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目标

2024-08-31

教育管理目标(共12篇)

教育管理目标 篇1

目标管理作为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被世界知名企业广泛应用,而受到管理学家高度评价。曾一度出现的目标管理过时论,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适应形势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目标管理由于对人的因素重视不够和机械化的管理程序而难以适应。一些企业对目标管理弃之不用,转而把希望寄托在时下流行的“某某决定一切”、“赢在某某”等所谓管理秘笈上。2008年、2009年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各国,企业经受了巨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管理扎实、坚持不懈实施目标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经受了考验,率先企稳复苏;那些追求管理时尚的企业仍在苦苦扎挣,有的已复苏无望。事实说明目标管理并不过时,认为过时是对其内涵不了解。因此,重新认识目标管理,了解其内涵、价值,有效地发挥其潜在效能,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

一、重新认识目标管理深邃内涵及其价值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中,第一次明确了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出:“企业的目的、任务必须要转化为目标”。1957年麦克雷格提出自我激励理论,使目标管理更加完善。通用汽车CEO斯隆率先实施目标管理并取得巨大成功。此后,目标管理被广泛应用,在应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现代管理方法。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目标管理?猿谷雅治认为,“目标管理就是建立目标、确定方针、排出日程、有效地完成它,并严格检查成果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士光敏夫则认为,“为了使企业充满活力,负责人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德鲁克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了目标,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应该做的工作”。基于上述论述,目标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以预定理想的最终结果为目标,使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统筹运动,其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目标统领。

目标是方向,目标管理必须始终围绕着目标。总目标决定、要求分目标;分目标服从于总目标。

2. 综合管理。

目标管理不是单项管理,也不是专业管理,而是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面综合管理,称之为管理之中的管理。因为目标管理是对人、财、物各种资源的优化,是对供、产、销各环节的协调平衡,是对各项管理职能的整合。综合管理显现出目标管理整体功能。

3. 统筹兼顾。

目标管理是统筹兼顾的动态运作过程。以目标为中心,以网络体系为基体,统筹兼顾实现良性循环——自我激励。这是目标管理的本质内涵。员工参与目标制定,体现员工期望值和企业诉求的结合。目标层层分解,体现个人、部门对目标认识的统一,为实现目标注入强大的内动力。

(二)目标管理的价值。

半个多世纪以来,目标管理缜密的理论指导价值和有效的实践使用价值,为企业做出了无以伦比的贡献。目标管理不仅是对企业管理的传承,更是创新发展,显示了传统管理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目标管理的过程是员工全程参与、有效自我激励的过程。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客体,更是管理者、主体,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统治状态下的管理”转变为员工自主状态下的管理。传统管理领导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员工只能按照管理者的意志和指令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主管能动作用无从发挥。目标管理,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服从于目标,目标面前人人平等。帕金森指出:“目标管理是指各单位经理的工作,不是由上司决定,而是由单位的目标所决定。”这是企业管理的重大突破。三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注重过程和方式的管理转变为注重要因和最终成果的管理,把“一揽子”管理转变“重点管理”,绩效考核突出最终结果。四是目标管理把传统管理“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先控制”。目标制定、分解、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控制依据就是目标。要把对的事做好,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目标,而不是把事做好却不管事正确与否。实践说明,目标管理不是忽视人的作用,而是以人为中心;不是机械程式化而是追求动态平衡,这正是目标管理的价值所在。

二、深刻理解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关键因素

(一)目标及其作用。

确定目标是目标管理的起步。目标管理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制定恰当的目标。所谓目标就是希望达到的成果和结果(程度、水平),这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确定了目标,也就确定了企业的经营方针,为目标管理指出了方向。目标体现出企业在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上的地位、角色,体现未来的发展趋向,是目标管理的依据。一是要素优化作用。目标通过对管理职能协调,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各要素的优化,有效发挥整体效应。二是自我激励功能。目标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形成共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转变为自我激励的强大动力。正如高孔廉指出的,由于有了目标,组织才有动力,个人能力才能有效发挥。由于有了目标,本位主义、官僚主义才能消除。因此,要重视目标价值,确定恰当的目标,使目标管理沿着正确方向和科学轨道运行。

(二)目标确定原则。

目标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目标体系要完整,总目标和分目标应当方向上一致,目标值上互相关联,形成目标连锁系统。

2. 现实性原则。

目标要从实际出发,目标值要恰当。目标过高,员工高不可攀,会有挫折感;目标过低,唾手可得,没有激励作用。因此,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达成性,找到理想结合点。

3. 适应性原则。

目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特别是市场、形势的要求,实现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的动态平衡。

4. 群众性原则。

目标应当体现出员工的期望和企业发展愿景有机相结合,使员工成为目标管理的主体。

依据以上原则在确定目标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标要充分体现企业整体发展要求。在时间上,短期、中期目标要服从于长期目标;在组织上,局部或部门目标要服从于企业总体目标;在内容上,各专项目标要服从于经营效益总目标。第二,目标要突出重点。目标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目标,为此目标数量不要过多,一般不宜超过五个。第三,有约束条件的目标要注意目标的协调平衡。如利润增长百分之几的目标,利润率、产量、质量、成本等都是目标的约束条件,应当依据它们之间的关联度求得目标的协调平衡。第四,特别关注决策层的目标。决策层的领导处于企业高端,他们的目标最接近总目标,大都是关键目标,必须高度关注。第五,目标一定要指明方向和终点。目标的本质和特征是其方向性。目标值表现为矢量,有明确的方向、数量、质量要求并指明终点。正如史蒂文·布莱德所指出的:“一个完善的营运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有期限的、在一定时期具有关键性的。”目标管理必须格外重视目标,确定恰当目标,使目标管理有明确的方向和努力奋斗的终点。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2].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2

[3].史蒂文·布兰德.创业十诫[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8

[4].猿谷雅治,千田洸.目标管理体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1,6

教育管理目标 篇2

工程名称:市场用房(A)楼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一、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一)、伤亡事故控制指标:

1、因工死亡事故为零;

2、因工重伤事故为零;

3、项目部因工轻伤频率不超过1人/100万元收入;

4、不发生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其它安全事故。

(二)、安全达标指标:

1、公司组织的季度、定期安全检查,合格率100%,文明施工得分率为85%以上;

2、公司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合格率100%;

(三)、文明施工目标:

1、在各种检查中,文明施工得分率在85%以上,工程竣工时文明施工优良率在85%以上。

二、项目安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安全管理是生产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为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管理责任心,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建筑法》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有关要求,确保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达到责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考核到人,特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

1、项目部伤亡控制指标;

2、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目标;

3、现场文明施工目标;

4、项目管理人员安全责任的落实。

(二)、安全责任落实

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按目标责任分解情况,对自己所负责的分项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三)、考核办法

1、实行逐级考核的办法,公司接受上级的考核,项目经理接受公司的考核,项目经

理负责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2、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各分项评分表,对各分项负责人进行

打分考核,每项满分为100分,当分项检查得分在70分以下时为不合格,70分(含70分)至89分为合格,90分(含90分)及其以上为优良。

3、因项目经理对项目部的安全生产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目标责任

落实的好坏,直接反映了项目经理安全管理的业绩,由各分项检查评分表

通过汇总所得出的结果用来评价项目经理安全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4、评分表采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的相关表格。

5、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责任考核,按当月考核结果作为个人业绩评价的重要依

据之一。

(四)、奖惩办法

1、达到优良等级的奖励每次200元;

2、达到合格等级的不奖不罚;

3、达不到合格等级时,每次罚200元;连续三次达不到合格等级的项目部管理人员

除经济处罚外,按公司有关用人制度进行处罚,直至采取下岗处理等措施。

六、其他:

本责任书一式四份,公司、项目经理、办公室、工程部各执一份,项目部发至各职能岗位、栋号长。

江苏苏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市场用房(A)楼 项目部

经理: 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消防管理责任书

为了加强消防管理工作,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国家消防有关法规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特与项目部签订消防管理责任书。

