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2024-08-13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共10篇)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1

1.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 搭建信息化平台, 合理规划企业资源, 有效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铁矿的日常生产中, 信息化的作用更显得由为重要。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 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 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 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 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2. 信息化平台的构成

2.1 网络的搭建

本矿山利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厂区, 有线网络连接厂区内的仪表, 无线网络覆盖采区, 破碎等与卡车、电铲终端、自动化仪表进行连接, 其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2.2 数据的采集与平台的构建

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的思想, 将每个功能划分成子系统, 子系统中各自留有对上级程序和下级程序的接口。为了对矿山数据的综合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 将数据放置在一个数据中心。

2.3 对已经存在项目的兼容

对未搭建平台就已经运行的项目, 平台保留了对其的兼容性, 避免平台的不统一或重写原有项目。将原有项目作为首页的一个子模块处理。

3. 平台系统模块

3.1 二级接口

该系统和RSlinx和Kepserver建立连接, 通过OPC协议提取网内自动化仪表的数据。

当到达指定的时间时, 查询数据库中的标签名称, 通过OPC协议提取每个标签的值, 存入数据库中。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保证。

3.2 生产指挥

该系统为了企业能够跨部门的整合实时信息, 代替纸制文件, 实现各车间表报自动生成, 方便各层人员查询分析, 使企业能够在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指导生产。

3.3 实时管控

是对矿山自动化仪器仪表数据的采集和展示, 利用图形化的界面和形象的流程展现实际生产中设备运行情况的具体细节

3.4 GPS矿车调度

矿山运输是露天矿的主要薄弱环节, 是制约矿山生产能力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利用汽车运输的露天矿, 随着采场逐渐进入深凹, 开采条件日趋恶化, 运距增加, 运输周期增长, 使本来就占作业成本很高的运输作业成本进一步攀升。该系统能够优化行车路径, 合理规划车辆资源, 降低运输作业成本。

该系统包括调度控制台程序和基于web, 统计和分析产量, 时间, 作业效率的系统。调度控制台实现卡车的智能分派, 其关键技术如下图:

Web程序验证和统计卡车分派的结果, 形成报表, 供管理人员掌握生产情况。

3.5 工业电视

该系统是对整个矿山重要的设备和重要的生产地点进行监控, 能够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3.6 尾矿在线监测

通过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实际工作性态的反分析, 检验尾矿库的远行状态;

通过对尾矿库各项数据、指标的监测, 保障库区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3.7 碎选技术

是对碎矿和选矿技术工艺的抽象和概括, 对碎矿和选矿关键系数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

该系统一共有两出数据来源, 一个是生产指挥系统, 另一个是通过二级接口程序提取网内自动化仪表数据。

3.8 采矿技术

是为了显示采矿技术的关键系数, 为采矿的生产提供辅助的技术指导

3.9 能源管理

实现全厂能源数据的覆盖, 并要采集到各车间、工艺、主要设备的所耗电能的数据及对应车间、工艺、设备的产量,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为降本增效提供了助力。

该系统通过二级接口获取自动化仪表数据, 在系统中设置设备、工艺、车间与OPC中标签的对应关系。最终将数据分发给各自设备、工艺、车间。

下图为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向:

3.1 0 系统后台

后台通过设置角色、用户组、权限、用户实现对平台的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登录的登录名可以定位到想对应的页面, 其关系如下图:

4. 结语

平台自投入使用以来, 运行情况良好。为我矿实现降本提效,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节约了大量人工费用。信息平台对信息化平台可操作性强, 能真实地反应生产情况, 协助矿领导指导矿山生产, 同时可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 提高管理水平, 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刘小青, 浅谈windows2003路由功能在中小企业网络的应用, 电脑与电信, 2012年第9期.

[2]李冉冉, 基于Oracle的短信平台的实现及应用, 微计算信息, 2010 (27) .

汽配会需搭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 篇2

回顾过去,汽车零部件市场“各自为战”的现象非常明显,几个人搞一块儿地方就卖起了汽车零部件,几个零部件商家凑到一起就是一个小型汽车零部件交易市场,如果说这些市场满足了很多低端用户的需求,那么高端客户的诉求只能转向更高级的零部件生产销售平台,这就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弊端。

国内的零部件市场在几十年的过程中逐步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尽管作坊式的经销商门店依旧存在,但是可喜的是,更多有实力的零部件厂商和经销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就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规模化、高质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壮大与汽配会的变革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零部件产业在品质化道路上提升的时候,也促进了汽配会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而汽配会在得到完善的同时,其所搭建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展,很多参展商都在这里找到了自身的诉求,为企业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收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汽车配件交易会作为国内汽配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顶级盛会,对进一步促进汽配企业加强市场资源的开发和对外联系的发展、提高中国汽车配件业整体参与跨国采购的竞争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汽配会虽然每年召开两次,但是今年在经济危机这样的大背景下,对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冲击的。因此今年主办方应该结合这个大环境并与产销相结合起来,为更多的企业谋取福利。现在零部件行业的整体情况是出口比较少,所以如何争取扩大内需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我了解,除了各个地方召开的小型汽车配件交易会外,现在全国性汽配会有两家在召开,因此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希望两个会议能够合起来开对行业的发展会比较好,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全国汽配会从自196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65届,走过由“全国汽车配件平衡调度会”、“全国汽车配件排产订货会”到“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的40年历程。应该说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了。上世纪80年代在洛阳、郑州等地召开时出现过十几万人前来参加的情况,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开的那么轰轰烈烈了。但是由谁来牵头主办、怎样去规划新时代的汽配会使其变成一个展销型的汽配会还是一个问题。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3

关键词:软件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

随着软件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软件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软件企业、软件用户的关心与重视。但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软件测试技术在整个软件行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还是过于缺乏,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

