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服务

2024-12-10

轨道交通服务(精选10篇)

轨道交通服务 篇1

一、缺乏城际铁路, 影响了嘉定新城对长三角的吸引与辐射

嘉定新城是上海第二个重点建设的新城。随着轨道交通11号线的建成运营, 嘉定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然而, 与毗邻的江苏昆山、太仓等城市相比, 嘉定新城整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虽然嘉定位于沪宁通道上, 是上海陆上运输的北大门, 但长期以来, 嘉定并没有发挥出上海北部陆上运输门户的枢纽功能。由于地位和区位较近的关系, 长三角北翼地区基本越过嘉定与上海中心城区直接联系, 大量的产业也向毗邻的昆山、太仓等转移, 嘉定反而成为区域发展的洼地。

21世纪以来, 上海加快了郊区新城的建设速度。根据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海郊区新城发展规划, 嘉定新城将定位于具有综合辐射功能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然而, 与松江新城相比, 嘉定新城既没有普通铁路、也没有城际铁路通过。经过嘉定区的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均远离嘉定新城;虽然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都在安亭设了车站, 由于可达性差, 列车班次少, 这些车站对嘉定新城甚至安亭汽车城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嘉定城区距离沪宁城际铁路安亭北站直线距离超过10公里, 实际行亭北站通过地铁11号线绕行需要近1小时。由于可达性很差, 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等对嘉定新城均没有吸引作用, 嘉定新城对外交通仍然依赖于上海市中心的铁路主客站。因此,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际铁路安亭北站对嘉定城区的服务, 需要建设一条直接连接安亭北站及嘉定城区的轨道捷运系统。

二、轨道交通11号线对嘉定城区的可达性差

与轨道交通9号线直接穿越松江新城和老城区不同, 轨道交通11号线在规划时就特意绕开嘉定老城区。轨道交通11号线进入嘉定城区后, 沿胜辛路、平成路从嘉定老城区西侧绕至北侧, 在城区西北侧设置嘉定西站, 在城区北侧设置终点嘉定北站, 2座车站均偏离城区中心。嘉定东部城区距离轨道交通11号线车站大多需要2~5公里的短驳距离, 导致总时耗增加, 出行不便。整个嘉定城区东部轨道交通服务较为薄弱, 可达性差。嘉定城区本身是组团式用地结构, 随着嘉定新城的建设规划, 老城区、嘉定工业园区、新城区等组团之间的联系将加强。然而这些组团之间的交通大部分仍然依赖传统的公交车, 速度慢、运能低。

三、嘉定区域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方案

1. 区域轨道交通功能定位

一是为嘉定老城区、嘉定新城区、安亭城区与沪宁城际铁路安亭北站、京沪铁路铁路安亭站之间提供快速联系服务, 提升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对嘉定城区的服务。通过这条区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 整合嘉定区域的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 提升铁路对嘉定城区的服务。二是填补轨道交通11号线覆盖的不足, 为11号线提供网线补充。通过该条区域性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 可以为嘉定城区东部提供服务, 实现东部城区与11号线快速衔接。三是为嘉定老城区、嘉定工业区、嘉定新城区、安亭汽车城等各组团之间联系提供快速服务, 进一步提升嘉定区域各组团之间的交通服务水平。

2. 规划目标

实现嘉定老城区30分钟内可到达城际铁路安亭站。

3. 线路选线规划

从轨道交通11号线终点嘉定北站起, 线路往东沿嘉罗公路穿越嘉定城区东部、嘉定工业园区, 衔接11号线嘉定新城站后沿宝安公路至京沪铁路安亭站、沪宁城际铁路安亭北站, 并延伸至11号线安亭站。该线路总长约25公里, 将11号线、沪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实现网络整合 (图1) 。

4. 站点规划

设置换乘枢纽站和普通站两类车站:换乘枢纽站主要实现与轨道交通11号线、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的衔接与换乘;普通车站主要为沿线居住区、商业区及工业园区提供服务。换乘枢纽站之间可以开行大站快线列车, 普通车站之间提供站站停服务。

5. 线路制式

根据规划目标、列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50公里/小时以上, 列车设计时速超过100公里, 建议采用区域快速轨道交通模式。

轨道交通 改变生活 篇2

2009年,北京市将加快推进“市内地铁+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组成的多层次快速轨道交通体系。预计全年轨道交通投资518亿元,首次超过500亿。到2015年北京市19条561公里地铁线网完成后。可将中心城1/4约880万人次的交通出行量分流到地下。并且。北京市还规划建设京津、京沪、京石,京张,京承,京秦、京哈等7条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目前京津城际铁路已建成通车,京沪、京石已开工建设。其余线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歌猛进。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在《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北京市域快速通勤科技专项”被列为18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先后支持了一系列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的研究,设计,施工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在推广应用中得到创新和发展。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创造的“浅埋暗挖”、“平顶直墙暗挖”,“多跨暗挖”,“冻结法施工”、“盖挖施工技术”,以及“监控量测”、“防水施工”、“施工防水”等先进技术,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轨道交通服务 篇3

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 在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下, 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制式的首选仍然是工程投资少、技术风险小的普通轮轨系统, 其次是拥有众多优势的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 再次是在重庆市已经有了成功应用经验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 最不适合的系统制式是尚缺少实际运用经验的中低速磁浮系统。

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预测断面客流量及世界轨道交通制式的选用情况,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的轨道交通制式应在普通轮轨系统和直线电机系统两者之间合理选择。普通轮轨交通作为全世界最为广泛使用的轨道交通制式, 技术成熟先进、优点突出、运营经验丰富、国产化率高, 在一般情况下都将作为我国轨道交通制式的首选。直线电机系统作为独具特色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也在许多国家尝试采用并投入使用, 我国广州地铁四号线已采用了日本直线电机系统, 正在进行开通调试。重庆市地形复杂, 受山水阻隔, 在轨道交通选线困难、工程量大时直线电机系统便成了被广泛关注的选择对象。

日本开通直线电机地铁的历史已有15年, 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营管理, 都已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地铁建设费依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直线电机地铁在日本国内特别是各地方中心城市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但我们也应注意到, 日本国内各城市在决定选用既有地铁方式还是直线电机地铁方式时显得十分慎重。

从已开通的日本直线电机地铁来看, 直线电机地铁的确具有降低地铁建设成本、爬坡能力强、容易通过小半径曲线的优点, 但同时也有电能消耗大、车辆尺寸小影响乘坐舒适度, 一台转向架只能安装一台直线电机导致列车编组的动拖比选择范围小、单位输出功率的电机质量大、车轮轮径小、磨耗快等缺点。所以,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日本直线电机地铁的优缺点, 并以此为参考,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从各个方面和既有地铁方式认真比较分析, 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地铁方式。

交通制式的选择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直接影响到初期工程投资, 还关系到将来城市的环保节能, 轨道公司的运营管理及运营效益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客观的态度, 全面分析直线电机系统的优缺点, 为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选择合理的交通制式提出建议。

2 直线电机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2.1 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

1985年加拿大首先在多伦多市建成一条6.4公里试验线, 随后温哥华市为了解决1986年在该市主办世界博览会的交通问题, 从1981年开始设计 “SkyTrain”直线电机运载系统, 1982年开始施工建设, 1986年初建成21.4公里的线路,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城市轨道直线电机运载系统, 该系统一开始就实现了无人驾驶, 安全运营至今, 到目前该线路已由原来的21.4公里扩展至51公里。

