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结构

2024-10-15

联结结构(精选12篇)

联结结构 篇1

螺栓法兰密封是压力容器、工艺设备和联结管道等可拆联结处最主要的静密封形式, 应用极其广泛且数量巨大。螺栓法兰密封结构是典型的强制性密封, 由被联结件 (法兰) 、密封原件 (垫片) 和联结件 (螺栓) 三部分组成。由于机械加工水平的限制, 被联结件的密封面总是存在表面粗糙度, 而且不是绝对平行, 刚度也有限, 加之联结件柔度不同和排列分散, 因此密封面承受的载荷通常不均。为此, 在密封面之间插入密封元件———垫片, 使之适应密封面的不规则性。垫片在密封结构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发达工业国家中, 法兰设计计算标准可分为两大体系, 包括:以美国法兰标准[1]为代表的“美洲体系”和以德国法兰标准为代表的“欧洲体系”。其中, 美洲体系的设计计算核心为Rossheim和Markl在1943年提出的垫片系数m和最小预紧比压y两个参数。同时, 欧洲体系中也存在相对应的设计参数kd和kl。但是在近半个世纪的使用中发现, 有不少按照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密封并不能保证密封效果。另外, 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有新结构、新材料的垫片出现, 因而出现了基于紧密度[2]的螺栓法兰结构设计新方法。该新方法通过选定紧密性等级和设计压力来确定最低紧密性, 同时利用垫片系数求出施工和操作状态下为了保证规定紧密性所需的垫片应力, 进而计算出螺栓载荷[3]。

航空发动机机压气机机匣借助安装边用普通螺栓 (靠止口定位或部分精密螺栓定位) 联结, 其结构形式与螺栓法兰联结结构有相似之处, 但又有很大不同, 即它没有密封元件———垫片, 因此计算方法虽可以借鉴, 但必然有其特殊性。压气机机匣内空气温度高达400~500℃, 压力为30~40个大气压, 如此大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必然造成安装边接触面气体的泄露。但泄漏压力, 及其与结构参数间的关系在过年基本未见研究。

过去研究[4,5]表明, 表面平面度、表面粗糙度和粗糙度分布影响螺栓法兰联结结构的泄露, 在法兰间使用密封胶填充法兰表面, 可以减少由于法兰表面不规则和粗糙引起的泄露。现在大部分关于法兰联结结构的分析是基于有限元方法 (FE) , 应用非线性模型来研究两个法兰面的接触压力分布[6]。

这里研究目的是为了推导出一个基本可用的模型, 计算无垫片的螺栓法兰联结结构的泄露压力。这个模型能够避免繁琐的有限元计算, 可以设计和优化法兰尺寸。

1有限元模型假设

有限元分析模型主要尺寸见图1, 这个模型用来计算几何变量对螺栓法兰联结结构的影响。

模型的约束如下:

(1) 以中间平面为基准平面对称。

(2) 1个横截面中的一个轴向位移为0。

(3) 在另一个横截面施加等效的轴向约束。

模型模拟的载荷如下:

(1) 螺栓预紧力。

(2) 内压。

(3) 由内压产生的轴向力。

图1中, DV为法兰外直径;tV为法兰内外壁厚度;W为法兰宽;H为法兰厚度;dB为螺栓直径;dH为螺栓孔直径;L为泄漏距离;Z为螺栓轴线位置。

现主要分析开口接触前端和法兰内壁表面的距离L0, L0定义为法兰开口距离。如果法兰开口距离达到螺栓孔位置, 法兰容器内部的流体就会发生泄露。所以, 假设法兰开口距离比螺栓孔与法兰内壁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大时, 泄露会发生。通过增加内压观察开口前端直到达到泄露条件, 这样可以得到泄露压力。

因为法兰接触面和边缘裂缝相似, 根据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相关理论, 可以简化螺栓法兰联结结构。在断裂力学中, 如果裂口不存在, 正应力表示裂口表面的应力分布, 在正应力分布下的平板的裂缝, 应力强度因子K可由式 (1) 计算 (如果裂口全部张开) :

式 (1) 中, h (x, a) 是给定处裂纹尺寸的函数, x是从0到开口长度a变化的坐标值。σn (x) 是给定的正应力分布。

因为开口区域只需要传递压力, 所以可以看成是连续的。当h (x, a) 已知 (依赖于几何尺寸) , 开口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 (SIF) 可由公式 (1) 计算得出, 此时开口长度为a0, 当接触处不再有拉应力, 应力强度因子为0, 有式 (2) 成立, 这个公式决定了开口长度a0:

2法兰的线弹性有限元模型

与上述模型相比较, 由于接触处的力学原理相似, 接触区域的闭合与开口状态相似, 部分分离的螺栓法兰联结结构与上述模型相似, 所以泄漏率条件与非线性的FE模型一样。当L0达到法兰长度L时泄露, 所以, 泄露开始的条件可以用式 (3) 表示

法兰表面正应力σn (x) 有两个方面, 螺栓预紧力应力分布σn, B (x) 和内压产生的压力分布σn, p (x) 。因为σn, B (x) 与螺栓预紧力是成比例的, σn, p (x) 与内压是成比例的, 所以法兰正应力可以写成:

式 (4) 中, σn, B1 (x) 是由单位螺栓预紧力产生的法兰应力分布, σn, p1 (x) 是由单位内压产生的应力分布。

泄露条件可以表示为

单位螺栓预紧力应力强度因子KL, B1与单位压力应力强度因子KL, p1相应的公式如下:

根据式 (5) 可以通过施加螺栓预紧力来找到泄露压力或者给定泄露压力找到该条件下的螺栓预紧力。

h (x, L) 函数要考虑法兰几何尺寸, 但是对于复杂的法兰结构, 没有对应的h (x, L) 函数, 所以做以下假设:

(1) 法兰联结结构是一个部分闭合的表面, 忽略法兰厚度, 螺栓孔, 法兰长度对开口处的影响。

(2) 忽略螺栓间的正应力分布。

这两个假设可以简化分析, 在断裂力学手册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函数h (x, L) , 而且, 正应力接近于线性分布, 只需考虑两种简单的应力分布:恒定不变的正应力和线性变化的正应力。

事实上, 如果正应力分布是线性的, 这两种情况就能解决问题, 不需要其他的h (x, L) 函数。

法兰表面产生的正应力分布, 是由内压产生的。可以在模型上施加等效力模拟压力然后计算正应力。考虑到螺栓间距PB, 由单位内压产生的力是1×PBDV, 方向是作用于法兰表面轴向。处于单位内压作用下, 应力强度因子只与σn, p1 (0) 和σn, p1 (L) 相关, 有式 (9) :

式 (9) 中, σn, p1 (0) 是法兰内壁位置处的正应力, σn, p1 (L) 是靠近法兰内壁的螺栓孔位置处的正应力。

螺栓预紧力与之相似, 可以得到

通过式 (5) 和式 (8) 、式 (9) , 可以得到计算泄露压力的公式:

3算例

3.1模型的建立

参考某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机匣设计尺寸, 法兰外直径DV=671 mm, 法兰内外壁厚度tV=3mm, 法兰宽W=25 mm, 法兰厚度H=5 mm, 法兰长度D=60 mm, 螺栓直径dB=10 mm, 使用Workbench建立模型, 如图3所示。

3.2计算螺栓预紧力

根据航空发动机设计手中的规定的尺寸要求, 一般钢制联结螺栓预紧力公式F≤ (0.6~0.8) ×δsA计算螺栓预紧力, 式中δs为屈服极限 (取δs=690 MPa) , A为螺纹小径横截面积。通过计算得Fmax=0.8×3.14×4.92×690=43 000 N, 所以螺栓预紧力取值必须小于Fmax。

3.3边界条件与载荷

采用接触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将被联结件之间, 联结件与螺栓杆之间, 螺母、螺帽与被联结件之间均设为摩擦接触联结。摩擦系数取0.15。利用Workbench预紧力施加模块, 对螺栓施加10 000 N的螺栓预紧力。有限元的边界条件为在一端面施加Z向固定约束, 另一端面轴向方向的力10 000 N。法兰之间施加20 MPa的内压。

3.4设定路径

由式 (11) 知道, 计算结果只需要两个特殊点的正应力, 所以设定所求结果包含的正应力的路径, 方便得到求解结果。

3.5计算泄漏压力

分别计算螺栓法兰联结结构在螺栓载荷作用下和内压载荷作用下的正应力分布, 得到σn, B1 (0) 、σn, B1 (L) 、σn, p1 (0) 和σn, p1 (L) , 带入式 (11) 。

