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规则

2024-08-26

分析规则(精选12篇)

分析规则 篇1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属于我国临床常见病,指的是肝内胆管系统出现的结石,据了解,该病在我国华南、西南、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发病率要相对高于其他地区[1]。肝胆管结石的病变较为复杂,一旦处理不妥当,很可能会导致患者不得不面临多种严重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再手术、复发的危险。目前认为肝胆管结石是造成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2]。手术切除病变肝叶或肝段是治疗该病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可比较满意地将结石以及狭窄、扩张的胆管予以清除[3]。规则性肝叶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是两种肝切除术,但目前关于二者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报道并不多,而从有限的报道来看,规则性肝叶切除术被予以了较高的评价。本文也对两种肝切除术的疗效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的临床资料,诊断均符合《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有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标准[4],同时排除由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解剖变异、胆管囊肿等其他胆道疾病继发的肝胆管结石、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以及肝胆管癌等。其中33例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作为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4±1)年,右侧7例,左侧21例,双侧5例;17例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作为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41±6)岁,平均病程(4±1)年,右侧5例,左侧9例,双侧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营养支持、增强肝功能储备、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等处理。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采取全身麻醉,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将其腹腔切开,游离肝脏周围血管,用钳夹住第二肝门与廉状韧带相距约0.5 cm的位置,然后指按解剖上的肝段、区、半肝或肝三区的范围切除肝组织。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手术方式不按照解剖上的肝段或区为单位进行切除,与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的肝切除范围有所差别。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予以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1.3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并发症、结石清除情况。

2结果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325±53)min、术中出血量(543±27)ml、住院时间(12±4)d、输血率9.1%(3/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2%(5/33)、结石清除率93.9%(31/33),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243±37)min、术中出血量(731±35)ml、住院时间(20±9)d、输血率35.3%(6/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3%(6/17)、结石清除率76.5%(13/17),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胆管结石为临床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一般是由于胆道寄生虫感染或复发性胆管炎等原因引起的发生于肝内外胆管内的结石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右上腹绞痛、黄疸等临床表现,而在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精神异常等症状。肝胆管结石的病变比较复杂,病变胆管常常会累及到肝胆管树的一个或多个区域,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否则病情反复发作出现的感染、梗死等可对病灶区的肝胆管树、肝实质于血管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造成复杂性肝内胆管狭窄以及慢性胆源性肝脓肿,并进一步发生严重胆道出血或脓毒血症以及局限性肝纤维萎缩等,这将很有可能会诱发胆管癌变[5],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存问题。

黄志强教授开创了肝胆管结石病用以肝叶切除术治疗的先河[2]。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手段,包括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肝部分切除术以及肝移植术等方法,其中的肝部分切除术已逐渐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归纳了以下四点为肝胆管结石病的肝叶切除术提供了病理学基础:1复杂性肝内胆管狭窄。对于这种情况,手术取石与胆道镜操作都有着很大的困难,原因在于结石反复梗阻导致感染、溃疡以及修复所形成的纤维瘢痕性增生,可引起胆管的狭窄及胆汁的淤积,从而不利于胆道镜、手术取石的开展。2胆源性肝脓肿。肝内结石伴有重大的感染性炎症反应,十分容易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从而会引起多发性胆源性肝脓肿,如果没有及时行肝叶切除或脓肿引流,那么随后可能出现的脓毒血症或胆道出血将关乎到患者的性命。3局限性肝纤维化变性萎缩。肝区纤维化变性萎缩的发生原因比较多,如胆管慢性炎症导致的胆管黏膜增生、慢性胆管炎诱发的肝动、静脉血管膜炎症所造成的血管闭塞、胆管管壁的肉芽组织修复与纤维化造成的胆管闭锁等[6]。4慢性肝胆管结石病长时间不予彻底的处理增加患者患肝胆管癌的可能[7]。

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手术一般术中出血量大,需要较长时间置管、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一般对于单侧肝胆管内结石可达到较好的结石清除目的,但对双侧复杂性结石就往往显得弱势了。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是根据肝段或肝叶为单位来对病变胆管树及其引流区域进行完整的切除,术中出血量得到减少,减小了输血的潜在危险,缩短了置管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可在更短时间内出院。本研究结果显示,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均优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肝胆管结石采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疗效明显比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更胜一筹,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顾永芳,王伟,程先硕.规则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29-32.

[2]李青.规则性和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5):4458-4460.

[3]舒远猛,蒋传成,黄汉民.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2,31(8):18.

[4]邓雄文.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67例肝胆管结石临床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75-176.

[5]贾世宾.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4(34):122-123.

[6]徐化恩,谢占涛,汤高枫,等.精准肝切除手术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探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83.

[7]蒋星星,曾志峰.精准肝切除和非规则性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比较.江西医药,2015(8):777-779.

分析规则 篇2

红黑游戏应用于参加领导力培训,参加游戏者在经历一场博弈之后,每每收获良多,普遍的心得是:双赢、合作、与人为善、包容等。这场游戏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合作与双赢?这场游戏所揭露的,仅仅是人性深处的自私、狭隘、不合作、背信弃义、争强好胜、窝里斗、表里不一?绝不仅仅如此。

游戏的全过程:将我们分成A、B两组,分到2个房间里,两组人之间不许交流,在经过内部讨论、投票之后向对方出牌,出牌只能是红黑两色。助教是通讯员,用于在两组之间公布对方的出牌,通讯员必须在确认A或B组的出牌结果有效之后,才能公布对方小组的出牌。

游戏规则:

1、双方各自选择出自己的组长,由组长组织投票,统计出多少红牌、多少黑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报告通讯员小组的投票的结果;

2、小组中,只要有一人弃权,则该次投票无效,投票的有效性由通讯员进行否定或确认;

3、得分规则如下:

如果双方都出黑牌,各得正3分

如果有一方为红牌,另一方为黑牌,则出黑牌方得负5分,出红牌方得正5分

如果双方都出红牌,各得负3分

4、游戏一定要进行5轮投票,其中第二轮得分×2,第四轮得分×3,最后的胜负规则是:累计正分最高者获胜。

游戏过程:

老师宣布游戏开始之后,小组之间不得交流,但小组内部可以充分沟通,两小组被分开在两个会议室,众人乱作一团,有少数人立即自告奋勇要求当组长,然后各自发表竞选宣言,最后,往往是自信心极强、嗓门大的人当选。

然后开始投票,这也是更加混乱的过程。少数人对游戏规则云里雾里,甚至毫不关心;有些人立即发表看法,有人要求选红牌,也有人提出选黑牌,相持不下。但最后通常是红色的呼声占了上风,因为他们的观点是:要么大家两败俱伤,要么我们就赢大了!而选黑色的人则抱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对方出黑,我们才有得分的机会,如果对方选红,自己就亏大了!更多的人是双面派,好象选红也行,选黑也行。人群中开始有了争论,不同的观点都想说服对方,而有些人懒得理会这一切。好一副芸芸众生像!

