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道德素养(精选12篇)
信息道德素养 篇1
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素养培养是培养其信息素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素养观,同时能发现教材中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从细枝末节中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如果教师们能抓住这些契机进行道德教育,那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将会事半功倍。
●场景一
在《网上邮局——认识电子邮件》一课中,申请注册电子邮箱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上课的地点是学校机房,是一个公共场合,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看见旁边同学输密码。个别淘气的学生还会输入别人的密码,乱发邮件。因此,在学生输入密码时,我特意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密码都用“***”来显示吗?
生:为了保密。
师:那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密码给其他同学看吗?
生:不愿意。
此时我抓住契机,指出了既然是密码,使用者肯定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这是个人隐私。我们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要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
●场景二
在《网络信使——Foxmail的账号设置及邮件管理》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利用15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同桌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但在学生接收电子邮件,并打开阅读后,有的学生兴致盎然,乐此不疲,有的学生却一脸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有的学生发送的邮件含有辱骂别人的语言,让收到邮件的学生很难接受。
此时,我提问:由于电子邮件非常方便,所以在网络中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是非常普遍的,那么我们使用电子邮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发虚假信息。
生2:不能发垃圾邮件。
……
我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应该对自己发出的每封电子邮件承担责任,不应该传递不好的信息,如刚才有学生发邮件骂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此时,学生们相视点点头,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场景三
在讲授《太空生命的探索(一)——幻灯片的模板、母版与版式》一课时,我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和文字,并用这些下载的资料制作各个旅游景点的文字介绍。学生们陆续地提交了作品,我还通过网络展示了几位学生的优秀作品。活动接近尾声时,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些作品这么漂亮,大家愿不愿意把它们公布到网上,让其他人一起来分享呢?
生:愿意。
师:这些景点的照片是我们自己拍的吗?
生:不全是,有些是百度搜索来的。
师:这些旅游景点的介绍文字是你们自己写的吗?
生:不是,也是从网上复制下来的。
师:是啊,网络上的有用资源有很多,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这些资源的作者是享有知识产权的。所以,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这些资源时,请不要忘记标注出这些资源的来源。
此时我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的教育,充分培养了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从而培养了其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品德教育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地挖掘教材,遵循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信息技术道德素养培养,找到学生关注的点。同时,还需要教师采取各种形式,抓住契机,适当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从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微处入手,无形地进行信息道德素养教育,比起脱离具体的信息技术环境、泛泛而说的教育形式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信息道德素养 篇2
精神:困惑是陪伴的,自省是不断的,遐想是时常的,结果是往往在一番挣扎矛盾之后找到出口但又马上陷入新的僵局,以此往复来回,是幸事亦或不是,至少我将它看成一种自我提高的必定方式。遗憾、缺陷与收获是旗鼓相当的。
纵然有了学习的意识,但行动不力还不是空欢喜一场,纸上谈兵是不会让人有实质性提高的。距离产生美反之,相处的越近,时间越久也许越会拉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心结,有障碍,更多的可能是由于自己心态不好,心理健康不时的会出现状况。
所以,需要这样来解决:思维转化为成果才是硬道理,不要思前顾后犹豫不决,过多的困难估计只会导致停滞不前,去做就是了,争取尽力!
真正的学习是在工作后进行的,有了实践更会有针对性,竞争的压力与对专项技能的要求对我而言会产生与在学校完全不同的状态,因此努力是第一位的!想更好的与人打交道是否应该去看看余世维的讲座,帮助肯定会有的,但最根本的信条是对人要用心!
