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指数

2024-10-13

环境指数(共10篇)

环境指数 篇1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形成我国特有的农民安置社区, 其既不同于城市社区, 又不同于农村社区, 有着独特的人口结构、思想观念和环境要素, 在治理中存在着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环境的"脏、乱、差"影响社区的整体风貌, 有悖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目标。

1 农民安置社区产生的原因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凭借高效的工业用地审批制度快速承接了全球制造业的转移, 获得"Made In China"的全球分工地位。乡镇企业和开发区承载工业化的主要平台, 形成粗放被动的"城镇化"。

农村地区的社区典型形式是农村, 城市的典型社区是居住小区。但是,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 农民安置社区作为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渡性社区, 瓦解了农村原有的乡土型社会, 大量失地农民被市民化。

农民安置社区兼有城市与乡村的特点, 两者双重影响社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民安置社区的经济结构、人口组成、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造成社区的分异。"新市民"行为的二元性, 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城市本身的二元性, 使之具有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混合特征, 反映在社区生活上产上表现为"新市民"对新型的城市社会尚未适应。

2 农民安置社区居民特征与居住环境的特点

农民安置社区具有以下特点: (1) 人口结构复杂。其居住主体主要是农民, 但社区中也存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购房者, 造就社区人员流动性大, 层次不均。 (2) 就业层次复杂。居民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 出租房屋、务工和经商是居民主要收入来源, 外来人员的职业分布更加复杂。 (3) 社区组织、机构职能交叉。由于失地农民快速的市民化, 其在管理上从原来的村落管理型向城市社区管理型转变。但是, 这类社区同时存在"居委会""村支部""村委会"等组织机构,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 很多工作很难做到位。 (4) 文化交融困难。从情感和心理来讲, 农民对原有的村落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城市竞争文化、法制观念、效率意识等现代的观念对"市民化"后的农民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两种观念的融合还需要时间。 (5) 物业管理困难。社区居民对"花钱买服务"的观念很反感, 这种意识和行为直接导致社区物业管理的困难, 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 物业管理水平低, 影响了小区的环境水平和生活质量。

3 构建农民安置社区环境指数模型和指标体系

(1) 模型和指标体系

文章从社区的基本建设、社区服务、居民感知、意愿表达等方面设计问卷实地调研, 将社区主体的满意度融入农民安置社区环境发展指数中, 建立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

文章从居民的生活需求、居民参与度、社区制度建设、居民感知、意愿表达等方面提出假设:假设H1:社区居民意愿的表达渠道越通畅, 社区居民满意度就越高;假设H2:居民感知越强、对社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假设H3:居民参与度越高、对社区的满意度影响就越大;假设H4:社区的制度建设水平越高、居民对社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假设H5:社区的服务绩效水平越高、居民对社区公共环境的满意度越高。

建立的指标体系如下:

(2) 农民安置社区发展指数测度

文章将利用两种方法进行指数的测度, 一种是基于AHP方法, 另一种基于PCA的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侧重, 前者是建立在主观意愿基础之上的层次分析法, 后者更多的建立在客观调研基础上的分析, 通过计算权重, 采用加权法测度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发展指数。两种方法计算权重如下表所示:

4 分析及结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 基于PCA和基于AHP两种方法计算社区发展指数在权重上的区别, 其中, 两种最大的分歧在于"基本建设与公共设施"、"居民的期望"和"居民整体满意度"这三个因子上, 专家们更加注重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对发展指数的影响, PCA的分析方法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将所得权重与问卷题目的平均得分进行加权处理, 最终计算出相应的社区发展指数值为73.76和73.80分。两种方法所计算的社环境区发展指数都属于中等程度, 说明目前农民安置社区公共环境的改善还有很大的空间。

摘要:文章将通过建立农民安置社区主体对社区环境满意度的因子, 实地调研, 收集数据, 实证分析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 并建立相关模型测度基于农民安置社区主体满意度的社区发展指数。

关键词:安置社区,满意度,发展指数

参考文献

[1]陈晓莉, 白晨.回迁安置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与思路[J].学习与实践, 2012, 04:83-89.

[2]仇凤仙.从差序到单元:安置社区的管理再置研究--基于NJ市D社区的个案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 2014, 05:164-167.

[3]夏永久, 朱喜钢.城市被动式动迁居民社区满意度评价研究--以南京为例[J].地理科学, 2013, 08:918-925.

环境指数 篇2

欧盟发布十个方面最新环境指数

本文呈现了与欧盟第六环境行动计划优先领域相关的最重要的十个环境指数和趋势.优先领域为:气候变化、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环境与健康、自然资源与垃圾处理.

作 者:任世平Ren Shipi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北京,100045刊 名:全球科技经济t望英文刊名:QUANQIU KEJI JINGJI LIAOWANG年,卷(期):23(12)分类号:X3关键词:欧盟 发布 环境指数

环境指数 篇3

【关键词】国际投资环境;富兰德指数;商业环境指数

一、富兰德指数

富兰德指数(FL)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商业环境风险情报研究所的F·T·汉厄教授设计的反映国家风险大小的一种评价指数——国家风险预测指数,也称为富兰德指数。该指数是由定量评级体系、定性评级体系和环境评估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商业环境指数是富兰德指数中的环境评估体系中的一项指数,该指数从跨国企业的角度评估了50个样本国家的投资环境,可以作为评估一国投资环境优劣的评判依据。商业环境指数包含营运风险指标、政治风险指标和汇兑风险指标3项指标,每项指标满分100分。投资环境评价等于三个指标和的平均数,即投资环境评价=(营运风险指标+政治风险指标+汇兑风险指标)/3。

