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与艺术

2024-08-27

技巧与艺术(精选12篇)

技巧与艺术 篇1

作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话, 即使是任课教师也如此。我们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都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都想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早日成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尤为重要, 其中谈话是一个重要环节。我从事一线教学十余载, 我发现与学生成功的谈话, 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心情愉快, 气氛和谐, 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但失败的谈话可能会导致矛盾, 使学生和教师情绪对立, 有的学生甚至走向极端。职业高中学生成绩相对较差, 自尊心强, 我认为教师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技巧, 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 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乐的歌声、误入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第一, 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态度和蔼, 语气亲切。这样, 学生易于接受, 敢讲真话, 会向你敞开心扉。

第二, 教师与学生谈话宜采用讨论式。在学习与集体生活中, 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难题, 当学生与你讨论时, 意见可能有分歧, 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宜和学生进行讨论, 层层剖析,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 切忌生硬训斥, 让学生充耳不闻, 口服心不服, 感到迷茫。

第三, 教师在与学生交谈时可变换角色,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与教师之间有着莫名的隔阂, 教师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 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 或从学生喜欢的电影明星、体育明星谈起, 或在课外时间与学生一起打乒乓球、打篮球, 大家在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入话题。此时, 你跟学生的距离就近了。

第四, 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俗话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师应避免高谈阔论, 用大话说教, 处处加以批评指责甚至苛责。激烈的言辞, 学生并没有听进去, 反而带着恨老师的抵触情绪, 或当做耳旁风, 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报复情绪。其实, 做老师的要多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夸奖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 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提高信心和力量, 帮助学生扬长避短, 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第五, 和学生谈话应多一点幽默感。学生各有差异, 对内向、不善交谈的学生, 教师不要大声责骂学生, 应根据学生的神态和动作, 设计几个玩笑, 缓和一下气氛, 再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六, 与学生谈话态度要真诚, 亲切, 有时可带一点自我批评。当老师与学生在某个事件上关系比较紧张时, 做老师的不能一味地以师长的面孔自居, 说说自己哪方面对学生关心不够, 自己应负哪些责任, 对学生的态度生硬等。这样, 学生反而不好意思, 会自觉查找自己的责任, 会学着理解和体谅老师。

第七, 对学生在交谈中说出的小秘密, 要绝对保密。十七八岁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 即使学生犯了错, 教师也不能动辄“请家长”, 相反, 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错误辨明是非, 又要为学生保密, 不让学生面子扫地, 背上思想包袱。

第八, 教师与学生谈话时, 应当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在学校生活中, 学生也会碰到一些烦心的事情。当学生愿意跟你探讨这些问题时, 教师千万不要教他们避开烦恼, 消极避世, 而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 分析事物, 积极地处理矛盾, 并帮助学生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总之, 要想学生接受你的教育, 首先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重视与学生谈话的技巧与艺术性, 与学生的谈话才会愉快、成功,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情操高尚的人。

技巧与艺术 篇2

说话的艺术一、怎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造成说话不得要领的因素

(1)内容上的——如说话目的不明确;把握不住话题;对突出现象缺乏应变能力。

(2)技巧上的——如说话缺乏条理;思维混乱;词不达意。

2、纠正的方法

(1)勤学苦练,树立自信心

首先是要大胆,否则说话自己先哆嗦,思维就跟不上去了,心乱了,自然会语无伦次;其次是兴趣,平时我挺喜欢与别人讲理,俗一点叫”抬杠“,文雅一点是”理越辩越明“;再就是掌握一点谈话的技巧,《演讲与口才》等杂志中这类实例是很多的。

(2)写——背——说三步训练法

(3)尽量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4)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总结:一是大胆,二是兴趣,三是技巧

说话的艺术二、正确理解”言为心声“

话题辑录,学生分组,选择话题,讨论。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机,如果你曾参观过某个旅游景点,请你谈谈旅游的收获。当然,如果你没去旅游,也请你就作为一种现象--”旅游经济“谈谈自己的看法。

2、在一次班级竞聘会上,你准备应聘班长,可是,这时你听到一句冷言冷语:就你瞎逞能!你怎样回答这句冷嘲热讽?

3、威海市今年夏天定量定时供水,你对此作何感想?

4、今天开的是新教材培训会,作为经历旧教材熏陶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你对教材改革提供那些建议或意见?

5、请你就某一项最新科技成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6、请你就某一新闻热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7、在不远的将来,当你填报高考志愿时,你是选择你喜欢的专业还是那些”热门专业“?

8、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9、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过生日”大操大办“现象颇有微词,中学生们却乐此不疲。你怎么看中学生过生日”大操大办“?

10、电子(电脑)游戏,家长对此恨之入骨,学生对此欲罢不能: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请你从学生的角度谈谈学生玩游戏的利与弊。

说话的艺术三、怎样把话说的机智、幽默

美国演讲专家理查德即兴演讲的”四步曲“

如何做好即兴演讲,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难堪的境地呢?美国演讲专家理查德总结了一个即兴演讲的”四步曲“,这四步是:

1,喂,喂!

2,为什么要浪费这个口舌?

3,举例。

4,怎么办?

说话的艺术四、说话要注意文化传统背景

提倡咬文嚼字

明确:例子分析道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明确:本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适当先援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

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说话的艺术五、成功演讲的突破口

珐琅表,技巧与艺术的融合 篇3

这种极其精美和复杂的工艺同样被瑞士各个品牌的制表大师喜爱不已。珐琅表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四种:掐丝珐琅、微绘珐琅、雕填内刻珐琅和精雕透明珐琅。制表大师在单调的金属上施展魔法,为手表增添了明艳的色彩。混合的矿物在高温中氧化,化蛹成蝶,成为美丽的图案,珐琅表也因而具有了灵性。腕间的珍宝以此而价值连城便也不足为奇。

掐丝珐琅工艺最复杂

掐丝珐琅是所有珐琅工艺中最复杂的,却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能引以为傲的珐琅工艺,著名的“景泰蓝”就是掐丝珐琅的一种。掐丝珐琅大约在14世纪传入中国,与中国已有的金属、镶嵌工艺融合,在造型上完全民族化,更在明景泰年间达到一个巅峰。高超的工艺只是提高艺术性的前提,让珐琅器和珐琅表真正绽放光彩的是艺术设计的用心。

掐丝珐琅表精品鉴赏

百达翡丽推出5077天堂鸟系列,选择羽毛极其美丽的天堂鸟作为主题。这四款表上的四种天堂鸟走的是写实路线,天空般晴朗的蓝底凸显了天堂鸟明艳的色彩。虽然掐丝珐琅工艺本身的特点无法再现天堂鸟羽毛的柔软、纤细,但是对颜色微妙变化的良好把握,逼真地再现了天堂鸟五光十色的羽毛。

“世界时区表之父”Louis Cottier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世界时区表,令腕表热爱者兴奋不已。百达翡丽5131腕表优化了Louis Cottier大师的设计,让包括城市圆盘和24小时刻度环在内的世界时间装置和腕表的运转体系完全分离。这样人们不仅可以只需轻按一下按钮就调换城市时区,而且丝毫不会影响到机芯的精确性和分针的运行。加上运用经典的掐丝珐琅技术,将风格独特的彩色世界地图嵌在表盘之上,既是美丽的艺术,同时又与这款腕表世界时区的功能相契合,可谓相得益彰,也由此吸引了众多鉴赏家的青睐。

