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络(精选12篇)
互联网络 篇1
1 发展以及现状
互联网自从1995年进入我国以来,其发展速度令人吃惊,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急速发展,互联网的规模呈爆炸式发展。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16次中国互联网报告中统计:增长率达31.7%,目前国际出口带宽总量突破82617 M,网民总人数突破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而位居世界第二。统计还显示:网民对互联网的总体满意度为60.5%,而网民对互联网的资费满意度却仅有24.6%的网民表示满意,与去年相比,直接呈下降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网民数量逐渐增多,对互联网的资费满意度却呈下降趋势呢?这首先得由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说起。我国的互联网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从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实现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然后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同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996年1月,中国电信正式开通中国互联网,成为第一个提供商用的互联网运营商。
收费和运营同时产生,中国电信互联网用户的接入方式在刚开通时,除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八大区的地方可以提供专线接入外,普通的用户大部分是通过163拨号方式接入:用户使用电信公司分配的帐号拨号,待通过验证后进入互联网。由于受频带调制接调器(MODEM)调制方式的限制,平均带宽不到50K,但这对于从没有上过互联网的人来说,足不出户便可以浏览新闻、查阅资料等,已经非常满足,而且在计算机普及率还较低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对于每月100元的上网费也基本满意。
随着互联网内容逐渐丰富,中国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主站点www.gov.com随即开通试运行。2000年7月7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以运营《传奇》为首的盛大网络等一批游戏提供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大陆网络游戏市场上的霸主。这个时期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网民不仅满足于查阅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网络视频、电子商务等新的应用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在这个时段的后期,随着电信新一轮的重组,中电信、中网通、长城宽带等运营商为了竞争,接入互联网的资费频频下调,1997年4月28日开始执行的邮电部《关于增加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业务收费方式(试行)的通知》中关于拨号方式的规定:1)每月费用为300元,每月使用时间限75小时,超过部分每分钟收取0.5元。2)国内帐号的为:每月100元,不限通信量。虽然规定了标准,但各运营商在实行中都打了折,拨号用户的平均ARPU为70元左右。
2003年以后,随着应用多元化阶段的到来,互联网逐步走向繁荣。各运营商加大对互联网的投资,千兆级路由器的在骨干网上的商用更为宽带网络提供了物理保障,宽带接入方式之一——XDSL,大规模发展起来,这种方式是通过在现有电话线的基础上增加DSL,其下行速率可达14M,上行可达2M。另一种宽带接入方式FTTX+LAN,也随着光缆价格的急剧下降而颇受运营商的青睐。与此同时,无线上网随着手机的普及在近几年得到了高速发展,图1是不同上网方式的网民规模。
从图1可以看出,1.62亿网民中,宽带网民(含专线)已经达到1.22亿。宽带网民数的增加意味着中国居民的上网条件进一步改善,更多的网民可以通过较快的网速、较稳定的网络连接畅游互联网。
目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功能已经至少拓展到四个方面:信息渠道、沟通、娱乐和生活助手功能。反映互联网信息渠道的应用主要有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新兴工具有博客;起到沟通工具作用的网络应用主要有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发挥典型娱乐工具的网络应用有:网络音乐、网络影视和网络游戏;能反映互联网生活帮手的应用主要有:网上求职、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网上旅行预订、网上银行和网上炒股等。这些层次的互联网应用都非常深入人们的各种日常活动,才是真正数字时代的来临,主流网络应用使用率如表1。
网速增加和网络应用的丰富,并没有使互联网用户的ARPU值升高,反而逐渐下降。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第16次公布上显示:目前中国单个网民每月的平均上网花费为75.1元,与历年上网费用相比,费用在逐年下降。中国居民的收入在持续提高,上网费用的下降,必然会促进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发展。从各档次上网费用构成上看,中国有接近一半(44.6%)的自费网民月均上网费用不超过100元。
ARPU值的下降,一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每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成本随规模逐渐下降,二是因为市场竞争的结果,图3是中网通某中等城市的互联网用户近几年的ARPU值变化情况。
从以上资料中可看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上应用的丰富,互联网收费不增反降,用户对资费满意度不增反降,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消费意识增强了,而更主要的原因是运营商对互联网资费定价较单一,许多人认为他们是为别人买单,收费方式及其不合理。所以运营商针对这种情况,应改变互联网计费方式。
2 新的计费模式的思考
1)实行按照流量收费模式。借鉴国外经验,按流量计费的方式在国际上是比较普遍的,英国电信等主要都采取了这种方式。中电信可能会考虑针对用户浏览的不同内容进行收费,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区分,从而进行区别收费。2007年2月7日,南京电信开始酝酿对宽带上网服务实行按流量计费,并推出了若干套餐。随后,上海市电信研究院已成立“按流量计费研究部”,基于网络流量的计费模式着手进行试点。如果效果理想,年内将在整个上海推出。这种宽带接入服务模式将同时提供给用户选择,同时上海电信还将加强和一些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的合作,把流量、速率、时间、内容等元素有机结合,提供一系列‘组合拳’给用户。”知情人士称,无论是南京还是上海,电信运营商酝酿改变宽带计费方式的目的都一样,都是合理计费,提高用户满意度。
这种收费模式技术上是存在困难的,流量有时是难以计算,无法区分哪些是有用的流量信息,哪些是垃圾信息,如果一视同仁,用户投诉会增多。但根据多数国外运营商的经验,单纯的按流量计费或者按时间计费不是理想的计费模式,必须结合内容计费才能更好反映业务价值和承担成本负担。电信的资费政策最根本目的是推广各类宽带业务,让所有的用户公平享受到各类业务,而资费政策不可能违背这一点。
2)建立宽带应用平台。移动梦网的成功给固网电信运营商带来极强的示范效应,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固定运营商也借鉴移动梦网运作模式开始有意识地在宽带互联网上建设宽带应用平台,而其他一些规模较大的应用内容提供商也开始打造基于自身优势的应用平台。比如盛大网络的战略就是打造基于游戏运营为基础的互动娱乐应用平台。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体系,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发应用。如果将互联网上搭建宽带应用平台比作是在河流上修建大坝,则宽带应用平台管理模式是保证大坝牢固性的关键。如果大坝不结实或者被第三方轻易旁路掉,那么大坝的存在毫无意义。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考虑如何建立合适的应用平台管理模式。建立宽带应用平台,要从电信运营方面的多年研究和实战操作经验,从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网络特点出发,对比分析这三种网络的业务、管理和计费模式特点类似点和差异性。从电信历史网络、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角度,通过分析移动网络成功的案例来剖析宽带互联网应用平台管理模式。
从发展战略考虑,宽带电信运营商需要去建立宽带应用平台,构建宽带应用专属区域,有选择对重点应用进行计费管理。通过控制重点应用计费来实现对应用内容的控制,从而提高自身附加值和影响力。
3)实行主叫收费模式。第三种方式是借鉴现有的固话收费,即按主叫收费,即由谁发起由谁付费。这样可以有效的遏制病毒在互联网的传播。2004年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的蠕虫病毒,让众多网民深恶痛绝,她是由装载(或感染)了病毒的机器,不停地对互联网的机器扫描,不停发PING包,最终导致网络拥塞。如果在当时有这么一种计费方式,不仅很快可以锁定目标,更重要的是为网络运营商带来丰厚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吴宛萍,丁益祥.基于Proxy的网络计费方法[J].现代计算机,2000(5).
[2]严超.一种宽带接入网络计费方法[P].中国专利:CN01114892.6,2001.07.09。
[3]李霞,李之棠.基于代理的网络计费系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互联网络 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
第24号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3月14日第9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30日起施行。
部长 吴基传
二○○二年八月一日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保 障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规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国际上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域名注册服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域名:是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
(二)中文域名:是指含有中文文字的域名。
(三)域名根服务器:是指承担域名体系中根节点功能的服务器。
(四)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是指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域名根服务器的机构。
(五)顶级域名:是指域名体系中根节点下的第一级域的名称。
(六)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是指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一个或多个顶级域名,并负责管理这些顶级域名以下各级域名注册服务的管理机构。
(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是指受理审核域名注册申请,完成域名在域名数据库中注册的服务机构。
第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任何手段妨碍我国境内互联网域名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 域名管理
第五条 信息产业部负责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互联网络域名管理的规章及政策;
(二)制定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体系;
(三)管理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四)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并运行域名根服务器的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
(五)监督管理域名注册服务;
(六)负责与域名有关的国际协调。
第六条 我国互联网的域名体系由信息产业部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根据域名发展的实际情况,信息产业部可以对互联网的域名体系作局部调整,重新公布。
第七条 中文域名是我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部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逐步推广应用。
第八条 域名管理采用逐级管理方式。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各级域名持有者根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负责其下一级域名的注册管理及服务。
第九条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运行和管理相应的域名系统,维护域名数据库,授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域名注册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运行、维护和管理相应顶级域名服务器和数据库,保证域名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根据本办法制定域名注册相关规定;
(三)按照非歧视性原则选择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四)对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注册服务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域名根服务器、设立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须经信息产业部授权。
?