甲方:江苏苏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

市场用房(A)楼

项目部、项目经理

一、甲方责任:

1、宣传、贯彻上级的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消防管理制度,配合乙方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消防知识、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教育。

2、审查乙方的消防施工方案、消防应急预案及消防安全措施,督促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实施。

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消防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乙方在施工中不符合消防规定要求的责令其整改。如乙方在整改期内未能按规定整改完毕仍违章作业,甲方将根据相关规定对乙方进行处罚,有权责令乙方停工整改。

二、乙方责任:

1、施工准备阶段,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消防施工方案和消防应急预案,及时报送甲方审批,审批后严格按方案进行实施。

2、项目负责人为消防第一责任人,应及时签订消防责任书,层层落实消防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消防安全法规、条例、标准、规定。

3、成立义务消防队,做到组织到位、分工明确,并根据工程进度定期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培训和消防演练,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十大禁令”,把消防工作落实 到实处。

4、做好对施工人员特别是新工人的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的消防安全技术交底。

5、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及使用的管理工作,在危险部位悬挂好禁令标牌,做好动用明火的审批和监管工作。

6、施工现场、宿舍、消防重点部位、楼层必须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及防火标志,不准擅自撤消消防器材、应对消防设施定时检查维护,及时补充消防器材。

7、安排专人对宿舍进行日常管理,宿舍内禁止使用煤油炉、煤气灶、电炒锅、电饭煲、热得快等做饭,不准私拉乱接电源,严禁留宿来历不明人员住宿,定期对宿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服从甲方的领导,对提出的消防安全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防安全。

9、如发生火灾事故,乙方应第一时间上报公司并及时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尽最大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保护好事故现场,主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乙方对火灾事故负全责,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项目经理全部承担。

10、本工程必须达到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工地。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双方各一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并具备法律效应。

甲方代表签章:

乙方代表签章:

****年**月**日

教育管理目标 篇3

摘要:介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修订版与我国三维目标,界定二者范围,从内容、维度、层次性与整体性、最终目标四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三维目标产生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 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深刻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中学教学。随着实践教学的检验,三维目标逐渐显现出它的不足[1-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以其自身固有的优势与特点,成为科学取向教学论[3-5]的重要组成部分。辨析我国三维目标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异同,弥补不足,澄清二者指导教学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这一事实,以期对新课改时期我国三维目标的陈述与确定、知识分类教学、教学评价等提供借鉴。

一、理论介绍与范围界定

1.布卢姆教育目标

1956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BenjaminS.Bloom)等编写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问世。在这部公认的、有影响的著作中,布卢姆将认知领域划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大层次,从概念、实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每一种层次进行详细解释。[6]1964年,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中将情感领域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性格化5个亚类。1972年,安妮塔·哈罗与伊丽莎白·辛普森合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中将动作技能领域划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6个亚类。

2001年,梅耶等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等课程与教学专家、克拉斯沃尔等测量评价专家,完成了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修订:《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他们将认知领域分成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与原版(1956年)相比,首先,修订版(2001年版)的认知过程维度仍维持原有的6种水平,将原版中的认知水平“知识”改为“记忆”,保留了“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价”,增加了“创造”。其次还增加了知识维度,并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4种类型。此修订版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布卢姆教育目标修订版出现之后,对知识类型的划分更加精细,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清晰。

2.我国三维目标

2003年,教育部制订了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课标》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部分。其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占到二分之一的篇幅。“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并对每一个维度的目标进行相应解释。“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三部分组成。“实施建议”从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制订”与“制定”虽一字之差,但意思相差甚远。说明前者目前仍在试运行中,亟待在社会需要、科学本身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等因素中进一步完善,其后加注的实验二字也证实了这一点。后者则表明短期内不会改变。

3.范围界定

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修订版(2001年)继承和发展了原版。由于在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的研究甚少,且认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已被人们熟知并加以运用。如认知领域将知识创造性地划分为4种类型,将认知过程批判性地划分为6种不同的水平。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更适合我国高中三维目标的教学。因此,本文主要将布卢姆教育目标修订版(为避免重复强调,下文中的布卢姆教育目标都指修订版)与我国高中三维目标进行对比,并浅谈对我国中学教学的启示。同时,笔者并未否认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比较

布卢姆教育目标与我国三维课程目标既有共同之处,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现从内容、维度、层次性与整体性、最终目标四方面就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

1.内容

布卢姆等人编写的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我国教育部制订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笔者认为,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中的知识维度与我国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中的“知识”相对应,认知维度与我国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相对应。情感领域与我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应。动作技能领域与我国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中的“技能”相对应。总之,布卢姆教育目标重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而我国三维目标重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两个维度,这是梅耶等人在原版基础上修订的结果,不同于单维度的原版。通过对比,我们还可以看出认知领域这一维度与我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没有对应之处。

2.维度

布卢姆教育目标划分为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揭示信息与内涵。既可以单独划分某一知识类型,又可以单独确定某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要求。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二者又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理论的应有之义。而我国三维目标,顾名思义,划分为三个维度。虽然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表述时可以分开表述,但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3.层次性与整体性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具有层次性。如果知识维度是纵坐标,那么认知过程维度则是横坐标。在知识维度上,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特征与深度的4种类型。在认知过程维度上,对某一具体知识划分为逐渐深入的6种水平,它们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我国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正如长、宽、高一样密不可分,统一存在于长方体。

4.最终目标

布卢姆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它不与学科挂钩,而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普遍指导。我国三维目标则属于课程目标,它的制定与学科挂钩,在相对微观层面上进行具体指导。但二者都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为服务教学而产生。也就是说,它们将在具体学科尤其是理科教学中凸显指导功能。endprint

三、二者相得益彰

我国三维目标并未超越布卢姆教育目标,二者各有侧重点。那种集横向的全面把握与纵向的具体分析于一体的理论是不存在的,这也是每一具体理论的特殊性所不允许的。三维目标侧重全面和系统把握教学目标。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涉及2个维度,强调纵向深入分析、确定、阐释教学目标。后者对前人研究成果具有时代的超越性。二者的结合对我国三维目标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1.三维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我国三维目标的确定,应以《课标》为指导,整体感知,宏观把握,参照“内容标准”中的“标准”,结合“活动建议”,细化教学目标,潜移默化于教学。关注和学习布卢姆认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分析教材体系结构、地位与作用、知识的内外部联系及结构、重难点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发展规律、年龄、兴趣等,确保目标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之上且具有一定难度,同时又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参考多个优秀教案,分析“教学目标”共同成分,适当考虑引入地区学生水平的差异,合理取舍不同之处。此外,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会使三维目标的确定变得容易些。

三维目标的陈述主要有行为目标法、内外目标法、表现性目标法三种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使用应明确其构成要素、适应领域、优点、缺点等,必要时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2.知识分类的教学策略

事实性知识是某一具体学科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以独立元素存在,很少因情境的变化,通过最低水平的理解即可。因此,通过简练的语言、概要的板书以及相应的教具等传统方式可以实现对它的掌握。概念性知识较为深入、抽象地在更高水平上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借助某种作业形式进行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而不是个人有意识提取线索,”[8]主要回答“怎么样做”的知识。适合它的教学策略有明确适用范围和条件、补充必要的程序性知识、适时复习、为迁移而教等。反省认知知识又称元认知知识,指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学习者认知的意识和知识。通常选择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进行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种类型的知识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应坚持适度原则,在不同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意义贮存事实性知识,深刻理解概念性质知识,有效提取程序性知识,灵活运用反省认知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考虑知识类型要求学生所达到的认知水平。