然后开始举手投票,统计投票时,结果总是不对,原来一是小组人数没有核实,二是有人要么举了两次手,要么根本不举手。混乱之中,有人开始呼吁更换组长,有人认为选举不民主,扬言要弃权,这个过程中,嗓门特别大的占有优势。在出现几次弃权后,大家都认为弃权是在浪费时间,于是众口一词:不许弃权!到后来,打算弃权的人也觉得内疚,也不再闹嚷了。因为游戏限制在半个小时完成5轮投票。

很快,通讯员来了,要求组长报告投票结果。组长这个时候对事情还没搞清楚呢,通讯员说:我宣布,你们小组的投票结果无效!通讯员一走,众人立即闹开,有反思问题的,有要求换组长的,还有询问游戏规则,混乱得一塌糊涂。

开始对组长不信任,换来换去,不能统一意见,把国人窝里横的面目充分表现出来。

选红的呼声逐渐高涨。众多摇摆不定的双面派,开始倾向于选红。选黑的在坚持,但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小。小组的结果出来了:选红!好不容易让通讯员认可了投票结果,这时第一轮的结果出来:A组选红、B组选红。双方各得负3分。我是A组的,我的领导力不够,不愿上前和他们去争斗,但我坚定的选黑,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A组一直选红,我也只能无奈的摇头,而不能冲上前去感召选黑,B组在第三轮选了黑,A组就更觉得赢定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投完5轮,游戏结束了。很多人没有任何感觉,在算着得分,比着输赢。

人生也不就是一场游戏吗?但人生这场游戏最重要的不同点,就是我们仅有一次机会――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游戏玩得不好,我们可以重新来过,我们甚至可以改变游戏规则,以获得对我们有利的结果,但我们的人生呢?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任何规则,甚至我们也会有游戏临近结束之际,才知道这场游戏的规则和寓意,这是个多么可悲和无奈的事实!

让我们回顾一下,游戏给予我们的反思和启迪:

团队中的人性

选小组长的过程,河粉机,正是一个人性集中展露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张扬、有的人沉默、有的人迷茫。对于任何一位领导人,唤醒“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带领团队取胜的首要目标。

当通讯员否定小组的投票结果之后,小组内部往往立即产生骚动,这时小组长如果不够强势,他将失去地位,但如果小组长过分强势,他也带领团队进入误区,这场游戏的结果说明了这一点。

经历最初的无序状态之后,有三种人的面目基本清晰,让我们近距离地看一看他们的眼睛,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一种人,坚决要求出红牌,他们代表了人性深处的好斗、攻击、自私和自我至上。他们的口号是:要么赢得整个世界,要么彻底失去,或者与对手同归于尽!这是非常典型的赌徒心态。或者说,这是狼的行为。

第二种人,他们是温和的,包容的,他们希望与竞争共同把市场做大,达到双赢。他们是理性的,但更多的是理想主义:他们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宽容、和气、与人为善,就一定能得到对方的相同的回应,他们怎么知道一定就能双赢呢?他们的理想是有条件的,他们需要生活适宜的环境里。或者说,这是羊的行为。

第三种人,他们是盲目的,迷惑的,他们缺乏足够的智慧去明辨是非,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出什么牌,他们很容易受到诱导,可以说,他们的心智基本是不成熟的,或者,是不负责任的,因此,他们要么随大流,要么不表态,要么干脆放弃。

那个,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即是理性,也是现实的,充满智慧,即懂得积极进取,又知道宽容包涵,也知道适时放弃的人?没有。因为这正是游戏设计的圈套,游戏设计者只想通过这个游戏,集中地暴露人性中隐藏的、阴暗的东西,毕竟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自己的盲点和误区,不幸的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因此,集中暴露人性弱点,正是游戏设计的精妙之处。

在游戏之中,人们轻易就放弃了“放弃”这种权利,因为如果这样会耽搁大家的时间。在团队,有时我们也会轻易放弃,因为我们要考虑集体的利益。但是我们回顾一下游戏的胜负规则:累计正分最高者获胜。事实上,如果我们坚持弃权,至少我们还可以得到“0”分,而不是双方血淋淋都得了很高的负分!于是有人说,退出,也是一种智慧,正如三十六计中 “走为上”一样,在某些场合下,这正是最高的智慧。

真正的强者,一定拥有强者的智慧,那就是“强者的心态,弱者的姿态”。他们可以把身段放低,他们谦恭而温良,他们的“诚信”,不用挂在脸上,也不用说出声来,那只是他们的基本信念。这样的强者,他们在哪里呢?

真正由强者主导的世界,一定会给弱者设置退出的机制,而且会保护这种机制。但是真正的弱者,家用和面机,能不能把握这样的机会呢?懂得退出的人,往往不再是弱者;而不懂退出的人,才是真正需要保护的,但他们往往并不明白,谁能帮得了他们呢?

反思我们在团队之中,有多少时候敢于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向目标迈进而不是改变目标。因为我们太容易让自己变得灵活,我们的理由是,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我们的目标可以调整,方向可以改变,战略可以重建。我们的理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而有些时候,我们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反对和批评意见,我们认为,这是对的,我们就矢志不移地去做,最后的结果,也许我们成功了,也许失败,我们如何来反思呢?难道仅仅给自己说:这是天意,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三分人事,七分天命?

如果真是这样,这些话无须我们说出来,因为绝对的真理人人都知道,说出来,反倒成为废话。那么,什么才是我们为与不为的指导原则?

首先是责任。既然成为团队的领导,就要为这个团队付出一切。一位母亲,在子女陷入困境之时,往往会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将自己的孩子拯救出来,我们在歌颂这伟大母性的同时,不妨想想,这种力量来自何方?不正是责任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领导为团队的付出,比得上母亲对子女的付出呢?国有企业显然做不到,因为领导是上级任命的,不象母亲之于子女,经历了十月怀胎之苦,经历了一朝分娩之痛,不象母亲之于子女那样,血脉相通、心心相映。某些领导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束缚,只有少数人理解,这是责任。

其次是智慧,是在责任基础之上的智慧,或者说是在智慧基础之上的责任。最初我们可能并不聪明,但责任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最初我们还不够强大,也是责任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有智慧的责任可以避免我们犯方向性的错误。

如果我们愿意为团队奉献,那么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要成为团队的领导人,或者在团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这样才做到自己的责任。当然,我们在团队的地位,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责任心,一方面也取决于我们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成为团队的领导,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个进攻或者防守的策略,我们还可以选择放弃,还可以放弃不作为,这也是我们的权利啊,我们为什么要轻易地放弃这种权利?

这时想到诸葛亮的六出祈山。在传统文人的心中,六出祈山代表了一种责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先生在先王临前之际做出的承诺。面对平庸无能的上司,如果他真的为天下苍生承担责任,他为什么不取而代之?面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收复中原之战,他为什么要坚持出山,直到战死在沙场?这可能已经不是智慧与责任的问题,而是信仰的问题。信仰是不可以指责的。对于有信仰的团队领导,他一样会犯错误,一样会走向死亡,但我们不能不去尊敬。

需要说明的事,红黑游戏基本上不会有赢家。没有人在这场游戏会感觉自己真正赢了,所有的人都在反思,为自己人生的盲点和误区,为人性深处的欲望,为人与人组成的社会。

最后,想到李嘉诚先生在今年四月接见大陆来访的企业家时,提出的四个问题:

1、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

2、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3、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

关联规则,数据分析的一把利器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关联规则;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89-1

关联规则是由Agrawal在1993年提出的,他阐述了有些事物之间有着联系或强相互联系,事物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联系。94年他又提出了《Apriori》著论,更加深入地说明了关联规则与数据挖掘的关系,数据挖掘极大地带动了人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大家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使大众获得了较大的利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利用关联规则,强调数据挖掘和高效利用数据等方面,阐述了关联规则在信息技术下的发展。

一、利用关联规则,找到隐含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当今已形成了一种互联网+的趋势,我国正在飞速进入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这也是一种关联规则,之所以学习和重视这门课程是因为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需要、追赶时代的潮流。这就对教师有了极大的要求,而我们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则需要去利用关联规则,找到有价值的隐含信息。

