径、特点和对策[J].财政研究, 2008.8.
科技金融支持 篇9
关键词:自贸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机遇,挑战
一、引言
2014年12月,中央批复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把福建自贸区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相比,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不仅仅局限在贸易领域,而更多的肩负了其他重要领域的改革、创新和政策实验的职能。“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便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此背景下,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等一系列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必将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将伴随着巨大挑战。
二、福建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及原因分析
科技创新企业(以下简称科创企业)即指一般具有某种或某些核心专有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对社会有积极效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商业模式的研发或生产的企业。比如: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电信技术、环境保护等科技创新领域企业。李心丹、束兰根(2013)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细分为种子期、初创期、萌芽成长期、加速成长期、稳定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七个阶段,提出无论哪个阶段的科创企业,包括衰退期(面临二次创业,下一生命周期的种子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需求。
据2014年度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公布,2014年福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加值3,45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9%。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
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厦门、福州和泉州三地,除了具有高风险、技术领先、有形资产比例低、对专有人才依赖强烈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一般特点以外,福建科创企业还存在主要以中小成长期企业为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领先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与产值相对较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同时,由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自身的原因,福建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又遭受到金融排斥,存在融资困境。
(一)融资渠道狭窄。从福建省目前的金融环境来看,科创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或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及民间渠道获得信贷支持,通过资本市场或其他创新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支持在实践中很少看到,融资渠道较狭窄。
(二)融资结构上的期限错配。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在期限上追求短期流动性而民间借贷追求短期高息回报,导致科创企业从传统渠道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填补短期资金的空白,对于长期研发、市场开拓以及改善管理等方面存在融资结构上的期限错配,长期资金缺口较大。
(三)科创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福建科创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大量有待考察的信息,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传统金融机构惜贷及贷款成本较高。
(四)知识产权和应收账款的评估机制不健全。科创企业大多拥有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较多,有形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品,还款保障不充分,且市场前景不明朗,技术风险较大,达不到银行的资信评级要求,目前针对科创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缺乏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和流通机制。
(五)缺乏市场分散风险机制的保障。高风险是科创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科创企业在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承担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与“低风险、稳定收入”的金融中介传统经验模式不相匹配。
(六)传统渠道风险控制系统的局限。科创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的现象,信用级别低,无法从内部满足银行的增信要求,此外科创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既无实力雄厚的上下游客户为其进行担保,也未形成与其他科创企业之间的联保、互保机制,难以满足银行对有效外部担保的要求。
(七)科创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大多数福建科创企业在创建初期都是由家族成员或科技创新技术骨干兼任管理人员,在管理上并未达到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造成管理效率较低下、水平有限,技术与管理无法配套。随着公司的发展,在市场推广、商业模式的选择阶段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大,运营风险较大,不符合银行的信用要求。
(八)福建科创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不健全。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和财务信息的不透明,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使得担保公司、评估公司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态评估时要付出更多精力,直接导致了企业申请贷款周期长,融资难。此外,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往往现金流不稳定,还款来源不确定,以及一些科创企业的失信行为也是造成传统渠道融资不畅的原因。
综上,福建外部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不健全和科创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科创企业的融资瓶颈,需要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尤其是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使得突破制度框架,进行全面的金融体制、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融资渠道的创新成为可能。
三、福建自贸区金融改革视角下,科技创新型企业寻求外部金融支持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较,福建科创企业的发展尚不具备绝对优势,在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把握时代机遇,聚焦发展热点,创新福建科技金融,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现实课题。福建自贸区的贸易,是面向海峡两岸全要素贸易的开放,比如两岸企业的资金账户管理、金融人才的交流、外资金融业务的管制放开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技术的引进等,为科创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机遇。
1、创新融资渠道。福建省科创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以企业内源性融资和商业银行信贷为主,自贸区构建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总体制度框架,开放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准入门槛,使得新型金融机构(比如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创新型金融业务的进入成为可能,便于省内金融环境优化。为融资机构类型的丰富化、新型科技金融业态的激发、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带来机遇。
2、拓宽资金来源。福建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使得原有的外资准入管理审批从1,000多项减少到139项,使得外资进入福建市场有了清晰的预期。同时福建自贸区“先行先试”,已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制度;开办了两岸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试点;探索设立在自贸区的企业或项目可接受台湾地区银行机构发放人民币贷款制度;允许区内银行机构提供担保,且不纳入银行融资性担保余额管理。福建自贸区转变政府职能,一系列金融制度的改革,积极追求投融资的开放性,将使自贸区成为离岸本外币资金汇集的重要场所、为科创企业实现跨境投融资尤其是闽台之间的跨境投融资;为科创企业吸收台湾及海外资金;为科创企业实现海外上市等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3、融资工具和服务创新。在现有体制下,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态度是十分谨慎的。以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导向的自贸区金融改革,自贸区金融监管的放松为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融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保证担保、科创企业集合保理融资、科创企业联保互贷、科创企业股权贷款、科创企业供应链集群授信、孵化器融资等新型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和服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4、融资模式创新。目前,福建省科创企业的融资模式主要采取以商业银行信用借贷为主的债权融资模式。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必将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探索业务合作模式,催生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在区域广度和业务纵深度上的进一步延伸。比如形成“债权+股权”的投贷联盟实践,多层次资本市场升降板的股权融资实践。为科创企业实现多元化的综合融资服务方案带来机遇。
