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2024-09-27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精选12篇)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1

在中国现阶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指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组织,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中对于“两个毫不动摇”的专门强调, 再次彰示,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 非公经济的地位更加突出, 前景更加为美好。到目前为止, 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和90%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正是伴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体量、贡献日益凸显, 与经济社会关联度日益紧密的同时, 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有些非公经济组织一味追求企业私利, 违规经营、污染环境、忽视劳动保障、侵犯工人合法权益, 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党组织可以通过发挥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凝聚各方力量, 引导和促进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因此,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关系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党的执政基础巩固的战略性工作。

一、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连云港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步伐的加快, 非公经济组织迅猛发展。目前全市非公经济组织达到40 290家, 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 党员人数4.6万人。非公经济组织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固定资产投入、实现利税均超过了全市的60%,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这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为破解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难题, 连云港市在各园区创新党群工作站模式, 并取得了实效。但目前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的突出特征仍是, 面广量大、小型分散且多变速变、流动职工多且构成复杂, 党员数量少且流动性大。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难度仍然较大, 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还未有效发挥。

1. 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较低, 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有一定困难。

多数非公企业党员人数少, 且流动性强,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党员。企业主嫌麻烦, 成立党组织的积极性不高。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一般都是兼职, 工作精力抓生产经营多, 抓党组织工作少。一些党组织和个别党务工作者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

2. 党组织定位不准, 党员发挥作用不突出。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 有的定位不准, 有的工作实践把握不好, 党建工作受到影响和削弱。由于私企党员流动性大, 对党员的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少数从业党员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 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 以致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形式及载体创新不够。

3. 支部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

由于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 组织活动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故非公企业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在非公企业中, 企业大事小事都有企业主说了算, 支部开展活动无法确保时间和人员, 影响到党组织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4. 非公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思想认识局限。部分党组织书记认为自己首先是为企业主“打工”, 党组织要在企业主的首肯下才能建立, 开展活动也需要企业主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二是工作能力欠缺, 党务工作经验不足, 忙于处理企业岗位事务, 在党务工作方面的精力投入上受到牵制, 影响了党的工作。三是综合素质不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不熟悉, 没有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出现“两张皮”现象。

二、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思路

第一, 创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综合评价模式。为了使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真正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质量与经济组织综合实力的同步增强, 应将党建工作列为非公经济组织的综合评价要素。首先, 把党建工作列为经济组织申报党和国家项目支持的评价要素。其次, 把党建工作列为经济组织与出资人参评社会各级各类荣誉的评价要素。再次, 将经济组织党组织纳入申报政府资助项目审批流程, 并做内部预审的评审。在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年度综合评价机制时, 党建状况作为评价重要要素, 由工商联统筹, 工商、税务、海关等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等参与评价, 并以此作为非公经济组织信用评级参考依据。

第二, 破解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两个作用”的发挥难题。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难点在于“两个作用”的发挥, 即“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政治核心作用, 就是政治上的把关定向, 保证非公经济的发展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引领作用, 就是引导非公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必须运用法律和舆论、运用工会组织、运用职工群众中积极分子的影响力、运用整合企业中各种有效资源等方法破解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难题。必须破除党组织替非公经济组织做主, 领导管理非公经济组织的误区, 坚持把党的工作融入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职工群众的信赖、企业主的认同上, 破解政治引导作用难发挥的问题

第三, 开创“党建与企业发展同步, 党员与人才培养同步”的党建新模式。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是独立于生产经营工作之外, 它与生产经营不是对立的、矛盾的, 而是融于生产经营之中的。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要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目标, 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 实现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使党建工作成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的“导航灯”、“智囊团”、“战斗队”。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人、教育人作为重要前提, 彰显人性化, 体现人文关怀。现实中, 相当一部分非公经济组织过分关注自己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实践证明, 非公经济组织要发展壮大, 就要最大限度地开关注员工的成长, 通过实施“党员蓝领成才计划”等模式帮助员工实现自身价值, 真正让党员在老板面前“腰杆硬”、在职工面前底气足, 让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有声音、有地位, 提高党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引导力。

第四, 紧扣文化抓党建, 提升非公经济组织竞争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在中国许多非公经济组织特别是出资人缺的不是物质财富, 而是精神追求。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是制约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所谓“三流企业抓质量, 二流企业抓服务, 一流企业抓文化”。非公经济组织要想做大做强, 跻身一流企业, 增强竞争力, 就必须注重打造企业文化。为此, 党组织要围绕塑造企业文化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文化优势, 把党建工作与打造非公经济组织团队精神、增强其竞争力相融合, 帮助它们培育先进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 树立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增强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第五, 创新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手段和机制。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来自各个方面, 员工中有, 管理层和决策层中也有, 不同方面的党员因客观环境、所处地位、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教育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 要建立非公经济组织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 积极动员使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每个党员都亮明身份, 转入组织关系, 使所有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员都纳入到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管理之中。与此同时, 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以人为本的组织关怀、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等, 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 激发党员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形成了“党员是优质人才资源”的共识, 通过党员作用的发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

第六, 探索“青春党建”模式, 助推连云港市青年创业成长。近年来, 在连云港市各类园区 (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 , 落户的非公经济组织不断增加、从业人数增多, 且自主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思想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 非公经济组织青年党员的兴趣爱好、利益诉求和职业发展期待, 又有别于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青年人。为破解这个新命题、契合新形势的发展, 应积极探索“青春党建”这一新思路, 强化“青春元素”和“时代元素”, 构建新形势下的青年党员“党性塑成、品格育成、素质养成”教育培养新模式, 让广大青年党员在组织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受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受教育。

第七, 创新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两支队伍”建设, 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关键。做好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习近平同志指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建强“两支队伍”, 即要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实践证明, 选拔培养好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非公经济党的工作的实际成效。要努力培育适应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求的“两支队伍”, 第一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通过内选、外聘、委派、公推直选等多种方式, 从企业内部、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书记, 避免“打工书记”、“新手书记”、“流动书记”现象存在。第二要多渠道选派好党建工作指导员。要通过选派后备干部到非公经济企业挂职、退二线干部到企业帮扶等方法, 建设一支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 从而建立健全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摘要:随着非公经济的地位更加突出,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日益重要。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党组织组建率较低、党组织定位不准, 党员发挥作用不突出、支部开展活动效果不明显、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应从党建工作的综合评价模式、党建工作“两个作用”的发挥、紧扣文化抓党建、探索“青春党建”模式等方面创新党建发展思路。

关键词:连云港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继红.浅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J].福建党校学报, 2006, (5) .

[2]张杰.建国后中国社会结构的两次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转变[J].理论学刊, 2006, (4) .

[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246.

[4]万光侠, 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12.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2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一)、民营业主对党建工作支持不够。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大部分业主不是党员,他们认为只要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企业没有必要建立党组织;有的业主是党员,但是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生产,对党建工作心态复杂。

(二)、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地位偏低,作用发挥不理想。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雇于业主的职工,特别是一些改制企业的党员干部,原来在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或者是中层管理者,改制后,大部分人成为业主的“打工仔”,由于企业没有党的组织,他们成了没娘的孩子,组织生活无法过,党费无处交,普遍缺乏归属感。有的党员不愿公开身份,不愿接转组织关系,变成了“挂名党员”、“地下党员”。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党员,党建工作难度大,即使建立了党组织,发挥作用却很难,他们社会关系狭窄,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调查中我们发现,云桂冶炼公司拥有职工306人,党员只有9人占职工总数的0.2%,9个党员年龄在40岁以上的6人。银星冶炼公司是一个年创利税300万元的民营企业,拥有职工210人,党员却只有3个;管理人员30人,但只有一人是党员,党员地位低下,即使想发挥作用,也无用武之地。