由计算可知, 当螺栓预紧力为10 000 N, 内压为19.361 863 4 MPa时, 安装边张开, 开口直到螺栓孔位置, 法兰发生泄漏。

4参数对泄露压力的影响

分别改变螺栓预紧力;螺栓位置;法兰厚度和螺栓间距, 利用workbench软件计算正应力, 代入公式求得泄露压力, 观察这些参数对泄露压力的影响。

4.1螺栓预紧力的影响

根据航空发动机设计手中规定的尺寸要求, 螺栓预紧力从10 000 N到40 000 N变化, 得到泄露压力与螺栓预紧力的关系。如图5所示, 螺栓预紧力越大, 发生泄漏时的压力越大。通过式 (11) 也可以知道, 由于螺栓预紧力与泄露压力是线性关系, 给定内压变化范围时, 可以施加最大的螺栓预紧力, 直到螺栓的强度极限。

4.2螺栓位置的影响

根据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中规定的尺寸要求, 螺栓位置从11 mm到19 mm变化, 得到螺栓位置与泄露压力的关系。到螺栓轴线与法兰内壁表面的距离决定了螺栓的位置, 由图6所知, 距离越小, 发生泄漏时的压力越大, 因为螺栓预紧力的效果变强了。公式 (11) 也可以得到这个趋势, 由此可知, 螺栓的位置在可变范围内尽可能地靠近法兰面。

4.3法兰的厚度的影响

根据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中规定的尺寸要求, 法兰厚度从4 mm到7 mm变化, 得到法兰厚度对泄露压力的影响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 法兰厚度对泄露压力的变化不是线性的关系。所以, 从安装边泄露的角度看, 法兰厚度是可变的因素。

4.4螺栓间距的影响

根据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中规定的尺寸要求, 螺栓间距从25 mm到32 mm变化, 得到螺栓间距与泄漏压力的关系如图8所示, 螺栓间距越大, 发生泄漏时的压力越小。由于螺栓间距越小, 螺栓预紧力的效果越明显。通过式 (11) 可知, 螺栓预紧力越大, 发生泄漏时的压力越大。所以, 在考虑泄漏压力的情况下, 设计螺栓间距时, 在满足其他条件下时, 可以适当地减小螺栓间距。

5结论

在应用断裂力学线弹性理论的基础上, 简化了螺栓法兰联结结构, 获得了无垫片的螺栓法兰联结结构的泄露压力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 泄露压力与螺栓预紧力成正比例关系;螺栓位置越靠近法兰, 泄露压力越小;法兰厚度与泄露压力没有明显的线性影响;螺栓间距越小, 泄漏压力越大。所以, 根据上述结果, 为优化和设计法兰尺寸, 可以根据设定的泄露压力, 合理选择适当的螺栓预紧力。

参考文献

[1] Metallidis P, Natsiva S.Linear and nonlinear dynamics of reciprocating engin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2003;38:723—738

[2] 程梅.高温法兰连接系统紧密性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2001

[3] 蔡仁良, 任建民.基于紧密度要求的法兰优化设计.压力容器, 2002;19 (11) :20—23

[4] Nash D, Abid M.Surface sensitivity study of non-gasketed flange joint.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E.Journal of Proces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4;218 (4) :205—212

[5] Arghavani J, Derenne M.Marchand L.Effect of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n Compressive Stress and Leakage Rate in Gasketed Flanged Joint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3;21 (10—11) :713—732

[6] 陈庆, 由立臣.赵明炬.法兰连接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润滑与密封, 2004;2:40—42

联结结构 篇2

威信县兴源木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树立“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经营模式。促进林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户和谐发展的局面。

基地建设方面:一是采取合同(协议)方式, 公司出资金租赁农户林地或承包闲置荒废多年的土地造林。二是采取合作造林方式,公司出资金农户出土地并由公司经营,有收益后农户与公司按比例2:8分成。2016年底完成16000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涉及农户1000余户,其中建党立卡贫困户120户。农户将林地使用权流转后户均获得22000元收益。

原料收购方面: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了最抵保护价收购当地农民采伐的木材。近年来,公司采取合同(协议)方式购买本县各乡镇林农依法采伐的商品材15000立方米,涉及农户1000余户,其中建党立卡贫困户80户。户均增收15000元。

在造林、抚育、木材生产、木材加工等方面聘用当地农民工,年均聘用1800人次,涉及农户1200余户,其中建党立卡贫困户150户。人均年劳务收入4500元。

特此说明

与肢体亲密联结 篇3

接下来,让自己与呼吸接触,并且关注这个奇迹。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吸进空气,而身体各个部分立刻奇妙地运作起来,从吸入的空气中各取所需。对此你什么也不必做,你只要允许气息进入并给予支持就行了,还有当它在体内运行时鼓舞它前进。你的身体无需任何帮助或指导就能够从中汲取成长所需的养分,你所要做的不过是允许空气进入身体。

此刻,带着这份允诺,与你的呼吸接触。当接触到呼吸时,你可以放开自己的感受,看看体内是否有需要关注的紧张之处。如果你发现有任何的紧张,请向它们说声感谢,谢谢它们让你知道了这份紧张。然后放松,让这些张力和能量随着呼出的气息一起排出体外。现在,让自己深深地进入内在,并给自己送上一个欣赏的讯号。

此刻,你已合上了双眼,请体会一下自己的眼睛是如何闭上的。刚才,我的声音给出了一些词汇,而你接收到这些词汇并将它们转换为图像,然后把这个画面发送给了身体,你的眼睛因此而闭上。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领会这个小小的动作中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或许能从中发现它所展示的关于我们自身的一系列可能性:我们能够与自己的肢体亲密接触和联结并做出回应,我们了解那些积极正向的反应是怎么回事,而那些负面反应的背后很有可能也是同样的原理。

现在,请再次与你的身体接触。你是身体的主宰,你发出指令,告诉它该如何待在这把椅子上:如何获取平衡,双脚怎样放在地上,脊柱怎样才会觉得舒适。是你在控制着这一切。

现在,让自己与呼吸接触。对于呼吸,你不必做任何事情,只要允许空气进入就可以了。当空气进入身体以后,就要开始发挥你的作用了。如果身体是放松的,吸入的空气自然就可以去到所有需要它的地方:如果身体是僵硬的,它就会限制吸进来的空气在体内的流通。所以,请引领你自己,让身体放松,要知道放松就是你在休养自己的身体并赋予它力量。放松和呼吸都能增强你的活力。

或许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象自己的呼吸是带着色彩的。在吸气的同时放松身体,观察气息如何沿着你的身体流动,周身的部位随着彩色气流的通过而被点亮,直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脚趾、手指、鼻尖和头顶,也进入所有内脏,并流淌至整个皮肤表面——所有这一切都经由呼吸所提供的养分而得到滋润。

也许,观察自己呼吸的色彩,或是关注被赋予了色彩的呼吸时,你还可以想出一个比喻来描绘自己的呼吸,使呼吸能够完成它奇妙的工作。也许你想到的是一架小小的飞机,可以把它送往全身各处;或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串美丽的铃铛。不管想到的是什么,只要给你的呼吸放松和引导一个比喻就行。或许还可以允许自己从今往后都将这个比喻当作自我觉察的一部分,用它来提醒自己力量的来源。力量源自你的呼吸、放松,源自你的身体和思维。

再一次让自己感受呼吸正试图接近某个未放松之处。它可能只是存在着小小的紧张感,而这个地方你以前也注意过一可能是肩上的某块肌肉、膝盖、脚踝或其他某个常常僵硬的部位。你可以更多地去感受这一处,因为或许它正需要这样的关注。这意味着你把注意力指向内在,与你的脚踝或膝盖交流,并通过呼吸向它传送能量。甚至你可能需要去抚摸那个部位,用手将爱的信息带给它。或许不必等到身体的某个部位提出要求才给它关注。你可以主动给予它。每天拥抱自己几分钟,拍拍自己,搂搂自己,给自己爱。

身体是否放松由你掌控,而且它取决于你的觉察——你是否允许自己的身体放松,如何引导自己的身体放松。这样做的时候,请把这个过程与肢体放松的生理感受联结在一起。同时感受你的紧张,这通常很容易做到。当你觉察到自己的紧张之处时,请给它一个祝福,因为它正在对你诉说,告诉你它存在于何处,并给你机会去允许它放松。

在聆听紧张信号的同时,也去感受这份紧张并允许它放松。当它随着呼出的气息排出体外时,你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来容纳吸入的气息。

当你吸入空气时,还可以开始感受到它顺流而下直达腹部并温柔地充盈全身。你不必强迫或催促它,只要允许自己的身体接纳并允许气息进入就可以了。放松和呼吸都能增添你的力量,这是一种保持安定集中状态所特有的力量。

在这一切之上再增加有意识的觉察以及“我爱自己”的信息,于是,这一信息就可以成为滋养你自己的方式,并且再一次添加你的智慧和力量。

因此,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内在,你给予自己的爱和信息——关于珍惜,关怀自己和与自己联结的信息。要知道,人的身体是很愿意听到这些爱与联结的消息的。

对许多人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不过是一个需要保持整洁的东西。现在你有机会去真正了解这一个美丽的资源——你的身体。从身体而来的信息是发送给你的,你是它的主宰者。你的身体会不惜一切代价听从你的指令,甚至于帮你生病。当然,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地给予自己身体这样的指令,但如果我们不与自己的呼吸接触,不爱自己,那就很容易会生病。