因此,一些国内的高校也开始加大力度对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有些高校甚至把软件测试作为一个系统学科专业进行开设,而非一门两门课程的嵌入。不过目前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尚属于起步阶段,据统计,已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的院校大约只占计算机类或软件专业院校总数的8%左右,而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院校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对于一些已经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的高校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差别,有一些高校只是盲目跟风,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教学内容,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软件测试课程体系;而有些高校则在资金的投入远远不够,比如说教学资源的建设,购买测试软件资金的投入等。

软件测试时伴随软件工程过程的活动,是一项复杂、系统和综合性比较高的工作。要真正认识领会软件测试的知识和掌握其技能,能够担负起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实践教学平台来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环境,配备相应的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在教学中了解监控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1 华软学院软件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的搭建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华软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设立软件测试专业方向的高校之一,2009年和美国知名的软件测试工具和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开发供应商Parasoft合作,成立Parasoft华南区技术中心,下面以华软学院为例,从几个方面浅析软件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的搭建。

1.1 充分了解测试自动化平台的作用

测试平台也称为测试环境,它包括设计环境,实施环境和管理环境三部分,是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须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测试环境贯穿了测试的各个阶段,它是软件测试的基础,可以提高软件测试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测试环境可以模拟实际运行时可能的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更加能够身临其境体验整个测试的真实流程。所以软件环境对于软件测试来说非常重要,符合要求的测试环境帮助我们准确的测出软件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必须重视测试自动化平台的重要性,只有充分了解它的作用,才能够搭建一个正确的测试环境,而不至于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或是遗漏一些重要的环境配置。

2.2测试自动化平台的要素

一般来说,测试自动化平台的配置应该满足5个基本要素: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数据准备、测试工具。其中硬件、软件是测试环境中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并派生出后三者。

硬件环境是指软件赖以运行的硬件平台,如工作组服务、个人的服务器、PC机以及配套设备等。测试中所需要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硬盘容量的大小等。

软件环境是指支持待测软件运行的软件系统平台,包括用来保存各种测试工作中生成的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须得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须组建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数据准备可以在测试的时候提供尽可能大量的真实数据,或是无法取得真实数据时尽可能的模拟出大量的数据,它包括数据量和真实性两个方面,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产品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到数据库,少量数据情况下,软件产品表现出色,一旦交付使用,数据急剧增长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下降,失去可用性。数据准备可以在进行容错性测试或是压力性能等测试的时候提供一些仿真或是真实的大量数据,对测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是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的综合。现在越来越多的软件产品离不开网络环境,有些测试的结果与接入的INTERNET的线路稳定性有关,有些测试结果则与局域网内的网络速度有关,那么就应该保证计算机的网卡、网线及用到的集线器、交换机都不会成为瓶颈。

为了提高软件测试效率,有些测试必须依托测试工具,以便测试过程的自动和半自动执行和测试结果的自动或半自动评审和报告。

华软学院的软件测试联合实验室是集教学、培训、研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软件测试技术中心,拥有自动化的软件测试教学平台,稳定的网络环境,配备40台高配置的PC学生机,以及高性能的服务器群,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服务器等,整套系统功能完善,软硬件配置齐全。除此之外,每台机器装有PARASOFT一系列的配套测试工具(JTest、C++Test、Dottest等)以及一些其他的主流测试工具,同时该实验室将依托和PARASOFT公司共建的华南区技术中心,引进PARASOFT先进的测试流程及规范,使学生的实验教学环境与氛围接近企业的工作环境及运行条件,为测试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该实验室亦可承担PARASOFT的部分产品二次研发、本土化工作和客户定制化工作,而这些工作可以让老师或是部分优秀的学生参与实施,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化的专业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

1.3 平台协同管理工具的选择

一个好的软件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离不开一些具备协同监督管理方面的软件,它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方便的进行学生团队任务的分配,开发配置的统一管理以及团队完成的进度、质量监督。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老师而言,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显得尤为重要。有鉴于此,华软学院的软件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采用了PARASOFT公司的TCM团队开发配置管理工具和GRS组报告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完全是针对企业的开发进行协调而部署实施,这样也给学生提供了完全“实战型”、“工程化”的实践环境。

TCM团队开发配置管理工具:可以用来管理Test Configurations(团队配置)、规则、规则映射、Suppressions(抑制)、跳过的资源等,它确保了所有团队成员都能访问相应团队的Test Configuration(测试配置)、suppressions(抑制)、规则文件和测试用例文件在团队范围的分配和共享。所有的团队机器都应连接到TCM(团队配置管理器),以实现对测试做法的集中化管理和应用。

Parasoft GRS(Group Reporting System):它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一些进度指标和测量数据帮助适时跟踪学生的项目。GRS不仅能够发现代码中的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发现项目开发进程中的问题,并且列举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同时还对相应的改善行为进行监控。GRS帮助学生团队在既有资源上用更少的时间完成项目。GRS从团队的源码控制系统,缺陷跟踪系统和需求管理系统以及Parasoft的测试工具和第三方工具中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以提供对软件质量,团队效率,项目风险因素等全面、直观的图形数据,帮助老师对学生团队的项目进度,资源分配以及团队状况有一个可靠的把握,增强实践课的学习效果。

1.4 平台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是保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测试自动化平台的维护需要合法的管理与维护。维护的概念不仅包括硬件设备的保养,更重要的是维护测试平台的正确性。何时需要更新操作系统,何时需要版本升级,何时需要调整网络结构,只有专业的测试人员真正了解需求。测试平台搭建好以后不太可能永远不发生变化,至少被测软件的每次版本发布都会对测试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平台稳定性,华软学院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实施了如下措施:

1)联合实验室将由教学保障中心部分实验人员和软件工程系负责测试教学的相关老师一起共同管理,职责到位。明确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各种文档,如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计算机各项软件的安装配置手册,记录各项软件的名称、版本、合法的LICENSE及相关参数的配置方法,并记录好历次软件环境的变更情况;记录各台机器的硬件环境文档,硬件配置、IP地址、具体用途等。