(三)、非党员对党建工作褒贬不一。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对党的整体还是满意,对绝大部分党员的模范作用是充分肯定的。有相当部分非党员表示愿意加入党的组织,而且动机是纯洁的。我们在收回的127份问卷中发现,绝大部份人都是以带领群众致富为入党动机。然而,党内极少数党员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有的农村家族势力益日膨胀的问题没能有效遏制,疏远了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有的地方的党建工作华而不实,过程轰轰烈烈,而实际效果却不好;还有些党员干部素质和觉悟程度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这些问题虽然只在部分地方存在,但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消极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第一,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建工作必须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寻找有效载体和具体实践形式。党的建设的活力,取决于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和要求上的时代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和要求上,它需要创造性地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和具体实践形式,需要选择一个能够起到广泛带动作用的具体切入点,把党的建设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宗旨寓于具体的创造性的活动之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第二,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这个中心任务的关系。新时期,决不能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决不能搞党建与经营“两张皮”。要始终把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维护企业稳定作为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密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展开,建立一套党建工作新的机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各方面可靠的保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增长,是企业党建的共同目标,只是支撑点各有不同,工作重点各有侧重。要始终把党组织的工作角度定位在服务经济建设上,紧扣安全生产、经济建设主题,设计和实施党组织活动,做到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运作。第三,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党的先进性。新时期,必须具体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先进性具体地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中。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兴企富民为根本,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落实到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

三、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探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党的政策扶持。有一个民营企业主很形象地比喻:社会是土壤,党的政策是阳光雨露。离开了土壤和阳光雨露,非公有制经济之树没处生根,没法成长,更不可能成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领域,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当前,我们要有成效地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就必须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

(一)、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工作步伐,加强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壮大党的力量。推行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制度,有重点、分步骤地向企业推荐、输送党员骨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工作需要的非公有制党务工作队伍。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共产党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要抓落实。多做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建活动,靠它们自发地组建党组织很难,必须要靠上级党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上级党组织要一家一家地摸底,把情况了解清楚,对符合组建条件的,就抓紧把它建起来。

(三)、努力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管理模式。一是挂靠管理。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人才代理机构成立党组织,对部分有人事档案挂靠关系的党员进行管理。二是社区管理。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镇(街道)、村(居委会)以及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三是双重管理。党员在家务工就由流出地支部,外出打工由属地临时党支部管理。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3

关键词:工商部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泸州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形式,形成了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新格局。

一、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委员会,理顺党建管理体制

党建管理体制事关党建工作成效。泸州市非公党建抓准、抓住、抓好党建管理体制这个关键,明确党建管理责任主体,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12年6月,“中共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委员会”挂牌成立,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市新经济组织党委书记,市工商局增设1名党组成员、副县级工商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工商联、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六个与新经济组织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党委委员,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二、发挥工商部门的优势,整合党建资源

泸州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管理体制,既适应了新经济组织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又能够发挥和拓展工商部门的体制优势和职能优势,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体制优势。工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从国家工商总局到省、市、县工商局,再到乡(镇)工商所,形成五级贯通、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体制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工商部门牵头抓总的新经济组织党委管理体制。二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职能优势。工商部门负责企业登记、注册、年检,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日常监管服务,不仅与企业联系紧密,而且与经信委、商务局、地税局、工商联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部门在工作上联系密切,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职能优势。

三、抓住“四个重点”,筑牢党建根基

泸州市大胆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抓住“四个重点”,稳固党建根基。

1、重点抓好党组织覆盖。泸州在抓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按照“有利于组建、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活动”的原则,采取“招商同步宣传、入驻同步登记、投产同步建党、建党同步规范”的工作方法,通过单独建党委、联合建支部或挂靠相邻企业、村、社区党组织等方式,在全市新经济组织法人单位中单独建党委22个、党总支14个,单独建党支部760个、联合建党支部1237个,建立个体户党支部26个,使全市党组织覆盖率超过60%,夯实了新经济组织党建根基。

2、重点抓实党建联系点的党建工作。榜样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党委坚持“重点联系,带动全面,促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的工作思路,按照“基础择优、地域均衡、分类兼顾”的原则,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联系点31个。市新经济组织党委领导带队深入各联系点开展调研活动,指导党建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将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以示范点影响带动其他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形成了非公企业党建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生动局面。

3、重点抓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泸州积极推行“书记抓、抓书记”新经济组织党建“领头雁”工作方法,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优配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从企业人员中选配党组织书记414人。

四、强化“三个载体”,拓展党建活动空间

党建要有活动才有生命力,活动要有载体才能开展。

1、通过“双强六好”树典型。在新经济组织中,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294个、“党员示范岗”991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6个。广泛开展“关键岗位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手中无次品、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行为无违规”的“三有三无”活动,激发党员职工争当先锋、争创一流的热情。如四川科瑞德制药有限公司党支部围绕打造“创新型医药企业”的目标,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技术攻关”和评选“质量明星、服务标兵、管理明星”等活动,涌现出一批技术骨干,既促进了职工个人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通过“爱心行动”促民生。以民生为抓手,推动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党委组织开展“100户企业帮扶100个行政村”的“三联三帮”工程,促成304个新经济组织党支部与联系村签订帮扶协议;开展村企共建“党员教育共抓、组织生活共过、矛盾纠纷共调、文明新风共育、发展成果共享、和谐家园共建”的“六共”活动,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做到“平時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利益面前让得出”,党的先进性得以生动展现。

3、通过“维护权益”促和谐。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着眼维护职工权益、维护企业权益,起到“主心骨”、“润滑剂”、“贴心人”作用。积极推行新经济组织人文党建“五必访”制度,即:企业遇到困难时必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大事必访,企业业主个人或家中有大事必访,企业与周边单位或群众发生矛盾冲突时必访,每逢节假日和企业庆典时必访,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泸州众大科技公司开展“企业爱党员”、“党员爱企业”的“双爱”活动,促进了企业、员工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五、注重保障和激励机制建设,保证党建工作实效

1、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工作开展。泸州市建立了“财政补助、党费拨返、企业赞助、党员自愿捐助”的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将新经济组织党委和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经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工作津贴、示范党组织的远程教育设备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开支;实行党费全额返还,将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逐步建立起税前列支制度;鼓励党员自愿捐助党建工作经费等,这些举措保证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2、建立目标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落实。建立起市新经济组织党委考核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级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目标,内容设置了“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党委主要领导、区县委书记是否重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党建机制和机构是否健全,党建工作经费是否落实,党建台帐是否健全,组织覆盖面如何,党员发展情况,活动阵地是否规范,作用发挥如何,示范党组织的打造情况,党建制度是否健全”等,考核结果作为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评选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2] 毕元贵;孟晓光.关于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王凡.进一步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4

一、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困境分析

新经济组织是指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称, 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个体企业、私营企业, 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 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组织, 等等。新世纪新阶段, 新经济组织迅猛发展, 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我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 新经济组织所接纳的日趋庞大的就业群体, 其从业人员阶层构成的复杂性、利益取向的多样性和思想观念的多变性, 表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加之新经济组织党建是一种新生事物, 思想观念上价值认同的普遍缺乏、基层党建体系历史积淀的缺失以及直接经济效益和本身角色定位的的模糊, 使当前新经济组织党建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第一, 价值认同的差异。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 首先要求价值认同上有明确认知和自觉意识, 在思想观念上能真正从内心接纳它。但从实际情况看, 新经济组织中的利益各方普遍对此存在价值认同的差异。一些企业主对设置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充满了敌意, 认为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给自己套上枷锁, 是共产党要插手企业的生产经营, 所以采取不接纳、不认可、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而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因为既是党员又是企业雇工的双重身份, 所以更看重职业生涯和工作业绩而不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前途。职工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热情不高、政治参与不强, 对党组织工作接受程度低的问题。第二, 党组织基础的薄弱。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新经济组织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高度开放和灵活的企业用工直接导致党员流动的常态化, 由于党员构成复杂、数量少、居住分散、流动性大, 无形当中增加了党组织管理的难度。加之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务干部几乎都是兼职, 由于要把工作重心和大部分时间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 他们很难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抓党务工作, 因此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第三, 日常工作的边缘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以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为前提, 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或者将发挥作用简单地理解为搞好党组织设置和多发展党员, 而不去专心探索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方法, 不专心去教育引导党员在职工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实际行动服务生产经营;或者将发挥作用与生产经营对立起来, 在生产经营之外谈党组织活动和保持党员先进性, 使党建工作无法融入生产经营中, 甚至还有一些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挥作用时不是以“调停人”身份出现, 而是出于各种目的去“拉偏架”, 挑动职工群众与私营业主的矛盾纠纷, 甚至公开站出来与私营业主直接对抗。