掐丝珐琅工艺特点

在金属胎底上,先用金属丝线勾勒出图案的轮廓,使用天然黏合剂固定,然后焊接到金属胎上。再将不同颜色的珐琅釉料填充到勾勒好的轮廓里,这些珐琅釉料由研磨成细粉的矿石和金属氧化物构成。将金属片放入温度在850至900摄氏度的特制火炉中焙烧,釉料会因高温而改变颜色。

由于不同金属氧化物改变颜色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珐琅作品可能经过无数次焙烧。最后磨平金属细线,再用一种无色透明的珐琅层加以保护。国产“熊氏珐琅”的独特之处是使用仅有0.04毫米的24K金丝在纯银或金胎上勾勒图案。

微绘珐琅运用最广泛

微绘珐琅是四种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它的创作完全依赖彩绘师的笔尖,可以在上面尽情地发挥工匠的创作力。也可以说,是首先有了才华横溢的彩绘师,才铸就了今天的彩绘珐琅盘。珐琅虽美,但风险也很大:各种釉料绘制在盘面上时不能混色:其次,在进炉烧制后图案的轮廓是否变得模糊是微绘珐琅的风险,但也是其价值所在。除了合理考虑釉料的流散性和烧制过程中水分的挥发性外,特制的针笔和显微镜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微绘珐琅技艺是非常难得的,需要数十年的学习和经验,以及惊人的耐心与细致,而彩绘师选择描画的主题更至关重要。

微绘珐琅表精品鉴赏

西方绘画一直善于把握色彩,自古至今的大师和名作数不胜数,为微绘珐琅的临摹提供了大量题材。积家对Master Minute Repeater三问手表进行珐琅彩绘装饰,选择了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委拉士开兹的《镜前的维纳斯》和安格尔的《海中升起的维纳斯》。四幅关于爱神维纳斯的名画浓缩了西方文化的魅力。奔放多情的女神,充满生命力的裸体,以最直接的方式宣告着人本精神、开放的态度、对爱与美的赞美。

中国的微绘珐琅表盘也不乏人物画,略去邓小平这种伟人肖像不谈,同样是女性题材,昭君出塞反映着中国人的美学。“熊氏珐琅”在微绘珐琅的题材上融贯中西,既有对西方名作的描画也有对中国山水画的临摹。能否创造出更多、更精彩并且体现中国艺术精髓和特色的作品,“熊氏珐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微绘珐琅工艺特点

先在金属表盘上覆盖一层抗变形的珐琅釉,烧制出没有一点瑕疵的盘面。彩绘师在表面涂上数层白色珐琅釉,才开始绘制。彩绘师要用特制的针笔,以高倍显微镜作为辅助工具,用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细心绘画。

再用高温焙烧,让色彩不断加重,直至发出夺目的光彩。因为每种釉料受热后颜色变化不同,往往需要多重上色搭配多重烧制才能完成。最后涂上无色透明釉,保护表面并且使色彩更生动,画面更逼真。

雕刻内填历史最古老

雕刻内填是四大珐琅工艺中最古老的一种,先利用雕刻、敲压等工序将图案在被制作盘面上做出一些凹槽,这就像一个个分别制作的整体色块。经过分别填充,再进行烧制。内填珐琅的难点在于首先将要制作的图案成型,复杂的造型往往要有几个大的模块组合而成。深抠细节,往往需要更多的细小“配件”。虽然费时费力,但成品细腻,整体感很强。此外,由于各个模块彼此独立,烧制过程中万一出现意外,损失要比彩绘珐琅与掐丝珐琅低。除了手工雕刻如今也有不少机器雕刻的内填珐琅。雕刻内填珐琅能否做出新意和创意,成了在众多珐琅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雕填内刻珐琅表精品鉴赏

为庆祝伯爵表参与威尼斯Ducal Palace公爵官大钟修复工程圆满完成,伯爵表特以此大钟为灵感,推出一只独一无二的Polo Tourbillon Relatif手表。这款珐琅装饰的手表外观设计完全脱胎于Ducal Palace公爵宫大钟,天蓝色调与满天繁星图案都来自古老的大钟。大胆创新的陀飞轮设计更值得品味。仔细看表壳侧面,就会发现让人惊叹的侧影。白金上浮雕出威尼斯的城徽双翼雄狮和点点繁星,再填入珐琅,浴火后的银色雄狮在蓝色珐琅的衬托下闪闪发光。

芝柏也并未丢失掉精细的制表传统,从芝柏ww.tc珐琅腕表表盘上的彩龙珐琅绘中就可以得到体现。这款表表盘上中国彩龙的图案是珐琅大师们利用凿子在金属片上雕塑而来,然后在挖空的地方注入一层又一层的珐琅,再放入800摄氏度的高温窑进行焙烧,以使珐琅玻璃化,之后大师们还会用钻石刻刀

进行打磨,并进行上釉,以使最终的珐琅图案拥有灿烂夺目的色彩。在这整个的珐琅图案制作当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容忍任何的疏忽,而从最终在这个表盘的有限空间上呈现出的一条栩栩如生的中国巨龙,可以看出芝柏制表师们也的确未曾容忍任何一点瑕疵。

雕刻内填珐琅工艺特点

金雕师先在金属胎上雕凿出图案,在雕凿出的轮廓内预留出凹槽。金雕师要以不同粗细的线条构成生动的图案,彩绘师再将珐琅填入凹槽,以超过800摄氏度的高温窑烧制。经过多次重复填入珐琅和烧制、打磨,最终形成平滑且富有光彩的作品。

精雕透明美感最纯粹

所有美丽事物都来自最初的本质,精雕透明珐琅强调的就是珐琅的原始之美。单色透明的珐琅无需语言,你只需要感受单纯的颜色和雕饰纹路的美感。

精雕透明珐琅表精品鉴赏

伯爵Altiplano精雕透明珐琅手表,男表是低调的淡灰绿色,女表是象征高贵神秘的紫色,颜色本身就是有情绪的。伯爵以少见的“Panier”与“Basket-work”为雕饰纹路,展现出强烈的几何视觉效果。极简的外观设计与伯爵制430P超薄手动上弦机芯相得益彰。伯爵表又将精雕透明珐琅作为底色背景使用,用微绘珐琅技巧绘制上优雅的兰花,让纤细的花瓣在表盘上绽放。

“熊氏珐琅”使用明快的浅黄色透明珐琅,搭配放射性的雕刻纹路,突出纤细的罗马数字,力图打造简约的表盘,显示出了向国际化靠拢的意图。中国制造珐琅表的历史虽然比西方短很多,但是中国人自古心灵手巧,擅长各种手工艺品的制造,中国人在珐琅制作上的精湛工艺,已受到国际上的高度关注。

精雕透明珐琅工艺特点

在精雕出装饰纹路后的金属胎上,覆盖一层透明且带有彩色的珐琅。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强化精雕的纹路,还可以保护胎面。精雕透明珐琅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作为微绘珐琅的底色处理。