2)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应该为每个访问测试环境的学生设置统一的用户名,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避免误操作对测试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3)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对于实验室或是机房的管理人员而言,测试自动化平台必须是可恢复的,否则当测试环境发生重大变故(例如安装操作系统或数据库,为测试工具进行升级或是打补丁等对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并难以卸载恢复)时进行完整的备份,可以使用GHOST对硬盘或某个分区进行镜像备份并做好备份记录。

2 结束语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高校,在测试人才的培养方面是不遗余力。不过不管是高校还是国内软件企业,对于软件测试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起步也晚一些,许多方面还属于探索阶段,而一个好的测试自动化教学平台,是需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积累、反馈和完善。当然,此文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探索,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4

1.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现状

吉林省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在全国位居前列,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农业信息制度。

1.1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4亿元,购置信息设备8.5万台(套),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和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信息服务平台。

1.2组织体系比较完善 各市(州)建立了信息组织和服务机构,县(市、区)多数建立了信息科或信息中心,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管理的人员和技术人员达2648人,经过农业部认证的信息员10060人,比“十五”末期增加60%以上。

1.3信息服务渠道不断拓宽 2001年开通吉林农网,累积发布信息60多万条,栏目增加到46个;在全国率先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短信平台。“12316”热线每日接听农民电话1万多次,被农民称为“致富线”、“解忧线”和“连心线”。“12582”短信平台农村注册用户已达210万户,每年平均主动发布各类短信7亿条次,回答农民通过短信提出的问题19多万个。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省广播电台《关东大地》、《乡村之声》、长春广播电台《乡村戏曲》、吉林农业手机广播等栏目,每年播出农业致富信息1200多期,受益群体600万人。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12316”新闻眼栏目,每年播出300多期,受益群体1700万人。省农委信息中心每年组织制作《农业电视专题片》52期,在全省已有的41个县级电视台定期播放。在《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吉林科技報》上开辟专版、专栏,每年发表文章350余篇,每年编发《零公里信息简报》52期、《吉林农业手机报》48期;全省聘任各类农业专家700多名,多次赴全省各地农村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系统,积极开展网上农产品销售和项目对接活动。全省网上“一站通”会员注册用户发展到7087户,网上展厅参展企业903家,占全国网上参展企业的10.5%,在全国排名第一。“十一五”期间,全省通过网络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35亿元,引进项目186个。

2.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模式

2.1自上而下式 政府是开发主体,有较完善的结构体系,上下贯通,有利于宏观管理、统一协调,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但宏观经济信息是此模式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恐难满足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千差万别的微观信息需求。

2.2民间经营式 多以当地的技术能人和种养大户为主体,有较为固定的信息渠道,有较强的信息鉴别和取舍能力,具有传播信息的先导力和信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信息流通的资源。由于民间组织的特性,如规模小、信息开发手段简单、方法原始、人员素质较低,信息价值量不高,甚至传播虚假和过时的信息,可能给信息用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联合经营式 其开发主体多元化,包括国家机构、集体机构、民间机构之间及多种形式结合、合作的开发方式。联合主体间根据各自特点及优势,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资源开发共享,相互提供服务。该种模式的优点是优势互补、平等互利,有利于公平竞争,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2.4集约经营式 作为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信息产业,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信息集约化可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开发对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信息产品,提高中国品牌信息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3.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认识不足 地方政府领导还没用把农业信息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与支持力度不够,农民信息消费观念不强。

3.2机构不健全 县级农业信息机构多数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没有单设机构。乡镇信息服务站全部建在经管或推广系统,大多数只安排1人,而且是兼职。信息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

3.3投入不足 项目建设和工作运行经费严重不足,长效投入机制还没有建立。

3.4水平不高 信息体系基础薄弱,服务网络覆盖面不宽,信息采集面不广,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缺乏适合吉林特点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

3.5制度不完善 我省建立了《信息采集与发布管理制度》、《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与管理制度》、《信息员认证与管理制度》等制度,但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制度化要求,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制定层次低、权威性不够等问题,亟需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信息服务的利益机制。

4.加快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对策与方法

4.1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吉林省要大力推进农业化信息化的进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强的特点,站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农村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适时解决好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开发滞后、人才匮乏、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低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

4.2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 我省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依托国家“金农”工程,启动我省“金农”工程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开发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推广和普及、加速农村市场化进程、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加强各涉农部门的协同与合作,建设全省农村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涉农部门在统一平台上的数据整合与信息集合;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精准农业。初步建立和完善水情、旱情、灾情、水质监测、气象服务、耕地保护、地质灾害等信息系统,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都建立标准化的农村信息服务站。通过各种媒体相互配合、集成采集和整体发布,全面实现信息进村入户;涉农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经营大户延伸,大力推动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促进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

5.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5.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工作,把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中,在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扶持。各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壮大。

5.2完善措施,加大投入 各级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理论和政策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保障机制和效益评估体系;加快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投入,主动参与信息资源开发,与政府共同支持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国家电信资源和支农政策,保障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5.3加强指导,抓好试点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典型示范工程建设,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信息试点工程,给予资金、资源的重点支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5.4建立机制,培养人才 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抓好农村信息员队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的培训。配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改善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加强信息技能培训,增进对外交流,努力培养信息技术高级人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引导和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和资金支持。

5.5加大宣传,总结经验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现代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展览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宣传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的新成果,推介各地的成功经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5

1 嵌入式开发软件平台搭建

嵌入式软件开发一般遵循“宿主机一目标板”的开发模式。其中核心内容主要是宿主机交叉编译环境[2]以及TFTP和NFS环境的搭建。在本文给出的实验示例中,宿主机上安装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RHEL 6版本。

1.1 宿主机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因为成本原因,嵌入式系统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因此直接在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上编写软件比较困难。这时候就需要交叉编译。所谓交叉编译就是在某个主机平台上(比如PC上)用交叉编译器编译出可在其他平台上(比如ARM上)运行的代码的过程。嵌入式系统交叉编译环境如图1所示。

