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建设措施(共9篇)
党群关系建设措施 篇1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 并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 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作用, 其是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1,2]。当前, 结合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我们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融入了新农村建设内容, 进行大胆、初步的尝试, 成果显示, 其生命力是旺盛的。但究竟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提高水土保持?这是水保人关注的热点。
1 水土保持的基本涵义
水土保持的涵义有法律的定义和行业标准的定义之分, 概言之:是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措施[3]。
2 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
2.1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水土保持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 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它通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追求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完善统一, 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稳步发展。一方面, 新农村建设要求人们从自然界获得丰厚的物质条件, 以供人们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从而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就越高, 对自然资源领域开发的要求就越高, 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因此, 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才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水土保持的根本任务, 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2.2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标志, 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其能否得到发展, 发展的潜力有多大,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农业资源, 取决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从水土保持的内涵看, 水土保持正是给予了新农村建设良好的农业资源、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相反, 如果不进行水土保持, 不按自然规律办事,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过度开发利用, 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恶化生态环境, 破坏农业资源, 引发洪涝灾害, 农业生产将失去依存条件, 新农村建设就不会有稳固的根基。因此,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 没有良好的水土资源条件是无法建设新农村。
2.3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
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停止, 水土保持就不能停顿。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步骤, 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都是需要长期奋斗才可能实现的目标任务, 特别是在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程度严重的局面下建设新农村, 任务既是艰巨的, 更是长期的。
3 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 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水土资源既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 注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改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2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生存质量。
水土流失不仅直接破坏自然生态景观, 影响环境形象, 还会破坏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削弱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导致气候恶化, 诱发、加剧旱、涝等自然灾害;同时, 水土流失使环境恶化、资源萎缩, 人们为求得农业增产大量投入化肥、农药等石化能源, 这些化肥、农药有70%流失到耕地中, 不仅会直接污染施用地, 还会通过地表径流的挟带作用, 污染水源或其它非施用地, 给农业和人民自身安全带来威胁。针对以上新农村建设中常遇到的难题,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和建设, 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生存质量。
3.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核心是发展生产,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增加农民收入。水土保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在对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长期以来, 各地政府和水保部门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一主题, 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竹、退耕还果等举措, 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特色和后续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 实现了农村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4 提高农村水土保持的措施
4.1 加强预防监督,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随着发展工业强县战略目标的实施, 矿产资源开发、公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大量弃土、废渣、建筑垃圾等, 对原地表、土层结构, 植被以及水土保持设施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毁坏, 如果不及时清理, 遇到暴雨季节, 这些松动的泥土、弃土废渣就会被雨水带走, 到处乱流, 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从而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因此, 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加强预防监督工作,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避免因开发建设而破坏生态环境。
4.2 合理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水土保持实施应按照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自然特点, 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 对于农村地区为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提高土地生产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重治坡耕地, 减少水土流失;b.配套坡面水系, 合理利用水资源;c.植造水保林, 增强涵水能力;d.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e.发展特色产业, 如水果林等
4.3 加强后期治理, 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对已治理后的水土资源的进一步治理、保护、开发与利用, 实现水土保持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持续增长, 壮大区域治理开发的综合实力, 不断加强水土保持自身造血功能, 以水土保持效益反哺社会,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并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4.4 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工作, 提高人民水保意识。
针对农村这个独特的治理区存在的人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 水保意识不强的特点, 在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 要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加强水保知识的宣传, 培训, 提高人民的水保意识, 使人民自觉地投身到水土保持的行列当中。另一方面, 也可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村的措施, 通过示范村的作用, 起到传播、带动水土保持工作的目的。
5 总结与建议
水土保持和防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搞好农村水土保持,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改善生态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发挥产业优势, 就能增加农民收入, 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摘要: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 没有良好的水土资源就无法建设新农村。从水土保持的内涵入手, 简述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 并阐述了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以及就如何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部分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丙友, 荣建东, 周彦明.水土流失对“三农”建设的障碍作用及解决途径[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 (3) :53-54.[1]刘丙友, 荣建东, 周彦明.水土流失对“三农”建设的障碍作用及解决途径[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 (3) :53-54.
[2]孙正勇.浅析水土保持与旺苍新农村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1) :158-159.[2]孙正勇.浅析水土保持与旺苍新农村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1) :158-159.
