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

2024-08-31

教育杂谈(精选12篇)

教育杂谈 篇1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 变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 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关键词:物理,创新,教育

1 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

1.1 运筹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和途径

成功的教学总是以融洽的师生情感,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后盾的。所以,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就必须蓄意运筹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和途径。首先,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激情, 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渴求知识的学生的热爱, 对所教物理学科知识的热爱, 创造一个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其次, 要取得师生情感的良好效应, 还必须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 知他们之所想, 释他们之所疑, 一切为了学生, 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甚至夸张其闪光点,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这个氛围里, 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苛求解决问题, 他们的创新意识, 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1.2 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 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 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 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 他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 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 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 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现。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 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 引发思考研究, 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3 设计巧妙问题情境

物理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主要从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等方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创设情景中, 同时应用多种手段,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理论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 对于合力的概念, 教学前学生对合力的认识停留在“劲往一处使, 合力总比分力大”的日常生活经验水平上。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 来营造引起学生观念冲突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合力比分力小的实验:在讲台上放半桶水, 先请一位女生来提, 很容易就提起来;再请两位大个子男生上台合力来提, 也很容易就提起来, 仿佛杀鸡焉用牛刀。当我要求他们逐渐增大两臂夹角时, 明显感到越来越费力, 当两臂放平, 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了。学生露出迷惑不解的表情, 不自觉就会冒出这样一些问题:“合力怎么反而小呢?”, “什么是合力呢?”, “合力与分力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产生观念冲突, 诱发学生好奇心。

2 诱发动机,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 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2.1 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 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创造性行为。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2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的条件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的科学思想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正确成功的科学方法。

2.3 建立学生正确的成败观

在探索创新过程中, 常会遇到失败。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介绍科学家伟大发现背后的艰辛, 几百次乃至上千次失败中改进摸索再实验。爱迪生说过“失败是我需要的, 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我才知道做好一切的方法是什么。”一个新的设想在开始时不遇到失败, 这种情况是罕见的, 发明者和创新者可能一而再地失败, 爱迪生和他的合作者经过试验1600多种不同的灯丝后才找到合格的灯丝。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 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

物理教学中, 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 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 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

3.1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 哲学家康德曾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启发下, 在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 反弹回来的粒子如此稀少, 而速率又几乎和射击时相等, 这不像子弹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弹回来一样吗?这是何等生动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是联想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如子弹以一定的速度射击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 其阻力恒定, 恰好能射穿五块木板, 求子弹穿过各木块的时间比。从匀减速运动来思考这问题较难, 可想象成让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 再将比值关系反向排列为所求。

3.2 对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有新的理解, 体现在对实际问题或创设的实际情境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 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等。

3.3 通过实验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 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 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然后放手让学生去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a.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 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b.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c.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重视实验,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实验, 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实验中, 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要适当引导, 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 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经受挫折,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实验,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获得成功, 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

4 教师的语言

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 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风趣、讲解生动, 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 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总之, 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 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育杂谈 篇2

先说自然学科,它们的现实意义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撇开知识本身的巨大作用不谈,高中数学物理高深复杂的各种论证计算看似在生活中毫无用处,但这无外乎都是锻炼思维敏捷度和深度的途径,高中数理方面的课程最大的成功之处应是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耐心,当然这些课程背负恶名的原因无外乎是大家无法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处运用到它们,这就是思维训练课程的悲哀,科学层面上讲,人的言行举止和各种决策判断一部分出于可以被自身意识到的思维活动,另一部分出于潜意识,而潜意识出乎意料地起到了主导作用,曾看过耶鲁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的公开课视频,思维活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无法被自身感知的。这样说来事情就比较明了了:思维的训练是全方位的,可以通过复杂精细的锻炼得来,这是人们可以把握的;而思维的运用却是人们难以察觉的,极具深度的,人们无从把握。因此人们无法直观地知晓复杂的推理运算给自己的思维构造带来的巨大益处,反而对其冷眼相看。在此处要澄清的事实是,这些复杂的习题不过是一些益智游戏,帮助我们填补了大量思维上的漏洞,人的一生中对事情的思考的全面和透彻与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早期创造的精密神经元的多少。

接着说说人文学科,大致是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此处暂不谈及艺体课程,容后述)。地理这门学科涵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暂它兼具两方面的特点,是综合性较高的一门学科,暂且不谈。人文学科语文,历史,政治。这些学科如果仅从我所下“失败”的定义来讲,那么它们应当都不能算失败,虽然政史有很大一部分与事实不符,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它们的确起到了一部分作用,至少认真学习了历史的同学基本都能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脉络,有一定科学的历史观,这是最重要的。而学习过政治的人,虽说也会抱怨中国政治制度,但是无外乎都是了解了各类制度,并对社会的运作方式和社会矛盾所在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具备了大的眼光。语文自是不能说失败的,它赋予每个人基本的交流表达能力,虽说八股横行,倒也功大于过。

如此说所有的课程都不失败?可是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还不是一团渣。。这就是问题了。中国基础教育最大的弊病在于塑造了小部分学生,舍弃了大部分课程成绩不够优秀的孩子。而被教育者重点培养的这些学生,自是被视为得意门生,但学生自己又不一定这样觉得,跟我同班的高中同学初中同学,不少最终进入了国内顶级高校,依旧认为基础教育荼毒了自己的思想和青春。最终上了大学却也无心学业的大有人在,拿到高等学府的本科学位证,想混个中产阶级,也就是三五年的事情而已,当然这是少数,然而被重点培养的孩子也尚且如此,被基础教育放弃的孩子们是怎样的状况可想而知。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基础教育付出了学生,家长,社会,国家,各方面的巨大成本和精力,却最终没有拿到与此对应的回报。

其实不是课程教育的失败,课程教育无非是手段,古人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课程教育即便有它的不足,倒也不至于背负如此恶名,究其根源,还是教育环境的失败,教育不是市场经济,合理竞争固然是好的,而中国现状是各类中小学的恶性竞争无处不在,教育者急功近利,或者说,基础教育的失败不在于教育,而在于社会大环境,如此数量众多的学生,每个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去教育,教育成为了机械生产,学习成为了孩子们的负担,孩子们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教育,所以才出现了大面积的诸如思想问题,品质问题,价值取向问题等等。教育理论研究者都知道教育管理要有节制,要收放有度才能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不被学生反感。而作为教育前线的学校无法遵从这种先进理念,或者不敢贸然尝试,其中道理大家都知道。改善基础教育太过困难,面临太多因素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将是一个长期问题。

春季养生杂谈 篇3

古人重视依时摄养,并把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通晓阴阳变化规律作为养生的基本原则。所以春令养生,不论在饮食起居上,或是在精神、运动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一、起居调养

春暖大地,人体阳气渐趋于表。此时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反觉困倦。所以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升发。如何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应春令生长之气。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乍寒,又适值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之际,所以,春天不可顿去棉衣,老人因体弱肌疏,减脱冬装尤宜审慎。“宜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衣宜“下厚上薄”。“下厚”以利春阳之气升发,“上薄”以防阳气升发太过。《老老恒言》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此乃经验之谈,可供春令养生者参考。

二、饮食摄养

四时饮食调养,常依据食物的五味及季节不同来进行调配。春令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辛、甘或微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辛甘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肝阳之气升发太过而克脾土,而不利健康。《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酸味入肝,其性收敛,不利阳气升发和肝气的疏泄,且多食酸味饮食,能使肝气过旺,抑制脾胃消化功能。故《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饮食忌宜避免吃油腻生冷之物,要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三、精神养生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才能使精神内守,所谓“顺四时而和喜怒”也。

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度季节,尤其是冬夏之交的春天。有些人群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据有关医学资料记载。春天到精神病院看病的人会增多,自杀率也高。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气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春三月是生发季节,天地气生,万物荣茂,情志宜内守,要力戒动怒,更忌情怀抑郁,要做到心胸宽广,豁达乐观,要有“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的精神状态,思想形体要放松、活泼、舒坦自然,充满生机,以使情志条达。这样,以避免许多犯罪和精神病的发生。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时刻,人们更应该登山赏花,踏青问柳,临溪戏水,行歌舞风,以利春阳萌生勃发。

四、运动护养

冬令严寒,人体代谢低下,藏精多于化气,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舒展筋骨,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个好的身体基础。实践证明,春季锻炼的人,抗病力强,思想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五、保健防病

初春。天气转暖,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流感、麻疹、流脑、猩红热、肺炎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此外,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飘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易发病。预防方法,首要保健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正所谓中医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次要讲究卫生,除虫以灭病源。其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开窗户。

现介绍几种方法,用于春天防病保健。

(1)取未经加工的贯众约500克,洗净。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中,每周换药1次。平常饮用此水。

