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力量

2024-08-11

行业竞争力量(精选5篇)

行业竞争力量 篇1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我国食品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包括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方议价能力和买方议价能力等五种力量。它们影响着我国食品工业的竞争态势。

一、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1、行业总体上仍处于成长期。

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 我国的食品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十五”期间, 我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速超过20%。目前, 我国主要食品的年人均消费量仍远低于世界水平:乳品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果汁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40;肉制品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这意味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2、行业竞争水平较低。

我国食品工业企业数量众多, 规模较小, 区域性品牌较多, 行业竞争水平低下。绝大部分小品牌或无品牌的企业主要依靠广告战、促销战和价格战等低水平竞争手段, 维持自己微小的市场份额。

3、产品和品牌差异化程度较低。

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特色产品较少, 导致产品同质化。同时, 由于各企业的品牌诉求重点大多是新鲜、美味、方便, 诉求方式雷同, 传播内容同质, 导致品牌同质化。产品和品牌同质化必然导致消费者很容易进行品牌转换。

4、行业竞争逐渐升级为品牌竞争和行业并购。

目前, 我国食品行业仍以“小、散、差”为显著特征。例如, 我国肉类行业三甲双汇、金锣、雨润的生猪屠宰量仅占全国的5%左右, 而美国则高达65%以上。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品牌竞争和行业并购将成为主要竞争形式, 市场集中度将随之提高。

二、新进入者威胁

新进入者包括计划进入食品工业的企业, 以及正在进入或已进入食品工业一个时期的新食品企业。它们的威胁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和现有企业的报复能力。

1、进入壁垒

一是政治壁垒。从政治法律来看, 食品行业的门槛不断提高。近年,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着重大漏洞。为此,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 尤其是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大大提高了新进入者的门槛, 同时也强化了现有强势品牌的市场地位。

二是技术壁垒。我国食品行业的技术壁垒总体较低。目前, 我国具有优势的大部分食品行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如面粉加工、肉类加工、速冻食品制造、屠宰等, 技术壁垒较低。例如, 1990年陈泽民发明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 三全藉此迅速崛起, 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易模仿, 不久速冻食品企业在郑州大量涌现, 最多达36家。

三是规模壁垒。根据施蒂格勒的生存技术原理, 无论何种市场组织, 那些在产业中能长期生存发展, 并位居前列的企业必然获得最佳规模效益。因此, 目前处于食品行业前十位的企业都应具备规模经济。但因为我国大部分食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由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带来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以乳品行业为例, 2005年我国共有乳品企业690家, 其中前十五大乳品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35.47亿元, 占年行业销售总额的4%。即新进入的企业只要拥有高于4%的份额就可以打破规模经济壁垒, 而根据产业经济的分类标准:最优规模占市场规模比重低于5%的产业属于中低度规模经济壁垒的产业。因此, 我国乳品行业的规模经济壁垒较低。

四是品牌壁垒。总体来看, 食品行业的品牌壁垒较高, 而且是主要的进入壁垒。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食品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减少食品消费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最为简单的风险规避方式——选择名牌。这一消费趋势的结果就是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名牌企业集中。例如, 金龙鱼、福临门等控制我国食用油市场;伊利、蒙牛等占据我国乳品市场。

五是渠道壁垒。从渠道来看, 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它们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和更高代价来构建渠道, 获取经销商的信任。作为渠道上的“收费站”, 零售企业对中小食品品牌而言更是门槛高、要价狠、结算繁, 这构成很高的进入壁垒。以肉制品为例, 对于日加工1000头猪的中型屠宰企业, 假设收账期30天, 按今年价格14元/千克和头猪100千克计, 则企业仅采购生猪就需垫付流动资金4200万元, 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大。且产能较小的企业供货和质量不稳, 终端入场费将更高。

