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中心

2024-08-05

科技金融中心(共12篇)

科技金融中心 篇1

0 引言

江苏省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而且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撑,只有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才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代表,在科技金融工作实践中已开展了持续的探索,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模式。研究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构建一个适合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基本情况

科技金融是整合科技、金融、企业和社会资源,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是近年来在国家支持科技创新和新技术产业的背景下产生的,各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结合当地金融工作的优势和资源,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1.1 国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情况

通过几年的探索,国内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服务科技型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培育了科技金融服务的新业态。如广东省生产力中心自2007年起相继设立1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风险准备金和5000万元“联合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有效引导和推动银行向企业贷款超15亿元,风险准备金实际放大倍数达30余倍。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在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债权融资体系构建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科技企业信用互助担保贷款业务,设立政策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多种途径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截至2012年底,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累计为247家企业提供4.35亿元贷款,有124家企业加入了信用互助担保体系,累计担保额达到4亿元。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了以“盈创动力”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11月,已吸引4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入驻,收录2万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为近100家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各类企业项目对接和投资信息1000余次,帮助企业获得银行授信约22亿元,引导创投对企业注入5.35亿元的风险投资及20多亿元的意向投资。

1.2 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从2009年开始陆续部署和推动科技金融工作,经过多年探索,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形成了服务科技金融的方式与手段,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无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镇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开展了风险补偿资金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服务。

1.2.1 风险补偿贷款

江苏省于2009年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依托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工作。经过4年多的实践,省财政共安排省级风险补偿专项资金2亿元,带动全省40余个市、县(区)设立地方风险补偿专项资金2.5亿元。截至目前,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引导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584笔,总额近36.5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1087家,引导社会科技投入335亿元。在省风险补偿贷款工作的影响下,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相继单独设立地方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总计4.3亿元,直接与银行合作开展风险补偿贷款工作。其中,无锡市财政单独设立1.3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委托无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当地2家科技支行开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工作。

1.2.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利用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担保,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还有利于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支持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和行业中来。镇江自2008年起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2010年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镇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服务平台,采用风险补偿、知识产权与主产品捆绑、知识产权与信用组合等多种方法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截至2012年底,共有216家企业用314件专利、1件商标、12件软件著作权、2件动植物新品种从12家商业银行获得授信和贷款累计达14亿元。

1.2.3 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意义日益突显,已经成为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科技金融投资体系的重要环节。无锡自2012年设立种子资金,由无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种子资金日常管理和投资运作,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人民币作为种子资金,专项用于对创业投资企业参股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跟进投资。

1.2.4 科技保险

自2007年科技保险试点启动以来,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也积极推广科技保险,重点创新和推广科技保险险种。镇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率先在全国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与人保财险镇江分公司紧密合作,建立了与专利保险险种相对应的服务平台,通过专利维权托管的方式进行重点跟踪和服务,并完成了全国专利保险第一单。

2 江苏省内科技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科技金融形势发展较快,省政府大力支持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全省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工作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缺乏整体部署和联动机制

政府在推进科技金融工作过程中,缺乏对科技金融工作整体部署和联动机制,比如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周期的各个阶段,支持的方式、政策、保障措施等都有待进一步明晰和完善;此外,在科技金融合作中如何统筹联动,发挥各方职能和优势,群策群力,有效推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投融资中介机构和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目前与投融资密切相关的科技中介相当缺乏,缺少行业龙头机构,无法有效整合与配置资源。各地市的融资服务体系尚处于松散状态,专业人才也较缺乏。还需大力度鼓励和指导各地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助贷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全省融资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业务发展。

2.3 科技型企业金融活动服务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江苏省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与信用服务体系均不完善。科技型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中介机构,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致使一些企业无法跨越融资担保障碍。

3 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与思考

3.1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纽带和桥梁。“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快速发展,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成为江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在服务科技金融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3.1.1 拥有良好的人才队伍和科技服务成效

截至2011年底,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资产总额达到8.72亿元,从业人员943人,具有学士以上学位的508人,占总数的53.87%,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585人,占总数的62.04%。“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累计服务企业20万家,咨询各类项目10万次,转移服务技术成果3000项,培训科技人员40万人次,科技金融服务企业100亿元以上,实现服务收入10亿元以上。

3.1.2 服务网络覆盖全省

截至2011年底,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达到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9家,地方中心56家,覆盖了全省13个省辖市、苏南90%以上区县、苏中80%以上区县、苏北70%以上区县。在开展科技金融工作中,可轻松构建省、市、县3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统筹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整体部署全省科技金融工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

3.1.3 科技金融服务业务已初具规模

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以科技创新服务为立足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陆续组织开展了科技金融工作,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科技金融服务经验。目前全省已有40多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工作,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风险补偿贷款工作和服务的人才队伍,建立了一套科技引导、金融支持、各方风险共担的有效运行机制,为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3.2 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思考

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既有社会需求的支撑,又有政府的支持。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优势,加快传统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将为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发挥巨大作用。在当前江苏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关键时期,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推进科技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借鉴学习国内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先进做法,结合国情、省情学习国内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先进做法,结合江苏省型中小企业设立,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省、市、县(区)联动,构建全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省、市、县(区)联动,发挥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江苏省内优势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目前已通过开展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业务初步形成省、市、县(区)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但服务形式还较单一、覆盖范围还不够广,下一步要继续健全多方联动机制,推广多方联动模式,汇聚优势科技及金融资源,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支持,逐步建立起服务功能较完善、服务水平较高、服务网络畅通的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3.2.2 建立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推进银政企深度合作

科技金融联盟将促进科技金融领域各种创新要素的集聚,促进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互动,使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引导社会资源不断投入科技创新。2012年12月,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联合银行、交易所、担保、保险、证券、创投和高科技企业等106家单位,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服务联盟。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可借鉴深圳的成功经验,由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联合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等,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鼓励联盟成员间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推进银政企深度合作,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省内科技型企业提供银行商业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并购重组、财富管理等系统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2.3 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目前,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地区并不多,尤其是苏中、苏北地区大部分还是以项目拨款为主要手段。由于企业数量众多,政府资金很难直接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生产力促进中心应努力转变财政资金支持企业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粘合、吸引、凝聚社会资金,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引导政府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为科技贷款提供风险补偿、信用担保、科技保险等方式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二是引导银行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如贷款贴息、奖励等。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如设立种子资金、天使资金、引导基金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投行业,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

3.2.4 建立企业融资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的信用水平是融资的关键要素,也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了解和掌握企业信用,便于金融机构和政府更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开展相关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培养并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收集和保存企业信用记录,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信用体系,同时帮助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了解企业信用状况,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在融资、担保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3.2.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服务水平

开展高质量的科技金融服务,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金融人才,人才是科技金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江苏省内生产力促进中心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采取在职教育、集中培训等方式,重视科技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二是通过设计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三是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科技金融服务队伍中来,逐步形成科技投融资服务网络和助贷体系,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科技金融中心 篇2

