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园林

2024-10-27

大学园林(精选9篇)

大学园林 篇1

园林树木是大学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园林是集建筑、园林、功能为一体的园林形式[1]。大学园林不仅应能给予身处校园中的师生愉悦感,而且能开阔视野、深化思想,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和共生共荣[2],同时也是传承校园历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内的园林树木是文化精神物化的审美对象,应具备较高的丰富度。一个多样化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广博的美感,有利于造就多样化的人才[2]。大学校园内园林树木的种类、数量、生长情况皆能反映该校园的绿化情况和校园文化。不少研究者对多所大学园林树木的种类和配置有一些报道[1,2,3,4,5,6],不同类型学校园林树木的差异性尚缺少案例分析。因此,作者于2008年3月~2009年11月间,对内蒙古3所高校校园的园林树木多样性及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范围及其气候特点

调查对象为内蒙古大学主校区、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主校区,3所大学都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春、秋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6.7℃,所调查的3所高校地处呼和浩特市南部平原,最冷月份气温-12.7~16.1℃,最热月份17.0~22.9℃,平均年较差34.4~35.7℃,平均日较差13.5~13.7℃,日照年均1 600 h,无霜期113~134 d,年均降水量400 mm。

1.2 调查方法

在3所大学的校园内,逐一对每种园林树木的种类(包括部分变种)、生长状况进行核实登记。查阅相关资料,对所登记的园林树木种类、原产地及生长习性进行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所调查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3所高校共有园林树木29科,85种。其中,阔叶乔木20科43种,占50.6%,针叶乔木2科10种,占11.8%,灌木(包括1种藤本植物)共13科32种,占37.6%(见表1)。其中,内蒙古大学园林树木种数最多,为24科63种,占74.1%,内蒙古农业大学次之,为22科57种,占67.1%,内蒙古师范大学共15科43种,占50.6%。调查发现3所高校针叶树的种数相近,但针叶树种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丰度远高于另外2所高校。阔叶乔木种数和灌木种数均以内蒙古大学最多,内蒙古农业大学次之,内蒙古师范大学居第3位。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针叶树与阔叶树种类的比例分别为1∶6.88、1∶6.13和1∶6.17,但从整体来看,针叶树株数所占园林树木株数的比例较大,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这个比例更高。3所高校针叶乔木种类相近,多为适应干旱、盐碱环境的油松、樟子松、毛枝云杉、细叶云杉及侧柏、圆柏等,代表了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的针叶树种的特色。

3所高校园林树木中乔木分属于20科,共53种,主要的代表科有蔷薇科、豆科、杨柳科、木犀科柏科、槭树科、榆科、无患子科、卫矛科、胡颓子科等其中,内蒙古大学为16科38种(占71.7%),内蒙古农业大学为16科36种(占67.9%),内蒙古师范大学为12科28种(占52.8%)。3所高校校园所种植的乔木中柏科、杨柳科、槭树科种数相近。椴树科的蒙椴仅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有数株;桦木科的白桦、胡桃科的枫杨为内蒙古大学所特有;而苦木科的臭椿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有种植。

3所高校的灌木分属13科,共32种,代表的科有蔷薇科、木犀科、忍冬科、芍药科、柏科、小檗科、山茱萸科等;其中内蒙古大学为12科25种(占78.1%),内蒙古农业大学为11科21种(占65.6%),内蒙古师范大学为7科15种(占46.9%);3所高校种植的柏科、木犀科、山茱萸科种数接近,而蔷薇科差距较大;石榴科为内蒙古大学所独有,虎耳草科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所独有。通过乔灌木种数的比较,内蒙古大学阔叶树的多样性最高,内蒙古农业大学其次,内蒙古师范大学种类较少。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3所高校乔木和灌木种类之比分别为1∶0.66,1∶0.58和1∶0.54,这表明3所高校灌木种类远低于乔木,应适当增加灌木种类种植的比例。

乔木和灌木合计种类平均在3种以上的科为松科(共8种)、柏科(4种)、杨柳科(6种)、豆科(7种)、蔷薇科(21种)、木犀科(10种)、忍冬科(4种),这7科种类分别占3所高校园林树木总种数的69%、76%、61%,囊括了校园中几乎所有的基调树种,如:油松、国槐、金枝垂柳、圆柏、新疆杨等,占校园绿化的主导地位。

由表2可知,花期在4~5月的树木主要集中在蔷薇科、木犀科、忍冬科内,此段时间花卉种类多、花期几乎未有间断。6~7月的校园相比之下就些许黯淡,花卉种类单调,观赏价值降低。8~9月的校园更加逊色,只有国槐、珍珠梅零星点缀在葱笼的树木间。木本花卉多在初春开放,而相对漫长暮春和夏季却面临花卉种类少、观赏价值低的问题。园林绿化中常用草本花卉的集中种植或巧妙的花期衔接来弥补春末及夏季木本花卉缺乏的问题。内蒙古大学校园从早春4、5月至初秋9月,园林树木花卉开放从未间断,互叶醉鱼草、风箱果等植物在春夏季之交开放,充实了观花树种的多样性。内蒙古农业大学西校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木本观花树种花期多集中在4、5月和7、8月,缺乏春夏季之间的过渡,花期连续性有待提高。另外,一些花期长的植物如珍珠梅的花期贯穿整个夏季,为优秀的夏季观花树种。

从花的颜色来看,在统计的40种树木中,开白花的树木共16种,占40%,粉色花11种,占28%,黄花4种,占10%,紫花6种,占15%,红花或紫红为3种,占7%。白花及粉花等花色淡雅的花占68%以上,种类繁多、应用更为广泛;其余为色彩较为鲜艳的花卉,它们虽应用相对较少,但常起到点睛的作用。这两类花卉的配置合理,基本能够体现高校严谨的学术氛围与青春朝气相融合的特点。如果适当提高鲜艳色彩花卉的种类及数量可以使校园更富有朝气。

3所高校观叶树种为13种,占校园所有绿化树木比例的10%,代表种有元宝槭、红瑞木、火炬树、洋白蜡、五叶地锦等。应用较多的观果树种仅有金银忍冬和桃叶卫矛等,低于2.4%。秋叶树种可以为金秋校园增添山野情趣。秋果清新明快的视觉形象和天然成趣的画面意境使人心旷神怡。集中种植季相变化分明、秋色显著的乔木植物,创造多层次多色彩的校园环境,可以弥补色彩效果不明显、木本花卉少的缺点,使校园绿化体系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大学园林树木多样性问题

园林树木是构成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园林树木多样性是实现大学校园园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校园建设的特色所在。多样化的园林树木可以丰富校园景观,创造出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由于受自然气候条件所限以及长期形成的校园绿化单一模式影响,北方院校园林树木多样性远低于南方院校。有资料表明,武汉大学校园有木本植物共计66科,276种[5];河北理工大学和唐山师范学院共有58科,121种[7];而北方民族大学(银川市)校园有园林树木仅有29科,63种[3]。此次调查表明,内蒙古3所高校共计有园林树木29科,86种,与北方民族大学相近。因此,适度增加北方高校园林树木多样性是今后校园绿化建设的重点,尤其在新校区园林绿化中更应突出园林树木多样性。与草坪、草本花卉相比,园林树木种植维护费用低,而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较高,同时园林古木也承载着校园的历史,是校园历史的活标本。但是仅仅靠园林树木很难承担整个校园的绿化任务,因此,校园树木与其它绿化形式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3.2 大学校园园林树木的合理配置

