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设备(精选9篇)
互联设备 篇1
21世纪是个网络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各大院校也在系统性的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网络人才。本文结合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教学的现状,重点探讨如何使用混合学习理论来提高《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并提供优质的网络技术人才。
《网络互联技术》是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实践性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课程,其主要研究对象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等核心网络设备。网络核心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技术是网络专业学生和从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因此,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知识体系很好的贯彻到实践教学中去,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1《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学科的新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笔者结合我校学生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与调整。对于践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新实践考核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很好地实施到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体系。计算机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要学好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除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很好的掌握网络软硬件设备的组装、调试、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所有高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建立了若干个计算机实验机房,在程序设学生的学习需求,但高校中很少能建立专业的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实验室,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很难适应复杂的软硬件设备的教学全流程,不能够较好的完成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中网络搭建和运行的相关实验,达不到教学内容的需求。学生在毕业后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岗前培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也往往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较难以进行结合,教学效果比较差。因此,要在教材更新、实践教学改革、师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调整,解决好突出的矛盾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大《网络设备互联技术》的课程体系建设。
2《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建设
2.1 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总,要着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相关体系需要教师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很好的动手能力和项目解决能力,在网络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近双师型的培养卓有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的充实和解决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内部挖潜,将相关教研室的教师组织起来,经常以项目为引导,不断加强学习和研讨,并和主要的网络设备企业充分开展合作,让教师取得NCNE、CCNP等认证资格证书,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另外,引进高技术人才,改善教师年龄结构和教学层次,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科研局面。
2.2 教材建设
本课程教材建设分两个方面:理论教材建设和实验教材建设。在理论教材中,尽量选用在高校中应用较为广泛,口碑较好的教材。在《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实验教材中,可以参照NCNE、CCNA、CCNP等教材的精华部分,通过和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结合,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调整,编成讲义,在实践项目的教学过程总通过教学和反馈情况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对实验教材不断地进行版本的微调和更新。
2.3 课程内容设置
学生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取决于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理论课的内容中交换技术、路由技术、TCP/IP协议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技术、访问控制列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知识点应该较好的贯彻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设计、安装、配置、维护和管理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大规模、跨地域复杂的网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实践。
2.4 实践教学改革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不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此时,需要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实验报告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编写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验教材。计算机知识更新快,实践教学也应具有同步的内容和新的知识,因此,每次对实验内容作一次修订,都可以使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研究实验报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使之适应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2)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依赖于创新和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验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应该目的明确,内容简洁、操作简单。要把重点放在实验的关键点上,并留有很多问题,让学生做实验,然后在实验中解决问题。
3)改革课程实践考核方案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实践教学的好坏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知识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形式,是检验综合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网络互联技术实验中,应该对实验课的全流程进行量化和评估,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良好的实践评估体系,充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对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的考试进行了改革,减少考核当中的主观因素,将考核结果分成两个主要部分,即通常的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结果。前者占30%,后者占70%。通常的考核结果主要包括迟到早退率、实验完成程度、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态度能力,操作规范化,按照评估体系的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分成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报告的内容,无论是操作标准,是否有实验接线图,是否有完整的实验分析,是否存在抄袭现象,是否按时交付实验报告等。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教学和学习的情况,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并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改革,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新技术。它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最流行的技术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5 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联
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我们应该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的教学。后续课程可以在此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大项目和复杂项目的教学实践。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设置所有课程面向特定的就业群体,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零距离接触,对实验课的要求也比较多,而课程内容要跟上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
3 结论
计算机专业是与时俱进、与实践能力联系紧密的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吸收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及时反应到教学内容、教材的更新和教学手段中。在课堂授课的讲授中,将大的信息量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知识点讲通,讲透,使理论教学的作用得到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能准确、科学地解释书本知识,而且要结合一些最新的信息和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互联网行业和网络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在《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了良好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网络互联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实践证明,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该文从《网络设备互联技术》课程的现实条件、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设备互联,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新年.对高职院校“网络技术实验”课程建设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57-59.
[2]杨玉梅.对《网络互联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彭祺,赵怀明,张丽玲.高职院校网络实训基地的改革与建设研究[J].科技广场,2009(12).
[4]龚涛,万钢.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5]周宓.专升本计算机专业《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
[6]秦秀花,石幸地.浅谈网络互联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
[7]李新宇.校园微博应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1(32).
[8]杨倩晨.仿真模拟软件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Packet Tracer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科技信息,2010(16).
[9]徐翔.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2).
[10]闫海英,高燕,王晓喃.案例教学法在网络互联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3(3).
[11]匡芳君.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科研,2008(12).
