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滥用现状

2025-01-07

抗生素的滥用现状(共11篇)

抗生素的滥用现状 篇1

饲用抗生素是指添加在健康动物饲料中, 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和促生长为目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抗生素在饲料中以低剂量长期添加, 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死亡率, 从而提高生产性能。然而, 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 在饲料加工和养殖过程中, 超量和长期添加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了饲料的安全性和畜禽健康, 进而造成动物性食品的严重污染与残留, 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1 饲用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 世界上主要饲料生产国几乎都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 用以提高饲料报酬。据统计, 1996年全世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用量占全部饲料添加剂用量的45.8%, 抗生素生产总产量的50%左右用于畜牧业。1995年丹麦畜牧业抗感染抗生素和AGP的总量分别为49 t和94 t, 在美国约80%家禽、75%猪、60%肉牛及75%奶牛都曾在其生长过程中使用过饲用抗生素[1]。在我国, 由于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 饲养水平和卫生条件有限, 因而盲目用药机会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 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疫病的流行和暴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越用越多, 现在已发展到养殖自始至终离不开抗生素的程度, 我国近年来动物生产中抗生素年平均消费已达6000 t。

在饲料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规定了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停药期及注意事项等, 但有的使用者随意加大剂量、延长用药时间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 是导致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不少地区, 为了维持其效益, 金霉素的饲料添加量已经上升为推荐剂量的2~3倍。

1.2 使用违禁或淘汰的抗生素

许多国家对治疗用抗生素和饲料用抗生素均有明确规定, 一般说来, 治疗用抗生素不宜用作饲料添加剂。但一些养殖企业不遵守国家规定, 把治疗用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或在饲料、饮水中直接添加违禁或淘汰的抗生素, 易导致畜产品中抗生素残留。

1.3 不遵守休药期、停药期的规定

对于肉食动物, 为了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在宰杀前一定要停止使用抗生素, 进行一定时间的休药饲养, 以降低药物残留, 如《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 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后5 d内的乳汁、乳房炎乳不得供食用。但在实际生产中一些养殖单位和个人则无视抗生素休药期的规定, 从而造成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 危害食用者身体健康。

1.4 缺乏用药记录

我国大部分养殖场没有建立用药档案, 所用抗生素种类、使用时间, 无从考察;一些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不在标签上标明, 造成养殖场重复用药;以治疗量当作预防量添加等现象较普遍。

1.5 长期使用一种或几种抗生素, 致使病菌抗药性增强

还有一些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 忽视基础免疫, 不重视饲养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 把疫病防治寄希望于使用抗生素。

1.6 屠宰前用药

屠宰前使用抗生素来掩饰患病畜禽的临床症状, 以逃避宰前检验, 这也是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原因之一。

2 滥用饲用抗生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抗生素被机体吸收后, 少部分经羟基化、裂解和葡萄糖苷酸化等代谢反应生成无活性的产物, 大部分以原药和代谢产物的形式经动物的粪便和尿液进入生态环境中。如果将粪尿直接用作肥料, 其中的抗生素进入土壤环境以后, 可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 可影响到土壤生物的存活力、群落结构、代谢功能、种群数量等, 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据文献报道, 在荷兰, 如果将每年消耗的促生长调节剂用于2×106 hm2的耕地, 每年每平方米耕地将承载130 mg的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 土壤表层药物的含量将达到0.87 mg/kg。Hamscher等报道, 在用动物排泄物施肥的0~40 cm表层土壤中, 检测到了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残留最大浓度分别高达32.3 mg/kg和26.4 mg/kg[2]。对瑞士一些农田的土壤分析时发现, 其中抗生素含量很高, 据估计瑞士农田里的硫胺药物含量可能高达1 kg/hm2, 这足以促使大肠杆菌等细菌产生抗药性[3]。张跃华等研究了6种不同浓度的阿维菌素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阿维菌素的浓度达到125 mg/kg以上时, 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生长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2 对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土壤的淋洗作用,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土壤中迁移, 使地下水受到威胁, 影响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另外, 水产养殖业中有相当数量的抗生素被用于防治鱼类疾病和加快鱼类生长, 投放到水中未被食用及食用后又随排泄物进入水体中形成污染。据B Halling-Sorensen等研究, 水产养殖业投放的抗生素仅有20%为生物所利用, 进入水体的抗生素部分吸附于沉积物中, 另一部分则随水体扩散。Hirsch等在农业区地下水中检测到0.47μg/L的磺胺甲基异噁唑和0.04μg/L的磺胺嘧啶[4]。在德国的40条河流中, 检测发现有31种药物和5种代谢产物存在于水体中, 残留药物的最高浓度为6.3μg/L, 并在饮水中检测到9种药物[5]。低剂量的抗菌药长期排入环境中, 进入水环境后可毒害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 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 还可使水生生物的种群优势发生改变, 甚至导致一些水生生物完全绝迹。Wollenberger L等报道畜禽常用抗菌药甲硝唑、喹乙醇、萘啶酸、土霉素、泰妙霉素、泰乐菌素对甲壳细水蚤的作用, 发现喹乙醇对甲壳细水蚤的急性毒性最强, 对水环境有潜在的不良作用[6]。

2.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抗生素在生物体内经生物转化由尿液、粪便排出体外进入环境后, 发生一系列环境行为, 会破坏土壤和水中微生物的平衡, 并且该影响可通过食物链对高级生物发生作用, 最终会影响居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可能因抗生素残留在人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慢性毒副作用, 如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加、正常菌群失调, 引发过敏反应、毒性作用, 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梁红杏, 张名涛.饲用抗生素在绿色畜牧业中的应用前景[J].畜牧业, 2002 (12) :50-52.

