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共5篇)
山地自行车 篇1
0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提倡健康的世纪,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健康、环保、时尚的绿色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集速度、耐力、力量、意志于一体,骑行于青山绿水之间,既强身健体,又陶冶情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运动已成为一项群众性的全民健身运动。同时,由于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开始寻求一种“亲近自然、健康人生”的户外运动。骑自行车具有锻炼内脏器官的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可使大脑功能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的作用;加之山地自行车运动刺激和置身野外的两大特点,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方式。建设山地自行车赛道,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然而,如何建设合乎标准的赛道以承办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别等高规格的比赛,则需要参考国际自行车联盟的相关设计要求来建设。目前,山地自行车赛道的建设还没有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主要参照国际自行车联盟的相关设计要求。作者在规划建设厦门仙岳山山地自行车赛道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就本案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利弊得失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1 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概况
1.1 国外的发展情况
山地自行车,英文名为“MounTain Bike”,缩写为MTB。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以后越野运动逐渐在欧美流行,并形成赛事。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举行了首次山地自行车比赛,1990年国际自行车联盟承认这项运动,1991 年首次举行世界杯赛,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将其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1.2 国内的发展情况
自从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山地户外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以来,到2012年,北京、贵阳、杭州、苏州、安徽省黟县、遵义凤冈县、安徽肥西、桂林千家峒等地建立了十余条山地自行车赛道,并举行了各种级别的比赛。
厦门市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已达到两万余人,拥有十余家山地自行车运动俱乐部,且该项运动的爱好者数目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参与群体庞大,逐渐成为厦门市继国际马拉松赛后另一张城市名片。促进了厦门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居民的身体素质。仙岳山山地自行车赛道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仙岳山南麓,全长5.8公里,是厦门乃至全省首条地处城市中心的专业山地自行车赛道。
2 山地自行车主要比赛类别与比赛线路
国际自行车联盟对山地自行车比赛分成以下几类:
2.1 越野赛,包含越野绕圈赛(XC ),超长越野赛(PP),短程赛(SC);
越野绕圈赛(XC):比赛路线至少6 公里一圈。
超长越野赛(PP):比赛路线应至少25公里,不超过100公里,有明显的海拔高度变化。
短程赛(SC):短程赛路线每圈最多6 公里。起、终点须设在同一个地方。
2.2 速降赛(DH);
速降赛必须全部为下坡。比赛路线应由单人道、跳跃地段、田野、森林道和砾石道混合组成。理想的路线长度应为最短1.5公里,最长3.5公里。
2.3 爬坡赛(HC);
比赛路线中至少应包括80%的上坡骑行路段。
可以看出,不同的比赛类型,对赛道的要求有些不同,赛道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这些差异,使得各种比赛都可以在这里举行,充分发挥出场地的价值。
3 山地自行车赛道的建设
3.1 山地自行车赛道的选址
山地自行车赛道应尽可能包括森林公路、跑道、原野、土或砾石小道,需要有一些高低起伏较大的地形,以提高挑战性。
仙岳公园位于厦门岛几何中心,南临仙岳路,北靠南山路,东接嘉禾路,西至疏港路,面积233公顷,是一座以山林景观、自然野趣为特色,以登高揽胜、休闲度假、健身养性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仙岳公园赛道选址主要基于以下优势:首先,地理位置优越,仙岳山地处厦门市中心,交通便利,便于爱好者训练、比赛和交流;第二,仙岳山的山体土质基本为红土拌少许的砾石,这样的土质条件“软和”,既便于建设施工,而且赛手摔倒后不容易受伤;第三,仙岳山上下山道宽敞,山体坡度不是很大,无悬崖峭壁,而且在仙岳山南麓的道路上,有很多天然路障,非常适合赛道建设,是一个理想的山地自行车运动场所。
3.2 山地自行车赛道节点设计
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比赛场地主要由起点、赛道、修理站、补给区、终点及其他设施等几部分组成。赛道起始点及线路的选择,须经现场踏勘,以尽量保持原生态、少破坏植被为原则,进行决策。赛道起点和终点均设在天竺岩寺的天街广场,整体为循环车道,设一处补给区、两个修理站,一座综合服务楼(图1)。
3.2.1 起点
起点开始段必须足够开阔,以便运动员能够安全出发,还要设置运动员的签到区和验车区。该区域在起点线后,并清楚标明。本案起点线前用垂直线划出8条宽75cm,长10m的停车道,使运动员按顺序排列。起点后250m(即:0+000—0+250)的宽度为6m。此段路较直且没有陡峭的下坡。出发后第一个狭窄处较平滑,运动员易于通过。第一个拐弯角度为85度(图2)。