互联设备 篇2
计算机网络是由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而成的。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就可以建立规模更大的网络,支持更多的计算机,提供更高的带宽。最初的局域网仅适用同轴电缆把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当需要把网络扩展到更大范围时,就需要使用称为中继器的设备了,当网络传输介质从同轴电缆改成非屏蔽双绞线时,又需要使用称为集线器的设备。一台网络设备被用于实现某个具体的功能,但某个功能也可以用不同的网络设备实现,只是所实现的网络特性可能存在细微差别。这些网络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卡、中继器和集线器、网桥和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卡。
一、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的英文是MODEM,它的作用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翻译员”。电子信号分两种,一种是“模拟信号”,一种是“数字信号”。我们使用的电话线路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而PC机之间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所以当你想通过电话线把自己的电脑连入Internet时,就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来“翻译”两种不同的信号。连入Internet后,当PC机向Internet发送信息时,由于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所以必须要用调制解调器来把数字信号“翻译”成模拟信号,才能传送到Internet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当PC机从Internet获取信息时,由于通过电话线从Internet传来的信息都是模拟信号,所以PC机想要看懂它们,还必须借助调制解调器这个“翻译”,这个过程叫作“解调”。总的来说就称为“调制解调”。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一种把要传输的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上或从载波上把数字信号分离出来的设备。所谓调制,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合称调制解调器。它主要用于电话网络的数据通信,在网络互联和远程访问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调制解调器在自摄影、数据压缩和网络编码调制技术等方面发展非常成熟,每个话路的数据传输率可高达56kbps,已基本接近电话线路的理论最大速率。
二、网络接口与网络接口卡
在网络中,任何连接入网的设备都需要配置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或称网络适配器),这些网络接口有些是以集成形式直接做到设备的电路板上的,也有一些是以独立的形式插到设备的接口插槽上的,但是无论是以何种形式的,从网络的观点看,它们都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接口,它们与网络程序配合工作,负责将要发送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他设备能狗屎别的个事通过传输介质发送的网络上,或从网络传输介质接接收信息,转换成网络程序能够识别的格式,提交给网络操作系统。网卡或网络接口卡 又称网络适配器,网络适配器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平常所说的网卡就是将PC机和LAN连接的网络适配器。网卡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网卡出现了AUI接口(粗缆接口)、BNC接口(细缆接口)和RJ-45接口(双绞线接口)三种接口类型。所以在选用网卡时,应注意网卡所支持的接口类型,否则可能不适用于你的网络。
三、中继器和集线器
中继器和集线器又称转发器,用于连接局域网的多个网段,实现网络在物理层的连接,由于传输介质存在电阻、电容和电感,当信号在电缆上传输时,信号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型号的波形也会逐渐发生畸变,因此对电缆的长度必须有所限制。如果网络延伸的距离超出限制,就会需要使用一种称为中继器的设备对信号进行当打、整形,有中继放大信号并按原方向传输的作用,使信号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中继器是扩展网络最廉价的选择,并可连接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但是只能用于相同协议的同构型网络的连接,且没有隔离和过滤功能。受5-4-3规则的限制,以太网中最多可使用四个中继器。使用中继器连接以后的两个网段仍为一个网络,如果希望连接后是两个网络,则应选择网桥。中继器是位于第1层(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的网络设备,中继器的目的是在比特级别对网络信号进行再生和重定时,从而使得它们能够在网络上传输更长的距离。
集线器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最小但愿。用集线器构成的网络是一个星状拓扑结构的网络,集线器是网络的中心节点。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介质访问控制机制。集线器的速度通常为10M,并且其带宽是各个端口共享的,同一时刻只能为一个客户服务。集线器会产生广播风暴(用路由器虽然可以隔离广播,但是性能和速度又大打折扣)。,在级联时还受到5-4-3规则的约束。集线器的目的是对网络信号进行再生和重定时。它的特性与中继器很相似(被称为多端口中继器multiport repeater)。中继器与集线器的区别在于连接设备的线缆的数量。一个中继器通常只有两个端口,而一个集线器通常有4至20个或更多的端口。
四、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
网桥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MAC子层。网桥坚挺所有流经它所连接网段的数据帧,并检查每个数据帧中的MAC地址,以此决定是否将该帧发往其他网段。网桥还是一个存储转发设备,具有对数据帧进行缓冲的能力。网桥也称桥接器,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一种网络互连设备,它在互连的局域网之间实现帧的存储和转发,扩大网络地理范围。网桥将两个相似的网络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它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不但能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而且可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如学校的各个部门分别拥有自己独立管理的局域网,为了进行交互,需要使用网桥来实现互连(可连接不同类型的局域网);网桥也能用于将一个负载很重的大局域网分隔成几个局域网以减轻负担。网桥可以隔离负载,防止出故障的站点损害全网,并有助于安全保密。
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以太网交换机应用最为普遍,价格也较便宜。因此,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大大小小的局域网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以太网交换机通常都有几个到几十个端口。实质上就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另外,它的端口速率可以不同,工作方式也可以不同,如可以提供10M、100M的带宽、提供半双工、全双工、自适应的工作方式等。
五、无线接入点
无线接入点即无线AP它是位于无线局域网托普中心位置的无线基站设备,是一个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有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和纯接入点设备,一体设备执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设备只负责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接入设备通常作为无线网络扩展使用,与其他AP或者主AP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一体设备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AP的功能是实现无线客户端之间以及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其作用类似有线局域网中的集线器,因此它属于物理层设备。AP的两类端口:无线端口和有线端口。
六、路由器
路由器是互联网的主要节电设备,是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在因特网中,路由器使其骨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他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经过路旁尤其的每个数据分组选择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在连通不同的网络时,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络进行划分。如,一台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可以把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网络流量才可以通过路由器。对于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器都会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转发和过滤数据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数据包物理地址的交换机慢。但是,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网络,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自动过滤网络广播。从总体上说,在网络中添加路由器的整个安装过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换机复杂很多。
七、网关(Gateway)
互联设备 篇3
大型企业公有云平台体现了云应用的迅速发展,并且凸显了能够使存储产品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进而成为最佳解决方案的决定性因素。
全球公有云开销预计将从 2011 年的 910 亿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2070 亿美元。尽管业务流程即服务(BpaaS)目前是企业云开销中的最大的一部分,但平台即服务 (P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基础架构即服务(laaS)增长速度却更快。据此推断,云计算的增长潜力在于互操作性。提供多种交付模式,并且使客户能够在平台之间顺利过渡的存储供应商可以利用这种优势提供定制化产品。
Richard Villars,IDC 存储系统和执行战略副总裁表示,在未来十年中,对于企业存储供应商来说,大数据将成为关键性的新市场。IDC 也同样强调了公有云应用和基础设施在存储器市场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市场调研和分析机构概括了云存储服务供应商为了应对需求增长而应当满足的要求,包括: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应用交付,减少预先投资,实现预期负荷相关的内部 IT 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小化,降低长期归档相关的持续成本,使持续的、实时分析的大量数据成为可能。
随着云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种类型的存储设备的需求也应运而生,包括固态硬盘、15K-RPM,10K-RPM 性能硬盘,以及最高容量硬盘,这些存储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部属正确的硬盘或者正确的混合配备硬盘,以满足服务级协议要求 (SLA)。
固态硬盘形成一个速度更快、更高效的云,随着这些解决方案的广泛应用,需求也急速增加。希捷高级营销经理 Wojtasiak 表示,云计算系统所部属的数据访问速度更快,这样会有更多的数据需要保存,为希捷和它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伙伴创造一种双赢的格局。