二、社会资本与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耦合

从传统视角分析, 现实条件下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开展确实存在诸多困境;但从社会资本视角看, 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又具备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 新经济组织的社会资本分析

“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1980年他把“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组成的持久网络或制度化关系所形成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 称做“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作为解释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社会发展现象的关键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共鸣, 并迅速成为研究社会现象的新切入点。

显然, 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形式, 它以社会关系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为载体, 既包括社会关系中的制度、规范和网络化等组织结构特征, 又包括公民所拥有的信任、威望、社会声誉等人格网络特征。正是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协调、互动能力与合作潜力的开发, 社会资本能发挥提高社会效率, 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收益的功能。

作为与经济领域各方面发生联系网络的一个纽节, 企业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 如何通过这些联系而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即是社会资本[1]。企业正是通过构建广泛的社会网络结构来实现资源摄取, 进而促进其自身成长。从社会资本视角看, 企业的社会资本包括三类, 即企业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以及下属企业、部门发生的纵向联系, 企业与其他企业发生的横向联系, 还有企业经营者与社会发生交往的社会联系。这些联系的主旨只有一个, 即实现社会资源摄取。企业获取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信息、人员、资金、服务、建议、知识、机会等。按范围划分可参见表1[2]。

不难看出, 作为一个整体网络体系, 企业社会资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获取稀缺资源, 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一方面, 企业社会资本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企业的社会网络建立在信任与合作基础之上, 网络间成员通过培育起来的良好伙伴关系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 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各种市场资源, 如从网络成员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或者建立重要联系等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经营绩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无论外部还是内部, 我国新经济组织对社会资本的需求都是非常急迫的。从企业外部社会资本角度来看, 我国新经济组织的成长带有极强的机会色彩。新经济组织尤其是民营企业, 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主要是基于血缘、亲戚和朋友间信任所构成的社会资本来加以维系和发展。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变迁, 原有企业社会资本日益不足, 通过扩充社会网络使之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学者做过统计, 中国民营企业每年新生15万个, 但同时有10万个死亡, 60%的企业会在5年内破产, 10年内85%的企业将死亡[3]。激烈市场竞争所造成的社会资本匮乏是导致新经济组织衰亡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培育和增进企业社会资本成为新经济组织存续乃至发展壮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看, 除正式层级结构、正式工作关系与信息流动机制外, 企业内部通过咨询、友谊、信息传递渠道等形成的结构不同的非正式关系网络, 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非常有效的, 便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二) 新经济组织中企业社会资本党建工作的耦合路径

对新经济组织来说, 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是要构建起有效的社会网络, 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优势, 成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企业社会资本, 构建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由于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权及上级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新经济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将基层政权及更高层级的党组织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 从而可获得更加充足的资源保障, 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企业社会资本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充当中介者的角色, 将企业诉求纳入到政府决策范围。

其次, 基层党组织通过将企业与所在社区资源进行整合, 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联系, 通过企业与社区的互动, 建立起良性的社会网络, 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再次, 基层党组织与群团组织的联系能够为企业将这些社会主体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我国,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 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代表、反映和维护不同社会群体利益, 参与社会协商和平衡的“缓冲器”。党组织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企业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将群团组织纳入自己的社会网络。

最后, 基层党组织通过自身组织架构及不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在不同企业之间建立起广泛联系。以基层党组织为媒介是新经济组织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形式。

三、党建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实现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大量出现, 传统单位制基层党建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途径日益减少, 但是, 党的政治属性要求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政治职能, 履行自己的应有使命。这种情况下, 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 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在为新经济组织积累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同时, 也可以实现党组织的各项目标诉求。

(一) 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政治领导目标的实现

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通过直接面向新经济组织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结合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 向群众宣传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合理的行为方式, 并使之直接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之中, 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共同理想教育, 建立良好的社会精神和社会风尚, 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建立良好的环境, 为党的政治领导的实现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 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通过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利益关系, 在企业中树立了威信, 确保了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的开展并且为基层党组织积累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在当今日益多样化的社会, 利益结构和利益差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在新经济组织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因此, 在平衡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方面, 具有联系广、覆盖面大、平衡力强优势的基层党组织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其组织关系和党员关系, 沟通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为党积累着开展工作的社会基础, 实现政治领导提供条件。

最后, 通过将党建活动与企业经营相结合, 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 也赢得了企业主的信任, 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中, 让党组织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影响企业的决策, 确保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新经济组织的根本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因此在处理党组织与新经济组织关系上, 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明确自身定位, 通过沟通交换意见, 配合好经营工作, 更好地服务于经营, 从而获得企业的认可和支持。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经济”为指导思想, 把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 才能取得了新经济组织的信任, 使党组织能够参与企业决策, 通过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 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引导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的前提下, 党组织的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也相应的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分配、强制命令式转变为引导方式, 尤其对于新经济组织而言, 党建工作首先表现在对新经济组织引导上的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方面。基层党组织通过为企业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保证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方向就是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 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 此原则反映在新经济组织中就表现为把握新经济组织经济运行发展方向, 使其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新经济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做自己的政治任务, 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来作为最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的重要标准。这样就将基层党组织引导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促进企业经营关联起来。在保证、监督和促进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中引导新经济组织经济的发展方向, 将发展的目标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

(三) 新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协调社会利益目标的实现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建立是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 利益分化导致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但是同时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并未形成共识, 也未形成有效的调节机制, 由此造成利益冲突危害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新经济组织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利益冲突的一个聚集地。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首先可以通过在企业与社区间开展的“社企结对共建”活动, 在促进新经济组织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同时, 也协调了新经济组组织与所在社区的利益冲突。这样的利益整合不但促进了双方党建活动的开展, 而且通过活动促成了企业与社区的资源优势互补, 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其次,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发挥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 及时了解存在的矛盾, 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找到各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协调好各方利益, 缓和矛盾, 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局面。

显然, 实现社会资本积累是新时期在新经济组织中探索党建工作, 构建党建工作与企业共赢的一种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边燕杰, 氏海雄.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2) :88.

[2]张方华.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 (6) :60.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5

一、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xx市个私协会 年成立党委,下设2 个总支、10 个党支部。协会党委管理的对象是城区4 个街道办事处的个体工商户和5 个市委组织部指定私营企业党员,并指导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截至 年5 月底止,xx市有个体工商户26093 户,从业人员65081 人;私营企业6259 家,从业人员59443 人;外商投资企业115 家。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109 个,党员782 人,其中由工商部门、个私协组建管理的个私协和私营企业党组织21 个,其他形式建立的党组织87 个。其他非公企业党组织坚持条块和属地两种管理模式。

二、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主要作法

(一)制定文件,党建工作有据可依。 我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写进了2008- 年xx市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 年,市委组织部依据2010 年xx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进行了考核。市工商局和市个私协会党委根据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协会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协会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情况调研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和提升。

(二)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进行了部署,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有关科室、分局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以各工商分局、工商所为依托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实行“谁管理、谁负责、谁调查、谁上报”的原则,对非公企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纵到边、横到底的调查摸底,不留死角。

