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护理

2024-11-13

低温护理(精选11篇)

低温护理 篇1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 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 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 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 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 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 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病人等。亚低温治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精心护理配合, 因此本文就亚低温治疗实施的护理配合、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作一简单总结,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共20例, 为2009年7月-2012年6月入住ICU的病人, 男15例, 女5例, 年龄20~68岁。交通事故14例, 坠落伤5例, 打击伤1例。GCS评分≤8分, 受伤到入院时间8h。所有病人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前均处于昏迷状态, 均建立了人工气道。

1.2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

病人躺在降温冰毯上 (HGT-2001V亚低温治疗仪) , 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 通常为32~35℃。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d。由于病人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时和复温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寒战, 故在实施亚低温治疗时应使用适当剂量肌松剂和镇静剂以防寒战。临床通常使用的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为阿曲库铵 (卡肌宁) 、地西泮和氯丙嗪 (冬眠宁) 。常用方法和剂量:首先静推阿曲库铵25mg或地西泮10~20mg, 再用50ml生理盐水+阿曲库铵200~400mg+氯丙嗪200mg静推, 采用静脉注射泵控制速度2~5ml/h[1]。

2观察及护理

2.1 环境要求

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监护病房, 相对湿度在55%~60%。床上铺中单、棉质浴巾, 备好亚低温治疗仪、吸痰器、体温表、急救药物。病房内限制人员流动, 进入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病室每天开窗通风3~4次, 紫外线照射1次/d, 每次30min, 每月2次进行封闭消毒, 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拖地3次, 擦洗桌椅、床架1次, 保持室温22~24℃。每月1次做病室空气及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2], 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2.2 亚低温治疗的原则

临床证明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中毒性脑病、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后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 对有亚低温治疗指征的病人, 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 使病人进入冬眠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机体各重要器官 (尤其是脑) 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冬眠深度不应过深, 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一般为3~14d, 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 因为时间越长, 并发症越多。

2.3 神经系统观察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 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 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 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2.4 呼吸监测及护理

(1) 呼吸频率及节律: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 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 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 出现点头样呼吸, 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 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 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2) 人工气道护理: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 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重视人工气道的湿化, 定期叩背, 促进排痰, 防止肺部感染及痰栓塞形成。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 应及时雾化吸入糜蛋白酶 (生理盐水200ml+α-糜蛋白酶12 000U) 1~2ml、沐舒坦等化痰药物[3]。若痰痂形成应加强湿化措施, 如增加气道内生理盐水滴入次数和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可用人工鼻持续湿化、呼吸机加温湿化器湿化, 以及气管内直接滴注湿化相结合, 至少每1~2h吸痰1次, 吸痰应与翻身、拍背相结合, 以增加排痰的效果。

2.5 循环系统观察

床旁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HR、R、BP、SaO2的变化, 每30min 测血压1次, 并做好记录。病人体温<34℃时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房颤、室颤, 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给, 故亚低温期间需严密观察心电图、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变化。使心率维持在60次/min左右, 舒张压维持在50~60mmHg (1mmHg=0.133kPa) , 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mmHg左右较安全, 并保持病人肢端温暖, 面色红润, SpO2≥95%。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 说明微循环障碍, 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 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2.6 体温护理 (监测)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体温和脑的代谢有相应的比例关系, 体温降低1℃, 脑代谢率下降5%~7%, 颅内压降低5%~6%, 体温降到32~36℃时, 颅内压平均降低50%。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 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4~35℃。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 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 若低于33℃, 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 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对于体温过低的病人, 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用量, 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

2.7 体位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平卧位, 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 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2.8 复温护理

复温速度不宜过快, 以平均4h升高1℃的速度复温, 整个过程持续12h。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先撤去物理降温, 让体温自然恢复, 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用量, 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 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 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 并注意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改变[4]。避免复温过快而引起反跳性高热, 致颅内压升高及高血钾[5]。

2.9 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刺激反应差,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因此应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泌尿道等护理, 勤翻身、拍背, 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以防止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发生。氯丙嗪易引起便秘, 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出现, 必要时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

3讨论

亚低温可降低脑耗氧量, 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 减少乳酸堆积, 保护血脑屏障功能, 减轻颅脑损伤后早期的高血压反应, 可抑制白三烯B4生成, 减轻脑水肿, 抑制颅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 减少钙离子内流, 阻断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 促进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4]。对脑保护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 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正确使用降温仪器, 合理预设肛温、水温参数,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确保呼吸通畅, 及时调整冬眠药物速度,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加强复温期间管理, 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达到亚低温治疗的预期效果。应用低温冬眠时, 先用冬眠药物, 然后降温, 停止时先停止物理降温, 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

参考文献

[1]江基尧, 朱诚, 罗其中, 主编.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M) .第3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彦, 杨慧华.采用亚低温治疗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J) .中国厂矿医学, 2007, 20 (4) :425.

[3]孟莉敏.使用颅脑降温仪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J)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 16 (3) :90-91.

[4]杨辛.神经疾病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01-402.

[5]郑书琴.亚低温治疗中枢性高热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J)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6, 14 (24) :102-103.

低温护理 篇2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低温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

低温应急预案1

为保证雨雪低温天气城乡居民的正常用电,我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做好雨雪低温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及时制定了特殊天气保供电应急预案。

一、成立雨雪低温天气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职责:全面负责特殊天气供电应急工作。

副组长:

(副经理)职责:外部协调工作。

(副经理)职责:特殊天气保电方案的实施与技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

副经理)职责:抢修材料供应。

(经理助理)职责:信息收集及后勤保障工作。

成员:

(生产技术部主任)职责:抢修工作技术负责,制定电网运行方式。

(市场营销部主任)职责:做好用户的协调、解释、服务工作。

(安全监察部主任)职责:做好应急工作的安全监督工作。

二、各供电所、变电站、保线站、检修中心、调度所针对雨雪低温天气,修订切合实际的保电应急预案,并成立特殊天气应急突击队。

(一)各站所重点工作

1、保线站、供电所重点工作:组织人员对陈旧线路、交叉跨越、负荷较重线路进行重点巡视,发现不安全隐患和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故障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抢修,并及时汇报公司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需要公司增援的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各班站应储备充足的.抢险材料,做好物资调用工作,同时做好应急车辆的保养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2、变电站重点工作:做好变电设备防寒防冻和防污工作,注意充油充气设备的油位气压变化。加强设备巡视,从接到此通知起,各站要增加设备巡视次数。同时保证通讯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迅速消除事故隐患。

3、调度所职责:

(1)掌握电网运行状态,根据故障现象判断事故发生性质及其影响范围。

(2)正确下达调度命令,指挥电网事故处理,控制事故范围,有效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证主网安全和重点区域、要害部门的电力供应。

(4)协调电网、用户之间的恢复,提出合理可行的恢复方案和恢复步骤。

(5)指挥电网操作,恢复电网供电和电网接线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6)及时将大面积停电有关情况向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4、检修中心职责:组织做好事故应急抢修人员分组工作,准备足量的备品备件。做好车辆以及检修、试验设备的日常保养,以便抢修时及时使用。

(二)事故分类确定应急指挥组组长

1、一般区域内配网事故由所属供电所所长现场应急指挥。

2、一般变电事故由本站站长进行现场应急指挥。

3、发生输、变电事故由公司副经理王文进行现场应急救援指挥,保线站、工程科、检修中心参加抢险救援工作。

4、发生较大配电网事故或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由公司经理张生智进行现场指挥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行动小组组长,在应急状态下必须服从应急指挥组的统一调度,其职责按已启动应急程序要求各司其职,履行分管安全职责,确保其职责范围内安全有序。

为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全力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重要企事业单位的用电,要求公司各供电所、变电站、保线站、调度所尽快制定本班站的应急预案并上报生产技术部。

低温应急预案2

为应对降温降雪、冰冻天气,克服低温冰雪不利影响,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溧阳市头埭高中冰雪低温天气应急工作预案》。

一、组织领导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保安和全体后勤人员

二、安全预防工作

学校要认真开展冬季安全检查,查找隐患,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按照“查隐患、抓整改、重落实、保安全”的要求,对各项防冰冻措施,以及交通安全、校舍安全、饮食卫生、消防疏散、用电安全、门卫值班、夜间巡查、教学器材设施等方面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的薄弱环节,要立即进行整改,落实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不出问题。根据气象部门天气预警,随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必要时,应当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采取停课措施。

三、优化校园环境

(1)迅速组织力量清扫校园地面积雪、清理树木断枝落叶和悬垂冰凌等,保证校园内及学校大门口交通畅通、安全。

(2)检查校舍及其他建筑、围墙等,防止积雪过重造成垮塌。

(3)严格师生和外来人员出入校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教职工车辆进入校园减速慢行,停放有序。

四、加强师生宿舍管理

(1)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严禁宿舍内使用非学校配置的电器,严禁学生把火种带入学校和宿舍,禁止教职工和学生私自使用加热电器。