活化德育实践 提升道德素养 篇3
一、开展有影响的主题活动
真教育应该心心相印。走向实践,走进心灵的教育才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我们精心设计有影响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亲身感悟,陶冶情操,提升品质。
譬如,我们围绕“心系北京奥运,情牵实小家园”这一主题,展开了两个方面的系列活动。一方面是将其按“争微笑五环,传奥运精神,做实小天使”;“画百米长卷,抒奥运情怀,寄实小深情”;“秀创意时装,展奥运风采,显实小智慧”等三个序列展开;另一方面是将其按“游戏小天地,精彩大课间”;“竞技小舞台,欢乐大世界”;“阳光小少年,尽显大风采”等三个序列展开。活动融进爱国爱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从安全文明、优化环境、阳光体育等内容入手,系统思维,细化操作,扎实开展,有布置,有行动,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为了真正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内心体验,丰富校园生活的情趣,留下童年美好的集体记忆,我们适时推开“我能行!”体验系列活动,于是,“我是小老师”、“我是社会人”、“我是小博士”等活动便轰轰烈烈、卓有成效地展开。建队节前夕,中高年级的队员总会接到一项不同寻常的任务,向即将入队的一年级新生当回老师,讲授队知识。老队员当老师,异常激动,准备充分。新队员听大哥哥、大姐姐讲课,倍感新鲜,格外认真。 “五一”、“国庆”期间,队员们会走上自己选择的“小岗位”,扮演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街头,“卖报的小行家”,大声吆喝,十分起劲;在菜场,“买菜的小管家”,讨价还价,非常内行;在景区,“陶都的小导游”,落落大方,滔滔不绝;在路口,“能干的小交警”,举手投足,像模像样;在路边,“勤快的小老板”,摆起书摊,有滋有味;在车上,“文明的小乘务”,热情服务,不亦乐乎……每年的十一月是学校的“科技活动月”,队员们纷纷投入“金点子战场”,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将一个个“金点子”汇聚成一篇篇创意小论文,《肥皂头的妙用》、《盐到哪里去了》、《黑板反光怎么办》……将一个个金点子转化成一项项研究小课题,“芙蓉花变色的秘密”、“分贝器的有关思考”、“自行车上的小发明”……学生从中学会了主动参与,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自觉感悟,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充分展现了当代优秀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
二、坚持有特色的养成教育
德育是细活,需精耕细作;德育是长活,需坚持不懈。坚持有特色的养成教育,就是要注重持久性、独创性和长效性。为此,我们围绕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方面练好“软功”,注重引领,激发内需,提升素养。例如,伴随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学校融常规训练于主题教育之中,开展“争微笑五环,传奥运精神,做实小天使”的活动,“微笑五环”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黄环”表示文明礼仪,“蓝环”表示勤奋学习,“绿环”表示保护环境,“红环”表示乐于助人,“黑环”表示积极锻炼。该活动章程具体,学生热情投入,活动有序展开,效果非常明显。又如,为让学生课间文明活动,学校不是靠“管、卡、压”,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课间文明小游戏金点子”大赛,从中挑选经典游戏示范展演,既丰富了学生的课间活动,又巧妙地引导学生文明规范地开展游戏。另一方面强化“硬功”,扎实训练,不厌其烦,不断内化。完善“中队行为常规评比”、“文明中队评比”、“行规标兵”、“文明队员”等的评选办法,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设立“红领巾示范岗”、“中队委值勤岗”、“大队委巡视岗”,经常检查,反馈及时,发出“表扬单”、“友情提醒单”、“整改单”等;细化要求,训练务实,学校制订的《实小学生行为规范细则》,从“天天佩带红领巾,见到师长有礼貌,卫生保洁做到位,排队要求快静齐,升旗敬礼要严肃,两操动作求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活动讲文明,铃声一停教室静,起立坐下要轻轻,坐姿端正专心听,作业工整速度快,食堂用餐有修养,爱护公物意识强,路队整齐重安全”等方面具体化,抓实文明、卫生、课间、两操、路队、班务、生活等重点,确保教育到位、训练到位、查评到位、管理到位,真正体现“严、细、实、恒”的养成教育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
三、营造有品位的德育文化
文化可以养性,文化可以怡情,文化可以育人。有品位的德育文化,应该充满着时代气息、人文气息、生长气息。
第一是队组织文化。如组建阳羡名人研究院、小干部之家、少年文联、学生艺术团等文化社团,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和符合少年儿童成长特点的少儿文化,充分发挥少先队文化的独特作用。宜兴,古称阳羡,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学校的红领巾小事业“阳羡名人研究院”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组织会员学习《成才——宜兴籍学者奋发求知集锦》,掌握素材,共同编辑《寻访家乡名人成才的足迹》,收录300多位专家教授的事迹。开展“与家乡名人通信”的活动,向他们发出数百封信件,当收到家乡名人大量的回信、照片、书物时,孩子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会员们利用假日,参观名人故居,寻访往日足迹,接受心灵洗礼,撰写采访笔记,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其他各组织、社团也勇于实践,乐于创新,非常活跃,成效卓著。
第二是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班级小社会中成为管理者,把个体的信念融入集体的目标,自我支配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构建班集体的管理文化。如“人人有岗位”、“干部轮换制”、“小小班主任”等;通过设计“班徽”、“班旗”、“班歌”、“班魂角”以及“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园地我布置”、“我的活动我创意”等活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完善班级的亚文化建设,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是班集体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第三是学科活动文化。学科活动作为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要精心设计,注重过程。品德学科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更要结合孩子们现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外活动中明理、激情、导行,以期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语文文化周”活动,让学生丰富文学素养;“数学文化周”活动,让学生开启思维;“英语文化周”活动,让学生善于表达……
第四是阵地文化。充分发挥陈列室、阅览室、橱窗、板报、广播、电视台、校园网,以及升旗仪式、心灵驿站等阵地的育人作用,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树立先进的时代精神,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是节日活动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利用传统节日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抓住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如“三八节”时,开展“感恩的心、感激的情”活动,感谢父母,懂得孝敬;“清明节”时,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寻找先烈的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国庆节”时,开展“腾飞的家乡、美丽的宜兴”体验活动,让学生知道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做起;“敬老节”时,开展“爱在重阳”综合实践活动,尊老爱幼,助残帮扶。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道德涵养的升华。
(作者单位: 江苏宜兴市实验小学)
信息道德素养 篇4