(2)室内每立方5毫升食醋,加水1倍,关闭窗户,加热熏蒸。每周2次。

以上两法,对预防流感均有良效。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杂谈 篇4

一、转变教育观念, 变注入为引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片面地强调教师的作用, 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是典型的注入式教学, 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将学生置于被动从属地位,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高, 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动力不强, 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机械地记忆知识。衡量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看教师讲解了多少知识, 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 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这种注入式教学是单向地从教师转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过程, 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将学生排除教学之处, 使教学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这样的教学观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要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变注入为引导。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 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与行为习惯, 只要我们多加诱导,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而真正实现现代教育理论所提倡的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机会来探究知识, 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在教学中我们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 把学习的讲台让给学生,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与参与者,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发表个人见解, 将学生的创新的火种点燃, 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开端, 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设置了许多探究活动与家庭小实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 设计一系列的科学探究课题,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前, 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来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程序是:提出猜想———制订方案———进行论证———归纳结论———评价反思。也就是说在教师设定课题后要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大胆地提出猜想, 并就此来制订实践方案, 通过实验、调查等多种渠道来进行论证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然后对一系列的资料、实验现象等进行归纳总结, 透过表象看出本质, 总结出规律。这样的探究活动,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学生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投入到了探究活动中来, 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 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挥主动性,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活动。如关于银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交点处的“—”, 教材的意思是“在溶液里发生了水解反应”, 就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问题:氢氧化银是否存在?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以充分调动。积极地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然后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 充分利用实验室里的仪器来展开实验。学生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互滴,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这样一个实验现象:瞬间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什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并积极地查阅资料, 请教教师, 在学生间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最后一致认为瞬间产生的白色沉淀物是氢氧化银。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给了学生充分展现的空间,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突破教材的限制, 再次阅读文章, 更深地体会到了“我”对新家的感受及“我”和父母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 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 探求新知, 去感受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独特的审美发现和认识, 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 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大胆地进行假设, 并积极地设计方案来验证。这其间学生有了更广的思考空间, 突破常规就是一种创新, 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开展课外化学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育杂谈 篇5

康光星

现在的学生,在老师的课堂上是一个好学生,听讲专心,演板自信;在自习课上是一个演讲师,气焰嚣张,彰显个性;在同学面前是一个野心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玩伴面前是一个问题少年,沉湎网游,奋力杀怪;在家长面前是一个乖宝宝,争做家务,完美自我;…孩子,不要整天戴着面具,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层面,每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样的生活,你究竟累不累?请摘下你的面具,做一个新时代的阳光男孩,呼吸新鲜空气,生活充实,学习自信!前些年,学校操场周围新栽的杨树,连续两个晚上被人用刀从当中砍断。校长大人非常生气,决定要亲自做一回侦察员,遂每晚潜伏于树荫暗处,准备守株待兔,缉拿“凶犯”。经过三个晚上的辛苦潜伏,终于在第四个晚上12点时分,成功地将一名正在“行凶”的学生抓获。结果带到治安室里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因为该生是一名在校复读的尖子学生,上期期末考试成绩位居毕业班三年级段前三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在众人眼中所谓“品学兼优”的学生,半夜起来面对学校新栽的杨树苗,“挥刀霍霍”地把它们拦腰斩断?“半夜睡不着觉,起来瞎转转,心里不舒服,就想做点事,恰巧碰见树,就想把他砍了,发泄发泄,释放释放学习压力,就这样。”校长一听,哭笑不得,只得在一番批评教育之后,让其写个检查,回寝室睡觉。第二天,校长打电话通知其父亲来学校,把被他砍断的杨树苗补种后完事。并且校长怕此事影响学生的备考工作,特意嘱咐该家长处理时要注意方法,不要打学生云云。

去年,大清早发现自家对面一位学生家长在打学生。此家长在笔者的眼里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有打过学生。该学生在大家的眼里,也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学生。到底发生啥事了?我把他拉到家中询问后,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上周五,班主任老师打来电话,让其到学校里一趟。家长到校后,班主任耐心的向家长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最近一星期 ,该生白天上课好瞌睡,问他也说不出原因。班主任怕影响学生的学习,就把家长叫过来,了解一下情况。该家长也弄不清学生瞌睡是啥原因。想一想,学生早上五点起床,洗洗刷刷,于5:30准时去学校,学生晚上9:50放学,回来洗洗刷刷,然后就睡了。咋能瞌睡呢?该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家长灵机一现,心想,没准在住室玩手机?亦或看网络小说?家长便急匆匆回家,小心翼翼的打开学生住室的门(怕被学生发现痕迹),进去后,认真地检查学生的被窝里,看藏有手机没有,结果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又认真的检查铺被下面,看是否藏有网络小说之类的东西,结果也没有发现任何东西。那就奇怪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上课时光睡觉呢?于是,晚上他拼着不睡觉,就开始注意观察学生。的确,学生晚上放学后洗洗刷刷就睡觉了。过了12点后,等大家都睡熟了,学生的住室门却悄悄地打开了,小心翼翼的踮着脚尖下楼,轻手轻脚地打开主门,然后悄悄地掩上,出门后向西而去。于是该家长像做地下党似的,等学生走了一段距离后,慢慢地跟了上去。眼看着学生进了一间用厚厚的棉被门帘遮挡的屋子,他就躲在暗处观察。不久,又发现一些类似于他孩子模样的男女生说说笑笑、大摇大摆地进去了,并且先后有二三十人。这是谁的房子?学生们进去在干啥?该家长一直在苦苦的思索。“网吧?”突然,一个答案出现在他脑海中。他实在想不出,平时孩子挺听话的,学习也挺努力的。平时双休日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后,家长还会主动把手机拿给学生,让学生玩一会。“难道是上瘾了?”一直等到五点左右,从那个房子里,那些孩子们又陆陆续续的从屋子里出来了,有说有笑的往回走。有向北去的(难道是一初中的`学生?),有向东的(难道是去二初中的?),并且一边走一边嘴里骂骂咧咧的带着把儿,说着“xx他妈的不会玩,笨死了,不知道配合,导致打怪失败了”于是该家长终于全明白了:原来自己的学生是半夜起来上网吧了,熬一夜上网玩游戏,第二天白天不瞌睡才怪哩!忍住怒火,该家长又悄悄地尾随学生往回走。到了家门口,看到孩子又小心翼翼的打开虚掩着的门,进去后打开灯,刷牙、洗脸,大声的咳嗽(装作是正常的起来了),然后关上门,准备去上学。这时候,家长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出来,抓住学生就是一顿苦打。学生被发现了真相,也放弃了抵抗,任由家长打,打急了竟说“打!打!你们家长就知道打孩子!你把我打死算了,反正这啥球学,早就不想上了,烂球学上着有啥意思”家长打累了,停下手,傻了。好好地一个孩子,咋说这种话?学生是啥时候开始厌学的?想一想自己为了学生,为了孩子不做留守儿童,留在家里陪伴学生,孩子又一直生活在自己身边,自己咋不知道孩子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朝坏处发展的?

不缺他吃、不缺他穿,别的男孩子有的,没有少过他;别人没有的,只要是正当需要的,再贵也给他买。买运动衣要买阿迪达斯、李宁等着名品牌的,买运动鞋从没有低于100元的。哎,想一想,自己这个家长真是当得窝囊,当得失败!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管得住孩子的身,管不了孩子的心!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在学校里表现得判若两人?即使在家里,在家长面前,人前和人后也是两种样子?

孩子,整天戴着面具,你累不累?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事情频频的发生呢?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祖国的未来,不想、甚至于厌恶上学,厌恶学习呢?

大环境使然也!

其一,教育大环境原因。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小学升初中都要举行入学考试。考到一定分数线以上的学生才能到初中上学。学生的基础好了,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可现在取消了小升初考试,因为义务教育嘛,不用考试。结果好坏学生一起升级,导致这些成绩有差腿科的学生到初中后,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一来二去,恶性循环,差科越来越差,最后这些学生要么上不下去,出门打工。反正外面现在缺工人,出去就能挣现钱,家里情况立马就能改善。一些家长还说,“我们家里,我爷爷奶奶,没进过一天学堂,不也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我小学一年级都没有毕业,不也能挣钱,养活我们这一家子?我们这几个娃,天生就不是上学的料!早点打工也好嘛,早点打工,既不用花钱上学,又能立马挣现钱了,一举两得多好!你看那些大学生们,上那么多年学,得花多少钱?毕业了还不是给别人打工?”;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两晌,破罐子破摔,混到毕业便罢。

其二,社会大环境原因。这些年国家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本意自然是好的,但就是有一些和尚把经念歪了。君不见这地方学生在课堂上打着闹着,老师不敢管,还得给学生低三下四说好话。有的老师看不惯学生这样,用手轻轻地拍一下头,或用书本在身上轻轻地拍一下,这下可了不得了,捅了马蜂窝了!要么学生大哭大闹,说老师打他了,打得头疼了、头晕了、脑震荡了、鼓膜打穿了等等,更有甚者家长到学校大闹,让老师赔礼道歉,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给学生治病,闹的老师无心教书,其行为也教坏了学生;君不见报纸上的报道,铭刻在图片上的画面:某学校某班级一教师在讲台上两臂环抱,放在身子前头,一学生手里轮着板凳,砸向老师!…如此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而教师们得不到正确的对待的后果,就是老师们上课时只要大致维持住班级纪律就可以了!安全第一,成绩第二嘛!学生只要不出事,成绩好坏又咋样。好了能奖几个钱?交差了又咋样,反正只要不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又不开除人嘛!像这样发展下去,长此以往,农村的教育休矣!