首届海峡两岸金融科技文化

服务论坛

——科技&文化助力金融服务发展

一、论坛背景及目的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与深入,两岸金融交流已是十分广泛和活跃,也得到了两岸同胞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它反映的是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

为促进海峡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便利两岸经贸往来,由国台办、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指导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金融服务论坛。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世界艺术发展基金主办,海峡两岸逾千名金融行业专家成员参加。本次论坛论题涉及:科技在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机遇;如何协调加快推进、两岸三地金融合作与共赢;网络时代的金融新业态;金融服务业在中国企业中的机遇和作用;科技化趋势下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海峡两岸金融业的发展与合作等各个领域,是一次与部级领导、行业专家学者深层研讨、面对面交流的极好机会,为促进本行业宏观发展,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原动力。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技&文化助推金融服务远航”,将为我们提供一次海峡两岸金融发展历程并关注未来挑战的机会。论坛将邀请一批有影响力的发言嘉宾,与来自社会各界的金融行业人士、政府官员共同探讨两岸金融与科技服务如何影响两岸经济发展,并造福两岸人民。/

4二、论坛组织

首届海峡两岸金融服务论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联合国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

承办单位:苏州金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梦文化集团

支持单位:苏州威联豪生酒店

凯悦资本

博汇文化传媒股份《尚品生活》杂志

鹏元征信有限公司

人民日报

协办单位: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台湾演艺总工会、台湾创业投资协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苏州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华演艺总工会、苏州广电总台、上海卓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台湾台北演艺经纪人工会、台湾华一银行、香港兆丰银行

参会机构:

 全国30多家经济开发园区招商局

 上海金融硅谷金融专家考察团

 100多家银行机构、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 300 多家台商企业代表

三、论坛时间及会场安排

论坛时间:2013年5月10日——2013年5月11日

论坛地点:中国·苏州·苏州演艺中心

具体地址:苏州市金门路33号苏州市政府演艺中心

论坛议程安排请见于附属表格

四、部分参会名单

五、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4008-853-918

电话:0512-***0

传真:0512-68832885

地址:苏州市广济南路19号西城永捷广场1108室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jstz222

邮箱:admin@jinsuwang.com

网址:

科技金融中心 篇3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表示,金融科技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享受金融科技带来的好处时,应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安全性,抓好金融科技风险治理,这一过程涉及体制改革、立法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且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合作与学术研讨。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先生对蚂蚁金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树进行了介绍。陈龙先生认为,构成互联网金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技术驱动、场景依托和金融合规。其中,金融合规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加上良好的技术驱动,构成了金融科技的1.0版本。然而,如果没有将互联网金融成功切入到生活场景中,则将难以得到真正的推广。

科技金融中心 篇4

R&D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这里提到的R&D资源只涉及R&D人力资源和R&D财力资源两个方面的内容[1]。2012年,各地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普遍加大了对R&D资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南省R&D资源的区域布局存在以下特点:

1.1河南省R&D活动无论从人力资源还是从财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重点支持地区

从R&D经费投入量来看,集中分布在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4个地区,这4个地区的R&D经费之和占全省总量的74.3%。R&D人力投入的地域分布同经费投入分布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4个地区,这4个地区的R&D人力之和占全省总量的65.1%。其中:郑州作为全省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在人力和财力上的优势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1.2河南省大部分西部地区和个别东中部地区的R&D资源投入较弱

从R&D经费投入量来看,位于全省最后几个地区的投入规模均在100万元以下,各地区R&D经费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不到1%,这几个地区R&D经费合计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也仅为4%。从R&D人力资源看,位于全省最后10个地区的R&D人力投入也很小,R&D人力都在1.5万人年以下,这10个地区R&D人力之和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仅为7%。

2以河南省为中心纵观科技金融中心的形成

科技金融产业汇集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所谓科技金融中心,是指科技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科技金融市场的开放自由度、科技金融信息运转流畅程度以及科技金融体系健全、高效的城市或地区[2]。Gehrig指出,最终决定金融中心的产生重要因素主要是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这两者间相互的博弈。向心因素包含了科技规模经济投入、科技信息饱满程度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离心因素包含了金融市场进入的成本、政治的干涉程度以及地方金融保护所造成的进入壁垒。上面所提到的向心因素经常是以大量科技金融企业汇集而形成的,当这些向心因素高于离心因素,也就是科技金融产业汇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时,才会形成科技金融中心。潘英丽认为科技金融中心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与聚集效益促进了金融产业的汇集[3]。科技金融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供给、经营成本、通讯设施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监理环境与税收制度这四大因素影响着河南省科技金融中心城市竞争力。具体而言,以下因素对科技金融中心的形成有较重要的影响:

2.1地理因素

科技金融学认为,形成科技金融中心的区域必须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因为距离与非标准化信息的传递效率恰好是成反比,距离贸易交通中心越远,相关信息就越少[3]。所以科技金融业要想快速发展,更多地获得相关信息就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商业集中地,克服距离问题。便捷的交通及科技化基础设备、良好的地理优势仍然是科技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条件。尽管科技进步对于地理位置显得不像以前重要,但是,便捷的公共交通以及现代化先进设备基础保证了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这为科技金融汇集提供了基本的外部条件。公共交通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枢纽,早些年形成的河流交汇以及市场经济运行航线,后来逐步建成的铁路交通、地下电线电缆及高速公路要道,还有时下先进的航空通讯与卫星通讯,这些交通核心汇聚了大量的“非标准化信息”,从而使我们在科技金融的角逐当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也是我们迈向跨国公司与机构建筑选址时,要考虑的基本条件。

科技金融中心具备的主要特征为采集、交换和重组[4]。由于面对面的接触仍是决策中非常重要的方式,节点城市的汇集优势对于公司选址十分重要。公司喜欢选择具有以下特征的地点:一是具有充分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的战略节点;二是有特定范围的劳动市场,尤其是具有熟练信息处理技能的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外部服务;三是丰富的社会和文化愉悦;四是好的社会制度因素,包括人们的工作态度、忠诚度、生产率及技能等。

2.2制度因素

政府在某城市的优惠政策也能吸引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并产生汇集。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监管环境、税收制度以及投资激励。对存款利率的制约、业务许可和存款基础资金要求方面的差异会对国际的资金起伏和科技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于监管制度的尺度把握非常重要,适度的监管制度既能够对市场被迫实行进行有效的掌控,同时它本身的限制性又不能太强,否则它将会促使市场向其他地方转移。科技金融对由于业务和利率限制导致科技金融成本上升的监察措施持抵触态度。税收是科技金融辨别投资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政府对科技金融业采取无束化和国际化的政策,并提供税收类别的优惠与便利,那么对于科技金融产业汇集的促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5]。

2.3基础设施因素

2.3.1经营成本

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竞争已明显加强了科技金融机构对经营成本的敏锐性。在所有成本中,“空间成本”比如办公楼租金、不动产价格与建筑成本成为科技金融机构选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2.3.2信息技术