第三章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管理
第十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须向信息产业部备案。未经备案,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 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二)有与从事域名注册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门人员;
(三)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四)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五)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六)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从事域名注册服务,应当向信息产业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
(二)拟提供注册服务的域名项目;
(三)与相关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
(四)用户服务协议范本;
(五)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证明。
第十四条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信息发生变更或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与其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合作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在变更或终止后30日内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
第四章 域名注册
第十五条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其域名注册管理实施细则,报信息产业部备案后施行。第十六条 域名注册服务遵循“先申请先注册”原则。
第十七条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在扩展域名注册范围时设立预注册期限,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并在其网站上提供查询。
除前款规定外,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不得预留或变相预留域名。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在提供域名注册服务过程中不得代表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域名持有者。
第十八条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公布域名注册服务的内容、时限、费用,提供域名注册信息的公共查询服务,并保证域名注册服务的质量。
第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条 域名注册申请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守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制定的域名注册相关规定,并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域名注册信息。
第二十一条 注册域名应当按期缴纳域名运行管理费用。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具体的域名运行管理费用收费办法,并报信息产业部批准。
第二十二条 域名注册完成后,域名注册申请者即成为其注册域名的持有者。
因持有或使用域名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任由域名持有者承担。
第二十三条 域名注册信息发生变更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申请变更注册信息。第二十四条 域名持有者可以选择和变更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域名持有者变更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承担转移域名持有者注册信息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已注册的域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予以注销,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域名持有者:
(一)域名持有者或其代理人申请注销域名的;
(二)域名持有者提交的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三)域名持有者未按照规定缴纳相应费用的;
(四)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判,应当注销的;
(五)违反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
第五章 域名争议
第二十六条 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指定中立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就已经注册或使用的域名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并且符合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规定的条件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参与域名争议解决程序。
第二十八条 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只涉及争议域名持有者信息的变更。
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一致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服从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第二十九条 域名争议在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处理期间,域名持有者不得转让有争议的域名,但域名受让方以书面形式同意接受人民法院裁判、仲裁裁决或争议解决机构裁决约束的除外。
?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妨碍我国境内互联网域名系统正常运行、擅自设置域名根服务器、擅自设立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未经备案擅自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或者超出备案的项目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由信息产业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由信息产业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有关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在本办法施行以前已经开展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0日内,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二) 篇3
2002年是中国互联网络获得较快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开始形成转折的一年。
从宏观的角度看,网民数、上网计算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等都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5910万、2083万、17.9万、37.1万,这和2002年6月的统计数字相比增长率均超过20%。国际出口带宽总数和2001年12月相比增长了1782.5M,达到9380M,但和2002年6月的统计数字相比减少了1196.5M。多元化的上网方式继续得到发展,宽带(ADSL、CABLEMODEM等)上网用户数达660万。
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男性、未婚、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含无收入)网民的比例分别在网民各特征数据中占据相对主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59.3%、57.8%、54.9%、69.6%、84.5%,其中男性、未婚的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但25岁以下、大专及以下、收入为500元以下(含无收入)以及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和以往相比呈上升趋势;在用户地域方面,北京、上海之外的尤其是沿海省份的网民数有了较大的增长,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网民数占全国网民数的比例分别为9.5%、8.1%、7.1%、6.6%、6.5%,居全国前五位;在职业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比例分别为28%、15.7%,但后者的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另外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比例和以往相比都有所增长,分别达到8.0%、8.9%、6.2%;在行业方面,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IT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制造业是网民的主要分布行业,比例分别达到12.5%、10.3%、11.8%、10.6%、11.1%,其它行业的网民数也都有不同的增长,网民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宽泛。
在网民的上网行为习惯方面,家中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比例达62.6%;网民一天中上网的第一个峰值时间段为早晨9:00、10:00,比例分别为15.2%、16.1%,到晚上20:00、21:00、22:00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比例分别为41.5%、40.3%、32.3%;而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分别为9.8小时和3.4天;绝大部分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在100元以内,比例值达70.1%,该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网民平均拥有的电子邮箱账号数呈递减状态,电子邮箱总数和免费的邮箱数分别为1.5和1.2;用户每周收发的邮件数和2002年6月的统计数据相比呈增加状态,分别达到7.7和5.5;网民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比例值分别为53.1%和24.6%。
从非网民的状况看,其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值为40.8%,其次是“没有上网设备”,比例值为27.7%,第三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比例值为18.7%;在未来是否可能上网的问题上,6.4%的非网民表现了一定的兴趣,表示一年内有可能上网,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我国网民可能的变化。
东部的华东地区和西部的西北地区网民状况有着相对明显的差别。总体而言,华东地区网民的特征结构要比西北地区网民的特征结构相对合理,而华东地区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相对西北地区网民而言也显得更频繁、更日常化。
展望未来,在综合考虑宏观政策、经济发展、互联网产业自身等因素的基础上,预计2003年年底网民总数达8630万,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和依赖性将更强,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将继续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一、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WWW站点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程度及网络普及程度。
1、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2083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403万台,占19.3%,比半年前的19%略有增长,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1480万台,占71.1%,比半年前的74.4%有所下降,使用其它方式上网的计算机数为200万台,占9.6%,比半年前的6.6%有所增长(如图1-1所示)。
与半年前相比,无收入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从13%增加到16.5%,而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比例也有所增加,从13.4%增加到15.5%。从绝对数量看,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下的网民从3966.3万增加到4994万,增长率为25.9%;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则从613.7万人增加到916.1万人,增长率为49.3%。就这半年而言,高收入网民的增长速度比低收入网民的增长速度要快。
6、用户职业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28%,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15.7%,排在第三位的是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各占10.3%。农林牧渔工作人员和军人所占比例最少,分别只有1%和0.9%(如图2-6所示)。
学生网民所占比例仍然高居榜首并且稳步增长。与半年前相比,学生网民在比例上又增加了1.8%,绝对数量增加了454.8万,增长显著。校园网的建设为学生上网搭建了良好的条件,各种网校、远程教育等的兴起也对学生上网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目前我国的上网学生人数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在校学生总数22384万的7.4%,与半年前相比增加了2个百分点。
7、用户行业
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12.5%,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11.8%,排在第三的是制造业,为11.1%(如图2-7所示)。
与半年前相比,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和科学研究、制造业以及IT业的网民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批发和零售业的网民比例有所减少。在绝对数量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的网民增加了110.7万,增长率为28.7%;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网民增加了116.3万,增长率为33.8%;制造业增加了121.9万网民,增长率为38.3%;IT业增加了96.6万网民,增长率为31%;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网民只增加了3.3万,增长率为0.7%。从网民在职业、行业的分布上可以看出,网民逐渐趋于多元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仍然占据大多数;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比其它职业的人要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制造业成为网民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但同时可以看到,网民在特征结构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网民的特征结构也将会更加合理与平衡。
调查结果亦显示,因不懂电脑/网络而未上网的非网民中有70.2%的人年龄高于30岁(如图4-3所示)。
通过分析因没有上网设备而未上网的非网民,发现这部分人中98.0%的人家中没有电脑,而只有2.0%的人家中有电脑(如图4-4所示)。
与半年前相比,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分布基本没有变化。
(2)、非网民预期上网的时间
第十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7%的非网民预期1个月内可能上网,2.0%的非网民预期1-3个月内可能上网,0.9%的非网民预期3-6个月内可能上网,1.8%的非网民预期6个月-1年内可能上网,8.1%的非网民预期一年以后才可能上网;另有41.9%的非网民根本不打算上网,43.6%的非网民不知道自己是否上网也无法预计上网的时间。预期一年内可能上网的非网民比例为6.4%。
2、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部分特征
(1)、性别
最新的CNNIC調查结果显示,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之中男性占60.0%,女性占40.0%。而网民中男性占59.3%,女性占40.7%(如图4-5所示),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与网民的性别结构极其相似。可以预见,近期内我国网民的性别结构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男性仍将是我国上网的主力军。
(2)、年龄
第十一次调查结果表明,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中,年龄低于18岁的人占17.5%,年龄在18-24岁之间的人占10.2%,年龄在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之间的人分别占14.9%、16.5%、14.4%、16.7%,年龄超过50岁的人亦有9.8%。可见,预期可能上网的非网民在各年龄段上分布较为均衡,这将促进未来我国网民年龄分布更加均衡。
(3)、婚姻状况
最新的CNNIC调查结果显示,预期上网的非网民中已婚比例为78.5%,未婚比例为21.5%,我国网民里已婚比例为42.2%,未婚比例为57.8%(如图4-6所示)。预期上网的非网民和网民的婚姻状况不太一样,预示着未来我国网民中已婚网民的比例将有所增长。
关于互联网络个人隐私的安全维护 篇4
从本质上讲, 网络隐私的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隐私并没有很大的差距, 可以说, 网络隐私只是当前网络社会下传统隐私在互联网络中的发展与延伸。因此, 我们也可以将网络隐私引申为当前网络社会下被非法共享的个人信息。而其内容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个人网络资料
通常情况下, 个人网络资料主要是指当前网络环境下准确反映用户个人资料及特征的各种文字、图像等符号, 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资料。其中主要包括网络用户在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要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 服务商在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这些个人信息的同时, 也必须要履行对这些个人资料保密的责任与义务。而由于互联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 使得许多如姓名、职业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也成为了网络隐私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 个人财产状况, 以及网络用户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也都属于用户个人隐私。任何搜集用户邮箱地址并将之公开或向他人提供的行为, 都可以被列为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1.2 网络用户在线行踪
所谓网络用户的在线行踪主要是指用户的IP地址、上网浏览历史记录、对互联网功能活动的应用内容等。通过对用户在线行踪的搜集能够准确的反应用户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其部分思想精神。而通过非法手段对用户在线行踪进行追踪、搜索并公布的的行为, 则同样属于对用户个人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
1.3 通信秘密
由于互联网络中的信件与一般信件的区别较大, 均以无纸化数字作为载体, 因此互联网络中的通信安全系数比一般信件更低, 及时在加密状态下, 还是有遭到黑客入侵甚至被截获的可能性。
2 互联网络中个人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
2.1 个人隐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公布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在未经他人许可或授权的情况下, 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发布平台, 擅自公布或传播他人隐私, 这种行为不但相当恶劣, 且往往会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后果。
2.2 由于网络安全隐患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情况
在当前互联网络中, 个人信息多是以数据进行体现的, 因此, 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就是对用户跟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要对网络安全进行保障, 则主要是保障当前互联网络中不会出现非法篡改、复制、泄露数据等情况发生。然而, 由于技术限制, 当前互联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这是由于互联网络的设备、系统繁杂, 用户繁多, 网络信息共享性强等原因造成的。黑客通过木马、病毒等方式入侵用户电脑, 从而泄露用户个人信息, 影响用户个人资料的安全等。
3 当前互联网络个人隐私安全维护的建议
3.1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络安全技术控制的重点在于互联网络运行技术的强弱, 当前互联网络中个人隐私安全维护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网络防护技术不足导致的, 由于网络信息系统自身的漏洞导致个人隐私遭到侵犯, 这就需要对互联网络防范技术不断的进行提高, 并对由于互联网络本身的技术漏洞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及时的进行预防。当前, 我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维护以及犯罪控制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的强化, 是当前提高互联网络个人隐私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3.2 明确相关的法律规定
由于我国现代法制建设起步较晚, 且受到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隐私权的保护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长期以来对维护网络隐私方面的法制建设存在较大的漏洞。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及时的建立起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度, 并通过对个人隐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 维护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在进行立法时, 必须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以维护全体网民的权利与义务为核心, 重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工作, 加大对侵犯用户个人隐私行为的惩处力度, 同时不得对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3.3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工作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生活的需求, 相对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许多用户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认识程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从而为用户个人隐私安全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而对网络隐私安全的维护工作不止要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 更需要用户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
3.4 强化政府管理模式
在当前网络隐私保护工作中, 政府的管理模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对互联网络进行管理以及对用户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等问题方面, 通过国家机器的运作, 政府能够提供更具权威性的管理, 并起到更为公平、公正的监督指导作用。
在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强化的同时, 可以适当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 例如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设置网络警察等。此外, 政府还应对互联网络中各服务主体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普及, 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同时也使得人们的个人隐私与日常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 极大的影响了个人隐私的安全性。而由于现代互联网络的种种特殊性, 针对产生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不同原因, 就必须团结整个社会的力量, 从社会道德、文化氛围到政府管理与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 从最大程度上对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防范并尽可能的加以杜绝。只有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化、严格互联网络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法律调整、并从伦理道德上进行严格的约束, 才能有效地加强当前互联网或个人隐私的安全维护, 切实的确保网络用户的隐私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治国, 仁宝明.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版权责任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4) .
[2]马晶晶, 秦敏.简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7 (1) .
[3]朱国斌.法国关于私生活受尊重权利的法律与司法实践[J].法学评论, 2005 (3) .
[4]赵美玲.网络服务商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之保护[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11) .
