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2024-10-30

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共12篇)

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篇1

十几年来, 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历史条件、经济结构、人文环境下诞生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健康成熟性发展落后于规模性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 股票交易市场潜在的风险在增加。其风险主要因素之一, 来自上市公司经营面信息披露方式。长期以来, 我国证券监管部门一直在股票交易市场的两个层面不断加强、完善规范管理工作。一是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法制管理;二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及向股东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补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是股票交易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证。

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遵循的重要法规之一;是证券监管部门本着“三公”原则依法监督上市公司, 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依据;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向股东和公众承担责任与义务的体现。现行的披露制度对重大事宜、年报、中报、季报做了规定, 并对内容, 程序也相应做了规定。但是现行的披露制度仍存在一定不足, 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遵循传统的静态审核公告方式, 这种方式存在着延时、不完整及失真。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 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仍然依靠传统信息披露方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对传统信息披露方式不满意度在增加,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上市公司运作是一动态行为, 信息披露是一静态方式。第二, 信息披露制度中规定的年报、中报、季报主要以财务内容为主, 在知识经济时代, 已不能够较全面的反映上市公司经营基本面状况。第三, 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股票交易市场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利益市场, 对来自上市公司经营面信息十分敏感, 当投资者无法直观、连续、实时有效的观察上市公司收益动态, 容易造成投资的盲目性, 从而增大市场的投机性。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利用在信息等等方面优于中小投资者不公平行为, 造成股票交易市场投机风险增加, 增大了投机行为发生的概率。近年来, 如“亿安科技”、“中科创业”等等现象, 严重的破坏了股票交易市场秩序, 损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信息披露制度和方法不完善、落后是造成此类事件发生的诱因之一。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式的实时化、直观化是今后披露制度改革的方向, 同时也是证券交易市场走向健康、成熟的标志。

股票交易市场是一个买卖场所, 它游离于上市公司之外。股票交易市场指数、价格间仅能间接反映上市公司状况, 这就给人们在微观交易市场提供了投机条件, 这也是今天我们屡见不鲜的个别股票价格过度投机的原因之一。当前, 网络环境与网络技术日益普及、成熟, 企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实时化发展迅速。今天的企业管理方法、手段, 已能够使管理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把握企业的动态。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网可以方便的将经营收益信息通过网络高速汇集、加工, 形成各层次各类图表, 反映企业各方面运作动态, 供管理者使用。今天企业与社会的信息通道已具备, 披露企业综合收益信息, 实时连续的提供给投资者已成为可能。

近年来, 一种全新的直接观察企业经营基本面的指数管理工具系统产生了, 称为“企业动态综合收益指数系统”。它能够以实时、定性、定量、连续、比较的方法披露企业经营基本面状况。企业动态综合收益指数系统是集网络、服务器、管理台、采样台、软件于一体的动态管理工具系统。它的设计思想是将企业各经营管理点的运作信息定期、定时采样到该系统, 并对其采样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计算, 以收敛的方式演绎成为企业动态综合收益指数。在上市公司中宣传、提倡、试点编拟企业动态综合收益指数, 推动企业动态综合收益指数的应用、推广、普及, 通过Internet网络媒介向公众披露, 对规范上市公司运作行为, 提高上市公司综合收益透明度等方面将是十分积极有益地。

企业动态综合收益指数向社会公众披露, 可以弥补上市公司现行披露制度的不足, 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科学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披露企业收益指数具有如下特点:

1.提高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实时性, 科学的承担了公共公司的责任与义务。

2.企业经营收益实时动态披露是静态披露的重要补充, 可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杜绝上市公司的非规范行为。

3.股票市场交易指数, 股票价格、交易量反映了人们对上市公司明天价值的期望;企业收益指数直接反映上市公司今天的收益动态。参照两者, 无疑对倡导投资, 抑制投机有积极的意义。

股票交易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 运用社会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融资交易模式;具有极强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经济循环链功能。投资者进出股票二级市场享有高度的自由。这种市场化的货币资源配置, 十分有效的支撑着股份制经济发展。股票交易市场的设立即具有两重性, 由于它的设立机理即决定投资与投机机会均有。倡导投资、抑制投机、平稳运行、健康发展是设立股票交易市场的初衷和基本原则。据有关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研究成果显示:纽约证券交易所系统风险 (不可分散化风险) 占1/4左右, 而非系统风险 (可分散化风险) 占3/4左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投资风险结构与此“倒置”系统风险占2/3, 非系统风险占1/3左右。这表明我国股市的风险明显高于美国股市的风险。针对我国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不足,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更重要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谈谈“投机”》一文中所言, “我们应当着力于市场制度的基础建设, 尽快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制度、基本的法律规章以及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所必需的支持系统”。我国股市规范化建设需循序渐进, 完善改进披露制度的方法无疑将给风险行为再带上一把锁。

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篇2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披露时,应与财务会计信息分开进行,并界定基本环境信息与特殊环境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具体披露方式,可视基本环境信息和特殊环境信息而定.对于前者,宜采用通用的会计报表模式,而对于后者,则可使用专用的会计报告模式.

作 者:李连华 丁庭选  作者单位:李连华(五邑大学,经济管理系,广东,江门,529020)

丁庭选(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系,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经济经纬  PKU CSSCI英文刊名:ECONOMIC SURVEY 年,卷(期): “”(1) 分类号:F23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   披露内容   披露方式  

中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比较 篇3

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可借鉴美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成功的实践经验,有效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在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和经营业绩对于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特别是重污染企业的影响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而这种环保意识的增强体现在企业战略战术、日常经营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中。潜在的信息使用者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披露,来了解企业在环境方面有何作为,从而做出投资等决策。政府也可用来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业界可通过这类信息相互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所以其对各层面的信息使用者而言不可缺少。但中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起步较晚,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从法律角度明确要求重污染企业公开详细环境信息,这大大提高了对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但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中美环境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比较

中外研究显示,环境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是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从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等方面比较中美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环境。

1.法律法规方面。中国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和环保相关的法律中没有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决定在全国开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为公众监督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提出“企业要公开环境信息”的要求;2007年2月,环保总局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鼓励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内容以及强制重污染企业公开环境信息,并提供了多种公开方式供选择,其中规定对于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予以奖励;2008年环保部推出绿色证券令《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则在2008年5月14日公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详细规定了该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要求,并且做出了有关环境预计负债的规定;2015年1月1日实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第55条要求重点排污单位须披露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浓度和总量、排放方式以及环保管理情况等详细信息;新《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对强制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做出更详细规定,并且对于披露信息增加了“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产品及规模”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等要求。

美国1969年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是美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其中没有要求企业环境信息要向公众披露。在《清洁水资源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有害物质控制法》《固体废弃物处理法》等法律中,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和违反法律法规所面临的民事和刑事上的惩罚。如《清洁水源法》要求企业对其周边水资源的质量信息予以全面披露,包括保护水资源所产生的环境成本。1934年通过的《证券法》有关S-K管制规制的第101条、第103条、第303条规定,上市公司要披露重要信息,包括环境负债、遵守环境及其他法律法规而产生的成本等,该法后来还增加了对人权、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信息等内容的披露要求。1993年颁布92号会计公报,主要内容包括在财务报表上单独列示环境负债和应收补偿款、确认可能承担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计量的基础以及在财务报表上披露对于预计的环境负债列示等。1998年美国环保机构要求美国环保总署向美国证监会提供公司环境信息,保证石油、金属、钢铁、造纸、汽车行业的公司披露坏境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监督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水平。

在法律法规方面,中国最新的环保法增加了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并且有配套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基本法律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法规方面,披露信息的规定也越来越详细,披露目的从单一的监督发展成为多种目的。相比之下,美国在环保法方面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早于中国。从多部法律都有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可以看出,美国有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并且美国的证券法和环保法相互呼应,证监会和环保署信息相通、信息共享,这为环境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提供了外部保障。