(2)低温冰雪天气来临前,应当做好学生防低温冻害等安全常识教育,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被,做好保暖。

(3)检查取暖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消防疏散通道保持畅通。

(4)加强夜间行政值班,值班人员要加强巡查力度,增加夜间巡查次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热情关心学生

(1)正确处理特殊天气条件下学生管理问题。在交通困难情况下,可以适当延迟上课、提前放学,并应当及时通知到家长。学生因天气原因及其他特殊情况迟到,本着人性化原则妥善处置,鼓励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及时与家长沟通,查明缺勤学生原因、去向,汇总学生出勤情况。

(3)提高食堂服务水平和质量,确保饭菜卫生、保温、价格合理。保证热水供应,防止烫伤。

(4)禁止在教学区打雪仗,禁止把冰雪带入室内。

(5)在坡面、易滑地点放置安全警示标志。教育学生不要奔跑,注意上下楼梯安全。

(6)体育等室外课程作适当调整。

六、强化安全教育

全面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注意上下学交通安全,提高自护自救能力,防止发生各种事故。可以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提醒家长做好子女冰雪天气保护工作,不要让子女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以及其他不符合客运安全要求的车辆。

七、及时上报信息

校园内及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及意外情况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保卫干部要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处置突发情况,报告、接受信息。

八、解除预警

低温护理 篇3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耗氧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絮乱,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可防止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1]。

亚低温治疗仪由主机、带冷水回路的降低温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因其与人体接触面积大,降温效果好,又便于控制体温,被广泛应用。本文总结2008年以后我院ICU应用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5例,年龄20-70岁,均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6-8分),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10例,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脑干损伤中枢性高热1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应用亚低温治疗,最长10d,最短2d。

二方法

患者躺在降温冰毯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3=34℃。根据病情所需要维持2-10d。执行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后越早越好(伤后12)[1]。由于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时可能发生寒颤,故在实施治疗时使用适量肌松剂和镇静剂以防寒颤。通常静推地西泮10-20mg,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脉滴注,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开启降温冰毯,头部置冰帽或冰袋,使体温逐渐下降,速度为每小时1℃至直肠温度32-35℃,调慢镇静剂的滴速,以能维持镇静为宜。

三护理措施

1、环境及体温检测 ICU温室应控制在20℃-25℃,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体温检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维持在33℃-35℃,若患者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地狱33℃易出现呼吸、循环工人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心室颤动。应每30min检查患者体温并记录1次,以了解体温变化和亚低温治疗仪云状情况。保持机器正常运转的同时,及时调整冬眠合剂的用量。

2、神经系统观察 本组病例均处于昏迷状态,治疗过程中随时出现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冰箱每30min观察一次。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特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与脱水和激素治疗。

3、循环、呼吸检测 亚低温状态下会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因此在使用降温帽、降温毯降温的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肢端循环、面色等生命体征的变化[2]。另外亚低温状态下患者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口、鼻腔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易进入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气切口每日更换敷料,充分湿化气道。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統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患者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幅度明显变化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应立即停止亚低温治疗,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输注或行机械通气。

4、保持有效降温 此项的要点是夹好温度传感器,放置腋下需要胶布将探头固定在腋窝中央,将手臂夹紧靠近胸壁,如探头位置靠近腋后线,则测得温度是降温毯温度,比实际温度低。如手臂不夹紧,腋窝空虚或探头掉出在腋窝外,则测得体温是空气的温度,机器不能识别,都误认定目标体温已经达到而自动停止运转。为了较准确测定温度,最好将温度传感器外裹一层薄塑料纸套,插入肛门6-10cm检测肛温。保持直肠温度32-35℃。观察病人的寒颤反应,根据需要调节冬眠合剂的滴速。

5、保持水点解质平衡 每12-24h检测血气分析、血气解值、肝肾及凝血功能,因脑外伤意识障碍时,高渗脱水的应用,易产生高钠血症,而高钠血症又诱发高血糖症。低温下,血浆向血管外漏出,钾离子向细胞内移,导致血钾下降[2],复温过程中注意防止反跳性高血钾。

6、保持静脉通道顺畅 低温使浅表静脉收缩,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在应用降温毯之前在较大血管留置套管针,或留置深静脉套管针,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以备治疗抢救。

7、加强皮肤护理 每2h翻身一次,及时擦干冰毯上的水珠,每天擦澡,更换衣被,保持皮肤干洁,避免冻疮及褥疮的发生。

8、胃肠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外伤后常并反应激性溃疡,每日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尽早鼻饲,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时。但亚低温使肠蠕动减弱,腺体分泌消化酶减少,使吸收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应适当提高鼻饲食物温度,使肠道局部温度升高,以增强肠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3]。

9、复温护理 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把温度调至36℃-37℃,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减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止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止冬眠合剂,若体温不升,可加盖被子或热水袋等方法复温。复温速度以每小时0.1℃上升,1-2d完成复温,防止复温过程中血流量迅速增加引起急性脑水肿,准确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预防血钾升高、出血和消化道溃疡。

四体会

亚低温能保护血脑屏障及细胞膜结构,控制脑水肿,减低颅内压,减少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乳酸堆积与神经毒性产物过度释放等,对降低颅脑重症患者的残死率,改善颅脑重症疾患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意义。颅脑重症患者应尽早使用亚低温治疗,使体温在数小时内达亚低温状态,可以减轻脑部的病理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促进脑神经的恢复,使患者平稳地度过脑水肿高峰期,避免由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及内环境絮乱等并发症引起的病情变化,从而减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国外亚低温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9,20(1):4-88.

[2] 陈锡群.低温对颅脑损伤免疫动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197.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篇4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患者25例, 男18例, 女7例;年龄17~62岁, 平均39岁;车祸伤16例, 坠落伤7例, 其他伤2例。广泛性脑挫裂伤9例, 颅内血肿11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 GCS评分3~8分, 平均6分, 伤后6 h内使用亚低温治疗8例, 伤后6~24 h使用亚低温治疗14例, 伤后24 h后使用亚低温治疗3例。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3~10 d, 平均5 d, 19例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前建立了人工气道。治疗105 d后随访:临床治愈14例, 好转6例, 植物生存2例, 死亡3例。

1.2 亚低温治疗方法

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直接进行亚低温治疗, 颅内血肿经开颅血肿清除后行亚低温治疗。采用电子降温毯、降温帽、亚低温治疗仪 (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为HGT-200) 及冬眠药物 (氯丙嗪、异丙嗪) 复合降温。先用生理盐水50 ml+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静脉微泵注入, 30 min后开启冰毯, 设置水温4~10℃。肛温33~35℃, 待肛温降至35℃时减慢冬眠药物泵入速度。以使患者处于昏睡状态, 四肢肌张力无增高, 皮肤毛孔无收缩, 无寒战, 生命体征稳定的最小剂量维持, 疗程3~7 d。

2护理

2.1 体温监测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2]。治疗开始降温阶段, 冬眠药物泵入速度可稍快 (8~12 ml/h) , 严密观察体温下降的速度, 一般每2~4 h降低1℃, 在6~8 h将肛温降至所需水平。治疗期间应保持患者的肛温在33~35℃[3]。应严密观察记录治疗仪上的肛温数值, 随时调节冬眠药的泵入速度, 禁止体温忽高忽低。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①气道湿化:本组除2例患者使用面罩给氧外, 余19例均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 破坏了人体上呼吸道固有的加温、加湿吸入气体的功能。要常规进行气道湿化, 使流经人工气道入口的气体温度维持在37℃左右。②吸痰:低温加上脑损伤本身的因素, 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论患者是否建立人工气道, 均应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2 h吸痰1次。为防止吸痰过程中低氧血症, 在每次吸痰前后均应吸入纯氧2~3 min, 预防低氧血症发生。冬眠合剂中的异丙嗪具有抗组胺作用, 能引起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吸痰应与翻身、拍背相结合, 以增加排痰效果。

2.3 观察病情变化

亚低温治疗中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HR、R、BP、SaO2的变化。①监测血压:亚低温治疗中血压常偏低, 常用小剂量儿茶酚胺微泵注入, 维持血压在95/65 mm Hg以上, 保证脑组织供血, 防止肾脏缺血;②密切观察呼吸状况:亚低温治疗期间由于冬眠药物的影响, 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大多数病例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采用A/C模式或PSV模式, 根据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各参数。对以自主呼吸为主者, 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 若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或快慢不一, 且胸廓运动幅度减小, 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深, 应减慢或停止使用冬眠合剂;③观察颅内压高低:伤后3~5 d是脑水肿的高峰期, 防止脑疝发生。严密的临床观察, 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赢得抢救时机, 弥补监测条件的不足。