与此同时, 日本改进了直线电机系统, 并使用于大阪和东京。日本于1978年开始研究将直线电机牵引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1990年日本第一条直线电机牵引的地铁——大阪7号线投入使用, 1991年日本东京12号线开通使用。现在日本多个城市选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来适应日趋紧张的地下空间资源 (图1) , 已经投入使用和计划建设中的线路总长将超过120km。目前, 直线电机牵引方式已是一种成熟的, 富有经验的技术, 已在世界上多个城市使用, 其中最长的线路是温哥华的“SkyTrain”线。

2.2 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技术优势

2.2.1 采用径向转向架, 转弯半径小

由于直线电机车辆省去了传统旋转电机及其所需的传动结构, 因此多余出来的空间可用来布置径向导向装置, 以适应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小半径曲线的需要。直线电机运输系统采用径向转向架有如下优点∶①平面转弯半径小, 与传统的粘着驱动式系统相比, 最小水平转弯半径可由150m减至50m。②可以采用较小型号的道岔, 这样能大大缩减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的用地面积, 如温哥华的SkyTrain全长51km, 它的车辆段占地仅11.46公顷, 如图3所示。③有利于线路平面选线, 可避开已建或规划待建的建筑, 以及建筑基础、地下管线和其它地下构筑物, 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线路规划的自由度, 详见图2。

2.2.2 采用非粘着驱动、爬坡能力强

传统的旋转电机是依靠钢轮与钢轨之间的粘着力驱动列车前进的, 这种机理使得地铁列车的爬坡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目前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的最大坡度取值仅为30‰左右。

由于该运输系统采用了非粘着驱动方式, 可以完全摆脱车轮与钢轨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制约, 不受粘着系数限制, 有较强爬坡能力, 因此可在坡道较大的线路上使用, 其性能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 不管在北方还是南方, 冬天还是夏天, 在全天候条件下均能保证有较大启动牵引力, 包括轨道上有水或润滑油的条件, 最大爬坡能力可达到60 80‰ (见图4) 。

2.2.3 车辆结构简单, 重量轻, 便于维修, 噪音低, 振动小

直线电机车辆靠电磁力牵引, 轮对仅起导向作用, 没有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 轮对直径减少, 车辆的轮廓尺寸减小, 使得车体结构非常简单, 重量显著减轻。转向架设计紧凑, 采用自导轮对, 轮对和轨道之间的运行磨耗小, 大部分部件是在线可更换单元, 维修工作量明显减少。根据温哥华Skytrain的运营经验, 车辆经过20年或500万km运行后, 仅需一些预防性的检修工作, 不需要很大的彻底性的修理。

地铁噪音源包括结构辐射噪音、车轮在轨道面上滚动的噪音、以及来自于车辆的空调、刹车、牵引系统的噪音。在列车低速运行时, 空气动力和受电弓的噪音不是很大。直线电机运载系统采用径向转向架, 质量轻, 没有牵引齿轮, 没有空气压缩机, 采用自导或迫导转向架, 使用弹性元件, 轮轨接触面良好, 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轮轨噪声, 允许线路采用小曲线半径而不会象许多轮轨系统那样产生尖锐的噪声, 直线电机地铁车辆以60km/h速度运行时, 距线路中心10m处测得的声强比传统轮轨轨道交通系统要低10dB左右。

2.2.4 全动车车辆, 可根据客流情况灵活编组, 运营适应性好

由于直线电机车辆全部为动车, 可以根据客流需求灵活地实现2~6辆编组, 适应不同的客运量需要编组, 提高线路满载率, 节省车辆购置费, 提高车辆运用效率。全动车编组的列车比传统动拖单元编组的车辆有更强的加减速性能, 有更高的停车位置控制精度, 因此其折返时间缩短, 更容易实现小编组、高密度运营模式, 减少乘客车站等待时间、改善旅客服务水平、提高满载率和增加收入, 高峰小时可实现40对/h对列车开行密度, 克服载客量小的缺点, 提高输送能力。

由于直线电机驱动地铁车辆仍采用钢车轮和钢轨来支撑和引导车辆运行, 所以仍然可采用运用成熟的、安全可靠的轨道电路信号系统来实现对列车的信号传输、运行监控和集中调度, 也可以引进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技术, 运营适应性较好。

2.3 直线电机运输系统的缺点分析

直线电机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相对比较先进的运载方式, 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也有很多的缺点。日本自1990年开通直线电机牵引的大阪7号线后, 先后又开通了东京都营12号线、神户海岸线和福冈市营3号线, 成为目前世界上拥有直线电机地铁线路最多最长、车辆最多的国家。广州4号线也采用了日本的直线电机系统, 下面以日本直线电机车辆为例, 分析直线电机系统的缺点。

2.3.1 直线电机功率因素低, 电机效率低

直线电机效率低、功率因数低的原因在于定、转子 (感应板) 之间的气隙太大。现在各国直线电机的气隙都在10~12mm (而旋转电机的气隙只有1~2mm) , 因此其漏磁大大增加, 再加上短定子两端的边缘效应, 使效率和功率因数降低。直线电机车辆的效率较低, 一般在0.6~0.8之间, 而交流感应旋转电机车辆的效率一般可达0.9 (包括齿轮传动效率) ;直线电机车辆的功率因数也较低, 一般在0.5~0.6之间, 旋转电机的功率因数一般在0.80。直线电机系统的总效率为0.3~0.48之间, 而旋转电机系统的总效率可达0.72, 是直线电机系统总效率的1.5~2.4倍。

日本的试验结果及大阪7号线的实测结果表明, 和传统轮轨驱动轨道交通系统相比, 气隙为12mm的直线电机地铁车辆运行所需要电能消耗要多25-30%左右, 而且这是在考虑系统节能的基础上得出的, 否则能耗更大。

2.3.2 列车载客量小、LIM电机功率小

目前国外制造的车辆长度多在15~18m之间, 宽度大多在2.49~2.65m之间 (仅纽约JFK线为3.2 m宽) ;额定载客量 (AW2) 大都在200人/车以下 (6人/m2) , 吉隆坡车为185人, 温哥华延伸线为171人, 日本一般为80~100人/车。广州地铁4号线车长17.6m, 宽2.8m , 额定载客量 (AW2) 平均229人, 4辆编组, 每列车916人, 是目前容量最大的一种。直线电机车辆一般不宜做大, 一方面电机功率有限, 另一方面, 车体加长后轴距需加长, 失去其灵活轻便等优点。因此直线电机系统一般在中小运量线路上采用, 我国人口众多, 城市人口也比较密集, 在轨道交通骨干线路上采用直线电机系统需对车辆进行技术改造, 增加列车定员或者增加发车密度, 提高输送能力。

目前国际上供货厂家所生产的直线电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拿大的电机, 采用强迫风冷, 体积较小, 重量较轻, 但多了风机的维护;另一类是日本的电机, 都采用自然冷却, 体积和重量较大, 但维修量小。直线电机的额定功率一般为100~150kW, 根据某些国外厂商研究, 认为自然冷却的电机达到小时制150kW已经到极限, 如要再增加功率必须采用强迫风冷, 否则其重量将急剧上升。况且, 1台转向架下只能装1台直线电机, 而旋转电机车辆可以装2台功率为180~220 kW的电机, 以5辆编组3动2拖单电机功率180kW的B型车和5辆编组单机功率120kW的全动车直线电机相比, B型车列车总功率为180×12=2160kW, 而直线电机列车仅为120×10=1200kW, 因此单车功率相距甚远。

