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宝丰县

2024-10-13

河南宝丰县(共5篇)

河南宝丰县 篇1

1 区域地质背景

河南省宝丰县老郭家-蛮子营铝土矿区域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 古地理环境为“古海近陆 (秦岭-大别古陆) 北部边缘”, 为近滨的潮汐带和泻湖环境。地层区划分为华北地层区——豫西-豫东南地层分区—渑确小区。

矿区位于区域褶皱构造——临汝-郏县-李口向斜南西翼的次级褶皱——粱洼向斜的西翼, 位于区域断裂——双头山正断裂的北东翼。

区域地层主要是寒武系和石炭-二叠系, 前者为加里东运动时期长期遭剥蚀的古风化面, 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等碳酸盐岩, 后者为海陆交替相以碎屑岩为主的含煤及含铝建造。铝土矿产于与寒武系崮山组白云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的石炭系本溪组中部地层中。

除白垩系下统大营组 (K1d) , 第四系 (Q) 沿石龙河两岸和北部平原区分布外, 向斜两翼依次从新到老出露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C2b) , 下古生界寒武系上统崮山组 (∈3g) , 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云梦山组 (Jxy) , 太古宇太华岩群 (Arth) 。

岩层倾角6°~20°, 因受青草岭逆断层组的牵引作用, 南西翼地层出露零星, 面积狭小, 岩层倾角陡, 局部达60°~70°。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1) 寒武系中-下统镘头组 (∈1-2m) :主要分布于详查区东北角, 岩性为紫红色含云母页岩, 棕红色粉砂质页岩夹鲕状灰岩, 与上覆张夏组呈断层接触;

2) 寒武系中统张夏组 (∈2z) :主要分布于马家-金井洼以西以及董家岭南坡, 表现为:“鲕状灰岩-内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结晶灰岩”层序, 在详查区共计2个上述韵律层, 反映动荡-宁静的沉积环境, 未见底, 顶部与崮山组整合接触。详查区厚度398 m, 其中两层水泥灰岩厚度分别为65m、50m;

3) 寒武系上统崮山组 (∈3g) :分布于详查区中部, 为铝土矿层的间接底板, 岩性较单一, 主要为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 少量灰质白云岩。详查区剖面测量该岩组厚度为165m;

4) 石炭系上统本溪组 (C2b) :为铝土矿含矿岩系, 由于剥蚀作用, 该岩组地层残留于白云岩古风化面的洼地中, 平面呈近椭圆状, 不规则状, 剖面呈各种形态的漏斗状, 与下伏崮山组呈假整合, 与上覆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与白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仅部分含矿岩系地层出露全, 自下而上分三个岩性段:

下段 (C2b1) :主要岩性为铁质粘土岩, 有时为含钙泥岩, 灰绿色硅质页岩, 详查区平均厚2.47m, 最厚4.87m。一般在漏斗状含矿岩系的边部倾角较陡, 为铝土矿直接底板。

中段 (C2b2) :为铝土矿层位。底部主要为紫红色、褐黄色铁铝质岩, 平均厚4m, 常夹铁钒土及赤褐铁矿透镜体, 下部主要为铝土矿边界矿层, 亦常夹铁钒土, 赤褐铁矿及少量铁铝质岩, 平均厚3.12m, 上部主要赋存铝土矿工业矿层, 局部夹高铝粘土和硬质粘土, 平均厚7.12m。顶部为低铁高硅的铁铝质岩, 平均厚1.51m (以上均为真厚度) 。详查区该岩段平均厚15.75m, 最厚达45.68m (该段的详细特征见3.2-矿床地质特征中叙述) 。

上段 (C2b3) :为矿层的直接顶板, 岩性主要为黄褐色、黄绿色、灰白色页岩夹细砂岩, 粉砂岩及瘦煤线, 该段平均厚1.88m, 最厚3.90m;

5)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分布于本溪组的上部, 多在山顶或山脊处。下部为含蜓科化石灰岩或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中段为粉砂岩、长石砂岩、页岩、泥岩、炭质页岩或煤线;上段为厚层燧石灰岩或燧石层。平均厚16.90m, 钻孔揭穿最大厚度28.40m。下部含蜓科化石灰岩, 为铝土矿层间接顶板;

6) 白垩系下统大营组 (K1d) :仅在详查区东部见零星露头, 岩性为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另在少量钻孔中见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等。与寒武系及石炭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与上覆K2平行不整合接触;

7) 白垩系上统 (K2) :在九子山东坡多见零星露头, 在钻孔中普遍见到, 岩性为杂色砾岩、紫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粉砂岩等, 与寒武系崮山组不整合, 局部超覆于C2b、C2t之上, 为矿层顶板或间接顶板。据钻孔揭露, 最大铅厚42.5m, 真厚度36.73m。

2.2 矿区构造

1) 褶皱:矿区除含矿岩系外, 张夏组—白垩系地层总体倾向南东东。呈单斜构造, 形成梁洼向斜的北西翼。在含矿岩系中见短而宽缓的褶曲, 规模不大, 对矿体形态有一定的改造作用;