2、现有企业的报复能力。

从报复能力来看, 现有企业对新进入者做出有力反击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大部分食品行业集中度不高, 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较少, 对潜在新进入者产生实质性威胁的能力较弱。因此, 很多新进入者, 尤其是实力雄厚、产业决心较强的大型企业对于它们发出的“警告”置之不理, 依然按原计划行事。

3、替代品威胁。

替代品对整体食品行业的影响不大。因为食品作为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生理需求的必需品, 不容易被替代。当然, 食品工业的子行业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如低温肉制品与高温肉制品、绿色食品与非绿色等都存在替代性, 但是这种替代仍属于食品内部的替代, 而不属于食品与非食品之间的替代。

4、供方规模和实力。

目前, 我国农业生产总体上仍然是以个体经营为主, 集中经营为辅。大部分农户或养殖户规模小, 实力弱, 因此在与食品工业巨头议价过程中, 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它们主要是供方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目前, 我国农户或养殖户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很有限, 因此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信息了解甚少, 而且即使获取了市场信息, 也往往慢半拍。因此, 在与食品工业企业议价时, 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处于弱势地位。供方前向一体化的能力不足。前向一体化是指供方通过自建、收购、兼并下游企业的方式, 缩短与最终顾客之间距离的行为。从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来看, 分散经营的农户基本不具备前向一体化的能力。因此, 作为供方的农户或养殖户议价能力很弱。

5、买方议价能力。

从食品的产品属性和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 零售终端的议价能力很强。从产品属性来看, 食品是典型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购买的便利性非常重要。因此, 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广拓渠道, 大量铺货。从我国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来看, 大部分零售企业采取的都是薄利多销, 缺乏模式创新, 甚至相当于公路收费站, 利润高度依赖上游生产企业贡献的各种费用。食品生产企业为了广泛进入零售终端, 不得不压低价格, 支付“过路费”。这使得作为零售企业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从产品的需求属性来看, 食品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需求弹性较小, 而且食品消费具有“一次性消费, 终生性需求”的特点。所以食品的必需性极强。从购买量来看,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很弱。我国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 单次购买量很小, 购买频率很高。因此, 消费者虽然总体数量庞大, 但个体不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来看, 食品安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近年, 我国食品领域事故频发, 这使得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品牌影响力强的食品往往被消费者视为安全、营养的象征, 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名牌食品。在名牌食品面前,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显然较弱。总体而言, 目前食品工业企业的买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 我国食品工业的行业内竞争强度较高, 新进入者威胁较大, 替代品威胁很低, 供方议价能力很弱, 零售终端的议价能力较强, 买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这就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竞争态势。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13-46.

市场赋予力量 竞争带来发展 篇2

市场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源加速跨国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国际分工和全球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特别是IT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加速,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交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各国纷纷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但是这种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又是不平等的、失衡的,发达国家和发达经济体仍然占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这种不平衡和不平等又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分化。中国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参与全球化的过程。我国经济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全球性和全面性,我们大多企业在技术、贸易、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

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世界上同时还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自由贸易区战略趋势,而经济区域化由于地缘等因素在一体化层次上比全球化更高。自由贸易区,如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区、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对国际贸易和市场开拓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际市场开拓的成功与了解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密不可分。2012年中国外贸达到38668亿美元,占世界外贸总额的12%。专家估计,今后十年中国外贸增长率会保持在平均10%左右,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到2020年将达8万亿美元,会占当时世界贸易总额比重的15%以上。

本世纪前20年,对我们的国际市场开拓来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产品特点,把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区中,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抓手,用世界眼光,走出自己的道路。

理性认识市场的力量

作为一个企业家,必须对市场力量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这是因为购买力来自于市场,购买力是企业持续生长壮大的营养。创新力来自于市场,创新力是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法宝。应变力来自于市场,应变力是应对挑战的基本能力。

