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教案(共12篇)
微型教案 篇1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把自己的板书设计看成是“微型教案”, 利用这“微型教案”可上好每一堂课。然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已普遍应用于课堂, 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声情并茂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 传统的板书设计, 这个“微型教案”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研究。但我认为板书是艺术品, 具有艺术美, 板书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教学重点、难点的高度概括的提示。美的板书不仅具有永久的魅力, 能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而且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提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 领会知识, 强化记忆, 启迪思维, 还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因此, 我们应该重拾传统板书的魅力, 重视语文课板书的设计, 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掌握了它,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备课时, 精心设计好板书, 根据教材的“编路”、课文的“文路”, 以及自己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全面考虑。“微型教案”讲究少而精, 即内容简练精确。在此, 我想谈谈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整齐美观
传统板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示范性———教师为学生做示范, 因此, 板书的字体要一笔一画, 整齐美观, 笔画、笔顺、间架结构都要规范, 切忌“龙飞凤舞”、“随心所欲”。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老师的字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许多时候都是“生字如师”。当然, 除了书写要工整外, 板书整体的布局也要整洁、美观、大方, 有时还需要用点线连接, 才能更确切地表现课文的内容和内在的逻辑性。
如设计《珍贵的教科书》一文的板书:
这样把有内在联系的几个关键词作为点, 按照事情与情感一定的发展顺序用线条连起来, 既美观, 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创新多变
板书设计必须建立在全面把握和深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吸取、参考他人的板书精华, 再进行自我创新设计, 打造出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学情的高质量板书。当然, 板书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不能千篇一律, 板书是因人而设, 因教而书, 因文而变的, 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 设计出多样性的具有直观形象的板书。
板书的展示过程应灵活多变, 要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展示,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机应变地修改、补充、完善原来的板书设计。不能把预先设计的板书内容作为标准答案, 千方百计把学生往圈套里引, 这样就违背了板书设计的初衷。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今天, 启发式教学更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必由之路。让板书设计成为处理教材的缩影, 反映思想内容的精髓。
三、严密组合
板书的好坏, 直接反映教师分析、运用、驾驭教材能力的高低, 因此, 板书出来的每个点、每个字、每个词、每条线、每幅画都要周密考虑安排其位置和形式, 要克服随意性, 要做到板书的内容有条不紊、水到渠成。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这样设计板书:
黑板左边呈现昔日的“圆明园”是何等的辉煌, 右边概括“毁灭”的过程是如此的残忍 , 这样的反差不得不让人产生由爱到痛再到恨的情感。
因此, 吃透教材的“三点” (即重点、难点和特点) 和“三路” (即文路、教路和学路 ) 是关键 , 只有如此严密组合 , 方可竭力追求板书之内容美和形式美。
四、务实利学
形成的板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记录和记忆, 要让学生从板书里获取知识信息, 要为以后的复习巩固知识服务。语文学科对积累与运用的要求高, 在使用板书时, 对知识点要不折不扣地点明, 但也要简洁明了。
五、合作生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倡导的思想。板书艺术也应提倡师生共同创造成果, 就是要求打破教师“一手包办”的局面, 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上讲台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又可拓展学生思路, 开启学生心智, 使师生共享板书艺术带来的成功乐趣, 达到师生思维共振与情感共鸣的境界。备课时, 应坚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与文本对话,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讨论, 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让板书在动态中生成, 学生在合作中发展。
六、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要富有概括性, 有画龙点睛之妙。在教学中, 要善于运用板书的空白艺术, 遵循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 在板书设计中留有余地, 巧妙设计板书空白, 使学生在协调有趣的教学中启发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有所得, 达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教学跌宕多姿, 妙趣横生, 课堂显现出和谐的美感, 最终与老师一道将板书填充完整。
总之, 板书设计是运用线条、箭头、方框、圆圈、括号等图像、符号和简练的文字共同组合的传递信息的教学媒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让“微型教案”发挥应有作用,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分析罗瓦赛夫人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分析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挖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玛蒂尔德既有着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同为世界文学是上 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于勒一生从贫穷到发财又到沦落。我们今天学习他的另一名篇《项链》,也是取材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家庭,人物命运也是大起大落。这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他说“无论从形式 结构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要求的高度”。不过,我们今天重在研讨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二、走进作者
莫泊桑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时的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们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社会的 一个典型。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故事情节。
(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
广东教育出版社 明确: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乎人的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3)进一步深入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A)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
明确: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B)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 ?
明确:懊恼地丢——哭起来——迟疑地提出要求——似郁闷不安忧愁——迟疑而焦急地借——跳、搂、亲、跑
C)舞会上她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用两个字概括——陶醉
D)舞会结束,她马上想到的是什么?
明确:赶快逃走
E)丢项链后,她怎样处理这件事?
明确:她懂得一个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注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F)她是怎样还债的?
明确:辞退女仆 迁移住所 刷洗杯盘 洗衣 倒垃圾 提水 争价钱 受嘲骂 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
G)十年后,还清了债务。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她为什么要告诉女友十年前的事实?
明确:内心的坦然
3.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玛蒂尔德。
玛蒂尔德的悲剧是由她的“梦想”引起,题中指明这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我们跳出阶级论,思考玛蒂尔德该不该有梦想?如何看待她的梦想?
明确: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爱豪华的心理,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有别。她参加舞会只是展示美丽,得到艳羡,并没有损害他人,而且晚会后她没有依靠男宾,甚至部长去解决困难。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弱点,也是人性的弱点。作者在文中感叹:“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广东教育出版社 也可以成全你!” 玛蒂尔德是不是听任命运摆布,她心中有无宿命论思想?