就像我在讲到word与Excel时所举的一个例子,利用最普通最简便的例子来表达最深刻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加有效快速地学到所要学的知识,利用关联规则找到其中的隐含信息更加容易记住和理解其中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应该是最了解不过的了,那我就以数学中最简单的集合给学生们举了个例子,就拿集合A与集合B来说,集合A与集合B是两个不同的集合,每个集合都有其特定的元素,而关联规则就是它们的交集,就是两集合中共同的元素。举个一般的特例,假设A={1,2,3,4,5,6},B={2,4,6,8,9},那么A∩B={2,4,6},其实这就像教师所教的信息技术中的word与Excel一样,虽然两者看似并无关联但真正的学起来,通过大量的数据得出结论,你会发现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样我们就利用了关联规则找到了其中的隐含信息。

二、强调数据挖掘,构建成绩数据

虽说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使信息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也越来越受重视,但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还是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成绩,所以数据挖掘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虽然平常与学生的交流少了点,但是可以对学生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有关学生的大量数据来了解学生的成绩,所以教师应强调数据挖掘,构建成绩数据。

我原来在课上举过一个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深入了解计算机的例子以此来让我对学生了解的更多,这样尽管与学生交流的不多接触的不多,我也能够对学生的成绩有所了解,使我能掌握学生学习方面的有关情况从而达到构建学生成绩数据的目的。我同事的儿子在上初中时就对计算机有些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家长的鼓励下开始自学计算机,早在之前和他一般大的学生也接触过计算机的入门学习,而他却与一般孩子不一样,在那些觉得每天上微机课是一种煎熬或每天只知道打游戏的学生看来这是荒谬的,但是他不以为然,反而更加激起了他想深入探究的欲望。凭着他的努力与热情他学习了计算机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三、高效利用数据,提高管理效率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支付,搜索引擎和云服务等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及推广,作为数据紧密型企业的当前,高效利用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引领互联网的潮流教师应通过数据挖掘获得大量的研究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而学生更应努力学好计算机系这门课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当我在讲到powerpoint时,举了一个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顾客在各种商业区无论大小都会看到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是顾客对商品的购买程度则并不理想,比如说你走向一个货架并没想好买什么那么便会漫无目的的闲逛,对于售货员的热情也就会熟视无睹,更甚者会生出一种厌恶之情。那么有些人购物呢也是有目的性的,早在去商业区之前就已做好打算并搜集了大量有关该商品的数据,对比各种厂商的货物从性价比,商品做工,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然后决定去哪家商店。但是往往在找东西时浪费大量的时间,这便给真正想购物的顾客带来不便,这就需要经营商发挥才能,尽最大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记得有一次去商店买牛奶,理智的经营者便将牛奶与杯子放在一起,但这应该算是常见的组合,其实这是由大量的数据得出的,在没有这个组合之前,人们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关联,买牛奶的大部分人都会在选择牛奶的同时去购买杯子。这么一个普遍的小细节却给了经营者灵感,高效利用数据,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使牛奶与杯子的销售量都在上升。

数据挖掘已时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大量的数据却显得杂乱无章,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这就需要我们高效利用数据,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这不仅能使管理教学事半功倍,在企业管经营、融资管理等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如此。

数据库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但是人工分析是很难做到的,而数据挖掘则是用来完成这项任务的。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人员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出隐含有效信息来加以利用,做出准确而高效的关联规则。所以对于关联规则而言,数据挖掘就是一把利器,谁都无法忽视它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孝文.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与发展趋势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5).

Snort规则检测及其优化分析 篇4

Snort是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开放源代码的轻量级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NIDS) , 所谓轻量级是指在检测时尽可能少地影响网络的正常操作。虽然Snort代码极为简洁、短小, 但功能强大, 具备跨系统平台操作和对系统影响最小等特征, 并且允许管理员在短时间内通过修改配置进行实时的安全响应。目前最新版本是Snort 2.6。

1 Snort规则处理

Snort规则处理模块完成与规则有关的各种功能, 主要包括Snort规则解析和Snort规则检测两部分。

1.1 Snort规则解析

Snort使用一种简单、灵活、高效的规则描述语言。Snort规则可以划分为两个逻辑部分:规则头和规则选项。规则头包含了规则动作、协议、源地址、目的地址、网络掩码、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信息;规则选项包含警报信息以及用于确定是否触发规则相应动作而需检查的数据包的详细信息。

Snort将所有已知的攻击以规则的形式存放在规则库中, 系统初始化并解析规则时, 根据规则所用协议分别生成TCP、UDP、ICMP和IP四个不同的规则树。Snort规则树的数据结构在rules.h文件中进行定义。每一个规则树包含独立的三维链表:Rule Tree Node (规则头) 、Opt Tree Node (规则选项) 和函数指针 (指向规则行为) 。在RTN节点 (即链表头节点) 中包含的是IP地址及端口号等信息, 而OTN节点 (即链表节点) 中包含的是规则选项。Snort规则解析将具有共同属性 (例如:源IP、目的IP、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的链表选项压缩到一个单独的链表头中。

1.2 Snort规则检测

当Snort发送一个数据包到规则检测引擎时, 首先分析该数据包使用哪个协议以决定将与对应的规则树进行匹配;然后与RTN节点依次进行匹配, 当与一个链表头节点相匹配时, 向下与逐个OTN节点进行匹配。每个OTN节点包含一条规则所对应的全部选项, 同时包含一组函数指针, 用来实现对这些选项的匹配操作。当数据包与某个OTN节点相匹配时, 即判断此数据包为攻击数据包并将触发规则中定义的规则行为。

2 标准Snort规则匹配存在的问题

标准的Snort系统采用单进程方式运行, 对截获的每个数据包都需逐个串行地进行检测的方法, 即遍历整个规则集来判断一个数据包是否有匹配的规则。

Snort的规则按照四个参数来分类:源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源端口范围, 目的端口范围。对数据包进行规则匹配时, Snort检测每个规则集的四个参数来确定是否检测这个规则集还是简单地移动到下一个规则集。如果一个数据包匹配这个规则集的四个参数, 则按顺序检测这个规则集中的所有规则, 并按顺序检测每个规则的参数。当一个规则集的所有规则检测完之后, Snort将检测下一个规则集的四个参数再重复这个检测过程。

通常, 当处理规则集数目比较少的时候这个检测策略是相对有效的。但是, 当一个规则集中有10个以上的规则时, 这种检测策略效率就会很低, 因为一个规则集中的所有规则都将串行地进行匹配, 即一个规则中的所有选项都逐一进行匹配。另外, 它还会使一个数据包与多个规则集匹配, 从而大大降低了匹配速度, 且可能出现漏包现象, 并最终降低Snort系统的性能, 难以满足入侵检测系统高实时性的要求。为此, 急需采取措施, 以提高Snort系统的实时检测性能。

3 Snort的规则检测优化

规则检测是Snort的核心运算模块, 如果能够提高它的运算速度, 将有效提高Snort的整体性能。下面从模式匹配算法和规则优化两个方面来讨论Snort的规则检测优化。

3.1 改进模式匹配算法

模式匹配是Snort系统主要的性能瓶颈, 约占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30%。因此, 对Snort系统的性能优化工作, 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和改进模式匹配算法的效率。

B M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单模式匹配算法, 该算法从模式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自右至左逐个字符与正文中的字符进行比较, 其时间复杂度为O (mn) , 最优时为O (n/m) 。但是, 在Snort系统中进行多模式匹配时, 需要重复多遍执行, 其效果不佳。

对于多模式匹配来说, Aho-Corasic算法并行搜索模式集合要比应用BM算法逐一地搜索多个模式串高效得多。其预处理时间取决于规则集中最长模式的长度。AC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 (m) 。然而, 基于有限自动机的算法必须逐一地查看文本的每个字符, 这样会影响匹配速度和工作性能。

AC-BM算法把AC算法和BM算法的基本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在Snort系统上并行地多模式搜索比BM算法搜索快1.02~3.32倍。然而, AC-BM算法将对Snort规则重排序, 这也意味着规则无法区分优先级。其次, AC-BM算法需要额外的数据结构来搜索noncase-sensitive模式。