市场在为企业提供各种正能量的同时,还蕴含着巨大的杀伤力,成为企业成长路上的一道道难关。客户的离心力,是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最大危机,客户粘性和忠诚度来自同行企业的攻击力,是企业在市场中面对的最直接威胁,必须正确对待同行竞争,使其成为促进企业进步的外在动力。市场宏观环境的冲击力,是造成企业动荡的巨大隐患,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宏观环境的影响力。

因此,在市场开拓中,要透彻了解、研究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要换位思考,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推销产品;要运用社会规范创造共识,与客户找到共识观念;要强化互惠共赢策略;要增强服务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要强化市场团队的信任与合作。

让竞争为企业带来进步

市场的力量是通过各种市场行为发挥作用的,市场行为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就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在围绕这一行为所衍生出的种种市场行为中,竞争则是最需要企业重视的行为之一。

竞争为企业赢得技术创新。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外部压力,其中来自客户的压力将直接促使企业不断提升其产品的品质,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从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竞争不但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甚至已成为行业进步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竞争为企业赢得管理提升。竞争带来的压力将不断逼迫企业做出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宏观环境、以及随之而变的企业总体战略。丰田公司以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一系列管理模式,使得日本车企得以后来居上。时至今日,这些因为竞争而产生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丰田模式”。

竞争为企业赢得精英队伍。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竞争越充分,人才在市场上流通的就越频繁,也就给了企业招揽更多优秀人才的可能性;同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越充分,其自身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也就越迅速,企业自身队伍的成长速度也就越快。不论何种行业,锻造精英团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充分参与竞争。

竞争为企业赢得规模发展。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那种通过单纯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借助外力就实现大规模发展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历史,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企业想实现规模扩张,都必须通过竞争来实现;另一方面,充分的市场竞争也给优秀的企业以“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新鱼吃旧鱼”的大好机遇。

市场是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模式在运行,即便是最伟大的企业家,也无法精准的预测市场,市场的这一庞杂世界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中最超乎我们想象的,就是成功的随机性。由于这种随机性,需要市场人员有敏锐的嗅觉与迅速抓机遇的本领,这样才能接触到并且捕捉到一些不期而遇的市场机会。

依靠创新的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要成功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破除阻碍创新的因素,找到创新的动能,创新力来自于市场,创新力是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法宝,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续动力。

我们往往把创新理解为从无到有的过程,对现存的产品赋予新的理念感知不太深刻,对企业开发老产品不愿多顾,简单给以否定。事实上,赋予传统产品以新内含、新概念、新文化,一样是巨大的创新。当代创新是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在传统产品上赋以人文、艺术元素,并使之天然融合一体,这是当今创新的新特征。当前,自主创新日益成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葆活力。

nlc202309022130

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知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品牌名称的运用是企业在营销、信誉、创意、企业文化上的竞争手段。以品牌输出为代表的全方位输出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新亮点,品牌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占领高端市场就需要通过品牌力量来吸引和维系顾客,从而获得较高利润。我国企业要在国际市场开拓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实行标准化与当地化相结合的品牌全球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靠人推动和发展,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全体从业人员的智力、素质、潜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潮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企业要开拓海外市场,就必须面对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的国际竞争和挑战。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驱动经济大战的核心要素。因此,中国企业要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中,赢得优势、取得主动,就必须把开发和培养人力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哪个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话,那么,那些率先进行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同样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市场最高层次的竞争即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让这种能力延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适合于高度信息化与个性化环境下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企业能否作出有企业特色并与企业实际环境相协调的战略决策,是企业能否具备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关键,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确立正确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培育形成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人,那么投资者就是赋予其生命的父母,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团队就是人的血统基因,而市场就是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有些人从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有些人为了生存苦苦挣扎;有些人一辈子靠父母接济“啃老”;有些人早早建功立业叱咤风云;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想成为昙花一现、短命夭折的人,那么就必须学会适应市场这个生存环境、了解市场的奥秘、汲取成长壮大的力量,特别是纷繁多变的国际市场,更需要智慧与魄力去经营、去运作。市场开拓的好坏、应对竞争的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能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诚信力量——二手车行业崛起之本 篇3

其实咱们行业实际和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糟糕。在这里我有一个数据想分享给大家。中美二手车交易的区别是800万辆和700万辆, 中国加上所有的个体经销商是8万家, 美国是10万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 美国只拥有3亿人口不到, 现在在美国10万家经销商一年销售完成45000台, 他们的日子照样过得丰衣足食, 在中国8万经销商销售800万辆车, 其实大家已经在夹缝生存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会真真正正改变这个行业呢?