2) 断裂:区域断层—枕头山正断层从详查区西南角通过, 呈北北西走向, 倾向南西, 北东东盘 (即详查区的部分) 上升, 南西西盘下降从而造成详查区铝土矿受到了较多的剥蚀, 西部铝土矿体得到了较多的保存 (如详查区外的老崔家铝土矿体) , 由于下盘上升, 使详查区见少量馒头组地层零星出露, 对详查区找铝土矿形成不利因素。此外, 在详查区内未发现有规模的断层。

2.3 矿区岩浆岩

在详查区东部, 见大营组火山岩地层零星露头。岩性为安山质凝灰熔岩, 在钻孔中普遍见大营组下部层位,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 粘土夹砾岩, 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泥岩、凝灰质粉砂岩等, 为温湿条件下的河湖沉积, 由于第四系大面积掩盖, 未见火山机构, 也未见同源异相的侵入岩。区内所见岩浆岩为梁洼向斜盆地中湖盆底裂隙式喷发成因。

3 矿体特征

通过地质填图和工程揭露, 详查区内共圈出漏斗状铝土矿矿体36处。较大的进行铝土矿资源储量估算的漏斗状矿体13个 (其中一个独立铁矿体, 一个独立铁矾土矿体) 。主要分布于九子山上以及老郭家南山。

3.1 矿体赋存状态

铝土矿含矿岩系产于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白云岩古风化面上, 白云岩为矿体的间接底板, 铝土矿的间接顶板主要为太原组, 底部生物碎屑灰岩, 局部由于剥蚀作用及后来的白垩系超覆, 铝土矿含矿岩系的顶板局部为白垩系砾岩、砂砾岩等。

3.2 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

矿体均呈漏斗状, 平面形态各异, 呈椭圆状、近圆形、长条状、不规则状。一般较大矿体总体产状较缓, 较小矿体主要为陡倾斜, 仅中心部位少量缓倾斜地段。详查区最大矿体长400m, 最宽近210m, 最小者仅2×2m2, 一般长150m, 宽50m~80m, 受古地形起伏控制, 矿体厚度变化较大, 单工程边界矿体最厚达42.45m, 最薄仅0.83m, 平均铅厚5.98m,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94.86%, 属不稳定类型。单工程工业矿体铅厚最厚达30.80m.最薄为2.46m, 工业矿体平均铅厚12.80m, 矿体总体具有形态复杂, 厚度变化大, 平均厚度大的特征。

3.3 矿体结构特征和空间变化

矿体自上而下为铁铝质岩-工业矿层—边界矿层—铁铝质岩。Fe2O3一般由低-中-高, Al2O3由低—高—低, SiO2由高—低—高。矿体水平方向, 自中心向漏斗状矿体边缘矿层厚度由大—小或沉积无矿, Al2O3由高-低, Fe2O3、SiO2由低—高, 矿体产状由水平-中等倾斜-陡倾斜。大的漏斗状含矿岩系, 矿层亦厚, 矿石质量亦好, 即Al2O3含量高, SiO2、Fe2O3含量低, 小的漏斗状含矿岩系矿石质量差, 高硅、高铁。

铝土矿含矿岩系中共生的铁矾土矿, 具一定规模, 连续性较好, 以铝土矿的夹层或顶底板、特别是底板形式产出, 铝土矿含矿岩系中共生的赤铁矿、褐铁矿连续性差, 多为单工程见矿。

本次仅在12、13、16、26、36号矿体中圈定铁矿层。符合高铝—硬质粘土要求的样品、分布零星, 一般位于铝土矿顶底和下部, 仅有极少量样品达到相应品级的耐火度要求, 故本次未圈定耐火粘土矿。

在漏斗状含矿岩系边部常遭剥蚀, 后被白垩系磨拉石建造岩系超覆, 形成剥蚀无矿, 矿体的夹石主要为铁质粘土岩。

4 矿床成因

铝土矿矿石及围岩, 见大量的铁质豆鲕及含铁粘土岩碎屑, 是典型的风化壳物质, 说明在海西期铝土矿形成以前, 寒武系崮山组白云岩风化面上广泛发育红土型风化壳。

铝土矿发育水平韵律构造, 具碎屑结构, 特别是砾状结构及豆鲕状结构, 砾、碎屑具定向排列, 表明水动力条件为安静和间歇动荡的泻湖环境。

详查区矿石属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具区域铝土矿矿石的指相特征, 也说明近岸沉积环境。

铝土矿顶板的炭质泥岩中产出瘦煤线, 太原组的煤线或炭质页岩及上段燧石岩和燧石灰岩, 反映海陆交替相的沉积环境。

据古地貌分析:老郭家铝土矿区与相邻的张八桥铝土矿区, 边庄铝土矿区的东部相比, 更接近古陆, 形成的矿体均为漏斗状, 而无层状矿体, 老郭家矿体呈漏斗状, 呈圈闭形态, 其矿体的形成过程应为:古陆边缘先形成岩溶洼地、沟谷, 继而形成湖泊, 地壳缓慢下沉, 沉积形成铝土矿体。