互联网络 篇5
(网站短信息、宽带)
目 目录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2
第二部分
调查内容
........................................3
第三 部分
调查说明
........................................4
第四部分
调查结果
........................................7
内容摘要
…………………………………………………………………………7 7
一、网站短信息服务
………………… …………………………………………9 9
(一)用户基本特征 .........................................................................................................9(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14(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18(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22 二、宽带服务
……………………………………………………………………24
(一)用户基本特征 .......................................................................................................24(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28(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33(四)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原因与未来一年内的使用意愿...............37
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2003 3/ / 10))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上的内容日趋丰富,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逐渐从传统的浏览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等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短信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网站短信息服务作为最近一、两年兴起的一种互联网增值服务,其发展引人瞩目。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精彩的短信内容,吸引了大批的移动电话用户,通讯与网络的结合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时尚多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为网站经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带来了利润。另外,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内容、服务的增加,宽带接入服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至 2003 年 6 月,我国的宽带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了 980 万,占6800 万网民的 14.4%,比半年前增加 48.5%,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390%。
鉴于此,我们在每半年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热点调查,期望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用户特征、用户对服务的使用状况及用户对服务的相关看法、意见等进行调查,为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部分
调查内容
本次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具体包括:
一、网站短信息服务 (一)用户基本特征(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二、宽带服务
(一)用户基本特征 (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 全体用户 家庭用户(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四)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原因与未来一年内的使用意愿
第三部分
调查说明
一、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全国有住宅电话的 6 岁以上人群(不包含住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总体按省进行分层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
抽样指标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省的城市住宅电话与乡村住宅电话的比例差异很大,由于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人口数差异很大,所以在确定各省样本量时,考虑的指标是“拥有住宅电话的人数(或称住宅电话覆盖的人数)”;采用地市的“住宅电话数目”作为抽样指标。为了得到地市“住宅电话数目”的近似估计,借助省一级的“住宅电话数目”与有关的经济、人口指标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再利用地市一级的有关经济、人口指标的值来计算。
样本量 根据成本与精度的结合,在 95%的置信度下,取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2%。考虑设计效应和发生率等,本次调查设计样本量为 15500。样本分布全国 31 个省,并按各省“电话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分配各省的样本量。
省内各地市的抽样方法 采用 PPS 抽样方法。
第一步:用 PPS 法每省抽取 7 个地市(此处的地市包括地级市和地区行署,每个地市下都包含城镇和乡村,为不引起歧义,以下简称为地市),其中广东省和四川省由于地市较多,对其抽取 8 个地市进行调查。在地市多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抽中各地市中按抽中的次数平均分配,在地市少于或等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各地市中的分配与各地市的住宅电话成比例。
抽取地市的方法:在各省中抽取地市,根据所确定的入样指标“住宅电话的数目”,按照PPS 抽样法,使每个地市被抽中的概率,等于该地市“住宅电话的数目”与该省“住宅电话的数目”之比。利用 EXCEL 软件产生 0-1 之间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根据随机数落在各地市对应累计百分比的范围,抽取 7 个地市。如果一个地市被抽到两次以上,则该地市样本量相应加倍。例如:假设某地市被抽中一次时,样本量为 200 个,如果该地市被抽中两次,则样本量为 400 个。
第二步:获得抽中地市的所有电话局号,根据该地市的局号数和样本数确定平均每个局号下需抽取的电话号码数。电话号码中除局号外的后四位或后三位数字,由计算机随机产生。
第三步:确定抽取调查对象。在电话拨通后,把接听电话的人作为被访对象,先询问其家庭中是否有人使用过互联网。如果没有则终止访问;如果有则随机抽取家庭中一名使用过互联网的成员询问其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人基本资料。
三、调查实施 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问题。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试访,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调查从 2003 年 9 月 19 日开始,至 2003年 10 月 10 日结束。由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采用 CATI(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系统进行访问。所有访问员均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并参加过项目培训。在实施过程中配备专职督导和质检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 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调查问卷回收后,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电话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并将不合格的问卷全部废除。
四、抽样调查成功率 按美国舆论研究协会(AAPOR)的成功率公式三计算,本次抽样调查的成功率为 32%。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中变量的取值、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配额等进行检查,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进行了核对、删除和补充,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事后编码。
在 SPSS 中,利用频数分析、分组、交叉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六、相关说明 1、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定义为:拥有手机并且使用过网站提供的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
2、:
宽带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宽带服务用户的定义为:使用宽带(包括 ADSL、以太网、CABLE MODEM 等)上网的互联网用户。
3、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定义为:拥有手机但没有使用过网站提供的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
4、非宽带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非宽带服务用户的定义为:不使用宽带(包括 ADSL、以太网、CABLE MODEM 等)上网的互联网用户。
5、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 2003 年 10 月 10 日。
第四部分
调查结果 内容摘要 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调查发现: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主要以男性、18-30 岁、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年轻人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主体;公共管理/社会组织、IT 业、制造业以及教育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个人月收入在 1001-1500 元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到 22%。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 10.9 条。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使用这一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其方便性、娱乐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给朋友。
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 10 元。
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用户最看重的因素是“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占 46.2%。
总的来讲,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 3.6(五分制),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内容再丰富一些”、“费用要合理”、“速度要快、稳定”是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提出的主要建议。
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这一服务的主要原因是“不需要”,比例为 34.6%。
通过对宽带服务的调查发现:
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 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
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教育业、制造业、IT 业和批发零售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个人月收入在 1001-1500 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 20.7%。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
ADSL 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所占比例为 70.8%。
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占 70.7%,其次是“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
“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在用户可以选择的条件下,“技术水平”、“速度”和“服务”是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相对比较看重的因素。
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 100 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 92.3 元。
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认为网上现有的内容、服务等能够满足个人需求。
针对目前的宽带服务,用户希望“提高速度”、“费用要合理”以及“内容要丰富,减少不健康内容”。
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主要是因为“没有条件”和“暂时还不需要”。
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一、网站短信息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 1、性别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男性占 60.9%,女性占 39.1%(如图 1-1 所示)。男性占据用户主体。
图 1-1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性别分布 2、婚姻状况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已婚者占 50.7%,未婚者占 49.3%(如图 1-2 所示)。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男性60.9%女性39.1%
图 1-2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婚姻状况分布 3、年龄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18-24 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 32.8%;其次是 25-30 岁的用户,为 29.1%;31-35 岁的用户占 15.8%;35 岁以上的用户占 16.6%;18 岁以下的用户较少,只有 5.7%(如图 1-3 所示)。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 18-30 岁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喜爱与朋友沟通,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主要用户群。
图 1-3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年龄分布 未婚49.3%已婚50.7%18岁以下5.7%18-24岁32.8%25-30岁29.1%31-35岁15.8%41-50岁6.7%50岁以上2.1%36-40岁7.8%
4、受教育程度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用户最多,为 32.6%;其次是本科和高中/中专/技校,分别为 30.7%和 28.3%;高中以下和本科以上的用户相对较少,分别只有 5%和 3.4%(如图 1-4 所示)。
图 1-4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分布 5、职业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为 17.2%;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二,为 14.5%;排在第三、第四的依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分别占 13.7%和 1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以及教师也占据较多比例,分别为 8.9%和 8.1%(如图 1-5 所示)。
高中以下5.0%高中/中专/技校28.3%大专32.6%本科30.7%本科以上3.4%
图 1-5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职业分布 6、行业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从事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到 12.9%;位居第二的是IT 业和制造业,各占 10.6%;紧随其后的是教育业,占到 10.1%;批发零售业的用户也较多,占 7.6%(如图 1-6 所示)。
17.2%14.5%13.7%12.0%8.9%8.1%7.1%5.4%5.3%0.6%0.6%6.6%0% 5% 10% 15% 20%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学生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教师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工人无业农/林/牧/渔工作人员军人其他
图 1-6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行业分布 7、个人月收入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个人月收入在 1501-2000 元的用户最多,占到 22%,月收入在501-1000 元的用户占 15%,还有 15%的用户月收入在 500 元及以下(含无收入),月收入在1500 元以上的用户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如图 1-7 所示)。
12.9%10.6%10.6%10.1%7.6%5.6%5.3%5.1%4.3%3.5%2.8%2.3%2.3%2.3%1.8%1.5%1.5%1.0%1.0%7.9%0% 5% 10% 15%公共管理/社会组织IT业制造业教育业批发零售业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建筑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旅游/旅馆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业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科学研究其它
图 1-7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 1、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的条数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 10.9 条。其中 30.3%的用户每周发送不超过 1 条,24.8%的用户每周发送 2-5 条,每周发送 6-10 条的用户为 14.2%,15.1%的用户每周发送 11-20 条,还有 15.6%的用户每周发送 20 条以上(如图 1-8 所示)。