园林树木多样性只有与校园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合理配置,才能突出大学园林特色。清华大学校园原为明朝一私家花园,清朝时更名为熙春园,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该校园园林树木多样性与合理配置始终与不同区域的建筑年代、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和地形协调统一。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及植物景观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北方高校园林绿化的典范[6]。此次调查发现,内蒙古3所大学园林树木配置均以常绿针叶乔木有较多应用,这无疑给冬季漫长的校园(约6个月)增添了几分绿色和活力,但如果常绿乔木配置过多或过于集中,则显得校园过于庄重、严肃,缺少季节变化。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感的产生和思维的转换。一般认为乔木与灌木种类之比为1∶1~1∶1.5较为适宜,调查发现这3所大学校园灌木比例偏低,降低了校园景观观赏性和通透性。内蒙古3所高校观果和观叶树种的种数均较少,若能适当增加观果、观叶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搭配以不同花期的树木,就可以提高树木观赏价值,优化植物配置。内蒙古大学综合楼前的草坪约3万m2,共有9科23种植物,营造出层次分明、乔灌木错落有致的疏林草坪的景观;内蒙古大学后花园面积约2万m2,共有40种树木,充分利用地性特点,垂直绿化、季相变化优势突出,在3所高校中植物配置方面较为成功。

3.3 乡土树种的应用

乡土树种运用得当能充分体现出一个地区和一所高校的园林绿化特色。据统计,我国北方乡土树种多达4 000多种[8],这些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势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生态效益高等特点[9],较适应北方的生态环境,观赏价值和绿化效益均较高,多能表现出北方大地的风貌和塞外植被特点,但是目前应用的仅有100余种,种类偏少。据调查发现内蒙古3所大学校园里的常见乡土树种仅20多种,占全部树种的约25%,除丁香、榆叶梅、家榆、垂柳、新疆杨、油松等应用广泛以外,其它乡土树种普遍应用较少。内蒙古大青山分布有毛山楂、槲栎、柄扁桃等十余种野生乡土树种,极具开发价值,应加速引种驯化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诚,许苗健,徐昊,等.浅谈大学园林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43-44.

[2]庄逸苏,潘云鹤.论大学园林[J].建筑学报,2003(6):7-9.

[3]闫兴富,付强.北方民族大学校园园林植物配置及应用[J].北方园艺,2008(1):147-150.

[4]徐燕.浅议大学校园园林绿化[J].北方园艺,2008(1):158-159.

[5]黄德明.武汉大学木本植物种类的调查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3(1):31-34.

[6]郑淮兵.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J].中国花卉园艺,2004(23):58-60.

[7]王秀良,郭宝林.河北省唐山市高校校园木本植物绿化状况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55-2957.

[8]郭成源.北方乡土树种园林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9]陈俊愉.哈尔滨市园林绿化树种初步调查分析以及对树种选择的建议[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1(2):30-34.

大学园林 篇2

给15年考西南林大的小伙伴提前参考 1,名词解释20分

比例、居住组团、园林、等高线法、两点透视、公园绿地、亭、公园游人量、极简主义,还一个忘了

2,填空30分和选择题40分略,多看看书中细节,基本能拿

一大半分数,不难

3,简答30分

一点两点透视分类上的区别

高速公路绿地意义

画出两板三带式图

儿童公园设计特点

城市广场文化表达手法

绿地的生态功能(当时做题时没复习到,解答题三道是编的)

4.论述30分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结合身边例子说明

园林规划设计

某观光苗圃会所设计

园内要有六座建筑,分别是两个餐厅,一个办公室,一个厨房,一个宿舍,一个仓库,都给出了具体厘米数。要求:

一张平面。两张剖面,一张效果,一张鸟瞰,植物配置表,说明

大学园林 篇3

关键词:就业技能,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吉首大学园林专业

虽然计算机绘图在提高绘图速度、质量方面相对传统绘图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它只是一种绘图手段, 不能取代传统制图[1]。另外, 有研究表明, 尺规作图水平差将导致CAD绘图能力不高[2]。良好的制图技能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 制图专业技能已成为一项基本就业技能。园林制图课程是吉首大学园林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针对该校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动手作图能力较差, 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对动手能力的需求的现状, 吉首大学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进行了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1. 教学改革思路。

以提高就业技能为目标, 围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其改革思路为: (1) 依据当前就业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 依据教与学的自身规律, 针对专业技能获取途径及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 (3) 以改革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为驱动力,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

(1) 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内容的调整。

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选定课程教材, 目前我校园林专业选用的教材是由吴机际主编的《园林工程制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该教材内容较为全面, 主要包括制图基本规范和基础知识、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三大部分内容, 并对计算机绘图做了简要介绍[3]。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围绕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目标, 以选用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框架并做如下调整: (1) 增加园林素材表现技法内容, 主要讲述园林植物、山石、水体、小品等要素的钢笔画表现技法; (2) 标高投影章节结合园林施工图章节增加土方量计算内容; (3) 透视投影中增加“量点法”绘图方法的教学; (4) 同坡屋面在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较多, 适当增加内容并补充练习; (5) 删除计算机绘图内容, 编入该专业所设的CAD课程中; (6) 实例讲述内容中删除传统教材机械模具实例, 增加园林工程实例。

(2) 教学重点和学时的调整。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动手画图能力, 特别是徒手作图和画透视图的能力的培养。因此, 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做如下调整: (1) 把园林建筑图、园林工程图的徒手作图及透视图作为教学重点, 适当增加学时; (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薄弱环节, 要讲详细、讲透彻, 适当增加课时; (3) 画法几何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图示法和在平面上利用图形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法, 因此这分重点讲述各种投影法的原理及作图方法, 对线面和面面的相对位置及相贯线的内容可以略讲, 并适当减少学时; (4) 透视图章节中阴影、倒影和虚像部分内容, 考虑其实用性, 结合该专业园林绘画课程讲述, 在本门课程中略讲。

3. 教学方法改革。

(1) 多种教学方式并用, 实施立体式教学。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讲授法:采用口头阐述的方式, 结合课件, 解释和论证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基本理论, 阐明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2) 讨论法: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的问题或课后作业, 组织或由学生自发进行讨论, 在寻求几何问题正确答案或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营造学习氛围; (3) 演示法:一方面选取优秀的园林制图作品、经典的案例, 以实物或多媒体的形式, 直观展示。另一方面, 教师以现场教学的方式, 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与演示制图过程, 让学生结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培养空间构思能力; (4) 探究法:针对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部分深层次、热点问题, 如“异形同坡屋面的投影画法”、“用网格法绘制圆形透视”等,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与创新能力。

(2) 依据技能获取的过程与规律, 强化实训练习。

制图技能是园林专业的一项就业基本技能, 然而技能的获得不能光靠理论的传授, 更多的是亲躬践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制图这项职业技能, 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1) 构建一套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制图实训练习体系。在原有教材配套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删, 补充上述重点教学内容的练习项目, 增加园林工程制图实训项目。对于略讲的章节, 选做部分有代表性的习题, 删除重复、类似的练习项目; (2) “一课两练”, 课内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前者巩固理论, 后者熟能生巧, 提高技能; (3) 与其他专业课程“同步合练”。如标高投影练习与园林工程测量课程结合, 透视投影与园林绘画课程结合, 同步合练, 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4) 紧贴工程实际, 实施“实战式”训练。这个练习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的实训周进行, 通常结合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 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平面图、断面图和局部透视图或整体鸟瞰图, 这种“实战式”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就业技能, 提前实现了与未来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

4. 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4], 实施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并重,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情况, 作业占总成绩的30%, 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课内外练习; (2) 加大期末考试作图题的比例。期末考试作图题的比例应达到70%以上; (3) 期末考试强调制图综合能力, 强调贴近园林工程实际。这样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 可以增强动手能力。

二、教学改革效果与评价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自2004年开始逐步实施, 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改革前同期比较,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园林素材的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使线条运用、透视关系处理、明暗色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该专业学生在该校举行的“设计与表现技能大赛”的获奖名次和人数都大幅度提高。

2. 提高了学生绘制和阅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

学生绘制和阅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 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空间感和空间构思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后续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及毕业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考核方式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 随着手绘技能的提高, 学生逐步获得了专业成就感,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讨论