5、科技金融产业链大升级。对于产业链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龚勤林(2004)、李心芹(2004)、周路明(2005)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链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其中共通之处在于产业链必然包含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不同部门,这些部门共同为某种产品(既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无形产品)的生产提供服务,产品在产业链中实现着价值增值。李心丹、束兰根(2013)对科技金融产业链给出了定义,认为科技金融产业链是以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以银行为中心,以金融产品为连接点,以价值增值为导向,延伸至不同机构,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并认为科技金融产业链主要分为产业组织链、产业空间链和产业价值链三个层次。
根据该定义,目前福建省科技金融产业组织链主要由政府+银行+科创企业构成。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将对加快金融产业组织链创新、整合各类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全面拉长并升级现有科技金融产业链条产生机遇,比如形成政府+银行+创投+保险+券商+担保+科创企业的新型产业链。产业空间链即产业组织链条上各环节的地理位置分布,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在主动进行科技金融产业布局方面赢得先机,可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进行科技金融产业布局。产业价值链即由商品生产的核心企业联合各企业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产品的生产销售直至服务,实现价值链增值。科技金融产业的价值链要求价值链上各环节进行配合,实现客户共享,取长补短,实现价值链效益的最大化。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使得商业银行投贷联盟、银保合作、银担合作等融资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整条价值链得以完全匹配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为价值链增值带来巨大机遇。
6、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遇。美国硅谷的人口构成中有约1/3的人口在美国本土以外出生,科学家和工程师中约60%在美国以外出生。这种种族与文化的差异、碰撞和融合从根本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同时移民尤其是其中的高级人才与其出生地的联系则有助于硅谷建立全球产业网络、获得全球资源整合优势。福建自贸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中,明确提出构建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支撑,构建引智模式,加强海峡两岸智力合作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台湾及海外专业人才来闽创业,鼓励福建本土人才海外深造,加强国际合作。必将为提高科创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国内外合作活跃度,为科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带来机遇。国际交流也为其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理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半功倍。
总之,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科创企业与金融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窗口,为福建省科技金融体系向国际先进同业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面对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机遇,同样还存在诸多挑战:
1、自贸区高端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自贸区金融创新所需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欠缺。据统计,2015年末,福建省金融从业人员已达31.81万人,但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福建总人口近3,700万,按照西方国家标准,最少应有18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从质量和结构上看,福建自贸区既缺复合型人才,又缺相关专才;既缺理论人才,又缺实务人才。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名,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名,而福建少之又少,目前尚无数据可查。
2、高端专业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据福建省2015年度紧缺人才目录显示,自贸区建设所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排在榜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创新人才需求紧随其后。
3、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低。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福建省全社会R&D(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355.03亿元,占GDP比重为1.48%,低于2.09%的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同有自贸区优势的上海3.66%、天津2.96%、广东2.37%等省市。
4、科创企业整体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035家,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904家;同期北京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495家,而美国硅谷类似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超过10,000家。另据科技部2015年统计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6.42%,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为71.01,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53.43,虽与福建省往年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相较仍有差距。在国家批复试点自贸区建设的4个省市中名列末位。
5、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原创能力)不够强。据福建省科技厅公布,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拥有发明专利17,86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69件;而同期上海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9,98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9件,天津有效发明专利量103,775件,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排名全国第一位,达138,878件。
6、高水平研究机构相对较少。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共有重点实验室20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7个(其中国家级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6家。与同期的上海、天津、广东三地相比仍有差距。
7、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国际竞争力不够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2015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名单,美国硅谷以及东部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周边的大学上榜较多且排名靠前。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分别排在第43位、第51位和第129位;北京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列第48位和第49位;上海的复旦大学排在第193位;而福建省并未有一所高校跻身该榜单。目前。我国整体高校的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较低,仅为15%~20%,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尚有很大差距。
四、结论
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5》显示,2015年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已上升至全国第9位,实现产值15,313.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9%,科技创新企业已成为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然而,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无论哪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金融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科技创新企业与金融完美融合在融资渠道、融资模式、资金来源、金融创新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人才、技术、教育、科研等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Darian M.Ibrahim.Debt as Venture Capital[J].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2010.1169.