图 1-8 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数量的分布 8.9%6.1%15.0%22.0%13.5%11.1%7.2%5.7%5.0%2.6%2.2%0.7%0% 5% 10% 15% 20% 25%无收入500元以下501-1000元1001-1500元1501-2000元2001-2500元2501-3000元3001-4000元4001-5000元5001-6000元6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不超过1条30.3%6-10条14.2%11-20条15.1%2-5条24.8%20条以上15.6%
2、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因为“方便”而使用这一服务的用户占到 33.7%;23.2%的用户是为了“享受娱乐”;21.8%的用户是为了“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天气预报、时事新闻等;因为“网上提供的内容丰富”而使用这一服务的用户占到 16.9%;还有 8.5%的用户是因为“追求时尚、好奇”;“可以群发”、“便宜”、“速度快”等也是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分别有 4.2%、4%和 3%的用户提及(如图 1-9 所示)。可以看出,用户使用这一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其方便性、娱乐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
图 1-9 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3、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 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以 46.5%的比例高居榜首,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位居第二的为订阅短信,经常使用这一服务的人为 26.1%;分别有 20.8%和 16.9%的用户经常使用铃声下载和图片下载;使用自写短信这一服务类型的用户也较多,为 15.2%;使用短信游戏、交友、移动 QQ、点歌、彩信下载等服务的用户则相对较少,分别只有 5.6%、3.9%、1.6%、1.2%、1.2%的用户经常使用(如图 1-10 所示)。
33.7%23.2%21.8%16.9%8.5%4.2%4.0%3.0%6.7%0% 10% 20% 30% 40%方便享受娱乐获取相关信息网上提供的内容丰富追求时尚、好奇可以群发便宜速度快其他
图 1-10 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4、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 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给朋友,这一比例达到 74.8%,22.4%的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发送的主要对象为同事/商业伙伴,21.2%的用户发送给同学,16.1%的用户发送给家人/亲戚,12.8%的用户发送给自己(如图 1-11 所示)。
图 1-11 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 5、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 58.4%的用户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不超过 10 元,其中 20.4%的用户最近一个月内并没有在网站短信息服务上有任何支出,21.3%的用户花费不超过 5 元,4.1%1.2%1.2%1.6%3.9%5.6%15.2%16.9%20.8%26.1%46.5%0% 10% 20% 30% 40% 50%其它彩信下载点歌移动QQ交友短信游戏自写短信图片下载铃声下载订阅短信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74.8%22.4%21.2%16.1%12.8%3.0%0% 20% 40% 60% 80%朋友同事/商业伙伴同学家人/亲戚自己其他
16.7%的用户花费在 6-10 元;21.3%的用户花费在 11-30 元;20.3%的用户花费在 30 元以上(如图 1-12 所示)。
图 1-12 用户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 6、用户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 46.2%的用户经常使用某一网站的短信息服务是因为“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选择这一原因的用户最多;其他依次为:“内容丰富”(11.3%)、“操作方便”(7.7%)、“发送/下载速度快”(7.5%)、“他人推荐”(4.1%)、“收费低”(3.1%)、“服务质量好”(1.9%)、“规模大、知名度高”(1.5%)、“有特定服务”(1.4%)、“邮箱在该网站”(1.2%);还有 6.4%的用户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比较随意,没有固定常去的网站,也没有特定原因(如图 1-13所示)。
5元以下21.3%6-10元16.7%11-20元13.0%21-30元8.3%50元以上11.3%没有20.4%31-50元9.0%
图 1-13 用户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 1、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方面的看法 55.1%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上是“非常简便”或者“比较简便”,35.2%的用户认为“一般”,9.7%的用户认为“非常繁琐”或者“比较繁琐”(如图 1-14 所示)。
图 1-14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方面的看法 46.2%11.3%7.7%7.5%6.4%4.1%3.1%1.9%1.5%1.4%1.2%7.7%0% 10% 20% 30% 40% 50%经常使用该网站、熟悉该网站短信息服务内容丰富该网站短信息服务操作方便该网站短信息服务发送/下载速度快随意选择,无特定原因他人推荐该网站短信息服务收费低该网站短信息服务质量好该网站规模大、知名度高该网站有特定服务(如游戏)邮箱在该网站其他非常简便9.6%比较简便45.5%一般35.2%比较繁琐8.6%非常繁琐1.1%
2、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的看法 61.1%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上是“非常丰富”或者“比较丰富”,30.2%的用户认为“一般”,有 8.7%的用户认为“不太丰富”或者“很不丰富”(如图 1-15 所示)。
非常丰富10.0%比较丰富51.1%一般30.2%不太丰富7.9%很不丰富0.8% 图 1-15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的看法 3、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方面的看法 46.9%的用户认为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上是“娱乐性很强”或者“娱乐性比较强”,44.4%的用户认为“一般”,8.7%的用户认为“娱乐性不强”或者“基本没有娱乐性”(如图1-16 所示)。
娱乐性很强12.9%娱乐性比较强34.0%一般44.4%娱乐性不强5.5%基本没娱乐性3.2%
图 1-16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方面的看法
4、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看法 69.8%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上是“非常及时”或者“比较及时”,23.5%的用户认为“一般”,有 6.7%的用户认为“比较滞后”或者“非常滞后”(如图 1-17 所示)。
图 1-17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看法 5、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收费方面的看法 36.3%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收费“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36.7%的用户认为“一般”,27%的用户认为“不太合理”或者“很不合理”(如图 1-18 所示)。
图 1-18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收费方面的看法
非常及时16.9%比较及时52.9%一般23.5%比较滞后5.9%非常滞后0.8% 比较合理33.6%一般36.7%不太合理24.3%很不合理2.7%非常合理2.7%
6、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58.2%的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总体上是“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4.9%的用户认为“一般”,6.9%的用户认为“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1-19 所示)。如果以 5 分代表“非常满意”、1 分代表“很不满意”,则总体满意度均值为 3.6,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图 1-19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7、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内容、费用、速度以及操作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内容的建议较多,包括“内容再丰富一些”、“内容要健康”、“内容更新要快”、“增强娱乐性”、“内容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个性化”、“内容要精致、有内涵、有深度”、“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减少广告”等;关于速度,用户希望“速度要快、稳定”;在费用方面,用户希望“费用要合理”、“收费要明确”;在操作方面,用户提出“操作要简便”、“订阅、取消订阅要简便”。此外,用户还希望“加强功能”、“放宽自写短信的字数限制”、“减少对机型的要求”、“提高安全性”等(如表 1-1 所示)。
比较满意53.5%一般34.9%不太满意6.5%非常满意4.7%很不满意0.4%
建议
百分比
内容再丰富一些 35.3% 费用要合理 27.9% 速度要快、稳定 16.0% 内容要健康 11.6% 操作要简便 7.4% 增强娱乐性 5.3% 内容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个性化 5.3% 内容要精致、有内涵、有深度 5.0% 收费要明确 4.5% 内容更新要快 4.2% 订阅、取消订阅要简便 3.3% 加强功能 3.3% 放宽自写短信的字数限制 2.1% 增强内容的实用性 1.8% 减少对机型的要求 1.8% 提高安全性 1.2% 减少广告 0.9% 表 1-1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中,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 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 13%、12.2%和 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 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各有 1%多的用户因为这些原因而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如图 1-20 所示)。
图 1-20 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34.6%13.0%12.2%11.6%5.2%5.2%4.9%4.9%3.7%1.9%1.8%1.8%1.8%1.4%4.6%0% 10% 20% 30% 40%不需要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收费太贵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其他
二、宽带服务 (一)用户基本特征 1、性别 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占 60.7%,女性占 39.3%(如图 2-1 所示)。男性占据用户主体。
图 2-1 宽带服务用户的性别分布 2、婚姻状况 宽带服务用户中,已婚者占 48.7%,未婚者占 51.3%(如图 2-2 所示)。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
图 2-2 宽带服务用户的婚姻状况分布 男性60.7%女性39.3%未婚51.3%已婚48.7%
3、年龄 宽带服务用户中,18-24 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 28%;其次是 25-30 岁的用户,所占比例为 21%;18 岁以下的用户占 17.9%;31-35 岁的用户占 14.5%;还有 18.6%的用户在 35岁以上(如图 2-3 所示)。30 岁以下的用户占据大多数。
图 2-3 宽带服务用户的年龄分布 4、受教育程度 宽带服务用户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技校的用户最多,为 32.3%;其次是大专和本科,分别占 27.5%和 25.1%;高中以下的用户占 12%;本科以上的用户相对偏少,只有 3.1%(如图 2-4 所示)。
图 2-4 宽带服务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分布 18-24岁28.0%31-35岁14.5%41-50岁6.6%18岁以下17.9%50岁以上2.7%25-30岁21.0%36-40岁9.3%高中/中专/技校32.3%本科25.1%高中以下12.0%大专27.5%本科以上3.1%
5、职业 宽带服务用户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 24.6%;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二,比例为 13.7%;排在第三的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为 11.5%;紧随其后的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5%;教师以及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也占据一定比例,分别为 8%和 7%(如图 2-5 所示)。
图 2-5 宽带服务用户的职业分布 6、行业 宽带服务用户中,从事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到 12.6%;教育业紧随其后,从事这一行业的用户占 11.7%;位居第三的是制造业,占 9.3%;从事 IT 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用户所占比例也较多,分别为 8.9%和 7.6%(如图 2-6 所示)。
24.6%13.7%11.5%10.5%8.0%7.0%6.4%6.2%5.3%0.6%0.5%5.7%0% 5% 10% 15% 20% 25%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教师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工人无业办事员等协助人员军人农/林/牧/渔工作人员其他
图 2-6 宽带服务用户的行业分布 7、个人月收入 宽带服务用户中,个人月收入在 1001-1500 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为 20.7%,其次是无收入和月收入在 501-1000 元的用户,分别占 16.8%和 16.5%,月收入在 500 元以下的用户占 12.5%,月收入在 1500 元以上的用户随着月收入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如图 2-7 所示)。
12.6%11.7%9.3%8.9%7.6%6.1%5.5%5.2%3.7%3.3%3.1%2.1%2.0%2.0%1.9%1.9%1.5%1.4%1.2%9.0%0% 3% 6% 9% 12% 15%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教育业制造业IT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建筑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业餐饮业广告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旅游/旅馆业咨询服务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其他
图 2-7 宽带服务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 全体用户 1、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在家里上网的用户最多,达到 56.3%;在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使用宽带上网的用户各占 36.6%和 32.1%;还有 6.4%的用户在学校使用宽带上网(如图 2-8 所示)。
图 2-8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 16.8%12.5%16.5%20.7%10.5%7.8%5.0%3.0%2.9%1.5%1.5%1.3%0% 5% 10% 15% 20% 25%无收入500元以下501-1000元1001-1500元1501-2000元2001-2500元2501-3000元3001-4000元4001-5000元5001-6000元6001-10000元10000元以上56.3%36.6%32.1%6.4%0.5%0% 15% 30% 45% 60%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单位学校其他
2、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方式 ADSL 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有 70.8%的用户使用;24.6%的用户使用以太网;使用 Cable Modem 方式的用户最少,只有 7.8%(如图 2-9 所示)。可以看出,ADSL 是目前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方式。
图 2-9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方式 3、用户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 “信息查询”是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其比例高达 70.7%;“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也是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使用较多的网络服务,分别有 39.5%和 35.6%的用户经常使用;使用“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和“多媒体娱乐”的用户各占 18.2%、16.5%和 16%;还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软件上传或下载”和“VOD 点播”,其比例分别为 8.9%和 8.5%(如图 2-10 所示)。
70.8%24.6%7.8%1.5%0% 15% 30% 45% 60% 75%ADSL以太网Cable Modem其他
图 2-10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 家庭用户 1、用户接入宽带的主要原因 “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33.7%的用户因为这一原因而接入宽带;“享受多媒体服务、网络游戏等”也是用户提及较多的原因,所占比例为 28.3%;18.5%的用户是因为“使用方便”而接入宽带;6.3%的用户是为了“节约费用”;因为“赶时髦/好奇”、“稳定可靠”和“24 小时在线”而接入宽带的家庭用户分别为 2.5%、1.8%和 1%(如图2-11 所示)。与窄带相比,速度快是宽带最大的优势,这一优势应该是促使家庭用户接入宽带的最主要原因。
70.7%39.5%35.6%18.2%16.5%16.0%8.9%8.5%4.6%2.4%2.4%2.0%1.5%0.8%0.8%0.6%2.1%0% 15% 30% 45% 60% 75%信息查询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多媒体娱乐软件上传或下载VOD点播BBS论坛新闻组网上教育网上炒股网上购物短信服务电子杂志网上直播其他