2.会计准则方面。中国没有单独的环境会计准则,与环境有关的资产负债分散在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或有事项、石油天然气开采、财务报表列报等具体准则中,仅有生物资产准则提到“公益性生物资产”以防护、环保为主要目的,以及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成本确定,同时公益性生物资产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美国的会计准则亦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环境负债会计》《石棉清理的会计处理》《处理环境污染成本的资本化》等报告,对环境支出资本化以及环境负债做出指导。并且,和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和损失的确认遵循《或有事项会计》,计量遵循《损失金额的合理预计》。

虽然中美均没有独立的环境会计准则,但从美国证监会对环境负债计量和列示的规定、FASB在石棉清理和环境污染成本资本化和环境负债方面的要求以及美国在环境会计方面的规定等方面来看,都比中国的具体且详细。中国上交所仅涉及和环境相关的预计负债的披露要求。

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比较

1.样本选择。考虑到重污染行业是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重点规范的对象,本文选取中美重污染行业典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比较。本文对部分重污染行业进行整合,选取钢铁、石化、造纸、铝业、制药、煤炭、汽车七个行业进行中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对比。其中前四个行业中美均要求披露环境信息,后三个行业仅在中国被强制要求披露环境信息,并在中美两国各行业中分别选取行业领先企业,且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具体样本公司为(1)钢铁行业:美国纽柯钢铁、上海宝钢;(2)石化行业:美国埃克森美孚、中石化;(3)造纸行业:国际纸业、山东汇博;(4)铝业:美国铝业、中国铝业;(5)制药行业:辉瑞、哈药股份;(6)煤炭行业:皮博迪、中国神华;(7)汽车行业:通用汽车、上汽集团。数据和相关信息资料来源主要为2014年度公司年报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各上市公司官方网站等。

2.环境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是指将环境信息披露给公众的渠道和形式,披露渠道主要有官方网站、公司报告、媒体等,而披露形式主要包括财务数据、财务描述(主要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描述)、非财务数据、非财务描述等。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七家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均有描述,列示环境方面的会计政策;六家公司在董事会报告或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描述,五家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描述,两家提供了财务数据;六家公司在官方网站上设专栏公开发布信息且介绍详细;五家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设立了和环境有关的委员会或工作组。此外,皮博迪还对澳大利亚矿区碳排放披露了特别报告,对其旗下的矿山做了事实报告。中国七家公司均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披露了环境信息,除上汽集团(非强制披露要求)外都说明了新环保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五家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且在数据方面主要提供污染物排放指标等非财务数据;三家公司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示了环境会计政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公司(中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神华)均在境外及上交所上市,存在披露要求与大陆上市公司不一致的情况,这三家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多于其他四家。上海宝钢和中国神华都在官方网站详细公开了环境信息。总体而言,美国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较为一致,官方网站建设比中国样本公司好。

3.披露内容对比。表2分项目比较了中美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其中前两项涉及强制披露,表格列出的数字为在各项中美样本公司披露该项内容的数量。从强制披露的项目中可以看出,在监督力度以及制度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存在一定问题;在自愿披露的项目中,根据各个项目中美上市公司披露家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样本公司的表现比中国的好。其中美国样本公司在诸多方面表现突出:纽柯钢铁披露了环保项目所获得的收益,该信息决策相关性较大,而且在披露历史数据的同时披露了未来的环保计划投入;埃克森美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披露较为系统且全面;美国铝业披露了环境控制支出,而皮博迪在法律与规章制度的介绍方面较为全面。总体来说,美国的七家公司在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多于中国公司,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中国也已经注意设立环境委员会。

4.比较结论。根据对中美样本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我们发现: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及披露方式均呈多样性,且披露内容较为自由,固定性较低。从强制披露的环境信息来看,美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集中而且详细,中国公司的披露则相对简略;而从自愿披露的环境信息来看,美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量、数据量均比中国公司大,而且纽柯钢铁和埃克森美孚都是体系式的披露,让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环境信息的总体和细节都有了解,且纽柯钢铁所披露的环保项目收入等财务信息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对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一定的决策支持作用。由此可见美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比中国上市公司高。

改进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比较,并借鉴美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可有效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与监管。中国在2014年颁布了新的环保法。这一法律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中已显现出一定的影响,与之相承的信息公开办法也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提供了指导。尽管如此,中国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仍需完善。美国在环保法律和证券法中都规定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处罚措施,内容详细且具体,并且在证监会和会计准则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中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不仅需要法律支持,也需要相关部门规章、会计准则的保障。上交所对有关环境的预计负债的要求虽然也在这方面提供了保障,但是公司对会计政策的变更仍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详细指导。因此,中国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环境信息公开的强制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同时,中国环保部门、证监会以及证券交易所需要对上市公司开展联合监管,划分清楚监管职责并且衔接得当。就中国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来看,信息缺失且选择性披露是较为明显的特点。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有序有效进行,建议中国相关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加强信息披露的质量管理及其监管力度。

2.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首先,完善年度和临时环境报告中应包括的具体内容,如重大环境问题的发生情况、环境影响评价和制度执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依法缴纳排污费情况、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其次,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的内容需要增加更详细的环境说明,特别是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环保投入等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信息;再次,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应该更加具体。可以学习美国做法,对与环境有关的科目披露会计政策予以说明,并在相关科目下披露与环境相关的业务;最后,环境指标的披露要一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应披露该行业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标,而不能有选择性地披露较好的指标,这也需要相关行业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该行业的环境指标作为披露标准。

3.引导并强化企业环境信息自愿披露。政府还应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利用社会公众力量制约企业环境行为。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应鼓励公司积极主动披露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其中包括公司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维护社会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同时提高企业环境信息对决策的有效性,强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

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篇4

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同时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8年6月28日,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要求自2009年7月1起所有上市公司公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并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 2010年4月26日, 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并要求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 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所有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一系列政策规范相继出台和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有序推进, 都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计量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根据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披露信息的详细程度来计量。这种计量方式是根据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数量来衡量, 宋京津 (2011) 在分析三大上市银行2001~2008年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时, 以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量的多少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二是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设计为二元哑变量或多元离散型变量, 对其赋值。Kareen (2012) 在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高管人员薪酬的影响时, 将内部控制问题的披露设置为两元哑变量, 如果公司报告了账户层面的实质性缺陷取1, 否则为0。刘雪妮等 (2013) 在研究上市公司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有效性时, 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设置为4元离散型变量进行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未披露取0, 内部控制简单披露取1, 内部控制一般披露取2, 内部控制详细披露取3。三是将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合成指数进行计量。Moerland (2007) 构建的内部控制披露指数包含内部控制范围、内部控制系统描述披露、具体风险、内控系统有效性的评价等9个方面的19个具体指标, Moerland对这19个指标采用二元哑变量赋值法, 披露了指标的赋值为1, 否则为0, 并将各部分得分加总得出内部控制披露指数。杨玉凤 (2010) 从信息披露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设计了34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 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和熵权法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合成计算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虽然杨玉凤 (2010) 采用专家调查法和熵权法两种主客观结合的方法, 避免单一评价法的缺陷, 但是杨玉凤在设置某些子指标时具有不合理性, 比如在完整性一级指标的子指标“是否披露生产控制活动”, 有些公司不存在生产活动, 自然不存在生产控制活动, 公司业务性质不同导致了指标具有不可比性。张晓岚等 (2012) 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两方面设计了13个具体指标, 并采用熵模型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张晓岚的方法操作性较强, 且能避免主观赋值的客观性, 但是指标设计过于简单, 反映信息披露质量属性的指标不全面, 同时指标的赋值过于简单, 对批露的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总体来看, 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不足:其一, 采用否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披露信息的详细程度来计量的方法虽然简单, 但是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不能简单通过披露信息的页数或字数来衡量。其二, 哑元变量赋值的方法是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量化研究最常见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在某种确定性事实的认定上可以避免主观的臆断, 但不能准确地表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经济内涵。其三, 设置多元离散型变量的方法, 虽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划分更细致, 但在划分标准上尚无一个客观可靠的依据, 因此各个学者在判断时难免会存在主观判断, 不能准确地反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水平。其四, 采用指数法是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指标综合评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但现有文献在指标选择、设计和计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 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改进前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计量上的不足, 建立基于熵理论与灰色系统方法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测度模型, 以期构建一个更客观、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指标体系

