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与回归

2024-09-26

叛逆与回归(精选3篇)

叛逆与回归 篇1

杜少卿和贾宝玉这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被历代读者所喜爱, 在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性。他们都是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典型, 因此, 本文通过写这两个人物的叛逆性,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两位伟大的作家以及两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 从而进一步认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封建贵族的没落。

一、对功名富贵的鄙视

在封建社会里, 封建家长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而要求世代子孙接受正统的封建教育, 希望他们能够光宗耀祖。杜少卿和贾宝玉却偏偏不愿意读四书五经, 不想去走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道路。

《儒林外史》第34回中, 杜少卿解释《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时说:“但凡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 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 想不到手, 便事事不遂心, 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 弹琴饮酒, 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从这里可以看出, 他认为只要想着读书以做官的就不能修身齐家, 只有无心于功名富贵的才是真君子。他在和夫人移居南京后, 已经家产殆尽了, 这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便之处, 整天沉醉于南京的大好景致, 日日和夫人们出门游玩, 此外, 他还大力结交江南名士, 经常和他们饮酒赏花, 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但他绝不提科举功名之事。在结交的这部分人中, 有一些人是痴迷于功名的, 但他却没有一点兴趣, 甚至朝廷让他去做官, 他都拒绝, 当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不去做官时, 他很淡定的说:“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 留着我在家, 春天秋天, 同你出去看花吃酒, 好不快活!为什么要送我去京里去?”此时, 杜少卿把当官看成是一种呆傻的行为, 表现出他对追求功名富贵的那些人的鄙视。

无独有偶, 贾宝玉同样也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他自始至终对功名都是深恶痛绝的。《红楼梦》第19回, 史湘云曾劝他:“如今大了, 你就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 也该常常去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 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 也好将来来应酬业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贾宝玉把史湘云的劝告视为“混账话”, 并对史湘云下了逐客令:“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 我这里只是污了你的经济学问。”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拒绝走仕途经济道路之决心的坚定。和杜少卿相比, 贾宝玉不走仕途经济道路更具有彻底性和坚定性。他把那些读书上进的人戏称为“禄囊”, 在众姐妹中, 宝玉视黛玉为知己,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黛玉从未说过要他读书, 考取功名之类的“混账话”, 可见他事科举, 不求功名是他一贯的原则, 在原则问题上, 宝玉没有一丝的退让与妥协。

二、对女子才智的肯定

封建社会里,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彻底的根除了。《儒林外史》中的朱琼枝以卖文为主, 还直接对抗了封建夫权;《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才美与情美的统一。杜少卿与沈琼枝的“同气连枝”, 贾宝玉原作“闺阁良友”这不仅是对女子才智的肯定,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的社会体制和男性中心主义的挑战和反抗。

《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是那个污浊世界的一个奇人。作为一个年轻女性, 她有才能, 有胆识, 敢做敢为, 只身反抗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及经济制度, 她能够不惜一切代价冲破封建礼法的约束, 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沈琼枝确实有才, 公堂上知县让她以堂前槐树当场作诗, 她作了一首七言八句, “又快又好”于是在南京码头上挂起招牌:“毗邻女士沈琼枝, 精工顾绣, 写扇作诗。”通过卖文刺绣, 自谋生计, 打破了千百年来女子寄食于男子的旧传统。“我在南京半年多, 凡到我这里来的, 不是把我当作倚门之倡, 就是疑我为江湖之盗。”但是他并没有畏惧, 并对世俗权力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地方上的流氓恶棍企图侮辱她, 都遭到了她的辱骂;在公堂上, 堂堂正正, 理直气壮;对于差人的讹诈, 不予理睬。

在《儒林外史》中, 杜少卿高度赞扬了沈琼枝的反抗精神, 并把她请到家里将心事细说, 赠她自己所刻的一本诗集和四两银子, 表现了他对女子极大的关怀和同情。

《红楼梦》第2回中, “女子是水做的骨肉, 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子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 这是贾宝玉对大观园对众女子才美与情美的肯定。