3.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1)分析具体章节

首先,分析章节的组成部分。可参考教学用书的知识结构图,分析教材中新内容、新要素。其次,分析与确定知识类型。将具体知识归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若在分类表中没有找到对应的知识类型也正常。因为不是每一章节都包括四种知识类型,况且有些具体知识本身不是单一类型。再次,分析与确定知识所属的认知过程。不同的知识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有些知识涉及多种认知水平,应仔细辨别,准确划分。

(2)选择评价时间

在形成性评价中,可选择多个内容联系紧密的章节进行评价。这是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的连贯性。具体来讲,在知识类型上,避免知识相对集中,减少人为分割。在认识过程上,避免对某种认知水平单一评价,发挥学生认知水平的延续性,凸显教学的时效性。而对于终结性评价,通常选择期末考试进行。

(3)编制测试

根据前面划分的知识类型与确定的认知水平,分析其重要程度以决定哪些编入测试中。对“记忆”水平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再认和回忆。这是最低认知水平的学习结果。对“理解”水平的评价,主要通过对教学信息进行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等进行意义建构。这是最低水平的理解。对“运用”水平的评价,主要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执行或实施某些程序性知识。它代表高水平的认知水平。对“分析”水平的评价,主要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它包括区分、组织和归属。对“评价”水平的评价,主要让学生依据某种标准进行判断,包括核查和评判。这一评价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创造”水平的评价,是将要素重新组合为新的模式或者结构,这是最高认知水平的学习结果。

(4)反馈信息

对于学生而言,反馈的测试结果在知识维度上应为哪些类型的知识已经掌握,哪些尚未掌握,哪些处于掌握的边缘。在认知维度上应为哪些认知水平已经达到,哪些有待提高。对于遇到的难题,形成良好的自我纠正系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用各种学习错误在新的学习错误出现之前就得到纠正”[9]。对教师而言,应利用反馈提供的导向信息改进教学。正确认识并区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功能与作用,不要将最终对整个学习章节的终结性评价用在中期对某一章节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上,避免张冠李戴。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与三维目标的结合是一种时代的选择。它们的不足之处将会在其追随者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逐渐完善。总之,二者将在我国中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1] 吴红耘,皮连生.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兼论课程改革中“三维目标”说.课程·教材·教法,2009(2).

[2] 魏宏聚.新课程三维目标表述方式商榷——依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概念分析.教育科学研究,2010(4).

[3] 皮连生.运用科学取向教学论,引领教改新方向.教育科学研究,2013(8).

[4]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 皮连生,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5).

[6] [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罗黎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7] [美]安德森等.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卢全容.知识分类理论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9] [美]布卢姆等.教育评价.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党韦强(1987-),男,陕西澄城人,贵州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吕宜平(1972-),男,山东莱芜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教育管理目标 篇4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中占据主体地位, 其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不同, 中等专业的职业技术院校专注于培养一些中级技术或是管理人才, 也可称为技术员, 而技工院校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工人。我国在2000年颁布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文件, 其中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彻底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的发展观念, 培养与现代化经济和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多样化人才, 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 改革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应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涵养, 还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等。除此之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属于高等教育的基础部分, 其主要培养能够充分适应生产及建设等一系列服务需要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能够实现全方面发展的技术性人才。另外, 该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能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并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 并重点掌握该专业领域内涉及的基础能力以及基本技能等。

由此可见, 不同等级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较大共性, 本质上都要求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 且在职业性及实用性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特性。但是, 其在培养规格等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异性,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不同职业岗位存在的不同要求以及相关性规范等。职业技术教育系统要求学校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 为企业输送足够的实用型人才, 提升企业运营效益。

二、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确立的必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教育目标等方面的不同, 前者更加注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者自身发展需求和其余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因此,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确立与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关联性。

(一) 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教育的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学习者中间, 以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为中心, 实现教育行业的综合发展。当代, 很多人本主义教育学者认为学习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是对于人类生命和价值关怀在学校教育价值中的最高体现。因此,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确立的必要性之一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 注重学习者内心发展需求不仅仅局限在相关职业技术课程是否可以满足学习者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上, 还应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并将之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连接, 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我国, 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都已经经历一段长期的基础教育阶段, 其身心发展都处在成熟和定性的阶段。在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同过程中, 学习者的认知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发生变化。因此,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学习者的自身学习状态和规律进行综合考量, 最终得出与学习者发展需求相吻合的教育目的体系。

(二) 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最终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 因此,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确立不仅应与学习者学习规律相吻合, 还应注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并将其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基本来源, 为国家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助力。在众多教育系统中, 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接近的一种类型, 能够对国家综合实力建设产生直接性影响。我国已经正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很多信息技术化产品出现, 需要以创新作为发展灵魂, 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要求劳动者在综合素质等方面达到现实发展需求, 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职业技术教育目标需要在专业设置和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深入研究和调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 通过大量研究和数据对比, 确定职业技术教育的侧重点, 注重学习者在创新能力及职业行为等方面的科学培养。

(三) 职业发展需求。职业技术教育专注于培养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因而职业发展需求成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之一。目前, 针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情况可知, 在确立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过程中, 运用多元化的整合观念十分必要。职业技术教育目标需要实现不同依据的有效复合, 以某个依据为主, 结合其他参照性条件, 完成整合工作, 创新发展模式, 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发展。

三、结语

我国在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 要求教育行业在创新性和发展性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地, 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帮助。本文主要阐述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等概念, 阐述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确立的相关性因素, 希望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崔发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及其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3, 2:5~7

[2]周志刚, 闫智勇, 朱丽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背景与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9:5~10

[3]鄂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5, 10:6~11

[4]岑东莲.菲律宾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乔娜.1996~2012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文本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 2013

教育管理目标责任书 篇5

一、目标任务 (一) 学前教育

完成招生任务 人,在园(班)幼儿 人。 (二) 实施教育“9+3”计划

1.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达 99.8%以上,初中入学率达 97.3%以上;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实行“控辍保学”工作“双线目标责任制”,确保区域内小学辍学率控制在 0.2 %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8%以内,义务教育九年巩固率达年度目标以上。

2.高中阶段教育。完成高中招生任务。其中,普通高中招生按学生填报志愿与分数和划片招生原则相结合,达到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人数;中职招生按未上各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毕业生数录取(50%为县中职学校招生任务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以上。

3.教育经费投入。实施教育“9+3”计划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为辖区内各学校排忧解难,给予镇内优秀教师的适当奖励,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安全工作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和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司法、法庭、派出所、社综、安监等相关职能部

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稳定。

二、具体控辍职责

1、强化责任目标管理,纳入年度考核。对工作不力,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2、村委会要与家长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对不履行义务的家长要有硬措施,要准确掌握本村辍学人员情况,配合家访老师进行劝学,并做好记录。

3、控辍指标:中学辍学率控制在 0.8%以内,小学辍学率达 0.2%以内。

4、尊师重教,关心爱护每一个师生,杜绝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学校营造一个育人、学习的氛围。

5、积极为贫困家庭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做到无一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三、本目标责任书一式两份,镇人民政府和各村(居)委会存一份。

XXX镇人民政府 村(社)委会

签字: 签字:

教育管理目标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活动 运营成本

一、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角度的比较

1953年,美国的会计学家斯朵伯斯首次将财务会计目标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开启了会计目标研究新的篇章,并且取得重大突破,为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到了1960年,一篇关于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发表,其中着重提到了会计目标研究的必要性。从此,财务会计目标在会计学界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在之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决定企业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不管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只要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都可以通过财务会计的经济数据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

以前,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在财务管理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财务管理研究者不断探索的内容,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制度逐渐健全,融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等内容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主导问题。

二、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基本内容角度比较

我国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时间较短,在美国的研究史上曾经产生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在股份制公司中体现的较为明显,由于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所以两者之间形成了受托和代理的关系。在这个观念中企业经营业绩是受托责任观的主要观点。在决策有用观形成之前,美国会计学界对会计信息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仅仅重视数据的准确性,而对于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的帮助完全忽视,后来有人提出其重要性,现在决策有用观已经获得会计学界的追捧,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思想之一。