[3]周强.浅析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 (3) :53-56.[3]周强.浅析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 (3) :53-56.
党群关系建设措施 篇2
“五项措施”扎实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为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推进公安工作新亮点,公安局以“大走访”为载体,紧紧围绕“三项建设”这个工作中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抓队伍、亮窗口、促公开、强稳控、办小事“五个”方面工作,扎实推进警民和谐关系建设。
一是狠抓队伍素质建设、筑牢警民和谐关系。我局从解决队伍思想作风问题入手,集中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狠抓队伍思想建设,着力消除影响警民和谐的自身障碍,查找和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有损队伍形象、有损和谐警民关系创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警容风纪不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不作为、乱作为等一系列问题,塑造公安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是狠抓便民措施落实,让服务窗口亮起来。为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真正擦亮服务窗口,该局制定了《公安局窗口单位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按页排码,各个单位定数领取,定期上交,群众办理完业务可直接将意见填写到表上,并且可直接与局长、政委联系,反应情况,政委定期电话回访群众,与群众零距离对话,倾听民声。同时户政、出入境等窗口单位大力推出了微笑服务、当日办结服务、咨询服务、上门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110指挥中心落实领导带班、现场指挥制度,规范了接警员的规范用语,坚持做到文明接警、快速派警、跟踪服务,及时接受报警求助,文明出警,热情服务,切实塑造公安机关的文明窗口,切实拉近警民关系。
三是提高警务透明度 营造社会和谐氛围。为提高警务透明度,打造和谐警民关系,我局全面开展警务公开,各派出所把办案办事程序全部上墙公开,收费执法依据上墙公开,设立监督台,公开照片、姓名、电话、警号,接受社会监督。其他办案单位也都公开了治安、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看守所、拘留所包括会见制度等所有的管理规定全部公开,力争给群众一个明白账,增强公安机关的社会公信力。
四是狠抓治安稳控 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针对夏城区盗窃摩托车、入室盗窃等侵财类犯罪有所抬头,我局强化职能、迅速行动,大力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严打侵财类现行犯罪,通过信息研判平台对犯罪分子的作案时间,地点、规律、手段等进行研判汇总、综合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击防控,巡警、刑警多警种联动,采取便衣巡逻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易发案部位、路段的巡逻布控,对“两
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街头盗窃摩托车现行犯罪露头就打、重拳出击。近日,连续抓获12名现行犯罪嫌疑人,破获盗窃摩托车案4起,入室盗窃案一起,从中打掉三个盗窃犯罪团伙,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全县刑事发案率连续下降,充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治安整治的实际效果赢得理解和支持,扩大警民和谐氛围。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管理措施 篇3
1 医患关系的现状
1.1 患者角度
在2006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其中构建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 自此,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提上了社会发展的日程。医学是个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 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可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利益冲突也逐渐升级, 2005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医院进行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每年的医疗纠纷案件有20~30例[1], 二级医院平均每年的相关案例也有5例左右, 由于纠纷案件所带来的相应的赔偿数目也是非常巨大的, 这些纠纷和赔偿都令医院苦不堪言。而且有73.33%的医院表示曾经出现过医务人员遭患者以及其家属的辱骂甚至暴力殴打现象[2], 对医务人员的身体与心理健康都有极大的伤害。更有甚者导致了医务人员的死亡案例, 这些血淋淋的数据都给医疗机构造成了不可挽救的伤害。而其中引发纠纷的原因更是有各种各样的, 其中有76.67%的医院表示出现过在结束医学治疗之后, 患者据不缴纳相关费用的无赖行为[3];还有61.48%的医院曾经发生过患者因医治无效去世后[4], 家属在医院进行摆设花圈等相关祭祀活动, 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 也向社会散播了诸多的不良因素, 社会影响极其的恶劣, 这些行径也令医院的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1.2 医院角度
同时, 在一次对全国五省市的30所医院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院整体的满意度只有51.3%,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更是只有44.76%[5]。从这些数字中可以清楚直观的看到约有一半的就医患者对医院、医生等其他医务工作者心存不满情绪。这也是医院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 增加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满意度, 这也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有利于医院的相关治疗措施的顺利实行。
1.3 社会角度
相关的媒体记者一味追求新闻的传播度, 对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不能进行正确的报道, 更加没有发挥对公众的正确引导的媒介功能, 反而借由夸大现实的新闻扭曲人民大众的理解。对于这些, 政府的相关部门的相关处理也是欠佳, 比如对待医闹事件, 公安等执法部门因缺乏相关的法规条例, 难以快速开展整治活动。这些惨痛的经历也警示所有的人在以后的类似事件中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解决, 必要时可借助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
2 医患关系改善的措施
2.1 推出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公布施行, 它旨在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疗的正常秩序, 切实的保障医疗行业的安全稳健的发展。该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对医疗事故的定义, 经过实践检验, 该条例适用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并自从施行之日起成功解决了诸多的医疗事故纠纷案例, 切实改善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条例的推出与应用也预示着在未来的处理医患关系问题的道路上, 合理的条例或者法规将会从更加完善的方面规范医疗行为中的各个环节, 有利于促使医患之间走上和谐相处的道路。