就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专业的具体的每一门课程和教学的每个环节, 因此该项教学改革虽只涉及单个专业的一门课程, 总结如下。

1. 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明确就业技能强化的内容。

经人才需求情况调查, 明确提高园林学生的园林素材表现技能、透视图绘制技能, 园林工程图纸 (尤其是结构施工图) 的绘制与阅读技能是当前园林专业亟待提高的就业技能, 以此实施教学内容、学时的分配调整。

2. 依据技能获取的过程和规律, 改革教学方法, 组织“实训法”教学, 这是强化学生就业技能的根本途径。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制图实训练习体系、“一课两练”、“同步合练”、“实战式”训练等方法组织“实训法”教学, 确保学生的就业技能得到切实提高。

3. 改革考核方式是引导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的有力措施。

加大平时练习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 直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绘图技能的培养, 这是强化学生就业技能培养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大学生园林实习报告 篇4

南昌城市规划展示馆

南昌城市规划展示馆,它的美和意义不仅仅是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室内空间的设计。我认为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讲它的美在于功能上。为什么说是在功能上呢?简而言之它的灵魂是像参观学习者,展示南昌的规划、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的发展。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一楼整个空间,用玻璃代替一般的地板,在不大的空间里,达到了展示南昌整体规划的模型。模型做的精巧而又真实。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才能的肯定。

二楼详细的展示南昌各个地方、景点的规划设计图,也就是整个楼的核心部分。包括公共设施规划图、近期规划建设图、绿地规划图、交通规划图、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图、各湖周边的规划图、以及各个景点的鸟瞰图。琳琅满目的图让我感到很震撼。图原来可以做的如此的真实,如此的美,如此的细心。

我们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画图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把细节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呢。比如很不起眼的指北针。园林需要把握细节,需要追求完美的信念,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这样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设计之作品。

这里的效果图处理的相当的完美和真实。从好的设计作品中吸收精华,也是学设计的一个快捷的方法。比如对入口的设计手法,对转角的处理等等。

城市规划是对历史的传承、现实的体味、对未来的憧憬。眺望2020年的南昌,应该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都市和谐的名城

秋 水 广 场

有人说观秋水一定要晚上才能看得到这里的美景,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这里晚上的喷泉、音乐、观光成为南昌的一道风景线。对于学园林的人来说,不仅仅要晚上来欣赏秋水,更要白天来这里观察学习其设计精髓。为什么这么讲呢,晚上来观看喷泉的人比较多,整个广场气氛比较热闹,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嗅其精髓。白天相对来说整个广场人比较少,更利于我们调查学习,也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在白天体会那种人群云集的热闹场面。今后在设计也会把握一种空间感和功能感。

广场总体平面为月牙形,依江而立,是典型的带状绿地。广场有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两个次入口分别采用台阶水镇和缓坡树池的方法。主入口则重点在于体现大气。同时入口前都留有足够的人流集散地。用不同的设计方式,是整个广场在形式上比较多样,赋予变化。也达到了功能上的目的。

植物配景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相同中寻找变化,高大的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构成树池。也有群植的小山丘。充分的美化了整个广场。

在铺装上,赋予变化,色彩搭配合理。通过观察、测量对铺装的材质、色彩、尺寸有了很感性的认识。设计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素材。

临近水面一侧设有设有十二个亲临水面的入口,周边设有一排园灯。在园灯上在入口处的两个园灯比起其他的园灯要矮,同时每个入口前的铺装有十二生肖的浮雕,达到一种变化的美感,同时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从这里可以到水边。至于为何要用十二生肖的浮雕,我猜设计者是想展示一种文化理念,十二生肖可以代表人生,代表时间,代表秋水广场的历史。

同时与江南名楼腾王阁隔江相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诗句,这样地理环境,更加的升华了秋水广场历史文化意义。

在广场附近还设着了很多服务性设施,包括摄影、饭店、游乐、厕所等等,大大方便了游客。广场还设计了大量的点景,可游人观赏。

赣文化长廊

赣文化长廊长廊共分:开篇、先哲崇光、青铜时代、文学巨人、艺术巅峰、傩广场、大道清风等十个景点。其中,有大型的石雕、铜雕、小品、石碑、园林、楼台亭阁、景观花坛、景观眺台以及喷泉瀑布等。所有的设计理念和风格都来自于历史文化,步移景异正是赣文化长廊的写照。历史文化是这里的设计灵魂,每一个景点的设计,经过了精心的布局,巧妙的过度。所有的景点都向世人展示了赣文化风采、挖掘赣文化风貌、提升赣文化内涵?区区千米长廊却记载着文章节义之邦绚烂文明的和历史。

历史有时候就如白驹过隙,沧海桑田过后的今天,后人把他们的才情豪义铭刻在长廊之中,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书诗泰斗之黄庭坚,理学大师之陆九渊,朱熹,戏曲巨匠汤显祖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教育,只要看看介绍白鹿洞、白鹭洲、鹅湖、豫章四大书院的几块石碑,和刻着密密麻麻名字的状元榜碑,相对于整个悠久的江西教育史来讲虽然稍显不足,但却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文章与节义并重是赣文化的主体精神特征,也是江西人遵从的人生信条和境界追求,从这里你或许可以发现文天祥、张勋

赣文化长廊民俗铜像群,一批反映南昌民俗的铜像群,以旧日南昌市民生活为题材,再现了当时南昌市民生活旧貌。内容有:打爆米花、理发、卖水、敲糖等,均为现在少年儿童少见的社会内容。

学园林的人,品园,嗅园。品,要品其精髓;嗅,要嗅其灵魂。一名好的设计师,要有好的设计修养,更要博学,厚积薄发。除了参观学习之外,我们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增加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知识。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整体设计施法于自然。在植物的配置方面采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色彩丰富,观赏价值高,水生植物更是次园的一大特色。满池的荷花是一道风景。同时地被植物采用了络石,色彩美丽。大量的杨梅又增添了游人的乐趣。

对于园路的处理曲折变化,铺装各异,形成不同的风景线。达到视觉上的美感。桥也是在于折,折的变化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

园椅更是别具一格,体现了本园的一大特色。

园灯的处理上有木质的高杆灯,还有古朴的草坪灯。

花架通道则采用刚材料与绿色藤本植物搭配,形成一种现代美。

整个公园的生态比较平稳和谐,给人一种很惬意的感觉。同时整个公园选址比较偏僻,游人比较少,污染也就更少,是一处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象湖公园

象湖以环湖一条路,湖心一座岛,湖中两条堤,东北一广场,西南一组古建筑群,北线七处景为基本格局。景区通过点、线、面、带的精心构建,加之湖面波光碧影,堤上杨柳依依,与高阁、幽林、古城墙、荷花塘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尽显江南水乡美景。

玉石桥栏上题绘并雕刻着与赣有关的历代名人的生平简介与画像。

万寿宫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的,旁有一塔,是纪念旌阳县令、道教净明派创始人、治水英雄、江西地方保护神“福主”菩萨许逊而立,相传塔有镇水作用,取南昌繁荣昌盛、吉祥安康之

万寿宫有两个出入口,园路分为临近水面的木栈道和小山丘的曲径。园路环绕整个万寿宫,使游人可以到达到达各个景点。

整体建筑布局成直线型,以典型的古建筑和雕塑像世人展示了道教的文化和宗旨。外墙设有漏窗,到达框景的作用。廊道的处理采用单支梁,身在其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透视的意义。

对于厕所的处理方式则是别具一格,在溶洞的里面设有厕所。把厕所放在一个景点的内部,构思和手法的巧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铺装则采用乱石和青草互相搭配,加上青石园椅构成一种很惬意的环境。有种室外桃园的感觉。

