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语言

2024-09-16

翻译语言(精选12篇)

翻译语言 篇1

1.引 言

2014年7月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庞大的网民数量及飞快的网络传播速度,是网络语言的传播基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且独特的语言形式, 其出现和发展备受瞩目,并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势不可挡。网络语言不仅内容新颖,语言形式多样,而且风格诙谐幽默,易于被民众接受和传播。众多网络语言已被广泛应用到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媒体中,其中,网络语言“给力”甚至作为标题登上人民日报的头条。2013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巴基斯坦时发表演讲采用了网络热语:“中国的网民在网上发明了一个新的网络语, 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称作‘巴铁’。”可见 ,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日常生活和中外交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频繁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接触中国,并渴望了解中国文化。汉语网络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如何结合汉英两种语言翻译规律,把网络语言翻译得更加贴切,更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成为英语翻译者的热议话题。

2.功 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提出了以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理论(texttypology)。其在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指出目标语语篇的翻译和源语语篇在思想内容、 语言及交际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等,如果作为整个交际过程中的一个言语成分,文本功能的改变就可能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按照她的观点,文本类型理论可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之后,汉斯·弗米儿(Hans J.Verneer)的目的论(skopostherie)尝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1978年 ,其在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一文中明 确表达翻 译是一种转换, 是语言与非语言间的符号特征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论的核心概念认为决定翻译过程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即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有期待及交际需求的接受者。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 Nord)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系统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理论。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该学派针对语言翻译中重意重形式翻译的不足, 提出了重社会文化及交际功能的翻译目的论。

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翻译原则

3.1释 译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对源文本的释译, 要考虑信息传递者的意图和目的语的情境。翻译中将译文的时间、地点、动机、对象、传播方式与源文本相比较,着力分析目标读者所处的情境。2014年初,电商苏宁易购播放新春广告“想神马就有神马”,表达对人们的新春祝福。“神马”是汉语“什么”的同音词,由于2014年正是马年,使得“神马”成为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但如果将“神马”翻译成magic horses或god horses,显然就不能表达“神马”的意思,实际上,“神马”翻译为everything,符合中国人表达对新一年美好愿望的需求。随后出现的“神马都是浮云”意为时至近迁,曾经在意的、不舍的东西,都已不值一提,将其翻译为“Everything is but a floating cloud”实显出此语感叹人生的意味,也将源文本中的比喻手法得到充分的保留。

3.2文 本功能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该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与源文本的意图一致。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由此引发的网络流行语“织围脖”在网络传播开来。围脖本指用来御寒和阻止从脖子进风的保暖物,但由于它与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发音相似,网友们便将发微博说成“织围脖”,“今天你织围脖了吗? ”成为网络流行的博 客们间的 互相问候 。如果将 这句问候 语翻译成“Have you knitted your scarf? ”,则着实会让外国人抓不到源文意图的核心意思,影响网络语言文化背景的传播。如果能将此句翻译为“Have your send your message on Facebook? ”,就会更容易被外国人读懂源语表达与目标语表达的语意意图。早已被中国人接受“沙发”,本为英语sofa的音译词,但在网络流行语中,“抢沙发”指的是在网络论坛中第一个发帖或回帖的人。如果将“抢沙发”译成“grab the sofa”,“occupying the furniture”,有失源文本的意图,将其译为so fast则更形象,也与中文“抢沙发”的翻译目的一致。

3.3文 化距离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对译文的文本世界选择取决于译文的预定功能。文本翻译中很有必要把信息发送者的诉求、意图具体化, 让译文读者觉得源语文本世界与自己的现实世界很相符。2013年,知名网站聚美优品老总陈欧亲自拍摄宣传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在网络上迅速火了起来,由此引发的“我是……我为自己代言”成为许多人表达自己个性独立的网络流行语,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网络时代人们想证明自己自身价值的心态, 也是个人需求独立性的表达。此网络流行语,让饱受一次次拒绝与失败、坚持梦想、勇于付出的年轻人的希望都被点燃。“我是……我为自己代言”流行语中想要表达的为了理想奋斗,为了明天坚持,当面对现实需更强大, 更坚韧的源文文本意图时,“I speak for myself”,“I represent myself”或“I am be myself”都比较符合有效信息的传达,准确地解译了词语的意思。2014年,极普通的“茶叶蛋”一词在网络上火了起来,由“茶叶蛋”引发的“炫富”跟帖疯狂转发,“你吃得起茶叶蛋吗? ”成为网络流行语。如将小小的“茶叶蛋”翻译为“tea eggs”,不影响外国人对茶叶蛋的意义理解,如对“茶叶蛋”的源语翻译加以例 句“I made a proposal tomy girlfriend with a tea egg,and then she accepted.”说明 ,既能克服语言差异,更能明了地表达“茶叶蛋”的“价值”和源语文本的意思。

3.4文 本效果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语码要素选择应该使译文效果与预定译文功能对应。等同于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实现文本功能。译者可相对地确定译文读者察觉到的译文意图,并接受带有译文意图的文本。因此,译者分析源语文本的风格才能取得预想的功能, 以及会出现的译文效果。2013年 ,“土豪”一词大放异彩 ,在国人中广泛流传。土豪原指有钱并喜欢显示个人财富的人,多为贬义,特指网络上无脑消费、喜欢高消费的网络人群。随着出国消费人群的不断增长,外国人将中国土豪视为盲目追风、奢侈消费的中国“比弗利山人”。2013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金色的Iphone 5S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遭到疯抢,实则为土豪正名。“土豪”被译为“vulgartycoon”,vulgar指庸俗的、粗野的 ,tycoon指大款、巨富。 借用法语将土豪翻译为nouveau riche,借用Beverly Hillbillies《比弗利山人》的翻译颇为传神, 将好莱坞富豪云集的比弗利山庄(Beverly Hills)和土包子(Hillbillies)合而为一。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词的翻译效果, 都充分观察到译文的意图并结合目的语的文化现象, 在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都模仿原文的风格和形式,取得了不错的语言传播效果。网络流行词“女汉子”指行为、处事和性格比较男性化的一类女性,2013年8月,一名长相甜美但肌肉发达的俄罗斯美女引发了人们对“女汉子”的定义。将“女汉子”翻译成female man,显然这样的错误的翻译不能让人明白“女汉子”真正的涵义,也给人带来疑惑。如将“女汉子”翻译成man-like girl,tough girl,cowgirl,更符合英语目的语言的文化现象,能接近目的语的文化诉求,更有效地传递文本信息。

4.结 语

网络流行语用嬉笑怒骂的方式, 真切地表达了网民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使用正确的语言翻译方式能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词意特征。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 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者应全面了解源语言的文化起因、目的语言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文化习俗,以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语境为背景, 充分考虑目的语言接受者的语言习俗和文化视角,遵循英语表达规则,才能将汉语网络语言传播开来。

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已超出了词语本身的意义和语言文化内涵。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交网络的通用词语,正确的英语翻译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提出释译原则、文本功能原则、文化距离原则、文本效果原则四个翻译原则,以适应英语使用者的社会文化需求,做出适度性翻译选择。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网络流行语,翻译,原则

翻译语言 篇2

编写人:刘妍

审核人:李花

教学目的:

1、借助翻译探究活动的平台,展现汉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2、比较语言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学生自主学习,从审美、文化、语言三个角度,体会翻译所要达到的“信、达、雅”的要求。

2、引导学生领会文化交流需要良好的翻译,而良好的翻译必须以良好的母语为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趣的译名。翻译下面电影名字和书名。比较一下译名与原义在表达上的效果。

Transformers变形金刚 Terminator终结者

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 Bathing Beauties出水芙蓉 Gone with the Wind飘

二、严复的翻译理论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三、经典译句翻译。比较直译与意译的区别

1、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2、If the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远落在后面吗?