2.2 医患关系的换位思考
现在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提倡人性化的服务, 在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在“医”方加强人性服务的同时, 其实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医”与“患”之间应该加强换位思考, 应该相互谅解。作为一个医生, 身担救死扶伤的大任, 他们往往承受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压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得时刻保持清醒的思考力与判断力, 作为患者, 应该在就医的过程中理解自己的医师, 积极地配合意识的治疗。另外患者也要认识到医疗手段目前仍是处于一个不断摸索、不断严谨的阶段, 医生的医疗水平也是有限的, 同时医生应该不断的向患者宣传相关的疾病知识, 以期能够获得病患的肯定, 从而使双方处于一个相互信任的地位进行沟通。
而在获得患者信任的同时, 医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己的医治水平以及心理疏导能力, 并且抽出一定的时间与患者多多交流, 是患者能够清楚自己的就医过程, 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在构建和谐的过程中, 道德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医疗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心。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作为主动的一方, 要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平等的看待每一位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相处关系, 彼此建立信任度。另外还有医务人员在告知病情时应该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在解释的时候避免使用专业用语充分考虑患者的理解水平, 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毕竟患者在就医的时候是处于一种弱势的、求助的地位。其实在医疗过程中, 医方与患方的终极目标是统一的, 那就是治愈疾病, 减轻患者的身体与精神痛苦。在中国现在的国情面前, 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始终是个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7], 这也为患者的就医竖立了一道屏障, 还有就是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也是一个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间接的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 目前而言解决的方法效果不是很好, 有效的途径就是上面多次提到的沟通。
另外在医患关系的纷争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医院,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 应该注意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医院首先也是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的完善医疗基础服务设施, 使医院的相关的检查与检验设备处于先进的水平以确保对病患的诊疗的准确性[8]。医院还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诸如有的医院就开展了微笑服务等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对医院的不满情绪, 缓解了医院的紧张气氛, 是医院更加的有人情味, 这些活动也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这样的举动也减少了医疗纠纷事件的产生, 也使医院的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对于这样的结果,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2.3 其他途径的改善
医院方面作为一个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机构, 应该加强和媒体的沟通, 积极地改变自己在舆论中的被动的地位, 重视媒体的宣传能力, 借助媒体的力量树立民众对医院的信任与好感, 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媒体的夸大性质的负面报道对医疗团队形象的误解。院方也应该积极地与媒体合作,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引导社会的健康理念, 并且通过媒体这个大平台与病患及其家属进行和谐的交流。媒体方面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观点引导大众, 对新闻进行真实的报道, 并在医患关系这种热点问题上多多的给予正面性质的宣传[9], 有效地去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大力地提倡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媒体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 大力宣讲先进的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 让社会上形成正面对待医疗工作者的风气, 争取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
其次就是法律问题, 司法部门的统计显示:法律是有效地解决医疗纠纷的手段[10]。所以相关的部门应该致力于完善我们国家的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医疗纠纷事件提供处理解决的法律依据, 这在未来将大大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3 结语
纵观上述对医患关系的多位剖析与思考, 医患关系的改善离不开政府、医院、媒体、医务人员、患者等多个群体的反思, 还有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开展一切医疗活动的良好基础与有力保障, 医患关系的好与差也直接关系到了医学治疗的有效性。紧张的医患关系的改善势在必行, 因此社会各个方面都要积极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明确自身的职责, 加入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队伍中来, 促进社会的全面大和谐发展。
摘要:现在社会中医患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如今医患关系的这种紧张程度也成为了社会大众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多方面的研究, 本研究就针对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相关的研究与讨论。目前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的产生有政府、媒体、患者本身等多方面的因素, 另外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 但是根本目的只有一个:使医患之间能够和谐发展。本研究将从现状、起因、措施、分析等方面分别进行相关的论述并提出明确的讨论与分析结果。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水珍, 曹增坪, 钱永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品牌竞争力[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9) :54.