[2]Hamscher G, Sczesny S, Abu-Qare A, et al.Substances with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hormonally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of tetracyclines in soil fertilized withanimal slurry[J].Dtsch Tierarztl Wochenschr, 2000, 107 (8) :332-334.

[3]Vanden Bogaard A E.Time to ban all antibiotics as animal growth promoting agents[J].Lancet, 1996, 348:1454.

[4]Roman H, Thomas T, Klaus H, et al.Occurrence of antibiotic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J].Sci Total Environ, 1999, 225:109-118.

[5]Jemba P K.The potential impact of veterinary and humantherapeutic agents in manure and biosolid on plant grow on arableland[J].A review.A gric Ecosyst Environ, 2002, 93:267-278.

[6]Wollenberger L, Halling-Sorensen B, Kusk K O.A-cute and chronic toxicity of veterinary antibiotics to daphnia magna[J].Chemosphere, 2000, 40 (7) :723-730.

抗生素的滥用现状 篇2

我国迄今尚未出台关于抗生素滥用的法律规定,这也导致了抗生素的生产准入资格太低。首先,制药企业为了存活,必然大量生产抗生素,甚至重复生产,客观上为抗生素的滥用创造了条件;其次,由于违法成本较低,部分药企通过各种渠道推销抗生素,也成为导致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即使无医生的处方,各药店也能随意销售抗生素,从而加大了抗生素的市场流通量。据统计,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生素泛滥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年销售额超过200亿,连续多年位居药品类销售额之首,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据统计,我国医院中使用频率排名前100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品占29席。若无相关法律出台,严惩违法人员,很难控制抗生素滥用的局面。

2.2医疗体制不合理

我国医院市场化,自负盈亏;同时医院各科室将医生的收入和药品的销售收益相关联,也加大了药品的销售量,从而造成了医药倒置的局面。在这种体制下,利益的.驱动使很多医院包括医务工作者放弃医学原则,执意增加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量。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医务人员,工资低至不足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而“灰色收入”就必不可少,多开药、开贵药也就成了天赐的生财之道。

我国目前“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已经变成了行业内的公开秘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医生开具处方时随意用药,必然导致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当前医疗体制下,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3公众医学知识的匮乏

公众对抗生素应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抗生素作为家庭常用药和必备品。由于公众对抗生素的疗效与使用知识有限,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一种特效药,能够快速治疗各类疾病,甚至是感冒发烧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都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殊不知抗生素对病毒并没有抑制、杀伤作用。另外,患者对抗生素还存在这样的认知误区:新的比旧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杀菌谱越广越好、药效越强越好,甚至不遵医嘱自行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此种种医学常识的匮乏,造成了近年来抗生素消费量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以利为先的医疗作风。

2.4其他社会因素

针对我国特殊的医疗市场化经济,国外药企也抢占中国药品领域的巨大市场,为抢占市场,提升新药销售额,医药企业常利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进行营销,通过利诱促进医院、医生、药店对抗生素的销售,完全置公众健康于不顾。在药品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医药代表与临床医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互利关系,并且在医药公司的的默许下给予药品回扣,尤以高端昂贵的抗生素为甚(低端廉价的抗生素因为利润低而丧失吸引力),以便在药品推广上获取高额利益。这种情况与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医务工作者劳动与报酬不对等、政府监管不利甚至社会价值取向畸形不无关系。解决这一问题,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危害

3.1对机体的危害

抗生素过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1)免疫功能下降:一些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会损伤体内脏器,例如磺胺类药物会损伤肾脏,同时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链霉素会损伤肾组织和肝组织;先锋霉素、阿奇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均会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2)体内的菌群失调:抗生素在抑制、杀灭细菌时并没有识别能力,进入人体后会对所有接触范围内的细菌进行杀灭或抑制(既包括有益菌,也包括有害菌),尤其对肠道内的消化菌群伤害最为严重,从而损伤消化系统。(3)体内菌群耐药性增加:细菌耐药性是一种自然进化现象,而抗生素的滥用相当于对细菌耐药施加强大的选择压力,加速耐药性菌株及性状的产生,抗菌谱越广,带来的菌群耐药性增加的风险越大,甚至会使部分细菌变异成耐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没有抗生素可用的年代,这种代价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3.2药品不良反应增加

抗生素同其他药品一样,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而抗生素使用越多,导致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高。我国抗生素滥用严重,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样让人触目惊心,如四环素牙、药物性耳聋、抗生素结石等。国家卫计委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有超过30000名儿童因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耳聋,而这些耳毒性药物中,95%以上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证实了儿童滥用头孢曲松钠是造成抗生素结石的罪魁祸首(国内首例抗生素结石病例),种种数据表明,抗生素滥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在不断增加。

3.3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抗生素的滥用必然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例如,只需物理降温或采用普通药物就能治愈的普通感冒发烧,我国医疗机构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很少采用口服);对于儿童,静脉注射抗生素最为普遍,这也造成了“小病越来越难治”的恶果。这一现象的泛滥,不但是一种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3.4环境污染