四、经典诗歌翻译。介绍原诗裴多菲和译者白莽,体会如何根据文化历史背景翻译诗歌。

Liberty, love!These two I need.For my love I will sacrifice life, for liberty I will sacrifice my love.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五、有趣的唐诗翻译。如果说原作只是体现本国语言文化的精华,那么译作则是两种语言交融同化的结晶,两种文化在交汇的过程中必然有得有失。比较几句唐诗的不同翻译,并与原作进行对比。

1、Before my bed was shining the moonlight, thought to be frost fallen on the ground.Head up, the bright moon was in my eyes.head down, my hometown came to my mind.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hoar-frost on the ground.Looking up, I find moon bright;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Desiring to envision the remote distance, I climb another storey of the tower.But your widen your view three hundred miles, By going up one flight of stairs.If you desire to have a good and boundless sight Come to the upper storey, by climbing one more flight.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六、四大名著书名趣译。(结合其他国家对名著的误读,让学生体会到翻译必须以学好母语为基础,并充分了解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

《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 ;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Talk of the Margin

;Heroes of the Marshes

《西游记》The Monkey King ;Story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or A Red-Chamber Dream

七、布置作业:人名趣译

语言翻译与文化差异 篇3

一、语言翻译

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用的一种符号系统,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语言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蕴含的意思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语言翻译必须依赖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要求译者在广泛、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

二、文化差异

文化是有历史传统的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信念系统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语言也在其中。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所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因而形成了各民族独特差异的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翻译的重要因素。

三、语言翻译与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即从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的交流质,是不言而喻的。翻译者的任务首先是理解原文之意,不懂原文当然就找不到对等语言。翻译学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之间差异的影响。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了解语言。

1.地理环境差异与语言翻译

地理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形成了地理文化差异,从而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

2.社会历史差异与语言翻译

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

3.习俗人情差异与语言翻译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人情世故及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系统。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存在着文化差异,语言翻译时要注意符合母语民族表达的习惯,才能翻译得自然、顺畅。

4.价值观、审美意识的差异与语言翻译

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语言中的一些习语、谚语也体现了各民族在思维方式、價值观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在语言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语言翻译应特别谨慎,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词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五中学)

翻译语言 篇4

广告属于一种特殊文体的翻译, 有与其他文体翻译不同的语言特色和原则。广告的目的就是让人过目不忘, 一听即懂, 只有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广告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走进千家万户。因此广告语言必须具有特色, 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1. 广告翻译的词汇特色

首先, 广告翻译要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大众, 在短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广告词要使用大众化的口吻, 避免使用深奥的词。如We’re Siemens.We can do that. (我们是西门子, 我们能办到) 其次, 广告商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故意把生活中人们熟知的词汇拼错, 使其与原词的形态不同, 却依然表达同样的意思, 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三, 重复使用词语。词语的重复使用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力量, 淋漓尽致得体现了产品的特色, 使广告具有说服力。如Better choice, better living. (维他奶, 更好的选择, 更好的生活) 。

2. 广告翻译的语法特点

首先, 受到版面、篇幅的限制, 广告用语必须简练, 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播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因此, 广告必须使用简单的句子结构, 或对仗整齐, 或行文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 让观众记忆犹新。很多优秀的广告都以简短精练著称。如A diamond is forever.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其次, 广告语言是具有号召力的语言。为了使顾客对商品留下印象, 广告通常采用简洁有力的祈使句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如Hand in hand.Future in your hand. (伴你同行, 齐握未来—太平人寿保险) 。第三, 广告中使用省略句, 能够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如Always with you. (与你同行—中国电信) 。

3. 广告翻译的修辞特点

广告是一种信息高度凝练的语言。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广告中往往会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以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如双关:I am More satisfied. (More香烟) ;夸张:G ive us20 minites, we give you the whole world. (WINS广播公司) ;对比:We make chances, you make the difference! (大快活餐饮集团) ;对偶:Your future, Our promise (国卫保险) 。

二、广告翻译的策略

广告英语是具有半文学性质的文体, 除了具有说服性之外, 还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因此广告翻译还应注意语言的美感, 提高广告的品位和吸引力。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广告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1.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广告翻译必然涉及文化问题。一个有创意的广告如果翻译出来与原意不符, 那么这个广告的创意不仅会夭折, 还会给企业带来种种危害。这就要求译文必须以译入语的文化背景为翻译标准, 对原文适当地做出改造, 使译文既有效传达了商品信息, 又符合受众文化价值取向。

2. 灵活变换翻译方式

广告除了具有商业价值外, 还具有语言欣赏价值。要把一则广告翻译地具有语言美感, 就要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翻译手法。

2.1直译

一些句子结构比较简单, 意义比较明确的广告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保留原文格式和内容, 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如Impossible is nothing.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阿迪达斯)

2.2意译

为了避免广告显得过于平淡, 在不丧失原意的基础上可以调整原文形式, 结合上下语境, 灵活进行翻译。如Every time a good time. (分分秒秒聚欢笑—麦当劳) 。

2.3缩译

对于一些原文不够精练, 译者可以去繁就简, 采取缩译。如Buick—your key to a better life and a better world. (别克轿车—通往美好生活的秘诀。)

3. 广告翻译不仅要传达其文化色彩, 还要考虑受众的社会

文化, 审美习惯等因素, 同时要有时代特色, 紧跟语言发展步伐, 不断更新, 有创新精神, 这样才能打动观众, 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中行.广告英语[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

[3]李克兴.广告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英美文学当中模糊语言翻译 篇5

一 模糊语言辨析

要想研究模糊语言的翻译,必须先深入了解模糊语言的范围,不是一切不精准的词句都可以纳入模糊语言中的,比如一些关于研究模糊语言的作品中,竟然将一些未说完的话以及双关语等纳入模糊语言的范围中。另外,需注意的是,语言的模糊性和概括性、歧义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三者之间不能相提并论,将语言的概括性和歧义性理解为语言模糊性的表现是不正确的。我们通常将范围界限不明确的词语称为模糊词语,以“mountain”和“hill”为例,由于不清楚“hill”大到什么程度才能用“mountain”表示,因此,两个词之间的界限很难明确。语言的歧义性具体是指一个语句中含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可以做出两种解释。以“John drove to the bank”为例,这句话中的“bank”可以解释成河岸,同样可以理解成银行。我们通常将上义词和下义词之间的关系看作是语言的概括性,以上义词“bird”为例,我们可以将卵生的、且全身长毛还会飞的动物称之为“bird”,这其中也包括下义词“eagle”“owl”等。由此可见,“mountain”和“hill”属于模糊词,但是“bank”和“bird”却不属于模糊词。在著名作品《模糊语言》中,J・查奈尔将模糊语言分为三大类:模糊蕴含、模糊词语以及模糊附加词。所谓的模糊蕴含是指一个看上去很清楚的句子却蕴含着模糊的意思,例如:“Sam is six feet tall”,如果这里的“sam”是准确的六英尺高,那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很明显,但如果这里的“sam”指的是六英尺一寸,那这个句子就是用清楚表达一种模糊的概念。模糊词语具体是指一些总是模糊的词语,如“a plenty of”、“heaps of”。所谓的模糊附加词具体是指在意义本来清楚的词语上,通过附加一些词或短语,使原本清楚的.表达变得模糊,如“about”、“around”。

二 模糊语言翻译辨析

不同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如何将文学作品恰到好处地翻译到目的语中一直是翻译学家们的共同目标。《名利场》作为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处于19世纪的英国,整个社会都被金钱、物质和欲望所充斥着,作者的笔锋胜过哈代的锋利,却一点看不出类似于马克・吐温的尖刻,作者用一种风趣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了讽刺的意味。《名利场》的翻译版本有很多,但杨必先生的翻译版本一直是公认的最优秀的译作。译文自然流畅,生动传神,将原文作者强弱适宜的笔调在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特性,因此,《名利场》中大量运用了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使用让这个作品更具语言魅力和感染力,而杨必先生将这些模糊语言处理得非常合适。下面,笔者将深入研究模糊蕴含、模糊修辞以及模糊词语的翻译。

1 模糊蕴含的翻译

一个看起来再清楚不过的语句却蕴含模糊的语义,我们将这一情况称为语义模糊,也就是语句的含义由清楚转变为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数词的模糊用法最为常见,例如“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千”和“三”都属于数词的模糊用法,也就是用清楚来表示模糊的概念。模糊蕴含的具体体现为没有明确的含义,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感染力,但对模糊蕴含的翻译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平。

例1:Lady Dobbin was at Highbury last night with three of them。Such figures!my dears。

译文:都宾爵士夫人昨晚带她的三个女儿来海贝莱,哎,她们的腰身简直太难看了!