二、中国富兰德商业环境指数分析

(1)我国商业环境指数各项指标比较。根据2006年至2011年BERI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的整体投资环境评分均在60以上,全球投资环境评分则介于50~60之间,表明我国整体投资环境优于全球投资环境的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2009年至2011年全球平均分数均低于前面几年的分数,而我国的投资环境评比分数却是逐年上升,表明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整体投资环境是在恶化,但是我国的投资环境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2)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的比较。本文从BERI调查的50个样本国家及地区中随机抽取了排名在前20的13个国家和地区,对这13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2009年、2011年这三年的商业环境指数进行对比分析。虽然我国大陆从2008~2011年这三年期间整体投资环境在优化,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3)商业环境指数分析结论。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大陆投资环境在最近三年得到明显的改善,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较高的市场开放度、平等的市场机遇、日益完善的投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吸引了广大的外商。虽然我国大陆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新加坡、瑞士、台湾地区、荷兰、日本等相比投资环境还是比较差。通过对营运风险指标、政治风险指标和汇兑风险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营运风险和政治风险是致使我国投资环境在全球排名相对靠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营运风险。

三、我国国际投资环境劣势原因分析

(1)政策。我国政策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但是政策的透明度和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强。我国为了吸引外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在执行力度上明显不够,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时,出现了国内外企业标准不一致的现象。此外,外商在我国申报审批项目时程序繁琐、效率低、透明度不高,成为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困扰。(2)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我国是以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来华投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我国不再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绝对优势。

四、建议

(1)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政策透明度,优化监管环境。我国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定期检查对政策法规的执行状况,严格执行国务院于2008年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除此之外,还应做到对国内外企业法律法规执行标准一致。我国应该成立一个集中、高效率的部门来专门管理外资,提高办事效率;应对外商申请项目的程序予以简化,对外商参加相关投标的每一个环节都予公示,提高透明度。(2)引导外商向高科技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服务行业投资,逐步开放文化、电信、银行等垄断行业。依靠廉价劳动力提高外商在我国的盈利并不是吸引外资的长久之策,而是要靠扩大市场,增强市场的活跃度来实现。我国应逐步开放文化、电信、银行等垄断行业,同时引导外商向高科技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服务行业投资,减少向重污染和高耗能产业投资,逐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俊杰.投资环境研究评述[J].人文地理.2004(10)

[2]袁壹.我国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基于加权因子DEA模型[D].重庆师范大学

[3]陈静.宁波市外商直接投资环境研究[D].宁波大学

[4]綦建红.国际投资学教程(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环境指数 篇4

目前, 公众参与已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第一部关于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该办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 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 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该办法的出台对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本文采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的研究方法, 定量表达了公众参与的结果,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3]。

1 公众参与过程与内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时应该有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篇章[4]。

1.1 公众参与过程

环评报告书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一般是通过项目单位到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及居民委员会等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 介绍项目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概况, 向积极参与的公众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项目单位及时收回公众填写的《公众意见调查表》, 然后由环评单位进行公众参与意见的分析统计工作, 将公众参与意见汇总到环评报告书中[5]。环评报告书编制阶段的公众主要是指受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公众, 包括当地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 也包括感兴趣的公众等。公众人数和公众素质是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 公众人数越多其有效性会相对越高, 但在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对受影响的所有公众都进行调查, 而是从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公众。在公众素质方面, 被调查公众文化程度较高的, 其答卷具有较高的参考性, 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公众其答卷参考性不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过程见图1。

环评报告书评审阶段的公众参与:环评报告书评审阶段的公众是指应邀参会的环保科技专家、环境工程评估部门和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环境管理专家等, 也包括感兴趣的相关部门专家。

1.2 公众参与内容

目前, 我国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建设项目的了解, 向项目方或环评单位发表有关该项目环境影响的观点和意见, 或者发表该项目环境保护的治理措施和对策等, 其编制和评审阶段的内容见表1。

注:自愿参与公众只提环保建议, 不纳入指数计算。

2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及计算

2.1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

根据表1 内容, 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支持程度, 可用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表示。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由公众支持指数和专家支持指数两部分组成, 表示公众和专家对该项目建设的综合支持程度。公众支持指数表示受影响的公众对该项目建设的支持程度;专家支持指数表示环保科技专家和环境管理专家对该项目建设的支持程度[6]。

2.2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计算

根据上述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公众支持指数和专家支持指数的定义, 其数学表达式定义如下:

公众支持指数:undefined

式中, P为公众支持指数, 取值范围为0—100, 0表示公众坚决不支持, 100表示公众全部都支持;psi为第i类受影响公众的支持人数;poi为第i类受影响公众的不支持人数, i=1, 2, …, n;自愿参与公众不参加计算。

undefined

式中, P为专家支持指数, 取值范围为0—100, 含意同上;pei为第i类专家支持人数;peoi为第i类专家不支持人数, i=1, 2, …, n。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Pc=0.5× (Ps+Pe)

(3)

式中, Pc为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 取值范围为0—100, 含意同上;0.5为权重系数, 根据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结合环评工作实践给出[7]。公众参与分级根据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 将公众参与分为4 个等级, 即强烈支持、比较支持、一般支持、反对, 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 2 可见, 公众参与分级同时考虑了公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的重要作用。即公众坚决反对的项目或专家坚决反对的项目都不应该建设,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3 实例研究