因此我国采用直线电机系统需对引进的新技术进一步吸收、改进和完善, 前期需要较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投入, 一旦引进还需要我们对这个系统不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使其成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轨道交通系统, 并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我国广州地铁四号线引进了直线电机牵引轮轨技术, 为配合这项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已进行了许多的技术研究, 但距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批量生产还有一定差距。

2.3.3 直线电机气隙控制复杂、我国产业体系尚没有形成

直线电机的气隙的控制技术是车辆安全运营的保障, 同时也是能耗控制的关键问题。气隙控制对轨枕、感应板的施工精度和养护维修提出了比旋转电机系统更高的要求, 车箱地板下的空间小, 对车底装置设备提出了小型化的要求。虽然广州地铁四号线成功应用了直线电机系统, 但对我国来说还是一项新技术, 产业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车辆价格偏高。

2.3.4 能耗高

为了直观的反应普通轮轨系统与直线电机系统耗电量的区别, 本次研究对重庆地铁六号线按照两个系统分别进行了线路方案研究。以B型车4辆编组全动车轮轨系统和4辆编组的直线电机系统相比, 直线电机系统采用现有的广州地铁4号线直线电机牵引、制动及电流曲线和其它相关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 计算条件见表1、计算结果见表2。

从上表看出, 如果不考虑直线电机系统的适用条件, 在列车重量和载客量几乎相同的条件下, 直线电机系统在重庆市轨道交通线上运行一个往返的牵引能耗比普通轮轨系统高出83.8%。而且没有速度优势, 较普通轮轨系统运行时分略长。

如果对直线电机系统采用日本标准的车辆参数, 经模拟牵引计算, 牵引耗电量仍高出普通轮轨系统60.3%。

如果换算为每人公里的耗电量, 则轮轨系统为0.018kWh/人·km, 而直线电机系统为0.039 kWh/人·km, 即输送每位乘直线电机系统牵引耗电量为轮轨系统的2倍。

经过研究, 若考虑系统节能, 直线电机系统耗电量较为轮轨系统仍高出约30%多。

3 六号线采用直线电机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 直线电机系统优点及缺点都非常明显, 结合六号线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两方面作分析:

3.1 直线电机系统真的节能、经济分析

目前, 采用直线电机的国家都千方百计采用了许多办法, 来降低耗能高的弱点, 使运营整体达到了系统节能的效果, 主要措施有:

3.1.1 减轻车辆自重可使耗电指标下降

以纽约肯尼迪机场JFK线的车辆为例, 车长17.6m, 车宽3.2m, 车辆自重只有24t, 几乎做到极致;

3.1.2 采用先进的节能运行模式

全系统采取无人驾驶模式、移动闭塞信号制式, 列车最小运行间隔60s, 可高密度运行, 其结果是列车制动能量的再生率提高、人工费用降低;

3.1.3 用其所长的选线模式

由于直线电机车辆噪声及冲击振动小, 可以穿行于闹市楼宇之间, 选线可尽量走地面和高架桥, 从而避免了选择耗资巨大的地下线。例如, 温哥华Skytrain的初期线共21.4km, 只有2km在地下, 高架13km, 除了节省巨额建筑费用外, 还在运营中节省了因地下通风、空调、照明、排水、扶梯等消耗的电费, 是全地下系统运营电费的40~50%。采用如上措施, 使得Skytrain的全系统运营费用很低, 车-公里费用为1.62美元 (而同为轻轨交通系统的圣地亚哥LRT为2.38美元, 旧金山Mumi地铁为10.15美元) , 在世界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成本最低。显然, 比较的条件是有差别的, 如高架和地下线相比, 差距很大, 但直线电机牵引系统适用于高架, 可发挥它的优势。这也给各城市选择直线电机系统时一个启示——为系统整体经济利益着想, 线路应尽可能不走地下。反过来也说明, 如果一个已按旋转电机车辆设计建造好的线路改用直线电机牵引, 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能耗增加。

所谓直线电机系统“节能”, 是从合理的系统设计得来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像日本这样的国家, 其城市状况迫使交通系统必须走地下, 而城市的地下资源几乎用尽, 此时直线电机车辆主要作为小型地铁方式出现, 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 有利于选线。对于基本全地下线的典型地下铁道系统, 日本地下铁道协会 (JSA) 对直线电机能耗的计算有一定可用性, 从全系统用电量分析, 与旋转电机比较, 改用直线电机后其总能耗只不过上升5~13%, 与带来的大量好处相比, 这点能耗增加是可以接受的。这一分析计算的基本点是:在地铁地下线, 车站设备 (如通风、空调、照明、扶梯等) 用电占总量的50%左右, 车辆用电约占余下的50%, 而车辆内部又有一半电力用于通风、空调、照明, 故牵引用电仅占总用电量的25%左右。虽然在相同条件下, 直线电机耗电比旋转电机多20~50%, 但占系统总耗电量的比例不大, 仅只多出5%~13% (此处假设再生负荷为100%, 实际上这种情况较少, 故该值应该更小) 。从以上观点出发, 在直线电机牵引系统技术上形成了两种流派:加拿大的系统注重节能和减轻重量, 大多牵引设备采用强迫风冷, 车辆轻, 选线多为地面及高架;日本的系统因城市人口密度大而大多走地下, 重点在地铁小型化, 减小隧道断面, 节省建设成本, 车辆电气设备大多采用自然风冷, 体积、重量相对较大, 车辆也较重, 能耗增加, 但维修成本低。

综上所述, 直线电机能耗大是客观事实, 如何扬长避短是选择该系统时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它是系统工程, 要注意设计的每个细节, 使之发挥最大优势, 达到经济节省的目的。

3.2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采用直线电机系统的必要性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作为一条继1、2、3号线之后即将建设的一条骨干线路, 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2.69万人, 若采用普通轮轨B型车, 则4辆编组即可满足客流需求, 高峰小时开行列车30对;若采用较节能的轻巧灵活型直线电机车辆, 要完成高峰2.69万人/h的客流输送任务, 即使高峰小时开行40对列车, 仍需要7辆编组;若采用如广州4号线改造后的直线电机车辆, 虽然采用4辆编组也可完成2.69万人/h, 但牵引耗电量将较轮轨系统增加约80%。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在国家积极推进节能降耗的今天, 六号线采用直线电机的时机尚不成熟, 条件基本不具备。

摘要:我国是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导致我国能源消耗指标远高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节能降耗减排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也成为衡量企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指标。地铁车辆的牵引能耗是占地铁系统总能源消耗比例最大的部分, 列车牵引的巨大耗能不仅直接影响到地铁公司的经济效益, 也与我国推行的节能减排的政策不符,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研究降低地铁车辆牵引能耗及再生制动技术的利用问题。直线电机系统以其转弯半径小、无粘着驱动爬坡能力强等明显的优势, 逐渐成为我国各城市选择轨道交通制式的对象之一, 但是其牵引耗电大的致命缺点使我们在进行制式选择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但是随着广州4、5、6号线及北京机场线对直线电机系统的选用, 本文着重从节能的角度客观的分析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选用普通轮轨系统或直线电机系统的优缺点, 共同探讨选择重庆市6号线合理的轨道交通制式。

关键词:节能,制式选择,直线电机,轨道交通

参考文献

轨道交通的“钱”题 篇4

作为城市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大,成本回收慢,盈利也似乎“遥遥无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排除个别数据填报不完整的情况,截至2015年末,大陆地区26个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城市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成本为28.8元,平均每车公里运营收入则是18.2元。

即使是对因成本低而备受中小城市青睐的跨座式单轨项目来说,钱也是个绕不开的大问题——建设资金从哪来?后期运营如何盈利?