3.2.2 赛道
由高速度下山路段、爬山路段、乡间路段、砂石路段、森林路段和短暂的水泥路段组成的环形赛道,要求不论何种地面和气候条件,赛道100%能够骑行。本案设计赛道总长度约5.8 km(即0+000—5+800),其中0+000—0+250和5+550—5+800重合,宽度为6m;0+250—5+550宽度为3m,而0+250—0+600与5+520—5+550重合。中间利用原有短暂的水泥公路和旅游步道(图3)。
3.2.3 修理站、补给区
修理站是赛场的一部分,可供运动员更换车轮或整车。修理站和补给区应设置在骑行速度较慢,且地域开阔的平路或上缓坡的路段,不宜设在多石子路段或下坡段。修理站和补给区要足够宽、足够长,保证通过的运动员在进行修理时或取食物时相互间不受干扰;必须有清楚的开始、结束标记。
本案修理站为60m长、4m宽的区域;分为2道,彼此间用护栏分开。每道至少有2m宽度以备机械修理。此处为直道,没有人工障碍物。
补给区1处,长20m、宽4m,80m2,保证通过的运动员在取食物时相互间不受干扰。(图4)
3.2.4 终点
终点线前须有一个直的冲刺区,长度至少为200m,宽度至少6m(与起点后路段重合),须为平的或上坡路线。
起终点前后区域须无任何障碍物。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长的直道和开阔的视野,为运动员的终点冲刺、冲刺后的缓冲提供安全保证。终点线前100m与后50m区域须有护栏。
3.2.5 辅助设施
主要是为比赛提供方便的配套设施,本案的辅助设施主要包括:
(1)综合服务楼:综合服务楼为一固定设施,三层建筑。一层布置公共休息间和医疗设施,以满足休息等待及公告的功能;二层布置办公室、会议室及相关人员休息室;三层则是裁判、贵宾和官员休息室。
(2)观礼台和主席台:观礼台和主席台为砖砌水泥抹面,3排,长25m。
( 3)护栏:护栏为临时设施。
(4)路标:赛道路标(含标志牌及警示牌)要准确指明比赛路线和随后出现的路况变化,以及交叉路口和所有存在潜在危险情况的地段。路标要清晰、确保运动员沿正确的路线骑行。路标为宽20cm,长40cm。放置于地面高度1.5m的位置。指示箭头和文字要用对照鲜明的颜色在白底上印出来。
(5)宣传牌:宣传牌可以使用钢架结构。
4 问题与讨论
在山地自行车赛道的建设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4.1 路线要求
这项运动利用山体的自然道路进行建设,其间蜿蜒曲折、坡陡路难,充分展现体育运动的艰难之美和人克服困难的过程之美。因此,比赛场地要求越自然越好。赛道不求精雕细刻,整条赛道处在被郁郁葱葱的植物覆盖的山体中间,曲折蜿蜒的山间小路,路上还夹杂着砂石和杂草,走在赛道上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4.2 对自然环境、现有植被的影响
赛道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植被,应尽可能地把这种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尽量少挖土方,保留树木。对于新开挖的赛道形成的裸露路面,由于新的植被没有形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以利用工具来加固和夯实路面,也可种植各种耐踩踏的植物。
4.3 气候对施工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气候施工,掌握场地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等,以便均衡施工。厦门地处沿海,台风暴雨季节较长,因此选择适于建设施工的季节非常重要,以免在施工期间的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它自然灾害。本案选择在9至12月期间组织施工,正是厦门秋高气爽的时节,台风暴雨季节已过,雨水较少,利于赛道的土方施工。
4.4 建设施工队作业的要求
山地自行车的赛道大部分在树林中绕行,防火是第一要务。山林中枯木、落叶较多,施工前须制定完善的防火措施,需切实落实禁用烟火的规定,在施工队进场前对安全用火做了明确要求,防止工程期间发生火灾等意外。比如,林中严禁吸烟,禁止林区生火做饭,把工人的生活区设在用火安全区内等。
4.5 赛道建设质量
回填路段要压实,回填土中不得含有草根、树根、垃圾等腐殖土;做好排水管涵,防止雨水会流后的冲刷,造成路基破坏;赛道下有陡坡的地方要做好加固;松软路段要清除软土,揭露出实土层。一些路段处在山林中间,不适合大型机械施工,效率较低。所以要提前做好人力、材料组织,做到有备无患,即使在使用人力施工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质量,避免工程建设因组织不力而中断。
4.6 现有山道的利用
赛道不必全部重新开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山步游道,既可以节约投资,又可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一些环山步游道已经过长时间的游人行走、踩踏,路面坚实,经简单拓宽、修整后就是很好的赛道。
4.7 赛道周边绿化
对赛道周边地区进行绿化,增加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并选用了后期维护费用较低的植物品种,还种植了大量具有即时景观效果的常绿树、花、灌木及一、二年生花卉等。在一些区域,种植大面积抗旱性强的野生花卉。比如,适应山体南坡原来的树种情况,适量种植风铃木、火焰木、黄栌、毛叶杜鹃花、红花繼木等乔灌木,美化赛道两边景观,提升运动员行进中的视觉感受,在陡坡的地方还可以起到防护栏的作用。
4.8 赛道定期维护
定期对赛道进行维护管理,有些路段因雨水冲刷或人为破坏后要及时修复,安全防护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5 结语
山地自行车赛道的建设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或市政工程建设,赛道的不同路段对路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址、规划和建设时要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掌握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等,这对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质量和后期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岩,陈岚,张力闯等.山地自行车赛道施工技术要点[J].低温建筑技术,2010,(5):76-77.