一直以来,会计学界对财务管理目标都很难界定,这是因为企业在发展,在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目标都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那么财务管理目标究竟有什么作用?它主要是评价企业的理财是否合理或是否完成预期目的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的生存、发展、经营模式等都与财务管理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从而成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难以准确界定的根源。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得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

三、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主要特征角度的比较

财务会计目标在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影响和制约管理活动的方向。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又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所左右。因此,财务会计目标与信息质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质量信息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能否实现。从这个角度观察,财务会计目标具备以下特征:

1.明晰性

财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财务人员了解企业情况,可是会计信息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具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研究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内容本身,前者我们无法抗拒,只能选择后者,尽量注意财务信息的明晰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实用性

实用性是财务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由于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了解企业情况的重要资料,所以最看重信息质量,不要求信息多,但是实用性要强,对于一些没有具体作用的信息不必提供,财务信息主要以简练、实用为主。

3.关联性

指提供的信息要与使用者的目标分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使财务信息发挥出明显效果。

4.准确性

财务信息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资料,因此,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所提供的信息偏差较大,不但不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帮助,还可能造成重大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5.一致性和可比性

这两个特征是从信息使用的使用角度提出的,在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时候,如果财会人员提供的会计报表本企业其他的时期的信息具有一致性那么会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的增加。同样的如果会计报表可以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的话,也同样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这种可比性强调的是一种在相同时期政策、方法等条件下纵向的比较

6.重点性

这个特征是指会计报表的内容上应当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情况进行重点的阐释,其他的相对不重要的事项则可以简化或是省略,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这些不重要的事项对使用者在重点经济事项的关注上产生干扰,从而体现出财务报表的重点性体现。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重要和相对不重要的事项的话费还处于一耳光模糊的状态,并没有具备可操作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在对重要事项的把握上要与使用者的需要而言的。

四、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环境背景角度的比较

在历史发展的条件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极其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对财务会计目标和采取管理目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会计的发展史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凡事重大的创新与变革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就是所谓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在不同的谁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和实务的发展都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目标来说,不同的会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在会计环境中的三类因素中,对会计目标而言生产力环境是影响最大的会计环境的因素,其次是经济环境因素,最后是政治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上层建筑。可以说推动财务会计目标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会计环境的变化。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了解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公司提供便捷的信息共享服务,而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处理财务关系或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两者之间虽然完全不同,但是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会计之友,2003,4.

教育管理目标 篇7

关键词:高校新生,目标教育,目标制定,实施辅助

针对新生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直是各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新生目标教育, 是指针对新生入学后, 普遍存在因奋斗目标缺失而产生迷茫或者因奋斗目标多元而产生困惑等状态, 以新阶段人生目标的树立与落实为核心, 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快速度过适应期, 以昂扬的姿态面对大学生活 (1)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的开展, 需要我们总结经验, 研讨不足, 创新思路, 探索可长期施行的新生目标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营造积极健康的高校育人氛围。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工作对象囊括学校、学生、家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大主体, 层次由学院、年级、班级层层深入, 因此有效地开展新生目标教育工作, 需要从目标制定和实施辅助两个角度搭建具体方案。

一、目标制定

1. 关键词一:出路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最好以专业为单位开展, 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拟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教育和培养。通过总结各专业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 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前移至新生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树立意识。大部分新生经过高考来到大学后, 通常状态非常放松, 认为考上大学就一劳永逸。这种情况下新生经常缺失目标, 对学习、提高等一拖再拖, 得过且过, 这种状态时间越长, 对于他们的发展就越无益处。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即需通过专业大会、班会等形式, 引导他们思考“大学之门, 通往何方”这一问题, 明确职业角色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分量, 将新生从中学脱离社会的状态中牵引出来, 及早、及时地观察社会, 自我思考。

选择方向。通过梳理近几年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可以帮助新生及早确定目标, 将一般性职业选择转为特定职业选择, 便于以后有方向地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特定能力。通过对新生进行发展意向的阶段性摸底, 按不同意向类别对学生进行教育。针对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 宣传学校推免政策和考研经验, 引导新生充分利用大一阶段打好基础。针对想要出国的同学, 鼓励他们比其他同学更关注英语学习, 尽早开始高标准英语水平的练习。针对想要就业的同学, 统计各专业重点就业企业名录, 搭建往届毕业生和新生的联系, 帮助新生了解企业行业的真实情况。针对想要创业的同学, 宣传国家优惠政策, 启发他们及早积累相关资源。针对想考公务员的同学, 鼓励他们担任学生干部, 积累活动经历, 提早学习公务员考试内容。针对想参军入伍的同学, 宣传国家和学校政策, 培养其国防教育意识, 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

扭转观念。在新生树立专业意识的同时, 同步渗透正确、现实的就业观念, 告知新生近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分析各类企业和各地区的不同优势, 宣传西部、基层就业政策, 在新生阶段逐步消除“趋国企、趋家乡、趋高待遇”等就业障碍。同时, 结合校院社会实践活动项目, 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向企业, 切身体验未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将学校中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中的工作内容联系起来, 对未来有具象而明确的认知。

2. 关键词二:能力

在明确出路后, 如何让它变成现实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题中之意。如今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才是未来发展之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夯实学业, 进取创新。向新生广泛宣传学校各类评奖评优政策, 介绍各类基础学科竞赛及相关专业竞赛, 鼓励同学抓紧大一关键时期, 夯实基础,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宣传校际和国际交流项目, 鼓励同学们“走出去”, 接受其他兄弟学校和国外优秀大学的教育熏陶, 开阔视野, 兼收并蓄。

锻炼能力, 提升素质。向新生宣传学生组织对锻炼个人能力、培养集体合作意识的重要作用, 广泛宣传各类学生组织和机构, 突出其不同的工作职责及精品活动项目, 鼓励新生根据兴趣特长积极参与。另外, 现在新生大多是接近“00后”的独生子女, 父母对子女给予过多的关爱和保护, 会造成学生傲娇、孤僻等性格, 因此对他们的交往礼仪、谈话技巧等也需要进行培养, 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直面社会, 正视不足。策划开展“职场训练营”活动, 邀请企业HR与新生面对面, 从学校的角度为学生和企业的直接沟通搭建平台, 让企业和社会帮助同学们找到自身短板, 鼓励学生正视缺点, 明确不足, 培养求职技巧, 确定努力方向。鼓励同学们与企业保持联系, 便于在高年级时积极联系进行实习。

大一是新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新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是新生目标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提升觉悟, 坚定信仰。新生中党员人数不多, 大部分同学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识也还未明确树立, 因此, 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带动作用, 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 帮助新生树立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正确认识, 重点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奠定党建在新生工作中的龙头地位, 全面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

关爱心灵, 健康成长。新生远离父母家乡, 独立生活学习, 在面临的很多新问题无人倾诉的情况下, 很有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干部的作用, 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日常监察。另外, 更应加强平时的学习和教育, 让同学们有机会接触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能做到及时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和对待, 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疏导, 主动发现, 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 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辅助

目标教育作为新生教育和培养的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很多人群和平台加以辅助, 多管齐下, 共同配合。其中班导师、优秀朋辈、家长和新媒体都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核心力量。

1. 关键词一:班导师

利用新生报到的机会, 可以安排召开全体大会和分班级的师生家长见面会, 让新生和家长在入学之初第一时间与班导师建立最直接的联系, 由班导师对学生和家长关于专业培养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起始阶段, 让班导师直接参与到班集体建设工作中, 作为班级的一分子, 与一个班级的新生一起, 同步熟悉, 同步了解。

开学后, 班导师可以向新生介绍专业内涵、学科发展、未来的工作领域, 剖析各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给学生以直观的专业认识, 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并完成大学初期的学业规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发展做出全面的指导, 明确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方面大学生应该如何准备和积累,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引导。