通讯服务的价格、可获得性、质量和可靠性是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潜在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现代化通讯和电子技术。经考察显示,银行与科技金融机构平均每年通讯费用预算至少比其他行业高30%。但与成本相比,通讯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性已经变为重要环节。电话与网络银行的发展业充分显示了科技金融市场开发、科技金融服务分销与科技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对电信服务的依赖性。电信设施的质量取决于这样一些因素:设施利用现代技术的程度,升级现有设施的投资规模,地区电信公司对业务需求的反应程度和能力,政府对电信业投资的态度和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折旧补贴、激励技术升级的制度等。

2.4人才因素

科技金融行业是高知识密集型行业,特别依赖人的创造性劳动,人力资源科技金融服务行业的核心资源,人才的优势也是科技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国际科技金融中心的活力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例如,香港科技金融业就把高级科技金融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工作经历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考量。对于科技金融产业汇集来说,人才的汇集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才能和有能力创业的投资者、基金经理与货币交易者汇聚到一起并且相互影响,他们在进行交易、研发、拓展等方面的表现将会更加出色。掌握科技金融交易,不止需要最好的金融与商务人才,还需要法律、会计、项目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一流人才。所以,一个同时具有多种类型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区对科技金融机构或各业务部门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2.5信息流因素

信息流对于科技金融活动的选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里面包含了信息的可取性与准确性,科技金融产业的潜在机会与获利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信息因素。信息理论强调的是:在科技金融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从信息角度来诠释科技金融中心在地理区域的变化[6]。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认为科技金融中心在提供专业及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时,很大程度上依靠着信息流。科技金融中心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使用者,也是将底层信息升华为有机信息的中转站,信息流主导着科技金融中心发展的步伐和方向,科技金融业因此被称作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行业。

Poteous(1995)强调塑造和发展科技金融中心背后的力量,大致上可以从“信息外在性”(Information Externalities)、“信息腹地”(Information Hinterland)、“国际依附性”(International Attachment)、“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和“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来解释,这些力量是科技金融中心地位的决定因素。可最先以最低成本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流。因此,信息腹地的大小与特征对科技金融企业有重要影响。世界主要科技金融中心往往是一个信息数量和质量较强的信息腹地城市。

科技金融中心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造出一个最为便利,同时又能在保有最高成本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流的“信息要地”;二是重点加强与外界(其他信息要地)的联系,其条件在于该地区是否多次且有效地接收加工外来信息资源。此外,不相称信息与默认信息(意义含糊、难以理解及具有广阔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信息)都被认为是科技金融中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信息的通报与获取本身存有一定的蔑视性和各项成本的递加性,如果我们想要获取和利用默认信息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接近信息的来源。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由于科技金融市场日渐投机,科技金融机构应该入住信息来源中心,从而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当科技金融机构冲破地理约束,大量汇集到信息源时,科技金融中心便水到渠成[7]。

科技金融总结 篇5

1、融资成本、融资可获得性、资金使用合理规范。高学哲(2005)

2、融资能力大小或融资能力强及其融资成本低方面。刘海虹(2000)

3、融资效益和融资成本间的关系,以最低成本筹资,以最大流动性提供资金,同时又可发挥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即使得资源分配给最有效率的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持有此类观点的学者主要有高西有宋文兵(2000)、陈珊<1999)等。

4、企业融资效率是融资成本、收益和风险的综合体,或融资行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高有才(2003)、吕景波(2003)等。

5、曲斌:①企业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增值性和收益性,是否能超过融资成本);②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的效率(企业选择何种金融工具、何种渠道获得资金、资金的可获得性);③现有融资制度安排;④指标选择的原则;

6、信息不对称:

1、数据库(中小企业、高新企业)

金融功能:六项基本的核心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资源的功能。

2、管理风险的功能

3、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4、储蓄资金和分割权益的功能

5、信息提供功能

6、解决激励问题。

金融功能观的看法:功能重于机构。金融体系中一种新的机构的出现,其发挥的功能必然大于原有机构所提供的功能,这是新机构之所以产生的基础。

1、财政科技投入:①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金融工作手段的丰厚---保险、质押、担保);②科技创新政策激励(减免税、贷款优惠扶持政策、房租、补贴,投资机构的风险补助、科技贷款奖励)

2、科技信贷:①科技信贷绩效考核制度;②新型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科技金融组织和产品---科技支行);③商业银行和融资担保公司合作;④担保机构支持科技金融。

多层次资本市场:①大力发展创业投资;②积极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③加快建立区域性科技型企业股权流转和融资服务产权交易平台。

3、科技金融服务创新:①科技保险业务;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③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小企业集合融资、集合票据、集合信托、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④担保、再担保及反担保。

4、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①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专业化、市场化);②建立科技金融外部评审专家库;③建立科技企业信用星级评级体系;④搭建对接平台(科技和金融)。⑤建立科技企业的监测与评估机构。

科技金融中心 篇6

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迅速崛起,似乎给舒舒服服晒太阳的银行投去了一点阴影。随着支付技术日趋发展,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在为消费者简化理财方面更富有想象力。

虽然金融科技初创公司迅猛发展,但不太可能完全取代银行,因为它们实际上依赖现有的银行账户。然而,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往往在缩小银行的盈利部分,让银行更难维持低利润服务。

银行也在用不同的方法应对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包括并购、投资、人才收购、达成合作、创业孵化器,不一而足。但是关注金融科技圈子就要懂得非银行老牌公司在如何应对金融科技井喷式发展的势头,如何通过广泛接触金融科技开发者、金融科技创业者和金融科技影响者,设法参与到其中。

“与银行一样,连金融科技界的非银行机构也面临来自初创公司的压力,不过明智的企业不会躲到洞里。相反,它们正在将威胁化为机遇。” LTP的联合创始人阿密特·戈尔(Amit Goel)说。

在银行与金融科技创业公司之间勉强的友谊中,投资者注入巨额资金,为金融服务赋予一种全新定义,而许多银行通过关闭分行,试图将这笔钱投入到新技术来削减成本。在着手启动这个战略时,银行多次尝试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合作,到目前为止屡试不爽。然而,在这场勉强的友谊和整个金融科技界缺少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几家非银行金融老牌公司正试图给这种“勉强的友谊”一个名分,另一些竭力向双方示好,以此扩展、创新以及以后伺机击败对方。

信用卡组织冻起来

万事达卡公司是竭力巧妙应对金融科技的非银行金融老牌公司之一,不断投资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实际上,说到收购,它是信用卡组织当中动作最快的公司之一。万事达卡的金融科技战略一致侧重于移动支付、生物特征识别、支付鉴定和验证。万事达卡最近还宣布了全球创业孵化器Start Path的首批成员。

Start Path成立于2014年,旨在通过与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合作,更迅速地发展壮大业务,从而帮助它们。初创公司可得益于万事达卡全球专家网络的知识库,接触万事达卡客户和合作伙伴,还能够在万事达卡自家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创新。

