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互联(通用12篇)
安全互联 篇1
互联网在从无到有、从一种新生事物到如今家喻户晓的发展过程中, 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政策。我国把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把推动互联网广泛应用作为重要目标, 努力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主张依法管理互联网, 努力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并积极维护互联网安全, 确保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应用。
我省作为经济文化大省, 近年来, 互联网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快速迅猛的速度。截至2012年8月底, 江苏省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303.02万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达5209.61万户。截至2011年底, 全省网民达到3685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6.8%, 手机上网用户数达到2624万;IPv4地址总数达1584万个, 全省活跃网站数达到24.57万个。
去年, 江苏省累计处理网站备案各类申请680805次, 清理空壳网站117536个, 注销和修正接入地报备错误、信息项缺漏等问题备案数据8413个, 向全省接入和备案的521835万网站发送核验短信验证真实性, 大大提升网站备案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开展IP地址数据比对验证和通报监督。梳理IP报备错误信息10965条, IP报备总数由清理前的1310万上升至1460.78万。
为推动互联网网络文化建设我省相继发布了《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和《江苏省互联网网络安全年度报告》, 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江苏省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召开“文明办网”表彰大会, 对先进单位, 行业特色、地域特色网站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网站进行表彰。此外还组织开展“阳光网络伴我成长”主题系列活动, 先后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宣讲、暑期红色网络之旅、红色信息网络传递大赛、少儿绘画比赛、“绿色上网”等活动, 在全省建立了100个未成年人阳光网络实践基地, 有效提升未成年人文明上网意识。特别是镇江市互联网协会组织的“网民节”、网络志愿者、“网络版主沙龙”等活动, 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肯定。
随着互联网业务应用的层出不穷、商业模式的灵活多样、接入服务的方便快捷, 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也呈现“被互联网化”现象。受各种利益驱动, 网络攻击、信息窃取、计算机病毒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深化和泛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省内一些政府网站被篡改为色情网站、银行仿冒网站事件, 大量特种窃密木马混迹网络窃密事件等, 不仅危害到个人用户, 更危害到企业利益, 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 这时刻为我们敲响着安全的警钟。
随着传统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虚拟化、云计算、中文域名、IPv6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 网络安全攻击技术将更加复杂化, 对我省互联网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并重成为新形势下做好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与此同时, 保障互联网安全是促进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做好互联网安全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去年, 江苏省深化互联网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手段建设, 完善优化互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增值业务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IDC管控平台的试点工作和互联网事件处置平台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手机及互联网淫秽色情等专项行动14项, 向相关部门提供涉及淫秽色情等线索189条, 被工信部评为“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协调运营企业处理高频次木马僵尸事件4768起, 向政府部门、重要信息系统单位通报网络安全事件2129起。共梳理排查网站及专线97万个, 其中排查网站350581个, 关闭网站9605个, 屏蔽URL链接50563个。
至此, 我省的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全省通信行业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协作、共同携手, 不断加快互联网发展和增强互联网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为提升全省公共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安全互联 篇2
3月15日,第四届金融315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份全方位、多维度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白皮书。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与新华网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新华网常务副总裁魏紫川以及科技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张景安,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副主任施禹之,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杨红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马绍刚,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郑锋,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等嘉宾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在会上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白皮书。
来自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各界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等500余人参加论坛。