如何解决前期建设资金筹措难、后期运营管理回报率低等问题,将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

建设热潮背后的资金压力

按照国务院200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以下简称“81号文”)要求,“原则上,城轨交通项目的资本金必须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对社会保障资金有较大缺口、欠发教师及公务员工资、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规模过大,与其筹资能力明显不适应的城市,其城轨交通项目不予批准。”

此后,经过2009年、2015年的两次调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资本金比例按照要求可以降到20%,融资比例可达80%。

“但由于总的造价、投资金额在逐年上升,无论是占总投资的40%、25%还是20%的资本金,都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我们国家建设轨道交通的资金渠道比较单一,比如主要依托银行贷款,所以建设资金的问题几乎是各个要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难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原董事长仲建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比如地铁项目目前每公里造价平均约为7亿~8亿元,一线城市的部分线路每公里成本甚至高达10亿元。也就是说,一条20公里的地铁线路,建设费用需要约200亿元。

“再考虑到资产折旧、建设期的贷款利息、人工、日常用能、维修维护等成本,30年的运营费用最少约为400亿元。”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的徐晓红、王文菁在《关于轨道交通运营补贴机制的探讨》一文中介绍。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截至目前,深圳修地铁的资金达到了3000亿元,每年光折旧加银行利息就需要150亿元,经济实力比不上深圳的中等城市,基本上修得起也养不起。”

对于单轨,虽然造价仅为地铁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但每公里约1.5亿~2亿元的综合成本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以继重庆之后最先规划建设跨座式单轨的安徽省芜湖市为例,根据《芜湖市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0 年)》方案,至2020年芜湖将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46.9公里,全部采用跨座式单轨,项目总投资161.33亿元。其中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计64.53亿元,由芜湖市财政资金筹措解决,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也就是说,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大部分还是依赖政府投资,但是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拿不出钱,第二是依靠银行贷款一年6%左右的利息,资金成本又很高,所以拓宽融资渠道就变得异常重要。”仲建华说。

探索融资模式

实际上,2003年发布的前述“81号文”中,对于增加轨道交通建设资金来源的问题就有明确表述:“要进一步开放城轨交通市场,实行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轨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

此后的10多年来,关于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频出,地方探索也不乏亮点。

比如,重庆在建的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环线、10号线都是采用BT融资方式,即轨道交通项目由投资人加上总承包商投资开建,建成后到运营阶段再由政府出资回购。

“至于说是在隧道打通之后就开始,还是全部建成后再逐步回购,不同项目会有不同的合同约定。但这种融资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政府‘以时间换空间’,把当下需要花的钱留到以后出。”仲建华介绍。

目前更受推崇的是PPP模式。与BT模式不同的是,这一模式中,投资建设单位除了带资建设之外,还负责后期的运营。

以国内首个PPP项目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分为A部分107亿元土建投资和B部分47亿元的机电投资,其中B部分47亿元由北京市政府引入的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铁公司)及北京投资集团、首创集团合资组建的特许经营公司——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港地铁)负责。

这不仅缓解了北京市的投资压力,还引入了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据了解,北京地铁4号线自开通运营以来,一直是盈利的。

北京地铁4号线的PPP解决方案,还延续到了北京14号线和即将于2016年底开通的16号线上,其中,16号线还首次在轨道交通项目中引入保险股权的投资,资金规模和模式都开创国内先河。

而在全国范围来看,拟建轨道交通的城市都在积极探索PPP项目的合作机制。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教授级高工徐成彬在“2016·青岛(中国)PPP论坛”上介绍,国家发改委2015年5月份发布了“PPP第一批项目库”,1043个项目中轨道交通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财政部的PPP综合信息平台2016年3月份发布的信息显示,PPP项目总投资8万多亿元,其中轨道交通投资约占12%,近1万亿元。

nlc202309091331

“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非常大,必须依靠社会资本的参与,采用PPP模式推进轨道交通。国家鼓励这种方式,很多地方政府也愿意采用这种模式。”徐成彬说。

不能仅靠卖票赚钱

不过,PPP模式目前总体仍然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曾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全国各地公布的PPP项目,只有10%~20%签订了合同。”这意味着,大多数的PPP项目尚在未决之中。

究其原因,除了缺少期限匹配、成本适当的金融支持以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资本对于政府是否能够长期履约存在担心。

一位参与地方政府PPP项目的咨询公司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PPP项目周期较长,往往政府换届之后,下一届政府是不是认账?一旦双方出现纠纷,社会资本往往没有信心赢得诉讼。”

不过,对于轨道交通建设来说,与融资问题相比,更迫切的问题还在于,项目本身能否实现盈利。

港铁公司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赚钱的地铁公司”,从这一称号,不难看出地铁轨道交通盈利之难。

不仅地铁运营如此,事实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作为公共事业的轨道交通,运营亏损是普遍的现象。

港铁公司之所以能实现“罕见”的盈利,成为全球轨道交通领域商业模式的典范,得益于其整体的运营能力。

“香港地铁典型的特点是发车密集、行走准点,有稳定且巨大的客流量,每年还会根据香港的通胀率灵活调整票价。”仲建华对本刊记者介绍,“但是,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通常把沿线地产开发与地铁建设捆绑在一起,通过上盖物业的商业运营和地产升值来覆盖地铁的运营成本并且持续盈利。”

新加坡、东京等地的实践同样显示,“打包开发”对于轨道交通的商业运营是个有效路径。

在新加坡,地铁建设资金虽然完全来自政府投资,但是他们会在地铁站的周围先圈一大片绿地作为预留地,绿地外围则发展高密度的住宅和购物中心。若干年后,待地铁周边地区发展起来,预留地的价值就会相当可观,政府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类似的案例还有东京。“我们的轨道交通站点通常是以满足交通功能为主,但是在东京地铁站,地下商业设施规模非常大,甚至日本所有的点心都可以在东京站买到。”仲建华告诉本刊记者。

待解的难题

事实上,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开拓轨道经济发展道路方面也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举措。比如国家发改委就多次发文鼓励通过完善综合土地开发政策、大力推广PPP模式、科学合理设计票价体系等,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和盈利问题。

除了由港铁经营的北京地铁4号线、深圳4号线、杭州1号线等几条线路之外,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投资运营的跨座式单轨3号线,目前已经实现微利。

“重庆是提倡打造轨道交通的经济带和轨道交通生活圈,通过上盖物业、商业广告等等开发轨道交通沿线、站内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自营的便利店,有自己的投资公司,还做土地一级开发,一次开发20公顷的收益就有20几个亿。”仲建华说,重庆单轨3号线赚钱的站点,就是因为开发的地下商业街,与万达广场连接了十几个出入口。

不过,与香港、新加坡、日本等轨道交通物业开发相比,尽管在土地问题上国内已经有城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从轨道交通站点设计规范来讲,我们只能搞两个通道,4个出口,现在如果要打造商业性的车站,在消防、安全上就没有办法满足要求。”仲建华说。

更大的挑战来自土地制度。

“虽然说现在允许做商业开发,但是商业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开发程序不同。”仲建华说,“现在引入PPP的企业,要做经营是需要把土地打包,签署投资建设协议,划拨交通用地。但是商业用地开发需要招拍挂,如果招拍挂的时候土地不归他开发,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