服用进入人及动物体内的抗生素,大部分会以活性形式排出体外,从而污染水源,并且杀灭周围环境中的有益菌破坏生态平衡。同时,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导致新型疾病的增加。

4建议

(1)建立健全抗生素监管的法律体系,明确机构职责,提高抗生素类药物的申报和审批标准。目前,我国已对抗生素滥用现状有了充分认识,并开始着手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制定相应监管政策。其实,早在,国家卫计委就已经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抗生素临床应用,并于次年建立了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网络。最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办法》首次对我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采取了分级管理措施,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这一措施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管理已经法制化程序与制度化轨道。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采取手段遏制抗生素滥用状况进一步恶化,但我国在处理抗生素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上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法律虽然在药品监管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但专门针对抗生素使用方面仍未有法律层面的规章出台。因此确立限制我国抗生素滥用的法律条例,使抗生素的生产、购买、使用受到严格的监管,才能指导抗生素的安全使用。同时严格禁止把抗生素类药物用作饲料添加剂或促生长剂等。

(2)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促进医疗体制改革,使医药分业,彻底根除以药养医的弊端,使公立医院回归其公益本性。同时提高医生使用抗生素的水平,使疾病治疗由经验治疗转为病原治疗,即先诊断再治疗,对症下药;严格控制用药处方(例如,开具抗生素的医务人员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禁止药店出售抗生素等。

(3)加强民众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帮助公众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用药意识。在我国,公民合理用药及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关知识匮乏。更为常见的是,为了避免去医院的繁琐手续及稍高的挂号、诊断费用,患者经常直接去药店自行购药或小诊所输液而缺失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指导,致使抗生素滥用更为普遍。因此,应加强民众对抗生素知识的普及;帮助公众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用药意识,纠正公众的错误用药观念、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

(4)发掘抗生素的替代品,比如利用噬菌体替代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来制造“中药抗生素”等。另外,建立新型抗菌药物研发的激励机制,推动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参照国际上罕见病用药研发的激励政策,在研发的早期,政府通过设立基金、直接资助、提供无息贷款等手段,分解企业研发初期的资金压力;研发中期,对有需求进入临床试验及上市销售的新型抗菌药物实行特殊审批政策,缩短审批流程、减免审批费用;新药上市后,给以药品一定期限的市场独占权,保证新药研发企业有所盈利,并在税收、定价等程序上给予企业足够的优待。

剖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篇3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危害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77-01

抗菌药物也称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抗生素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抗生素是我们最熟悉、但是也是一种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滥用抗生素确实是我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的严重问题,凡是超时、超量、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抗生素的范围。过度使用抗生素危害在于加速耐药细菌的蔓延,损害人的抵抗力,延缓儿童的发育,引起患者死亡等。有一些研究显示,使用抗生素有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抗生素会对免疫系统会造成一些影响。抗生素对免疫系统有一些影响,与轻度增加癌症风险相关,但不能說它会导致癌症和免疫力损害。对抗生素的危害进行剖析,能够引起临床医生及其患者的高度重视,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效降低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

一.抗生素的滥用容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是抗生素滥用最大危害。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一种锻炼,细菌对抗菌素渐渐有了免疫力。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耐药细菌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同时通过抗生素的长时间作用,会造成细菌的突变,一些细菌产生新的耐药基因,它们在抗生素造成的生存压力下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久而久之,耐药细菌的种类与数量就会越来越多,影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造成伤害。如果滥用抗生素,就会加快耐药军团的扩张。现在有资料显示,细菌耐药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细菌对目前广泛使用抗生素,大多有较高的耐药率,如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多种常见抗生素均有超过50%的耐药率,大肠杆菌对喹诺酮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也都在50%以上等。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因治疗十分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人类对抗生素的研发一直跟细菌在赛跑。如果人类再不加节制地滥用抗生素,加速细菌的耐药性的发展。造成人类开发新抗生素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细菌耐药的脚步。就会导致人们患感染性疾病时会发生无有效的抗生素,而失去治疗的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抗生素的滥用能够有效减少耐药细菌的蔓延,对降低细菌的耐药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过敏反应;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引起患者的死亡。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都会引起过敏反应。人体过敏反应增多,会引起一些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鼻炎、皮肤瘙痒等。毒副作用;许多的抗生素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抗生素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有些还具有肝毒性或者对造血系统有一定影响。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使用有可能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滥用抗生素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二重感染;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菌群紊乱,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新的感染。如伪膜性肠炎,鹅口疮等。

总结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运用对抗细菌感染,抗菌药是个好战士,滥用抗菌药却成为破坏王,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就要求患者患病时需经过医生的诊治,指导下再使用,停药或减量。不追求新的、高档的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时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能用窄谱的抗生素不用广谱的,能用抵挡的不用高档的。药剂师对患者宣教抗生素使用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防止滥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危害。

总之,作为临床医师应深入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不但会用抗生素治疗疾病,而且也要防止滥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刘皓抗生素滥用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药事2000.14

临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分析 篇4

1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会产生相应的毒副作用,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这里以庆大霉素为例,庆大霉素是一种抗菌作用较强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使用方便,无需皮试且价格便宜,因而备受人们青睐,且在基层门诊部应用非常广泛。尽管庆大霉素对病菌引起的疾病有非常显而易见的疗效,但过滥使用,它的毒副作用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这类药物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损害第Ⅷ脑神经和肾脏。据报道[1],因庆大霉素导致耳聋,20世纪50年代不足使用率的3%,到60年代则上升至10%,70年代达到25%左右,80年代以后更上升到28%~35%。这表明,对抗生素这类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及用量的把握,对年老、体弱、小儿的慎用,已成为人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其毒副作用造成的危害,已不仅仅是个别事例,而是临床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了。