本文以山东省莘县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为例[8], 该县在县城北部建造一座以农副产品精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 重视环境保护与建设, 实现生产与生活、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综合工业园区。工业园区选址于莘县县城北部与莘亭镇南部接壤区域, 规用地范围北至莘亭镇驻地, 南至俎店渠和蒋庄干沟, 东至现状东外环路东500m, 西至曹楼村, 用地形状呈长方形, 总面积17km2。项目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当地政府联合环评部门组织公众参与调查听证会, 参加会议的有当地建设局、区政府、乡政府、环保局、林业局等单位的代表和村民代表, 以及感兴趣的村民。本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现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会后共发放调查表 120份, 回收有效调查表107份。其中, 持反对意见的人数有17人, 支持的人数有90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技术评估, 与会专家、环境管理人员和环境工程评估人员共7人, 其中持支持意见6人, 持反对意见1人。运用公式 (1) 、 (2) 和 (3) 计算得出公众参与综合指数P=85, 公众参与分级属于公众比较支持, 该项目可以建设。该项目最后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批复, 与计算结果一致。

4 结论

生态环境保护不单纯是政府的事, 而是社会各界和全体居民的共同事业[9]。政府制定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 建议采取奖励措施, 让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公众参与是环境规划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实例表明,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可作为一种定量表达方法, 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10] 。

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内容之一。公众参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可作为环境规划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应积极落实公众参与在环境规划管理决策的权力。采用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研究公众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支持程度, 将公众参与分为强烈支持、比较支持、一般支持和反对4个等级。实例应用表明,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计算结果与环境管理决策基本一致, 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可作为一种定量方法, 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萍.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海峡科学, 2007. (6) ∶31-32.

[2]刘毅, 陈吉宁, 范琳, 等.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J].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 (3) ∶428-432.

[3]刘年丰, 胡春华, 李丽珍, 等.环境影响评价EIA中公众参与定量评价初探[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 14 (6) ∶487-488.

[4]张淼, 周平, 江映翔, 等.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定量评价新方法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6, 31 (2) ∶93-96.

[5]沈万斌, 赵涛, 刘鹏, 等.人工湿地环境经济价值评价及实例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 2005, 18 (2) ∶70-83.

[6]陈昕, 董德明, 沈万斌, 等.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综合支持指数及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 2008, (6) ∶121-124.

[7]朱茵, 孟志勇, 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9, 23 (5) ∶119-122.

[8]辛晓牧.规划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案例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7, 27 (3) ∶122, 6.

[9]Lawrence D.The Need for Eia Theory Building[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1977, 17 (2) ∶79-107.

环境指数 篇5

工会界别 邓小明

本文所称工业区,是指县(区)、镇(街)、村(居)委会自行开发的工业区。它们数目众多,规模参差不齐,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吸引了一批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工业区周边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社会问题堆积,已成为影响众多身处其中的外来工幸福感的难点问题,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

一、分布特点

下面以惠城区及仲恺区的工业区为例来说明其一些特点:一是规模小。两区共有大小工业园区63个,其中建成面积在0.04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6个,建成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0个,建成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只有12个。二是分布散。63个工业园区分散在15个镇(街道),进园企业861家,入园企业最少的工业园区只有8家企业,很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布局乱。两区园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各镇(街道)各自为战、自行开发,工业园区多数为综合型园区,专业型、特色型园区很少。四是配套差。大多数工业园区只是初具雏形,仍处于起

步建设的初级发展阶段。由于园区管理主体不统一,导致配套服务支撑乏力,治安、卫生、交通等状况不尽人意。五是资金缺。园区的大多基础设施滞后,但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少,缺口大。

二、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缺”、“三多”、“三少”、“三不”、“三难”和“六乱”:

“三缺”:管理职责缺失,县(区)政府主要负责招商引资,镇(街)政府主要负责征地,村(居)委会似乎什么都要管,其实什么都管不了;以及有些工业区还横跨了数个行政村区域,于是它们常处于“三不管”地带。管理职权缺位,原因在于县(区)级政府无暇管,镇(街)级政府无权管,村级组织无力管。建设资金缺乏,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不少工业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配套不足,仅凭镇、村财政难以承担。

“三多”:生活垃圾多,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环卫管理不到位,导致垃圾乱倒乱放,未及时清理,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可以用“厂内现代化,厂外脏乱差”来形容。治安案件多,由于大多地处偏僻,社会结构复杂,人员流动性大,因而往往治安混乱、案件频发;当中的许多员工都有被抢夺的经历;有的员工在厂外租房居住,出租房也常遭贼人光顾;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个别年轻员工因不满主

管管理,请社会上的小混混对其主管进行恐吓和报复。安全隐患多,有的工业区还在建设当中,施工车辆穿行其中,险象环生;大多数工业区道路未设臵红绿灯,交通隐患多。以及有部分员工在外租住的住房,当中不少过道狭窄、未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三少”:文体设施少,员工生活单调,主要娱乐方式是跑到厂外“黑网吧”上网,而网吧卫生条件差,消防安全难以保证。生活配套设施少,大多周边无较大的超市等,购物要坐车去市区,周边小商小贩“假冒伪劣”商品众多,部分小食摊档卫生难保证。公共活动场所少,工业区周边几乎没有绿地,几乎没有公园,几乎没有文体广场。