图 2-11 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的主要原因 2、用户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最看重的因素 当问及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所最看重的因素时,有 22.5%的用户回答“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接受某一家服务商的服务。在用户可以选择的条件下,“技术水平”、“速度”和“服务”是用户相对比较看重的因素,各有 11%多的用户选择;“品牌”和“上网费用”也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分别有 9.9%和 8.1%的用户选择;用户所考虑的其他因素还有“他人推荐或影响”(6.5%)、“安装使用的方便性”(5%)、“初装费用”(4.3%)、“稳定性”(3%)等(如图 2-12 所示)。
28.3%18.5%6.3%2.5%1.8%1.0%7.9%33.7%0% 5% 10% 15% 20% 25% 30% 35% 40%速度快享受多媒体服务、网络游戏等使用方便节约费用赶时髦/好奇稳定可靠24小时在线其他
图 2-12 家庭宽带用户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最看重的因素 3、用户支付宽带上网费用的方式 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这一比例高达88.1%;9.1%的家庭宽带用户采用计时付费;还有 2.8%的用户采用其他付费方式(如图 2-13所示)。可以看出,包月或者包年的支付方式深受广大家庭用户的欢迎。
图 2-13 家庭宽带用户支付宽带上网费用的方式 4、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宽带上网费用 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 100 元,其中以每月花费51-100 元的用户为最多,所占比例为 48.2%,每月花费低于 50 元的用户占 26.3%;16.7%的11.8%11.8%11.3%9.9%8.1%6.5%5.0%4.3%3.0%5.8%22.5%0% 5% 10% 15% 20% 25%没有选择技术水平速度服务品牌上网费用他人推荐或影响安装使用的方便性初装费用稳定性其他计时9.1%其他2.8%包月/包年88.1%
用户每月花费在 101-200 元之间;每月花费在 200 元以上的用户为 8.8%(如图 2-14 所示)。
图 2-14 采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宽带上网费用 另一方面,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 92.3 元。
(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 1、用户对宽带服务初装费用的满意度 41.5%的用户对宽带服务的初装费用“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6.8%的用户表示“一般”,21.7%的用户“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用户对宽带服务初装费用的满意度 101-200元16.7%51-100元48.2%301-500元1.8%低于50元26.3%500元以上3.5%201-300元3.5%非常满意9.7%比较满意31.8%一般36.8%不太满意18.5%很不满意3.2%
2、用户对宽带服务上网费用的满意度 36.5%的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上网费用“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9.4%的用户表示“一般”,24.1%的用户“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2-16 所示)。
图 2-16 用户对宽带服务上网费用的满意度 3、用户对宽带服务连接速度的满意度 46.1%的用户对宽带服务的连接速度“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3%的用户认为“一般”,20.9%的用户“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2-17 所示)。
图 2-17 用户对宽带服务连接速度的满意度 比较满意31.0%不太满意21.4%非常满意5.5%一般39.4%很不满意2.7%非常满意9.0%比较满意37.1%一般33.0%不太满意18.4%很不满意2.5%
4、用户对宽带服务稳定性的满意度 49.1%的用户对宽带服务的稳定性“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4.1%的用户认为“一般”,16.8%的用户“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2-18 所示)。
图 2-18 用户对宽带服务稳定性的满意度 5、用户对宽带服务安全性的满意度 45.7%的用户对宽带服务的安全性“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8.4%的用户认为“一般”,15.9%的用户“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2-19 所示)。
图 2-19 用户对宽带服务安全性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7.2%比较满意41.9%一般34.1%不太满意13.8%很不满意3.0%非常满意7.7%比较满意38.0%一般38.4%不太满意13.0%很不满意2.9%
6、用户对宽带接入售后服务的满意度 51.9%的用户对宽带接入的售后服务“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5.3%的用户认为“一般”,12.8%的用户“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 2-20 所示)。
图 2-20 用户对宽带接入售后服务的满意度 7、用户认为网上现有内容、服务等对个人需求的满足 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认为网上现有的内容、服务等能够满足个人需求,其中 14.5%的用户认为“完全能够满足”,62.6%的用户认为“基本能够满足”;认为“比较不能满足”或者“完全不能满足”的用户有 11.2%(如图 2-21 所示)。
图 2-21 用户认为网上现有内容、服务等对个人需求的满足 非常满意9.4%比较满意42.5%一般35.3%不太满意10.6%很不满意2.2%一般11.7%比较不能满足10.3%完全能够满足14.5%基本能够满足62.6%完全不能满足0.9%
8、用户对宽带服务的建议 当向用户征询对目前宽带服务的建议时,“提高速度”被提及的次数最多,有 41.7%的用户提到;“费用要合理”也是用户希望改进的主要方面,24.8%的用户提到;此外,“内容要丰富,减少不健康内容”、“增强稳定性”、“增强安全性”也被比较多的用户所建议;其他还有“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普及率”、“减少广告和垃圾邮件”、“提高服务商软硬件水平”、“及时更新内容”、“增加专业性内容”、“增加服务商,避免垄断”等(如表 2-1 所示)。
建议
百分比
提高速度 41.7% 费用要合理 24.8% 内容要丰富,减少不健康内容 15.2% 增强稳定性 11.2% 增强安全性 9.1% 提高服务水平6.3% 提高普及率 4.0% 减少广告和垃圾邮件 2.7% 提高服务商软硬件水平1.6% 及时更新内容 1.6% 增加专业性内容 1.0% 增加服务商,避免垄断 0.6% 表 2-1 用户对宽带服务的建议(四)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原因与未来一年内的使用意愿 1、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主要原因 对于目前尚未使用宽带服务的用户来讲,29.6%的用户是因为“没有条件”,包括家里没有电脑或者居住地无法接入宽带;23.5%的用户是因为“暂时还不需要”;18.3%的用户因为“对宽带服务不了解”;“上网费用高”、“没时间上网/上网时间短”也是用户目前还未使用宽带的原因,分别有 10.2%和 9.1%的用户选择;“初装费用高”、“宽带服务少”、“技术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用户对宽带的使用,选择这些原因的用户分别有 5%、1.6%和 1.3%(如图2-22 所示)。
图 2-22 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主要原因 2、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是否会使用宽带服务 当问及非宽带服务用户在未来一年内是否会使用宽带服务时,一半的被访者表示出乐意尝试的意愿。表示“肯定会”的人为 15.9%,表示“可能会”的人为 34.4%;27.8%的用户“不知道/不好说”;还有 21.9%的用户表示“可能不会”或者“肯定不会”(如图 2-23 所示)。总的来看,我国宽带服务市场的前景比较乐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宽带服务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宽带上网成本的不断下降,用户对宽带服务的需求也将会日益增加。
图 2-23 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是否会使用宽带服务
网络传播与网络报刊 篇6
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的诞生,势必对现存的媒体构成威胁和挑战。因此,许多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电视,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版或综合网站,以谋求新的发展。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河南日报》等中央及地方重要新闻机构,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形成一股强大的报刊网络的热潮。然而,真正产生较大反响的,除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外,一些报刊网络的点击率还不及一些商业网站。传统媒体如何谋求网上发展之路,成为其面临的新课题,而掌握网络传播特性,并将其融入网络报刊的信息传播中,无疑是找准自身发展定位的首要问题。
一、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变化
1.受众群体的特点及变化
上网,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网络资源的增加,通信质量的改善,网络为百姓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有着现实世界所没有的能量,虚拟购物、网上办公,甚至人际交往也都虚拟化。网络信息的传播,完全拆除了地域藩篱,其快捷和大信息量的特点,使人们减少了分配给浏览纸质新闻和信息的时间。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层次要求将更复杂化、多元化。
受众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和全息性的特点,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使人们有机会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世界。由于观察直接、接触面广,促使人们认识和思考更加全面、广泛,具有纵深性,思想观念也趋向开放和自主。网络发布信息的高度自由和良好的保护性,改写了大众传播学上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不管是多数人的观点还是少数人的观点,甚至极个别人的观点,都将有充分的机会在网上发布和交流。五光十色,各种各样,是网络信息的特色。官方的、媒体的、半官方的乃至小道消息,都能占有传播渠道;网络发布信息的便捷和自由,也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
受众群体上也因而随着变化。由于网络传播充分满足了受众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变为"小众传播"和"点对点传播"。
2.传播环境的变化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是一种大众传播和个人传播共存的形态,人际交流突破了小圈子和小范围,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展开。在这种环境下,个人信息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和抒发。网上个人信息的发布形式,除广泛运用个人网页、BBS论坛、聊天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商业网站发布。这种新形式,激发了人们的阅读与释放能量。
传播的全球化与多种文明的冲突和交融,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网络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真实的地理隔离、国界等限制均不存在。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一样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读到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网络上的新闻传播已不是单一文化而是跨文化的传播。多元的文化传播在网络上激烈竞争,进一步加速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3.传播方式的变化
网络传播深刻改变了报纸媒介的传播方式,传统的信息传播不再具有强制性的意味,而是转向交互式的双向传播。
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动式和多向性,网络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各个传播的主体在网络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可以不受物质、文化等的制约,传统传媒的等级关系、相互间的制约关系在网络上不复存在。同时,受众的参与也不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互动,受众不仅是网络新闻的接受者,还是网络新闻的采写者和发布者。
网上采访的形式也将大显身手。在资料搜集及新闻源的拓展上,网络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网络报刊发展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网络传播虽拥有众多的优势,但其依附体--网络报刊,并不可以以朝阳产业自诩,其经营尚处于成长阶段,问题和困扰多多。美国早期较大的新世纪网络的倒闭,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
1.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首先,编制技术实力不强,人员配置不到位。这是网络报刊面临的普遍问题。同传统纸质报纸一样,网络版报纸也需要合理的编排,以优雅的版面来表现其所承载的信息。编制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大多数网络报刊主页枯燥乏味。许多出色的纸质报刊上网后,不仅没有发挥网络版报纸的多媒体优势,反而丧失了其母报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各种新闻手段"说话"的特点。
其次,没有提供更多的"知识增值",大多没有"在线订购"的个性化服务,多数是纸质母报的翻版,因而无法向读者收费,导致资金紧缺。虽然网络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技术上具备提供"个性化"信息增值服务的可能,但事实上,网络报纸基本上还是简单的信息罗列。
再次,网络报纸的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多媒体的传播功能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绝大多数仍依靠广告收入。而中国上网人数有限,网络广告的接触面窄、有效性差,没有足够的获利空间。
2.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观念相对滞后。存在决定意识,面对网络新闻传播这种全新形式,新闻观念也要相应地随之转化。尽管很多报社资源通过整合优化,从物质上为其母报驶上信息高速公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对整个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或过分沉湎于纸质报纸的现有成功,缺乏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缩手缩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文网络报纸的良性发展。
网络硬件设备相对落后。就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网络的铺设,还是网络服务商(ISP)的技术支持,都远远落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具体表现为信息高速公路严重堵塞,上网速度大大降低。此外,国民拥有电脑比率低,上网资费较高,也都挤压了网络报纸的生存空间。
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因特网进行信息的传递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网络安全就显得十分必要。对网络报纸来说,信息服务是它的主业,如果知识产权侵犯、交易安全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它的正常运作。建立在传统体制上的法律显然无法完全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没有相应完备的法规出台,很难为网络报纸营造一种健康的环境。
三、网络报刊的发展思路
1.向加强信息增值、坚持个性化方向努力。
从我国纸质报纸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报社都已拥有现代化的电脑排版系统和内部局域网,有些报社还建成了远程发稿系统,报社内部的资料检索也早已计算机化,这些都是信息增值的必要条件。假如网络报纸能在信息统计、归类、比较、检索等方面下大工夫,同时根据读者的具体需要,辅以个性化的版面设计,必将更吸引读者。这种充分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网络报刊,反过来又会给报社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纸质报纸相辅相成,共同形成独特的风格,提高报纸的竞争力。
2.改进服务,利用传统媒体对网络报刊进行全方位宣传。
服务意识已经成为纸质报纸一个重要的理念,但是,网络媒体的服务与传统媒体还是有着不同的基础。网络时代的大众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激增的时代,传媒的作用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甄别,为读者导航。因此,探索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领域,将成为网络传媒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有些报纸的网上站点已经作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人民日报》的网络版就在提供数据库、图像、要闻等形式外,还提供了"信息导航"、"政府上网"、"知名站点"等特色信息服务。报纸应利用传统声誉,为其网络报纸的可信度、真实度增加砝码,扩大影响。
3.发挥优势,调动大众的参与热情。
纸质报纸在调动读者的参与性上因为受到技术的限制,总是有限的。网上传播则为读者参与提供了空前的便捷,而且参与的形式、话题范围、参与人员的范围,都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人民日报》网站设立了"金报网上调查",美国《华尔街日报》定期组织编辑或专栏作家在其站点上网,回答站点访问者的问题,或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话题。网络报纸的这一新功能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优势从而得以凸现。
4.借鉴国外网络报纸的成功经验。
知识产权保护与互联网络管理对策 篇7
互联网络与知识产权
1.互联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更新周期短、资源分散、开放性强、组织分散等特征, 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一是知识产权特征的嬗变。具体表现为专有性弱化、地域性淡化、时间性调整和复制性的硬化;二是保护内容的扩大。传统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 在互联网络环境下, 还包括数据库、网络域名、数字化作品和电子版权等;三是法律主体的扩大。网络环境下相关法律主体不再仅仅是作者、法人, 还包括内容提供商 (ICP) 、服务提供商 (ISP) 、信息接收者等;四是责任主体活动难以认定和监测。在网络虚幻的空间里, 法律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活动难以认定和监测, 导致侵权主体难以确定, 侵权证据难以取得, 权利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不仅如此, 由于侵权者认定的困难和分布的广泛, 使执法、维权的法律、技术成本之高超出一般的想象, 造成权利人疲于维权。
