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语文

2024-08-09

沉静语文(精选9篇)

沉静语文 篇1

现实公开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害怕静静的课堂会冷场, 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艺, 凸显自身的素养。于是, 课堂上琴棋书画百般武艺统统上场, 音乐画面美轮美奂煽情之极。可是, 课上完之后, 静下心来回头想想, 我们的学生又真正学到了什么, 似乎没留下什么痕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不是闹市, 学习需要学生安宁与平静, 沉下心, 需要学生静静地倾听、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抒写。

一.静听因倾心而广博

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班级里同学争相举手, 大声嚷道:“老师, 我来, 我来……”当老师指定其中一名同学回答时, 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唉声叹起, 当这位同学发言不是哪么贴切问题时, 旁边同学又争相举手, 我来, 我来……根本没有在意发言的同学说的是什么。更顾不了听讲了;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却在下面旁若无人。在小组合作中, 更是你说你的, 我做我的, 丝毫没有用心去倾听同伴的发言……由于受年龄特点限制, 学生普遍存着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 而喜欢别人听自己说, 不是乐意倾听而是抢着说话, 这也是造成从表面上看非常热闹的一个因素。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活跃, 而且学生都主动地参与了课堂活动。然而, 在这热闹景象的背后, 我们的课堂似觉乎缺少了一份宁静, 一份倾听他人发言的心境!

“倾听”是一种习惯, 是一种学习, 是一种品质, 让学生学会“倾听”, 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我们的老师应让学生学会耐心, 当同学的发言不正确或者不完整时, 需要等这位同学将话说完了再指出其不足, 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细心, 无论听同学发言, 还是听老师讲课, 都要听完整, 记住别人的发言内容, 从中摄取有用的信息, 正确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最终结合自己的观点再表述完整答案;学会虚心, 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相同时, 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 有批判地吸收, 有选择地接受, 使自己的见解更全面、更有创新。

二.静读因潜心而深厚

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书后练习中有这样的习题:默读课文, 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默读课文, 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作者运用了许多数据。默读课文, 找几处这样的例子,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教材练习中多次出现“默读课文”这样的字眼, 可见编者的用心。

在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 让学生围绕书后练习, 默读课文, 画出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的数据。学生很快画出了这些数据: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我接着又让学生静下心来围绕这些词语, 再次品读课文, 学生在潜心默读之后发觉这并不是一组简简单单的数据, 而是谈迁刻苦撰写《国榷》的心血的凝华;对于谈迁这个人物形象也有了直观的、立体的了解。是潜心静读使浅显的文字变得深厚, 是潜心静读使简单的心灵变得丰盈。

三.静思因凝神而精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他告诫青年教师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 小手如林, 你说我说, 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潜心体会文本, 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 宁静以致远。

于老师在上《林冲棒打洪教头》问学生:“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请班长到台前来, 老师对班长耳语, 之后, 师生二人神秘一笑。接着请同学回答。每当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后, 班长便笑着对老师点点头。因为学生的回答无外乎一个意思的答案:林冲的一个武功高强又很谦虚的人。后来老师说:只要是认识字, 都能说出这个答案来。仅仅有这些优点还不能算作真正的英雄。他的为人, 人品非他人能比的一面在哪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从头读到尾, 思考这个问题。他告诉学生:静心读书, 静心思考, 智慧在宁静中, 智慧在思考中。用一个字概括林冲的人品写在手心中, 老师也写在手心中。这是引导学生沉下去思考的画面, 它是那样的简单, 可操作。一个‘让’字在林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中的宁静, 有时是一帖思维清醒剂, 在静静的思索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领悟能力。因此当我们抛出问题后, 别忙着“点将”, 还应该给学生留点宁静的时间思考。当学生还没讲完, 思维出现暂时的空白时, 教师不要过于“热情”, 惟恐学生回答不完整, 马上补充学生的回答。学生只有在静静的思考后, 他的语言表达才更加精辟。

沉静语文 篇2

作为领导,要应对的不仅仅是战略性和宏观性的问题,更有复杂的问题与细节的处理,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处置之道,他们沿着自己的思想曲线在思考,遵循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与人格态度。因此,他们在管理方式上会脱离所谓的英雄主义的轨道,而表现得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多少有些差强人意,偏离了大众对于领导的看法。其实,也正因如此,他们才呈现出了领导的真实性。不过,领导之所以为领导,自有一番独一无二的美德,他们身上克制、谦逊和执着的态度就是他们超越常人的存在,也是所有领导行之有效的坚持。

首先,于沉静领导而言,他们不会固执地坚持己见,但是,必要的原则和态度还是要有的。正所谓“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领导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这种态度,如此,他们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才能够给下属做好表率,从而行成公司的一种做事坚持。倘若他们朝令夕改,又如何给予员工提供执行力的依据?如何让他们对领导信服呢?如此看,作为领导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坚持原则和自我克制的重要性,要坚持真理,而不是因事情的多变而表现出软弱和放任的态度。

其次,沉静的领导与自负无关。他们从底层做起,丰富的经历积淀了他们谦逊的品格,也正是因为这种品格的存在,能够让他们在团队中获得美誉度和影响力,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服。(fsir)在事业上无论取得什么成就,他们都会认识到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将功劳归结为团队,让团队看到自己被认可的一面,从而凝聚在领导的身边,进行下一次的接力。而他们的谦逊也让他们懂得担当与理解,无论事业上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会勇敢地站出,协同团队一同跨越。