(一) 指标选取原则

具体如下: (1) 科学性原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指标选择必须既要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及其他法律法规为基础, 又要符合当前上市公司的特点, 力争做到科学、合理。 (2) 系统性原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从整体上把握指标的合理性, 避免片面和孤立地设计指标, 确保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综合、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3) 层次性原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应划分若干层次, 每个层次的指标应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设置并细化子指标进行评价, 从不同层面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 (4)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价值在于其能应用于实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减少非主要性指标, 减轻工作强度, 切合上市公司实际情况, 具有可操作性。

(二) 指标选取

结合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 本文在参考杨玉凤等 (2010) 的论文基础上, 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dex, ICIDI) 。ICIDI指数的构建包括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三个一级指标,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大要素为核心内容, 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描述的项目细化为41个具体指标。ICIDI指标的内容及赋值如表1所示。

(1) 及时性指标。2007年1月, 我国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认为“公平”与“及时”披露应当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明确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 (12月31日) 后4个月内报出。因此, 本文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时间顺序作为指标考虑进去。但是, 由于实际中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发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因此本文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的披露顺序作为补充指标, 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时间顺序能反映企业向外部传递信息的及时性, 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的一个子集, 因此, 本文认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及时性。

注:年报披露时间顺序:4月前披露的取值5, 4月1日~15日间披露的取值4, 4月16日~4月30日间披露的取值3, 5月1日~5月15日间披露的取值2, 5月16日及以后披露的取值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时间顺序:4月前披露的取值5, 4月1日~15日间披露的取值4, 4月16日~4月30日间披露的取值3, 5月以后披露的取值2, 没有披露的取值1。

(2) 完整性指标。完整性要求所有信息使用者可能需要的内部控制信息均应得到披露。由于信息发布者代表不同群体、关注的主要目标有所不同从而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内涵 (刘志梧等, 2012) , 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指标的通用性和包容性。而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实际积累较少,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需要引导,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一个在法律效率上仅次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内部控制领域的“母法” (刘玉廷等, 2008) , 其设定的目标多样化, 内容也可以用于多种目的, 因此本文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监督活动五个要素作为完整性下的二级指标。同时, 每个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具体措施时并不一定涉及基本规范中规定的整个内部控制体系, 因此本文的三级或四级指标是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重点强调的内容基础上直接采纳或补充细化得来。

(3) 可靠性指标。可靠性要求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应当是以客观事实或具有事实依据的判断与意见为基础的、以没有扭曲和不加粉饰的方式再现或反映内部控制的真实状态。美国SOX法案中明确提出“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因此, 内部控制信息强度可靠性。

美国IMA在《基于全球视角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研究 (征求意见的) 》中明确指出, 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服务机构及外部审计监察代理机构都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及意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将影响内部控制信息可靠性的因素分外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 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属于企业内部治理因素, 由于内部治理也属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的内容, 本文将其放在完整性指标下。专业服务机构及外部审计监督代理机构属于企业外部鉴证因素。因此本文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是否发布审核意见及意见类型作为可靠性的二级指标时合适的。

上市公司必须遵守《公司法》、《证券法》等各种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如果上市公司自身及其高管存在违规行为, 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有效性的说明,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可靠性也会不高。因此, 本文将是否有违法违规事项也作为可靠性的二级指标。

上市公司由于诉讼可能导致重大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诉讼事件分为主动发起诉讼和被他人或公司诉讼事项。公司主动发起的诉讼一般是维护公司的权益, 应该是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建设, 而公司被诉讼, 说明公司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因此, 本文将是否被诉讼考虑进来。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计算

(一) 熵权系数模型

由于熵模型的各指标权重可以由自身数据来决定, 采用熵模型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既可以避免主观性, 又可以避免由于行业及业务不同产生的样本的不可比性。因此, 采用熵模型对各指标权重赋值是科学合理的。

假设有m个上市公司, n个评价指标, 形成原始指标矩阵R= (rij) m×n,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其中, pij为指标值rj出现的概率。

计算指标rij的信息效用值gj:gj=1-ej, gj越大, 越应重视该项指标的作用。

对于多层结构的评价系统, 根据熵的可加性, 可利用下层结构的指标信息效用值, 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重wj数值。前面已经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效用值gj, 对下层结构的每类指标的效用值求和, 得到各类指标的效用值和, 记作Dk (k=1, 2, 3) 。进而得到全部指标效用值的总和:

则相应类的权重为:Wk=Dk/D。

指标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重为:Wj=gj/D。

(二) 灰色系统理论

影响企业内部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不仅多而且复杂, 评价时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且可操作的指标, 同时一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标如企业文化建设、风险评估等在评价时一般只能用“披露且详细”、“披露且不详细”等语言来描述, 如何定义信息的详细程度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涉及到主观判断, 因此指标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或“灰色”特征。因此可以使用灰色系统理论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

(1) 确定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比较序列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值, 每个具体的指标值都是计算得来 (5分最高, 1分最低) 。指标一般都是得质量越好, 分值越大。上市公司的各指标值构成比较序列X:

Xi= (xi (1) , xi (2) , ..., xi (31) (i=1, 2, ..., m)

Xo= (xo (1) , xo (2) , ..., xo (31) )

参考序列是以理想的指标值构成的序列, 指标值以5最优。

(2) 数据归一化处理。数据采用初值法处理, 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

x'i (k) =xi (k) /xo (k) (i=1, 2, ..., m;k=1, 2..., 31)

xi (k) 表示被评价的上市公司的各指标值, x'i (k) 表示归一化后的各指标值, xo (k) 表示各个理想的指标值。

(3) 计算关联系数§oi (k) 。

其中, 参考序列x'o与比较序列x'i对应值的绝对差值中的最大数为最大差△ (max) , 最小数为最小差△ (min) 。

(4) 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μ0i。

式中, wi是指标x (k) (k=1, 2, ..., 31) 的权重, 是由熵模型计算得来。

(5) 计算多层次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假设Wk1为一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 Wk1为二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 Wk2为三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 Wk3为四级指标权重所组成的向量, 这些权重都是由熵模型计算得来。

则计算四级指标的关联度:

计算三级指标的关联度:

计算二级指标的关联度:

计算一级指标的关联度:

ICIDi是最终指标的关联度, 也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最终指数。

五、结论

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量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信息披露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科学、全面的信息披露质量指数。其一, 更为全面。本文构建的ICIDI指数围绕信息披露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三个方面,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大要素为核心内容, 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描述的项目细化为四级指标。构建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特征与要素构成。其二, 更加科学。利用熵模型计算指标的权重, 避免了赋权的主观弊端, 同时为了避免信息的主观和不完全性,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指标进行评价, 从而使得指标计算结果更可靠。本文没有利用构建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模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宋京津:《经济后果观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第26期。

[2]杨玉凤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 《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3]张晓岚等:《基于熵模型计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12年第32期。

[4]付磊、马元驹:《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公正性特征》, 《会计研究》2005年第9期。

[5]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课题组:《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现实模式》, 《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

[6]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IMA)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杨臻黛:《会计信息质量的本源分析》, 《会计研究》1997年第8期。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篇5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

摘要: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促进上市公司改进环境保护工作,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根据《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原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5号)以及《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环发[2010]78号)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

第三条上市公司应当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公众披露环境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第四条上市公司编制和披露环境信息,应有利于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部门了解企业环境保护情况。

第五条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包括定期披露和临时披露。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环境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受到重大环保处罚的,应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鼓励其它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本指南披露环境信息。