[2]李迎军, 李媛媛, 张宏, 等.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12) :87.
[3]张仕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1) :17-18.
[4]永莉.我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举措[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8, 24 (11) :49.
[5]黄劼.多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2) :118-121.
[6]王海荣, 周绿林.CRM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4) :77-78.
[7]闫生方, 李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8) :74-76.
[8]马崸, 江启成.“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启示[J].山东医药, 2012, 52 (16) :96-98.
[9]苏婵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 (6) :74.
关于改善员工关系管理的措施 篇4
员工关系管理,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和谐。建立健全维持良好员工关系的手段,表现在:
第一,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及 时 准 确 的 信 息 是 企 业 决 策 的 基础,很多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准确度低,不能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员工关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为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第二,员工参与管理。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必须重视员工对管理的参与。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员工代表表达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理解接受管理方案的过程,参与不是员工一切说了算,不是员工的盲目抵制,是“我们”兼顾各方利益共同决策的过程。
第 三 ,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企业员工关系的最直接的表现,这些具体制度反映了企业的人才观,即对于人才,企业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首先,希望这种观念是清晰明确并且强有力的;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必须能把员工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整体利益中去。
第四,慎重处理裁员时的员工关系管理。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裁员或者变相裁员成为很多企业的应对之策。然而,在企业发展好的时候提倡要同舟共济,一旦遇到风浪就把员工从船上往水里推,这样的裁员只会让员工彻底看清企业的无情。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把人员冗余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变废为宝。
第五,建立员工援助计划。在员工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企业伸出援手,会让所有的员工感觉到温暖。在建立员工援助计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援助基金;二是明确援助计划的组织保障,这样的组织通常是工会或者人力资源部,这样的援助是企业职责的一部分;三是确立援助标准,什么事项、什么人有资格享受什么水平的援助;四是确保援助计划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
从长期看,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共同的愿景和梦想,为此,要做到:
第一,加强企业家自身的修炼。真的企业家是一个领袖,具有领袖的风采和极强的人格魅力,善于搭建团队并领导这个团队去管理企业,他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平台而不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第二,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人性假设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即X理论与Y理论。人是复杂的、多面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员工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完善对员工的人性假设的最终目的是从人性的角度确定对不同员工的管理方式。
探讨门诊护士构建和谐关系的措施 篇5
1措施
1.1 注重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护士的仪表装饰要适度、得体, 举止行为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护士要做到端庄、典雅, 坐、立、行要符合护士职业要求, 表现出护士专业独特的职业。
1.2 提高综合素质
每个门诊护士都应具有高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精通门诊的常规工作, 熟记常用检验项目的正常值及意义, 熟悉本院常见病的症状、治疗、护理、用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便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因此, 门诊护士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加强门诊护士各科知识的学习:门诊患者来自各行各业, 形形色色, 文化不同, 如何接待好每位患者是每位门诊护士所面对的问题之一, 这就要求门诊护士具备各方面的知识。
1.3 掌握与患者交流技巧
护士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注意交流技巧, 讲究沟通的艺术。语言是人类的交往工具, 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工具及途径。门诊护士应学会重视对语言的学习, 注意积累谈话的经验和技巧, 亲切地称呼、礼貌地问候, 灵活准确地回答。为了方便护患沟通, 门诊护士还应掌握普通话, 熟悉本地语言及多种方言, 正确运用语言技巧,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1.4 注意细节, 相互理解, 减少矛盾
门诊护士要做好诊疗的前期准备工作, 方便医患诊治, 减少患者候诊时间。照顾好老弱患者, 对不熟悉就诊程序、不熟悉医院环境的患者要耐心指引。
1.5 妥善解决已经发生的矛盾
门诊医患矛盾时常发生, 除了护理人员自身原因造成的矛盾外, 还有许多由他人引起的矛盾, 这时, 门诊护士一下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 尽量为患者解决问题, 多解释、多做自我批评, 确实解决不了的矛盾可请上级领导处理, 一定不能使矛盾扩大。
1.6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医院是治疗疾病的场所, 更是健康教育的地方, 门诊护士应运用自已的专业知识, 准确地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护理、用药及预防知识, 做好健康教育。