老郭家铝土矿为红土—海陆过渡沉积成因。其物质来源是双重的 (古陆、基底) , 形成是多因素的[机械、化学 (去Ca、Mg, Fe、Al相对富集) ], 是多阶段富集成矿的 (搬运-沉积-冲刷-再搬运-再沉积-风化淋滤) 。

5 外围区域找矿思路

据目前该地区铝土矿开发现状, 露头铝土矿已探采殆尽;在临汝-郏县-李口向斜南西翼及次级褶皱-粱洼向斜的西翼, 在崮山组与本溪组、太原组及第四系掩盖或掩盖较浅或白垩系大营组地层超覆前二叠系较浅边缘地区, 由于矿体呈一个个孤立的漏斗状, 隐蔽性强, 地表往往无露头线索, 而漏斗状铝土矿由于厚达单个矿体达100万吨也是常见, 因此, 在该地区寻找浅隐伏漏斗状铝土矿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本论文建议的找矿思路如下:

采用地质物探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首先选区临汝-郏县-李口向斜南西翼及次级褶皱-粱洼向斜的西翼寒武系北东侧的第四系或白垩系分布区, 通过沿垂直向斜南西翼系统布设地质物探剖面, 因为铝土矿含矿岩系具弱磁性, 其磁性明显大一围岩白云岩和粘土岩的磁性, 因此, 采用高精度磁测可获得磁异常;由于含矿岩系铁质含量高, 瞬变电磁测量可获得低阻异常, 以及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手段, 获得物探异常, 再用钻探验证可望获得在该地区寻找隐伏铝土矿的新突破。

摘要:本文通过对老郭家漏斗状铝土矿赋存状态、矿体形态、矿石与近矿围岩成分特征的分析, 对铝土矿沉积环境、沉积相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论述。认为在临汝-郏县-李口向斜南西翼及次级褶皱-粱洼向斜的西翼, 第四系和白垩系浅覆盖地段, 仍有隐伏漏斗状铝土矿存在, 但隐蔽性强, 通过高精度磁测、瞬变电磁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最后钻探验证, 可望在区域外围获得寻找铝土矿的新突破。

关键词:地质物探,找矿,漏斗状土矿

参考文献

[1]王志宏.阶段性板块运动与板内增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6-7.

[2]王宏运, 李军亭, 刘玉清, 宋建治.河南省汝州地区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华北国土资源, 2007 (1) :10-11.

[3]王占锋, 李军旗.汝州市熬头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控制因素[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9 (4) :78-80.

[4]河南省地质矿产厅.河南省地质矿产志[M].中国展望出版社, 1992:219-252.

河南宝丰县 篇2

据记载,宝丰酿酒业始于隋唐,盛于北宋。早年,宝丰酒已跻身于中国名牌行列。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广告策划不够完善,广告宣传力度不够,与当地的白酒品牌销售相比,白酒销售状况不是很乐观。同时,近年来,宝丰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依托洁石集团强大的资本实力,实施了全方位的战略重组。投入2亿多元,改造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使原酒产能达到万吨以上,上建了万吨储酒工程暨年产5万吨成品酒的自动化灌装生 产线,新增原酒库存1万多吨。在技术研发上,确立了“清香为主、浓香为辅”的战略发展方向,依托企业原有的省级技术中心,与中科院生物研究所合作,在国家白酒权威专家的指导下,继承传统酿造工艺,不断创新改进,提升宝丰酒的质量水平和口感风格。此外宝丰酒全面改造营销体系,大胆探索全新的管理和营销模式,搭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决策平台和服务于市场的营销网络,为宝丰酒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宝丰酒酿造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创了宝丰酒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因此,本文对宝丰酒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及同类产品的营销、广告等一系列内容的综合调查为基础,从而进行宝丰酒的营销策略的深层次分析。

(一)白酒行业的现状

在全国经济全面回升的影响下,我国的酒类市场也渐趋兴旺。酒业在产量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酒类市场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面临这么严峻的挑战,市场供大于求将使竞争更加严酷。品牌效应、规模经济、资本运作都会有新的表现形态。华容道酒业有限公司只有在竞争中运用新的营销理念和技巧,才能在激烈的白酒行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目前,中国白酒行业的整体格局是:整体滑坡的同时,名优酒份额继续扩大,白酒行业处于内部调整和升级阶段;地区性品牌与国家级品牌抗衡,割据一方;大型白酒集团从产品经营走向品牌和资本经营,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宝丰酒产品现状 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948年,是全国大型二档白酒企业,在历史上曾于 1998 年达到历史顶峰,当年销售收入达到 2.8 亿元,是苏鲁豫皖四个省份中生产清香型白酒的唯一企业,其生产的白酒先后出口新加坡、几内亚,直销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原酒的出口量达到全国第一,成品酒的出口量为河南省第一。该酒选用本地优质高梁为原料,用小麦、大麦、豌豆制成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清蒸二次清工艺,经续渣操作,水泥池地窖发酵,甑桶蒸馏,量质摘酒,长贮陈酿,精心勾兑等工序而酿成。宝丰酒无色透明,清香芬芳,甘润爽口,纯净绵柔,回味悠长。酒度分39度、54度、63度等,属清香型大曲白酒。有诗赞曰:“太白飘然举宝丰,会须一饮三百杯。”宝丰酒的价格相对于高端酒来说便宜,但相对于低端酒来说稍微贵一些。宝丰酒属清香型白酒,以颗粒饱满、里实皮薄、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的优质高粱为主要原料,具有清香纯正、醇甜柔润、香味谐调、回味爽净的独特风格,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之一。后来由于管理不善、机制陈旧等问题开始一路下滑,直到 2006 年河南洁石集团重组宝丰酒业之后方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6 年当年销售收入 8000 多万元,2007 年翻番达到 2.2 亿元,2008 年继续高速增长至 3.2 亿元,单以白酒销售规模排序,2008 年宝丰酒业在豫酒同行中排名第二位。