现在进入到你的内在,再看看是否还有什么紧张之处。如果你发现有紧绷着的地方,就向它微笑。这是爱自己的又一部分内容一与正在发生的一切保持联系。或许现在你能够理解为什么爱自己能增加你对自己的滋养,而这又进一步增添了你的力量。当你有力量的时候,就能孕育出智慧、健康和安宁。

或许此时,我们可以再一次地体会到自己的灵魂是纯洁的。我们的本质是纯洁的,并且总是乐于向我们展现它的纯洁,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去倾听它。尽管过去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与之相反的信息,但在此时此刻,我们也许可以把所有那些负面的信息当作对自身行为的评价,而不是对自身价值的评判。

(编辑:张静)

联结结构 篇4

一、“联结”主题与“婚姻”载体

把两部小说联系起来的无疑是贯穿于福斯特整个文学创作的“联结”主题。

福斯特1879年出生于伦敦, 当时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都陷入了一场全面危机。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同时, 其副产品如物质至上主义的泛滥、传统闲适生活秩序的支离破碎、人与人的疏离等, 毒品般侵蚀着日渐虚弱的社会机体。正当福斯特冥思苦想该如何走出由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所造成的人类困境时, 他结交了一群20世纪初英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 走进了他们所组成的“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圈”。该文化圈信奉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最为重要的人生大事”[5]的理念对福斯特的影响至深, 发展为其后来在小说创作中不断阐述的“联结”主题, 即通过建立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 协调沟通存在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尖锐对立中的一系列矛盾, 实现彼此相互间的理解、接纳和融合, 并最终促成整个社会的和谐。

在反映英国内部文化冲突的小说《霍华德别业》中, 福斯特尝试使用“联结”手段为身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 纠结于传统文化所代表的精神生活和现代文明所赋予的物质生活的矛盾里的人们, 提供一条走出困境的可行之路。在写作《印度之行》时, 作家“联结”的视野无疑已经超越了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 期望在打破国家、种族与文化界限的同时, 消除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隔阂,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在这两部共同以“联结”为主题的小说中, “婚姻”显然是用以阐述“联结”主题的载体。文学评论家莱昂内尔·特里林认为福斯特笔下的某些婚姻是“完美人际关系”[6]的象征, 评论家安妮·赖特曾指出, 福斯特在某些小说中所描写的婚姻已经不再停留在表层意义上, 而是成为一种富有象征意味的度量衡, “借以衡量小说中的‘联结’成功与否”[7]。福斯特在两部小说中对婚恋情节的描写对主题思想的展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期待的“婚姻”与勉强的“联结”

《霍华德别业》以玛格丽特和亨利的婚姻描写为主线, 以玛格丽特的妹妹海伦的两次情感经历为副线。

福斯特首先为读者营造了以玛格丽特姐妹为代表和以亨利父子为代表的两大对立阵营。知识分子玛格丽特姐妹住在伦敦一个上等人“隔离区”, 靠祖辈的投资收益为生, 平日里读书、听音乐会、谈文学艺术, 注重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 终日徜徉于精神世界之中, 过着与现实基本隔绝的闲适生活。实业家亨利父子住在女主人祖传的乡下老宅霍华德别业, 看重金钱与物质享受, 疯狂追逐那些可以炫耀财富的奢侈品, 在他们眼里, 传统与文化毫无意义, 他们信奉“人们必须四处走动”[8]的信条, “电报, 汽车和火车”这样的现代工业产物被看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 分别代表英国资产阶级文化阶层和工商业阶层的两个家族, 如何才能实现福斯特所期待的“联结”呢?福斯特巧妙地以人物情感、婚姻和家庭生活为载体, 完成了他对两个不同群体的彼此接纳。

玛格丽特姐妹对与威尔科克斯家的联姻充满了期待。以海伦应邀到霍华德别业做客并与威尔科克斯家小儿子保罗闪电般的恋爱为起点, 福斯特拉开了两个家族彼此间相互了解沟通的序幕。威尔科克斯家人身上体现出的诸如果敢、精力旺盛等品质深深地吸引了海伦, 她在短时间内“爱上了, 不是一个人, 而是这一家人”[9], 以雀跃的心情期待成为威尔科克斯家的一员。海伦与保罗恋爱失败后, 福斯特紧接着促成了玛格丽特与亨利的婚姻。在与亨利的交往中, 尽管她看到威尔科克斯家人许多不为她所欣赏的品质, 但能清醒地认识到“假如英国千百年来没有威尔科克斯之类人劳作生息, 你我就不能太太平平地坐在这里, 也不会有火车、轮船供我们文化人乘坐, 甚至不会有田园, 只有野蛮蒙昧”[10], 更能用批判性的眼光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只是“依赖祖辈收入的生活”, 是“缺乏重要的成分, 即劳动”[11]的生活。当玛格丽特一方面意识到工商文明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的威胁, 另一方面也体会到经济力量的重要作用和知识分子在脱离经济力量后的虚弱时, 她和亨利的婚姻也水到渠成了。很显然, 此时此刻, 玛格丽特和亨利的婚姻就是作为矛盾体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沟通, 是两种价值追求和两个文化的和解与联结。

玛格丽特与亨利的联姻意义深远, 它是福斯特对现代文明两难境地的探索, 是作者试图以“联结”手段弥补工商文明对人际关系所造成的疏离所做的努力。福斯特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他看来,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联结也是必然的, 为此他不厌其烦地通过塑造巴斯特这一人物形象来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作为自耕农的第三代子孙, 在工业化浪潮的席卷下, 巴斯特从乡村来到城市, 与妻子住在伦敦一间破旧的地下室里。尽管苦苦挣扎在贫困线边缘, 巴斯特却极度羡慕玛格丽特姐妹身上所代表的属于上流社会的教养和气度。他阅读罗斯金的著作, 渴望写出如艺术评论大师般风格的作品;他去听音乐会, 努力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不幸的是, 在巴斯特只能写出“我的房间又暗又乱”[12]这样并不优美的句子, 在他为要不要在音乐会后走路回家以少花两个便士而烦恼时, 物质状况与精神追求的巨大差距带给他的不过是窘迫和尴尬而已。缺少金钱打造的钥匙, 巴斯特不得不苦恼地踯躅于那扇通往他无限神往的精神世界的大门前, 他该何去何从?面对巴斯特的困境, 福斯特再次充当了一回月下老人, 他将一头牵着海伦的红线交到巴斯特的手中。他一手打造的巴斯特和海伦的恋情, 如同主旋律下的一曲协奏曲, 从侧面再次重申他有关物质与精神“只有联结起来”的主张。

在福斯特小说中“联结”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海伦可以很快地爱上保罗, 也可以在发现威尔科克斯家人都自私冷漠、虚伪自负时, 决然地终止自己的恋爱。从全盘接受威家人的言论“一个理智的生意人要比一打你这样的社会改革者对世界的贡献更大”[13], 到愤然批评“整个威尔科克斯家族是一个骗局”[14], 海伦的情感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用海伦如泡沫般轻易就破碎了的恋爱, 福斯特在向读者传达了他所理解的“联结”———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简单的照单全收, 而应该是在客观认识、相互理解、宽容接纳的基础上的沟通与融合的同时, 也让读者隐约地感觉到“联结”并非易事。

福斯特对玛格丽特和亨利的婚后生活的描写, 更是向读者传递了他对“联结”是艰难的看法。玛格丽特和亨利的婚后关系中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音符。当玛格丽特在无意中发现亨利的婚外情, 而亨利不但没有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丝毫羞愧, 反而怀疑是妻子存心揭他的短时;当亨利因为海伦未婚先孕而拒绝让她在霍华德别业留宿, 并一本正经地对妻子说“我得为我的孩子们着想, 还得顾及我对亡妻的怀念”[15]时, 亨利使用两套道德标准的做法和自以为是的态度, 将其性格中的虚伪冷漠、自私自利暴露无遗, 并终于使玛格丽特幡然醒悟, 单方面消极的宽容迁就其实并不能如愿地换来和谐的婚姻生活。至此, 婚姻中的种种不和谐已经演绎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且愈演愈烈, 直至达到高潮———小说行近结尾时 (第40章, 全文共44章) , 玛格丽特决定离开霍华德别业, 与妹妹海伦远走他乡。小说读到这里, 读者已经发现, 福斯特费尽心机建立的“联结”事实上已经面临分崩瓦解的局面。

为了挽救这一联结, 作家费尽心机地在全文的最后4章, 通过设计巴斯特被杀、弟弟查理入狱、亨利因遭此打击转而向玛格丽特寻求精神庇护、玛格丽特不计前嫌接纳了亨利等情节, 将小说的结局定格于亨利在遗嘱中将霍华德别业留给玛格丽特, 而玛格丽特又将别业传给海伦的儿子。福斯特似乎终于完成了自己在写作之初设定的目标, 在经过一个个波折后, 代表了三个阶层的四个人 (亨利、玛格丽特姐妹、海伦与巴斯特之子) 共同生活在霍华德别业, 大团圆的结局象征着作家通过“物质与精神的联结”最终实现了对各种矛盾的化解。尽管这一峰回路转却颇为牵强的大团圆结局, 让人疑心这种生硬且脆弱的联结到底能够走多远, 但是多少能让读者领会作家对“联结”的光明前景的乐观向往。