2小结
论森林病害流行和营林措施的关系 篇6
1 人工纯林是发生森林病害的重要场所
根据研究发现, 森林中发生流行性病害虫威胁可归纳成三个条件:首先, 在森林中存在大量的流行性的病原体, 并且它们的侵染力相对较强;其次, 在森林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寄主;最后, 森林环境符合病害虫的生存。在自然条件下, 森林中的病原体大多都是微生物, 通过寄身在林木当中来分解树木, 极大的降低了树木的存活率。事实上, 森林中出现的病害现象也就是病原体在某种条件之下分解林木的一种自然现象, 也就是说, 病原体、病害群以及树木等都是森林生态系统当中的一部分, 只有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才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自然生态环境当中, 不管是原始森林还是次森林, 其中的病原体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数量一直都处于可控的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之下, 森林并不会发生流行性病害, 也就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对于木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再加上人们对于营林措施与森林保护并没有加以重视, 在森林中大量种植灌木、乔木等人工纯林, 这就直接影响到森林的生态系统,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由于人工纯林的树种单一, 稳定性不足, 一旦在其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侵染力较强的病原体, 就会导致病原体大范围的扩散, 从而影响到造林的成活率。有些地方为了单方面提高经济效益, 在造林过程中种植混交林, 从短期利益来看, 它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 它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生态系统, 导致林木、病原体以及病害群之间的体系失去平衡, 这就发生的森林病害现象。挺次在营林与造林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造人工纯林, 建立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防止森林病害现象的发生。
2 营林措施在森林病害现象中的作用
目前, 我国各地区虽然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生态平衡达到平衡的状态, 但是从严格的角度来讲, 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营林措施在森林病害中的重要性以及作用, 对其重视程度并不高, 因此工作人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森林病害现象, 导致森林病害流行愈加严重。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营林措施在森林病害现象中的重要性, 然后根据标准要求来采取有效的营林措施, 避免病原体大范围的侵染, 影响到森林的成活率。
2.1 对苗木做好检疫工作
此项工作是防治森林病害措施的基本工作, 在采购或引进树种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然后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树种进行检疫工作。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 曾经在森林中出现了一种严重的森林病害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检疫工作, 导致引进或者采购的树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对于病原体的侵染并没有较高的免疫力, 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 对苗木做好检疫工作至关重要。在育苗的过程中, 国祚人员需要对树种进行严格的筛选, 通过土壤消毒、合理施肥等一系列营林措施来降低森林病害发生的概率。
2.2 因地制宜
在实际的选种造林树种时, 一定要因地制宜, 严格符合当地生态环境情况。减少人工纯林的现象发生, 营造科学合理的混交林。混交林植物种类多样化, 空气湿度大, 可以给鸟类以及对森林有益的生物提供有利的生存条件, 从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生态食物链, 促使微生物与病原体的相互抑制, 有效的阻止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和蔓延。另外, 混交林还能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 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相对平衡。
2.3 营林措施
营林措施的管理和实施是防止病害流行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讲, 森林病害大流行主要是因为营林措施管理不当, 实施力度不足造成的。只有定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除草、松土、间伐抚育、修枝等营林措施, 才能有效的改善林分的生长环境条件, 有效的促使幼林健康成长, 有效的阻止病原体对幼林的侵染, 减少病害的流行和危害性。当林分郁闭成林后, 我们需要按照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征, 对其采取恰当的透光伐和卫生伐的营林措施, 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止病原体的繁殖和侵染, 从而减少森林病害的流行现象发生。另外, 对于一些危害性较大, 且难以防治的森林病害, 应该选育抗病能力强, 生长特性好的树种进行造林, 尤其是严重的病区更应选择抗病树种进行造林, 通过这种营林措施来降低森林病害的传播。
3 结论
总的说来森林病害是森林生态体系中一种常见现象, 由于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以及人工针阔混交林的生态体系中, 各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保持着相对的平衡, 因此, 森林病害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人们对营林措施和森林病害流行的问题和关系认知不足, 出现人工纯种林、育苗、选种不科学等情况, 破坏了森林生态体系, 导致了森林病害的流行和扩散。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认知营林措施在森林病害流行问题上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合理、严格执行各环节的营林措施, 有效的防止森林病害流行性的产生, 降低经济损失,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目前, 我国在各大地区开始了人工造林工作, 但是根据调查发现, 人工造林中往往存在着各种森林流行病害, 直接影响到林木的存活率, 据此, 人们也曾经采用了一些防止措施, 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于森林病害流行的关注与重视程度不高, 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防止森林病害的威胁。本文就森林病害流行与营林措施的关系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造林,森林病害,防治措施,营林措施
参考文献
[1]褚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及营林技术[J].现代园艺, 2013 (2) .