美国运通创投是该公司为专为投资于金融科技及相关初创公司而设立的投资基金。最近,美国运通投资于有墨西哥版Square之称的Clip。Clip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正是美国运通,Clip占墨西哥支付市场总额的30%,但在该国使用的大约300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中只占有300万张。

Autonomous Research开展的一项调查表示,美国运通被受访者选为是技术变革导致的最大输家之一。众所周知,美国运通信用卡交易的交换费较高。Autonomous Research LLP的合伙人布赖恩·福伦说:“如果金融技术可以逐渐让交易减少摩擦、降低成本,收费最高的金融公司最不堪一击。”不过,这可能只是表面印象。在内部,这家信用卡巨头可能在规划强有力的战略举措。实际上,美国运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比Visa来得还活跃。

除了金融科技外,美国运通还投资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非金融科技公司。这可能与高价值信用卡会员的价值主张有关。一个例子是,2013年美国运通投资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眼镜初创公司瓦尔比派克(Warby Parker)。瓦尔比派克公司提供的服务符合美国运通的目标受众的期望。借助这些非金融科技合作伙伴,美国运通也在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电子商务体验。

紧跟形势

纳斯达克一直被称为是“以科技股著称”的证券交易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老牌公司”的地位。现在,由于面临来自其他证券交易所的激烈竞争,为吸引下一个热门IPO,它在初创公司上市之前积极接洽。

如果纳斯达克仍沾沾自喜,可能会输给别人。那么,它采取了什么措施呢?通过联营,纳斯达克在旧金山的市场街设立了一个“创业中心”,承诺为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创业人提供商业培训、指导和交流机会。原因何在?一个是近些年来,纳斯达克的主要竞争对手纽约证券交易所加大了接洽科技行业的力度,已吸引了推特(Twitter)等一些大名鼎鼎的创业公司;再有就是为了与以后可能IPO的私营公司建立起早期关系。

纳斯达克还收购了一家名为SecondMarket Solutions的公司,这家交易所让私营公司的新老员工可以将股票卖给条件合格的投资者。据后者称,由于许多公司保持私营性质的时间更久,二级市场越来越受欢迎。纳斯达克将通过这笔交易夯实自家的上市前平台。

纳斯达克还与Visa和Fiserv等投资者一起向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投资3000万美元。

汤森路透这家收入达200亿英镑的研究和数据巨头涉足众多行业,包括金融服务、风险、法律、税务会计、知识产权、科学和媒体等市。2012年10月,汤森路透推出App应用解决方案,让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开发者能够毫不费力地创建开拓性的市场监测和投资类应用程序。通过将汤森路透的内容资产与某家公司的客户账户数据及其他数据源无缝集成起来,汤森路透正试图帮助金融机构(和开发者)充分利用这些富有洞察力的数据,为客户带来差异化体验,同时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上市时间。

解决方案推出3年后,为了应对大行其道的金融科技,该公司推出了App Studio,这是苹果面向金融科技开发者的金融版App Store。有了App Studio,开发者就可以构建在汤森路透的Eikon软件里面运行的应用程序,提供从图表工具到分析推特情绪的各种功能。

汤森路透的桌面平台全球主管阿尔伯特·洛杰科提到,他将金融科技的崛起视为威胁。“金融科技活动体现了我们客户的所有想法。他们渴望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云计算,如何重塑公司企业,这种需求切实存在。有许多监管法规,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变化,他们必须紧跟形势。我们的客户如今考虑公司结构的角度与仅仅几年前大不一样。”

如今,App Studio已经大受欢迎,汤森路透将这款产品视为每家金融机构都想要的一种基础平台,不管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是兴盛还是衰落。

另外还有许多老牌公司,比如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彭博社和维萨,正全力进入银行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之间“勉强的友谊”这一地盘。

金融中心与金融中心功能研究 篇7

一、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 国内对金融中心的界定尚不统一。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金融中心, 并通过对其特点的描述来进一步界定金融中心。概括起来大体上分为三大类:

1. 从资金枢纽角度来定义金融中心, 如曾康霖教授和唐旭研究员

曾康霖认为, 当代所谓的金融中心就是融资枢纽, 是指那些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金融影响面较大的融资枢纽。它通常以某一个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唐旭认为, 金融中心 (1996) 是资金流动的枢纽。既然是枢纽, 就意味, 金融中心所吸引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主要为本区域使用, 而是通过该中心, 流向具有最佳使用效益的地方。

2.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定义金融中心, 如洪葭管研究员、杨咸月博士、项俊波主任等

洪葭管认为, 金融中心 (1993, 2003) 是以巨量金融业务为其基础, 较强辐射作用为其基本特点。杨咸月认为, 金融中心是一种特殊的、开放的金融市场。其最大功效表现在金融集聚辐射功能。项俊波认为, 金融中心是在一个特定城市和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积聚的市场。金融中心在本质上承担的是金融中介功能。但这种中介功能又不同于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 它主要为金融机构提供集中交易和清算场所, 是“中介的中介”。

3. 从金融活动或者金融机构等的集散地来定义金融中心, 如饶余庆教授、谢太峰教授、黄解宇博士等

饶余庆认为, 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 并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与交易的都市。何炘基认为 (1996) :金融中心是广泛的名称, 基本上为一高度集中金融中介服务的地方。在任何一个国际或地区, 必有地区间资金供求不平衡的情况。金融中心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平衡地区间的资金供求, 以及金融中心由资金剩余的地区吸取资金, 然后转贷于缺乏资金的地区。谢太峰认为, 金融中心是资金融通活动密集的地方, 从现实中看, 这样的地方一般是城市。金融中心应该是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大的一个资金交易集聚地。黄解宇和杨再斌认为, 金融中心是资金融通中心和资金集散地。倪鹏飞和孙承平认为 (2005) :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的大都市区, 是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活动的中间和心脏带。拥有收集、交换、重组和解译信息的能力是金融中心最根本的特征。

二、金融中心的功能观:金融中心的重新界定

上述学者关于金融中心描述的角度是不同的, 但都或明或暗的表达了一个关于金融中心共同的特征, 即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的聚集和辐射的地域, 金融中心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金融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

因此, 从根本特征的角度老说, 金融中心就是金融资源聚集和辐射功能发挥作用的地域, 一般来说, 这一地域表现为一中心城市。

这表明, 金融中心首先是一个地域的性概念, 是某地。和前面地域性概念的区别在于, 这里是从金融中心功能发挥的角度而非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聚集的角度来界定这个地域的。二者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在于,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聚集是表象, 而金融中心功能的发挥是本质, 二者是量性与质性的区别。如果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聚集而没有发挥聚集和辐射功能, 该地不能称为金融中心。第二, 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一个金融资源聚集的过程。当这个聚集过程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的时候, 发生了质的变化, 该地发挥出了金融聚集和辐射的功能的时候, 该地区形成了金融中心。第三, 金融中心的半径的大小决定了金融聚集和辐射的区域大小, 这决定了金融中心的层次。金融中心的半径越大, 金融中心的层次越高。