2 产生细菌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据金少鸿等[2]报道,1990年至1994年耐药性监测,发现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上升很快。实验表明,现在常用抗生素中,几乎每种药物在其治疗菌种范围内都存在大量的适应性增强的耐药菌。耐药性的日益广泛已成为急需人们认真对待的紧迫问题,这也表明药物滥用情况的严重性。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一样,曾给人类带来福音并救患者于病魔之中的抗生素在一些不知其性的医务工作者“物极必反”的滥用后,又显露了它危害人体本身的不良反应,因为不论哪种抗生素,或多或少对细菌都具有耐药性的诱导作用。如果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给药方法不了解,很可能造成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剂量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剂量过低则对细菌起不到应用的抗菌作用,达不到满意的疗效。而这种低剂量药物作用下的细菌非但没有被杀死,反而更易增加耐药性。在患者对旧抗生素品种仍然敏感的情况下,如果盲目使用新品种,很容易使患者体内细菌对新品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一旦重症感染时抗生素对耐药菌也会束手无策了。

3 加重病情造成双重感染

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还有一类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症下药”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它会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而加重原有病情或造成双重感染。根据杨润生等[3]报道,87例患有呼吸道、中耳炎、牙周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因使用不当,造成体内肠道菌群失调而致腹泻。寻其根由,就在于抗生素在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肠道正常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破坏肠道生态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4“无的放矢”,延误病情

在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由于对患者病情不清,对许多病毒引起的疾病都使用了抗生素,结果不仅延误了治疗,使病情得以继续发展,而且因为“无的放矢”地大量使用了抗生素,破坏了患者体内菌群的平衡,导致新的疾患,同时对药物资源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浪费。以呼吸道感染为例,据有关文献报道对200例呼吸道患者调查,其中148例为病毒感染,但他们全部应用了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治疗。实验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可使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病毒繁殖。故对病毒感染者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一定要查找病因,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使用看似简单而又普遍,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后果非常严重、急需人们给予重视的问题。正是由于它具有抗菌作用性强、过滥使用不良反应大的双重性,临床医师在治疗疾病应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慎而又慎,一定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机制、理化性质、用法、用量、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过滥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摘要: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对抗生素不适当或不适量使用亦愈发严重。今天,抗生素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之一,能否被人们合理应用,是影响其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之使用得当,则其对细菌等微生物特有的抗菌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临床医师对抗生素的药理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缺乏了解或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就可能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危害

参考文献

[1]孙军.再谈抗生素的毒副作用[J].中级医刊,1995,4:30.

[2]金少鸿,张凤凯,李晖,等.1990-1994年耐药性监测情况[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5,2(1):22.

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令人担忧 篇5

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从1910年第一种抗生素阿斯凡纳明产生算起,到2005年,抗生素的种类已经增加到了133种,它们都为人类征服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天人类的寿命比上个世纪初增加了近20岁,这主要得益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然而,抗生素作为一种药物,在帮助人类消灭细菌的同时,也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由于人们长期、无节制地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增强,从而使抗生素的作用降低甚至完全消失的一种现象。当人体内的细菌对二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以后,人们就只能应用比此种抗生素更高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不但会导致患者无抗生素可用,还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甚至产生上文提到的“超级细菌”。

在中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仅在2009年,我国就消耗掉了12.3万吨的抗生素,也就是说,中国抗生素的年人均使用量为138克,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另有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所有的住院患者中,有70%的人使用了抗生素,而其中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人不足20%。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我国,购买抗生素十分容易。我国的抗生素虽然已被列为处方药,但监管的力度不够,人们可以去药店随意购买抗生素。而在美国,购买抗生素需要经过医生开具处方、在药店登记和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三道程序,其难度不亚于购买一支手枪。二是我国居民对抗生素的适应症及使用剂量了解不够,有些人即使是患了病毒性感冒,也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滥用抗生素。此外,个别医生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给一些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或是给一些只需要使用低级抗生素的患者使用高级抗生素,这也是造成我国抗生素泛滥的原因之一。那么,人们该如何避免滥用抗生素呢?

专家告诉我们,为了避免滥用抗生素,人们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能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就尽量不用。②能使用窄谱抗生素时就不要使用广谱抗生素。③能使用低级抗生素时就不要使用高级抗生素。④使用一种抗生素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不要使用两种抗生素。⑤通过口服给药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不要通过注射给药。⑥使用肌肉注射给药能达到治疗目的时就不要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此外,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用足疗程,这样才能将体内的有害细菌彻底杀死,避免其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及对策 篇6

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不仅造成药品浪费,而且使不良反应增多, 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极大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目前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起政府及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 加强合理用药, 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所有感染都需要抗生素治疗,对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有的患者“久病成良医”,盲目使用抗生素,助长抗生素的滥用。

2.虚假广告的影响。少数药品广告避重就轻 ,注重宣传疗效,避开不良反应。某些大众传媒机构成为传播不实药物信息的渠道, 只顾利用广告创收, 不负责任地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造成极不利的社会影响。

(二)医方原因

1.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尽管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 但仍有部分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一些抗生素生产和经营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各种不合法、不正当的促销手段扩大其产品的销售。