其三,地理小环境原因。像咱们都司这地方,位于邓州的西南岗,地处豫鄂两省三县交界之处,自古就是三不管之地。由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文娱生活落后,导致许多成年男子都出门打工。学生的教育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里没有人管。爷奶奶人老眼花管不住,学生们信马由缰自生自灭。

其四,家庭小环境原因。在家里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儿童,现在的人们,生活物质上是极为丰富了,学生们不缺吃不缺穿,也不缺玩意儿。学生双休日回家,爷奶奶们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学生干啥管不住,作业任务看不懂,负责一点的问,“学生作业做完了没有?”,被学生三言两句“做完了!”,“给,不信你看看!”等等应付了事。学生要么三三两两结伴出门去玩:骑电车不按交通规定,事故频发;结伴去深河深坑里洗澡,悲剧频发;要么上网吧通宵上网,要么玩手机玩到手机没电…老师们都说“学生在学校学习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星期日晚上和星期一这天的不论是谁上课,课堂效果差极了,学生们都很累嘛!

面对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大家都有点迷茫,进退为难,不知道自己的教学之路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教学?不管学生了,学校、家长不愿意;管学生的话,有风险,并且是高风险,甚至有生命危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呢?还是坚持本心,不忘初衷呢?

是的,我们当前的工资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并不算高,不能够养家糊口。但是党和政府对于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早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就提出:“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凡未达到要求的地区要限期整改达标,财力较强的省份要加快进度。如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被当作“优先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3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这句话是感性的,是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教师的关心与重视;更是理性的,是对各级政府落实教师待遇的督促。

杂谈人物琐录 篇6

方成

“方成,不知何许人也……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以画为业……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以上文字,节引自方成写的连标点符号在内也不过一百个字的自传。我相信这是中国传记文学中最短却最精采的篇章之一。幽默风趣,如见其人。我读初中时,即知方成大名,那时他与钟灵合作,经常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政治漫画,被时人称为中国的库克雷尼克塞(按:原苏联著名的漫画家,乃三人合作的笔名)。待我认识方成,成了文友,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他至少比我年长二十岁,当然是位前辈。但正如著名画家戴敦邦评价他的八字真言那样,“多才多艺,平易近人,青春不老,幽默补膏。”他是漫画家,也是杂文家。有一次,画家黄永厚赏饭,方成、我、伍立杨揩油。永厚与我,说了几则笑话,荤素不挡,方成听了呵呵大笑。他也说了一个:“有位男士,坐公共汽车,始终举起右手,伸开五指,作微握状,车箱内再拥挤,他的右手五指,形状不变,下车时仍如此。一乘客甚惊讶,问何故作此状?此公答曰:我给太太买乳罩,刚在家里量过,我怕一动尺寸就不对,买了不合适!”永厚听后笑道:“不是太太,是小姨子。”方成连连夸奖:“你改的好!小姨子比太太好!”我听后大笑,觉得眼前的方成,真是个好老头,甚至是老顽童。他至今仍能爬泰山,身体之好可想而知。他倘若活不到一百岁,那肯定是老天爷犯糊涂了。正是:

待到期颐举杯日,

寿星方成更开颜。

何满子

回想起来,我读高小时,偶尔看到一本上海一家书店出版的袖珍成语词典,署名何满子编,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说老实话,当时寒家僻居海隅,连《唐诗三百首》也未见过。我不知道这位编成语小词典的何满子,是否就是现在名重当世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杂文家何满子?说来惭愧,尽管我年年去上海,却与何老缘吝一面。再去上海时,我一定登门向他求教,而且我自信,同在壕沟,一定谈得来。其实,早在80年代,我们就通过信,一次是为有关金圣叹的一条史料问题,一次是为我主编《古今掌故》,请他赐稿,他很快就将大作寄来了。我和杂文界一些“瞎操心”的朋友,有时说到何老,大家都很佩服:年过八旬,杂文却年年增产,不受气候影响,水灾旱灾都不影响他的创作丰收,而且越写“火气”越大。这应当为中国杂文界额手称庆。我有次跟严秀老开玩笑说:“您是我们杂文界的大元帅,可要多保重啊!”他连连摆手说:“哪里,哪里,我不行;何满子的杂文,影响比我大多了!”严老对何老的敬重,于此可见一斑,况他人乎!近来文坛对金庸议论纷纷。这使我想起前些年有人对五四以来的作家排座次,鲁迅、郭沫若、茅盾名落孙山,金庸、张爱玲等却雄踞榜中。满子先生在一篇杂文中,对此评论道:这使我想起了乡间的大仙庙,黄鼠狼、刺猬都登了仙班(大意)。这是何等的精辟、幽默。正是:

一声河满子,

杂文到眼前!

朱正

久闻朱正先生大名,他是以考证鲁迅生平事迹、学风谨严鸣于时的。第一次见他,是在郑彦修老人家中,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蓝英年先生也在座。见面不如闻名,闻名不如见面,这对朱先生来说,我以为都很合适。我们很谈得来,一见如故。聊天时,他娓娓道来,真乃谦谦君子也。他著述不少,我最偏爱的,还是他的《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此书456千字,第1版就印了30000册,受到读者的广泛瞩目。我很欣赏他在《后记》中的这一段话:“写作此书,我与其说像个著作家,不如说更像一个节目主持人。我把当年这些人物,不论被认为左派还是右派的,都一个一个请来,让他们走到前台,各自说各自的话。希望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当年的场景。”读了本书,我以为他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这需要有敏锐的思想洞察力、扎实的史学功底、深厚的文学修养,才能办到。老实说,在当今史学界,还没有这样的学者,故至今也未能写出像样的1957年反右史,而让文学界的朱正独占鳌头,我身为史学界一员,真是感到惭愧。

朱正是个重视友情的人。四年前,我替东方出版中心主编《当代中国学者随笔丛书》,收有他的《思想的风景》一书。这对我来说,原本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但他却几次说起此事,表示谢意。足见其人之敦厚也。

正是:

南望长沙写作界,

正是朱家秉烛时;

寄语文友湘夫子:

笔下又在剥画皮?

邵燕祥

记得好几年前,北大吴小如教授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著文说邵先生燕祥,他在读中学时已在京中报上发表文学作品了,真乃神童也。中国有句老话说:十岁的神童,二十岁的才子,三十岁的老而不死。我曾经写过《说神童》、《再说神童》,指出历史上神童不少,但事业上有成就者寥寥,或者说得高雅一点:寥若晨星。但燕祥无疑有足够的资格,名列晨星。他在诗歌、杂文创作上的成就,读者有目共睹,无需我饶舌。他历经劫波终不悔,现在年纪已经是“三十岁的老而不死”一倍还多,但霜欺雪压见精神,老而弥坚,依然笔耕不辍。有次牧惠老哥跟我说:“燕祥很善良”。去年读《文学自由谈》第3期诗人肖沉写的妙文,用门捷列夫周期表上的化学元素作为符号,一一介绍诗坛好手,将燕祥列入“33,砷……旧称砒霜,剧毒”,不禁令我大怒,但接着读下去,又立刻转怒为喜:“此乃京都名编邵大爷,针砭时弊,句句不离后脑勺;言志托物,篇篇贴着热血心。对官僚买办而言,自然毒素太多;而于国民则多多益善。”真乃妙语联珠,洵为至论。燕祥的诗越写越少,杂文越写越多。我以为,当今中国文苑,更需要杂文。我将坡翁《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中的二句顺手牵羊,稍加点窜,凑成一联,拟赠予燕祥;有善字者乎?求一法挥——

诗人老去杂文在,

燕子归来说梦忙。

阎纲

“说梦忙”三字的版权属于陈四益。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句老生常谈,实在有理。譬如说,久闻阎纲兄大名,读过他不少文艺评论、杂文、随笔,但我们交往的历史,也不过才四年多。其实,我们同住方庄,可谓近邻,认识他的缘由,说来似乎也真有点无奈:他是拙荆的病友,对她颇为关心,特意介绍了一位贵州名医,诊治认真,疗效显著。于是我们开始了往来。作为我国的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在文坛享有盛名,但他为人谦和,在他身上既没有某些所谓文坛名流的霸气,也无半点其老家陕西黄土高原上大汉的粗犷气。当然,这绝不等于他下笔为文时,尽是朗月疏星,杨柳岸和风拂面。他的文艺评论、随笔、杂文旗帜鲜明,尖锐泼辣,每涉文坛人和事,读者称快,自然也有人不快。十年前,他从某报负责人位置上下来后,有人说:“阎纲不服,还想再较量较量吗?!”然而,岁月无情,曾几何时,说此话者早已下野,并被人们遗忘。而阎纲仍然活跃在文坛,笔耕不止,读者更众。“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作家的生命,毕竟是作品,拥有读者。