2.理论上的争议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有关问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管辖地、原创性和权利人、责任人的认定, 责任分担和取证, 付酬标准、方式以及网络著作权的定性, 数据库的定性, 数字化的定性, 网络传输的定性, 商标、域名的定性, 链接的定性, 复制权的界定, 作品、信息使用方式的法律界定, 版权保护的限制等。
3.网络环境下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式
网络环境下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未经权利人许可下载、上载他人作品, 包括文字作品、图片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此类侵权最为普遍, 其程度已经上升到了挑战诸如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严峻局面;二是非法抢注域名, 将驰名商标抢注为域名, 如宝洁抢回“舒肤佳”域名案;或者故意注册与他人知名网站近似的域名, 如“泰达人才热线”诉“天津人才”网络域名侵权案;三是链出、链入侵权, 一般指采用深层链的链出或者采用埋置链和视框链的链入;四是恶意泄露有关知识产权信息。由于对单位不满或者利益驱动, 员工故意在网络上发布涉及本单位知识产权的信息;五是恶意软件 (又称流氓软件) 侵权。此类案例的特点是把软件存放在小流量网站上, 通过技术手段在大流量网站上搭便车;六是非法修改软件。如珊瑚虫QQ侵权案;七是安装侵权网络插件、软件后门, 如轰动一时的“8848插件”案;八是网络平台侵权, 一般指未经授权许可使用他人开发的网络平台, 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和专有使用权的行为。
还有一种因为自主泄密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形式。由于单位自身管理不善, 员工保密意识不强, 在公司主页或个人博客上粘贴单位经营信息、技术秘密、准备申请专利的技术信息等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信息, 或者由于电子邮件系统的缺陷在文件传送过程中造成上述信息泄露。知识产权信息的泄露或传播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准备申请专利的技术信息在网上公开, 可能因丧失“新颖性”而失去获得专利的机会。
4.相关法律法规
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难题。由于过去的知识产权法律与国际公约都没有就互联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成文法规,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修改、完善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和互联网络管理制度, 并进行新的立法, 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提供必要的保障。
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通过了网络环境下的两个版权保护新规则, 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WCT) 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WPPT) , 对解决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有关理论上的争论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并增加了一大批过去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 增列了一大批不属于知识产权受保护的权利。
自1994年以来, 我国颁布的网络管理法律 (司法解释) 、法规, 约有十多个与知识产权有关, 代表性的有《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互联网络管理对策
完善法律。在互联网络建设的热潮中, 要对信息立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立法差距。在网络域名注册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及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等方面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立法、行政、司法相互配合, 实现网络信息的有序化、法制化, 构筑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立体防线。
强化技术。互联网络的数据通信是根据TCP/IP协议进行传递的, 保密性差, 漏洞较多,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网络拦截传送的数据。因此, 要加大投入, 对处理和存储重要知识产权信息的关键服务器不断进行安全升级加固, 通过严格的安全认证、访问控制和审验, 防止未经许可的访问, 避免内部的滥用和数据的丢失。为应对互联网环境下“责任主体活动难以认定和监测”的被动局面, 应采取技术措施确立网络的各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具有可追寻的对应关系, 特别是在上载、下载或者传送信息时, 要使网络行为者以自己的真实身份操作, 同时做好其网络行为的记录。
培养人才。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懂法律和知识产权知识, 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比较精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是构筑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智力基础和保障。
规范制度, 面对我国信息技术暂时落后的局面, 要保证互联网环境下自身的知识产权信息不被侵犯, 就要强化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制度建设, 制定严格的网络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构筑道德。道德是自觉的自我约束行为, 在技术手段受限和缺少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构筑网络道德是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一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 形成既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又合理保护自身智力成果的氛围。二要构筑网络道德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道德监督保证机制。三要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 增强行业道德规范, 制定行业道德标准。
结语
互联网络 篇8
第5 代移动通信系统( 5G) 已经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2013 年初欧盟在第7 框架计划启动了面向5G研发的METIS项目,由包括华为公司等29 个参加方共同承担; 韩国和中国分别成立了5G技术论坛和IMT - 2020 ( 5G) 推进组,“863”计划也分别于2013 年6 月和2014 年3 月启动了5G重大项目一期和二期研发课题[1]。目前,世界各国正就5G的发展愿景、应用需求、候选频段、关键技术指标及使能技术进行广泛的研讨,力求在2015 年世界无线电大会前后达成共识,并于2016 年后启动有关标准化进程[2]。
目前传统的移动通信和5G的研究中很少有人考虑到卫星的应用。然而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覆盖波束大、组网灵活和通信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可以在陆地蜂窝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山区、河海、空中和空间实现移动通信[3]。因此在研究5G时,在地面网络中融入卫星网络来弥补地面网络的不足将十分必要。
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借鉴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思想,将星地网络从核心网角度融合,利用卫星网络的优点解决了地面网络不易解决的问题。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5G技术过于新颖,学术界和产业界还没有对其进行定义,相关诸如国际电信联盟( ITU) 等国际通信标准机构及全球3GPP、Wi MAX等移动通信论坛也没有给出正式的技术定义,使得5G技术至今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国际上,欧洲针对新一代接入网提出了CRAN架构,采用软件定义网络( SDN) 和网络功能虚拟化( NFV) 技术,希望将接入网实现基站池化。国内IMT - 2020( 5G) 推进组提出了号称“三朵云”的5G网络架构,将整个网络分为接入云、控制云和转发云,实现多网融合与核心网的控制与转发分离。以上二者在研究5G时都没有相关卫星移动网络描述。
2 网络架构
文献[4 - 6]中指出5G在峰值速率、用户容量和数据流量等方面的需求指标,本文认为5G还应有全球无死角覆盖、永远在线、融合网络和开放架构易扩展、易配置等特征,为解决这些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的5G网络架构,在地面网络架构中融入卫星网络,不同于以往简单地使用网关互联,本文所提出的架构考虑从核心网的角度来实现卫星网络和地面移动网络的融合,即卫星网络和地面移动网络共用一个核心网。
软件定义网络恰恰体现了网络中的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思想,将核心网使用SDN和NFV技术把各个网元的功能实体实现软件化,可以解决2 张网络在核心网融合方面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最热成果,利用SDN和NFV技术将卫星移动网络融合到5G网络架构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方案,如图1 所示。
新架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用户终端: 双模模式,有卫星模式和地面模式。分别相应地接入卫星基站和地面基站,接入基站时采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基站: 有卫星基站( S-e Node B) 和地面基站( Ge Node B) 。基站的主要功能与LTE类似,主要有:
① 无线资源管理: 包括所有与无线承载相关的功能,如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准入控制、无线接口的移动性管理、终端上下文调度以及动态资源分配等[7,8]。
② IP包头压缩: 通过对IP数据包头的压缩有助于无线接口的有效利用,否则这将是一个不小的开销,特别对于像Vo IP这样的小数据包来说。
③ 安全性: 所有通过无线接口发送的数据包都需要加密。
核心网: 由核心网处理云和核心网转发云组成。处理云是控制面,负责处理所有控制信息。包含软件实现的移动性管理实体( MME) 、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 PCRF) 、归属签约服务器( HSS) 、IP多媒体子系统( IMS) 、Tt T交换控制功能( Tt TSCC) 、鉴别、授权、计费单元( AAA/QOS) 、SGW和PGW的控制功能SGW-C和PGW-C。转发云在处理云的控制下负责所有的业务数据的转发。
本架构中的核心网借鉴软件定义网络的思想和云计算的思想,将核心网分为核心网处理云和核心网转发云,实现转发与控制的分离。构造一个新的核心网架构,使其能够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编程能力。
软件定义网络思想的应用使封闭的架构变得开放,为集中化、精准化地扩展和配置核心网提供了方便[9]。控制处理面功能对计算资源需求较大,可以逻辑地集中部署并使用虚拟化技术。转发面功能不集中部署,单纯做转发,具有简单、稳定和高性能等特性。控制处理面功能集中化,转发面功能设备通用化,从而具有更灵活的资源调整及网络控制能力。云计算是一种运用于中央控制服务器上的技术,主要是在中央服务器上储存数据和执行应用。云计算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核心网运行效率,也可有效地融合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
本架构中地面基站采用光纤拉远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分布式布局,所有基站互相联通同时又统一连接到核心网处理云和核心网转发云。此架构中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在核心网的角度实现融合,打破了传统2 张网络独立运行或利用网关互联的架构基础,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5G网络中,卫星网络是地面移动网络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在地面网络未覆盖到的地方,可以由卫星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同时覆盖的区域,由于考虑到卫星网络的资源有限和延时较大等特点,还是优先选择地面网络。
3 新网络架构的主要信令流程
3. 1 终端注册
终端开机获取本机信息后需要向网络进行注册。
终端先判断出自己所处的环境,继而判断出是使用卫星网络模式还是地面网络模式,然后选择正确的模式向网络注册。5G网络架构注册流程如图2所示。
流程说明如下:
① 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需要基站和终端的协作下共同完成,基站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来自不同终端的前导信息和接入信息,终端的主要工作就是发送前导信息和随机接入信息。
② 基站收到注册请求信令,信令中携带主机信息( 包含主机号、主机MAC地址和使用模式等) ,基站将其打包处理成ip协议信令转发至核心网处理网元。
③ 核心网处理网元发起对终端的认证、鉴权和安全密钥分发等过程。
④ 核心网返回注册响应信令,为终端分配ip地址。5G网络中终端永远在线,除非终端主动退网,否则不会丢失ip地址。
3. 2 终端呼叫
终端呼叫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 卫星网络终端呼叫卫星网络终端; ② 卫星网络终端呼叫地面网络终端; ③ 地面网络终端呼叫卫星网络终端; ④ 地面网络终端呼叫地面网络终端。
5G网络架构终端呼叫信令流程如图3 所示。
流程说明如下:
① 呼叫发起信令。在呼叫开始时终端1 只知道终端2 的主机号,所以呼叫发起信令携带的是终端2 的主机号、终端1 的主机号和ip地址等信息。
② 信令到达核心网,核心根据用户注册表查出终端2 的IMSI号和ip地址等信息,再根据终端2 的最后一次位置更新来对终端2 进行呼叫。
③ 寻呼到达终端2,终端2 上报自己的当前状态。
④ 连接建立成功信令向终端1 通知终端2 的主机号和ip地址。
⑤ 核心网处理网元为2 个终端建立业务链路。
⑥ 呼叫结束后,终端1 上发呼叫结束信令,上报核心网处理网元通话结束,核心网处理网元拆除业务链路,释放信道资源。
4 仿真实现
在本架构中由于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双重覆盖,所以会有3 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是卫星网络与卫星网络通信、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通信以及地面网络与地面网络通信。在仿真测试时,主要测试了终端注册能力以及网络融合后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通信能力。
核心网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运行在虚拟机上。基站与终端采用思博伦的Landslide测试工具模拟[10,11,12]。信道模拟器模拟信道链路,时延采用260 ms。
4. 1 终端注册
注册测试框图如图4 所示。
测试结果如下:
① 在既有卫星信号又有地面基站信号时,4 个终端通过地面基站注册到核心网;
② 切断终端与地面基站的链路,只有卫星信号时,4 个终端通过卫星基站注册到核心网;
③ 切断终端1 和终端2 与地面基站的链路,切断终端3 和终端4 与信道模拟器的链路。终端1 和终端2 通过卫星基站注册到核心网,终端3 和终端4 通过地面基站注册到核心网。
4.2卫星网络终端与地面网络终端通信
通信测试框图如图5所示。
2 个终端分别以卫星模式和地面模式注册到核心网。入网后分别得到的ip地址为: 终端1: 183.12. 16. 33; 终端3: 183. 12. 16. 34,终端1 可与终端3正常通信。ping包示意图如图6 所示。
本实验主要证明了: ① 在融合架构中,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同时覆盖的区域,系统优先选择地面网络; ② 融合架构中,处于卫星网络的终端1 可以与处于地面网络的终端2 正常通信。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的5G网络架构,将卫星网络和地面移动网络融合设计,充分利用了卫星网络的优势来弥补地面移动网络不足。而在核心网方面的扁平化处理,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方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网的性能,而且简化了各种信令处理流程。
摘要:为解决5G的全球无死角覆盖、永远在线和融合网络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融合的5G网络架构,并设计了在此架构下的终端接入和呼叫的信令流程。在新架构中地面网与卫星网共用一套核心网,以核心网的角度来实现融合,打破了传统2张网络独立运行或利用网关互联的架构基础,提高了用户体验。实验结果表明,星地网络在核心网角度融合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用户可无差别地使用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
关键词:5G,网络架构,核心网,信令流程
参考文献
[1]王志勤,罗振东,魏克军.5G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标准进程[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2):2-4.
[2]李远东.5G实现移动通信与电视广播的无缝融合[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4(4):21-25.
[3]张军.面向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J].国际航空杂志,2008(9):34-37.
[4]ZHANG Jun,CHEN Run-hua,ANDREWS J G,et al.Coordinated Multi-cell MIMO Systems with Cellular Block Diagon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41st Asilomar Conference on Signals,Systems and Computers,2007:1 669-1 673.
[5]董爱先,王学军.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47(3):235-240.
[6]姜大洁,何丽峰,刘宇超,等.5G:趋势、挑战和愿景[J].电信网技术,2013(9):20-26.
[7]王立静,汪中,孙晨华,等.TDMA卫星系统与IMS融合体系及资源分配[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2,38(4):18-20.
[8]LI Q C,NIU H N,PAPATHANASSIOU A T,et al.5G Network Capacity:Key Elements and Technologies[J].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2014,9(1):71-78.
[9]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1-563.
[10]CHANNEGOWDA M,NEJABATI R,SIMEONIDOU D.Software-defined Optical Networks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Enabling Software-defined Optical Network Operations[J].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3,5(10):A274-A282.
[11]王国仲,李小文.TD-LTE UE开机附着信令过程的详细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2(9):19-22.