她的英雄气概,毅然决然的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 勇敢 果断。再次见到女友,她仍然亲昵地称呼对方,说明十年的经历后说:“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甚至“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说明她对命运无所抱怨与悲叹,有着敢作敢当的自豪。
“她先是因为虚荣心导致错位,后又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她的美丽可爱表现:诚实守信,勤劳坚韧。4.鉴赏小说精巧的构思
A)“借项链”是命运转折之由,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是必然的?
明确:序幕写她的梦想,为下文参加舞会赶制新衣及借项链做了充分的铺垫。B)“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明确:舞会上的狂热,以及后来的逃走,很容易丢失东西。C)“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是否符合情理?
明确:三次伏笔:女友的慷慨——老板的回答——还时女友的随意 D)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哪里?“深刻”体现在哪里?
明确:铺垫与伏笔,为展开情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个有关项链的情节,只有“赔项链”不具有偶然性,是玛蒂尔德对生活的抉择。项链是假的衬托玛蒂尔德的单纯、诚实 与守信,也暗示着上流社会的虚伪。
三、小结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优秀作品像《项链》一样既有个性复杂的人物形象,又有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前者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我们都应从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中去认识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后者如《智取生辰纲》中的伏笔与照应,《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巧遇的必然性,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的结尾。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她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为此去努力,结果不切实际的追求使她放弃了对梦华生活的痴想,并为此花费了10年的心血与青春。
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从借项链、丢项链、到赔项链,广东教育出版社 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地性格,从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提示造成她不幸地原因。小说那意想不到地结局――项链是假的――把故事推向高潮,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二、分析人物形象
1.玛蒂尔德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美丽、虚荣、善良、诚实、质朴坚强,不屈于命运,忍耐和吃苦的精神。作者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嘲讽的同时,对她的善良、诚恳、不屈于命运的精神给予肯定和赞赏。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的?
明确:丰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是刻画玛蒂尔德形象的主要方法,作者提示玛蒂尔德内心世界的方法有:
A)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直截了当地的内心世界,B)通过玛蒂尔德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其内心世界。
3.玛蒂尔德生活在虚荣心很强烈的社会中,其他人物身上有否有虚荣心?请简析。
明确:作者是将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放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的,虚荣心是弥漫当时法国社会的瘟疫。所以玛蒂尔德身边的所有人都在较强的虚荣心的体现。如其丈夫罗瓦赛先生存着一笔款子,打算买一种猎枪,好在夏季的星期天跟几个朋友到南代尔平原去打云雀。罗瓦赛经济拮据,为什么要积钱买高级猎枪?虚荣使然,因为打云雀是当时的时髦、高雅的贵族活动。福雷斯蒂埃夫人用精美的首饰盒装假钻石项链也是虚荣心作怪。“夜里做生意的马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见,白天,他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此处看似顺手牵来的闲笔,其实不然,表面上是马车主人的自卑,实际上是写乘客的虚荣。作者就是通过玛蒂尔德身边都具有虚荣心的人物来完成一幅巨型的社会众生的虚荣图。玛蒂尔德生活在其中,怎么能不沾有虚荣心?这便是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根源。
4.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偶然事件,还是有必然因素?为什么?
明确:丢项链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因素。玛蒂尔德受虚荣心的驱使,为了不使自己在晚会显得寒酸,把自己精心包装起来,借了项链,这已埋下了悲剧的导火线。在晚会上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晚会结束,怕丈夫披在她身上的家常外衣被穿珍贵皮衣的女人看到暴露她的穷酸相,于是匆匆逃走,她在回家的途中依然沉浸在晚会的成功之中,得意忘形,在这种陶醉和慌乱中,丢失项链是符合情理的。所有这些情节都为“丢项链”作了铺垫,丢失项链的必然性,正是以玛蒂尔德的性格为基础的,是她 广东教育出版社 那爱慕虚荣的性格造成的。
5.小说结尾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两点:A)给玛蒂尔德心灵上沉重的打击,进一步批判其虚荣心。玛蒂尔德以青春为代价,节衣缩食,倾其所有,用10年时间还清债务,支撑她的是对朋友的信义和社会的道德。丢失了项链要还,在朋友那里不能丢脸,借债要还,不能沦为社会不齿的人。一旦得知项链是假项链,她为了晚会“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是对她的虚荣心狠狠的一击。
B)深化主题。项链固然是假的,她所追求并陶醉于其中一夜狂欢也是假的,她梦寐以求的奢华享受同样也是虚幻的人生,不值得用有意义的生命云追求,以启示人们,应努力从虚幻的人生中摆脱出来。给读者欣赏结尾的艺术,体会前面三处铺垫的效果,从而经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她知道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现虚荣的代价,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爱慕虚荣,追求响了的讽刺。6.《项链》精巧的构思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小说精巧的构思体现在两个方面:
(1)波澜起伏和顺境逆境的强烈对比。小说的主题是通过玛蒂尔德追求奢华而遭受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的。为了突出这种不幸,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从波澜起伏和强烈对比的反衬中,突出玛蒂尔德这个人物,起初玛蒂尔德婚姻上的失败,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长的晚会,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顺利地解决了舞服和首饰,晚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达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不经意丢失项链,使她再次坠入厄运;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主题也因此更加突出。
(2)前呼后应,彼此照应,前后情节的照应,看是出人意料,却是合情合理。
三、小结
附 板书设计
项链: 借—— 失—— 赔—— 识
(玛蒂尔德)(错位)(复位)(找回自我)(铺垫)借项链 丢项链(伏笔)赔项链 偶然——必然 识项链
微课 微型课题 微型讲座 篇3
一、微课
场景:N校正在举行微课展评,来自语数英科社音体美等诸学科的五十多节微型课堂视频一一展播。评委们逐一点评,数说亮点,作出评价,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微课作为该校的一种创新形式,广泛运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研讨和教学资源,有的甚至成为学生自学和家长辅导孩子的资源。尤其是随着拍摄技术工具的普及,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提供了拍摄的可能,微课视频的制作又简单,教学中常有意外生成的妙趣,及时拍摄下来,自娱自乐都行。因此,这一形式在该校一经宣传,迅速成为校园的时尚,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分析与思考:
所谓微课,就是微型课。学生不在于少,是常态班,小就在于时间短,五至八分钟,最多不超过十分钟;教学内容也少,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字词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展示智慧。
“微课”评什么?N校的微课评价单上列着:1.教师部分,包括教师的基本功和教育机智。2.学生部分,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发展情况、学习方法与过程表现,以及情绪情感和学习态度价值体现等。3.教学活动,包括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效果与评价等。看这个评价单,与整节课的评价要求没什么两样。若说有区别,则在于评价的课是限制在几分钟之内。
微型课严格地说只是平时常说的一节课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段,其本身指向于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者展示课堂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这个切片,可以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心智的发展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如何助学的。当然,更可以看出教师在导入、组织、拓展,以及在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等方面的教育智慧与策略。
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此外,对于有些微课所讲述的知识点或者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甚至不妨将其作为自己班级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资源。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所以,“微课”在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基础上,作出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资源。
“微课”最适用于教研活动。如,围绕识字教学,主持人可以播放几个识字教学的短片,大家讨论其中规律性的做法,这样省时高效,方便适用,避免了传统的观摩录像课例花时过多的问题。当然,“微课”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因为短,而不能窥其全貌,对于一整节课的设计和发生情况往往不能穷尽。这就需要将整节课的教学与微课研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丰富教研的形式和内容。
二、微型课题
案例:新学期开学不久,某校教科室又发布了新学期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征集告示。几天时间,老师们就完成了选题、搜集资料和撰写课题计划书的工作。经过教科室组织专家团队审核,于一个星期后,举行隆重的个人课题开题仪式。其中80%以上的课题通过了审定,正式开始了课题研究之旅。细看课题目录,新颖细腻让人刮目相看,范围涉及学科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阅读推广等领域。
分析与思考: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又称个人小课题),在时下不少地方的学校正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微型课题能获得那么多教师的欢迎和热爱呢?微型课题盛行的背后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
说及课题研究,不能不回顾过去人们所熟知的传统意义上的课题研究,一般由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国家教育部等教科研部门牵头主持的各级课题研究,目标指向于一些教育理论的验证或者教学论方面的实践探索。这些课题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小学教师是以配角身份参与的。
随着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理解,加上社会对于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这些都激发或者倒逼着一些不甘平庸的教师,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有了这样的动机和愿望就要寻找突破口,设立个人课题,自己发现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事实上这种科研自觉,恰恰是科研行为发生的最重要的条件。他们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反思即成果”这样的务实践行,恰恰与新课程理念中提到的“行动研究”思路如出一辙。事实上,从国际上的教育科研走向来看,也是普遍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象牙塔逐渐走向平民化,注重解决实践问题的研究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普遍趋势。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正是应时运而生。
那么,怎样才是微型课题研究呢?目前定义很多,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意思差不多,就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型课题研究本质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
微型课题研究在有些地区已经由教师的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并实践了好多年,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的欢迎。微型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尽管微型课题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规范和完善,有待组织化、制度化,但它不失为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方式。
当然,目前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家只是对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清楚。另外,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提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微型课题的提法不恰当,不如用“小课题”或“个人课题”更能说明问题。还有的人认为,微型课题研究由于课题小,过程简单,操作缺乏科学性,不是一种科学研究,最多是一种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这些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关注和提升,给予理性的定位和认证。但不管怎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微型课题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教育素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
三、微型讲座
场景:一群教师围坐一起,一位教师对着屏幕讲解绘本阅读。一张张幻灯片展示着绘本的由来、绘本的功能作用、绘本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己在使用绘本时的心得体会,中间不时穿插着学生绘本阅读的活动图片。教师讲解生动,有理论有实践,课件图文并茂,精彩演讲赢得阵阵掌声,有些老师则忙不迭地记录幻灯片上展示的精彩独到的金点子。原来,这是学校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的微型讲座。
分析与思考:
讲座在我们传统的意识里具有一种非常神圣的感觉,觉得开讲座是一些大学教授或者名师们所做的事,普通教师只能扮演听众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对人的解放,一种学术平等的思想正在人群中弥漫,即便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一线教师因为占据着实践的舞台,因此往往更有许多宝贵的经历和策略。针对这些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智慧经验,不加以总结推广,实在是可惜。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很多教师和学校逐渐认识到这种学习的资源。因此,他们在原有的教研活动基础上,加以提升,逐渐形成了教师微型讲座的学习研讨模式。