最后,沉静领导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司汤达说:“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我们可以说,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压倒,不会在危险面前临阵脱逃,他们会坚定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份执着的力量才是支撑着他们在竞争中存在的根本。

沉静的力量 篇3

无论大市好坏与否,它似乎总是很冷静,亦不张扬,一如其董事长的低调作风。

车市井喷时海马汽车的表现似乎不温不火,但在市场下滑时其却实现了稳健的增长。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11年1月~11月,海马汽车实现销售14.6万辆,增速达12.8%,远高于自主品牌汽车3.4%的平均增速,其销量在自主品牌企业中稳居前十的位置。

可以说,一直以来海马汽车坚持“做稳、做精、做强、不争大”的稳健策略,终于在整体市场下滑时表现出了一种沉静的力量。

三大坚持

总是留着小平头的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给人精明干练的印象。自2008年担任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后,在海马汽车坚持“先做精,再做强,后做大”的企业发展思路指导下,吴刚主导了耗时三年左右的产品结构调整,如今终见成效。

“坚持过硬的品质路线、坚持技术路线和坚持高端品牌的塑造”的“三大坚持”成为海马与马自达分手后,在产品开发、制造和推广方面雷打不动的原则。

在吴刚看来,海马汽车近年来所做的工作除了大力发展郑州基地外,一直在想尽办法提高竞争力,而不因为市场的升温就急功近利,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比如说,大家看到市场升温,就加快研发速度,争取在市场火的时候多推新产品争取总量的提升,甚至几个类似的产品同室操戈;这个时候我们却在做减法,精炼平台,追求精品,保证每一个产品都有竞争力、有特点,这样才能带来长久的生命力。”

基础打好了,竞争力和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就会随之提升。“2011年我们面对市场发展的调整,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说明我们的基础打得比较好,已经出现了收获的曙光。” 吴刚在谈及2011年海马的市场表现时说。

给《汽车观察》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海马汽车对高端品牌的塑造。在2007年举行的“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海马汽车首款完全意义上的自主产品海马3凭借品质、工艺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获得了年度大奖,但实际上当时由于定价问题其销量并未达到海马的预期,《汽车观察》记者曾就海马的定价问题采访海马汽车市场部部长汤斯,他认为当初对海马3的要求并不是追求量,其10万元左右的定价也与其中级车的身份相吻合。而是应该集中精力,稳稳占领现有的具有自身优势的市场,进而再做大做强。

无独有偶,在后来A0级产品海福星推出后,其6万元以下的价格显示出了很高的性价比,出现了热销势头,但吴刚告诉《汽车观察》记者,他们完全可以把产能都给海福星来冲量,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提升销量,但这对海马高端品牌的塑造不利,所以他们不能这么做。

当然后来随着海马郑州基地的建成,海马对于两个基地的产品定位进行了区分,解决了这个矛盾,即A级以下的产品包括A0、A00级家轿放在郑州基地生产,海口基地仍保持相对高端的产品线,使其“中级车专家”的名份得以维护。

向上突破

伴随着海马骑士的上市,2010年开始,海马正式开始了向高端进发。对于海马汽车来说,海马骑士是一款意义重大的战略产品,其肩负着突破10万元自主品牌天花板、引领海马汽车品牌整体上行的重任,更是海马首战B级市场,在技术、品质、营销等领域的检验者,承担了海马品牌向上、产品向上、与合资品牌竞争的任务。

2011年9月20日,一汽海马总经理林明世在2012款海马上市仪式上,对于自主品牌向高端发展发出感慨。他认为,自主品牌目前面临的问题,除了国家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因素外,在“合资向下,自主向上”的品牌竞争过程中,合资真正做到了向下,而自主却未能如愿实现向上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自主品牌过度在意销量和发展速度的增长,忽视技术能力、品质、品牌、客户服务及稳步成长的策略,更加剧了今天的局面。

尽管如此,林明世认为,品牌先行、向上突破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向上突破,必须有特殊的营销手段才能赢得竞争。海马希望能够以“文化行走”为核心的高端的文化营销路线让骑士在品牌塑造方面走出独到的路径,并且能够成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典范。

2011年8月海马汽车继2010年完成“丝绸之路 复兴之旅”大型跨国申遗行动后,海马骑士再度开启了“万里走黄河”征程,试图通过中华母亲河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让海马骑士2012款的品牌形象更加丰富。

事实上,海马骑士一上市就直接把自己推到了与韩系车对决的位置。首先在产品上只有高配车型,没有低配车型。这样做的目就是向市场传递更直接的声音:海马骑士以高配产品直面与合资品牌——特别是市场销量最大、潜力最大的韩系SUV的正面竞争。

“很多人认为我们这种营销策略会失败,或者会付出很惨痛的代价,但是实践证明我们的策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现在的销量是3000辆左右,是10万元~15万元区间的主流车型。”吴刚显然对于海马骑士的表现很满意。

当然,再“沉静”的企业也需要营销和传播。实际上,除了品牌的推广,在以赛事文化塑造品牌和产品品质方面,早在2005年,海马汽车就投身于中国最高级别的房车赛事——中国房车锦标赛,即CTCC的角逐中。在2011年11月6日,以福美来三代出赛的海马福美来车队终于成功夺得了中国量产车组年度总冠军,成为首个在该赛事中夺得年度总冠军的自主品牌车队,实现了自主品牌“零”的突破!

