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干部

2024-09-30

武警干部(精选8篇)

武警干部 篇1

我国武警部队身负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怖袭击的任务,武警官兵不可避免地承受诸多压力。提高武警官兵应对压力的能力对于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武警某部干部人群的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着重分析当前武警部队干部人群的压力来源、程度及应对方式,为武警部队做好军人的心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武警某部全体在职干部为抽样总体,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1—3月在10个营区内抽取2253名军官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205份,问卷有效率97.9%。调查者年龄构成:调查者年龄在17~54岁之间,平均年龄(28.7±4.17)岁。将调查者按年龄分成5组,24岁以下38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4%;25~29岁1018人,占46.2%;30~34岁555人,占25.2%;35~39组172人,占7.8%;40岁以上76人,占3.4%。性别构成:男性2025人,占91.8%;女性180人占8.2%。性别比11 ∶1,符合部队干部人群的性别构成特点。排职干部654人,连职干部1009人,营职干部420人,团职及以上干部122人。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最多,为1077人,其次是大学专科1008人,高中及以下102人,硕士及以上18人。婚姻状况:已婚1241人,占56.5%;未婚948人,占42.8%;离异8人,丧偶2人,再婚6人。收入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600元以下782人,1600~2400元642人,2400~3200元673人,3200元以上110人。

1.2 问卷设计

武警军官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生活环境与压力状况与普通人相差甚远,故不使用一般的压力量表进行测量。中国武警军官压力状况问卷以美国军人压力状况问卷为核心[1,2],结合我国武警部队现实情况,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58个题目。调查前单纯随机抽取130例干部进行问卷信度检验,2周重测信度系数0.89,表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1.3 调查内容

包括压力的大小、压力相关症状、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等情况。本次调查使用自感压力作为衡量压力大小的指标,该指标具有主观稳定、综合易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健康调查之中。压力应对方式包括:①积极主动自我调节,指通过各种方法使自己放松,达到释放、分散和转移压力的目的。包括听音乐、独处反思、做运动、散步、点支烟、喝一杯等;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指求助他人、组织或医学。包括配偶(男女朋友)、父母(兄弟姐妹)、战友(朋友)、同事、领导、心理咨询人员等;③顺其自然,知足常乐;④逃避问题,听天由命;⑤过激的愤怒敌对行为,包括伤害他人、自杀倾向等[3]。

1.4 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8名调查员接受了为期2 d的培训,每一调查现场由2名调查员实施。使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武警军官压力及其相关状况的分析

调查干部自感心理压力水平总体情况较好。自感心理压力水平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分为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5个等级,近一年来自感心理压力一般水平的干部最多,占45.6%。很大的占7.4%,较大的占27.2%,较小的占12.5%,很小的占8.3%。近一年来,37.1%的干部报告曾因为某种压力而影响完成工作或任务。身体乏倦(17.6%)和睡眠质量不好(11.9%)是武警干部人群的2个突出的压力相关症状。

2.2 武警军官压力源及应对行为的分析

调查对象的压力源主要是住房问题(22.3%)、工作负担(19.5%)、经济状况(14.1%)和个人前途(12.2%)。武警干部最常用处理压力的方式是积极自我调节次数占49.4%,其中听音乐、独处反思、散步和做运动最常见;主动寻求社会帮助次数占31.1%,遇到压力最先寻求战友(朋友)解决帮助,其次依序是配偶、父母、同事、领导、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顺其自然、知足常乐次数占10.6%;逃避问题、自我安慰次数占8.1%;过激的极端行为次数 占0.8%(表1)。

2.3 武警军官压力状况的影响因素

使用多分类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干部压力状况的因素,以自我压力状况为因变量,以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可能相关的9个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压力应对方式、人际关系、睡眠质量、饮酒和吸烟、工作负荷)纳入方程,以P≤0.05为进入水平,结果5个因素进入方程,其中高文化程度、高睡眠质量是保护因素,高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差、消极应对方式是危险因素(表2)。

注:*:每个项目对应的选择次数占总选样次数的百分比;△:选择每个项目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3 讨论

压力导致不良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具有潜在性和广泛性,甚至有传播性和破坏性[4]。现在部队比较重视精神疾患的筛查和治疗,而对于部队一般官兵的压力疏导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本次调查发现,武警干部中高压力的人群并不多,只占7.35%。干部应对压力的行为总体上说也较为积极,80.5%的干部善于自我调节和寻求社会支持,但仍有37.1%的干部报告曾因压力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工作,所以对于武警干部的压力状况仍需给予高度关注。武警官兵保持适当的工作压力对于其完成任务是有积极作用的,只有在工作压力过大或过小时,对其健康和工作效率才有负向作用[5,6]。当然,武警军官某种时候不可避免地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那么此时做好压力的自我调节和群体干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否则会增加军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战斗减员率也会提高。