轨道交通服务 篇5

温州市作为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五个中心城市之一, 是浙江省东南部第一大城市, 也是浙江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 (1) 市域铁路项目是解决温州市人口出行, 拉开城市框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浙南关键交通项目。根据《温州市域轨道交通网规划》远期温州将实施市域轨道交通S1、S2、S3、S4及M1、M2等六条线, 线路总长约360公里, 总投资预计超千亿元。近期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线路规划为S1、S2、S3线一期工程, 线路总长140.7公里, 总投资432.3亿元。按照城市轨道交通最低资本金比例25%的要求, 政府将承担约108亿元的项目资本金。2013年温州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565.6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4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8亿元。因此, 财政难以承受巨大的投资压力, 必须寻求投融资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二、温州市域轨道交通投融资现状及问题

1. 项目建设情况。

温州市目前已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86.07亿元, 其中目资本金占50%, 线路全长53.507km, 其中地面线3.029km、高架线39.112km、越岭双线隧道2座1.323km, 地下线10.043km, 桥隧比94.34%。项目为东西走向的都市快线, 贯穿瓯海中心区、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永强机场和灵昆半岛, 并服务高铁站、温州机场。S1线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 目前开累率26.5%, 计划2017年建成运营。

2. 投融资现状。

面对巨额的投资, 为缓解财政压力, 温州市政府广开思路, 改革创新, 借温州“金改” (2) 之东风, 丰裕民间资本之优势, 顺势向社会推出增资扩股方案, 拟通过社会资本解决一半的项目资本金, 另一半项目资本金由市、区两级政府承担。项目债务性资金主要通过商业贷款、融资租赁、保险资金、债券等方式筹集。项目债务偿还及运营补亏则借鉴港铁“地铁+物业”的成功经验, 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划出相应的平衡及配套用地, 通过土地综合开发和出让收益来平衡。

3. 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跟全国各地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一样, 温州市探求了多种融资模式, 并大胆创新把丰裕的民资引入轨道交通建设。但是目前这种民资引入模式, 还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的明确支持, 仅限于温州市金改之下的地方品种, 不易做大, 借鉴意义不强, 难以复制, 而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而其后S2线、S3线的开工建设, 投资需求巨大, 对温州市资本市场容量考验巨大。而其他债务资金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比例有严格的要求。因此, 探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 尤其是股权融资方式的创新十分迫切。PPP融资模式为温州市域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改革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三、国内外轨道交通PPP模式经验借鉴

轨道交通作为准公益项目, 具有投资额大, 回报周期长, 盈利能力不足的特点。鉴于此, 国内外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都由政府承担, 通过政府出资、商业贷款、政策性贷款、发债、发股等方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部分城市对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进行了改革, 探索BT (3) 、BOT (4) 、PPP等融资模式, 通过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财政补助、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1. 国外实践。

国外比较典型的是英国伦敦地铁PPP模式, 项目资金通过政府出资、地方公共团体投资、银行贷款、债券等方式筹措, 建成后由公营部门负责运营管理, 民营基础设施公司负责轨道交通设施的维护升级, 政府授予私人投资者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期内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以保证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特许经营期结束后无偿转移给政府。新加坡地铁公司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家盈利的地铁公司, 它采取政府拨款建设, 地铁公司纯市场化运营的模式, 为确保这一模式正常运行,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通过法规政策监督管理轨道交通的运营, 并培养专业的运营人员提高地铁公司的运营能力。

2. 国内实践。

国内很多城市借鉴国外PPP模式和港铁TOD模式建设轨道交通。比较典型的如北京地铁4号线, 引入香港地铁, 通过PPP模式解决车辆、信号等轨道建设, 建成后授以三十年的特许经营权, 利用港铁公司的资金、人才和运营优势推进4号线的建设和运营。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采取BOT模式, 通过招标方式引入港铁公司, 利用“地铁+物业”的经营模式和特许经营的方式完成项目建设和运营。此外, 杭州、重庆、苏州、徐州、武汉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广PPP的建设模式。

3. 经验启示。

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实践为温州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多元化融资。轨道交通半公益、半商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 通过统筹安排、整体规划、指导定价、监督管理等方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对资金的成本和期限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多渠道、多方式融资。二是坚持政策支持, 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是国内外轨道交通一次成功的实践, 把竞争机制引入轨道交通发展中能很好地把森严的等级制度转化为市场契约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 以解决政府集权管理带来的低效, 通过合理的补贴机制和现代化企业管理, 提高运营效率。三是坚持TOD理念, 新型城镇化建设。轨道交通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效益, 其沿线尤其是站点周边的土地、物业等均有较大升值预期, 如何将外部效益内部化是轨道交通建设一直探寻的问题。香港地铁TOD模式的成功实践, 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将轨道交通与沿线站点周边土地捆绑起来, 同步规划, 一体化建设, 使轨道交通项目盈利成为可能。

四、温州市域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设想

1. 资产拆分。

把轨道交通项目工程进行合理的拆分, 拆分为纯公益性部分和盈利性部分, 对于引入社会资本更具有吸引力。这种拆分可采用两种方式拆分, 一种是项目建设前拆分, 即前拆法, 另一种是项目竣工结算后拆分, 即后拆法。在国内外轨道交通PPP模式中一般采用前拆法, 即在项目建设时, 把项目分为“A+B”两部分, A部分包括土建、洞体、轨道等 (约占总投资70%) , B部分包括信号、车辆等 (约占总投资30%) 。政府负责A部分建设, PPP公司负责B部分建设, 项目建成后, 政府以象征性的价格把A部分资产租给PPP公司特许经营。前拆法有利于引入专业的运营公司, 可以部分缓解政府项目建设压力和运营压力。但是在建设阶段政府依然承压较大。对此, 可以采用后拆法进行运作。首先引入专业的轨道交通建设合作者作为控股方设立PPP公司, 负责整个项目建设, 项目竣工决算时, 根据各部分投资比例, 将项目公司股权拆分为“A+B”两部分, A部分股权对应于土建、洞体、轨道等投资数, B部分股权对应于车辆、信号等投资数。为了保证战略投资者资金的及时回流, 约定政府逐期赎回A部分股权, 并要求其持有B部分股权共担项目运营风险, 同时鼓励其转让给另一家专业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

2. 土地包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 (国办发[2014]37号) 鼓励通过铁路与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和站点综合上盖, 以自负盈亏, 以地养铁, 减轻政府压力。香港地铁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温州市域轨道交通也在积极借鉴港铁模式, 将沿线站点周边土地与项目捆绑开发建设, 力求实现轨道交通与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采用PPP模式的轨道交通项目可以选择在轨道沿线配以专项平衡土地, 以增加项目收益。但是考虑到沿线土地征拆、开发、报批等投入较大, 且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可以交由政府负责, 作为回购股权的重要资金保障, 不纳入PPP公司, 以减轻轨道交通建设类社会资本的压力。当然也可以将土地资产拆分为一级开发部分 (C1) 和二级综合开发部分 (C2) , 再分别引入专业的社会资本联合开发合作。

3. 补偿机制。

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 形成有效地激励约束, 是轨道交通能否成功建设运营的关键。借鉴国内外轨道交通实践经验, 建立起集经营补偿、资源补偿、政策补偿、资本补偿等补偿机制。通过授以特许经营权, 轨道沿线周边资源优先开发权, 税收减免, 直接资本补贴等方式, 保障社会资本的收益, 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实现共赢。

PPP模式很好地处理了政府与私人在公益或准公益性项目上的分工, 将成为政府性项目主要的融资模式之一。温州要通过项目试点和经验积累, 不断优化结构设计, 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推进轨道交通发展。

摘要:PPP模式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出的一种基于政府与私人合作共赢关系的融资方式, 以拓宽融资渠道, 推动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以温州市域轨道交通为例, 分析其建设规划情况及投融资现状, 总结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成功经验, 并基于此, 提出温州市域轨道交通项目引入PPP模式的设想, 旨在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PPP模式,轨道交通,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文杰.基于PPP模式重庆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王灏.“PPP”开创北京地铁投融资模式先河[J].中国科技投资, 2009, (12) .