(三)与登记注册和年检验照结合起来。 我们通过登记注册、年检、发放党建工作情况统计表,调查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制、党组织组建方式、党员人数、党建联络员、联系方式等项数据。登记机关在私营企业登记和年检时,将《私营企业党建情况统计表》与企业设立申请书、年检报告书一同发放并收回;登记机关在个体工商户登记和验照时,将《个体工商户党建情况统计表》与个体工商户设立申请书、个体工商户验照申请书一同发放并收回。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户口管理,通过工商系统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情况统计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我们按照省局统一开发的统计软件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填报党建情况统计表的基础上,将其录入到信息系统。

(五)突出特色,开展活动。 市个私协会党委下设的2 个党总支、10 个党支部落实了组织生活制度、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在开展好日常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了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正在进行的创先争优活动,先后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十佳文明诚信店”和“五比五看”等竞赛活动。有3 个党支部、6 名个人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有1 名同志当选为中共xx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到目前发展新党员35 名。

三、工商部门、个私协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优势

(一)感情优势。 工商部门、个私协会对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作出了不可代替贡献,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深厚感情,具有感情优势。

(二)管理优势。 工商部门、个私协会组织机构健全,市、区、乡(镇)层层有组织机构,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信息优势。 非公有制企业从准入到退出,工商部门、个私协建立了一套基本资料,情况清楚,信息准确及时,其他部门没有这种优势。

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统一难。 我市非公经济规模普遍偏小,大多数还属于家庭式管理。因此,一些党组织和个别党务工作者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成份复杂,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建与不建、党员管与不管、党建工作抓与不抓关系不大,存在“无所谓”思想和“畏难”情绪;一些业主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态度不积极;少数从业党员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党组织关系长期在原地,以致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

(二)职责定位难。 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如何定位,众说不一。有的人认为起领导核心作用,有的人认为起监督维权作用。从全市已成立党组织的企业看,约50% 都如同虚设,有的是企业聘请的退休干部挂了个支部书记的头衔,干一些企业杂务事,应付全市及有关部门的会议;有的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兼任,实际没开展什么活动。

(三)建立组织难。 由于企业性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企业自主开展生产经营,与原主管部门隶属关系完全脱钩,原主管部门党组织已不能再进行有效领导。加之,由于企业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原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逐步消除,客观上致使原主管部门党委难以管理或不再管理,对企业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影响。

(四)党员管理难。 由于私企党员流动性大,对党员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五)组织生活难正常。 非公企业党组织日常事务一般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而党员大都是工薪阶层,“雇佣”色彩很浓,加上业务工作繁忙,平时很难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半年交一次党费,基本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党组织讨论重大事务往往因为到会率不够而无法进行。同时,党组织开展活动还必须取得业主的支持,难以协调,办法不多,活动效果不明显。

五、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引导企业主动建。 要认真做好对会员企业党建工作负责人的宣传、培养,引导其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加强建设,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帮助企业负责人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先进性,非公经济中党员数量较多的企业应创造条件成立党支部和党小组。

(二)缺乏条件联合建。 针对非公经济人员构成复杂,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党员数量不太稳定,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临,不留空白”原则,合理地采用“单独建、联合建、村(社区)企联建、依托协会建”等模式建立党支部,或派出指导员进行前期组建。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将其挂告在基层协会,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

(三)查找党员帮带建。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等活动,使更多的党员能够亮出身份,把更多的党员纳入到组织中。对经营超过6 个月的党员都要办理正式组织转移关系,对短期或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持证在所在地参加党组织生活。

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初探 篇6

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经上级党委批准成立了杭州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委(以下简称“党委”),引导全行业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规范行业管理,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使其以更佳的状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

一、行业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情况

2010年7-8月,对全市150余家造价咨询企业的党员、企业主进行问卷调查,对杭州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等16家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实地调研。

2010年9月,收到来自117家企业的430份问卷,并作整理分析。

2010年12月,党委考察组对拟任党支部书记、委员人选进行组织考察。

调研发现全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党建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私营业主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市场经济下,大部分私营业主将主要精力投放于市场竞争、业务发展,对建不建党组织无所谓,有的企业主由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党组织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削弱企业主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制约党员劳动关系的解除,增加自身负担。

第二,部分党员自身意识淡薄。私营企业中的党员,党性和组织观念逐渐淡薄,认为在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就是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只是定期回支部交党费,有的甚至是代缴,教育管理有名无实;个别还存在既不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也不愿暴露身份的现象,成了地地道道的“地下党”。

第三,党支部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建立党支部的企业,其组织活动基本不能正常开展。一是私营企业人员配置相当精简,无专职人员从事党建工作。二是个别党支部的活动,内容枯燥,与需求脱节,调动不起党员的积极性。三是私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四是党建活动在时间和经费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二、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

正视问题,党委决定统筹规划,引领全行业基层党建工作步入正轨。

(一)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

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激活造价咨询机构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以争创“五好企业”(“经济效益发展好”、“人才队伍培养好”、“企业文化营造好”、“职工利益维护好”、“社会责任履行好”)为抓手,引导造价咨询机构党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发展,最终打响“党建引领品质造价”的行业品牌。

(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原则

一是循序渐进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制约因素,不切实际空发号施令,反而欲速则不达。二是重点突破原则。要尊重私营业主及其成员的意愿和诉求,以此为切入点,慢慢渗透,不要急于追求组建率,关键是找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好办法。三是长效机制原则。不能偏重短期效应,应将重点放在党建良性机制的建立上。当党的利益与党员利益交集最大时,才是党的凝聚力最强大的时候。四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原则。中央提出一个行业一个方案,以此类推,党委提出一个企业一个方案,分批推行。实际操作中,充分调动企业、党员的积极性,给企业以自主权,给党员以自由空间。

(三)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思路

新社会党建工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部署落实,才能取得实效。以下是党委引领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解开思想困惑,激活内源动力。客观分析三方价值取向及其相互联系:业主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实质就是加快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职工党员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就需要与业主共同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党委的工作目标正是要推动行业又快又好发展。可见,三方价值取向是共同的,这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加大宣传,让企业主和党员意识到共同的基础,内源动力自然激活了。

2.扩大党建网络,夯实党建基石。加快在造价咨询企业建立党支部,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是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调研后,党委决定第一批在浙江金诚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等6家意愿迫切、信誉度好、党员人数多、党建工作扎实的企业成立支部。

3.探索长效机制,推进党建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全市造价咨询行业的党建网络是推进党建工作的第一步,而实现党对基层组织的影响、渗透和控制则需要探索出一套长效机制。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党委决定采取方向引领、大体指导、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下属支部提供建立长效机制的大框架,各支部自行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党委建议各支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制定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机制。通过“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成员双向例会”制度,逐步实现在经济工作研究前党组织有所知,研究中党组织有所议,实施过程中党组织有所为的崭新局面。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党委根据实际情况选派一到两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与支部结对,负责宣传党政精神、行业的最新讯息,指导党支部创特色、呈实效。三是双向互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素质提升”工程、“人才结对”活动,将优秀的员工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四是党群共建机制。党委帮助基层党支部组建群团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开展工作。

4.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创新党建活动方式。在建设“品质造价”的总目标下,党的工作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以党建活动这一鲜活载体,形成各方互动的局面。

业务上,造价管理协会理所当然直接指导各造价咨询从业企业;政治上,党委则应采取“引导”、“放手”、“激活”的方式,指导党支部步入党建工作的轨道。“引导”即引领指导各支部围绕党中央会议精神切实开展党建活动;“放手”即尽可能减少对各支部的束缚,让其根据自身需求,开展具体党建活动;“激活”即在“引领”和“放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支部开展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挖掘先进典型,发挥辐射效应。一是把第一批支部培养好,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激励更多的企业向党委靠拢,形成“滚雪球”效应。二是完善党委指导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科学做法,力争将杭州“品质造价”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作者单位: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和投资管理办公室)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7