2. 关键词二:朋辈

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 可以安排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优秀的学生党员或干部, 本、硕、博各年级可分别安排, 充分利用他们与新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和新生对学长经验的认同心理, 使他们在朋辈教育感染、分层分类帮扶、学习心得交流、成长经验传递方面, 发挥在新生目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学业规划、应对期末考试、经验交流分享等方面, 通过主题报告及交流互动, 帮助新生对学业生涯各阶段、对学校环境和自身发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让新生在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的同时, 也能够学会平衡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为其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3. 关键词三:家长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 工作对象不仅需要面向新生, 家庭教育也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家长是否拥有正确的教育意识,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能否与学校教育建立合理的互动, 互为辅助, 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关系。因此, 需要对新生家长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教育。直接教育是指, 组织新生家长建立QQ群等与学校交流互动的平台, 充分发挥其重要信息发布、集中答疑解惑、舆情信息收集、引导话题讨论的作用, 配合电话、短信等联络手段, 逐步建立家长对大学生的正确教育观, 从家庭层面消除“90后”新生“等靠要”思想和依赖心理, 扫除家庭对学生今后发展就业的消极影响。间接教育是指, 对新生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本人的观念转化逐步渗透给学生家长, 通过学生观念的转变, 促进家庭教育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4. 关键词四:新媒体

建立网络班级主页。鼓励新生班级通过博客、人人网等网络平台建立公共主页, 将主页内容进行明确分类, 可以包括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班级建设专项小组活动、学长辅学、导师导航、班级特色活动、学习资料等, 充分起到展示班级文化、促进信息共享等作用。同时班级内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生管理队伍, 学校、学院出台审核评比及奖励表彰制度, 定期对班级主页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建立微信公共账号。微信已经成为如今应用最广泛、关注度最高的日常交流沟通媒体,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使用微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新生目标教育等思政工作, 是众多高校学生工作的组成部分。以学院为主体建立微信公共账号, 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关注度, 深入整合学院资源, 发布优秀学生事迹、精英教师、考研就业等最新信息, 同时加强微信账号的管理工作, 与新生及时进行沟通和互动, 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新时期大学生中关注度高和影响力大的优势, 为新生目标教育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纯武, 刘海军, 黄琳.大学新生目标教育的理论基础[J].学术交流, 2013, S1.

[2]刘婉婷, 刘金.浅谈大学新生的目标教育[J].科教导刊, 2010, 12.

[3]张旭, 马睿.提高目标教育有效性途径研究[J].成功 (教育) , 2013, 7.

教育管理目标 篇8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

当前在发达国家的会计研究领域中对会计目标形成了两种主流的观点, 一种是受委托观, 一种是决策有用观, 前者实际上在会计刚刚出现的时期就已经存在, 但是其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还是在现代公司制度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是经营权和决策权是相互分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整个的经营和管理都是由企业拥有者雇佣职业的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的, 如果站在受托责任观的角度上来说, 委托方就是企业的拥有者, 而被委托方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这种观点的核心观念是哦财务会计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受委托人的经营和工作情况, 受委托人的信息就是经营具体情况的相关信息, 所以在会计财务报表中应该以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主要的成就和业绩作为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决策有用观是国外会计学界对传统据埃及只重视会计数据而不重视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具体作用这种观点的批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之后的发展中, 股票交易所在不断的发展, 这也使得会计信息对科学决策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这也为决策有用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决策有用观当中主要是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资料, 从而帮助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进行科学的决策, 对一个企业的决策来说, 最为重要的就是企业现金流动的相关信息和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相关情况。在股票交易高度发展的时期, 这种观念被很多人推崇。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逐渐开始向企业资本的分布和资本市场高度发展的大形势下企业所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融资决策和资本预算这两个环节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去解决企业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但是这种影响也比不上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三、从代理理论的角度看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

1. 受托责任与股东财富最大

在很多发达国家, 受托责任观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这种概念起源的也相对较早, 最早的时期, 这种观念被应用在宗教观念当中, 一切财产都是上帝所有, 人们只是享有这些东西的使用权, 使用效果的好坏主要是体现在其经营和管理的水平上。在封建社会中, 土地的拥有者都是过往或者是君主, 一些土地主会受到国王的委托, 这样封建土地主就有了对土地的使用权, 这样土地主就对国王有了受托责任, 这也是最为传统的受托关系, 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商品经济的盛行已经将这种受托关系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样也就使得研究人员不断加强了对这种观念的研究, 最终发展出了现代产权和代理理论。

受托责任目标的最终确立是因为人们不断加强和深化了对现代产权制度的认识, 也就是说, 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一种契约的关系, 这种契约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代理关系, 也就是说委托人要聘请代理人作为他们的代表来完成相应的服务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恰恰就能反映出其主要的核心内容, 在代理活动中如果能有效的保证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使得代理人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会一直以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决策的根本目标, 也就是说, 在这一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所以为了能够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督, 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建立起相应的奖励制度, 而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要具备准确合理的会计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2. 决策有用与企业价值 (财富) 最大

然而,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 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权关系也经历了深刻的变迁。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所有权关系被极大淡化了。股东只是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身份, 在更多的情况下, 股东更像个投机者。他所关心的不过是股票行市的涨跌, 而公司的管理及其绩效反而退居其次了。在企业理财目标的追求过程中, 经营者成为至关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 这样便出现了经理人员控制的所谓经理式企业。

产权结构的这一变化, 对企业决策和目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或经理式的企业不再具有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而经理层的目标是企业的长期稳定和稳步增长。短期的最大化利润对他们而言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他们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连续运转和稳定的原料来源, 确保销售稳步增长。

四、结语

在财务会计目标确定以后, 相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应该有所展现,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所采取的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都是不同的, 这种目标的确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价值, 从根本上说产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财产权利制度的改变和更迭。

参考文献

[1]董燕.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比较分析[J].现代营销 (学苑版) .2011 (08) .

目标教育的魅力 篇9

目标教育是指个人、组织及其内部在一定时间内应达到的状态, 即努力奋斗的方向和要达到的具体指标而进行的教育手段。正如高尔基所说,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 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 对社会就越有益”。没有目标就没有力量, 没有目标就没有集体的团结与合作。

1 当前职专生目标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 大部分职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心态浮躁、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的问题。对他们开展目标教育, 帮助其设定学习目标, 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风气,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如何全方位加强职专生目标教育 (目标教育的措施)

2.1 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确立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可行的学习目标。但要注意, 所设定的总目标要远些, 既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要具有挑战性。具体目标合理可行是根本,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 且能在具体情景中为一系列近景性动机所激励。

2.2 专业兴趣的目标教育

专业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职专院校应该在新生入学后积极开展专业讲座或座谈会, 阐明学科特点、专业学习目标任务以及本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 在专业兴趣培养方面做好引导工作, 借助兴趣作用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转化为自身需求, 从而培养强烈的内在学习目标。

2.3 就业的目标教育

当前, 大部分职专学生没有学习目标, 而且普遍缺乏学习动力, 文化知识结构失衡, 社会适应能力弱化。现阶段, 各专业就业难以程度不同, 职专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采取不同的目标教育, 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市场供需情况, 为其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引导其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目标教育的效果。

2.4 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

设定个体目标时, 要兼顾总体目标的要求。教师要将每个学生视为个体目标, 根据其个性特点开展目标定位教育, 集个体之所长来达成总体目标。比如, 开展争创校先进班级、省先进集体等活动, 使每位学生清楚自我价值, 感到个人与集体的荣誉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样大家在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中, 实现了自己的个人目标, 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这种结合,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更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 目标教育的实验个案