珐琅表太多由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讲究,而且制作过程还有许多不能预测的因素,例如烧制时受热有所不同等,即使用同样的釉料也未必能烧出一样的色彩。珐琅表的这一妙处,几乎使每一只珐琅表都具有收藏的理由。

“管”的技巧与“理”的艺术 篇4

“管”的技巧一: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常说, 教师管理学生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但是教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你不是学生, 学生也不是你, 师生永远不能融为一体;学生永远不可能了解教师真实的生活, 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眼中的学校生活和学生眼中的学校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 教师和学生因为角色的差异必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无数事实证明, 与学生走得太近的教师, 往往深受其害!与学生交往“掏心掏肺”, 和学生“打成一片”, 时间一长, 教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殆尽, 学生就会慢慢忘记教师的身份, 把教师当作“朋友”。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 学生就会质疑教师的管教行为, 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当教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后, 除了失败, 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也包括作为教师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教师管理学生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弈的过程, 几个回合下来, 一旦学生发现教师“计止此尔”, 那教师就“大大不妙”了。因此, 教师必须灵活地变换管理的策略, 使学生面对你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结果, 而这也有赖于适当地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教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须的。这里的关键是要保持教师应有的权威。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不与学生开低级的玩笑;在与学生交流时, 多谈公事, 少谈私事, 时时让学生意识到你是老师, 是一个管理者。

“管”的技巧二:坚持原则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 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特别是无原则地放纵学生, 做了就是失去了做教师的原则和立场, 不但同行不赞同, 学生也会打心底里“小瞧”你。比如有些任课教师, 碰到学生违反纪律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种做法必然招致学生的轻视和不尊重, 最终自食其果。接触具体工作中我们发现, 违规犯错的学生, 总有许多理由是可悯的, 不根据具体情况施以适当的教育, 就是不懂教育之道, 但考虑具体情况不能排斥原则性, 违规犯错就要接受批评这样一个大原则, 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遵循。

坚持原则首先表现在管理上要谨言慎行, 做事公正。“沉疴用猛药”, 对于一些出了名的“问题班”““问题学生”, 要敢于“重拳出击”。学生一般不会在意你说了什么, 而是看你做了什么。谁都知道, 压力越大, 学生反弹也会越大, 个别学生总能找到班集体以至学校管理中的任何一个漏洞。因此, 要谨防来自学生中的“暗箭”, 关键是要做事公正、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对一个学生进行无数次的批评, 但要切记, 每一次的批评都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针对的不是具体的事, 而是某个个人时, 教育就归于失败了。

其次, 坚持原则还表现在发生冲突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校园里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有时候你教的学生与别的教师发生冲突了, 学生拉你去帮忙, 或者在你面前哭诉, 通常这种情形中的教师都是有疏失的, 或者教师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有过分的言行。此时, 你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 绝不可帮学生去“出头”, 否则, 你就是丧失了立场。几个月之后, 人家师生言归于好, 就算没有言归于好,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学生毕业之后, 你和当事教师抬头不见低头见, 到那时, 就是“仇人见面, 分外眼红”了, 到时如何收场?还有一些教师, 在和其他教师有矛盾时, 竟然“发动”学生或者家长去告那位教师的状, 这是典型的采取了下下之策还自以为“得计”的行为, 这样的教师, 基本上都是要自吞苦果的。所以, 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要站错立场。

“理”的艺术一:勤与学生沟通

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是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怎样才能使沟通的效益最大化?要知道, 沟通是否有效, 是否成功, 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一次不成功的师生谈话不是零效果, 而是负效果!我们一些教师钟情于使用谈话的方法, 但常常忽略效果问题。

有一些教师耐心细致, 工作有热情, 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 一律作为思想认识问题看待, 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地说个没完没了。这些教师, 动机无疑是好的, 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 缺点就是没有认真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实际上, 学生违纪多数不是思想认识问题, 而是素质问题;懂道理而不去做, 才是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 教育的重点就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 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错误, 做到这一点, 常常并不需要花费整节课的时间。

另有一些教师, 不及前面所说的教师有耐心、脾气好。学生犯错被“请”进办公室, 教师通常不问缘由、不听辩解, 而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 情绪激动, 语言尖刻。时间一长, 学生都能准确把握教师这个规律。从人的本性来说, 对于表扬的话语, 不管其是否符合实际, 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 也不管其正确与否, 都会不自觉地生出抗拒之心。可以说, 批评越严厉, 抗拒之心越强。实践过程中,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当时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弹。尤其是有的教师气急迁怒学生, 抛开事件本身而针对个人, 直斥学生的品德, 甚至牵累学生的家教, 这些做法都会伤了师生感情, 造成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产生鸿沟!结果是, 事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师生关系却又搞僵, 教师因此气出病来的现象并不鲜见。实践证明, 教师任何情况下的情绪失控, 除了降低自身威信之外, 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

还有一些教师, 面对学生的错误时, 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 但很快, 或者由于学生“健谈”, 或者由于教师自己的意思, 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 转眼之间变成了久别重逢的老友。天南海北, 大千世界, 无所不谈, 甚至把一些不适合告诉学生的事情也都告诉给了他们。这样常常一聊就是两节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师, 其实是自己就把自己的身份交出去了, 把学生当作朋友, 在学生面前诉苦, 其情景就像是要博得学生的同情一样。作为教师一旦使学生产生了“同情怜悯”, 那距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我们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主要不是针对交流的时间和频率, 而是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 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标, 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否则, 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适得其反。

“理”的艺术二:时刻保持冷静

我们有些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不够冷静, 面对学生的错误, 先是盛怒, 有时还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继而后悔, 在困难面前退缩, 最后是追着学生安慰。这样, 教师就在学生管理中越来越被动, 学生也会看不起你。因此, 行动之前冷静分析, 决定之后坚持到底, 是任何成功的班主任都必须信守不渝的。有时候, 每一点小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更坚强, 而每一点小小的放纵都会使人变得更软弱!无数实践证明, 无论面对如何“难缠”的学生, 教师都不能情绪失控。要学会控制情绪, 不可沦为脾气的奴隶。为情绪所左右的教师, 只会降低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甚至被学生看不起, 当你挥洒自如时, 学生才会佩服你。

要想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不仅需要头脑冷静, 而且需要处理问题时养成提前做准备的习惯。有一个普遍现象是, 班里出现问题时, 很多教师“随随便便”就找学生谈话, 由于没做准备, 谈话往往没有效果。你想, 如果一张口, 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 那么你说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一次没有效果, 两次没有效果, 到最后, 学生一到办公室就显得不耐烦, 谈话还没有开始就注定无法进行下去。一般而言, 学生犯了错, 总是心中惴惴不安, 他们等着接受批评, 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 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 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 而是从其他角度入手, 出乎学生所料, 反而更能收到效果。显然, 太容易被学生“猜透”的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有威信。

技巧与艺术 篇5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但教师在批评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本文试以自己的带班经验,浅析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一、批评要及时

对于学生实施惩罚的批评,应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评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如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和危害,而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来批评惩罚他。

二、批评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满怀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三、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

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听小树苗哭泣。“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评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四、批评要体现平等性

