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保险

2024-09-27

建筑工程保险(共12篇)

建筑工程保险 篇1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商品房质量纠纷已经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十大投诉之一。尽管《建筑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办法》规定工程各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承担责任,但现实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参建各方互相推脱责任,形成了“措施不力、投诉无门”的局面,而且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开发商或者施工单位可能早已失去了赔偿经济损失的能力。因此,在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规范参建各方的相关责任,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1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是指建筑工程的参建各方对工程质量投保,保险公司在竣工验收一年起的合同约定期限内对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内在缺陷引起的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建设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而造成的损失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源于法国,简称IDI,又称“建筑物十年期责任保险”。近年来,IDI保险发展很迅速,除了一些欧洲国家,许多亚洲国家也开办了该险种。

为推动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2005年8月,建设部和保监会联合以建质[2005]133号文发布了《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并大力发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而后工程质量保险从2006年开始试点到2007年开始推广,目前也仅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涉足此类保险。

2我国开展工程质量保险的必要性

2.1维护购房者的根本利益

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确保商品住宅最终用户的合法权益,即使是工程质量责任方倒闭、转制引起资不抵债而无法赔偿购房者的损失,购房者的利益也会得到完全的保障。

2.2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有力措施

我国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问题突出,一些建设单位要求施工企业缴纳工程造价3%-5%的质量保修金,然后又以保修期是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或以工程存在质量缺陷为借口,扣留保修金,长期拖欠工程款。一个工程的施工利润也只有1%-2%,保修金就扣掉3%甚至更多,极为不合理。实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后,施工企业就可以用大大少于原交保修金的钱买质量责任保险,既保护了业主的权益,又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和支出。

2.3有助于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净化了整个建筑市场

通过实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保险公司在项目的施工阶段积极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尽量避免或减少由于工程质量问题所支付的赔偿金。保险公司对那些信誉差、索赔纪录高的企业实行高额保费或拒绝为其投保,而对于信誉好的企业则实行保费的优惠政策。因此参与建设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信誉,争取保费的优惠,想方设法的提高工程质量。这样一来就形成良性循环,使得信誉差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净化了整个建筑市场。

3我国开展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投资方认识偏差,保险意识薄弱

决大多数的开发商认为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增加了工程成本,影响了他们在房地产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样,广大购房者也认为投保工程质量保险会增加他们购房的费用而未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针对买卖双方保险意识薄弱的问题,要加强工程质量保险的宣传力度,使业主和购房者认识到投保工程质量保险不仅控制了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而且保护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人才培训和相关知识的更新工作。切实从源头上促进保险的需求,推动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

3.2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在国外一些工程质量保险开展比较好的国家都是通过立法来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而我国法律制度还没有对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作出相关的规定。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首先应该通过《建筑法》、《保险法》等法律和配套法规来确保工程质量保险的强制性。建设工程相关方必须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否则不允许从事相关建设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部分公司投保,增加个别企业成本影响竞争力的问题,使得投保工程质量保险的成本成为共同成本。其次可以通过为投保质量保险的企业实行优先审批、优先贷款的经济手段来推动工程质量保险的建立。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建立,待工程质量保险推广后,即便是不再强制该保险,人们也会自觉投保。

3.3工程质量保险费率厘定不合理

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开展比较晚,缺乏工程质量事故损失率的统计资料,现在一些城市采用的费率是借鉴国外保险费率,费率的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保险费率的合理性对于工程质量保险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费率过高,投保人负担不起就会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费率过低,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亏损倒闭。很重要的一点质量保险费用没有很合理的来源。

我们要逐步积累质量保险的索赔数据,通过精算理论制定出适合我国的保险费率,同时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用不同的费率,企业信誉等级越高费率越低,以促进工程质量保险的良性循环。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于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利益、环境保护等工程实行较高的保险费率。同时建立一种激励制度,对于预防措施得力、质量控制有效的企业实行保费优惠的政策,以此激发投保人提高工程质量的意识和行动。同时质量保险费用应该列入到工程成本中去。

3.4缺乏权威的工程质量检查机构

工程建设的主体有很多,出现质量事故,如何及由谁来承担事故的责任,承担责任多少都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而且,建造者和业主购买了保险后往往放松了对质量的控制,因为这些都在保险的范畴之内。这就需要引入工程质量检查鉴定机构,从立项到交付使用后的维修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我国的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质量检测中心等单位正在行使着工程质量检查机构的部分职能,我们应该整合这些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建立权威的第三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可以自由聘用第三方鉴定机构,从项目立项到交付使用后的维修全寿命期实施质量监控,作为保险公司理赔的依据同时也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同时还应该建立工程质量协会,规范行业行为,收集质量缺陷信息和质量保险理赔信息,经过整理、统计、分析作为保险公司制定合理费率的基础、工程参与各方控制质量缺陷的指导以及质量标准修订的依据,为避免类似工程事故再度发生提供咨询服务。

为了尽快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相关部门应该解决保险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发挥其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工程质量和净化建筑市场的效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发展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原因及现状,提出了发展工程质量保险的必要性,就发展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对策

参考文献

[1]王闯,王丽香,孙伟,白茹.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解决质量投诉问题重要途径[J].工程质量,2007.No.10(A).

[2]王宏新.加快推进我国住宅工程质量强制保险制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4).

[3]吴凤杰.浅谈推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J].城市,2007(6).

建筑工程保险 篇2

建筑工程保险保障范围相当广泛。概括起来,保险人承保的保障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类:列明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雷电、水灾、暴雨、地陷、冰雹等,对于地震与洪水,由于其危险性大,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国际保险界一般将其列入特约可保责任另行协议加保;

2

列明的意外事故,主要有火灾、爆炸、空中运行物体坠落、原材料缺陷等引起的意外事故,以及工作人员在施工中的过失造成的间接损失;

3

盗窃及清理保险事故现场所需费用,也有保险人将此类风险另行承保的情况;

4

建筑工程保险 篇3

关键词:南水北调;风险;工程保险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加,工程保险在建设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南水北调工程项目为例,阐述工程保险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一、项目风险的认识

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其正式运营后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显然比其他方面的风险要大。但是,在工程建设施工期,我们显然更加关心有可能带来事故损失的纯风险因素,比如自然、地质、施工工艺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在此仅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建设施工期的以下固有风险进行重点分析。

1.洪水风险

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的形成往往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按地区可分为河流洪水、融雪洪水、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雨雪混合洪水、溃坝洪水等六种。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面临的洪水风险大都是暴雨洪水,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特别是伏牛山、太行山东侧的总干渠区段,汛期暴雨频繁、雨量大,具有雨季集中、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等特点。总干渠沿线交叉河流的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多在6—9月。总干渠基本沿伏牛山、嵩山、太行山山脉山前地带北上,沿线交叉河流基本都位于山区,因此交叉河流洪水具有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形较尖瘦的山区性河流洪水特性。一次洪水过程历时一般不足3天,历时较长的特大暴雨,历时可延长至3—7天,洪水洪量集中,3天洪量可占7天洪量的80%左右,中小河流可超过90%以上。

工程项目建设期的洪水风险进行评估时,通常应当从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洪水重现周期和工程施工进度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总干渠沿线各交叉河流,资料条件差异较大,少数大的交叉河流有实测的水文资料,其他均没有完整的水文资料数据。对建设期而言,洪水风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说,江河上游流域的面积越大,可能形成的过程雨量越大,则项目的洪水风险也就越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重点关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在20km2以上的交叉建筑物施工期所面临的洪水风险。

2.湿陷性黄土风险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200kpa压力下,浸水在核试验的湿陷量与承压板宽度之比大于0.023的黄土。在受压状态下,常造成地基下沉等风险。主要分布在冲击平原区。

南水北调大部分区段湿陷性黄土危害主要分布在北汝河至北京的渠道沿线,其中填方段累计长8.8km,挖填段累计长92.77km,湿陷性以弱~中等为主,均为非自重湿陷型,湿陷深度多在5m以内,湿陷最大深度约8m。另外天津干渠也有湿陷性黄土分布。

黄土状的湿陷性对挖方渠段影响不大,可不考虑渠道的湿陷变形问题。半挖半填段和填方段因在原地层上增加了荷载,则要考虑湿陷变形对渠坡和渠基稳定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中,有强夯,灰土桩,灰土垫层,一般用强夯或灰土桩来消除全部湿陷性,如果湿陷性黄土土层浅,也可用灰土垫层。对于南水北调工程,应重点关注交叉建筑物和填方渠段的此类风险,具中等湿陷的渠道应采取强夯措施。

3.基坑涌水、涌砂风险

存在此类风险的区域主要为沙质粉土地层,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时,极易导致开挖面隆起变形,从而引起边坡失稳、基坑涌水等,一旦漏水,水和沙还有可能会形成“管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存在此类风险的渠段共277km,需要做好施工期地下水的排水、截水工作。

4.泥(水)石流风险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

历史上,焦作——苍河长约100km渠段内的河流曾发生过泥(水)石流,目前这些河流中也有大量的松散砂砾石堆积,暴雨期仍有形成泥(水)石流的可能。

应对泥石流风险,除在设计时考虑其危害外,在建设期还应考虑加强应急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保险等手段转移此类风险。

二、保险转移策略

工程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可变性、风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以及大量风险事故发生的必然性等特点。工程风险的处理是指在进行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后,根据工程的特点以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措施和手段,以实现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的。在风险处理过程中,可以应用的技术有,回避、抑制、自留和转移等。我们将主要从保险的角度来讨论工程风险的转移策略。

1.保险转移策略

(1)项目可保风险的判断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中,我们通过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对项目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识别出27类风险。下面我们从保险的角度对这27类风险进行分析,将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可保风险以及不可保风险。可保风险:表1中打勾部分;不可保风险:表1中未打勾部分。

(2)可保风险的矩阵图

经过分析,我们通过可保风险的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对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绘制出风险矩阵图,见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多数风险都集中在常规风险区,属于常规风险;洪水风险、地震风险、边坡和渠道稳定风险则集中在高风险区,属于较高风险,需要通过保险转移;盗抢水风险等则集中在低风险区,属于较小风险,可以不通过保险转移。

(3)保险转移手段

经过风险分析,接下来就要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管理。转移是风险管理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业主或承包商或其它关系方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而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移给他人的一种风险处理办法。这种转移包括了参与方之间的转移,也包括了向参与方以外的主体进行的转移。风险转移可以分为财务转移和非财务转移,保险就是一种典型的财务转移方式。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利用保险来转移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险转移策略见表2。

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保险相关险种

工程各阶段及相对应的工程险种见图2。

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保险投保条件

(1)建筑工程一切险项下物质损失部分保险金额的确定方式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工程一切险项下物质损失部分的保险金额应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完成时的总价值,包括原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建造费、安装费、运输费和保险费、关税、其它税项和费用,以及由工程所有人提供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费用。

根据工程承包方式的不同,建筑工程一切险项下工程物质损失部分的保险金额也有所不同。如果工程承包商以总承包的方式承包工程,则工程项目的总价值一般是工程承包价。如果工程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主要部分,但工程的部分建筑材料和设备由工程所有人提供,则工程项目的总价值一般是工程承包价与工程所有人提供的材料或设备价值之和。

但是,工程总造价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往往包含了一部分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一次性费用,包括:设计费用、土地使用费用、预备费、监理费等。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工程一切险项下物质损失部分的保险金额确定时,应当逐项确认其可保性,剔除上述一次性费用。