目标教育是否能起到我们所预想的效果呢?对此, 笔者针对班内的现状作了一个实验。

班内因为午休时宿舍纪律不好而被扣了分。班内大多数女孩子, 正当爱叽叽喳喳的年龄, 她们早已听惯了传统的教条主义, 单纯几句“要维持好宿舍纪律, 不准乱说话”是不够的。并且近来班里悄然出现了一种懒惰的情绪, 并且在不断蔓延。笔者想起了学校发给教师学习的《教育叙事研究与个案研究》中的一个案例———《看老师如何吻一头猪》。案例中, 一群孩子为了让老师兑现其吻一头猪的诺言, 自觉互相监督, 积极改进课堂纪律,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他们为了共同目标而去自觉的学习, 这给了我很大启示。同时, 我也想到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教育以及专业兴趣的目标教育, 如果把这几种方法都运用到实验中, 效果也许会更好。

笔者首先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大家是为了什么而来学校的?”异口同声道:“学习!”笔者不禁愕然, 我们的学生, 被当前的教育方式禁锢住了思维阿!“是这样的吗?其实, 你们是为了学好一种技能或考上大学而来啊。”他们有些赧然, 不好意思地笑了。“那你们向往大学生活吗?”他们一个个都兴奋地大喊:“向往!”他们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让笔者甚是疼惜, 他们一样有着同样的梦想。而我们的学生若想跨入高等学府, 付出的努力甚至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还要多得多!笔者给他们讲述了我的大学生活, 象牙塔内的学习、课外活动激起了他们无限的神往。

接着, 笔者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兴趣的目标教育。“要想考上大学, 需要大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死学是不行的, 要有兴趣”, 笔者对他们讲了些我们的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需要, 继而进行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结合教育方法。

“要想升入大学, 需要大家在学习上多多努力, 这一点, 咱们班做得还不错, 但同时也要知道, 良好的班风对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班风好了, 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浓了, 实现你们梦想的机率就越大。而若反之, 会使你们无法专心攻读。良好的班风, 不仅仅是指学习上有好的风气, 同时也得在卫生纪律各方面都要有较好的风气。”他们点头称是。随之, 话题继而转入了宿舍纪律方面:“宿舍纪律很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其集体意识。如果纪律不好, 这就意味着本该午休的时间里, 宿舍内并不安静。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大家的休息。检查纪律的目的, 不是为了挑剔大家, 而是为了帮大家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所以, 保持好纪律, 其实是为了你们自己。”他们若有所思, 沉思了一会儿, 慢慢地仰起了脸看着我, 笔者可以看到反思写在了他们脸上。“良好班风的形成, 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小小的一只蚂蚁不起眼, 但它们作为一个集体时, 却常常会出人意料地做些‘大事’!大家知道蚂蚁是怎样穿过火堆的吗?”茫然的眼神看着笔者, “它们紧紧抱作一团滚过火堆!尽管有一些做出了牺牲, 可它的同伴们却存活下来, 它的种族得以延续下去。这正像我们班集体, 有的同学‘牺牲’了自己爱说话的个性, 为其他同学着想, 为大家创造良好的氛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也具有蚂蚁的献身精神啊……”同学们不禁笑了, 会心地笑了, 相信在这会心的微笑中他们已经知道怎样去处理宿舍纪律方面的弊病了。笔者知道, 学生们已经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与集体的荣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了, 个体目标和集体目标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笔者问他们:“有没有信心改掉这些小毛病?”“有!”回答得不甚整齐。“有没有?”笔者再次鼓励他们, “有———!”这次, 非常响亮整齐。笔者笑了, 他们也笑了, 因为自省、自信而笑了。《教育叙事研究与个案研究》中有“呵护童真”的案例, 尽管他们已是高中生, 可是笔者从他们不好意思的笑容中还是看到了“童真”, 这些孩子太可爱了!“这点小困难, 一点儿也不可怕, 只要大家心里装着咱们整个班集体, 再加上自己的毅力, 一定会克服。正如学习一样, 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 勇于克服。就像田震的《铿锵玫瑰》中所唱‘追逐梦想总是千转百回, 无怨无悔从容面对!’”笔者适时打开了录音机, 优美的旋律抓住了大家的心。听着高亢的曲调, 他们也不禁融入了歌曲创造出的意境里, 跟着轻声哼唱起来。“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 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曲终, 意却未尽。

自此后, 班里的纪律及学习氛围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这说明目标教育还是很有效的。当然, 良好学习氛围的建构, 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目标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今的职专生是一群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时代青年, 因此, 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目标教育,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这样会使学风得到很大改善。运用目标教育, 启发学生主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自觉学习和维护好班级荣誉, 如此,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目标教育的同时, 结合其他方法, 比如给学生以自信, 运用好教育机智, 用一颗宽容的心和豁达的态度来面对学生, 和他们平等交流等, 这样, 对我们职业学院学生的教育将会更加有效。

摘要:本文从职专生目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着手, 结合实践教育过程深入探究全方位开展职专生目标教育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目标教育,措施,实验个案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09.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08.

教育管理学目标取向探讨 篇10

“教育管理学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上, 还是放在对未来的设计上?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1]这是陈孝彬教授提出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研究须注重现实问题, 不仅因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教师们普遍对理论敬而疑之。其所以敬, 是因为感到它晦涩难懂;其所以怀疑, 是因为它不能明确地帮人们处理日常具体的管理事务”[2], 还由它的应用性所决定。教育管理学对实践中的合理因素进行归纳, 总结出规律;它也对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研究, 寻求解决的途径, 并总结经验。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应用性, 指引它注重现实问题。不仅如此,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更应积极关注其未来, 对未来进行设计。这种设计, 不仅对教育管理本身, 还针对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但首先是对目标取向的设计。教育管理学注重目标取向, 可为其指导教育管理实践作好理论准备。

一、教育管理学目标取向的重要性

“教育管理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不大”, 这在教育管理领域是比较普遍的看法, “管理者经常以理论与‘实际’的学校状况太遥远为借口而丢弃管理理论”[2]。

原因之一是, 由于教育管理学研究没有明确的目标取向。目前, 在国内, 教育管理的著作成果, 对教育管理的目标取向的关注比较少, 有明确的目标取向的尤为稀少。目标取向的模糊甚至缺失造成教育管理研究问题的混乱, 没有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 不能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即使形成了一定的理论, 但它的深度还是不够, 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不深入。理论不能反映实践中真实的问题, 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被削弱。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必然。

研究教育管理的目标取向, 是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是教育管理未来设计的一部分。“当理论能够提供认识事物的新途径时, 理论对于实践的影响是最有价值的”[2]。而教育管理理论对实践的价值在于提高组织达到目标的有效性, 也即提高教育组织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性。教育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应该说, 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或目标[2]。所以, 研究符合实际、紧密联系实际的理论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解决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 以指导实践。

教育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是组织, 大多数研究管理的学者强调组织目标的重要性。研究教育管理学的目标, 可以丰富和深化教育管理理论, 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紧密, 使理论指导实践更具实际作用。它也促使管理者形成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 因为“校长、资深教师都需要了解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管理能力是由理论的掌握和成功的行动两方面所组成”[2]。

二、教育管理学目标取向的双重性

在教育管理学界, 关于教育管理学性质的看法有多种多样。张新平教授列举了五种观点[3]。1.认为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学科, 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认为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 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3.认为它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4.认为教育管理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学科;5.认为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是划入教育学还是管理学?这种明确的分门划界, 在方法上进行划分已经是不可能了。在内容上, 把教育管理学明确划入教育学或管理学门类的可行性是需要思考的。教育管理学以教育学和管理学为知识基础, 它还涉及其他的社会学科的知识, 正如托尼·布什所说的“这一学科至今尚无人们能普遍接受的定义, 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诸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及普通管理学等历史悠久的学科所积累的知识和理论。”[2]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 教育管理学“涉及学校日常运转的实践活动”[2], 它与教育实践联系紧密, 并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它偏向应用性。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学和管理学为知识基础, 同时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一门应用性的综合学科。

教育管理学具有这种学科性质,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目标取向, 应是服务于培养人和追求效能。