Wu-Manber算法是另一种应用广泛的多模式匹配算法。该算法采用了Boyer-Moore算法的框架, 在预处理所有模式时使用一个2-byte的跳转表。此外, 在进行匹配的时候, 它使用散列表选择关键词集合中的一个子集与当前文本进行匹配, 减少无谓的匹配运算。

总的来说, Wu-Manber算法是Snort系统的较好选择。因此, 我们采用Wu-Manber算法作为当搜索集个数超过10个时的默认检测引擎。AC算法则作为可供用户选择的检测引擎, 而B M算法就用于小规则集的检测中。

3.2 一种基于优化规则集的检测方案

针对Snort的每一个数据包都要对所有规则进行匹配的缺陷, 提出了一种规则优化的方案。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将Snort的规则划分为多个子集, 使得每一个数据包匹配时仅有一个规则集与之匹配, 从而只需要在这个规则集内对这个包进行匹配。

规则优化创建的规则集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原则:

(1) 尽量创建最小的, 最有效率的规则集;

(2) 创建独立的规则集, 使得每一个被检测的数据包, 只需要对一个规则集进行匹配。

规则优化在系统初始化时通过使用惟一的规则参数来创建规则集, 例如源端口、目的端口和规则内容选项等。对于每个传输协议来说所选的参数是不同的, 因为每个协议都有不同的标志。规则优化采用那些能惟一确定某一规则的参数来形成不同的子规则集, 从而使得多规则检测引擎只需检测较小的规则集。更重要的是, 这使得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根据其自身特点被归到一个子规则集中。

对于不同的传输协议, 确定规则集的参数是不同的。对应于不同协议, 所选择的参数可参考如下:

(1) TCP/UDP:源端口目的端口

(2) ICMP:ICMP类型

(3) IP:传输协议id

当Snort系统运行时, 规则优化为每一个处理的数据包选择一个规则子集。规则优化只是多规则检测引擎的第一步, 因为选择规则集取决于对数据包参数和规则参数的匹配。也就是说, 规则优化为多规则检测引擎过滤出那些需要进一步检测的规则。

多规则检测引擎使用一种基于优化规则集的检测算法。因为所有要检测的规则已经划分到一个规则子集中, 检测算法可对规则并行地进行匹配。这种并行匹配算法加上已经优化的规则集, 降低了总体的检测处理时间。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Snort源码的分析, 从Snort规则检测所存在的问题出发, 比较了已有的模式匹配算法, 并讨论一种基于优化规则集的检测方案, 使得规则并行地进行匹配, 提高了系统的匹配速度。另外, 网络攻击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 在系统检测出多个攻击数据包后, 动态调整规则的次序, 使之与后继的数据包尽快匹配, 将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下一步的研究将对此进行设计和改善。

参考文献

[1]Snort 2.0: Rule Optimizer. Sourcefire, Inc. http://www.snort.org.2004.4.

[2]Neil Desai, Increasing Performance in High Speed NIDS, A look at Snort’s Internals. http:// www. cisudel.edu/ ̄zhi/www. docshow.net .2002.

[3]Rongtai Liu, Nenfu Huang, and Chihhao Chen. A Fast String-Matching Algorithm for NetworkProcessor-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ACM Transactions o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 Vol. 3, No. 3, August 2004.

[4]Marc Norton. Optimizing Pattern Matching for Intrusion Detection.S ourcefire, Inc.http://www.snort.org.2004.9.

小学生规则意识培养个案分析 篇5

2013年下期,我接手的一年级新生中,有一位特点鲜明的学生脱颖而出。他叫李桂洋,学习上,积极性特别高,特别自觉。只要有不会做的题,不管老师在什么地方,也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他都会哭着跑来问,直到弄懂为止。而每次做作业,他也总是第一个完成,他从来不会不完成作业就去玩或什么的。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却让我们非常头疼-------课间,教室里、操场上随处可见他活跃的身影,有时他甚至一个人躺在地上打滚,丝毫不注意安全和卫生。曾经有一次,一听到“下课”就冲出教室的他,与正从楼梯上下来的同学迎面相撞,至今前额上还留有伤痕。可他倒好,伤还没好就忘了疼,照常疯玩不误!课堂上,数他的课堂纪律最差。他几乎不会端端正正坐着听完任何一节课,刚给他排好的桌椅一转眼就乱了;让他坐端正,手放好。他又翘起了二郎腿;刚让他把腿放好了,手又乱放了-----有一次课堂上,我正在讲课,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咚”的一声响,着实把我和同学吓了一跳,我马上往教室四周一看,只见李桂洋已人仰马翻在地,好在椅子没压着他。再一看他还满脸笑意,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只好停下课又以此对全班同学进行规则纪律教育-------再看校外,上、放学的途中他没有家长来接,他便在马路上横冲直撞,为此有同学经常向老师反映。课后,这一事件引起了我的深思,李桂洋以往的总表现又浮现在眼前。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为什么对班集体没有一点爱心和责任感?为什么这么没有规则意识?为什么会无视校纪班规?看来对他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迫在眉睫。我的具体做法是:

家访,是教师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第一步。

首先,我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李桂洋的父母都是生意人,而且特别忙。虽然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却几乎不管他学习、习惯。有时李桂洋一套衣服穿了一两周,或衣服穿少了,他的父母也无暇过问。交谈中,他的父母对儿子在校的习惯表现也一脸无奈,只希望老师在学校严加管教。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习惯的重要性做了沟通,对家庭因素造成李桂洋身上的不良习惯进行了分析,商讨了改进办法,然后向其父母介绍了几点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和优秀家长的经验。家访后的一段时间,家长经常打电话向老师询问李桂洋的在校情况,而李桂洋本人,衣服穿得比以前干净了,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看到他的变化,我开始了对他进行规则意识培养的第二步。

个别谈话是加深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有效方法。

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后,接着,我对李桂洋进行了个别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李桂洋其实特别爱学习,特别想当一名好学生、班干部,但他却克服不了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不懂礼貌、不爱清洁卫生、自私任性等坏习惯,他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做。对此,我首先对他的优点进行了肯定,告诉他只要改掉了坏习惯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我们从保护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生活实例谈起,让他明白一个社会中,人们如果没有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社会就不会有序运转。然后谈到了校纪班规,让他明白一个班级也是如此,我还要求他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内容熟记于心。谈话下来,李桂洋对自己以前校内外的种种表现有了一些悔意。我见机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在班上的同学中推荐了几个遵守规则的同学作为他学习的榜样,时时提醒他向榜样学习,让他通过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规则意识的形成还需要严格、合理、科学的训练。

接下来我对李桂洋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则训练。包括课堂常规的训练,学校规则的训练,文明礼仪的训练,交通规则的训练等。我坚信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上,烙下良好习惯的痕迹。因此,每一项规则我都做到讲明厉害,讲清做法再严格训练。要他坚持每日“三省吾身”。做的好的地方,我会及时表扬有时甚至会在班上向学生推荐。如每次到李桂洋值日时,他都非常积极。又是擦黑板,又是抱本子,还把讲台整理的干干净净的。对此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但对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也会适当的予以惩罚。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从而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但这要与耐心的说服教育联合并用,以免给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激起逆反心理。对于李桂洋最大的问题------不遵守课堂常规的问题,我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从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开始训练到课堂坐姿、发言、提问、倾听逐步加深难度,进行训练。每一到两周重点训练解决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养成好了这一个习惯,在训练下一个习惯。有时他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有“反复”的特点,我采用“抓反复”、“反复抓”的方法,通过强化训练来取得好的效果。在班上找榜样来当小助手,具体监督训练他某一方面的习惯,既使榜样感到受表扬的愉快,也使李桂洋认识

到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激发他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乐学愿学,提高训练效果。