南国的初夏,多么美好。水池内荷叶亭亭,树梢上阵阵蝉声。我祝福身体欠佳的文友阎纲老兄,能够有我这样的好心情。

蓝英年

有次作家韩小蕙跟我说,她曾经跟其母校老师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教授开玩笑说:“您是随笔界的新秀。”来先生听后忍俊不禁。来夫子已过古稀之年,自属老翁之列,但写随笔也不过十来年光景,称“新秀”固宜也。这使我想起蓝英年教授。我知其人,是读了他与人合译的《日瓦戈医生》。但近十年,却在报刊上不断读到他关于前苏联文学的介绍、反思,观点新颖,有些文章读后,颇有如梦方醒之感。他的文笔清新,绝无高头讲章之嫌。这些文章,特别是随笔,越来越受到读者的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他精通俄文,苏联解体后,档案解密,他充分利用了档案材料,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正本清源、还历史真相的文章,故能使人耳目一新。论写随笔的资格,用韩小蕙女士对来新夏先生的戏言来形容,他也可以说是“随笔界的新秀。”去年,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去世,文坛同声哀悼。我认识乐山先生,嗟叹久之。英年兄在《中华读书报》上著文纪念董先生,语甚沉痛。十年前,是董先生将他的随笔推荐给《读书》杂志,从此欲罢不能,越写越多。

蓝英年是民主革命的老前辈蓝公武老先生哲嗣。他比我年长几岁。但我不愿用“垂垂老矣”的老古调来形容他。他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心,都很年轻。这在相当程度上,恐怕要归功于其夫人、著名影视演员罗啸华女士对他的照料。听说她的烹调技术一流。蓝兄集艳福、口福于一身,幸何如也!

二年前,《生活时报》副刊的“华灯·名家随笔”相当红火,四益著文《腕儿》(画家黄永厚插图),勾起了我在母校复旦大学求学时种种往事的回想,后来我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腕儿联想》,也发表在“华灯”上,算是对四益文章的回应。我们是校友,虽然他读的是中文系,我读的是历史系,他比我低二届,但我们曾同住宿舍的同一层,面孔熟悉,兼之他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复旦话剧团的台柱,曾在《红岩》里扮演过重要角色,并因此机缘,与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学相爱,这就是他现在的夫人。可以说,我知道四益其人者久矣,但是在京中往来,已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应当说,是杂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我喜欢四益其人其文。清初鸿儒顾炎武曾经写了一篇名文《广师篇》,说他这一点不如谁,那一点不如谁,一口气举了好多个,认为都是他的老师,其中固然有大名鼎鼎的考据大家阎若璩,也有治仪礼的名气并不太响亮的张尔岐。倘附庸一会风雅,我也写一篇《广师篇》,我想说的是:论聪明机智、论温文尔雅、论打油诗词、论南腔北调、论办事细心,我都不如陈四益。

四益的杂文,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他写的寓言,无论是思想深度、文字功底,可谓文坛独步。兼之有小丁老爷子插图,文图并茂,堪称双璧。他的杂文风格,有人赞为“没有火气”,自是难得。有次朱正来访,说起四益的寓言杂文,笑谓:“当代假古董”,我立即续曰“石破天未惊”。永厚善狂草,但未必人人能尽赏其妙,我想求永厚用颜体写副对联,赠给四益,未知然否?这就是前述的:

当代假古董

名句名篇识记杂谈 篇7

在历年的高考中, 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从未停止, 老师、考生犹为重视, 且该考点属于A级水平, 难度不大, 历来也是属于“兵家必争之地”。那是否意味着这一道题的分数每个考生都应该十拿九稳地拿满分, 事实并非如此。每次考试时, 除了基础好的同学能拿到5分以上外, 其他的同学只是能拿到3分或4分, 甚或有基础较差的同学只是拿到2分以下, 丢掉的分多可惜啊!是不是学生太忙了, 所学的功课太多了, 来不及背呢?并不。学生们几乎每天早读都读, 时间非常充裕;是不是老师不重视呢?并不。你看有的老师今天抽背, 明天默写, 后天小测, 孜孜不倦, 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是不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太高深莫测了, 学生们望而生畏呢?并不。要求背诵的都是千古名篇, 读起来朗朗上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古诗词默写时该拿的分没有拿到手呢?要想古诗词默写披荆斩棘, 稳拿高分有何秘诀呢?我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灌输理念学生重视

1、一分决定你的命运

近年来, 我的考试理念:该拿的分一分不丢。这一点深深地印到了学生的头脑当中。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就是属于该拿的分一分也不能丢的考试类型。古诗词默写在考试的等级中是属于A级水平, 那就意味着是属于较简单的题目, 无论是哪种水平的学生, 都应该尽全力拿满分。俗话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君不见, 有时候一分就决定你是上本科还是重点, 是专科还是名落孙山, 所以说, 就算是一分也丢不得, 更何况古诗词默写题有6分呢, 也有同学可能存在侥幸心理, 这6分没有了, 我在另外的题目拿回来不就行了。何苦为了这6分整天读来读去, 记来记去, 烦死人了, 值得吗?我要告诫这些眼高手低的同学, 你有把握其它题目拿高分吗?就算你其它题目拿高分了, 难道别的同学就拿不了高分?两相比较, 谁高谁低, 一目了然。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争是残酷的, 难道你能轻而易举地把这默写题的6分拱手于人, 难道你忍心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白白付之东流?难道你忍心父母在家痛苦流涕?不, 决不能, 既然如此,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要重视“名句名篇的”默写, 这样考试才有必胜的把握。

2、学以致用, 其乐无穷

背诵名句名篇, 旨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 培养语感, 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熏陶, 提高人文素质。虽然对名句、名篇的理解, 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的,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若能熟悉这些经典名句, 当你和他人谈古论今时, 当你和他人进行唇枪舌战地进行辩论时, 当你举起笔来述说甜言蜜语时, 你心中的名句名篇肯定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如当你想抒发亲情时, 心中文思涌动,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等等这些诗句顺手拈来, 恰如其分地表达心中所思, 那多好啊!当你想抒发友情时,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等诗句喷薄而出, 诗词言情, 那是何等的深情厚谊啊!当你想抒发自己的悲伤情绪时, “一丝柳, 一寸柔情”,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心似双丝网, 心有千千结”, “相见难时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诗词顺流而下, 也不禁令人愁肠满绪, 悲从中来。当你是七尺男儿, 想抒发壮士踏行的脚步时,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那又是何等豪情万丈, 英气逼人……古人说得好“一词一句总关情”, 当我们在诵读时不断地与文本言语之声进行碰撞、交流和融合, 就能把经典名句名篇尽收脑海, 做到胸有成竹, 生活中学以致用, 用经典名句名篇指导我们的生活, 开启我们的智慧, 肯定其乐无穷。

二.方法指引效力无穷

俗话说,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学习也同样如此, 要攻占名句名篇默写这座堡垒, 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 我主要是强化两条攻关措施, 提高识记效果。

1、分块切割, 化整为零

对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我在学生们整体背诵大体过关后, 再把其中的名句名篇精选出来, 把这些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的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 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 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 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

2、定期检查, 强化落实

一般采用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自查。我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时, 再配套印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 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第二步:抽查。课前一分钟, 我随机抽三四名学生对句或演板, 每天抽查。第三步:考查。每次小测或月测, 我都要设计四五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 这样反复练习, 可达到举一反三, 熟能生巧的效果。

三.找准病因引以为戒

1、重下句轻上句

由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记忆规律使然, 默写填空时, 给上句填下句, 很容易填出来, 一旦是给下句, 而要求填上句, 很多考生就好像一下子短路了, 很难想出答案。如08年高考默写题:【上海卷】第一小题________, 在昼犹昏;________, 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 第四小题________, 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咏荆轲》) ;【福建卷】第一小题________,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腾王阁序》) , 第四小题________, 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 , 第五小题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广东卷】第三小题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湖南卷】必写题________, ________!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浙江卷】第一小题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安徽卷】第四小题________,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第八小题________, 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09年高考【广东卷】第一小题________, ________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诗经《氓》) ……可见在历年高考中, 各省市都很重视对这种考题的考查, 考生应特别注意。

2、重句音轻句义

许多考生在识记名句名篇时, 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重音而轻义。结果导致高考默写时, 要么写错字, 要么写别字, 很难准确默写到位。如《劝学》第一段中有一句高考名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但无论默写多少次, 学生总是默写错, 总是把“省”写成“醒”, “己”写成“已”, 追究错误原因, 就是学生不了解“日参省乎己”句意“每天检查反省自己”所造成的。又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生在默写时, 总是把“宵”写为“霄”, 其实“宵”和“霄”在语义上是有区别的, “宵”指“夜晚”, “霄”一般和云或雨有关, 如云霄。只要了解两词是属于音同形似义异字, 我相信默写时就不会出错了。

3、重名句轻语境

受高考题型的影响, 学生记忆的往往是由上下句组成的名句, 如果只是孤立地考这两句, 学生还能写出答案来, 但如果把它置于具体的语境中来考查, 许多学生就可能会因为对语境不熟悉, 而不知道所措,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在记忆时, 着眼于语境, 结合具体语境来记忆名句。