三、金融中心功能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1. 金融中心的功能

所谓的功能, 简单理解就是功效、效用、效应、效能或作用。金融中心的功能也就是金融中心的功效、效用、效应或做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或一种状态, 它会自动赐出一切可计量的与不可计量的、已知的与未知的影响因素, 它是扣除了一切成本、消耗、摩擦、不适应、不协调、不吻合、不耦合以后的“净剩余”、“净结果”, 因而具有很大的客观性。从而从金融中心功能的角度来研究金融中心需要的条件和建立金融中心的抓手具有优越性和准确性。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金融中心功能系统研究还没有成文, 但我国学者对于金融中心的功能的一词提出可以见于诸多报刊杂志、专著作品等多项研究成果, 其中对金融中心功能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如曾康霖教授 (2003) 概括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六大功能即融资功能;筹资功能;投资功能;交易功能;创新功能;综合服务功能。胡坚认为 (1996) , 金融中心的最终功能是融资和贷款中心。何炘基认为 (1996) , 金融中心执行两个基本的功能:金融中介功能和年期转移功能。谢太峰认为 (2006) , 金融中心具有货币结算功能、筹资功能、投资功能、资产重组功能以及信息传递功能等。潘英丽认为 (2006) , 金融中心的基本职能就是平衡地区资金和金融服务的供求。等等。这些理论概括, 表明了金融中心的某些具体功能,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 是不可否认、不可排斥的。但是笔者认为在金融业有一定发展的、非金融中心的城市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也可以发挥这些金融功能。因此, 这些金融功能是金融中心与金融业有一定发展的非金融中心的城市的共有功能。如果金融中心的功能仅限于此, 那么金融中心与非金融中心的区别就模糊了。那么金融中心的功能和非金融中心的功能的根本区别在哪?

本文认为, 金融中心功能与非金融中心功能根本区别在于, 金融中心核心功能是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无论是什么样层次的金融中心首先和都必须具备的就是聚集和辐射功能。如果没有聚集和辐射功能, 该中心城市发挥的只是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的一般功能, 是非金融中心的都具有金融功能。因此, 一个地域或都市只有发挥金融的聚集和辐射的功能, 才能说它是一个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的功能发挥是基于金融资源聚集的基础上的, 而金融资源聚集的种类、规模决定了金融中心功能的种类。因而金融中心的功能是多层次的, 而且是可以分离的, 也就是说, 一个金融中心并非必须具有所有的金融中心的功能, 在具备了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基础上, 具备其中的某些功能也可以成为金融中心, 而金融中心的层次越高, 金融中心的功能就越多, 层次也越高。

其次, 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是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 但并不是说金融中心的功能仅限于此, 也并非排斥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等所具有的功能, 而且恰恰相反, 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以及以后, 随着金融要素的聚集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溢出效应, 原有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功能发挥得更为充分, 作用的领域更为广阔, 发挥的水平会更高。而且金融要素聚集的规模越大、种类越齐全, 金融中心的功能发挥也更为充分, 金融中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 金融中心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

如果我们把金融中心比作人, 要发挥金融中心功能, 就必须有相应的“器官”和“部件”。

(1) 金融人才。纵观金融发展史, 每个时期一些杰出的金融人物对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开拓者, 是金融创新的主导者, 是金融信息的解译者, 是金融中心运行规则的制定、执行、监督和治理者, 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完善者。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的“大脑”——指挥机关。

(2) 资金。金融中心处理的是资金。流淌在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中心的参与者中的就是资金, 这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所有的金融活动都是围绕者它而进行的。储蓄者与融资者, 投资者与投机者,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揣着自己的目标来处理资金, 金融中介、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兼为经营、媒介、融通、承载资金而生。

(3) 中介、市场、工具。这些是资金的载体。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就像人体的骨骼构成了金融中心的框架, 金融工具具有流动性, 就像人的手和脚, 带着资金, 在不同金融中心的参与者中流动。

(5) 规则。规则是规范着金融中心的运行秩序, 是金融中心功能发挥的基础。没有规则, 就像人体神经错乱一样, 人体会生病, 金融中心会混乱。这些规则包括机制、法规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

(5) 监督。金融监督是对金融中心各项规则运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是金融中心的“医生”,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得医治, 保证金融中心“肌体”的健康。

(6) 通讯网络。通讯网络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 对金融中心的“肌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金融系统来说, 电讯服务质量与可靠性变得越来越关键。电话与网络银行, 电话与网上交易的发展也充分显示金融市场开发、金融服务分销与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对电讯服务的依赖性。

(7) 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金融创新是金融中心变迁的力量源泉。金融创新, 断扩展和提金融中心的功能, 是金融中心永葆活力的法宝。与金融创新相伴而行的是风险, 加强风险管控则是金融创新的“护身符”。

(8) 环境。有的学者把它称为金融生态环境。它是金融中心形成和生长的外部环境。人体在适宜的生存环境生活总会感到舒畅, 金融中心的也同样如此。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金融要素的聚集与否。环境很差, 金融要素无法聚集, 更谈不上金融辐射, 也就不会形成金融中心。良好的环境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地理的、历史的等等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是政府的态度、执政能力和水平, 社会诚信状况, 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等。

上述八大要素彼此交织, 共同作用于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 决定着金融中心功能发挥效果, 决定着金融中心的兴盛与衰亡。

参考文献

[1]曾康霖刘锡良等:世界各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特征及条件[J].金融研究, 1995 (11)

[2]唐旭:论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J].城市金融论坛, 1996 (7)

[3]洪葭管:20世纪的上海金融[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

[4]杨咸月:城市群与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组合[J], 上海经济研究, 2005 (1)

[5]项俊波:国家战略视角下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

[6]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M].三联书店 (香港) 有限公司, 1993年

[7]陆红军:首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论文集[C].百家出版社, 1996年

[8]谢太峰等:国际金融中心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

[9]白钦先:论金融功能研究与金融发展[J].金融研究, 2006 (7)

[10]曾康霖: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 2003年 (6)

[11]胡坚: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J].经济科学, 1995 (2)

科技金融中心 篇8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金融,融资

目前, 科技金融市场交易方之间信息不对称, 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失灵和市场残缺, 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不少都处在种子期、创立期或成长期, 呈现资金实力弱、融资风险大的特点。但科技企业大都只有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而市场上对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缺乏有效的评估市场, 其价值很难准确估量, 金融企业往往不愿意贷款给中小科技企业。

而大多数商业银行, 在具体执行科技企业的信贷时, 往往以普通中小企业的标准来统一对待, 并无特殊优惠的融资措施。这就使得不少科技企业在遭遇资金缺口时, 或是束手无策, 或只能向民间借贷。这些都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科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我们建议推动以下方案进行实施。

1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科技金融, 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 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 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 因此, 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结合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

1.1 搭建银行、企业、政府的沟通平台, 进行“一站式服务”