[3]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4]60号) [Z].2014-11-26.

[4]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金[2014]76号) [Z].2014-09-23.

[5]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金[2014]112号) [Z].2014-12-09.

轨道交通服务 篇6

1. 对象与方法

通过对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的站点分析、先期的网络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评估,分析得出一号线沿线的九个主要节点,分别是合肥站、凤阳路、 大东门、芜湖路、工大老区、太湖路、高铁站、紫云路和云谷路。

在现场踏勘完成后,进行描述空间和行为的“形容词对”的选择,剔除不常用语汇,最后确定10对形容词。将这10对形容词随机排列,评价尺度见表1。

调查问卷采用SD法,以获得被调查对象心理感受的定量化数据。评定尺度为5级,其排序为-2、-1、0、+1、+2。

对于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景观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当地居民。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沿线各主要节点的居民在实地体验后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阶段,每个节点发放5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450份问卷。排除错误和无效问卷之后,共回收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为89.3%。

2. 分析与评价

为了得到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景观公众满意度的普遍性,将SD法调查所得到的全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本次数据统计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SPSS19.0软件。

2.1. 构造因子变量

通过SPSS的因子分析功能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到三个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为因子变量。由表2可知,直到成分3为止,合计(1.281) 大于1,累积为82.112%,大于80%,符合因子变量的条件。初步认为这三个因子变量是影响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景观特性评价的主要变量。

2.2. 利用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

为了简化因子变量,使其更具解释性、更直观, 利用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得到了旋转解释的总方差、成分转换矩阵、旋转成分矩阵和旋转空间中的成分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因子与各原始变量之间的因子负荷量,根据因子负荷量的大小, 重新排序制作了旋转成分矩阵(表3)。

由表3可得,成分1的评价体系中,因子负荷量在0.74以上的有五组。其中“强制前来-- 自发前来”的因子负荷量最高,为0.889。这五组形容词分别形容了往来意愿、行动方式、休闲程度、文化场所和文化内涵,偏向于文化方向,定名为文化因子。

成分2的评价体系中,因子负荷量在绝对值0.69以上的有四组。其中“交通便利-- 交通麻烦” 的因子负荷量绝对值最高,为0.934。这四组形容词分别形容了交通评价、建筑印象、生活节奏和整体感受,偏向于空间评价,定名为空间因子。

成分3的评价体系中,因子负荷量在0.60以上的有一组,这组形容词形容了街道感受,偏向于印象,定名为记忆因子。

2.3. 计算因子变量的得分

最后,通过因子得点计算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2.4. 评价

综合因子分析和SD法评价结果,计算得出的结果如下:

在文化因子中,芜湖路得分最高,大东门次之, 高铁站得分最低。芜湖路周围有合肥的万达广场, 再加上包河景区、包公墓和亚明艺术馆等都离芜湖路很近,使得芜湖路在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显得十分突出。而高铁站周围并没有什么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源,再加上建设时间较晚,在一号线沿线范围内处于文化低谷(表5)。

在空间因子中,紫云路得分最高,高铁站次之, 凤阳路得分最低。考虑到开发时间,紫云路位于滨湖新区,高铁站建成时间也较晚,所以在空间规划上充分考虑到了道路宽度和视线距离,使得整体空间比较开敞。而凤阳路属于早期商业区,其整体布局在现在看来比较拥挤(表6)。

高铁站和云谷路由于分别靠近设计新颖的合肥南站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再加上属于新开发的地块, 相对于合肥的老城区来说更容易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而在记忆因子中得分位居前两位。而凤阳路地处老城区,由于被各种参差不齐的建筑包围,容易造成印象里的混乱,在记忆因子里的得分最低(表7)。

1|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站点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结语

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作为合肥第一条轨道交通线,其在空间上串联了合肥市包河区和瑶海区的主要节点。从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来看,该线路的沿线景观布置出现了两极分化。比如凤阳路这类老街区和云谷路这类新城区在市民的主观评价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虽说建造年代确实导致了这两个片区在客观层面上出现了断层,但是作为老城区的凤阳路没有在记忆和情感方面占优势,并且在空间景观方面也亟待治理。整体上来说,老城区的景观建设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替,而新城区的建设则与时俱进,体现出一个现代新城应有的景观风貌。

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建成后,自北向南依次途经老城区、新旧交替区和新城区,沿线城区变化较为复杂。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由于老城区的空间规划已不适应当前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在经过老城区的轨道交通沿线应注意老旧住房改造和环境景观整治。在新旧交替区即高铁站附近,多为绿地和棕地, 对土地的再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将为该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并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在新城区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其道路与空间能满足使用需求,但目前无法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未来需要着力解决如何使地域文化融入其中的问题,增强新城区的人文氛围和景观活力,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沿线的景观质量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以在建的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运用SD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沿线的地面景观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旨在为今后的轨道交通建设和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轨道交通 篇7

近日海尔中央空调对外宣称, 随着北京地铁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房山线4条地铁新线正式开通运营, 作为地铁空调配套项目合作品牌, 海尔中央空调累计服务的全国各地地铁线路已达21条。近年来, 海尔不断高调入驻北京地铁、深圳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多项国家重点轨道工程。

几乎同时, 美的对外宣布, 美的中央空调中标了铁道部第5次集采中的津秦客专、成灌铁路、沪汉蓉铁路 (汉宜线) 、厦深铁路 (广东段) 等25个车站空调项目, 将为这些项目提供多联机、空调末端等高达2 500万元的设备。美的方面称, 美的中央空调已经多次中标铁道集采项目, 尤其是在2010年, 先后获得京沪高铁等9条铁道的第3次集采合同, 郑州东站、哈尔滨西站、长春西站等第4次集采合同。

近日, 瀚艺空调对外宣布, 公司成功中标重庆2号轻轨站项目。此项目采用多台第3代高效水冷螺杆机组和空调末端产品。

2011年3月中旬, 堃霖空调宣布成功入选无锡高铁广场的中央空调主机项目。工厂方面称, 本次无锡高铁广场选用了堃霖“高效型节能蓄冰系统”。

近年来, 格力空调在轨道交通领域也斩获颇丰, 2010年一次性中标沈阳铁路局、京沪高铁、广深铁路、武汉铁路局等36个火车站的空调招标项目, 合同金额达4 000多万元。

东京:轨道交通至上 篇8

轨道交通构成了东京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体系, 特别是在连接市区与郊区及远郊区的放射线方向上, 更是占据主导地位。铁路系统每一米宽的道路具有八倍于公共汽车的运输能力。整个东京都市圈范围内, 现有280多公里地铁线, 铁路近3000公里。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 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