植物配置上物种丰富,有空间层次感,色彩搭配合理。又赋予地形的变化,使高者更显其高,低者更显其低。正如《园冶》中所讲“令乔木参差半腰,蟠跟嵌石,宛若画意”。植物给整个院子增添不少生气,与中央的古建筑形成一整自然包围人工的感觉。更加深刻的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手法。

感 言

通过认识学习,对园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要想成为一名设计师,需要具备很多知识。

首先,最主要的是想法和理念,而这些想法和理念是来自于生活、自然和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观察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多阅读书籍,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展自己的视野,还需要多看一些大师设计的作品,分析他们的理念和构思。然后厚积薄发,取其精华。最主要的是处处都要观察学习。

第二,是手绘。有想法了画不出来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现在感觉我们不能老临摹别人画好的作品,我更加应该加强我们写生的能力,更利于我们在表现效果图是对光影的把握。或者是临摹照片,这样进步要比临摹更快。手绘最主要的是要坚持练习。

大学园林 篇5

关键词:新校区,文化,景观设计

0 引言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大学师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社会文化形态,包涵了学校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优秀的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在塑造大学校园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还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学校的历史,塑造良好育人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

1 大学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的关系

大学校园文化背景对校园景观的影响深远,校园景观也洋溢着特定的校园文化内涵,在不同大学校园文化背景下的种种观念形成了不同校园环境景观,两者的关系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

1.1 校园景观可以凸显学校的精神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在物质层面的直接表现,校园内独特的各种园林景观要素和建筑环境营造了优美的校园景观和特定的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反映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精神。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教学区的中心地带的“博雅广场”,在充分尊重原有景观价值的前提下,园林景观设计意境彰显了100多年来形成的“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

1.2 校园景观环境是大学良好的育人环境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为,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的机会都发生在户外,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和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重视育人环境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景观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使校园景观文化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内涵,校园环境及其景观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1.3 校园园林景观是校园文化的最佳载体

校园景观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长期沉淀和积累并在物质文化方面的直接体现,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其精神文化内涵被提炼和提升成为学校的形象标志,所以校园景观承载着高校的校园文化。

1.4 校园园林景观可以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的园林景观对学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文化、历史、科学艺术等校园文化要素通过校园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文化景点布设、校园绿化等手段表现出来,使大学文脉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从而营造出大学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

2 校园文化内涵在大学新校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2.1 老校区校园文化在新校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

对于新校区而言,校园园林景观设计要传承和发扬老校区的校园文化,使身处不同校区的同学和教职工具有同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新校区主要利用园林植物的配置来传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老校区主要以桂花、樟树、天竺桂、柏树等为骨干树种,这些骨干树种是学校建校初期种植的,伴随学校的成长而成长,已经形成树林,是学校的象征,每逢桂花盛开的季节,满校园桂花飘香,在桂林有一定的代表性,形成了学校的特点。在雁山校区的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上同样以桂花树、樟树、天竺桂、玉兰等为骨干树种,配以具有雁山地方特色的方竹、丹桂、红豆树等树种,在配置骨干树种时注意选择一些大规格的树种,特别是校大门绿化、广场绿化和一些节点绿化,目前从老校区移植了一些大桂花树到新校区种植(因老校区改造,这些大树需要移植),在传承老校区校园文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用园林景观元素来表达大学校园文化

1)用园林植物表达校园文化。运用植物本身具备的文化内涵、植物经历、承载的文化活动和植物形成的空间意境表达校园文化。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新校区在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和配置上,根据校园不同功能分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公共休闲区等)、不同类型绿地的功能要求(学习、交往、休息、运动、防护)和景观类型,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利用植物特有的美和寓意并结合本校的特征创造校园文化景观。例如在教学区拟规划利用银杏、水杉、桫椤、红豆杉等活化石植物配以一些矿物化石形成化石园,突出了桂林理工大学从地质院校到现在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历程;用行道树树名来给校园道路命名,设计校友种植林等等,这些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对形成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和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用景石表达校园文化/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写到:“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园林水石,最不可无”,可见,石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园冶》也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在大学的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利用景石的形态特征、地域特点、意境、景石题名等来抒发情趣和表达校园文化。例如复旦大学前草坪上的景石刻有相辉堂,记述了校园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由来;很多大学的新校区校门是用景石来组成和题名校名的,就是学校的象征;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在校园绿地上布置了各种景石,利用景石的形态和景石题名来表现校园文化。

3)水景与校园文化。水作为园林景观基本要素之一,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赋,欲喷薄……”,水在园林景观中起到了活化空间的效果。在大学校园中,水景往往成为最具亲和力的地区,也比较容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清华大学的近春园利用原有的地形,叠山理水,在水体中种植大量的荷花并在东山上建有“荷塘月色”亭,由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细腻的手笔描绘了清华水景之美而成为清华大学著名景点之一。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校大门绿化利用原来苗圃的水池改造成优美的水体景观,加上叠石驳岸、四季花园的植物配置和校友捐赠的景石题名“母校情深”,点出学校对新校区美好期待和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

4)用园林建筑景观小品表达校园文化。校园内园林建筑小品如雕塑、假山、景石、喷泉、亭台、长廊、花架和园桥等一般通过造型和空间布局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追求,是无声的诗和有形的画,丰富了学校景观,在表达学校文化内涵方面也较容易把握,是校园景观文化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

5)校园文化广场。学校文化广场是以突出文化主题而在高校中人为设置以提供师生公共活动、休闲、学习和改善学校环境等一种现代开放空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广场,是公共文化交流场所。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广场的文化氛围、空间环境质量,校园文化内涵在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

6)用园林点景的方式来表达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点景”意为:抓住校园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校园文化的艺术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起到概括和烘托园林景观主题,渲染园林意境,启发联想和激发感情,使观赏者有更深的感受,从而创造一个神形兼备、情景交融和富含深远意义的校园文化园林景观。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借助题景、匾额、楹联、题刻及碑记等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的点景形式来表达校园文化内涵。

2.3 新校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校园景观文化必须体现新校区的特点

新校区的校园景观设计在传承老校区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求新校区的景观设计要有发展的可持续性与可扩展性,以人为本,不同空间和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设计来满足师生的物质和文化精神需求,结合新校区的地域性人文特点和学校对新校区的定位并满足生态要求,从而创造出具有新校区特点的校园文化景观。在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新校区的植物配置中,就是利用雁山四宝“丹桂、红豆、方竹、绿萼梅”特色植物来突出雁山的地域性特点。

3 结语

大学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辅相成,用校园景观表达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内涵是我们在新校区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把景观艺术和校园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学生不仅能从景观中欣赏到特定校园文化的空间设计,而且其品格、情感和价值观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校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汲取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精华,继承老校区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和新校区的地域性文化,运用园林景观各要素,创作出富有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新校区校园景观。

参考文献

[1]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2):74-77.

[2]何婧.地域性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初探[J].山西建筑,2011,37(12):6-7.