(三)宝丰酒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的营销战略。

公司对宝丰酒业品牌的运作没有太多的策划,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除了“招商还是招商”,当一个一个经销商加入到渠道链中,公司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了“打款”上,而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渠道策略,也没有太多行之有效的渠道疏通方法,因而无法对开发出来的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和深耕,也无法协调既有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空白市场与既有市场之间的关系。同时,公司白酒品种虽然都强调纯粮酿造、绿色健康,迎合了人类统一的健康目标,覆盖了绝大多数消费群体,但价格从十几元到上千元都有,差距很大;若以低价位带动市场普及,却影响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若走高端路线,又怕失去市场优势。公司决策层为此非常困惑,市场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只是针对各类目标市场的职业和地域等属性简单划分,推出了商务酒、庆功酒、婚庆酒、某地区专供等品类。对目标市场的简单划分和市场定位的左右摇摆,导致公司缺失了制定合乎实际的营销战略的基础,从而出现营销战略空白。

另外,平顶山市是中原崛起城市,市中外来人口多,已经形成了多种风格、多种文化背景的现状,并且由于本地原住居民本来就不是很多,导致了平顶山饮食文化方面特色各异,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宝丰酒在平顶山已经发展了50余年,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在白酒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然而由于宝丰酒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其他白酒品牌就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平顶山市场,抢占平顶山白酒消费市场,在平顶山市场上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终端优势,铺货成功就意味着销售的成功。综上所述,宝丰酒业缺乏系统的营销战略。

2.产品知名度不够。

由于白酒生产企业众多,整体属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工艺基本沿用古法,技术含量不高,主要工艺和营销手段公开化,导致营销模式趋同现象非常严重。公司行内人士直言营销模式没有秘密可言,尤其是在渠道开发、促销方式、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如随着婚庆市场的火爆,白酒企业扎堆生产婚庆系列酒,宝丰公司也上马了这一系列,包装与其他品牌无异,没有自己的特色,市场表现一般,致使产品的知名度无法提高。公司没有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营销策略,盲目借鉴只能是短期受益,不利于长期发展。

同时,在中国的白酒家族里,宝丰酒是以清香型白酒的典型而著称的,但其产品知名度还不够。目前,清香型白酒已经排名在浓香型、酱香型之后,屈居第三,当时的宝丰酒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机遇,没有在冲击全国市场上取得大的突破,不仅市场范围仅限于宝丰县周边,而且在品牌提升上也无所作为,一直固守低档产品的形象。首先,宝丰酒试图超越低端白酒的形象,大幅提升品牌形象并进军高端白酒市场,大胆突破了原有的产品架构。这正是宝丰酒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3.营销队伍涣散,以明显不能适应当代的市场经济的竞争。

当前的宝丰酒业营销队伍涣散,以明显不能适应当代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市场开发进程的加快,不仅对总部营销策划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急需扩充高素质、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担任终端渠道业务员,目前这一缺口较大,经常出现一才难求的情况。公司现有营销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总部的营销部门,负责案头策划和管理工作,缺乏实战经验;而招聘终端市场业务员只是与其签订第三方劳务派遣合同,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到位,只凭简单的说辞或人际关系推荐产品,靠提成获取报酬,加之总部对地处外埠的业务员约束力较小,难于管理,还有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终端市场的高水平推进。必须尽快统一思想,认清目标,使营销人员从工作技能上掌握现代营销理论和方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宝丰酒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位营销还没有完成,营销队伍涣散,只有完成了这两个层面的实际作业,营销所产生应有的品牌推动力量还远远不够。

(四)宝丰酒营销对策

1.拓展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白酒市场十分繁荣,这与各类渠道发达密不可分。烟酒店和批发市场是当地十分重要的经销渠道,这些渠道承担着散户批发和企业团购的职能。当地烟酒店业态比较成熟,主要分布在酒店终端附近,当地市场成熟品牌的自带率很高,在60%以上,烟酒店是这部分消费者的主要购买场所。批发市场业态在当地市场呈萎缩态势,但糖烟酒总公司下辖的批发市场拥有名酒和部分畅销品牌的主销权,由于糖烟酒总公司的人际关系较广,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团购活动都在此渠道完成。