原文中的“Such figures”如果按表面意思可以翻译为“这样的身材”,而仅凭“这样的身材”几个字很难让人理解到底是纤瘦还是臃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感叹句,先不论是哪种身材,这句话都体现出了说话人强烈的喜爱或厌恶。如果按照表面意思翻译,就会使译文变得难以理解。但译者通过正确了解原文后将“Such figures”翻译为“腰身太难看了”,准确地表达出了原文的内涵,使译文变得清楚易懂。

通过举例可以告诉人们,在进行模糊蕴含的翻译时,译者必须先深入了解原文中模糊词语所蕴含的不同的语义,然后在译文中找到同样蕴含丰富的模糊语言,如果不能找到相近的模糊语言,就必须结合上下文,清楚正确地表达出原文中的语义。

2 模糊修辞的翻译

修辞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而在修辞中模糊理论被广泛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辞格较多,例如我们常见的委婉、比喻、夸张以及借代等,这些都是以事物界限被模糊为基础而建立的。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将这些辞格恰当地翻译到目的语中显得极其重要。 例2:…that the Servants’HaⅡwas almost as charmed with her as the Drawing Room。

译文:因此,不仅上房的主人喜欢她,就连下房的佣人也喜欢她。

在原句中的“the Drawing Room”和“the Servants’HaⅡ”都属于借代辞格,代指了“masters”和“servants”,这是模糊了人和活动场所的界限。而在中文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用法,例如用“长房”和“二房”来代指封建家族中长子一房和二子一房。在此例句中,如果按照表面意思翻译为“起居室”和“佣人的房间”,会使读者无法理解真正含义,但是译者通过巧妙地运用汉语中“上房”(主人的房间)和“下房”(佣人的房间),在体现本体(主人和佣人)的同时,保存了原有借代辞格,让译文的语义变得清晰易懂。

再看下例:

例3:That evening,when Amelia came tripping in to the drawing―room in a white muslin frock,prepared for conquest at Vauxhall,singing like a lark,and as fresh as a rose…

译文:那天傍晚,爱米丽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要去游乐场颠倒众生。她穿着白色长裙,好比娇艳动人的玫瑰花,歌声像百灵鸟一样,蹦蹦跳跳地走进客厅……

原文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明喻,一是将爱米丽亚比作玫瑰花,娇艳动人;二是将歌声比作百灵鸟的叫声,委婉动听。这种翻译手法通过模糊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界限,让作品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中文中这样的表现手法也比较常见,因此,译者将其巧妙的翻译为:好比一朵娇艳的玫瑰花,百灵鸟叫似的歌声……,完整地保留了两个比喻。

通过举例充分说明了,在翻译模糊修辞的过程中,应该对原文和译文中同一修辞手法进行仔细比较,如果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同样的用法,就可以直接按照原文进行翻译。如果在两种语言中同样的修辞手法存在不同的用法,译文就必须进行灵活的改变,从而使译文变得流畅、易懂。

3 模糊词语的翻译

一些词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比如时间词中的“早上”和“晚上”,“早上”应该是几点到几点,而“晚上”又应该是几点到几点,还有“温水”和“热水”,到底多少度到多少度之间才能算“温水”,而多少度又能算得上是“热水”呢,这些词都存在模糊的概念。对模糊词语的处理很关键。如:

例4:“0 Joseph,we know that story,”said Amelia,laughing:“Never mind about telling that;but persuade Mamma to write to Sir Something Crawley for leave of absence for poor dear Rebecca:here she comes,her eyes red with weeping.”

译文:爱米丽亚笑着说:“乔瑟夫,不要再讲这个我们早就听过很多遍的故事了,还是求妈妈给克劳莱爵士说说情,让他多宽容利蓓几天时间吧。她来了,看她的眼睛都哭红了。”

原文中的“something”是模糊词语,代指一切不明确的事物,而在这里代指克莱劳爵士的名字。由于利蓓是暂住在赛特笠的家中,她最后会去克劳莱爵士家当家教,因此,在赛特笠看来,利蓓去哪里当家教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没有办法记住全名,也没有必要记住全名。如果赛特笠说出了全名,就违背格莱斯会话原则中的数量原则,从而造成原文的信息量太多,因此,原文中用“something”来代替克莱劳爵士的全名。试看下例:

例5:At six weeks old,he had received from John Sedley a present of a silver cup;at six months old,a coral with gold whistle and bells;from his youth up―wards he was“tipped”regularly by the old gentleman at Christmas:and on going back to school…

译文:当他长到一个半月的时候,约翰・赛特笠送了他一只银杯子,他长到六个月的时候,约翰・赛特笠又送给他一件用珊瑚做的装饰品,上面还挂有金铃铛和金哨子。在这之后每到圣诞节或是回学校的时候,约翰・赛特笠都会给他零花钱。

这段话中的“youth”属于模糊词语,一般是指“the period be―tween being a child and being fully grown”,可以理解为“青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但是少年和青年之间存在模糊的界限,也就是客观上的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反映。此处的“youth”有着很大的跨度,由于原文中先只是提到“six months old”和“six weeks old”,然后突然变成“youth”,因此,此处的“youth”应该包括童年和少年时期。针对这么大的跨度,无法在中文中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词,而译者通过将这个模糊语言省略掉,并结合上下文,翻译成“回学校的时候”,让读者能清楚地读懂具体是哪个时期,从而避免了误解的产生。

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时,必须恰当地处理模糊词语。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要想准确地翻译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译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原文中模糊词语和译文中对应的模糊词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才能使译文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模糊词语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将模糊明朗化、以模糊译模糊以及省略模糊词语。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作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虽然模糊语言会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译者只要结合上下文,深入地了解模糊语言真正蕴含的意义,就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版。

[2]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版。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萨克雷,杨必译:《名利场》,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翻译语言 篇6

【关键词】语言 模糊性 英汉互译 翻译策略

一、语言模糊性的实质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使我们在日常谈话中不用处处受语言精确性的困扰而自由地表情达意,从而使我们的交流更为流利。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L.A.Zadeh)于1965年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提出了“模糊理论 (Fuzzy Theory)”。在此基础上,模糊语言学(Fuzzy Linguistics) 问世,为语言翻译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模糊语言是指“不确定的、指代模糊的语言单位”,如生与死、富与贫、年老与年轻等。

语言的模糊性从何而来?首先,语言本身就是模糊的,这是由其客观属性决定的。语言不仅承载着基本句法和语法信息,还携带着大量的语用、社会及文化等附加信息。其次,语言交际者受到交际环境的制约。如交际者A想邀请交际者B去参加一个聚会,A会说“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the party tonight?” 若B无法给对方肯定的答复,可能选用“模糊”表达法。B可能会说“I’d like to,but I’m afraid that I can’t go with my homework unfinished.” 由于中英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性格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反映在语言模糊性上,就会呈现众多差异,各有各的特色。

二、英汉语言模糊性之异同

1.英汉语言模糊性之共性。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体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等各方面。如中英语中均存在“仿佛(like)”“料想(guess)”“可能(maybe)”等模糊附加词。

此外,模糊性语言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弹性,拓宽了表达的想象空间。中英语言都运用模糊语来达到诸如委婉、求幽默、求艺术和意境等目的。汉语对模糊美感的追求同中华民族偏于内向的性格特点有关。但性格外向的西方民族也并不排斥模糊和含蓄,如西方象征主义和意象派所倡导的象征和诗意。