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目前, 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此外, 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要求:
第一, 具备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 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
第二, 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第三, 对教学媒体及其功能的选择能力。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 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 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第四, 媒体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优化组合媒体, 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2 信息时代的变革对传统的教师伦理思想的挑战
师者为师亦为范,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 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 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 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一种精神体现, 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 需要教育, 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2.1 当代教育的新特点不但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为教师伦理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社会的创造性是未来社会的竞争性所决定的。要求教育必须具有创造性, 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要求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智能与创造力。当今的师范教育在成为知识创新的辐射源的同时, 还应成为人文精神陶冶的圣地, 努力构建师德教育的全新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增厚高师德育的人文内涵。
2.2 当前确定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目标的依据。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为使教师伦理道德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立足当前师范教育的实际, 努力寻求确定教师伦理道德建设目标的依据。应根据师范生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来逐步提高师范生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
3 当前我国教育伦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教育伦理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深的理论资源, 也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然而, 面对利益追求和实用理性的挑战, 我国的教育道德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1 教育目标选择的道德缺失
我国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也要求学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 然而教育过程中重智育, 轻德育, 重应试能力训练, 轻素质养成培养。出现像“范跑跑”这样的事件中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 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 我还告诉学生, ‘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就是教育目标道德迷失不争的事实。
3.2 教育伦理中与功利主义关系失衡
功利主义是指一种以眼前利益的获取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 功利主义教育理念虽能带来教育的表面繁荣, 但却不能使教育处于真正的发展之中, 同时也妨碍教育道德理想的实现、教育完整意义的展开。
4 在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伦理道德的提高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句话, 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 作为班主任, 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 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做一个合格的、遵纪守法的老师应该做到:a.为人师表。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真正为人师表。”在信息素养上要尊重知识产权, 以身作则, 树立文明借鉴他人成果的表率。b.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 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c.敬业精神。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 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d.服务心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 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 同时,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经营企业一样, 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 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对学生指东点西, 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 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 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 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 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
具体做法如下:
a.培养教师教育伦理理性, 提升教师教育伦理道德意识。教育者的道德意识其本质可以看作是对教育伦理合理性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认同, 它是教育者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条件和认识论前提。所以, 若要通过教育者的自觉实践而实现教育伦理向教育善行的有效转化, 就必须唤醒教育者的教育伦理道德意识。
b.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不可缺性, 以及自己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塑造性和未来性, 进而产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历史感和光荣感, 赋予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道德价值。加强教育道德规范制度化建设, 规范教师教育伦理道德行为。
c.伦理道德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把正确的教育伦理理念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履行教育伦理行为, 检验伦理认识, 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一步步实现从观念向行为转化。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1.[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徐迅雷.“为范美忠的生存权辩护”是个伪命题[J].语文天地, 2009.[4]徐迅雷.“为范美忠的生存权辩护”是个伪命题[J].语文天地, 2009.