高压力往往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武警干部压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在5个因素中,压力应对方式是最值得重视的,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较易改善的因素。当然,去除非工作压力源对于武警军官的工作来说也有很大意义。压力是可以管理的。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指合理避免压力源、有效缓解压力感受,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和策略。只有促成官兵实施有效的自我压力管理才能有效促进官兵的心理健康。武警官兵的压力管理可以从2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关注军人的压力来源,通过改善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官兵去除不必要的压力源;另一方面,关注高压力群体。高压力群体或敏感脆弱不耐受压力,或负荷过大不善调节,更需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科学的心理疏导。部队心理工作者可以从社会支持、自我疏导技能训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结合警营实际着手干预,寻找适用广大官兵的切实的压力应对办法,提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士气,最终提升武警官兵的战斗力。

摘要:目的了解武警干部人群心理压力的程度、来源及应对方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警某部2253名军官作为调查对象,用中国武警军官压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自感心理压力一般水平的军官最多,占45.6%。很大的只占7.4%。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主动自我调节和主动寻求社会支持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了影响军官压力的主要因素,其中高文化程度、高睡眠质量是保护因素,高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差、消极应对方式是危险因素。结论掌握武警干部压力的状况为制定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自感压力,武警部队,横断面调查

参考文献

[1]Hourani LL,Williams TV,Kress AM.Stress,mental health,and job per-formance among active duty military personnel:findings from the2002Department Of Defense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Survey.Mil Med,2006,171:849-856.

[2]钟惊雷,尹良明.基层军官工作压力问卷的初步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626-627.

[3]杨廷忠,郭俊香,陈彬,等.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管理行为的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4):245-249.

[4]徐习,张小远,张松.工作心理控制源、压力源对护士压力反应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61-1362.

[5]Haddock CK,Poston WS,Pyle SA,et a1.The validity of self-rated health as a measure of health status among young military personnel: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6,29:57.

[6]沈祖德,龚钧煜,王静,等.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SCL-90评分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16-317.

武警干部 篇2

值此2013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自治区党委、政府代表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向驻守在我区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慰问!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内蒙古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一年来,驻区部队继承和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在全面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认真履行卫国戍边、维护社会稳定核心使命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圆满完成了生态建设、抗旱打井、防凌防汛、抢险救灾、扶危济困等重大任务,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军政团结、军民团结进一步增强。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希望驻区部队和全体官兵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一如既往参与和支持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将为你们履行国防和维稳使命提供坚强保障,军地齐心协力、共同团结奋斗,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xxx

武警干部 篇3

关键词:武警初级指挥院校 教员 管理干部 和谐 心理

作为国家和军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员与管理干部作为院校教育的两支队伍,其和谐状况成为制约院校和谐程度的基本因素。鉴于此,本文着眼于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的实际,通过访谈、调查,努力从心理学角度对加强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教员与管理干部队伍两大群体间和谐建设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加强教育引导,为教管和谐奠定坚实的品行基础

1、转变思维模式,树立和谐理念

树立和谐理念首先要从源头上做起。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构建和谐领导班子,以自身的行为引领学院的和谐建设。其次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形式,把和谐思想的要义变为积极、主动的正面宣传,使教员和管理干部真正在“知”的基础上,达到“行”的效果。

2、倡导职业操守,培养敬业精神

教员和管理干部有了热爱、忠于武警部队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能唤起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就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规范,排除杂念,从院校教学工作大局考虑,而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实现教学目标不懈努力。

3、确立共同目标,实现目标认同

要实现教员和管理干部两个群体的和谐,需要教员和管理干部对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教育的使命和目的、目标等达成共识。

二、加强自我修养,为教管和谐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构建教管和谐,除了需要教员和管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达到共识,有共建和谐的主观愿望外,还需要两支队伍切实加强自我修养,为达到高度和谐提供必要的主观心理条件。

1、塑造健康心态,强化心理意识

院校要建立起一套塑造教员和管理干部健康心态的科学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教员和管理干部的心理意识,并把它纳入到正常工作程序中来。

2、明确职责任务,调整角色期望

对管理干部来说,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要对学术事务过多干预。二是调整对教员的角色期望,对其角色进行合理定位,明确其职责与权利。对教员而言,一是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角色,在院校教育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应有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有效地创建和谐,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二是调整对管理干部的角色期望,对其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同时还要及时反馈教学中的情况或问题,为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3、发展健全人格,促进人际相容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应创造条件健全教员和管理干部的人格特质。建立和谐、统一、自信、积极乐观的健康人格体系。通过健全人格的塑造,促进教员和管理干部之间的人际相容。

三、完善机制制度,为教管和谐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1、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人的充分发展为目的,为院校干部的成长铺设阶梯,而不是事后“一罚了之”。二是管理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充分发挥制度内涵的公平性。三是管理要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四是管理制度要具有弹性,不宜过分强调其严格性,以避免窒息教员和管理干部的创造欲望。五是管理制度要注重发挥院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2、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应根据教员和管理干部的特点,结合管理心理学的有关激励理论,有针对性地采用积极主动的激励方法,为院校成员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教员和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为院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可以使他们对院校产生归属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更愿意为院校发展出智出力,与院校共同进退。

3、创建凝聚人心的文化氛围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的软硬环境息息相关。首先,硬件环境方面,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打造优美健康、生态良好、功能齐全、和谐顺畅的现代化人本校园。其次,软件环境方面,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应塑造特色形象工程。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活动、文艺活动、科普活动等等,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

总之,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凝聚人心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为教员与管理干部的和谐相处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两支队伍之间的和谐共事,为消除他们之间的矛盾、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振兴,王连水. 军事教育心理学[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9.