在批评学生时,教育者还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差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往往是“罚重于过”;而对于好学生的错误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甚至是“视而不见”。很显然,这种不平等的态度会导致学生对于惩罚不以为然,批评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产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教育者在运用批评这种手段时,要一视同仁,没有偏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遵守共同的“规则”,而不能凌驾于集体规则之上,只有如此,批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与威力。

五、批评要带建议性

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班主任工作 】

技巧与艺术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技巧;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51-01

引言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师生开展双边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课堂提问也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以及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问题也是课堂多向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围绕着提问教学展开如下几点自己的教学见解: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要回答问题

在物理课教学当中,教师要想使得提出来的问题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要遵循着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立足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探究当中。教师如果还能结合幽默的语言加以讲解,则能很好地化解课堂的紧张氛围。此外,也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勇于回答问题,更勇于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探究《机械能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小插曲:笔者有天从床上不小心摔下来,并且还笑称说自己不小心也来了个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提出问题:“哪位学生能说一下自由落体运动具备的特征呢?在生活当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自由落体运动呢?”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也积极地投入到了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解答当中。

二、创建情境式的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则会使得问题更具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讲解一些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层面加以切入,这样则能形成不同的效果。比如说,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回想之前所学的知识、展示实验、描述现象或者是浏览相关的材料等具体的实践,再使用精准、简洁的语言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把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进而再达到提问的目的。

例如,在探究“冲量和动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有效提问的方式加以教学,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足球比赛中看到足球运動员用头去顶球,如果是速度相同的铅球,运动员还敢用头去顶它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当然不敢顶,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说出不敢顶的原因,但是他们却找不到适当的词语来进行表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相关的探索,然后再引出动量、冲量的相关概念。设计这样的提问方式既有趣,也有效,而且还利于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联系应用物理知识提问

物理知识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在物理教学中,也可以采用“以物讲理,见物思理”的做法,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运用一些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去主动地解释或者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是问题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功感,而且还会逐渐养成使用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探究“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的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这样进行提问:热水瓶最外层的玻璃破碎后则不能保温了,为什么呢?新买来的热水瓶如果不保温的话,会有哪些原因呢?然后,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引导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和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以及保温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较,逐渐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或者是小制作对其进行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及应变的能力,对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四、问题难度要合适,指向要明确

高中物理本来就是较难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比较高,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教学的一些重难点,课堂提问时切实围绕这些重难点展开,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有效突破,带动全局。比如说,教师要围绕着教材的中心,抓住主干,寻找知识的关键点设置问题,多设计一些有梯度的且难度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要不分重点,随便提问。例如,在探究“布朗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布朗运动的成因时,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布朗粒子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然后再结合一些对比实验现象的演示(比如说载玻片上的悬浊液的液体烘干,只保留了布朗粒子),帮助引导学生逐步加以思考,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对于突破难点是很有帮助的。此外,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而且提问的语言也要精练,清晰度高,问题明确、恰当学生思考起来也更加有头绪。假如提出来的问题含糊且不具体,学生的思维就很难真正地运转起来,对于问题的探究效率也就不高了。因此,在提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可以先写在教案当中,然后再加以严格的推敲后再提问在,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设计合理的问题,使得问题成为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交流、优化教学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提问的效果,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为学生探究问题的缘由营造出民主宽松的环境,适时地指导学生提供一些质疑的方法,这样也便于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进而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建柱.论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水平[J].课程 教材 教法.2007.5.

[2]沈龙明,黄晓春,沈庆荣.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 ].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3]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4]白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3).

电视编辑后期处理技巧与艺术 篇7

1 电视编辑后期处理的技术性流程

电视编辑后期处理制作主要是从编辑素材、添加特技、制作字幕等步骤,再到对画面进行编辑后,初审看到混录初步成果后完成片审播出带复制存档的过程,核心是画面、镜头和字幕的处理。

1.1 画面的处理技巧

第一,要把握好画面节奏。一种情况是动接动,如果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一致,要将两个镜头联接起来就比较容易,把上一个镜头的落幅和下一个镜头的起幅相联接。如果前后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向相近,则可以通过去掉落幅和起幅,在运动中进行组合。如果要展现出两个镜头运动主体之间的对立的情况,可以将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联接起来。另一种情况是静接动与动接静。把静止镜头和运动镜头的起幅或落幅短暂静止的画面相联接,或观察画面中主体的动势,找到合适的动作联接点,将静止镜头与运动镜头在动态中联接。

第二,把握好审美规律。电视编辑后期处理时要尽量保证视觉审美与画面编辑规律相一致,所以在后期处理时,制作人员会在动态跳跃的镜头之间加入全景或特写镜头。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存在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通常是先远后近,从大体到细节,从局部到整体,在处理后期画面时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根据观众的审美规律进行编辑,使电视画面顺畅。处理的方法有进式,顺序是从全景到中景再到近景最后特写,后退式句式的顺序与进式的顺序相反,而环型句式是进式与后退式循环进行,方法多样。

1.2 镜头的处理技巧

在电视编辑后期处理技巧中,镜头内容是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所以对镜头的处理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对镜头的不同组合可以实现表意的功能,镜头联接排列顺序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相应不同,向观众传达不同的意思,对画面语言的意义表达也会产生不同影响。其次,镜头前后的联接能够创造影视时空,通过声音与镜头画面的结合、人声与背景音乐的结合,能够给观众带来想象的天地。

相对应于镜头的技巧要求,对后期镜头的处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第一,深化主题,迎合观众兴趣。可以先调查清楚观众的兴趣和当前社会上的文化潮流,弄清楚一个大方向,在镜头组合上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有效排列。第二,把相近内容进行组接。为了防止镜头“跳轴”状况的发生,可以在一个蒙太奇片段中把内容相近的镜头进行组接,这样不会给观众一种太突兀的感觉,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片段的主要内容。第三,不同的景别,镜头时间要合理。镜头时间的合理性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以免观众出现倦怠心理。一般全景镜头时间为7 s左右,中景是4~5s,近景镜头是3 s,特写可以控制在1.5s左右,其中包括景别之间的过渡,秒数可以更灵活。第四,景别的过渡尽量舒缓。将动态镜头与固定镜头相联接时要注意过渡舒缓,避免生硬,给观众一种很自然的感受。

1.3 字幕的处理技巧

字幕对于电视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字幕的呈现观众能够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有更清晰和完整的了解。字幕的作用主要是装饰,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对节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能只重视电视节目内容的呈现,也要同样重视对内容的外部包装。所以,在电视编辑后期处理字幕时要注意字幕的字体、颜色和大小,既要符合镜头画面,也要符合观众观看的需要。字幕的出入时间和方式要注意合理性,使字幕内容与节目内容更吻合。

2 增加电视编辑后期处理的艺术性

提高电视编辑后期处理的艺术性是电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有效保证,电视主题的深化程度、电视形象吸引观众的程度、电视节目结构的新颖程度和观众的感兴趣程度能够衡量电视编辑后期处理效果艺术性的高低。

2.1 提高编辑工作人员的艺术水平

要使电视节目受观众欢迎,制作人员在进行电视节目后期的编辑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编辑工作增光添彩,这就更需要制作者自身具备关于电视编辑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知识,通过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来判断怎样编辑能更具有艺术性,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所以,电视行业要加强对编辑工作者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艺术知识和专业素养。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审美能力,也要不断提高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对观众喜好的了解,满足人民大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编辑人员要以电视编辑后期处理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电视编辑艺术手法为方法,对电视节目的后期处理进行有效包装。