东京的交通系统可以形象地用“网”来形容:地下一张网, 地上一张网, 共同承担着繁重的“消化”任务。

有人说, 东京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是建立在轨道交通之上的。

东京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地下交通网全是公共交通系统, 由地铁和电车组成, 大约有50多条线路, 延伸到东京的几乎所有角落, 是承担东京交通的主力。东京主要轨道交通工具有三种:JR线、地铁、轻轨。JR线 (Japan Railway Line) , 实际上就是电气化铁路, 也称新干线。东京都内各条JR线路密集, 布局合理。行驶于东京市中心的是山手线, 全长34.5公里, 呈环状, 绕东京市中心运行, 环城一周大约1小时。东京的山手线, 车次很多, 运行间隔为2~6分钟, 十分方便。

截止2001年, 东京地铁系统包括营团地铁有8条线路, 都营地铁有4条线路, 加上2000年底全线开通、采用最新磁悬浮技术的都营大江户线, 共有13条线路, 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80公里。其中银座线是一条通过东京主要市区的线路, 全长14.3公里, 设18个站, 运行时间32分钟, 发车间隔2-3分钟, 从凌晨5时01分到次日凌晨0时38分运行。东京的轻轨 (也称私营铁路) 有东急线、小田急线、京急线、西武线、京王线、东武线、京成线等, 大部分以环城市中心线的山手线 (属于JR) 各站为起点, 向近郊或临近城市辐射。其中京王线全长37.9公里, 高峰时间隔4分钟;西武线全长76.8公里。

除此之外, 东京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连接都内新桥地区与临海副都心的无人驾驶的YURIKAMOME高架电车;连接羽田机场和JR山手线滨松町站的东京单轨铁路等。东京先进的轨道交通工具——子弹头列车, 时速达200公里/小时。不仅安全快速, 还可以有效消除噪声污染。在2006年, 通过对15个点的噪声/振动测试, 只有6个测点的噪声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 振动指标则全部达标。除了引入新的低噪声交通工具, 政府还在铁路沿线积极建立噪声消除带。

地上这张网指的是主要供车辆通行的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东京的地上道路计划以高速公路为主, 完成道路建设后的首都圈高速公路将呈现出“3环9放射”的形状。由外环线、中央环线和都心环线以及另外9条从周边各县直指东京的直线构成。东京都政府计划在今后大约10年内首先完成3条环线高速绝大部分的建设。除了高速公路, 东京的普通道路还有11条环线、36条放射线和294条辅助道路。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浅析 篇9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模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人城市,城市交通口益拥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以满足人们对出行的需求,是摆在城市交通规划人员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建立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架,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客运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问矛盾的根本出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模式和规模既要适应近期城市交通需求,又要适应远期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而预测客流量决定了轨道交通发展的模式、路网规模、线路走向、枢纽设置及其内部空问的布局,因此说,预测客流量是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和项目评估的基础,因而对轨道交通进行客流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客流预测的模型和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二、影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的因素

城市轨道客流预测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科学预测各目标年限轨道交通的断面流量、站点乘降量、站问O D、平均运距等反映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特征的指标。城市轨道客流预测出于其特殊性,在实际中要准确应用仍存在较大的难度,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繁多。例如需要对全线客流(包括全口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其比例)、车站客流(包括全口、早、晚高峰小时的上下车客流问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分流客流、站换乘客流量、出人口分向客流等数据进行调查,因而内容繁多,必然存在较大难度。

2.预测年限较长,积累资料不足。从工程立项丌始至建成通车,一般需要5年,然后再预测通车后25年的远期客流规模,总共要预测30年的客流。时问跨度大,难以掌握城市发展中的政策、经济和人们活动的规律,不定因素太多。

3.我国人多城市发展处于转型期。随着我国加入WT0,我国的综合同力迅速增强,经济的发展对城市范围和结构形态、用地分布性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客流预测必须以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据,而城市转型期为客流预测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转型期人们的观念,知识结构,风俗习惯的改变也对客流预测提出了挑战。

4.预测模型和技术尚不完善。预测模型和技术尚在不断发展研究之中,资料不足,数学模型和技术尚未定型,还需不断改进完善,预测数据的把握以及评价标准上都有很大的难度。

总之,针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难点,多年来,客流预测的数学模型经过我国交通专家的研究丌发,逐渐摸索出城市客流的特征和规律,对各项参数和程序进行不断修正,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测方法和计算模型体系,并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同时客流预测的可信度也在不断提高。

三、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通规划技术传人我国,运用定量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预测已成为规划的主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基本上采用交通规划的常规方法,即搜集或利用居民出行调查资料,在预测城市客运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式主要可以分下面几类:

1.不基于现状客流分布(OD分布)的预测模式。这类预测模式的主要思路为:将相关的公交线路的现状客流和自行车流量,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得到虚拟的基年轨道交通客流。然后按照相关公交线路的历史资料和增长规律,确定轨道交通客流的增长率,推算远期轨道交通需求客流量;或者由公交预测资料,直接转换为远期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因此,这一类方法主要为趋势外推,在确定轨道交通客流增长率时可采用指数平滑法、多元回归法等方法。

2.基于现状客流分布(OD分布)的预测模式。基于现状客流分布(OD分布)的预测模式的主要思路为: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掌握现状全方式的出行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年的全方式出行分布,然后通过方式划分,得到轨道交通的站问O D,即可计算出轨道交通客流量。基于上述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四阶段”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所谓“四阶段”法,即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客流的分布、交通方式的划分、客流在路网上的分配。该方式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能较好地反映城市远期客流的分布,且精度相对较高。但对数据要求高、操作复杂。

3.非集聚模型。近年来,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四阶段”法缺少明确的行为假说,特别是模型系统本质上并非有关个体行为的,即它不是与个体出行行为相一致的,针对其不足,一些专家提出了非集聚模型。

非集聚模型又稱交通特征模型,它以实际产生交通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个人是否进行出行、去何处、利用何种交通工具以及选择哪条路线等活动分别进行预测,并按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别进行统计,得到交通需求总量的一类模型。这一模型在理论上利用了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引入了随机效用的概念,其核心是效用最大化理论。它着眼于研究出行者个体的出行行为。非集聚模型相比传统模型的优势是有明确的行为假说、模型的一致性好、模型标定所需调查样本少、模型有较好的时间和地区可转移性等特点。

四、关于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些建议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特点、难点的分析,又对目前其主流模型进行了介绍,针对具体的城市,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科学的预测?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预测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何保证预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何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我国城市的特点、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一项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将预测理论和实践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并灵活的运用预测理论,是得出科学预测结果的基本保证。虽然,“四阶段”法是一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但由于目前城市规划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操作步骤不够规范,一定程度将会影响预测的精度。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提高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应对其预测结果应用其他理论反复验证,直到精准为止。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这里的宏观是指城市的总体规划,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指每个小区、每条街道的预测都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而且预测中既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与政策变化的影响,又要充分考虑经济水平和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个体的差异。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着眼于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其正确与否主要依靠预测者的洞察事物的能力,并借助经验和逻辑推理完成,而定量分析预测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方法完成,着眼于统计资料的积累。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进行科学的、客观的预测。