1. 作为基础的教育管理学目标取向:服务于培养人

从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可见, 教育学是组成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知识基础之一, 教育管理学的目标取向之一应从属于教育目的, 即首先是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的, 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 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教育目的的思考和制定是以这一基本矛盾作为逻辑起点的。因为教育所面临的最基本矛盾, 就是教育目的所指向的根本问题, 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4]。从教育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出发,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就是要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这两部分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素质。或者说, 把受教育者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来。教育目的就是要把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知识;教育就是一种促进人的转化的活动。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过程, 就是通过培养人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矛盾的过程[4]。

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 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人, 教育管理主要是与“人”这个群体打交道。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中的现象和实践问题。“教育行政要在这一自觉的基础上, 以实现教育目的而建立和健全各项必要的条件为目标来进行工作。”这就明确指出:教育行政的目的就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创造条件[5]。教育管理服务于培养人———这个教育目的作为其目标取向是正当合理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将社会对人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素质内在发展要求, 并通过个人表现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强调促进个人自身的提高, 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学应坚持此根本目标, 并以此作为取向之一。

服务于培养人的这一目标取向, 在教育管理领域强调得太多, 导致出现一种绝对化、唯一化的趋向, 这里就不过多叙述。另外一个目标取向应该被强调和明确, 即是追求效能。

2. 作为途径的教育管理学目标取向:追求效能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管理学的影响。所以, 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管理学的另一目标取向———追求效能。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蓬勃发展。但是, 不仅物质资源浪费严重, 同时, “由于行为上日复一日的错误、指挥和低效率所造成的人力上更大的浪费”[6]。出现此种现象, 泰罗认为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 他提出一套科学管理原则来改善这种状况。在《科学管理原理》引言中, 泰罗就明确指出撰写论文的两点目的[6]:“一、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 指出由于我们日常的几乎所有行为的低效能使全国遭受巨大损失;二、试图说服读者, 补救低效能的办法在于系统化管理, 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或非凡的人。”在诞生之初的科学管理, 为了改变当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改变人们的行为低效能状况, 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生产效率, 追求高效能的目标。

科学管理被提出之后, 它对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中包括教育领域。如泰罗所愿的:“当然也希望明白, 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 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 在我们的大小商人, 在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慈善机构, 我们的大学和我们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6]科学管理开始延伸至教育领域, 这与当时飞速发展的公共正规学校面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办学效益和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有关[7], 而科学管理追求效率、效能, 被认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科学管理被引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后, 学校开始注重教育成本, 寻求教育效率, 引进标准化考核程序, 注重制度建立等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科学管理对教育领域问题的关注, 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后, 随着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学的许多理论, 如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开放的系统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都对教育管理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至今, 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但追求效率、效能的根本宗旨没改变。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 由于受到西蒙等人的管理理论的影响, 兴起了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从此, 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机构有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管理学流派繁多, 著作成果不断丰富[8]。

从科学管理影响教育管理产生的历史中可以获悉, 教育领域引入管理理论, 是因管理学以追求效率、提高效能作为其根本宗旨。教育管理以效能目标作为其另一重要的取向成为必然。但是, 国内教育管理的研究活动和教育管理的实践, 有意识地提倡这一目标取向的力度还不够。教育管理学以服务于培养人为最重要的目标, 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 许多人太强调这一点, 有过度化的倾向。这种看法容易导致教育管理学目标与教育学的趋同, 致使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的争论持续不断, 使其有丧失自身独立学科地位的危险。强调教育管理的追求效能的目标取向正是为避免这样的危险。

3. 两者统一于人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满足

教育管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它既不从属于教育学也不从属于管理学, 是主要以这两门学科为知识基础的一门综合学科。它有区别于这两门学科的目标特点, 即应以服务于培养人和追求效能作为其目标取向。服务于培养人是这个学科的根本取向, 它是基础的基础。这不仅由于教育管理学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还因为在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中“人”的要素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忽视“人”, 教育和管理的活动是不可行的。追求效能是管理学在教育领域延伸的体现, 是教育管理学应用性的表现。教育管理学提倡效能, 是此学科区别于教育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学科独立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育管理被划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两大领域。追求效能主要包括学校效能和行政效能。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实际结果[1], 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传播知识、文化和技术, 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来实现教育目标, 满足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9]。学校要追求效能, 在教育行政机构中, 也应有效能的意识和行为取向。当今, 在全世界, 有效合理利用资源, 已成为共同认识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 提倡效能应成为全社会的行动方向。政府部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尤为重要。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和难题。

服务于培养人和追求效能, 两者虽有不同, 但它们是统一的。服务于培养人和追求效能之间具有内在联系。首先, 培养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是解决教育所面临的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因此, 服务于培养人是这一学科的根本目标取向。学校效能和行政效能, 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它们利用资源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如果偏离这一目标, 那么效能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其次, 追求效能是达到服务于培养人目标的途径, 也是达到培养人目的的重要条件。通过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为培养人准备了必要条件, 可以促使服务于培养人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再次, 两者在满足人和社会发展要求下达到统一。培养人是为解决人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追求效能则是有效利用资源, 来实现教育目的, 满足人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两者都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通过培养人的自身发展, 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培养人也是将传统文化以及知识技术的教育内容传递给个人, 使其自身得到发展, 并受到社会标准衡量是否“合格”。培养合格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注重教育效能的提高, 追求效能的结果也是为了达到培养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之间虽有区别, 但它们在教育管理中可以达到统一, 所以,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应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

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已是比较普遍的看法。教育管理研究应努力消除这种看法, 只有使理论更切合实际, 才能具体指导实践中的问题, 使理论更有价值。其中, 重要的一点是应明确教育管理学的目标取向, 即关注服务于培养人的目标取向, 在此基础之上, 也重视追求效能的目标取向, 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此指引教育管理的研究方向, 进而使理论在指导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 (修订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强海燕主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张新平.教育管理学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4]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5][日]久下荣志郎, 崛内孜编著.现代教育行政学.李兆田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6][美]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7]罗尔德·F·坎贝尔等.现代美国教育管理.袁锐锷译.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8]孙绵涛.教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绩效目标管理策略 篇11

目标管理理念的体现

所谓目标管理通常被认做是用以改进经营方法,提高经营绩效为目的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参与主体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或每个项目的标准。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把参与主体自治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参与主体(上级、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这一管理思想已在预算绩效评价的决策环节之绩效目标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部门、各项目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具体项目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被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部门或项目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总目标才有完成的保障。这一管理思想已在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环节之项目管理、预算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与评价为终结,其中产出与效果是评定绩效目标完成或实现程度的标准或依据,成为评价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上级并不过多干预。这一管理思想与预算绩效评价的绩效管理要求相一致。可见,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目标管理成为贯穿目标实现与评价的主线,成为统领绩效评价的核心,并增强了上级对下级目标控制及其确保目标实现的能力。这一特性恰恰满足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所追求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由此可见,目标管理应成为链接绩效评价全过程的核心要素,而科学有效的绩效目标的确立与管理将成为影响绩效预算评价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宗旨的关键。

绩效目标管理的实践

理论上绩效目标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上述三段法反映到绩效预算评价过程中就表现为决策管理阶段、过程控制管理阶段、绩效管理阶段。其中,决策管理阶段突出强调职与责、责与事的匹配关系,过程管理注重事与钱、钱与效的适配度,绩效管理阶段则强调效与管、管与控的有效性。 但由于绩效目标具有多因、多维、动态等特点及其在项目实施与管理中的体现的评价标准、判断方式的不确定,致使以绩效目标管理统领绩效评价工作的理念在实践过程中难以精准把握、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使绩效评价结果难以达到预期令人满意的效果。归集部门或项目绩效评价中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层面:

1. 绩效目标定位不清晰影响其统领性。在绩效预算评价的决策环节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确立一个好的绩效目标,即绩效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及可行,这是确保其有效统领绩效评价的基础。为此绩效目标定位应突出强调职与责、责与事的匹配关系。