依据 TechNavio 报告,如同大型企业一样,小型企业的数字存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样就需要更高效的解决方案。TechNavio 分析员指出的另外一个和互相操作相关的关键因素是存储系统,即使是在小型企业层面,也必须增加多样化操作系统供应。
TechNavio 的报告报告指出,网络存储 (NAS),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用于满足小型企业需求的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 2011 年到 2015 年之间,NAS 市场预期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51.5%。除了 NAS 设备具备的大量的显著特征以外,NAS 技术进步也催生了高性能服务器的出现,这种服务器能够处理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使用 NAS,小型企业能够获得超高的容量和灵活性特征。即使是?希捷商业级“1-盘位”网络存储?服务器这样的入门级网络存储解决方案,也能够支持多达 20 台 PC 和 Mac 工作站。这种 NAS 解决方案的特征为小型企业带来了云计算的优势,包括通过 Web 浏览器远程访问文件,轻松备份或将文件迁移到次级存储设备中。这些高性能再加上低成本优势,使得 NAS 理所当然地代表了小型企业的私有云存储的未来。
消费者群体是云存储增长的重要因素。Gartner 预测,2016 年前,全部消费者数字内容的 36% 将采用云存储。另外,全球存储容量将从 2011 年的 329EB 显著增加到 2016 年的 4.1ZB。
Gartner 还预测,家庭平均存储容量将在未来数年内显著增加,从 2011 年的 464GB 增加到 2016 年的 3.3TB。随着拍摄设备的普及,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消费者将创建更多的数字内容,从而出现更多的存储需求。Gartner 预测,云存储和同步服务供应商将变得更加常见,甚至超越社交网络的容量,目前的社交网络保存了大量的数字内容。
随着消费者将本地解决方案逐渐过渡到云存储解决方案,自动同步性能将在消费者存储市场中发挥关键的作用。Gartner 预计,本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将从 2011 年的 93% 下降到 2016 年的 64%。不过,另一份 Gartner 报告预测 90% 的互联消费级设备将具备云服务的访问特征,云连接数据的增长不仅增加了存储容量的需求,也提升了解决方案的功能。
希捷认为,即使是在公共云存储增加的情况下,个人云存储,家庭直接关联形式和网络关联形式的存储设备也将形成个人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小企业 NAS 解决方案一样,家庭 NAS 同样具有云连接特征,使得多TB 的个人云存储成为现实。
Gartner 副总裁 Andrew Johnson 表示 :“云服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设备供应商和平台供应商必须整合云服务,从而赢得消费者青睐,否则将面临被提供这些服务的其他供应商而取代的风险,各个品牌必须跨越不同的设备、平台和服务。”
存储需求将在企业和消费者领域全面发展。《时代》杂志有一篇文章,“个人计算的未来:云连接屏幕无处不在”,当消费者计算市场转向个人计算时,它是最佳方案,但是这种趋势不仅仅适合个人云,个人计算已经进入了消费者、小企业和一般企业领域。在未来的存储市场中,个人计算的概念将成为可能,云计算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云并非传统存储的终结者,相反,云时代使用户可以优化众多存储解决方案,更好地应用于数据时代。
当前的市场方向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希捷将持续在多个领域进行云投资——存储设备级别、系统级别和服务级别——以确保这些能够更好地共存,帮助合作伙伴扩展云业务是希捷成功的关键。
计算设备进入无线互联新纪元 篇4
贾斯汀首次展示了一款可正常工作的全数字Wi Fi无线电装置, 并称之为“摩尔定律无线电”。贾斯汀介绍道, 利用英特尔最新的22纳米三栅极制程技术, 这款全数字无线电遵循摩尔定律的预期, 实现了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能效。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系统芯片 (System-on-chip) 设计将最有可能集成全数字无线电。集成数字无线电的小尺寸和低成本优势将激发一系列新的应用, 从可穿戴的设备, 到物联网中的设备如带传感器的家电, 都可以实现互相通信、交换数据以及远程操作。
贾斯汀还介绍了被称作Wi Gig的下一代无线标准。Wi Gig在无线频谱的毫米波段运行, 可提供超过每秒5GB的带宽。目前, 业界正在全力推进Wi Gig标准, 将众多60GHz专利无线技术整合到现有Wi Fi标准中。
“Wi Gig的速度非常之快, 足以将所有支持这项技术的超级本R、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通过无线基座互联, 甚至可以实现在基座上同时接入多个显示屏。”贾斯汀表示。
英特尔RSmart Connect技术:让云互联设备使用更便捷、更省电
用户希望在设备休眠时仍然能接收电子邮件和新的社交媒体信息。为了让超级本R平台实现“始终在线、始终连接”, 最新的英特尔RSmart Connect技术可以唤醒超级本R并保持足够的时间接收进入的数据包流量, 然后自动回归待机状态以实现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为了说明英特尔RSmart Connect技术在文件传输和视频流方面的更多优势, 贾斯汀还展示了“Spring Meadow”技术, 更智能地管理云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预处理入站网络流量并主动管理流量, “Spring Meadow”可以更高效地利用主机处理器, 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更长时间地保持低功耗状态。
基于客户端的认证技术:摆脱密码、更高安全
通过设置密码来保护重要或敏感信息是很常见的做法, 但却很不方便。为此, 英特尔研究院开发了一套“基于客户端的认证技术”, 它不仅能够替代密码, 还能大幅简化并加速访问银行账户、股票交易及其它基于云的个人信息的操作。
利用这项技术, 用户只要在超极本R或智能手机等物理设备上通过生物特征传感器经过一次性认证, 即可自动对一个或多个基于云技术的服务进行认证。例如, 通过读取手掌部位独特的静脉图案模式, 用户可直接进入其银行账户、社交网络页面或任何有安全保护的服务。此外, 它还拥有存在监测功能, 当用户放下设备时可自动锁定设备及安全服务连接;再次进行生物特征扫描即可迅速将平台解锁, 并恢复到之前的安全服务连接。整个操作非常透明、便捷并且更加安全。
无线宽带的未来:基于云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
在主题演讲中, 贾斯汀还邀请了来自北京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博士上台, 共同探讨英特尔研究院与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合作研究, 旨在设计和验证全功能的云无线接入网技术 (C-RAN) 。C-RAN是传统无线接入网的替代技术, 后者是现代蜂窝通信的基础。C-RAN不再是简单地把专有基站的硬件设备移入数据中心, 而代之以运行基于软件定义无线应用的英特尔标准服务器。易博士表示, C-RAN技术将大幅降低无线运营商的投入和运营支出, 即使在高峰时段也可向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无线服务, 同时网络连接的中断也会更少。
此外, 贾斯汀还介绍了一个被称作视频感知无线网络 (VAWN) 的全新研究领域, 其最新的无线研究将使服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同时受益。VAWN是英特尔、思科和Verizon共同资助开展的一项重点联合学术研究项目。思科可视网络指数显示, 未来五年移动视频浏览量将大幅增加。如果没有创新技术的支持, 无线网络的发展和视频质量的提高都将受到限制。VAWN旨在通过端对端优化网络性能, 提高无线网络的视频流传输能力, 从而提高用户观看体验。
互联设备 篇5
课程改革目标与思路
课程改革目标《网络互联设备》课程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知识、能力、素质的KAQ模式培养为主线, 将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配置能力及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岗位作为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网络互联设备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学习, 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原理, 熟悉市场中主流的网络互联设备, 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配置。通过实际项目模块的学习与实践, 使学生具备运用网络互联设备的能力。明确态度目标、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使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与就业岗位紧密衔接, 使课程目标符合学院为湖南及中部各省工业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办学定位。
课程建设思路围绕“以就业为导向, 以专业服务为宗旨”这根主线,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根本目的, 确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跟踪、调研IT企业对员工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 不断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再依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思路是以工作任务包括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安全设备配置、构建中小型网络等为逻辑主线来设置课程, 把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 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 使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基础, 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课程涵盖了网络体系结构、产品选型、方案设计、设备安装调试、设备使用配置等多项技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先分模块教学, 再通过构建中小型网络案例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融会贯通。还要建立课程教学标准, 逐步建立并完善以项目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 加强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课程融合Cisco网络工程师CCNA和锐捷网络工程师RCNA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零距离”接轨, 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精选课程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网络互联设备》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技术更新快、变化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要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优势, 紧跟当前使用的主流新技术,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项目的设计上, 以典型的技术应用或服务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进行展开。优化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
这些课程项目内容涵盖了网络互联设备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课堂授课、实训,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又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项目报告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做中学, 学中做”, 即在学习过程中做项目, 在做项目过程中学习知识。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教学手段