(1) 成立专职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推进“一站式服务”。

为了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 各地要成立科技金融服务机构, 规划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大厅。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不仅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 也要从政策执行、推广宣传、招商引资、场地租赁、证照办理、人才代理、物业托管等各方面为银行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2) 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 构建信用评审平台。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科技专家、金融机构人员等组成, 专家委员会对相关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论证评估, 并出具专家咨询意见。

同时要构建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 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建立科技企业“黑名单”和“白名单”制度, 培养他们的契约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为企业增加诚信动力, 为银行提供信息支持。

(3) 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库, 实现信息共享。

要建立统一的的科技金融信息库, 开展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库来共享银行的金融政策, 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也要利用信息库来推介企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需求, 为银行提供信息资源。

(4) 建立完善科技交易市场, 助推产权交易。

建立健全科技交易市场。完善产权交易中心, 依法开展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让、相关抵质押物流转和处置, 促进专利发明转化为生产力。

1.2 解决金融企业的风险担忧, 对科技金融风险实行“财政兜底”

科技金融的结合, 关键是要找准科技企业的需求和解决金融企业的担心。显然, 科技企业的最根本的需求, 就是资金需求, 金融企业的担心, 就信贷风险的担心。解决此项问题的核心就是降低金融企业的信贷风险, 就是用政府的信用的“财政兜底”功能来为金融企业分担风险。

(1) 要加大对担保公司向科技企业担保的政策倾斜。

要引导和支持担保公司积极研究开发科技担保产品、创新科技担保服务, 为新产品研发、试生产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保证。财政资金可以对担保公司的科技担保风险进行风险共担, 从而鼓励担保公司的科技担保积极性。同时, 可由政府承担一部分担保费用, 政府对科技担保公司的保费可以进行补贴。

(2) 政府、企业和银行合作设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池”。

政府可寻求与科技企业、银行签订科技信贷“风险池”合作协议, 由三方出资, 共建信贷风险补偿准备金池。

科技企业信贷“风险池”, 用于科技型中小科技企业在无法提供银行认可的其他有效担保措施的情况下, 由科技企业信贷“风险池”进行信用保障, 向银行申请贷款。

具体可根据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政府、银行和科技企业各按一定比例共建一个“风险池”账户, 银行可按“风险池”账户余额的5~10倍放大授信, 无抵押或者抵押物有瑕疵的企业, 只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达到一定的信贷条件, 均可评估作价进行担保贷款。

同时要划定不良贷款率的承担比例。政府部门和合作银行要建立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机制, 共同做好信贷“风险池”的管理工作。科技部门要定期对信贷“风险池”运作进行监督, 推荐支持企业名录, 合作银行要定期向科技部门通报信贷资金投放和管理情况、信贷“风险池”的代偿情况。

(3) 安排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风险兜底”资金。

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风险兜底”资金是由地方财政设立, 用于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风险准备金。

“风险兜底”资金的用途是, 一是用来补偿科技信贷的利息差, 即金融企业向科技企业发放贷款, 科技企业承担基准利率的利息, “风险兜底”资金承担超出部分的利息。二是用来补偿因科技担保、信贷“风险池”等产生的应由财政承担的坏账损失。

“风险兜底”不是财政对所有的风险都要“兜底”。对承担科技信贷的利息差部分, “风险兜底”资金可只承担不超过基准利率20%的利息, 并应控制利息总额。对承担科技担保、信贷“风险池”产生的坏账损失, 事前要详细划分风险承担比例, 事中要跟踪检查信贷单位运作情况, 事后要积极帮助银行和企业进行善后, 尽量减少损失。

2 推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配套措施

科技和金融相结合, 并不仅仅是推动科技金融产业的独立个案, 而是整合社会资源的系统工程, 需要跟进以下相关的配套措施。

2.1 完善科技金融环境建设

应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加强对科技金融的监管, 如加强对科技银行贷款流向的监管、对科技资本市场的监管等, 保障各类主体的平等竞争和合法收益。

应服务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企业发展的透明性,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2 建立和落实科技金融免责制度

为了鼓励科技金融创新, 凡授信审核审批程序合规、实行事前公示, 并且资金用途符合要求的科技项目, 如由于不可预测原因和项目本身未知性特点而出现违约等风险, 应免于追究或酌情减轻相关金融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科技金融中心 篇9

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简介

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立背景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成都高新区规划总面积已达130km2,逐渐形成了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在新时代下,成都高新区为了聚集更多的金融资源,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投融资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对应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融资需求,率先提出“梯形融资模式”[1],构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见图1。

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概况

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盈创动力)是由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都高投盈创动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作的一个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的平台,位于成都高新区金融总部商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9000 m2,总投资约20000万元,为5A级的智能型办公楼宇,2008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

盈创动力取得的成果。

盈创动力自2008年投入运营以来,已形成了以天使基金、风险投资、政府产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融资顾问、上市辅导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投融资服务格局,能够满足科技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成长阶段所对应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融资需求。

盈创动力一期和二期总面积约14000m2,共入驻ARC基金、凯雷投资、VIVO基金、韩国KTB基金、银科基金、深创投、德同基金等机构,聚集投资资金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平台累计帮助上千家中小企业获得债权融资50亿元,帮助近50家企业获得总额超过20亿元的风险投资,成功助推10余家高新区企业改制、融资。2010年成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近1亿元,并与彭州、郫县、蒲江、双流等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展开战略合作。

盈创动力定位和目标。

盈创动力作为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内容包括自种子期到成熟期全程投融资及金融服务需求、各种金融资源利用投资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整合以及全面投融资服务其资金投向偏重于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其发展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盈创动力运行模式和运营服务架构。

平台通过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再造,对入驻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使其能够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具体运行模式见图2。

平台以融资中介服务为核心,打造“一平台、两体系、三支撑”的运营服务架构[2]。“一平台”是指信息化平台,目前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搭建了综合门户网站、投融资金融服务平台、企业发展咨询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企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积累近2万家企业信息。“两体系”是指债权融资服务体系和股权融资服务体系,其中债券融资包括统借统还平台贷款、担保贷款、小额贷款等;股权融资体系包括盈创动力创业投资基金、创业加速器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天使基金。“三支撑”是指同业公会、创业投资研究所、财富俱乐部。

金融增值服务体系。

平台除了为入驻企业提供常规的投融资服务,还提供金融增值服务,包括西部(四川)路演平台、“云资本”西部企业路演平台、创业风险投资同业公会及财富沙龙、新三板及拟上市企业改制服务和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监理等,见表1。

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经验

综合性服务平台的建立。

盈创动力是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它聚集了各种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程投融资及金融配套服务的资源要素,包括创业投资机构、产权交易机构、中介机构、咨询机构、担保机构、小贷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等。各专业机构以现场办公、在线服务、网络咨询等方式组成盈创动力的服务体系。此外,盈创动力还建立了强大的动态数据库,各企业的资金需求、行业动态、企业基本面信息以及企业信用记录等都将入库。当一家需要资金帮助的企业找到盈创动力后,工作人员会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分类,然后把企业需求传递给相应的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机构(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获取专业服务),在投融资机构、专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资金供需信息的桥梁,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供求信息的高效对接。