2.4 加强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期间, 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易并发呼吸道感染。除使用抗感染药物外, 及时翻身、拍背, 促进痰液的排出十分重要。低温治疗期间, 患者与冰毯的接触面为整个背部、臀部, 低温引起局部血管收缩, 血液循环障碍, 易发生冻伤、褥疮等并发症[4]。应每1~2 h翻身1次。本组患者无冻伤、褥疮发生, 1例于伤后7 d出现腹泻、大便失禁, 持续7 d, 通过精心的护理, 患者肛周及臀部皮肤保持完整。另外, 在使用冰毯时应注意随时观察机器运转情况, 有无管道脱落, 低温治疗仪显示屏上水位是否过低, 及时添加纯净水。

2.5 复温护理

亚低温治疗结束后, 先停用物理降温, 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一般采用自然复温、升高毯面温度复温, 同时适当提高室内温度, 以每4 h升高1℃的速度缓慢复温, 在10~12 h内将肛温升高到36.5℃~37.5℃, 切勿复温过快, 本组17例采用自然复温, 4例升高毯面温度复温。复温过程中由于外周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少, 可引起复温性休克, 而持续性低血压将引起脑血流灌注减少, 加重脑水肿。因此, 在复温过程中仍须密切观察T、BP、HR的变化。本组除2例未进入复温期外, 余病例均未发生意外。

3讨论

实践证明, 亚低温治疗已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正确使用降温仪器, 合理预设肛温、水温参数,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确保呼吸道通畅, 及时调整冬眠药物速度,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加强复温期管理, 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达到亚低温治疗的预期效果[5]。

参考文献

[1]周成武, 敏胜德, 窦洪元, 等.亚低温与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5, 4 (1) :65-66.

[2]段杰, 王庆珍, 金颖.神经外科护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222-226.

[3]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190.

[4]田永明.低温治疗的护理配合.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6) :560-561.

低温冷藏药品讲义 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制药飞速发展,生物制品或利用生物制剂技术生产的药品在医疗上的应用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从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4年的12.5%,近几年又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生物制品或利用生物制剂技术生产的药品,绝大多数是要求在2-8℃的条件下低温、冷藏。因此,这一类药品在流通过程中对储运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随着生物制药在医疗临床的广泛应用,冷藏药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由于流通环节因素导致冷藏药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冷藏药品在经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已是当务之急。

本规定从我们企业实际运作的角度,对冷藏药品的基本概念,冷藏药品经营过程的质量控制。冷藏设施设备与物料的管理等内容进行阐述,目的在于增强企业对冷藏药品在流通环节质量控制的意识,重视可能影响冷藏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并加以控制,从而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范围

(一)冷藏药品含义

1.低温、冷藏储存药品 简称为冷藏药品,一般是指储运过程中保持在贮存温度条件为:2-8℃的药品。

2.冷链药品 一般是指需要冷藏的药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相关环节,要求贮存、运输和使用全过程都能保持规定的冷藏条件。

3.疫苗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4.疫苗冷链 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二)冷藏药品范围

一般而言,凡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一般指2-8℃)储存的药品,如冻干粉针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都属于冷藏药品范畴。

生物制品或利用生物制剂技术生产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贮存在2-8℃温度条件下的冷藏药品。生物制药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三大类。有数据显示,现在已批准投产的药物和疫苗包括:

①人干扰素alb(口服);②基因工程人干扰素alb(赛球金);③重组人干扰素a2a(因特芬);④重组人干扰素a2b;⑤重组人干扰素γ;⑥重组人白介素-2;⑦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⑨基因工程链激酶;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⑾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二、冷藏药品的购进管理

药品批发企业在冷藏药品购进时,除了按照一般药品购进管理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控制,以方便企业储运环节的管理,避免物流成本的增加。

(一)购进合同明确保温包装责任

因为冷藏药品的保温包装是保证药品在储运过程质量安全的基础,购进药品时,要与生产企业明确保温包装事宜。生产企业应提供其产品在保温包装条件下常温运输时间。

如果冷藏药品是批量购进,小批量分销需要再包装的,应尽量要求生产企业提供保温包装材料和包装标准。

(二)购进信息的及时传递跟踪

当冷藏药品购进合同签订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将冷藏药品到货信息传递到企业的物流部门(储运部门),要明确岗位责任。因为,由于采购到货信息传递的延误或跟踪不到位,导致冷藏药品在供货商委托的承运商处滞留,造成冷藏药品变质损失的情况常有发生。所以,企业必须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保证

信息传递的及时和通畅。

三、冷藏药品质量验收入库管理

冷藏药品比一般普通药品的验收入库管理控制点要前移,检查验收的内容也有所增加。常规药品验收的内容在此不再描述,下面重点介绍冷藏药品特别的检查验收要点。

(一)到货运输方式的检查

冷藏药品到达仓库后,收货环节成为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收货时,应重点检查冷藏药品到货运输方式及温度状况。

1.如果是冷藏车送货,首先检查冷藏车车载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状况是否符合规定,并做好记录。然后,对冷藏车车厢内的温度进行实际测试,如实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运输的冷藏药品应拒收并记录。

2.如果是冷藏箱送货,应检查冷藏箱内外的温度状态,做好记录。同时,还要记录运输方式、运输时间。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来货应拒收。

3.如果是冰袋(盒)加泡沫保温箱形式送货,首先要检测送货车辆箱体内的温度,检查是否开启空调,检查包装上是否标示常温状态运输时间。同时,要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二)到货包装的验收检查

对冷藏药品到货的验收特别要做好包装和温度状态的检查。冷藏药品收货完毕后,应立即放置于冷藏库的待验区进行验收检查。

1.冷藏药品包装明确标示不可开封的除外,验收人员对冷藏药品来货应开箱检查。

2.对泡沫箱包装的冷藏药品,要逐件开箱检查,对箱内冰袋(盒)的状态应做好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拒收。

3.对已入库暂不发货的冷藏药品,应将泡沫保温箱内的冰袋(盒)取出,按有关规定保存冷冻,待发货前再放人包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个别需要低温冷藏的药品在来货时,是按一般普通药品运输方式到达仓库的,而且没有特别标示。因此,验收人员应对所有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标示的“贮存条件”一项都需认真检查。防止疏漏,保证药品按其贮存条件储存。

(三)、存储温度的设置与监控

按药品包装或说明书上标示的贮存温度分类储存药品,对于药品经营企业的验收养护人员早已熟知,冷藏药品验收后及时进入冷藏库货位储存已不是问题。因为,冷藏药品的质量安全与冷藏库的温度变化相关。所以,冷藏药品在储存环节的质量控制重点应放在储存温度变化的监控上。

(四)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建立冷藏库温湿度监控管理规定、温湿度监控设备检查制度以及相关的记录,是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

(五)冷藏库的温度设置

将冷藏库温度设置在2-8℃,企业一般都觉得很正常。其实不然,2-8℃是冷藏药品贮存条件的极限值,冷藏库的温度按此设置,没有预警范围,是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

1.如果药品规定的冷藏温度是2-8℃,冷藏库应设置温度超标预警线,其温度预警线可设调整±1℃,即温度设置在3-7℃。如果冷藏库温度出现波动,设备可以及时在预警温度值启动,预防冷藏库温度出现异常。

2.一般冷藏库外显示屏显示的温度,是通过冷藏库内温度探头测定反映的。因此,温度探头放置的位置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将探头正对着排风机,当制冷机启动时冷风直吹,库外显示的温度会很快降下来,但反映的不是冷藏库真实的温度。因此,要根据冷藏库面积和容积的大小,确定采用几个温度探头适合、如何放置做到合理布局。另外,温度探头要经过计量检测,保证质量安全可靠。

(六)冷藏库的温度监测

由于大部分药品经营企业的冷藏库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还不到位,冷藏库的温度监测工作还是处于人工定时记录温度的状态。现已具备冷藏库温度自动监控设备的药品经营企业,在现代先进设备条件下,如何切实做好冷藏库的温度监测工作也面临挑战。

1.冷藏库温度分布测量

冷藏库温度分布测量是冷藏库温度监测工作的组成部分。冷藏库在启用之前应做冷藏库温度分布测量,冷藏库使用后每年再对冷藏库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测量,出具冷藏库温度分布图及测量报告。冷藏库温度分布测量报告应该明确测量规则、测量时间、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及型号、仪器测量范围及精度等内容,出具的测量结果要有数据还要有自动监测的图谱。如图1所示。

2.冷藏库温度的日常监测

企业应每天定时检查冷藏库温度的变化情况,从冷藏库外显示屏读取数据,做好记录。每天要对冷藏库温度监控系统的监测情况进行检查,从计算机系统读取数据,存盘备查。发现温度异常的情况,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对冷藏库温度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也要有检查有记录。第二节 冷藏设施设备和物料的质量控制

一、冷藏设施设备质量控制

经营冷藏药品的企业对冷藏设施设备的投入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冷藏储存的设施设备:冷藏库及相关设备、冷柜、冰箱等;二是用于冷藏运输的设备:冷藏车及相关设备。冷藏箱等。随着企业经营冷藏药品品种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扩大,保证冷藏药品在流通过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了解冷藏设施设备的相关知识,保证冷藏设施设备的合理投入和正常运转,做好冷藏设施设备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SOP)