大学园林 篇6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公共项目,政府投资,绩效评价

1 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背景和广州现状概述

近年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出一种加速的迅猛发展势态。同时,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为核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十五”期间计划投资总额约14 70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1倍。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中,园林绿化投资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总投资的2.6%,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继续保持健康发展。2005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6.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31.66%上升至32.64%。全国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1万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7.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2平方米。

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广州的园林建设,历史久远。广州公园的建设,从1918年孙中山先生倡导建成广州第一公园(后称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开始,至今有近90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广州已有4个较为完整的公园。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市政府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公园和大型绿地的建设,至2006年新增公园84个,扩建公园10个,公园总数达到191个,公园面积达到3 953公顷。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广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显著,2002年获得“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迪拜)奖”,2006年荣获国家建设部设立的全国城市建设管理最高奖—“中国人居环境奖”,2007年2月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目前,广州已形成了以中心区城市公园、绿化广场、居住绿化、路网绿化、立体绿化等为“内圈”;以白云山、万亩果园保护区及近郊森林公园、防护林为“中圈”;以远郊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为“外圈”的城乡一体大环境绿化系统。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8.2%,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4.72%、达标率达90.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02平方米,公园总数191个,防护绿地达4624公顷,湿地达86 178.7公顷,并在中心区域外围建成了近50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广州市绿化建设成果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科学规划。1993年6月,广州市市政府在制定《广州市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方案》中,就对广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并积极抓紧落实。2000年5月,广州市成立了“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小组。2003年3月经广州市市政府批准《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1-2020)》依法纳入广州市总体规划。2003年广州市着手实施青山绿地工程,组织编写了《广州市主干道林带和城市林区建设规划》和《广州市城市绿化工程建设规划》,规定了青山绿地工程的主要内容、具体工作要求,提出了要在三年时间内,在广州城区1 350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增绿地面积119平方公里。2003年10月,青山绿地工程起动。2006年10月,青山绿地一期工程完成。二是区分责任,狠抓落实。在把好规划的同时,采取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管有力,赏罚分明等措施。三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普遍满意的山水园林城市。四是建章立制,依法创建。广州市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结合广州市特点制定一系列条例和管理办法,使广州市的园林绿化建设能比较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定化、法制化的轨道。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公益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大型公共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大都靠政府财力支持,这些项目的投入在体现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上一直以来缺少必要的研究。广州市大学城公共绿化项目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重点项目,涵盖了广州市园林绿化项目管理的特点,具有极高的代表性。

2 园林绿化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与园林绿化建设飞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每年数十亿元的财政资金高额投入,资金的投向是否正确、资金的使用是否安全高效、所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也日益被社会各方关注。因此,深入开展园林绿化内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是推动政府财政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一种有益手段,有利于改进现行政府投资资金支出行为和方式,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促进各单位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及项目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

园林绿化政府投资项目有别于其他系统的政府投资项目,受林木生长周期的影响较大,有些项目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要在项目建成后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得以充分反映。因此,其绩效评价不仅要分析计算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投入和产出,还要计算分析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投入与产出;其绩效既反映为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又反映为大量的无法用货币度量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根据此特点,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园林绿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2)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原则;(3)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3 园林绿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

园林绿化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内容、投资控制与财务管理、使用功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5个方面。其中前2个方面内容是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后3个方面的内容是对项目实施投入使用后的效果进行评价。项目实施内容评价项目实施内容评价包括建设目标总体实现程度、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运营管理和廉政建设4个方面的内容。投资控制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评价包括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与财务管理、费用管理、竣工过程投资控制及财务管理4方面内容。项目使用功能评价主要包括项目适用性、科技先进性2方面内容。生态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2方面内容。社会效益评价包括:服务水平、社会贡献度、文化与学术交流3方面内容。

4 园林绿化系统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分值权重分布

根据前述绩效评价内容,可以确定指标体系共含有5项一级指标,分别为实施内容、投资控制与财务管理、使用功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下设多项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在三级指标下设定具体评价内容,并相应制定评分标准。

按照惯例将指标体系设定为满分100分。其中按照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的评价内容,设计了下列的分值和权重:(1)评价实施过程的内容共计50分,其中实施内容28分,投资控制与财务管理22分。(2)评价使用效果的内容共计50分,其中使用功能20分,生态效益15分,社会效益15分。绩效评价得分为85分及以上表示绩效成绩为优秀;得分为75~84分表示绩效成绩为良好;60~74分表示绩效成绩为一般;得分为60分以下表示绩效成绩为差。

5 广州大学城园林绿化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要点

(1)以事实为依据,既要着眼全过程,又要突出重点,突出反馈性、探索性和总结归纳。

(2)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多方调查收集资料,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方法对同一关键内容进行相互验证,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注重绩效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注意其可比性和实用性,对于不适用项目的指标不应生硬套用。

(4)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先粗后细”的方法分二阶段进行。粗评时以发现重点和关键问题为主,细评阶段再进行深入展开或专题研究。

(5)采用多种分析研究方法相结合、互相验证的研究方式,力求评价成果最大限度地切合客观实际,提供评价结论的可信度。

6 结语

对城市园林绿化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能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在园林绿化系统中进行绩效评价工作是在不断探索中得到丰富和完善的,绩效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建立过程非常复杂,涉及不同类型和定位的园林绿化项目,其评价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设计的指标体系在评价内容、评分标准、权重配置等方面上还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充实,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能够将绩效评价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园林绿化系统中去,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的引领作用,并且激励今后建设的园林绿化项目能够在适用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发挥水平和特色,保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俊华.公共项目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赵长明.我国二手房地产交易价格风险的核算[J].统计与决策,2014(1).

[3]邱菀华,杨敏.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大学园林 篇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际上现代园林专业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 已发展为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观赏园艺等学科, 似乎更像是一个学科群。现代园林专业的核心融合了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设计与规划、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等课程, 是一广义的范畴。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成人教育服务体系比较健全, 涉及政府、企业、办学机构和学习者,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特点是:有立法保证, 有企业支持, 发展快、经费足, 学科门类齐全、注重学科交叉, 教师队伍专兼结合趋势逐渐强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授课方式多样化。

在我国成人教育相关学校设立园林专业的时间并不长, 目前涉及园林教育的专业主要有三大方面:建筑界的城市规划专业、农林界的园林专业、艺术界的环境艺术专业。而成人教育相关院校的现状是把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园林专业”仅定位在“园林设计”单一方向上, 有些虽然叫“园林工程设计专业”, 但课程设置只是园林设计方面的内容, 而弃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方面不顾, 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因此在教学上存在很多问题。

2 陕北地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服务地方的途径与策略

2.1 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

根据目前延安大学园林专业成人教育招生与培养的现状, 对往届学员的招生宣传、培养方案、授课方式、学习效果等进行调查;对目前陕北地区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各区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及要求进行调研;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查阅报刊与杂志, 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园林专业的招生考试、学习与考核、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结合等进行资料收集与总结。

2.2 对陕北地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前期调研后发现, 陕北地区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各区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等问题;部分区县函授学员集中, 数量较多, 因工作等原因面授期间学员出勤率低, 学习效率低;大部分学员认为, 函授期间教学大纲及授课内容应结合生产实际及工作需要进行调整, 授课方式应灵活多样。

2.3 对招生宣传进行调整

在前期对陕北及延安地区园林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系统地对招生内容、宣传形式、宣传渠道等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 在学校招生简章的基础上, 根据各园林相关单位的需求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际重新印制了生命科学学院成人招生简介;改进了宣传形式, 一是根据我院学生所在区县进行划分, 让在校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各区县相关单位进行宣传,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 同时也扩大了宣传范围, 二是主动出击, 学院院长亲自带队, 于2015年8月份分别赴陕北各地等县区林业局、蔬菜局、果业局、农业局等部门深入宣传, 了解各单位的科技及人才培养需求, 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相互间沟通与联系, 做到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培训需求, 并根据需求组织集体生源, 让园林等专业深入地方, 建设校地合作培养模式;三是利用网络、电话、QQ群、微信群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 力争使每个有需求的人都能了解我校的招生政策, 确保宣传形式多样化。

2.4 对教学大纲及授课方式进行改进

根据各园林单位及企业需求, 结合园林专业招生集中的特点, 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数量及学时, 在吴起县林业局尝试开展了地方集中授课的新模式, 即在学校安排集中函授之后, 组织学院高职称教师在当地进行授课, 同时结合地方需求利用学员优势开展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 受到学员及地方的一致认可。

3 结语

在陕北地区将园林专业的成人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主动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动员,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合陕北地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培养的新途径, 为成人学历教育的改进助一臂之力。今后将继续结合延安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生培养方案的修订, 对园林专业的学制、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等进行重新修订, 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改进教学方式, 使园林专业成人教育能更好地为陕北地区的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莹莹.我国农村教师生活史研究 (1949-2013) [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赵亮.我国助学贷款法律关系的宪政之维[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4]张衡.集体行动与秩序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大学园林 篇8