[5]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篇5
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我是个听话懂事、善解人意、诚实质朴、令人信任的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有计划,有条理。学习刻苦,能从严要求自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平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文娱活动。能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学习成绩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学习态度与能力
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改进了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经常拿出来看一看。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再看几篇作文。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交流与合作
在较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习生活上能与同学、教师、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换意见与看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遇到不懂得问题会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在生活上遇到困惑会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勤奋,追求科学,思想健康向上。与他人团结互助.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身旁每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很快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运动与健康
以前的我就像老师说的:吃饭抢大碗,运动往后闪。但经过这学期,我爱上了运动,因为它可以使我更健康。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体锻达标擅打篮球,通过高中三年生活的锤炼,在德智体方面,我取得长足的进步,从一个懵懂的中学生逐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四有”新人,但我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体锻虽然达标,但还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成绩.审美与表现
我认为的审美观念很好,能辨认出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也很会表现自己,特别是在我擅长的数学上,我是个健康快乐的男孩,从来不与人攀比。
在艺术课上,正确的审美观让我更懂得如何发现美的存在,认识到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从不以过渡的张扬为美,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我身上的美才是最特殊的。
浅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篇6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 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79-02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小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1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 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首先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其次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再次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然后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動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后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挖掘课程资源培育道德素养 篇7
一、评价融入法规章程, 感知做人要讲规矩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小至约定、规则大至法律和宪法, 它是所有活动开展的保证。走进学校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室里有“班规班训”, 实验室有“操作规程”……规矩性课程资源十分丰富。而合理的评价有引导规范、矫正错误和激励反思与进取等功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的法规章程, 参与制订活动相关的规则, 运用规则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 这是培养学生讲规矩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学《我们要遵守规则》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这一主题时, 我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倒垃圾要到指定的地方”等规则案例进行研读理解, 再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回忆等拓展活动寻找规则;接着又引导学生对“踩线就输了”等规则产生的案例进行探究;最后, 组织各小组围绕“写硬笔字比赛”这个活动, 展开了从学习相关章程、制定评比规则、交流规则、写字比赛、用规则评价比赛过程和比赛作品等环节的活动。在评价一幅比赛作品时, 一个同学这样说:“这个同学的作品虽然达到了横平竖直、结构匀称, 但我发现他在写字时的眼睛没做到‘离桌面一尺’的要求, 最多只有三寸远, 这样虽然有了好字但没保护好眼睛。”
在交流感悟中, 学生了解到什么叫规则, 感知到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 感悟到规则要服从相关章程和法律法规, 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体会到规则是参加活动的全部成员或部分代表共同制定的, 是活动开展的保证。这样, 学生做人讲规矩的道德意识在快乐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二、明理植入身边事例, 体会做人要有责任
责任感是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而培养学生有责任感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历代革命先驱、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 视振兴中华为己任, 他们是担当责任的楷模;在生命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乘客的安全的普通客车司机吴斌等, 是履行职责的榜样;用自己行动默默践行着平凡岗位职责的人和事有很多,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因此, 在组织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时, 要适当注入身边平凡人的一些平凡事例, 让学生体会做人要有责任。
我在教学《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一课时, 通过活动先让学生感知了课本里李大钊、周恩来和地方志里的罗化成、廖海涛等革命先辈和先烈为民族解放不怕牺牲的精神, 也感悟了当代“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用生命践行职责, 接着还植入了我亲眼看到的一个女环卫工人用手指抠起路沟纸屑的事例, 继而鼓励学生寻找身边这样的人和事。于是学生们说, “我和妈妈共同制止了爸爸喝酒后想开车的行为。”“李老师改作业特别负责, 不仅找出我们的答题错处, 还跟踪我们对错题的订正情况。”“我邻居刘叔叔是民警, 大家过节最快乐的时候他却在派出所值班。”
这些鲜活的事例, 是源于学生眼里的见闻, 源于学生的亲身经历, 正是学生对责任的个性诠释和理解、敬重与羡慕。这样, 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价值在交流、碰撞中萌发、形成。
三、处事渗入名言古训, 感悟做人要有修养
做人处事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而修养讲究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炼。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处世智慧, 《三字经》《弟子规》和凝聚了正能量的一些家规家训等都是小学生文明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资源。