2.英汉语言模糊性之差异。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根本之处在于模糊性。”汉语的模糊表达营造了语言的主流美感。而英语模糊语则较多功利色彩,处于支流地位。综之,汉语重模糊,英语重精确。

在语言表达上,汉语重“意合意会”“以神驭形”。其词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繁简自如。而英语则重“形同形会”“以形摄神”。英语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及关联词等都前后对应,从而使语言准确、有序、逻辑。英语语法严谨,具有极强的系统规范性,渗透着一种科学精神。综之,汉语在模糊中传达语义并营造美感,而英语则通过逻辑、缜密的语句准确地传达语义。

此外,汉语惯于省略,通过留白营造模糊感,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如唐诗中常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及结构省略等模糊现象。如“玉阶生白露,也久侵罗袜”(李白《玉阶怨》)中省略主语。而英语中主语一般不可省略。

三、英汉翻译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特征,决定了译者的翻译方式。鉴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性,要使译文和原文完全一样是不现实的。但译者可以利用语言的模糊性,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译出准确且模糊对等的作品。

1.模糊语的直译法。由于一些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模糊义,可以相应地按字面义翻译。如:

After work,we went out of office two and three.

译:做完了工作,我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办公室。

“Two and three”译为“三三两两”。模糊含义已传达,同时为中英民族所接受。

2.模糊语的归化译法。若源语中的特定模糊语与目的语中表达相同概念的模糊语不对等,在翻译过程中应选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模糊语来表达。这种归化的翻译方法可让目的语受众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译:My whitening hair would make a long long rope,yet could not fathom all my depth of woe.

古诗中“三千丈”是虚指,在这里是“长”的意思。若把“三千丈”译为“three thousand”,会使缺乏汉语文化背景的英语使用者感到困惑。译者首先要理解原作中模糊语的意义,再在目标语言中选择一个对等的模糊语。

3.模糊语的变异译法。英文字母既不表形,也不表意,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符号,故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而语言思维具有精确性。汉字不仅表音,还能表形、表意,故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具有模糊性。汉语中充满灵活的主体意识,注重意合及朦胧美。而西方语言注重注重形合、逻辑及分析,具有极强的系统规范性。变异译法指在翻译过程中,将英语译成汉语用模糊代替逻辑,朦胧代替分析,即以模糊语言来翻译英文中的精确语言。

模糊语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而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相互转换行为,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模糊语既丰富了翻译活动的内涵,又对翻译实践造成了有力的挑战。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通过探讨语言的模糊性及模糊语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模糊性,提高翻译水平,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Fan,Showyi.A statistic method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1990(1):43-67.

语言文化和翻译 篇7

乔姆斯基 (Chomeskey) 以前的语言学家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 单纯地研究语言, 语言形式。但以后的语言学家们随着对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发现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无处不在。从Warf Sapir到Hallihay都充分肯定了文化的影响力。Rivers (1981:315) 说:“语言不能与文化完全分离开来, 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中。”美国人类学家鲍阿司认为:各个社会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文化, 文化无处不在, 它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语言都是民族文化的反映, 是反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生存空间, 包括社会演变、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生活以及心理机制, 无处不打上鲜明的民族烙印。这种烙印深刻地印在语言系统上, 成为民族语言的典型表征。

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既然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 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 那么在语言转换中就必然要进行文化的转换。因此, 英汉翻译既是英汉语言的转换, 也是英汉双语文化的对接。文化因素在英汉翻译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重视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 很难真实反映原文的思想。

1.在异质文化交流中, 翻译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关照、比较和领悟。人们在接触异质文化时, 往往很难摆脱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又加上文化空省、空缺等因素的制约, 便产生文化误读、误译。

例如:

(1) Man set flowers, love notes, offer future, still her dreams ran riot.The one hundred and fifty!The one hundred and fifty!What a door of an Aladdin’s cave it seems to be. (T.Dreiser, sister Carrie)

译文:男人送花、送情书、送时运给他。可是她还梦幻无边。这一百五十块钱!这一百五十块钱!真好似阿拉丁山洞的门。

此例中的“阿拉丁山洞的门”源于《一千零一夜》, 已在西方家喻户晓, 象征“好运的降临”。这里属于文化空省 (cultural default) 现象, 即语篇外有关文化知识的省略。例2也同样:

(2) Abroad and amole road, whose dust is gold and pavement stars, as stars to these appears seen in the galaxy---that Milky Way, nightly, as a circling Zone… (Milton:Paradise Lost)

译文:一条开阔富丽的路, 尘土黄金, 满地星星, 像所见的天河中的繁星, 就是你每夜所见的, 那腰带般的银河……

传统的翻译中将“Milky Way”译成“牛奶路”和汉语中的“银河”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有庭径之处。在希腊神话中的“Milky Way”是指Hera在给Heracles喂奶时滴下的奶汁凝成的一条路, 又可指人间通往宙斯宫殿的一条乳白色大道。而汉语中的“银河”常会使人联想起牛郎织女的神话爱情故事。银河在人们的想象中是一条闪亮、无法逾越的天堑。

(3) 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 (John.Masefield, 1878-1967) 在《西风颂》里写道:

It i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cries, I never hear the west wind but tears are in my eyes.

For it comes from the west lands, the old brown hills and April’s in the west wind, and daffodils.

译文:

那是一种温暖的风, 西风吹时, 百鸟争鸣。

一听西风起, 我眼眶中热泪盈盈,

因为它来自西土, 那褐色的故山那边。

春天就在西风中到来, 还有水仙花。

在上面的英译汉的例子中, “w e s t wind”的翻译也涉及文化问题。英国地处西半球, 北温带, 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即是“春天的风”, 它是和春天、生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想把“west wind”译为“东风”, 因为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 “东风”才是“春天的风”。这样的译法显然不妥, 因为它失去了原文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所以, 把文化而不是文本作为翻译的单位, 把文化研究切入翻译理论中来 (Gentaler, 1993:188) , 这才是抓住了翻译的实质。要达到此目的, 就必须根据世界上的种族的不同, 他整个世界大致化分成若干个文化分区。我们常说的宏观划分, 是指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世界观、思维方式、文化传统, 还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等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

2.文化冲突则是指有些事物或行为是各国都有的, 而且皆有相当的词, 但涵义却不同。英语中“flower”常用来代表女人, 但中国成语中却以拈花惹草、花街柳巷里的“花”来形容不三不四的女人或娼妓。这个时候, “flower”就必须转译了。同样地, “吃醋”则不是吃醋而已, 还得加上妒忌、着急等等的意思。

又如:英美人可用uncle和aunt统指父母各系同辈的亲属, 既无长幼之分, 也无父系母系之别;而汉族受封建宗法文化的影响和权利、义务观念的制约, 严格地区分为伯父、伯母。叔父、婶母, 姑父、姑母, 舅父、舅母, 姨夫、姨母等, 甚至还有大姑、二舅、三叔等称谓。英语语言对父系、母系、同辈亲属称呼上不作区分, 是因为这种区分对英美人是不重要的。因为, 在英美文化中, 某社会成员与其同辈的人都保持相同关系, 没有远近、亲疏之分。而在汉语中, 同辈的不同亲属成员使用不同称谓, 以表明某社会成员与其同辈亲属的亲近程度不同, 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 汉语中同辈的不同亲属成员使用不同称谓是其社会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

再如:英文的“she is a cat.”就不能译成“她是只猫”。因为“猫”在中国人的眼里一般是用来比喻可爱、弱小的动物, 令人怜爱;而在英文里却指心地恶毒、爱说人坏话的女人, 因而直译就不能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如形容一个人很快乐, 汉语说快乐得像只百灵鸟;而英语却是“as happy as a cow”。比喻一个人狡猾, 汉语说像狐狸一样;而英语却是“as cunning as a dead pig”。说一个人生活得很惨, 汉语常说牛马不如的生活;而英语却说“to live a dog’s l i f e”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翻译时我们可以采取转换和移植的方法来处理文化冲突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及其风格。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 任何译者都必然会遇到它。这是因为不论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 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 况且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已成为共识。从翻译的角度来看, 文化差异往往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比较与对照得到真实的体现。而译者必须考虑到文化空省和文化冲突问题。在尊重一种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 务必考虑另一民族的适应度与可接受度。