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 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只要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不拘形式。教师要尝试开放式互动课堂教学, 注重个性化教学。将师生交流从传统的课堂拓展到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电子邮件、实验室、机房等多种路径。在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示范教学等方式。在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 教师可带学生到学校的网络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时, 可采用示范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意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 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除此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发布会、技术讲座等, 增进学生对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市场的了解, 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
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与联机大屏幕投影教学方式相结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可丰富课堂信息量,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授课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因为它将深奥的理论如“路由协议工作原理”等内容变成了生动的“视听+图文”讲解的过程, 既容易理解, 又记忆深刻。现在, 我们正准备逐步将网络互联设备教学活动包括报告提交、批改作业、公布课堂教案、讨论答疑、查阅学习资料等转移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为实现师生网络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讨论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适合于在合作教学、探究教学中应用。因此, 在未来的教学中, 讨论式教学将会替代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更多地提供学生自主参与、自我展示的机会, 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了疑问, 可以大家参与、分享和讨论, 有争议的地方由教师进行引导, 最终求得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问题的明晰。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是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 以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待处理事件为目标, 通过操作来完成待处理事件, 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项目任务”, 针对所提出的项目任务, 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 给出完成该项目任务的思路和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做, 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见图2。
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由指导教师布置并指导学生, 学生按照项目进行操作。若以学生所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来分类, 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模仿型任务。这类任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和要求去完成任务, 这些任务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操作, 是在教学初期最常使用的一种任务。 (2) 扩展型任务。这类任务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熟练掌握简单的操作并有一定自我学习能力之后, 由指导教师指定一些较综合性或技巧性的题目, 由学生自选内容来完成。 (3) 创新型任务。这类任务是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操作并能够完成扩展型任务时, 教师可以只提出要完成任务的原则要求, 而由学生自主选题并完成。
我们在“项目驱动”中采用的方法是: (1) 提出项目———目标、背景 (为什么要设立该项目) 及要求。 (2) 分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思路、途径等。 (3) 边学边实践———核心环节,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查找资料、对市场考察获得实用信息, 反复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4) 完成项目———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完成, 也可由教师指导完成。 (5) 总结———由学生演示项目成果并讨论, 教师作点评和总结。
下面以围绕项目开展教学的具体做法来进一步说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在需要学习与完成的项目明确后, 开展项目教学。下面以“项目一: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的教学为例来说明。 (1) 提出项目。项目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 但作为项目报告, 这个题目并不好开展, 因此, 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报告名称为“从市场了解网络互联设备”。 (2) 分析项目。认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互联设备部分, 提出要完成这个项目后, 学生的积极性大增, 因为要去市场上了解网络及网络产品, 若不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 不熟悉网络的常用术语, 是无法到市场上去询问了解的。因此, 实行项目式教学后, 课堂比以前更活跃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了。 (3) 边学边实践。在该项目的学习过程有理论学习、实验室学习、实训室技能训练以及到市场上去调查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再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调查相结合。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市场调查交换机产品时, 别人问他, 你要几层交换机, 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因为他还没学到交换机, 回来后马上查找交换机的资料, 使他对交换机及产品的种类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深深感到学有所用, 而且还深知学到的并不够用。 (4) 完成项目。项目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 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完成还必须上网查找资料, 上网查资料并不难, 难的是将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与汇总, 挑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络, 熟悉著名厂家的产品品牌与报价等。项目完成后, 必须打印一份文稿, 上交一份电子文档。 (5) 总结。由教师主持, 总结项目的完成情况, 对学生的项目报告进行评价, 对报告中学生的创新之处给予鼓励, 请项目报告完成较好的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 指出项目报告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对学生项目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建设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支持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包含以下几种形式:文本、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题库 (包含行业资格认证题库) ;案例库 (具有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工程实践项目案例) ;网络方案;课件;电子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课程标准;远程仿真实验平台;互动交流网络平台等。
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使教学主体进一步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使教学形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使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创新意识培养转变。建设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 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并重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 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突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建立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及制作作品相结合;强调活学活用, 增加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理解、分析、判断、应用、综合以及思考型试题;实验实训环节加强质量监控, 实践环节评价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课程考核来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带动课程教学,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引入具有专业水平的技能认证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具体见表1。
经过多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 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也充分训练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教学方法也得到学生的认可。我院开展的《网络互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今后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许金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7) .
[2]杨果仁.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一) [J].现代教育技术, 2004, (1) .
[3]吴刚, 陈兰芳.“零距离”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 2004, (3) .