话剧台词杂谈 篇8

话剧艺术通过台词——独白、对话 (两人对话、多人对话) 来展现故事情节, 表现戏剧冲突, 推进情节向前发展, 进而完成作品的主题。因此, 可以说, 话剧台词在话剧表演艺术中是重中之重。台词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 台词用什么语调表达, 一句台词重音落在哪儿, 都是需要严格分析和掌控的。

演员要想说好台词, 首先必须分析剧本。首先掌握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这一点极其重要, 因为, 时代背景不同, 演员台词的说法也会不同, 它打着时代的烙印。民国时期开饭馆的掌柜和当今时代饭店经理的台词肯定是有差别的, 说法当然也就会有差别。

其次, 掌握你所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作用, 其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职业、爱好, 也是极其重要的。俗话说:什么山唱什么歌, 什么人说话。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和鲁贵性格、身份、地位、教养等都截然不同, 一个是周公馆的封建家长、社会名流、某煤矿董事长, 他专横、自是、倔强、威严, 另一个是周家的仆人, 圆滑机灵, 低三下四, 摇尾乞怜。二人台词自然有所不同, 就连说话的语调也大不相同。周朴园说话威严, 语调缓慢、果决, 而鲁贵在主子面前总是一副顺从的嘴脸, 看着主子脸色说话, 因此, 他的话没有成篇大套, 而是简短, 顺从, 调门很低。

再其次, 还要明确你所扮演的人物与剧中其他人物是什么关系等等。鲁贵在女儿鲁四凤面前, 就决不像在周朴园面前那样低三下四, 而是摆出一副当爹的谱来, 时不时地还教训女儿几句, 并且总是夸耀自己的能耐。四凤虽然是周家的使唤丫头, 但她是周公馆大公子周萍的恋人, 她举动活泼, 说话很大方, 爽快, 却很有分寸。她很爱笑, 知道自己是好看的。她讨厌爹爹鲁贵贪婪、萎琐, 经常顶撞他。她在周繁漪面前比在周朴园面前还要小心翼翼, 极其谨慎。因为鲁贵告诉她, 周家后娶的太太周繁漪与大公子半夜在这客厅里“闹鬼”。可见, 弄清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可以说, 你扮演的角色怎样说好自己的台词, 完全取决于你这个角色与剧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剧中人物的台词, 是受人物心理动机支配的。也就是说, 人物台词体现着人物的心理动机。《雷雨》第一幕一开场, 鲁贵和女儿周四凤在周公馆的客厅里各自忙着各自的活计。鲁贵叫一声“四凤”, 四凤装做没听见, 依然滤她的汤药。鲁贵夸耀把女儿带进周公馆当使唤丫头, “吃的好, 喝的好, 就是白天伺候太太少爷”, 晚上“回家睡觉”。他的自我夸耀, 其心理动机是想向女儿要钱。因为他跟人打牌又输得精光。周四凤明知道她爹的勾当, 因此故意不搭他的茬。鲁贵索兴抛出“杀手锏”, 因为他掌握女儿跟大少爷之间的“勾当”。所以, 他说:“孩子, 你可放明白点, 你妈疼你, 只在嘴上, 我可是把你的什么要紧的事情, 都放在心上。”四凤立刻明白他有所指, 鲁贵逼近女儿, 公开提到大少爷, 四凤要走, 说太太就要叫她呢。鲁贵怕她走, 勒索不到钱, 马上提到前天看见大少爷买衣料, 又盯住女儿手上的戒指, 说穿了这也是大少爷送给的。然后忽然贪婪地笑。四凤只好问他究竟要多少钱。他说:“不多, 三十块钱就成了。”四凤生气, 要他朝大少爷要去。他马上提起前天晚上半夜回家, 送你的那位“坐着汽车, 醉醺醺的, 直对你胡说的那位是谁呀”。这段戏, 透过台词, 让我们完全看清了鲁贵的心理动机, 他贪婪地向女儿要钱, 不惜用揭穿女儿的隐私为手段, 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卑微、卑鄙的灵魂。

当演员的都有体验, 台词是最不容易把握的, 特别是潜台词, 极不容易把握准。所谓潜台词, 就是台词背后的意思, 它没说出来, 但藏在了台词的背后。你把带有潜台词的台词说出来, 是让观众听出那“弦外之音”, 这样, 才算完成了说这句台词的任务;没让观众听出那“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来, 即使完整地说出了那句台词, 也不算完成任务。

《雷雨》第一幕中, 周萍和周繁漪在周冲也在场的情况下, 这一对乱伦的畸形“恋人”进行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这段对话句句包含着生动的潜台词。这是因为周冲在场的原故, 二人不好当着一个少年说他俩之间的应该说的话, 因此, 表面说的话在周冲听来极其正常, 而对于明白他俩真正“关系”的观众来说, 透过台词表面, 听出了“言外之意”的潜台词。譬如:周冲:“哥哥, 母亲说好久不见你。你不愿意一起坐一坐, 谈谈么?”周繁漪:“你看, 你让哥哥歇一歇, 他愿意一个人呆着的。”这话表面上看很正常, 实际上言外之意, 是在埋怨周萍总躲着她, 不愿意见她。因此, 周萍听了有些烦, 为什么烦?他被周繁漪说中了。于是, 周萍说:“那也不见得, 我总怕父亲回来, 您很忙, 所以——”周萍的“那也不见得”, 是对后母的话的反驳, “我总怕父亲回来”, 是为自己躲着周繁漪给出的一个“理由”, “总怕父亲回来”撞见那“闹鬼”场面是真, 这里他也在警告周繁漪不要总纠缠他, 那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恋情生活他已经过够了, 也怕了。周冲问:“你不知道母亲病了么?”周繁漪立刻说:“你哥哥怎么会把我的病放在心上?”一句轻轻的得体的责备, 包含着多么深重的埋怨啊!这是“情人”对另一个怕了、要逃离的“情人”的责难, 由于周冲在场, 这责难只能说得这么轻, 但是周萍听来, 不亚于一颗重型炮弹的威力, 他立刻不得不问候:“你好点了么?”

四季养生杂谈 篇9

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 就曾从生理的正常现象来说明不可避免衰老, 而且可能提前衰老, 又指出智愚的认识不同, 说明强壮和衰老是从同一基础上出发的两个不同的方向, 完全是由能否妥善养生所为决定的。

故而, 认为避免内外因素的刺激, 减少疾病, 可以改善甚至阻止衰老的到来, 如果已经发觉衰老, 再想回复强壮, 那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摄养, 是制止衰弱症发生的最好方法。如若一旦衰弱, 就应及早加以疗养。

汉代张仲景著作《金匮要略》, 主张“上工治未病”, 其意思就是注重预防, 懂摄养, 这与《内经》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那么, 我们又怎样去摄养, 去保健而延缓衰老呢?

《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尽矣。故天有五贼, 见之者昌。”《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有真人者, 提挈天地, 把握阴阳, ……有贤人者, 法则天地, 象似日月, 辨列星辰, 道从阴阳, 分别四时, 将从上古合于道, 亦可使益寿, 而有极时。”

古时, 多用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之称谓来标识养生家的四个不同程度。真人是神仙一流, 至人是道家修炼之人, 与圣人和贤人显然有区别。但是, 也可以看到不同的养生方法, 存在着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便是顺其自然才能征服自然之理。“执天之行”, “提挈天地”, “法则天地”等近乎玄虚的字句, 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提出来的, 这个目标就是“调于四时”和“分别四时”。很明显, 须先行划分四时来观察客观存在的现象, 寻求其不同的性质, 从而定出生、长、收、藏作为养生之法则。所谓春主“发陈”, 就是“生”气;夏主“蕃秀”, 就是“长”气;秋主“容平”, 就是“收”气;冬主“闭藏”, 就是“藏”气。养生的要求和目的, 就是要把人的精神与四时的性质相符合而随时应变。

为了直白的介绍四季养生法则, 本人特撰文如下。

春季

这里所说的春三月, 是用农历节气来匀分的, 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至立夏前一日为春三月, 不同于习惯上的正二三月。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春三月, 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是说, 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 也是一年的开始, 好像天地从此再生, 万物都有发展的现象。人们要适应这个环境, 晚一点睡觉, 早一点起床, 在庭院里散散步的同时, 散开束发, 放宽衣带, 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 还要内存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等和平愉快的意念, 这是调养生气的方法。违反了这个方法, 对内脏的“肝”是不利的, 在夏天炎热的日子里, 极有可能生发寒性疾病, 承受夏天的“长”气就吃亏了。

春季风虽暖, 却挟有春寒。所以, 春三月须避春寒。民间即有“吃了端午粽, 才把棉衣送”的谚语。说明人体应该适应自然气候之必要性。故春和日暖之时, 应防春寒酿疾患;寒温交织之时, 应妥善激发生机。