第六条上市公司应在环境保护部网站和公司网站上同时发布环境报告,在环保部网站、中国环境报和公司网站上同时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第七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报告和临时环境报告的发布情况,作为各级环保部门上市环保核查的重要 http:/// 中顾法律网联合万名律师真诚为您服务

内容。

第二章 环境报告

第八条环境报告期原则上为一个会计年,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市公司可在发布公司财务报告的同时发布环境报告。

第九条环境报告应当披露的信息:

(一)重大环境问题的发生情况

1、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已发布临时环境报告的,应报告环境事件最终处理结果和环境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经济赔偿。

2、因为环境违法违规受到重大环保行政处罚且已发布临时环境报告的,报告采取的整改措施和效果。

(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说明依法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验收制度的执行情况;未能按期完成验收的,应说明原因和进展情况。

(三)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1、说明下属各生产企业废水和废气中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厂界噪声和无组织排放达标情况。

2、出现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要说明排放浓度、排放标准,超标原因和整改措施。

3、下属企业中有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应公布一年四次监督性监测情况。

(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依法处理处置情况 http:/// 中顾法律网联合万名律师真诚为您服务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及综合利用情况;

2、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情况。

(五)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情况

1、说明各子公司、分公司减排工程实施进度和减排指标完成情况。

2、未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要说明原因和整改措施。

(六)依法缴纳排污费的情况

(七)清洁生产实施情况

1、上市公司内有属于重点企业应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报告应说明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及开展评估验收的情况。

2、上市公司内有依法应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且已被环保部门公布的,报告应披露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环境信息。

(八)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

说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备情况;存在重大环境风险源的,要说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情况。

第十条鼓励上市公司在环境报告中披露以下环境信息:

(一)经营者的环保理念 http:/// 中顾法律网联合万名律师真诚为您服务

上市公司最高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

(二)上市公司的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和环保目标

介绍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图,各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相关责任,环境管理组织运转现状,与环境保护方针相适应的中长期目标,目前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及下一阶段计划等。

(三)环境管理情况

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自愿开展清洁生产的情况;与环保相关的教育及培训;与利益相关者进行环境信息交流;环境技术开发情况;环境管理会计推进情况;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环境标志认证情况等。

(四)环境绩效情况

包括单位产品或单位原料的原料消耗、水资源消耗、能耗等;单位产品或单位原料的废水产生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等。

(五)其他环境信息

包括为推进环境保护开展的环境教育、植树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类环境公益项目。第三章 临时环境报告

第十一条上市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在事件发生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第十二条上市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因环境违法被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被处以高额罚款、被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被责令拆除、关闭等重大环保处罚的,应当在得知处罚决定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http:/// 中顾法律网联合万名律师真诚为您服务

第十三条上市公司因突发环境事件发布临时环境报告的,应当报告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事件环境影响和人员伤害情况(如有)、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四条上市公司因环境违法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处以重大环保处罚的,应当在临时报告中披露违法情形和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时间、处罚具体内容、整改方案及进度。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指南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重污染行业

本指南所指重污染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具体按照《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环办函〔2008〕373号)认定。

(二)突发环境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认定。

(三)重点企业

本指南所称重点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包括:

1、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

2、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是指被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和军工 http:/// 中顾法律网联合万名律师真诚为您服务

核设施)、致癌、致畸等物质)。

3、按照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和《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第二批)》应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四)重大环境风险源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重大环境风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危险物质(化学品)的类别临界量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第三章 临时环境报告

第十一条上市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在事件发生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第十二条上市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因环境违法被省级及以上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被处以高额罚款、被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被责令拆除、关闭等重大环保处罚的,应当在得知处罚决定后1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第十三条上市公司因突发环境事件发布临时环境报告的,应当报告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事件环境影响和人员伤害情况(如有)、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四条上市公司因环境违法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处以重大环保处罚的,应当在临时报告中披露违法情形和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时间、处罚具体内容、整改方案及进度。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指南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重污染行业 http:/// 中顾法律网联合万名律师真诚为您服务

本指南所指重污染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具体按照《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环办函〔2008〕373号)认定。

(二)突发环境事件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认定。

(三)重点企业

本指南所称重点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包括:

1、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

2、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是指被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和军工核设施)、致癌、致畸等物质)。

3、按照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和《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第二批)》应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

(四)重大环境风险源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然而也伴随着生态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2010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2011年6月发生的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导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我国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渔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2014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管道泄漏,导致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以及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雾霾天气,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这些无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企业应当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问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能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环境保护的执行情况,能促进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重视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较差

近年来,我国披露环境会计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总体比例却仍然不高,且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造纸、制药等重污染行业,而金融业、信息技术业等非重污染行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则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仅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了强制性要求,大部分企业迫于压力不得不披露,而对其他行业则是执行自愿披露的原则,真正基于意识到企业应履行环保责任进行披露的较少。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很多企业虽然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但是所披露信息的质量却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有用性。第一,我国并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作出統一的规定,绝大多数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偏好和信息特点选择在董事会报告或财务报表附注或招股说明书中进行分散披露,大大降低了所披露信息的可比性;第二,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大多为描述性的,而没有对各项目的情况进行定量说明,使得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第三,大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只涉及到对本企业有利的信息,而对本企业不利的信息则避而不谈,这样导致各利益相关者无法全面了解该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

(三)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审计

如同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需要经过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后才能对外披露一样,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应当经由相关机构进行审计和鉴证后才能对外披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然而,我国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几乎都没有经过环保部门、政府或第三方的鉴证,即使企业承诺对披露的信息负责,但未经鉴证的信息的可信度仍会大打折扣。

二、 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 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有关部门应当通过网络、电视及其他各媒体加大对环保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提升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企业认识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让广大的社会公众意识到环境保护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大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对积极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奖励,这样才能促使各企业更加积极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随意性大,缺乏实用性、可比性,归根结底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造成的。我国应当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细化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规范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时间以及计量方法等内容,如应明确哪些企业应采取独立式报告披露,哪些企业只需采用补充式报告或附注式报告进行披露,哪些项目只需要定性阐述就行,哪些既需要定性又需要定量描述等,只有这样的法律法规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各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才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提高所披露信息的规范性。

(三) 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我国环保部门、证监会、财政部应当联合起来制定相关政策,对企业的环保工作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对环保工作做得好、积极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予以奖励和表彰,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批评和严厉惩罚;第二,发挥中介机构的鉴证作用,要求企业发布的环境会计信息必须经过独立第三方的审计,这样能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信息的可靠程度;第三,借助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真实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进行表扬和宣传,对逃避履行环境责任、虚假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进行批评和斥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形成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

(四)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我国应该加强对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够胜任环境会计的相关工作,为企业正确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对于已经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二、完善会计教育的教学体制,在各大学校中增设环境会计相关课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婷婷.强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冯春梅.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的建立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3]谭帅.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2

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篇7

一、环境审计概述

(一) 环境审计的产生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同时, 面临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求, 一些公司开始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企业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目前环境信息已成为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业绩以及制定相关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指标, 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而对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 由于企业是环境污染和资源使用的制造者和受益者, 是环境问题发生的主要来源, 在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 企业作为社会生产总值的贡献者应该重视环境问题, 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和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 应该对投资人、社会和政府进行详细的交待, 这些都需要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外披露。

(二) 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在众多企业中, 上市公司最受市场和公众的关注, 并且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发展的成熟度, 所以上市公司的对外审计报告也更加注重在环境方面的规范和责任, 使公众可以具体地知道公司在发展的同时, 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视及实质行动。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也从最初的只在年度报告的“管理层分析和讨论”简略提及, 发展到如今有些公司已经制定独立的企业环境报告, 内容也从环境映像信息扩展到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信息。披露环境信息的行业也从与环境有关联的敏感型行业发展到不同类型的许多企业。我国环境审计正处于发展过程中, 有关法律法规尚待完善, 因此分析目前环境审计现状及问题仍以环境信息披露为主体。笔者以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为例,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 以此发现现阶段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 样本选取