[2]莫素彩.浅谈营林技术与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关系[J].广西林业, 2006 (4) .
党群关系建设措施 篇7
一、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危机, 是指重大医疗事件之后, 患方或患方聚众大闹医院事件, 或者通过媒体过度渲染或炒作, 损害医务人员名誉及生命健康权的事件。[1]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不甚乐观, 形形色色的不良医患事件屡见不鲜。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做了一项医患关系的调查, 对全国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医患关系很好或较好的比例是36.4%, 一般的比例是42.9%, 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是20.7%。[2]医患危机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性、高扩散性、高关注性的国计民生问题, 合理有效地缓解医患危机, 改善医患关系,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二、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从“医”的角度界定
1. 医疗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正当经济竞争现象。医疗商业贿赂主要发生在药品、设备采购等方面, 医疗人员为了从中获得回扣、折扣、捐赠等不合理经济收入, 购买昂贵药材、药品。
2. 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就是不必要的医疗、多余的医疗, 甚至不良后果和危害的医疗, 是与医疗目的背道而驰的名义上“医疗”。与过度医疗有关的概念, 还有过度检查和防御性治疗等。“走廊医生”事件就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 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对患者进行诸多不必要的检查、治疗, 甚至还是有害的治疗。
3. 医疗资源不规范获得。
医疗资源不规范获得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未经患者同意, 泄露患者隐私, 变卖患者器官等非法利益行为。
4. 不规范收费。
由于医院具有收取医疗费用的权利, 医疗机构在向患者收取医疗费用之时, 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物价政策, 不按照医疗收费标准收费, 没有依据收费, 由此造成看病贵等问题。
(二) 从“患”的角度界定
1. 医疗“红包”现象。
由于社会医疗资源匮乏, 社会信任度不高等原因, 医疗“红包”现象蔚然成风, 甚至不送“红包”反而不正常。更有甚者, 医务人员公然向患者索要“红包”, 这势必给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被精神病”现象。
“被精神病”现象是指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个人, 为了某种特殊利益关系, 给予与该目的相关的当事人精神压力, 甚至送往精神病医院。患者自身因身体原因, 已经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 再“被精神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3. 受传统文化影响。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普通百姓存在这一种身份卑微之感, 没有众生平等的生命意识, 在严重疾病的极端情况下, 不仅有轻生的心理, 甚至带有同归于尽的报复心理。
(三) 从“医疗行为”角度界定
1. 沟通交流不畅。
医疗过程是一个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 患者向医务人员反映体征, 医务人员向患者传递治理措施。但由于知识层面的不对称, 加大了医疗过程中互动交流的困难度, 甚至出现医务人员厌烦、置之不理等极端现象。
2. 管理措施不严。
医院关系仅限于医生与患者, 缺乏第三方监督管理部门, 由于医患关系特殊, 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医患关系应对措施
(一) 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合作医疗保障机制, 充分考虑中低收入水平的医疗服务需求。改变城乡医疗服务资源不合理局面,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均衡化发展。此外, 加大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 严格规范医疗行为, 抵制商业贿赂、过度医疗、医疗红包等恶性就医现象。
(二) 完善医患纠纷法律法规,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目前,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 医闹和非法行医时有发生, 对于医疗问题要依法解决, 加强法律对医患双方权利的维护, 加强对“医闹”等扰乱医疗秩序行为的法律惩罚, 加快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制定医患关系法律条例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医德医风的制度化建设, 以解决医患冲突, 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3]
(三) 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 公正监管医疗行为
建立第三方医疗服务监管机制, 避免医患之间特殊的关系而给患者带来不为人知的过度就医、医疗贿赂、不规范收费等现象发生。同时, 加强医院内部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切实维护广大患者的知情权。
(四) 加强医患沟通, 解决医患矛盾
医生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 医生应理解患者治病心切, 患者也应体谅医生忙碌, 理性看待治病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随着医患危机的不断加深,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医患关系现状, 从医、患、医疗行为三方面分析医患危机因素, 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佳, 王伟, 程实, 高凯.中国医患危机管理体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13 (3) .