吴晓球副校长致开幕词。他祝贺金融315高峰论坛成功召开,对各位专家领导与会表示欢迎。他从专业角度阐述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三个核心内容,并强调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其一,中国人口众多,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大,让每位消费者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要求,因此,我国的金融体系应该给每个人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其核心意义与最高理念便是普惠金融;其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条款是透明度,由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即证券化和理财化的产品逐渐增多,这就要求金融产品要如实披露信息,而中国社会也正在从资本不足风险迈向资本不透明风险,因此,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趋重要;其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内容是金融隐私的保护。总之,做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将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为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魏紫川常务副总裁在致辞中表示,由于近年来互联网在金融业的应用日趋广泛,人民生活越来越多的与金融紧密相连,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尤其今年的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互联网金融的市场风险。据此可知,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当前金融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不仅有利于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而且对于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维护金融行业稳定,实现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新华网作为国家通讯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承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推广工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强的舆论支持。
杨红灿局长在发言中表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民生息息相关。应从加强金融领域信用建设、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消费者教育及引导金融消费等方面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目前,工商总局通过建立失信企业备忘录并向商务部门、国土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实时推送数据的信用约束机制,对金融广告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防止消费者上当受骗。20,工商管理局还将和有关部门合作,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准入和行为管理,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进行批准或备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线上线下对金融广告进行检测和监管;还要加强维权力度,12315互联网平台的运行使得消费者投诉更为简单,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金融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风险甄别和防范意识。
张景安会长在发言中强调,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是创新的得以进行的保障。现在的中国科技创新、特别是30年内的短平快的项目已经有了冲击诺贝尔奖的水平。数据表明中国创新的高潮已经来临,中国将引领世界,我们定能实现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创新大会上提出的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中国梦,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保护权益,保护创新开展的基础。
随后,施禹之副主任主要围绕《电子商务法》的立法和电子商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电子商务法立法总体的指导思想涉及三个方向:第一是促进发展,即促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第二是规范秩序,即规范电子商务的主体、行为、交易等各个方面的秩序;第三是保障权益,即在兼顾保障消费者和电子商务参与各方的其他方面的权益的同时,特别强调加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马绍刚副局长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他表示,实施办法在改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升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制化水平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实施办法的制订和出台,既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消费者保护意见的.指导,也是对实践工作地总结,为人民银行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制度依据,在改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升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制化水平等方面将发挥促进作用。
郑锋副局长介绍了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加强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经验。自去年以来,其推出了建设投资者教育基地,建立证券货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动在修订中的证券法、增设投资者保护专章等措施。郑锋副局长特别强调,如果不重视投资者管理,会导致投资者风险承担能力和所购买产品发生错配,甚至演变系统风险、系统性风险,因此强调买者有责的适当性制度,逐步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对我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陈龙首席战略官作了《什么是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发言,他认为消费者保护应有四点:一、基于历史经验总结出符合金融本质的制度,否则,过分追求规避风险将于金融业有害;其二,应当区分技术对不同金融产品的不同效果,同时需要对金融产品的益处和风险做客观、公正的评估,这种评估应基于有统计意义的实证数据,而非仅仅是逻辑推理出的假说或者个案;第三、消费者保护中,“避害”固然重要,但是“趋利”也同样重要,要“趋利”就需要鼓励数字普惠金融以全面提升消费者福祉,避害则要精准定位金融风险点,严惩“害群之马”。最后,好的消费者保护要致力于熨平金融创新带来的社会情绪周期。
杨东教授发布并介绍《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白皮书。该报告在收集各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量化分析,把互联网金融回归于金融的本质,促进资产融通、降低交易成本、发现市场价格等多种功能,结合理论与实践揭示了互联网金融的行业风险,以分析该行业的主要安全问题类型并寻根溯源以找到解决方法。该报告基于司法判例和典型案例,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使命,研究对象不仅有金融科技(FinTech)更有监管科技(RegTech)的利用,是国内首份全方位、多维度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报告。另外,随后在每月度、每季度都会发布一次报告。
在会后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杨东教授回顾了为形成互联网安全报告而进行的三年深入调查研究,报告建立在对企业、行业、消费者、法院诉讼和监督监管数据资料的详尽掌握上。基于三年的研究,他提请投资者消费者在线上金融活动中注意以下四点:首先,投资者应该找到大的相对权威的国有的投资平台购买有关产品;第二,应关注金融产品的财务报告,关注资金的流动和流向;第三,要注意保存相应电子凭证,如和销售人员的联系以及网络网址等可以接受认证的电子证据;第四,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由相关部门确认平台的违规经营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徐晓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惩戒委员会主任杨帆,京东金融副总裁马骥、北京和堂金服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总裁孟玉龙等也与会并发言。