2.2 有效利用蒙太奇手法

在电视编辑中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被称为蒙太奇手法,是对电视节目和电影后期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法,尤其在电影中格外重要。电视与电影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蒙太奇对电影的处理方法也可以运用到电视中,可以突出电视节目的特点。相对于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来说,蒙太奇可以指对电视节目的镜头之间进行转化和联接,提高电视节目的整体效果,突出电视节目的特点。蒙太奇手法需要利用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将拍摄场景和片段重新进行组合以适应节目需要,形成完整的电视节目给观众以更好的视听体验。通过画面与画面、镜头与镜头、时间与空间、声音与画面之间的配合,有效利用蒙太奇手法,能够促进电视编辑后期处理的艺术性。

2.3 把握好电视编辑的节奏

电视节目的节奏有动与静、快与慢、长与短和强与弱等多种方式,把握电视节目节奏的重点是要让节目的构成要素都能够有顺序、有控制地展开。电视节目的节奏需要适应电视节目的题材,摄像机移动速度的快慢、主体的运动速度和场景的变化速度的快慢、光影变化和色彩转换都会影响电视节目的节奏。在电视编辑后期处理中,要注意和节目节奏有关的要素,从部分出发,使整体节奏能得到控制。

总之,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处理是对前期成果的再加工,是电视节目最终成果的关键之处。把握好电视编辑后期处理的技巧与艺术,满足观众需要,可以提高收视率,提高电视节目的生命力。

摘要:电视是人们与信息相联系的主要载体,是主要媒体之一,电视节目的内容和特点要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相契合,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才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由此可以说明,电视节目的审美性是至关重要的,而审美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电视编辑后期处理工作等方面来进行的。电视编辑后期制作是融合了画面、声音和文字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创造,艺术性主要是工作人员从审美、创造、想象和趣味等方面来处理表现。本文从电视编辑后期处理制作的技巧与艺术展开分析与研究,希望对电视编辑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电视编辑,后期处理,技巧,艺术,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永红.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技巧[J].现代视听,2009,(S2).

[2]刘付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5,(23).

[3]黄学群.浅谈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J].山东视听,2006,(4).

二胡的艺术特色与演奏技巧研究 篇8

一、二胡的艺术特色

(一) 圆润的音色和纯净的音质。二胡是最接近人声的拉弦传统乐器, 其音色浑厚圆润, 音质干净, “腔”味儿十足。二胡是极具特色和表现力, 曲调多变, 时而欢快流畅, 时而宛转悠扬, 能够准确地诠释出柔美细腻抑或是热烈奔放的风格, 表现作品丰富的情感世界, 让人沉浸其中, 尽享听觉盛宴。

(二) 地域特色和风味美。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孕育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二胡演奏也不例外。二胡极具地域特色, 就我国南北两地而言, 二胡艺术则蕴含着不同的风味美。举例来说, 我国西北边陲地区的二胡作品中呈现出粗犷、热烈、奔放的情感 (如王建民的《天山风情》等) , 而南方地区的二胡作品情感则较为细腻、温润 (可从邓建栋的《姑苏春晓》等考证) 。不同的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使得二胡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

(三) 情韵美。情韵, 乃情与韵的完美结合。情是指人复杂的情感 (如烦恼、焦躁、痛苦、不安、喜悦、敬畏等等) , 韵则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抒情审美趣味, 这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相较于西方的浅显直白则内敛含蓄。情, 贯穿音乐始终;韵, 彰显外在风姿。中国音乐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二胡及其他乐器的发展, 二胡这一乐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情韵这一审美趣味, 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二胡圆润、质朴、敦厚的本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余味之韵。二胡中揉弦的浓淡使得情隐而韵深, 以及其对泛、按、散三种音色的运用, 充分展现古色古香的情韵之美, 两者有机结合并且相得益彰, 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传统音乐悠悠情韵的物质载体。

(四) 民族特色。二胡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虽然二胡的由来扑朔迷离, 但科学论证其衍生于我国部分民族击弦乐器。另外, 二胡的音色趋于人声, 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体现出我国长久以来“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不论从语言风格的对比以及高度统一的乐曲机构, 还是从二胡作品的调性和调式来说, 无一不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此外, 变奏、展衍和呈递等手法在二胡乐曲旋律中的运用以及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润腔”、揉弦和变滑音的运用, 都赋予了二胡显著地民族特色。

二、二胡的演奏技巧

(一) 二胡基本的持弓运弓方法。二胡持弓是运弓的基础条件, 不正确的持弓方法会引发二胡音色和音质的改变。每个手指乃至整个手在持弓时应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 不要过分刻意地用手去紧握弓子。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巧用弓子的力量以及手的惯性, 养成科学的、良好的练琴习惯。

保持弓子在水平平面内的直线运走使得二胡的音色醇厚优美, 需要去除不自然的动作和不恰当的压力。从各手指到整个手再到手腕、手臂, 最后再到肩部, 需要各部分协调运动、互相带动, 不论演奏强度和力度的大小, 都需要灵活自然, 保持发音透明, 收放自如。

(二) 揉弦、滑音的熟练运用。揉弦美化了音色, 其多变的特点使得音乐生机勃勃、久盛不衰, 它赋予了音乐无限的生命力。在音乐思想表达的时间过渡中, 紧张度的变化形成音的高低不同、节奏的快慢和织体的厚薄等等。深入了解音乐的风格等因素, 使得音乐流动起来。把握音乐的风格才能把握滑音的分寸, 演奏出完美的滑音。恰当的滑音是符合乐曲的情感需要、契合乐曲内容和风格的, 而不是刻意死板的硬塞。

(三) 二胡的音准技巧。二胡隶属于拉弦器乐, 没有钢琴一目了然的琴键, 其自身构造使得它的音准难以把握。通过改变琴弦的有效波动长度实现二胡演奏的音高变化, 需要演奏者的控制和调节。这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需要演奏者长期刻苦训练, 并反复揣摩形成自己的心得。

(四) 演奏中的心理技巧。要提高二胡的演奏技巧并不能仅仅依靠单调重复的训练, 生理、心理等问题也制约着演奏技巧的提高。优秀的二胡作品是需要演奏者对音乐本身有着深刻透彻的分析理解和真切感受。但凡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音乐是情感的奔泻而出, 是行云流水, 不是哗众取宠的技术表现。另外, 演奏过程需要演奏者保持放松, 克服紧张心理, 使各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协调自如。演奏者的收放自如也会带给听众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

(五) 对作品风格、内涵的理解。有组织的音乐形象塑造成就音乐的情感表达, 而这种表达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演奏者需要进入角色, 将创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表达。这需要结合作品本身所处的年代和创作背景以及蕴含的文化底蕴, 演奏者真正地融入到乐曲中, 真诚地演奏。

三、结语

民族乐器总是与这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休戚相关, 二胡从其自身的形制、音色乃至演奏技法都服务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情韵。这也意味着, 艺术创作是根植于华夏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 并符合传统审美美学的。在二胡的艺术创作中, 我们需要更多、更直接的对话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深入挖掘器乐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推动二胡及其他民族器乐的长足发展。

摘要:二胡来源于边陲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文化, 是接受度最高、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中国传统器乐瑰宝。二胡音色圆润, 音质纯净, 以其强烈的感染力和抒情性在伴奏、独奏和合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二胡的地域特色、情韵和民族性等方面浅述二胡的艺术特色, 以及探究二胡在演奏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关键词:二胡,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吴成祥, 李祖胜.论二胡艺术的情韵美.乐评, 2009, 04.