摘要:语言是人类共同时用的交际工具, 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表现文化空省和文化冲突等。因此, 应从文化的角度讨论语言与翻译, 以消除其中的障碍, 达到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文化,翻译,文化空省,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A].语言与文化[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语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0, 3

[4]赵爱国.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移入[J].西北大学学报.1995, (4)

[5]谭载喜.文化对比与翻译[J].中国翻译.1986, (5)

[6]程伟进.从“DesrJohn Letter”漫谈翻译中的理解[J].山东外语教学.1990, (3)

[7]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翻译语言 篇8

关键词:语言功能,语言形式,翻译,对等

一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 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的理解是:“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并指出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还包括语言形式, 不但要求是信息内容的对等, 还要求尽可能地形式对等。”贝尔认为:“翻译是指:翻译过程, 是指翻译活动;翻译过程产生的产品, 也就是译文;一个既指过程又指过程的产品的抽象概念。”上述两人对翻译的论述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翻译不仅要注重过程, 而且要注重语言形式 (或产品) 。翻译的这种“输入——大脑—— (目的语) 输出”过程, 其着眼点和归宿都是文本。尽管翻译涉及多种因素, 有些甚至对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输入的对象是文本, 在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下进行记忆、分析、语义表征和综合的也是源语文本;而输出 (或翻译) 的结果 (或产品) 仍然以文本形式出现。文本是翻译之源, 也是翻译之本。这里的文本就是语言形式。因而, 语言形式对翻译来说至关重要。而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语言形式。作为一种认知过程的翻译活动, 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 其表现为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而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著作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中则提出:对两种语言的转换要讲究功能对等。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看成是社会符号系统, 它将语言功能概括为三大纯理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种功能是语言意义的三个方面, 在交际中同时发挥作用。本文试着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为何在翻译过程中要重点考虑语言所表现的语言意义及语言功能的对等。

二 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

语言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而在某一具体语言内, 语言形式则是一个层级概念, 它既可指语言符号的图像或一般的表现特征, 也可指词语、句式的语序, 还可以用来指翻译中原文 (或译文) 的表现法, 如各式修辞格、形象性词语的运用以及单句、复句、长句、短句之铺展安排。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看, 语言是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的辩证统一。它在绝对意义上是任意性的。也就是说, 语言的产生, 具有很大的任意性;但语言产生以后, 在组合结构上有一定的功能动因。因此, 语言符号又是非任意性的。各种不同的语言形式特点可以产生不同的形式意义。具体说来, 它指音韵节奏、词形、词法、句型、句法以及包括修辞格在内的各种修辞手段等形式特点对表达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语言功能, 有时也称为“意义”, 是指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语言具有三个方面的抽象功能, 或“元功能”。它们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表达说话者通过语言来描述和认知他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体验。描述其中的状态、事件和各种存在。此时, 语言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概念的角度看, 任何语言都包含了用于指称周围实体世界的一套及物性系统。人际功能:我们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和相互影响。这就是语言的人际功能,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即说话者如何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语篇功能:语言在实现以上两大功能的同时, 具有使自身前后连贯, 并与语境发生联系的自我服务的功能, 也就是语篇功能。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 它有着自己最重要的语义系统, 包括表征意义指话语中解释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际中的态度;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社交意义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功能;祈使意义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心态的意向;联想意义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这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英国学者Peter Newmark将其分为六种: (1) 信息功能; (2) 表情功能; (3) 祈使功能; (4) 美感功能; (5) 酬应功能; (6) 元语言功能。

三 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关系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意义和形式是同一个钱币的两个面, 意义本身不但包括语境意义, 也包括形式意义”。这里的内容, 实际上就是指语言的功能或意义。可见, 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无目的的, 语言形式不是任意的, 而是受意义的支配并反映意义, 是由它所实现的功能决定的。各种不同的形式特点产生不同的意义。对语言形式的功能解释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对应性。功能主义对语言形式的这种功能解释再一次说明:语言功能的表达与传递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来看, 人类语言的初始功能是一致的, 语言的内核都是相同或至少是类似的。因此那些最基本的句型往往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它们的对等形式。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为了追求原文和译文的概念功能对等, 往往首先追求功能成分诸如参与者、过程类型和环境成分等方面的形式对等。应为概念功能是有这些具体的语言形式来体现的, 合适的形式可以表达确切的内容。实践证明, 功能成分的形式对等往往会导致概念功能对等。在很多情况下, 在准确传译概念功能的同时, 其他两种纯理功能就会自动随概念功能一起融入译文职中。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或高低取决于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

总的来说, 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越多质量就越高、越好。然而, 在不同的话语或上下文中上述各种意义及功能的分量往往是不一样的, 有时指称意义, 信息功能非常突出 (如科技作品) , 有时语用意义, 言内意义及美感功能可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文学性话语) 。事实上, 译出语和译入语在各种意义和功能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 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读者的情况下, 善于抓住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从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关系来看, 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及其所表达的语言功能对原文整体的准确传达常常非常重要, 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实践中, 译者在分析理解原文内容的同时, 还应对原文语言形式特点做客观的分析, 把握其体现的语言功能, 译文不但再现原文的意义, 兼顾原文的语言形式, 同时再现原文所承担的语言功能, 努力做到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即使在不可能把原文语言形式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的读者的情况下, 也要尽量做到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对等, 以便将原文所传达的信息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Nida, U.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2]Bell, Rodger.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Longman Group UK Ltd, 1991

[3]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London: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 1997

[4]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 (第2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5]武姜生.从两种不同的语言共性论看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J].福建外语, 2001 (3)

翻译语言 篇9

关键词:中日翻译,文化翻译,翻译技巧

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 任何一名译者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单纯的转化文字符号。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的现象。有许多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了翻译多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刘宏老师曾经论述过“翻译中的文化渗透”现象, 通过中英文例句的举例, 为我们论述作为一名译者, 在遇到各种文化现象时, 应当如何最有效地处理。湖南工程学院的谢建平老师在“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一文中, 通过许多生动的英文例句从“传真”的角度论述了文化翻译。他认为要准确地掌握好文化“传真”得度, 就必须考虑三个要素: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

虽然在文化翻译方面, 已经有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相继出现, 但是这些研究多是针对英语为原语的情况, 针对日文原语的情况还比较少。中日两国关系密切, 文化交流方面亦需要不断地加强。因此, 在两国越来越密切地交流当中, 中日文化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推陈出新, 不断地完善。该论文既是针对中日双语翻译时的一些问题而进行论述。在综合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了中日翻译当中的一些实例1意图在中日翻译过程中文化渗透现象的框架下找出适合文化翻译的翻译技巧。

1 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1) 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 各国学者对其解释都不尽相同。但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实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其4个主要特点就是:完整性、保守型、可变性和主次之分性。

《说苑·指武》中有“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文选·补之诗》中有“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在这里, 文化表示了对人性情的陶冶, 品德的教养, 属精神领域的范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 人作为主体, 客体是自然。而文化则是两者的对立统一体。文化的出发点就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进而也改造自身即实践的人。人与文化是双向的, 缺一不可。二者实质上是相互创造,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在人不断地实践当中, 文化得以发展。而文化则带动人类整体素质地提高与完善。实际上文化研究离不开语言, 跨文化的文化研究是文化翻译研究的重点。因此, 充分了解文化的定义, 对树立一名翻译的文化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翻译中文化的重要性。语言、文化与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交际既然离不开语言, 也离不开文化。语言是交际的媒介, 文化是交际的内涵。因此, 跨文化的语际交流离不开翻译。翻译的本质作用就是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克服语言和文化阻碍而实现信息地沟通和思想地交流, 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 实现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对社会发展起着强大地推动作用, 也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虽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在文化层次上展开研究, 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列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化的影响是隐形的, 不像语言研究和理论研究那么直观。