[4]任君庆.就业为导向与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改革[J].职教论坛, 2004, (16) :52-53.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吴平, 黄燕, 黄岚, 田立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6) :49-50.
[7]张继山, 杜玉桥.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 :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设备管理 篇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跨界的管理成为一种可能, 对于信息设备的管理而言, 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对不同地域设备的有效管理, 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管理主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并且在该系统中有明确的功能划分来实现有效的信息设备管理。
在信息设备管理系统中首先是登录模块的设置。在该模块中, 可以实现管理人员的登录和管理, 通过授权使不同权限的管理人员进入到其有权管理的系统部分, 实现其管理操作, 而这也能够实现对于管理人员的限制和有效管理。对于系统的管理, 则能够实现对于系统用户的管理以及新的用户进行注册、实现对系统数据库中信息的更新和利用, 及其相关信息的传递等都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 实现最小模块下的数据信息的安全、完整, 保证信息设备管理系统的有效、长期使用。
对于该信息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前期管理, 可以对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的各种信息的采集实现对其有效的管理, 这一管理的实现是通过系统中对于信息设备的审核操作来实现的。前期管理作用的发挥是依托互联网, 通过网上相关信息的搜索匹配来实现, 根据系统所收集到的信息实现相关的采购, 从而为信息设备管理的有效实现奠定基础。对于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故障的诊断是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根据地域的区别通过相应的诊断程序来实现不同故障的诊断。对于诊断的结果, 先通过本地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诊断修理, 然后在本地无法实现诊断修理时在启用远程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故障诊断和修理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管理外, 该种信息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还能够实现对设备本身折旧、设备的报废等的管理, 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设立, 将设备的购进日期、折旧周期等信息资料录入系统后, 该种信息便成为系统的重要信息资料。此外, 系统的建设还能够实现对于设备运行技术状态的有效管理, 通过定时监督的设立, 能够及时的反馈设备的技术状况, 在系统内生成便于管理的表格, 从而为信息设备的管理提供便利。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及管理的经济效益。
2 信息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 企业的将该种技术应用到信息设备管理的时间也相对较短, 基于技术及认识上的缺陷使得信息设备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 是信息设备的有效管理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深化, 从服务器到各种终端设备都变得更为复杂、数量更加庞大。对于信息设备的管理仅靠人工的盘点很难实现也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所有这些都对企业信息设备管理的水平的提升和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其次, 信息设备的存放等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作为企业设备管理核心的信息设备, 通常应该将其放置的专用的机房以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对其专门管理的实现。但是, 在实践中, 信息设备及其配件的存放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一些人为破坏的可能的同时也给为设备被盗提供了一种可能。
再次, 设备的维护水平相对较低。信息设备管理中维修护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较好的维护技术和工艺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设备的使用寿命。但现行信息设备的维修护养中存在着设备检修标准化规范缺失、信息设备的检修质量相对较低以及备件的管理相对混乱等现象。这些都会使得信息设备的维修护养水平降低或者无法实现, 从而降低了信息设备管理的水平。
3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设备管理的实现
对于信息设备管理的实现, 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 通过信息设备管理系统的建立来实现对设备的有效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信息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一般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 将这种系统应用到局域网中, 能够有效的提高信息设备管理的水平。该种系统结构会有用户界面的不统一、对于用户端及其服务端开发和维护的同时性要求以及系统开放性较差等缺点, 但是其对于系统维护和安全性、开发周期等方面的有点使其能够在信息设备管理中得到有效的运用。该系统由用户层、服务器层和数据库层构成, 用户层为用户登录服务器进行管理提供便利, 服务器层与用户层和数据层相连接, 实现数据传输和管理的桥梁作用, 而数据层则是实现相关信息数据的存储。该系统在具体的操作中, 用户通过用户端启动浏览器登录到信息设备管理系统中, 以身份验证等方式实现对相关功能模块的管理操作, 并且通过一定的文件链接将其管理的需求传输到互联网服务器, 从而调出所需的信息, 实现系统对于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将该系统应用到信息设备的管理中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对设备的有效管理:
第一, 对于信息设备使用寿命的管理。从设备的购买到设备的使用, 有步骤有计划的实现。在设备购买时, 通过标签的设置等进行分类入库、根据设备的型号、购置的时间等进行存放和管理。将新购入的信息设备进行编号, 并将相关信息通过用户端录入到系统中, 将其存储与系统数据库, 为以后的管理提供信息支持。而设备的日常管理中, 对所需信息设备进行调拨时, 可以在系统界面中选择相关的资产编号等信息, 将原使用部门与新调入使用部门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实现设备调用的同时也对系统内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维护, 实现系统信息与实际相符。还可以在系统内设置相应的警报系统, 在两者信息不符时进行警报, 提醒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第二, 利用信息设备管理系统完善设备的运行维护。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实现信息设备管理系统对不同地域范围内的信息设备的监管, 在设备使用出现故障时, 设备操作人员应该填写相应的维修清单。并将故障设备的相关信息及具体操作人员信息录入系统, 而后将故障设备单位置于明显位置。维修人员根据系统内的信息来确定故障设备的位置, 并将该种维修任务指派到最近的系统维修人员, 实现设备的及时有效维护。对于设备故障的情况在系统内备案处理, 较为复杂的故障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集体研究确定解决方案, 然后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 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三, 对于使用寿命到期的设备进行相关报废处理。在信息设备管理系统中, 将设备的购入时间与折旧处理时间进行匹配。对于使用中届期的设备通过人工录入报废的原因、时间等要素, 同时录入相关处置人员信息以明确责任。系统便可以通过该种信息的综合应用和管理, 来实现对相关设备的报废处理。从设备购入到报废的全过程, 实现一种跟踪管理, 有效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摘要:设备是企业运行的关键所在, 而信息设备则关系企业的生产运行及企业信息的安全等, 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及其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在加强企业的管理时信息设备的管理不容忽视,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要充分利用该种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来完善信息设备的管理。该文从互联网技术下信息设备管理的主要功能出发, 在分析信息设备管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来探索实现互联网下信息设备管理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信息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勇.基于异构网络安全设备的管理平台构建[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2 (11) .
[2]李光辉.基于网络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设备管理系统在航道系统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 (7) .
[3]严进军.物联网发展与设备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 2011 (4) .
[4]孟兰莹, 张忠亮.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的设计[J].科技信息, 2011 (28) .