2.治疗从经验出发。在抗生素耐药性时代到来之前 ,医生抗生素的处方习惯已经养成。当意识到耐药性的危害而决定改变医生的处方习惯时,实际情况变得不那么容易。医生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未充分运用抗生素的药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趋向联合用药。此外,医生对广谱抗生素使用过多并且依据不充分。

3.医疗界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 ,全社会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不仅老百姓愚昧,而且有知识专长优势和药方主导权的医疗界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推波助澜所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在—份报告中指出:抗生素滥用的源头不是在药店,而是在医院。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该协会统计药品类销售额, 绝大多数药品是医生在医院开的,所以医院和医生成为滥用抗生素“祸首”。由于医疗机构中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顾职业道德,隐瞒、回避或淡化抗生素滥用的危害,造成抗生素滥用的局面,使得全国药品销售量前10名的药品部是抗生素, 导致人们形成滥用抗生素的习惯。就此而言,如果医院不能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便永远无法解决。

4.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基层医院 ,特别是乡镇医院和村一级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地把握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随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屡见不鲜。目前部分医师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主要凭自己的经验与推测用药,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一律使用抗生素,甚至全然不顾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5.用药方法不当。如联合用药种类过多或不合理 、剂量偏小或偏大、疗程过长或过短等,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知识指导合理用药。

(三)患方原因

1.大众缺乏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大量信息表明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一直或常备抗生素, 其中九成以上的家庭都知道抗生素。所用抗生素直接从药店购买,但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并不真正了解抗生素的用途, 其中部分家庭甚至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可治百病,越新越贵效果越好,对抗生素推崇备至。

2.不规范服药。不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 ,服药不规范、不足疗程、不注意药量。病人的不依从性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障碍之一,认为价格高药就好,不少用药者盲目迷信进口药和贵重药,无病用药,轻症开大处方,甚至在用药上搞攀比、追求高档次。

3.患者盲目要求。部分患者为了不影响学习和工作 、不降低劳动效率及收入,作为预防用药,往往要求使用抗生素。

(四)其他原因

毫不讳言,在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更是触目惊心,在动物饲养中为了追求动物快速生长, 整个行业都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 其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已经囊括人类自身使用的几乎全部抗生素种类。这样做的结果是其为市场提供的相关产品(如肉、蛋、奶等)和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均含抗生素且多数都超标,间接危害人类。

三、对策分析

(一)政府方面

1.加强立法规范 ,增强各级主管部门控制作用。我国政府已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科技部已将抗生素在儿科使用状况和细菌耐药性的研究作为“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当然,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如及早建立《执业药师法》、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分类管理办法》, 从法律角度制约和规范医生和执业药师的行为, 依照法律法规规范药品促销活动并依法严厉惩处违法促销行为。同时制定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法规,加强对药品使用情况的管理。

2.加强医药市场监管 ,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国家高层机构要真正认清抗生素滥用的恶劣作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药品流通市场,彻底阻断医院、医生对抗生素依赖的利益链,从而有效减少,直至消除抗生素的滥用。同时以制度约束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培训。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倡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合理使用,切勿滥用。各地医疗主管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治疗水平。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者自身就缺乏对抗生素的科学认识,在抗生素的选用、联合用药及数量的应用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通过制度化培训使他们形成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理念, 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执行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原则, 让他们熟悉各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4.向社会公众宣传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计划,国家相关部门、机构、医院和医生都应自觉承担起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知识的社会责任。公众应认识到:抗生素并非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药品是特殊的商品,“便宜没好货”的规律并不适用于药品,不要盲目迷恋于“洋、新、贵”的抗生素,只要使用得当,几分钱一片的药就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5.采取具体措施保证食品安全。目前人类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是在动物身上使用抗生素却成为监控盲区, 应尽快依法制定具体措施抑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滥用的现象, 彻底斩断抗生素滥用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链。

(二)医院方面

1.宣传教育。以医师和药师为对象定期举办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召开医院感染研讨会,通过各种信息交流,以求达成全院医务人员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共识, 促进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加强对各种抗生素理化性质的学习,提高医药人员的素质,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保证。注意宣传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向医护人员宣传,还向病人宣传。

2.加强业务技术。由于抗生素品种不断增加 ,处方用药日见复杂,对医师治疗质量体系的考评,在一定程度上使医务人员坚持不懈地学习,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最佳适应症,重视病原学检查,了解各类人员滥用抗生素的行为。

3.加强管理监督。制定抗生素的使用细则 ,将以上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把合理用药定为科室管理的硬性指标,通过这些细则规定约束医师对抗生素的使用, 使其必须严格坚持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同时成立医院药事委员,对特定抗生素的使用进行限制,对临床科室购的抗生素新药充分论证,避免同类或同代抗生素新药引进品种过多。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对个别屡教不改、态度恶劣、收受回扣者予以必要的处罚。

(三)药品研发部门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研发新药。细菌对合 成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越来越快,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然而我们发现由于中医药整体治疗的思想和复方的应用, 中药产生耐药性而被淘汰的很少。如2003年的抗击“非典”中,我国中医药在抗菌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在中医药方面的优势。抗微生物的中草药有很多,为了更好地使其广泛应用 ,被WHO充分认可 ,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中西医结合,借鉴国际通用的医药规 范和技术 ,在剂型、生 物利用度 、微量化、快 速高效、应用 方便等方 面下工夫 ,努力研发 新的抗菌 药物 ,造福人类。