(3) 文化影响的表现方面。中日两国出于历史的渊源, 在文化方面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但是这种共通性并不代表两国文化具有绝对的一致,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文化上的问题的出现。中国地处亚欧大陆, 因此, 汉语中有许多利用陆地动物作比喻的例子, 如, “他壮的像头牛”“他肥的像头猪”“他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等。而日本是地处太平洋的岛国, 四面环海, 所以, 语言中有许多是用水生物作比喻的。如, “魚の目 (鸡眼) ”“法螺を吹く (吹牛) ”“腐っても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等等。

有这样一个例子: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一同坐火车, 三个人在一个车厢里。途中上来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他在生物学上的类别以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是什么?”日本人接着问道:“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 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 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就表明了各国人三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例文1:いつも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います。

译文: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支持。

直译:我们一直给你们添麻烦, 真对不起。

例文2:北京に来まして今日は時間があったので、ついでにあなたを訪問しました。

译文:我们到北京来, 今天抽出时间特地来拜访你了。

直译:今天我们来到北京来, 有空顺便来拜访你了。

在此两例文中, 中文习惯正面表达, 而日本人则更加习惯与用反面表达。这就是两国逻辑思维差异的一个体现。因此, 在中日互译时, 要注意转换表达方法以符合译文习惯。

例文3:雨後の竹の子≠雨后春笋。

在日文中也有雨后的春笋这一表达方法, 但是它所表示的含义是消极的, 贬义的。而中文的雨后春笋则是一种积极的表达, 用来比喻新事物大量的涌现。如, 汉语的丧服与日语的“丧服”都指的是“为悼念死者而穿的衣服”。但是在两国读者中产生的形象却截然不同, 中国人应该会立刻联想到白色, 而日本则是黑色。另外在日本白色, 有“白无垢”这一说法, 在字典里这个词的解释就是一种婚礼上穿着的服饰。

2 中日文化翻译实例和翻译技巧

2.1 异化法

例文:贾母一一指与黛玉道:“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你二舅母, 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红楼梦》第三回

訳文:そのときご隠居さまは黛玉に向かって、「これはそなたの一番目の伯母さま、これはそなたの二番目の伯母さま、それからこちらは亡くなった贾珠兄さんの嫁さん」と一々指差して引き合わせられる。——松枝茂夫译

在日语里原来没有一番目の伯母さま, 二番目の伯母さま这类说法。遇到这种情况时, 多是名字加上称呼。比如拓哉兄さん、明子姉さん。但是译者在此处仍然保留了中文的称呼习惯, 保留了原来的形式。这样处理既使日本读者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 又忠实了原文。

2.2 套译法

例文1:原文:我孩子时候, 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 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訳文:私がこともの時に、筋向いの豆腐屋には確かに一日中楊二嫂が座っていて、人々は彼女を『豆腐屋小町』と呼んでいた。

原文里出现了“西施”一词, 在中国读者的眼中, 这一称呼能够立刻令人联想到一位美女的形象。但是日本读者对此可能就会产生疑问, 于是译者采用了“小町”这一日本人熟悉的形象以代之。小野小町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美女, 在日本所有冠上名为「某某小町」的, 都代表公认的美女。

例文2:原文:他对人说话, 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 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一个绰号, 叫做孔乙己。

訳文:孔乙己は人としやべる時はいつも、文語体の『なりけり』の文章だったので、聞く者は半分も理解できない。で、彼の姓が孔だったから、誰かが子供の文字手習い書に書いてある『上大人孔乙己』というこれまた半分も理解できない文章から取ってきて、かれにあだ名をつけて、孔乙己と呼んだ。

原文里的“之乎者也”被『なりけり』代替了。这种翻译方法使原文内容更易于理解, 并且也保留了原文对孔乙己人物塑造的风格。

2.3 归化法

例文1:原文:段小楼:蝶衣, 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 可活着也疯魔, 在这人世上, 在这凡人堆里, 咱们可怎么活呀……——霸王别姬

訳文:段小楼:蝶衣、お前は本当に芝居の虫だな!しかし芝居も大事だが、人生も大事だ。この世の中、たくさんの人の中で、どうやって生きていくか。——水野卫子译

例文2:原文:袁四爷:那么日后踏雪访梅, 再谈不迟, 失陪了。

訳文:袁四爺:それでは、またの機会ということに。失礼しよう。

在“霸王别姬”电影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这些北京方言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如果强行翻译的话, 反而会使读者、观众感到不适。在这里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语言和文化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过于强调个别词汇反而会影响整体, 也就达不到文化传播的目的。着眼于整体, 不斤斤计较个别词汇, 才能从宏观角度上保持“原味”。

3 结语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或者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则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强,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文化进行殖民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与其综合国力的增强, 还在于其国际当中的影响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曾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为了能够充分展现我国的软实力, 就有必要对翻译当中的文化渗透进行研究。在中日翻译过程当中, 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们却可以将其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所以说, 作为一名译者, 应该适时注意两国文化的动向。在翻译的过程中, 保证两种文化输出的动态平等。在保证了文学的可读性与文化的正确传递性之间掌握好平衡。要想做到这点, 译者就必须了解两国文化中的相异点, 只有这样才能够清楚地传达出原文中的含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刘宏.翻译中的文化渗透[M].中国翻译, 2001.

[3]谢建平.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M].中国翻译, 2001.

数字模糊语言及其翻译(英文) 篇10

Fuzziness is an innate characteristic of our mind and emotion, also is a worldwide phenomenon that is shared by variety of natural languages.Professor L.A.Zadeh put forward a new concept—“fuzzy sets”theory.Fuzzy language, which has no clear boundaries in sense and hard to be paraphrased through context, refers to the indeterminate linguistic units or patterns.

Numeral is a combination of symbols and concepts, in addition to indicating the quantities or sequence, also be widely used in idioms and phrases as exaggeration or metaphor rhetoric means, makes the language concise and vivid.In scientific digital world, its function is calculated, it is clear, accurate and real.However, in the world of human language, its function is semantization.The numerals are extremely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they give lyric, variety, emphasis to our language, this is the phenomenon of fuzzy numerals.For instance, 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For this“seven”, any people will use literal translation.However, it will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The“seven”means uncertain numeral.It should be translated as:东西放着, 总会派上好用场。

Fuzzy numer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They perform particular functions for precise numerals, such as, least effort;providing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information;providing rough information when specific information is not available;self-protection;deliberately withholding information;emphasizing and contrasting;being media of rhetoric etc.

2 The Classification of Fuzzy Numerals

2.1 Round numeral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many numerals have semantic fuzziness in addition to expressing accurate quantity, they are round numerals, which help us express our ideas without being precise.

As one of the typical Chinese numerals, “San” (three) not only expresses a concrete numerical concept but also functions as a fuzzy referent.For example:

1) 三弯九转many twists and turns

In English, for instance:

2) where three know it, all know it三人知, 天下晓。

In Chinese, “十, 百, 千, 万”in idioms and phrases lose their original meanings, and act as fuzzy referent in order to show how many, how perfect, etc.For example:

3)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The integer in English can also be used in exaggeration, metaphor and other figure of speech to express fuzzy ideas, but they are not the same as Chinese ones, due to the different history and culture, social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s.

4) Hamlet:I loved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up my sum.

2.2 Numerals in juxtaposition

When two numerals are used in juxtaposition, the precise meaning of numerals will have semantic fuzziness.In a Song poetry, it uses one to ten numbers to give us a comfortable, pure and fresh atmosphere.

5) 我还要待十天、半个月。I am going to remain ten or fifteen days.