三、犹豫的“婚姻”与无望的“联结”

《印度之行》的标题和主题均取自美国诗人惠特曼发表于1871年的同名诗歌。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地球要有一个纵横交错的细网联结, 各个种族和邻居要彼此通婚并在婚媾中繁衍……不同的国家要焊接在一起。”[16]惠特曼以婚姻为载体实现异族文化沟通的想法与福斯特不谋而合, 因而福斯特直接借用该诗歌的诗名为其小说命名的寓意就不言而喻了。

福斯特为女主人公阿德拉和穆尔夫人安排了一趟印度之行。英国姑娘阿德拉的未婚夫朗尼在印度昌德拉普尔城任执法官。出于两个目的, 阿德拉邀请朗尼的母亲穆尔夫人与她一起去印度旅行, 一方面她希望进一步了解朗尼, 看看这个身在印度担任殖民官的未婚夫是否还是那个她在英国一见钟情后爱上的人, 再决定嫁给他。另一方面她期待通过这次旅行认识印度这个在西方人眼中的神秘国度, 考察能否接受印度为婚后的长期居住地。小说的主题正是沿着这两条主线展开的。

在《霍华德别业》中, 福斯特通过安排多个人物不同结局的三段婚恋情感表现他的联结思想。十四年后福斯特犹如进入武学最高境界的武林高手, 在招式上已化繁为简, 作家仅仅安排了阿德拉和朗尼这一对恋人的婚事。不同于玛格丽特姐妹当初以期待的心情面对与威尔科克斯家的联姻, 阿德拉在小说伊始就流露出对婚姻的犹豫。虽然和朗尼已经订婚, 但是因为不能确定对未婚夫的感情是否会因为其生活环境和工作的变化而改变, 所以她要通过一次印度之行来验证。到了印度后, 她与朗尼的婚约经历了解除———再缔结———再解除的反复。

初到印度, 当朗尼因为不满阿德拉和母亲穆尔夫人与当地人的接触, 喋喋不休地指责她们如此“放肆的举动”[17]时;当朗尼在联谊会上因为阿德拉反感他对印度人不客气的态度, 而严厉地斥责“女人真是太计较小事了“[18]的时候, 阿德拉惊讶地发现朗尼呈现出她完全陌生的一面。阿德拉对朗尼相当失望, 认为他的“性格有了很大变化”———“他骄傲自大、好吹毛求疵、缺乏敏锐的洞察力”[19], 提出解除与他的婚约。随后两人遭遇的一场车祸让婚事峰回路转。他们彼此为这次经历而感动, 认为做出取消婚姻的决定是不明智的, 决定重新和好, 理性而冷静地处理面对的各种问题。在阿德拉准备婚事的期间, 朗尼同意她和穆尔夫人与当地人阿齐兹去马拉巴山洞游玩。进入山洞后, 阿德拉突然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感到惶恐, 她对阿齐兹说:“有人告诉我, 说我们待上一年后都会变得粗暴起来。”[20]恐惧、困惑和挫败感让阿德拉经历了一场精神危机, 在思想混乱、产生幻觉的情况下, 误会阿齐兹企图侮辱她。随着阿齐兹的被捕, 阿德拉从朗尼那儿得到比从前更多的温情。然而, 在阿德拉的理性战胜幻觉并最终在法庭上证明阿齐兹的无辜时, 朗尼断然表示绝不会娶这样一个“不合适的、丢脸的”[21]姑娘。

伴随着阿德拉一波三折、失败告终的婚事, 小说的另一条线索———英印双方为消除彼此隔阂、建立“联结”而进行的各种努力与尝试, 也同时徐徐展开。毋庸置疑, 以婚姻为目的的阿德拉和穆尔夫人必然是带着美好的“联结”愿望来到印度的。阿德拉和穆尔夫人欣然参加了英国人特顿夫妇举办的邀请英国人和印度人共同参加的联谊会。联谊会上, 穆尔夫人对她的儿子说:“印度是地球的一部分, 上帝叫我们到地球上来, 就是为了让我们彼此愉快。上帝……就是……爱。”[22]细想之下, 穆尔夫人的话与《霍华德别业》中玛格丽特“唯有联结”的座右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阿德拉在刚刚接触年轻的印度医生阿齐兹时, 也表示“很喜欢阿齐兹”。[23]同时, 阿德拉和穆尔夫人渴望与印度人交朋友的愿望也引起了以阿齐兹为代表的印度人的共鸣。当阿齐兹与穆尔夫人在清真寺相遇时, 穆尔夫人对印度的人和宗教的尊重让阿齐兹深为感动。“他 (阿齐兹) 现在快活极了……那神态就好像自己与所有的人都平齐平座, 也是这片土地的主人”[24]。尽管有些犹豫和迟疑, 阿齐兹还是向阿德拉和穆尔夫人发出了友谊之声:“我邀请诸位一起去马拉巴山洞。”[25]可以看出, 无论是阿德拉和穆尔夫人, 还是阿齐兹, 双方都是抱着相互理解和彼此欣赏的态度, 共同努力试图打破横亘在两个种族与文化间的长久隔阂, 构建和谐友谊, 表现出了强烈的“联结”愿望。

然而, “联结”之路遍布荆棘。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友谊是无法长久的。小说通过许多细节描写了这种不平等, 例如恰似《霍华德别业》中对伦敦和霍华德别业这两个代表不同世界的反差的描写一样, 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将印度的昌德拉普尔城描述为一座“破败”、“杂乱无章”的城市, 而英国人居住区则“完全像另外一个地方, 简直就是一座花园之城”[26]。英国俱乐部只是偶尔对印度人开放。即便是在偶一为之的联谊会上, 英国人也一直是站在俱乐部草坪的一侧聚成一个高傲的小圈子, 印度人虽早早来到俱乐部, 却只是“集结在草地网球场的那一头, 无所事事地”[24]站着。人为设置的隔阂使两个民族间横亘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想在彼此间“开创一个和谐的局面可能是徒劳的”[27]。即便是阿德拉本人, 在最初的新奇感逝去后, 曾经是异域情调化身的印度, 如今看来也是一个“混乱、浑浊、愚昧、落后、肮脏、神秘、不可理解、没法说的”[29]国家。尽管双方试图去了解彼此, 但是一切作为都“像不毛之地散落的花瓣一样零零落落”[28]。当“英国人和印度人期望成为亲密朋友的时候, 除了灾难外, 从未有过任何结果。相互交往, 可以, 礼尚往来, 也行。要说亲密无间———绝对不行, 绝对不行。”[30]所以, 阿德拉才会如此轻易地相信阿齐兹对她施暴;穆尔夫人才会拒绝在法庭上证明阿齐兹的清白;阿齐兹才会在遭遇拘捕和审讯后变成了一个充满怀疑、极端反英的民族独立主义者。

小说的两条主线交汇于马拉巴山洞事件并将小说推向高潮。对阿齐兹的怀疑和审判摧毁了即将建立起来的和谐人际关系, 挑起了两个民族间的敌对情绪。阿德拉和穆尔夫人的意识危机, 阿德拉对婚姻的犹豫, 阿德拉的和朗尼“个人联结”关系的解除, 穆尔夫人的死亡, 阿德拉的回国, 这些都预示了“跨种族、跨文化联结”不可逃避的失败结局。

四、结语

如果说在《霍华德别业》中福斯特表现出他对“联结”主张的清醒认识、矛盾心情和理想主义的话, 在创作《印度之行》时, 他更多地流露出“联结”是艰难且无望的态度。“联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福斯特本人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却依然无法回避自己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从《霍华德别业》的扉页题词“唯有联结”开始, 福斯特在痛苦和矛盾中郁郁独行, 幻想着沟通与和谐, 却不可抑制地流露出浓厚的悲观。在《印度之行》出版十余年后, 福斯特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部小说时说道:“20世纪初, 个人之间的关系被提到了政治的高度。人们认为, 只要个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得到解决, 文明进程所遇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我现在认识到, 我当时的结论是多么的肤浅。”[31]

从热切的期待到无奈的放弃, 福斯特企图通过“婚姻”构建和谐“联结”的愿望最终破灭。应该说, 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的“联结”之路已经走到了头, 正如评论家格兰兹所认为的, “它 (《印度之行》) 表现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幻灭, 表明他所提出的‘唯有联结’这一建议在现实中往往是行不通的”[32]”

摘要: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两部小说《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 在主题创作上体现出共同性和延续性。这两部小说分别以英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为背景, 阐述了作家所推崇的“只有联结起来”的小说创作主题, 而“婚姻”则毫无例外地成为作家努力达成“联结”的纽带。但是, 无论是在《霍华德别业》, 抑或是在《印度之行》中, “婚姻”并没有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小说主人公最终都不同程度地走向分离。作者通过比较两部小说中以“婚姻”为纽带的“联结”主题, 分析“联结”的艰难过程和失败原因, 指出福斯特“联结”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福斯特,《霍华德别业》,《印度之行》,婚姻,联结

参考文献

[1][2][3][4][5][32]S.M.Gilbert著, 李新博译.E.M.Fos-ter’s A Passage to India and Howards En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6]Lionel Trilling.E.M.Forster[M].London: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71.