根据2010年9月环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制药、发酵、纺织、制革和采矿业等16类行业为重污染行业。因此笔者选取造纸印刷业作为研究样本, 选取2011年沪市造纸印刷行业在沪市A股上市的公司共13家。在样本选取时, 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不选取ST公司, 因为代表几年来财务状况发生异常变动;二是不选取发行S股的公司。S股和A股公司的经营情况有很多差异, 为避免统计分析时产生误差, 所以将S股公司排除在样本选取范围之外。

(二) 研究方法

根据《证券法》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本文采用统计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造纸印刷行业公司在沪市首次公开发行招股说明书和2011年年度报告以及其他文件相关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报告, 以了解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面所做的努力。其中, 这些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主要来源于巨潮咨询网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

(三) 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1) 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的披露。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 除了界龙实业以外, 其它12家上市企业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行业, 披露比例高达92%。由于造纸印刷业属重污染行业, 所以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是上市公司必须承担和解决的问题。这些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存在很多变化:1997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环保风险”中说明有关环境的情况, 2000年以后在说明书的“募集资金运用”、“发行人情况”等部分都对环境治理和防范等进行了阐述, 而2004年之后则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部分详细披露了公司的环境信息, 如2004年在沪上市的岳阳林纸在“业务与技术”部分具体说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风险、污染情况以及对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方面的情况, 2012年上市的东风股份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更说明了该公司环保安全的优势, 具体情况见表2。

资料来源:巨潮资讯网。

(2) 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从这13家样本公司来看, 它们都采用了补充报告的模式来披露环境信息, 在年度报告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在“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等结构中添加公司的环境信息, 但缺少量化的数据或体现其环境状况的图形和表格。目前这13家公司均没有采用编制独立环境报告的方法披露环境信息。通过分析13家样本公司2011年的年度报告, 除了界龙实业没有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外, 其余公司均对环境信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披露。上市公司大部分均在“公司治理结构”这一部分披露环境信息, 其次是在“董事会报告”, 但没有一家公司发布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其中详细披露环境信息的有9家, 简略披露的有3家, 没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只有1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与审计意见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目前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 因此, 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在审计报告中得到详细直观的体现, 也就是说环境审计基本没有体现出其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作用。

资料来源:巨潮资讯网-A股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

三、环境信息披露审计现状

(一) 环境信息内容少, 比较分散

从这13家样本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来看, 其主要是根据各公司的经营方向有选择性地对环境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内容模糊概括。从形式来看, 主要在“董事会报告”、“公司治理结构”部分予以强调;从内容来看, 环境信息中说明了对于污染排放的控制和治理、环保方面的投资, 但多数属于非货币性的说明, 并没有详细披露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和效果。

披露内容较多的如恒丰纸业,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的部分提到“公司能够充分尊重和维护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 实现股东、员工、社会等各方利益的协调平衡, 能够关注所在地区的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等问题, 不断增加对环保治理的投入, 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号召, 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 共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还提到了公司节能减排的情况:2011年公司明确了年度节能目标和长远总体发展战略, 编制并且下发了《2011年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恒丰纸业还在对公司新年度的经营目标和工作思路中强调要关注节能环保, 努力创建“两型企业”, 把环保、节能和低碳经济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稳步抓好战略落实, 推动恒丰绿色发展。另外, 公司在董事会报告中的“技术创新”中提到了2011年公司坚持以开发“安全、低碳、绿色、环保”产品为导向, 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以创造恒丰纸业新的效益增长点为研发重点。

披露内容简略的企业如博汇纸业, 在2011年的公司年度报告中, 仅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在报告期内, 公司废水深度处理系统运作正常, 能够严格按照环保部门及地方环保要求达标排放;其次公司严查设备跑、冒、滴、漏的现象, 对制浆和造纸的工艺、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改造和升级, 有效降低了水、电、汽等的能耗。”在对公司未来的展望部分提到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 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原材料供应将日趋紧张、环保要求将日趋严格。随着造纸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 对造纸业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 通过提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把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信息披露形式也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分布零散, 给信息使用者获取环境会计信息增加了难度, 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二) 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缺乏数据量化

大部分公司在披露环境相关信息时仅仅提到了公司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必要性, 强调其会严格遵守政府制定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维护环境和生态的平衡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样本可以看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陈述, 而不是货币计量的方式, 缺少公司之间的比较性和相关性, 不利于政府监督和管理, 而且也缺乏细化的数据化指标。对于未来与环境有关的信息采用的是定性方法, 缺少货币性的衡量标准和数据。同时, 披露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过去已经发生的事项, 如环境保护认证, 且多是对于环境方面的决策无用的信息, 不是以公司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待, 无法满足公司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对投资决策的需求。

(三) 环境信息披露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披露情况比之后经营过程中的披露状况好很多。我国在《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中规定, “股票发行人要公布其业务或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要说明发行人是否因环保产生侵权、近三年来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以上规定是对于初次上市的公司来说。只有少量的报告会定期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 也几乎没有其他形式的法规来引导环境信息在年度报告中明确充分的披露, 而且对于环境信息的前景内容的披露要好于持续经营活动中对环境方面信息的披露。目前我国还没有利用环境审计来保护环境, 大多数报告只是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从现有数据可以看出, 审计意见的类型和环境信息的披露程度没有直接的关联, 如没有披露任何环境信息的公司依然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超过90%的公司无论其是否说明了环境方面的信息, 都可以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也说明环境审计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司来说还没有起到监督和控制企业环境治理方面的作用。

(四) 披露主体范围较窄

目前, 我国公众对于环境的维护意识仍然很低, 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环境的治理, 这不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且政府通常只强制污染型企业进行环境的相关披露, 对于其他企业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采用自愿披露方式的企业在解决环境治理问题上将面临较小的压力。更进一步, 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不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 而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近年来, 尽管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大多数上市公司依然集中在重污染型企业。而且, 大多数的环境信息披露仅仅是关于公司怎样规避环境风险、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对环境方面承担了哪些社会义务的概括和简单笼统的说明, 并没有认真细致的讨论和研究怎样实施治理环境污染, 排放污染物的相关对策和目标, 也即缺少实质性的作为。

四、环境信息披露审计完善对策

(一) 建立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准则和审计准则

法律是开展环境审计和环境会计的基石, 是环境审计工作的可靠依据和保障。目前, 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审计准则体系, 法律方面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 审计准则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都详细说明了企业在环境问题上需做的努力。然而这些法规和标准还无法形成一个责任分工明确、评价标准明确的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可操作的环境审计方面的工作标准和细则, 完善有关环境审计立法, 使环境审计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二) 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 注册会计师所开展的社会审计并未成熟。因此可以规范企业环境保护的披露形式, 如建立“第三方”———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来进行环境审计, 这样有利于公正、公开、公平的发表意见, 更容易使公众接受和认可。此外, 不仅仅要发表环境方面的独立意见, 还要将内容细化和量化, 更专业的披露和说明企业在环境管理与运用方面的不足或者优势。更进一步, 也可以为企业出具统一单独的与环境有关联的财务报告或审计报告, 给出审计意见。此外, 证券发行过程的其它中介服务机构, 如律师事务所、证券商等, 也应在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审核时履行相应的环境信息监管责任。

(三)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 必须大力宣传环保的概念, 普及环保知识, 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 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监管并加大处罚, 提高污染环境的成本。近年来, 国家环保总局建立了公共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制度, 以此来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其次, 企业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贯彻落实与环境有关的一切法律和政策, 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并实施节能减排, 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四) 加强与国外环境审计组织的沟通和合作

环境保护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我国应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借鉴并加以应用。如在澳大利亚, 政府和民间有很多应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项目和计划, 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对环境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对自然风景、植物和动物栖息地保护意识的增强, 政府开始了社会保护的工作, 增加对潜在污染排放如含有沉积物或化学品、水和有毒气体的控制,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开展“温室挑战项目”, 澳大利亚政府和企业合作, 许多公司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并且每年为政府提供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报告。这都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为我国的环境审计建设提供参考, 从而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张艳、张娟:《国外环境审计研究述评》,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2]宋子义、白雯雯:《关于企业环境审计问题的研究》, 《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第1期。