教学《邻里之间》时, 一教师把“六尺巷”的故事冲突讲得让人揪心, 把平息冲突后的和谐关系描述得让人如释重负、如沐春风, 然后话锋一转, 知道他们是怎么平息这个冲突的吗?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极快地在短文中找到了答案, 是当朝礼部尚书张英家书中的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家父在儿子的诗书中得到深深的启发, 马上用让出三尺地皮的姿态感动了对方, 化解了矛盾。
学生们被这个故事感染了, 也纷纷讲述了身边的“张英”和自己的经历。有的说, 他叔公的一句张化孙家训“敦和睦言, 捍忠御灾, 协办同心”让全族人有钱的出钱, 有力的出力, 有物的出物, 帮助了一个流浪多年的叔叔建起了家;有的说, 他用“将军额上能跑马, 宰相肚里好撑船”的俗语开导自己, 原谅了同桌的过错……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 学生体会到名言古训是为人处事的灵魂, 体验到渗入名言古训处理问题能达到雁过无痕的效果, 感悟到善用名言古训处事的人显得有品位有修养, 进而领悟到人要不断读书积淀, 不断进行道德修养。
四、关爱送入弱者内心, 体验做人要有爱心
《课标》告诉我们, “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以及周边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弱势群体是社区人员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生存状况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 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个教师在教学《关爱爷爷奶奶》一课时, 学生们在“讲述爷爷奶奶的过去和现在”的活动中, 用晒照片和讲故事的形式展示了爷爷奶奶年轻时的萧洒和美丽, 歌颂了为国为家贡献的业绩, 可现在常说腰酸腿痛……孩子们的内心在对老人产生自豪、敬仰和崇尚之情的同时, 也升腾起一股关怀的冲动。当真实的几位爷爷奶奶走进课堂时, 孙子孙女们分别献上了一份份有个性的真情关爱, 那贴心的话儿和娴熟的动作确实让老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老师肯定了孙子孙女们的孝心之后, 推出了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名言。接着学生把自己的才艺和关爱的情怀融入到了自己的言行里, 分别把故事和笑话、轻柔的按摩和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关怀送给了老人, 送入到老人的内心。最后老师又强调, 做人要有爱心, 不仅要关爱老人, 还要关爱残疾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
这样, 学生的智慧、才艺和个性得到了发展, 同时体会到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 懂得了关爱和尊重弱势群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懂得关爱弱势群体除了要有物质上的关爱, 还要注意精神上的关爱。
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 篇8
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 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 教职员躬亲共守。”在汶川大地震中, 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 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 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 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 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 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所谓身正为师,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被广大教育家奉为金玉良言, 不无道理。学生, 尤其是中小学生, 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 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如果在这关键时期, 受到不良氛围的熏陶, 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歧。以此下去, 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的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因此, 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生活习惯上, 应该讲究卫生、穿着大方、仪表端庄, 也只有用这些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学上, 应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工作上, 应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为此, 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为人师表就是要得体大方、整洁卫生、朴素典雅。要给人以美感, 既不奇特古怪、艳丽花俏, 又优美不俗。如果一个教师弃其基本育人宗旨于不顾或衣冠不整、稀里糊涂, 一味追求时髦, 缺乏基本的职业涵养, 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与效应, 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驰心旁骛。
二、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是教师完美人格的表现。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 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 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作为教师更应该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建立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的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 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 更要去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身心健康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爱每一片绿叶, 把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 才能产生爱的魅力。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学生能不能教育好, 他们在学业上能不能发展, 品德上能不能进步, 很大程度上与师生关系有关。”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 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 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好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否则, 无论如何不能算为好教师。实践证明, 学生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言。因此,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更是教师崇高人格的集中体现。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率先垂范, 像陶行知所要求的那样,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 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使教师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建立师德建设的内化自律机制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 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吐故纳新。其中重点提到了“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依法执教的问题”, 这是时代对师德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已不仅仅是道德的要求, 而是法律的要求。惩罚学生最要不得, 而且也是违法行为。