会议上,各企业代表签署了第二届《金融行业自律公约》。企业代表们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消费与安全和“金融科技驱动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分别探讨了后监管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消费者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纠纷创新解决机制,金融科技改变金融消费者保护形态和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保护与金融安全等议题。
最后,大会发布了金融消费者的优秀案例,并表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20)科技创新奖”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2016年度)优秀企业奖”两项大奖。
掘金移动互联网安全 篇3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着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是安全产品与病毒、木马、流氓软件、网络诈骗之间的战争,另一场是某些功能相近的安全软件在网民桌面掀起的内战。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互联网世界一片安定祥和,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尚不能建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之邦,更不要寄希望于遍布隐蔽、阴暗角落的互联网,所以第一场战争的存在是必然的。而对于安全产品的内战,我们极不愿意看到,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厂商是不合理的,因为“免费”是他们的商业模式,而非发展公益和慈善事业。
在红海中逐利,移动互联网照搬了传统互联网的竞争模式,安全领域也未能幸免。移动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也大体类似,终端物理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等。当然,移动互联网下终端设备的移动属性使得物理安全较固定设备更为突出,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可行的防范方法;移动支付、移动金融的崛起又将系统和业务安全重新定义,带来更多的“宝藏”。
移动互联网安全 终端安全先行
移动互联网伴随移动终端的出现而诞生,又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而发展成熟。今天,人们手中的智能设备已经集掌上计算机、MP3、游戏机、相机、GPS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使用互联网服务、数据计算、文件存储,还可以实现多媒体娱乐、数码影像摄制等用途。现在,这些智能设备已经深入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业务应用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性变得更加重要。
与桌面PC的情况相同,移动智能设备面临多种安全威胁,比如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入侵,设备丢失,数据泄露等等。智能设备系统安全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安全产品内战的激烈程度与桌面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经历了几次“战火纷争”之后,用户已经明白这些安全产品争斗的实质,所以这类争斗的反面效果越来越明显,到现在战火虽未停息,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喧嚣。
人们需要安全的移动互联网,需要真正的终端安全,因此,一些标准化组织针对移动终端提出了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比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明确提出移动终端需提供措施保证系统参数和数据、用户数据、密钥信息和证书以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机密性,终端关键器件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CCSA规定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和提供一系列安全策略: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终端关键器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然后根据用户的授权提供资源及对象的访问和操作权限;对终端的密钥、证书、系统数据和用户数据等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对终端各种接口提供接入安全控制,安全的接入各种网络;终端中的关键器件还应具有抵抗防篡改等物理攻击的能力,以提高移动终端的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对安全标准的研究和认证服务,是第一处值得思考的“宝藏”。
不过,在全球范围内移动智能设备的硬件方案屈指可数,以智能手机为例,芯片方案仅有高通、苹果、三星、英特尔、联发科、美满电子、华为海思等,而软件系统平台更少,由苹果ios、谷歌Andriod和微软Windows Phone统领。因此,不论是硬件还是应用软件的安全认证,系统级别的认证离不开大平台的支持,所以在应用层面发挥的余地更大。
围绕终端安全的周边,依然大有可为。目前面市的一些终端采用了生物特征识别认证,过去在笔记本电脑上比较普遍,如今在摩托罗拉、苹果手机上都相继出现。这是安全的另一种思路,从硬件上进行安全保护,比打着免费的旗帜在用户那里扮演“炸弹”要高明得多。另外,移动终端往往配备最先进的无线传输功能,比如最新标准的蓝牙4.1、NFC等,都是移动场景下带来的应用,瞄准无线传输的安全,也能挖出“宝藏”。
移动支付热潮唤醒移动金融安全意识
时下最热闹的移动应用莫过于打车软件,而让打车软件火起来的原因是腾讯、阿里两家企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角逐。数月以来,腾讯、阿里烧钱补贴用户,在移动支付方面“打”的不可开交,这也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支付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不少金融产品也开通了移动理财通道,移动金融安全付出水面。
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移动金融涉及互联网服务端和移动用户终端之间的信息互联,所以传统互联网安全的内容完全适用:服务器安全需要维护,阻止网络攻击,阻止黑客窃取数据;终端安全需要维护,要阻止病毒、木马窃取用户隐私信息,要加密敏感数据,等等。近日,国内漏洞报告平台乌云曾发布淘宝和支付宝认证存在安全缺陷的消息,黑客可利用漏洞登录他人淘宝/支付宝账号进行操作,另一大移动支付平台微信也被曝存在安全漏洞,伪装成为微信红包的钓鱼链接能够利用该漏洞窃取用户手机信息,用户微信绑定的银行卡也将面临泄露风险。移动金融安全还应该有业务方面的安全保障。有报道称,今年1月广州天河一市民遇到手机丢失、手机卡被他人冒名补办导致余额宝内49000元被盗的情况。
移动金融业务涉及的系统、应用和业务流程的漏洞防护是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基础内容,也是一般人们对“安全防护”的认识。然而,换一种思维去保障安全,也能够在移动金融领域得到肯定,比如支付宝引入平安保险为期业务风险作保障。移动金融安全的本质是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当用户资金遭受损失后能获得赔偿,这也是一种安全保障。由此可见,保险业在为移动互联网安全提供保障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份“宝藏”。
业界有一种声音是共建移动金融生态系统,这是非常美好的设想,但是目前并未形成移动金融、移动支付方面的安全标准体系,这样就无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然而,问题总是伴随着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占得先机。我们不妨从小处着实,比如目前各大银行的网银系统多采用高安全级别的U盾作为安全认证,那么,指纹识别是否可以作为移动终端上的“U盾”?这是包含硬件、软件、认证服务在内的机遇。
互联网+安全 篇4
2015年4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5]20号) , 该通知中把加快监管执法信息化建设作为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大力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周期性、关联性等特征分析, 做到检索查询即时便捷、归纳分析系统科学, 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那么, 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 “互联网+”给新常态下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怎样的创新?为此, 本刊特策划“互联网+安全”专题。