“微型”讲座的“微”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指话题小,二指时间短。两者相辅相成。微型讲座大都要求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话题要“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首先,要能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给人一些实在的启发。问题要从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来,要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去解决;启发则在你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是自己独立思考(反思)的过程,也是学习借鉴他人或与他人合作探讨的过程。微型讲座应该充分展示自己思考、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成果。
其次,内容要充实。一个好的微型讲座,应该充分体现四个含量:学科含量、人文含量、理论含量和实践创新的含量。因此,微型讲座不仅关注实践,而且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关注自己的实践尝试,而且关注别人的实践成果。
第三,构思要新颖。一是拟题求“新”。一开始就吸引住大家的眼球。类似《做一位会“偷懒”的老师》《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标题,听众第一眼就会为之一振。二是选材求“新”。例证不仅要典型,还要力求新颖。采用大家可能都熟悉的例证,最好能换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比如“对牛弹琴”,通常是笑话听者(牛),而换一个角度让弹琴人去反思自己,就出新意了。三是结构求“新”。同样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其效果是绝不一样的。四是表述讲“效”。表述是将构思外化的过程,讲座的外化不仅体现在文稿的“写”,并最终体现在文稿的“讲”上。因此,微型讲座必须充分关注口语的特点,利用口语的优势。微型讲座的语言应该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和富有表现力的。语音语调和表情的运用成为直接影响讲座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外的研究表明:通过这两个方面传递的信息量可以达到口语传递信息总量的90%以上。微型讲座应该讲究口语表达的技巧,追求理想的视听效果。
微型讲座盛行一方面因为起点低,操作简易,着重点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内,让教师容易“跳一跳摘到桃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激发了教师自我成长的人生需要,为教师展示智慧经验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每一位教师主持每一次讲座都需要大量收集资料,结合自我的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分析,这样的过程是促进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有益于教师之间的智慧共享,互相学习,实质上是在打造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比外请一位专家开一场讲座来得省钱省力,还更有利于现实的践行。
总之,微课、微型课题、微型讲座都是以“小”“实”“新”“效”为特点,来得务实有效,小步子,多节奏,确实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丰富了教师的教育实践,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虽然有人对这种草根式的研究活动心存芥蒂,认为这样的活动科学性、学术性欠缺。但是,不容怀疑的是它,一方面能解决教师实践中的问题,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有益于学生的。另一方面教师能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分析,寻找出路,并能有所启发和创新,这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有益的。一个对学生有益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帮助的行动,它一定是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同时,教师从中贡献出的智慧也一定能为学术理论提供滋养和帮助,也相信长期坚持“微”行动的教师,假以时日积淀丰厚,一定能从中走出理论创新且更加务实的教育家的。
微型社会背景下的微型教育探究 篇4
一、微型社会
微型社会源于微型国家, 对微型社会的界定须依托微型国家的界定。而所谓微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尺, 而是通常从主体需要主要依据人口数量进行主观划分, 如世界银行将人口在150万之内的国家划为微型国家, 以此作为其从事金融业务的标准。对于教育界的“微型国家”界定, 联合国在2009的召开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政策论坛”上将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国家视为微型国家范畴, 以此论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共有65个国家及24个自主权属地应划归微型国家或地区之列。现代研究者则认为对微型国家的划分不能单单以人口论, 还应以面积为界定因素, 如香港有710万人口, 却仅有1104平方公里土地。笔者综合考虑现行理论观点, 并结合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 同时将人口规模、土地面积、经济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因素纳入微型国家的考量范畴, 并将符合条件的、拥有一定政治和教育自主权的地区纳入研究范围, 选定澳门、香港和马耳他作为微型社会的主要研究实例, 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微型社会中个体行动对整体影响力更大。显而易见的是, 微型社会范围较小, 在有限的“圈子”中个体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几率高于其他社会类型, 因而个体的影响在微型社会中就会被放大。微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活动效率更高, 影响更大。微型社会中移民现象频繁, 影响教育系统。
二、微型教育
教育学界对教育的研究通常采用两个视角:宏观教育视角和微观教育视角, 对教育的发展进行政策和策略把握。然而微型教育体系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方面, 从微型教育的整体运行体系而言, 其属于宏观教育研究范畴, 而对其微型特征、细节上的考量则属微观范畴;另一方面, 就微型社会中的微型教育体系而言, 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具有更大的关联和影响, 因为可以定义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是对传统教育研究范围的延展和突破, 是对现有教育研究体系的补充和推进, 对这一教育体系进行研究, 不仅对香港、澳门等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地区教育发展具有极大裨益, 同时对于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域特色鲜明背景下的地区教育而言, 同样具有一定现实借鉴和指导意义。
教育和社会发展间并非单向的促进关系, 社会水平同样会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微型社会较小的经济总量、有限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使得该社会体系中的教育“微型化”成为必然。与大型国家教育规模“巨型化”“多元化”相对应, 微型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模则呈现出“微型化”“实用化”的特点。
三、微型社会中微型教育分析
1.SWOT 分析
同大中型国家教育发展不同, 微型国家发展自身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当然也有其先天不足。笔者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上采用了“SWOT”方法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SWOT”是目前教育研究的通行方法之一, 通过对某一特定对象发展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来解构和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部及外部环境, 由此可以引导研究对象趋利避害,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微型社会教育体系的优势:1.人口少, 人均教育经费比例大;2.教育开放度高;3.教育规模小, 易于发展和优化。劣势:1.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综合实力不足;2.生源少, 移民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3.师资队伍力量不足;4.学校间缺乏竞争力;5.学校规模小, 实力弱。
2.面临的问题
通过上述“SWOT”方法, 显而易见, 微型国家发展教育同样面临着复杂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优势和劣势共存, 机遇与挑战同在, 而其中的“劣势”则是微型社会发展其教育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及时解决的, 因此需要重点探讨。关于微型社会中发展微型教育所面对的问题, 具体分析其中最为突出者如下。