建立和完善冷藏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是企业加强冷藏设施设备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可能影响冷藏设施设备以及冷藏运输工具正常运转的所有因素纳入质量控制的范围,明确工作内容和岗位责任。比如,冷藏库制冷机组定期检查、维修的管理规定、冷藏库温度探头检测管理规定、冷柜使用管理规定、冷藏箱蓄冷管理规定、冷藏设施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等等。同时,还要建立各种冷藏设施设备使用记录、检查记录和维修保养记录等。

企业建立冷藏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使用操作规程,其目的是为保证企业在作业过程中冷藏药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正确操作,从而保证冷藏药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所以,经营冷藏药品的企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制度和操作规程,避免走过场。

(二)冷藏储存设施设备

1.冷藏库及其设备

绝大多数的药品批发企业在实施“GSP’的过程中,基本上都建有冷藏库。由于面积和容积的不同,配备的相关设备有所不同。

(1)制冷机组。一般情况下冷藏库要配备双制冷机组,一台为工作机组,一台为备用机组,其功率大小要根据冷藏库的面积和容积的大小而定。建立冷藏库时,要考虑外置制冷机组的位置。库区电源要有保障措施,经营疫苗的企业还要备有发电机组。

(2)排风机。一般位于冷藏库内部,要注意其安放的位置,不能直对储存药品的货位。

(3)除湿机。由于冷藏库库门开启带来的冷热交换及保温层保温效果的不同,冷藏库湿度超标的情况常有发生,所以除湿机是冷藏库常用的设备之一。

(4)风幕机。一般起隔离作用,比较大的冷藏库其库门开启后一般用风幕机来隔热保温。

(5)温度自动监测、调控、记录、报警的设备。温度探头要有计量检测证书。

对冷藏库的重要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验证,保证其质量可靠。

2.冰箱的管理

当前,在药品经营企业采用冰箱存储冷藏药品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采用冰箱储存整箱拆零的冷藏药品还是比较经济的,操作也比较方便,但是湿度超标是大问题。当冰箱用作储存药品时,就应该按冷藏药品设备管理。冰箱内要放置温湿度计或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每天应定时做好温湿度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冰箱所用电源要有保障,要防止拉闸断电。

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不能只管冰箱的温度不管湿度,冰箱内温湿度也应符合“GSP”的对冷藏库的温湿度要求,以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3.冷柜的管理

目前,需要在冷冻条件下储存的药品寥寥无几,企业购置的冷柜大部分是用于冷冻冷藏用冰袋的。

不同蓄冷剂的冰袋(盒)其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不同,冰袋(盒)的冷冻效果直接影响冷藏温度持续的时间。所以,对冷柜的温度要进行监控,确定冰袋(盒)冻结完整时所需冷柜的温度(如:-18℃)。同时还应对冷柜进行编号,一是可区别不同温度的冷柜以便监控;二是可区别放入冷柜内的冰袋(盒)冷冻的时间长短以便确定是否可用。

此外,冷柜使用的常规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冷柜使用规定中应明确不同容量冷柜放人物品数量标准,以确保冷柜的冷冻质量。如果冷柜内放置的冰袋(盒)过多,会导致冷柜盖密闭不严、冷冻效果不佳,冷冻效果不佳必然导致冰袋(盒)冷冻时间的延长影响其正常使用。其结果间接地影响了冷藏药品低温运输的质量。因此,对使用中的冷柜应建立日查记录,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冷柜所用电源要有保障,也要防止拉闸断电影响正常使用。

(三)冷藏运输设备

由于以往对冷藏药品运输配送过程的质量控制相对薄弱,冷藏运输设备对于许多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比较陌生。了解一些冷藏运输设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企业在冷藏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和运作管理。

1.冷藏车

冷藏运输设备的制冷方式,按照能源供给方式可分为有源型(电力驱动型)和无源蓄能型两种类型。

冷藏车属于有源型(电力驱动型)制冷方式,常见的是自带压缩机组的冷藏车。冷藏车制冷的优点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这种低温运输制冷方式主要适用于大批量低温冷藏药品的长途运输配送。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压缩机的工作提供冷源,这种供冷模式决定了采用冷藏车进行低温配送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油),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采用冷藏车制冷的模式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在城市交通上受到一定限制。据统计,冷藏车制冷机组每百公里油耗2-4升,带制冷机组的冷藏车比普通货车尾气排放增加 30%以上。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企业采用冷藏车进行冷藏药品配送模式无疑将面临物流成本和环保规定的挑战。

此外,冷藏车的车厢容积一般比较大,大批量的运输装载率比较高,对于药品经营企业多次少量的冷藏药品配送来说,存在很大的制约性。

2.冷藏箱

冷藏箱属于无源蓄能型制冷方式,按照载冷剂的不同又分为干冰载冷型和相变蓄冷材料载冷型两种。由于干冰制冷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有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以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都比较突出,一般建议不采用此制冷方式。

相变蓄冷材料载冷型的冷藏箱,是以蓄冷材料(冰袋或冰板)作为冷源,利用蓄冷材料在相变过程中释放冷量来维持货物的低温。采用相变蓄冷材料的冷藏箱低温配送,造价较低,无需额外的能源,使用非常方便。冷藏箱这种低温配送模式非常适用于小批量、少量。多次的冷藏药品的低温配送。与泡沫箱相比,冷藏箱具有重复利用性。

另外,现在市场上有各种新型的低温冷藏箱,基本都具有高保温性、高效蓄冷剂、稳定可控等优点,但使用操作的方便程度不同,成本也有差异。企业可根据需要综合考虑、择优选择。

3.冷藏运输设备管理

前面已经提到建立各项制度是首要任务。对于冷藏运输设备的管理,建立各项操作规程(SOP)更为实际。要建立冷藏运输设备运行检查记录,及时排除质量隐患,确保安全。

二、冷藏用物料的管理

冷藏用物料(比如保温材料、冰袋、冰盒等)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的温度变化,从而影响到冷藏药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冷藏用物料管理应纳入质量控制的范围并加以强化。

(一)建立冷藏用物料管理制度

目前,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中冷藏用物料管理的制度几乎是空白的,导致仓储物流运作处于随意状态。为保证能满足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储运温度需求,对冷藏用物料的采购标准,冰袋(盒)冷冻管理、冰袋(盒)使用的管理等等,都应制定相应制度和操作规程(SOP)明确管理规定和要求,规范操作人员的作业。

(二)冰袋(盒)的概念

目前,相变蓄冷材料冰袋加泡沫保温箱的运输模式是现在企业普遍采用的冷藏运输方式。对于冰袋(盒)有关知识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1.冰袋(盒)

是利用袋中的蓄冷材料在相变过程中释放冷量来维持货物的低温。其优点是节能环保。冷量高、用量少,可反复使用、使用方便、无损耗无浪费、不受航空的限制、多个温度区域可供选择(比如:- 27℃、- 18℃、- 12℃、- 6℃、0℃、2- 8℃)。

因此,企业在采购、使用冰袋(盒)时要注意蓄冷材料的有关说明。

2.干冰型冰袋的特点

现在有一种蓄冷材料在业内叫做干冰型冰袋,以干冰型冰袋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优势比较突出,原因在于干冰型冰袋所具有的特点。

(1)干冰型冰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节能环保。干冰型冰袋是通过储存冰箱中的冷量,并在运输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制冷模式,其能耗成本只是冷藏车制冷机组的1.5%,干冰的1%。同时

由于其不会排放出对环境有害的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说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制冷方式。

(2)干冰型冰袋蓄冷量高,用量少,可反复使用,性价比优于干冰与冷藏车制冷。据介绍,这种类型的干冰型冰袋蓄冷量足,不会像干冰那样在配送过程中释放出气体带走冷量,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其实际使用量要比干冰少,其整体性价比优于干冰。此外,干冰型冰袋可以反复使用,实际使用成本远远低于干冰或者冷藏车制冷的方式。

(3)于冰型冰袋储存和使用十分方便,无损耗无浪费。于冰型冰袋可以像常见的普通冰袋一样储存,使用十分方便。客户只需要在使用之前放入低温冰箱中充分冻结,使用时取出与物品同时放入保温箱内并密封箱口,就可以保持低温在120小时以上。

(4)干冰型冰袋的使用不受航空限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干冰型冰袋制冷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本身是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航空安全认证和国际GSG无毒认证,保证该产品的安全可靠。

(5)干冰型冰袋存在多个温度区域可供选择,满足不同温区货物配送。有-55 ℃、-33℃、-18℃、-12℃、-6℃、2-8 ℃的系列干冰型冰袋,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货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持续120小时长时间保温性能,确保生物制剂和食品的配送安全。