沉静语文 篇4

《入殓师》是部优秀电影, 一经播映即好评如潮, 享誉世界:荣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第32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高奖;第11届意大利乌迪内斯远东电影节, 它获得相当于最佳影片的“观众奖”以及由VIP和支持者投票选出的“黑龙奖”;它还荣获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第63届每日映画日本电影大奖……《入殓师》也颇受中国人欢迎, 获第29届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在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一举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外国影片”、“外国导演”和“外国男演员”三项奖项。据资料显示:影片公映至2009年3月时, 仅在日本观众就多达456万人, 票房收入约为52亿日元, 导演至今已获68个奖。 (1)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大悟。他善良温顺, 内敛低调, 逆来顺受, 独自扛起生活重担。小时候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学拉大提琴, 此后父亲与情人私奔, 留下母子相依为命, 艰难生活。成年的大悟琴技平庸, 合唱团解散后自以为无能放弃琴艺, 一则招聘广告“年龄不拘, 保证高薪, 实际劳动时间很短, 旅行的家务助理, NK代理商”吸引了他。面试时社长没看一眼简历就扔到一边, 吩咐手下为他印制名片, 付给当日工资, 当他明白工作就是为遗体擦洗、更衣、化妆后大惊失色。唯一能接受的就是薪水不错, 为稻粱而谋, 他答应了这份工作, 随后就扮演死尸配合社长拍摄入殓过程。第一次就为尸体已腐烂的老妇入殓, 恶臭扑鼻、苍蝇扑面, 让他呕吐不已, 还留下难闻气味和心理阴影;第二次是作为见习生为中年妇女送行, 因迟到还遭人冷眼, 但社长一丝不苟、认真细致、轻柔冷静的化妆让逝者美丽鲜活, 赢得了死者家人的感谢, 让他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自豪。妻子看过录像才知他的工作, 嫌弃他肮脏而离家;朋友心存偏见, 死者家属也嘲弄贬损。他想放弃, 经社长的开导、启发, 在彷徨、犹豫后加深理解, 独立为变性叛逆的男孩止夫入殓, 得到家长感谢, 他逐渐坚定了工作的方向。在给澡堂女老板和父亲做美容护理时, 他动作轻柔、稳健、细致有力、熟练流畅、富有韵律感和仪式感, 完全进入忘我状态, 让观众感受到职业的伟大, 也消除了阴森恐惧感。当然, 大悟身上也体现了生而为人的无奈、无法自主:父亲要求他学习并不喜爱的大提琴, 还弃家私奔, 30年后忽然得到父亲去世的通知, 入殓时才感受到父爱;莫名的下岗, 借债购买的高价大提琴尚未摸热就得典当出去;随后又稀里糊涂做遗体美容化妆的工作, 无端遭人蔑视……好在最终他毅然选择入殓师的职业, 找到生存的价值。大悟的命运似乎总无法掌控, 只能顺从, 听人安排, 其遭遇折射出草根阶层的宿命和生存现状。

佐佐木。他沉稳老道, 狡黠睿智, 恩威并重, 妻子死后亲自为她安排葬礼, 因此而顿悟感慨, 选择入殓职业;他对生活有独特感受和理解, 言行中透着禅意, 精细认真工作, 尽情享受美食, 生活富有情趣, 俨然成了大悟下岗再就业的职业和精神导师。他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诱人应聘, 又用高薪留人, 再用哲理导人, 以严词厉语训人, 以规范动作示人, 直至大悟真正领悟自觉入行。他认为给遗体净身, 可除去死者身上的疲惫、痛苦和尘缘;为逝者细致入微着装、上妆, 赋予其永恒的美丽, 为其庄重送行, 是给亡者尊严, 给生者抚慰, 乃人间大爱。正是佐佐木的严肃恭谨和出色技艺, 使暗淡失色的女人变得容光焕发, 面对今生见到的最美妻子, 曾经独裁、暴躁、阴郁的男人泪流满面, 不断忏悔未曾珍惜呵护妻子, 并向社长致谢, 这一切感染着大悟, 逐渐理解职业的意义与价值。

美香。她温柔贤良, 体贴顺从, 通情达理, 吃苦耐劳, 伴随丈夫从东京回到乡下山形,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 都会抿嘴微笑。虽说对丈夫的职业有所抱怨, 但最终能接受包容, 为之自豪, 寄托着男人对美好女性的想象。