[2]泰勒·考恩著.王颖译.大停滞科技高原下的经济困境:美国的难题与中国的机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赵昌文.科技金融[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科技金融支持 篇10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前, 我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数量较多, 例如江苏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成都盈创动力公司。此类发展良好、效益明显的科技金融服务公司, 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新产品和技术、开发新的生产模式、借助网络优势 (例如由此产生的阿里金融平台、全球网、融资商城等) 来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配置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简介
浙江省某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在2005年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为1000万, 在2007年开始运行。该企业在成立之后不断对自身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不断总结市场经验后, 依靠雄厚的科技实力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认可, 相继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业务主要涉及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理财咨询管理、信用担保等服务。
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该公司在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商业模式, 分别是桥隧模式、路衢模式以及云融资平台模式。通过利用这三种金融服务模式, 该公司实现了业务创新, 提高了其市场价值, 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上文提到的前两种模式。
(一) 桥隧模式
1、模式简介。
该公司在传统担保模式下创新出了桥隧模式, 这种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发展的第四方 (创业投资) 引入进来, 由此形成了以下结构:
在企业发展变化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 导致不能及时向银行借款。这种情况下, 第四方的出现会以收购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周转, 此方式有利于企业控制财务风险。
2、模式分析。
该企业构建的融资担保模式比起传统的担保模式有非常多的优势。首先, 该模式能够实现四个担保方的共同受益: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四方的介入能够使企业价值得以发挥, 使企业发展实现延续;对于银行来说, 第四方的介入能够很好地帮助银行掌握企业各方面信息, 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从而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于担保机构来说, 第四方的介入可以使风险降到最低, 有利于实现其业绩的增长, 带动企业初创期发展;对于创新型的投资结构来说, 这种担保模式非常适合中小企业发展, 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将采集信息的成本降低, 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加优质和低廉的股权, 有利于企业与相关借贷机构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一旦企业出现了违反约定的行为, 这种担保模式会为企业提供一个收购的机会, 增强模式中各方面的协调作用。
同时, 这种担保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鉴于企业自身发展程度以及生态问题的限制, 这种桥隧模式不能呈现规模化开展;只有企业具有良好的科技金融环境, 投资才会更为活跃, 反之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
传统担保模式与桥隧担保模式的优势、劣势可以通过下表1体现出来:
(二) 路衢模式
1、模式简介。
除桥隧模式外, 该科技金融服务企业还开发了路衢模式。此模式主要是通过筹集资金、搜集金融资源 (信托公司、创业投资、银行资金、各种投资机构等) 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担保模式的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
2、模式分析。
这种担保模式较为灵活, 融资标准限制较低, 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用过多地考虑资产规模、抵押限制等问题, 减少了中小企业的压力;该模式还能够进行批次融资, 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大大降低, 从而使政府的引导作用得以发挥;集合信托模式下的资金利用期限变长, 可达到一年以上, 有利于企业做好资金的管理与运用, 从而降低了资金在周转过程中的风险。
同样, 该担保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政府的财政实力依赖过高;依赖集合信托债权发行, 融资成本降低是保本认购的重要依据。如果企业资金不能满足融资成本降低的要求, 合理运用这种模式就非常困难。
3、案例实践。
公司成立很多年的一个金融平台, 简称其“平湖秋月”。在成立以来, 该金融服务公司已经为3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下表2是该项目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开展的具体情况:
由表2中信息可以看出, 该信托基金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业领域的风险投资比例非常高, 发行额度比例最高达到56%, 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电子信息领域最为明显。由此可见, 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确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本文对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主要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了两种融资担保模式, 以及在这两种金融服务担保模式下科技型金融服务机构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为中小企业发展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深入, 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 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成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前,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调整自身资源、创新企业发展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 但力度较小。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服务部门, 对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在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途径,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剑峰, 邓天佐.我国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创新实践及若干建议--以浙江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科技成果, 2014 (5) :4-7.