“三不”:“灯不亮”,周边道路很少装有路灯,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路不明”,区内企业在主干道路指示牌缺失,外面的人要来应聘或探亲访友,总要费一番大周折。“车不通”,大多工业区不通公共汽车,员工上下班要走一长段的路。

“三难”:“路难行”,厂区周边摊贩林立,无序经营,让原本不宽的道路更显拥挤,尤其是以早晚为甚,车流、人流混杂在一起。“病难医”,周边医疗机构匮乏,员工唯有到“黑诊所”就医,当中出现医疗事故的事件时有所闻。“学难上”,有部分随父母生活的小孩,不能在附近的公立学校就近上学,只能舍近求远,到较远的民办学校去上学。

“六乱”:周边存在的“乱搭建、乱摆卖、乱堆放、乱拉挂、乱张贴、乱涂画”现象较严重,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三、对策

(一)理顺协调体系,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理顺工业区与县(区)、所在地镇(街)、村、开发商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调动各方建设园区的积极性。首先,县区一级要建立工业园区指导管理委员会,对全县(区)工业园区进行统一的指导管理。其次,要将工业区纳入社区化管理。对规模较大、人员较集中的工业区要依托所在村委会,成立社区工作站,让广大外来工能够享受到城市社区生活的服务。对规模较小的工业区则采用就近成立外来工之家的形式,要求劳动、公安、计生、流动人口管理等多个部门人员以及外来工代表等共同进驻,为外来工提供房屋租赁、就业用工、社保报销、居住证办理、纠纷调处等“一站式”服务。

(二)开展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

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以上的集中整治大行动。主要措施有:一是发动镇(街)、村干部及所在企业员工等对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大扫除,对自然环境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二是开展一次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广告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传销、邪教等社会丑恶现象。同时,推进各种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如统一安装监

控探头,并在镇、村分别建立监控平台,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实现网上巡逻。三是对周边的出租屋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要求每间出租屋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建立定期排查出租屋制度,由社区工作站、派出所、安监所(站)等工作人员每月上门检查一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屋主整改,确保外来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安全和卫生条件。四是统一设立交通标识。在主干道规划设臵路牌,指示工业区及其辖区内企业名称。五是划定商业经营范围,引导小商小贩有序经营。

(三)统一规划建设,强化服务能力。

将工业区服务纳入县(区)加强社会管理的工作部署,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一是规划建设一批外来工子女学校,对就近的公立学校进行扩容、改造,增加办学资源,逐步安排其接纳外来工子女入学。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在工业区范围举办民办学校,主要招收农民工子女,并在学校安全、师资培训、帮困助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就近规划建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将其所纳入社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为外来工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大幅度增设银行自动取款机,鼓励银行在大型企业厂区内设臵自动提款机,方便外来工取款。四是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将公交服务延伸至工业区,方便外来工出行。五是结合新农村建设、“三旧改造”等,试点规划建设外来工公寓,定向租赁给外来工居

住。六是增设商业、文化、体育、邮电、计生等网点,为职工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生活服务。以上规划的建设资金可由政府下拔、镇(街)投入、企业资助等形式筹措。

(四)加强人文关怀,优化生活环境。

环境指数 篇6

1 空气污染指数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1 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介绍

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指的是结合污染物生态产生效应、空气环境质量、对人们造成的危害等各方面情况判定空气污染程度及其级别,1级:空气污染指数中50点和对应污染物浓度是空气质量的日均值。2级:空气污染指数100点和对应污染物浓度。3级:空气污染指数200点和对应污染物浓度。更高级别的话主要是指更高空气污染指数和对应污染物浓度。空气污染指数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估出空气质量,这样可以判定空气清洁程度,也可以间接知道应该注意的一些健康事项。

1.2 环境监测中应用空气污染指数的基本流程

空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空气污染来源,空气污染指数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基本流程如下:(1)明确具体的监测项目,结合国家制定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排放物特点以及主要污染源特点等相关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2)明确环境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方法等基本情况,合理采样。(3)严格根据相应的操作要求采集环境样品,妥善保存。(4)监测空气质量,结合样品特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5)上报分析出来的样品监测结果,系统的统计监测以及样品分析结果,确保数据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性。

2 环境监测中应用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作用

环境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关注室外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以便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空气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客观、准确的反映大气污染状况,判定空气污染严重程度,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此,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统一、标准的环境监测原则,而且各地区也设置了相应的环境监测站,以便充分发挥出相关监测技术人才以及监测仪器、设备的作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测定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浓度、性质,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影响范围,空气污染指数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空气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便于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应急监测以及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等几种方式,整体上来看空气监测工作并无明显不足,但是部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效果的有效措施。

3 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空气监测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严格规定每一种污染物监测工作标准以及要求,密切监测空气污染源,尤其应该重点监测CO、烟尘以及灰尘等主要污染物。进行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一定要把CO、悬浮颗粒物以及SO2等作为主要监测目标。(2)安排专门的人员抽查、监督空气质量污染物测定方法、测定技术等相关工作,有效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整体性、全面性、准确性。(3)空气质量监测部门一定要详细分析空气污染物发展趋势,而且应该随时监控自动空气质量监测情况,避免监测设备会出现意外故障,不利于广泛、全面收集监测数据。(4)严格规范环境监测工作,监测空气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抱着严谨、科学的态度,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5)合理利用传感器设备。仪器设备是支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监测技术是影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应该定期更新相应的监测仪器以及技术,实现动态持续监测,得到连续性环境监测数据,以便及时处理空气污染指数,改善空气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空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确保空气污染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可比性、准确性、可靠性,为制定完善、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有效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使人们可以生活在健康、干净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潘本锋,宫正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5,01(11):64.