(1) 教育条件不足。微型教育系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困境即是资源条件的匮乏,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技术资源等, 甚至是师资力量、学生来源, 无不制约着其教育的发展, 使得微型教育呈现出滞后性、微型化、单一化、实用化倾向。而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运行结构, 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却是全方位的, 是多元的, 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 这就造成了实际需求同教育办学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 即微型教育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微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教育能力不足。教育能力一方面受制于微型社会中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 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办学需要。在微型社会中, 由于优势资源不足, 则只能采用劣质资源加以补充来满足实际需求, 最为突出的特点在生源方面。
(3) 教育活力不足。微型社会中, 教育学校少, 同类型学校就更少, 教育体系内部缺少同质竞争, 缺少活力和动力, 严重影响了教育体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能发挥。
(4) 受外界影响大。微型社会中不仅内部个体行动会对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更大影响, 而且由于自身抵御市场风险、危机、影响能力弱, 因此更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 如移民就会对微型国家的教育体系产生冲击。以澳门为例, 其同大陆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人员交流密切, 则大陆对澳门的教育体系势必也会产生冲击, 澳门需要调整其教育方式以适应大陆学生。而反观其对大陆的影响, 则显然不能称之为“冲击”。
四、微型社会教育的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 微型社会中的微型教育体系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也有其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 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关注, 籍此解决微型教育体系优质化和高效化问题, 带动微型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整体统筹规划, 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考虑微型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教育规模化程度低, 单位资源投入获取的效益相对较低, 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甚至是高端的, 而教育本身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越是高等级的教育需求就越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源和资本, 由此造成了微型社会教育质量与教育成本之间的巨大矛盾。因此微型社会发展其教育, 首先要基于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视角, 进行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在具体实践上, 微型社会教育管理者应注重结构优化组合, 通过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升级达成教育投入产出间的高效能比, 从整体上优化各学校间的良性互补, 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其中, “分工合作”是一种高效的资源优化配置途径。突出特色, 展现优势, 各司其职, 加强各结构单元间的联系、衔接、资源和信息共享, 立足整个微型社会构建相对完整、又明确定位、突出特色的教育体系结构。
2.加强区域合作, 解决师资生源问题
微型社会人口数量少, 人口增长缓慢, 这给微型社会教育带来两大制约:优秀师资力量不足和生源不足。针对这一问题, 微型社会应采取加强国际合作和地区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首先, 就师资力量优化而言, 众所周知,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的具体践行者和主导者, 是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直接体现, 因此优化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微型社会教师全面性、多元性显然不具优势, 而若想通过自身努力解决, 则需要投入巨额培养成本, 这样的“收益—投资”比显然过于低下, 因此, 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微型社会应采取开放、积极的政策促进对外教育交流, 通过引入外界优秀教师人才、优秀教师交流, 以及聘请外校教师兼职讲学来达到目的。其次, 对于生源而言, 同样可以采取类似政策和方式,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游学来充分利用外界优势资源弥补自身教育缺陷, 同时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和开放先进的教育政策吸引外界生源到本地就学, 解决生源问题。
3.推行保障体系, 提升教育的竞争力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之下, 任何一国或者地区都难免面临世界市场的竞争, 同时也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教育体系同样如此, 这对微型社会的教育产业而言, 即是挑战, 也是机遇。微型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应当积极利用这一趋势, 化压力为自我提升发展的动力, 既确保本国或地区优越教育资源的稳定, 又要提升教育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 确保核心项目优势和质量, 争取吸收外界优势资源补充自身教育发展, 而这一目标达成的前提即是微型社会自身教育体系的持续强化。微型社会教育管理者应利用自身政策导向强、机制灵活等特点, 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实现教育规模化的跨越式升级和教育质量的同步协同跟进。同时考虑微型社会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理念、教育策略等的滞后性, 可以采用引进外部成熟先进的教育发展方式及管理理念的方法发展自身教育体系, 必要时也可引入外界先进的质量控制标准、聘请外部专家和管理者等方式更为直接地达成目标, 由此保持自身教育体系的先进性。
4.体现区位优势, 强化可持续发展
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是微型社会发展教育的两大优势所在, 也是其同大中型社会教育体系相竞争的有利条件。微型社会教育确保区位优势、发挥地域特色, 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服务社会是教育三大职能之一, 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微型教育在微型社会的背景之下显现出了极强的市场指导性和社会适应性, 这既是微型教育自我发展的选择, 也是微型教育自身的优势所在, 因此必须坚持并强化这一特点, 构建更为完备的“学校———社会需求回应机制”以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 保持其同社会需求间同步互动。其次, 施行开放和先进的教育发展政策。微型社会政策效应显著, 这也是其自身教育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开放、先进、稳定的教育发展政策, 尤其是以国家法律和法规形式出现的政策, 对提升本国教育吸引力极为有益。纵观欧美教育的发展, 无不伴随着教育法制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如无差别奖学金制度就为其在全世界范围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这对微型国家教育政策发展方向是一个启示。
参考文献
[1]谭日辉.社会空间特性对社会交往的影响.城市问题, 2012 (2) .
[2]朱建成.粤港澳教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
[3]张红峰.微型开放系统中澳门教育质量的保障.当代教育科学, 2012 (1) .
校本微型课程教案 篇5
一
玻璃片上刻花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玻璃片上花纹的刻制方法,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在玻璃片上刻花的刻制方法。教学手段 : 实验、展示
课时:
教学内容:
一、活动目的:
在玻璃片上刻划各种不同的图案,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刻到玻璃片上去呢?