(2)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期限的确定方式

①建筑期的保险期限

自被保险工程在工地动工或用于被保险工程的材料、设备运抵工地之时起始,至工程所有人对部分或全部工程签发完工验收证书或验收合格,或工程所有人实际占有或使用或接收该部分或全部工程之时终止,以先发生者为准。但在任何情况下,建筑期保险期限的起始或终止不得超过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建筑期保险生效日或终止日。

②试车期保险期限

是指机器设备在安装完毕后,投入生产性使用前,为了保证正式运行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工作指标所进行的试运行期间。试车的范围可以分为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同时根据试车的性质可以分为冷试、热试和试生产。建筑工程一切险的试车期保险期限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应是紧跟建筑期之后的一个明确的期限。

③扩展保证期期限

保证期的保险期限应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合同中规定的保证期一致,从工程所有人对部分或全部工程签发完工验收证书或验收合格,或工程所有人实际占有或使用或接收该部分或全部工程时起算,以先发生者为准。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中,要规定一个为12个月的保证期期限。

参考文献:

对建筑工程保险合同管理的探讨 篇4

1 建筑工程涉及的主要险种

1.1 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合同

我国保险公司目前提供的常见工程保险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机器损坏保险、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团体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和建筑工程设计责任保险等,提供的工程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基本相同。

1.1.1 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概念

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指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

建筑工程一切险往往还加保第三者责任险,即保险人在承保某建筑工程的同时,还对该工程在保险期限内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的依法应由被保险人负责的工地及邻近地区的第三者的人身伤亡、疾病或财产损失,以及被保险人因此而支付的诉讼费用和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费用,负赔偿责任。

1.1.2 被保险人

在工程保险中,保险公司可以在一张保险单上对投保人填写的所有参加该项工程的有关各方都给予所需的保险。即凡在工程进行期间,对这项工程承担一定风险的有关各方均可作为被保险人。工程一切险的被保险人可以包括业主、承包商或分包商和技术顾问(包括业主雇用的建筑师、工程师及其他专业顾问等)。

由于被保险人不止一个,而且每个被保险人各有其本身的权益和责任,为了避免有关各方相互之间追偿责任,大部分保险单还加贴共保交叉责任条款。即每一个被保险人应负的那部分“责任”发生问题,财产遭受损失,都可以从保险人那里获得相应的赔偿。如果各个被保险人之间发生相互的责任事故,每一个负有责任的被保险人都可以在保单项下得到保障,都可由保险人负责赔偿,无需根据各自的责任相互进行追偿。

1.1.3 承保对象

建筑工程一切险的承保对象包括物质损失部分和第三者责任部分。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的物质损失部分包括:①合同规定的建筑工程,包括永久工程、临时工程以及在工地的材料;②建筑用机器、工具、设备和临时工房及其屋内存放的物件;③业主或承包商在工地的原有财产,被保险人提供的物料及项目;④安装工程项目;⑤场地清理费;⑥工地内的现成建筑物;⑦业主或承包商在工地上的其他财产。

第三者责任部分为保险事故范围内的第三者责任及相关费用。

1.1.4 保险责任范围

(1)建筑工程一切险的责任范围:①洪水、潮水、水灾、地震、海啸、暴雨、风暴、雪崩、山崩、冻灾、冰雹及其他自然灾害;②雷电、火灾、爆炸;③飞机坠毁、飞机部件或物件坠落;④盗窃;⑤工人、技术人员因缺乏经验、疏忽、过失、恶意行为等造成的事故;⑥原材料缺陷或工艺不善所引起的事故;⑦除外责任以外的其他不可预料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

(2)第三者责任险的责任范围:①因发生与承保工程直接相关的意外事故引起工地内部及临近区域的第三者人身伤亡、疾病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②被保险人因上述原因而支付的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公司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费用;③对每次事故引起的赔偿金额以法院或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法律裁定应由被保险人偿付的金额为准,但不得超过保单列明的每次事故赔偿限额和累计赔偿限额。

1.2 安装工程一切险保险合同

1.2.1 安装工程一切险概述

安装工程一切险是指承保安装各种工厂用的机器、设备、储油罐、钢结构工程、起重机、吊车,以及包含机械工程因素的任何建造工程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

安装工程一切险属于技术险种,其目的在于为各种机器的安装及钢结构工程的实施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专门保险。由于目前机电设备价格日趋高昂,工艺和构造日趋复杂,安装工程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安装工程一切险已发展成一种保障比较广泛、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险种。

安装工程一切险的投保人可以是业主,也可以是承包人或卖方(供货商或制造商)。在合同中,有关利益方,如所有人、承包人、转承包人、供货人、制造人、技术顾问等其他有关方,都可被列为被保险人。

安装工程一切险也可以根据投保人的要求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在安装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发生任何意外事故,造成在工地及邻近地区的第三者人身伤亡、致残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人将负责赔偿,且应赔偿被保险人因此而支付的诉讼费用或事先经保险人同意支付的其他费用。

1.2.2 保险期限

安装工程一切险通常应以整个工期为保险期限,一般是自被保险项目被卸至施工地点时起到工程预计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日止。若验收完毕先于保险单列明的终止日,则验收完毕时保险期亦即终止。若工期延长,被保险人应及时以书面通知保险人申请延长保险期,并按规定增缴保险费。安装工程第三者责任保险作为附加险,其保险期限应当与安装工程一切险相同。

1.2.3 安装工程一切险责任范围

安装工程一切险的责任范围包括:①安装的机器及安装费,包括安装工程合同内要安装的机器、设备、装置、物料、基础工程(如地基、座基等)以及安装工程所需的各种临时设施(如水电、照明、通讯设备)等;②为安装工程使用的承包人的机器、设备;③附带投保的土木建筑工程项目,其保额不得超过整个工程项目保额的20%;④场地清理费用;⑤业主或承包人在工地上的其他财产。

1.2.4 影响安装工程一切险费率的因素

在制定安装工程一切险的费率时,应注意安装工程的下列主要特点:①保险标的从安装开始就存在于工地上,风险一开始就比较集中。②试车考核期内任何潜在因素都可能造成损失,且试车期的损失率占整个安装期风险的50%以上。③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较多。

总之,安装工程一切险的费率要高于建筑工程一切险。

2 保险合同的管理

2.1 投保决策

投保决策主要表现在:是否投保和选择保险人。针对建设工程的风险,可以自留也可以转移。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需要考虑期望损失与风险概率、机会成本、费用等因素。例如:期望损失与风险发生的概率高,则尽量避免风险自留。如果机会成本高,则可以考虑风险自留。当决定将建设工程的风险进行转移后,还需要决策是否投保。

在进行选择保险人的决策时,一般至少应当考虑安全、服务、成本这3项内容。安全是指保险人在需要履行承诺时的赔付能力。保险人的安全性取决于保险人的信誉、承保业务的大小、盈利能力、再保险机制等。保险人的服务也是一项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在工程保险中,好的服务能够减少损失和公平合理地得到索赔。投保成本也是投保决策应该考虑的问题。决定保险成本最主要的因素是保险费率,同时也要注意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投保决策就是要选择安全性高、服务质量好、保险成本低的保险人。

2.2 保险合同当事人的管理义务

保险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地、全面地按保险合同订明的条款履行各自的义务。在订立保险合同前,当事人双方均应履行告知义务。即保险人应将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告知投保人;投保人应当按照保险人的要求,将主要危险情况告知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后,投保人应按照约定期限,交纳保险费,应遵守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及规定。保险人可以对被保险财产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向投保人提出清除不安全因素的建议。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有责任采取一切措施,避免扩大损失,并将保险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对保险事故所造成的保险标的损失或者引起的责任,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

对于损坏的保险标的,保险人可以选择赔偿或者修理。如果选择赔偿,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险金额,并且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受损保险标的的全部权利归于保险人;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人取得保险标的的部分权利。

2.3 投保人实施的保险索赔

对于投保人而言,保险的根本目的是发生灾难事件时能够得到补偿,而这一目的必须通过索赔实现。

首先,工程投保人在进行保险索赔时,必须提供必要的、有效的证明作为索赔的依据。其次,投保人应当及时提供保险索赔,这不仅与索赔的成功与否有关,也与索赔是否能够获得补偿和索赔的难易有关。再次,计算损失大小。如果保险单上载明的保险财产全部损失,则应当按照全损进行保险索赔。如果财产虽然没有全部毁损或者灭失,但其损坏已经达到无法修理的程度,或者虽然能够修理但修理费用将超过赔偿金额,都应当按照全损进行索赔。如果保险单上载明的保险财产没有全部损失,则应当按照部分损失进行保险索赔。如果一个建设项目同时由多家保险公司承保,则只能按照约定的比例分别向不同的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3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将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保险是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工程保险合同管理。

参考文献

[1]韦海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 篇5

第一节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与风险管理

一、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类

(1)文件GB6441‐1986将事故分为三类,主要依据其最终造成的伤害程度: ①轻伤事故,即带来的伤害程度较轻的事故。通常情况下,轻伤对工作的影响小于105天,也就是由轻伤导致的工作能力丧失的时间不大于105天。

②重伤事故,即造成的伤害程度较重但是不造成死亡的事故。通常情况下,由重伤导致的工作能力丧失时间大于105天。

③死亡事故

(2)根据造成事故的类型可以将建筑工程中的伤亡事故分为六类,分别为坍塌、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其他等。

(3)国家建设部于2007年9月18日发布《建设部关于废止<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等部令的决定》,该文件对较为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进行级别划分:一级重大安全事故、二级重大安全事故、三级重大安全事故、四级重大安全事故等。

2.建筑安全事故损失概念及分类 2.1 建筑安全事故损失概念

在海因里希的因果链致因论的理论中有提出,每当安全事故爆发后,将无法避免的造成相关工程项目的损失。而这些项目的损失可以直接被数据化,然后折现以金钱的方式表现,最终将安全事故所引发的损失直接转化为最普通的经济损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损失都可以简单用金钱来进行衡量,因为建筑工程上的安全事故不单是会造成比较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企业造成名誉上以及信誉上的损失,这些损失也会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公共秩序,扰乱社会的安定性。从大的方面来看,安全事故不仅对企业本身造成相关的损失,同时也会对社会、国家、个人等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损失又分为经济损失、间接损失、直接损失等,总体来讲就是安全事故损失。

2.2 建筑安全事故损失分类

当安全事故爆发之后,需要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准确的估计,这在后面的善后工作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发挥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30年由海因里希所提出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之比为1∶4;后来的1956年西蒙兹总结出要从企业的经济角度去衡量安全事故中企业的经济损失;然后在1986年,安德莱奥尼又提出要从产品运营阶段、生产计划阶段、和实际事故损失情况三者来对安全事故损失进行细致的统计,并将结果分别合适的安置在生产运营的每个过程中;直到1994年,HSE给出总结:将保险和非保险损失费、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比例作为预估安全事故损失的基本条件。

(1)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

欧美的发达国家中建筑保险的存在相对比较早,因此海因里希所提出的最早的安全事故损失预估是基于建筑工程保险之上的。在海因里希看来,直接损失则是主要由保险公司支出的金额和生产公司的申请,而其他类似于因为事故而暂停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则归于间接损失一类。除此之外,海因里希在对建筑安全事故进行了多次分析之后总结出:安全事故中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比例必定是无限接近与1∶4。由此不难看出在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市场中建筑工程保险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直到今天,由HSE总结出的相关理论仍旧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相比较而言,建筑保险在中国的出现就比较晚,时至今日,建筑保险在国内仍旧没有健全的运作体系和稳固的社会地位,其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国内没有办法通过建筑保险来对建筑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预期的估算。只能够通过比较传统的标准来对损失进行间接与直接的划分。