统借统还平台的建立。

针对科技成果要成功进行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盈创动力以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下属的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筛选、组织一批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打包后向银行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通过统借统还贷款平台进行贷款,必须通过平台公司、担保公司和银行的三道专业评审,在企业的贷后监管中,各专业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资源和专业优势,让同批次的企业形成联动与联保,调动科技型企业相互监督与评价,确保信贷资金安全。2011年,该平台为高新区内,21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7.9亿元,累计帮助460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11.8亿元。

共同承担风险机制的建立。

为了拓展高新区内企业债权融资的渠道,解决区内企业贷款风险,高新区管委会、银行、担保公司建立了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专门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对于贷款风险,担保公司承担70%、高投创业承担12%、银行承担18%。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高新区还对贷款企业给予基准利率40%的贴息补贴和40%的担保费补贴。除此之外,高新区管委会还建立了年末按担保余额给予担保企业奖励的制度等。截至2011年底,该平台已帮助500多家企业获得高新区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资金4 600余万元;帮助100多家企业获得成都市贴息资金2156万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信贷融资成本。

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构建。

经过多年培育,成都高新区的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已从初创期进入成长期、扩张期,债权融资已不能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股权融资和上市融资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盈创动力除了把有限的政府资金设立为引导基金,还将投融资的重点主要放在吸引民间风险投资上。通过出台税收减免、购房补贴(对入住盈创动力的机构给予1000元/m2优惠,租房给予20元/m2补贴)、入住投资机构和投资管理人员缴纳所得税给予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深创投、银科基金、上海天意投资、红土投资、亚商新兴等机构入驻盈创动力,多方筹措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与此同时,高新区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对申请改制上市的企业,分别在改制阶段、辅导阶段、发行上市阶段给予总额达300万元的奖励。

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建议

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对融资供给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融资效率,减少融资的中介环节,各高新区应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分布散的特点,把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引入到高新区,建立高新区金融信息资源平台,使区内各企业、金融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的信息都能进入平台。当企业需要资金时,能在该平台上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满足其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投融资服务需求。为了克服物理平台不可无限扩大这个制约因素,平台还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提供类似于“移动套餐式”的金融服务,通过少量专业人士的指导,使其服务模式在异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创建自身的金融服务品牌。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主要是高新区)、银行和企业三方共赢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并配套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此,各高新区要把区内中小企业的基本信息尤其是信贷信息、财务信息、纳税信息以及环保信息等进行采集、整合,并进行评估和分类,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体系,对企业的各次信贷进行记录和“储蓄”,并将信用记录作为企业以后投融资的重要凭证。当多个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时,高新区可以根据各企业的信用信息记录打包处理,通过区内统借统还平台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可以通过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企业的基本资料和信用记录,省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审,最终实现“由零售改为批发”的目的。

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力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史也是一个融资史。为更好地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金融结合力度。对于初创型企业,高新区一方面要利用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企业进行扶持,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进行贷款融资。对于成长和扩张期的企业,要借助统借统还平台贷款等设立政府扶持资金、政府引导资金、科技银行等,引进商业基金进行融资。对于成熟期的企业,鼓励企业打包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债券或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进行融资。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银行现行的体制机制,为了消除银行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的顾虑,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的风险共担机制。首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按照一比例对贷款基本利率给予补贴,并对给企业贷款额度达到一定程度的银行给予奖励。其次,建立科技担保公司,与银行和企业进行一定比例分担贷款的风险。再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科技保险投保,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拿出一部分资金,按保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打破“玻璃门”和“弹簧门”。

创新科技和金融体制机制,吸引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科技领域,使民间资本阳光化,打破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首先在民间资本大量闲置的地区,鼓励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科技担保公司。其次,建立民间资本与科技项目的对接会,通过路演等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对科技项目进行投资,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继强.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实务运作与案例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科技金融中心 篇10

创新建设“信用张江”。为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张江创新建设了“信用张江”平台,平台自2013年投入使用以来,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形成有效对接,企业响应积极,截至目前已有近2000家园区企业提交自评报告,出具企业信用他评报告逾200份,信用他评数据得到金融机构广泛认可。同时,基于“信用张江”体系不断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如针对信用资质优良,经营状况较好或发展前景良好,但资金趋紧的企业推出科技银行卡,截至2015年上半年,该卡已发行近200张。

“种子资金”直投优秀企业。从2013年起,园区设立了种子资金,在张江专项资金中安排1-2亿元资金用于园区初创期、种子期项目的直接投资。截至目前已对园区近300家企业进行了跟踪研究,已完成投资和现处投资过程中的企业36家,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约500万。2015年上半年度累计完成了6个项目的对外投资工作。至2015年5月底公同累计对外投资总金额13273万元,并带动了超过6个亿(其中1亿正在落实)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

“引导资金”有效撬动社会资本。从2013年起,张江园区管委会每年在张江专项资金中安排1-2亿元,用于引导和集聚国内外创业资本投资园区项目。一是参股各类天使投资基金。根据产业与行业积极与晟唐投资中心、金睛投资、医谷孵化器、晨汇创投、英诺投资、思科资本等机构设立专门针对孵化企业与苗圃企业的天使基金。二是引导设立张江主导产的风险基金。联合上海市数字视频基地设立数字产业基金,主要投资方面为数字视频领域,基金总规模2亿元,联合沪江网、上海文化产业基金设立户桂投资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互联网在线教育领域,基金总规模1亿元。三是参股有关产业基金。参股武岳峰集成电路信息产业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该基金首期拟募资30亿元;联合软银中国设立上海软银张江半导体产业基金,主要致力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该基金首期拟募资3.5亿元。

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健全。针对园区企业场外市场挂牌和公开上市发行,园区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对于在新三板、股交中心挂牌企业,在股改完成、挂牌阶段分别给予60万,100万补助;对公开上市企业,根据股改结束、材料报会和成功发行等三个阶段分别给予60、120、120万元补助。政策的出台有效激发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截至目前园区在新三板挂牌企业32家、股交中心E板挂牌38家,公开上市发行30家,补贴额总计约1.424亿元。

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为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张江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张江园区从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成立“上海张江火炬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种子投资”、“引导资金”的管理运维,成立“上海张江园区企业信用促进中心”,负责信用张江体系的建设和推进。