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1、学生经查阅资料获知:
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玻璃是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一种硅酸盐制品。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
石蜡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和氢氟酸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2、设计实验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每组发放一玻璃片,开始实验。(2)将玻璃片洗净。
(3)熔化石蜡:把石蜡放入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即得液态石蜡。(4)涂蜡层:在玻璃片上用毛刷均匀地涂一薄层石蜡
(5)刀刻图案:待石蜡层冷却凝固后,用小刀在上面刻划出自己所喜爱的图案。
(6)化学显图:在刻有图案的痕迹处,用滴管小心滴加氢氟酸溶液,开始反应较剧烈,待反应缓慢后用水冲去酸液重新滴加氢氟酸溶液,使之与玻璃片露出部分反应,如此重复操作四、五次。
(7)除蜡层,把大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用镊子将玻璃片放入其中,待蜡层除去后,取出玻璃片,用水洗净,即看到所刻的图案。
安全注意:
氢氟酸为无色、透明的液体,虽非强酸,但由于渗透、腐蚀力强,易造成烧伤。本次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加热和滴加氢氟酸溶液时要认真,注意安全,以防烫伤和烧伤,必要时可带橡胶手套。
问题思考:
如何在铁片、铜片、铝片上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呢?它们雕刻时遵循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活动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利用化学知识进行刻花的刻制方法,并且课下进行了更多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铁片上刻花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铁片上花纹的刻制方法,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铁片刻花的刻制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展示
课时:1 教学内容:
一、活动目的:
在玻璃,铁片上刻划各种不同的图案,怎样才能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刻到铁片上去呢?
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
1、学生经查阅资料获知:
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氢前面,因此铁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 石蜡为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和浓盐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2、设计实验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成几小组,每组发放一铁片,开始实验。
(2)将铁片除锈
(3)熔化石蜡:把石蜡放入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熔化,即得液态石蜡。(4)涂蜡层:在铁片上用毛刷均匀地涂一薄层石蜡
(5)刀刻图案:待石蜡层冷却凝固后,用小刀在上面刻划出自己所喜爱的图案。
(6)化学显图:在刻有图案的痕迹处,用滴管小心滴加浓盐酸,开始时反应迅速,待反应缓慢后用水冲去酸液重新滴加浓盐酸,使之与铁片露出部分反应,如此重复操作四、五次。
(7)除蜡层,把大烧杯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用镊子将铁片放入其中,待蜡层除去后,取出铁片,用水洗净,即看到所刻的图案。
安全注意:
本次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加热和滴加浓盐酸时要认真,注意安全,以防烫 3 伤和烧伤。
问题思考
如何在铜片、铝片上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呢?它们雕刻时遵循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活动后记
微型手摇压力泵 篇6
该装置具有无污染、结构简单、物美价廉、使用维修方便、吸程高、压力大等特点。它由泵体、缸体、活塞总成、摇杆、底座、进水管管件、水管接头附件、出水管、脚踏底座等部件组成。使用时,将泵体固定在底座上,装好泵体进水管,并密封不漏气。如水源较脏、泥沙杂物多,可在进水管口加上过滤网,防止泥沙杂物进入泵体损坏水泵。使用前,还应从进水管处向泵内注入清水,以避免活塞与缸体干磨受损,还可大大提高水泵寿命和提高水泵密封性,保证吸程达到设计作业要求,提高安全作业性。如进水管漏气,可在漏气处用软胶扎紧。在山丘区,它能把水用管道输送到高处和远处。
该机具总扬程20米,最大吸程9米,出水量1200公斤/小时。机型:长125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在干旱地区还可用于集雨灌溉,为山丘区发展林果、畜牧、草地、花卉、蔬菜大棚、温宝、梯田等种植业开辟出新的天地。(江西 绿洲)
马铃薯种植机和挖掘机
马铃薯种植机
2CM-2型马铃薯种植机是与15 ~ 18匹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薯类种植机械。该机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起垄等作业,播种深度150毫米(可调),垄高120毫米左右,垄宽400 ~ 500毫米,生产效率1334 ~ 2001平方米/小时,适用于沙土及壤土的川地和坡地(小于8度)上作业。
马铃薯挖掘机
4UX-550型马铃薯挖掘机是与18 ~ 30马力四轮拖拉机配套的适用于垄作马铃薯收获的机械。该机能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挖掘和筛选作业。工作幅度宽550毫米,挖净率≥95%,生产效率1000 ~ 1334平方米/小时。
如何选购微型水泵 篇7
目前, 微型水泵按配套电机的电源要求区分, 有要求三相电源的电动机 (电压为380伏) , 有要求单相电源的电动机 (电压为220伏) , 选购时应注意。一般家用照明电源是220伏, 因此, 普通农户以选购220伏电源的微型泵较为经济方便。水泵的流量, 必须根据用户庭院种植、养殖、加工及生活的需水量、水源条件及使用情况来选择。如果水源比较充足, 则主要根据最大需水量来确定水泵的型号规格。选择水泵扬程时, 所选水泵铭牌上的扬程应该大于实际输水高度。一般情况下, 应比实际扬程大20%左右。同样, 水泵吸水扬程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也应该大于实际吸水扬程, 否则水泵就很难抽上水来。
水源是井水的, 还要考虑井孔内径和泵体最大外径的配合。如果选用WQ系列微型潜水泵, 要注意泵的最大外径应小于井孔内径, 否则就无法安装到井内去。如果要选WXB系列微型泵, 就应该考虑好与井装配形式 (直接对口抽、原配管路配套抽、与手压泵配合抽等) 的可行性方案。●
手机微型投影 篇8
在目前的微型投影技术中,主要有两类:DLPA技术和LCoS技术。DLP技术由美国TI独家拥有,是反射式投影技术,体积小、开口率高、对比度高;LCoS技术我国国内技术比较成熟,体积小、开口率高、光效率高。欧美及台湾地区生产的微型投影主要应用DLP技术,国产的微型投影主要以LCoS技术为主。微型投影主要采用LED光源,亮度最高达到了30流明,投影画面可以非常清晰、明亮。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提高与增加,更多的新技术、新功能不断地集中到手机上,让大家不禁想到未来微型投影会不会成为手机的标准配置。此类微型投影技术使投影可以应用到手机上面,很多手机制造厂商也都纷纷聚焦微型投影技术。在本届展会上三星就展示了一款投影手机W9600,其机身顶部内置了投影芯片。
“微型课”是什么 篇9