山西大同大学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御东新区,是晋北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平均海拔1000~1500 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均气温3.6℃~7.5℃,极端高温37.7℃,极端低温-29.1℃;年均降水量在400 mm左右,无霜期100~156 d;土壤贫瘠干旱,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6%~1.0%,沙质土壤,保肥保水性差,地下水位低,土壤p H8.1左右;空气污染严重,主要空气污染物有SO2、NO2等。

1 高校园林植物配置的功能

1.1 美化环境

植物配置就是利用各种园林植物材料,如乔、灌、花、草和地被植物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并发挥植物的形体、色彩、线条等自然美,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3]。不同的植物及其色彩配置出美丽的景观,与错落分布的校园建筑物结合,使枯燥的人工建筑群充满生机与活力。高校校园里各具特色、优美宜人的植物景观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还能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培养出师生的高尚情操。

1.2 净化空气

园林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增加空气中的O2含量;许多植物还可以吸收SO2等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3]。植物的枝叶还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枝叶茂盛的树木草坪还可以降低风速减小噪音。植物作为一种空气过滤器,对环境的净化功能作用明显。而校园作为相对活跃的社区,植物的净化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在北方地区校园植物配置中,玫瑰、夹竹桃、黄杨、波斯菊等色彩鲜艳、观赏性强、易生长,同时可吸收多种有害气体的植物使用十分广泛[4]。

1.3 人文功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园林植物不仅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校园这样一个学习气氛紧张、压力巨大的环境中,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植物配置、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可以缓解师生们的精神压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道德、品格及修养[5]。风格迥异的植物景观结合各高校形态独特的雕塑、大石、走廊、楼群等建筑,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使处于其中的师生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呈现出“人景共生”的人文生态意境。

1.4 分割空间

大学校园有教学区、宿舍区、文体活动区、商业区等,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能有效地分割这些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校园板块环境,同时又能将不同的区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连贯的整体,实现“围而不合、封而不闭、隔而不断、分而不离”的校园区划目的[6]。

1.5 其他功能

校园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风防灾的功能,对于大同这类多风地区,校园四周的高大乔木可以有效减缓风速。同时植物的生物特性可改善校园气候,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缓解北方气候骤变带来的不适。另外,植物配置也可弥补校园建筑在外形上的不足,起到隐蔽遮挡的作用。

2 北方地区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适时适地原则

适时是依据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校园植物在栽植时应以春栽为主,且尽早栽植保证成活率;同时考虑植物的季节特性,选用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校园植物能够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季相,做到“春来桃红柳绿,夏日百花争艳,秋景红叶飘飞,冬日踏雪赏松”。适地即根据北方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乡土植物的种类以及生长习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充分考虑植物的抗旱性、耐寒性及其对水分和温度的要求,优先栽植当地的特色植物及引种成功的植物,以保证成活率和便于后期养护管理。山西大同大学北校区绿化以国槐、油松、新疆杨、丁香、玫瑰等乡土树种为主,绿化效果显著,在短短十年间,已形成树荫浓密、花香袭人的优美校园环境[7]。

2.2 物种多样性原则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生长周期及不同的生态效应,随着季节变换呈现不同的姿态。为了在不同的季节都能观赏到缤纷的色彩,实现校园生态环境周年良好,需要充分增加植物种类,并合理栽植和配置,创造美丽怡人的校园环境。山西大同大学自建校以来持续进行校园绿化,现有绿化植物39科66属103种,而大同市可供园林绿化的树木共有255种。显然目前山西大同大学校园绿化应用的植物种类较少而且单调,应尽量扩大校园绿化应用的树种范围,满足校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需求。

2.3 与环境相适应的艺术美学原则

植物之间合理搭配,并且与所处环境相适应,呈现一定的艺术美感是植物配置应当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进行校园绿化时要处理好植物配置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关系。高校是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场所,建筑物以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宿舍楼、文体活动场所等为主,校园绿化主要有庭院绿地、行道绿地、景观区、观赏草坪花坛等,要配合周围建筑的使用功能,服务于建筑,妆点校园,起辅助和美化作用[8]。在校园植物配置中,应注重色彩、疏密、形状等的完美结合,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纵向与横向结合等配置方式来体现植物景观的观赏价值,突出其艺术性美感。

2.4 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北京、西安、太原、大同等北方城市均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底蕴,各个高校也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其校园植物配置应体现学校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点,更要反映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不同校园的特质[9]。如清华大学近春园的吴晗塑像、古建区的“工字厅”,展示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和校园文化特色,作为北方高校校园绿化的典范,其历史文化功能特别出众[10]。

3 校园各功能区植物配置的特点

3.1 主校门区

为了体现高等学府的庄严和肃穆,大学校门的植物配置一般都以对称式为主,体现简洁、开阔、大方的特点,植物修剪也很整齐。由于大门前还要满足人流和车流的集散,植物栽植相对稀疏,因此也造成很大的噪音和尘土污染[11]。山西大同大学北校区大门内设有广场、停车位及行人通道,广场两侧宽敞开放的8个矩形草坪中间种植高大挺拔的樟子松,两侧种植云杉,云杉周围种植大堆的紫丁香,紫丁香下配置修剪整齐的水蜡,规则整齐、层次有序的植物配置衬托出了广场的开阔大气。广场中央和校门口设有种植串红、鼠尾草、金盏菊、矮牵牛等应季花卉的花坛,形成了简洁大气的入口景观,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

3.2 教学区

作为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学区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建筑群,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等,也是校园的绿化重点。该区的每个建筑物周围都应布置有绿地,且绿地布局要与建筑相协调,形成幽静美丽的环境,同时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10]。北方地区校园教学区植物配置时可在建筑物南侧多种植喜光的乔木,北面种植耐阴的常绿树木。山西大同大学主教楼南、北两侧种植分布规则的榆叶梅、垂柳、杜松和油松,前后广场均设置简洁的草坪,里面种植紫叶小孽、金叶榆等灌木,配以芍药、月季、美人蕉、萱草等应季花卉。教学楼和实验楼建筑布局规范、工整,植物配置体现出了统一、调和的艺术原则。

3.3 文体活动区

高校的文体活动较多,场所主要有体育馆、音乐厅、展览馆、篮球场、网球场等。此区由于文体活动需较大空间,绿化面积应因地制宜控制大小,一般采用林带或疏林带将其隔离,也可种植灌木丛形成林带划分区域,很少种植大片草坪以免占地较多影响活动。为减少活动场所噪音对周围的影响,也可采用密林带将其隔开。山西大同大学灯光篮球场南侧和东侧种植2排高大的新疆杨隔离,中间横竖种植几行灌木林带将篮球场划分成几个区域,场地周围绿荫环绕,形成了花园式运动场。

3.4 生活区

高校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区和教工住宅区,该区的绿化主要应考虑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在植物配置上一般以花灌木和草坪为主,或视空间大小,开辟一些小游园,疏植乔木,这样既有绿化美化的作用,又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生活区由于师生活动多,可以在植物旁设置供休息和锻炼的石凳、健身器材等。植物品种可丰富些,注意植物配置的面积与师生的需求相符合,不可过多影响师生的正常活动,也不可过少而影响整体绿化效果[2]。

3.5 主次干道

大学校园的主次干道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及走向,配置不同的绿化植物和采用不同的配置手法,可规则式等距栽植行道树,也可乔灌草结合营造空间层次感,还可在行道树下种植绿篱以增加绿量。不同的主次干道还应配置不同的植物,以使植物景观与道路两侧建筑物的形态、文化特色相融合。

4 北方地区校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 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引进外来树种