四、结语

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措施的体会 篇7

因缺乏抗生素临床药理学知识而抗生素选择不当。这种情况在医疗实践中并不少见, 特别是新问世的抗生素, 由于医生对其分类、抗菌谱、作用机理、体内过程、适应证、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抗生素的世界进展, 新药与老药的差别等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选择的抗生素针对性不强, 甚至选择错误。另一方面, 我国的药品说明书不尽规范, 少数药厂的药品说明书中不注明药品的正规名称和成分, 对其作用夸大其词, 而对不良反应, 禁忌证有意回避或含糊其词, 导致了抗生素滥用日趋上升。强调医生的自身技术素质的提高, 强化医生的知识更新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 同时对药品说明书内容应有严格的政策性规范。在利益的驱动和诱导下, 个别医德不高的医务人员忽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专开有好处的药品, 不考虑抗生素选择是否合理, 其后果是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一种新型抗生素在短时间内即产生耐药菌, 巨额投资研究发明的优良抗生素, 因使用不合理而被淘汰, 这无疑是人类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由于病原菌的特点及分布随地域、人群、病种的变化而不同, 所以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限制和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每个地区应根据自已的特点制定出抗菌药物的三级使用目录, 用强制的手段来限制医生滥用抗生素[1~3]。

2 提高全民意识, 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抗生素知识

监管部门要动用社会各种渠道, 向消费者、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宣传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社会危害, 定期公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普及合理用药知识, 避免群众盲目用药。让群众知道对群体、社会而言, 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 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 这种局面更为可怕, 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 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时, 要按处方、疗程和剂量服用, 不要中途擅自停药, 或联合用药。在不得已自我购药时, 要咨询药店的药师, 仔细阅读说明书。在出现不良反应时, 要及时就医和停药[4~5]。

3 严格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国家将抗生素类药物列为处方药, 是为了保障百姓的用药安全。从2004年7月1日起, 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 , 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管药品零售企业的处方药销售, 认真检查药品处方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 防止某些药店为应付检查自备空白处方, 随用随开;对执业医师信息要进行备案, 防止非执业医师开虚假处方。药店自身也要加强内部培训, 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法律素质。杜绝抗菌药物的滥用, 是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目的之一。目前病人在药店自行购买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 提高民众对抗菌药物所致危害的认识, 加强行业监管,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抗菌药物滥用、彻底消除由此引发的诸多危害[6~7]。

4 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到的病例报告中, 抗菌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病例报告总数的将近一半, 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列在各类药品之首。滥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后果: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浪费药物、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 目前,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普遍存在经费少、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不能满足日常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需要, 更无法开展上市后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因此,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与人力投入, 切实提高监测机构的工作能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8]。

摘要: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普遍存在经费少、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 不能满足日常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需要, 更无法开展上市后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因此,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与人力投入, 切实提高监测机构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抗生素,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慧莉, 刘明莲.抗生素滥用原因与症结何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34.

[2]郑英丽, 周子君.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危害及合理使用的策略[J].医院管理论坛, 2007, 1.

[3]简岩.抗生素滥用:一个沉重的话题[J].百科知识, 2009, 9.

[4]李世颂.关于抗生素的滥用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7.

[5]崔立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与合理使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7) .

[6]张俊.防止抗生素滥用的对策[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8 (3) .

[7]李艳君.抗生素滥用之风当刹[J].榆林科技, 2007 (6) .

抗生素滥用的经济学研究 篇8

一、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抗生素使用大国。据统计, 中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此外近七成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 平均100个患者1天消耗80人份的抗菌药物, 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如此滥用抗生素不仅导致诸多的副作用即不良反应, 如头昏目眩, 心悸恶心等, 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耐药性, 这点是很恐怖的, 耐药性越强, 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 它就像一颗隐形炸弹一样, 潜伏在人体内, 一旦患病, 很可能无药可治。

二、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1) 从患者的角度分析。由于患者长期以来对抗生素药品的依赖性和既定的行为习惯, 很少去关注抗生素的危害, 在医患关系之间对于抗生素信息匹配问题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患者获取的信息少, 对抗生素危害的认识不够, 信息就出现了不对称, 于是产生了逆向选择问题。慢慢地那些见效慢但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及OTC药物就很少被医生使用, 相反更多的利润高的抗生素药物被应用临床医学。经调查采访显示, 不少老百姓把抗生素当作了万能药, 有些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 或是直接把抗生素当退烧药、消炎药来用。这是在老百姓甚至在很多基层医生中常见的误区。

(2) 从医者的角度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 我们可以把医者看做独立的经济人, 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总是以利己为动机, 总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在稀缺原理指导下, 由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当医生进行这些成本—收益分析时, 开出的抗生素药物能让其获取更多的回扣于是他会选择开出抗生素类药物给患者, 而非抗生素药物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取丰厚的收益而选择放弃。此外, 我们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医者的行为, 不难发现疗效快, “立竿见影”的抗生素能让患者更早的脱离病痛, 从而在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口碑, 那么医者就容易实现了所谓的尊重的需要。

(3) 从国家的角度分析。国家考虑到生产抗生素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上缴的国家税收以及缓解劳动就业压力所带来的社会稳定因素。然而,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 国家的这种短视行为无疑是建立在危害人民健康的基础之上, 没有大力倡导抵制抗生素滥用, 只是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 甚至默认允许“以药养医”的横行, 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相悖。