4.系统化和合理化的原则。客流预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虽然城市主体客流预测趋于成熟,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还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其他客流预测理论,及时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使之不断完善。例如:目前比较流行的“四阶段”法虽然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轨道交通客流,但由于调查的工作量大,数据利用率低,一定程度又影响其精度。为了克服“四阶段”的上述缺点,近年来,又提出以出行者个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效用理论”、“出行效用最大化理论”为基础的非集计模型。另外以通过研究土地使用性质来研究客流发展规律,以达到远期预测目的的土地利用法已在许多城市成功利用。总之,通过对我国城市特点的分析,结合城市特点合理选择预测模型对提高预测精度,节约预测费用,完善预测理论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轨道交通服务 篇10

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铺轨工程从少年宫(一期工程终点)向北延伸,线路下穿莲花山,沿中康路向北穿越大脑壳山后,在梅林检查站沿龙华二线拓展区的规划上塘路一直向北,而后右转和平路向东至清湖站,二期工程线路总长约15.939 km/双,其中地下线约5.089 km/双,高架线约10.336 km,其他是地面线及车站。本工程共设车站10座。其中莲花北、上梅林为地下站,民乐站为地面站,白石龙站、龙华火车站、红山站、龙塘站、龙胜站、龙华中心站、清湖站为高架站,平均站间距为1 771 m,最大站间距为2 907.601 m,最小站间距为1 060.124 m。在上塘路与和平路的交会处设车辆段一处。

2 铺轨工程施工范围及内容

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铺轨工程包括各车站、各区间正线铺轨及车辆段铺轨,正线采用整体道床,车辆段采用碎石道床;轨枕根据周边环境的要求不同分别在环境敏感的高架线路地区采用弹性短轨枕,地下线路和部分噪声及振动要求不高的高架线路采用普通短轨枕,车辆段采用木枕及整体。

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正线轨道工程包括铺轨、铺道岔、焊轨、铺整体道床;车辆段铺碎石道床和整体道床轨道(包括检查坑式、钢立柱式、直埋式);高架段弱电电缆槽敷设(双线桥段);车辆段内道口(铺橡胶道口、混凝土板道口);各类车挡(车辆段检修库混凝土车挡除外);正线及车辆段钢轨钻孔(配合信号及供电);全线轨道备品备件;配合有关管线过轨工程;全线限界检查(包括制作限界检查装置);线路及信号标志;运营前正线(含出入线)钢轨的全线打磨;一期既有线有关配合工程;竣工验收前的维护等。

3 控制测量

在接收现场后的14 d内,根据图纸和工程师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恢复定线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工程师核查,作为放样依据。测量前,制定总体工程测量方案并报工程师审批。施工时,利用已完成复核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必要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加密布置,并定期进行复测以确保其正确性。

4 地下(地面)线整体道床轨道铺设

地下(地面)线整体道床轨道铺设采用“轨排法”施工:即在铺轨基地将25 m待焊钢轨、扣件及混凝土短轨枕(或弹性短轨枕),利用特制的轨距拉杆组装成成品轨排,利用龙门吊将轨排吊装到2辆地铁专用平板车上,每个工作面用1台JY290型重型轨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用2台DT-12型铺轨车将轨排吊运至作业面后铺设就位,然后利用钢轨支撑架架立轨排,调整轨道状态,绑扎整体道床钢筋,按规定焊接防杂散电流钢筋网及镀锌扁钢,经隐蔽验收合格后,浇筑整体道床中部混凝土,待铺轨车走行轨拆除后,完成两侧混凝土浇筑施工。

5 高架桥段整体道床铺设

高架桥整体道床轨道采用“散铺法”施工,精调轨道后,浇筑整体道床,待道床混凝土达到强度以后,采用UN5-150Z型移动式闪光接触焊机将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长轨条,然后根据设计锁定轨温及现场温度条件,分段按规定进行长轨条应力放散及锁定施工。

6 车辆段铺轨道施工

本工程碎石道床轨道包括混凝土枕、木枕碎石道床两部分。

碎石道床轨道铺设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碎石道碴采用汽车运输、人工撒布、机械碾压,人工配合小型液压捣固机振捣;在铺轨基地用硫磺熬浆转炉熬制硫磺水泥砂浆,采用锚固架用反锚法锚固轨枕,吊车配合汽车倒运至铺设现场;钢轨用专用拖车转运,吊车配合卸车,拖车不能到达的地方,采用小型机械转运。车辆段内试车线、轨道车线检查坑及转向架修理坑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轨道。短枕式检查坑采用“支墩法”施工,即先用上承式支撑架将轨道架空,按设计位置安装短轨枕及钢轨扣件,经调整轨道中心线和轨顶标高后,安装并绑扎整体道床钢筋,每隔3.5 m距离在短轨枕底部安装一处宽度150 mm的支墩模板,经精调轨道后,浇筑支墩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5 MPa后,拆除支墩模板及起道支撑架,重新精调轨道,安装承轨台模板,经检查无误后,正式浇筑承轨台混凝土。车辆段检修库内27,28道架修线地段、洗车库内非清洗区地段采用直埋式整体道床,直埋式整体道床为无轨枕及扣件整体道床。采用上承式支撑架架立钢轨,道床浇筑采用分两次浇筑的方式进行。

7 钢轨安装扣件、短轨枕并用支撑架架轨

按设计位置摆放短轨枕和扣件,并将扣件和轨枕用锚固螺栓连接完毕。不设置短轨枕的地段暂时将扣件铁垫板和锚固螺栓、尼龙套管组装好后摆放在桥面上。安装扣件时,在铁垫板下需加设斜坡垫板,以形成1∶40的轨底坡。

根据配轨计划布设钢轨,将钢轨拨入扣件承轨槽内。根据设计轨枕间距在钢轨上打好轨枕中心标记,逐一调整、拨正短轨枕位置,安装弹条,将扣件和短轨枕挂装在钢轨上。对于不设置短轨枕而采用直接预埋扣件的地段,直接将组装好的扣件按设计位置挂装在钢轨上。

用特别设计的钢轨支撑架进行架轨,支撑架布置根据实际情况按3.8 m~4.5 m间距进行布置,为保持轨距固定不变,在每股线路的两个支撑架之间加设一根轨距拉杆进行加固。

对于局部地段两股钢轨距离较小,无法安装长支撑架的位置,采用特殊加工的短支撑架进行架设,并在每组支撑架附近加设一组轨距拉杆进行加固,确保轨道架设后状态稳固。

8整体道床道岔施工

单开道岔施工采用“散铺支墩法”及上承式型钢支承架支撑钢轨,安装混凝土短岔枕,道岔精调达到要求后,先浇灌支墩混凝土固定道岔。待支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支架,进行道岔各部几何状态复检,复检无误再灌注整体道床混凝土。

交叉渡线铺设步骤基本同单开道岔,施工时纵向分为三段,先铺设中段的8个辙叉部分,再向其前后扩展铺设两端4组单开道岔的连接部分及转辙部分,既可边铺设边调整,对辙叉的定位比较准确,又利于对渡线关键部分作精调及检查,工程质量易于保证、施工过程便于操作。

9结语

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全长虽约15.9 km,但采用的铺轨方法较多,而且采用的方法均按施工场地、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选择,在轨道扣件的选择上正线全线均采用弹性分开式无螺栓扣件,由于该工程工期较紧,施工工点移交时间均不统一,对整条线路的调线调坡存在一定难度。

摘要:介绍了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轨道施工方案,分别对铺轨工程施工范围及内容、控制测量、车辆段铺轨道施工,整体道床道岔施工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轨道交通,施工范围,道床,控制测量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深圳市地铁设计规范[S].

[2]GB 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3]铁道部.铁路铺轨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63.

上一篇:挖掘员工潜力下一篇:乡土建筑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