下面就介绍如何搭建宿主机交叉编译环境。本文在测试时使用的交叉编译器版本为arm-linux-gcc-3.4.1.tgz,硬件方面使用的是上海双实科技提供的基于S3C2440的开发板。

安装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3.4.1.tgz步骤如下:(通过U盘拷贝到系统中,并放置根目录下)

添加下面一句

1.2 TFTP的搭建

TFTP是一种传输文件的简单协议,它没有FTP协议那么多特征,不支持目录列表及用户认证[3],但是实现快捷,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开发领域。TFTP也是基于传统的C/S模式进行工作,TFTP开发环境的构建分为宿主机端的tftp-server支持以及目标板的tftp-client支持。

1.2.1 构建宿主机tftp开发环境

1)首先利用配置好的本地yum源安装tftp服务软件包

2)修改配置文件

在RHEL 6系统中TFTP服务默认情况下是禁用的,所以要修改/etc/xinetd.d/tftp文件来开启服务。操作如下:

将配置选项disable=yes改为disable=no,保存退出

3)重新启动tftp-server

1.2.2 构建目标板tftp开发环境

一般来说,目标板都能够支持tftp-client,所以嵌入式目标板tftp环境一般就不需要再配置了。在目标板可以通过类似命令tftp–r a.c–g 211.65.180.1下载文件。

1.3 NFS开发环境的搭建

tftp服务只在需要下载或传输文件至开发板时使用。在应用程序开发环节,通常都要

搭建好NFS环境[4]。NFS是系统间进行文件共享的一种网络协议,在NFS的应用结构中有服务器和客户机两种角色,NFS客户端通过挂载NFS文件系统的方式访问NFS服务器中输出的共享目录。因此,NFS方式比ftp方式有着更高的执行效率。

1.3.1 宿主机NFS开发环境的建立

1)安装NFS服务器

2)关闭服务器端防火墙

3)配置NFS服务器

在宿主机端以root的身份登录。使用vi编辑器编辑/etc/exports文件,该文件中默认内容为空,可以添加如下内容:

添加的内容表示允许IP为211.65.180.1的计算机以读写的权限来访问共享目录/home/share。

4)启动RPC服务(在RHEL6中用rpcbind服务代替之前的portmap服务)

5)启动NFS服务器

1.3.2 目标机NFS开发环境的建立

目标板如果不支持NFS,则需要重新编译内核,添加相应的选项。

1)配置内核支持NFS客户端

将内核源代码拷贝到相关目录下,然后输入命令make menuconfig,在出现的图形界面中选择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菜单载入配置文件,添加内核对NFS的支持,然后保存退出,用命令make u Image编译内核,将生成的u Image重新下载到目标板启动即可。

2)目标板对NFS共享目录的挂栽

2 结束语

本文对构建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环境进行了探究。作者在宿主机上安装了内核较新的Linux企业版本RHEL 6,着重研究了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TFTP和NFS的配置,从实验结果来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较高的方法。

摘要:嵌入式软件开发是当前热门技术,而构建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是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础。该文对如何搭建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平台进行了探究。根据软件开发的一般流程,从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到TFTP和NFS的配置,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平台的可用性。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Linux,交叉编译

参考文献

[1]苟军年.ARM-Linux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计算机时代[J].2010(11):53-55.

[2]张欢庆,高丽,宋承祥.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交叉编译环境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40(2):151-153.

[3]李怀刚,邱建新.网络安装Linux的技术原理分析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9):110-112.

悬丝诊脉搭建医疗信息化平台 篇6

所谓远程医疗, 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意见。远程医疗自初次登上医学舞台起, 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最初的远程医疗处理数据的能力很低, 只局限于传递静止的图像和一些文本性文件。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 远程医疗可以远距离传输外科手术患者的冰冻切片图像。现在, 远程医疗设备还可传输电视图像。多媒体的应用使远程医疗更加生动形象, 远程医疗的实时性、互动性、专业指导性以及自动化程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011年8月5日, 对山西朔州的老百姓来说,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朔州远程医疗系统在这一天正式开通, 老百姓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省城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了, 这是山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为山西省医疗信息化建设树立了新标, 奠定了基础。

破解难题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的比例严重失调, 县乡居民向上级医院就诊集中趋势明显。远程医疗, 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里程碑式新的思路。

自1988年国外提出远程医疗会诊的设想后, 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兴医疗技术已经日渐成熟, 目前在我国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北京、上海、福建、云南、甘肃等地已经实施;并且, 福建、云南、甘肃3省已经实现县县通。

2008年,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也开始了远程医疗的探索和尝试, 并于次年率先在朔州市应县建成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远程医疗系统。系统包括建成3个乡镇级、1个县级和1个省级远程会诊中心, 实现了应县南河种、大临河、大黄巍3个乡镇卫生院, 应县人民医院与山西省儿童医院的省、县、乡三级远程医疗会诊, 具体功能包括医学影像处理、远程生命体征检查监测、移动式远程查房、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医学教育等十大功能。

系统试运行期间, 有100多名妇女儿童通过远程会诊中心解除了疑难杂症。全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带来了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 得到了乡村群众的赞许, 也为山西省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化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远程优势平等安全

据中国移动山西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 远程医疗具有诸多优势:对地方政府来说, 远程医疗投资少、见效快, 是短期内迅速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基层医院来说, 可以引入大量专家资源, 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并能有效解决省级医院床位紧缺、县级医院床位空闲的矛盾;对基层医务人员来说, 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解决诊断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患者来说, 通过远程医疗, 切实解决了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问题, 同时节约了大量医疗开支, 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 还可以避免误诊、漏诊以及反复诊断现象的发生, 使患者不致延误病情, 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在应县进行的远程医疗系统的大胆尝试, 得到了山西省政府及全国性医疗研究机构的关注和支持。2010年7月7日,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山西省卫生厅、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朔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朔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四方战略合作协议”, 将一个县的成功经验, 推广到一个地级市的范围。