[2]郭媛.浅谈二胡艺术中的地域特色与风味美.黄河之声, 2009, 06.

技巧与艺术 篇9

一、面向全体

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学生,不能老是指向几个“得意门生”,不要让少数“尖子生”挡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言语,特别要鼓励中下等生大胆发言。应该给各种层次的学生以“出头露面”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欣赏作品《伏尔加船夫曲》时,让学生边聆听边思考:“音乐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这问题对于一般层次的学生都能回答:“从弱到强再到弱。”所以回答的机会就给他们。当然这种问题质量不是很高,必须通过更高层次的提问:“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描绘了纤夫怎样的情景?”这种探询,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进一步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力度层次的演变,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深刻地领会了主题思想,从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表现,有所收获,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培养整体意识。

二、问中有导

作为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是一种智慧的发掘、灵感的启示。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和神秘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兴趣,应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要勾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对音乐的好奇心,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音乐。因此,课堂提问首先要立意鲜明,不要提一些简单的、毫无想象力问题,如:“是不是?”“喜欢不喜欢?”“这音乐好听吗?”等。有时,语言的神秘和具有暗示性的提问设计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这首乐曲老师听过多次,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同,不知为什么?”“有人说这首乐曲第一次听和第二次听的感觉完全不同,不知你们听后感觉怎么样?”“这首乐曲我非常喜欢,但总有一点遗憾,大家听一听,你们能找到使老师遗憾的地方吗?”学生的腰板挺直了,耳朵支起来了,眼睛睁大了,注意力集中了,当然,想象的翅膀也展开了……其次,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要有层次,丝丝入扣且前后呼应。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如:在《送别》一课我是这样设计提问层次的:(1)你知道哪些有关送别的歌曲或器乐曲?(2)你经历过送别吗?谈谈当时的情景。(3)请同学们从三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中挑选一首为国画作品《送别图》配乐,并说出理由。(4)最后小结: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送别时的情绪也不同,但相同之处是什么呢?这样的提问设计有层次,逐渐深入,启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丰富了音乐内容,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感受体验

如果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比如《渔舟唱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就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促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地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没有深度,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泛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比如节奏、速度、旋律、情绪等。而说到游戏歌曲、网络歌曲等,这就要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提问:“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促使学生从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旋律优美……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年龄特征,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例如:在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前,如果先提问乐曲作者或音乐体裁、音乐要素,学生就会张口结舌,解决问题也很被动。先放音乐,听完曲子后问学生:“你们听过这首乐曲吗?你在何时何地听过?”学生们就很兴奋,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在颁奖典礼上听过。”有的说:“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上听过。”还有人说:“我哥哥结婚时就播放了这首曲子。”趁他们兴致勃勃之际,我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场合放这首曲子吗?”这样,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就引到分析音乐要素这个教学环节中。

六、语言变化

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富于变化,根据课堂的情绪,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说法和高低适度的语调,这显得亲切、自然,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大胆发言。如:“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哪位同学想好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想过没有……”“这个问题我也说不好……”等。同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对学生的要求,一般宜先提出问题,给学生留出思考准备的时间,不可搞“突然袭击”,先放音乐,听后突然提问,请学生马上回答,使得学生不知从何谈起,要先向全体学生提问,再指定个人回答;要培养学生独立回答问题的习惯;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清晰;要适时给予肯定、纠正与补充。

七、提问时机

首先提问不能滥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用在关键处。切忌随意问比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样一问齐答的方式要设计一些让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经过动脑筋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提问又不能完全拘泥原设计,要根据课堂上反馈的信息作必要的调整,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老师不应墨守成规,一问再问逼学生就范,而应表扬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并引导学生的看法。其次提问的内容要适度。提问不能使学生无动于衷或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候老师提出的问题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超出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或提问过于复杂都不合适,那样会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利于提问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提问后释疑的时机要恰当。一般教师在提问后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解答,讨论甚至争论,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释疑不能拖得太久,那样会使学生兴趣索然,要掌握时机恰当运用。

总之,课堂有效提问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有效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显国编著.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丹东尼奥(Dantonio, M.)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4]曾令格著.禹明,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5]邵祖亮,编.中学音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 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提问,艺术与技巧

参考文献

[1]刘显国编著.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齐易, 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丹东尼奥 (Dantonio, M.) 等, 著.宋玲, 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4]曾令格著.禹明, 主编.中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谈网页设计中艺术与技巧的结合 篇10

网页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同其它媒体如报纸、杂志等在设计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要遵循一些设计的基本原则。网页设计是艺术美学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巧的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据有关资料所做的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网络数据传输平均以1.5k/s的速度到达客户端。假设某个网页为了丰富其艺术性而追赶时髦地大量使用图像或其它多媒体元素等,虽然达到了其静态形式美的效果,却造成多达上百K甚至更大的网页数据,使浏览者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这样的网页就不是一个优秀的网页,因为它不符合网页传播信息的突出特性之一———快捷性,使网页内容不能很快地到达访问者,影响了访问效果和质量,降低了访问者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技术要素影响了传达信息的效果,因而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设计艺术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主要表现为客观因素,艺术创意主要表现为主观因素,网页设计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掌握现有的各种技术,注重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发挥技术之长,实现艺术想象,满足浏览者对网页信息的高质量需求。

一方面,网页设计所追求的形式美,必须适合主题的需要,这是网页设计的前提。只讲花哨的表现形式以及过于强调“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脱离内容,或者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的表现,网页设计都会变得空洞无力。设计者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深入领会主题的精髓,再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才能体现出网页设计独具的分量和特有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确保网页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不要为了炫耀而使用冗余的技术。那样得到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只有通过认真设计和充分的考虑来实现全面的功能并体现美感才能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网页设计要突出主题

设计表达的是一定的意图和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并按照视觉心理规律和形式将主题主动地传达给观赏者。这就要求视觉设计不但要简练、清晰和精确,而且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通过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优秀的网页设计必须服务于网站的主题。个人站点与商业站点性质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评论的标准也不同。设计是为主题服务的,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产物,“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例如某商业网站,销售OPEL品牌汽车,网页如图1所示。

主体网页分为AB两个部分,B部分使用图片式链接起到导航作用,A部分加文字与动画作为展示窗口。

应用框架技巧不仅操作简单易学,而且结构清晰便于更新和维护。网页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网页设计中对导航的设计上。由于超级链接的出现,网页的组织结构更加丰富,浏览者可以在各项之间自由跳转,从而打破了以前人们接收信息的线性方式。例如,可将页面的组织结构分为序列结构、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复合结构等。但页面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不仅给浏览者检索和查找信息增加了难度,也给设计者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为了让浏览者在网页上迅速找到所需的信息,设计者必须考虑快捷而完善的导航设计。而本例中所使用的框架技巧自然妙在其中。