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前进中的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党建考核成果巩固为新契机, 以创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原动力, 奋力围绕学院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抓党建, 大力强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不断创新党建活动形式, 丰富党建活动内容, 有效地保障了学院的不断跨越发展, 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发展。“映日荷花别样红”,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2004年至2009年, 连续6年被中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07年被中共无锡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并于2009年6月被中共无锡市委授予“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2010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院系党组织) 。支部是总支的支部, 总支是支部的总支, 支部的发展与总支的发展一脉相承;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在党总支的带领和支持下, 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总体上呈现出“组织健全、活动规范、发展有序、成效凸显”的外部特征。

为做好基层党支部建设经验总结,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现将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通过“围绕一个中心, 发挥两个作用, 立足三个转变, 践履四项职能”四方面展开阐释。

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教工党支部是学院党组织系统中的基本细胞, 是党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是党内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教工党员是承载和落实党的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 加强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教书育人任务的可靠保证, 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理念, 贯彻“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思路, 本着“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服务, 帮学生就业, 助学生成才”的宗旨, 努力培养“做人有修养、生存有技能、发展有潜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经营管理类人才, 即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始终围绕学生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中心工作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中心, 以党务工作为主导, 以业务工作为主体, 党政协作, 并驾齐驱、相互促进、互相支持、协调配合、相得益彰, 共同走好一盘棋。

二、真正发挥两个作用

(一) 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学院党建, 组织先行;组织建设, 支部先行。”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上。经济贸易党总支下辖两个教工党支部, 均以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教研室组成, 教工一支部以国际贸易、物流管理两个教研室为主体, 教工二支部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两个教研室为主体, 每个教工党支部又分别包含两个党小组。可以说, 经济贸易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渠道畅通。这里是“战斗的堡垒”而无“堡垒里的战斗”。在党建工作中, 教工党支部抓好每个工作环节,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内生活会制度和党员思想交流和汇报制度, 把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教工党支部还从制订支部计划入手, 在准备工作上突出一个“细”字, 在学习纪律上突出一个“严”字, 在学习内容上突出一个“实”字, 在学习方法上突出一个“活”字。党支部工作有位才能有为, 同时, 也只有有为才能更有位。近几年来, 无论在2007年“学院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 还是在2008年的省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中,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都能带领支部党员不畏艰难、排除困难, 做出积极和突出的贡献。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先后获得“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创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首届全国商科教育实践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 建成江苏省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一个 (市场营销)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一个 (工商企业管理) 、无锡市示范专业一个 (物流管理) 、国家精品课程一门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 等等。可以说,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通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 构建了一个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组织集体, 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党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激发了本学科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 促进和带动了整个学科的快速发展, 实现了党建与学科建设“两不误”、“两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党的先进性既宏观地体现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方面, 又微观地体现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员队伍, 有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是支部的党员, 支部是党员的支部, 党员的发展与支部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 经济贸易学院教工党支部共有教师党员41名, 从党员教师的比例看, 已占学院教师总数的63%。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 在工作中创优秀、争先进, 出成绩和做表率。同时, 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党员和非党员同志一起勤勉工作, 像写诗作画般共同谋划职业教育事业。“为党旗添光彩, 让党旗更鲜艳”。经济贸易学院教工党支部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立足岗位发挥先锋作用的党员教师, 一些党员教师先后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获得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优秀论文奖项, 还有党员教师所出版的教材和发表的论文分别获华东地区出版社第七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和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研究会论文评审论文奖。

三、切实立足三个转变

(一) 思维方式的转变。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也是党的建设实践中一直坚持的重要理论原则和宝贵经验。我们应认识到党支部是“堡垒”而非“土堆”, 要实打实抓而不能一碰就垮。为此,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要求党员不能用“老脑筋”想问题, “老眼光”看问题, “老办法”解决问题, 应树立“学习就是工作, 工作就是学习”、“在研究中工作, 在工作中研究”的新理念, 应摒弃支部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念, 同时, 支部书记还一致认为必须走出“无职无权、无位无为、无事无利”的思想误区, 切实做到总揽而不包揽, 主演而不独演, 放手而不甩手, 决断而不专断, 我们不能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不能丢掉“精神支柱”, 丧失起码准则。

(二) 学习形式的转变。

没有人喜欢单调呆板地、照本宣科地“听报告、念文件”, 党建工作无止境, 理论武装无止境, 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在做好党建常规工作的同时, 欲利用学院的网络服务功能开辟“党支部组织生活”专题, 为组织生活提供理论文献、内容参考、指导意见、经验交流等。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教工党支部还需做好党建“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走出去”即党员走出校门, 深入社会基层实际参观访问, 调查研究。最好是结合专业的系列活动, 如走访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 了解高新技术在业务中的运用, 本地企业发展相关的科研支持。“请进来”即请校外学者专家、优秀党务工作者、企业家作专题报告经验介绍等, 请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外人士参加组织生活, 听取他们对支部、党员的意见、建议等。

(三) 发展惯式的转变。

就当下情势而言, 一些中青年教师一般对集体的归属感主要在教研室而不在党支部, 故中青年教师要求入党人数有所下降, 且一些高学历、高职称青年教师没有、甚至不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而民盟、民进、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逐渐把发展重点放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身上, 对青年教师吸引较大。教工党支部发展党员的量远不及学生支部, 这固有教师党员比例已较高, 发展空间已较小的客观因素, 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工作已没有任何空间。因此, 教工党支部要由等待要求入党的教师找上门来转变为主动做入党积极分子工作, 即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 积极开展“支部党员谈心工程”, 与非党员教师交朋友, 促膝谈心, 帮助他们进步, 使其向党组织靠拢。本学期, 教工党支部先后与非党员师生, 如与管理骨干物流教研室主任、工商教研室的诸多普通老师谈心。

四、有效践履四项职能

(一) 服务师生职能的践履。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完成岗位职责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和教书育人的模范, 党员教师团结和带领周围的非党员教师, 以点带面, 与非党员教师在思想上、业务上共同积极发展。“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围绕“育人”的总目标, 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的任务纳入党建的日常工作中, 强调每一个教职工无论担负什么工作, 都应有“育人”意识, 并善于围绕“育人”开展工作, 不能偏离“育人”这个主题, 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动了育人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普遍、由局部到全局发展。教工党支部通过与学生支部联建, 形成了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上下贯通, 左右覆盖, 全方位、全过程覆盖的教工、学生党建工作格局。近三年来, 教工共担任300余人次的学生入党介绍人、入党联系人。感人心者, 莫先乎于情, 教工党支部党员还为学生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经济贸易学院国贸2007级3班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 该班班长近年来无偿献血共计13次, 包括无偿献出8次造血干细胞, 在他的带领下班级姜超同学一年献血和造血干细胞7次。

(二) 服务学科职能的践履。

诚如前述, 教工党支部不光要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建设结合起来, 而且还做到“主动上门”, 主动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教研室的业务工作中去。为了让总支的教师看得到前途, 找得到出路,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的一些老党员和学科带头人, 如一些党员教师主动为其他教师出谋划策, 以“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结成“帮带对子”, 指导青年教师, 为其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部与每个党员不仅在政治上, 而且在业务上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党支部在组织课题、成果申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近年来经济贸易学院的科研项目和获奖成果的数量, 以及科研项目的档次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 经济贸易学院教工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学科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三) 服务学院职能的践履。

经济贸易学院的发展是在学院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的, 可以说经济贸易学院的发展是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 但经济贸易学院的发展也有力的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近几年来, 经济贸易学院党支部在学院的教育部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党建评估、示范专业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创业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等工作中, 都能动员党员师生从大局出发, 积极配合学院并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自觉维护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为无锡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决心为学院的党建工作再献计、再出力, 把“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这个“盆景”变成党建工作的“苗圃”, 把党建工作的“苗圃”变成党建工作的“花园”。