立足课堂,适时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课堂上,我常常借助于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文本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如课文《规则之美》,让学生通过听、读感受到人人遵守规则所营造出的社会和谐之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营造我们的校园之美、课堂之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上下楼梯靠右行,有的说课件不在教室追逐打闹,有的说爱清洁讲卫生、不乱丢乱扔,还有的说课堂上保持教室安静、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还针对班上同学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改正方法,李桂洋同学在这样的课上也受到了教育,受益匪浅。有时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也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的好素材。

规则意识教育成果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巩固。

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应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时还能达到教育和巩固的目的。课余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规则游戏,如玩跳棋、“蚂蚁搬家”等,开始,李桂洋犯规的次数最多,他只注重结果,而不拿规则当回事。特别是“蚂蚁搬家”游戏中,他不学蚂蚁的样子搬运食物(篮球),别的同学蹲着运篮球能坚持到终点线,而他半蹲着身子,走着走着就跑,因此被罚的最多。但无论怎样,他都要坚持玩游戏,参与的热情特别 高,并且一次比一次遵守规则,渐渐地他也能坚持遵守游戏规则一次也不犯规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想:“这也是规则之美吧!”

碳关税与WTO规则的相符性分析 篇6

关键词:气候变化;碳关税;WTO规则;环境例外条款

由于在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分配上存在的分歧,一些发达国家企图利用所谓的“碳关税(carbon tariff)”来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以保护因履行减排义务承受环境内在成本的本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我国是碳密集产品出口大国,碳关税的征收势必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作为WTO的成员国,利用WTO体制解决有关碳关税的环境贸易之争,是十分必要的。

一、碳关税的征收违背了WTO基本原则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1碳关税并不是针对所有国家征收的,以美国的国际储备配额计划为例,对象是未承担减排义务或未采取与美国排放交易机制具有可比性的措施的国家。并非WTO所有成员国都被美国排除在国际储备配额计划之外。美国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迫使没有负担减排义务的国家购买其国际储备配额或自觉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明显是针对中国和印度等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中大国,这一制度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

碳关税的征收还有可能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判定一项行为是否违反国民待遇原则,就涉及了同类产品的认定和是否为保护国内生产者之目的。以美国的国际储备配额计划为例,美国国内的产品生产商只需要按照实际排放量购买相应的排放配额,而进口产品则要按照美国国内相同产品生产商在商品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来购买配额。如果碳关税的征收涉及到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不考虑个案,只是依照某类产品的平均碳足迹为数据确立配额的购买量的情况下征收碳关税,与其国内产品显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因为,根据美国的国际储备配额计划,对于国内相关部门的碳排放是考虑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个案情况的。

二、碳关税与GATT1994第20条例外条款适用分析

(一)碳关税与GATT第20条(b)款。GATT第20条(b)款规定成员国亦可以采取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在争端解决机构对具体案件进行裁决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一国措施的真实意图。一般来说,主张碳关税的原因除上述保护环境之目的之外,还是为了保护本国贸易不因承担环境内在成本而使竞争力受到损失,同时促使减排标准相对宽松的国家制定更为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因为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减排标准,也就是说,即使实施了碳关税,在短期内也不能达到全球范围内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2

对“必需”的理解是碳关税是否符合此款的关键所在。“必需”包含两层含义:(1)不存在不违反总协定的“选择方法”,即除了该项措施外,没有符合GATT/WTO法的其他措施可以采取;(二)措施需是最少贸易限制的,即在合理有效地措施中,与GATT其他条款的不协调程度最低。3碳关税作为一种单边的环境贸易政策,很难认定是减少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的唯一措施。除了征收碳关税,一国完全可以通过清洁排放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和能源服务等方式帮助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从这一点上也无法说明碳关税符合“必需”的要求。

即使不存在不违反总协定的其他方法,缔约方并非完全不受拘束而可以任意运用各种与GATT相抵触的措施,而在其指定与实施国内政策的时候,还必需选用与GATT自由贸易规范冲突性最小或对贸易造成限制最小的措施。4如通过谈判和磋商等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

(二)碳关税与GATT第20条引言。对于第20条引言中规定的“情形相同的国家”、“武断的歧视”、“不合理的歧视”“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等关键概念,GATT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只能结合GATT/WTO的一些案件审判实践对这些概念加以理解。在海龟海虾案中,上诉机构指出,公法第609条最明显的瑕疵是对其他政府的故意和实际的强制影响。该法案实质上是要求所有出口国均采用与美国基本相同的保护措施,否则将会实施经济禁运。上诉机构认为,在国际贸易关系中,不允许任何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以经济禁运作为威胁,迫使其他国家采取基本相同的政策,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不同情况。美国在未与其他国家进行有效地双边或多边谈判的情况下,擅自采取多边贸易措施,是明显的武断和不合理的歧视。从上述条款可知,如果对不考虑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统一征收碳关税,不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积累排放量和人均消费量,即使形式上是平等的,实质上也是武断的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不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现在排放量大于发达国家就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减排义务,因为更多的温室气体是由于发达的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这既是所谓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础。那么,如果碳关税不是针对每个产品的碳排放进行评估,而只是按照国内同类产品的平均碳排放量来确定进口商需要购买的配额,那么排放量低的产品就会受到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参考文献:

[1] 张昕宇.“碳关税”性质界定研究[J].求索,2010(9).

分析规则 篇7

反水波纹填充规则根据:从外向中心扩张, 一圈一圈填充单元格, 共25圈, 每圈从8个方向进行填充。填充规则如图1所示。

判断1个单元格内是否相邻违约valid Data Unit方法, 判断1个单元格内是否相邻的相邻违约valid Near Unit方法, 与顺序型相同。填充1个单元格内2-5个整数full Unit方法, 与S型相同。

(1) 判断是否相邻格违约8个格, 从i-1到i+1行, 从j-1到j+1列, 除 (i, j) 格:

(2) 判断是否i, j位置相邻的相邻格违约, 不能相同。判断16个格。

(3) 填充三维int数组单元格, 即填充50*50矩阵:

2 合并填充规则

经过测试与验证, 在不同的情况下每种填充规则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因此将顺序填充、S型填充、水波纹填充、反水波纹填充规则加以综合使得违约分达到最低, 并输出所统计的违约分及执行所用时间。

(1) 计算相邻违约分。

相邻单元格相等违约积20分, 双向积40分。相邻单元格相邻违约积10分, 双向积20分。违约分数组strvalid, (m, 0) 为当前单元格位置, (m, 1) 为违约单元格位置, (m, 2) 为1-30整数值, (m, 3) 为违约值, (m, 4) 为违约分。相邻违约数组varvalid, 由validvalue:1-30值, validcount:违约个数, validarr违约位置数组组成。validarr中 (m, 0) 为违约位置, (m, 1) 为违约类型, 违约类型为2是相邻单元格相等违约, 违约类型为1是相邻单元格相邻违约:

(2) 计算相邻的相邻违约分。

代码如下:

(3) 综合填充规则。

在项目根目录下添加主窗体Frm Ditribute.cs, 如图2所示。

首先, 选择输入随机矩阵Excel文件, 选择输出报表Excel文件。 (文件名必须为Result Excel.xls, 请先将该文件拷贝到运行机上或将运行机上的结果文件名改为Result Excel.xls, 这是避免结果文件的行列标题没有或数据区域不是从B2格开始的。) 其次, 确认输入输出文件, 以防止文件不存在, 或输出文件不是Result Excel.xls。最后, 分配数据, 显示总违约分, 运行时间。Result Excel.xls本项目没有对违约位置进行排序。

其中“数据分配按钮”部分代码如下:

(4) 数据测试。

在不同的情况下每种填充规则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测试情况表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Nick Randolph.Visual Studio 2010高级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01.