1986年,近年来国内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面对这种现状我国制订了相关的标准制度,即《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就国内的建筑行业而言,这一标准将直接与间接损失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当安全事故爆发后,面对伤亡人员所给出的经济补偿费用,安全事故中被损坏的机械设备的经济价值;而因为建筑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企业破产或者是减产等所造成的损失和企业信誉以及名誉上所受影响的损失的经济填补则是归类于事故的间接性经济损失。

(2)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

在建筑安全事故中造成的损失包括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就是在安全事故中导致资金的直接流出,能够通过金钱来进行衡量,比如说:输送伤员费用,工人伤亡支出费用,工程实体等固定资产损失费用,设备机械等等。相对的间接经济损失就是指与安全事故存在间接的关联,同时造成企业出现产值负增长或者产值直线下降的经济损失,举例而言就是:招聘、补充、培训新员工的经济损失、停工、停产而导致产值的损失、工作效率的影响。

与经济损失相对的就是非经济损失,非经济损失这一块往往是被企业所忽视但是又十分重要的一块,也是诱发恶性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海因里希所提出的1∶4的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被谢里夫推出能够将值提到10,而且与此同时伯德和洛夫特斯则认为能够使比值达到50,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数值悬殊如此巨大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非经济损失的特性是不能够通过宏观的金钱来对其进行衡量,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各类损失中非经济损失所占据的比重相当之大,尤其是在企业的声誉和信誉、社会地位等方面。

在美国的《金融世界》中将品牌的价值模型定位于市场的结构模型之上,其中品牌的价值都是应该通过不断的竞争来实现,而竞争的几个类别主要是:市场创利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市场发展能力。

3.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尽管间接的经济损失在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中所占据的比重较大,但是还是应该将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企业的项目总成本,同时也可能会成为项目无效支出的直接因素。

不同的数值代表不同的含义,而这些数值在总环境中所占的比值可以客观的反映数据背后的意义。例如,在整个数据环境中,利润的占比较低,值为5.5.其实该值并不能直接说明该企业的效益不佳。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危机,假设在某次经济危机中,该企业的损失以占到2.02%,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保持一定的生产效益就要从其他方面入手,以保证企业的利润率。但是,如果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来换取这短暂的利益,却是得不偿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声誉这种东西,是容不得一丝灰尘的,所

以,不能以公司的声誉为代价,换取短暂的利益。既然,唯一的办法行不通,就需要从根源上规避风险的发生,也就是说,制订相应的规避风险策略,直接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二、风险管理思维下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防范处理

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们会有意识的避开这些风险,哪怕是走一些曲折的路,只要企业可以有效地避开问题,多走的道路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任何企业都会制订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不可控制风险的发生,不同的企业都会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方法,但是,这些办法又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风险回避、风险自留和对已发生情况的补救—风险转移。这所有措施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保护企业的资产,不影响企业的发展。

1.风险自留

所谓风险就是不可预知的。在企业所处的环境中,有一些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人为加以干预,但有一些因素是人力所不能及的。那么当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发生病变,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时,风险自留就出现会上阵,其实风险自留就是用钱财来处理风险事故,处理的结果就是,风险自担。在用风险自留处理风险事故时,可以展现出企业积极应对的一面。但是,必须知道风险事故的主体,然后,才能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企业遇到事故时,最终,是否完全承担事故造成的损失,还需要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结果做定夺。然而,风险分析评估的环境严重影响着最终的评估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选择风险自留,对企业本身也是一种挑战。

企业应对风险所采取的策略跟企业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企业是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去应对突如其来冲击。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风险自留是惟一的应对办法。

2.风险回避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一部分企业有能力采取风险回避的办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冲击。而风险回避的本质就是削弱风险影响力,在或者说直接消除风险点。常用的风险回避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拒绝面对风险。该方法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进度,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想完全回避某次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作为”。直接放弃某次发展机会;第二,放弃以承担风险任务的任务。也就是说,如果某

项工程已经被判定死刑,当工程进行到最后,不可能有翻身的机会。那么,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将正在进行的任务转手。因为,企业存在大小,面对同样的风险,大企业可以很轻松的就度过,对大企业来说,可能只是没有收益或者有亏损,但不会动摇企业的根基;对小企业来说,同样的风险足以让企业倒闭。这就是企业能力的影响,该因素不可小觑。

如果说,风险自留可以展现企业积极应对的一面;那么采用风险回避的方法应对风险,企业展现出来的就是消极悲观的一面。因为,风险回避是一种无作为的表现。直接回避风险,虽然不会给企业带来消极影响,但企业也会就此止步不前。如果,一个企业面对任何机会都缩手缩脚,那么,企业的上升空间也会就此关闭,影响企业的发展。

3.风险转移

在企业实际运行状态下,存在一种风险是回避不掉,没有能力承担的。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就要采用另外一种风险管理办法,叫风险转移。这样的风险管理办法,需要企业能够评估出风险主体,然后,将风险转移从而让企业脱离苦海。这种方法并不是什么有损风度的方法。因为,风险主体的差异,对不同的企业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也说明,风险不能完全定义为消极的事件。风险转移这种风险管理办法同样也存在两种具体方法:

(1)非经济手段的风险转移

在非经济手段的风险转移方法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而这些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或其他工程,像建筑工程的转包和分包,其他工程的技术转让和财产出租都包含在非经济手段的风险转移方法中。这些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保证本企业的利益。

(2)经济手段的风险转移

这种风险管理办法就特指购买保险。现在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保险形式,但归根究底就是,当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后,面对不可承担后果,受害本体不用全部承担,保险公司会承担部分损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事情发生之前,工程或个人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转嫁事情进行过程中,不可预知的风险。像钢琴家会给自己的手买保险,工程也可以买相应的工程险,只要和保险公司洽谈好相应的细节即可。

这两中风险转移的办法中,购买保险是最行之有效的。在事情进行之前,工程负责单位就已经转嫁了工程进行过程中的风险,将不可预知的风险转化成可以计算的保险费,也可以说用钱财买得安心。

三、建筑工程事故因素评判的理论基础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的研究已经持续较长时间,从开始提出的单因素致因理论发展到如今形成4M致因理论,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

1.单因素致因理论(1)心理动力理论

该理论形成的由来是个性动力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者是弗格伊德,个性动力理论是用于解释精神病成因的,但是通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单因素致因理论。弗洛伊德的观点是,不能用传统观点中的生理疾病简单的概括精神病,精神病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精神、情绪的混乱以及个人欲望的驱使所导致的。

在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解释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性动力理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或者受到程度较大的外部刺激,从而导致人出现不安全的反应。与此同时,该理论提出若想从根本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人们欲望满足的方式进行改善或者进行心理疏导,从根本上防止出现具有破坏性的愿望。

(2)精神分散理论

即注意力分散原则,单因素致因理论属于精神分散理论中的一种,其观点是外界的压力,比如社会压力以及自然环境的压力会对进行施工作业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压力原则提出的观点是,当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最小时,其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安全事故才能尽可能的避免。

2.双因素致因理论

理论发展到提出双因素致因理论阶段,在工程学界存在的较为普遍的认识就是,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同时存在人的不安全因素或者不安全行为,并且存在物的不安全因素。

3.三因素致因理论

三因素致因理论是所有理论中代表性最强的,该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安全工

程师海因里希,他提出了事故因果链理论,在他的理论中造成事故的三个因素为:社会环境因素、人的失误、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这三个因素时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海因里希认为社会因素、人的失误、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意外事故和伤害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这五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一旦一个因素发生那么其余几个因素会相继发生。换个角度想,如果将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抽离,那么将会防止下一个因素发生。因此海因里希的观点就是,只需要对上述五个因素中的一个进行阻止,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4.4M致因理论

在一次安全事故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有多种,比如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以及机械伤害等,这些类型都会导致事故中出现伤亡。但是相关研究者通过数据的统计以及分析,最终发现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导致上述事故的发生,分别为人、物、环境以及管理因素。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建筑工程中,人的因素可以分为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行为、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行为,与此同时人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引起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不安全因素,从而导致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发生的安全事故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高达90%,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与人有直接联系。人的安全行为是怎样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呢?

有两种因素会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分别为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偶然因素与人的身体、心理状态以及环境状态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因为人性不只有理性还有感性,因此外界一定会对人性造成干扰,因为某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造成心理出现波动,最终引起超乎预期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存在即时性的,是不可能复制的。必然因素也被称为系统因素,必然因素主要由施工人员进行的违反规定的操作或者指挥组成,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必然因素的情况下,人不是最终造成事故发生的,而是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因为在很早之前事故发生的隐患就已经埋下。比如:进入施工区域不佩戴安全帽,在高处进行施工不配备安全带,塔吊指挥人员没有依据规定发送信号等。将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进行比较,其中偶然因素的可控性较小,几乎无法对偶然因素进行预测或

者预防。但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或者手段防止必然因素的发生。

(2)物的因素(Machine)该因素主要是由于物体自身问题而产生的,因为物体的质量问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结果,并且在此情况下,该物体仍然作为正常产品进行使用。此时可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管和钢架的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坍塌事故;模板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模板质量存在问题导致模板坍塌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爆破工程进行过程中,炸药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爆炸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在施工过程中,佩戴的安全帽以及安全带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因此物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

(3)环境因素(Media)在系统工程学中,每一种元素的行为、功能和整个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一直维持着平衡状态。假如将工程项目看作系统模型,从而对其进行分析,那么环境条件是该系统模型中最终要的组成因素。如果出现安全试过,或许焦点都集中在谁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由此可能导致大家遗忘了环境因素。之前提到,人的因素可以分为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两会总。同样环境也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而较差的自然环境会引发人的不良情绪,并且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技能的变化。因此可以发现,自然环境中,温度、湿度、声音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人的心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人处于自然环境较差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心跳加速、血管收缩、呼吸紊乱等现象,导致身体机能变差。自1973年吉隆坡的帮会大战之后,研究心理学的两位专家塞蒙斯和汤恩分别对亲眼目睹这场**的1000名居民群众进行了走访和研究,在亲眼目睹了那肮脏、惨不忍睹的场面之后,其中有超过60%的目击者表示在情绪上产生了抑郁的症状,而50%以上的目击者则在精神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乱和精神恍惚。以上这些调查结果充分的说明了糟糕的周边环境将给人们的情绪带来不好的影响。类似的井井有条的施工作业现场能够给人们带来比较正面的影响,进而增强人的积极性和提升工作的劳动效率,反之在一个混乱不堪的作业环境中将会给人来带截然不同的影响,给人们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进而造成工作人员情绪不稳定,降低工作

效率,甚至是引发安全事故。

(4)管理因素

前面的三项是能够直接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而第四条所要讲的则是引发事故的间接性因素,即管理因素。不论是人还是环境这两者都是可以在时候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但是管理因素则不同,管理因素既可以作用于事前,同时还可以作用于事中。在对人为因素、外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分析过程中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这三者都可以在事前采取相关措施来进行宏观的调节和控制,当然其中要排除的就是比较偶然性的人为因素。一项工程中管理因素与整体的安全事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好比导火线与火源,人为的因素就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火源,而管理因素则是被点燃的导火线。古人云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对就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入职培训,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乙方将承包任务进行层层分割,忽略有关安全隐患的层层筛查等,这些事情看是细如牛毛,但是不得不承认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引发了一场又一场惨不忍睹的安全事故,因此完善好这些细节是相当不容忽视的工作。