浅析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篇8

一、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

(一) 制定完善的环保法规, 发挥环境监管机构的作用

美国的环境法规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的规定, 另一类是明确了企业环境清理与复原的责任。

有关环境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涉及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预防、降低和治理等, 主要有《污染防范法》、《固体废物处理法》、《安全饮水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等。环境清理和复原补偿性方面的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环境违法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还涉及补偿责任在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处理等问题, 主要有《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清洁空气法》、《有害物控制法》、《清洁水源法》等。另外, 针对与标准有关的个人或财产损失、负债也做了规定, 主要有《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债务》、《超级基金法》等, 规定违规企业在收到民事制裁的同时伴有刑事制裁。

美国在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 充分发挥了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和环保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作用。SEC发布了“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 要求企业规范披露涉及环境风险方面的事项。为确保环境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 SEC与美国环境管理署 (EPA) 合作, 由EPA向SEC提供涉及环境负债和环境纠纷的公司名册和涉及金额, SEC对这些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进行重点监管, 并对环境问题严重、但未能适当披露环境负债的公司进行处罚。

(二) 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 进行行业指导

为了便于会计人员编报环境会计信息, 并提供相应的规范指导, 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与环保法规相对应的环境会计准则, 主要有: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第5号准则公告《或有事项会计》规定, 只要环境事项具备债务发生或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且金额能合理估计时就应确认或有事项——环境负债, 并要求企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FASB发布的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额的合理估计》, 对环境负债的计量作了详细的解释。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下属紧急问题特别委员会 (EITF) 发布的《EITF89——13石棉清除成本会计处理》及《EITT90——8环境污染费用的资本化》, 就环境支出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做出了具体规定。《EITF93——5环境负债会计》要求将潜在的环境负债项目单独估计并列示, 从一般的或有负债中单独列出并加以估计。SEC1993年发布了第92号专门会计公报, 对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披露问题做了详细规定。为了使企业编制、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更加规范, 提高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美国1997年倡导成立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 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推广和传播《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为全世界企业编写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一个共同框架”。该组织于2000年首次发布了《指南》, 并分别于2002、2006年对该《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

(三) 规范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美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有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三个方面。

环境政策是指上市公司在处理环境信息方面应采取的原则、方法和计量属性。由于各行业差异巨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没有对各行业环境会计的具体处理问题制定详细的规范指南, 允许各公司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环境会计政策。为避免信息不对称, SEC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公布详细的环境政策, 披露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

EPA于1995年发表了《作为经营管理手法的环境会计入门:基本概念和用语》, 将环境成本分为五类:传统成本、潜在成本、或有成本、企业形象与对外关系成本以及社会成本。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导致成本增加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经营产生的影响, 必须披露公司的环境成本, 分别列示环境投资和环境费用, 并且以定量描述为主, 定性描述为辅。

环境负债是指对环境事务引起的负债, 包括预计清理费, 因弃置费用等引起的预计负债等。美国要求上市公司定量披露与环境相关的可能债务, 如预计清理费;对未来可能越来越严格的法规所导致的潜在债务也要说明。

另外, 美国上市公司以发布单独的环境报告为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 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报表附注和污染物质排放清单来进行反映。

二、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

(一) 制定环境法规和环境会计准则是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键

从美国的环境保护实践可以看出, 立法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 我国仅有《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了相关规定, 但只是对其概括性和原则性层面的表述, 对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具体涉及。而相关的会计法规中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则又不成体系, 例如,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 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其中, 该准则应用指南进一步指出, 弃置费用通常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 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该费用的确认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 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另外,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规定:企业承担的矿区废弃处置义务, 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 应当将该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等, 这些分散在不同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比较凌乱, 不成体系, 难以具体指导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践。因此, 我们需要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专门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首先, 我国应制定更为严格和完善的环境法律规定, 并由相关部门严格遵照执行。其次,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基础上, 尽快制定健全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 颁布更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代表性, 应当首先承担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 使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逐步完善起来。

(二) 深入开展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促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力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开始的较早, 很多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模式都比较成熟。我国要深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必须从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成果开始, 积极与国际环境会计接轨,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 力求使环境会计研究成果能够指导实务工作。

(三) 加强社会公众舆论监督有助于督促企业履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义务

在美国, 公众的环保意识都很强, 对于自然环境状况的维护及人类生存状况的改善有着强烈的诉求。美国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发达, 投资者、债权人都可以通过其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为他们有着较高的环保意识, 因此就有了解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所以企业要提高融资效率, 就必须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 由于美国企业本身也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因此企业能够主动对外披露经营中存在的环境会计信息, 并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四) 建立环境会计报告审核制度是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保证

建立环境会计报告审核制度、开展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必然产物, 在环境会计报告审核中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核心作用也是国际化趋势。当前, 我国新审计准则中尚未针对环境事项的确定和计量进行规定, 这会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而不披露或不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政府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均无法依照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 准确把握审计尺度, 实施审计与监督。因此, 应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参照国际上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细化审计准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 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逐渐开展对环境信息的审计, 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延安, 姜琳敏.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 2011 (25) .

[2]高志谦, 王平心.企业环境报告:西方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生态经济, 2007 (04) .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篇9

同时, 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 进一步表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媒介, 将其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支出及相关收益定期向社会公众用第三方利益群体进行公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促进市场公平,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协调。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是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管理对象。中国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欧美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起步较晚。至今, 中国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依旧处于初级阶段, 处于探索模式, 实践经验不足。反观美国、日本及其他欧洲国家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已经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目前, 我国会计理论界主要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法及构架核算体系方面进行集中研究。但仍然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来明确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环境成本以及环境效益。我国现行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主要是从处理排污费的要求和鼓励加强污染防治两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管制。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有年度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单独的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披露内容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 定量描述十分罕见。上市公司披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影响、相关环保投资、ISO环境认证、节能减排、环保拨款与补贴、税收减免等。反观欧美发达国家, 政府、企业与民众都十分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政府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环境法律法规, 具有强制性。这些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了专门规定, 对企业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同样也制定了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对应的环境会计准则, 这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普遍性, 也提高了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的披露形式是发布单独的环境报告, 采用以定量形式为主、定性描述为辅的方式且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主要是环境政策、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三个方面的内容。只要与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都会进行披露, 还将环境投资和环境费用分别做了列示, 在研究、再利用、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描述, 定量地披露与环境有关的可能债务。一些公司还将政府对实施环境保护措施而给予的鼓励予以披露。

总之,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属于法规披露项目, 尤其大规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需要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业, 制定出合理决策的同时也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来看, 能明显看出两国在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会计相关会计准则、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正是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所在, 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不完善, 监管力度弱

虽然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在企业环保方面先后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 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具有完全的强制性, 使得这些环保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漏洞。环境监管力度薄弱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透明性差。

(二) 我国企业、群体和公众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度和了解度, 关注度差

我国目前的原则是结合强制性和自愿性披露, 国有上市公司及重度污染的企业是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的主体, 而其他类型的公司则有自主选择权, 这就导致了披露水平和方式差异较大。即使是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只有极少数企业的主要的经营业务目标和社会责任是保护环境、节能减排, 出具独立环境报告。我国企业、公众对环境方面的重视、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并且披露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单一, 有局限性, 价值含量低

一般披露内容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 定量描述十分罕见, 缺少数据支持, 并且缺乏完整性数据, 以历史财务信息为主, 难以反映现实环境问题对企业经营现况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制定有效决策作用有限。

大多数公司披露环境信息时, 对公司总体的环保方针政策和节能减排的内容进行集中描述, 而较少披露涉及货币计量的项目和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环境信息。企业有选择地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而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不利信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披露。这些不完整的环境信息质量水平低, 有用性很差。