山地自行车 篇2
这辆车真是漂亮极了,也帅酷极了。
它光车身就长约170厘米,个子高约100厘米,我站在它旁边,正好到我的胸前。它的头上有两个椭圆形的变速器,左边有三个档,右边有八个档,变速器上伸着两个按钮,像小兔子的两只耳朵。它的耳朵上装着一个小巧的铃铛,铃铛上带着一个精致的指南针。
它的中间安着一个涂有红、黄、黑三种颜色的三角形支架。三角形支架的前部装着两个袋子,是供人放东西用的,我看着这两个袋子,赶紧把我最喜欢的望远镜和手电筒放了进去,它们成了最要好的“邻居”。大梁上还躺着一个懒货――水杯夹,它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好像在玩滑滑梯呢!我把水杯放进去,正合适。
我骑上去试了几下,感觉舒服极了。
傍晚时分,我和妈妈把自行车搬下了楼。车子一落地,我就迫不及待地骑了上去,整个人感觉好像悬在了空中。这个车子真快,简直像箭一般,我轻轻一蹬,它就能跑六七米。我熟练旋转着车头,在小区弯曲的道路上飞驰,浑身顿时充满了飞一般的快乐。
山地自行车 篇3
关键词: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合理训练
我国的山地自行车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依旧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从各种国际比赛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运动员的训练缺陷,自身素质不能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这提醒我们赶紧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运动员训练方法,让一些低级的训练错误不再发生。帮助运动员打好坚实的基础,突破实力提升的瓶颈。
一、山地自行车的概念及运动员训练的重要性
1977 年,山地自行车运动诞生于美国西岸旧金山,风靡一时。山地自行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沙石、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是强度比较高的体能项目,对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山地自行车这一项运动多数都发生在有上下坡与弯道等复杂路面的赛道环境中,运动员通过对脚蹬不断的进行踏蹬动作来完成对骑行过程中的各种阻力的克服,其中主要的力量素质有上肢的静力量,下肢的快速力量耐力,主要靠紧张协调的下肢肌肉的交替收缩来达到高频率的踏蹬行为,以维持自行车在山地的骑行速度,可见,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山地自行车运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国内正式山地自行车比赛分个人单圈计时赛、越野多圈赛,比赛路线应该包括树林路段和山路、田野、土路或砂砾路,而有明显的爬坡山路和下坡路段。运动过程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做功过程,要科学的做到省力、省消耗,争取最优异的比赛成绩。所以运动员在训练中,要着重提高耐力水平、速度水平、力量水平。
二、针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的方法
1、针对耐力的训练。山地自行车同公路自行车一样,除了起动、冲刺、途中变速及反变速为无氧供能外,主要为有氧供能。训练能帮助自行车运动员增进肌肉的耐久力和持久力。耐力训练,可选择山地也可选择公路进行。公路训练最好是等速持续训练。外国运动员由于从小喜爱山地自行车运动,技术较好,所以平时训练中以公路训练为主。耐力训练也可选择在山地和长途拉练中进行。高水平山地自行车优秀运动员年训练量男子应达 31000-32000km,女子应达到27000-28000km。
2、针对力量的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来讲,腰腹和背部力量十分重要。并且手指、前臂、上臂有好的耐力和力量尤为重要。固定的力量训练方法虽然能提高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同时促进开始骑行时的加速能力,而对速度耐力和骑行途中速度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还极易出现快速运动能力止步不前的状况。一般的训练方法有:①短距离冲刺跑;②早操进行 3000-4000m 跑;③上下台阶④直体窄握提拉至下颌;⑤单腿多级跳、双腿跳;⑥双手举杠铃,双腿前后跳;⑦弓腿靠墙站;⑧弓身提拉杠铃;⑨引体向上;⑩负重下蹲;除此之外,在坡度平缓,适合骑行的地面缓慢地、有节奏的行驶,时间 l×20 分钟,运动强度。以较大的速比(60 转 / 分)进行间隔为 10 分钟的训练。
越野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较大坡度进行爬坡练习。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人体上肢肌肉起着稳定和支撑的作用,平时的训练强度要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以多次数长时间为主。另外,选择有连续上坡的路面进行练习,在不断的爬坡过程中充分提升力量耐力的素质。最后在训练结束时,一定要强调运动员的逻车或是拉伸活动,并加以按摩放松,保证运动员体能的恢复,并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
3、针对速度的训练。山地自行车比赛是以最先到达比赛终点为取胜标志。自行车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手段速度的性质和作用在诸多自行车项目中所含对比重不同,但所含的比例均是较大的。