[2]袁新峰, 赵强, 武逸等.“1+2+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首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J].征信, 2012, 30 (2) :60-62.
[3]包诺敏, 刘波.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环境分析——以内蒙古中小企业为例[J].北方经济, 2013 (6) :50-51.
[4]李沛, 荆伟.论创业板推出对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山东省为例[J].决策探索, 2010 (20) :33-34.
流通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篇11
关键词:金融支持;流通产业;外溢效应;产业集中度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流通产业已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配置资源和资金融通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加快发展流通产业,推动流通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和支持富有竞争力的流通企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流通产业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金融体系的系统性支持,金融支持无疑是影响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的关注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通产业快速发展,流通理论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葛红玲(2006)最早针对首都流通业的特点提出了完善首都流通业金融服务保障体系的具体构架。陈平(200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货币流通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货币流通超发行量大部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所致。总的来说,货币流通于商品流通须保持均衡。宋国宇和孙庆莉(2009)也认为流通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提出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在流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金融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点关系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中叶。帕特里克(Patrick)在1966年《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提出了需求带动和供给引导的金融发展问题,为后来金融发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存在相互推进的过程。格林伍德(Greenwood,1991;Jovanovic,1997)在论述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时也指出:金融与以产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间互为因果。
国外文献大多是从广义的角度实证金融发展与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侧重点在于金融发展水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方面研究,对于具体流通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未作太多的展开。国内学者对流通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现有的文献大多是对金融支持与流通产业发展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侧重点在于说明金融支持对流通产业发展有很大作用,而对于金融支持如何影响流通产业发展的具体过程,他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如何,并没有阐述;另一方面,对于金融支持指标的选择,有的学者采用金融相关指标FIR,这一点也是有待商榷的,FIR可以表示金融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支持,但不能单独表示出金融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文本试图从以上这几个角度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重新研究流通产业与金融支持的内在机理,为流通和金融两产业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金融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金融机构的信贷促进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流通产业部门的生产规模并提高流通产业发展效益。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就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产业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倾斜性的货币和信贷政策。流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某些金融工具,为流通产业企业的运营、转型和升级等提供各种支持,促进流通产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如图1所示,金融发展是金融有效支持流通产业的前提。金融对流通产业的支持途径我们分为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市场性金融支持。政策性支持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调控导向,政府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对流通产业提供一些政策优惠,比如外贸的出口退税、降低有关税收等,可以使得流通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市场性的金融支持主要是通过为流通企业筹集资金、提供金融便利和提供相关金融衍生品以规避企业风险,来促进流通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首先,金融帮助流通企业筹集资金,即是发挥金融的融通资金功能,企业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或者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其次,市场性的金融支持通过大量的金融网点和网上交易为流通企业的商品和服务流通过程提供了资金往来的便利,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企业的成本。然后,市场性的金融支持通过专门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流通企业提供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规避流通企业不愿承担的风险,促进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流通企业的发展在金融的合理支持和引导下能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正的乘数效应。
金融发展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优化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外部环境进而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我们将这中效应称为金融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外溢效应。比如,金融发展通过带动消费进而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金融发展可以消除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担忧,增加当期消费欲望,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及时消费便利等,带动居民消费,增强流通产业的活力。同时流通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和刺激消费,在相互促进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只有金融发展了,金融产业才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本、金融商品和服务提供给流通产业,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一旦流通产业脱离金融产业的支持,流通产业就会因资金匮乏放缓发展速度甚至停滞。另一方面,流通产业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进而加大了金融发展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