[7]安妮.赖特.危机的文学1910-1922[M].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 1984.

[8][9][10][11][12][13][14][15]E.M.Foster.HowardsEnd[M].New York:Bantam Books, 1985.

[16]惠特曼.草叶集[M].楚图南, 李野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30]福斯特.印度之行[M].杨自俭, 邵翠英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

“连接”与“联结”(词语辨析) 篇5

从词性上看,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绳子断了,把它连接起来。就有使断了的绳子重新连接起来的意思。

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例如,锦州是联结东北和结北的战略要点。

联结的力量 篇6

正是带着这些问题,本刊本期采访了十数个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拥有企业会员数量较多的在华外国商会,多数商会对采访的主题很感兴趣。透过它们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行动, 我们看到,商会正在成为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商会(Chamber of commerce)作为致力于为本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各种帮助,增进中国和各国工商业界的了解和沟通的组织,在华商会一端连结(Connect) 着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企业,一端连结着中国(China)利益相关方。因而,我们将之称为“C”力量。(详见本期封面文章《C力量——在华外国商会推进CSR 之路)

除了在华外国商会之外,外国使领馆也是在华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重要推进力量,在本期“CSR会客厅”栏目中,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Peter Potman告诉本刊记者,荷兰历来注重引导企业及其他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自2010 年“欧洲企业2020”倡议为主题的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召开以后,荷兰在推进社会责任理念探索和实践推进方面明显提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和领事馆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将荷兰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经验带到中国,让荷兰的企业更好地与中国共同发展,所以一定要“亲力亲为”。(详见本期“CSR会客厅”栏目《荷兰驻沪总领事:企业社会责任应亲力亲为》)

无独有偶,2014年“芯世界社会创新周”的关键词也是“联结”,芯世界社会创新中心始于英特尔公司和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在2010年1月发起的“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经过4年成长,现已成为一家独立注册和运营的公益组织。现在,芯世界更加明确了“支持创变客、催化跨界协同合作、促进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产生”的宗旨,致力于通过促进跨界合作,催化中国社会创新生态圈。

“今年社会创新周的创新点有几个维度,一是把科技跟人文结合在一起,二是聚焦在社区和城市的发展。”对于本届社会创新周的创新之处,英特尔(中国)首席责任官杨钟仁向本刊记者表示。(详见本期“社会创新”栏目“2014芯世界社会创新周”系列报道)

“连接”与“联结”辨析 篇7

商务印书馆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连接”和“联结”这2个词的解释如下。连接:① (事物) 互相衔接;②使连接。例如:绳子断了, 把它连接起来。联结:结合 (在一起) 。例如:把他们母子联结起来的是亲情。

从以上释义可以看出, 这2个词都是动词, 且都是及物动词, 使用中既可以带宾语, 也可以不带宾语。它们还都能做名词性偏正词组的中心语, 接受体词性成分的直接修饰。从意义上看, 2个词都有“相互衔接、相联、结合在一起”的意思, 但是这2个词也有区别。“连接”具有事物前后相接、纵向衔接的特点;“联结”就是将事物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具有横向联合的特点, “联结”之后, 被联结的事物内部各要素互相融合在一起。“联结”强调整体性的意义是“连接”所没有的。就所连接的事物来看, “连接”的对象往往是诸如道路、桥梁、线路、管道、区域、机器的零部件等具体的事物;而“联结”的对象往往是诸如产权、资产、利益、思想、目标、任务、感情、遭遇、理想、志趣等比较抽象的事物, “联结”的方式也十分笼统而不具有可感性。因此, 在选用“连接”和“联结”时, 主要看强调的对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且“连接”不应写成“联接”, “联结”不应写成“连结”。

等电位联结分析 篇8

总等电位是将建筑物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与装置外导电部分电位基本相等的联结, 通过进线配电箱旁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下列导电部分互相连通:进线配电箱的PE母排、金属管道如排水、热力、煤气等干管;建筑物金属结构、建筑物接地装置。总等电位联结虽然能大大降低接触电压, 但如果建筑物离电源较远建筑物内保护线路过长, 保护电器的动作时间和接触电压都可能超过规定的限值。所以有了局部等电位联结, 在一局部场所范围内将各导电部分连通称为局部等电位联结。如果接触电压还是超过规定限值, 可以采用辅助等电位联结, 将导电部分间用导体直接接通, 使其电位相等或接近, 称为辅助等电位联结。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三者之间的区别。

如图1所示, 在一个住宅单元楼内以单相220V, TN-C-S系统供电, 单元楼内PE干线的阻抗值32mΩ, PE线的分支阻抗值为37 mΩ, 重复接地电阻R为10Ω, 及故障电流为900A, 楼内设有如图所示的点划线表示的总等电位联结 (MEB) , 若用电设备C发生图示的碰外壳接地故障时, 计算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的预期接触电压Uf

如图2所示, 在该楼层内做虚线所示的局部等电位联结LEB, 这种情况下用电设备C发生图示的碰外壳接地故障, 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上的预期接地电压值Uf为

如图3所示, 在建筑物的浴室内有一台用电设备的电源经一接线盒从浴室外的末端配电箱引来, 电路各PE线段的阻抗值如图所示。在设计安装中将局部等电位联结LEB联络至浴室外末端配电箱PE母排, 如图所示中的d-c段, 而断开b-d连线。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外壳接地故障时, 故障电流Id为600A, 设备的预期接触电压Uf

当局部等电位联结LEB不向浴室外的终端配电箱而改接在浴室内接线盒b处时, 发生同样接地故障设备的预期接触电压Uf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通过等电位联结能够有效的防止电击, 减少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带来的危险, 同时有利于避免外界电磁场引起的干扰、改善装置中的电磁兼容性。

摘要:等电位联结对于从事建筑电气行业的人并不陌生, 但对于其他电气行业特别是工控行业的技术人员不仅不熟悉, 刚刚接触时不能很快理解, 特别是对三种等电位联结方式的应用容易混淆, 通过本文能使大家对三种等电位联结方式的应用有更感性的认识。

关键词:电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辅助等电位

参考文献

[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GB16895.21-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巧妙联结图形发展数学思维 篇9

一、借助主题图, 因势利导, 清晰算理

例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更是占据数学教学的突出地位。它在教学中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出算式, 而要精心使用, 让它发挥充分的作用, 使教学得以顺利展开。

如, 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时, 出示了一幅情境图。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失败经历, 学生列出算式后, 只能想出“12×1=12, 再在12末尾添加一个0”的方法, 而且对于这种方法的算理也一知半解。尽管不少老师不断地启发:“还有别的方法吗?”可始终没有回应, 最后老师只得自己自说自话, 显得十分被动。

反过来审视这幅主题图, 如果仅仅是引出12×10这样一个算式, 那完全只需要出示上面的文字即可, 下面的图到底有何用处呢?细细看来, 书中的几种方法介绍无疑都可以从图上来产生。于是, 成功的案例产生了。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主题图 (用手指向李叔叔手中的一箱和堆着的9箱) , 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 送给敬老院10盒, 每盒12个。送给敬老院多少个?

生1:我想到了, 可以先算12×9=108, 再算108+12=120。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1:你看呀, 我先算的是已经堆在那里的9盒, 再加上李叔叔手里的一盒, 正好就是10盒了。

师:这位同学能借助图来思考, 把10盒看成了9盒加1盒, 真不错!

生2:我还有办法。先算12×5=60, 再算60×2=120。也就是先算右边的5盒, 左边和右边一样, 就再乘2。

学生听了, 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生3:还有, 还有, 我先把每盒看成10个, 那么就是10个10是100, 再想每盒还多出2个, 就用2×10=20, 然后把100+20=120。

……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学生。上述案例如果仅仅让学生回想学过的计算来转化新问题, 难度很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直观图的资源———用图形、符号来体现题中的信息、关系, 把主要成分全面而直观地展示出来, 就能让学生顺利地由“图”想“式”, 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发展形象思维。

二、借助原始图, 由形及数, 自主建构

数学概念是知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抽象性、枯燥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借助直观的图形可以将概念教学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案例A:以笔者听的“倍数与因数”一课为例。

1. 教师先让学生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填入下表:

2. 教师示范说12是4的倍数, 12也是3的倍数, 3和4都是12的因数。

……

当出现“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这个问题时, 学生往往显得无所适从。班内能按照一定方法写的学生寥寥无几, 任凭教师等待与点拨, 也只有班内几名优秀学生举手发言, 还未答到点子上。

为什么课堂在此时就变得沉闷, 很不通畅?究其原因, 学生对倍数和因数概念一直停留于乘法算式上, 对倍数和因数的获取缺乏必要的依托。教师把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仅仅作为了倍数、因数的引子。其实教师可以依托于摆长方形的过程来进行教学。

1.先引导观察12的因数有1, 12, 2, 6, 3, 4。问:想一想12的因数还有其他的吗?