体系化的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譬如在种子资金投资方面:于2014年11月对上海米度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500万人民币的投资,并吸引了创业接力的跟投资金。根据创业接力原先的投资计划,对于米度的投资节点在2015年,投资金额设定为200万元,但在种子资金引导作用之下,创业接力将投资金额上调至500万元,并在2014年11月完成了所有的交割手续。同时,在火炬创投的推荐及种子资金带动下,企业也获得多家银行的授信额度,其中招商银行支持力度近1000万授信额度。在多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公司迎来了20天中标12个的销售高潮,其中包括亚洲最大的平底库包头钢铁集团尾矿库的中标(中标金额累计327万元),具有战略意义的北斗数传在高铁项目上的应用案例(川藏铁路线风速传感试点)。同时米度参与的总装与贵州省北斗专项国土部分幵始正式执行,该项目总金额2300万元。此项目为国内第一个北斗专项,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米度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接任该项目也奠定了公司在该细分市场的领头地位。在“引导资金”方面:张江园区对盛大黑骥马基金进行参股,该基金于2014年设立,已通过私募的形式募集资金人民币2.45亿元,由5家机构及4位自然人组成,其中机构分别为张江火炬创投、盛大网络、汉得信息及有成投资(管理公司)、张江科投。张江火炬认缴出资4500万元。该基金专注对中国境内的TMT (电信、媒体和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早期与成长期阶段项目进行投资,目前已完成8个项目,投资约2500万元,其中有2个落户张江,投资金额为816.67万元,包括“安师傅代驾”、“美味不用等”、“七侠网络”等在互联网投资领域耳熟能详的项目。

科技金融中心 篇11

金融改革重点:发展民间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截至2011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2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中国财政收入的50%以上,进出口贸易额60%以上,GDP7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以上,解决新增就业人口90%以上。民营经济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省中小企业超过130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5%以上,从业人员441.6万人,占全省企业职工的75%以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以上,占GDP43%以上。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这又是中国金融运行体制和机制缺陷造成的。

(1)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规模以下小企业的90%、小微企业的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70%的中型、小型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甚至通过高利贷方式融资。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利润率的大幅下降,中国民营企业利润总和不如一个中石化公司。

(2)国有资本对金融業的高度垄断,银行的发展势态猛涨,但缺乏创新和特色。银行的服务对象偏重于国企、央企、大项目及政府要求银行支持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银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贷款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

(3)银行业近年“暴利”的原因在于新增资产过猛,而10万亿元的信贷规模主要是为了配合政府救市,投放到固定资产领域。而这些新增贷款的资产质量却是银行业今后的最大问题。银行的误区在于“迷信”固定资产抵押能够抗衡事后危机,因为银行的压力测试不可能解决抵御资产失去流动性后给银行健康运行造成的巨大压力,所以银行“繁荣”的表象后面隐含着资产质量下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民营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因缺乏资金而增长下滑,必然引起经济的下滑,资产缩水。

(4)金融结构不合理。中国金融业主要是两大块,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2011年盈利10412亿,资本市场全行业亏损。股票市场不景气,股票发行、交易、直接投资、委托投资、理财等所有证券市场全行业亏损。资本市场亏损,核心原因是企业负债率太高,无法获取利润。继而,投资者不看好股市致经济下滑。

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股权投资基金,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民间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通过金融改革推动民间金融由无序走向规模,从地下走向阳光。同时加快针对目前已发生的民间借贷行为,建立合理的退出和转型机制来进行引导,不断扩展抵押品、质押品等形式来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建立健康合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1)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是云南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需要。如何才能拓宽融资渠道呢?首先要放松、放宽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审批条件和额度限制。在有条件的县、乡、镇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型的农业村镇银行、新型的工业园区银行。这些银行可以由民营企业控股,银行参股。

所谓农业村镇银行,是建设以农产品公司为龙头的、以集体种植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村镇银行,对农产品公司和农户进行对口扶持。如在弥勒县设立农业村镇银行,可由“云南红酒业集团”作为村镇银行大股东,对种植葡萄的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收获的葡萄偿还银行贷款。将过去由公司出资金、出技术等扶持农户的种植模式转变为“银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商业借贷合作模式,针对不同的种植行业进行规模化扶持,可推广至咖啡、柠檬、烟草、蔬菜、花卉等不同的种植区域。这种新型的金融运行模式,必然会对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所谓新型园区工业银行,就是要改变以土地、税收优惠政策招商的模式变为“资本招商”。资本招商是美国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模式。为此,建立以承接高新技术转移、提升产业升级为目的、服务园区企业为宗旨的园区银行,为今后云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引擎。以企业在未来市场的前景、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企业现有资产状况为依据,以“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担保公司+银行债权融资”等一系列的投融资方式,为园区新兴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扶持更多的创业者到园区创业发展,形成真正的园区孵化器,培育千千万万个小企业成长壮大,这也应是园区工业银行的宗旨。

(2)试点建设云南资本市场。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为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云南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深圳股票交易所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几千亿资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资本市场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可以试点搞一个民间的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对政府而言,云南中小企业股份制公司交易市场的建立,既可以为云南企业拟在沪、深两地甚至境外上市企业进行上市前的项目优选、孵化和培育工作,从而极大地帮助和推动更多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企业。对企业而言,尽管是在云南省中小企业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也会对企业上市前理清产权关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活动,确立市场位置等前期的上市培育、孵化工作。对投资公司而言,不仅是一个投资交流平台、引资平台,更是一个股权交易平台。任何小企业想获得、寻找合作伙伴和投资者,都可以到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股权交易平台建设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又要具有本土特色,并且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开始设计平台时,优先提出并完成交易平台的顶层设计。

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中小企业交易市场,必须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专业机构及专业人才,包括设立保荐商制度,具有保荐资格的机构,为进场交易的企业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和保荐意见书。设立做市商,为进场交易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双向报价做市服务。设立专业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省内外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其他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及企业、财团等都可以参与投资。

推进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推进金融创新,是建立健全云南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的动力和保障。(1)推进制度创新。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增强金融创新意识,改革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内部业务处理和风险管理流程,完善创新的组织管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地方产业特点制定有特色的金融创新规划和目标。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配套;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争取总行支持,推进制度创新,在引入更多贴近本地市场、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新业务在云南先行试点的同时,提升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2)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加快经营方式转型,一方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改进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探索多种保证方式的信贷产品、发展供应链金融,缓解城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融资困境;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创新,拓宽筹资渠道。(3)推进服务方式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不断优化银行业务处理和审批管理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延伸金融服务网络,扩大金融辐射半径,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云南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监管部门要当好政银企协作的润滑剂和助推器,推动地方政府在信用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金融业支持云南开放开发营造一个高效率的行政环境、严格公正执法的法制环境和诚信履约的信用环境。

科技金融中心 篇12

5月16日, “上海市科技金融专员聘任仪式暨工作动员大会”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举行。会上, 科技金融专员的亮相成为上海建立全市性科技金融工作队伍的第一步。

科技金融专员队伍的建立对未来开展上海全市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金融需求调研、新政策与新产品的推广、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具体工作做好了准备。

有别于传统以培训为主的服务方式, 科技金融专员突出服务零距离。以企业需求为立足点, 在日常工作与企业的负责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将科技金融方面的信息直接传达给企业负责人, 极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科技中小企业创业者能在提出需求的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员, 而不用再盲目地急病乱投医, 通过科技金融专员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企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科技金融产品, 科技金融政策和产品的服务效率与公共价值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 科技金融专员的建设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探索了一个新的方式。

上一篇:两个大局论文下一篇:粮食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