[2]林秀榕.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监测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04(12):227.

环境指数 篇7

该中心协同多所高校及研究院, 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100个区县、600多所学校的抽样调查, 建构了“心理环境指数”。研究首次提出了“学校心理环境预警线”概念。项目负责人之一、北师大教授陶沙解释, 将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由低到高分为1-9级, 调查发现1级和2级的中小学在学业、心理健康、学校满意度等方面都存在高风险, 因此将2级设为“预警线”。

虽然学校心理软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教师学历和职称等因素有一定正向联系, 但在每所抽样学校, 对学生的“接纳与支持”、“鼓励自主与合作”两方面均是学校心理环境的“短板”。目前, 中心已开通了“学校积极心理环境指数信息平台”, 学校、区县可以查询研究结果, 也可以申请使用指数工具施测, 并进行比对。

环境指数 篇8

系统可靠性评定是可靠性工程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高可靠、长寿命的复杂产品(系统)进行可靠性评定时,由于受试验时间、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或无法对产品进行大批量试验,即系统本身可用的信息量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此时要充分利用组成复杂系统的子系统、元件及零部件这些低装配级的试验和使用信息,对其进行折合,即将组成系统的各低装配级的试验数据折算成系统的等效试验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孙有朝、施军等提出了可靠性评定的信息熵方法[1—4],为复杂系统的可靠性综合问题探索了新的途径,但是他们没有考虑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作为可靠性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具有扩充信息量的作用。本文在考虑环境因子的情形下,研究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性评定的信息论方法。

1 指数串联系统环境因子的定义及估计

设系统由m个相互独立的不同指数单元串联组成。在环境i下,每个单元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i=1,2,本文假设环境1为较严酷环境,环境2为较良好环境)。由文献[5]知,该串联系统的环境因子定义为

Κ=λ1λ2=j=1mλ1j/j=1mλ2j (1)

(1)式中λi为指数型串联系统在环境i下的失效率,λij为系统的第j个单元在环境i下的失效率,i=1,2,j=1,2,…,m。设单元j在环境i下的定数截尾寿命试验信息为(zij,τij),其中zij为单元j在环境i下预定的失效次数,τij为其总试验时间。我们可根据信息(zij,τij)及方程λi=∑j=1mλij,确定指数串联系统环境因子的Fiducial精确上限。

对定数截尾寿命试验信息(zij,τij),i=1,2,j=1,2,…,m;λij的Fiducial概率密度函数为gij(λij)=Γ(λij|zij,τij) 其中Γ(x|α,β)=βα[Γ(α)]-1xα-1e-βx,x>0为Gamma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由文献[5]知,利用上式计算环境因子K的Fiducial精确上限相当复杂。为了获得计算方便且又有较高精度的近似限,需要利用g˜i(λi)=Γ(λi|zi,τi)拟合λi的精确分布gi(λi),拟合时要求二者有分别相等的均值及方差。

E(λi)=∑j=1mE(λij)=∑j=1mzij/τij,且0λig˜i(λi)dλi=zi/τi,根据均值相等的原理有zi/τi=∑j=1mzij/τij。又因,D(λi)=j=1mD(λij)=j=1mzijτij0(λi-zi/τi)2×g˜i(λi)dλi=zi/τi2, 则由方差相等的原理得zi/τi2=j=1mzij/τij2, 由此解得

式中zij≥1,由此可得K的近似上限为

Κ˜u=GF2z1,2z2;γ(τ2z1/τ1z2) (3)

式中GF2z1,2z2;γ是自由度为2z1,2z2的广义F分布的分位数,它可用Paulson-Takeuchi近似公式

GF2z1,2z2;γ=[(1-a)(1-b)+uγ(1-a)2b+(1-b)2a-abuγ2(1-b)2-buγ2]3,

其中uγ是标准正态分布的γ分位数,a=1/9 z1,b=1/9 z2。

2 不同环境下试验信息的折合

研究环境因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将较良好环境下试验信息折合到较严酷环境下,以便节省试验经费和时间。设单元j在环境i下的定数截尾试验信息为(zij,τij), 其中zij为单元j在环境i下预定的失效次数,τij为其总试验时间,i=1,2,j=1,2,…,m。我们可利用环境因子的上限Ku(其先决条件是这两种环境下,产品的失效机理相同),将较良好环境下第j个单元的试验信息折合到较严酷环境下,方法为

(z2j,τ2j)→(z2j,τ2j/Ku)

然后,再与较严酷的条件下第j个单元的试验信息(z1j,τ1j)进行综合,其办法是:

(z1j,τ1j)+(z2j,τ2j/Ku)→(z1j+z2j,τ1j+τ2j/Ku) (4)