In English, when“and”, “or”or other words are added between two numbers, they have semantic fuzziness.Such as,

6) one or two days一两天

2.3 Plural numerals

Some numerals in plural form are used with fuzzy meanings.They are often used in this way:hundreds, thousands, millions, tens of thousands, hundreds of thousands, tens of millions, thousands of millions etc.They only show a large quantities.

7) He has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the bank.

8) There are millions of stars like the sun in space.

2.4 Numerals with approximators

This kind of numerals depend on the boundaries of their extensions.The numerals with no clear boundaries;the numerals with clear lower boundaries;the numerals with clear upper boundaries.

9) He talks for about ten minutes.

10) She will not sell the car for less than a hundred dollars.

3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umeral is a mark or symbol used to represent a number.The numerals under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are Arabic numerals, because they are the most-common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re are five types of numbers in English:cardinals, ordinals, vulgar fractions;collective numbers and decimal fractions.Except collective numbers, all these types of numbers have their equivalents in Chinese.So, only certain ordinals and cardinals are becoming the main point of the numerals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due to their important place in the two cultures and language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uzzy mean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umerals.The main function of numerals is counting.In both cultures, things are counted from“one”which can transfer meanings of“whole”“all”“unit”“same”or“beginning”.

11) 一应俱全Everything needed is supplied.

“Two”means difference, change in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12) 此物无二价。There is no difference price.

“Three”is a dividing line.It can express small quantities and large quantities.For example,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A short separation seems like a very long one.The numerals from four to ten are big numbers as same as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and billion, therefore they can be used to utter large quantities.Such as, “万水千山只等闲”:Ten thousand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easy for them to tame.

Then, there is also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In English, “million”and“billion”are used with fuzzy meaning to express large quantities while in Chinese we use“千 (a thousand) and“万 (ten thousand) ”.

13) 千言万语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words

Because of different beliefs, English“seven”is used to express“many”, but Chinese prefer“nine”:

14) 三教九流derogatory people of all sorts

In addition, “thirty-six”, “seventy-two”, “one hundred and eight”or multiples of them are mysterious numerals in Chinese, while in western“twenty”and”forty”have special cultural importance.

15) 三百六十行all sorts of occupations

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uzzy Numerals

According to context, translation style, reader’s interest, etc,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ealing with fuzzy numeral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kinds, e.g the preservation of original numerals, the replacement of numerals, free translation of numerals and the accession of numerals.

4.1 Preservation of original numerals

As is known to all, Chinese and English share a lot in common in the use of numerals.Therefor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f we can acquire a word or expression,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one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then we can preserve the original numerals and use the same or similar expression.This strategy also called literal translation.

16) 一寸光阴一寸金。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17) The plane fell at barely 500 meters from that farm.

飞机降落在离那个农场不过五百米远的地方。

4.2 Replacement of numeral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different social life, there is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o there must be much difference in fuzziness.When we cannot find out identical fuzzy equivalenc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e should make some flexible changes.In many cases, the same idea is expressed by different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e can replace the numerals.

18) 三五成群by fours and fives

19) It was during some such nine day’s wonder that the title of“The Forty Thieves”was bestowed on the members of the Council.

就在某次这类丑闻轰动一时的日子里, 市议会委员们得一雅号, 被称为“四十大盗”。

4.3 Free translation of numerals

The use of fuzzy numerals has certain ethnic culture background and specific language habits.If we insist on literal translation, it will cause unclear statement and make readers misunderstand due to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habits.A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numerals in such a case, we prefer the strategy of free translation.

20) 新官上任三把火。

New brooms sweep clean.

21) Don’t worry.They have a thousand and one ways to handle it.

别着急, 他们有许多方法可以处理这件事。

4.4 Accession of numerals

Sometimes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clearly express the author’s feelings, or according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text, or to gain certain stylistic and artistic effect, we can appropriately add numerals, such as thousand, million.

22) Enough, enough, my little lad!Such tears become thine eye.

童子无复道!泪注盈千万。

23)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浑疑碧落银河, 洒落繁星万点,

绕遍十里芳堤路, 锦花如带望无边。

5 Conclusion

As a part of language, numeral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in different phrases and idioms which convey much cultural messages.al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ng history of humanThey are the cream of a language.Since culture appeared, numer development.The using of fuzzy language in speech and writing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though the language users may not realize it.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uzzy numerals, analyses the function of fuzzy numerals,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fuzzy numerals and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numerals, chooses the most fitful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fuzzy numerals according to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Translation of fuzzy numerals aims at helping English and Chinese people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摘要:在汉英语言中, 数字俯拾皆是。数字通常被认为是最精确的语言, 但在实际应用中, 除了精确的计数功能之外, 他们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模糊的。数字模糊语言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因此, 分析数字模糊语言的分类与异同, 结合例子总结数字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能够让来自于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的数字文化。

关键词:模糊性,数字,分类,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Li Yan.On Fuzzines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D].Shanghai: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3.

[2]Zadeh Lotif A.Fuzzy Sets”[C].in Yager.Fuzzy Sets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John Wiley&SonsPublication, 1987:29-44.

[3]陈琳霞刘.模糊数字的语境顺应性对比翻译[J].外语教学, 2005 (4) :37-39.

[4]洪泉.英汉数词[J].长江大学学报, 2004 (6) :83-85.

[5]邵璐.论翻译的模糊法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 (3) :84-91.

[6]王亚萍.数字模糊语言的探讨及翻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1) :33-35.

[7]王晓凤海翻译, 张丽娟, 王定安.模糊视阈下的汉英数字翻译思辨上[J]., 2010 (3) :33-36.

中西语言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篇11

无论在中国抑或在西方,翻译活动都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汉代,西方的翻译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自翻译活动开始以来,人们对翻译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路线,语言学翻译理论家从语言本身的语法,语义以及语言的使用技巧入手来研究翻译活动,力求让翻译产生一种与原文语义对等的译文。文艺学翻译理论家则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学艺术,强调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多文学家的翻译作品中窥见一斑。两种理论孰好孰坏,对此我们很难作出界定,应视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对待。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加以明确,翻译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变,是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它的跨文化传播功能使得不同文化的语言得以转换。翻译的跨文化性要求我们在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中要对其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予以足够的理解与重视。

美国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曾说过:“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传承交流的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翻译活动势必也要受到文化的潜在影响。在此,笔者想通过英汉文化互译为例,从传统习俗、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文化和价值理念四个方面来阐释一下翻译中的文化异同问题。

传统习俗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各自形式各异的习俗,概括来讲有饮食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婚姻习俗等。拿饮食习俗为例,对于中国特有的食物名称的翻译应该遵循权威与约定俗成的表述为依据,久而久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中,彼此对于对方食物名称的称谓就日渐熟悉,并被接受,在语言的交流活动中就不会产生歧义与障碍。我们所熟知的“中国通”,加拿大学者大山就有以下对于食物名称的流畅翻译,代表了权威性与通俗性。如,

羊肉泡馍 (mutton soup with shredded pancake) ,

凉皮(jelley slices),

肉夹馍(preserved pork sandwiched in pancake),

红烧肉(red braised pork),

作为媒体人的大山对这些外国文化所未有的食物名称的翻译有很大的受众面,可被广大国内外人士所接触认可,通俗性很强,从而使翻译避免卷入“直译”与“意译”之争的漩涡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山在讲述这些词汇时也要配合解释、说明,所以翻译有传统特色的食物名称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还可以采用汉语拼音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配以插图或实物来加以说明。总之,在翻译时一定要达到通俗流畅、使之贴近生活,从而成为文化的代名词,如,百事可乐的翻译已经不再专指饮料,还变成了祝福语,“祝您百事可乐”的表达已经约定俗成,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意象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特殊印象,即为文化意象。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反映不同的自然、习俗、价值观念以及传统等。文化意象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它是信息的传播过程,只要不影响译文的准确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保留意象的方法。因为不同的语言间存在相似性,一些英汉表达法在意象和含义上都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将原文意象直接译出。如,画家徐悲鸿曾在青年时代夸赞其岳母烧得一手好菜,称赞一道红烧豆腐为“红烧白玉板,下肚福满肠”,从此深得岳母喜爱,自然对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恋爱多了一份肯定。译者译为:“A plate full of white jade, it will fill your stomach with good fortune.”译者准确地把握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意象的相通性,直接将原文意象译出,既简洁又传递了美感。玉石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比喻事物美好的意象。又如温润如玉“as gentle as good jade”。