主题思想复杂多义

本片的主题思想复杂多义, 饱含深情, 蕴藉深远。

对死亡和生命的理解。对一般人而言, 死亡或与之相关的事物如遗体、灵柩、棺材、坟墓、鬼魂等都让人感到阴森可怕、悲哀不幸、恐惧忌惮, 然而日本大和民族对死亡、凄美、虚无都有种莫名的追捧、病态的迷恋, 把死亡当做一种美丽, 赞誉死亡瞬间为“落花之美”。死亡并非对美的摧残, 而是通过对有形体的毁灭促使精神长存, 实现有限生命的超越和飞升。日本人爱樱花就因其生命短暂而脆弱———开时绚烂热烈, 落时凄美缤纷, 来去匆匆, 暴开暴落, 又爽又酷。日本古代武士更以樱花自比, 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瞬间美, 追求瞬间的生命闪光, 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人中武士花中樱”是日本人一种理想境界。村上春树认为“死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着”, 多次在作品中描写自杀的人和事。日本甚至流行集体自杀, 连作家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都选择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文化浸淫的日本人认为死亡不过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段旅程, 如灯明灯灭、花谢花开, 自然寻常。片中两位老人难免也有此看法:社长认为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人生归途, 只能坦然接受, 活着就得享受:专注吃海豚鱼白、贪婪吃鸡腿, 追求尽兴与乐趣;屋内花草茂盛, 色彩鲜艳。火化场老头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 而是走向另一个地方, 走过门, 走向另外一种崭新的生活, 意味着生命的延续。老人直面死亡, 才能惬意生活:散步健身、泡澡、下围棋。小林亲眼目睹死亡的恐惧和腐尸的肮脏, 才能疯狂厮磨美香, 缠绵恩爱, 享受活人的真实气息和肉体的快乐。入殓是给亡者细致入微的着装上妆, 赋予永恒的美丽, 使其干净地上路。艺术化的仪式背后, 是温柔的关爱、充分的尊重, 一切都是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残缺与和谐、冲突与和解。通过影片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人并非寿终正寝:如变性男青年自杀, 男孩夭折, 女孩车祸丧生, 中年女子别夫弃女撒手人寰, 留下家庭悲剧。其中也隐含着日本老人无人赡养、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 大悟母亲和第一位入殓者都是去世多日后肉体腐烂才被发现。大悟的父亲、澡堂老太、火葬场老人、佐佐木及小林的女同事都孤独地生活着, 亲人间难以沟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一则材料中写道当下日本世态炎凉, 嫌弃漠视老人, 雇陌生人顶替自己为故人、祖先扫墓, 更令人感叹万千。 (2) 我们亦看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止夫最终得到父亲的注视和理解, 大悟谅解了父亲;美香和周围人对大悟职业的认同和感激;山下理解了开澡堂的母亲, 焚化母亲时恸哭不已。亲情的回归、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尊重都成为创作主旨。艺术离不开生活的滋润和刺激, 对生活有深切感悟、透彻理解后, 大悟在同事面前、旷野演奏才优雅从容、陶醉娴熟、深情感人。也正是拥有拉大提琴的精细技艺, 专业训练, 深刻领悟, 更能使美容工作做得镇定、流畅。

艺术手法朴实

本片没有炫目的数码特技, 没有强烈的视听冲击, 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创作者冷静客观、朴实无华地关注、展现着世间人事。

镜头语言成熟而丰富。本片固定画面多、运动舒缓、景别多变、角度多样、注重细节。整个影片鲜有快捷凌厉的摄影、剪辑风格, 多为固定画面, 更能让观众全心关注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 细微情感变化, 也符合肃穆、凝重、压抑、沉思的电影风格。相对缓慢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摄影, 如潺潺流水使得影片具有活力, 符合现实生活的动态, 又不至于郁闷凝滞。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景别皆运用得丰富灵活, 正面、侧面、背面和俯、仰、平角等镜头都调度自如、丰富多样地表现人物表情、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多个空镜头亦能展示乡村的美好与宁静、环境与情感的互动。

光色特点。本片多为暗调, 明暗对比不强烈, 光线常晦暗不明, 逆光多, 凸现人物的剪影;色彩单一, 以黑白为多, 纯度和明度都不高, 显得浑浊低暗, 总体呈现出压抑、忧郁、不祥之感, 难以爽快洒脱, 与题材相符。影片一开始车辆在浓雾中前行, 给全片奠定了迷茫神秘、前途不明的基调。黑西服、黑礼服、白衬衣、白裙、白布、白雪、白雁、乳白色棺材……色彩单调而略显沉重。但几处鲜艳的色彩格外突出, 颇含寓意:大悟屋前粉红的樱花绚烂而绽放、飘落缤纷, 预示生活美好, 妻贤夫勤;社长办公室里摆放着色彩鲜艳的各类花草, 娇艳欲滴, 生机盎然, 这是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写照;而入殓时陪伴死者鲜艳的衣服、口红、黄丝巾, 周围陈放的五色鲜花、红色蜡烛……正衬托出对逝者的惋惜, 对生命的挽歌, 对未来的祝福。

叙事特点。本片主要人物集中, 线索明晰, 情节简单, 在大悟的旁白中展开故事, 倒叙、回忆与现实相结合, 节奏缓慢, 交代得从容不迫, 有条不紊。人物集中在大悟周围———如妻子、父亲、NK公司佐佐木与上村、澡堂女太与儿子三口之家及其相好。为了使影片更加紧凑, 内涵丰富, 寓意深刻, 也设计了较多的戏剧化情节, 如澡堂老板娘和父亲先后突然去世, 都由大悟来入殓, 随之晚辈都理解逝者, 多少显得主观突兀。本片常穿插大悟的心理活动, 如回忆幼时学琴, 家人团聚, 与父亲交往的点点滴滴和父亲模糊的形象;演奏大提琴时, 也有多个入殓的画面连缀, 极大拓展电影的叙事时空, 丰富情节信息, 更好地展示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复杂情感。片中细节、道具与意象也耐人寻味, 如石头、大提琴、黄丝巾、各类美食, 既使作品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又能较好表达骨肉情、夫妻爱、朋友义、人生观, 揭示主题思想。