互联网络 篇9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网络技术等的蓬勃发展, 我们正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构成了无处不在的连接。而构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机器与服务”的连接, 拓展物联网与“务 (服务) 联网”, 需要软件定义工业 (SDI) , 以实现“工业4.0”。
可以看出, 人们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 有了更高的需求。
●移动办公和移动运营的需求, 需要用户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在享受着万物互联便捷的同时, 如何保护用户的安全;
●需要开放的平台, 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新需求。
中兴通讯在“M-ICT”的战略之下, 推出了“灵动网络”, 即:灵动网络, 连接未来, 以高可靠为框架、可控安全为基石, 并通过集成开放、融合、可编程的灵动网关, 与行业用户、集成商深度合作开发高集成的业务软件系统, 或协助用户向SDN/NFV架构演进, 灵动网络连接IT设备的同时也连接了万物互联时代, 见图1。
灵动网络具有四大特色。
多功能融合, 感受随需而用
随着产品硬件芯片能力的提升, 生产多功能融合产品成为可能, 灵动网关能把CT/IT功能融合,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产品功能。灵动网关可以完成传统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云主机、BRAS等多种设备的功能, 为分支提供CT和IT等全方位的服务, 见图2。
无处不在的极速连接
灵动网关上行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备份, 有线链路故障后向无线LTE/3G链路智能切换, 保障业务永续;下行可采取固定和移动方式随心接入, 不仅提供丰富的有线L2以太网口, 同时提供高速Wi-Fi无线接入, 见图3。
全网安全云, 您的贴心保镖
“棱镜门”事件发生后, 我国政府将国内网络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安全首先是设备本身的加固。灵动网关可以提供专业级防火墙的功能, 包括防病毒、防木马、多种VPN接入、防止黑客入侵, 以及对用户上网行为的管理。同时, 灵动网关还能提供国家密码管理局编制的一种商用密码分组标准对称算法。该算法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应用领域, 解决政府、企事业单位分支机构网络互联及移动用户接入所面临的远程安全接入、传输保密、用户认证、网络安全防护、访问控制等问题, 为我们的网络贴心保护, 见图4。
开放、融合、合作、共赢
应用是根本, 通过与用户的应用系统融合 (与集成商、软件商或用户合作) 才能为钢铁之躯融入大脑, 从而无往不利。基于灵动网络开放的平台, 所有人都能开发所需要的应用, 共同打造一个灵动的企业级应用商店, 形成用户、集成商和设备商紧密合作、相互依存的生态链, 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新业务发展, 见图5。
小结
在“互联网+”时代, 新业务和新应用层出不穷, 多种IT和CT设备不断叠加, 信息化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面对种种挑战, 中兴通讯的灵动网络以开放的姿态, 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业务需求, 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共赢, 为用户提供高效、开放和极致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络 篇10
近年, 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 管理理念不断进步的形势下, 浙江港航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建成了全省港航综合信息网络, 研究开发了多种业务应用管理系统, 基本实现港航信息化管理, 下一步将逐步开展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以及相关系统的建设。作为水上交通指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3G子系统的建设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3G系统是GPS、GIS及GSM集成信息系统的简称, 作为智能水上交通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港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 3G系统是指至少由三个部分组成:GPS接收器、无线通信网络、电子地图和相关软件, 并通过无线传输网络传递包含GPS坐标相关数据在内的信息系统。本文3G系统中的第三G (GSM) 并不特指GSM数据传输网络, 而是泛指一切公用无线数据传输网络, 如CDMA1X, GPRS、GSM短消息, GSM无线Modem等。
所谓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就是将不同地区之间的3G系统, 将3G系统与港航具体的业务系统之间互联, 形成一个全省范围、长江三角洲范围, 甚至更大范围的"港航3G网络", 这个网络是开放型的, 可以不断的吸收3G系统入网, 可以接入各种业务系统互通, 同时这个网络是自治的, 象Internet一样通畅的通信。可以想象, 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比原有的业务条块分隔、行政疆域分隔的信息系统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1、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体系结构
从静态结构来看, 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可以根据需要分成三种:集中式体系结构、分布式体系结构和混合式体系结构。无论采用何种结构, 在"3G网络"中, 将各个独立的3G系统链接起来的关键元素是"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通过该单元, 3G系统之间能够互相知道对方系统的应用服务器的地址、对方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如何访问对方这些服务, 从而使得3G系统之间能够互通信息。每一个3G系统如果要入网, 必须具备"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或者具备与"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通信的能力。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是一个逻辑节点单元, 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软件系统, 也可以是某个监控中心软件中的一个子模块或者子功能。
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其功能性, 即3G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该单元进行功能与服务注册;二是其存储性, 即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能够将"入网的3G系统"的接口信息, 以及"3G网络"的整体状况存储在永久介质上, 存储的方式可以是关系数据库, 也可以是文件系统。由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在3G网络中的数量和位置不同, 可以将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分成三种结构。现分别介绍如下:
1.1 集中式体系结构
3G网络中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只有一个, 并放置在最高行政管理级别单元的信息系统中, 所有互联的通信控制将由港航行政级别最高单位统一管理、集中控制, 省局不参与数据交换的具体过程。
1.2 分布式体系结构
每一个独立的3G系统都具有自己的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 这就象Internet一样, 是一个公平的自治系统, 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服务管理中心, 各个相对独立的3G拥有最大的自主权利, 管理上属于一种分布式的体系结构。
1.3 混合式体系结构
即以上两种情况的并存, 各个3G系统内部设立专门的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 同时在其上级也建造一个专门的软件系统实现3G服务注册节点单元的功能。这种结构既有集中的优点, 也有分布的优点, 缺点是系统结构比较复杂, 给开发造成一定的困难。
2、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服务区管理技术
每一个3G系统都管辖特定的行政区域, 船舶在这些行政区域中自由航行, 随时可能从一个3G系统的管辖区域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域, 每一个3G系统所管辖的行政区域称为"3G系统服务区"。船舶在服务区之间移动, 必然导致3G系统之间发生数据交换, 从理论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体系结构实现当船舶在跨越服务区时的信息交换。
2.1 实时切换结构
实时切换结构主要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被定位的船舶总是向其所在服务区的3G监控中心发送实时位置信息而不管其是否为所属区域船舶, 而当船舶在跨越服务区时将发生短信服务号码切换动作, 即从一个监控中心改为向另外一个监控中心发送信号;二是船舶本身所属的3G系统在跨越服务区时需要记录该船舶当前进入了哪个服务区, 但是不实时记录其具体位置, 当3G系统在查询本港船舶位置时在向该船舶实际所在服务区的3G系统请求数据。
2.2 实时通信结构
与实时切换结构比较, 实时通信结构是指船舶总是向其管辖地市发送信息, 即使船舶发生了服务区跨越, 其实时坐标信息仍旧发送到其管辖地市的3G系统中。
2.3 双向通信结构
与实时切换结构相比, 双向通信结构是指船舶在发生服务区跨越时同时向两个监控中心发送实时位置数据, 包括其所在服务区的3G系统监控中心和管辖地市的3G系统监控中心。
2.4 集中通信结构
集中通信结构是指所有船舶的实时信息都发送到一个统一的监控中心上 (如省港航管理局监控中心) , 再由这个统一的监控中心转发到其它地市监控中心上。
3、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安全控制技术
互联以后的3G系统首先面临的就是安全性问题, 如果在保障数据与资源共享的时候又能够对整体网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控制, 对于开放型港航3G网络而言, 其安全性需要从两个方面来保障。
3.1 认证安全性
用户权限认证是指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符合其访问权限的资源, 针对不同用户定义不同的权限, 用户只能访问自身权限所能访问的资源。用户认证安全性通过以下技术方式解决:
(1) 建立角色和功能关系, 即建立用户访问控制列表ACL;
(2) 建立角色和系统接口的关系, 建立角色访问外系统功能的访问控制列表ACL;
(3) 建立角色和地区的关系, 建立角色和可访问地域的访问控制列表ACL。
3.2 传输安全性
港航3G系统主要采用无线传输模式, 无线模式的数据传输主要基于GSM/GPRS/CDMA1x等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存在以下三方面安全隐患:
(1) 用户身份仿冒
攻击者盗用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 (比如用户的口令) , 以仿冒的身份与服务器端通信, 骗取信息。
(2) 传输数据的截取
攻击者在网络的传输链路上, 通过物理或逻辑的手段, 对合法用户与服务器端之间传送的数据进行非法截获与监听, 从而得到其中的敏感信息加以利用。
(3) 传输数据的篡改
攻击者可能对网络上合法用户与服务器端之间传送的数据信息进行截获并且篡改其内容 (增加、截去或改写) , 使数据信息的接收方无法得到真实的数据信息。确保传输安全的关键在于完成通过安全客户代理技术以及服务器安全代理技术实现传输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保障和有效的用户身份鉴别。
4、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前景
开放型港航3G网络的概念、关键技术、实施模式等都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 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了制订《浙江省港航GPS、GIS及GSM系统建设规范》任务, 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形成初步认识。通过实际工作积累和经验教训来看, 开放型港航3G网络对消除港航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 最大化管理信息利用率, 节约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也深深认识到, 开放型3G网络目前只是一个构思和雏形, 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些实施难点需要深入分析, 因此开放型港航3G网络的建设还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和建设。
5、结束语
总之, 开放型港航3G网络是实现港航3G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港航3G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有效技术保证, 是提高港航船舶动态监控 (GPS) 系统有效集成、合理建设、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 是优化港航GPS、GIS及GSM系统网络流程, 实现杭嘉湖地区及全省港航3G系统互连互通的根本保证。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概念, 分别从"开放型港航3G互联网络"的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安全控制和应用前景等进行论述, 进一步指出打破地域限制, 实现各种3G系统互联互通是浙江港航信息化建设规范化、高效化、节约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计算机,海事,船舶定位,网络
参考文献
[1].董晓鲁, 《基于位置的服务在3G系统中的应用》, 2004, 11。
[2].交通部JT/T 484-2002《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
[3].OpenGIS, 《OpenGIS Location Services (OpenLS) :Core Services》, www.opengis.org, 2002, 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GB/T 19333.15-200X/ISO19115) 》。
互联网络 篇11
关键词:创新网络 核心企业 网络权力 创新绩效
1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及其分类
学术界对“创新网络”的学术概念的探讨,始于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Research Policy”第20卷第6期关于“创新者网络”的研究专集。在该期的论文中,作者使用“创新联网”这一概念表示创新过程中企业的联网行为[1]。在创新网络中,一些成员企业往往对于其他成员企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掌握着网络中重要的知识、资源、技术等,处于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这些企业被称之为核心企业。而核心企业的网络权力是来源于核心企业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以及核心地位,核心企业通过运用、分享这些关键资源,在协调、领导网络技术创新活动中支配、影响其余成员企业行为。
对于网络权力的具体分类,张巍,党兴华则从权力配置的角度将网络权力分为知识权力和位置权力[2]。我们认为,权力的本质是一种依赖关系,而这种依赖关系的产生,其根源便是依赖被依赖一方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3]。在这种不平衡资本的作用下,依赖双方存在着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于是我们认为核心企业网络权力的分类应该从资源控制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因此我们更愿意接受张巍等人的观点。但同时我们认为核心企业自身魅力也能对网络成员企业产生一种约束力,在这里我们命名它为感召权力。本文中,我们将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网络权力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权力、位置权力以及感召权力。
1.1 知识权力
知识权力是指由于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拥有知识、技术等资源(主要是知识资源)优势所具有的影响其他网络成员企业的能力。对于创新网络来说,首要的条件便是资源。我们认为知识权力的产生是拥有知识的行为主体(核心企业)在对知识的使用、传播、分享、创新活动中,对知识的作用对象(其与创新网络成员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力。
1.2 位置权力
位置权力主要是指创新网络中由于核心企业所处的网络关键位置从而所被赋予的权力。这种权力通常是网络成员企业所公认的,相当于创新网络中一个契约、规则。成员企业在网络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服从核心企业的指令与安排。
1.3 感召权力
感召权力是核心企业的自身的魅力使得其他成员对于核心企业产生的一种认同感以及跟随性,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网络权力。我们将感召权力定义为创新网络中由于核心企业独特的魅力而使得网络其余成员企业所对其产生的认同感。
2 网络创新绩效以及评价指标
2.1 技术创新绩效
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高建认为技术创新绩效是指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效率、产出的成果及其对商业成功的贡献,包括技术创新产出绩效和技术创新过程绩效[4]。我们赞同高建的观点,认为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绩效是指网络在创新过程中的收益,包括创新成果收益,企业知识水平提高以及网络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增强等等。
2.2 技术创新绩效指标
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研究就是确定网络技术创新绩效的具体维度。例如汪江华在研究中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11个评价指标[5]。我们认为创新网络中创新绩效应该从整体以及个体的两个角度去分别进行研究,其中网络整体绩效是指创新网络作为一个整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包括:网络创新成果收益、网络创新能力以及网络品牌效应。而网络个体绩效是单个成员企业在网络创新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包括:成员企业创新收益、成员企业知识水平以及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度。
3 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
3.1 知识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1.1 知识权力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
核心企业知识权力在网络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大,对其他成员企业的控制力就越强。Panda和Ramanathan等人指出企业与外部(培训机构、咨询机构、科研机构等)的互动可以有效弥补企业自身劣势,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6]。同时,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大,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则会越快。我们得出结论,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所拥有的知识权力越大,其对于网络整体绩效的贡献就越大,网络整体绩效则会越显著。
3.1.2 知识权力对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
对于成员企业来说,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大,他们则会在网络中更愿意服从核心企业的指示。Maloni等学者在研究权力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时认为,关系质量对供应链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7]。核心企业的知识权力越强,成员企业的行为就会越规范。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知识权力越大,网络的个体绩效就会越显著。
3.2 位置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2.1 位置权力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通过位置权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技术创新成果顺利投入市场,收获利益。而在创新成果的产出中,核心企业可以运用位置权力去指导成员企业的创新行为,提升网络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在创新成果市场化的过程中,位置权力可以很好地规范成员企业出现损害网络品牌的行为出现,从而很好地营造的网络的品牌效应。因此,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的整体效益。
3.2.2 位置权力对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
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主导技术创新成果的分配,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越大,成员企业对于利益分配的抱怨就会越少。但是,这并不代表成员企业对于不公平的感知就会越少。同时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的大小并不能影响成员企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可以有效规范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因此核心企业的位置权力对于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是微弱的正相关。
3.3 感召权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3.3.1 感召权力对网络整体绩效的影响
感召权力是指创新网络中由于核心企业独特的魅力而使得网络其余成员企业所对其产生的认同感,可以使得成员企业更愿意存在创新网络之中,接受核心企业的领导。核心企业的感召力越强,核心企业就越可以被成员企业接受。同时,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可以很好的巩固网络的品牌效应。因此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越大,网络整体绩效就会越显著。
3.3.2 感召权力对网络个体绩效的影响
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增强了网络的整体凝聚力。核心企业的感召力越大,成员对于核心企业的信任度越高。成员企业就会越愿意去接受核心企业的指导,成员企业间的合作意愿也会越强烈我们认为核心企业的感召权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的个体效益。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与网络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得出了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于网络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的结论。我们认为核心企业应该不断向外部学习扩展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保证技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其次核心企业应该谨慎运用自身的地位权力,坚决不过度使用,从而保持创新网络的稳定性。最后,核心企业应该重视培养自身的感召权力,从而得到核心企业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肯定,促进网络中成员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Freeman.v.C 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Research Policy,1991,(20),363—379.