我们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份市场调研, 总共直接调研了5000个潜在的二手车购买用户和大约1500位左右已经购买完成的二手车。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所有考虑购车的用户里面, 57%的用户考虑新车, 二手车完全不在考虑的范畴之内;大约有43%的用户会考虑购买二手车。大家就想其实这个比例不错, 这个数字是很高的。但是最终只有10%的用户真正会选择深入的去了解二手车。并不是购买二手车, 是深入去了解。43%的数据是一开始我有这个想法, 我觉得新车、二手车都行。但是最后只有10%的用户真正研究和选购二手车, 最终也不是完全可以买的。那么为什么?今天在座的全是行业内的专家, 也有很多的经销商和市场的朋友们。我想大家回忆起来想一想, 今天我们整个二手车行业服务的消费者群体是一类什么样的群体?在这里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定义, 我觉得他们全部都是半专业群体。半专业群体的概念, 消费者自己是比较懂车的, 他才能独自前往购买二手车车, 或者他身边一定有一个懂得车间的朋友, 与之相伴, 一起去选购二手车。是什么阻碍了二手车行业?二手车的产品变成主流消费群体能够选购的商品, 我们面对的消费群体他们能够懂车。这部分群体就被我们固化到一个很小的群体里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 其实现在事情很糟糕的。因为我们没有把二手车推向主流市场, 我们没有争取主流的消费者。我列举了两个法律很有意思。我们过去一直在讲美国、日本对于二手车在交易过程之中都是有法律约定的。美国和日本的法律到底在保护谁?大家在想一定是保护经销商。但是从我另外的角度来看, 其实美国的法律在帮助经销商, 为什么说在帮助经销商呢?因为有了法律的保障之后, 对于二手车的潜在购买消费群体来说, 二手车变得简单了。今天各位朋友和伙伴们, 我们的商品在我们的调研结果里面, 消费者第一个反馈其实不是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去研究、不懂车况, 而是大家觉得购买二手车太复杂, 我需要去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在这个过程里面, 如果我不懂、如果我不知道、如果这个事情不解决,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选择的是放弃购买。其实每一个消费者都知道同样配置的二手车价格更便宜、性价比更高呢。所以今天的困境是个体的经销商还没有办法选定一个消费者。我们的经销商其中只有一台车是真正意义上无事故车辆, 这是我们经销商的事情。但是大家看看, 在消费市场上是什么样的?在消费者眼中这五台都是有事故车。作为消费者, 不懂看车的时候, 抱着怀疑的态度对每台车给出怀疑。在销售不管多好车辆的时候, 我们经销商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就是怎么说服客户相信这真的不是一个事故车。在消费者这样的眼光下, 我们销售的利润会发生什么状况呢?我们的好车就卖不到好价钱, 但是我们有问题的事故车兴许可以卖得高一点。

之前一直在讲二手车行业里面很多经销商欺骗消费者、隐瞒车况。那么我在想其实有一点没有任何一个个体大家天生就是愿意背着黑锅赚钱的人、当个坏人赚钱的人, 很多事情最终是因势利导, 是整个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如果我们的经销商说在这样一个诚信环境下追求利润, 要保证自己的收入, 只能这么做。因为我的好车卖不到好价钱, 只能在大的收入水平上找平衡, 把事故车变成好车卖出去。