师:通过摆小正方形的过程就可以找到12的因数, 那么36的因数可以怎么想?

2.引导学生也想象摆小正方形的过程。

摆成1排得到因数1, 36;

摆2排得到因数2, 18;

摆3排得到因数3, 12;

摆4排得到因数4, 9;

摆5排不行, 追问:为什么摆5排不行呢?生1:因为5× () ≠36。生2:因为36÷5有余数。

摆6排得因数6, 6, 因为两个因数一样, 只取一个6。

因为在追问的过程中渗透了求36的因数的方法, 当我问:求36的因数只要怎么想?学生就会说:只要想 () × () =36或36÷ () = () 。

以上环节中, 通过用36个小正方形摆1、2、3、4、6排的过程, 以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数学模型, 从而加深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因数的理解。借助形的直观具体, 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生动的事物, 学生接受自然, 方法习得水到渠成。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 找到了概念的本质特征, 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了求新、求异意识, 发展了有序思维。

三、借助线段图, 推陈出新, 拓宽思路

线段图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表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关系明朗化, 为正确解题创造条件。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 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通过对图形的处理, 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 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 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如, 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张老师要买一台打印机, 王老师要买一件毛衣。打印机:800元/台。毛衣:200元/件。商场促销活动, 如果购买500元以上的商品就把超出500元的部分打八折。问:两位老师合买比分买可以省多少钱?

方法一:多数同学的解题方法:

分开购买所花的钱数: (800-500) ×80%+500+200=940 (元) ;

合着购买所花的钱数: (800+200-500) ×80%+500=900 (元) ;

合买比分买所省钱数:940-900=40 (元) 。

方法二:一名学生的解题方法:

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第二种算法, 于是教师请这名学生进一步解释。

生:合买与分开买别的地方都没有变, 区别只是少花了一个200元的 (1-80%) , 所以可以直接用200× (1-80%) =40 (元) 来进行计算。

这名学生解释完后, 大多数学生仍然很茫然, 没有理解方法二的道理。

于是引入线段图对比呈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通过线段图, 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了,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 变“看不见”为“看得见”, 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合买与分买的区别, 从图中直观地看出真正省的其实就是200元的20%是40元。

美国著名数学家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 那么, 思想就整体把握了问题, 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上述案例, 借助画图, 动态地展示了如何将问题“转化”成图像的过程, 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形象化、具体化, 理解了数量关系;线段图的介入, 使得数形结合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 产生出奇特的思路, 发展创新思维。

四、借助平面图, 究其错因, 辨析算理

在小学数学内容中, 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 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尤其在课改之后, 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 忽视了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 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清晰算理的一种良好方式。

如, 计算25.3×4.2, 出现这样的算法:

一般教师都会强调:A.有些同学可能误以为是加法了, 乘法与加法是不一样。

B.可以用竖式验算:

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知道不能这样做, 而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如何合理地利用错误, 转化成资源呢?不妨联系长方形面积计算来想:

师:想一想:25.3×4.2算的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而上面同学的拆分算的又是哪几部分的面积, 错在哪里?应该怎么纠正?

生1:我们要算的是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 而上面同学算的只是两块阴影部分长方形面积, 少算了两个白长方形的面积。

生2:如果要改, 还要再加上0.3×4和0.2×25才行。

上述案例, 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平面图, 让学生清晰地发现初始计算有错, 直观地感受到算理的错因, 减少了教师反复强调计算方法的时间, 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数形结合, 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 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通过对图形的处理, 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 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 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联结:正面管教幼儿的纽带 篇10

一、过度关注型

所有的幼儿都渴求关注。如果幼儿不能用正面的方式得到老师的关注, 他就会想办法用负面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案例】菡菡给老师的印象是一个依赖性特别强的孩子, 总是希望老师“帮帮她”。比如:吃牛奶点心时, 她总是对老师说:“老师, 我不会插牛奶, 帮帮我吧。”或是穿衣服时对老师说:“老师, 我不会穿衣服, 帮帮我吧。”亦或是做作业不会做, 要求老师帮帮她。一开始, 老师很乐意帮这个可爱孩子的忙;时间长了, 老师发现她的请求太多了, 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于是老师找她的妈妈进行沟通。她妈妈惊讶地说:“我女儿会自己穿衣服啊, 在家里也自己喝牛奶, 这些她都会!”

【分析与对策】菡菡是典型的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 需要我们老师对其进行正面管教。这种正面管教上需要注意以下2点:

1. 参与中体会获得。

如果盯着菡菡这样的孩子出现的不断要求关注的不良行为, 老师可能会产生厌烦甚至恼怒的情绪, 但是, 如果让这个孩子转向以有用的方式得到关注, 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双赢效果。

2. 关注中找到价值。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熟人, 他冷漠地走过, 或者热情地与你打招呼, 你的感受一定是大不相同的。幼儿也是如此, 老师对他们的态度, 决定着孩子的心态。尤其是像菡菡这样的孩子, 老师要给予特别的专注。譬如, 早晨来园时热情地与孩子打招呼, 摸摸他的头, 点赞他:“你今天看起来真精神”;户外活动时, 与他分享幼儿园里看到的美丽景色;离园时抱抱他, 轻声说“明天见”。这样将有效剂量的“甜蜜时光”注入到班内, 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寻求权利型

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 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但是在正面管教中, 我们往往把幼儿视为被教育者, 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 忽视幼儿的正当权利的保护, 尤其是幼儿特殊心理需求的保护。

【案例】牛牛, 个性特别倔。有一次, 积木时间结束, 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将积木收起来, 其他小朋友都马上就开始收拾, 只有牛牛一个人还在玩。老师对他说:“牛牛, 快收起来吧。”他头也不回地说:“不!我还要玩一会。”命令数次无果后, 老师强行将他的积木收走, 他愤怒地跳了起来, 小脸通红, 冲过来企图从老师手里抢走积木。老师生气地命令他坐好, 他倔强地扭过头去, 嘴里嘀咕着:“就不就不!”本以为这件事告一段落,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 有小朋友跑过来向老师告状说:“牛牛将积木扔到马桶里了……”

【分析与对策】希望得到尊重, 希望自己的意愿得以实现, 这些都是幼儿的权利诉求。上面的案例中, 表面上是牛牛与老师的冲突, 其实牛牛的行为举止是其“寻求权利”的具体表现。面对这类“寻求权利”的孩子, 老师硬碰硬打压是不明智的, 最好的方式是:给他权利。

1. 变压制为协商。

幼儿也有自我做主的意识, 不喜欢成为被动压制者, 因此, 老师要确立“人本”的意识, 充分尊重幼儿。上面的案例中, 当师幼双方僵持不下时, 教师要改变压制的态度, 可以反过来通过寻求孩子的帮助来打破僵局。比如老师可以改成这样的口吻说:“牛牛, 我发现第一组的积木没有整理好, 你能帮助他们整理一下吗?”这时, 他既分散了注意力, 又找到了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2. 变“唯一”的要求为“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的待遇是公正、平等的, 不能仅提供以体现老师意志的“唯一”的要求, 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并且这些选择一定是都可接受的。

三、缺乏自信型

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 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人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正面管教中引导幼儿建立自信心, 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案例】阳阳小朋友最怕画画, 每次早晨来园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画画, 他都哭着要回家, 不肯进教室。今天, 老师教孩子们画春游, 示范一遍后, 大部分孩子都学会开始画了, 只有阳阳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老师走过去问他:“阳阳, 看清楚老师怎么画了吗?”他摇摇头说:“太难了, 我不会。”老师说:“不难, 老师再教你一遍吧。”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说:“我学不会的、我学不会的。”老师把笔和纸拿到他面前, 他干脆趴在桌子上, 把头埋起来了。

【分析与对策】像阳阳这样的孩子, 通常性格都比较内向, 对自己缺乏信心, 认为自己任何事情都做得不够好。我们老师的责任是鼓励他们, 给他们信心。如果要完成的任务有难度, 老师不妨降低难度, 让他先树立一丝信心, 然后再鼓励他。譬如老师可以说:“阳阳, 老师知道画画有点难, 但是老师最喜欢的是阳阳敢于去尝试画画的胆量。”老师承认画画对于阳阳来说是难的, 能在阳阳心中形成强大的共鸣, 使他更愿意听老师的话。然后, 老师可以根据阳阳的实际, 降低难度, 可以对阳阳说:今天这幅画阳阳画不完, 没关系, 我们今天先画一个太阳, 明天学画一片草地……

杨钟仁:创新与联结 篇11

创新周结合科技与人文,聚焦社区和城市

WTO经济导刊:这是第三届的社会创新周了,今年的创新周跟前几年相比有什么创新点?