(三)冰袋(盒)冷冻时间的控制

由于冰袋(盒)蓄冷材料的不同,其冷冻的时间不同,冰袋(盒)冷冻的效果与时间相关。因此,冰袋(盒)冷冻时间的控制是保证冰袋(盒)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般企业冰袋(盒)的来源,一是本企业采购的,二是冷藏药品供应商单独提供的,三是到货冷藏药品包装内自带的。因此,在管理上要细分并加以控制。

1.冰袋(盒)产品说明书对蓄冷剂有明确冷冻时间规定的,则必须按规定执行。

2.由供应商提供的冰袋(盒)或其他形式的蓄冷材料,应按照供应商的要求执行。

(四)保温包装的选择

虽然泡沫保温箱的保温性能远不如内置高效蓄冷剂冷藏箱,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经常采用的低温配送方式仍是泡沫箱装入冷藏药品和冰袋,然后打包以快速的运输方式发运。

保温包装是为了保证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符合质量要求,因此,保温包装材质的质量、保温效果如何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保温包装材料符合要求?目前没有标准可以依。有的企业选择的泡沫板材虽然有厚度但没有密度。那么,经营企业如何选择用于冷藏药品的保温包装呢?一般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保温包装的选择。

1.企业可以参考现有库存冷藏药品的包装(最好是合资企业的),选择类似的包装材料,针对不同冷藏品种的发运情况,定制保温包装箱。

2.通过冷藏药品的生产企业,了解其保温包装箱的验证情况并获取其保温包装箱的验证结果。以此为参考标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定制保温包装箱。

3.企业自己组织进行冷藏药品保温包装箱的测试验证,这项工作对于提升企业冷链物流管理非常有意义。根据企业自身的验证结果制定相关标准,有关部门可依据企业标准选择定制保温包装箱。

4.企业在选择保温包装时,质量和成本的权衡是不可避免的。第三节

冷藏药品出库包装发运过程的质量控制

药品经营企业在实施“GSP”的过程中,对药品出库环节有比较严格的质量控制,对零散药品拼箱的包装也有相关要求。但是,相对冷藏药品出库包装和发运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大多数企业中还是比较薄弱的,违规操作、随意操作的现象随处可见。

由于冷藏药品对温度环境的特别要求,其出库包装和发运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冷藏药品质量完好、及时、安全地运送到客户的关键环节。本节从冷藏药品出库包装的质量控制、运输方式的选择、冷藏药品发运后的跟踪等方面展开阐述,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对冷藏药品出席包装及发运过程质量控制的水平。希望通过本节的介绍,使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冷藏药品管理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应用。

一、冷藏药品出库包装的质量控制

目前,冰袋(盒)加泡沫箱的冷藏运输模式是现在许多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因此,冷藏药品出库包装是保证冷藏运输质量的基础,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

(一)出库包装的要求

1.冷藏药品出库时必须检查药品原包装是否有保温措施,如果没有则必须进行保温包装,在发运前将冷冻达标的冰袋(盒)按标准要求数量放入保温包装内。

2、冷藏药品原有包装有保温措施而且包装完好的,发运前应逐件检查。

3.冷藏药品供应商提供冷藏保温包装材料的,其产品出库时必须按照供应商的要求进行包装,在发运前按标准放入冷冻达标的冰袋(盒),不得随意减少数量。

4.在包装过程中,放入保温箱的冰袋(盒)不能与药品直接接触,要有相应的防潮。防破损、防污染的措施,防止出现破损、渗漏等现象对药品包装质量造成影响。

5.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时间对冷藏保温包装的要求不同,保温箱内冰袋(盒)放入的数量也有所不同。企业对没有冷藏包装标准的冷藏药品,应向药品生产企业索取冷藏包装标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实践的反复测试验证,制定企业标准。

在此,还需要强调的是对冷藏药品的出库保温包装的操作不分季节,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是要做的,其目的在于保证冷藏药品储运过程的温度要求。

(二)冰袋(盒)放置的时间

在冷藏药品出库包装环节,冰袋(盒)的放置时间是保持冷藏温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企业实际运作中,由于有的企业对此没有做出具体质量控制要求,冰袋(盒)放置包装时间不合理,导致的质量投诉常有发生。

例如:有的企业在冷藏药品出库后,即对需要保温包装的药品进行包装并将已经冷冻好的冰盒放置保温箱内,没有考虑该药品的发运时间,结果有的已包装好的冷藏药品在放置一夜后的第二天才发运。更有甚者,将已包装的冷藏药品放置在常温状态的发货区内长时间待运。这样操作的结果是大大缩减了冷藏保温时间,造成运输冷藏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企业以加强冷藏药品包装时冰袋(盒)放置时间的控制。企业应指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出库包装和发运的检查工作。应做到冷藏药品发运包装内的冰袋应在发运前放入,封箱打包前再次检查冰袋的放入情况,若没有冰袋不能封箱应及时放入冰袋后再封箱。

此外,自有车辆上的冷藏箱的蓄冷状态也要进行检查,确保冷藏箱的正常使用。如果是简单的泡沫保温箱,其中必须要放置冷冻后的冰袋,放置时间也应是在发运前。

二、运输方式的选择

由于我国没有专业的医药产品冷藏物流体系和标准,药品经营企业自身对冷藏药品的运输设备投入不足,运输管理的质量控制不到位,导致企业冷藏药品的运输存在许多质量隐患,客户的质量投诉频发。现阶段,做好冷藏药品运输方式的选择,是企业强化冷藏药品发运过程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一)冷藏药品运输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冷藏药品一般价值比较高,对运输的温度环境又有特别的要求,企业可根据发运的品种、地点、数量,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采用最快速的运输方式,缩短运输时间;

2.尽量采用直达客户的运输方式,避免运途中转;

3.尽量采用能全程保持冷藏温度的运输方式;

4.冬季尽量避免夜间运输,注意防止冷藏药品发生冻结变质;

5.尽量避免夏季高温时节运输,必要时应在早、晚运输,减少外界温度的影响。

(二)企业自有车辆配送

1.冷藏药品的城市配送,基本都是企业自有车队完成的。企业应严格冷藏药品的配送管理。凡是配送冷藏药品的车辆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冷藏箱,其规格大小,企业可根据车辆的容积而定。在配送过程中,注意药品不可直接接触制冷物质,防止对药品包装质量造成影响。要保证冷藏药品在配送过程中温度环境符合要求。

2.现在有的企业已经配置了冷藏车辆,大批量冷藏药品也可采用自有冷藏车辆运输。发运前应检查冷藏运输设备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发运。此外,企业要注意长距离的药品冷藏运输温度变化很不规则,车载温度计显示2℃-8℃而实际的温度有可能已经变化,最好在车内适当位置,另外放置温度记录仪(Hotdog)以使温度的监控。

三、发运后的跟踪

冷藏药品发运后跟踪是冷藏药品经营过程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但在现实中往往是企业质量控制的盲点。许多企业对这一环节没有工作安排和要求,更谈不上质量控制;有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环节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够,岗位职责不清工作上互相推倭;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做到冷藏药品经营过程质量的事前控制,直到出现客户拒收退货、药品损失等情况才介入事后处理。因此,企业要做到冷藏药品发运后能够及时安全的到达客户,就必须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一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跟踪工作的部门或岗位

我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配送组负责冷藏药品发运后的跟踪包含实物的跟踪和信息的跟踪两部分的工作。

(二)冷藏药品发运质量跟踪

制定冷藏药品发运监控计划,目前,我国的药品企业还做不到对所有冷藏药品运输过程温度的实时监控,但企业可以选择固定的运送路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冷藏药品发运途中的温度状况监控。

方法: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在发运的冷藏药品中选择一件温度记录仪并做好标记,在冷藏药品到达客户后,确认到货时间并请客户验收人员将温度记录仪数据读取,对监控情况形成记录。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监控的品种、时间和次数,监控的相关记录及文件应留档备查。

第四节. 温度异常应急处理预案

一、冷库温度异常应急处理:

公司温湿度监控系统有自动报警功能,如冷库超过设定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到相关人员(保管员,养护员,质管科经理,总经理)手机上,保管员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二、冷库断电应急处理

低温护理 篇6

【关键词】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普通血液透析;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50-02 低血压是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20 %~30 %[1] 。其发生不仅危及患者生命,而且可造成透析不充分,使患者心脏功能受损[2]。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已成为血液透析工作者面临重要临床课题之一。因此,我们从2010年9月开始对12 例反复出现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进行观察,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以便于加强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防治。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筛选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我院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尽管调节了干体重和抗高血压的药物,仍然在透析过程中频发低血压。入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7~69 (45. 7 ±16. 3) 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4例,肾动脉硬化2例。透析时间6~36(22.1 ±17.3) 个月。将12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第1-4周行普通血液透析设为对照组,第5-8周行低温及可调钠血液透析设为观察组。