在重建诚信的过程里面, 优信拍能够做什么?我们在2011年开始创业的时候, 在上一次成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行业年会上, 当时我的演讲主题是效率会引发整个二手车行业的能力。其实今天来看, 诚信更加是我们整个行业崛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优信三项业务能够为这个行业做什么?第一个, 我们的拍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透明的货源采购市场, 建立一个透明的货源采购市场。我们帮助经销商在购买的过程中避免意外购买事故的二手车。作为卖家, 作为同行之间的交易, 这个车是不是我也没看出来?这台车你买走了, 这个车辆交了我不负责, 但是在优信我们会深入检测每一台车。而且在交付的时候, 如果你会发现这个车辆和报告有所不符, 做这件事情一方面希望建立在拍卖过程中大家对整个报告的信任, 更大层面是希望能够避免经销商在进货的过程里面意外买到事故车。第二个, 我们希望为这个行业和经销商提供丰富的货源选择, 更丰富的货源选择能够为经销商扩大货源的来路和渠道, 避免经销商内部扩充自己的不足, 不得已收购事故车。这是我们在整个拍卖业务上能够对诚信方面所做出的一些贡献。

下面我们在今年的3月15日推出了优信二手车, 是一个B2C的平台。优信二手车在整个诚信过程之中能够帮助大家带来什么呢?第一个, 我们会在今年投入巨资, 发布我们第一支广告片、投入巨资建立品牌。我们应当携手在整个行业里面打造一个在消费者心目中对大家不管是电商平台也好, 还是经销商品牌也好, 都要关注品牌这件事。因为一旦消费者心目中对二手车行业有了品牌的概念, 他在选择购买二手车的时候, 就会变得更轻松、更简单了。同时也包括来自于百度和腾讯的资源。第二个, 我们现在全国建立我们的检测服务中心。这些检测服务中心我们希望能够更好的去包装一台二手车。如何能够让让一台二手车在消费者心目中更加凸显出来?这是一台非常漂亮的二手车,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看到这台车会产生什么感觉?他会被一些外部环境影响, 认为这个车的交易状况一定是有问题的。我们把车辆的单品提出来, 变成左边这一辆。其实提高颜值只是一个对我们来说浅表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突出车辆的本身。我们让消费者选购二手车的时候把集中注意力集中在这台好车上来, 帮助大家包装好车。第三个, 我们的检测和售后承诺。在B2B的领域里面, 其实我们做报告从2011年到现在为止, 累计检测和评价的车辆已经接近100万台了。在B2B的时代, 检测对于所有的卖买家是一个报告, 检测更代表的是一份承诺。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 大家去新车4S店买车的时候, 你会要求给你提供这台车辆的国家检测证书吗?不会, 真正影响的是一份承诺在保证消费者在购买新车的信任, 是一份承诺。我们给予消费者承诺如果不符, 我们会直接向消费者退款。这件事情我们整个行业都在做。今天的二手车市场蛋糕非常大, 如果我们有惯性, 数亿的购车用户, 大家在买二手车都是放心的, 这个市场才能够真正的崛起。

优信金融能够为大家做些什么呢?我们近期推出了付一半的购车产品, 这个产品不单单是一个标准化改造的产品。我们允许消费者用经销商报价一半的价格今天就把这个车辆买走, 两年以后消费者可以把车退还给我们。这个产品我们只针对高标准的好车, 我们只针对和我们合作过程中拥有诚信和高级别的这些经销商们。我们还和保护进行合作, 这个过程里面没有赔付上限的额度。消费者在这个期间内只要出现问题, 我们管修管换, 真正可以达到新车的延保水平。对于客户来说, 在购买新车延保的时候, 没有赔付的限制。希望用这样的产品降低在购买二手车的一次一次投入, 真正把这个产品打造成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绝对用车放心、用车安心的这样一个产品。同时我们现在也做出了库存贷的产品, 累计一定交易量的客户, 我们将给大家建立信用档案。我们提供库存贷帮助经销商扩大库存规模。