杨钟仁:创新点有几个维度,一是把科技跟人文结合在一起,第二是聚焦在社区和城市的发展。现在有些“智慧城市”其实就是通过投资建设硬件的城市,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模式。谁对这个方面最了解?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会组织,他们在社会领域有很多实践、研究和创新,同时,我们也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的参与。

WTO经济导刊:怎么把这些群体结合在一起?

杨钟仁:这就要说到我们这届创新周的关键词“联结”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奥巴马上台的时候有一个叫“开放政府”的举措:把政府的公共资源公开化、标准化,从而使得很多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开发不同的应用,帮助政府做更有效益、更有影响力的事,社会力量就这样被动员起来了。

具体到中国,现在还有很多公共数据的资源待挖掘,其实不一定是政府自上而下地采集,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机、有终端、有互联网,这样每一个公民都可以上传到一个开放的接口。所以很多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挖掘这个资源,这其实是一个金矿。

跨界合作的平台帮助社会组织插上翅膀

WTO经济导刊:跨界合作是一种挖掘资源的有效模式。

杨钟仁:没错。这几年来,英特尔的跨界平台,尤其在慈善和公益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帮助社会组织插上了翅膀。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觉得光靠社会组织还不行,因为中国的社会组织处在弱势,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真正的公益不仅仅要培育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插上翅膀;还要更好地培育、撬动第二部门的资源。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其实很多资源优势、技术管理人才等都在第二部门,怎样释放第二部门的改革和发展的能力,用先进的手段促进社会持续发展,撬动第三部门的持续发展。我们关注那些有抱负、有意愿、有技术并想改变这个世界的初创企业。因为很多未来的大企业,都是从初创企业开始的。在美国、在欧洲都是这样,他们是改变未来世界的源泉。所以这次社会创新周,我们把很多的创新资源,比如极客公园变成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未来的几天里,他们在创新周的很多环节可以向公众演示他们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充满活力的正能量。

让我们携手走上社会创新之路

WTO经济导刊: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社会创新的现状?

杨钟仁:我觉得社会创新从根本上说是管理创新,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做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是一条很长远的路。

其实中国一直在做社会创新,只是我们不是用的这个概念,我们用的是例如“十二五”规划的“释放社会活力”、“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购买”、“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其实都是社会创新,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政府已经这样做了。任何的创新都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创新是颠覆性的;要突破既得利益者这些现有的格局,所以不是那么容易。

其实每个企业都有它的社会属性,企业社会责任目的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其实就是企业利用它的优质资源来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我们现在在探索怎样更好利用我们的优势和能力,真正地解决棘手的社会问题或者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是英特尔社会责任的体现。

联结主义范式的论证及其反思 篇12

关键词:联结主义,心灵,认知

20世纪80年代,在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领域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豪杰兰德(Haugeland)认为,联结主义一直“占据着兴奋点,所有闪光都在这里。”如今,联结主义已经被教条式地广泛应用于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同时,它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曙光。但是,正如著名心灵哲学家威廉·贝希特尔(W Bechtel)所认为的那样,“联结主义的诞生构成了认知科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我希望人们都明白:它也提出了许多适合于哲学考察的问题。”[1]1131联结主义理论也并非完备的研究范式,它具有自身的论证缺陷,甚至可以说联结主义已经“诱导”了它的崇拜者。联结主义范式不应成为我们心灵与认知研究的“新经典”,恰恰应该重构一些理论来避免这些困难。

一论证

以西蒙(Simon)和纽威尔(Newell)等人为代表的符号主义研究取向和以鲁梅哈特(Rumelhart)和麦克兰德(McClelland)等人为代表的联结主义研究范式或神经网络范式是现代认知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的两种主要研究范式。符号主义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简单类比,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系列物理符号的运算过程。而新兴的联结主义研究范式则不同。鲁梅哈特和麦克兰德等人对符号处理器深感失望,便着手研判能处理单词的“相互作用激励器”模型,进而提出了平行分布式处理的观念。正是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后来便形成了联结主义的构想。在豪杰兰德看来,联结主义心智模型的关键之一是没有冯·诺伊曼架构中的中心处理器。“典型的联结主义模型利用多个层次来处理复杂行为。”[2]联结主义的网络模型是由输入层、隐藏处理层和输出层构成的网络,每一个单元的联结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相互交叉。

联结主义模型具有一些特殊而重要的特点。首先,联结主义所描述的联结网络是一个并行处理的网络系统;第二,联结的网络是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网络,“与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构造体系不同,学习是联结论的中心。”[3]第三,在联结网络中是通过“某种分配机制”而对输入进行表征,处理层对输入层的输入信息分配成不同的处理单元进行表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联结网络的处理又是局部的。第四,联结网络的处理层对输入信息具有很好的容错能力,就像蝙蝠能对听到“强”与“弱”的不同声音进行的区分,这种区分实际就是对声音频率范围的一种区分,而不是某个具体频率的区分。第五,某个确定的网络也会因为某些单元的不断损坏而使整个网络遭到最终破坏。

在此基础上,联结主义的支持者建立了自己的心智模型。他们认为,心智是一个正如联结主义的支持者所述的那样一个网络或者是该网络的复杂组合。据此,联结主义者所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依据自己对智能认知的新的理解构造人工神经网络。其目的是,一方面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并揭示人类智能的奥秘;另一方面,为提高机器智能作贡献。联结主义者通常通过两个方面来证明联结主义的理论真理性。一是证明联结网络与心智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能力,据此认为这些共同的特性为联结主义提供了科学实证基础,进而认为,联结主义是揭示心灵与认知的最优模型。二是通过说明人的大脑就是一个并行处理的网络结构,以此研究来说明前一个观点之所以存在的本体论基础。

首先,联结主义的支持者把单台计算机的智能缺陷归罪于冯·诺伊曼架构。“为什么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集中于符号处理,其极大理由是出现了在符号处理上非常有效的机器。这就是数字计算机所擅长的东西,但他们不擅长感觉处理、运动控制,或人非常容易做的一些其他事情。”[4]219-220而“神经网络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冯·诺伊曼方法的一种计算手段。它完全超脱了传统处理方法的框架,也不能用原来的方式来进行理解。”[5]联结主义者经常强调,单独的计算机仅仅只擅长数据计算和数字符号处理,而在计算大量数据处理的时候往往无能为力,在像人一样识别朋友的脸时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但是,人类却能在识别朋友的脸时信手拈来。联结主义者认为,并行处理的网络能弥补单台计算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缺憾,它能通过同时分解外在对象的特征,在处理层能够出色地完成对脸谱的识别。由于联结网络是通过训练学习来达到认知,而不是某种“样品”(传统心理学中的“图式”)的存储。因此,联结网络并不擅长“存储”或者“清除”大量的数据,而是一种创造式的记忆。据此,联结主义者认为,我们人类心智与联结网络具有共同的认知特长和认知缺陷。

第二,为什么联结网络具有与人类心智相同的某些认知属性?联结主义的支持者坚信结构的相同必然会有功能属性的相同。哈肯(Hermann Haken)认为,“这是因为脑的工作是按照不同的原理,它能并行处理,所以就出现了如何找到构造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思路的问题。”[6]联结主义所描述的联结网络正是一个庞大的并行处理网络。联结主义者认为,作为人类进行思维之物质基础的大脑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并行处理网络系统。这个网络有巨大数量的神经元和神经元联结,在联结的网络中每一个神经元本身及其神经元之间的内部连接就负载着足够数量的信息,而这些神经元群各自承担着相应的响应作用,这种结构使得人类大脑能够迅速地完成对外在对象的基本认知任务。脑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脑的这一现象并已经获得了相关数据。试验表明,同一类型的神经元对同一个基本认知任务的响应时间是100个基本的神经元动作,并且需要大约100个同一类型的神经元才能作出某种响应。这就是神经生物学中众所周知的“100步规则”。[1]1048这种发现被应用到早期的人工智能认知仿真中也得到了证实,在一个高度并行的计算机网络中,完成一个基本的工作任务时,一般也不会超过100个基本步骤。在说明心智的能力方面,联结主义认为,心灵的基本认知能力源自于大脑并行处理的网络结构。联结主义者坚信“内在并行性”这一特征较好地反映了人脑的本质特性。“我们看到,脑并不是以一群微型脑的集合进行活动的,而是多个脑区以某种方式行使不同的功能(并行性处理)。”[7]可以说,从物质及其物质的属性两个方面,联结主义在重要的经验事实领域似乎无懈可击地证明了联结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这不能掩饰联结主义所应该受到的诘难。