(5)最新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连锁反应理论

基于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链和4M致因理论两者,伯德又得出了另一理论事故连锁反应理论。在这项理论中,将安全事故的诱因归结于安全管理方面工作的缺失,而基本的安全因素又分为:施工操作的因素、外界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和安全管理的因素;而比较直接的诱因则是人和物两者的不安全因素;安全事故的引发最终结果就是对人和外界产生危害。

第二节建筑工程安全风险转移与建筑工程保险

一、建筑工程保险概述

建筑工程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之下,使用某些特殊的方法完成预期的工程任务。建筑工程属于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并且该系统较为复杂。通常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施工过程中运用的工艺较为复杂,工序较为繁琐,因此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普遍出现的影响因素来自于社会多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建筑工程会受到多方面的威胁。风险学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了风险和风险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描述可以发现存在一些风险发生频率较低,造成的伤害较小。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方法或者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比如使用风险规避、减

轻、自留以及转移等方法。对于控制难度较大的风险,可以选择向保险公司寻求帮助,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

建筑工程保险属于保险形式的一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某些自然灾害或者出现无法避免的意外事故,并且依照合同规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如果发生的安全事故属于保险管理范围之内,那么保险人需要依照合同向投保人支付一定的赔偿费用,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投保人所面临的风险。

1930之后,欧洲的建筑工程保险有了很大的发展。欧洲的工程保险制度发展到如今已经经历80年,但是我国起步较晚,1980年以后才首次在国内引进建筑工程保险。2009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对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非寿险的多种保险种类都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信用保险费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91.3%。

根据数据统计在非寿险中,工程险的增长速度占据第二位。但是住建部发布的信息数据显示:在建筑安全工程投资中,建筑工程保险费用花费的资金仅占投资量的0.2%,全国建筑工程项目中仅有不到10%的项目办理了工程保险。与国内相反,国外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有90%的项目办理了工程保险。

目前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已经开始在合同条款中加入建筑工程保险制度,如果在国际性的工程中没有加入保险制度,那么该合同就不再保护范围之内。“政府强制规定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险合同,任何工程都无法获得开工资格。”因为保险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对损失进行赔偿的,不只是能为第三方做担保,或者是保险责任范围。保险人需要在保险期组织相关专家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期的检查,因为工程项目是否安全将会直接影响保险人的利益,所以保险人会尽可能的消除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威胁和隐患,甚至会使用某些经济手段强制要求投保人处理隐患,从而尽可能的防止事故发生,与此同时也保证了保险人的利益。如果发生无法预测的事故,并且事故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之内,保险人会尽快的组织相关专家人员进行鉴定,根据签订的保险合同根据要求进行赔偿,尽快帮助项目恢复建设。

二、建筑工程保险的重要意义 1.对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的意义

合同关系一旦确立,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问题就演变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工程项目方通过和保险人签订合同进行了风险的转移,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被保险方会得到保险人的一定赔偿,但是发生安全事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有较大的非经济损失,因此工程项目方虽然进行了风险转移,但是仍然不可以放松警惕。从保险人的角度分析,虽然保险人从工程项目方收取了一定的保险金额,但是如果项目发生较大的事故并且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那么保险人需要赔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因此保险人更加不希望出现保险范围内的意外事故。

实际上,工程项目如果购买了建筑工程保险,那么保险人需要想向项目工程方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保险人的保险业务有两大部分,分别为支付损失和提供风险、安全管理。保险人如果在安全管理业务中的能力较强,那么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确保了保险人的经济利益。通常保险人通过多年的经营,并且分析和研究了每一次赔付的原因,因此其可以总结出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提供较好的保险服务的能力。所以,工程项目投保之后会受到来自多方的安全管理,从而确保安全控制管理更好地实施。

2.建筑工程保险在事故损失控制中的意义

建筑工程保险在事故损失控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支付保险费用之后可以顺利的将工程项目面临的大部分风险有效的转移至保险人,如果发生保险范围之内的安全事故,保险人将支付部分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了工程项目的损失,防止出现毁灭性的影响。

选择保险进行风险转移的方法,是造成损失最小的,站在承包商的角度讲,可以保证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

(1)如果出现下列几种情况,承包商A可以选择自留风险:

①可以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精准的预测,并且通过预测发现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

②通过预测,损失金额在承包商可以接受范围内。

(2)如果面临下列集中情况,承包商可以选择投保进行风险转移: ①无法准确估算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通过估算发现风险发生概率较大,并且发生风险之后损失较大。

②购买保险之后所得税可以得到一定的减少。③预计损失超过承包商可承受范围。

④承包商认为投保之后,保险人会带来更好地安全管理服务。

三、建筑工程保险的相关形态设定

1.保险金额、保险费与免赔额的设定

保险金额是建筑工程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涉及的物质财产部分、第三者责任事故部分的金额总数。这一金额的设定主要呈现在两个部分:

(1)物质财产部分

①机械、设备等被被保险人使用,其拥有所有权、暂时租借,并且工程总成本中不包含上述项目,那么保险金额根据机械、设备目前的市场价值进行计算。

②工程项目中,施工现场中如果存在某些财产或者被保险人拥有的物业是在投保之前以及存在的,那么可以和保险人进行保险金额的讨论,但是保险金额不能超过其自身的价值。

③工程现场清理费用,该项主要通过保险方和被保险方进行商讨决定,但是规模较大的工程在此项上保险金额一般小于总保险金额的5%,如果工程规模较小,则不超过总保险金额的10%。

(2)第三者责任赔偿限额

在《建筑法》、《保险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中,建筑工程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成为重要的赔偿内容。

在一次事故中,事故的造成人需要给受害者一定的资产赔偿,而赔偿金额没有确切的定数,是视情节而定的。但是,如果事故的肇事者投有保险,那么,保险公司会根据肇事者所买的保险给予一定的赔偿,这个赔偿是由额度限制的,这个限度就是第三者责任赔偿限额。事故有轻有重,如果受害人只是财产的损失或者需要一定的医疗救助,此时,保险公司会和受害一方进行交谈,确定最终的赔偿金额,该金额在第三者责任赔偿限额内,则由保险公司,承担全部赔偿金额;反之,超出部分由肇事者自行承担。但是,如果事故造成人命伤亡,肇事者需要赔偿的金额便是不可确定的,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此时,第三方责任赔偿限额便是不能用具体数值衡量的,而最终的结果,是由肇事者和受害方协商决定的,其最终赔偿情况同轻事故处理方法一致。

其实,保险费就是需保护人给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用来转移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变故带来的损失。在文章前一部分就介绍到保险金额,而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保险费,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具体如下所示:

保险费=保险费率×保险金额

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保险费的设定也存在差异,但大同小异。具体的保险费大致包含以下几部分:

①纯保费

任何保险形式都是为了应对生命中不可预知的变故,而纯保险,则更偏重于生命安全。被保险人支付的保险费形式为纯保费,那么在保险期限内,被保险人在安全事故中的所有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赔偿。如果用c表示保险公司的年赔付成本。那么存在这个关系式:

Cx1x2……xn

其中,xn代表第n次索赔赔付成本。②附加保费

其实这个附加保费就是为了保证保险人的利益。在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中,标明的只有被保险人支付的保险费和具体的保财细节。但是,被保险人的保险合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多年有效的。如果,被保险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坎坷较多,而保险公司需要每次都按照保险合同的内容,给予被保险人一定的经济补偿,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偏多,单纯的保险费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行。所以,为了保障保险人的利益,被保险人在和保险公司签署保险和和合同时,需要另外向保险公司支付项目风险评估费用、风险附加费用、现场代表管理费用和营业税金等一部分额外费用,这部分钱就是附加保费。

③利润

保险公司并不是慈善机构,他的每一笔交易都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每一单保险合同都是保险人的一笔收益,在被保险人支付的保险费中都包含着利益。而这个利润有两种形式,即纯利润和投资性利润。纯利润就是被保险人支付的保险费减去纯保费和附加保费之后,保险人的收益;而投资性利润,就是说,在保险人支付保险金额之前,保险人可以用被保险人支付的保险费去做投资,而获得经济回报。

2.免赔额的设定

在保险合同中,有赔偿上限也有赔偿下线,在某次事故中,被保险人需要赔偿的金额满足一定的要求,保险公司才会给予一定的赔偿。而免赔额就是下线,这个免赔额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约定的数值,在赔偿金额小于免赔额时,保险人或者保险公司不给予赔偿,赔偿金额由被保险人自己承担。

(1)免赔额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9条: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为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免赔额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有一定的实际所用,而不仅仅停留在合同书上,而是存在于现实的建筑工程项目总。也就是说,想要参与投保需要满足一定的需求,而由于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特殊,这个保险标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建筑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只有环境因素那么简单。建筑工程是由多个小部分组成的大工程,任何一个小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致命一击。再加上,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存在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往往是不可预知,是人力所不能有所作为的;人为因素多来自于管理人员的疏忽大意或者管理不善,这方面的因素可以通过人员调动、增加监管力度进行改善。

因为,整个建筑工程存在太多细枝末叶,不可能事故都去和保险人员进行交涉,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现实的。考虑到实际情况,免赔额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①免赔额的确立可以告诉很大一部分人,部分事故是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建筑工程负责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免赔额的确立可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这样无形中是又多了一双眼睛去监督整个工程。

②推进双赢局面的产生。实现双赢的便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从保险人的角度出发,免赔额降低了保险人的工作量,同时节省了各种资源,有利于资源的整合与重新组合。从被保险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同样也节省了相当大一部分开销,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建筑工程顺利推进有一定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免赔额还帮助企业降低了保险费率。其实,免赔额和费率之间还存在有此消彼长的关系。

(2)免赔额的类型

免赔额也不仅仅只有一种类型,不同的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但却各持所长,面对不同的情况,能展现出不一样的能力。

①类型一:相对免赔额

具体的表现就是存在一个中介值。这个中介值在保险合同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个中介值得具体运用如下所述:在一起事故中,被保险人遭到经济损失,这个经济损失和中介值的大小之分就决定了,这部分损失的承担者。当损失值小于中介值时,所有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而当损失值大于中介值时,保险人或者保险单位将承担免赔额以上赔偿限额以下的所有损失。

②类型二:绝对免赔额

该类型的免赔额同样也存在一个中介值,只是对中介值的运用存在差别。同样的当损失值小于中介值时,被保险人自行承担损失。但是,当损失值大于中介值时,保险人或者保险单位的赔偿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绝对免赔额形式下,保险人只赔偿超过绝对免赔额的部分,这就是差别所在之处。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免赔额的运用相对偏多。

3.保险险种的形态分析

国内建筑项目保险当中简单保险险种主要分成自愿型保险与建议型保险以及强制型保险三种。

(1)强制型投保险种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之初,《合同法》规定,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应当由发包人投保建设工程一切险,这里的“一切险”便是强制性投保险。

在建筑工程项目之中,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建设秩序和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故而设定了一些必须投保的险种,并且以法律、法规和强制规定的形式进行了专业化设定,这一类险种被称作强制型险种。

国内强制型险种主要有下面几类:

①建筑公司员工有关强制型保险:医疗与养老、工伤、及失业方面的保险。②建筑项目有关强制型保险主要包含:人身意外损害保险。(2)建议型投保险种

国内建议型投保险种是:建筑项目一切险包括第三者责任险;因为建筑项目

一切险的保险规模较广。值得关注的是其不一样的费率险种,因为建筑项目一切险是公司项目当中更为关键的保险,同时该保险额为公司工程总价,因而不一样费率险种下的保险费误差较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3)自愿型投保险种