3.网页设计要强调整体性

网页的整体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整体性,这里主要讨论设计形式上的整体性。设计时强调其整体性,可以使浏览者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它、掌握它,并给人一种内部有机联系、外部和谐完整的美感。整体性也是体现一个站点独特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强调网页整体性设计的同时必须注意,过于强调整体性可能会使网页呆板、沉闷,以致影响访问者继续浏览的兴趣。“整体”是“多变”基础上的整体。

在设计网页时,强调页面各组成部分的共性因素或者使各部分共同含有某种形式特征,是求得整体的常用方法。这主要从版式、色彩、风格等方面入手。例如:在版式上,将页面中各要素作通盘考虑,以周密的组织和精确的定位来获得页面的秩序感,即使运用“散”的结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一个站点通常只使用两到三种标准色,并注意色彩搭配的和谐;对于分屏的长页面,不可设计完第一屏再考虑下一屏。同样,整个网页内部的页面,都应统一规划,统一风格,让浏览者体会到设计者完整的设计思想。例如某幼儿教育网站,天真烂漫的色彩和卡通图片都是紧紧围绕主题选择素材,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体现了整体风格。

制作时应用Dreamweaver的布局模式技巧,这种布局模式下的表格绘制与标准模式中的制表不同,标准模式中制表局限性大,先计算好行列数,定制规则表格后,再通过拆分与合并得到不规则表格。而布局模式下的表格通过手绘最初就是不规则表格,随意性强,灵活性强。每个单元格的宽度与高度都可以通过属性面板进行设置或手工调整,更适合实例中的设计构思。

4.注意交互性与持续性

网页不同于传统媒体之处,就在于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即时交互性。即时交互性是Web成为热点的主要原因,也是网页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都以线性方式提供信息,即按照信息提供者的感觉、体验和事先确定的格式来传播。而在Web环境下,人们不再是一个传统媒体方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发布之中。这种持续的交互,使网页艺术设计不像印刷品设计那样,发表之后就意味着设计的结束。网页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网站各个阶段的经营目标,配合网站不同时期的经营策略,以及用户的反馈信息,经常地对网页进行调整和修改。例如,为了保持浏览者对网站的新鲜感,很多大型网站总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改版,这就需要设计者在保持网站视觉风格整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创作出新的网页设计作品。

实用技术与艺术创意的紧密结合,使网页的艺术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网页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而更接近于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技术发展促进了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网页制作软件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赵晖.网页视觉与设计[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梁景红.网站设计与网页配色实例精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技巧与艺术 篇11

这算是孩子充分自主的创意美术吗?不,很多时候孩子都不知如何下笔。他们想象力虽然非常丰富,获得的相关经验也不少,但当技能不能支撑自己的想象力时,作品内容干涸、形象单一,许多美好的想象最终不能得到较完美的流露。

《纲要》指出:当孩子表现困难时,教师要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创意美术杜绝“授人以鱼”,但不是丢弃“授人以渔”。日本学者恩田彰指出:“创造,仅仅产生新的思想观点还是不够的,必须使它在合适的场景中以客观规定的表现方法来实现”。艺术创作也一样,艺术灵感与艺术技巧共同构成了创造力的完整内涵,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关系,单独地强调某一方面都会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应用尊重的态度、智慧的语言、合适的手段协调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技巧训练之间的关系,做到艺术畅想和技巧表现同步发展。

一、魅力线条,趣味现身——求“实”

线条是幼儿最直接的一种绘画语言,它是创作的奠基石,是艺术灵性跳动的一个音符。在与线条玩玩变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和奇特的造型能力。因此,与线条交上朋友,是学习绘画技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它为创作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

首先,魅力线条在生活中现身,我会让孩子们去找一找有趣的线条躲在哪里,通过一次次的观察寻找,孩子们逐渐发现,线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彩旗的舞动、周边的挂饰、四射的光芒、水中的波纹、蜗牛爬过的痕迹……真是个线条的世界。回来后,让孩子们画一画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线条,孩子们从中积累了事物的表象经验,也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其次,线条在艺术课堂上大变身时,结合前阶段的初步感知和生活经验,组织孩子进行线条的想象画。如中班“螺旋线儿变变变”,我在活动室中间挂了一个大大的螺旋挂饰,下面又放了一个点燃的蚊香,让孩子们观察:挂下来的螺旋线像什么?平躺的螺旋线像什么?徐徐上升的螺旋线像什么?散开的螺旋线像什么……他们大胆地想象与夸张地表现,一张张充满童趣的儿童画应运而生:螺旋的降落伞、螺旋的大型运输机、螺旋的专业理发店、螺旋的花花草草……当然线条大现身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帮助孩子建立线条与物体表象之间的联系,是创意美术灵动思想巧妙表现的良好手段。

二、巧用绘本,替代范例——化“真”

我们发现,绘本画面非常贴近幼儿的绘画形式,教师在激发孩子情感共鸣的时候,应善于运用绘本的美术语言,在看的过程中直接把美术元素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如绘本画面的造型、色彩、构图等技巧表达的基本要素,寻找可动情的情景资源进行截取定格分享,寻找喜欢的形象进行模仿,寻找有价值的画面资源进行联想迁移。

如有着天马行空般想象的绘本《小真的长头发》,运用简单、生动的元素,表现的是稚气的小真,幻想的长头发……结合小班的孩子经验少,画线条拘谨、不流畅的特点,我截取了“小真的长头发”画面让孩子们欣赏,随着故事情节的引入,在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下,孩子们很快就获得了长头发的相关经验和幻想,画起了“我的长头发”,有粗长条的黑发、螺旋式的卷发、爆炸式的散发,孩子们都快把自己当做真真了。后来,又画上了“妈妈的长发”,画头发的兴趣久久不停。又如在大班的线描画教学中,由于线描画的绘画工具相对简单,线条练习也比较枯燥,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而当我把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带到孩子面前,他们立刻爱上了这位机智勇敢而又惬意的“萝丝”,也被绘本中线描画深深吸引,继而萌生了一幅幅生动的“我的母鸡”。

可见,具有艺术视觉冲击的绘本画面不仅给孩子提供了范例,对提高幼儿学习绘画技能的兴趣和热情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焕发了孩子真实的情感,创作转变为孩子自己的内心需要,打破了单纯的“模仿”行为,变“别人的思想”为“自己的内心活动”,实现了创作“求真”的艺术追求。

三、抓准视点,观察各异——出“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选择一个富有创意且能为教学所用的题材之后,教师应抓住材料的可取性特点,摒弃传统观察的一些习惯性的角度和位置,要善于选择新的视点,诱发幼儿的求异思维的过程。这种视点可能是实际中的某一位置,也可能是一种想象视点。如美术活动“水壶的联想”,老师选择了多个想象的新视点,引导孩子观察:

师:“孩子们,当壶嘴对准你的时候,你觉得它像是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像小猪的尾巴”“像鸵鸟的脖子”“还像晾衣钩子”……

师:“来,谁来拎拎这水壶,看看水壶的柄又像什么?”