音乐。久石让大师为本片亲情配乐, 增色不少, 他为众多影迷所熟悉, 乃宫崎骏动画御用的作曲师, 留下了《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和《萤火虫之墓》、《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脍炙人口的乐曲。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 创作了《那年夏天, 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 还为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电影谱曲, 享誉世界。本片以大提琴为基本配曲乐器, 插入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巴赫与古诺合谱的《圣母颂》, 或明快悠长, 或忧伤平缓, 或大气浑厚, 或低沉婉转, 时而伤感哀沉, 时而纯净淡雅, 时而激越振奋, 时而温柔平和, 细腻贴切地诠释主题、塑造形象、表达情感, 悦耳动心, 令人久难忘怀。

影片《入殓师》人物形象塑造成功, 主题思想复杂多义、意味深长, 艺术手法朴实、视听语言丰富, 独具特色, 不啻为一部耐人咀嚼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①《入殓师》狂收52亿票房, 导演至今已获68个奖, http://ent.163.com/09/0318/14/54MNRE0H00031NJO.html。

坚毅沉静韩自立散文 篇5

早就听说过书法家韩自立先生的大名,却无缘一睹其人其书法的庐山真面目。在西安这个文化沉淀深厚的城市,各式各样的书画家如过江之鲫,令人目不暇接,很多人则如过眼云烟,在大众面前稍纵即逝,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和记忆。韩自立先生却不同,在别人有意无意的诉说中,在我几乎不愿接纳遍地都是的其他书画家的倔强性格中,他却以顽强的姿态、美好的形象在我的记忆深处扎根、定格。虽然先前我并不知道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黑是白,是俊是丑,只是对他的姓名熟悉而已。

我和韩自立先生的首次谋面,是在朋友所开的八仙宫的茶秀。在我抵达八仙宫的茶秀时,早见一位浓眉俊目、面色沉静、性情坚毅的中年男子,在书案前握管而书,四尺宣纸之上,民族英雄岳飞的著名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如行云流水,铺排而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俗不媚,不矫不躁,清新飘逸,俊朗悦目,儒雅安详,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又仿佛令人回到了墨香氤氲的文人书斋。只见他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撇捺按提,挥洒有度,俨然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的将军,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文字的千军万马,我在心中暗暗惊叹他书法功力的深厚和老到。一副字写完,朋友才向我介绍他就是韩自立先生。我们握手寒暄,倾心交谈。他不苟言笑,说话不急不缓,老成持重,大有曾经沧海之意,但在他的方脸阔嘴之间,明显地却挤出丝丝笑意。那是善良的笑、友好的笑,是对书法艺术追求充满希望又颇有收获的自得的`笑。韩自立先生从艺三十多年来,不事张扬,埋头苦练,遍临诸帖,拜师书法大家张兴斌雷珍民学艺,潜心钻研,临池不辍,博采众长,诸体皆能,尤擅楷书,其小楷圆润流畅,清秀端庄,目前已自成一家。近年来,韩自立先生的书法作品多次荣获大奖并被刻匾悬挂,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但他依然安之若素,日日临池,追求不止。

如此激昂而沉静 篇6

这样说,似乎辜负了小林君的美意。似乎读完了《蟹工船》,应该拍案而起控诉资本主义的万恶制度才对。但又觉得若要向小林君学习、向他的生活和战斗经历学习,应该不是这样的办法。看书中小林君的年谱,在他短暂的廿九年华中,少时爱水彩画,爱写和歌,演童话话剧,爱和平,反对对华战争,做过待遇优渥的银行职员(后因写作本书被辞退),为卖身女赎身,写作也是如武士用剑,从容沉着。看小林君的照片,还有他躺在屋中和众战友在一起的遗照,正如他的文字一般,如此朴素而深厚,如此激昂而沉静。我想,还能怎么样呢?不要急于去战斗去抗争去呐喊,去真实地体验生活,才是“第一要務”,此后,才有实事求是的写作和动静合宜的行藏吧。

而只有细腻地爱生活的人,才能如此敏锐地写非人的生活吧——尤其是写出在非人的生活中的温暖和幸福。我的观感就是这样,读这本书,觉得有趣,快意,对工人的亲切多于对资本家的憎恶。一来那是一个遥远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应该怎样了;二来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们的朋友也多是,我爱他们,尤喜和爽朗而清贫的工人交谈过往。在我看来,小林君真切精准地写出了他们的情感,他们也真正值得书写。他们太不同于愁容满面的现代的年轻的人们了。现代的年轻人,即使是工人,也习惯于攀比赚钱的多少,处境的优劣,有房无,有车无,对生活缺少热诚,精于算计,不团结,不大度,不纯粹。他们被总结为“贫而不清,富而不贵”。我想,人是不可能毁于困顿的,正如书中所述,这只能让人们更团结,即使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而明智地求生,去投身工会和给他们真切希望的党派;而人是可以毁于平庸享乐的,让人斗志凋零,不辨南北,丢掉勇气,迷失在生活的棉花套中。人的幸福固然可喜,追求幸福的能力更为可贵,那才是人的闪光之处吧。

我想,只有大笔如椽,才爱写海上劳工。夏衍的《包身工》,直接地学习了它的笔法,它的取材,甚至是它的情怀,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而这个时代的文学讲究技巧,讲究风格,讲究情调,惟不讲究立身之本了。是的,这个时代盛产悲伤,却不生悲悯;盛产奋斗者,却不敬信仰;盛产偷窥式的写实,却对劳苦大众的朴素之实退避三舍。所以需要这样的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即使不从事文学写作,对“直面人生”也是有益处的吧。我劝我辈读书人,吃点素的,读点质朴的,身体力行,为社会做一点有用的实事,比那些虚的浮的高的响的,要好得多了。