鉴于清香型白酒的优势,对市场的培育与引导也非常重要,总之,在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中,清香型白酒要突出重突围和振兴,需要的是在对自身产品不断创新的前提下,创新营销策略,在引导和培育市场消费的同时,加强对终端的促销和广告宣传,此外宝丰酒企业需要集中优势在区域市场展开密集品牌攻势,集中地面资源,以国色清香品鉴会的形式向消费者进行产品推广,重点培育各地的 政务、商务消费,以产品渠道化为导向,推行“终端视觉工程”,对核心烟酒店实施立体化形象包装,从而赢取市场。拓展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就是宝丰酒业当前最需要改进的手段。

2.进行品牌宣传。

之前的产品品牌宣传都是定位在中档市场,发展清香型酒品,介于当时的客观市场原因,企业还是有了发展,但是历史证明,清香型白酒注定将被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取代,市场总会萧条,由于宝丰酒在产品定位上错误导致其在90年代后期跌入低谷。正是因为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宝丰酒必须对其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从产品竞争的角度来看,企业如果只有单一的产品,注定会在竞争中失败,只有发展多种品种,进攻各个市场领域,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从营销效果来看,好的产品定位可以导致好的营销策略,进而能够扩大市场份额,占领更多市场。因此必须进行新的品牌宣传策略。宝丰酒应当以其独特的广告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捕捉宣传点,将事件营销与文化营销相结合。如利用全国文物普查的机会,大力挖掘发源地文化,制作公司发展历程纪录片,既宣传了企业文化又宣传了旗下产品,一举两得。目前,随着工业旅游的兴起,公司可以邀请部分消费者免费参观白酒生产流程,举办辨香型、辨产品比赛等活动,与消费者加强互动和沟通,将企业文化随品牌核心价值传播给消费者,将目标消费者包围在“神州大地,中原宝丰”的文化氛围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宝丰酒所做的广告与其他企业相比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就是细致精彩。企业的形象要塑造起来最为根本的是靠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但是企业的品牌宣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宝丰酒业必须进行品牌宣传。

3.加强营销人才的引进与营销队伍的管理。

宝丰酒业必须加强营销人才的引进与营销队伍的管理。营销团队中不可能人人都很拔尖、人人都能遵循和完美地执行公司统一的各项战略和策略,完成预期的战略目标。公司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营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思想培训和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员工都认同公司的基本理念和企业文化,具备高度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进取心;熟练地掌握各种市场操作技能,面对各种市场状况都能迅速找到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案。

同时,一个营销团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管理层来领导和指导其运行,而管理层必须具备计划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控制能力,并构筑团队的支撑体系来达到设定的目标业绩,领导层的好坏直接决定团队营销活动能否有效开展。“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狮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宝丰酒业应该特别注意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和培养,注重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帅才,以致不会因组织人事的变动而使团队陷于被动局面,从而使得宝丰酒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五)结论

宝丰酒业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体系,投放市场后,获得了很大的效果,这就是宝丰酒独特的营销思路。宝丰酒业以自身的历史文化增强企业的底蕴。宝丰酒业始建于1948年的宝丰酒业有限公司,几乎与共和国同岁,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酿酒企业在中国其实并不多见。在宣传中不断地提及宝丰酒的悠久历史,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消费者。

宝丰县夏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品种选择

夏播花生生育期短, 宝丰县在生产上多年选用早熟丰产性好的中小果花生品种, 如白沙1016、豫花6号、豫花5号、7号、鲁花11、鲁花13等[1]。

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晒种、分级筛选和种子包衣处理。晒种可起到杀菌、提高种子活力的作用;利用花生专用种衣剂拌种可防治花生苗期地下害虫, 确保一播全苗[2]。

3 适时早播

播期直接影响花生的侧枝生长和花芽分化, 进而影响花针的成果率。因此, 夏花生应在麦收后播种, 最好在6月10日前, 也可在麦收前人工套种。试验表明:春季花生的生育期随播期的延迟而逐渐缩短, 秋季花生的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逐渐减产。因此, 在花生栽培上提倡适时早播。播深4~5cm。若土壤墒情差, 可提前浇水造墒播种, 或播后浇蒙头水。

4 合理密植

花生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基础确定, 中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 薄地同样要做到合理密植。宝丰县一般夏播花生15万~18万穴/hm2, 每穴2粒。等行距时行距为40~45 cm, 宽窄行为60 cm, 窄行为20 cm, 株距根据密度确定。如果麦垄套种或麦收后播种, 可等行距每隔2行麦垄种1行, 宽窄行可宽行3垄、窄行2垄播种。

5 田间管理

5.1 中耕培土

中耕对培土有协助作用。一是能疏松表土, 改善表土层的水肥气热状况, 促进根系和根瘤发育;二是起到缩短果针入土距离, 使果针及早入土, 并为果针入土的荚果发育形成适宜的土层;三是能清除杂草。夏播花生一般应中耕3次, 第1次中耕在齐苗后浅锄灭茬, 消灭杂草;第2次在见花时进行, 深锄行间, 浅锄棵间;第3次在下针、封垄前不久进行。