在安排自行车运动训练时,其科学的安排速度训练是快速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方法主要有:①行进间高抬腿中突然做几次最快速抬腿;②随掌声变化做快速交替的抬腿;③快速下台阶跑;④后蹬小腿跑;⑤高抬腿跑;⑥由行进间小步跑或高抬腿跑过渡到加速;⑦快速小步跑与原地快速踏脚;短距离训练一般可参照田径运动员速度训练法:①加速跑。距离为 80-100m,重复 6 次,最后 10-5m 达到最高速度;②重复加速跑。距离为 60m,负荷强度由80%-90%至 95%-100%逐渐提高。训练分 2 组进行,每组重复 4次,每次跑后休息 3 分钟,每组间隙 5 分钟。
另外还有高强度的训练方法 ①有以上手段加上适宜的负荷训练;②利用各种跳(多级跳、立定跳、蛙跳等)发展腿部力量。③利用杠铃练习(卧推、深蹲、抬举、抓举、挺举)发展下肢、腰腹与上肢肌肉的力量。
三、结语
山地自行车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结合运动员的各个不同身体状况,选择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经过合理科学的训练,可以给自行车运动员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保证比赛正常水平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周广科 .对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探讨田 [J]. 南京体院学报,2002,(2).
[2] 包建兵 .我对对山地自行车高原训练的认识田 [J]. 甘肃体育科研,2002,(2).
山地自行车 篇4
1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选取户外运动中开展得较好的山地自行车运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市山地自行车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有关的民族文化的书籍、杂志、书刊, 为该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以该研宄的内容和目的,设计问卷调查表,并对调查对象发放400份,回收365份,并回收调查表加以统计。
1.2.3实地采访
在延安市随机就调查的内容进行了釆访,就居民们的回答做好笔记记录,最后统计釆访内容总结出同学的看法及建议。
1.2.4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用Excel表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2结论与分析
2.1现状分析
2.1.1延安市群众参加山地自行车的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中,参与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所占比例高很多,女性是139人,占21%;男性是341人,占79%。而在年龄方面,40~60岁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在最大,占4%,另外比重较大的是25~40岁,占75%。
从这两组数据分析来看,对于山地自行车这样的对体力和承受能力考验较大的户外运动,男性更愿意选择也更适合。而愿意选择这样运动的人群中一般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对事情有比较细致明确判断力的年龄段。
2.1.2延安市的居民对参加山地自行车运动的态度
延安市的居民还是比较喜欢山地自行车这项运动的,比较喜欢的有9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4.5%,而比较喜欢的人有18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5%,不喜欢的有72人,占调查人数的而持无所谓态度的有32人,占8%。
2.1.3延安市的居民对参加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动机
在延安市的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参加山地自行车运动都是希望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一共有160人,到达了总调查人数的40%。而也有一部分居民参加山地自行车运动主要是因为休闲娱乐,一共有12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
2.1.4延安市的居民参加山地自行车活动的频率
在对延安市助居民每周参加山地自行车的次数调查中发现, 每周都会进行1~2次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居民占大多数,超过调查人数55%。而也存在几乎不进行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居民,有35人, 占了调查人数8.75%但是每周都会进行频繁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居民也比较少,有25人,占调查人数的6.25%。
在对延安市的体育活动中山地自行车的开展情况中看出,有超过50%的居民都认为,山地自行车运动是进行体育活动时的选择之一。从该调查中可以看出,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健身娱乐性的优势能够对居民进行山地自行车运动的积极性。
3存在的问题
3.1群众对山地自行车缺乏了解
除山地自行车运动参与者外大部分人对山地自行车运动这一名词的概念及参与形式了解程度较低,认为山地自行车运动就是在户外骑自行车的活动。或者认为山地自行车运动属于奢侈运动, 不知道其参与的形式与内容。
3.2缺少活动组织和活动指导
调查发现延安市居民进行山地自行车运动时基本上都是自发单独进行或者与家人一起活动,很少有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体育锻炼组织。即使是体育馆内,也只有部分体育管理员指导,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员。
