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程设计

2024-09-06

微型课程设计(精选6篇)

微型课程设计 篇1

中新网3月25日电: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 要求各地加强并规范中职学生实习管理, 灵活安排学习和实习, 积极应对部分地区出现的“技工荒”。通知称, 中职学校要积极组织三年制学生在第三学年参加顶岗实习。目前, 许多企业单位到中职学校招工, 学生在第三学年前就提前进入了实习期, 为此, 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校应在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和学生实习与企业技工需求结合起来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

●微型课程含义及特点

微型课程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开创, 又称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 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 (专题) 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这里的单元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中内容分解形式的单元或者Unit, 它不是根据学科的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的, 而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主体社会活动的经验、教师能力、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编订的, 也称为专题。

微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短小精悍, 这便于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更新。在中职学校中, 有许多课程中的某些内容本身是没有必要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课程教学体系的, 或者说中职学校是不可能或没有必要花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开设这门课程的, 但是这些课程中的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又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候设置微型课程便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微型课程内容可以是毕业前的定向训练, 旨在吸收最新技术的课程模块, 社会上比较热门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就业行情给学生提供的短期就业培训, 为解决当代中职生心理问题的讲座, 等等。

●微型课程设计流程初探

为了帮助教师开发微型课程, 笔者设计了一个微型课程开发的模板, 将微型课程的设计流程分为两部分:课程框架的设计与单元设计。

1.课程框架的设计

课程框架设计包括基本信息、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和单元目录。基本信息的填写是为了课程开发完成以后的管理。微型课程作为教师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 与国家课程相比较, 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所以, 在设计微型课程的时候, 教师要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论证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必要性可以从针对性、现实性和教育价值三个方面予以阐述。针对性即微型课程所选择的内容应该针对原有长期课程内容统一性过强, 多样化、灵活性不足, 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弊端, 体现微型谋程的优势和价值。现实性即微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校的现有师资情况。教育价值即微型课程的育人目标。因此, 微型课程选择的内容应该是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 学科学习与活动实践相结合, 并且在学生生活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个性的培养方面有所侧重。

课程概述指对课程进行简要介绍, 让学习者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对该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单元目录是根据课程主题将课程内容分为单元形式, 从而形成整个课程的内容框架, 建议开发探索型课程的老师通过设置引领性问题来划分单元, 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提出若干问题, 每个问题形成一个单元, 单元内容的完成就是问题的解决。

2.单元设计

教师在课程框架设计部分已经确定了教学单元序列, 下一步就是具体设计每一个单元。单元设计是微型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主要包括单元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

单元目标的确定:微型课程的单元目标的设计参考国家课程标准中三维课程目标, 也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学资源的设计:微型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使用, 学习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学生在进行每个单元的学习时, 教师要提供和本单元相关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将不同的资源形式在内容上精心选择, 并且重新组合、再设计, 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微型课程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学生被给予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向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网络探究、课堂讨论、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动手操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观摩练习、自我学习等形式。学习成果可以是图画、照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光盘、网页、诗歌、节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论文等形式。

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决定着微型课程实施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测验方法, 评价的内容仍然是知识点的记忆, 那么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特点以及课程目标, 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微型课程“求职”初探

我校08级幼教、会计等专业就业班学生这学期陆续进入实习单位, 这些就业班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作为计算机课教师, 我设计了微型课程“求职”, 把学生实习就业中用到的求职信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利用微型课程复习巩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 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微型课程“求职”在我校开展了尝试教学, 在职业类学校教研活动中开设了示范课, 受到了教研室的好评, 在职业类学校中进行了推广教学。以下是课程框架设计和其中第二单元的单元设计, 供大家参考。

(一) 课程框架设计

设计者 (课程编号) :周笑春 (计算机01)

课程名称:求职

教学对象:08幼教

估计课时数:10课时

课程主题选择的必要性:目前幼儿园陆续来我校招收实习生, 08幼教学生五月初全部进入实习期, 因此准备好求职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过计算机基础和Photoshop课程, 利用计算机基础中的Word、Excel、上网操作和Photoshop知识写好求职信, 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概述:微型课程“求职”是根据求职信中用到的封面、自荐书、简历表、履历表的制作来开展教学的。单元目录的顺序是根据知识点从简到难安排的。

课程目标:利用Word制作自荐书和简历表, 利用Excel制作履历表, 利用Photoshop制作封面。

单元目录:第一单元自荐书;第二单元简历表;第三单元履历表;第四单元封面。

(二) 课程单元设计 (以第二单元“简历表”为例)

教学目标:练习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

重难点: (1) 页眉页脚的设置。 (2) 表格中边框的设置。 (3) 背景图片的调整大小、版式、亮度及对比度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练习、游戏小结、小组学习开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导入和任务驱动, 使学生产生学习紧迫感, 通过尝试练习和个性化练习,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培养了互相帮助精神, 通过头脑风暴和评价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

教学资源:简历模板、图片、提升简历表质量的资料文件。

学习活动:

1.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 今天早上湖州智慧树幼儿园来招实习生, 要我班学生的简历表, 大家准备好了没有?”“那就赶快做一份吧, 下午就要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教学意图:让学生产生学习紧迫感。

2. 任务驱动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简历模板, 简要分析各项,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实际修改表格中部分单元格和单元格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预习说一说简历的功能。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模板快速了解简历表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的要求。