沉静语文 篇7

一、巧借文本的语言, 融会贯通

【片段1】于永正老师执教《新型玻璃》。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师:不过, 我不打算让你们说, 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

师: (板书“自述”两个字) “自述”是什么意思?对, 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 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 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 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 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 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 (笑声) 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 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 要实事求是, 不要吹牛。 (笑声)

(生写“自述”, 师巡视。)

师:下面, 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大家注意听, 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给他评改的, 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

……

师:最后一种玻璃谁来读?好, 请你来。

生:我叫“吃音玻璃”, 我虽然不像“夹丝网防盗玻璃”那样能防盗, 不像“夹丝网玻璃”那么坚强 (师插话:“坚强”改为“坚硬”) , 不像“变色玻璃”那样……但我也有一种特殊本领, 就是能吃掉噪音。你们把我装在窗上, 如果街上的噪音是60分贝, 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8分贝了。我是消灭噪音的能手!

师:她是最后一种玻璃, 她把前面的概括了一下, 等于替老师作了总结, 我要好好谢谢这位同学。

这样的读写训练形式新颖, 颇具匠心。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巧借文本的语言进行了有效的写作训练。这种改变人称进行“自述”的形式, 让学生静静地走进文本中去换位体验,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大大调动了学生“写”的积极性。而让学生当众读自己的作文, 教师当众相机面批, 这样的方式不仅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而且便于相互交流和启发, 费时少, 受益面大。

另外, 模拟诗歌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再创作, 巧借文本的相关语句写一段导游词, 或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 等等, 都是行之有效的读写训练策略, 能切实地为学生搭建起表达的平台, 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迁移,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 特别是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走进角色内心, 感同身受

【片段2】薛法根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

师:这哪里是一只天鹅呀, 分明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

生: (整齐而激昂地) 勇士!

师:老天鹅头晕了, 眼冒金星了, 但它还是拍拍翅膀, 艰难地站起来, 第三次———

生: (更深情地) 腾空而起,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那么第四次、第五次呢?请你们拿出纸和笔来, 写一写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吧! (配乐:《命运交响曲》)

(生激动地写。师巡视, 请写得好的站起来读。)

生:老天鹅老眼昏花了, 但它还是坚强地站起来, 再次腾空而起,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多么坚强的破冰勇士呀!

生:老天鹅的翅膀折了, 腹部流出了鲜血, 但它还是坚持着, 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再一次腾空而起,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生:老天鹅实在没力气了, 但它还是不愿放弃, 它对自己说:坚持!坚持!于是, 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师: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老天鹅奄奄一息了, 但想到它的牺牲可以换来一大群天鹅的生存, 一股神奇的力量使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师: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精神!这又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情操!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把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激动地站起来, 慷慨激昂地读。)

《昭德新编》中载:“水静极则形象明, 心静极则智慧生。”薛老师课堂中的这一读写训练点, 就是先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 让他们沉到语言文字深处去, 沉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去, 这才有了其后的真情流露与感人肺腑。前面这几分钟的沉静, 看似平平淡淡、波澜不惊, 但透过这表面的静, 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学生跃动的灵感、奔涌的思绪、澎湃的激情。他们正沉浸在读与写的美好境界中。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让他们感同身受;生命的壮烈与伟大, 令他们肃然起敬。这是沉静的魅力!这样的沉静,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 心灵得到了濡染, 生命得到了净化。这样的思考, 较之喋喋不休的言说, 更能锤炼学生阅读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写作的品质。这就是收获, 实实在在的收获, 语文的收获!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思绪飞扬

【片段3】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 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 在他的家乡, 在他的故园, 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 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播放音乐后, 边巡视边启发。学生写片段。)

师:孩子们, 请停下你手中的笔, 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 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 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 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 放起了风筝, 还有的在用花朵编花环……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 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 星星一闪一闪的。纳兰性德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 鸟儿不再叽叽喳喳地叫, 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 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 多么安逸,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天气晴朗, 妇女们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 一会儿捉蝴蝶, 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担水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 吃饭, 聊天。

师:天伦之乐, 温馨融融, 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 此时此刻, 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 这样的情景全都破碎了。 (大大地板书“碎”字。)

(师动情引读, 生深情吟诵《长相思》。)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纳兰性德那个身与心分离的世界, 体会那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王老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他让学生用想象的眼睛去静静地看, 用心去细细地品。学生虽身在课堂, 却“寂然凝思,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他们随着飞扬的思绪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词人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情景, 在寂然间望见了纳兰性德心中所魂牵梦绕的美好故园, 在悄然中感受到了人在征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与哀伤, 品味到了“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怅然与凄凉。佛家语:“静能生慧, 慧能生智。”正是这样的沉静, 才让学生放飞想象, 思绪飞扬, 才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听说读写的精神之旅, 聆听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心灵之歌。

沉静语文 篇8

这是琵亚芭苏伦·戴娃的第二部作品, 她的上一部是毕业作品, 纪录片《骆驼骆驼不要哭》, 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本片获得了金棕榈狗狗奖最佳影片、德国慕尼黑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纽约汉普敦国际影展“金海星奖”最佳影片并代表蒙古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作为年轻导演可谓出手不凡。有影评人说, 她的长项之一, 便是能够带领剧组进入普通蒙古家庭而不打扰他们, 以最近的距离观察和表现最自然真实的生活。戴娃曾穿越蒙古草原四千公里寻找这样一个适合拍摄的家庭。那种毫不打扰恰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沉静的气质。《小黄狗的窝》风格上与上一部影片有所延续, 采用类似纪录片的方式讲故事, 不急于展现情节的悬念和进展, 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一个像草原一样宁静美丽又充满情趣的故事, 安静的讲述、安静地思考。