二反思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证明。我们注意到,绝大多数人通常都能完成一定程度的心算,这是一个正常人已经存在的一种基本能力。另外,一般人完成某个计算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是从学校教育学习得来的,心算却不是每个普通学校教育的重点,因为心算需要较强的记忆力“天赋”。当然,专攻于心算的人也能找到特殊的方法使它具备较强的记忆力,或者在记忆力上作出适当的弥补。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事实,就不难发现,心算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并不能对“擅长”作出明确的定义。因此,联结主义所描述的“擅长”与“不擅长”只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而这种不确定定义的概念却参入了一个理论的建构,这并不是一个重建基础理论的好办法。同样的,我们来考察一下联结网络与正常人关于大量数据的记忆与回忆现象。在通常的社会教育体系中,即使人们为了记忆和回忆大量数据作出了艰苦探索,学习了惊人的记忆和回忆方法,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哪个正常人像今天的计算机网络那样能够记忆那么多的数据。据此,联结主义似乎并不能证明人类思维与联结网络具有同样属性。

让人更值得忧虑的是,联结网络与人在学习方面的相似性。人工智能的联结网络通常可以用“知识库”或“后台程序”这一技术术语来说明联结网络的学习与训练,而在我们的大脑中,现有科学实证材料根本无法清楚地说明究竟这种“知识库”是如何工作的,只能笼统地冠以“天赋”。丘奇兰德(Paul Churchland)在仔细地进行实证研究之后认为,小脑纤维也许包含着“后台程序”的错误信号。[8]另外,联结网络必须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反馈、比对才能完成一个学习处理过程,联结网络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其网络有足够多的处理单元,这些处理单元又需要足够多的联结,如此一来,联结网络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足够的大,这必将导致最终要花费足够长的时间来使联结网络完成学习任务。从根本上讲,联结主义仍不能避免符号主义所面临的“指数激增”的困境。而一个正常人在完成这一过程往往非常迅速。根据斯蒂文宾克(Steven Pinker)的研究证明,小孩平均每学习一个单词仅仅需要两个小时。[9]联结的网络所显现的与人类思维的相似只是相似结构所表现出的基本功能相似,而并非“遗传”的相似。

其二,联结的网络就一定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很容易地识别“朋友的脸”吗?神经网络模拟的人工智能,有可能在使计算机完成语音识别那样的智能行为方面取得部分成功,但是我们不应该把它当做对认知科学的贡献。显然,它不是人认知“朋友的脸”的方式。联结主义得出肯定回答的实例可以用“勇气号识别火星物质的事实”来说明,甚至在人像识别、环境识别等领域,有许多的分布式并行处理计算机网络系统虽然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是,别忘了这些“勇气号”拍下的图片仍是由人来处理和分析的,支撑勇气号识别物质的庞大计算机网络并不能像人一样来识别对象。联结网络是否真正能如人一般具有相同的识别对象的原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模式识别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最终却是一个错误,应用于人的行为上的“识别”意义已经在这里作了重要的改变。

另外,1943年麦卡洛克(Warren S.McCulloch)和皮兹(Walter H.Pitts)发表的《神经活动中内在观念的逻辑运算》一文,被认为是神经网络这方面最早的尝试之一。但是,这一理论与冯·诺伊曼用形式逻辑原理来构造计算机理论并无实质差别。克里克(Francis Crick)对该文评论道:“这个成就非常令人鼓舞,以致它使许多人受到误导,相信脑就是这样工作的。或许它对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有所帮助,但它的最引人注目的结论就脑而言则是极端错误的。”[10]在经验科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大脑与联结网络确实好像都是高度并行处理的网络,然而,这两者之间却有着重要的不同。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神经传导物质”的分子进行的,在大脑神经系统已经能够发现的大约40种神经活性物质中有11种是神经传导物质,联结网络究竟是不是也可以有这些共同的物质基础的解释,目前还没有科学上的证明。

其三,值得联结主义担忧的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即推理、语言、与思维的系统性是如何可能的?为了架起这三者之间的桥梁,有的学者则继承了传统的表征结构理论。他们认为,在心理状态与心理内容之间有一种镜像式的因果联系。典型的联结主义把这一问题上升为这样一个问题,即联结主义能够说明这些因果关系吗?联结主义找到了“训练与学习”来解答这种联系,联结的网络能够通过学习而得到这种因果联系。问题是人可以在学习与训练后发生一种创新行为,这一行为结果即为推理,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网络的现实存在出现这种情况。哥德尔定理则表明:任何基于机器的推理最终无法与人相同。因此,即使我们看到一个巨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根据复杂的语法规则写出一篇小说,我们也无法确定这个网络已经能够具有与我们一样的思维。

联结主义仅仅只能说明也许我们的思维是有结构的,但却不能说明这些结构间究竟是如何构成思维的系统的。福多(Fodor.J)和皮利辛(Pylyshyn)在1988年的论文中就批评联结网络像大理石花纹一样没有一种标准的结构。[11]这说明联结主义这种基于结构的说明是包含着太多的作为基础理论所不允许的不确定性,它不可能真正揭示心灵与认知之谜。当然,联结主义也认为推理、语言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表征心理内容,使用语言的人只有能够表征结构才能思维。最终,推理、语言和思维都归为一个起点,联结主义认为人类心灵必须有一种部署结构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呢?联结主义并没有想清楚如何回答这一问题。正是这样,“我认为,这不能认真对待。联结主义因联想主义失败的所有理由而失败了。即它不能说明产生性、系统性和思想的合理性。我们不得不认为联想主义不是对心智的严肃探讨的所有理由,就是我们认为联结主义不是对心智的严肃探讨的理由。”[4]92

三结语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联结主义作为理解心智与认知的一个新的重要范式,它不仅涉及哲学界,而且也波及认知研究的所有经验学科。但是,这不是说,联结主义在它实际上能取得的成就方面有惊人的成功,而只是因为它在目前仍然似乎是最有希望的方案。就像国内的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联结主义是认知科学的第二代心智观。因此,必须指出,这只是事实的判断,而不是真理性的判断。而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对联结主义的真理性进行新的批判。塞尔(John Searle)认为,“在认知科学的硬核中,最大的变化是关于人类认知的联结主义、PDP和神经网络模型。我对这些比对传统人工智能更富同情,因为它们试图回答关于像人脑一样运作的系统怎样可能产生意向的和智能的行为。”[4]205但是,这种“同情”也只是适合于某些认知行为的解释。“如果我们把它们设想为弱人工智能———企图构造模型或模拟但不是实际复制人的认知的某些特征,它们是相当有用的。”[4]205贝希特尔也指出,在人类认知系统的模拟中,不同的任务执行起来或难或易,这主要取决于我们采用哪一类系统。既然联结主义只适用于解释某些类型的认知任务,那么联结主义的崇拜者将联结主义视为通往揭示认知奥秘的皇家大道就未免失之偏颇了。因此,即使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埃德尔曼式的神经网络模型取向也难免失败。期望以联结主义的联结网络为模型来最终解决人类的认知原理是不现实的。

第一,联结主义并没有揭示心灵与认知的本质细节。联结主义对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贡献仍是一个有待争论的问题,而不应被当做心灵与认知理论的经典。联结主义是一个十分成功的黑箱,并不为心理学理解增添任何新东西。心理学关注心智在意向描述层次上的因果结构。联结主义只是证明了在神经学层次上,心智非常可能是一种服从联结主义的系统。但这对于心理学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联结主义并没有准确地回答意向因果性是怎样的关系,也没有回答意向所表征的心理语义究竟有何所指。表征并不是事物本身,联结主义所描述的网络显然不可能是心智本身。表征只是对于信息的一个指示物,这种指示缘何产生且仅产生于人类的活动中?联结主义并没有作出回答。甚至,联结主义根本就无法回答。因为,从符号范式更新而来的联结主义并没有完全抛弃符号范式的理论传统,它们的共同缺陷在于没有注意到人类心智的意向性特征,他们的心智认知模型仍没有深入到认知的“内容”本身。事实上,心智也并非联结主义所解释的那种网络实体或网络实体的抽象。联结主义对心灵的理解仍然是一种单向隐喻,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心灵是怎样一种存在,更没有揭示心理过程的真实图景,基于计算的联结主义网络模型并不能具有或者再现人的“感受性”经验。

第二,联结主义存在着方法论上的缺陷,这种缺陷阻碍了相关具体科学的研究。联结主义主张联结网络与大脑结构的原理一样,并具有相似的属性。然而,联结网络与大脑结构也具有一些重要的不相似之处,而这些不相似也许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方面。马克思指出:“对于生产一般使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象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12]3这种差异分析方法在联结主义的论证中被莫名地忽视了。人是计算机的“上帝”。无论人工智能的网络模型研究如何的进步与发展,都无法摆脱这个致命的桎梏。“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12]23人与人工智能网络的相互“认知”具有特殊的单向性,人可以认知人工智能网络,而人工智能网络却只能部分地发展了人的认知。作为人类产物的人工智能网络最终受制于人的“理解”,人所具有的“内在意向性”是自然智能的根本特征,“它只是动物的纯粹事实”[13],而现有的任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解释模型却不具有这种性质。只有揭示人与计算机不同方面的意向性问题并循此路径,心灵与认知奥秘的揭示才会出现新的希望。

上一篇: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下一篇:小学应重视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