行业竞争力量 篇4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量化模型

本文讨论了工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运用EXCEL 和 SPSS19.0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量化模型进行研究的方法。

一、引言

就业竞争力也称就业能力,符合雇主或市场的需要,对其拥有一定的吸引能力。楼锡锦认为, 它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 具有战胜竞争对手,并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虽然两者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都有一个核心词,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又有多少。具备哪些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是可以具备最强的竞争力,这是本本研究的初衷。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前期文献的整合以及调查数据的统计,我们对本研究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工科大学生:本研究所界定的大学生主要是本科工科专业的学生。

本研究中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能力、社会背景、学历、其他主观因素等五大项,用C1、C2…C5代表其权重;主要包含性别、学历、综合能力、就业态度、学生干部、奖励情况、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学习成绩、社会背景、科研竞赛、适应力强等十几个小项。

四、总结

从本次文献学习以及调查分析不难看出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自古便有“以德服人”,做事必先做人,因此大学生在大學期间除了扎实专业知识还要修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多把握机会来锻炼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最为初级的结果还是能看出一些现象; 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社会背景、沟通能力、求职态度和对环境的适应度对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比较显著影响, 特别是适应性和求职态度对其就业竞争力影响最为显著。多用人单位都在这两项上做了补充说明,也有不少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渴求度较大。研究也显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 专业成绩和社会实践经作用并不别显著,特别是专业成绩,用人单位并不非常在意,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类型与学校教育人才类型不完全匹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虽然不显著,但是还是呈现正相关。

软包装行业 彰显绿色创新力量 篇5

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科印传媒《印刷技术》杂志承办的2015中国国际软包装技术高峰论坛将于8月27日在天津海河假日酒店隆重举办,论坛将以“彰显绿色创新力量”为主题,携软包装产业链各环节技术专家,帮助我国软包装企业厘清思路,破解VOCs治理投资与收益难题,通过合理应用绿色技术和创新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迎接“绿色飓风”挑战。

产业链助阵 亮点纷呈

本次论坛的演讲嘉宾囊括软包装技术及设备供应商、软包装企业以及终端品牌商整个软包装产业链上的技术专家,同时行业专家、协会领导也将助阵,共同探讨软包装产业链的绿色创新未来。从演讲主题上来看,本次论坛主要呈现出以下3大亮点。

1.最新政策解读

近日,《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北京市《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环保政策的紧密出台,着实给软包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本次论坛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绿色印刷及VOCs治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商标三厂董事长李建军做最新政策解读,帮助软包装企业认清局势,做好最佳应对之策。

2.最新技术发布

在绿色创新技术方面,本次论坛将发布软包装产业链最新技术,如柔印最新版材及制版技术、凹印水墨的最新突破与进展、高速卫星式柔印技术、最新软包装在线检测技术、最新VOCs回收技术等。

3.凹印绿色印刷认证

6月16日,首批中国环境标志凹版印刷获证企业颁证仪式在京举行,浙江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8家软包装企业获得凹印绿色印刷认证,本次论坛将就“软包装企业如何开展凹印绿色印刷认证工作?”展开探讨,让软包装企业更加深入地了解凹印绿色印刷认证的流程及相关资质,做好绿色认证的准备工作。

沙龙夜话 脑洞大开

为了便于与会嘉宾与演讲嘉宾的进一步交流与互动,主办方特别开设了“沙龙夜话”环节,就“软包装企业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利润空间?”“软包装企业如何借助绿色创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和新业务?”等话题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

另外,伊利、君乐宝、宝洁等食品、日化行业的品牌大咖也将就“品牌商如何在绿色环保上与软包装企业实现共赢?”与与会嘉宾分享各自的精彩观点。

“沙龙夜话”将以冷餐会的形式,与您相约美丽的海河畔。

上一篇:新常态发展模式下一篇:密封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