1. 2方法

1. 2. 1 透析方法: 使用NIKKISO-MODEL DBB-27透析机,一次性使用透析器(F6),透析膜面积1.3m2。透析时间均为每次4h ,每周透析3次,均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对照组:透析液钠浓度为139 mmol/L ,透析液温度37℃。观察组:透析液钠浓度于NIKKISO-MODEL DBB-27透析机面板上进行4个档次透析钠调控,每60分钟下调1档,透析液钠浓度开始为150mmol/L,随后逐渐减少,最后60min 时减至135mmol/L ,透析液温度35℃。两组透析治疗的其他方面如透析次数、总超滤量、透析持续时间基本相似,操作期间不摄入食物,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按每例通常所需量(200~300ml/min) 进行调整,但治疗过程保持不变。

1. 2. 2护理干预 :①透析前护理。透析前详细询问患者每日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及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并准确称体重,测量血压、呼吸、脉搏和体温,认真做好记录。检查血透机的性能,备好吸氧用物和吸引器。②透析中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各管路紧密连接,以防空气进入体内,准确使用抗凝剂。引血时的血流量以80ml/ min 左右为宜,随着血透的延续逐渐加大血流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定超滤量,询问患者的体重与记录单上的体重是否相吻合以及前1次透析的情况。血透开始后认真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重新查对超滤量设定的钠值和溫度。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巡视患者,询问有无不适。正确分析患者的各种反应症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解释。血压低、病情不稳定者随时测量血压、脉搏。③发生低血压的护理。发现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时,在通知医生的同时,即刻停止或减少脱水设置,减少血流量,暂停超滤,减慢血流量,并根据医嘱使患者处于头低足高位,吸氧,酌量快速注入0.9 %氯化钠注射液或高渗液体,如1. 5 %~3. 0 %氯化钠溶液、50 %葡萄糖溶液,剂量80~250 ml或更多,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降低透析液温度等;有恶心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呕吐物。同时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如病情严重,必要时回血。如低血压持续,可给予升压药,必要时结束透析。嘱患者下机后平卧15~30 min 再起床。起床动作应缓慢,不宜过快,如仍诉头晕无力,血压无明显回升者,可留院观察[6]。

1. 2. 3 观察指标 两组各观察4周共96例次。透析前后各平卧5 min 后测血压并记录,透析过程每30分钟测血压1次,观察并记录低血压发生次数、伴随症状。低血压诊断标准[1] :透析中平均动脉压突然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缩压下降至90 mmHg 以下,伴或不伴头晕、恶心、出汗、肌肉痉挛。同时比较两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及透析后基本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血肌酐(Scr) 、血尿素氮(BUN) 、SPKT/V、血钠等。其中SPKT/V:应用美国NKF-DOQI推荐的Daugirdas-II公式计算。SPKT/V=-Ln(R-0.008t)+;(4-3.5R)×UF/W]

Ln 自然对数,R=透后BUN/透前BUN,T=透析时间(h),UF/W=透析前体重-透析后体重/透析后体重。

1. 2.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s),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 1两组透析后Scr 、BUN、KT/ V、血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比较见表1。

其中各数据单位Scr:umol/L;BUN:mmol/L;血钠:mmol/L: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kg。2. 2 两组透析治疗血压变化比较见表2 。

2. 3 两组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透析48例次,发生低血压13例次(27.08%) ; 观察组透析48例次,发生低血压5例次(10.41%) 。两组比较,χ2 =21.03 , P<0.01。

3 讨论

根据表一、表二结果表明,两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Scr、BUN、SPKT/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低温可调钠透析并不影响透析效率及增加透析间期不良反应。观察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更进一步说明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尽管观察组患者在最初的透析过程中有冷的不适感觉,但我们发现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能够保持患者血压平稳, 改善长期健康状况。可见低温可调钠透析是一种简单、经济的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有效措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清瑞,叶任高. 血液净化与肾移植[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80.

[2]Chen JS,et al.Hemodynamic chang during hemodialysis:role of dialysate[J].Clin Nephrol,1983,20(4):190-198.

[3]Henrich WL.Hemodynamic instability during hemodialysis[J].Kidney Inter,1986,30(4):605-612.

[4]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5.

[5]马立萍,顾国东,杨琪,等.血液透析低血压的观察与防治.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2):125

[6]周秀华,董素莲等.钠梯度透析用于透析性低血压的防治[J].护理研究,2004,18 (6):1003-1004.

低温护理 篇7

亚低温治疗仪由主机、带冷水回路的降温毯和温度传感器组成, 因其与人体接触面积大, 降温效果好, 又便于控制体温, 被广泛应用。本文总结2008年以后我院ICU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0例, 年龄20~70岁, 均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GCS6-8分) ,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例, 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9例, 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6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 脑干损伤中枢性高热4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 应用亚低温治疗, 最长10d, 最短2d。

2 方法

患者躺在降温冰毯上, 通过体表散热使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 通常为32~35℃。根据病情需要维持2~10d。执行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 伤后越早越好 (伤后12h) [1]。由于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时可能会发生寒颤, 故在实施治疗时使用适量肌松剂和镇静剂以防寒颤。通常静推地西泮10~20mg, 平衡液50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脉滴注, 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 开启降温冰毯, 头部置冰帽或冰袋, 使体温逐渐下降, 速度为每小时1℃至直肠温度32~35℃, 调慢镇静剂的滴速, 以能维持镇静为宜。

3 护理

3.1 病室环境病室应保持安静, 避光, 室温18~20℃, 定时行空气过滤消毒。

3.2 神经系统监测

亚低温治疗能掩饰颅内血肿的症状, 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各种反射的变化, 如深昏迷者出现呛咳反射或吞咽反射, 提示病情好转, 如出现血压升高, 呼吸、脉搏变慢则提示颅内压升高。

3.3 呼吸系统监测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使用肌松剂和镇静剂, 咳嗽反应减弱或消失, 应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 监测氧饱和度在95%以上, 定时翻身叩背, 行肺部体疗。异丙嗪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 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粘稠, 要注意气道管理, 湿化气道, 及时吸痰, 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避免呼吸道感染。呼吸机处于备用状态, 若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 立即停用冬眠合剂, 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4 循环系统监测

冬眠合剂有镇静、扩血管的作用, 使血压下降, 需动态心电监护, 控制心率60~100次/min, 必要时复温。注意血压的变化, 低温可使左心室收缩力降低, 心舒张功能障碍引起血压下降, 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控制舒张压50~60㎜Hg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 加重脑细胞缺氧。

3.5 保持有效降温

此项的要点是夹好温度传感器, 放置腋下需用胶布将探头固定在腋窝中央, 将手臂夹紧靠近胸壁, 如探头位置靠近腋后线, 则测得温度是降温毯温度, 比实际温度低。如手臂不夹紧, 腋窝空虚或探头掉出在腋窝外, 则测得体温是空气的温度, 机器不能识别, 都误认定目标体温已经达到而自动停止运转。为了较准确测定体温, 最好将温度传感器外裹一层薄塑料纸套, 插入肛门6~10cm监测肛温。保持直肠温度32~35℃。观察病人的寒颤反应, 根据需要调节冬眠合剂的滴速。

3.6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每12~24h监测血气分析、血电解值、肝肾及凝血功能, 因脑外伤意识障碍时, 高渗脱水剂的应用, 易产生高钠血症, 而高钠血症又诱发高血糖症。低温下, 血浆向血管外漏出, 钾离子向细胞内移, 导致血钾下降[2], 复温过程中注意防止反跳性高血钾。

3.7 保持静脉通道畅通

低温使浅表静脉收缩, 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 在应用降温毯之前在较大血管留置套管针, 或留置深静脉套管针, 保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备治疗抢救。

3.8 加强皮肤护理

每2h翻身一次, 及时擦干冰毯上的水珠, 每天擦澡, 更换衣被, 保持皮肤干洁, 避免冻疮及褥疮的发生。

3.9 胃肠营养支持

重性颅脑外伤后常并发应激性溃疡[3], 每日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尽早鼻饲, 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但亚低温使肠蠕动减弱, 腺体分泌消化酶减少, 使吸收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应适当提高鼻饲食物温度, 使肠道局部温度升高, 以增强肠蠕动,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4]。

3.1 0 复温的护理:停用亚低温治疗时应先关降温毯, 加盖被子, 冬眠

合剂继续静滴, 让体温自然恢复, 直至体温恢复正常才停用冬眠合剂, 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

通过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 作者深刻体会到, 连续动态的监测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保持有效的降温, 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护理, 能够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对提高和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基尧.颅脑创伤患者亚低温的应用[J].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2003, 4.

[2]高莉沙.脑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10) :45.

[3]谢昌厚.颅脑创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防治[J].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2003:4.