5.2 科学施肥

由于夏播花生前茬小麦消耗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 花生苗期植株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瘦弱苗, 应适时追肥, 从而实现壮苗, 为夏播花生高产打下基础。一般播种后出苗前, 施有机肥30万~45万m3/hm2, 出苗后施硫酸铵75~120kg/hm2、过磷酸钙75~150 kg/hm2, 以满足花生生育期间对养分的需求。同时也可用石灰或石膏400.5 kg/hm2。在花生生育后期, 为弥补供肥不足, 可采用根外追肥, 用0.3%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水溶液混合叶面喷施2~3次。

5.3 搞好清棵

花生结果主要靠第1、2对侧枝, 清棵有利于第1、2对侧枝生长发育, 从而使幼苗生长健壮, 为植株多开花、多结果奠定基础, 并促进基部花芽分化, 提高花针的坐果率。清棵应在花生齐苗时进行。方法:在花生齐苗后进行头遍中耕时立即将花生植株周围的土扒开, 让子叶完全露出地面。根据调查, 清棵花生比不清棵的花生增产20%左右。

5.4 合理化控

对于肥力好、产量高的地块应在株高大于45 cm时, 及时叶面喷施100 mg/kg多效唑, 从而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防止旺长徒长, 确保高产丰收。

5.5 合理灌溉

在开花下针期, 当土壤0~3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最大持水量50%时, 应及时浇水。在饱果成熟期, 当田间持水量低于40%时, 也应及时浇水。只有合理灌排水, 才能保根保叶, 防止烂果或发芽, 提高花生坐果率和饱果率, 保证优质高产。

6 病虫害防治

花生病虫防治应防重于治。播种前结合整地, 撒施3%辛硫磷30 kg/hm2或3%钾拌磷颗粒剂60 kg/hm2, 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发生蚜虫、红蜘蛛时, 可用40%氧化乐果600倍液, 或10%吡虫啉3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 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 每隔15 d喷1次, 连续喷2~3次, 可有效防治叶斑病[4]。

7 适时收获

当花生上部果枝叶片变黄、中部叶片大部分脱落、果壳网纹清晰、籽粒饱满、种皮红润、饱果率达85%时, 表明花生已经成熟, 必须及时收获, 收获过早过晚都会降低品质及产量。

参考文献

[1]张平湖, 刘冠明.花生杂种F1代杂种优势的初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 :674-675.

[2]徐日荣, 蓝新隆, 唐兆秀.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的生育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12) :20-22.

[3]于洪全.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1) :46-47.

宝丰县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防止技术 篇4

1 玉米植株倒伏原因

1.1 种植密度过大

随着耐密性强的品种在宝丰县各地的推广种植, 农民的种植习惯已发生了大的变化, 种植密度多以密为主, 甚至于形成这样的误区, 认为“玉米密度越大, 产量就会越高”。每一个玉米品种要想达到其最高单产, 都必须在其最佳的种植密度范围内, 如果超出范围, 就导致株高增加、透光不良、田间通风、穗位升高、植株茎秆纤细、根系发育不良、脆弱、植株的重心上移、气生根不发达等, 对产量造成影响[3]。

1.2 肥水管理不合理

苗期水肥过大。俗话说, “掏钱难买五月旱, 六月连阴吃饱饭”, 这充分说明了玉米的需水规律。苗期适当干旱还可以促进其根系发达、茎秆降低、增加抗倒伏性, 故不宜浇水过多。同时, 有的农民朋友为了使玉米苗长得更高更快, 在苗期施用过多的提苗肥, 尤其是单用尿素等纯氮肥, 这样会使植株长得过快、过高、过细, 导致其抗倒伏能力降低。

1.3 自然灾害

8—9月宝丰县正处于雨季, 此时正是玉米的灌浆旺盛期, 随着玉米灌浆的不断进行, 玉米的重心会逐渐上移, 抗倒伏能力降低。此时如果发生自然灾害, 若大雨、大风、冰雹等, 会大面积地造成玉米的倒伏, 导致减产[4]。

1.4 病虫危害

茎腐病、玉米螟等病虫害也可导致玉米的倒伏。茎腐病的发生可使玉米的茎秆组织变软甚至造成其腐烂, 导致倒伏现象的发生;玉米螟的幼虫常钻到玉米茎秆的内部蛀食, 导致茎秆被食空, 降低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一旦发生大风等天气, 就易发生倒伏[5]。

1.5 田间管理不当

玉米田间杂草过多。杂草丛生, 直接造成草和玉米争夺养分, 造成玉米茎秆徒长、变细, 降低抗倒伏能能力。如在玉米生长的中期不及时进行培土, 或因耕翻的质量差、土壤被雨水浸泡过久未及时排水等, 均可使玉米的根系生长发育不良, 造成玉米倒伏。