[2]吕兆丰, 王晓燕, 张建等.医患关系现状研究分析——全国十城市典型调查[J].中国医院, 2008, 12 (12) :25-31.
党群关系建设措施 篇8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讯业、商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 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为基本目的。虚拟经济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 它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对实体经济做出一定形式的反映。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 “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 它主要指金融业。“虚拟经济”目前尚未成为学术界通用的概念, 人们较多使用的是"虚拟资本".在马克思理论中, 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 资本的所有者以股权 (或股票) 形式所持有的资本。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 “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 (第二券, 第340页) 。由此来看, 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 也不仅包括货币市场, 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 是一个含盖金融业的概念。在历史过程中,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并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从这方面说, 虚拟经济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过发行和交易相关票券, 透明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 引导资金流动, 促进和调整经济资源在各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间的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促进企业组织制度的完善 (例如, 没有股权分散、股票交易, 则没有现代股份公司及其内部治理结构) , 同时, 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 促使实体经济部门运作风险的分散。
具体来说两者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1 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这表现为三点:第一, 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 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 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 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 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 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 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 相比较而言, 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 会更加现实, 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 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 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 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 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 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 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 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 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 则会小一些。
1.2 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 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 而是现实。因此, 它不是吊在天上, 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 还是它的发展, 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 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 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 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 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 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 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 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 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 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 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 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 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 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 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 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2 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
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处理, 不然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正常发展。那么, 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原则有哪些呢?一是一视同仁原则。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 因此, 我们就应对它们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 而不能对任何一方采取歧视态度, 以免顾此失彼。二是统筹兼顾原则。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而就不应该对它们任何一方采取偏颇的态度, 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 在战略的部署上, 在人才的培养上, 在措施的运用上, 都应统一谋划。三是均衡发展原则。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对整个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它们的速度发展上, 在它们的规模形成上, 在它们的比例确定上, 在它们的计划安排上, 都应相互兼顾。四是协调一致原则。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还会告诉我们,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式或形态, 它们各自的运行方式、经营特点、行为规范、内在要求、营销策略、服务对象等, 都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 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矛盾。其具体表现是, 要么是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而独自发展, 要么是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事实证明, 后者是主要现象, 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因此, 为了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出现, 就必须要强调协调一致的原则。
综合上述, 为了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就必须坚持一视同仁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均衡发展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
摘要: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 (如债券、股票) 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我们必须发展虚拟经济, 做强实体经济。为此, 本文针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党群关系建设措施 篇9
1 森林资源的现状