[2]邱仲潘.Visual Basic 2010 (中文版) 从入门到精通[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01.

分析规则 篇8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

不同国家对于非法证据的解释虽然各有差异, 但实质大多相同。联合国对于非法证据的诠释为:用酷刑、不人道或非法形式获得的信息或称述。欧盟国家则认为其是非法获得证据、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的证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对于非法证据的定义为:采集方法或程序不合理, 侦查人员违法相关法律规定或使用非法途径获得的证据。

目前学界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定义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其实质排除非法获得证据或供述方法的统称, 也就是指执法机关必须采用合乎法律规定的证据作为定案证据;也有学者认为, 各个国家对于非法证据的定义不同导致其排除条件和范围存在差异。笔者认为, 非法证据是执法人员或执法机关采用不正当途径或违法方法获得的证据, 不能在刑事诉讼中使用, 这样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观念。

二、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一)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立法

为了统筹司法实践的执法力度, 解决违法取证这一问题, 必须要对非法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从而规范司法取证。现代社会中, 暴力执法和逼供的现象越来越少, 但变相逼供等方式层出不穷, 例如不让嫌疑人睡觉、用灯光刺激其研究、不给喝水或禁食等变相逼供方法, 以及辱骂、恐吓、威胁等不人道行为, 使得嫌疑人备受折磨。这些方法虽然表面上不会给嫌疑人带来身体上的明显损伤, 但实际上心理承受了极大的折磨, 为了避免这些折磨, 嫌疑人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供述。模糊的规定和用词, 使得人们无法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并且给执法机关违法取证创造了一定的空间。笔者认为刑法中需要对非法取证行为或方法做出详细规定, 并将已了解的或现实存在的方法进行称述, 从而指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应用。例如德国《形式诉讼法典》中明确指出:嫌疑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自白, 不能用虐待、疲劳、伤害、药物、折磨、欺骗、恐吓或催眠等方法逼迫嫌疑人供述。只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实施强制。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建议, 通过采用明确规定的方法, 能够更好指导司法人员掌握取证标准和尺度。此外, 执法人员采用欺骗、诱导等方式在非法取证中也比较常见, 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对引诱、欺骗获得的证据进行排除, 这主要是由于这些方法会导致证据失真, 失去其根本意义。应当立足与未来长远发展, 将“诱导、欺骗”作为不正当取证方法, 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

(二) 健全相关制度建设

(1) 完善审讯录像制度:录音录像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因此其具有较高等证明力, 可以作为案件证据。但是也有一定规定限制了其的应用, 例如录音录像与笔录记载有出入, 导致案件审讯受到影响, 同时也没有其他证据可以证实, 一般是采用有利于嫌疑人的原则进行采集。此外, 需要细化审讯录像制度的流程和规范, 并且重视这一制度的落实, 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与作用。 (2) 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目前全球中有许多国家都应用了侦查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模式, 例如美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但是我国对于这一制度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同时, 为了提高司法的公正性、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 需要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范围。 (3) 建立健全惩罚制度:非法证据违背了法治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对案件的审判造成了严重影响, 严重损害嫌疑人的切实利益。但是违法取证还达不到犯罪程度, 无法对违法取证的侦查人员进行刑事追究。笔者建议需要加大对违法取证的惩戒力度, 可以给予降级、撤职、停职等处理措施, 同时给予被迫害者经济赔偿。

三、结语

文章首先介绍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 然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旨在推动我国司法取证的建设, 保障我国法治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摘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除了能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健全法治制度外, 同时对于发现案件的真相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虽然对非法证据提出了一些规定, 但是在刑事取证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容易出现非法取证现象。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陈桂明, 相庆梅.民事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初探——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J].现代法学, 2014, 26 (2) :21-27.

[2]苏喜民, 阎玮.侦查环节的权利保障机制初探——以侦查环节实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视角[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23 (1) :95-98.

分析规则 篇9

Pushover分析方法由于其简单实用, 而后随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在地震工程界引起广泛的兴趣。Pushover分析方法本质上是一种与反应谱相结合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它按一定水平荷载加载方式, 对结构施加单调递增的水平荷载, 逐步将结构推至一个给定的目标位移来研究分析结构的非线性性能, 从而判断结构及构件的变形受力是否满足要求。

本文选取了四种框架结构, 一种为三层规则框架结构, 其他三种为不规则结构, 分别采用四种加载模式 (均布、曲线、倒三角、多振型) , 对四种结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1 水平荷载加载模式[4]

在进行Pushover分析时, 水平加载模式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影响着Pushover分析的结果。一个合理的加载模式, 既要反映出地震作用下结构层惯性力的分布特性, 又应该使所求得的位移能大体真实反映出地震作用下的位移状况[1]。在Pushover分析过程中可以假定加载模式是不变的, 即不考虑结构变形过程引起的地震力分布的变化, 这样的Pushover分析结果有时可能会与实际的非线性动力反应有较大的差别, 特别是在高阶阵型影响比较大以及层间剪切力与层间变形的关系对所加荷载模式特别敏感时这一点尤为明显。因此Krawinnkler建议, 对于高阶阵型影响较大的结构, 应至少采用两种以上的加载模式进行Pushover分析[6]。本文采用四种加载模式分别是:均匀加载模式、倒三角加载模式、曲线加载模式和考虑多振型的SRSS加载模式。

方式1:均布加载:沿结构竖向均匀施加水平荷载。

方式2:倒三角加载:沿结构竖向倒三角施加水平荷载。

方式3:曲线加载。

Ρi=Wihikm=1nWmhmkVb (1)

其中, n为结构层数;hi, hm分别为结构第i, m层距地面的高度;Wi, Wm分别为结构第i, m层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Vb为基底剪力;参数k取值与结构基周期T有关。

方式4:考虑多个振型的SRSS加载模式, 是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平方和开平方 (SRSS) , 计算结构各层的层间剪力, 由各层层间剪力反算各层水平荷载。

2 算例

本文所采用的框架结构的平、立面图如图1所示。

1) 结构均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首层层高均为4.2m, 上面层层高均为3.3 m, 设防烈度为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场地特征周期为0.35 s, 混凝土梁柱均为C30。

2) 由图1可知, 结构每一网格均为6m×6 m, 梁采用250 mm×500 mm。柱子截面与层高有关。层高为6层的结构, 1层~3层边柱为0.5 m×0.5 m, 中柱为0.6 m×0.6 m;4层~6层边柱为0.4 m×0.4 m, 中柱为0.5 m×0.5 m。3层的结构边柱为0.4 m×0.4 m, 中柱为0.5 m×0.5 m。

3) 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 Beam189模拟梁柱, 楼板自重及其上面的活荷载将以集中质量加在节点上用Mass21模拟。

4) 结构采用四种加载模式进行Pushover分析, 直到结构顶点的层间位移达到1/50时, 认为结构破坏[3]。取此时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位移图进行比较, 如图2~图9所示。

3 结语

通过对上述四个比较简单的结构分析、计算, 由图2~图9可得以下结论:

1) 比较低层结构1, 2和多层结构3, 4, 随着层数增大这几种加载模式的计算差别也随之有些增大。而不规则结构与规则结构相比, 这几种加载模式所计算的结果还是差别很小的。因此, 对不规则多层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来判断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可行的。

2) 由图2~图9可以看到倒三角和曲线加载模式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在分析中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种, 减少一种加载方式来减小计算量。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李刚, 程耿东.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熊向阳, 戚震华.侧向荷载分布方式对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的影响[J].建筑科学, 2000, 17 (5) :8-13.

[4]侯爱华, 汪梦甫, 周锡元.Pushover分析方法中各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方式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 2007, 23 (3) :120-128.

[5]赵丽清.建筑抗震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 2008, 34 (18) :89-90.