[2] 朱如珂,朱兵.现代军校教育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11.

[3] 刘向信等.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4] 欧国政,石循德.部队管理教育心理学的实践运用[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12.

武警干部 篇4

1、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存在学历教育“影子”

由于长期的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混为一体的办学体系,武警部队院校仍然习惯于用学历教育的模式发展任职培训,尽管也总结了一些关于任职培训的定位和办学思路,但还只停留在纸上,停留在领导和机关层,并没有转化为广大教员、学员的自觉行动。

主要表现为沿用学历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较财务管理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比,只进行相应教学内容的压缩、删减和拼凑。例如财务管理生长干部学历教育期间的课程有:《武警会计管理》、《武警资产管理》、《武警财务管理》、《武警基层财务》和《武警审计》等。

2、任职培训的教学形式过于呆板

在现在的武警部队财务干部任职培训中多多少少残留了以前学历教育时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学员被动听课,思维被大大地压抑,教员是演员,学员是观众。第二, 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在授课过程中,教员授课员的内容总是以“是什么”居多,而“为什么”较少,教员教给学员的更多的是定论,而不是需要学员认真去思考的问题。

3、教育师资学历较高,但整体素质不够高

部队担负财务人才任职培训的教员的学历层次比较高,很多都是研究生学历以上,理论功底较深厚,能够胜任财务管理中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的课程教学,但在学历教育背景下的教员教学压力普遍较大,工作岗位也仅局限于课堂或办公室,很少与部队的进行交流。长期在稳定、封闭的环境中工作使得教员的阅历严重缺乏,不了解部队和一线需求,导致所教知识与军事脱节,不能针对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学员感觉学无所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4、教学基础条件薄弱,教学环境不相配套

在担负武警部队财务干部任职培训的杭州士官院校, 存在教学用房简陋,教学生活设施数量不足,与培训任务的矛盾比较突出;院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教学用计算机数量较少、配置较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院校网络信息终端较少,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武警财务信息系统,任职培训过程中不能实现与武警部队衔接,只能进行简单地单机操作,严重影响了任职培训的效果。教学平台的现代化程度不够,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使得武警部队财务干部任职培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任职培训存在训用不一致现象

(1)由于送学单位对任职培训重视不够。只为完成上级下达的送学指标,不按规定的标准选拔培训学员,甚至还出现了培训专业户。还有部分干部来培训,其根本目的只是为了晋升,并不是来真正学习的。(2)有些部队没有建立训用一致的保障机制,不能保证培训对象学成之后有位置。例如,有一些单位派一些不是财务人员来培训,从而占用了宝贵的名额、或者有些培训回去不到财务岗位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武警部队财务干部任职培训模式的构建

1、整体框架

采取订单式培养,该模式的整体框架包括环环相扣的多个环节。结合武警部队财务人才培养的特点,武警部队财务人才订单式任职培训应包括八个紧密相联的步骤。

第一步,院校应就订单式任职培训相关事宜到机关、 基层一线部队进行广泛调研,为进一步合作打下基础。第二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基层部队对财务人才的实际需要,提出并达成最终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向,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第三步,院校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结合学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和部队协商后共同制定出财务人才培养方案。第四步,院校从课程设置和师资、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第五步,院校应该依据订单协议和部队现有的实训设备及场地,在基层部队的协助下,共同完成对学员的科学组训。第六步,训、用单位联合建立起完善的综合考评制度,起到验收作用。第七步,用人单位根据协议安排合格学员按岗就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八步,建立反馈信息库。通过对反馈信息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培养协议细则。

2、具体内容

第一步,前期调研。财务人才协议签订前,院校应就订单式任职培训相关事宜到机关、基层一线部队进行广泛调研。一是通过走访财务部门和干部部门,了解部队每年财务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部队岗位设置;二是增进院校与部队之间的相互了解,了解部队的合作意向;三是探讨用订单式任职培训进行财务人才培养的可能性,为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第二步,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院校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以及收集部队对以前毕业学员的反馈信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基层部队对财务人才的实际需要,主动与部队沟通,提出并达成最终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向,签订人才培养订单。通过订单培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院校需要按照部队要求培养合格的财务人才,部队则是接纳培养出来的合格的人才。具体地说,院校的主要职责是:适应基层财务岗位需求来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负责订单学员在学习期间的专业教育、技术培训;提供过硬的专业技术课程的师资;负责学院在学院学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而基层部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毕业学员工作的安排和落实;参与学员学习质量评估考核工作;与学院共同担负对学员的教育教学任务等。当这个协议一旦签订, 双方必须要严格遵循,以确保订单式任职培训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步,院校、部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订单式任职培训财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对于院校能不能培养出符合部队需要的合格财务人才至关重要。 具体过程就是院校认真听取部队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根据一线部队需求,结合学员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部队协商后共同制定出财务人才培养方案, 主要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环节加以明确。所以这个人才培养方案一定适应一线部队的用人标准,同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而且也符合三方(学院、用人部队、学员)利益。