3.3经费短缺
延安市多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大都是自费的,政府投资建设场地,但是场地明显不够,经费短缺成为了延安市开展体育活动的一大障碍,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延安市的居民还是比较喜欢山地自行车这项运动的,比较喜欢的有9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4.5%,而比较喜欢的人有180人, 占总调查人数的45%。
(2)在延安市,有很大一部分居民参加山地自行车运动都是希望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在对寻甸的每周参加山地自行车的次数调查中发现,每周都会进行1~2次山地自行车运动的同学占大多数,超过调查人数55%。
(4)在对延安市体育活动中山地自行车的开展情况中看出,有超过50%的居民都认为,山地自行车运动是课外进行体育活动时的选择之一。
4.2建议
4.2.1各社区交叉进行活动,资源优势互补
因为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设施配备情况,如果几个社区聚拢起来一起举办体育活动,就能很好地解决场地、器材甚至是资金方面的不足,有的社区没有专业的体育活动指导员对居民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但是不代表几个社区都没有,所以,社区之间的联合可以有效地解决体育活动中各方面的不足。而且社区联合开展的体育活动往往比较盛大、咱们中国人讲究热闹,还可以促进各个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拉近人们的距离,对发展和谐社会极其有利。
4.2.2设立专业体育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筹备资金
此前,延安市的社区体育组织比较少,组织起活动也比较困难。当务之急是设立一些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由这些机构负责组织体育活动同时也由他们负责联系资金。可以培养一批善于外联的人才,到昆明各大企业拉一些赞助,得到社会力量支持的话,社区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也方便。
4.2.3建立高水平的体育服务中心
延安市目前缺少专业的体育场馆,体育服务中心甚少,需要加紧建设,但是体育中心的建设不同于其他,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向政府提出申请,同时也还是要伴随着在社会上开展募捐活动,可以去联系社会上的体育机构,这类机构专注于体育事业的建设,所以很可能会参与投资建设。只有建设好了更高水平的体育服务中心,才能更方便居民的日常体育活动。
4.2.4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带动体育消费增长
目前,延安市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可是在消费观念上还是比较保守。通过各种媒体对体育锻炼进行宣传,打消他们对体育健身的偏见。同时提倡均衡的体育消费,劝说老年人也经常看看体育比赛,长体育方面的见识。努力提倡体育消费,用体育活动带动体育消费的增长。
4.2.5多开展相关体育赛事
目前,延安市的业余山地自行车举办的体育赛事还比较少。而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激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同时,全民健身的观念也会逐步增强。所以,河口的业余山地自行车应该加办一些固定的体育赛事,涉及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增强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带动居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此外, 体育赛事的举办还是提高一个城市水平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万亚军,蒙睿.自行车旅游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09(2):58-60.
我的山地自行车作文 篇5
我的伙伴是一辆崭新的白色的山地车,它外观漂亮,骑起来也非常轻便。它和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只要有空,便会推上山地车在院子里尽情地兜上几圈,我感觉整个人都飞了起来,心情也畅快了许多,很多烦恼抛之脑后,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我,我无比开心,无比快乐。它是我最珍爱的伙伴,我受不了它身上有一丝尘土,就好比友谊容不得一点瑕疵。我每天都会帮它掸去身上的尘土,它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春天来了,杏花、梨花、桃花都相继地开放了,正是赏花的好时节。我骑上我的山地车加入了山地车爱好者赏花队伍的活动。路上,我跟着队伍欣赏沿途的风景,心情无比顺畅,不由地哼唱起了歌曲——《走在乡间小路上》,丝毫没有觉得累就到达了目的地。我跳下车子,对我的“伙伴”说:“到了,和我一起欣赏美景吧!”这是一片梨花园,一眼望不到边,蜜蜂、蝴蝶在里面翩翩起舞,香味儿沁人心脾,我们就像置身仙境一般。人们都纷纷拿出相机来拍照,我也和我的好“伙伴”在那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记忆”,直到今天,这张珍贵的相片依然摆放在我的书桌的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