春乃阳气上升, 发育万物之节气, 养生之道, 在于吸收春阳和暖之气, 以助生发, 顺和春之阳气, 活动肌肤, 舒展筋骨, 以应春发。适当增强行步活动, 以舒展四肢活筋络, 切不可经常萎靡不振的久坐, 枯坐。亦可经常以站立之姿态, 挺胸收腹, 目视正前方, 以鼻徐徐吸气, 以口缓缓呼气, 做“六字诀”的“嘘”字功。因长嘘能治肝, 肝属木, 木在春而发;又因肝主筋, 主动, 最易被风所伤, 居室宜渐开放, 使空气流通, 但夜间仍须防避风寒。春为一阳初动之期, 阳气尚弱, 天气渐暖, 衣服宜渐减, 不可顿减, 以免受寒。房事宜节制, 每月的望日可行房一次。此是根据“月圆则精满”的道理而规定的, 其他时间不宜过多放纵, 饮食为“少酸宜食甘”。因春为肝木, 主酸。春当减食酸味, 益食甘味而养脾土。寒冬季节, 人多食厚腻热性食物, 多厚衣取暖, 易积燥热于身心, 春发之季, 便会多发宿疾, 春阳之时, 便多显倦怠困乏。故春季宜食凉性食物, 以化解壅滞于脏腑之热结, 痰涎, 此乃强健身体之法。

夏季

所谓夏三月, 是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至立秋前一日为夏三月。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 夏三月, 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 毋厌于日。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忧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秋为痎疟。”

意思是说, 夏天三个月是繁荣的季节, 天地交泰, 云胜至雨, 草木都在开花结果。人们应该晚点睡, 早点起, 不要厌恶日长, 心中没有郁怒, 毛孔能够宣通, 好比百花齐放, 喜形于色, 这是调养夏天“长”气的方法。不如此, 内伤于“心”, 秋天易生痎疟, 承受“收”气也就减少了, 甚至冬天还要生病。

夏季天虽热, 却生湿。所以, 夏三月须防范湿热, 避免阴气侵袭肌体而生疮疡。夏乃阳气修长, 万物茂盛之季节。养生之道, 宜吸收夏季华实之气, 以利生机。

夏天这一季, 是人的精神全部脱露的时候。此时, 心脏功能强, 肾脏功能弱, 体内津液化为水分, 无论老幼, 均宜饮食暖物, 独宿而调养。

夏三月, 不可铺薄席于潮湿及冷石冷地上睡卧, 以图凉快。这样, 湿气即会透入筋脉, 在上则面目黄肿, 在下则大腿关节与膝关节肿痛;深入内脏则胀满泄泻;滞留于体外肌肉皮肤则头重身痛;体内亢热不能排出易生痈疽疔疮, 体内凉湿不能排出则变成寒性痰涎, 或患各类风湿性关节炎。

身着单衣切不可坐卧漆桌漆凳, 以免毛孔闭塞, 血气凝滞, 为害自身。男子身着单衣不可坐冷石, 以免寒气侵入睾囊, 免患疝气, 偏坠之症;女子身着单衣坐冷石, 寒气侵入子宫, 可导致月经紊乱, 或早或迟, 不能按时, 或经行腹痛。遇日晒热之椅凳砖石之类, 亦不可就坐, 恐热毒侵肤, 多患坐板疮, 或生毒疖。汗湿或淋湿的衣服不能老穿在身上, 久则可令人发疮, 需随时洗换为佳。凡被太阳晒热烫手的衣服拿来即穿, 轻则可引起皮肤病汗斑之症, 重则重痧暴病。

夏三月, 在劳动或饮食汤水时, 均易出汗, 这时应顺其自然让其透出, 不可立即脱去衣服, 或用冷湿之布擦拭, 不可用扇取凉, 也不可用冷水洗手洗身。否则的话, 极有可能导致生发虚热阴黄之疾。夜卧睡眠, 不能当风吹扇。否则, 风入毛孔, 最易成疾。三伏天不可暴饮冷水冷汤。冷饮、冷气追迫气血最易伤人。夏季衣服单薄, 夜间睡眠不可裸露腹部, 不然的话, 易患腹痛泻痢诸症。

夏季昼长夜短, 白天总感身体困倦乏力, 需要午睡来补充休息, 但不可在午饭之后立即就寝, 以防饭食停积而成疾。最好是在未吃饭之前午睡最好, 醒后稍作休息再进食为宜。如吃过午饭, 或觉困倦欲睡, 可多加走动, 或兀自站立, 挺胸收腹, 目视正前方, 以鼻徐徐吸气, 以口缓缓呼气, 做“六字诀”的“呵”字功数遍, 自然不会思睡。

春去夏来, 阳气上升而温暖, 进入酷夏, 阳气炽盛, 人常常暑热汗湿, 闷烦之劳而度日生息。故夏日饮食难以调理。盛暑, 人喜冷凉之饮, 偏于杂食。但长夏潜伏阴气, 饮膳则宜少食生冷, 以防入秋多患腹泻痢疾。因此, 夏季不宜贪冰冻、生冷, 以免湿热瘀滞于经脉。生冷热炙, 蕴结于脏腑, 以致诱发秋痢。宜食素淡以健脾和胃, 节食酸味, 以通利运化, 少食炙腻, 以戒湿热, 此乃应季节进食而健身益体之法。

秋季

所谓秋三月, 是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前一日为秋三月。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秋三月, 此谓容平。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以缓秋形,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意思是说, 秋天三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 天气渐寒, 地气清肃。人们应效仿鸡的入宿习性, 早点睡, 早点起。精神必须安静, 不能再同夏天一样地松弛, 这样才能适应秋气, 调养好“收”气。不然, 会内伤于“肺”, 到冬天会生消化不良的飧泄病, 因而承受“藏”气也少了。

秋初余暑尚存, 调摄宜同夏月。秋季三个月, 气候高爽清肃, 渐转干燥冷寒, 皮肤与毛发枯燥少水分, 霜降则始生寒, 阳渐衰而藏于阴, 养生之道, 宜收敛神气, 使气自平, 和缓秋凉。

秋乃萧瑟之季, 万物收养之节气。时令之秋, 寒气上升, 阳气下降, 善养之道, 顺应阳和之气渐退, 阴寒之气渐生, 而养益气机。肺属金, 于季节为秋, 在形体为气。肃秋宜收敛神气, 润养肺气, 善养生者, 应避秋气之肃杀, 增强血脉之贯通, 以养肺金, 以益秋收之气而养生。自然站立, 挺胸收腹, 目视正前方, 以鼻徐徐吸气, 以口缓缓呼气, 做“六字诀”的“呬”字功。秋季由热渐凉, 且燥气较胜, 室内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衣服宜渐增, 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因秋为肺金, 味主辛, 饮食五味, 入肺则须润养其金, 化生津液以利气机之输布。肺金克肝木, 辛盛则伤木。又因秋天天气不断敛肃, 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 以致出现秋凉而60武当·2014.12干燥的气候。其特点有二。其一, 燥邪干涩, 易伤津液。燥邪为清肃之气, 其性干涩, 故致病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 造成阴津亏损的病变。其二, 燥易伤肺。肺喜清肃濡润, 既不耐湿, 更不耐燥, 湿则停饮, 燥则津伤。夏季盛暑, 人多贪凉并杂食, 导致冷热相搏, 病邪伏内。入秋之后, 饮食调理不善, 夏令时节积于身内的湿热, 常可诱发疟疾与痢疾。因此, 秋令时节应平顺秋气, 滋养肺阴, 宜和秋燥, 消疟止痢。此为强身养生之法。

冬季

所谓冬三月, 是从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至立春前一日为冬三月。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冬三月, 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奉生的少。”

意思是说, 冬季三个月是闭藏的季节, 河水结冰, 田地冻裂, 到处都是阳衰阴盛的景象。人们要早点入睡, 非待太阳上升不要起床, 避寒就暖, 也不要时常出汗, 使体力愈加耗散。精神方面须像埋伏、藏匿般的镇静起来, 但内心还是要像一件事得到了满意解决而异常兴奋, 这是保养冬天“藏”气的方法。否则会内伤“肾气”, 到春天发生痿厥症, 难以充分承受明春的“生”气。

寒冬乃闭藏之季, 冰天雪地, 万物收藏。值此节令, 人当顺应着闭藏之气, 以迎冬季阳光, 防避寒冷。摩擦肌肤腠理, 活动躯体与肢节, 呼吸吐纳, 以御凛冽之阴寒。肾属水, 于季节为冬, 在形体为骨。善养生者, 宜按摩肌肤腠理, 以养形体, 以护阳表卫气。冬主肾骨, 而冬令闭藏, 宜于肾气密固;所以, 冬勿伤筋骨, 活动躯体肢节, 以益于内脏, 以养阴理营血。所以, 隆冬数九, 善养肾阴, 不伤于冰冻, 顺养肾气, 以迎阳生, 阳气闭藏, 阳潜于阴, 故宜藏精不漏, 不宜泄丹。经云:“冬不藏精, 春必温病。”所以, 在冬季三个月宜闭藏阳精, 断绝房欲之事, 常盘膝正坐, 肢体放松, 掌心按抚膝盖, 以鼻徐徐吸气, 以口缓缓呼气, 做“六字诀”的“吹”字功以益肾。