第四步,院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一是合理设置院校课程。当前,武警部队财务管理任职培训院校课程设置还不够科学合理,致使培养出来的财务人才知识面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这既违反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反应在教材中,是课程的主体部分。课程教材建设,要避免陈旧、过时、 老套,切实突出理论的前沿,反映社会、武警部队后勤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确保订单式任职培训学员毕业后满足任职岗位的需求,切实做好多样化任务的财务保障, 能够拉得出、打得赢。院校教员要结合武警部队实际,开设宏观军事经济管理决策、科学管理方法、财务保障综合演练等课程。二是加强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干部学员往往是带着部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而来, 需要在院校与教员的指导、沟通、探讨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学员作为主体之一,应该从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者,从被控制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从教学中的配角转变为教学中的主角。同时,按照任职培训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需求,建设支撑学院第一任职能力和岗位业务课程设置的教学、训练环境。例如,院校在进行武警部队财务信息系统培训时,应该建立实验室,并建立相应的虚拟的人员档案实现网络共享,而不是单纯地进行单机教学。

第五步,院校、部队共同组织教学。院校应该依据订单协议及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组织教学。围绕任职岗位能力, 融教、学为一体,理论实践并行。课堂教学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重点对学员进行财务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进行必要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员具备岗位工作的能力。 实践教学则以院内装备实际操作教学为主,也可以按照 “订单”的约定,利用部队现有的实训设备及场地,在基层部队的协助下,对学员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提升职业岗位素养,达到“订单”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分两个方面: 一是改革教员的授课方法,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员授课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积极性,注重案例教学,提倡研讨式、研究式学习,鼓励学员独立思考;二是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环节,使其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在作业想定、演练演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第六步,建立联合考评制度。学员的考核标准由部队和院校双方共同建立。考试除考学员是否掌握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外,还要特别注重考核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采取闭卷、笔试外,还应建立试题库,并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开卷、口试、答辩、作业想定、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同时,应该为学员提供多次考核和评价的机会, 学员考核期间还要邀请部队相关人员参加。

第七步,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学员毕业后,部队应该安排考核合格的学员到培训单位相符的工作岗位上任职, 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学非所用。同时,部队还要对参训后人员的工作安排要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严格按照“不训不提拔,训用相一致”的选拔使用原则,对受训人员大胆进行二次分配,或者提供才能展示的新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产生效应,产生真正的财务人才。

第八步,建立反馈信息库。学员赴部队任职后,基层部队要对学员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建立工作档案,反应其在部队实习、工作期间表现。及时把学员信息反馈给院校, 为院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路,这也为部队和院校签订下一批协议提供了参考价值。

摘要:新的环境条件和后勤保障手段对武警部队后勤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人才作为后勤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未来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要的现代化财务人才队伍已成为武警部队后勤建设的一项急迫的战略任务。

使馆武警的使命 篇5

驻阿富汗大使乘车外出途中遭遇爆炸,汽车玻璃被震碎。爆炸发生时他把大使推到一旁,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使,同时指挥其他队员掩护大使迅速撤离现场。

这些大使身边的“贴身保镖”就是中国驻外国使馆的武警。“枪声和爆炸声对我们来说, 已经是家常便饭。”曾担任中国首个驻伊拉克使馆警卫小组组长的席栓柱说。

对于当地时间7月26日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所在酒店爆炸中罹难的这名武警(另有3名武警受伤)来说,他的生命因枪声和爆炸而升华。

从2004年中国武警首次担负使馆警卫任务到今天,已经过去整整十年。这些年来,这些武装力量在海外都做了些什么呢?

武警通常被派往在战乱国家的使馆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条款,驻外使领馆馆舍和人员安全是由驻在国进行保护的,许多国家都会派驻警卫力量24小时巡逻或由军警站岗。但是,在一些战乱国家或政治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国家,大使馆和外交人员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高玉生说,根据国际惯例,如果派驻国有安保上的需要,需要本国武警随行,那么通过和驻在国协商,经驻在国同意,就可以派驻武警。

据公开资料显示,除了7月26日发生爆炸的索马里外,中国还向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的使馆派出过武警。

高玉生说,之前中国都没有向驻外使馆派驻过武警,这几年因为地区局势动荡,安全问题突出,然后才出现了中国向驻外使馆派驻武警的情况。比如伊拉克、阿富汗,这几年又陆续多了几个国家。他在乌克兰做大使时,当时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是没有配备武警的。