同年9月11日, 山西省医疗卫生信息化朔州市试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 朔州市远程医疗系统已建成1个市级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1个市级、6个县级、12个乡镇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 全部投入了试运行, 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医疗信息管理中心及北京301医院、武警总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确定了远程医疗合作关系, 一张覆盖各个接点互联互通、快速、畅通、稳定的医疗信息网络已基本形成, 实现了朔州市医疗系统与山西省乃至全国优质医疗资源的对接和共享。

“解决中国13亿人‘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根本出路在于医疗卫生的信息化。”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彦峰在参观了朔州市中心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后有感而发。

高瞻远瞩共建平台

朔州市发展远程医疗规划的远期目标预计在2015年完成。按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 待医疗会诊系统形成一定规模之后, 朔州市将在乡镇卫生院和较大村卫生室开展远程医疗建设, 逐步对医疗条件差的边远地区患者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医疗咨询, 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朔州市、山西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在医疗信息服务系统形成一定规模之后, 将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电子病历、疾病防控系统等其他医疗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 形成朔州市医疗信息化大系统。通过医疗卫生信息网, 使各级卫生系统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实现互联, 依托卫生系统数据中心实现各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与共享。

朔州市远程医疗系统的开通, 也标志着中国移动山西公司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项目规划, 中国移动山西公司正着力推动后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 正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尽快实现远程医疗系统与移动无线手机应用的融合, 通过手机进行远程预约、诊疗结果查询等功能, 实现移动医疗。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7

关键词:WebService,XML,MB,MQ,信息交互

福建中烟工业公司 (以下简称中烟) 主要包括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龙烟) 和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厦烟) 两家主业子公司, 随着近年中烟统一会计核算系统、营销系统、PDM、生产运行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等信息系统的上线, 中烟要求子公司的所有系统, 比如物流、MIS、MES等所有涉及到基础信息系统都必须同中烟基础信息平台保持一致, 由于子公司涉及到的系统多, 平台又不统一, 因此如何在中烟与子公司之间, 建立一个能在异构软件系统中进行基础信息交换的通用性平台就成为目前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信息平台搭建的方案选择

子公司要能从中烟基础信息平台中获得数据, 必须要保证信息能从中烟传递下来, 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Socket, 如同在线打电话, 应用程序能够直接相互通讯, 拥有很高的潜在效率, 但需要程序间的精密耦合;如果采用消息队列传输方式MQ (Message Queen) , 如同利用邮局寄信, 不需要应用程序和通讯介质 (或网络) 以及远程程序之间的耦合, 也不需要应用程序同时运行, 而MQ的机制是完全异步。

IBM WebSphere MQ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消息中间件产品, 它采用了消息队列MQ这种应用程序间的通信方法, 为用户和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直接, 简单的手段以实现应用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之间稳定可靠地传递, 交换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并确保消息不丢失、不复传。

考虑到母子公司涉及到的系统繁多, 平台多样, 分布地域广, 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复杂, 数据交换量大, 中烟公司分别在龙岩和厦门两地部署一套基础信息交换平台, 中烟将基础数据通过MQ下发给龙烟和厦烟本地基础数据平台, 本地平台在负责与本地系统的基础信息交互。

采用异地重复部署平台, 主要是可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1) 降低中烟基础信息交换平台的负载, 提高信息交换的速度。

(2) 降低系统与中烟公司交互数据的耦合度, 提高平台的可靠性。

2、基础信息平台搭建的技术实现框架

要解决本地系统与本地基础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 必须先解决中烟与龙烟 (或厦烟) 的基础数据的集成。

中烟基础信息平台基于DB2, 直接对外部开放, 而龙烟基础信息平台是基于Oracle, 系统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 两个系统的软件环境是异构的。集成两个系统必须采用分布的、开放的和跨平台的方案, 而且还必须提供高度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数据一致性和应用安全性。因此要使中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与龙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物理上保持相对的独立, 但在业务上保持紧密的一致。从数据库底层来集成两个系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从数据库底层集成两个异构系统, IBM WebSphere MQ是一个理想的工具。它支持大多数数据库协同工作, 并且还提供了成熟稳定的接口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通信的双方各建立一个队列管理器 (MQ Manager) , 然后将要传送的信息按一定的格式生成一个消息 (Message) , 将消息压入队列管理器中的队列中, 通过通信双方的队列管理器间的通道 (Channel) , 将消息发给对方;接收方收到消息后, 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IBM WebSphere MQ的消息传递中, 需要将信息按一定的格式进行传递, 通信的双方必须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格式对信息进行处理。由于应用程序的异样性, 信息的格式也多种多样, 造成了信息处理的困难。为此, 需要规定一种统一的格式用来进行信息传递, 这可采用XML来定义。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它是由W3C组织于1998年2月制定的一种通用语言规范。它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记符和文档结构, 为基于Web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描述数据和交换数据的有效手段, 具有很强的开放型。

以下是中烟与龙岩基础信息平台的技术实现架图:

基础信息的主要交换过程如下:

(1) 基础数据原则上都由中烟统一定义, 以XML格式, MQ的形式传输到中烟本地交换平台, 在由MB (Message Broker) 代理将消息发送到龙岩本地基础数据交换平台。

(2) 龙烟接收到中烟发送的MQ后, 龙岩MB自动调用本地的WebService接口, 将数据更新到龙岩本地数据库表中。

(3) 龙烟基础数据若有变更也是以如上所述的交互方式通知中烟, 中烟经过审核后, 将审核结果以MQ形式通知龙烟。

(4) 本地系统直接通过本地基础数据平台交互基础数据信息, 不直接跟中烟基础数据平台打交道。交互的方式有临时表、WebService、CDC、MQ等。

2.1、基础数据交互平台主要软件系统搭建

本平台主要包含以下软件系统:

(1) 甲骨文Oracle数据库管理平台。

(2)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即WebSphere应用服务器, 是MB、MQ的运行环境。

(4) IBM WebSphere Message Broker, 即MB, 消息代理。

(5) IBM WebSphere Message Queen, 即MQ, 消息队列。

(6) IBM Infosphere ChangeDataCapture Agent, 即数据变化捕捉代理。

2.2、基础数据交互平台的关键技术

(1) IBM WebSphere MQ/MB:这个技术主要用在中烟与龙岩两个交换平台主干线上。MQ负责在两个平台上传递信息, MB处于平台的中心, 起到一个总线的作用, 所有应用都直接连接到MB, 而不是应用之间直接互联, 可以极大的降低应用之间的耦合性。MB具有消息路由和数据转换两大核心功能, 因为各个应用都插入到MB上, 所以应用只管把消息丢给MB, MB自动根据消息字段、以及业务逻辑, 判断要把消息交给谁, 这就像路由器一样, 根据数据包的头把包路由到相应地址。

(2) WebService技术:WebService不仅具有完美的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 而且支持跨防火墙的通信、应用程序集成、软件和数据重用等特点。对于异构数据库, 比如MES使用SQLServer数据平台, 而龙岩本地使用Oracle数据平台, 它们之间使用的就是WebService技术交互基础数据。

(3) XML:为消息传递提供灵活可靠的数据格式。

3、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应用实例

以下用一个例子, 描述数据交互的整个流程。

当中烟基础信息平台新增一条片烟基础信息时, 往本地数据库插入一条表记录, 并将记录信息编制成XML文档, 作为一个消息, 通过调用接口发送到消息队列MQ中, MB负责通过解析, 自动路由, 将消息发送到龙烟端的MQ队列中。

在龙烟端MQ队列管理器接收到消息时, 会自动调用接口, 将消息中的XML文档读出, 解析之后写入龙烟端对应数据表。同理, 龙烟端也可作为发送方, 中烟端作为接收方, 实现两个系统的互动和协调。

MQ数据交互的XML格式为 (部分) :

用XML和IBM WebSphere MQ集成中烟和龙烟的基础数据平台主要思想是:中烟基础信息平台在新增或变更基础信息时, 将信息保存至中烟端数据库, 同时将数据生成规定格式的XML文档, 然后将XML文档作为消息, 通过消息中间件WMQ传输给龙烟端, 龙烟端接收到消息后, 自动处理消息里的XML文档, 根据XML文档的信息更新龙烟端数据库。

4、结束语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空前的快速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信息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不同系统之间很可能相互独立。如何对待企业里的资源孤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何在?

1998年美国美林公司正式提出了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的概念。随着许多大企业进入企业信息门户的成功,EIP再也不是水中月、镜中花了。企业热衷于EIP,因为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而是将二者很好地结合。通过EIP,企业能很好地整合内部各种资源,减少信息孤岛,从而满足对信息以及增长和扩散速度的需求。

1 企业信息门户简介

1.1 EIP简介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EIP概念的提出源于1998年美国美林公司(MERRIL LYNCH)关于企业信息门户的研究报告。随着全球各企业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蓬勃发展,EIP的观念得到不断的深入和重视,Microsoft、IBM、Oracle、Sybase等等都纷纷推出自己的EIP产品。业界对企业信息门户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专业人士和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总的来说可以这样想象和描述企业门户:

(1)企业门户已经超出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概念,也越过了普通意义的网站,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大应用的结合点。企业对知识信息、对增长和扩散速度的需求是产生企业门户概念的主要动力。企业门户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信息技术革命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2)企业门户的特点在于唯一性、集成性、个性化和整体性。企业门户正是拥有这些新特点,才有了生命力。其中:唯一性是企业的要求,也是门户的意义所在;集成性是现实条件的制约,体现了企业经营的延续性;个性化则是客户的偏好,也是企业门户的生命力;而整体性则是企业对信息的高层次要求。

(3)门户只是门户,企业只能利用为工具,服务于企业的基本目标。任何舍本逐末、脱离实际需要的盲目发展都是不可取的。当然,这里的目标指的是企业的中长期目标。从短期来看,实施企业门户的效果不一定立竿见影,很有可能与企业短期赢利的目标相背离。

1.2 基于Java Portlet API的门户体系结构

企业对信息门户的热衷导致基于各种技术平台的EIP解决方案。这就造成了不同厂商开发出来的EIP组件很难移植到其他平台上去。为了克服这种跨行业的不兼容,Portlet规范JSR168开始启动,定义了Java Portlet API以解决门户组件和门户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Java Portlet API说明文档里定义了一系列关于Portlet的接口以及其他功能的说明,它是基于Java Servlet标准来制定的,有很多跟Java Servlet相似的地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Portlet Interface:它是Java Portlet API里主要的抽象接口,所有Portlet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这个接口。

(2)Window States/Portlet Modes:相对于Servlet而言,这两项是Portlet所特有。

(3)Portlet Preference:Portlet能通过配置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可定制的视图或行为。这些可配置的信息通常以名值对的形式表示,用于存储Portlet的基本配置信息。Portlet容器负责检索和保存这些Preferences的细节。

一个基于Java Portlet API的门户体系结构如下:

其基本过程为:门户应用程序接收客户端的HTTP请求,检索用户当前页面上的Portlet,然后唤醒Portlet容器,检索每个Portlet的内容。Portlet容器为Portlet提供运行时环境,并且通过Portlet API调用Portlet。门户应用程序通过Portlet Invoker API唤醒Portlet容器,Portlet容器使用Portlet Provider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检索与门户相关的信息。

2 基于JetSpeed搭建EIP

Jetspeed是Apache的Jakarta项目组中的一个子项目,是一个开放源码的企业门户的实现平台,支持Java Portlet API标准。Jetspeed主要使用了Java和XML等技术。其目标是定义一些标准的API,使用这些API可以写一个中立的Portal,这个Portal可以运行任何支持这些API的Portal框架中。