回归生活, 行动中践行。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蕴涵着丰富的资源, 古人曾说:“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即是读生活这部好书。生活对人而言是最根本的、最首位的。同时人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发展。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 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 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也必然要回归生活。不断反思, 拓展中升华。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善于探索, 一个是善于反思, 可以说, 一个人是在反思中成长的。因此,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必须注重反思与自我评价能力。任何人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只有善于反思, 正确地评价自己, 在反思与评价之中感悟自己的言行, 才能发现这些不足, 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
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素养 篇9
1. 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道德判断标准不合理
道德判断存在很多的形式, 主要是通过自身认知的道德知识, 再根据他人的行为去鉴别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主要有规范判断, 主要是人们根据原有的道德规范进行道德选择;评价判断, 是人们根据他人的行为判断其体现出的价值观是否符合正确的道德准则。其中最基本的道德判断形式是评价判断, 是进行其他一切判断活动的基础。道德判断有利于帮助人们选择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并能够扩大人们的生活经验, 加大对道德的认知程度。随着人们道德观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使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判断的能力。当前大学生在进行道德判断的时候, 主要是依靠自身对事件的理解程度进行道德的判断, 在进行道德选择的时候多是根据自身的感情进行选择, 没有合理的道德判断的标准。
1.2 道德认知水平滞后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主要的表现是, 其道德的认知水平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 道德认知的水平低于年龄的发展程度, 同时女生的认知水平要低于男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不同专业和不同住处的学生在道德的认知水平上没有太大的偏差, 这些因素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没有影响。并且在学生中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能够严重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主要是由于母亲能够在认知方面对孩子产生影响, 并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大学生的认知中, 通过对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之间的比较, 得出年龄大的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要低于年龄小的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可以说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具有滞后性, 学生不能认知一般的道德系统, 把社会中的看法和人际之间分开,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具有可逆性。
2. 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方法
2.1 礼的教育
在当代的独立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教育可以学习儒家的教育思想, 结合相关的教育实际情况, 注重培养学生的礼的教育, 使大学生能够遵守相关的礼仪, 保持文明的行为。礼是我国传统儒家教育中重要的培养社会道德的理念, 其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使人们的相处更加和睦, 还能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并保持言谈举止的文明性, 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其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素质和受教育的程度也是能够通过礼仪体现出来的, 一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能够通过平时的礼貌程度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在独立院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和礼貌, 开展相关的礼仪教育和着装仪态的教育,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得体的衣着和适当的行为。
2.2 信的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的教育是当前我国独立学院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将诚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 文人雅士需要保持诚信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当代的社会中诚信亦是重要的事情, 只有保持诚信的态度才能提高个人的信用, 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独立院校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诚信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只有坚守诚信、尊重事实、信守承诺并用于承担责任才是高素质人才的体现, 谢绝一切背信弃义、不负责任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对大学生诚信的培养, 学校需要及时的对大学生进行不同时期的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活动, 对违反诚信的活动进行教育和惩罚,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并保持一颗诚信的心, 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
2.3 智的教育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将知识和智慧看作是重要的追求和目标, 是一个人正确的价值取向, 只有不断的进行思考和受到教育, 才能通过知识的武装使自己强大, 成为一名智者。在当代社会也是这样, 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人不仅需要有远大的志向还需要有善于学习思考的大脑。大学生需要保持求知的欲望, 在不断的求学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进行不断学习, 使用知识让自己更加智慧,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才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因此独立院校需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 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独立院校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独立院校中大学生的素养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需要注重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对大学生的道德进行培养, 切实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注重在礼仪、诚信和知识方面进行道德的培养, 逐渐提高独立院校中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摘要:大学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 大学校园作为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主要地方, 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家长的寄托。其中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有责任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 近几年来独立院校内的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的提高, 虽然依然存在一些相关的问题, 但是主体上呈现良好的趋势。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文伟.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1, 25 (1) :132-133.
[2]任怡.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培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9 (7) :84-85.