(四) 服务单位职能的践履。

从2006年开始, 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积极探索“校企融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证明, 这既为学生开拓了就业市场, 又为用人单位解决了用人需求, 先后为红星美凯龙集团公司、红豆集团公司、爱迪尔珠宝有限公司、上海兰家化妆品有限公司输送了“红豆职业经理人”、“红豆店长”、“爱迪尔珠宝店长”和“上海兰家店长”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秦晓月, 经济贸易学院2005级学生, 中共党员, 经过学院就业、创业培训, 2008年加入“红豆店长班”, 仅5个月时间, 就以优秀的职业素养和骄人的业绩晋升为红豆集团轩蒂尼有限公司的职业店长, 并在半年时间里, 成功带出了四个连锁门店的运营团队。经济贸易学院党总支成立社会服务部, 由党员教师总负责, 教工支部的党员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 先后实施红豆集团连锁专卖创业培训、09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研讨会培训、梓光木业2009年营销培训、红豆杉营销培训、长江公司新员工培训、新华书店销售管理培训、奥曼特科技培训等, 共计培训1, 455人次, 超额完成2009年度的1, 200人次的培训计划;教工支部党员还积极参与企业课题开发, 在一批党员、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 开发了与中兴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等校企横向课题, 解决了困扰其发展的难题。同时, 在他们的带动下, 学院和社会以及相关行业的合作日益密切, 已逐步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回顾过去, 我们有教师支部建设取得的成效与经验;立足当下, 我们要重视教师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展望未来, 我们要理清教师支部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我们会继续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创新工作机制, 拓展工作领域, 改进工作方法,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确保学院发展的中心任务的完成, 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

摘要:教工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下, 欲使高职院校教工党建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和完善教工支部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 提升工作扎实度;另一方面要构建教工支部党建工作创新长效机制, 使教工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中心工作、地方经济建设等诸方面紧密结合。本文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工党支部为例在党建工作模式上做了具体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教工支部,工作纪实

参考文献

[1].陈雪惠.关于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几点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 2010, 10:41~42

[2].李春香.浅谈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 2010, 10:68~69

[3].冯丽梅.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强化的几个环节[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8:136~137

[4].王朝芬.当前基层党组织党员主体地位不足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 8:45~48

[5].郝建锋.高校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17~20

[6].王素英.浅谈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新论) , 2010, 9:25~26

[7].夏行.略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J].党建研究, 2009, 8:35~37

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初探 篇8

业场经济体制新的发展与完社善、杭州城市会化建设■推进, 全市建的迅猛

织刘设工程造价咨

询行业面临前

党所未有的挑战

建燕与机遇。如何

工促进行业健康

作发展, 提升行

初业整体素质,

探已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和咨询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提出“新社会新经济”组织的概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 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经上级党委批准成立了杭州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委 (以下简称“党委”) , 引导全行业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 规范行业管理, 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使其以更佳的状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

一、行业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情况

2010年7-8月, 对全市150余家造价咨询企业的党员、企业主进行问卷调查, 对杭州市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等16家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实地调研。

2010年9月, 收到来自117家企业的430份问卷, 并作整理分析。

2010年12月, 党委考察组对拟任党支部书记、委员人选进行组织考察。

调研发现全市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党建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私营业主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在市场经济下, 大部分私营业主将主要精力投放于市场竞争、业务发展, 对建不建党组织无所谓, 有的企业主由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了解, 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党组织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削弱企业主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 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制约党员劳动关系的解除, 增加自身负担。

第二, 部分党员自身意识淡薄。私营企业中的党员, 党性和组织观念逐渐淡薄, 认为在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就是赚钱, 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 只是定期回支部交党费, 有的甚至是代缴, 教育管理有名无实;个别还存在既不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 也不愿暴露身份的现象, 成了地地道道的“地下党”。

第三, 党支部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建立党支部的企业, 其组织活动基本不能正常开展。一是私营企业人员配置相当精简, 无专职人员从事党建工作。二是个别党支部的活动, 内容枯燥, 与需求脱节, 调动不起党员的积极性。三是私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四是党建活动在时间和经费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二、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

正视问题, 党委决定统筹规划, 引领全行业基层党建工作步入正轨。

(一)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

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激活造价咨询机构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 以争创“五好企业” (“经济效益发展好”、“人才队伍培养好”、“企业文化营造好”、“职工利益维护好”、“社会责任履行好”) 为抓手, 引导造价咨询机构党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实效化发展, 最终打响“党建引领品质造价”的行业品牌。

(二)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原则

一是循序渐进原则。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待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制约因素, 不切实际空发号施令, 反而欲速则不达。二是重点突破原则。要尊重私营业主及其成员的意愿和诉求, 以此为切入点, 慢慢渗透, 不要急于追求组建率, 关键是找到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好办法。三是长效机制原则。不能偏重短期效应, 应将重点放在党建良性机制的建立上。当党的利益与党员利益交集最大时, 才是党的凝聚力最强大的时候。四是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原则。中央提出一个行业一个方案, 以此类推, 党委提出一个企业一个方案, 分批推行。实际操作中, 充分调动企业、党员的积极性, 给企业以自主权, 给党员以自由空间。

(三)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思路

新社会党建工作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部署落实, 才能取得实效。以下是党委引领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 解开思想困惑, 激活内源动力。

客观分析三方价值取向及其相互联系:业主追求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实质就是加快企业发展, 创造更多的利润;职工党员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 就需要与业主共同努力, 把企业做大做强;党委的工作目标正是要推动行业又快又好发展。可见, 三方价值取向是共同的, 这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加大宣传, 让企业主和党员意识到共同的基础, 内源动力自然激活了。

2. 扩大党建网络, 夯实党建基石。

加快在造价咨询企业建立党支部, 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是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调研后, 党委决定第一批在浙江金诚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等6家意愿迫切、信誉度好、党员人数多、党建工作扎实的企业成立支部。

3. 探索长效机制, 推进党建工作。

努力构建覆盖全市造价咨询行业的党建网络是推进党建工作的第一步, 而实现党对基层组织的影响、渗透和控制则需要探索出一套长效机制。结合行业实际情况, 党委决定采取方向引领、大体指导、联系实际的原则, 为下属支部提供建立长效机制的大框架, 各支部自行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党委建议各支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制定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机制。通过“党组织班子与董事会成员双向例会”制度, 逐步实现在经济工作研究前党组织有所知, 研究中党组织有所议, 实施过程中党组织有所为的崭新局面。二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党委根据实际情况选派一到两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与支部结对, 负责宣传党政精神、行业的最新讯息, 指导党支部创特色、呈实效。三是双向互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素质提升”工程、“人才结对”活动, 将优秀的员工培养成党员, 将党员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四是党群共建机制。党委帮助基层党支部组建群团组织 (工会、妇联、共青团) 开展工作。

4. 开放式民主生活会, 创新党建活动方式。

在建设“品质造价”的总目标下, 党的工作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以党建活动这一鲜活载体, 形成各方互动的局面。

业务上, 造价管理协会理所当然直接指导各造价咨询从业企业;政治上, 党委则应采取“引导”、“放手”、“激活”的方式, 指导党支部步入党建工作的轨道。“引导”即引领指导各支部围绕党中央会议精神切实开展党建活动;“放手”即尽可能减少对各支部的束缚, 让其根据自身需求, 开展具体党建活动;“激活”即在“引领”和“放手”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激发支部开展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挖掘先进典型, 发挥辐射效应。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9

一、坚持统一管理, 分类指导, 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

我们坚持统一管理, 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有效地保证了党的活动正常开展, 切实发挥新社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我们加强了新社会党组织建设。卫生局通过几次的摸底调查, 对瓦房店市城区卫生工作者协会 (个体诊所) 党员职工的情况已掌握清楚, 现有个体诊所184个, 职工333人, 其中党员19人。2007年协会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 成立了瓦房店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党支部, 保证了党的活动正常开展。二是结合新社会党组织实际, 开展党务工作。在工作中, 坚持各项党务工作都与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一起部署安排, 一起检查考核, 一起总结评比, 但在活动的具体形式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等方面, 结合新社会组织的特点来安排。凡是局党委牵头组织开展的各种评比表彰活动, 新社会组织都同样参与, 表奖名额都同样占有相应比例。三是精心设立活动载体, 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我们结合卫生行业管理工作, 先后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卫生服务诚信年”活动、“行政效能年”活动、“提高行政效能, 树立卫生系统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争当群众满意的“好医院 (诊所) 、好医生、好护士”活动以及“医院管理年”等活动, 各新社会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搞好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党员增强参与意识, 发挥带头作用, 带头守医德, 树新风。我们强调, 各医疗单位党组织要在争创好医院、好诊所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每个党员要在争当好医生、好护士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新社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