寒是冬天的主气。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寒与大自然的寒冷、冰冻、凝结相类似。故易伤人的阳气而出现寒症。如寒邪外来, 卫阳受损, 就会出现恶寒;若寒邪入里, 直伤脾胃或伤脾胃之阳, 便会出现肢冷、身寒, 下利清谷, 小便清长, 呕吐清水, 痰涎稀薄等证。寒邪凝滞, 主痛。寒邪的凝滞之性与天寒地冻, 水液凝结成冰具有同样的道理。也就是说, 寒邪可以使人体的气血凝结阻滞, 运行不畅, 阻滞不通, “不通则痛”。所以说, 寒邪是形成各种痛证的原因之一。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寒邪侵入人体, 易使气机收敛牵引作痛。寒邪入侵筋肉经络, 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冬三月, 虽应注意防寒, 但室内不宜太热。中医认为, 冬季天寒, 阳气内藏, 易生郁热, 若炙衣重裘, 向火醉酒, 则阳太盛, 至春夏之交, 就容易发生时行热病, 这是冬天不善于保阴的缘故。老年人身体虚弱, 宜居处密室, 温暖衣被, 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不可冒触于寒风。《山居四要》中说:“老人患风湿脚气腰痛者, 宜作暖炕宿卧。”还说:“行路劳倦骨疼宜得暖炕睡。”古人还主张, “夏月不可用水展席, 冬月不可以火焙衣, 二事甚快一时, 后日疾作不浅。老人衰迈, 冬月畏寒, 可以锡造汤婆注热水, 用布囊包以避湿, 先时拥被团簇, 临睡甚暖, 又可温足, 且远火气”。

冬季宜使衣服和暖贴身, 使气血流通, 四肢舒畅。老人冬月紧系一棉背心, 穿宽暖的棉鞋, 对身体有益。三九严寒, 万物闭藏而衰。值此季节, 人当温养心肺而补益气血, 滋补肝肾而濡养筋骨。冷冻时令, 心脉肺气为衰, 饮膳宜滋肺养心, 调理脾胃以助运化;冰雪之季, 寒气侵袭筋骨, 饮膳宜健脾补肾, 通经活络以养肌体, 此乃寒冬季节养生之法。

秋去冬来, 秋风萧瑟而养收, 季节干燥而蕴湿。故入冬之后, 当益肺金养肾水以利渗湿, 应养肾水, 益肝木, 以利疏泄。因而, 养生须善择食, 摄食得宜, 方益于养生。冬月寒冷闭藏, 宜驱寒生热, 补肺养肾, 肾得其养, 以生肝木, 则冬藏春发应乎四时, 此乃康健之本。

四时养生之法则, 明代医家汪绮石早已为我们制定了“八防”。即“春防风, 又防寒, 夏防暑热, 又防因暑取凉, 长夏防湿, 秋防燥, 冬防寒, 又防风。”按古代哲学“通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吐故纳新, 静心而不躁, 清心而求安的养生观念, 常以导引神气, 以养形魄。春季而养脾气, 夏季而养肺气, 秋季而养肝气, 冬季而养心气, 四季而养肾气, 五脏之气得养, 方益于养生。据《同寿录》载称, “调息之法, 不拘时候, 随便而坐, 平直其身, 纵任其体, 不倚不曲, 解衣宽带, 务令调适, 口中舌搅数遍, 微微呵出浊气, 鼻中微吸, 或三五遍, 或一二遍, 有津咽下, 叩齿数遍, 舌抵上腭, 唇齿相着, 两目垂帘, 令眬眬然渐次调息, 不喘不粗。”此乃四季调摄之法之圭臬也。

后附孙思邈《养生吟》二首, 以求共勉。

春嘘明目木扶肝, 夏呵稳心火自阑。

秋呬定能金润肺, 肾吹惟要坎位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 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 其功尤胜保神丹。

肝若嘘时目睁睛, 肺得呬气双手擎。

心呵金顶连叉手, 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摄口, 三焦客热卧嘻宁。

欲体六言寘精意, 唏咦哈音前后行。

参考文献

[1] 、秦伯未著《内经知要浅解》

[2] 、朱鹤亭著《养生益寿秘法》

武学杂谈录(一) 篇10

孙禄堂先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武术家,他不仅技击绝伦,武功绝顶,他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超越。谓之博大,因其体物不遗,开放包容。谓之精深,因其穷理尽性,寻本究元。谓之超越,因其升华道德,超越自我。然能得其意者极少,尤其作为武术家,能够窥其十之一二者已属凤毛麟角。近世以来,学者中有马一浮、胡朴安、梁漱溟、陈微明等能略窥其意,政要中有李烈钧、张之江、钮永建、蔡元培等推崇其说,而现代武术家中唯李小龙的武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孙禄堂先生武学思想的承续者,其核心部分几乎可以说是在现代语境下对孙禄堂武学思想的某种注解。

孙禄堂先生生于1860年,而李小龙先生生于1940年,两人年龄相差80年,孙禄堂先生仙逝7年后,李小龙先生出生,因此两人不可能有任何直接的接触。但是从目前所能看到的李小龙先生的笔记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其思想是对孙禄堂武学思想的一种承续。在以下五个方面,李小龙用现代语境对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做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尽管李小龙的认识尚未达到孙禄堂先生武学思想的高度,但在现代武术家群体中已属凤毛麟角之列。

1、关于武学的目的和功能

孙禄堂先生认为,武学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复性、修身,所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成为一全知全能之完人。”

李小龙认为,武术的作用主要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关于武学的理论与境界

孙禄堂先生武学理论的核心是与道合一、博综贯一,达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境界。

李小龙的武学理论强调空的作用和博采众长。

3、关于技击的技术思想

孙禄堂先生的技击理念是“不勉而中”、“感而遂通”——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李小龙的技击理念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尚未涉及到“感而遂通”的深度。

4、关于技击的训练法则

孙禄堂先生的技击修为原则是“极还虚,致中和”。

李小龙的技击训练特征是极限法,甚至借助机电刺激。没有极中还虚的认识和技术法则。

5、关于人与技术体系

孙禄堂先生指出,拳术之德乃内外合一,生生不已。最终将超越任何内外的形式,将一切形、意、拳派体系皆化为虚无,突破一切有形的、人为的制约。

李小龙倡导创新精神,认为一切代表技术体系的形式最终都必须废弃。

二、精神、思想、魂魄

意志独立天地,魂魄不惧鬼神,身心两健,才能实现自我。

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坚韧之魂魄,三者不可缺。

所以武学不可缺。

陈寅恪的学问近代罕有,虽然他提出做学问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是陈先生一向身体柔弱,文革中竟被迫害他的高音喇叭吓死了,走得卑微而凄惨。张烈先生讲,他之所以钦佩许维仁,并非是许维仁的功夫有多大,而是因为文革中许维仁敢于亲手宰了几个前来抄家的红卫兵,然后剖腹自杀,死得壮烈。在强权之下难免一死,但死也要死的有气势。宁可死于万箭之下,也不能被吓死。然而若如此,非有过人的体魄不可。真正的强者,不仅仅是精神和智慧,还有体魄。所以,真正的自我实现,真正践履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非有坚韧的魂魄不可,三者缺一即失真谛。所以孙禄堂武学为当代人生实现自我、体认真理所不可缺之一科。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若无超强的魂魄为基础,则为虚言。而魂魄之强,由何而来,唯体育一途,体育之巅峰者,武学也。

三、漫谈当代武林

1、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是以理性认知为条件,因此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中国古典哲学的“道”——是以感知客观为条件,因此强调人的客观制约。孙禄堂先生的极还虚之道——通过自由意志,利用客观规律,改变客观条件,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通过对孙氏武学的实践,使理性与感知在认知上相互启发而融合。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通过武学实践——对中国传统哲学实现了超越(扬弃),这是孙禄堂先生武学空前的文化价值。

2、2009年,孙玉奎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批判“太极拳论”》,论述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理论事实上是否定了“太极拳论”,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理论才是太极拳最深刻的理论。但是由于担心引起当代武术界尤其太极拳界的攻击,竟未公开发表,甚是遗憾。事实上,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理论对太极拳的指导上远远超越了“太极拳论”。我的一些朋友虽有见识但却缺乏勇气,终不能使自己的见识在淬炼中提高。其实,任何真知灼见都是在他人的攻击、质疑甚至漫骂中顽强独立,才成一家之言。否则永远是拾人牙慧而已。

3、数年前,有几个四川练形意拳的拳师,谈及师承时,只知道马玉堂传其师爷朱国福,不知道朱国福最后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当有人告之后,他们给其师去电询问,方知所言不虚。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当代高振东的传人那里,高振东的形意拳是将孙禄堂先生传给他的形意拳之意融入马玉堂的形意拳之式中,颇有特点。

高振东的形意拳传人如今多在浙江,数年前,高振东的儿子去浙江谈乃父师承,讲高振东最后拜在孙禄堂先生门下,在浙的高派传人才知道这一史实。盖因孙门前辈对于带艺投师者只根据来人的架子传其相应之拳意而不改其架子。改别人的架子,就意味着他以前的老师教错了,而根据其架子传其拳意,只意味着来人没有领会到他原来老师的东西。这是一种传统武德。孙门前辈一直恪守这一传统武德。孙禄堂先生之于朱国福、高振东就是如此,孙存周先生之于叶大密、郑佐平等也是如此。