在本期专题中,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张瑞新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现状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并围绕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国外在“互联网+”及“大数据”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介绍;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王三明认为, 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部融合到一起并充分运用, 才能真正完成“互联网+”专项行动”;广东省佛山市安全监管局局长魏钰分享了佛山市安监局“适应新常态, 善用大数据”的实践经验, 文中透露, 该市已开启“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
同时, 专题中也介绍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探索与应用。例如: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的EPMS系统、山东省莱州市新城金矿“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网络平台, 皆对安全生产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而来自劳动防护用品行业的两家电子商务企业负责人, 则介绍了互联网给劳动防护用品市场供需双方带来的新变化, 并剖析了这一领域的未来趋势。
安全互联 篇5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显示,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6.49亿,手机网民5.57亿。其中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3.04亿,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2014年也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一项金融创新,随着大家对互联网金融关注的提升和其本身规模的不断壮大,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成了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多种模式。据媒体报道称,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已是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国内的网络安全技术平台、安全防护机制尚不成熟,互联网金融各方参与者对于数据安全、客户信息安全的风险防患意识较弱的问题应受到更多的认识与关注。
十大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金融信息的风险和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互联网金融黑客频繁侵袭、系统漏洞、病毒木马攻击、用户信息泄露、用户安全意识薄弱,不良虚假金融信息的传播、移动金融威胁逐渐显露等十个方面。
1、有组织有目的性的金融网络犯罪集团兴起
攻击者由过去的单兵作战,无目的的攻击转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具有针对性的集团化攻击。从敏感信息的收集与贩卖,到伪卡制卡,甚至网银木马的量身定制,在网络上都能找到相应的服务提供商,并且形成完整的以金融网络犯罪分子为中心的“传、取、销”的经济产业链。
2、DDoS攻击
屏蔽此推广内容DDoS攻击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网络恶意攻击形式,近期的个案显示不同规模的银行正面临不同形式的DDoS攻击,这包括传统SYN攻击、DNS泛洪攻击、DNS放大攻击,以及针对应用层和内容更加难以防御的应用层DDOS攻击。
3、互联网业务支撑系统自身安全漏洞
当今的互联网,病毒、蠕虫、僵尸网络、间谍软件、DDoS犹如洪水般泛滥,所有的这一切都或多或少地从互联网业务支撑系统漏洞走过。如Apache Struts 2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漏洞的爆发直接导致国内的多家银行遭受恶意攻击。
4、病毒木马
目前针对网上银行的木马程序、密码嗅探程序等病毒不断翻新,通过盗取客户资料,直接威胁网银安全,用户如果未对其计算机安装相应的木马查杀软件,就非常容易被感染。
5、信息泄露
在互联网环境下,交易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一些交易平台并没有在“传输、存储、使用、销毁”等环节建立保护敏感信息的完整机制,大大加剧了信息泄露风险。
6、网络钓鱼
虽然金融机构对钓鱼网站带来的金融信息危害极其重视,但大量钓鱼网站都建立在海外的网络空间,因而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
7、移动威胁
移动金融信息风险,主要由于移动应用软件的信息安全隐患和用户的防范意识薄弱,给用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移动金融的发展造成阻碍。
8、APT攻击
由于其利益驱动特性,与交易和金钱直接相关的金融行业,成为了黑客进攻“首选”,沦为APT攻击重灾区。
9、外包风险
由于其利益驱动特性,与交易和金钱直接相关的金融行业,成为了黑客进攻“首选”,沦为APT攻击重灾区。
10、内控风险
互联网金融服务内控风险通常与不适当的操作和内部控制程序、信息系统失败和人工失误密切相关,该风险可能在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存在缺陷时导致不可预期的损失。
十大信息安全最佳实践
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其信息安全技术还有待关注与加强。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已经难以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特别是针对APT攻击、零天型漏洞攻击或者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网络攻击,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能力。因此,安恒信息结合行业观察以及相关实践,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以下安全建设,以长期保证金融系统的信息安全。
1、制定行业标准
重点防范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要坚持线上线下一致性的原则,要注重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不断地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同时政府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分类,并按类别制定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行业标准,指导各企业进行相应的信息安全建设和安全运维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全准入门槛。
2、加大信息安全投入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的投资力度,应结合安全开发、安全产品、安全评估、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ESLC)的角度来实现互联网金融长期有效的安全保障。对于已经在线的生产系统,当务之急则是采用防火墙、数据库审计、数据容灾等多种手段提升对用户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
3、增强APT防护能力
加入APT防护控制手段,加固环境,考虑双因素认证、网络限制、反垃圾邮件过滤、WEB过滤等高级限制方式。
4、加强信息系统的审计与风险控制
对越来越庞大的金融信息系统部署运维审计与风险控制系统通过账号管理、身份认证、自动改密、资源授权、实时阻断、同步监控、审计回放、自动化运维、流程管理等功能增强金融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安全性。
5、采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和技术