卫生局党委对新社会的党建工作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同样重视。不但在行业管理主题活动中得以体现, 而且在文化活动中也不例外。新社会党组织积极组织参与, 形式多样, 紧扣主题, 得到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按照市委宣传部的要求, 我们还在全系统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了“瓦房店我为你骄傲”征文和诗歌朗诵征集活动, 新社会党组织也积极参与, 并报送了征文。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提高党员素质

一是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 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借市委组织部举办党务知识培训班之机, 我们积极与组织部沟通, 安排新社会组织的党办主任、支部书记一起参加培训, 为提高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水平, 促进新社会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各新社会党组织能够认真做好职工的入党启蒙教育工作, 及时把优秀入党申请人列为积极分子, 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体素质。

三是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积极做好新社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以及一线优秀职工上。新社会组织申请入党的职工非常踊跃, 党组织积极争取发展名额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年新社会组织新发展党员的数量都占全系统的40%以上, 并且呈逐年上升势头。

四是加强党员的学习与教育, 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热爱瓦房店, 建设瓦房店”主题教育活动, 并聘请党校教师为局直属13家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中层干部, 进行“热爱瓦房店, 树立卫生系统新形象”专题讲座以及“十七大”报告辅导。各单位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 为百万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我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工作热情。

五是加强党员廉政警示教育。各单位按照局党委的部署积极组织党员观看《沉重的代价》、《沉重的呼唤》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 学习宣传方永刚先进事迹等, 使广大党员深受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六是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各新社会党组织积极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 加强党组织阵地建设, 力争达到“五有”要求, 即: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员花名册、有规范化的党建工作制度、有党员活动记录本、有党员活动室牌子。并要求工作制度上墙, 配备必要的电教设备, 切实保证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七是认真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员组织关系正常转接工作。新社会组织用工制度发生变化, 党员流动性强, 增加了管理难度。很多党员尤其是下岗党员在二次就业时没有按规定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各新社会党组织都能按照要求, 积极采取跟踪追访的方式, 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

尽管我们在新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如:个别新社会组织法人代表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有的虽然成立了党组织, 但对开展活动不够积极、热心, 在党员活动时间、人员安排、经费投入上支持不够等。这些有待于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10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在多元锻造、贴近经济、情系于民、取信于民、激励于民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 活动源泉也在基层。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 就是这项伟大工程的实践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 基层党组织就要大胆地以新思维新举措来践行创先争优的新路径, 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道路上有新跨越。

干部注重多元锻造。“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搞好创先争优活动, 首要的问题是要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 要注重多元锻造, 锤炼过硬本领夯实执政。 (1) 重学习增强内驱力:基层干部要深学政治理论, 广学社会知识, 精学业务技能, 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 吃透掌握政策理论和科学知识的实质内涵, 切实把学得的知识自觉转化为提升工作能力的有力武器。 (2) 重实践增强操作力:基层干部要深入一线, 开展调查, 立身做实事, 坚持思考问题从实情出发, 开展工作从实际出发, 分清轻重缓急, 把握工作节奏, 统筹合理摆布, 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在实践中提高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进发展的本领。 (3) 重创新增强生命力:基层干部要敢于负责, 敢于担当, 无私无畏, 满怀激情地履职尽责, 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亏、不贪图安逸, 依靠自己的辛勤工作不断开辟人生和事业前进的新道路;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 突破常规, 打破惯例, 善于转化棘手问题、化解疑难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难题。

党建注重贴近经济。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的竞争能力, 基层党组织必须要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真正发挥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导向和宣传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要根据经营管理的特点,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党建规划, 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企业中心工作的促进、带动和辐射作用, 确保企业经济朝着持续、稳步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现质的突破, 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使党的建设科学化走向一个新的水平。

关心群众情系于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我们党鲜明地提出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旗帜, 把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 密切党群关系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来践行。为此, 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任务, 深刻认识群众是主人、群众是恩人、群众是亲人的观念, 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多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的追求、把群众的难处作为我们的痛处、把群众的幸福作为我们的目标。当群众生活有困难时, 党组织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当群众思想有困惑时, 党组织应当正面疏导帮助他们理顺情绪;当群众身体有病况时, 党组织应当先行嘘寒问暖, 送上真心关爱, 让群众感受到真情和温暖,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拒腐防变取信于民。基层党组织拒腐防变功能是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拒腐防变功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做到层层负责, 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廉洁政治的要求, 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是: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严明党的纪律, 切实转变党的工作作风,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开展师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的系列活动, 认真解决反腐倡廉中的突出问题, 狠抓落实、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防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定决心, 有腐必反, 有贪必肃,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既要严惩大腐大贪“大老虎”, 也要查处小腐小贪“拍苍蝇”, 通过查处群众身边的小腐小贪, 以群众看得见, 感受得到的反腐实效真正取信于民。

企业文化激励于民。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积极培养企业员工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主体, 确立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企业党组织就要充分发挥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 帮助企业培育新的企业文化, 倡导新的企业精神, 把企业的各方智慧和力量都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 为企业建设铸造共同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激励企业员工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突出在价值引导、党性引导、意识引导、实践引导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 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健全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长效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让每个党员行动起来, 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 使之能够影响身边人、感染身边人、带动身边人。

加强对党员的价值引导。在当今历史条件下, 基层党建科学化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理想和信念。因此, 党组织要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第一位的重点工作。要以信仰召人, 把全体党员始终召唤聚集在共同信仰的旗帜下, 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要以思想化人,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 力求做到入脑入心;要以事业聚人, 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内化为党员的信念追求, 把党员的精神追求转化为党组织创先争优、企业发展改革的精神动力。

加强对党员的党性引导。根据十八大的要求, 党组织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 引导党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政治立场, 明辨大是大非, 乐于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要求党员做群众的表率, 党员的一言一行, 能够“平常时间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 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成就事业的基石, 也是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

加强对党员的意识引导。党员“细胞”的活力, 直接影响着整个组织肌体的功能, 而增强党员意识则是“细胞”产生活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基层党组织的任务, 就是要加强党员意识、开展党员教育, 做到常抓不懈, 常抓不怠。在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中, 重中之重, 就是要求每一个党员树立强烈的党员意识, 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 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11

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念的由来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在党内首先运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名称。

此后,上海等地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立的经济组织简称为“新经济组织”,把新建立的社会组织简称为“新社会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新”组织及其党建的党建名称。

2008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越来越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研究解决。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

随着“两新”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两新”领域党建工作,大体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提出,在从事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人员中,要根据需要,逐步建立党、团组织。198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基层商业、服务业中的党、团组织,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以此为开端,全国各地探索在有条件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至1998年底,上海私营企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及党小组达到了776个。

但从整体来看,这一阶段“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普遍较低,党建工作空白点多,有些“两新”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活动也不够正常。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对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始重视。但在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同意见,很多企业主以及职工群众对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二是加强了在“两新”组织中“建党”的工作,“两新”组织党组织建立的数量明显增多。不过,在“两新”组织内建立工青妇组织、派遣党建工作联络员等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工作,还没有广泛开展。三是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还相对分散。受行政的条块分割限制,各有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多数是各自为战,缺乏有力的协调和指导。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党的十六大召开前)