大观园中的众女儿较男子有着过人的才智, 受到了宝玉的钦佩。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诗才不相上下;史湘云才思敏捷吐口华章, 与黛玉连诗斗才;薛宝钗能新编古体诗;连香菱这样的普通丫头也矢志学诗, 甚至梦中苦吟终得佳句。在贾府里, 宝玉算是杂学旁收, 但是在黛玉和宝钗面前也是甘拜下风, 自愧不如, 更不用说薛蟠这一愚蠢之流。

在杜少卿和贾宝玉身上都体现了较先进的妇女观, 使得他们区别于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戏曲中的男主角, 因此这两个人物形象更加的光彩夺目。但是由于在《儒林外史》中, 作者有意塑造的女子很少, 杜少卿所接触的女子也只有娘子、沈琼枝等有限的几个女子。《红楼梦》中塑造了一大群鲜活的女儿形象, 贾宝玉较杜少卿所关注的女儿对象也更广阔, 所以他对女性观的理解也更具有哲理性。

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杜少卿和贾宝玉认为封建统治阶级额为他们设定的那条“正路”禁锢了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 他们极力去冲破封建的樊篱, 追求自由的生活。

《儒林外史》第34回中, 高翰林在抨击杜少卿时说:“这少卿是他家的第一败类!混吃、混穿、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来相与, 却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杜少卿不顾结交的人是什么身份, 只要性情相合, 他就会拉来成为朋友,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那条“正路”的厌恶, 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红楼梦》中, 贾宝玉同样是“不肯相与一个正经人”的, 他鄙视科举仕途, 从上学那天起, 贾政就明确规定“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 而他上了几年书一部《孟子》也背不了。贾政为他亲自选定的百八十篇八股时文, 他不仅从未“成篇潜心玩索”, 反而公开说他是“饵名钓禄之阶”对此也是十分鄙视, 因而, 他结交的朋友也不是什么名人贤士, 而是秦钟, 蒋玉菡以及大观园中的女儿们。

四、结论

吴敬梓和曹雪芹这两位伟大的作家塑造了杜少卿和贾宝玉这两个优秀的文学形象。这两位主人公身上都体现着作家的影子:吴敬梓一生中, 经历了幼年丧母与出嗣, 早年丧父与夺产, 壮年修祠与出游, 直至最后病死扬州而回南京。他早年一副浪荡公子哥形象, “日日携子乃眷上酒楼吃酒”, 挥霍殆尽家财。曹雪琴少年时代曾经历富贵繁华的富贵生活, 中年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更加穷苦, 最后在除夕之夜病死于南京。吴敬梓和曹雪芹基本相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对社会有着大体相同的社会认识, 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 致使他们对封建阶级的统治深恶痛绝,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所以杜少卿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怪了。

参考文献

[1]张锦池.究竟是回归还是叛逆[J].南京大学学报, 2005 (2) .

[2]周中明.论曹雪芹的近代意识[J].唐都学报, 2006 (1) .

[3]俞平伯.红楼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叛逆与回归 篇2

洗把脸是个最好的选择,对着镜子,发现了……

告别叛逆是个早该被提起的话题,可我却一直将它久置……如今岁月爬上了脸],真的无法再去逃避了。

让我们用年轻的身体和背叛的名义来放纵一下吧!这是曾经时常贯穿在我脑中一句话。

向往60年代的迷幻色彩和双重性……向往美国嬉皮性解放和享受主义者的派对……向往身边的女孩都像西区科克电影中女主角般将裙摆提到膝盖上4英寸,要露的够夸张。搭配上苍白的脸蛋和黑眼圈在华衣的承托下显出那歌特式的心……向往禁药带来的感官迷幻将内心的矛盾诠释的更加彻底……向往RADIOHEAD与NEWSCHOOL式的音乐带来的双重感觉……向往红黄绿灯光所带来的消魂时光,对于色彩的敏感仿佛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于是总会有奇怪的梦出现……疯狂过后,慢摇将是主打时间,将一切平复到从前的平静……