以防范阻止、检测发现、应急处置、审计追踪、集中管控等为目的,研究适合自身信息系统特点的安全保护策略和机制;开展安全审计、强制访问控制、系统结构化、多级系统安全互联访问控制、产品符合性检验等相关技术;研发用于保护重点信息系统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安全管理中心的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自主可控的计算环境、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产品,实现对国外软硬件的替代;建设模拟仿真测试环境,通过可靠的测试技术和测试工具实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确保降低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件。
6、突出保护重点系统
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资产进行详细梳理,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确定出重要的信息资产或系统,然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于这些重要信息资源的保护当中。
7、核心安全建设由可信队伍建设
对我国的金融信息系统进行核心安全建设和保障的机构,应具备专业信息安全服务能力及应急响应能力获得权威认证的、具有一定规模、具备专业扫描检测与渗透测试产品的安全服务团队。
8、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
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基础,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优势,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丰富已有安全措施规范,完善整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云计算和数据保护的标准体系,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协同发展能力。
9、外包风险防范
实行业务外包以前,金融机构应制定外包的具体政策和标准,全面考虑业务外包的程度问题、风险集中问题,以及将多项业务外包给同一个服务商时的风险问题。同时在外包的过程中时刻对风险进行内部评估。
10、健全内控制度
金山互联网安全组合套装 篇6
像以往一样。金山的安全套装采用的是模块化设计,将不同的功能独立出来,做成单独的软件。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装不同的功能:至于缺陷,那就是一旦用户决定开启所有功能,那么这些单独的程序就会消耗掉大量的内存。这一点从我们的测试表格中不难看出。实际上,金山毒霸增强版的主程序占用资源非常少,但各种服务和软件的内存开销实在是大的惊人。
金山毒霸增强版实际上就是金山毒霸2010,此前金山并未像以往一样按照年份推出更新产品,因此在这款产品推出之前,金山毒霸仍然是2009版。而这款增强版的版本号则明确显示出它就是金山毒霸2010,并不是我们期待的金山毒霸2011。这不免有些让人失望。毒霸增强版本身的功能被划分为安全起点站、监控和防御、安全百宝箱和互联网服务四个部分。安全起点站负责系统的扫描和系统健康状态的监控;监控和防御则可以查看实时监控,网页防挂马等功能的运行状态;安全百宝箱则是毒霸套装提供的各种功能,包括远程维修、进程管理、系统修复工具等功能,其中部分功能是金山网盾或金山网镖,甚至是金山清理专家的功能,使用时会自动调用相应功能:而互联网服务模块则提供在线支付之类的功能,这部分功能使用时需要调用系统浏览器。
金山网镖实际上是金山安防体系中的防火墙模块,功能比较全面。支持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互联网使用监控,局域网监控等功能。同时对IM软件提供保护功能,尤其是对MSN提供数据加密功能,对于经常使用MSN聊天工具的用户来说。是一项不错的安全措施。应用规则功能则可以设置各种程序对互联网的访问控制;网络状态则显示着当前正在访问网络的各项程序具体来源,让用户做到一目了然。不过,金山网镖增强版仍有许多弹出警告需要用户手动干预,这一点让人有些感到意外,毕竟作为新时代的安防软件而言,减少弹出已经是必做的优化之一了。
金山网盾,实际上是金山近期着力研发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在功能上与目前极为流行的号称“安防软件”的某款以数字开头的辅助工具比较接近。提供浏览器保护功能、搜索引擎保护功能,并且可以防止浏览器被恶意劫持。同时也提供“网页净化”功能,可以拦截掉网页上的各种广告和垃圾信息。甚至可以将目标网站加入到黑名单中。这款软件结合金山清理专家。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系统辅助功能,包括系统健康指数、恶意软件查杀、漏洞修补等功能,比较符合国内用户的使用需求。配合前面提到的金山网盾,可以组成立体的安防辅助体系。
安全互联 篇7
一、准确掌握互联网安全的内容, 着重分析互联网的具体安全分类
互联网的安全其实就是互联网上所流动信息的安全, 我们要保障的就是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的所使用信息的安全, 即信息的保密性、隐私性和完整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构成, 以便对互联网安全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对于互联网的安全分类大致有四个:互联网的外设体现安全、互联网的内部网络结构安全、互联网控制平台的安全以及互联网上的用户软件安全。这四个方面的安全保障才能保证消费者用户的互联网使用安全。所以, 对于互联网安全的认知和分析要从这四个方面做起, 而且, 我们要清楚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从而进行更专业的互联网安全分析。
互联网的外设体现安全是互联网安全最基础的要求, 如果互联网的外设体现不能保证安全, 那么就无从谈起互联网其他方面的安全保障。互联网的外设体现安全主要表现在建设网络的合理性、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以及完善保护机制这几个方面。互联网的内部网络直接关系到机密信息的安全, 因此控制外网访问与服务请求关乎到互联网的内部网络安全。互联网控制平台的安全指的就是操作系统的安全, 虽然现今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 但是可以通过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设施配置以及登陆限制来保障安全。互联网上的用户软件安全集中体现在访问限制以及授权控制, 以及应用加密技术采取认证机制。
二、对互联网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用户的安全用网
通过对互联网安全的分析, 我们对互联网的安全有了整体和细致的认识,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我们对互联网安全的认识来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措施保障用户进行安全上网。
根据全面的分析, 我们首先需要对互联网的外设体现采取安全措施:互联网的基础关键设备就是它的外设体现了, 我们首先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确保消除人为破坏的风险。接下来就是采取对这些基础关键设备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防火设施以及确保控制中心的持续供电。对于互联网的内部网络结构来说, 我们采取最主要的安全措施就是访问权限的控制, 因为网络资源的缘故, 我们有必要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确认和访问权限控制, 这样可以保护互联网的安全。对于互联网的控制平台的安全措施可以采取必要的加密软件或技术来实现对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至于消费者用户甚为关心的互联网用户软件安全, 我们可以通过多层次授权以及管理员和账户之间的信息确认来保障账户的隐私信息安全。
三、根据网络的漏洞和用户使用反映, 及时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进行更新
而今科技的发展有目共睹,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了, 很多人多少都掌握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技术, 人们利用这些技术去设计和创造各种互联网应用, 从而愉悦人心, 然而, 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技术寻找某些大型软件的漏洞进行不正当的盈利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联合广大消费者用户的力量来抵制这些不法行为, 并且及时更新相应的互联网技术, 修复网络漏洞, 保护用户的互联网使用安全和保密信息安全。