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党中央从各地“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党建工作碰到的问题出发,大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1998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社会团体其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001年9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作了系统的规定。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加大了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1999年,上海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切实加强党的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市社团党建工作指导小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1999年12月,上海召开了首次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2000年5月,召开了社团党建和社团管理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下,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全市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初步呈现出有力、有序、有效的局面,“消除党的组织建设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各级党组织还积极探索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路子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这一阶段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加强条块协作。上海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下,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群众组织、行业协会及部分区县参加,建立市、区协调指导机构,条块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支持和配合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二是“建党”和“党建”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注意正确处理“建党”和“党建”的关系,坚持从“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大了组织建设的力度,另一方面又防止单纯地以“建党”替代“党建”,努力探索党的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活跃党的活动,形成了组织建设和党的活动共同推进的格局。三是党的工作有效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成立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如活动场所、活动资金和活动时间等,部分党组织面临着活动开展难等问题。

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

1、在党建理论和法规建设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首先进一步强调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在修改后的《党章》中首次明确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责。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公司法》,将企业党建工作列为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文件和法规的颁发,有力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的做法作出批示:对新经济组织党建“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上海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两新”组织党建的方法途径,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机构体系建设。从2003年起,上海先后成立了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服务局,在全市初步形成“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和政府管理服务上的整体合力。19个区(县)从各自实际出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对应、工作互动、各方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是制定工作规划,切实抓好“双达标”工作。党中央要求从2002年起,用五年时间“力争使全国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简称“双达标”),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上海市委组织部在制定基层党建行动计划中,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双达标”任务,并根据上海民营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多的实际,提出了要在30人以上的上海高科技企业中有党员,20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中有党员的要求,并于2005年10月基本完成了“双达标”任务。

三是以开展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抓手,推进上海“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2006年9月,上海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的意见》,要求在2007年10月底前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12587个,在“两新”组织中工作的党员20.5万名;50人以上新经济组织的10445家,有党员的10275家,达标率98.3%;100人以上的4519家,建党组织的4406家,占97.5%;新社会组织20人以上的1143家,有党员的1132家,占99%;50人以上的417家,建党组织的412家,占98.8%。

四是以创评“五好党组织”和开展“三优评选”活动为重点,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海从2005年起每两年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评“五好党组织”活动(五好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从2006年起又在全市“两新”组织中开展了“三优”评选活动(三优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建工作者、优秀党建之友)活动。各区县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三优”评选表彰活动。

3、在探索中得到提升。一是加强调研和理论总结,扎实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针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集中调研,形成调研成果,丰富“两新”组织党建理论。会同兄弟省市有关专家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一起研究探讨“两新”领域党建的共性问题,破解“两新”领域党建难题。

二是摸清上海“两新”组织基本情况,把握“两新”组织发展规律。至2008年底,上海共有各类“两新”组织72万家。2007年上海非公经济占上海GDP的总量的4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5%。民营科技企业2万多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66.7%,认定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占到了70.1%。在“两新”组织中就业人数近620万,占全市就业人数的65%。针对上海“两新”组织门类广、发展快、变化大、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多等特点,探索形成了“小型、业余、多样、有效”和网上党建活动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模式。

三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在思想理念上,树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干部也是专业人才的理念,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探索建立一支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等,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组建了一支对党忠诚、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的专职党群工作者队伍。针对“两新”组织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了一支上万人的由在职干部、社区离退休党员老同志组成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两新”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统战对象和后备干部的人才库,市、区(县)、街道(镇)的“百、千、万”三级人才库建设。

四是结合上海实际,努力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根据上海市委提出的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以深化楼宇党建工作为重点,加强工业园区和创意园区、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民营高科技等区域性党建工作。目前,全市97%以上的楼宇建立了楼宇党组织。在270多个各类园区中,依托园区开发办、招商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公司等都相继成立了园区党组织。在全市45个专业市场中,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建立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激发党员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为拓展“两新”组织信息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了具有上海特点的上海“两新”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互动网。全面建成覆盖全市“两新”组织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对“两新”组织数字化、网格化、动态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实现“两新”组织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提升党组织与党员的互动交流,丰富党组织与“两新”领域人才的沟通渠道,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探索党组织传递声音的有效途径,探索党的基层活动新方法。上海“两新”党建互动网建设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被评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奖。

作者系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副处长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 篇12

一、坚持“三项原则”, 选好支部带头人

作为油田企业的一个基层单位, 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 坚持“三项原则”, 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好、带头表率好、责任奉献好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

1. 提升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 坚持重点培养原则。

一个有活力、凝聚力强的基层党支部, 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选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问题上, 要坚持重点培养的原则, 努力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首先, 要严把选拔关。把品行兼备、主动干、带头干、群众拥护干、甘愿吃苦、甘心奉献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党支部书记队伍。其次, 要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关注新毕业大学生, 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原则, 采取动态管理、定期培训、实践锻炼等办法,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后备充足、适应需求的基层支部书记后备队伍, 通过给任务、担担子,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支部中心工作中来, 提升实践工作能力, 为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储备高学历人才。

2. 激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 坚持鼓励关爱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 用鼓励关爱方式激发支部带头人的工作热情。采取奖金激励机制在“经济”上鼓舞干劲, 消除支部书记的消极心态, 为基层党支部工作增添一份热情和动力。对老支部书记、离任支部书记定期走访慰问, 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建立支部书记详细档案, 为支部书记过生日、送祝福, 针对支部书记工作组织有鲜明意义的活动, 激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

3. 增强党支部书记的创新活力, 坚持考核激励原则。

支部和党员每年要坚持公开承诺, 并通过党务公开栏、网络等渠道进行公开, 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认真开展“双评”工作, 对支部班子成员和支部党员进行民主评议, 评议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金兑现的重要依据。及时调整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班子, 解决个别党组织带头人战斗力不强的问题, 增强支部书记履职的责任感, 进一步激发内在动力。制定并实施《党建工作考核细则》, 把班子建设、日常工作、资料管理、业绩完成情况等作为考核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重要依据, 细化量化考核指标, 采取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 促进支部带头人踏踏实实创新谋发展。

二、实现“三个转变”, 打造支部新形象

1. 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党的十八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要瞄准新目标、明确新任务、适应新要求, 以思想教育为基础, 保持清醒头脑, 清理思想误区, 务必要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 真正在新形势下做好党支部工作。

2. 转变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方式。

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核心宗旨是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因此要密切加强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开展支部联系职工、班组联系支部“无缝双向”联系活动, 丰富联系内容, 增添联系内涵, 加强思想沟通, 面对面听取来自职工群众的呼声与宝贵意见。开设党务公开栏, 开通网上信箱, 畅通服务职工的有效渠道, 增强服务职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团结一心、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3. 转变固有的管理方法。

一套规范有序的党建工作管理方法, 是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党建资料规范化、整齐化的基础上, 统一基层党组织的资料归档标识, 在填写和检查资料时可以一目了然;在党员管理上, 实行“打包”管理, 注意收集支部党员信息, 对支部党员数量、男女比例、学历分析等信息分类管理, 使支部党员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创新党课方式, 提倡“党课大家上”, 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大家愿意上党课, 期待上党课。

三、突出“三项建设”, 夯实支部基础

坚实的党建工作基础, 是企业各基层单位创造优秀业绩的牢固根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突出“三项建设”。

1. 提升领导素质, 突出班子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领导班子是核心, 要通过一个好班子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全体党员和群众传达并贯彻落实, 班子团结, 执行力就强, 否则就会弱化。我们的队伍建设中, 班子和员工之间形成了合力, 也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之一。因此, 要注重加大基层党支部班子的教育培养力度, 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综合素质, 发挥好领头人作用, 充分发挥好党支部堡垒作用, 增强队伍执行力和战斗力。

2. 运用保障机制, 突出制度建设。

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结合实际, 充分建立健全支部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全面的保障机制, 靠制度保证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不能忽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

3. 调动党员积极性, 突出载体建设。

上一篇:湿度控制器下一篇:微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