三、流通产业与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我们选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RG)表示流通产业发展,为了体现金融对流通产业发展的直接支持,我们主要从银行和证券两个角度,分别选取了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的贷款额(CL)和零售业上市公司证券市场融资总额(RF)两个指标,表示流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直接效用。由于考虑到已有学者证明金融发展对第一、第二产业有一定的效用,第一、第二产业的效用增加必然会对流通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即金融发展对流通产业的发展的外溢效用,故我们又选择了金融发展比率(FIR)来表示金融支持的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外溢效应,FIR采用M2/GDP表示。
模型1: SRG=α+β1CL+β2RF+β3FIR+μ
SRG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L为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总和减去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贷款总和近似替代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的贷款额,数据来源wind资讯;RF为零售业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年融资总额,时间段为每年的一月一号到十二月三十一号,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回归结果: SRG = -1056.67 + 1.89*CL + 55.28*RF - 231.08*FIR
调整后的R2=0.909,而且F统计值为50.96477,P=0,联合检验结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从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上看,CL的P值远远小于0.01说明CL跟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变量RF、FIR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不显著。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1) 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是金发放贷款,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企业的贷款多少会显著的影响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
(2) 证券市场支持作用有限。首先,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市场还不完善,流通企业很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其次,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以上的流通企业较少,占产业主体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本市场融资的高门槛往往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3) 金融外溢效益不明显。可以看出金融对流通产业的支持方式还比较单一,我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让金融充分地融入经济产业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对流通产业支持倾向力度与流通产业在经济体中的地位的关系,我们将上述变量分别比上各自对应的全行业总数,得到的新变量进行同样的回归分析。
模型2:LTL=α+β1DKL+β2RIL+β3FIR+μ
LTL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SRG与GDP的比;DKL为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的贷款额(CL)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RZL为零售业上市公司证券市场融资总额(RF)与上市公司证券市场融资总额的比;FIR为M2与GDP的比。
结果拟合度不是很好,不过P值小于0.05,检验结果显著。三个解释变量有两个显著一个不显著,其中DKL即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贷款率在90%的置信区间显著,FIR金融相关比率在9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RZL流通产业融资比率没有显著关系。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1)流通产业在所有产业中地位与金融支持的力度息息相关,而目前要提高流通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地位,金融支持的方式仍然比较局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国家通过调控金融机构对流通产业的贷款政策可以有效的调整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流通产业对金融依附度较高。从无流通论到现在的流通体系战略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时间短、速度快,对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比较敏感。而商品流通意味的是消费者切身的资金与利益交换,正是流通产业自身的这个特性使得它的每一个过程都与金融息息相关。以此,相对于其他产业流通产业对金融发展的反应更为敏捷。这也说明金融发展对流通产业的直接效应大于外溢效应。
四、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创新
流通产业对金融的依附度较高,大力开发和创新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会有额外的乘数效应。虽然金融支持流通产业的方式很多,但在我国目前真正能对流通产业起作用的金融支持方式还比较单一,银行贷款这种最传统的支持方式仍是最有效的。我国政府应当鼓励市场大力发展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金融创新,改变金融支持结构单一的局面。借鉴国外发达金融市场的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第二、 给予流通产业以资金支持为中心的政策优惠
受我国以往“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影响,国家对流通产业的投入一直较少。资金是我国流通产业目前发展的一个瓶颈,以资金支持为中心的国家政策支持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流通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流通产业开设专项发展基金,扶持流通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指定相关的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较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及多种融资方式。
第三、 提高流通产业集中度
我国流通产业具有“小、散、乱、差”的特点。中小企业以及小规模的个体经营户占据了市场的很大部分,产业集中度低导致了过度竞争的情况,缺乏规模效益,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下。一方面,由于小企业的单位风险控制成本高,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是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使得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赢利能力有限,一般都达不到能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来融资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不能很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我国应当积极鼓励流通产业内的并购重组、打破区域壁垒、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适当提高行业进入门槛以提高流通产业集中度,使得流通产业能更好的利用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对流通产业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洪涛. 流通产业经济学 [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商务部研究院. 中国现代流通30年 [M]. 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3]高涤陈. 流通过程与生产力经济学[J]. 财贸经济, 1981(05).