自愿型投保险种与前几种险种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也是相关主体可以进行适度选择与设定的保险形态。自愿型投保保险重点包含:机械装置险、全球物流险,政治危机保险等。在自愿保险当中,除了保险区域与保险费率以外,保险时限等因素都由投保者和保险者进行设定。这一类保险的选择往往是根据建筑主体自身的要求展开的,经过施工项目有可能面对的一切风险的风险决策与考评研究,建筑公司能自由决定能否进行投保。

四、建筑工程保险的推行现状 1.建筑工程保险的发展环境

建筑行业属于民生行业,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国民关注的焦点。在某一次建筑工程中,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仅是对承包公司的一次挑战,同样也是对国家民生安全计划的一次挑战。建筑的生命周期要从设计稿算起,直至建筑不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而被淘汰为止。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建筑的安全问题一直伴随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往上升。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建筑企业面对的社会形式越来越复杂。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不定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人力控制,所以,承包建筑工程的风险越来越大,但是,建筑工程仍需继续,承包商可以通过转移承保风险的方式降低自身的压力,在转移风险的方法中,建筑工程保险是更安全、更有保证的风险转移方法。目前,这种风险转移方法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工程保险已经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建筑工程机会都有投保,但是,再我国工程保险的起步较晚,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国际建设项目FIDIC才引进中国的。

自从参与国际建设项目后,工程保险引进我国,便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工程保险在我国稳步持续的发展。不仅如此,国家也大力支持工程保险,相继颁布多项法律,为我国公民提供相关法律依据,不仅给我国公民打了一剂强心针,同时

也完善了我国的法律空缺,使工程保险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与此同时,也规定了保险单位的各项业务范围。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发现,从2000年到2002年工程保险金额都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工程保险的发展情况并不良好,根据中国保险网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2001年到2002年,我国工程保险的保险金额一致在缩水,在这两年期间里,从4292亿元跌到了778亿元,缩水相当严重。2003年,相比往年有所增长,但是和总投资背景5000亿元相比,那些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且工程险占的比例也相当小。在2009年,针对本国而言情况较好,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2.建筑工程保险的参保状况

目前,国内建筑项目对于保险领域的自主抉择权很大,在中国有下面2类项目保险险种选择方式。

(1)明确险种,不注重费率方面的险种选择方式

被保险者依据项目有可能面对的一切风险状况明确了要求投保的全部险种,通过此方式确认以后的项目保险险种通常状况下能覆盖一切项目全寿命期限可能面对的所有风险。只要存在保险协议范围中所包含的意外状况造成安全问题与亏损,建筑公司通常都能获得保险者的有关赔偿,项目风险下降了不少。然而,因为建筑公司缺少对不一样保险费率险种的准确了解,常常会有意避免风险问题,或渴望获得较大的损失赔偿,而选取高费率险种商品,进而支付不少的保险费用。在风险问题没有出现的时候,导致建设成本的无效提升。

(2)明确保险企业选取险种的方式

这一类保险方式,常适用于与一些保险企业有长久合作联系的建筑公司,其中保险者会为被保险者提供优惠。然而,这一类“优惠”一般是建立在被保险者不清楚其余保险者会提供哪类建筑项目保险险种商品的前提下,因而是鉴于信息不吻合的优惠。这一类险种选择方式当中,被保险者不能依据特殊工程所面对的所有风险做出相关的考评,造成险种抉择成本极大,或是涵盖面不足;并且也不能对近些年建设项目属性类型、自身水平、技术熟练度进行客观研究,使得被保险者抉择费率较大或是较小的险种,影响了建设项目事故亏损控制。

五、建筑工程保险险种的推行存在不足 1.政府在建筑工程保险推行方面的角色缺失

就建筑工程保险市场这一块,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国家政府对建筑工程保险这一块相当的支持。在国外的建筑工程保险市场,国家政府会明确划分界限,指明建筑工程保险的市场范围,同时也存在明确的建筑工程保险法规,用以规范建筑工程保险单位的各种行为。在我国,建筑图纸的审批还是相当规范的,不满足安全指标的图纸,根本不可能被实际建设起来,只能躺在图纸上。但是,只是对建筑工程的第一步要求比较严,建筑工程继续往后发展,国家部门的监管力度就跟不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了。在欧美等国,可以发现任何建筑工程都已经投保,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建筑市场、国家政府、银行这三大部分强行制订了“三重强制”法规。但是,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中国完全没有这样的事情,我国政府将精力更多的放在政绩上,一味地追求政绩,而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过程,只想做一些基建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迅速打出盛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满足条件,才能继续往下发展,从最初的图纸到最后的成果展示,没有投保的竞标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政府收不到有效投保证件,建筑工程动工的审批是永远拿不到的;银行收不到有效投保证件,是不会给予资金支持的,等等这些环节都是紧密相扣的。这一系列的保证都是因为有政府在背后,做强有力的支持。显然,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中国政府在建筑工程这个大项目上还没有做到及格,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遵循内在本质的规律也是相当重要的。

2.被保险人思想意识淡薄

被保险人强调风险管理费属于“额外开支”,徒劳无功反倒提升项目成本。持有那类思想在承包工程项目领域的项目涉及人员不在少数,其中建筑保险投保者不去积极寻找风险转移,促使保险者和投保人无法进行交流,成为了其建筑保险体制实施的难题。

作为建筑项目保险市场领域的客户,被保险者追寻的是效用最优化,即通过极少的钱获取巨大效用。由被保险者而言,建筑项目保险是合理的风险转移方式。客户认购保险的影响要素重点包含风险观念、保险种类、强制管束力、风险涵盖规模、保费成本。理性的被保险者必然通过极小的成本来获取巨大效用,假使认购保险无法实现有效的成本涵盖危机的效用时,客户将放弃认购行为。

因为被保险者对有效选取保险种类认识缺乏,常常无法实现被保险者所追寻 的有效成本中的巨大效用,使得很多人放弃认购行为,长久以来造成被保险者思想观念的肤浅。

3.建筑工程保险险种不合理

尽管国内建筑项目保险领域的发展已经持续30多年,且己有所建树,然而险种简单的问题始终产生于近些年的建筑项目保险市场中。

全球单纯型建筑项目保险险种重点包含自愿型以及强制性险种,后者包含:建筑项目一切险,岗位责任险等;前者是指依据自身观念要求自由投保的基本保险,包含:全球物流险,政治危机保险等。然而在费率险种上,因为全球建筑项目保险处在绝对市场化态势,因而建筑项目费率能依据建筑公司自身条件和保险单位规定费率,明确赔付义务和金额多少。

而相对来说,国内单纯型建筑项目保险险种当中只存在意外损害险,其归属于强制型保险范畴。但是,在保险范畴当中,意外损害险并非属于建筑项目保险的界限,而是归属于人寿保险领域,全球雇主义务保险才是建筑项目保险界限中的人身意外损害险;国内自愿型保险重点包含:建筑项目一切险,物流险,汽车险,机械装置险等,使人忧虑的除了建筑项目一切险以外,其余部分归属于商业保险界限。在费率险种上,本国在建筑项目一切险上的费率险种商品也无法同保险者自由约定,而是依据保险者提供的高、中、低费率险种商品进行抉择,这还无形当中提升了被保险者投保的难度,减少了被保险者投保的主动性。

4.保险人才的缺乏

保险人才的不足已成为了保险领域迅速发展当中的栓桔部分。依据国外再保险咨询和研究机构的信息显示,直至2015年,国内保险领域从业者将由2010年的390多万人飙升到1000多万人。中国西南财经学院的分析预测显示,直至2015年,国内保险管理者的需求将会超越5.7万名,保险领域中计算人员的基本需求量将超越700名,而核对人才的基本需求量将高达1.2万名。然而,直至2015年,设置保险课程的毕业生供给低于1.2万名。国内保险业总体状况也是那样,更别说项目保险专项人才了。中国西南大学卓校长强调,近些年社会和大学里保险专项人才的培育与培训体制还无法跟上发展的节奏,保险公司未能产生合理的人才意识。新阶段、新形态下,不管从保险领域良好发展、增加业界核心竞争能力而言,还是从保险领域加速发展渠道转变上而言,保险单位都必须构建

合理的人才观念,有益于保险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第三节建筑工程保险险种选择

一、建筑工程一切险 1.建筑工程一切险概述

在建筑工程保险领域中,建筑工程一切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保险险种之一,其保险范围也将多样化的建筑项目囊括了进来,将农业、工业、社会事业和特殊工程形态有效引入进来,并且对其所发生的一切意外进行保险赔偿。在这一险种保险区间内,所有在该保险协议之内的保险财产形态均囊括在内,并且免除以为自然、意外情况所形成的损失,需要进行相应的赔偿。

2.建筑工程一切险险种选择的基本背景(1)涵盖面最广、实用性极强

建筑工程一切险险种作为建筑工程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盖面广、实用性强的重要特点。

建筑项目一切险是指第3者责任险和物质资产保险为一体的全面型险种,还是国内最早兴起的险种,并在建筑项目险中产生了无法替换的影响。建筑项目一切险承保于承保周期内由于生态破坏与意外事件带来的物质资产亏损,及被保险者应担当的由于项目建设工程问题而带来的第3者(除了被保险者和保险者以外的第3者)财产亏损或者人身损害。涵盖面通常为项目实体(暂时性和持久性建筑)与安装项目(其中安装项目造价小于整体造价的一半)、安全问题场地清理费用、工作现场现存的所有权归属于被保险者的构筑物和建筑物、及第3者责任内容等归属于建筑项目一切险协议的保险标的范畴。

(2)保险金额极大,保险费极高

建筑工程一切险的保险金额与保险费用远远高于其他的保险险种,其中诸多表现标的物均有着十分庞大的保险金额,将诸多项目实体、场地管理费用、建筑工程相关权属利益以及属于被保险者的构筑物和建筑物、及第3者责任内容等囊括在内。随着建筑工程规模和进展的快速推进,该保险的费用规模还会在不断推进,将更多的财产和权属利益纳入其中,形成十分庞大的保险规模。以此为例,下表表示中保财产保险部门明确的建筑项目险费率。

参考中保财险部门提供的建筑项目一切险费比率险种商品信息表能够发现,假使以项目总价作为基数来取高费比率、中费比率、低费比率、保险比率间的差额是极大的。因而怎样依据建筑公司自身水平、技术熟练度来选择合理的费率险种,使得投保成本实现巨大效用是十分关键的。

3.建筑工程一切险险种选择研究思路

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进程中,建筑工程险是保障建筑工程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降低工程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效能、提升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工程保险的科学、专业、正确选择,方能够为其全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使得建筑工程投保成本效用最优化?则就需要引入相关的计算模型进行建筑工程保险种类的选择、保险费率的计算、附加险种的计算,进而获得较为科学的工程保险投保计划。险种选择的步骤如下:

(1)建筑工程保险险种类别的选择

通常是费率险种选择重点处理的课题,参考中保财险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不管保险单位提供哪类费率险种商品,都大致分为3类:低费率商品与中费率商品,以及高费率商品。