互联设备 篇7
● 调查概况
本调查以网络形式在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上向全国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主观填空题。最终回收问卷608份, 其中有效问卷为587份。样本中, 男生302人占51.45%, 女生285人占48.55%, 比例接近1∶1。被访者均处于大一至研究生阶段, 符合高校学生标准。被访者所在高校分布区域分别为:广西143份, 广东87份, 湖南65份, 北京89份, 上海78份, 河北61份, 其余省份64份。本次研究主要从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的使用情况、影响因素、资源呈现形式和学生对其态度等方面来进行调查。最后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堂中移动互联设备的使用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67.29%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过手机进行个人学习, 18.23%的学生使用过笔记本电脑, 9.37%的学生使用过平板电脑, 3.58%的学生使用过掌上电脑。显然, 智能手机由于体积小、易携带等特点已普遍在课堂中应用, 成为最大众化的移动学习设备。
此外, 各地高校使用移动互联设备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以相较而言更高端的平板电脑与掌上电脑为例:在55个使用平板电脑的被访者中, 北方高校占63.64%, 南方高校占30.91%;21个使用掌上电脑的被访者中, 北方高校占52.38%, 南方高校占33.33%。显然, 北方高校使用更高端设备进行个人学习的居多。由此可见, 移动互联设备的应用与地域性及地区经济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移动联网方式
联网方式关系到移动互联设备使用的便捷性, 对其广泛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调查发现, 高校课堂中移动互联设备最主要由无线连接方式接入网络, 占53.8%;其次为有线接入占25%, GPRS连接占19.6%, 其他连接方式占1.6%。可见, 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成效。
3.影响移动互联设备在课堂上应用的因素
除了联网方式这个外在因素外, 还有很多其他内在因素也会影响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的有效应用。统计结果显示影响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注意力被分散 (49.91%) 、网络不稳定 (41.91%) 、学习资源杂乱 (37.82%) 、设备费用昂贵 (29.64%) 、存储空间有限 (29.13%) 、设备操作不便 (2 4.7 0 %) 、设备屏幕不够大 (19.25%) 、其他 (1.19%) 。可见, 设备本身的软硬件问题是比较受关注的, 当然人为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进一步调查显示, 影响的人为因素主要有:教师组织力度不到位、个人兴趣问题、个人注意力被分散、受周边人群积极性的影响等。学习者想学而教师没有积极组织或教师积极组织而学习者本身毫无兴趣, 这些问题反映出不管是在硬件条件上还是在人为因素上, 移动互联设备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规范和推进。
4.移动互联设备上资源的呈现形式
硬件是基础, 软件是关键。不论使用何种移动设备, 学习者直接接触的是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 其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使用体验, 影响最终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 移动互联设备在课堂上常见的资源呈现形式有音视频动画 (34.8%) 、纯文本 (34%) 、网页 (15.6%) 和图片 (14.2%) , 很明显文字类占比仍然很高。而学习者最感兴趣的资源呈现形式依次为:音视频动画 (43.44%) 、网页 (25.89%) 、图片 (19.25%) 、纯文本 (4.60%) 、其他 (6.82%) (如下图) 。具有吸引力和丰富内容的形式会被多数人接受, 学生喜爱这种即视感带来的视觉冲击, 因为它能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 动态的音视频类型和夺目的图片或图文网页类型受到极大的欢迎, 而纯文本类型由于过于单调只有极少部分被访者对其感兴趣。可见, 当前移动互联设备的资源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学习者对课堂中使用移动互联设备的认知与总体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4.26%的被访者对移动互联设备不感兴趣, 其余皆持中立 (56.73%) 或非常肯定的态度 (39.01%) 。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移动互联设备可以辅助课堂学习表示赞同, 其在高校课堂中普及具有巨大的可能性, 相信会成为大势所趋。
● 结论与反思
1.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学习中有一定的普及
从上述调查可知, 学习者对移动互联设备持否定态度的极少。虽然在各种不同设备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但普及度还是较高的, 可以说其在高校课堂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 智能手机在课堂学习中的接受度相对更高, 但是手机的使用存在的各种隐患也不容忽视, 如屏幕太小、容易受游戏干扰等。因此, 未来可以把关注的焦点更多放到智能手机的课堂应用上。
2.对移动学习的内涵仍需探讨
Dye等人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 其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给出了以下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较为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 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目前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 (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来更为灵活方便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2]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多数学习者表示曾经在课堂中进行过移动学习, 而通过进一步访谈反映出:60%的被访者认为教师没有要求使用, 而个人使用移动互联设备进行学习就是移动学习;20%的被访者认为只有教师要求统一使用移动互联设备进行交流学习才叫做移动学习;剩下20%的被访者则认为, 只要是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就是移动学习。可见, 对移动学习内涵理解的不同会导致调查统计数据的不同。
笔者认为, 移动学习应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课堂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资料查阅等自主行为应当属于泛在学习。这是普适计算环境下未来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得所需信息的方式, 是提供学生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3], 其与移动学习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3.加强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 突出软件资源的开发
统计数据反映, 超过一半的高校已经覆盖无线网络。但是部分被访者也提出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强调了网络不稳定、无线覆盖不广、速度跟不上等问题, 这些都直接影响移动互联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学习的开展, 因此, 高校未来的发展投入应侧重于无线网络的建设, 这也符合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先进泛在无线宽带网的要求。
此外, 软件资源的各种缺陷已经阻碍了移动互联设备的深化发展, 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善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例如, 在查询功能上减少操作不便性;在学习资源上改善资源杂乱的缺点, 使知识体系系统化、整体化;在练习和测试模块上提供方便的交互平台, 给予师生间答疑交流的机会。
● 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 笔者对移动互联设备在高校课堂学习中的应用有了充分的肯定, 对存在的局限性也有了清晰的认识。相信未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互联设备教育功能的逐渐丰富, 其在课堂学习中必将有更大范围的应用及更好的辅助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成林, 徐福荫, 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3) :12-19.
[2]李楠, 李盛聪.2006—2011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 2012 (18) :53-57.