(四) 没有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缺乏可比性

一方面, 环境会计仍处于探索模式, 实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尚未对环境会计准则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文件, 也没有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 使其与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相协调, 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差。

大部分公司采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作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 少数公司采用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披露。仅个别大型企业会出具独立环境报告, 反映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形式是各企业自主选择, 即使是同行的企业所出具的环境报告也是不具可比性的。

三、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和建议

(一)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大力发展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

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环境会计的相应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制定合理的假设、核算等方面内容。健全环境会计法律体系, 制订更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强制规范, 有效监管, 制定统一的信息计量口径, 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的可比性。同时,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实现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有效监督。

(二) 加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激励制度和公众群体的环保意识

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实施激励机制, 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保证信息的真实有用和可靠, 从而, 加强相关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进行财经法规培训的同时加强遵法守规教育, 以此来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起到减少对环境法律法规实施成本和促进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的作用。

(三) 培养环境会计专业型人才

我国应学习发达国家人才管理方式, 根据环境会计的要求,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使其掌握环境会计综合性知识体系, 能应对环境会计实务的能力。

具体实现方法是:将各财经类高校现有的会计专业下新设环境会计课程, 使其成为会计必修课程, 同时对现有在岗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 掌握环境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约束力和环境监管力度

首先, 立法机关应该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和相应标准更全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对应的准则, 以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约束力。其次, 各环保局应充分发挥其对于上市企业的监督作用, 提高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最后, 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审查制度, 使其真实、正确、可靠。

具体实现方式:第一, 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 扩展注册会计师的相关职能, 使注册会计师可以对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第二, 可以以政府部门设立的社会环境监管机构为主, 并聘请会计人员参加, 实现监管。

(五)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监管

企业应树立有关环境保护的企业文化, 企业环境文化可以起到引导、凝聚、激励和规范、约束作用, 对企业持续长期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同时针对企业环境问题制定保护规章, 建立独立的环境管理部门, 加强企业环保的执行、审核和监督作用。在企业的高层建立相关董事和委员会, 强化企业高层的监督权提高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与约束力度。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国, 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峻。环境污染的最大来源便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所以环境保护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成为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出发, 将我国与美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况进行分析比较, 发现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进而为改进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污染,环境会计,环境保护,披露

参考文献

[1]王婷, 李满.环境会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J].商, 2014.

[2]汪伟丽.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4.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浅析 篇10

我国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并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这些规定不够具体, 未能促使企业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目前在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采取专门的处理方法。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问题导致的财务影响的信息需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有必要规范环境信息报告。由此可见,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有一段长路要走。总结一下我国目前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结合在传统财务会计信息中披露的, 没有单独进行处理。企业已经发生某些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 单独立账的比例偏低, 而且存在低估环境负债的情况。2.对于环境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是分散的, 没有形成体系。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十分有限。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规范。目前, 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正式的格式, 不同公司披露形式不同, 还没有统一规定。5.目前很难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可以看出, 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使企业更加合理地承担社会经济责任。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及方式

1.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内容。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是对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披露, 这些披露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助于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组织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 结合企业环境活动的实际情况, 企业应当披露的环境信息包括∶ (1) 与会计信息披露无关、不需要通过企业环境会计提供的环境信息, 如企业的环境政策, 主要环境保护活动, 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情况, 与环境相关的诉讼和处罚等。 (2) 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需要企业其他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合作提供的环境信息, 如各种经营活动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政府的环境干预和限制, 企业的环境奖励等。 (3) 主要由企业会计系统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 如环境保护投资支出, 环境保护财务支出, 潜在的环境损失等。

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应披露的方式。

(1) 可以货币化的内容的披露。对此内容可以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框架内, 将环境问题的影响添加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表中, 可以选择以下方式:①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中设置若干单独的项目来反映企业的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例如:可在“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环保固定资产”项目, 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设“环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自身受到污染或对环境产生污染使原有价值大大降低部分计提减值准备, 另外还可以增设“环保无形资产”“环保流动资产”等项目。为了反映企业由于已经发生交易行为引起而在将来必须支付的环保费用, 需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列示环境负债, 可设“短期环境负债”, “预提环保费用”, “长期环境负债”, “应付排污费”, “应付环境补偿费”等。②在利润表中增设专门的项目, 用以反映企业环境活动的收益, 如企业由于实行环保政策而使企业在原收入基础上增加的收入, 利用“三废产品”实现的收入及减免税收益, 治理污染获得的政府补助或奖励等, 可在利润表中设“环境收益”项目, 调整利润表。③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设置项目, 列示全部或部分环保支出, 可在现金流量表中增设一类“环境问题导致的现金流量”。

(2) 非货币化的内容的披露。对于企业所要反映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不能货币化, 或者不能在环境会计报表内进行披露, 而这些信息对于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环境信息必不可少时, 则需要以文字说明或其他计量披露形式, 对企业的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客观地披露, 从而形成环境会计报表附注。

三、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 增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建立实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协调好, 达到双赢, 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之一就是国民的环保意识没有形成, 因此应加大开展社会宣传的力度, 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 为政府和企业接受环境会计打好思想保障。同时还应该在大专院校开设绿色会计的课程, 为我国实行绿色会计做好人才储备。2.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执行和监管制度, 并加大奖惩力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 并加强监督环节的执行力度。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 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加进会计要素, 并且必须在报表中披露, 使企业在制定规划的时候考虑环境、资源成本, 从而避免企业行为的短视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便于会计人员的迅速掌握与实际操作。3.提高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水平, 注重学科交叉的研究。一是可以增进与先进国家的学术沟通, 并由国家组织引导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二是注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 争取环境会计能够尽早地解决我国企业实际的问题;三是在局部地区开展环境会计的试点, 小范围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从而更平稳的过渡到全部企业。4.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 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环境因素在报表中的披露方式应该予以统一规范, 增加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 避免披露方式不统一而造成的企业环境责任不清和报表阅读者的不便。5.完善立法, 强化执法。加快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 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和环境资源协调管理机制。6.借鉴国际做法, 国外许多企业都能做到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凡是对环保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 政府及社会公众都给予支持和鼓励。为了真正能够确保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处于一种良性循环机制的运转, 我国目前应在强制披露的基础上, 适当结合自愿披露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宝嘉 唐 雄: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理论月刊,  2005, (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效用的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2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9-2

1 推动环境信息披露依据的理论

推动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主要包括信息需求动因理论、信息供给动因理论,其中前者包含受托责任论与决策有用论,而后者则包括外部压力论、自愿披露论,接下来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1.1 信息需求动因理论

受托责任论理论中,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权因分离,受托人向委托人详细说明资源管理与运用情况不仅是其责任,更是其应尽的义务。委托人为确保所做决策的正确性,会依据受托人披露的有用相关信息,监督受托人的责任情况。受托责任约束,受托人为证明自身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信息。因此,企业在使用相关资源时,需根据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将环境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向社会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使用环境资源的状况,以及在环保方面采取的措施,使信息需求者对企业环境状况有个清晰的认识与了解,确保投资行为的合理性。

决策有用论强调,为确保投资者决策与判断的合理、科学性,向投资者提供和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是企业应履行的义务。在政府监督力度不断增加,以及社会公众关注下,与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时不得不慎重考虑环境信息。因此,为避免企业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决策,企业应将环境资源管理及使用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其中环境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职工、管理者以及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等。

1.2 信息供给动因理论

外部压力论的观点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将环境信息对外披露多是因利益相关者给其施加了压力。换言之,为避免自身利益受侵害,利益相关者给企业施加压力要求其披露环境信息。分析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公众以及政府施加的压力,其中政府给企业施加的压力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而社会公众则是借助舆论的力量实现。社会公众形成的压力多为间接性的,包括OGO、社区、新闻媒体等一些机构和组织。社会公众给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造成的压力具有较大影响。