[4]钱水土.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J].统计研究, 2011(01).
[5]伍海华,张旭.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发展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5).
[6]赵萍. 论流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J]. 财贸经济 , 2007(02).
科技金融支持 篇12
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而且作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带目前已经启动,主要包括哈尔滨、大庆两个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国家及特色产业园区,6个国家级对俄产业化中心,一个省级高新区,4个民营示范区,2个医药科技园区。目前哈大齐高新区已经成为了黑龙江省重点扶持对象,并对其进行了有效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未来发展前景可观[1]。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最快、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为发展,具有科技以及人才优势的发达地区。“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市为龙头地区带动整个高新区的发展,以大庆、齐齐哈尔地区为工业走廊骨干,其中还包括一些沿线地区———安达和肇东。为了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哈大齐工业走廊”应运而生。“哈大齐工业走廊”主旨是: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寻找以东北地区特色为基础的自身特色经济。
为了充分发挥“哈大齐工业走廊”自身的经济优势,黑龙江省政府非常重视此项目,决定将此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力争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成全国重点高新技术区,通过“哈大齐工业走廊”高新技术区带动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大庆高新区建区以来,始终坚持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积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深化科技、金融和管理改革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提供重要保障。
黑龙江省非常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决定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十年的重要发展对象。不仅如此,黑龙江省科技厅在经过充分调研之后,选择哈尔滨、大庆及齐齐哈尔作为发展区的三大核心地区,并且制定了哈大齐高新技术区的相关策划方案。黑龙江省的目的是通过哈大齐高新技术区带动黑龙江省其他地区的发展,希望哈大齐高新技术区形成“带头”效应,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存在的诸多瓶颈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硅谷的例子发展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区。美国的硅谷主要是以强大的金融体系为支撑,政府的强大后盾为支持。如今,哈大齐高新区可以以金融层面为切入点,以金融层面带动其他层面更快发展,有效解决黑龙江省高新区的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目前,哈大齐高新技术产区还在发展期,从建设过程看,发展哈大齐高新技术产区是长期的过程,因此,目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融资渠道狭小,外资进入困难
哈大齐高新区目前处于初步阶段,许多金融问题还没有达标。例如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许多企业融资有一定限制和困难。企业只能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从哈大齐高新技术产区的现状看,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虽然存在,但整体较其他高新技术区来说,发展比较落后,这就造成了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这样造成了许多外资投资意愿下降。
(二)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人才匮乏
哈大齐目前金融体系还有待提升,因为本区域的证券、期货公司、保险、信托公司无论是从业人员的资质,还是服务水平,都是较其他地区落后。一方面,黑龙江省的专业人才少,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对于金融体系的创新维护也缺少方法。另一方面,现在的中介机构、投资公司、私人银行等机构发展不够健全,缺乏公众信任度,因此会制约哈大齐高新技术区的发展。
(三)政府扶持力度小,国家政策落实情况不够理想
哈大齐高新区的税收减免政策有门槛限制,这就造成了目前有部分企业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哈大齐高新区的政策扶持较少,应继续加大力度扶持。而且高新区的企业投资融资主体主要有政府承担,这样就会使风险投资资本与高科技企业的实际资本需要不匹配。此外,银行政策出台后实施的情况不够理想,部门之前没有明确的分工,有些国家给予企业的政策没有真正的实施。因此这更加使哈大齐高新技术区发展缓慢。
(四)科技创新企业实力弱,融资困难
目前,哈大齐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企业还在发展阶段,企业规模较小,而黑龙江省给予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大的科技创新企业,这就造成了小的科技创新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减弱,偿债能力不足成为普遍问题,在企业资金链出现意外时,经常不能及时偿还账款,对债权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利益损害。而且企业抵押物不足,担保公司不愿意介入担保,有些尽管可以担保,但是第三方的反担保落实也比较困难。
(五)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企业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科技创新企业不愿意对外披露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或者对外披露的信息不真实,这就造成了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的情况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很多的金融机构派遣调查员去访问企业,但是因为调研员的资质差异,对于企业的真实状况了解的也有偏差。另一方面,由于人员资质以及人员的匮乏,金融机构难以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科技产品做出有效的评价,科学的判断。
(六)哈大齐高新技术区的经济水平较低
由于哈大齐高新技术区起步晚,地区相对比较闭塞,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高新地区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且长期承担经济改革的任务成本较大,增加了企业发展的费用,阻碍了高新技术区的发展。而且由于哈大齐高新技术区以制造业为主,生产周期长,同时又缺乏资金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哈大齐高新区的经济发展。
三、解决措施
(一)政府应加大力度对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扶持