2 防止技术

2.1 选用高产抗倒伏品种

为了降低玉米倒伏发生的几率, 在种植前就应选用那些具有抗病、抗倒、稳产、高产、穗位较低、株高较矮、根系发达、茎秆长势粗壮且坚韧、适合在宝丰县当地种植等特点的品种进行种植[6]。品种的株高应选择在2.5~2.7 m, 不要选择株高超过2.7 m的品种, 因为株高过高, 容易发生倒伏, 而株高在2.5 m以下的品种产量不高。

2.2 合理密植

玉米的栽植一般选择宽行等行或宽窄行、间作套种等, 可起到一定的防倒伏作用。不同的品种, 种植的密度应有所不同。对于一般的品种, 留苗的密度应该在4.2万~6.0万株/hm2, 株行距一般在27 cm×70 cm[7];对于竖叶紧凑型的品种, 留苗的密度在7.5万株左右/hm2, 株行距17 cm×80 cm。采用间作套种或宽窄行种植方式对防止玉米倒伏有一定作用。

2.3 合理施肥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氮、磷、钾3种要素分别发挥着各自的生理效应, 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剩, 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从而降低玉米植株的综合抗性。因此, 玉米栽培中的施肥应做到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 不可单施氮肥和磷肥。要做到平衡施肥、合理浇水。一般若玉米的产量在6 750 kg/hm2, 约需施氮、磷、钾肥分别为60、135、165 kg/hm2。氮肥的追施一般不可一次性地在拔节期施, 应分苗肥和穗肥2次进行。对于钾元素缺乏的地区, 要特别注意增施钾肥, 以增强茎秆强度, 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若田块只追肥1次, 可再追1次肥。或是在扶起后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等速效叶面肥, 以促进根生长。

2.4 合理灌溉和排灌

只要不是发生严重的、对玉米产生危害的干旱, 尽量在拔节期前不浇水, 以防治基部节间的旺长;在玉米生长的大喇叭口期, 其茎基部节间已不再生长, 此时正值大量气生根发生时期, 为了有效地防止倒伏的发生, 应及时进行浇水。如遇大雨天气, 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防止田间土壤被水泡软, 造成倒伏。

2.5 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浅培土

对于多风的玉米种植区, 应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进行培土, 可在中耕的同时进行, 以达到适当加深耕层的目的。以促使玉米产生大量的支撑根促进次生根发育, 且入土加深, 约能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2.6 防治病虫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玉米螟尤其是第3代玉米螟的危害, 可在大喇叭口期选择玉米丢心剂7.5 kg/hm2进行丢心, 此外, 还应做好茎腐病的防治工作。玉米叶部的病害主要包括玉米大小斑病、褐斑病等, 为了防止病害的蔓延, 应在其发病的初期选择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喷施。

2.7 人工扶直

若在抽雄授粉前后发生倒伏, 由于此时的植株高大, 倒伏后造成株间的相互叠压, 难以自行地恢复直立, 不仅对玉米的正常授粉造成直接的影响, 还阻碍了光合作用, 必须采取人工的方式将植株扶起, 并在基中培适量的土, 以防植株的再次倒伏。在扶直时动作要轻, 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 尽量做好随倒随扶, 以防倒伏过久后难以扶起, 增加损失。

摘要:从种植密度过大、肥水管理不合理、自然灾害、病虫危害、田间管理不当等方面分析了宝丰县夏玉米倒伏的原因, 并提出防止技术, 以期为该县夏玉米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倒伏原因,防止技术,河南宝丰

参考文献

[1]赵发欣, 郭金生.黄淮地区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J].种业导刊, 2011 (9) :25.

[2]张天舸.夏玉米倒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EB/OL]. (2011-02-04) [2011-08-19].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8517.

[3]陈书强, 许海涛.玉米倒伏原因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121-122.

[4]许正学, 李福林, 张淑琴, 等.玉米发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108-109.

[5]王恒亮, 吴仁海, 朱昆, 等.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10) :1-5.

[6]刘新光, 杏志刚, 段洪晓.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6) :93.

河南宝丰县 篇5

1 夏玉米生育期需要的气象条件

夏玉米6月上旬前后播种, 9月下旬左右成熟, 生育期约100 d。全生育期需积温2 400~2 700℃, 日照时数500~600 h;需水量400~500 mm。

2 宝丰县秋季气象概况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部, 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集中于夏季, 时间分布不均, 易造成旱、涝灾害, 有时强降雨伴随着大风、冰雹造成严重倒伏或者毁损农作物。宝丰县气象局提供的历年资料显示:6—9月积温3 037.8℃、降雨量456.8 mm、日照时数741.0 h。从历年资料可以看出, 宝丰县的光温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夏玉米的生长发育, 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播种都可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成熟。总降水量勉强能够满足需要, 因而降水多少和时间分布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2012年气象条件的总体影响