幼:“像我的一个小提篮”“像妈妈的拎包”“像秋千架”……

师:“把水壶翻个个儿,瞧瞧水壶的底又像什么?”

幼:像一个架子鼓

……

教师运用了不同的视点引导孩子观察,突出了不同部位的艺术特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现兴趣,投入了“水壶大变身”的热创中,有的变成了有趣的动物;有的变成了美丽的拎包;有的变成洒水车、玩 具……艺术形象生动各异,笔触流畅饱满。

我们以满腔的热忱激发孩子的兴趣,放开孩子的思维,鼓励孩子选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去感知。每次观察完毕后,教师组织孩子讨论,由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求异思维过程中作纵深的探讨,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结合自己的想象力,绘制出奇异的景象。这一种创作用物体形象的新视点作为支撑,用丰富的想象作为羽翼,孩子的作品夸张、奇特,每一幅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采用游戏,化难为简——提“趣”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指出: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要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形成新能力。因此,在游戏中植入技能学习的元素,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学习就会更加轻松、有趣。

小班孩子画圆不能闭合,起点和终点有明显的间隔距离。为了让他们画封闭的圆,我设计了“母鸡下蛋”的情景游戏,告诉孩子鸡妈妈下蛋要小心,蛋宝宝不能下破(要闭合),否则蛋宝宝就受到伤害。这样一来,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画圆,而且学得乐此不疲。

在中班年龄阶段,技能的基础是人物画,人物动态的把握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看到许多优秀的课例,用拆拼、组合的方法,如木偶人、纸板人的操作游戏,让孩子们在制作中慢慢体会理解人物的结构造型和动态变化。现在我们组织孩子们玩flash动画游戏,让头、身、四肢会夸张分离、组合,让头发像音符般摆动,让长手、长腿会伸缩跳跃,身体的曲线会扭动。有趣的动感游戏,孩子自然习得了人物的动态变化,提高了造型能力的表现。

在游戏中学习创作有“三趣”,一是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二是体验了学习过程的乐趣,三是创作作品的奇趣。在有“趣”的游戏创作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创作欲望强烈,是掌握技能和发挥想象的最佳时机。

刍议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的关系 篇12

一、技巧是小提琴演奏的手段

技巧是小提琴演奏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虽然小提琴演奏表演更多是体会演奏的意境,感受更深层面的含义,但是没有技巧,有时根本无法将这些含义表达出来。小提琴本身就是具有高难度、高技巧性的劳动,需要演奏者大脑高度集中,拥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包括左手技巧和右手技巧。在小提琴演奏中,一些特殊的弓法,在很多技巧性乐曲以及协奏曲中较为常见。

(一)连顿弓

连顿弓是一种特殊的弓法技巧,也是小提琴演奏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弓法,在维尼亚夫斯基的作品中,这种弓法随处可见。这种弓法技巧具有及其丰富的趣味性,充满了获利,在演奏过程中会展示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魅力体验,很多初学小提琴的学生,都会被这种弓法深深的吸引。

当然,这种特殊的功法技巧并不是所有小提琴演奏者都可以掌握的,甚至有人说,一个人能否将连顿弓拉好,与其反应能力、肌肉组织以及神经组织具有直接的关系。在连顿弓演奏过程中,手臂处于拉紧状态,弓毛紧贴在弦上,同时需要主义对节奏的把握,在上行动作中,上臂需要保持提物的状态,弓稍微向下倾斜;下行过程中存在拖拽感,手腕向下压,弓向外倾斜,保证连顿弓具有连贯的节奏性。

(二)飞顿弓

飞顿弓是另一种小提琴演奏中特殊的弓法,与连顿弓一样具有独特的演奏魅力。这种弓法其实是在连顿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弓可走几十个音。但是在演奏方法、演奏效果方面,飞顿弓和连顿弓具有各自的特点。连顿弓演奏过程中,主要依据手臂的紧张性振动发挥效果,而飞顿弓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求手臂动作连贯一致,同时也需要保持手腕、手指能够减轻对每个音的压力,保证动作更加灵活;连顿弓演奏中,弓在运动中始终需要贴在弦上,而飞顿弓在每弹奏完一个音后,弓需要离开弦上,这样能够给人更多的活力感受。

对飞顿弓的运用,需要建立在演奏者对不同作品的理解,根据对作品的认识,在快慢、强弱之间灵活的进行转换。例如,在莫斯科的回忆乐曲片段演奏中,不同演奏家对飞顿弓的处理不一样,但总能给听众无穷的回味。

在飞顿弓演奏过程中,需要注重对音质的把握,依靠弓本身的弹性,加强长期的运用,提高对飞顿弓的把握能力,这也是学习小提琴演奏技巧中所追求的东西。

(三)飞跳弓

飞跳弓与飞顿弓在演奏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时很难区分两者的区别。在具体的演奏技巧中,飞跳弓要求每个音结束后,弓离线更高,将其归为跳弓的性质,在演奏过程中收到了更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实际中,飞跳弓存在两种形式,一种与飞顿弓相似,需要依靠手臂上提的动作振动,依靠手指水平动作进行控制,依据音符的多少,利用冲力由下到上的飞跳;另一种主要是将弓保持在弦的某一部位,一般是偏下位置,然后不间断演奏长度具有不同的乐句。但是由于位置固定,需要保证力度均匀,才能让小提琴演奏具有较好的音质。

二、艺术是小提琴演奏的目的

小提琴演奏需要具有娴熟的技巧性,但小提琴的魅力并不是仅仅依靠技巧性就能具有的,还需要依靠其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技巧是一种演奏的手段,而艺术才是小提琴演奏的目的,技巧是为目的而提供服务的。因此,在处理艺术和演奏技巧过程中,不能将两者的关系颠倒。艺术性需要贯穿与小提琴演奏的全过程,同时包括在小提琴技巧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艺术的追求更加深入,从物质文明追求逐渐转变为精神文明的追求。小提琴音乐教育成为了大众化教育的一种,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学龄阶段就接收了较为系统化的小提琴训练。但是真正能够成为小提琴表演艺术家的却寥寥无几,这与现阶段很多小提琴培训机构的教育手法、理念具有很大的关系。在小提琴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让学生练习各种高难度的技巧,但是忽视了学生对小提琴乐曲本身的艺术感受,缺乏创造力,就好像艺术品缺少了艺术灵活,导致表演空洞,缺乏感染力。

作为小提琴演奏家,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弹奏技巧,同时需要具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能够将小提琴演奏升华为一种对生活的追求,为演奏乐曲注入灵魂,让演奏更具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小提琴演奏技巧和艺术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艺术是小提琴演奏的目的,而技巧是为实现艺术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只有熟练的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同时注重演奏情感把握,才能体现小提琴演奏的艺术追求。

摘要:技巧是小提琴演奏的手段,而艺术是小提琴演奏追求的目的,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小提琴演奏效果的有效方式。本文就从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关系的探讨入手,对小提琴演奏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技巧,艺术

参考文献

[1]宋璐璐.浅析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4,17,23:52-53.

[2]王亚丽.陈钢的小提琴音乐创作刍议[J].音乐创作.2015,14,2:65-66.

上一篇:主要诊断选择下一篇:理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