什么是“微型课”?“微型课”概言课之“微”, 主要特征是“时间短”。也许有人会补上一句“容量小”, 在我看来, 这不是其主要特征, 因为在我所见过的“微型课”中, 有些就被强塞进去了很多东西, 刻意制造所谓的“大容量”, 然后贴上“高效课堂”的标签。
“微型课”是相对于正常课或常规课、常态课来说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课时基本上皆为45 分钟, 有人称之为“标准课时”。“45 分钟”几成“课堂教学”的代名词, 在校长和教师惯常的话语体系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就是“向45 分钟要质量”。可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课时并不统一, 非但不同学段或不同地域的学校课时存在差别, 就是同一地域不同学校的课时也不尽相同。
据《北京晨报》报道 (2013 年12 月19 日B16 版) , 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打破一节课45 分钟的惯例, 开展了“长短课”探索。将每节课45 分钟的标准课时延长或缩短, 长则八九十分钟, 短则三十分钟, 甚至只有短短十几分钟, 形成了“长短课结合”的课时设置模式。部分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排长短课时, 既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也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安排。教育专家认为, 要让形式服务于内容, 探索试点长短课, 关键在老师。也就是说, 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每天的课时也不是固定的, 此外, 所有这些一并都打着“改革”与“创新”的旗号。
课堂上学生的认知是有规律的。教育常识告诉我们,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认为, 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技能, 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复习提问”和“导入”环节的作用, 不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再现学过的旧知识, 更在于唤起学生的既有经验, 使之与新知识的学习衔接起来, 这样新知识的习得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有效。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是有限度的,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 有经验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这段课堂教学的“黄金时间”, 用于重点、难点的教学。遗忘是学习的大敌, 而遗忘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人的遗忘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同遗忘作斗争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及时复习巩固, 否则, 学生当堂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会在短时间内忘得干干净净, “课堂练习”及“巩固复习”的作用即在于防止出现此种情况。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割裂的, 相互间一定存在着逻辑关联即知识的系统性, 由此决定了课堂上知识是渐次获得的。一位训练有素的教师通常不会干这样的蠢事:在学生的脑壳上插一只“漏斗”, 把现成的知识强灌进去, 或者唱“独角戏”, 让学生充当了“看客”。而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来, 把教师教的知识系统与学生学的认知系统统一起来;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综合运用提问、讲解、演示等教学技能, 学生也要通过读书、练习、实验等活动跟教师积极互动。
课堂教学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 许多环节是不能舍弃、绕过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能随意缩减 (当然随意增加也不行) 。课堂上学生心理发展要有一个过程———“慢热”过程, 这就跟汽车的马达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预热, 才能逐渐达到较高转速, 其实是一个道理。试想, 一堂10~30 分钟的课———姑且称之为课, 为了让课更“精彩”“好看”, 教者只有偷工减料、花样翻新了, 学生的神经可能刚刚达到一定的兴奋度, 注意力可能才集中起来, 课就戛然而止——结束了, 这跟汽车刚刚开起来, 紧接着就来了个急刹车又有什么区别呢?
微型化学实验 篇10
首先,微型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程度。在环境保护上,微型实验减少了三废的排放量,特别是有机实验,用到的易燃、毒性的药品较多(如很多烷基化剂、苯胺、芳烃类试剂,长期摄入体内有致癌作用),很多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才能进行,而实验微型化后,一般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量少,只要以湿润相应试剂的棉花即可吸收掉有害气体,不必使用通风橱;另外,无机实验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如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严格来说,该实验也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但由于经费紧张,有些学校化学实验室并未安装通风橱,而实验微型化则可避免这一矛盾。同时,实验微型化也能降低易燃、易爆实验的危害性,火灾、伤害等意外事故也会显著减少,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地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排放污染,有益于师生的健康。
其次,从教学功能来看,较好地适应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与需要,微型化学实验在培养人的素质和技能上所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很有好处。1)微型化学实验及仪器,对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为创新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微型化学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小,所用药品少,学生在操作时,一般都特别细心、认真,有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2)一些由于试剂昂贵、安全或时间原因,过去难以在常规实验中开出的实验,现在可通过微型化而面向学生开出,微型化学实验安全又节省,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他们可放手地采用开放型和探索型的实验教学方式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微型化学实验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验,而且,随堂实验、实验室分组实验等都得以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为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课余实验或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扩充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最基本的出发点有二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中学的习题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拓展课本知识的桥梁。在习题教学过程中结合探究实验,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就可以使抽象的实验习题具体化,变枯燥的习题为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让学生根据习题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微型化学实验,进行边实验边解题,达到既培养实验能力,又解决难题的目的,而且有些习题设计的现象理论上比较抽象,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答案更容易理解,一目了然。