中国第一次派武装保护驻外大使馆外交人员的安全,是在2004年。中国准备恢复在伊拉克战争前夕关闭的驻伊拉克使馆,当时的伊拉克领导人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不可能为外国使节提供安全保障,伊拉克政府与多国签署了特别协议,允许所在国的武装人员,进入伊拉克保护自己的使馆及人员安全,因此,外交部决定从国内派武警保护驻伊拉克大使馆和使馆外交人员。

当时,中国恢复后的外交使馆位于所租饭店的二层,第一道门是由伊拉克保镖保护,第二道门是我武警人员守护。此外,只要大使出门必然会有4名武警前后左右保护。

武警和武官一字之差,其区别在于:武官是中国派往另一国开展军事外交的,不可以配枪;而武警主要是保卫使馆安全的,他们一有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扣动扳机。

在向驻伊拉克使馆派出武警时,为了能携带武器进入巴格达,我国外交部和途经的几个国家都进行了交涉,是经过特批的。

为保体力咽下难吃食物,从睡眠到战斗仅用35秒

之前刊载在《中国作家》杂志上的《中国武警兵派伊拉克警卫纪实》一文,详细记载了中国第一批驻外武警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第一批驻外武警来自北京总队五支队特勤中队特勤排。支队共有 2000 多人,特勤排只有 37 名官兵,从中选出6名赴伊拉克,可以说是“千里挑一”。

经过几天的一轮轮比武选拔,考核表上最后留下这样6个人:指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冷静如山的席栓柱、有10年特战队员经历的李亚光、特等射手官苏军、爬16米的高楼仅用10秒的丁秀国、擒敌能手和武器行家王志刚,以及精通防化专业的武好。

驻伊拉克使馆警卫小组组成后,他们在北京郊区进行着封闭训练。他们假设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研究战法、战术……

到达伊拉克后,他们在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狭小房间里坚持体能训练,以保持充沛体能和旺盛斗志。

在巴格达,除了西红柿和黄瓜外,可供武警们吃的蔬菜几乎没有。他们居住的曼苏尔饭店经常停水、停电,卫生条件极差,饭店的厨师常常是从冰箱里拿出牛羊肉,简单地在木板上剁成块,直接扔进铁桶里,煮熟了上面还浮着一层稠稠的黄沫,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但为了保持体力,警卫小组组长席栓柱规定,每天吃饭是硬性任务。

作为首次异国执勤的中国武警,他们勤务无章可循,也无经验可考,警卫组边实践边总结出一部《驻外使馆警卫勤务实施细则》,使特殊条件下固定勤务的哨位设置、执勤预案,机动护卫的车辆编队、观察预警、遭袭警卫等都有了章法。

2006年,中国又向伊拉克大使馆派出武警。刚到阿富汗,组员们的实战意识还不够强,第一次全副武装集合整整用了4分钟。

应对恐怖袭击,早争取1秒钟就意味着多一分胜算,少一些伤亡。为此,负责人组织队员们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上千次的训练。最后,每名队员在睡眠状态下,仅用35秒就能全副武装投入战斗。

为更好地完成任务,确保使馆的安全,警卫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爆炸、袭击、劫持、冲撞等20余种情况,重点围绕小组队形如何展开,战术动作如何运用,小组成员如何协同,人、车、枪如何有机结合等各个环节、各个细节进行反复演练,逐渐形成了《使馆警卫方案》和《外出随身警卫方案》。

爆炸来袭,用身体保护大使

用首批驻伊拉克使馆警卫小组组长席栓柱的话说:“枪声和爆炸声早是家常便饭, 就连在电话里也经常听到枪声。”

2004年6月,孙必干大使应邀赴伊拉克外交部,出席伊临时政府宣布组成人员名单仪式。伊外交部大楼外百米处突然发生剧烈爆炸,当场死亡15人。在地动山摇中,两位武警迅速用身体紧紧护住孙大使,另一位把另一名外交官掩护在身后,迅速安全撤离。

在阿富汗,有一次大使临时有事外出,路上突然发生爆炸。巨大的气浪把被炸的汽车掀起了三四米高,到处是血和人的残肢,警卫小组和大使乘坐的汽车玻璃全部被震碎。爆炸发生时,一位武警把大使推到一旁,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使,同时指挥其他队员掩护大使迅速撤离现场。

2014年9月,一枚从大马士革郊区发射的迫击炮弹落在中國驻叙使馆院内,造成一名叙利亚籍雇员受轻伤,使馆办公楼外墙及部分门窗受损。使馆武警也加强了巡逻,并且有专人24小时负责查看监控录像,一旦发现险情,立即鸣响使馆内安装的警报。

武警干部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武警某部机关在职干部300余人, 年龄26~60岁, 均为男性。

1.2 方法

1.2.1 调查全部对象病史、饮酒及饮食习惯等, 专人负责测量身高、体重。

1.2.2 全部生化指标采用日本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所有体检对象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肘静脉血, 测定其ALT 、SUA、 FBG 、TG 、TC, 并行腹部B超检查 (惠普公司飞利浦5000型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为3.5MHz) 。