在Jetspeed构建的EIP中,终端用户看到的是个性化十足的页面,所有信息都集成在这个页面上。用户可以任意地设定哪些信息显示,哪些不显示,以及这些信息在页面中的布局等。每个这样的信息在页面中都占据一个小的内嵌窗口,在这些小窗口中运行的实际上是一个个的Portlet。Jetspeed是对Turbine的一个扩展,它是从Turbine的Servlet模块入口点开始运行的。具体两者的关系如下:

我们知道每一个Web应用程序都有一个Web.xml配置文件,它存放在目录Web-INF/conf中,Web.xml文件配置web应用程序中所有Servlet对应的类,以及各Servlet对应的URL等。Jetspeed作为一个Web应用程序也有一个Web.xml配置文件,在该文件中配置了一个Servlet,它对应的Java类为org.apache.turbine.Turbine (即turbine),并且将所有对URL地址为/Portal/*和/Jetspeed.*的请求都映射到该Servlet上。所以,所有对Jetspeed的请求都首先传递给Turbine模块来处理,而后再由Turbine通过一个RunData类型对象传递给Jetspeed。

2.1 页面布局

在一个页面(Page)里,Portlet里的内容是通过一个PortletControl和一个PortlteController来呈现,如图2。其中PortletControl用于对Portlet页面里标题和Portlet内容主题的表现,而PortletController则是处理多个PortletControl,从而展现一个来自于多个Portlet的完整的信息页面。

2.2 Jetspeed里的Portlet

就像Servlet是在Tomcat等容器中运行一样,Portlet是在Portal中运行的小应用程序。Jetspeed的Portal框架提供了一套Portlet API来插入这些Portlet。每一个Portlet对应的类必须实现org.apache.jetspeed.portal.Portal接口。通常,一个Portlet只需扩展org.apache.jetspeed.portal.AbstractPortal类,该类实现了org.apache.jetspeed.portal.Portal接口,并提供了Portlet的一些基本功能。在Portlet中可使用Turbine传来的RunData类型对象来与Turbine进行交互;可通过getPortletconfig()获得Portlet注册文件中的一些配置信息;另外Init()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可在运行开始时加载一些配置信息。

在Jetspeed中运行Portlet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将Portlet所对应的实现类放到Web-INF/classes目录中,其次是在Portlet的注册文件中进行注册。具体的注册是在Jetspeed的WebINF/conf目录的注册文件中添加一个注册项,它包含了对该Portlet的定义。在Web-INF/conf目录下任何具有xreg扩展名的文件都是Portlet的注册文件。

2.3 Portlet的实现

现在我们知道,一个Portal实际上就是很多可重用的Portlet的集合。在Jetspeed中完成一个Portal的构建,从流程上来说大体有两步:编写Portlet、注册发布Portlet

2.3.1 编写Portlet

门户开始于Portlet。在Jetspeed里,一般可以通过实现AbstractPortlet来完成一个Portlet类。Jetspeed有许多的标准Portlet,也可以以它们为基础来实现Portlet。以Velocity Portlet为例,我们继承VelocityPortlet类,然后通过重写其中的方法实现具体的逻辑。

对于Velocity来说,还需要编写一个.vm文件,用于描述Velocity Portlet的页面的布局。

2.3.2 注册Portlet

编写完Portlet后,需要将其注册到服务器,主要步骤如下:

(1)把相应的Portlet类编译成类文件后,放到Web-INFclasses下相应的位置,例如WEsvB-INFclasseslongkoupublogoPortlet.class。

(2)以管理员的身份进入Jetspeed,选择Admin菜单——>选择Portlet Browser->查看portlet模块-->选择Add Portlet添加新模块。在这里有完成Portlet注册的所需信息,如图3。

这里的Name表示Portlet的名字,例如logo。Type表示它的类型,分别是ref、abstract和instance,其中abstract类型的Portlet不能直接被创建,它是作为一个模版Portlet定义一些公共属性;instance类型的Portlet是一个基础实体,提供Portlet需要的所有信息;ref类型的Portlet则是基于已有的Portlet,既这个Portlet可以是abstract也可以是instance。Class Name表7示的是对应的Poetlet类,例如longkou.pub.logoPortlet.class。

添加完所必需的信息以后,提交就完成了Portlet的注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找到刚注册的Portlet,然后选择修改,可以看到除了刚才添加的信息,另外还有Media Types、Categories、Parameters三部分,有必要的话可以完善必要的信息。本例中在Parameters中加入两个参数,如图4:template—相应的.vm文件的位置;action—执行相应的action类。

完成注册以后系统将会在local-portlets.xreg里生成类似下面的文档:

通过以上的步骤,基本上就完成了一个Portlet的编写与注册发布。通过Jetspeed,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选取包含自己需要信息的Portlet、安排页面布局等。

3 结束语

迅速、便捷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是现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必然要求。EIP技术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企业信息门户是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必然趋势。以Jetspeed为开发的框架,为企业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信息门户系统,对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无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然而信息化的进程却引发了一个问题:内部信息孤岛的产生导致信息流通速度的降低。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使合法用户通过单一接口迅速、快捷地获取所有相关的信息。因此,EIP能有效整合系统资源,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信息门户,信息系统,Portlet

参考文献

[1]周斌,王少红.EIP技术基础及其结构[J].计算机应用,2001(8).

[2]刘艳.再造企业门户[J].互连网周刊,2002(12).

[3]吴雨.企业e化第一步:门户[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22).