在此需要处理效用最优化的课题。效用最优化是指现实效用同预期效用差额极小便实现了效用最优化。建筑公司甲选取了低费比率险种商品,但极多的赔付,很显然未能实现效用最优化。假使建筑公司乙选取了高费比率商品,但现实当中却未能存在或仅仅出现了少许安全问题,未能实现效用最优化。对比这当中的差异就能发现,建筑公司本需要高费比率险种却选取了低费比率险种,甲公司和乙公司不一样的地方便是在自身项目开工环节中的安全问题出现次数和严重度。纵观这一结果的出现与保险的选择,自身公司在项目类型中的水平、技术熟练度则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因为保险部门提供的基本费率险种商品分成低、中、高3类费率险种商品,在这里把建筑公司在特殊项目类型中的实力及技术熟练度分成Ⅰ,Ⅱ以及Ⅲ级。由此可知,Ⅲ级需要投保高费比率商品,Ⅱ级需要投保中费比率商品。然而,在建筑公司所承保总工程达到一定数目以后,特殊项目类型开工项目数占整体数目比例就越高,在不考虑开工范围的基础上,一定层面上能作为评估建筑公司在特殊项目指标。

(2)建筑工程保险费率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保险的选择过程中,工程保险费率是处于一个区间之中,而建筑工程保险费率的确定则是在这一个区间中进行更为准确的选择与调整,尤其是对于大型工程而言,这一确定过程更为精细,往往与工程的造价、保险标的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在具体的保险费率确定过程中,这一内容则需要将建筑工程更多影响因素纳入进来,使得获得更为准确的费率,而工程造价、建筑单位技术熟练程度、建筑工程主体资质和建筑工程自身因素等影响较为明显。

二、建筑工程保险险种选择策略 1.选择科学、合理的保险险种模式(1)依托建工程的全过程来选择保险险种

由于工程建设风险的多样性,需要有多种保险产品才能满足有关方面的保障需求,因而建筑工程保险是由多险种、多方面相互衔接和补充构成的一个体系。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与保险项目的立项、评估风险、保险单的签署到保险期限结束保险单终止的全过程紧密关联。

建筑工程保险是与特定的建设项目有直接联系的保险,因此纳入建筑工程保险的各项内容应该是针对工程建设特有风险的险种。从工程设计到工程竣工的所有阶段以及所涉及的项目参与各方都可以投保,并且将部分险种设为强制性保险险种,比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职工意外险和工程质量保险,这样设置险种,使工程全过程都置于保险之中,各参与方也均有自己投保的险种,充分保障各阶段各方的权益,真正起到保险的作用。建筑工程保险体系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构建。从纵向来看,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来构建的;从横向来看,是以项目参与各方为基础来构建的。

(2)科学划分保险品种以实现风险分散

现行的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和附加第三者责任险,一般都是以整个项目整体投保,因此,一般工程保险的单张保单的保费是不低的,大额的保费有时也影响了投保人的积极性。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不同的工程部位,其潜在风险是不同的,风险发生的概率也不同,而且,一旦出险对工程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可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保险公司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既丰富了保险市场供给,又激发并满足了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从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在不同环境、不停阶段、不同建筑水平、技术熟练程度之下所具有的风险和成本是不同的,这种内在差异使得传统以项目总价作为基数来取高费比率、中费比率、低费比率、保险比率间的差额是极大的,也是不科学的。在前文的计算与分析过程中,相关计算模型已经将依据建筑公司自身水平、技术熟练度来选择合理的费率险种的过程呈现出来,使得划分工程阶段、建筑公司自身水平、技术熟练度的优势呈现出来,对于选择科学、合理的保险险种模式具有很大的帮助。

2.引入强制型和自愿型有机构成的保险选择模式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保险险种发展过程中,单纯的资源型险种、强制性险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较为单一的险种将建筑项目的相关风险因素囊括进来,初步完成建筑工程保险目标。其中,自愿型保险依据自身观念要求自由投保的基本保险;强制性保险则将建筑项目一切风险、岗位责任险囊括了进来。显然,随着建筑工程保险环境的快速发展,这种选择模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筑项目情况、建筑公司自身条件、保险对象差异、技术熟练度等等诸多因素,均影响到了费率制订、模式设置和金额的大小。

基于此,对于建筑工程保险险种选择模式的引入需要客观考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的思考与研究,客观考评所需险种,引入强制型、自愿型有机构成的选择模式,以此来推动建筑工程保险险种选择的科学发展。从目前的发展环境而言,这一类选择方式针对建筑公司来讲是最有效的险种抉择方式。被保险者客观考评此类项目有可能面对的所有风险以后,选择可以涵盖工程领域的险种体系。比如,因为承包了全球工程,在政局十分不平稳的地区进行开工,同时货品运输等产生了一定的危机,通过评估以后,公司项目要求投保的险种包含:建筑项目一切险、产品运输险之类险种。在明确投保的险种以后,就重要的险种建筑项目一切险进行同此类项目本质因素相吻合的不一样费率险种的确认。这一方式对建筑公司而言是最有效、最科学的选择方式,其对建筑公司要求不低,要求建筑公司构建专门担当建筑项目保险有关工作的机构来进行工程风险的考评,来明确工程所需要的险种及投保哪类费率险种商品。

3.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保险险种选择制度(1)完善建筑工程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开发建筑工程保险市场,应首先建立、健全建筑工程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抓住修改《建筑法》的时机,推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促进建筑工程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国际建筑市场的客观需求。今后政府可以根据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适时出台有关强制推广建筑工程保险的行政法规,这在国外也已有先例。政府在审定重大项目时,将保险列入法定的范畴,建筑工程保险及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设计监理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可以作为重大项目强制性法定保险险种。向谁投保,可由被保险人自由选择,施工用机具是否投保,可由被保险人自行选择。招标文件中应当规定法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险别,并确定整体保险框架。

(2)研究科学、专业的保险计算方法和选择模式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工程部位,风险发生的概率是不同的,对整个工程建设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建筑单位应该加强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的联系,加强在此方面的研究,总结出每个施工阶段、工程部位风险大小发生机率及其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哪些方面需投保、哪些方面需加大投保金额。同时,还要合理地计算保险费率,根据建筑工程涉及保险范围的风险概率来计算不同险种的费率。

(3)培养专业化的建筑工程保险队伍

建筑工程保险 篇6

关键词:软件工程;新车保险;信息管理系统

1 概述

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新车保险业务的争夺更是尤为突出。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竞争过度,直接导致整个行业在新车保险业务上的利润下滑,严重时可能产生亏损情况。虽然保险监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整顿,但仍无法根除过度竞争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各家保险公司组建保险中心,专门设立新车保险营销服务部,根据行业的相关制度制定费率收费标准,以减少过度竞争的发生。为了加强对新车保险中心内多家公司承包签单信息的管理,并配合车管所检验出来,需要设计一套针对新车保险的信息管理系统。

2 软件工程介绍

软件工程是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原理,对软件进行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思想是用工程化方法取代手工方法,可以说软件工程中包含了计算机、工程、管理和数学学科中的内容。

3 软件工程在新车保险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3.1 新车保险信息系统的标准

新车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应符合以下标准: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安全,完整;可供多人使用;界面简单,易操作。

3.2 开发工具的选择

根据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实践经验,可采取Informix IDS7.3版关系数据库系统,编写语言采用Informix-4GL(V7.2),服务器选用UNIX型,操作人员使用字符终端设备进行基本的业务处理,满足系统对于数据安全、准确、完整性的要求。

3.3 承保流程分析

客户在办理新车保险投保事宜时,需要办以下业务,如表1所示。

表1 承保流程

[

业务处理柜台

银行收款柜台

車管所

业务处理柜台][车主提供车辆相关证明,如增值税发票、合格证及购车发票等;选择保险种类、承保公司、填写投保单;操作人员录入投保单,打印交换单并交付客户

车主出具缴款单,缴费后,领取收据

凭保费收据领取车牌通知,办理车辆入户手续

补录车牌号码,领取正式保险单及保险卡][\&\&\&\&\&\&\&\&]

3.4 新车保险信息系统总结构模型建立

新车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除用于处理各项保险信息外,还要为车管所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与车管所的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是尤为必要的。根据以上要求,可将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如图1所示的设计。

图1 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

3.5 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信息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对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信息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可降低软件系统的复杂性,方便后期的维护。模块划分应尽量保证模块的独立性,减少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按照新车保险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如下划分(表2)

表2 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第一层模块

用户管理

承保处理

查询统计

代码维护

打印单证][第二层模块

用户注册、用户注销和密码修改

保单处理;车辆及特约处理;现场复制处理;计算处理;车牌号补录;违约和按揭车处理

保单查询;业务统计

险种代码;公司代码;厂牌型号;费率表

保单打印;保修卡打印;缴款单打印]

3.6 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条件、处理需求以及现有的设备条件,对数据模式进行设计和应用。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步。第一步主要是了解用户的需求,明确数据库的用途;第二步是将数据及数据间的关系用概念数据模型进行表示;第三步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式;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设计数据库文件的物理存储结构。概念模拟设计可采用实体-关系模型,而逻辑设计则需要用到关系数据库的二维表格。

3.7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建筑工程保险 篇7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参建方众多、组织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一项高风险行业。

建设项目的参建各方以及建设施工的全过程都存在诸多风险,包括质量风险、投资风险、合同风险、安全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中施工安全风险是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最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风险之一。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种新技术的采用,以及各种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建设中的施工安全风险成了风险管理的首要内容。我国目前约有3 500万建筑从业人员,由于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加上作业环境复杂,行业风险较大[1]。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往往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工程保险是传统的风险转移和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将不确定性风险转化成确定费用的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如何认识及发挥工程保险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工程保险

1.1 工程保险概念

工程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2]。

工程保险能以较低的成本使被保险人获得较大的保障,能够对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造成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

1.2 工程保险险种

凡是与建筑工程有关的,能满足建设工程和建筑业特点来承担风险的险种,都可以归入工程保险的范畴[3],包括的内容见表1。

1.3 工程保险特征

1)承保范围广:

建设工程从开始施工到竣工,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不仅项目本身可能受到损失,而且与项目相关的标的也可能遭受损失。

2)被保险人多元化:

建设项目一般涉及多个利益方,如项目所有人、项目承包人、技术顾问以及发放项目贷款的银行等。

3)保险期限长且不确定:

建设项目的保险期限不是按年计算,而是根据预定工期天数确定,即自开工之日起到竣工验收交付所有项目时止。

4)承保责任复杂:

建设项目的保险除了承保各种财产直接损失外,还承保第三者责任风险,即对该项目在承保期间内因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工地及附近地区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5)承保技术复杂:

由于建筑工程种类繁多,设计技术领域广泛。特别是一些重大市政工程如桥梁、隧道、污水处理以及大型水利、电力工程,专业性强,涉及许多学科的尖端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相关知识。

6)承保金额巨大:

建设项目往往投资巨大,而先进工艺的采用、精密的设备更会增加建设项目的投入。因此,建设项目保险一般金额巨大,少则几百上千万元,多则逾亿元。

2 工程保险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作用

2.1 降低了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

保险公司作为一种专门的风险处理机构,承揽了大量的保险业务,从大范围的角度来处理建筑工程中的个别风险,可以对损失的期望值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体现出一定的确定性。同时,保险公司在承保时也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引导被保险人更理性地对待风险,并且协助被保险人进行减损和防损。另外保险公司有专门研究建筑工程可能遭受的各种灾害的损失记录和统计数据,非常重视对灾害的原因分析,并研究防灾对策,因而其风险管理的水平具有专业性,一般也远远高于业主或承包商,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工程风险的不确定性。