举个例子, 某大型网络游戏拥有一些漏洞,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针对此漏洞的软件, 从而将这些软件高价卖出, 为一些游戏玩家创造更好地游戏感受, 这些做法属于非法勾当, 理应摒弃。另外, 之前很多明星的隐私照片被曝出, 这些都是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攻击消费者用户电脑或者大型网站的漏洞所导致的, 所以, 我们要保障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 确保用户安全上网。
综合而言, 我们要对互联网安全有全面的了解, 能够掌握互联网安全的内容。进而根据全面的互联网分析, 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最后, 在消费者用户和网络管理员的监控下, 对互联网漏洞进行排查和修复, 并及时更新互联网技术, 保障互联网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荣, 高克岩.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3 (03)
[2]吴雪霁.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电信级运维的思考[J].电信技术.2013 (06)
互联网+安全生产 篇8
从技术层面看, “互联网+”的巨大潜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基础设施”, 包括云、网、端。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 网是指互联网、物联网, 端是指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二是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独立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 “互联网+”正叠加于农业基础设施 (土地、水利设施等) 和工业基础设施 (交通、能源等) 之上,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产伴随着工业革命产生,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它不是一种产业形态, 但是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安全生产。因此, “互联网+安全生产”是涵盖于“互联网+产业”的形态演进过程之中。
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沿着产业链向上游逆向发展, 表现为从人们直接面对的零售业, 到分销批发、生产制造、装备和原材料。互联网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水平得到了改善。比如说“互联网+制造业”就是提高制造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实施“设备减人, 机器换人”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当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替换人工作业时, 就会降低人员伤害, 从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互联网+产业”的演进将会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都可用数据/信息来表示, 这些被赋予语义的数据/信息称为安全生产信息。安全生产信息通过云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 通过网进行传输, 通过端进行采集或展现。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分析信息, 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和违法违章行为, 实现事故的预警预控和预防;从业人员通过获取信息, 及时发现作业场所危险因素, 实现自我防护, 避免人身伤害;政府安全监管执法人员通过对安全生产信息的分析, 及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的非法违法行为, 落实依法治安, 促进安全发展;社会公众通过获取安全生产信息, 及时发现并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
浅析互联网上的数字安全 篇9
1 最原始的加解密方式
最初在网络上传播信息时, 为了保证私密信息不会泄露, 在信息的发送端对私密信息进行简单的变换, 也就是将信息中的每个字符的ascii码进行某种计算变换成为另外一个值, 这样变换后的信息成为密文, 原来的信息成为明文。然后在信息的接收端将变换后的值进行相反的计算, 这样就将密文变换成明文。
如果黑客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窃取到了密文, 由于他不知道计算的方式, 仅仅靠猜测, 密文对应的明文的可能性非常的多, 黑客不可能靠猜测获得明文。因此在早期这种加密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随着统计学的发展, 这种加密方式的破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举例来说, 英文中字母e的出现概率是最高的, 因此, 黑客可以在密文中搜索出现概率最高的字母, 那个字母对应的明文很可能就是e。所以在现代统计学的强大攻势之下, 这种简单的加密方式变得不堪一击。
2 对称加解密
简单的数学变换不再起作用, 那么如果采用一种新的加密方式, 这种加密方式对于相同的明文字母加密形成的密文字母不同, 那样, 统计分析方法就不再起作用。
举例来说, 准备一组字母, abcde, 对于每一个明文, 依次增加 (abcde) 中的值。这样, 相同的明文产生的密文就不再相同, 统计分析方法就不再有效。接收方只要知道 (abcde) 和加密方式就能够成功解密。
在这里, abcde就称为密钥。换句话说, 加密的过程包含了加密的算法和密钥, 两者缺一不可。解密的人必须同时知道解密的方式和密钥, 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成功解密。
在本例列举的加密方式中, 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密钥相同, 因此称之为对称加解密。
现在流行的对称加解密方式有DES, AES, 3DES。这些加解密的算法都是公开的, 但是使用的密钥都不公开, 同事, 这些算法都经过良好的设计, 黑客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 短时间之内很难破解。
附带说一句, 采用暴力破解法, 只要有充足的时间, 任何加密方式都是可以破解的。所以, 不在什么绝对安全的加密方式。但是, 如果破解一个加密算法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比如说需要几十年, 那么即便黑客在几十年之后破解了它也毫无用处了, 因此, 我们认为该加密算法是“安全”的。
DES, AES, 3DES采用的加解密方式都是简单的对明文数据进行位移/异或/轮转操作, 因此速度很快。
3 非对称加解密
对于非对称加解密, 有两个密钥, key1和key2。当用key1加密时, 只有通过key2解密, 或者, 用key2加密时必须通过key1解密。
常见的非对称加解密算法有RSA, DSA, ECC, 这些算法加解密的过程都是公开的。
通常, 非对称加解密的两个密钥中, 有一个称为公钥, 另一个成为私钥。公钥对所有人公开, 私钥属于个人, 只对拥有者公开。
目前的非对称加解密算法都是通过数学方式对明文进行数学变换, 涉及到的数字的位数都很大 (通常在1024或者更高) , 因此, 相对于对称加解密, 非对称加解密过程很慢, 只适合于对小量的数据进行加密。
4 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是一种数学变换, 它对任意长度的数据d进行计算, 生成一组固定长度的数据h, 这里, h就是d的哈希值。
常见的哈希算法有md5和sha算法。
哈希算法必须经过缜密的设计, 对于两段不同的数据, 产生相同的哈希值的概率要尽可能的低。
5 数字签名
当互联网用户user-a发送一段数据d给用户user-b, 这段数据是公开的, 任何人都可以看。但是当user-b收到数据以后, 它如何确定数据有没有被修改呢?
很简单, 用户user-a通过哈希算法生成数据d的哈希值h, 然后, user-a用自己的私钥pri-key对h进行加密。前面说过, 非对称加解密性能很差, 只能对小段数据进行加密。因此, 这里对数据d进行哈希, 然后对哈希值进行加密。对h加密生成的密文s就叫做数据d的数字签名。user-a发送数据d时连带s一起发送。这样, user-b收到数据以后, 先对数据d进行哈希计算, 生成哈希值h2, 然后通过user-a的公钥pub-key对s进行解密, 产生哈希值h3, 如果h2和h3相等, 就说明数据d没有被改动过。
6 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用于证明一个互联网实体 (网站或者互联网用户) 的身份。举例来说, 你访问一个网站www.sina.com.cn, 你如何确定你访问的网站不是黑客假冒的呢, 毕竟黑客很有可能劫持你的互联网访问。