[4]胡鹏.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统一门户系统的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5]张为普.关于企业门户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15).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9

摘要:荣昌乡土美术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搭建该资源在线平台对乡土美术的普及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運用信息技术与荣昌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多学科跨平台整合提出了实践方式与方法。从方案到资源的采集、整理、后期处理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对网络平台、资源平台的建设、推广提出了可行性步骤。

关键词:信息技术 荣昌 乡土美术资源

【分类号】G633.955

乡土美术是构筑国家、民族现代先进文化的基因。不少专家学者对乡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于培在《中学乡土美术教材编写研究与思考》中认为:乡土美术教育能增进学生对乡土美术中自然、地理、语言、历史和其他艺术的认识;能培养本区域内传承者对乡土美术活动的兴趣以及欣赏能力等等[4]。昌州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荣昌人民开发出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产品-夏布、陶器、折扇等。扬雄曾赞叹荣昌夏布“筒中黄润(夏布),一端数金”[2]。荣昌陶瓷素有“泥精”之美称。郭沫若曾称赞荣昌折扇“清凉世界,出自手中,金玉鬼斧,巧夺天工”[2]。荣昌的万灵古镇、河包白塔、清升罗汉寺牌坊等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意义。荣昌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深远。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荣昌乡土美术资源仅靠传统的口授、书本传授已是力不从心。怎样将优秀的荣昌乡土美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展现与发扬成为接下来探讨的内容。

一、精心策划方案

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荣昌乡土美术资源的在线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融合与支持,因而总体方案的优劣决定着平台的质量。

1.根据荣昌乡土美术资源的特点,将资源分为人文、自然、社会等类别,这样从总体上明确资源建设的研究范围,有利于资源的采集与检索。

2.根据分类并结合前期的调查研究,在专业美术教师、民间艺术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综合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特点确定具体的乡土美术资源内容。

3.成立有效的资源建设组织,制定各领域实施方案,保障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既要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民间艺术家,也要有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及相关学科知识人员。并根据人员专长、特点进行分工。信息技术教师制定技术实施方案、美术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根据各自领域编写实施方案。

二、资源采集数字化、全面化、典型化

由于我们搭建的是在线平台,不论美术乡土资源是以何种形态存在,我们均要进行数字化采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成为资源数字化载体。资源集中采集需要美术、技术、语文等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及民间艺术家、相关人员综合参与让资源具有代表性。

资源的采集还应通过社会各阶层、政府各部门多平台进行。深入到民间组织、民间艺术家,让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如请陈子福先生展示荣昌折扇,请安陶博物馆提供陶瓷艺术品等。通过政府各部门收集相关资源素材。

三、资源整理与后期制作

采集资源应是多且广,为了平台的优质高效需要对其进行整理与后期修改。首先将采集到的资源按照之前的分类进行整理,初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资源并作好备份。然后集中专业美术教师、民间艺术家、荣昌乡土知识专业人员择优选出所需资源,单独整理成资源数据。由技术人员用GoldWave、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对声像进行后期的处理。让美术专业教师对图像、视频等从艺术效果上给以指导,精心调整展现出荣昌乡土的真朴。

四、在线平台的搭建

荣昌乡土美术资源在线平台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平台。

1.教育数字资源由于学科众多,各学科的数据化资源多项目并存,因此在不具备独立建立服务器主机的情况下,可采用虚拟机技术充当相应的数据库、WEB服务器角色。依托校校通、班班通搭建网络,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信息共享体系。校校通城域网性质保证了荣昌乡土美术资源的高效运行。尤其重要的是,班班通网络并入后,让美术的课堂教学能有效的使用乡土美术资源。并通过校校通的外网发布功能对荣昌乡土文化进行推广。

2.由美术专业教师执笔画出网站首页的布局、网页背景颜色、文字内容等草图;由熟悉网站建设的技术人员制作成网页效果;并由美术教师、民间艺术家等共同审阅,使其具有艺术性和乡土美术特色。

3.资源网站属于展示性类型,主要以展示形象为主,艺术设计成份比较高。充分运用图片、声音、语言、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为网站增添灵动。加入互动元素,以起扩展深化荣昌乡土美术的作用。如设置留言反馈系统、民间艺术家面对面等栏目。

4.资源平台应具备下载、上传审核、全文搜索引擎、导航功能。提供荣昌乡土资源下载功能有利于资源的传播与发扬。上传功能让好的民间艺术资源经审核后得到升华与传承,让资源平台逐步丰富壮大。全文搜索引擎与导航功能将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资源平台更智能化。

五、在线资源平台的推广

在前期做大量的资源采集、平台建设等工作的基础上,在线资源平台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平台的推广。推广方式除了常规的平台方式之外,还可以结合我县教育资源综合平台进行。如SEO搜索引擎推广法、资源互换法。在资源合作形式中,交换链接是最简单的一种合作方式。利用教委综合性网站,政府官方门户网站将资源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推广,如美术教师的博客、各类健康爱好QQ群等,让荣昌乡土美术资源在新的传媒中获得正能量传送。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荣昌乡土美术资源的在线平台要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的特长。专业美术教师、民间艺术家要发挥艺术特长,收集艺术性的美术乡土资源。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工作者利用技术特长构建在线平台。荣昌乡土美术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将会以新的方式、新的力量不断得到传承、发扬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清]文康.荣昌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

[3]于培.中学乡土美术教材编写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3(9).

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搭建 篇10

本刊讯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为泸州老窖搭建企业信息化平台:一是开通1573短信防伪平台。广大消费者拨打“1573”, 均可对所购买的1573酒类进行全国查询, 快捷、有效的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二是通过移动、固网、宽带等多项基础通信服务, 为其组建内部智能虚拟网, 帮助其实现内部的通信管理, 并可适时实现短号码、电话会议等多项实用功能的应用。

同时, 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 专门为其新增的1800户3G用户, 开通1861573XXXX专属号段, 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四是搭建移动OA办公应用平台, 基于3G技术的管理系统将企业用户的3G智能手机变成了可随时上网的移动电脑, 可帮助用户实现远程办公、邮件收发、图文处理等功能。

上一篇:通信行业中计算机技术下一篇:培训模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