2.2 提高了投保人的风险承担能力

一方面,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对投保的建设工程项目参与方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施工质量差、管理水平低、资信差的参与方会选择不予承保或提高保险费,起到了市场规范者的作用,可以促进建设市场的“优胜劣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保人的风险承担能力。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后给予业主和承包商经济补偿,从而减轻了业主或承包商风险发生的经济损失,增强业主或承包商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2.3 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方面,通过保险可以使承包商免除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可以大胆的研究和尝试新技术,新方法,而无需担心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是主要的风险防范技术的开发者和资金资助者。各大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组织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定期公布其研究成果,推广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工程保险不仅可以减少工程在遇到安全事故时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具体表现在:保险公司在提出工程保险时,首先会对申请人进行严格审核,并实行差别费率。其次,保险公司还会增加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防范要求,在保险服务中,保险公司还会凭借自己多年的对各种工程的承保、安全风险管理和事故理赔经验,积极参与被保险工程的防灾减损。通过防范措施的加强,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顺利完工此外目前工程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4]。

3 发展并完善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建议

实施工程保险对促进民族建筑业的振兴和发展,提高建设市场科学管理水平有积极而广泛的意义。然而,工程保险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引入我国,但最初只在外资投资项目中使用,在国内并未真正占据市场地位。有关资料表明,内资项目投保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的建设工程保险种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风险,投保率超过了90%[5]。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的工程保险还很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风险意识薄弱、保险观念淡薄,投资体制落后、风险主体不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保险公司自身发展滞后,缺乏保险中介,缺乏合理合法的激励机制等[6]。这些缺陷对于我国建设工程保险市场,乃至整个建设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些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1)加速立法,完善工程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建设工程保险的法律地位。

2)加强保监会(局)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保险的监管,规范保险合同,规范建设工程保险费率的制定,促进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

3)在保险市场建立健全资信评价机制,规范建设工程保险市场。

4)培养和引进建设工程保险专业人才,优化现行的建设工程保险条款,开发适应市场的工程保险新险种,提高保险公司自身实力。

5)大力发展保险中介机构,加强工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培养,发挥保险经纪人在发展工程保险市场中的作用,促进建设工程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对工程保险概念、类别、特征的介绍,分析了工程保险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作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建筑工程保险的建议和改进目前工程保险中所存在问题的措施,对提高建筑市场管理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保险,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裴玉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及工程保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王绪瑾.保险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7-40.

[3]周健,王亚飞.现代城市建设工程风险与保险[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4]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5]彭利,蒋雪辉.建筑工程保险探析[J].内蒙古保险,1999(2):32-33.

[6]方桐清.建筑工程保险机制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上海推广住宅工程保险 篇8

从11月7日举行的上海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制度创新引入保险机制,试点推行了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期间,该试点险种为上海全市4个住宅项目4000余户居民,55.4万平方米住宅提供了13.9亿元的风险保障,并得到社会各界肯定。

在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今年6月,上海正式启动推行住宅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在全市保障性住宅工程和浦东新区范围内的商品住宅工程中实施,同时鼓励其他区县的商品住宅工程逐步推进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是指开发商投保的、由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条款约定,对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出现的、由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所导致的投保建筑物损坏履行赔偿义务的一种特殊保险制度安排。保险公司通过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为住宅建设工程提供全流程质量风险管控服务。同时,保险公司提供理赔服务,一旦发生属于保险责任的房屋质量缺陷问题,广大中小业主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报案,由保险公司提供资金和后续维修服务。

点评

建筑工程保险 篇9

1 工程保险合同的概念、特点及其生命期

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 是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一种协议。我国《保险法》第10条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1]。

工程保险合同是以在建工程 (包括安装工程) 作为承保对象, 以与在建工程相关的经济利益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工程保险合同是商业保险中, 工程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为实现对被保险人的财产、有关利益及第三者责任进行经济保障,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所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组成建筑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投保单、保险单、保险条款、批单、双方协议、单方承诺以及其他双方约定构成合同的内容。

工程保险合同除了具备诚信性、双务性、附合性、法律性等基本特征外, 还具有补偿性和射幸性的特点。所谓补偿性是指保险人对投保人所承担的义务仅局限于损失部分的补偿, 赔偿不能高于损失的数额。工程保险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保险标的恢复到损失发生前的水平, 而不是改善被保险人的经济状况。工程保险合同的射幸性指工程保险合同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不必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 只有保险标的在保险责任范围内遭受损失时, 被保险人可以获得赔款。而保险标的是否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 这个事件是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不确定事件。也就是说, 保险人是否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取决于约定的保险事故是否发生而保险合同约定保险事故是否发生或者何时发生是不确定的。

合同在工程项目的生命期中存在, 任何一份工程合同都经历形成和履行两个阶段。从合同开始形成直到合同责任全部完成, 合同结束, 通常都经历许多过程。工程保险合同也不例外, 它的生命期可用图1表示。

2 工程保险合同后管理

业主或承包商一旦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后, 就需要对合同的履行加强管理, 以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被保险人不像接工程那样来重视工程保险合同管理。比如:当出现风险事故时, 对如何取得和保留有效的证据就显得措手不及, 最后就只能由保险公司来确定;或者由于主保额发生变化未通知保险公司, 而未能得到全额索赔。又或者在索赔过程中出现因责任不清、人员不固定、工作不连贯造成的出险后不能及时通知保险人到现场勘察, 不能提供合同要求向保险人提供的各种支持材料等而最终不能获得索赔或理想索赔的结果。这样业主、承包商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就会缺乏足够的信心投保, 甚至对工程保险产生反感。他们往往采取风险自留或风险自担来消化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结果不但加大了自身成本, 使风险程度加大, 失去了保险本该带来的风险保障。

为了保证合同目标的实现, 被保险人要做好合同的后管理 (即工程保险合同签订后的合同管理) 。笔者认为要做好合同后管理, 被保险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严格按照工程保险合同做好保险义务管理

工程保险合同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的获得的前提是履行相应的义务。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应该根据工程保险合同的有关规定, 履行应尽的义务。通常, 工程保险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做好如下义务:

⑴缴纳保费的义务。缴纳保费是投保人最重要的义务。投保人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缴纳保费。如果投保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 将产生下列法律后果: (1) 在约定保费按时缴纳为保险合同生效要件的时, 保险合同不能生效; (2) 保险人可以请求投保人缴纳保险费及延迟利息, 也可以终止保险合同。

⑵防灾防损义务。在保险合同中未免除被保险人防止灾害发生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 法律也不会无视或容许被保险人一方面违反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和劳动保护的规定, 一方面又获取保险赔偿金的行为。因此, 被保险人必须恪尽职守,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谨慎选用施工人员, 遵守一切与施工有关的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 包括采纳保险人代表提出的合理的防损建议, 以尽可能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⑶损失通知义务。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损失时, 被保险人应立即通知保险人。如果因被保险人延误通知而使保险人无法原始损失情况, 或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或仅与被保险人按比例分担责任。

⑷减少损失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之后, 被保险人在履行及时通知义务的同时, 还应当积极进行施救、控制和减少损失, 而不能熟视无睹, 任由事态顺势发展。

⑸保留事故现场的义务。在保险人对损失原因和损失程度的核定工作完成之前, 被保险人要保留事故现场。除非是抢救工作之必需, 或事先获得保险人的书面同意, 被保险人不得破坏和销毁事故现场的任何实物证据。在这种情况下, 被保险人应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法记录现场。

⑹报案义务。这是我国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及时向公安部门也是获得公安部门出具事故证明材料的前提条件。

⑺法律诉讼的通知义务。在涉及第三者责任索赔的时候, 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 并获得保险人的专业支持, 可减少损失和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⑻损失举证的义务。在保险事故发生之后, 被保险人应在行使保险金请求权的同时, 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与确定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和损失程度有关的索赔证据和文件。当保险人对损失的原因或程度存有疑问时, 或保险人认为被保险人所提供的证据和资料不够完整时, 被保险人必须充分予以配合, 根据保险人的要求准备和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和资料。

⑼纠正缺陷的义务。当发现缺陷后被保险人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 且自负一切费用。否则, 保险人不仅对有缺陷标的本身的损失不负责赔偿, 而且对因此类缺陷所引起的其他完好标的的损失也不予以赔偿。

2.2 做好工程保险合同变更管理

工程保险合同的变更主要是指在保险合同的存续期间, 其主体、内容及效力的改变。《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 投保人和保险人经协商同意, 可以变更保险合同的有关内容。变更保险合同的, 应当由保险人在原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批注或者附贴批单, 或者由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变更的书面协议。”工程保险合同中最为频繁的变更体现在合同内容和效力的变更上, 由于在建工程具备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如保险金额、保险期限、保险效力等, 因而工程保险中往往采用批单的形式对合同变更进行确认。

⑴主保额管理。在建设过程中, 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是在不断增加的, 在工程完工或工程建设合同终止时, 在险财产价值达到最大。另外, 由于工程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较长,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的造价可能由于建筑安装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变化。所以, 在工程保险中必须注意在保险合同执行的全过程中对主保额进行动态的管理, 以防止保额不足可能对被保险人产生不利影响。在保险期限内, 被保险人应随时报告工程进展, 而且当工程造价超出原保险工程造价时, 被保险人必须主动、尽快以书面通知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对相应的工程有关造价的细节作出精确记录。当保险工程的建造期超过三年, 被保险人必须保险单生效日起每隔十二个月向保险公司申报当时的工程实际投入金额及调整后的工程总造价;在保险单的保险期限届满后三个月内被保险人应向保险公司申报最终的工程总价值。

⑵保险期限管理。在安排工程保险的过程中, 确定保险期间的主要依据是工程施工合同, 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工期往往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 会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对于正常的因工期变化而需要对保险期间进行调整, 投保人要向保险人提出申请, 并获得保险人的书面同意。否则, 从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建筑期保险期限终止日起至保证期终止日止期间内发生的任何损失、费用和责任, 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⑶保险效力管理。保险合同生效后, 会由于某种原因, 而使合同效力终止。在此期间, 如果发生保险事故, 保险人不负支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合同效力的中止并非终止, 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 在一定的条件下, 向保险人提出恢复保险合同的效力。经保险人的同意, 合同的效力即可恢复, 即合同复效。已恢复效力的保险合同应视为自始未失效的原保险合同。

2.3 做好工程保险合同索赔管理

要做好工程保险合同索赔管理, 就要熟悉工程保险及索赔方面的知识, 要以工程保险合同为依据, 注意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合同要求的资料和凭证, 在出现险情时及时地通知保险人到现场进行勘察, 还要设专人对索赔工作的进展进行跟踪, 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信息, 以争得主动。

在被保标的出险后, 保险金请求权人应按照如下程序向保险人索赔。

⑴当保险事故发生时, 应及时将出险事故情况通知保险人, 包括损害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损害的内容、投保单号码、姓名等。

⑵要求承保公司派人到现场对损害进行勘察, 在其到达现场之前要尽可能保留损害现场, 并做必要的拍照、录像记录作为索赔的依据。

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⑷填写索赔报告。在保险损失事故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应以书面形式告知保险人, 填写索赔报告。索赔报告包括出险原因、出险经过、损失情况、请求赔付金额等内容。

⑸提供索赔文件。

⑹接受检查。保险人在接到出险通知和索赔申请后, 应进行事故现场勘察, 核实出险情况、损失程度, 核算损失赔付金额。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协助保险人并接受其检查。

⑺其他处理工作。在索赔过程中还有一些零星工作:协助保险人勘察和核定损失;处理损余财产;领取保险金;当涉及第三者责任, 在领取保险金后应开具权益转让书, 这样保险人拥有代位追偿权。