低温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6例,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30例;年龄l7~75岁。损伤类型:脑挫裂合并颅内血肿4l例, 广泛脑挫裂伤、急性脑肿胀12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15例, 弥漫性轴索伤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观察组) 与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各43例, 2组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 (观察组) 在多系统综合监护下, 实施亚低温疗法。入院后即刻予亚低温治疗仪 (国产IIGT一200型) 降温, 设置治疗温度为33~35℃, 在6h内将患者体温降至治疗水平。为尽快使患者体温降至治疗水平, 酌情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辅以冰袋降温, 必要时静脉泵注冬眠肌松合剂 (氯丙嗪l00mg、异丙嗪100mg、万可松8mg、生理盐水30mL) 。在降温的同时各项抢救措施及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5~7d。颅内压正常24h后停用亚低温治疗仪与镇静肌松剂, 自然复温。常温治疗组 (对照组) 采用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及护理, 患者体温>38.5℃时, 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5℃以下水平。

1.3 护理方法

(1) 降温的观察与护理:室内温度要求在15~20℃, 湿度40%~60%。冰毯置于患者身下, 以整个背部为佳, 其上覆盖一层尿垫或中单, 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并根据患者年龄调节冰毯温度, 年龄偏小和偏大者 (<14岁或>60岁) 冰毯温度稍高, 毯面水温通常设在6~10℃, 患者肛温设定在32~35℃, 防止冻伤;注意观察降温速度, 严密观察降温效果, 及时记录降温时间;观察是否出现寒战、躁动、人机对抗等现象, 可加用冬眠肌松合剂, 酌情调整药物泵注速度, 观察皮肤末端和耳廓处血液循环情况, 定时进行局部按摩, 四肢应垫软枕以免冻伤, 低温肠蠕动减少时应观察胃潴留、腹胀、便秘甚至胃出血, 并予相应处理。

(2)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亚低温治疗中严密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 随病情变化及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参数,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并作详细记录;治疗中患者如果出现血压偏低, 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多巴胺, 保证脑组织供血, 防止肾脏缺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时向气道滴药液, 稀释痰液, 随时吸痰, 同时注意观察痰的颜色及气味, 及时发现特殊细菌感染。若出现呼吸困难、潮气量不足, 可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确保脑组织供氧, 定时监测血气分析。

(3) 复温的护理:亚低温治疗后复温主要采用自然复温, 要严格控制复温速度, 同时注意患者血压和心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GCS评估法[2]判断疗效, 恢复良好: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可能有轻微残疾;中度残疾:有残障, 但不需要帮助, 可完成某些选择性的工作;重度残疾:意识清楚, 但有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需要照顾;持续植物状态:没有高级智能活动和任何感觉能力, 仅有睡眠觉醒周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家乡“昏迷警醒”。伤后6个月时进行评估。

2 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亚低温治疗组的生存质量良好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组织的严重损伤, 加上脑出血、脑缺氧、脑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致颅内压增高, 使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为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应加强综合治疗, 注重预防二次脑损伤, 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灌注压及脑血流。亚低温治疗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 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 再配合物理降温, 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据报道,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有效控制颅内压[3]。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引起的高热、不同程度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 (或) 伴脑疝形成、弥漫性脑肿胀、脑干挫伤、中线区域灶状损伤等有一定的作用, 可保护血脑屏障, 防止脑水肿进步恶化[4]。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抑制酶促反应, 从而减少氧自由基产生, 改善脑血流, 促进脑细胞恢复。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护理中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以及颅内压的变化, 避免或及时发现继发颅内血肿。同时要控制躁动, 防止肌颤。并注意预防呼吸、泌尿系统的并发症, 尤其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综上所述, 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缪建平, 潘燕红.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2) :135~136.

[2]王新德.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337.

[3]俞兰观, 周祥, 何贤妹.重型脑外伤病人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者杂志, 2003, 38 (6) :437~439.

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28例脑外伤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8例;平均年龄45岁, 最小年龄11岁, 最大年龄70岁。其中2例为打伤, 26例为车祸。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28例脑外伤患者分别注射100mg哌替啶、异丙嗪、氯丙嗪等冬眠药物, 根据患者的肌肉松弛程度、BP值、R值、P值、T值程度来决定静滴速度。当患者进入昏睡状态后, 再对其加入冰毯、冰帽等低温治疗仪进行物理降温。在患者的肌肉松弛、体温降至正常的温度后, 再将冬眠药物的给药速度进行适当减慢, 控制在每小时20~40ml左右, 给药速度由静脉输液泵来进行控制[3]。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要保持绝对的安静, 如果患者还患有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为了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应谢绝探访或减少探视, 务必要保障绝对卧床24~72h[4]。若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 应在入院第一天绝对卧床休息后, 由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或进食, 第3天可在床上自行梳头、洗脸, 逐步增加肢体的活动量。

1.3.2 护理评估对脑外伤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听

取, 同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 如呼吸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出汗、痛苦面容等, 以此来评估患者镇痛效果, 疼痛是否加重或减轻。一旦发现患者术后疼痛较为明显或严重时, 应对其定时给药, 特别是第1次给药后, 应对患者的动态变化和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以便确定其用药剂量。

1.3.3 对症护理

体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体温维持在34℃~35℃。降温前先用冬眠药物以较快速度滴入, 待患者肌肉松弛, 防御反应消失, 再用物理降温。脉搏:冬眠药物有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 常使心跳减慢, 但此时应规律有力, 节率维持在60次/min, 若脉搏超过100次/min, 应通知医生停用冬眠治疗或更换药物[5]。呼吸: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观察其呼吸深度、节律和频率, 四肢末梢及口唇有无发绀、鼻翼是否扇动、颈部有无增粗, 以确保亚低温治疗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倘若患者出现呼吸不同步、烦躁不安的情绪时, 护士应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出入量、体温、呼吸、心率、神志等, 适当调节患者的通气量大小,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呼吸道痰液堵塞的现象, 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呼吸道堵塞的痰液清除干净, 以确保其呼吸通畅[6,7]。老年患者由于疾病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常会出现躁狂举动, 护理人员必须冷静对待, 用耐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防止不良情绪影响患者而加重病情。

2 结果

28例脑外伤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后, 显效 (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20例, 有效 (症状有所减轻) 8例, 无效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0例, 总有效率为100%, 本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经合理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

3体会

冬眠治疗的对象常是危重患者,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根据变化随时调节药物输注体内的速度[8]。应用亚低温人工冬眠治疗时, 先用冬眠药物, 然后降温, 停止时先停止物理降温, 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综上, 对脑外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 能够大幅度增加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力, 降低组织代谢率, 减轻脑水肿, 使患者能够平稳渡过创伤早期, 值得在基层大量采用。

摘要:目的 就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28例脑外伤患者, 对其进行亚低温治疗护理。结果 28例脑外伤患者经过上述护理后, 显效20例, 有效8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 本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经合理有效治疗和护理后, 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 能够大幅度增加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力, 降低组织代谢率, 减轻脑水肿, 使患者能够平稳渡过创伤早期, 值得在基层大量采用。

关键词:脑外伤,亚低温,护理

参考文献

[1]马哈什.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0) :1283.

[2]周锦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12) :25-26.

[3]冯益珍.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04) :94-95.

[4]李明玉, 舒宝军.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3 (30) :131-132.

[5]罗丽珍, 王秀平, 杨柄湖.101例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06) :186-187.

[6]岳文芳, 赵雪平, 闫桂芳, 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跌倒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03) :5-7.

[7]许彤, 王莉, 李松涛.康复护理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MMSE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35) :83-84.

脑出血患者低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自2008年3月-2010年6月对5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低温治疗,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17例, 年龄38~76岁;高血压脑出血21例, 颅脑外伤致脑出血2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入ICU病室后, 尽快给患者头戴冰帽、身上铺冰毯并使用空气调节机降低室温, 对头颈部及全身进行有效降温, 必要时应用冬眠合剂使患者进入冬眠状态, 使其肛温保持在32~34℃及腋温保持在31~33℃较为理想, 降到预定温度后保持温度恒定, 随时监测体温情况, 调节降温仪并给予记录, 亚低温治疗时间一般以3~7d为宜。

1.3 结果

56例患者均按预定实现体温下降, 无1例发生休克、冻伤、虚脱;4例患者出现寒战、心率加快, 5例患者出现骶尾部发红, 经及时处理后已恢复。

2 观察与护理

2.1 环境要求

(1) 将患者置于一个安静、避光、空气新鲜的单间里, 为患者去除盖被, 只盖毛巾被, 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净化空气, 降低感染发生率。 (2) 将室温控制在18~20℃, 相对湿度50%~60%, 室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患者体温的下降和稳定, 温度过高、空气潮湿, 有利于细菌繁殖;温度过低, 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而影响通气效果。

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2.1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如使用镇静药物, 患者躁动减轻, 处于嗜睡或昏睡状态, 说明已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患者不能说话, 面无表情, 大声呼唤、用力摇晃、刺激患者均无任何反应, 说明镇静过深, 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观察瞳孔变化, 如瞳孔散大、不等大、光反射消失均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2.2.2 24h床边连续监测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 如出现寒战说明降温速度过快, 降温速度以1.0~1.5℃/h为宜, 3~4h达到治疗温度, 降到预定温度后保持温度恒定, 使体温控制在35.5~36℃为最佳。过低的体温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且患者反应迟钝, 影响观察;体温过高, 则影响治疗效果;故应随时监测体温变化不断调节降温仪, 使患者体温维持在治疗要求的范围内, 避免体温忽高忽低。