道德素养是不容忽视的发展动力 篇10
过去, 我们习惯把这类活动, 称之谓“务虚”!其实, “虚”中有“实”。从政风、官风开始, 大力推行全民性的道德作风建设, 是不可轻忽的有力之举, 是构建和谐社会、走向优秀民风、实现全面强大国家“中国梦”, 以及复建中国强大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
文化力、道德力, 同样是极为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力不仅限于物质力 (生产资源、生产工具) 和劳动力, 也不仅包涵了新型的科技力、知识力, 特别应看到, 在现代条件下, 文化力、道德力, 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的重要内容与源泉。
文化力、道德力作为新的社会生产力, 确有直接生产力与间接生产力之分。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直接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 成为G D P的重要构成要素, 当然是一种直接生产力。从宏观角度看,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 活跃社会文化生活, 固然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但是, 通过文化、道德宣传, 塑造新的道德灵魂, 广泛激励人们的整体道德素质、向上斗志与精神, 实质上, 可以促使在物质生产、商业、社会领域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其中, 有些就实质上构成了直接生产力。
文化、道德的实质载体, 首先是人的肉体。离开人的主体, 文化、道德难以体现。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对人的发展前景, 极其重要, 不仅“知识、能力决定命运”, 而且文化道德素养更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景。
不可否认, 勤奋敬业、创优向上的道德精神, 就是直接激励各种工作业绩, 特别是各种物质生产领域提升生产率、创造力的强大动力;恪守诚信、忠实待人的优秀品质, 不仅为直接创造财富提供正能量, 而且可以为各种商业行为、市场行为提供公平、顺畅、有效的规则与保障, 创出更多社会财富, 减少损害, 使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大大增长商务效率。就政界而言, 固然, 其品质作风, 重在表率重范、提升执政能力与成效, 多为间接生产力, 但是, 也应看到, 不少基层干部直接进入生产和经营领域, 与劳动者共同奋斗 (尽管是短期的) , 或者率领群众开发新领域、新项目、新经营, 从而致富一方, 这都是构成直接生产力的重要契机!
还要看到, 政界、学界以及文化界, 道德素养的提升, 不仅同时会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而且强化了各界以及全民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从而成为最现实、最典型、最具感染力的正能量, 虽为“间接”, 但动力强大, 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之, 生产力中文化道德要素 (知识、技术、文化理念、道德品质等) 的提升, 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 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加, 意味着物质资源消耗的减少。人文价值取向渗透到经济发展之中, 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道德素养的提升, 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的根本性转变。
信息道德素养 篇11
一、质疑:化学仅仅是一门技术科学吗?
不言而喻,作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化学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标准。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专业技术性。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学科交叉已经是非常普通的现象。但是至今为止,化学自身的专业特色并没有泯灭,仍然顽强地存在下来。但是所有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狭隘地理解化学的理由。即只认为它只是一门专业科学技术。事实上化学与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一样,都离不开道德精神的引导与帮助。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曾经遭受的战争苦难总是与包括化学在内的科技应用密切相关。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马恩河战场的毒气战、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日本帝国主义在浙江投下的毒气弹等等恶行,所有这些都是化学科学高技术的体现,同时也是化学科学的最大耻辱。人们感到困惑的是,化学的专业技术在那个时代的高速发展,给人类更多的带来的不是幸福与和平,而是死亡与灾难。所以,重新理解化学的特性,赋予它时代的新涵义,特别是科学的道德精神,已经成为全世界化学家与化学学者的共识。
二、什么是化学道德素养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化学道德素养是渗透化学知识一种具有一定修养的人们行为准则和规范。一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一言一行体现一个人的作风,最根本的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给个人带来一定的影响。现在初中学生是明天化学的未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道德素养的建构是势在必行。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道德素养建构”的教学尝试
素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提高,素质的提高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个是外部因素,后面一个是内因。这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样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质就高一些,因为有的人会时不时的自省,能在自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可能会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质不会因此变差。还有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素质影响也很大,住在人口素质高的地方,素质高的机会也就高一些。针对初中学生可塑性强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可以进行化学道德素养的培养。
1、在教学目标中要融入化学道德素养建构,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化学道德素养内涵,明确化学道德素养建构的目标。如在初中化学的第一堂启蒙课中就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体会到“水变油”是骗术,不懂得农药、化肥正确使用就会造成重大危害等:体会到不合理利用资源就会造成重大危害等:体会到利用化学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等。进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化学道德素养。
2、利用各种课型实施“化学道德素养建构”的教学
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充分运用教材搭建平台,通过各种课型如新授课、讲评课、实验探究课等帮助学生建构化学道德素养,以提高学生化学道德素养。比如在CO冶炼铁的教学中,CO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火灾与处理火灾;让学生认识并体会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等,通过一些知识内容联系环保,现代技术、药物、健康、生活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道德认识和科学道德体验水平。