2. 绩效目标过程呈现缺失影响其统领性。现代目标管理突出其两大管理优势:目标设定的参与及目标的自我管制。强调目标实现过程的问题解决方案,即补足目标管理所欠缺过程的管理,来达成目标。然而现实绩效评价过程中,各预算单位往往存在项目预算与绩效目标脱节,实施方案缺乏目标及达成目标过程中可能预见问题的判定及其解决方法。即缺失目标(Target)+指针(View Point)+方策(Method)的系统性控制与管理过程。这一方面使实施方案中组织分工不明确,各职能部门管理责任过于独立,缺乏内控机制,致使方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造成过程控制的质量与管理水平难以把握和判断;另一方面使绩效评价过程管理过于狭隘,如因缺少绩效目标在过程中的有效呈现,一定程度会过度强调自治责任的落实,人为地将项目管理、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割裂成各自独立的管理行为,难以保障综合管理效率的实现。另外,由于存在绩效目标对部门或项目决策、过程控制的统领性不到位,便会影响到产出及效果指标与绩效目标一致性的考量,尤其在效果指标的呈现方面易存在针对性不突出,对绩效目标实现的支撑性不充分等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绩效管理带来诸如评价结果失真或评价信息反馈与应用效果不显著等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将效与管、管与控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充分实现。

强化绩效目标的策略

审视当前绩效目标管理在绩效预算评价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清醒地总结现有目标管理存在的误区,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是克服绩效目标管理不充分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以绩效目标统领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保障。

1.以精准目标定位消除绩效目标管理误区。确立绩效目标是绩效预算评价的基础,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一般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由于预算单位职责定位、业务范围及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在绩效目标的确立上要谨记绩效目标不是工作命令,而应成为政府和预算单位向纳税人做出的双向承诺这一要义。这就要求在部门支出绩效目标或项目绩效目标定位上,财政与预算单位要充分考虑保证目标实现的主动性、共同参与性和结果导向性的差异定位要求。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定位应优先考量目标实现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即报送的绩效目标应与部门职责高度相关,其包含的各类项目资金支出方向、重点序要与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吻合,并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定位则应突出共同参与性和结果导向性要求,即要以项目实施所应生成的产出和效果为指引,协同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绩效目标设置,使之充分与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相吻合,保障目标实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此规避实践中绩效指标确定缺乏科学性、考核周期设置不尽合理、目标管理难以落到实处等目标管理误区,为以绩效目标管理统领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理念的实现奠定基础。

2.将绩效目标管理渗透绩效评价全过程。鉴于绩效目标管理在实践中容易“落空”的主要因为:一是没能触及到每个相关主体或环节,二是未能深入到目标确立之后的各个管理过程。如有些预算单位在进行绩效目标管理时,大多责成由下级项目实施单位或本级财务部门来负责组织完成考核,且过程控制的责任主体、环节与标准不明确,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加之这种管理方式其信息归集、反馈面较窄,难以保证绩效评价管理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定程度使绩效评价过程管理流于形式或成效不彰。以上这些问题突出反映了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又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具体做法:一是明确绩效目标在过程管理的功能定位。如在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那就要在明确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区分项目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各自承担的责任,依此分解绩效目标或指标,结合过程管理中易出现的诸如预算可控性、财务规范性等问题,将与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相关的参与主体引向部门或组织目标管理中来,以此为基础形成完备有效的项目实施方案。二是以绩效目标为主线,串联项目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活动,将目标、指标、方策渗透到过程控制与管理之中,使过程管控在绩效目标的统领下成为环环相扣、相得益彰的闭环管理链条。如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通过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时时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就可以过程管控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在实际推行绩效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具体的内控方法、标准以外,设计系统的、贯穿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因为通过对相关绩效指标的度量和考量易于准确判断绩效目标可实现的程度,且对未实现绩效目标须给出说明或加以矫正,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具体执行单位,由此保障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质量。

选煤企业目标计划管理 篇12

一、目标计划管理的含义

目标计划管理就是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目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一系列的生产经营工作。其突出特点:在制定目标时, 将企业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落实到各基层、各单位,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用目标链将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的目标管理网络, 使每个单位、部门以及每个职工都目标明确;同时, 目标完成和责权利紧密结合, 单位、部门目标实现不但关系着企业总目标的完成与否, 也与职工个人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连, 从而同心协力完成共同的目标。

二、选煤企业目标计划管理的确定原则、内容和实施方法

1. 目标计划管理的确定原则。

在制定目标时, 必须有具体的对象作为目标制定的基础, 即有承担目标的责任人或责任单位, 使目标落到实处。而总目标和分解目标的水平则根据企业历史达到的实际水平, 充分考虑本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使承担目标责任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2. 目标计划管理的内容。

就选煤企业来说, 其目标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润 (利润额、产品收入、生产成本) , 商品煤产量、产率, 质量, 全员效率, 安全指标, 机电设备完好率及利用率等等。

3. 实施目标计划管理的方法。

就选煤企业来说, 首先, 是确定选煤企业经营总目标。在集团公司带有指令性的利润指标任务下达后, 由选煤企业计划管理部门牵头, 各相关业务职能科室配合, 根据该企业以前年度达到的平均先进水平的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采用量、本、利分析法, 测算出盈利平衡点位置的产量、产值, 以及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目标利润总指标的产量、产值, 再经过多次反复的测算、比较、分析, 测定出合理的能确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的总目标报选煤企业决策层, 经决策层审核、讨论、研究后, 确定出合理的选煤企业经营总目标。其次,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层层面面分解总目标。在总目标确定后, 由选煤企业计划部门把构成总目标的各项基础经营指标, 进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层层分解, 形成选煤企业内部的一个目标管理网络。纵向到底, 是把指标项目从厂长到分管厂长, 再到各基层单位, 甚至到各岗位、个人一分到底。其中, 有些技术经济指标, 如生产任务、产值、成本、人工效率等, 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具体情况, 分解到各基层单位;而有些技术经济指标, 如安全、质量标准化等, 则是根据企业升级的要求指标分解到各基层单位, 由各基层单位负责再分解到班组, 班组分解到个人, 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横向到边, 是指按照各分管厂长的具体分工、业务科室的具体职责范围, 把各项经济指标按归口负责的原则分别落实到具体抓落实的厂领导和责任科室, 如经营厂长对企业利润、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全员效率负责;生产厂长对商品煤产量、产率、质量等负责;机电厂长对电费、机电成本、设备完好率、修旧利废指标负责;各业务科室对其分管厂长负责, 与分管厂长指标项目挂钩, 如经营科、劳资科对经营厂长负责, 与其对应指标挂钩, 生产技术科对生产厂长负责, 与其对应指标挂钩等。这样, 从组织构成上分别明确各自的责任和目标, 做到分口把关, 密切配合, 相互衔接, 以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任务的完成。最后, 在总指标和各分项指标分解完毕后, 经选煤企业决策层讨论研究后形成书面文件, 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三、选煤企业目标计划管理的责任落实

在总目标及各分项指标分解工作完成后, 为明确各级责任目标完成与否的责任利害关系, 充分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 可以在目标管理网络体系内, 在逐步健全各种经济规章责任制度的基础上, 对由选煤企业领导、机关科室、基层车间负责的分解指标采用内部承包合同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根据其负责指标的重要性、完成困难程度分别考核, 月末按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奖罚;对由车间、班组、个人负责的任务指标, 采用内部模拟市场核算与承包合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与工资挂钩考核。这样, 通过采取具体责任与员工切身利益相挂钩的措施, 进一步明确每位领导、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以及每个职工应承担的责任, 使其充分体验到指标的完成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从而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 促使选煤企业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都围绕各自目标而进行积极的生产经营活动, 通过各分目标的完成以实现全企业的经营总目标。

四、选煤企业目标计划管理的实施和考核

上一篇:民事争议下一篇:教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