数字证书就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数字证书标志了一个互联网实体的身份。数字证书是由一个叫做CA的机构颁发的, 数字证书包含三个部分:互联网实体的身份说明, 实体的公钥, CA对该实体的数字签名。CA在进行数字签名以前, 会对该实体的真实身份进行验证, 验证通过后CA会对该实体进行签名, 签名是无法纂改的。因此, 当CA对实体签名后, 黑客将无法冒充实体, 因为黑客没有私钥, 同时, 由于数字签名的存在, 黑客也无法纂改公钥, 从而保护了互联网用户的安全。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呼唤安全屏障 篇10
移动互联网上半年新增36.7万恶意程序
“非常危险、危机四伏”——在27日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上,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何能强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监测, 今年上半年, 新增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超过了36.7万, 虽然恶意程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但绝对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其中, 传播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网站域名811个, 存在移动恶意程序的应用商店大于300家。
测算发现, 这意味着每天中国的数亿移动互联网网民都将面临2000多个新增“暗敌”的攻击, 这还不算已经存在的恶意程序。
据介绍, 目前移动恶意程序99%以上是针对安卓平台的, 恶意扣分类的程序占到62%以上, 黑客制作恶意程序带有明显的趋利性。
“移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有一个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何能强说, 在地上世界, 是大家所熟知的, 比如一些知名的应用商店, 它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地下世界, 有很多恶意程序来窃取用户的手机信息, 来恶意营销, 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达到不正当的经济目的, 损害了网民的切身利益。
网络安全主战场从电脑转向手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 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 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首次超过传统电脑的使用率。
在移动互联网繁荣壮大的同时, 手机隐私信息被窃取、病毒软件的传播、信息内容篡改等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安全事件逐步从电脑转向了手机, 信息内容的泄露更加隐蔽和深度,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说。
对中国的手机用户而言, 广泛使用的安卓系统让移动互联网更加不安全。统计显示, 有六成多的网民使用安卓系统的设备上网, 而安卓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安全直接关系到数亿互联网网民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切实维护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何能强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全比发展更重要
过去20年, 中国互联网取得了快速发展, 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大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安全比发展更重要, 发展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说。
实际上, 互联网诞生初期就一直伴随着安全问题。“我们采用的计算机体系有着天然缺陷, 安全性比较差, 这种漏洞随着我们对于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高, 程序量越来越大, 漏洞的增大也是必然的。”360公司副总裁谭晓生说,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 这种漏洞会有大规模爆发的趋势, 是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
近年来, 针对变幻莫测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 我国通过建立“白名单制度”等措施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治理工作。今年前7个月,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对恶意程序的控制端进行处置, 组织了7次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专项打击, 处置了101个恶意程序的控制运营, 协调运营商关停了208个控制服务器的地址, 切断了235万感染用户的控制。
谁在让互联网安全裸奔 篇11
腾讯微博 李开复: Siri未来的方向和竞争:1.谷歌、微软语音团队和技术都比苹果强,但苹果可以license或收购Nuance。2.做全能助手非常困难,主要问题不是识别,而是语义、理解、上下文和用户体验。用户期望值会很高,因为比较对象是“人助手”。3.谷歌现称手机是工具,不是助手,所以不认可这个方向,不知是真是假。
腾讯微博 吴军: IBM对今后五年的5项科技预言:1. 人力(走路产生的能量)给移动设备充电;2. 生理特征(指纹,声纹,脸谱)取代口令;3. 读脑术成熟;4. 最穷的人也能通过手机联系起来;5. 垃圾邮件被个性化地过滤后,可能真能剩下点有用的东西。
腾讯微博 老杳: 雷军做手机感觉是个特例,并不是每家互联网公司都能达到雷军的效果。说雷军是互联网公司做手机,不如说做过互联网的雷军做手机更合适。除了短期内不追求利润,雷军与其他做手机的人没什么区别;而雷军不要利润的做法又是任何做手机的人无法做到的,原因很简单,雷军资金来自VC,其他人则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腾讯微博 胡延平: 腾讯开放到什么程度了?今天看到的数据:1.开发者注册数达到17万;2.各类应用接入量>4万;3.应用总安装量>13亿次;4. 3款应用日活跃用户数超过1000万;5.分成金额突破3亿元......且不说真开放、假开放、半开放、全开放,从收编互联网、版图扩张的角度讲,不玩企鹅的互联网大佬们看了这些数字你们焦虑吗?
腾讯微博 卜凯军: 谈几点个人做电商的感触,供想尝试电商创业的个人朋友参考。不同于企业做电商,个人做电商有一些小窍门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少走弯路。一、先开店后建站,建站投入要谨慎;二、卖什么是大学问,红灰白色要分清;三、重采购重口碑,多逛展会少开会;四、天酬勤莫急躁,夫妻小店奔小康。
腾讯微博 经纬张颖: 经常会有赚到些钱的朋友问我新投资机会在何处?可否跟着我们做些投资?该不该去投资些他们不熟悉的行业?我答:在众多的投资机会里,应该毫不犹豫去选择再次投资自己,或投资自己熟悉、能把控或影响结果的项目和领域。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胜算,更低的风险。如果你真有能力,就应该豪赌自己!
腾讯微博 腾讯科技: 网络密码大泄漏揭开不为人知的隐情:1.中国互联网公司信息安全支出占整体IT支出比例不到1%;2.此次泄漏的密码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3.被泄漏的网站可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4.保护好你的密码,分级管理,不同重要程度的账户采取不同密码。
腾讯微博 龚蔚: 就12.21泄密门事件,目前还没有一个网站给出明确的黑客入侵手法分析或者泄密事件的安全分析报告。一味地要我更改密码,可见继续忽悠是网站的惯性逻辑,密码换来换去有什么用――保险箱都被人偷了 还不知道怎么被人偷的,还要我换美元存里面,说这样就会安全。
腾讯微博 flashsky: 这次互联网企业的密码连环泄露事件中,把“黑产圈”卖了多年都卖烂了的数据放出来,至少证实了安全行业历年的安全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只是不知IT行业和用户的安全意识能否通过这次事件有一个较大提升。
腾讯微博 char: 1.密码设置10位以上并且数字、字母和特殊符号相结合;2.不同地方用不同的密码,且无规律可循;3.尝试某处给自己取回密码,如果取回的是明文,那么建议你不要使用这个网站,因为他就是记录了你的明文密码;4.站长要知道,一次MD5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的破解了,你得变形了。
腾讯微博 李儒雅: 今天我在各大网站泄露数据库中查到了自己的ID、密码、个人信息!很火,感觉很没安全感。互联网企业只顾盲目扩张,不顾客户安全的行为让我们如何再去相信网络!一切云技术、物联网在这样薄弱的安全系统下,都会将用户赤裸裸地扔到不法分子的面前!