3、化学道德素养建构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事实性知识学习应有机融合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道德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化学道德素养建构,提高化学道德素养。如学习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和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时,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谈谈三聚氰胺毒牛奶的危害;还可以让脚抽筋、酸痛过的学生谈谈。医生为什么让他服用钙片,谈谈如果厂商生产出不合格的钙片有何后果等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围绕学生的生存环境、健康饮食、家居和穿用材料、安全使用化学药品等方面进行探究。比如,化学新课程中涉及的有关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化学能源的利用等内容。还可以适当进行社会调查,如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调查、废旧电池回收等;有条件学校可以参观学习,如参观造纸厂、化工厂对污水的处理等。这样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了学生化学道德素养。
我国教育家宋心琦教授说:“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维观念。”化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体系,而是充满人性激情、生命智慧、人生苦乐的交响诗。无论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化学道德素养建构都是当务之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道德素养 篇12
财政部颁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对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更多的是给出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标准, 具体可能反映在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落实、资产减值的计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判定、或有事项的预计与处理等方面, 这些都赋予会计主体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从而渗透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如何较为精准的运用职业判断, 最终提交公允的财务报告, 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当前不可回避的任务和必修课。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以“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准绳,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 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反映了会计人员对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不确定因素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合理恰当的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但不当的会计职业判断则会扭曲会计信息。
由此, 笔者认为, 坚持法规准绳坚持事实依据, 结合自身经营特点, 选择会计核算政策及估计方法, 使会计信息可靠而有用。这是职业判断的归宿点, 是共性和个性统一的结果。
►►二、会计职业判断遵循的原则
1.合法原则与合理原则
合法原则就是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表现为不违反有直接规定的条文, 或者不违反虽无直接规定的条文但符合会计法规的立法旨意。合理原则是法规规定之外, 会计主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并不违反行业公认的公序良俗。
2.客观原则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必须以本会计主体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基础, 强调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表现形式, 强调内在的性质, 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综述会计职业判断遵循的四项原则, 他们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坚持准绳, 真实依据, 体现自身特点, 反映经济实质,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因此, 离开“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谈会计职业判断, 是无意义的。
►►三、提升专业素养, 提高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而影响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正确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是行业都能听懂的“会计语言”, 可以加速经济交流减少交易成本, 符合经济的节约原则。尤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会计语言”越来越趋同,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济生活中不确定经济事项增多, 将其客观、公允表达披露, 需要健全的会计法规运行环境, 需要良好的会计伦理环境, 需要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
(1) 树立一个意识“不唯本本, 不唯框框, 从公认, 遵实质”。
一个意识就是会计人员首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 培养自己职业判断的意识。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进程不长, 会计制度由“一包到底”的状况向提供确认、计量的方向发展刚刚开始, 会计人员也由“照本 (指会计制度) 执业”向职业判断方向迈进。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唯本本, 不唯框框”, 但要“从公认, 遵实质”, 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事项。
(2) 养成一个习惯“精读准则, 联系案例, 勤学习, 多解析”。
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法规、准则的学习基础之上, 然后联系实际、结合案例, 活化、生动化、具体化会计准则。任何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会计语言”, 应当都反映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 如果我们从会计语言中读到了会计主体真实完整的信息以及其中掺杂的虚假信息, 那么就说明我们“活学活用”了, 一个习惯才算是养成了。
(3) 形成一种认识“经验来自积累, 直接间接都是来源”。
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并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地总结执业经验, 以丰富执业经验。这里强调的是, 经验完全来自会计人员自身实践是不可能的, 也是制约自身成长的瓶颈。
(4) 形成一种方法论“举一反三用经验, 剖析经验中共性, 总结技巧性的方法”。
经验需要举一反三利用, 可以不需经过很多会计实践, 如同一个好学活用的五年会计比一个墨守成规死板硬套的账房先生有用的多, 我们的经验化成了一种工具, 已经是成品, 而不是散乱堆放在脑袋中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腐朽了的废品”。掌握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坚定一个理念“以德为纲, 德才并举”。
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不做假账”。这是会计行业的问题, 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问题, 需要系统解决, 单靠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 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石。
【信息道德素养】推荐阅读:
信息道德08-27
道德讲堂活动信息09-16
论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问题08-21
道德法律素养08-28
教师道德素养09-04
政治素养道德品质10-21
思想道德素养06-29
安阳市第十一中学开展道德讲堂的信息报道06-05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