由于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北方地区高校的校园植物种类明显较少,多样性较低,影响校园绿化的景观效应,对校园植物生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因此,在今后的校园绿化建设中,除了要大力发展优良的乡土树种外,还应积极引进已经驯化的外来物种,以丰富校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使校园的绿化体系发挥出更好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果。

4.2 优化配置方式,提升校园植物观赏性

校园绿化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形、生态条件和文化特点进行植物配置。北方地区校园植物配置方式较单一,多以列植和丛植为主,树种选择上多以常绿树种为主,景观效果不理想,给人以单调无味的感觉[7]。今后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特点,生态学原理和校园环境的要求,优化植物配置方式,建立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丰富校园绿化的内容。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结合,观花、观果、观叶类植物合理搭配,突出北方地区校园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4.3 做好后期管理,重视校园植物养护

植物景观做好后,后期的养护管理必须跟上,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园林植物会出现生长衰退、病虫害严重的情况,植物景观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校园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因此,要加强管理力度,重视校园植物养护工作,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后期管理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树木冬保、修剪整形,以及防止人为破坏和景观内的卫生清洁。同时,可以对植物进行挂牌管理,标注植物的科、属、种及性状和生活习性,既有助于丰富师生的园林知识,提高保护花木的自觉意识,又便于管理校园植物。

5 小结

优美的植物造景对于弘扬校园文化、联络校友感情、突出校园特色、创造校园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北方地区校园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周围的建筑以及其他景观,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选用不同形体、色彩、线条、季相变化的园林植物,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使植物与校园的硬质空间相融合,构筑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具有北方特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校园园林植物景观。

摘要:各地高校的园林植物配置因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差异和历史文化差别而略有不同。北方地区由于多山和丘陵、四季分明、多风少雨、历史厚重,其校园植物配置较南方有明显差异。本文阐述了高校园林植物配置的功能,并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阐述了北方地区高校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及校园各功能区植物配置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校园植物配置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北方校园,植物配置,功能区,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1-4.

[2]李艳菊.成都理工大学生态型校园植物配置调查与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96-98.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李庆华.浅谈大学校园绿地植物配置--以山西大学为例[J].山西林业科技,2014(4):50-51.

[5]李庆,崔建国.浅谈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为例[J].现代园艺,2012(22):126.

[6]马勤良,周美燕.杭州公园绿地植物造景分析[M].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196.

[7]张海霞,韩志平,乔方清,等.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配置调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2,28(2):56-59.

[8]郭云,张学梅.高校校园植物配置初探--以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0,17(5):48-50.

[9]常俊丽,王浩.大学校园绿地文化景观的传承[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18394-18396,18402.

[10]郑淮兵.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J].中国花卉园艺,2004(12):58-60.

大学园林 篇9

节约型园林是随着我国园林建设的发展而提出的, 是指在能保证园林绿地预期的生态和功能作用前提下, 因地制宜, 以最合理的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园林能耗, 从而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的园林建设模式[1]。此模式不仅能促进城市园林自身的发展, 还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关于生态节约型园林的研究, 主要以介绍性的文章为主, 并在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以及节约性设计方法等不同方面各有侧重[2~6]。坚持以节地、节水、节能、节财、节力为主题, 从地形、绿化、铺装、驳岸、材料等角度进行调查研究, 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 既兼顾园林美, 又满足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调查研究, 以便更好地推进的校园的生态园林建设, 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环境。

2 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的地理位置及功能分区

2.1 地理位置

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山海路101号,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年平均气温14℃, 年日照时数为2284~2495h, 日照率52%~57%, 年均无霜期200~220d, 年均降水量800~930mm, 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雨量适中, 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 冬、夏季长, 春季天气多变, 夏季高温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寒潮频袭[7]。

2.2 功能分区

该校区占地约67hm2, 按建筑形式可分为建筑区、绿化区、道路等, 按功能可分为生活区, 休闲区, 教学区, 活动区等 (图1) 。就个体而言, 各区域既是相互独立的单位;但从整体的角度来说, 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构成了一个学习兼生活的场所。

3 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3.1 调查研究方法

对校园内树种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对校园内的绿地、建筑、河流、道路等, 通过测量获得数据, 制作并完善CAD图, 利用绘制的CAD图, 进行区域面积的计算。

3.2 调查的内容

主要调查树木的种类和及应用形式, 各用地面积如绿地、道路、建筑和水面等的面积, 地形、灯光照明、养护管理情况等。

4 结果分析

4.1 树种及应用状况

该范围内园林树种共有161种, 分属52科, 120属。具体分类比例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乔木、灌木、藤木之间的比例为1∶0.46∶0.12, 乔木种类较多, 充分体现了“园林绿化, 乔木当家”的理念;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比例为1∶0.55, 外来树种几乎是乡土树种的2倍, 落叶树与常绿树比例为1∶0.41。

4.1.1 乔灌木及藤本

就树木而言, 乔木占有的绿地面积最少, 并能充分的应用光照, 校园内乔木有102种, 达树木总数的63.4%, 就树种而言, 可以说是生态园林的体现, 但乔灌木的应用状况存在一些的问题。

植物的配置形式过于单一, 层次简单, 没能很好地利用空间, 土地和光照的利用率低, 如:杨树林 (populus) (图2) 、水杉林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均采用乔草的配置模式, 缺少了中间种植层的应用, 没能很好地体现生物多样性, 景观效果较差。

校园内植物配置缺少自然美, 校园内多数绿地植物配置做成了“苗圃式”、“列兵式”, 显得呆板, 如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 几株成行植, 造景呆板;碧桃 (Prunus persica) , 栽植得过于规则, 缺乏韵律。

4.1.2 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

该区域内乡土树种仅有57种, 占树木总数的35.4%, 远远低于国家生态城市中要求本地植物种类≥0.7的标准。同时校园内外来树种的用量上也比乡土树种要多, 如校园内的行道树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重阳木 (Bischofia polycarpa) 、黄山栾树 (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 、二球悬铃木 (Platanus acerifolia) 、女贞 (Ligustrum lucidum) 等几乎全为外来树种。外来树种因为不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 往往抗性差、提前早衰。如校园内的雪松 (Cedrus deodara) 、香樟等生长不良, 雪松出现顶梢死亡, 树形残缺不全, 影响美观;香樟出现叶黄化病, 生长缓慢且寿命短, 遮荫效果差;重阳木因为重阳木锦斑蛾危害严重, 每年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防治。而本地树种适应性强, 生长旺盛, 植株健壮。如校园内的三角枫 (Acer buergerianum) 、五角枫 (Acer elegantulum)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银杏 (Ginkgo biloba) 生长不但旺盛、而且管理粗放, 节省了不少的的人力、物力。

4.1.3 常绿与落叶树

常绿阔叶树种是亚热带森林植被的主要组成成分,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8]。徐州市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地带, 森林植被的组成成分主要以栋属 (Quercus) 为主, 并有榆属 (Ulmus) 、朴属 (Celtis) 、锻属 (Tilia) 、戚属 (Acer) 、柿属 (Diospyros) 、柳属 (Salix) 等多种落叶树种混生[9]。因此, 在本地进行植物配置时尽量选择落叶树种, 才能更好地体现生态园林的需求。冬季树叶繁茂的树木如香樟虽然能丰富景观, 但会遮挡阳光降低温度, 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因此, 应该重视落叶树种的应用。据统计校园的常绿树占28.4%, 可以说是生态园林的体现, 但其中常绿乔木就有27种, 但在本地区而言, 这个数量较多, 不符合生态园林的理念。

4.2 面积

校园内各用地面积调查结果见表2。

4.2.1 绿化面积

从表2中可以看出校园的绿化占地面积达40%左右, 整体的绿化效果较好。其中草坪包括操场及足球场约29733m2, 占总体绿化的10.8%, 而纯草坪土地基本没有, 充分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节土理念,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读书、休闲的场所。其余地方大都采用乔草, 灌草的配置方式, 未能达到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纯的追求高密度, 学校的后山大面积的使用单一树种七叶树, 并且郁闭度远小于0.6, 影响了树木对光照、水分、营养的吸收, 造成了树木的徒长, 大大降低了观赏性和生态作用的发挥。