对整个系统来说,将较良好环境的试验信息折合为较严酷环境的试验信息,试验的总时间为

τ=j=1m(τ1j+τ2j/Κu),本文中我们取Κu=Κ˜u

从工程上讲上式是合理的,它既未改变产品的失效次数,又未使总试验时间冒进。

3 考虑环境因子时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性评定的信息熵法

3.1 单元的实际试验信息

为研究方便起见,这里考虑单元-系统两级的情况。对本文讨论的指数型串联系统,将环境2下的试验信息折合到严酷环境1下,再综合环境1下的原有信息,可得到第j个单元在环境1下的指数型数据(zj,ηj).其中zj=z1j+z2j为第j个单元的实际失效次数,ηj为第j个单元的等效任务数,任务时间为t0j,总试验时间为τj=τ1j+τ2j/Ku,失效率为λ1j.这里ηj=τj/t0j,j=1,2,…,m。这意味着将单元j的总试验时间τj分成了ηj个等效任务时间t0j. 根据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第j个单元在每个等效任务数内具有相等的可靠度Rj,Rj=Rj(t0j)=exp(-λ1jt0j)。 将Rt0作为信息论中离散消息所示事件发生的概率,由文献[6]得组成系统的m个相互独立的不同指数型单元在全部实际试验时间内所提供的总信息量为Ιu=-j=1mηj(RjlnRj+FjlnFj)

3.2 系统的等量折合试验信息

我们利用信息论中信息量相等的原理,将单元的试验信息等量折合为系统的指数型试验信息。设系统等效折合的等效任务数为η(η=τ/t0),t0为系统的任务时间,τ为等效折合的系统总试验时间,z为等效失效次数,τ=∑j=1mτj=∑j=1m(τ1j+τ2j/Ku), λ1=∑j=1mλ1j为等效折合的系统失效率。根据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系统在每个折合的等效任务数内具有相等的可靠度Rt0

Rt0=R(t0)=exp(-λ1t0) (5)

Rt0作为信息论中离散消息所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得系统在折合的总试验时间τ内应提供的总信息量为Is=-η[Rt0lnRt0+(1-Rt0)ln(1-Rt0)],根据信息量等效折合原则,应有Iu=Is。于是可得:

η=j=1mηj(RjlnRj+FjlnFj)Rt0lnRt0+(1-Rt0)ln((1-Rt0) (6)

由于λ1j,λ1的极大似然估计分别为λ^1j=zj/ηjt0j,λ^1=z/τ, 则由Rj的表达式和式(6)可得RjRt0的极大似然估计分别为

将式(6)中的Rj用其极大似然估计代替,并考虑式(7)可得单元试验信息等效折合的基本公式为

η=j=1mηj{-zjηjexp(-zjηj)+(1-exp(-zjηj)ln[1-exp(-zjηj)]}[R^t0lnR^t0+(1-R^t0)ln(1-R^t0)]-1 (8)

z=-ηlnR^t0 (9)

(9)式中R^t0可根据单元-系统两级间的可靠性结构模型确定。对本文讨论的指数型串联系统

R^t0=exp(-j=1mzj/ηj) (10)

利用式(8),式(9)的等效折合结果,根据指数型单元随机化最优置信限的评定原理[5],可得

λs:U,s-C∈[χ2z,γ2/2τs,χ2z+2,γ2/2τs] (11)

R¯L,s-C[exp(-χ2z+2,γ2/2η),exp(-χ2z,γ2/2η)] (12)

(11)式、(12)式中τs为系统的总试验时间;γ为系统给定的置信度;λs:U,s-C为系统失效率的非随机化最优置信上限;χ2z+2,γ2是自由度为2z+2的χ2分布的γ的分位数;R¯L,s-C为系统可靠性s-classical随机化最优近似下限。

5 例子

采用文献[1]的例子。设串联系统由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指数单元组成,它们在环境i下的试验结果为:(z11,τ11)=(1,100),(z12,τ12)=(1,200),(z21,τ21)=(1,1 000),(z22,τ22)=(1,2 000)。由式(2)求得τ1=120h,τ2=1 200h,zi=1.8,i=1,2。取置信度γ=0.9,由式(3)得到环境因子的近似上限为Κ˜u=45.358。计算折合后的试验信息为(z′1,τ′1)=(2,122),(z′2,τ′2)=(2,244)。由式(10)得到R^t0=0.9757,将有关数据代入式(8),式(9), 求得η=189.376 3, z=4.658 7。利用式(11), 式(12),查χ2分布分位数表,并经线性插值可求得置信度γ=0.9且考虑环境因子时,指数型串联系统的可靠性近似下限为R¯L,s-C∈[0.964 9,0.984 8]。取相同的置信度γ=0.9,在未考虑环境因子的情形下,本例的评定结果为R′=0.985 1, η′=18.550 3, z′=0.278 3,R´L,s-C[0.9296,0.9887]

比较系统的两种可靠性近似限,我们发现考虑环境因子后评定结果的精度高于未考虑环境因子的评定结果。由上例可以看出,考虑环境因子并利用信息理论方法对指数串联系统进行可靠性评定的结果,优于不考虑环境因子的结果。本文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系统可靠性评定。

参考文献

[1]孙有朝,施军.单元可靠性评定的熵方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6):793—796

[2]施军.系统可靠性评定的熵近似限.宇航学报,1996;17(5):543—548

[3]孙有朝.指数型单元混联系统可靠性综合的信息论方法.航空动力学报,2005;20(5):783—788

[4] Sun Youzhao.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entropy method for engine re-liability first approximate confidence limits.Journal of AerospacePower,2002;17(4):412—415

[5]周源泉,翁朝曦.可靠性评定.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19—242

环境指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某地区4家旅店客房监测数据作为研究标本, 采样时主要依照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操作[4]。

1.2 方法:

依据实际选择相应的监测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以G 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为基础, 建立相应的分级标准, 并对各指标方向性进行统一, 确保各指标为逆向指标[5]。旅店分级标准如下:优限值:冬季室温为21℃、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空气细菌数为0个/皿、台面照度为135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CFU/m2。劣限值:冬季室温为7℃、一氧化碳为18 mg/m3、二氧化碳为0.15%、空气细菌数为180个/皿、台面照度为45 lx、茶具细菌总数为25 CFU/m2。一级良好:冬季室温≥18℃、一氧化碳≤4 mg/m3、二氧化碳≤0.05%、空气细菌数≤8个/皿、台面照度≥110 lx、茶具细菌总数≤2 CFU/m2。二级良好:冬季室温≥15℃、一氧化碳≤8 mg/m3、二氧化碳≤0.09%、空气细菌数≤28个/皿、台面照度≥90 lx、茶具细菌总数≤4 CFU/m2。三级较差:冬季室温≥11℃、一氧化碳≤1 4 mg/m3、二氧化碳≤0.12%、空气细菌数≤90个/皿、台面照度≥74 lx、茶具细菌总数≤8 CFU/m2。四级很差:冬季室温<11℃、一氧化碳>14 mg/m3、二氧化碳>0.13%、空气细菌数>90个/皿、台面照度<74 lx、茶具细菌总数>8 CFU/m2。

统一后指标值计算方式:Ci=丨Xi-Zi丨℃i指的是统一后的指标值;Xi指的是指标实测值;Zi指的是指标优限值;实际计算时, 若指标实测值比优限值高, 则依据优限值进行计算;若比劣限值高, 则以劣限值为依据进行计算。

综合指数计算方式:。P指的是综合指数;lav指的是分指数算术平均值;s指的是分指数算术标准差;k为常数。其中, n指的是评价指标数。

1.3 评价指标:

将二氧化碳、室温、空气细菌数、茶具细菌总数、台面照度纳入评价指标;以《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WS/T199-2001为评价标准[6]。若P≤0.5, 则为一级良好;若P≤1.0, 则为二级合格;若P≤1.5, 则为三级较差;若P≤2.0, 则为四级很差。

2 结果

2.1 旅店卫生监测指标:

在4家旅店监测结果中, 一氧化碳均为0 mg/m3, 表现为最优值, 对评价模型不会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对评价指标进行选择时, 可将二氧化碳、室温、空气细菌数、茶具细菌总数、台面照度纳入评价指标。

2.2 旅店卫生监测值分析。

A旅店:冬季室温为10.5℃、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566%、空气细菌数为15个/皿、台面照度为216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 CFU/m2。B旅店:冬季室温为16.1℃、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881%、空气细菌数为4个/皿、台面照度为175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 CFU/m2。C旅店:冬季室温为12.2℃、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896%、空气细菌数为5个/皿、台面照度为211 lx、茶具细菌总数为1CFU/m2。D旅店:冬季室温为21.4℃、一氧化碳为0 mg/m3、二氧化碳为0.0625%、空气细菌数为2个/皿、台面照度为113 lx、茶具细菌总数为0 CFU/m2。

2.3 旅店卫生综合指数分级:

依据相应分级标准, 结合各旅店综合指数检测值, 可将A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三级;将B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二级;将C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二级;将D旅店卫生质量分级为一级。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综合指数法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对综合指数检测值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分级。可知D旅店的卫生质量较为理想, A旅店的卫生质量较差, B和C旅店的卫生质量为合格。由此可见,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进行评价较为客观全面, 能够较好了解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

以往在对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进行评价时, 大都只关注各项单独的指标, 致使整体评价效果并不理想。综合指数法则从整体性出发, 对卫生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能够较好反映出公共场所的污染情况, 所以应用价值较高[7]。

综上所述, 在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应用综合指数法能起到较好作用,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霞英, 李玉, 黄莉莉, 等.公共场所卫生指数综合评价法推荐模式和修改模式的对比及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 (7) :788-790.

[2]任礼, 李健.应用RSR法综合评价餐馆环境卫生质量[J].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 (4) :483-484.

[3]吴怀宇, 范兴忠, 于丹丹, 等.ATP生物荧光法对口腔器械清洗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的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 (1) :34-35.

[4]陈惠清, 林晨曦, 周春莲, 等.环境卫生质量对预防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作用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 (5) :493-494.

[5]赵树立, 孙爱峰.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在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1) :6850-6851.

[6]李霞英, 李玉, 郭艳, 等.2010-2012年中山市旅店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4, 14 (10) :1347-1350.

环境指数 篇10

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伴随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而目前由于工业粉尘, 汽车尾气等所造成PM2.5过度排放, 导致雾霾天气日趋严重,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合理地考虑环境约束, 综合评价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 重构科学的政绩观,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全国经济绩效的评价主要有如下相关文献, 如朱承亮等 (2011) 使用随机前沿法对1998年-2008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其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处于技术非效率状态, FDI与对外贸易对效率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非参数的DEA模型中, 主要有两种方法测度效率, 一种是方向型SBM度量方法, 另一种是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ML指数) 。田银华 (2010) 运用ML指数, 测度了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其研究表明环境约束下我国中、东、西三大区域的TFP指数依次降低。李静 (2009) 采用SBM模型测度1990年-2006年我国各省环境效率, 其研究表明环境变量地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平均效率水平;刘瑞翔等 (2012) 结合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的特点, 建立了一种新的指数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进行评价, 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东部地区下降趋势尤其明显。