分析规则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1 收集材料

收集来该院就诊尿液标本1 037份。尿液留取标准依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3],所采集标本均在2h内完成全部检测。选择2012年7月份门诊和住院尿液常规标本205份,以验证所建立复检规则的临床有效性。

1.2.2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UF-5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广州高尔宝公司GBT-50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显微镜检测采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

2 方法

2.1 自动化尿液常规分析

每日随机抽取5~10份新鲜中段尿液标本,每份标本于留取2 h内分别用干化学分析仪GBT-500型(简称干化学)及尿有形成分分析仪UF-50(简称尿流式)进行检测,UF-50分析指标包括RBC、WBC、CAST,尿干化学指标包括RBC、WBC、PRO。

2.2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镜检结果以《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制定的RBC>3个/HP, WBC>5个/HP, CAST>1个/LP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全部标本的显微镜检查均由2名主管检师完成,每份标本按照统一镜检内容的要求进行双盲检测。

2.3 不同检测方法复检方案的建立

(1) 方案1:单纯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RBC、WBC和PRO任何一项参数出现阳性者就需要进行复检的方案; (2) 方案2:单纯采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RBC、WBC和CAST任何一项参数出现阳性者就需要进行复检方案; (3) 方案3:联合使用干化学和尿流式两个检测系统时,WBC结果不相符合,而RBC、PRO中任何一项参数在任何一台仪器上出现阳性者需要进行复检的方案; (4) 方案4:联合使用干化学和尿流式两个检测系统时,检出RBC、WBC、PRO (对应尿流式的CAST) 结果不相符合时需要进行复检的方案。

2.4 不同复检方案的评估

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中RBC、WBC和CAST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复检方案,根据国内外通用的复检规则评估指标,评估复检规则筛选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 (即漏检率) 和复检率,进面选择最优化的复检方案。

3 结果

3.1 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结果

将尿沉渣出现RBC、WBC、CAST的数量和 (或) 形态异常的标本为阳性标本,而镜检未见异常都称为阴性标本,用于建立复检规则1037份标本中,阳性标本占28.83% (299/1037) ,阴性标本占71.17% (738/1037) 。

3.2 不同复检方案的评估结果

4个方案的复检分析结果见表1。综合考虑漏诊率和复检率,首选方案4,并进一步分析假阴性病例。

3.3 方案4假阴性病例的分析

方案4共有2例漏诊病例,2例都是膀胱结石患者单独RBC假阴性病例。镜检RBC 3~5个/HP,没有肾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或处于疾病活动期的病例。

3.4 自动化尿常规分析复检规则的建立

以上结果提示,方案4是理想的复检方案,暂定为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

3.5 复检规则的临床验证结果

为验证所建立的自动化尿常规分析复检规则的临床有效性,选取205份尿液标本进行复检规则的验证,结果显示假阴性率 (漏诊率) 为0,复检率为33.17% (68/205) 、假阳性率为7.32% (15205) 、真阳性率为32.68% (67/205) 、真阴性率为60.00% (123/205) 。

4 讨论

该研究显示,与单一使用干化学 (方案1) 或尿流式 (方案2) 相比,联合使用干化学和尿流式 (方案3和方案4) 进行尿常规分析可以显著降低漏诊率,当联合检测的RBC、WBC或PRO (对应尿流式的CAST) 结果不相符合时 (方案4) 进行尿沉渣显微镜复检,更具有复检工作的可操作性,其复检率 (36.45%) 低于方案3 (37.32) 。经临床进一步验证,该方案具有临床有效性,漏诊率为0,复检率为33.17%。

由于该院是妇幼保健机构,异常的标本不多,复检率为36.45%。意味着每天大约有40份的尿常规标本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检,1名形态学镜检人员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量,提示该复检规则是有临床可操作性。

由于不同医院的标本来源和分布是不同的,所采用的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方法和仪器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和使用个性化的尿常规复检规则,并不断地进行临床验证和调整,将尿沉渣镜检和自动化分析仪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 探讨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 (简称干化学) 和有形成分分析 (简称尿流式) , 制定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方法 所有标本通过GBT-500型干化学分析仪, SysmexUF-50尿流式分析仪检测后由选定的2名主管检验师采用双盲法做显微镜镜检计数。分别计算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 (漏检率) 及复检率。结果 4种方案的假阴性率 (漏诊率) 分别为6.46% (67/1037) 、3.66% (38/1037) 、0.48% (5/1037) 、0.19% (2/1037) , 复检率分别为28.18% (292/1037) 、33.56% (348/1037) 、37.32% (387/1037) 、36.45% (378/1037) 。采用205份临床标本对所建立的复检规则 (方案4) 进行验证, 其漏诊率为0, 复检率为33.17% (68/205) 。结论 方案4的漏诊率最低, 复检率也较低, 且无严重肾功能等异常者漏诊, 是理想的复检方案。

关键词:尿分析,化学, 分析,显微镜检查,自动分析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马骏龙.几种检测尿细胞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5) :263-264.

[2]李艳丽.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750.

[3]叶应,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J].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74-276.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分析 篇11

【摘要】近些年来,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类型越来越多,这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不规则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不规则性;结构设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的不断扩建,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有了更高的追求。一些具有设计感、标新立异、不规则的建筑给城市增添不少亮丽的风景,但是也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因此,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是高层建筑结构不规则性设计最需要注意的问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在保持不规则的同时做好抗震性设计,只有根据不规则的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既保证高层建筑的新颖外观,又能保证设计的安全可靠。

一、高层建筑中不规则的结构划分

(一)平面不规则结构的类型

平面不规则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了三种,即平面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楼板局部开大洞。结构平面凹进一侧的尺寸大于其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或平面凸出一侧的长度大于宽度的1.5倍时,视为平面凹凸不规则。楼层竖向构件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均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时,视为扭转不规则;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时,视为严重不规则。楼板局部开大洞是指楼板开洞总面积超过楼面面积的30%时,平面刚度发生突变。

(二)竖向不规则结构的类型

竖向不规则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了四种,即侧向刚度突变、楼层承载力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质量沿高度分布不均。对于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比值小于0.7,与其相邻上部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比值小于0.8时,视为侧向刚度突变。对于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比值小于0.9时,视为侧向刚度突变。楼层抗侧力构件与其相邻上一层层间受剪承载力的比值小于0.8时,视为楼层承载力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内力通过水平转换构件而向下传递,视为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质量沿高度分布不均是指楼层质量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二、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

经历多次大地震让我们明白,平面严重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以及抗扭转刚度太弱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都受到了严重破坏。通過一些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证明,扭转效应是导致建筑结构严重破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加以制约:1)、对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加以制约,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建筑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2)、建筑结构的扭转刚度不能太弱。为减少不规则结构设计给高层建筑带来扭转效应具体方法如下。

(一)减小结构的偏心现象

偏心距是指建筑结构某一个截面抗扭刚度中心偏离该截面的核心距离。偏心距过大对楼体承受压力的构件不利,相对偏心距与扭转效应在一个特定的环境范围里以线性函数关系表现出来。要想降低扭转效应给高层建筑带来影响,必须减小楼层位移比,要调整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减小刚度中心与重量核心之间的距离,降低扭转效应。因此,结构工程师应结合建筑平面及功能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例如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合理布置可以使结构的刚心与建筑的质心、平面的形心尽量接近,从而实现结构的基本对称。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在建模计算时,要反复调整分析计算结果。

(二)提高周边抗扭构件抗剪力

相关研究表明,当建筑结构处于非弹性状态时,对称的建筑结构受到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会随着形态变化而偏心。因此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强化周边抗扭构件的抗剪性能,使建筑结构可以在强震作用下保持整体弹性状态。

(三)调整建筑结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

建筑结构的扭转刚度与其结构周期比的平方呈线性关系。因此,加大结构抗扭刚度,就可以减小建筑结构的扭转周期,降低结构的扭转效应。为防止建筑结构某个部位的扭转性能过差,就应该强化建筑结构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在具体设计时,可通过增加周边连梁刚度、加长或加厚周边剪力墙来实现。

(四)合理设置防震缝

对于平面形状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防震缝将结构分成比较简单的结构单元。防震缝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房屋扭转,改善结构抗震性能。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防震缝的宽度宜按不利的结构类型考虑,并按较低一侧的房屋高度确定缝宽。防震缝应沿房屋的全高设置,基础及地下室无需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两侧构件应加强构造措施,必要时可在防震缝两侧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可适当加大防震缝的宽度。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判断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能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建模计算、结构布置、薄弱楼层的判断、位移比的控制、以及最后的施工图设计,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结构设计师应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解决不规则性给建筑带来的不利因素,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赵孝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采取的措施.中外建筑,2009(08).