然而,有些意象只为一种文化所特有,如果译者仍旧按字面意思译出而不加以改变的话,译语读者就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就要相应地改变原文意象传递其意,也同样能达到与原文一样的交际效果。如,身在曹营心在汉,翻译为 “Although I work for him, my heart is for you”。英语中没有这段历史典故的意象,如果直译出来,就会扭曲其文化内涵,为跨文化交流造成障碍,所以要改变意象进行表达,依然能被译入语者理解。

成语典故也是意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翻译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下面的例子:

奇瓜异果“strange and different melons and fruits”,抒情写意“lyric and nonobjective”,经过大风大浪“going through ups and downs”,他们的努力一晚上就付之东流,“Their efforts came into vain in one night”,不请自来 “come suddenly”,举重若轻是她的生活准则“Dealing with difficult things smoothly is her living principle”,衣锦还乡“come back to hometown in full glory”,他们明争暗斗“There were many fightings between them, openly and secretly”,哪能意马心猿“can not change my mind constantly”,我心如月朗“My heart is as pure as the bright moon”,怪不得英雄难过美人关“No wander that the hero cannot avoid the temptation of the beauty”。以上成语的翻译,体现了不同文化意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其中明月在中英文中都有比喻人品德高尚之意,翻译时,用直译较佳。但大多数例子为差异性意象成语,则不能采用直译,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译文的文化因素被异国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和赞同。

宗教信仰与文化

每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人信仰佛陀,认为他们主宰一切生灵。而基督教却是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宗教信仰。西方和中国宗教信仰的差异要求我们在翻译活动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有宗教比喻的词汇和表达不能望文生义,妄下断言。如:

望佛祖坚我意志壮我胆,

Hope the Buddha can help me to firm my determination and boost my courage,

保佑我功德圆满取经还。

Hope the Buddha can bless my successful pilgrimage journey.

修身似烧砖,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is like baking bricks to construct buildings,

悟道如打井,

Realizing truth is like digging a well to water fields and gardens,

参禅如梦境。

Practicing meditation is like making a dream to fly around in the sky.

很显然,在对中国佛教用语的翻译中,不能使译文语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该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统揽全局,把握语意,进行语言的添加和注释,实现再加工,使目标语群体理解其含义。但有时也可简而为之,如“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可翻译为“Amitabha, good, good.”

价值理念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判断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岁月沉淀的过程,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哪怕是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同一个民族内部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所以,我们说价值理念是复杂的价值观念。不同文化间的价值理念有其相通性和差异性。作为翻译工作者,应当正视价值理念相同与差异的存在,理解不同民族价值理念的形成和特点。这将对翻译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语言必然会体现价值理念,翻译时应注意两种语言在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上能否产生一致的效果。如,这东西很金贵。译为 “It is very expensive and scarce, like gold”,可以看出,在中西文化中人们价值理念的共性,都把黄金视为财富的象征。翻译时也如出一辙,采用了相同的比喻。

中国人在受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体现在医学的治疗方面即为中医。这种对于医学的民族价值理念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体现在翻译作品中要注意表达的效果。请看下面的例子:

“您今天火气大,来,吃点鱼头豆腐汤降降火。”

“Today, you are temperamental. Come on, eating the tofu soup with salted fish head could lower your temper.”

“喝点人参药酒可以治好你的痔疮。”

“By drinking medicine wine with ginger can alleviate your pimples.”

“补品好了,我喂你喝。”

“The nutriment is ready! I help you to take this nutriment.”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医学方面特有的价值理念。而这在西方社会中是不被普遍接受的,体现了不同文化领域的价值理念的差异。在翻译时,最好采取折中的办法,既体现原语文化的特色,又能使译入语言读者基本接受,达到翻译文化传播交流的效果。

这种价值理念还体现在审美学方面,又如:割双眼皮。 “Have a plastic surgery.”西方语言中的含义是做美容手术。

结束语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是通过语言来衔接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自然密切。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对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密切。而翻译是门跨学科的活动,这就要求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他文化因素。这样,翻译学才能蒸蒸日上,呈现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曹顺庆.跨越异质文化[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4]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英)施密特(Schmitt,N.),(英)麦卡锡(McCarthy,M.).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英语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初探 篇12

(一)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可以来表示委婉的拒绝。例如:当一位十分漂亮的女生接受到一名她并不喜欢的男生的邀请时, 为了不伤害这位男生的自尊, 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拒绝之意, 就可用模糊限制语来回答, 这样符合了自己的心意, 也不会伤害到对方。

A:Can we have coffee together Tomorrow?

B:Oh, sorry, I haven’t made sure that I will be free tomorrow.You can ask Mary.

另外, 可以用模糊限制语来描述天气情况。例如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winter?

B:It’s always cold then.

(二) 本身意义模糊的词

在英语中, 许多词语表达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并不精确。比如, “morning”可以指的时间范围是黎明至中午12点以前, afternoon可以指的时间范围是中午过后直到天黑以前。

另外, 英语中的不定代词作为模糊概念表示指示的不确定性。形容词只能表达一个模糊的含义, 精确的程度不清晰。例如:

1. Look, someone is picking up the wallet.

2. We can set out early in the morning before it gets too hot.

(三) 表面精确却含有模糊意义的词语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表示具体方位的词:前、后、左、右等, 在具体的交谈中, 它们所表达的概念是不精确的。例如:

She is standing on my left side.

另外, 部分数词在特定情况下, 变为非精确数词, 不表示精确的数目。事实上, 这是一种文学的夸张手法, 多在文学作品出现。莎士比亚多次使用forty和forty thousand, 表示“many”, “a lot of”的意思, 例如:

I loved Ophelia;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Make up my sum. (Shakespeare:Hamlet, V, 1.)

二、模糊语言的英汉翻译

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 其中“信”是最主要的方面。如果我们在英汉翻译时, 将将原文中的模糊语言译为准确语言, 或者将原文中的准确语言译为模糊语言, 表面上好似不满足“信的原则”。然而, 具体翻译过程中, 译者必须根据具体语言背景, 两种语言的文化风俗习惯, 灵活运用语言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意, 同时又符合译文语言的结构特点, 灵活运用模糊和精确使译文更好理解。

(一) 以精确译精确和以模糊译模糊

这种翻译方式就是直译, 直接遵循原文的意思, 精确对应精确, 模糊对应模糊, 一般是两种语言文化没有冲突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来翻译。例如:adropinthe ocean (沧海一粟)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The twosides will maintain contact and hold appropriate consultations onbilateral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of common interest (.双方将就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和国际问题保持接触并进行适当的磋商) 、One takes the behavior of one's company (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 。

(二) 以精确译模糊

以精确对模糊的译法就是指把话语的深层次含义, 直接翻译出来, 因为原文中只是隐含这一意思。例如: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 (.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 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的问题。) “Everydayness”是一个模糊词, 无法使用汉语直接对应。故而, 我们将其具体化, 译成中国人民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 反映了原文的内在含义。

(三) 以模糊译精确

汉语发展了几千年, 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意合, 强调含蓄;与之相对应, 英语语言注重形合, 逻辑性强, 具有极强的系统规范性, 以逻辑规范为特点。例如::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

参考文献

[1]曾征.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07)

[2]陶源.大学生模糊语言翻译策略调查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1) .

[3]陈倩.模糊语言的翻译实践探索[J].文教资料, 2009, (04) .

[4]唐红芳.模糊语言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上一篇:信号合路器下一篇:天然气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