1.2.3 诊断标准:脂肪肝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的诊断标准[1], 体重指数 (BM1) =体重 (Kg) /身高 (m) 2, 24Kg/m2≤BMI≤28Kg/m2为超重, ≥28为肥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FG) 在5.6~6.7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诊断为糖尿病, TC≥5.2mmol/L和 (或) TG≥1.7mmol/L为高脂血症[2]。

1.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从2003~2007年, 脂肪肝患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2003、2004、2005年患病率升高幅度较小, 但2006、2007年较前3年升高明显; BMI、FBG、TG、TC等脂肪肝相关的指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2004年与2003年相比及2005与前2年相比升高不明显, 但2006、2007年较前3年均有明显升高 (P<0.01) , 见表1。提示脂肪肝的检出与BMI、FBG、TG、TC具有明显的伴随关系。

注:①与2003年相比无明显升高, P>0.05;②与2003、2004年相比无明显升高, P>0.05;③与2003、2004、2005相比有明显升高P<0.01。

3讨论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获得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认为, 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内的TG合成和分泌之间的动态平衡受损, 结果使中性脂肪为主的脂质异常堆积[3]。通过本次调查发现, 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是脂肪肝的好发因素。该人群为机关在职干部, 由于职业的原因, 特别随年龄的增长, 职务的不断升迁, 很多人有长期饮酒或进食高脂、高糖膳食的习惯, 加之缺乏运动、以车代步、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等特点, 故2007年脂肪肝发病率已上升至32.73%, 高于有关报道[4]。

肥胖患者大多有过量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 导致体内能量过剩, 过剩的能量可转变为脂肪, 部分即可蓄积于肝内促使脂肪肝的形成。酒精有特异性的增加胆碱需要量的作用, 而胆碱又是合成磷脂的原料之一, 故胆碱的缺失可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且酒精增加了肝细胞脂肪酸转化为甘油三脂的能力, 另外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也是发展为脂肪肝的重要因素。高血糖者因体内缺乏胰岛素使糖的氧化受阻, 而大量动员储存脂肪, 加强脂类代谢以满足体内能量需要, 使肝脏中的脂类含量增高。

由于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 故笔者建议: (1) 应及时祛除病因,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重视自我保健, 如限制酒精摄入、肥胖者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高脂血症特别是高甘油三脂者应降脂治疗等。 (2) 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 在控制体重的情况下进食高蛋白、低盐、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 蛋白摄入量每日在80~100g, 脂肪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5%为宜, 可适量增加粗粮, 多食用水果、蔬菜。 (3) 注意自我调节, 缓解工作压力及精神紧张情绪。 (4) 合理体育锻炼, 增加热量消耗, 将体重指数保持在正常范围。 (5) 适当的药物治疗, 但应注意选用药物的副作用小, 特别是肝损作用小的药物, 并注意复查各项异常指标, 如肝功能、腹部B超等。另外脂肪肝虽然是可以逆转的, 但其是一个较漫长、曲折的过程, 注定不能一蹴而就, 故保健医生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便于其坚持的计划, 积极改变目前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3, 11 (16) :71.

[2]叶任高, 陆再英, 主编.内科学 (J)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832-834, 789, 828.

[3]魏春梅.西宁地区480例脂肪肝病因分析 (J) .高原医学杂志, 2005, 15 (4) :53-54.

武警干部 篇7

1.1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施工项目的从业人员包括了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很多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存在盲目乐观和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工作轻视,凭经验办事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还有大量的劳务队伍也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私招滥雇,不管有不有操作资格证,具不具备从业的基本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了抢工期随便上人。

1.2 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够,培训时间短,效果差

较多施工项目对新入场人员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存在教育内容不全,无针对性,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找人代签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技术交底也无针对性,很多都是敷衍了事。

1.3 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

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强制标准实施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项目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有的安全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知识贫乏,这些原因造成安全员不能真正履行好安全管理的职责,起不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1.4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

有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照搬照抄或无安全生产措施,对工程的施工没有针对性,对从业人员的操作无指导性,甚至有的项目还存在边施工、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的现象。

2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科学管理,消除施工中各种有害因素并防止危险、事故和损失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加强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结合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谈谈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建章立制在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必须通过制定并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项目施工涉及安全的各环节错综复杂,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废弛,安全措施不落实,势必埋下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最终导致事故。所以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从工程开工,就抓好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操作人员的操作规程的制定,并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落实。例如该工程项目安全员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主要有: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与交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负责现场危险源的讲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负责管理方案的制定和监督落实;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对分管的安全工作负责;参加并协助因工伤亡事故调查,落实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等。