第三,从经济效益看,化学实验仪器设备简陋、药品不足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难题。由于经费紧张,许多学校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实验,特别是有机实验,化学试剂价格较高,有的实验2~6人为一组进行,有的只能取消。而实验微型化后,则可缓解这一难题,在微型实验中,所使用药品的量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药品用量明显减少,所节约的经费则可用于购买微型实验和扩大实验室规模,增多实验内容。以某校为例,若每年化学药品购买所需经费大约为六千到八千元,如果百分之五十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药品使用量将减少至百分之十,则化学药品所需经费可减少数千元。微型实验中所用的部分微型仪器,价格也较便宜,如一套井穴板和多用滴管的价格仅几元钱,玻璃仪器价格较贵,每套价格在一百到两百,但从长远来看,仍然是值得的。对办学条件较差,缺少仪器药品和实验设备的农村中学,促进了其对化学实验代用仪器药品的开发和推广。从微型仪器的研究开发来看,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常规仪器的微型化;二是寻找合适的代用品,如井穴板可用草珊瑚含片的有穴薄膜等来代替,这对经费紧张的学校较为适用;三是设计新的微型仪器。
最后,有利于科学管理。实验微型化后,所用仪器小,药品用量少,更便于科学管理。另外,由于仪器小,学生做实验细心,仪器的破损率也显著下降,延长了仪器寿命。
微型小说隐忧 篇11
时隔近20年,第二届华文微型小说大赛高调鸣锣,规模和声势超过1993年举办的首届。除上海市作协和中国电信两家协办单位外,竞有遍布东南亚、东亚、欧、美、非、大洋洲及我国港澳的19个华文社团和《小说界》等海内外30多家报刊组织参赛,另有20多家网络媒体支持。
当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等文学创作遭遇“渐冻”的今天,微型小说却一直保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态势,甚至比以前还要繁荣。
回顾往昔,微型小说以其微小之躯曾掀起过文学界的热议和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者、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刘海涛教授评述说:改革开放初期,首都的《北京晚报》、上海的《小说界》以及一些省市报刊恢复或重设专门的小小说专栏,组织一些征文比赛,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传播极广的名篇。汇聚众多佳作的《微型小说选集》发行量达到6位数以上,体现出当时全社会的“文学饥饿感”。这个时期的微型小说已经彰显出鲜明的艺术特性,即题材立意非常贴近改革开放的现实,艺术上非常写实明快,具有讽刺与幽默的特色,“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概括人性而启迪思想。美国作家欧·亨利、日本作家星新一等被视为微型小说界的标志性人物。
不过,微型小说毕竟还是受到篇幅的局限,长久以来文学地位偏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说:“微型小说因为篇幅短于1500字,又叫小小说、闪小说,还有‘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一巴掌’小说等各种别号,一直被看成茶余饭后供消遣的读物,主流文学界不大把它当回事,有点‘下里巴人’的意思。”
尽管不被“当回事”,微型小说的作者队伍却日长夜大,迄今全国各地的微型小说社团超过40家。郏宗培分析个中原因道:因为微型小说短小精悍的文体与快节奏、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生活“匹配”上了。不仅有《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专门刊物作为发表园地,《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大众刊物和大量的报纸副刊也对微型小说需求量很大;不仅有纸质媒体作为微型小说的载体,更有手机终端、网络、广播等多媒体为微型小说的广泛传播“撑腰”。
另一方面,微型小说始终是一股日益壮大的世界文学潮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郏宗培去复旦大学约稿时从学校报栏前看到一张介绍拉丁美洲微型小说的讲座海报,这启发他在《小说界》上开设了微型小说专栏。当国内微型小说作品形成规模之际,他又惊喜地发现,这是一种小而强大、不用翻译就可以“走出去”的文学。“海外华文爱好者写中、长篇小说是很困难的,一般就是写诗歌、散文和微型小说,所以对话起来特别方便。”特别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微型小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不过,空前繁荣之下的微型小说也有隐忧。第二届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的征文启事中有这么一句话:“篇幅不超过1500字,也欢迎更精短的百字小说。”组委会解释说,这意味着通常350字以内的手机小说、140字以内的微博小说也被纳入了“微型小说”的范围。
事实上这三者各有各的文体特色,很难混为一谈。郏宗培说:“微博小说和手机小说更短小,留白更多些,构思也要求更巧妙,但有些情节和对话无法展开,表现得不如微型小说充分。”他承认微型小说在多种文体样式的加入和冲击下,原有的分界线变得有些模糊,一不小心就流向“故事”甚至“段子”。在这种情况下,坚守“微型小说毕竟是小说”的信念就格外重要,必须“有人物,有情节,有场景描写,有对话,有精炼的闪光点,有绝妙的结尾,言有尽而意不止”,“它可以‘混血’,但不能失去小说的属性”。
央行鼓励发展微型金融 篇1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于5月18日表示, 鼓励多种机构、多种业态的微型金融组织发展, 实现监管方式从“严准入+松监管+无退出”向“公平准入+适度监管+市场化退出”的转变。潘功胜表示, 发展微型金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金融工作的重点。央行牵头制定金融“十三五”规划, 其中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是重要内容。下一步将放宽市场准入, 鼓励微型金融发展, 同时对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进行调整。央行正配合国务院法制办, 制定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
点评:微型金融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和金融机构都纷纷试水, 央行配合市场转变监管方式, 是倡导、推进微型金融发展的有力支持。
【微型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06-04
小麻雀微型课教案10-17
语文微型课教案10分钟11-22
永远的歌声微型课教案12-09
《滕王阁序》微型课教案05-16
古诗三首微型课教案06-10
微型课大赛教案付艳敏08-13
认识整万数 微型课教案11-18
如何在学生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微型党课教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