虽然已经有大量的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进行了评价, 但是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对非期望产出目前要么是采用一个或者几个, 没有考虑污染综合因素的影响; (2) 对不同前沿面而言, 没有考虑不同前沿面之间的过渡关系。本文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 在环境约束基础上, 将全局DEA, 序列DEA, 当期DEA有机结合在一起, 发展了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

二、研究方法

1. SBM方向性距离

根据Fukuyama&Weber (2009) [5], 本文将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定义如下:

其中, 上式 (2.2) 中的 (xk′, t, yk′, t, bk′, t) 表示第k′个省份的投入和产出向量;

(gx, gy, gb) 为方向向量, 即“好”产出扩张、“坏”产出和投入压缩的取值为正的方向向量; (snx, smy, sib) 是投入、“好”产出、“坏”产出松弛的变量, 即表示投入过度使用、污染过度排放及“好”产出生产不足的量。

本文根据Cooper etal. (2007) [8]和王兵等 (2010) [9]的思路, 将无效率值分解为:

2.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构建与分解

Chamber et al. (1996) [6]发展了一种新型生产率测度方法, 即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根据Chamber et al. (1996) , t期与t+1期之间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表示为

其中IEt (t) 表示t时刻的投入产出相对于t时刻前沿面的无效率值。IEt (t+1) 表示t+1时刻的投入产出相对于t+1时刻前沿面的无效率值。

根据刘瑞祥 (2012) [4], 本文通过如下的定义将不同边界的环境无效率联系起来。

其中GIE表示全局边界 (Dong (2009) ) [4]下得到的环境无效率值, Seq_IE (t) 表示在t时的序列边界下得到的环境无效率值, CIE表示在当期技术边界下得到的环境无效率值, TG表示技术落差, 即评价对象在两种不同技术边界测度下的效率差距。

因此, 本文的环境生产率指标定义如下式 (2.4) :

如果在全局边界下某个省份t+1期的效率高于t期效率, 则t+1期的无效率值GIE (t+1) 小于t期的无效率值GIE (t) , 生产率结果为正, 反之则为负。同理, 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两部分, 具体可以表示如下:

其中LTGtt+1是与技术进步有关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若LTGtt+1为正, 则t+1期的技术落差小于t期的技术落差, 说明技术在进步, 反之则LTGtt+1为负, 说明技术在退步。

根据Cooper et al. (2007) [4]和王兵等 (2010) 的思路, 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对各因素进行细分, 进而得到式 (2.10) - (2.13)

3. 数据及变量的说明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999-2013年各期。本文选取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相关经济发展数据。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 使用的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 (GDPit) 、劳动力 (laborit) 、资本存量 (capitalit) 与污染综合指标 (cpollutonit) 。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便于比较, 资本和海洋生产总值都用价格指数进行换算。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

污染物的数据处理采用时间序列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处理。污染物变量有9个, 分别是工业二氧化硫、生活二氧化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工业烟尘、生活烟尘、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生活废水中化学需氧量。

三、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实证分析

1. 时间维度的指数分析

从图1可知, 全局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LTFP) 和序列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LSE) 呈现相反的趋势, 这说明全局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从图2可知, 从LTG可知, 除1999, 2007, 2008年外, 其余的年份都是技术进步的状态。

从图1与图2还存在一个现象, 从2001-2005年, LTFP, LTG呈上升状态, LSE先上升后下降, 而且在2005年下降程度很大;从2006-2011年, LTFP, LTG呈上升状态, LSE先上升后下降;这其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受政策影响显著, 因为2001和2006年分别是“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而2005和2011则是“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 这其中隐含着在收尾之年必须要加大投入实现预定的目标, 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靠技术的推动。然而这技术在中国也主要是通过购买获得, 并不是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技术进步。

2. 地区维度的指数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受政策的影响显著, 接下来对于地区维度的分析将重点分析从“十五规划“以后的时间段进行分析。从表1可知, 东、中、西三大区域在“十五规划”以后都呈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趋势。全国年均上升0.95%, 其中东部地区年均上升1.71%, 西部地区年均上升0.54%, 中部地区年均上升0.16%, 可见各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幅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东部地区发展的速度依旧快于其他区域。

从LTG的角度分析, 全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7%, 其中东部地区增长2.4%, 西部地区年均增长0.73%, 中部地区年均下降0.64%;但是从LSIE与LCIE的角度分析可知, 三大区域的LSIE与LCI都是为负数, 这说明与效率相关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十五规划”以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靠的是技术进步而非自身投入产出结构效率的改善。

从各要素分析, 全国、东部地区主要是由于非期望产出与劳动的环境全要素提高带动整体经济的运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缓慢主要是由于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在下降。

四、结论

本文结合不同前沿面之间的特点, 发展了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 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1)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造成经济发展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污染, 因此减少污染的排放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2) 我国经济发展受政策影响显著, 应改变以“GDP”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观念, 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技术进步。 (3) 东、中、西三大区域在“十五规划”以后都呈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趋势。全国年均上升0.95%, 其中东部地区年均上升1.71%, 西部地区年均上升0.54%, 中部地区年均上升0.16%。 (4) 与效率相关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与技术进步相关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 “十五规划”以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靠的是技术进步而非自身投入产出结构效率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朱承亮, 岳宏志, 师萍.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05:3-20+93.

[2]田银华, 贺胜兵.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系统工程, 2010, 11:51-58.

[3]李静, 程丹润.基于DEA-SBM模型的中国地区环境效率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8:1208-1211.

上一篇:治理原则下一篇:教师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