2.2 安全意识在先,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班子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他们知道“质量出效益,安全也同样出效益”的道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项目的经济利益将受到严重的损失,给工人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企业和项目部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工程项目部的经理始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注重抓好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坚持每周一中午召开施工现场安全例会,在安全例会上对上周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肯定和表扬好的做法,对违章的人和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2.3 安全投入在先,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班子虽在投标压级压价和工程垫资的情况下,仍然努力筹措资金,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投入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设备和职工生活设施。现场进出口地坪及主要通道均作硬化处理,各类建筑材料都按照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总图设计要求,实行科学合理安排布置。为操作人员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项目部用于安全防护的费用支出占工程费用的4%,这笔开支既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又为保护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作用,同时也确保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2.4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在先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从业人员、居民和环境的危害。该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项目开工时就建立了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救援组织,明确了项目部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如报告事故、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消防急救、现场处理、提供医疗和生活物品等,制定了详细的救援措施。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做好安全管理“四在先”的同时还抓好了项目安全管理的“四控制”。

2.5 做好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有的放失,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的做法是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从施工环境中辨识重大危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对策和措施。首先是准确识别和确定危险源;二是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综合评价,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

2.6 做好项目安全管理的目标控制

进行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应制订项目安全管理的总目标,制订各班组直至每个职工个人的安全目标,并依靠全体职工自下而上的努力,保证各自目标的实现。项目制订的安全管理目标应包括伤亡控制、安全达标等内容,安全目标制订后还必须检查和考核,确保目标的实现。该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安全目标控制中根据要求做到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加强了目标的检查和考核。

2.7 做好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控制

武警某机关干部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在施工机械使用的安全控制中,做到“三定一坚持”,即一定人员,专人负责设备的安装、拆卸、检修、驾驶、指挥、装卸等作业;二定责任,对于人员都明确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定制度,建立完善的保证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如操作规程、按照方案、检修、保养、监测检验等制度。

2.8 做好施工项目的临时用电安全控制

该经济适用房工程项目按照有关的规定,结合施工环境及施工需要,编制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完备了审批手续。现场使用的各种配电箱均由专业厂家生产,现场施工用电源线均采用YC系列五芯电缆。电箱的安装和电缆的敷设全部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要求进行安装和敷设,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配电规范要求,安装和敷设完毕后由安全部门和专业人员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式通电使用。

3 结语

施工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使之处处想到安全、做到安全,严格管理各种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使之处于安全状态,那么施工项目的施工安全才会得到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于茜薇主编.工程项目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苏根活.重点探讨如何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7 (8) .

武警经费保障模式探究 篇8

关键词:武警经费;地方保障性经费;保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074—02

武警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以及防卫作战、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等任务[1]。武警经费是武警部队运行的血液,要确保武警部队在新的形势下圆满履行职能任务,必须加强武警经费的保障力度,提高武警经费的使用效率。武警经费的保障现状为经费主要由中央直接供给,部队驻地政府及用兵单位给予武警部队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当前经费保障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使武警经费在部队建设过程中发挥更高的效率,笔者试图在分析当前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的构想。

一、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武警部队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中央依据国家战略及每年度武警部队根据自身发展所做的经费预算对武警部队实施经费供给。地方保障性经费是武警部队从地方政府和用兵单位取得的经费。地方保障性经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警经费的供需矛盾,在武警部队的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武警经费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能够进入预算的经费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作用。然而在经费保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中央财政保障经费忽视地区物价水平差异

中央通过预算供给武警部队,在各地区制定年度预算时依据相同的财务标准规定,在规定中除了体现部队任务性质差异和驻地自然条件差异外,无法体现各地消费水平差异。因此,假定两个部队执行的任务性质和驻地自然条件相同,他们在制定预算时的区别就是实力不同导致的差异,如果实力也相同,他们的经费供给量就是相同的,但是部队驻地物价水平的差异却会使得其中一支部队的实际经费购买力相对较小。最明显的体现是在部队人员的工资水平上,相同级别和职位的干部,除去额外的补助(如边远、特殊地区津贴、地方福利等),他们的工资在数额上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工资水平在不同的城市体现的生活水平可能天差地别,比如一个在西北地区,一个在沿海城市。

(二)地方保障性经费保障不稳定

地方政府和用兵单位提供的地方保障性经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缺乏具体的规定。该项经费的依据文件对地方政府和用兵单位的义务规定得非常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地方保障性经费所依据的文件相当于规定武警部队和地方政府作为缔约的双方,但是这个契约是不完全的,因为在文件中没有规定地方政府应该支持的规模和方式(贾来喜,2007)[3]。因此,部队获取地方保障性经费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部队能否争取到地方保障性经费以及能争取到多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4]。二是在该项经费的供给过程中存在寻租的空间。从地方官员的角度看,提供地方保障性经费的决定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存在寻利机会;在部队干部看来,目前能不能有效使用争取到的经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以便以后能够较容易地争取到资金,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用争取到的经费贿赂地方官员。三是地方保障性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驻地地方政府当年财政状况和地方政府对武警部队的理解支持程度。