未来互联网安全的目标 篇12
过去六个月,恶意软件网络增加了200%。已知的恶意网络,即恶意软件网络,发起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恶意软件攻击,并且几乎不可能关闭。
大型恶意网络的崛起已将恶意软件转变成为一种高利润的商业模式,结合大众市场和有针对性威胁来感染用户或盗取敏感信息或专有信息。尽管IT社区努力跟上计算机安全威胁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分子将其注意力转移到移动设备平台带来的漏洞上。
新的企业网络
越来越多的企业允许移动设备访问企业网络。事实上,到2016年,全球3.5亿员工将在工作中使用智能手机,其中2亿将是员工自有设备。
无论是通过企业移动计划来提高员工生产率,通过BYOD上班政策来为员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还是通过访客设备计划来支持与合作伙伴或客户之间更密切的工作关系,企业都必须应对两大挑战。第一,它们必须克服面临网络威胁的风险,以及通过本地移动和移动浏览器应用程序而造成数据意外丢失的风险。第二,它们必须确保员工遵守企业安全政策。
尽管企业和员工都大踏步前进,积极拥抱“转向更加移动化的劳动力”这一趋势,但是IT管理者认为,移动设备提供的生产率和灵活性优势与网络安全威胁增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注这一问题是对的。网络威胁与设备无关,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一样会受到攻击。可访问企业网络的移动设备的增加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个新的高价值恶意攻击目标,并为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恶意网络是如何运作的
恶意网络是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恶意软件网络,旨在连续发起针对大众市场的攻击。它们是由那些试图盗取个人信息或将终端用户系统转化为僵尸网络的网络犯罪分子开发、管理和维护的。
为了增加复杂性,恶意网络使用这种自我延续的流程来发起多种风格多样的同时攻击。例如,当一个中毒的大型搜索引擎攻击针对数百万不同的搜索词条时,并发垃圾邮件攻击会生成数百万个恶意电子邮件。每个攻击都将使用不同的可信网站和激励机制来引诱用户。
由于这些恶意网络基础设施持续的时间比任何单一攻击都要长,网络犯罪分子可迅速适应新的漏洞,并重复发起新的恶意软件攻击。通过选择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地点,例如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站点,恶意网络能够相对容易地感染多个用户。
为何传统安全措施会失败
随着移动设备在办公场所的兴起,现在,保护企业网络意味着保护用户。然而,针对访问企业数据的移动设备,员工愿意接受的安全措施和IT管理者期待执行的安全措施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以下是几个与“允许移动设备访问企业网络”相关的风险:
1、应用程序安全差距
大部分现有移动安全解决方案缺乏对移动浏览器应用程序,以及本地移动App内部操作的控制。例如,企业机构只能阻止整个Facebook本地应用,而无法单独在其中阻止员工在发布内容。相比较而言,选择减少控制的企业面临很高的数据意外丢失风险,并且无法执行可接受的使用政策。
2、网络威胁
网络威胁会任意攻击所有设备,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移动设备。这些威胁现在也能够重复利用针对设备的成功桌面战术。目前资料显示,互联网上流传着八个针对移动用户的恶意网络,其中三个专门针对移动用户。
3.员工对企业IT政策的规避
IDC最近所做的一项全球移动调查显示:IT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对于应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安全级别的期望值之间有很大差距。例如,许多IT管理者认为恶意软件从移动设备蔓延到企业网络的风险非常高,而绝大多数员工则认为自己的移动设备非常安全。
保卫你的网络
对于那些试图在日益复杂的威胁环境中保护其用户的企业来说,新型安全是必需的。企业必须寻求统一安全解决方案,它通过为全公司所有用户提供全球威胁保护和统一政策而延伸企业网络的安全边界。
尽管恶意网络几乎不可能被杀死,但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保护你的企业机构。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传统防病毒防御往往不能在造成破坏之前看到恶意网络攻击。传统的基于特征的防御措施不能跟上这些攻击发起的频率。安全行业必须迁移到可领先恶意网络一步的主动防御措施。
负日防御提供主动网络安全方式。通过在来源处识别恶意网络并对其进行阻止,企业能够在新攻击发起之前进行防御。这种新型主动网络防御措施,再加上强大的企业安全政策,代表着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如何提高移动设备的安全性
到目前为止,企业想方设法寻找各种方式来平衡移动设备带来的好处及其对企业网络构成的威胁。当今复杂的在线环境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员工访问需求,同时与IT部门对防御威胁和控制本地移动设备和移动浏览器解决方案相平衡的安全解决方案。
当寻求可延伸至移动设备的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级防御
通过阻止威胁交付机制而不是具体的威胁,负日防御在恶意网络部署之前就能很好地保护用户。由于负日防御可阻止与已知恶意网络相关的一切,企业也得到了保护,免受这些恶意基础设施发起的其它任何攻击。重要的是,安全解决方案必须防御与设备无关的威胁,这些威胁任意攻击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用户。
2、细化的应用程序和操作控制
大部分移动设备级别的解决方案只是简单地阻止整个应用程序,并且不控制移动浏览器应用程序。寻求一个可同时为两种应用程序,本地移动App和移动浏览器应用程序,提供细化应用程序和运行控制的移动设备安全解决方案。这些细化控制将允许你设置灵活的IT政策,防止数据意外丢失并确保在更大的环境中执行一致的政策,从而弥合了应用程序安全漏洞。
3、上下文政策
寻求一个支持强大的政策框架、可根据用户、设备、位置和内容而智能运用政策的移动设备安全解决方案。灵活的解决方案将让企业能够创建“在不影响安全性的情况下同时满足个人和企业使用需求”的政策。
现在是企业应对这些安全挑战的关键时期。网络犯罪分子利用恶意网络提供的先进技术增强了自身实力,而员工通过移动设备在企业网络上增加了漏洞。企业了解到允许员工访问企业数据的危险性,但是还没有确定减轻这些风险的最佳方案。
【安全互联】推荐阅读:
安全互联设备09-25
互联网安全09-11
移动互联信息安全论文09-11
互联网隐私安全06-19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05-13
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05-31
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07-30
互联网的网络安全08-22
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08-22
互联网金融有限公司信息安全审计管理办法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