4.2.2 道路及铺装、建筑面积

该区域的道路面积约20万m2, 主要的铺装材料有水泥、柏油、砖块、瓷砖等透水性强的材料, 只有体育馆及21世纪大楼附近采用了大理石铺装, 占整体铺装面积的很小一部分。就道路而言, 这完全符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的要求。硬质铺装的运动场如篮球场、铅球场等均采用了透水的铺装材料, 充分地体现节约的理念。

建筑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该区域内的建筑占地面积在12万m2左右, 其中包括了大型的建筑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 低层建筑食堂、超市, 多层建筑教学楼, 高层建筑21世纪大楼等。整体而言, 建筑疏密有致, 不存在明显遮光遮阳而影响使用的情况。

4.2.3 其他面积

该区域的水面面积仅占了5.6%左右, 其中包括了玉泉河和一些小型的水池, 就整体来说, 水面比例较少, 达不到蓄积雨水, 改善整个区域的环境, 以达到降温增湿的目的。此外, 还有一片大的纯山体, 约占了0.75%, 目前还没有充分地应用, 山体上植物的种植处于野生状态, 疏于管理。

4.3 地形改造、灯光照明、管理等

整个校园的地形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 基本保持了原场地的地貌特征, 保留了原来的山体及坡度。其次, 利用原有的泄洪道及低洼处, 修建了一条玉泉河及小型水池, 但在景观的营造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驳岸基本都为人工石砌的, 属于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的一种方式。其次, 水面基本无植物的种植, 景观层次单调, 河水水质较差, 大大地影响了观赏性。

校园内的灯光照明均采用电力, 无使用风能、太阳能的情况, 这是一种能源浪费现象。除主要的行道外, 绿地内基本无灯, 这虽然节约了电力, 也利于植物的生长, 因为灯光会使得植物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代谢混乱。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晚上上下课步行、骑车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

校园内采用人工灌水方式, 除了池塘蓄水外, 无节水的措施, 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 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不符合节约的理念。

树木基本不施肥, 有机质少, 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如今, 枯枝落叶对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水土保持功能和群落更新演替的作用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在校园里, 后勤工作人员常把枯枝落叶当做垃圾焚烧, 一方面, 产生了大量的CO2, 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污染大气;另一方面, 这也是资源浪费的一种表现形式。生态型的园林建设应当从生态利益与环境利益的角度出发, 充分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清扫的树叶, 完全可以用来堆肥, 再返土, 这既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数量, 也为花草树木的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料, 符合生态园林的标准。

校园里的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与修剪整形工作实施的较差, 对蚜虫 (Aphidoidea) 、重阳木斑锦蛾 (Histia rhodope) 等的防治较差, 其次, 树木的修剪仅在冬季进行。在生长季节修剪, 有利于通风透光、保持冠型, 使树木生长旺盛, 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5 建议措施

5.1 树木树种

5.1.1 增大乡土树种的应用

该地区的乡土树种占有量仅有1/3左右, 不符合生态园林的标准, 为了促进生态园林的建设, 必须大幅度的提高乡土树种如三角枫、朴树 (Celtis sinesis) 、榉树 (Zelkova schneideriana) 等的应用。因为乡土病虫害少, 易于管理;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体现当地的特色风貌, 会增加对该地区的印象。

5.1.2 常绿树中的合理应用

落叶树能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是树木造景中节约的表现。而常绿树应该以低矮的灌木如瓜子黄杨 (Buxus sinica) 、珊瑚树 (Viburnum odoratissimum)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等为主, 这样既能达到四季有景的目的, 也不影响冬季的采光。

5.1.3 提高水生植物的应用

校园内水面基本无植物, 整体观景效果较差。应该种植水生植物, 营造水景, 因为水生植物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净化水质, 降低污染程度, 另一方面还能丰富景观的层次, 提高观赏的效果。

5.2 植物配置

5.2.1 加大垂直绿化

首先, 可以采用墙面、斜坡绿化的方式, 丰富绿地类型。在亭廊上, 驳岸上可以栽植一些藤本植物如木香 (Radix aucklandiae)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 可以沿围墙栽植一些植物如爬山虎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等, 也可以再裸露石砌山体上栽植一些攀缘植物, 这样不仅能提高观赏性, 也可以遮阴从而提高实用性。

其次, 可以采用屋顶、平台绿化的方式, 以提高绿地的覆盖率。在平屋顶上, 铺设防水层, 设置种植槽, 栽植一些低矮轻质的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在平台上放置一些盆花。这样, 一方面可以提高园林树木的观赏性;另一方面, 还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5.2.2 配置模式

首先, 提高植物的多样性, 丰富植物的类型, 充分地利用土壤空间和光照。其次, 优化配置模式, 多采用乔+灌+草的配置模式, 避免大面积的使用草坪和乔+草、灌+草的配置模式。例如, 栽植香樟+红枫 (Acer palma tum) +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的模式, 在光照利用、滞尘、抑菌等方面, 均优于红枫+红花酢浆草的配置模式。另外, 还应重视植物配置的艺术美, 避免成行的丛植, 排兵式的群植, 充分利用美学、生态学的原则, 发挥景观效益。

5.3 管理

5.3.1 节水

该区域内的水面面积较少, 另外, 树木的人工水泵灌溉也是一种浪费水源的表现。在促进园林建设的过程中, 一方面, 应该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 多采用滴灌和喷灌的方式, 以节约水资源。同时, 应意识到水泵的冲击力大, 对一些浅根性的树种及一些草本, 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因此, 必须改变人工灌溉的模式, 推进生态园林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 应该加强对雨水、生活用水的收集, 用来浇花草树木,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虽然这些灌溉设施及雨水收集装置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 但水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 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5.3.2 节肥

虽然枯枝落叶分解较慢, 但将其切割粉碎后覆盖在绿地土壤表面, 不仅有利于分解, 也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营养物质、抑止杂草、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大气悬浮物等生态功能。

对于根周围是土壤且能自行分解的树木, 应该落叶归根, 如雪松, 而另外根部全是铺装的如二球悬铃木、重阳木等可以将落叶收集, 制成有机肥, 促进树木的生长。

5.3.3 节电

整个学校没有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情况, 这是一种浪费的表现。可以采取改用太阳能的照明设施,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等的措施, 减少电力的使用, 促进新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5.3.4 病虫害的防治与整形

了解病虫害的产生机理、条件, 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其次, 根据树木的生态习性及观赏要求, 合理的树木进行修剪, 也要进行合理的疏枝, 促进树木的茁壮成长。

6 结语

任何一种理念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与完善, 节约型园林理念也是如此。近些年来, 节约型理念在校园园林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着许多的挑战。因此, 在生态型校园的建设中, 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严格执行生态节约型园林发展要求, 不断促进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兆铎.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营造的理论与方法[J].现代园艺, 2013 (7) :174~175.

[2]汪继明.节约型园林建设中水景设计手法初探[J].绿化与生活, 2008 (3) :18~19.

[3]高强.节约型园林营建理念及途径[J].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 (5) :61~64.

[4]陈镇荣.抓好建设节约型城市公园绿地工作的探讨[J].福建建筑, 2007 (4) :25~27.

[5]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风景园林, 2007 (1) :55~64.

[6]赵岩, 王浩.浅论节约型园林实施层次与途径[J].福建林业科技, 2008 (9) :452.

[7]周瑞玲, 庄强, 李鹏, 等.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园林植物滞尘效应[J].林业科技开发, 2010 (6) :44~48.

[8]马丹炜.植物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血管功能损害下一篇: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