(三)中央财政保障经费与地方保障性经费缺乏统筹规划

中央财政拨款与地方保障性经费在供给上是完全分离的两条线,在经费的收支上缺乏统筹,这就导致以下问题:一是部队苦乐不均。由于地方保障性经费受驻地经济条件和部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总队与总队、总队与机动师、支队与支队之间获得的地方保障性经费存在很大差异。中央财政拨款不会因此对各部队差别供给。二是经费申请存在重复申请现象。中央财政拨款依据部队每年的预算申请,地方政府拨款依据也是部队的经费申请,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部队能够同时向两边申请同一项经费,这在基建上表现得较明显。以基层修建营房设施为例,部队可以以修建营房为由制定预算,经费申请下来后,部队干部向地方政府争取经费时同样可以以此为由。

二、武警经费保障模式探索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经费保障模式入手解决经费供给。现行的武警经费保障模式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国社会经济和武警部队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探索新的经费保障模式,以实现武警经费合理的供给、规范化的管理、高效的使用。

(一)改革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的前提

1.公共品理论是经费保障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从公共品理论的角度看,武警部队为社会提供的是“维稳”这种公共品。武警维稳公共品既具有纯公共品的属性又具有某些俱乐部产品的属性。武警维稳公共品一旦生产出来,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于纯公共品。但是考虑到武警部队的某些具体任务,某些维稳产品又具有俱乐部产品的属性。因此,可以说武警维稳公共品是一种混合公共品,既不同于典型的纯公共品,也不完全是俱乐部型准公共品,而是纯公共品和俱乐部型准公共品的混合。武警维稳公共品兼具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公共品的双重特性[5]。因此武警经费应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武警经费的提供可以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用兵单位对公共品的购买,这是完善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2.体现公平原则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是经费保障模式改革的現实要求。经费分配不均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央财政拨款由于物价水平差异导致的不均;二是地方保障性经费由于地方财政状况和地方政府意愿影响导致的不均。以上两个影响经费分配的因素相互影响,其产生的作用在有的地区相互抵消,使得不平均程度降低;而有的地区则相互加强,导致不均等程度进一步扩大。在一个物价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则扩大不均等程度,反之则降低。在总的效应上,也许武警经费的不均程度不比单独考虑时高,但决定总效用的因素不为部队所控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部队的稳定发展。

(二)改革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的构想

武警部队在分布上具有线长、面广、点多的特点,驻地遍布全国,因此部队建设受地方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基于这样的特点提出武警经费保障新模式——“分区分类、共同负担”。在经费供给上,武警经费实行分类供给,根据地方财政状况、各类经费的特点及规模,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确定各项经费的供给方,或者各方应该承担的比例。具体构想如下:

1.划分经济区域。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为地区经济实力及安全形势,目的在于确定地方政府在武警经费分担中承担经费的能力。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支状况、地方安全形势等因素,通过科学的理论与数据论证,以省为单位将全国划分为几类经费保障区。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地区人均GDP为指标,财政收支状况利用地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内部结构相关指标衡量,地方安全形势可将该地区发生并需动用武警部队的事故、案件、事件次数作为衡量标准。利用经验数据分析和借鉴等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终根据因素分析得出各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标。对比分析全国各省市的评价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三类经济保障区—— 一类区、二类区及三类区。一类区保障能力最强、二类区次之、三类区相对最弱。

2.区分经费类别。经费分类目的是为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的比例,经费类别不同,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的比例不同。以各项经费的性质和用途为标准,以能够确定经费如何分担为原则,将经费分为中央全额保障经费、比例分担经费和地方政府保障经费三类。如将生活費、公用经费、基建费等经费划分为比例分担经费,将各类装备、被装、统筹物资器材购置费、行政办公费等经费确定为中央全额保障经费等。

3.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各项经费上的分担比例。分担比例的确定主要是针对经费类别中的比例分担类经费而言,在具体的确定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该类经费进一步细化分类。中央和地方经费分担比例取决于地方财政实力、经费类别以及经费分担的依据。在不同类别的经济保障区,依据该类经济保障区平均财政状况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经费承担比例。如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地方政府在生活费保障中的分担比例确定为:一类区20%,二类区15%,三类区10%。

4.完善武警经费保障相关法规制度。要使武警经费能够实现有效地供给,必须从法规制度上予以规范。完善武警经费保障法规制度,首先要根据武警经费保障模式的改变对已有法规制度进行调整,明确保障模式改变后相关主体权利义务的变化;其次建立新的法规制度填补已有法制存在的空白,保证在武警经费保障的整个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三、结束语

探索新的武警经费保障模式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不能仅仅从管理层次寻求解决武警经费分配和管理等问题的措施,必须依靠顶层制度设计完善保障模式,从经费保障的源头上解决问题。“分区分类、共同负担”模式在充分考虑武警部队的性质以及武警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购买力和地方资助部队经费的不稳定性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国划区、经费分类、比例保障等措施,为武警经费保障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第2条[Z].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9年8月27日通过.

[2]程茶.武警部队地方保障性经费研究[Z],2008.

[3]贾来喜.非常不完备契约及其完善——基于武警地方保障性经费案例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4):84-87.

[4]王建民.浅谈地方保障性经费、物资的管理[C].武警财务研究文集,2008:96-103.

[5]叶川.武警维稳公共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8,(6).

上一篇:二维动画角色下一篇: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