1. 诗情

草原民族历来以豪迈、剽悍、粗犷的情怀为人们所熟悉, 本片却展现了草原民族的另一面——温柔的亲情。妈爸亲吻放学回家的女儿、妻子用马勺舀出牛奶撒向丈夫远行的方向乞求平安、小姐弟之间不时嬉闹……这些淳朴的风俗和生活细节平淡中透着浓浓的亲情。草原空旷, 即便初次相见的陌生人因为空间的辽阔也更增加了彼此间的亲近、依赖和信任。小娜莎在大雨中来到老婆婆家, 也许从前并不相识, 但却好像祖孙一样聊天讲故事;阿爸放牧时遇到两个牧羊人, 送上鼻烟, 虽初次见面, 但爽快地答应了上城的时候为老人家带些东西回来。

蒙古民族对广袤的草原有着一种执著的深情。影片常常安静地采用大全景、全景, 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这如同蒙古民族在宽广辽阔的草原上繁衍生息, 她养育了他们。巴察禄一家拆除蒙古包即将离开的时候, 两列车队围住驻地, 孩子们站一旁, 父亲虔诚地坐在中央, 喃喃地说“美丽的航盖大草原、感谢你的收留”。平静的语言、简单的习俗道出他们对草原的深情。影片也对城市化进程中依恋草原的游牧民族境况进行了温和的呈现和思考。

娜莎和小狗的感情是这部影片的核心叙事链。对于游牧的蒙古人, 狗是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希望生生世世永远在一起。影片的灵感就来自于导演戴娃的阿嬷告诉她的一个蒙古传说:草原上的蒙古人相信, 人和狗之间有种特殊的轮回互替的关系, 此世当狗, 来生为人, 一世做狗, 一世为人。所以, 自家的狗死后, 会把狗的尾巴截断, 放在它的头下面, 作为转世为人的辫子, 并在狗嘴里放一块奶酪, 作为来世的第一餐。但是随着城市化对这些游牧家庭的影响, 许多牧民陆陆续续搬到城里谋生, 人们不再把狗儿当做不可或缺的珍贵伙伴, 被遗弃的狗儿与狼群混迹, 原本看护羊群的狗儿反被牧民们防备, 更不愿收留。传统蒙古人对狗有一种生死相依之情和感恩之心, 虽然娜莎对小狗的感情只是出自单纯的喜爱, 但是影片最后小狗赶跑了凶狠的鵚鹰保护了弟弟, 曾极力反对留下“点点”的阿爸的眼中充满了感激。小狗再次成为一个蒙古家庭的成员, 这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

这背后隐藏着导演对草原、对蒙古民族的感情、对游牧文明的依恋。草原上清清流淌的河水、云的影子落在草地上深深浅浅的色块、暴风雨中老人蒙古包中温暖的灯光、灯光里从指尖流出的一粒粒米等诸多充满感情的细节。拆除蒙古包离开驻地的精彩段落, 在这部多用长镜头、镜头数非常少的影片中, 竟完全不吝惜地使用了59个镜头, 整整十分半钟来表现蒙古包的拆除和全家搬迁的全部过程。这种展现手法是纪录片最典型的镜头语言。镜头好像轻轻抚摸着恋人的每一寸肌肤, 想要留下她每一个回转的眼神, 每一颦每一笑;在这个叙事上几位简单的情节段落中, 摄影机那样宁静地悠长地停留着, 充分透漏出导演对这片草原、这片土地、这个民族的无限爱恋。

2. 诗趣

虽然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方式, 但故事叙事仍不失“趣”。趣味不意味着单纯的戏剧冲突, 戏剧性是一种非常态的生活, 但趣味却可以是生活的常态。情节与纪录性、悬念与生活化, 通过细节和趣味很好地在影片叙事中得以融合。

有孩子就有童趣。影片多处展现了小主人公娜莎和弟弟妹妹们、和小狗玩耍的充满乐趣的场景。娜莎从灶边的妈妈那里要来了一块块干粪和妹妹们垒房子, 只是干粪, 孩子们就可以玩上半天, 任何的东西到了孩子们的手里总是像魔法一样变成了有趣的玩具;出去捡干粪的娜莎笨拙地把牛粪挪进铲子, 却没扔进篓子, 落在外面, 自己全然不知。此处导演用了不同手法表现。一处是全景, 娜莎扬起铲子, 向身后的篓子扔去, 啪的一声, 落在了篓外的地上, 背景是广阔得草原和山脉, 前景是娜莎笨拙而可爱的行动;同样的情形接连发生, 不同的景别和镜头组合增加了同一动作的趣味性——脚的近景, 铲起牛粪, 啪地落在了镜头的角落。爸爸从城里带来了粉红的电动狗, 立刻吸引了弟弟妹妹的注意, 连点点也跑进来凑热闹。姐妹俩躺在草地上看云彩、爸爸买来的塑料舀子被放在锅里烫坏了……镜头捕捉了很多有趣的生活细节。

3. 诗意

观众可以直观地体会到这部影片呈现出的诗意。本文试从艺术手法和风格上分析那份情、那钟趣的诗意呈现方式。“诗情”和“诗趣”的部分主要对影片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研究, “诗意”更侧重形式风格的思考。