2012年自6月夏玉米播种至9月夏玉米成熟, 全生育期100 d, 积温为3 123℃, 比常年同期偏高85℃;降水量为348.9 mm, 比常年同期偏少30%;全生育期日照时数为624.1 h, 比常年同期偏少116.9 h (即偏少18.7%) , 其中降水总量矛盾更加突出。有利因素是气象因子在拔节、抽雄、灌浆等生长发育重要时段都符合丰产年的条件;不利的因素是8月中旬后段轻旱, 8月27日较强降水和9月1日大风暴雨共同作用造成部分品种严重倒伏, 倒伏面积约60%, 减产损失10%以上, 对更高产量形成影响较大。从产量形成的要素看,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中对照郑单958为例, 穗粒数增加8.8%, 百粒重增加23.3%, 单产增加2 685 kg/hm2。生育期延长5 d, 茎腐病更轻 (表1) 。气象条件的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4 夏玉米各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4.1 播种期 (6月)

宝丰县的秋作物多在6月上旬小麦收获后播种。2012年6月上、中旬降水较少, 自然降水不能满足秋作物播种、出苗需要。试验播种为6月14日下种后浇蒙头水, 多数大田作物6月27日中雨前后播种, 出苗普遍整齐。试验播种和正常年份持平, 大田普遍播种时间晚20 d以上。播种后能够保全苗、壮苗, 能形成丰产苗架。

4.2 出苗—拔节期 (6月下旬至7中旬)

总体来说前期成苗好, 后期的条件稍不适宜。苗期温度18~20℃, 降水量80~180 mm即可。2012年夏玉米苗期, 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3.5℃;日照时数少64.6 h;前期光温水条件协调, 唯有7月上旬降水量93 mm, 稍偏多, 不利于玉米蹲苗, 不易于形成壮苗, 也为玉米后期大面积倒伏埋下隐患。

4.3 玉米拔节抽穗期

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光温条件基本适宜, 降水充沛, 最适宜气象条件是:气温24~26℃;水分充足, 无“卡脖子旱”;田间持水量≥70%。本段气温较常年高4.7℃, 日照少30.4 h, 降雨虽然比常年少90.2 mm, 但是降水总量仍有118.5 mm, 且时间间隔较为适宜, 很好地满足了抽穗期要求。

4.4 玉米抽雄开花期 (8月上旬至8月中旬)

日均温以26~27℃最宜, 气温高于32~35℃,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 会使花粉失水干枯, 花丝枯萎, 导致授粉不良, 缺粒减产, 低于18℃, 花药不能正常开裂, 影响授粉。这一时期旬温适宜, 分别是27.1、26.4℃, 8月5、18日有2次降水, 降水量分别为17.5、40.0 mm, 抽雄、散粉处于2次降水之间, 空气凉爽湿润, 花粉量大、活力时间长, 综合气象因素玉米利于扬花散粉。

4.5 灌浆成熟期 (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玉米开花灌浆期是产量形成最关键时期, 夏玉米在灌浆到成熟期的适宜气温为20~24℃, 前期需要的温度偏高, 灌浆后期温度可略低。2012年8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9月的气温为20.0~22.9℃, 比常年同期偏低0.2℃左右。期间2次降水能够满足水分供应, 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 日照时数略低于常年, 能够满足夏玉米灌浆的需求, 夏玉米粒重增加明显。8月中旬末、9月上旬降水分别较常年偏多39.0、40.4 mm, 充分满足了夏玉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9月下旬以后天气持续晴好, 光照充足, 无阴雨天气, 有利于成熟收获。

5 提高夏玉米产量的对策

5.1 合理选择品种

倒伏、旱涝灾害、青枯病、锈病是造成宝丰县玉米减产的因素, 因而要选择近几年审定的抗性强的品种;同时要选择中熟品种, 既不至于过于早熟浪费末段光热资源, 又不怕晚熟迟收。

5.2 适时早播

早播可以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 保证玉米正常灌浆成熟, 能在玉米授粉时错过伏天雨季, 减少秃尖缺粒, 又能避免降水过晚、播种延后, 不正常成熟又急于收获势必造成减产[3]。

5.3 加强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是在苗齐的基础上注意排涝, 避免出现内涝渍灾;蹲苗不好的应适时化控, 严防“卡脖子旱”, 灌浆期缺水。

5.4 适时收获

农民收获的时间普遍偏早, 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收获时期应在苞叶发黄后7~10 d, 即在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黑胚层出现时收获, 一般可增产8%~10%[4,5]。

摘要:宝丰县玉米单产创历史新高, 气象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介绍夏玉米生育期需要的气象条件, 分析宝丰县历年秋季气象概况和2012年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生产的总体影响, 以及夏玉米生长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 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为夏玉米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气象条件,产量,河南宝丰,2012年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夏玉米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M].郑州:河南省气象局, 2011:2-19.

[2]王运行, 贾金明, 王树文, 等.粮食生产与气象保障[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142-153.

[3]姚永明, 陈玉琪, 张啟祥, 等.淮北夏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特点和增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S2) :205-209.

[4]孙宏勇, 张喜英, 陈素英, 等.气象因子变化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 2009, 30 (2) :215-218.

上一篇: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5下一篇:感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