2.2.3 在使用冰帽、冰毯时患者处于低温, 可导致血管收缩, 血容量下降、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 应注意观察肢体末梢循环及面色, 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 若心率低于60次/min或超过100次/min, 收缩压低于13.3kPa (100mmHg, 1mmHg=0.133kPa) 等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必要时停止使用冰帽及冰毯。

2.3 呼吸系统的监测与护理

2.3.1 严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有无口唇、指甲发绀等缺氧的表现, 监测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2.3.2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 常规给予雾化吸入湿化气道,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因气流直接进入气管, 缺少了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过程, 应给予持续气管滴药进行呼吸道湿化, 气管口覆盖湿纱布。防止气道干燥和痰痂形成而影响有效通气。

2.3.3 患者由于低温疗法后, 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 自洁能力降低, 肺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 极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 故应定时翻身叩背每1~2h 1次, 拍背的手法为“背隆掌空式”, 由下向上, 由外向内进行胸部有效叩击, 同时鼓励神志清醒的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随时吸痰,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黏膜, 口鼻、气管不能用同一吸痰管, 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防止肺部感染。

2.4 胃肠道护理

2.4.1 尽早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吸收的鼻饲饮食, 胃肠营养方便易行, 费用较低, 又符合生理需求, 并可避免静脉营养液对患者肝实质的影响及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单纯胃肠营养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时, 不足部分才通过全胃肠外营养补充, 胃肠营养联合胃肠外营养可优势互补, 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且将并发症减少至最低程度。

2.4.2 低温状态可使肠蠕动减弱、腺体分泌消化酶减少, 使吸收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可提高鼻饲温度, 在患者腹部放置暖水袋, 使肠道局部温度升高,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经常按摩腹部, 按摩时顺肠蠕动方向从右向左、从上到下, 以增强肠蠕动防止腹胀, 如腹胀明显必要时使用肛管排气。

2.5 皮肤护理

2.5.1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 体质较弱, 皮肤温痛觉敏感性下降, 再加上使用冰帽、冰毯时持续低温会使皮肤和肌肉血管呈收缩状态, 血容量下降, 机体抵抗力减弱, 极易引起皮肤压疮, 尤其是骶尾部。因此, 在冰帽内垫毛巾, 厚度适中, 每5~6h更换内垫毛巾, 防止毛巾湿冷影响患者舒适度及冻伤耳廓;冰毯上铺2~3层床单, 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骶尾部另加一块小棉垫, 可减少骶尾部压疮。

2.5.3 保持床铺及患者身体平整、清洁、干燥, 每天为患者进行床上擦浴1次并活动肢体, 勤换床单, 1~2h翻身1次并观察皮肤, 每次翻身时注意整理各种管道, 防止皮肤受压;按摩局部受压皮肤, 改善血液循环,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6 复温的护理

(1) 患者复温一般采用自然复温, 先停用冰毯全身降温, 逐渐撤去颅脑降温仪, 复温速度不宜过快, 保持24h体温上升1~2℃, 以免复温过快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反跳热等并发症, 必要时为患者加盖毛毯, 给予热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 缓慢升温也有助于病情平稳过渡。 (2) 低温治疗疗程不宜过长, 一般治疗时间在3~7d, 最长不超过10d。

通过对56例脑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充分说明亚低温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或减轻脑损伤, 改善预后状况, 比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负担, 传统使用冰袋、冰帽放于患者大血管处, 为了维持有效地降温效果, 要经常更换冰袋及冰帽内的冰块, 又费力降温效果又不理想。而且脑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一般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加强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及做好基础护理, 保证安全护理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降低了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是目前控制脑出血合并中枢性高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江基尧, 朱诚, 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619-621.

[2]徐如祥, 王伟民.现代颅脑损伤救治策略〔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99-103.

[3]只达石, 崔世民, 张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8-109.

[4]顾咏梅.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07, 15:4.

低温护理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6例, 年龄最大58岁, 最小18岁, 平均 (29.43±3.22) 岁。观察组:男21例, 女17例, 年龄最大59岁, 年龄最小19岁, 平均 (29.32±3.18)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中均给予利尿、脱水、止血、抗炎、护脑等常规方式治疗。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案治疗, 术后即进行全身降温处理, 主要措施有头戴冰帽, 保证患者术后6 h内的体温在33 ℃ ~34 ℃[3,4], 同时给予冬眠合剂 (5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2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100 mg哌替啶) 静脉滴注。亚低温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改变, 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 应用输液泵进行输液速度的严格控制。亚低温维持治疗的时间为3~5 d。待患者颅内压下降至正常水平后24 h, 停止进行亚低温治疗。复温方式, 4~6 h复温1℃, 在12~20 h内, 将患者体温水平恢复至36.5 ℃ ~37.0 ℃的正常范围[5]。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标准护理程序进行, 观察组患者临床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护理措施有亚低温治疗护理、临床观察、 人工气道护理、并发症护理、基础护理、泌尿系护理。

1.3疗效评价标准

应用满意度护理量表评估其护理满意度, 评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评分在70~89分为基本满意, 评分≤ 70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之和[6]。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24 h内, 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48~168 h, 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均明显增加,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2=6.4479, P<0.05) , 详见表3。

3讨论

3.1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效果

(1) 减少对外界和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 (2)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和脑组织的耗氧量, 进而促进改善血管通透性, 保护脑组织; (3) 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可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 改善脑水肿; (4) 可有效抑制自由基的形成, 以及儿茶酚、乙酰胆碱、兴奋性氨基酸等对脑细胞的伤害, 进而保护脑神经元, 降低钙离子内流, 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 (5) 可改善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 促进脑细胞功能和结构的修复; (6) 可有效减轻对脑轴的损伤程度。

3.2护理

3.2.1亚低温治疗护理应争取应用冰毯、冰帽, 护士应熟悉掌握亚低温治疗仪的性能、结构及使用方法;接通电源前, 应对仪器进行详细的检查, 注意导线连接情况, 有无脱落、松脱, 温度传感器颜色是否正确;在毯帽上铺设薄毡, 以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根据患者年龄、体温等调节温度, 保证仪器处于稳定状态[7]。

3.2.2临床观察因亚低温治疗与患者体温控制关系密切, 故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腋温, 每小时测量1次肛温, 保证肛温在34 ℃ ~35 ℃的范围内[8]。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血肿、脑水肿、颅内压增加均会导致患者瞳孔、 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亚低温治疗阶段, 患者会出现呼吸中枢抑制, 导致呼吸肌麻痹, 呼吸骤停或减慢, 低温治疗会引起血压降低, 心律失常和心率减慢。故临床中应对患者进行血压、 心率、呼吸等指标的监测, 注意患者瞳孔、意识的变化, 以准确判断颅脑损伤情况。

3.2.3人工气道护理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机械通气, 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择取适宜的呼吸机模式, 每日进行1次血气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设置。按时帮助患者翻身、吸痰、拍背, 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注意患者痰液颜色、性状的变化, 根据呼吸和痰液情况进行相应的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治疗。

3.2.4并发症护理因低温治疗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律、心率的监测, 一旦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上报医生处理;低温时血小板会聚集、黏附, 外周血小板进入至肝脏、脾脏, 减少血小板数量, 同时低温会降低凝血因子酶活性和导致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 故应加强临床中的血常规检测, 注意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或创面渗血情况, 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低温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容易引起低血钾症, 导致心律失常, 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性状及颜色, 加强水电解质的监测。

3.2.5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空气新鲜、安静的病房, 室温控制在15 ℃ ~18 ℃, 以免室温过高影响患者体温稳定, 按时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和消毒, 以免降低感染。亚低温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胃肠功能, 早期进食, 以免增加胃肠道抵抗力, 饮食温度以30 ℃ ~32 ℃为最佳, 不能超过患者当时的体温水平;亚低温治疗期间, 做好皮肤的护理, 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压疮;避免冰毯、冰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以防冻伤, 使用冰帽特别注意耳郭是否被冻伤。

3.2.6泌尿系的护理保持尿管引流通畅, 避免打折、受压、 脱出, 每日进行尿道口护理2次,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综上所述, 加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中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以2013年9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亚低温方式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加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48168 h, 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 (P<0.05) 。结论:加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中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效果,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汤永林.重型脑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 :141-142.

[2]彭燕妮.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2) :134-135.

[3]王亚平.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9) :112-113.

[4]吴国彪, 陈永群, 王康, 等.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5) :102-103.

[5]付伟奇.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5) :32-33.

[6]刘赟, 韩月蕊.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 :42-43.

[7]韦耀刚.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 :35-36.

上一篇:假释制度下一篇:脾肾两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