此外, 在工程保险索赔过程中, 索赔资料的收集是关系到工程索赔成功与否的关键, 应得到大家的重视, 尤其是与领导的重视分不开。因此, 被保险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如下材料进行收集:

⑴工程概况;

⑵现场第一手资料———工程照片、录像带等;

⑶地质资料;

⑷气象资料, 如雨量、风速、潮位、温度、湿度的记录及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的报告;

⑸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⑹做好施工记录;

⑺要保存完整的监理报告和记录;

⑻有关工程量及单价来源;

⑼质量安全记录;

⑽对损害进行修复, 更换和重置的费用, 重置的费用和相关的凭证, 包括人员的餐饮费、飞机、火车、汽车的交通费、管理费等作为索赔的支持性文件。

除做好以上工作, 还要提高认识, 树立全员索赔意识。就索赔工作而言, 不能认为就是合同管理人员的事, 应在全体施工人员中树立起索赔意识, 加强全员的索赔意识, 不仅技术人员要关心, 现场调度人员、现场施工人员也要有这种索赔意识。往往由于现场人员对施工记录重视不够, 索赔意识淡薄, 结果造成现场的原始记录不完整, 而施工现场原始记录是索赔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 只有强化全员的索赔意识, 重视现场原始记录, 才能使得索赔工作顺利进行。

另外, 还要建立相应的索赔管理组织, 明确索赔管理的责任人以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奖罚制度, 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和索赔工作的连贯性。追踪了解保险人理赔的时间及可能的理赔结果, 及时提供保险人要求补充的资料。

总之, 加强工程保险合同的后管理, 要做好合同义务管理、合同变更管理, 保险索赔管理, 使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遭受巨大风险事故后, 仍能持续进行, 实现项目目标, 发挥工程保险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DB/OL].http://www.china-insur-ance.com/faguidaquan/, 2003.1.

[2]陈婉霞总承包工程保险及索赔——福州青洲闽江大桥工程保险及索赔启示[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04 (1) .

[3]罗翔, 戴秋光工程保险索赔的一般程序[J].水利水电技术, 2003 (10) .

[4]陈伟珂黄艳敏工程风险与工程保险[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1

建筑工程保险 篇10

关键词: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保险人代位权,过错

工程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加之我国建筑市场严重不良的现状,使得这一风险又大幅度增加,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来分散和控制这种风险。加强工程质量保险的立法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既可分散和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可以净化建筑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最终将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中,保险人的保险代位权如何行使、行使效果的好坏从一定角度来说将决定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是否能成功地得到实施和推广。

1 保险人代位权

各国保险立法一般均规定了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即保险代位权,它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在履行保险合同并赔偿被保险人损失后,所取得的在其赔付保险金的限度内要求被保险人转让其依法享有的向造成损害的第三者(责任人)请求索赔的权利。它是各国保险法基于保险利益原则,为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利益而公认的一种债权转让制度。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的代位权是指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被保险人(即投保人、施工人)追偿的制度。它和目前法律中所规定的代位权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特殊的代位权。我国《保险法》所规定的代位权是指保险人向造成损害的第三者追偿的权利,该第三者既非投保人,也非保险人,是一个与保险合同主体无关的责任人。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的代位权则是指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的权利,这里的被保险人也是投保人,即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承担保险责任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反过来向被保险人追偿,这一做法明显不同于目前其他责任保险的规定,在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等普通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一般不会向被保险人追索,但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这一做法却是必要的,因为开设该保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求施工人向业主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如果将来发生质量事故,业主不会因为施工单位赔偿能力不足而得不到赔偿。这就意味着不论何种原因,只要施工人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保险人就必须先行赔偿,然后由其向施工人代位求偿。从这一点来讲,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和保证保险的代位权具有相似性,在保证保险中,当债务人作为投保人又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后就依法取得代位债权人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但这二者的代位权又有明显的区别,保证保险中,债务人只可能作为投保人(债权人也可作为投保人),而不可能作为被保险人的身份出现,因此,行使代位权时,保险人不是向被保险人追偿,而只可能向债务人(此时债务人不是保险合同的主体)进行追偿。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是向同时具备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身份的施工单位追偿。

在学界肯定保险代位权的学说有多种,其中社会公平说从法律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人都应对自己的过错负责,所以加害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被保险人在得到保险人的赔偿后,有可能不再追究加害人的责任,如果此时不赋予保险人代位求偿的权利,将有违法律公平的精神。”笔者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致使他人受到损害且有过错的人,最终应在经济上有所负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合同中,若作为致害人的被保险人因为受害人可以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而免于承担责任,实际上是其通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而获得了不当利益,这不符合法律公平的精神。因此,无论保险人是否承担了保险责任,作为致害方的被保险人的责任均不能免除。同时,受害方的损失是既定的,法律也不允许其双重获赔,当其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后,其对致害方的追偿权应理所当然地让渡给保险人,这是保险法损失补偿原则的必然逻辑结论。在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中,应当明确规定保险人的代位权,并禁止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以约定的方式对此项权利进行排除和限制。

2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构成条件

1)损害的发生必须是由于被保险人的行为引起。

损害是由于工程质量事故所引起的,而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存在多种,但只有在因被保险人,即施工人的行为引发事故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被保险人的责任问题,这是保险代位权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且,保险人造成的损失必须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这是保险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条件。

2)第三人对被保险人享有赔偿请求权。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代位权是建立在第三人(事故中受害方,也是受到保险赔偿的一方)对作为被保险人的施工单位享有赔偿请求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赔偿请求权存在,第三人才有可能在得到赔偿后向保险人转让其对被保险人享有的赔偿请求权。如果第三人没有这一请求权,也不可能产生保险代位权。各国立法均对保险人代位权加以保护。

3)必须能够证明被保险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

这是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成立的一项非常特殊的规定。本文前面已经讲过,在确定保险责任时,对保险责任的责任基础——施工人的责任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予以确定,再以此来确定保险人的责任。当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就可能向被保险人进行追偿。我们知道,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的一个前提是被保险人须对损失的发生承担责任,那么,在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时认定被保险人的责任应当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笔者认为,如此时使用过错推定原则,将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即发生损害后,保险人进行赔偿,然后立即向被保险人追偿,保险人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基本上不承担风险,自然就不会关心如何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如何减少和防范质量风险。这样一来,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了。如果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保险人要向被保险人追偿,就必须证明被保险人对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否则,自行承担责任。

这样就将按现行法律无法分清责任的那部分损失加在保险人的身上,其优点是:a.有利于实现保险向社会分散局部风险的功能;b.也可促使保险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充分行使参与权,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所以说保险人行使代位权的一个要件之一是必须能够证明被保险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

4)保险人已经赔偿保险金。

保险人的代位权来源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受赔偿方向其转而对被保险人所享有的赔偿请求权。保险人没有承担和履行保险责任,事故中受害人自然也就不可能转让其赔偿请求权,保险代位权当然就无法成立。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代位权成立后,在其行使的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应当从法律上予以明确。

首先是保险代位权行使的名义问题,即保险人是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还是应以事故中受害方的名义行使。我国《保险法》对该问题并未作出明文规定,在学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中,保险人代位权应当以保险人的名义行使,另外,从保险实务来看,如果保险人必须以受到赔偿一方的名义行使,则保险人将没有独立的请求权和诉讼主体资格,而必须事先取得受害方的同意,这将会给保险人行使权利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是保险代位权行使的范围问题。为防止保险人的不当得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保险人行使代位权以不超过支付的保险金为限,我国《保险法》第44条第一款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但也有人认为,保险人以其赔付的保险金为限行使保险代位权,固然符合保险填补损害的本质特征,但是,如果保险人超出范围行使保险代位权有利于受损害方的利益,法律也可允许,但保险人获得的超额利益应当归属于受损害方。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并主张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制度中采纳此观点。

最后是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行使的法律保护问题。法律在赋予保险人这项权利的同时,必须规定一定的保障措施,否则,这项权利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在这些措施中,有两项是最主要的:a.必须规定第三人的协助义务;b.是对第三人过错行为的惩罚。对于前者,保险人可以相应扣减保险金,保险人已经赔付的保险金,保险人可以请求返还;对于后者,应区分弃权行为发生的不同阶段,分别处理:a.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第三人弃权的,保险人可以在其放弃的范围内不承担保险金责任。b.保险人履行了保险责任后,第三人弃权的,该行为在法律上应当视为无效。

参考文献

[1]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建筑业企业工伤保险问题的思考 篇1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工管理不规范

目前建筑单位大都属于民营企业,农民工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部分民营业主因不愿承担责任而不想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加之农民工自己也不愿签合同受管制,因此没有依法确立劳动关系,劳资双方在责、权、利上就没有任何约束,从而形成了农民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老板想要就要,不想要就辞掉的无序用工管理状态。

(二)企业负责人为职工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个别企业负责人抱着侥幸心理,总想到该不会出事吧?能拖则拖,躲一项工程,算一项工程,逃脱一劫,算一劫。不清楚缴纳工伤保险费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有的企业将所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与农民工工资挂钩,实行“补差”,即降低农民工的工资档次,减少农民工的工资额,来弥补企业工伤保险费支出,因此,导致农民工自己也不愿缴纳。

(三)依法要求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宣传仍有待于加强

宣传力度不大,仅限于零星的、针对性不强的应景式宣传,缺乏高强度、系统性的宣传,特别是对企业负责人的宣传力度仍然偏弱。

(四)建筑业中工伤“私了”率高

虽然工伤保险条例第62 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现实中,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发生工伤后,由于工伤认定中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举证复杂,证据收集困难,工伤认定难度大,再加上职工本身的流动性较强,使得建筑业职工在发生工伤后大都与用人单位“私了”。在工伤“私了”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处于优势地位,往往使得职工获得的赔偿低于其依照工伤保险条例所应当获得的赔偿。

二、对策建议

(一)大力扩展建筑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

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应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对固定的职工,应按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建筑项目使用的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可在各项社会保险中优先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作为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具体措施之一;安全施工措施未落实的项目,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二)完善建筑业工伤保险的相关政策

应参照本地区建筑企业行业基准费率,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工伤保险缴费比例。要充分运用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根据各建筑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率、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等情况适时适当调整费率,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按用人单位参保的建筑施工企业应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参保的,可以按照项目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健全工伤认定所涉及劳动关系确认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依法与其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加强施工现场劳务用工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工程项目施工期内督促专业承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建立职工花名册、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台账,对项目施工期内全部施工人员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施工人员发生工伤后,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确认劳动关系。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及其他劳动者证言等证据,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相关方面应积极提供有关证据;按规定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而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四)规范和简化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应当由其所在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并提供参保证明等相关材料。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依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确认工伤的,在此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其所在用人单位负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要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认定、鑒定时间。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探索建立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相关材料网上申报、审核和送达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工伤保险政策宣传和培训

青海:督促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 篇12

近日, 青海省人社厅、住建厅、安监局和总工会联合组成督查组, 赴西宁市、海东市、海西州及海北州开展督导检查, 督促建筑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督查组赴建筑项目施工工地实地检查, 与当地政府部门交换意见, 查验各地推进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措施、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 宣讲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相关政策。

督查组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座谈, 现场讲解政策, 帮助企业转变观念, 及时参加工伤保险。针对存在观望态度和侥幸心理的建筑企业, 督查组给予明确回复:对不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 一律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对已开工的建筑施工项目, 取消安全生产许可证, 并根据其工期长短责令其限期灵活参保。

上一篇:瑞芬太尼全麻下一篇:特征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