分析规则 篇12

1 权利保护规则的基本内容

当权利受到侵害时, 到底选择何种方式来进行权利保护, 1972年吉多·卡拉布雷西和道格拉斯·梅拉米德对权利保护方式的确定提出了三个基本规则: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让渡性规则。

在财产规则下, 法律已经对初始权利进行确定, 若是有人意欲剥夺持有人的权利, 需要与持有人进行协商, 通过支付持有人所同意的价格获得持有人权利的转让。若是购买方的价格不能让权利持有人接受, 持有人可以拒绝交易。但是在责任规则下, 鉴于自由让渡的形式可能出现“待价而沽”、“揩油者”等问题, 故需要寻求一种依附市场价格而非权力持有人意愿中的主观价格, 并且这种市场价格低于权力持有人意愿中的价格。因此在责任规则下, 权利受到损害后, 只能依据法律所确认的计算标准来确定权利让渡时的损害赔偿标准, 故责任规则具有一种事后的补偿性质。而所谓的不可让渡性规则, 是在确定权利归属后明确禁止权利的让渡, 因为权利转让中双方地位的不对等, 会造成强者对弱者利益的一种侵略, 因此不可让渡性规则不仅可以视为对法授权利的保护, 也可以看作对法授权利授予本身的限制和规制。而广场舞闹剧的发生正是因为权利保护规则的不明确, 才造成附近居民与广场舞活动者之间矛盾加剧。

2 从权利保护规则分析广场舞扰民现象

第一, 从权利规则来看, 在法律将居民的安定休息权确定归属后, 若是按照权利规则的方式, 广场舞闹剧事件的解决方式应该是由广场舞活动参加者与附近居民进行协商, 然后通过议价的方式获得附近居民安定休息权的让渡, 从而可以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但是, 若采取权利规则来保护附近居民安定休息权, 显然就是一种间接性对广场舞活动者噪声污染的否定。首先从道德上看, 老龄化作为社会现有的一特点, 参加广场舞的人多是已经不工作的人, 让没有经济来源的人来通过议价获得可以在公共场所制造噪音的权利, 显然是不可能的。假设广场舞的活动者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还会面对着受噪声污染的居民范围的确定, 这显然是个难以衡量的范围;同时, 广场舞自身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流动性, 那么广场舞每次活动的参加者显然也极可能不是一样的, 因此, 议价双方人数的确定显然是个极大的难题。其次, 进一步假设有足够的技术确定双方的人数范围, 但是在议价时安定休息权对每个居民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或许有些人虽然住在噪声圈范围内但因为基本不在家也就无所谓, 也有些人家里有孩子学习因此安定休息权对他们有很大意义, 价值的不一样显然若是同等对待是不合适的, 而采取不同等对待的标准又是很难划分的。因此, 若采取权利规则来解决广场舞扰民现象, 所耗费时间成本显然过高, 并且计算标准的难以确定从经济效率上来讲也是不可行的。因此, 在权利规则下现实中只会出现一种结果, 附近居民与广场舞活动参加者难以达成协议, 所以广场舞活动者被禁止制造噪音。

第二, 从责任规则来看, 在确定附近居民有安定休息权利后, 若是由第三者比如法律来确定权利让渡的成本, 这就会出现一种结果, 广场舞活动参加者通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计算标准来核算自己获得附近居民安定休息权让渡的价格, 而无需在意附近居民是否有让渡的意愿。正如权利规则中所说, 在忽略了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相关范围和计算标准确定的技术难度性等, 若是广场舞活动者可以直接凭一个客观标准来购得安定休息权的让渡, 显然对于附近居民是不公平的, 而且考虑到安定休息权对每个居民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必然会引起周围居民的争议。面对权利持有人过多, 采取责任规则来进行权利保护显然也违背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 最后只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 责任规则显然不是解决噪声污染的合适方式。

第三, 从不可让渡性规则来看, 完全禁止居民安定休息权的转让以保护附近居民的生存环境, 看着似乎挺合理。但是若我们从整体上看,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若是法律完全禁止, 在某些情形下显然是违背帕累托最优原则的。比如假如甲家附近有一个加工产, 每天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 而工厂附近只有甲一家或者两三家, 受污染的范围显而易见是很小的。若是法律完全禁止居民安定休息权的让渡, 显然这个工厂只能选择封闭。而若是这个地区是个落后的地区, 这家工厂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上有很大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众多岗位, 显然这个工厂的继续运行比关闭的意义更大。因此, 从此时讲, 若是工厂给附近的几户人家进行经济补偿从而获得权力的让渡, 这不仅可以为贫困的几户人家改善生活条件, 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 允许安定生活休息权的让渡显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 考虑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因此对于安定休息权是不适合采取不可让渡性规则的。

因此, 对于广场舞噪声污染的治理应该采取权利规则。允许附近居民对自己安定休息权的让渡, 广场舞活动者可以通过与附近居民议价而获得制造噪声的权利, 尽管从整体上看, 双方是不可能达成一致, 但是体现出法律对附近居民意愿的尊重, 并更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更重要的是, 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 允许附近居民让渡自己的权利反而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能改善附近居民自己的生活, 有利于实现资本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因此, 对于广场舞附近居民安定休息权实行权利规则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

3 改善广场舞噪声污染现象的措施

首先, 从广场舞活动者自身来讲, 领舞者应该选择合适的舞蹈歌曲, 根据中老年人的身体现状应该多选择些柔欢的歌曲, 而不应该跟网络风跳大幅度、快节奏的歌曲, 比如《江南style》、《小苹果》。

其次, 从小区物业来讲, 小区物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作用。小区物业应该积极听取居民对于广场舞噪声污染时间的容忍限度, 与广场舞的组织者进行协商合理搭配广场舞的活跃时间。

最后, 通过行政法规为广场舞噪声污染的防治进行保驾护航。法律是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上述方式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 只能通过行政惩罚来进行救济。建议成立广场舞协会, 由广场舞协会协助治安部门治理。

从短期解决效果来看, 以上三个方面是当前解决广场舞噪声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但若是从长远的看, 最佳解决广场舞噪声污染的途径是合理规划空间的设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注重城市规划, 在对项目进行审批时应该同时注重其配套的公共活动设施是否完善, 这也一方面说明, 应该通过立法形式对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加上最低公共活动设施的配套标准。注重邻里和谐关系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习惯, 因此在面对广场舞的噪声污染最好的方式还是寻求非法律途径, 通过双方的协商来共同解决问题。

摘要:广场舞带来的噪声污染一直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从权利保护规则方面分析如何避免在共同的生存环境下减少各自权利的过度滥用而忽视整体的利益现象的发生, 从而分析广场舞的噪声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广场舞,权利保护规则,噪声污染

参考文献

上一篇:消防巡防下一篇:食品安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