[2]张巍,党兴华,企业网络权力与网络能力关联性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7期.
[3]Aghon E, and Tirole J.,“ 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1),pl—29.
[4]张仲英,胡实秋,宋化民,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法[J].统计与决策,2000年第7期.
[5]Panda,H.,Ramanathan,K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ssessment of a firm in the electricity sector.Technovation,1996.10(16):561—588.
[6]MALONI M, BENTON W C. Power Influences in the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0,21(1):49—73.
互联网络 篇12
从配置与管理的角度看,一个自治系统只运行单个路由协议是最理想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使用多个路由协议[1]。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偏向于使用经济实惠的华为设备,OSPF链路状态协议是实现内网规划的重要协议,但路由环路和扩展性问题一直被人诟病。EIGRP是一种思科专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融合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具有快速收敛、无环路、扩展性好等优点。本文以顺德某企业项目为背景,利用EIGRP协议、OSPF协议和RIP协议进行网络规划,包括需求分析、协议配置分析、扩展性问题分析,最后通过测试验证协议的应用是否可行。全文分为3部分,首先是园区网路由选择协议概述,包括园区网设计中不同路由协议的简介,如何进行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的配置与检查,应用不同路由协议网络对园区网发展趋势的影响,然后是以具体项目设计为背景介绍不同路由协议在园区网中的作用,包括路由协议配置方法、路由重分发、负载均衡、邻居关系、故障排除以及路由选择协议与命令,设计过程中采用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最后是测量网络的连通性和可靠性。
1 园区网路由选择协议概述
园区网通常指校园网或企业内部网,通常由一个机构进行管理。园区网需要划分子网,子网间通信需要路由来完成。如何利用园区网提升业务量,需要从选择路由协议开始。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需要管理员手工维护,适合网络拓扑简单的企业网,动态路由适合路由器较多、拓扑结构复杂的企业,只有动态路由能实现负载均衡。动态路由协议包括内部网络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2],也可以细分为距离矢量协议与链路状态协议。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BGP是外部网关协议。RIP的中文含义是路由信息协议,属于距离矢量协议,是一种简单的动态路由协议。其允许的最大度量值不超过15,因此适合小规模办公网络。随着网络规模扩大,消耗的网络带宽、内存资源和处理器也不断增多。RIP协议有RIPv1与RIPv2两个版本,优点是路由更新中不带任何子网信息,简化了管理人员工作,缺点是限制扩展性。为了解决RIP协议的缺陷,1988年Internet工程部成立OSPF工作组,开始着手OSPF协议的研究和制定[3]。OSPF与IS-IS属于链路状态协议,OSPF的中文含义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典型的链路状态、无类别的路由选择协议,完美取代了思科公司的私有EIGRP协议。它能够与多种路由协议配合,并支持大型网络,收敛时间短,通过配合生成树协议防止环路发生,扩展性也不输于EIGRP协议;而EIGRP则是结合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于一体的高级混合协议,中文含义是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在2010年才被思科公司宣布开放。与一贯开放的OSPF相似,EIGRP技术还未被所有用户重视,目前OS-PF协议仍然占据重要地位。EIGRP路由选择协议与OS-FP相比,具有快速汇聚、占用带宽更小、开销更低、汇总方便和支持不等价链路负载均衡等优点[4],具体如下:EIGRP使用快速更新算法(DUAL),路由器存储了所有备用路由,如果本地路由选择表中没有合适路由,EIGRP会向邻居查询获得替代路由以实现快速汇聚;EIGRP只有在路由或度量值发生变化时才进行部分更新,因此占用更少带宽;因为不使用广播,所以终端不受路由选择和拓扑信息请求影响,开销更低;EIGRP支持非等度量值负载均衡,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网络流量分布;网络管理员可以在网络任何地方汇聚路由;EIGRP属于无类路由,支持不连续的子网和变长子网掩码。创建EIGRP路由选择进程使用的命令有router eigrp和network。EIGRP需要自主系统号AS,同一个AS中所有路由必须使用相同的AS号,才能相互交换路由选择信息。Network指定路由器直接连接主干网络,思科操作系统只在EIGRP network命令相匹配的接口上启用EIGRP。
2 企业网项目设计方案
2.1 网络地址规划
园区网络环境复杂,由于部门的合并、采用多个厂商设备等,因此在不同的网络区域分别使用了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把3个应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区域互联构成一个全区网络。本项目使用5个路由器实现不同路由协议的互联网络,其中R1使用EIGRP路由协议,代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2;R2使用OSPF路由协议,R3使用RIP路由协议,代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1;R4使用RIP路由协议,R5使用EIGRP路由协议,ASBR位于OSPF自治系统和非OSPF网络之间。在企业的网络规划中,子网划分非常重要,网络主机IP分配如表1所示。
2.2 不同路由协议互联网络配置
完成5个路由器各个接口IP地址的基础配置后,接下来对R3和R4配置RIP协议。
接着对R1和R5配置EIGRP协议。
最后配置OSPF协议,这里将使用本地环回接口。
重分发的配置如下所示:
配置重分发之后,3个不同协议的互联网络即可互相访问。
2.3 不同协议的邻居关系及故障排错
当两个配置不同协议的路由器在网络上直连并相互通告,它们则确立了邻居关系。在大多数网络中,以组播方式每5秒发送一次信息,其中会减掉一个很小的随机时间来防止更新同步。每个邻居的相关信息会记录在一个邻接表中,EIGRP协议在15秒内可以检测丢失的邻居。与RIP协议和IGRP协议相比,EIGRP的收敛速度非常快。在配置EIGRP协议的路由器上输入show ip eigrp neighbors,观察IP EIGRP的邻接表,其中H列记录了这台路由器上学到的邻居顺序号,例如“0”。同时使用Ip hello-interval eigrp命令更改每个接口上缺省的hello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在配置了OSPF协议的路由器上,输入show ip ospf neighbor,观察IP ospf的邻居表,其中ospf使用的是Router-ID,与EIGRP有很大不同,类似“10.0.0.1”。与EIGRP相比,OSPF协议在发送任何LSA通告前都必须先发现其邻居路由器并建立邻接关系,邻居路由器连同每台路由器所在链路,以及维护邻居路由器的必要信息全部记录在路由表中,而EIGRP只更新变化的信息。
在建立EIGRP邻居关系时,尽管在模拟器上可以通过配置命令使该EIGRP协议路由器互相建立邻居关系并连通,但在现实配置应用中,导致故障的因素很多。例如WAN链路故障导致EIGRP邻居关系单向建立,运营商提供链路的质量问题,路由器相关接口统计信息中出现CRC错误,路由间的互联链路只具备单向连通性,或者链路中的交换机出现故障、访问列表设置有问题,甚至丢包现象都可能导致EIGRP邻居关系故障。若通过一条WAN链路连接两台路由器,如果从路由器1到路由器2的链路连通性正常,但反过来出现故障时,可以在路由器1上运行show ip eigrp neighbors命令排查邻居建立故障,如果执行该条命令后无任何输出,说明路由器2的EIGRP hello数据包无法送达路由器1。在查看命令输出时,还需要理解下列参数的含义:SRTT表示平滑往返时间,单位是毫秒,表示EIGRP数据包送达此邻居路由器和该路由器收到数据包确认时的所耗时间;RTP表示重传超时时间,单位同样是毫秒,表示从重传队列向该邻居路由器重传EIGRP数据包之前,EIGRP进程需要等待的时间;Q计时器表示EIGRP进程等待发送的EIGRP数据包数量。
3 网络测试
本项目结合企业需求,融合EIGRP协议、OSPF协议和RIP协议创建安全的园区网。项目配置完成后,使用ping命令测试各部门之间的连通性与各个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并且使用以下命令查看路由信息:
EIGRP协议配置包括邻居发现、拓扑交换、选择路由3部分。EIGRP路由器通过发送hello信息来发现潜在的邻居EIGRP路由器,并进行基本的参数检查,以确定哪些路由器可以成为邻居。EIGRP路由器可以与使用不同协议的路由器建立邻居关系。建立邻居关系后,邻居之间会交换完整的拓扑更新,之后只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才按需进行部分更新。每一台路由器都会分析自己的EIGRP拓扑表,选择到达每个网段最低度量值的路由。
若要3个进程域之间不进行通信,只需修改每个EIGRP进程的asn值即可。当asn值不再匹配时,各EIGRP进程将不会进行互联,每个EIGRP进程都只在指定网络的接口上运行。缺省情况下,EIGRP协议在网络边界进行路由汇聚,在路由器上使用no auto-summary命令关闭自动路由汇聚,然后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EIGRP可以在最多16条等价的路由路径上实现负载均衡,也可以实现非等价负载均衡。过程中需要使用keepalive、no fai-queue和variance命令。其中keepalive命令的功能是在TCP中检查死链接;fair-queue一般用于低速网络,前面通常加no,因为所有业务拥有同样的优先级;variance用于确定哪些路由在非等价负载均衡中可以使用。
4 结语
随着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传统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无法适应庞大的网络需求,也不能满足网络的发展需要。因此,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当网络链路发生异常变化时,路由协议能够快速收敛,从而实现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有效。EIGRP路由协议克服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缺点,是一种高级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快速的汇聚能力,并且开销很低。但由于EIGRP路由选择协议对于网络设备的局限性,导致OSPF链路状态协议逐渐替代了EIGRP路由选择协议。由于每种路由协议各有优缺点,国内企业同时使用RIP协议、OSPF协议和EIGRP协议的情况已越来越趋于普遍。
参考文献
[1]梁世斌,张梁斌,姚三江,等.基于Packet Tracer的多路由协议重分发的仿真实验[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25(2):85-89.
[2]刘友源,冯君,刘强.基于动态路由协议的分析与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33(5):138-143.
[3]马素刚.路由协议OSPF的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25(5):228-231.
【互联网络】推荐阅读:
互联网05-14
从互联网思维到互联网金融从转变到融合05-31
常小兵:移动互联向智慧互联转变06-27
网络安全互联网11-19
互联网环境07-15
互联网+税务07-16
互联网技巧10-21
互联网+物业05-14
互联网品牌05-16
未来互联网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