三、缓解抗生素滥用的对策

(1) 从群众的角度, 这里不再局限于患者, 每个人都是维护自身生命健康的个体, 有权利有义务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有关自身健康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信息落后, 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就容易处于劣势地位, 易走向逆向选择的道路。面对医生的建议, 我们应该有主人翁的精神去提出想法和质疑, 不要“唯医是听”, 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看法, 去尽量弥补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 防止逆向选择愈演愈烈, 将非抗生素类药物驱逐出市场。

(2) 提高医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弘扬社会正能量。由第二部分的原因分析知, 医者是经济人, 那么同样他们也是职业自律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社会资源配置不等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导致市场主体组织行为严重缺失。因此, 就要求重塑医者的自律精神。医者不仅要肩负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 还要与自身的行业普适性相结合, 使其形成一个介于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之间的职业标准。引导医者向白衣天使回归, 不一定达到“悬壶济世”的标准, 但要克服利己主义和集团主义, 从广大患者的利益出发, 这将是一个良知道德和利益诱惑互相博弈的艰难过程。

(3) 缓解抗生素滥用最关键还是要看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首先, 国家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 从源头抓起, 限制抗生素的生产, 同时还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用于监管医院和制药企业的利益联盟。虽然卫生部在2012年开始实施“限抗令”, 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 但是, 通过调查发现, 执行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家应该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导向, 引导人民群众的集体选择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让群众从诸多的使用误区走出来。宏观调控是强有力的指挥棒, 国家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以及将政策落实到实处。

其次, 国家要加大普及宣传抗生素使用的力度, 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 了解其危害利弊, 让群众的信息对称化。医患之间, 患者和国家之间, 以及医者和国家之间的信息对称是有利于国民体质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这种决策避免了国家的短视行为, 保证了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再次, 国家需在处方管理上加大资金投入和培养更高质量水平的医疗团队, 将医生的处方研究像实用性和指导性上发展, 比如针对抗生素药物滥用, 开展抗生素处方的用药研究。在国家这个大推动力的作用下, 提高医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如果我们简单地用SWOT分析法看待这项举措, 不难看出国家在处方管理和医疗团队的资金投入则是抵制抗生素滥用的Opportunity即外部机会。而这个外部机会只能由国家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来供给。

最后, 国家引导社会价值观轻利益化, 发展文明经济。国家要考虑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协调性和综合发展的远期视角, 在社会中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我们必须尝试, 否则国民的精神层面会日益没落。文明健康的大文化氛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 也是解决医疗市场机制中不合理现象包括抗生素滥用等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苏光.发展“文明的经济”:文明“冲突”经济探源.经济研究导刊, 2009 (06) .

[2] .李楠, 王秀繁.西方经济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2.

[3] .柴佳鹏.临床医生处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复旦大学, 2009.

浅谈抗生素的滥用及使用误区 篇9

1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1 诱发细菌耐药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 特别在临床上的滥用, 引起耐药菌的产生是当前临床的一大问题。耐药菌的增加似乎与抗生素用量成正比例增加。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 如不使用更加强有力的抗生素则疗效欠佳。尚若一旦出现完全获得耐药性, 后果不堪设想。原来1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治好病, 现在则要用到几百万单位[2], 近年从医院陆续分离出来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A) , 几乎对包括各种新的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都耐药, 不得不用毒性较高、一度被限制使用的万古霉素, 但现又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出现。耐药菌的产生使一度被征服了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如结核病目前日渐增多等。

1.2 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 也会造成人体损害。慢性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宜避免使用或慎用在肝内代谢、具有肠肝循环及对肝脏有害的抗生素, 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及红霉素等。药物经肠道吸收, 吸收后均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 故肾脏最易受到药物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1.3 对各年龄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儿童由于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 滥用抗生素, 很容易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 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 进而引起二重感染。老人之所以成为抗菌素“受害”主体, 主要是由于在器官生理功能上正在逐步衰退, 这使得药动力和药效比不得青壮年。

1.4 导致二重感染

抗生素在杀灭病原微生物 (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与霉形体等) 的同时, 对机体内的益生菌也有抑制与杀灭作用, 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可使那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 正常菌群被破

作者单位:02800内蒙古通辽市职业学院

坏, 引发机体二重感染, 并产生耐药性菌株。给疾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麻烦, 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1.5 干扰和掩盖病情, 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对感染性疾病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致使对诊断有参考作用的症状和体征被掩盖, 给诊断带来困难, 而且有时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6 资源的浪费

目前国内外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相当普遍, 即使在美国, 每天大约有1.5亿张处方是抗生素, 而其中50%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 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每年有约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他损失更是无法计算[3]。

2 抗生素使用误区

2.1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 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相反,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2.2 无规律服用抗生素

许多人患病后, 病情较重时尚能做到按时按量服药, 一旦病情缓解, 服药便随心所欲。但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有效的血药浓度, 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 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2.3 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 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 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2.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

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 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 坚持个体化给药。而且有些老药药效比较稳定, 价格便宜, 不良反应比较明确。

2.5 频繁更换抗生素

会造成用药混乱, 从而伤害身体。况且, 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有可能见不到疗效, 即便见了效, 也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参考文献

[1]黄祥, 史爱兰, 杨永革.药品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国药房, 1994, 5 (1) :29.

[2]陈学锋, 胡廷熹.抗生素的滥用与原因分析.药学进展, 2000, 24 (5) :296-298.