互联设备 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交互设备,iPhone,借鉴
从2007年开始, 全球用户已开始逐渐挥别过去简单、实用的按键型手机, 转而向触屏式、智能化手机过渡。而开始这一趋势的一方面来自于3G技术的飞速发展, 更重要的原因是苹果公司i Phone的横空出世, 良好的品牌口碑、优异的产品设计、史无前例的操作方式和用户体验, 使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迈出了一大步。
本文旨在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著名移动交互设备成功之道的分析与总结, 同时结合国内移动交互设备发展现状, 提出我国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1. 国外移动交互设备现状
1.1 苹果i Phone
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 1976年由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Paul Jobs) 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phen Gary Wozniak) 创立于加州。2007年它向全世界推出i Phone;2010年它的市值便超越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科技类公司, 2011年i Phone的市场占有率已大大超过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如此迅速的成功却并非偶然。
首先i Phone具有强大的操作系统。2010年6月苹果公司发布最新i Phone 4操作系统i OS4, 不但保留过去系统自然流畅的使用感受, 更是根据用户需求新增多任务处理、文件夹、整合型电子邮件、i Books、主屏壁纸更换等功能。此外, 良好的用户体验、数据的视觉优化、先进的电容式触屏技术又再次为该系统锦上添花。
其次i Phone依托于苹果公司强大的品牌价值。苹果公司向来以特立独行著称, “创造需求, 从不满足需求”是它的座右铭, 加之其超凡的整合能力, 全新的产品一旦投入市场便可非同凡响。
i Phone的成功还有其固有商业模式的优势。首当其冲便是“极度饥饿式”营销策略, 通过前后期的宣传反差集聚市场强烈的刚性需求, 使之销售一发不可收;其次i Phone的App Store商业模式良好的盈利分层制度吸引程序开发者针对其进行大量的软件开发, 最终使用户、程序开发者、苹果公司三方形成稳定的利益链条, 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目的。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i Phone不光外表工艺质量绝无瑕疵、品质卓著, 并且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感受。在近距离通话时, 屏幕自动黑屏以省电节能;锁屏时通过光线闪动的暗示使用户下意识推动滑块以进行解锁;用户滑动整屏应用程序时给予用户舒适的弹性反馈等。
史蒂夫·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同样是i Phone成功的重要原因。他反传统、极度自信,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现在的苹果公司早已充斥着乔布斯的个性特征。苹果产品之所以具有数量庞大的拥护者, 很大程度上是用户对于苹果公司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精神的认可, 更是对乔布斯“反传统”个性的认可。
此外, 苹果公司还有某些与众不同之处。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其“软硬兼备”的特质——i Phone的所有部件均由自苹果公司自行生产, 包括芯片、系统程序、应用程序、外观设计等, 它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因而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创新, 所有的这一切造就了i Phone今日难以撼动的辉煌。
1.2 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联盟
美国谷歌公司是由两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拉里·佩奇 (Larry Page) 与谢尔盖·布林 (Sergey Brin) 1998年在加州成立的。自2005年收购美国Android公司后, 将其主营业务范围延伸至移动交互设备操作系统开发及移动互联网运营上。2007年11月谷歌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基于Linux平台的全开源移动智能终端“Android操作系统”。
根据Android系统全开源的特点, 各类通讯科技公司均可在其基础上开发各种移动交互设备操作系统及用户界面, 所以一经推出便深受移动通讯市场的高度认可并成立“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 共同致力于开发开放源代码的移动交互设备系统, 联盟成员中包括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商、芯片企业以及运营商等, 且目前加盟成员已达几十家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成为足可与苹果i Phone相抗衡的产品。
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凭借其全开源的特性, 不但“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成员可使用, 其他移动交互设备企业同样适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大国, 拥有数量巨大的移动设备终端制造商, 面对未来移动互联网如此广阔的前景和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 纷纷投身其中。
1.3 差异性比较
苹果i Phone i OS系统相对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最大的优势便是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盈利能力, 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虽然也有数量不菲的应用程序, 但由于过于开放, 加之软硬件不兼容问题严重, 导致其盈利能力被大大的削弱。因此未来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走势可能会相对封闭, 从追求“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成员的数量转移至质量和盈利上面。而在苹果i Phone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增加符合国内用户需求的本土化应用程序, 同时在设备性能与功耗间进行取舍平衡, 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2. 国内移动交互设备市场现状
2.1“山寨机”横行
由于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价廉物美, 能够实现国内手机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因而成为首选。但事物发展皆具两面性, 由于国内一些企业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不重视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服务, 更不了解树立品牌所需要的时间与积淀, 因此很有可能如同此前2G时代的移动电话制造业那样, 国内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山寨”份额依旧。
2.2“品牌机”崛起
作为国内最大的创新型科技公司——联想, 其对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敏锐嗅觉及定位做的最为出色。2010年4月联想集团推出其最新移动互联终端产品“乐Phone”, 表达了在国内市场要与苹果i Phone一决高下的雄心。此外, 联想联手国内多家著名互联网网站, 包括如人人网、新浪网、腾讯网、淘宝网等, 共同为“乐Phone”定制相关服务, 为其成功上市增加筹码。除联想以外, 国内的OPPO、魅族等知名品牌均在不同时段推出主打智能手机, 以争夺国内移动交互设备市场份额。
3. 未来我国移动交互设备发展
全球最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往往出现在经济和科技最为强大的国家, 虽然目前我国在移动交互设备研发上依旧跟随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 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未来移动通讯行业的新高潮很有可能来自于中国。虽然我国目前在移动交互设备领域里依旧存在着创新性不足, 资金政策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只要坚持技术创新, 我国移动通讯领域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Matt Jones、Gary Marsden.移动设备交互设计[A].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三版.
[2]李莎莎.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引起电话全新变革[J].办公自动化, 2007年5月第五期:P10~12.