欧债危机杂谈 篇11

日前,我到欧洲就欧债危机及其对中欧关系影响进行了短期考察,到了危机“重灾区”希腊和西班牙两国,目睹和感受了欧债危机对这两个国家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比之下,希腊受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更大,社会经济状况均不容乐观。为应对危机,希腊必须紧缩财政开支,严格财政纪律,对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人数约占就业总人数的10%左右),政府无法像企业那样进行大规模裁员,只能采取冻结雇佣新人、逐年降低公务员工资等方法。今年教师的工资降幅基本接近危机爆发前工资的50%,去年下调的幅度是30%,教师们只好节衣缩食了,原本一周要下两三次餐馆的,现在一个月也就去个一两回。然而,他们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一些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还比以往延长了。亚里斯多德大学一位负责外事接待的管理人员对我说:很滑稽,就在学校宣布下调工资的第二天,又宣布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一小时。我问她:你们每天真有那么多干不完的事吗?她马上反问道:难道你不相信?危机之后我们的工作更多了!细想一下也是:危机发生后,围绕着如何救援、如何申请经费以及接待一拨又一拨的调研小组,等等,他们的工作量确实是加大了。

我在希腊时,正值旅游旺季,然而今年的情势却大不相同。到了雅典卫城,游人稀少,街面冷清,附近的餐馆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活力,原来忙忙碌碌的跑堂站在街边静候游客。我们找了一家雅典卫城山脚下的餐馆落座,这家餐馆位置很好,可以远眺整个卫城。雨后的阳光照在雅典娜神庙上,浅黄色的神庙熠熠生辉,多了一分神秘感。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倘若不是债务危机的影响,这个餐馆的座位是很难定上的——我们倒是受益于这场危机了。

与旅游景点的冷清相比,大街上则很热闹。即使在卫城山上,也可以清晰地听到山下传来的游行示威抗议之声。一些车上还安装了小喇叭,穿梭于大街小巷,不间断地播放对政府提出的紧缩开支、降低福利等措施的抗议。这些,让人真切感受到债务危机下社会的动荡和时局的不稳。

西班牙的情况似乎要好于国内媒体的报道。西班牙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和牵连,但财政状况和经济形势要明显好于希腊。从统计数据看,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并不高,这是因为政府较早地进行了银行重组、结构调整、财政稳定措施及劳动力市场改革。同样是危机笼罩下的西班牙,小饭店的生意不如以往,新开的小酒吧过不了多久就会关张,中国人开的小店开始24小时营业,等等,但在闹市区、旅游景区,依然游人如织,旅游巴士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

目前西班牙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高失业率,是庞大的失业人群。房地产业受危机影响和冲击的程度较深、面较广。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触及房地产业泡沫,造成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大量失业,2011年10月11日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高达436.1万。劳动力市场形势如此严峻,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西班牙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二元分隔性,非全日制就业人数比重高达1/3,集体谈判机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等等。不过,当前政府进行的新一轮劳动力市场改革力度更大、范围更广。2010年9月17日政府批准了“劳资关系改革法案”,同年10月底,包括政府、劳方、资方三方的社会伙伴对话在搁置多年后重新开启,2011年2月三方达成了“增长、就业和养老保障的社会和经济协议”。从进展看,这一轮改革似乎已初见成效。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大约26.9万名临时工转为了正式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均有所提高。

质量杂谈 篇12

作为质量战线的同事们都有共同的感受, 抓质量尤如“百年树木”, 需要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常抓不懈。我们经历过多少次的质量攻关、事故分析, 我认为对质量管理理念的理解, 莫过于下面几点:

一、质量水平有多高, 企业发展就有多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和追求的目标,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象征。缺少了哪一项企业都不可能生存, 更谈不上发展。

(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一个企业能够生存、能够发展, 尤其是在效益和品牌上能够提升, 一定得真真正正落实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方面, 而不只是一个口号。质量工作是一个需要坚持、需要流程、需要持续改进的平凡而务实的过程, 而不是靠口号、轰轰烈烈的运动。有一个企业家说得好:“企业与质量如‘鱼’和‘水’一样, 没有了水, 鱼就难以生存。”企业的质量对于企业来讲就像人们对空气的需要, 空气不是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存在, 但是一旦缺少了空气, 人们就无法生存, 质量对于企业来讲是同样的道理。质量不行的话, 企业总有一天会倒下去。有些企业侥幸在某一段发展的时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有一定的市场, 能够去蒙混、忽悠消费者, 但是靠这种办法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的, 其一定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

(二) 质量与成本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 降低成本, 追求最大的效益才是最终目标。企业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 取得合理的利润以达到持续经营的目标。一味地追求质量是否有碍目标的实现?短期、分段计算部分产品会是这样, 但从长期发展和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计算质量与效益是成正比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工艺、工序、标准固化以后, 与普通产品就没有两样了, 产品的检验、返工、返修、异议等成本会大幅降低, 而产品的销售与价格会稳步提升, 最终达到企业追求的目标。

(三) 质量与品牌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品牌是以质量和性能作为支撑的。产品质量是企业的脸面, 质量不好就是给企业抹黑, 产品质量是企业最有力、最生动、最直接的广告。品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 是质量的象征, 是其与社会公众、企业与市场进行信息传递的桥梁, 是占领市场的旗帜, 是企业形象的具体体现, 也是企业的第二生命和巨大的无形资产。产品做好了, 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就成了名牌。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越大, 产品附加值就更高、发展后劲更强, 它是一种超越了产品本身却更能令产品区别于其竞争品的赋予, 可以成为消费者完成购买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名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名牌更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我们要实现强企的目标, 离不开众多名牌产品的支撑。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 都有一种代表性的品牌形象, 甚至有些著名企业的品牌形象就是它的企业形象。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 无一不具有一个著名的品牌。可以说商品市场就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同时, 名牌又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企业应把争创名牌作为发展目标, 激发员工强烈的争创意识;加强技术基础工作, 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大科技投入,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推陈出新, 扩大品牌形象, 实现长久占领市场、赢得顾客、赚取利润、实现企业追求的目标。

邯钢已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艺装备, 加上正在推行的精益生产、6σ、卓越绩效等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在汽车用钢、管线钢、电工钢、家电用钢等钢种研发生产的基础上, 很快就会形成邯钢的品牌和名牌。

二、质量是一系列数学公式

产品是在一个多流程多工序中产生的, 产品质量是在多工序多流程中形成, 钢铁产品更是如此, 工序流程繁多, 产品质量难于控制。即使我们工作中追求99.99%的质量合格率的要求, 多个99.99%的叠加, 最终产品的合格率仍远小于99.99%, 式 (1) 便是很好的说明。况且在质量控制过程中, 即使我们按100%的要求, 也会有很多复杂的工序流程质量合格率达不到99.99%, 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废次品。废次品增多, 生产产品的成本随之增高, 效益下降, 企业的生命力减弱。废次品虽不能避免, 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追求100%的合格, 废次品率会降低。这一点邯钢人很有远见, 在设备大型化之后, 及时推出了追求产品精益生产、6σ的管理理念。

式 (2) 说明质量要不断改进提高, 质量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即使我们交给顾客的产品是100%符合标准也不能让顾客100%满意。因为顾客的愿望是无止境的, 他们希望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大的好处和满足。况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产品制造业与企业管理活动 (如成本效益管理、库存管理、作业管理、交货期管理和服务管理等) 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有相互融合的趋势。消费市场瞬息万变, 质量评定标准———顾客满意度也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尺度, 质量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对良好服务等方面的期待, 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 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邯钢采用铁前、钢后等各种攻关队的形式来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缩小产品特性与顾客期望的差距, 拉近产品与顾客的距离。

我们的产品质量即使达到理想的6σ管理水平, 也还是有百万分之3.4 (3.4DPMO) 个不合格品, 对购买到3.4DPMO中的一个不合格品的顾客来说, 就是100%的不合格, 累加起来就是340%, 这正是式 (3) 所表达的。一个质量工作者应该牢记的是“质量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如何尽最大的努力, 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控制更少的不合格品流出厂外, 是一个系统工程。邯钢正在推行的产品精益生产、6σ的管理理念会使我们的不合格品数更少。

要实现理想的质量目标, 要有科学的质量保证标准, 更要有经济质量的理念。我们制定标准和资源配置, 必须考虑质量效果, 应有适当足够的保证能力 (这里用110%表示) , 但过分的富余设计是浪费。良好质量的实现依靠的是多个工序、多个操作者的的精准控制, 再大的富余能力设计, 如果过程控制仅是99%的精准度, 多个工序的99%的叠加, 也不保证最终产品满足要求。式 (4) 便是这一理念的准确表达。邯钢采用的窄成分、窄性能控制, 既保证产品有必要而适当的特性过剩, 又避免过分富余的标准设计造成不必要的质量成本投入的浪费, 也保证最大的降本增效空间。

三、质量是个不等号

上一篇:教育管理目标下一篇: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