抗生素滥用是“杀生” 篇10

事实上,即使能找到多粘菌素,刘正印也不敢用,因为病人恰巧患有肾功能衰竭。“拿到化验报告后,我边看边问自己,还有什么办法能对付这种‘超级细菌’呢?”这位传染病专家回忆说。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它们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

这名携带“超级细菌”的患者,在13岁时就被诊断出肺部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极易受到细菌感染的疾病。因此,在过去的8年,她一直在反反复复地使用各种抗生素。大量的抗生素虽然杀死了无数试图侵蚀女孩的细菌,但也“锤炼”出了不再害怕它们的“超级细菌”。

这已不是刘正印第一次遇到“超级细菌”了。他说,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人们常认为抗生素就是退烧药、消炎药。能用高档的就不用低档的,能合用几种抗生素就不单用一种,能静脉滴注就不口服。这些做法都助推了‘超级细菌’的肆虐。”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专家张永信教授惋惜地说。

与此同时,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乐意使用新型、广谱抗生素,而这些本来是应该用于严重感染、挽救患者生命的。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红说,医院使用最多的10种抗生素中,超过一半都是新型抗生素。据肖永红等人调查推算,中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

而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正因此,在中国,细菌整体的耐药率,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

与此同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突飞猛进。然而,这些药物并非用于治疗,而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这已是养殖业内通行的做法。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在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零售的肉和禽类中,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到处都充斥着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体内蓄积。它不仅会导致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能把人体变成了一个培养“超级细菌”的小环境。

60年来,中国的药品种类从400多种猛增到7000种左右,不少医生对一些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还都没了解,特别是在基层。

再提抗生素的滥用及管理对策 篇11

1 我国抗生素的滥用情况

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 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 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我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 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 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 其中外科患者比例高达97%。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 我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 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 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 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它损失更是无法计算[1]。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 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 而一些发达国家只有0.9%。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 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 普通感染的病死率仅5.4%。这些数字表明,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8月初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指出, 目前我国抗菌药物耐药率居高不下, 院内感染前5位的致病菌耐药情况不断恶化, “超级耐药菌”临床分离率日益攀升。这表明, 现有药物对付超级耐药病菌越来越难。其中, 抗生素耐药问题尤为突出。按照中国目前滥用抗生素的发展态势, 新的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在10~20年内, 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瑞典传染病控制研究所的Andreas Heddini警告, 如果滥用抗生素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人类很可能重返前抗生素时代。

2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2.1 医方因素

(1) 新病原体的出现:近几年新生病原体不断出现, 这些对临床抗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严峻的挑战。而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还未完全揭示这些微生物的存在、适应和致病规律。临床一旦遇到这种情况, 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主要凭自己的经验与推测使用抗生素。 (2) 适应证掌握不严:有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证掌握不严, 在临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 仅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2];有的医生抗生素误用作退热药, 用作所谓的预防性药品, 尤其是外科领域, 不少医院、医师均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习惯。 (3) 专业理论水平低:一些医生的抗生素药理知识差, 对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联合用药品种过多, 给药剂量不足或过大, 给药方式不当, 疗程不足或过长, 更换品种频繁等。 (4) 利益使然: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 职业道德差, 不再坚持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而是以药品回扣的多少为原则, 导致选用抗生素起点过高等滥用药现象发生。 (5) 院方因素:受经济大环境影响, 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足。个别医疗机构为增加医院收入, 以药养医, 对抗生素的滥用采取了放任态度。有的医院因经费紧张、硬件设施跟不上, 无法对重要感染部位的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使临床无法根据病人的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制订合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2.2 患方因素

患者不仅是抗生素滥用的受害者, 也是加速致病菌耐药性迅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医学知识的欠缺或一知半解, 以为抗生素是灵丹妙药, 包治百病, 认为价格越贵、档次越高的效果越好;自行采购抗菌药物, 随意用药;依从性差, 不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服用, 服药不规范, 疗程不足, 不注意药量。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管理

建议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抗生素生产、流通的监管力度。在我国, 一种药品有上百家企业生产, 药品批发企业就有16000多家。这直接导致药品流通渠道混乱、无序, 竞争严重。应对不服从管理的单位及个人加大处罚力度, 确保抗生素销售、使用正常有序;转变医院效益观念, 医院效益只能靠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来体现, 这就将合理用药提到日程上来, 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逐步得到控制;加强对“平价药店”的管理力度, 要求药店要配备执业药师, 患者不能轻易购买抗生素。做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普及工作。

3.2 严格执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副作用小的抗生素;严格掌握预防用药、局部用药和联合用药指征。使用过程中, 注意检测其耐药性的变化, 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3.3 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 医院药品的更新率较高, 抗生素尤甚。因此做好宣传工作, 加强学术交流, 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新药的适应性是防止滥用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医院医德医风监督、奖惩制度, 严格遵守医德规范, 端正服务方向, 自觉抵御药品市场上各种经济利益诱惑, 坚持抗生素应用原则, 树立一切为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的服务理念, 真正做到合理选用抗生素。

总之,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值得关注。从政府到各级医院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管理, 同时加强医生以及公众抗生素使用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自觉性。

摘要:对我国抗生素的滥用情况进行阐述, 分析滥用的原因, 就此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冬梅.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分析[J].中国药房, 2004, 15 (9) :528-530.

上一篇: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下一篇:干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