互联设备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笔者2014年4—7月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医的患者院外用药及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使用习惯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2 方法及内容
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知识和用药行为、患者移动终端设备使用等情况。患者的用药习惯调查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对药品的认识、用药依从性、对不良反应的认知等。调查方案和问卷征求相关专家意见, 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数据收集后录入EXCEL软件进行归类与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 00份, 对不能自己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患者由访谈者面谈协助完成, 有13份因内容不全或有敷衍之嫌视为无效问卷, 有效回收487份 (97.4%) 。其中男253例, 女234例;18~35岁185例 (38.0%) , 36~55岁155例 (31.8%) , 55岁以上147例 (30.2%) ;高中以下学历176例 (36.1%) , 高中及以上学历 (包括中专) 311例 (63.9%) 。有203例 (41.7%) 从事文职工作, 97例 (19.9%) 从事体力劳动, 退休或从事其他工作187例 (38.4%) 。
2.2 患者院外用药习惯
2.2.1 基础疾病及用药品种调查
104例 (21.4%) 患有高血压病, 68例 (14.0%) 患有糖尿病, 119例 (24.4%) 患有其他基础疾病 (慢性肾病、慢性肺病等) ;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43例 (8.8%) 。55岁以上伴基础疾病的患者有126例 (85.7%, 12 6/14 7) 。同时使用3~5种药物有207例 (42.5%) , 5种以上有59例 (12.1%) , 221例 (45.4%) 使用1~2种药物治疗。
2.2.2 患者院外选药的影响因素
337例 (69.2%) 表示由医师决定用药, 78例 (16.0%) 表示会自行判断, 53例 (10.9%) 会由亲戚朋友推荐, 19例 (3.9%) 倾向于网络或媒体推荐;55岁以上非医师决定药品选择92例 (62.6%, 9 2/1 4 7) 。2 3 0例 (4 7.2%) 会持医师处方去药店配药。
2.2.3患者用药方式和安全意识调查
402例 (82.5%) 用温开水送服, 29例 (6.0%) 用饮料或茶水送服, 56例 (11.5%) 不在乎何种服用方式。261例 (53.6%) 表示会严格按照医嘱标签服用, 152例 (31.2%) 主要参照说明书, 74例 (15.2%) 凭自己的经验服药。51例 (10.5%) 在服药期间会经常饮酒, 146例 (30.0%) 在服药期间会因为应酬等原因偶尔饮酒。
2.2.4 患者用药依从性
113例 (23.2%) 表示会经常漏服药物, 283例 (58.1%) 会偶尔漏服药物, 217例 (44.6%) 有多服药物的经历。375例 (77.0%) 表示病情好转后会立即停药, 179例 (36.8%) 会根据病情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1 32例 (2 7.1%) 会因为出现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
2.2.5 患者对用药知识的了解情况
303例 (62.2%) 认为消炎药就是抗生素, 211例 (43.3%) 认为空腹和餐前给药是同一概念, 392例 (80.5%) 表示理解说明书存在一定困难, 41例 (8.4%) 曾经因阅读说明书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 187例 (38.4%) 表示对药学知识不了解。
2.3 无线互联设备使用情况
331例 (68.0%) 拥有智能手机, 156例 (32.0%) 使用普通手机, 69例 (14.2%) 同时拥有智能手机和其他手持移动设备 (如Ipad、Kindle等) 。1 9 9例 (4 0.9%) 主要通过台式机连接互联网, 2 5 5例 (52.4%) 习惯于优先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 33例 (6.8%) 没有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138例 (28.3%) 表示使用手机有困难。294例 (60.3%) 对手机应用比较熟悉, 3例 (0.6%) 使用过药品服务相关应用, 分别是丁香园开发的家庭用药和用药助手, 经过访谈得知, 使用这些应用的由从事医务工作的家人或亲友推荐。
2.4 患者互联网获取药学服务的调查
23 1例 (47.4%) 表示会从网络获取药品相关资料, 其中仅73例 (31.6%, 73/231) 表示网上获取的资料比较可信;18 5例 (38.0%) 认为网络资料比较复杂、真假难以分辨;483例 (99.2%) 认为医疗机构自身开发药学服务平台更可信。108例 (22.2%) 曾经以电话咨询或短信形式得到药师院外指导, 486例 (99.8%) 希望得到药师各种形式的用药指导。患者希望得到的指导包括:药品服用时间指导189例 (38.8%) , 药品用法、用量171例 (35.1%) , 药品不良反应274例 (56.3%) , 药品相互作用152例 (31.2%) , 药品食品相互作用193例 (39.6%) , 其他 (药品价格、药品推荐、健康指导、疾病忌口等) 共55例 (11.3%) 。
2.5 患者期望获得院外药学服务的方式
115例 (23.6%) 希望药师能通过电话方式给予院外用药指导, 137例 (28.1%) 期待能通过短信方式, 199例 (40.9%) 偏好以手机, 36例 (7.4%) 希望以其他方式。
3 讨论
疾病的治疗需要医、护、药、患共同合作, 近年来我国对院内医、药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 医院药学事业呈迅速发展趋势[2], 但患者自身由于医药知识缺乏、院外获取医药服务不便等原因成为“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幸运的是, 对患者在院外提供全程的药学监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3]。本文对患者用药和移动设备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查, 为建立无线药学服务平台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 487例中约有一半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 有42%以上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3种以上药品, 用药情况复杂, 但对药学知识了解较少。发现不少患者服药较随意, 对医嘱并不严格遵守, 不了解部分药品如头孢类抗生素、中枢镇静药物等与酒精合用的危险性。而患者对医嘱的遵从, 对药物使用知识的掌握与院外用药安全直接相关, 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正确的用药指导。
影响患者选择药品的因素较多, 部分患者极易根据自我判断或听信亲朋传言或网络媒体的宣传而随意选药, 尤其年龄较大者更为明显。因此, 严格规范药品媒体宣传, 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常见病、常用药进行正确的科普宣教, 有利于患者院外合理用药。
调查发现, 较多患者会出现漏服或多服药物, 据现场询问, 部分患者因为年长或健忘而漏服或多服药物, 还有部分调查对象因职业因素 (如驾驶员、经常出差人员、户外工作者等) 出现用药依从性不佳, 不少患者根据自己的症状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终止药物治疗。用药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这也提示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
在对患者无线互联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通过手机应用向患者普及药学知识已经具有技术和物质基础。患者期待获得准确、实时、多样、更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 这是医疗机构开发基于手机应用的院外药学服务平台的动力。
患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高龄患者相对文化水平低、视力弱, 存在操作手机困难等问题, 更偏好电话或短信形式的用药指导方式, 提示我们在开发针对院外患者药学服务平台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人群。
不同患者对说明书理解有差异, 药学服务平台可以在提供准确、严谨的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说明书进行通俗的解读, 以“科学、易懂, 便于患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为原则, 对需要重点提示的部分进行注释, 重点突出。
不少患者觉得网络提供的药品信息真伪难以判断, 调查结果也显示患者希望医疗机构能针对就医患者开发出院外药学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琳琳, 龚时薇.我国药学服务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14 (2) :147.
[2]谢晓慧, 曹猛, 王小川.我国药学文献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 (20) :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