影片使用了一定量的固定长镜头和景深长镜头, 运动镜头幅度小不激烈, 完整地呈现了生活流淌的细节, 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因而影片呈现比较明显的纪录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出草原独特的生活质感, 舒缓、沉静, 流淌着的, 诗一般的。全景和大全景镜头的使用, 凸现出草原和天空的广阔, 虽然视觉主体所占比例小了, 但是背景的宁静强化了视觉主体的运动。如同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电影, “大全景也是特写”。蒙古包内的生活场景则主要采用了肩扛手持镜头, 体现出自然的生活气息。

音乐是流淌的诗歌, 辽阔草原的蒙古长调、浑厚深沉的马头琴更是一种从远古流淌而来的诗歌。拆蒙古包段落, 马头琴轻轻响起又不曾察觉地消失, 间断地使用了两次。搬离驻地, 母亲唱起了蒙古长调, 悠远又略带惆怅, 长调既可抒情又可叙事, 带有民族史诗的色彩。母亲的长调巧妙地连接了搬离和迁徙这两个段落。该片还有多处采用了音乐、歌声连接场景或段落的方式, 比如迷路的娜莎在老婆婆的歌声中走入她家。流淌的歌、曲和调平添了影片诗一般的气质。

故事片要讲故事, 采用纪录片手法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故事性。如何能在故事上吸引人, 又呈现出舒缓的诗一般的风格则取决于影片的叙事技巧。该片核心事件是点点究竟会不会被阿爸赶走, 能不能留下。导演的叙事策略是, 一开始娜莎家的羊就被咬死了两只, 随后不同的人不断和阿爸讨论点点可能带来的危险, 铺垫强化了被遗弃的可能;与此同时, 又用大量段落表现娜莎和点点感情的加深, 让观众喜欢娜莎也怜惜小狗点点。故事在观众心里产生了强烈愿望和感情与必然失落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整部影片, 悬念不断被强化。片中还设置了两处紧急的段落, 一处是娜莎第一次放牧, 迷路;另一处是丢下的弟弟受到鵚鹰的威胁和两方营救的交叉剪辑。但影片并没有将这两处做夸张式的戏剧表现, 在紧张的情绪中镜头运动平稳从容。娜莎一个人第一次放牧很晚没有回来, 草原上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妈妈焦急寻找。导演用了一个非常简洁的全景镜头, 母亲骑马从画面穿过, 没有用快节奏剪辑和特写等景别从形式上强化母亲的焦急。随后剪入的是弟弟妹妹们在家里玩的轻松场景;另一方面娜莎循着老人的歌声来到了老婆婆家, 没有孤零零地被暴风雨阻隔在草原上, 以老人、歌声、暖黄的烛光等诗意方式表现。

色彩也是影片的诗意之笔。内镜蒙古包颜色缤纷, 外景蓝天、绿草、灰绿色的山、白色的蒙古包、纯色的蒙古袍, 画面呈现大色块的搭配;辽阔的草原、岱岱远山和飘着白云的蓝天、暮色中升腾的炊烟、昏黄的烛光、浓重暮色中蒙古包的剪影……自然与平静中增加了影片的美感。

蒙古草原辽阔的自然风貌极大地扩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增加了影片自然流畅的气质。镜头中流淌着一种平静、诗一样的气质和情怀。这种沉稳的气质在年轻导演的影片中实属难得。这个变化极快的世界中, 控制好自己的节奏, 不被其左右, 那份处世的平和与安详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王泰来等.叙事美学,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2]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理论和实践,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蛊”卦:沉静事变 篇9

在继承事业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矫枉过正的内容,这需要把握好时机而平缓过渡:不要急躁冒进酿成改革的较大过失。

山风“蛊”,序《易经》第十八卦。《序卦传》日:“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释“蛊”卦辞:当“蛊”之时,是乱极必治的大亨通气象,是经历了艰难险阻而必然会拨乱反正。事前要自新改过而尽力防患,事发要谨慎处置而及时挽救。

爻辞一:“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释爻辞一:当“蛊”卦初六之时,匡正父辈淫邪之妾乱政造成的衰败,因为有才干的儿子能继承好前辈的事业,所以亡父不会给后人留下过失和灾祸,虽然危险,但结果吉利如意。

爻辞二:“九二,千母之蛊,不可贞。”释爻辞二:在“蛊”九二之时,涉及到处理母亲造成的错误或过失,不可操之过急或严词谴责而只能在劝谏之下缓缓解决。

爻辞三:“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九三过于刚烈,释爻辞三:九三阳刚正位,纠正父辈的错误和过失,虽然不甚完美不甚如意,但不会造成新的较大失误。

爻辞四:“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六四不能有为;释爻辞四:六四不能担当大任,无原则地宽容前辈传存的错误,延续很多的弊政,长久发展下去会出现危机。

爻辞五:“六五,干父之蛊,用誉。”六五为外卦中央至尊,释爻辞五:六五处中央至尊之位,以道德准则匡正父辈施政中产生的弊端,能获得称誉是有善于刚柔相济大臣的辅佐。

爻辞六:“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上九尤如置身事外;释爻辞六:上九超然淡泊,不再有国家大事需要去为之操劳,今后就是以行善积德和自我品格完善为目标的事情了。

上一篇:悬架模型下一篇:传媒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