政府是金融市场的主体,也是金融市场的管理者,为了真正达到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企业之间的互动,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对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扶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使更多的哈大齐高新产区企业受惠。而且对于企业在担保上应该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企业进行融资发展,通过高新技术产区的发展,辐射周边区域更好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管调控职能,使金融环境向健康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科技产业上的优势愈发明显,这就显示出政府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政府应该从政策入手,举办一些金融科技的学术活动,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科技企业做人才储备而且提高整个行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鼓励科技金融更好的进行融合。另一方面,政府应当成立科研部门,并且成立科研基金,使更多的资本进入科技领域,促进哈大齐科技产区更快发展。
(二)搭建企业银行对接平台,使企业银行有效沟通
政府应当开展一系列扶持高新企业的政策,悉心保护高新企业的幼芽,这样才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障碍,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此外,还应适当组织银行与企业对接活动,促进银行与企业更好的交流沟通,确保“无障碍”交流,从而促使银行对于政策的执行更加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更加方便快捷[2]。
同时,银行应当建立档案制度,建立高新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将高新企业的信用记录在案,对于长期信用较好客户可以适当加大放款额度,对于信用较差的企业进行限制放款额度。这样既有效减少了银行坏账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银行的利益,而且又能够给高新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必因资金问题限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三)推出更加完善的政策鼓励企业发展
推出完善的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这样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的问题得以缓解,在企业发展当中,可以有更大的经营空间,充分发挥企业高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完善的政策鼓励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进行融资以及外资的投入,使更多的外国资金进入高科技创新企业,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更加多样。同时外资投资可以在引导人才、资金及技术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区聚集,使哈大齐高新区成为资本密集、科技发展及金融活跃的地区。此外,完善的政策鼓励可以使高新技术企业摆脱不必要的包袱,减轻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负担,可以让高新技术产业既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发展中来,而且还能够减少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多元化融资体系
哈大齐高新区的企业目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也是制约哈大齐高新技术产区发展的瓶颈,应该对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有效改进。因此,应当积极采用创新性融资工具,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信贷的额度,并且降低企业融资的门槛。此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让哈大齐高新区的科技公司能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科学的调研和统一的筹划,进行融资体系渠道的扩建。例如,可以采用财政融资体系,商业银行融资,项目融资,基金融资,债券、租赁融资等等方式,促进科技与金融发展更加健全。
(五)搭建平台,促进银行和科技企业融合更加完善
1.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与科技部门合作,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加强对重点科技工作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水平。
2. 鼓励商业银行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对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简化审贷程序。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和仓单质押贷款。
3. 鼓励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衔接。鼓励更多的银行、更多的投资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工作,民营的担保公司开展科技金融担保业务,采取对接会、一对一对接和设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方式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工作。
(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金融信用体系基础牢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流畅、稳定的运行。在金融领域,良好的信用是科技金融的一条主线,对促进科技金融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1. 加强部门间协调,在行政审批、项目招标等领域积极应用信用评级报告等信用服务产品,对信用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和支持,对失信行为进行协同监管,形成激励约束和制裁机制,有效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2. 政府应当担任起信用体系的管理角色,全面对信用体系进行规划,对信用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有效管理[3]。同时政府要针对当前的信用体系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具有不良信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制裁。通过法律的形式,不断促进当前信用制度的完善。
3.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使企业了解信用的重要性,并且引导企业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其对外披露信息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参考文献
[1]于静,范继红,赵琳,韩阳.哈大齐工业走廊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6(2):45-46
[2]王炯.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探索—以中原银行为例B[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