目前, 我国对森林采伐的制定管理制度相对来讲还不够严格, 尤其是对森林的采伐量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计算, 过量采伐的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出现以下问题:由于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有一部分开采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大量的砍伐树木, 却没有为树木的生长周期问题考虑, 这种做法不仅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而且还会导致森林的面积逐渐减少;自然灾害也是破坏森林资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 在森林中发生一场火灾就可以一次性烧掉几千棵甚至上万颗树[1];还有泥石流, 严重影响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在采伐过程中, 伐木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计算, 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这不但会浪费森林资源, 还会对当地领域的地质造成影响。例如, 水土流失等现象。所以说,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森林资源的影响非常重大[2]。
2 森林采伐与保护的关系
2.1 合理采伐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在对森林采伐过程中, 需要合理的对其进行采伐。在采伐的数量中进行科学的计算, 根据科学的计算进行合理采伐这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但过量的采伐就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在过去的几年中, 由于我国对森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对森林资源大量的采伐而不进行保护, 结果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 出现过度采伐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 对森林资源大量采伐, 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自然灾害的发生使森林面积减少, 并造成一定的破坏;在森林开采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 导致森林资源的浪费。所以, 在实际的森林采伐过程中, 需要与森林保护相结合, 通过科学计算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采伐量, 合理采伐不但可以使经济效益有效提高, 还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发展[3]。
2.2 采用科学的采伐方法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
在对森林采伐的过程中, 需要采用科学的采伐方法, 这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的科学采伐方法主要体现在:对需要重新造林的生长成熟林区不应该全部都进行采伐, 需要留住少量的树木, 以减少水土流失等灾害;在对森林进行采伐的过程中, 应该有选择性的对其进行采伐, 这样不但可以对树木的结构进行有效调整, 而且对固沙防风的防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使水土流失的现象减少, 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可以有效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 合理选择采伐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在对森林采伐的过程中, 对森林资源有选择性的进行采伐, 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但如果选择采伐方式不合理, 就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合理对森林选择采伐, 也为后续的森林资源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4]。所以, 合理选择采伐在对森林采伐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应把握以下几项内容:根据树木的成熟度来确定是否应该被采伐。如果是完全成熟的树木就可以被采伐, 这部分树木就是合适的采伐木, 可以对其进行适量的开采, 这也是对森林资源的良好保护[5];对森林采伐还需要结合生态环境的要求, 对森林采伐的过程中, 需要把老龄化的树木、病腐的树木和非树种等进行采伐, 这样可以保证所培育的树种良好的生长。因此, 在合理选择伐木中, 需要考虑到其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从而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稳定发展。
3 实施森林采伐与保护的对策
3.1 合理采伐,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为了加强保护森林资源, 我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需要加强对对森林采伐进行监督, 定期检查采伐量, 多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如果采伐量超过了社会的正常需求量, 就会形成资源浪费, 所以应加大监督力度, 如有发现随意乱砍乱伐现象, 立即制止, 并作出相应处理。在森林开采过程中, 要在对其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运用科学计算法计算的采伐量进行合理采伐。另外, 由于在秋季, 森林里的多也比较多, 再加气候干燥的时候, 很容易发生火灾, 对于这些自然变化, 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各项保护措施。开采部门需要定期对人员进行防患意识培训, 重视各项伐木的原则, 确保森林资源处在一个稳定的生长空间。因此, 为了可以让森林资源持续为人们提供资源, 这需要做到一定的保护措施, 合理进行采伐, 珍惜森林资源。
3.2 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按照科学的方式对森林进行合理采伐, 会促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如在对森林采伐中, 要保留一部分树木, 这样会起到地面保护的作用;同时, 也便于栽植小树苗, 有助于人工造林。另外, 在对森林进行采伐之前做好相关调查和分析, 确保采伐之后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从树木的成长时间来看, 有的树木成长时间短, 而有的树木成长时间长, 这需要在采伐中进行合理分配, 使森林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3 促进平衡发展
在实际的采伐中, 需要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基础, 不可以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中的树种有很多种, 根据其种类的不同, 分配种植的地理位置也应不同, 采伐法中为了起到保护的作用, 还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对各种树木的生长年限和成熟期有一定的了解, 根据成熟年龄确定其采伐的种类, 这样合理的采伐, 实现在对森林采伐过程中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采伐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环境情况发生变化, 可能在采伐中遇到的一些老龄化的树木、病腐的树木和非树种等, 可以先对其进行采伐, 这样扩大了树种的生长空间, 促进树种良好的生长。所以, 采伐树木的选择可以促进森林采伐和保护平衡发展, 实现采伐和保护共同进步。
4 结语
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工作。在森林采伐过程中, 对森林进行科学合理的采伐, 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另外, 还需综合了解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 不仅可以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还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正确利用。本文根据森林资源的现状, 对森林采伐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在才森林采伐中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森林采伐。另外, 还需对森林的分布特点进行全面的认识, 实现生态平衡。结合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森林进行采伐, 进而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快速有效发展。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林业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说到森林采伐, 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对林业资源的破坏行为, 但这种认识观是不合乎情理的, 合理的森林采伐是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基于此, 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 对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了实施森林采伐与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采伐,林业,森林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宜连, 聂学山, 吴晓光.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关系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12 (2) .
[2]曹彬.赫章县林地资源保护现状与建议[J].林业科技情报, 2012 (2) :27-29.
[3]邢玉琴.浅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J].林科技情报, 2011 (1) :16-17.
[4]于龙, 周新江.林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 2013 (4) :32-33.
【党群关系建设措施】推荐阅读: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06-16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李军鹏07-15
推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10-05
建设良好高校师生关系07-20
城市建设与公共关系05-18
党群档案09-12
党群书记致辞07-31
党群共建做法08-01
三项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