叛逆与回归 篇3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 青少年的交际能力逐渐强大, 信息来源渠道多, 接收信息量大, 知识面也较宽,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 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专业的分析研究, 叛逆青少年具有厌学、辍学、休学、叛逆、网瘾、暴力倾向等行为特征, 其中超过85%的青少年的叛逆期会体现在14 ~17岁这个年龄段。调查表明, 青少年的叛逆年龄呈低龄化与扩大化趋势。

一、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原因

1. 主观方面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 精力充沛, 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 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 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 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 希望得到承认、理解和尊敬。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 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还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任性, 常以自我为中心, 爱耍小脾气, 听不进不同意见, 拒绝有意帮助, 自控能力较差。

2. 客观方面

据我们调查发现, 父母与家庭、学校与教师、社会环境是造成孩子叛逆心理的关键因素。

( 1) 家庭教育对子女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时, 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我一定要让孩子超越别人。这种想法固然是好, 但家长常常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自作主张地为孩子安排生活, 如不按照家长的说法去做, 就会受到家长的说教批评, 甚至会遭受棍棒式家教。当青少年与家长无法敞开心灵平等相待时, 他们会反感家长的做法, 进而产生了叛逆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认为, 父母对于子女过分溺爱或过于专制, 可能使孩子产生任性、反抗和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 2) 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 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叛逆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 偏爱优生、漠视后进生, 教学方法简单、陈旧, 随意拖堂, 随意停课, 甚至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良好的校风及班风也尤为重要。学生生活在不良的集体或“乱班”中, 会使他们生活没有目的, 缺乏理想, 不完成学习任务, 纪律性差, 自私心重, 不关心集体。部分学生还可能形成小圈子, 互相包庇缺点, 故意与其他同学或教师闹对立等。

( 3) 当今社会文化是影响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外在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 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渠道不像以前那样单一, 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 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随之会被他们所接受。比如一些影视作品, 极为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 夸大叛逆者的能力, 鼓吹个人主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想和行为倾向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加上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和模仿性,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1. 家庭教育方面

( 1) 家长首先需要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热情、亲切、平等、民主、信任、宽容, 相处融洽, 孩子会慢慢敞开心扉。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如野外郊游、登山运动等就是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锻炼身体, 增加交流的欲望, 还可以解除烦恼, 顺其自然的消除了叛逆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 2)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 具有启蒙性、个别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家长要尊重孩子, 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 改变“棍棒式”“放任式”“溺爱式”等家庭教育方法, 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使孩子养成生活、学习、行为三大习惯。家长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 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 并相互配合, 应宽则宽, 应严则严, 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 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2. 学校教育方面

( 1)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

感情需要交流, 心灵需要对话, 若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热爱学生, 与学生在心灵上沟通, 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 感染学生, 学生才会有可能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 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这样他们才能把教师当做知己, 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一个被教师所爱的学生, 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 而这种师生之间真挚、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动力, 唤醒他们内在的最大潜力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收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 2)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赏识每一位学生

学生尊重老师, 老师尊重学生, 在生活中教给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另外,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 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 就应该及时表扬, 表扬是促使后进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 要注意教育方法, 语言不要尖锐刻薄,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向学生道歉, 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 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尊重。

( 3) “身教甚于言教”

作为一名教师, 最希望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 最需要权威性, 自己的话有人听, 自己的号召有人响应, 这就需要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建树。在教育这个神圣的岗位上, 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 应端正自己的思想, 纯化自己的师德,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自己做起, 率先率范,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时时、处处、事事给学生楷模作用。

三、结语

上一篇:电信企业财务管理探究下一篇:OAuth授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