与政府罚款相比,新闻媒体报道企业破坏自然、污染环境,无论在事件的影响力还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均较为严重。尤其一些知名的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曾经对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污染情况进行报道,结果引起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哈药集团不仅面临123万元的高额罚款,而且使公司形象受到严重伤害。通过这一事件不难看出,新闻媒体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比不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更为严重。

自愿披露论认为,企业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企业管理者通常有披露重要信息的自觉性。通常情况下,为减少成本开支企业并不会主动将信息向社会披露。但是,一旦投资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相关信息时,企业却并未在短时间内做出披露的决定时,在投资者心中企业的价值会受到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会因此而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给企业的形象及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发展过程中为方便资金的筹集,避免投资者信心不足,增强投资者的信任,企业愿意披露更多的信息。另外,由信号理论可知,买卖双方获得信息并不对称,尤其买方在交易过程中并不能详细的得知商品的信息,无法准确地对商品优劣进行判断,结果购买商品仅以平均价格进行交易。因此,公司为尽快促成成交,赚取更多的利润,公司会通过信息传递实现与其他公司的区分。

分析自愿披露论可知,在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的基础上,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企业选择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成效。另外,在环境信息披露方便,企业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尽早地阐明自己的立场,有助于阻碍不良信息的传播,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为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企业态度诚恳,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接受环保部门的罚款,主动披露自身的不足,比事后被查处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帮助与原谅。因此,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主动的披露环境信息更加有助于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2 环境信息报告对象的理论分析

有关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象,学术界与理论界的认识较为统一,即,信息披露对象是利益相关者。其中“利益相关者”最早出现在Freeman在1984年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认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因此,企业要想从利益相关者手中获得资本,应尽可能地为其提供信息,满足在信息方面的需求。

对企业而言,所谓的利益相关者指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具体来讲,这里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员工、债权人、政府等。企业要想在实现目标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帮助与支持,而要想更好地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应最大限度的消除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尽可能地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主要途径,而环境信息是信息内容之一,理应包含在内。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时,利益相关者为更好地获得企业的发展情况,会考虑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企业为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环境信息情况,得到利益相关者更好的支持,企业会将自身环境情况加以披露。

3 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理论分析

本文从环境信息披露形式及信息披露水平对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分析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形式,可知其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使用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等文件。目前来看,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时一般会结合多种方式,而且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信息披露的企业占较大比例。考虑到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所受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多采取对自身有利的方法。

所谓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指信息披露的程度,一定程度上受披露信息详细程度决定。通常而言,对某项信息披露时叙述的越详细、准确性越高,披露的水平就越高,从而更加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深入了解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更好的平衡这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两者之間更好的合作,为实现披露效应奠定良好基础。

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收益使其主要目的,因此,要求其披露环境信息而不考虑成本是不现实的。为使得披露水平的提高,企业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增加在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无形之中增加信息披露成本。因此,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企业需要进行综合考虑,认真分析投入与回报的关系,正确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在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时,篇幅较长,但涉及定量描述的内容较少,尤其没有准确的数据描述。这种做法不仅影响环境信息的披露质量,而且导致成本的增加,更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给披露信息效应的发挥造成阻碍。

4 总结

文章上述内容主要从披露行为、报告对象以及披露动因三个方面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效应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披露动因可知,企业披露环境信息受多方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主导披露效应,换言之,企业披露环境信息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绩。在对企业披露动因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信息披露报告对象,如此才能提高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针对性,提高披露效应的有效性。本文分析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环境信息报告的主要对象。文章在明确上述两点内容的基础上,从披露水平及形式两方面分析披露行为,认为披露行为质量会给信息披露效应造成直接影响。

当然,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效应的因素远不止以上阐述的三方面内容,还包括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以及企业规模等。正因为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环境信息披露效应产生较大差别。规模大小不同的两家公司,在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时,大规模的公司考虑及披露的内容较多,披露的内容也较多,因此带来的效应与规模小的公司存在很大不同。

参 考 文 献

[1]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篇12

目前,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主体范围小, 内容不完整, 形式不规范及时性较差, 缺乏对信息的审计等问题。根据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发布环境报告书的企业迄今为止总共23家, 其中14家本土企业, 7家外资企业, 4家中外合资企业。且他们发布的方式不尽相同, 提供的环境信息也十分有限, 不能全面的了解整个企业环境会计状况。

1. 政策颁布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 提出了企业应当公开环境信息, 加强上市公司环境核查。此外, 国家环境保护局也制定了环境信息公开条例, 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环境保护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0年度报告》等。

2. 披露模式。

在内容上, 环境会计信息以披露费用为主, 披露信息不全面, 内容不完整, 缺少重要信息。在形式上, 定性信息比定量分析多, 以文字概括为主, 数据少, 具体描述较少, 缺乏实际效用和参考利用价值。从范围来看, 主要集中在11类重污染企业被动披露信息, 如化工、医药、材料、造纸等重污染行业。

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以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度起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2007年首次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首次披露社会责任量化业绩指标;2008年在报告中建立了履行社会责任改进机制;2009年引入了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2012年开展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及社会责任指引相关研究。以下是其对2012年度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1. 节能降耗。

公司全年投入17.08亿元专项资金实施111项重点节能工程, 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49万吨, 实现节能131万吨标准煤, 节水2435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和二氧化硫 (SO2) 排放量分别削减1.2%、2.7%、1.4%;一批所属企业荣获全国节能减排先进集体、石油和化工行业节水先进单位。

2.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1) 开发清洁能源。2012年, 公司国内天然气总产量比上年增长5.6%, 形成54万吨燃料乙醇、48万吨酒槽蛋白饲2.5万吨玉米油的生产能力。

(2) 实施规模化林业碳汇。2008年至2012年公司共植树2000余万株, 新增绿地面积5000余公顷。截至2012年底, 公司矿区生活基地绿化覆盖率达到40.53%。

(3) 控制碳排放。2012年累计减少碳排放4.88万吨,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16吨。

3.2008年-2012年度中国石油天然气环境业绩指标汇总。

从2008年到2012年, 该公司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分别为1068吨、839吨、778吨、721吨、650吨;废水中化学氧需量 (COD) 排放量分别为24991吨、21490吨、20766吨、19652吨、19421吨;废气中二氧化硫 (SO2) 排放量依次为16.21万吨、14.89万吨、15.99万吨、15.61万吨、15.40万吨。2008-2012年标准煤的节能量依次为192万吨、182万吨、187万吨、122万吨、131万吨;节水量分别为6388、4160、3821、2353、2435万立方米;节地量分别为717、898、963、1080、1200公顷。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2012年社会责任报告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发现, 即使是公布环境信息较早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 在对外公布的报告中, 仍存在信息量不足、“报喜不报忧”和公布信息杂乱的情况。所以, 纵观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发展, 应该大力呼吁建立环境会计体系, 优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带动我国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1. 完善信息披露准则。

目前, 我国的环境会计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笔者建议由社会环境审计机构等第三者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准则, 并对企业环境报告书、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鉴定。由此来规范信息披露体系, 避免企业过度维护自身利益, 披露不真实信息的情况。同时也使企业披露工作有所依据, 提高工作的效率。

2. 建立“问责制”制度。

要推进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 企业需要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首先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披露的“问责制”制度, 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自觉性。同时, 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建立问责制度, 落实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严格审查, 尤其要对高度污染的行业、企业大力监察, 从而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3. 发挥公共团体的促进作用, 建立奖惩机制。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还很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不能自主自愿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所以要在推行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 强化执法力量, 增加激励手段, 用于提高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发挥公共团体的作用, 建立奖惩机制, 不仅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对环境的重视, 还能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切实拉动全社会改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 我们应尽快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原则, 促使环境会计信息更好地配置资源, 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此外, 还应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 增强其环保理念, 从而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为我国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摘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 是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以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为例, 从而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邓婷婷.强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2012.

[2]孙兴华.中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2012.

[3]曹健.环境责任视角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J].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会计系, 2013.

[4]戚绍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建议[J].时代金融, 2011.

上一篇:动态经济效益下一篇:国防科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