3. 尝试实践

教师活动:进入D盘根目录, 选择一份简历模板, 另存为你自己姓名的文件夹下, 文件名为“×××简历表”, 尝试练习制作基本简历表。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练习实践。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 突破重难点。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巩固Word中的一些基本操作,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教师演示 (重难点引导)

教师活动:简历1中页眉页脚的应用, 简历2中表格的设置, 简历3中背景图片的设置。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已学知识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 突破重难点。

教学意图: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能快速方便的理清重难点的操作思路, 掌握操作技能要点。

5. 个性化练习

教师活动: (1) 试图更改页眉页脚、表格、背景图片。 (2) 自主创意, 进行个性化练习。每组小组长帮助和督促组内每位成员完成后上传。

学生活动: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在本地机上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提示进行个性化练习, 组长督促组内每位成员完成。

教学意图:通过鼓励个性化练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通过小组长督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6. 小结强化

教师活动:通过拼图游戏, 在拼图中事先输入本节课的重难点, 完成拼图的过程就是小结的过程, 从而强化了操作要点。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完成拼图游戏。

教学意图:通过游戏, 重难知识点在轻松快乐中强化,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7. 评价记录

教师活动:我创意, 我来评……每组推选出最好的一份简历。我宣布……教师演示每组推选出的简历, 宣布作为第一批面试人员, 由各组小组长共同推选出最好的一份简历表, 作为“创意之星”, 教师在Excel表中作记录。

学生活动:观察组内成员简历表, 推选出组内最好的一份, 结合自己的简历表与别人取长补短。

教学意图:通过组内评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小组长评选提高小组长的积极性, 同时发挥记录表的激励作用。

8. 头脑风暴

教师活动:模板你怎么找到的?用Excel制作简历表好不好?如何提升简历表内容质量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注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

学习成果:个人简历表、第一批面试人员名单、“创意之星”人选。

教学评价:小组内互评推荐第一批面试人员、小组长和老师共同评选出“创意之星”。

参考文献

[1]刘运华, 衷克定, 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中国电化教育, 2005 (11)

[2]刘素芹.学校课程体系的新元素——微型课程.教育技术导刊, 2007 (1)

[3]陈玉琨, 沈玉顺, 代蕊华, 戚业国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微型课程设计 篇2

题目1: 最少拍控制系统设计

1.课程设计内容

控制对象传递函数为G(s)台,完成最少拍控制系统设计。

5,采用TDN-AC/ACS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为平

s(0.8s1)2.设计要求

2.1数字控制器设计

设计阶跃输入下的最少拍有波纹和斜波输入的无波纹控制器。2.2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以8088CPU为基础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包括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键盘、显示、通信端口等)。

2)以ADC0809和DAC0832为模数/数模转换器,设计输入输出通道。3)以试验箱上的运算放大器模块为基础构建对象模型。2.3 软件设计和实现

1)画出系统程序框图;

2)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3)编写数字控制器软件模块;

4)编写A/D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数字滤波程序。5)编写输出控制程序模块; 6)其它程序模块。2.4 系统软硬件调试和实验

在试验箱上搭建试验系统。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调试,验证控制算法。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3.1 绘制完整电路图,(A3幅面)。3.2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16开纸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设计说明书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2)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目录、摘要、主干内容(按章节编写)、主要结论和参考书,附录应包括程序清单、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

4)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有调试实验结果和分析。

5)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知识。

6)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文件和程序清单,程序清单要有明确注释。电子文件命名方式:班级_学号_姓名.doc 例如:04自动化0801班_0800169_李辉

注意:文件名一定严格按照上述命名方式编排,以便于排序查找。

题目2: 变速积分PID控制系统设计

1.课程设计内容

控制对象传递函数为G(s)50,采用TDN-AC/ACS计算机控制技术

(0.2s1)(0.25s1)实验箱为平台,完成变速积分PID控制系统设计。

2.设计要求

2.1数字控制器设计

设计变速积分PID控制器,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2.2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以8088CPU为基础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包括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键盘、显示、通信端口等)。

2)以ADC0809和DAC0832为模数/数模转换器,设计输入输出通道。3)以试验箱上的运算放大器模块为基础构建对象模型。2.3 软件设计和实现

1)画出系统程序框图;

2)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3)编写变速积分PID数字控制器软件模块; 4)编写A/D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数字滤波程序。5)编写输出控制程序模块; 6)其它程序模块。2.4 系统软硬件调试和实验

在试验箱上搭建试验系统。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调试,验证控制算法。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3.1 绘制完整电路图,(A3幅面)。3.2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16开纸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设计说明书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2)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目录、摘要、主干内容(按章节编写)、主要结论和参考书,附录应包括程序清单、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

4)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有调试实验结果和分析。

5)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知识。

6)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文件和程序清单,程序清单要有明确注释。电子文件命名方式:班级_学号_姓名.doc 例如:04自动化0801班_0800169_李辉

注意:文件名一定严格按照上述命名方式编排,以便于排序查找。

题目3: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1.课程设计内容

采用TDN-AC/ACS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中的35BYJ46型四相八拍步进电机为对象,设计以8088为核心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2.设计要求

2.1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以8088CPU为基础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包括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键盘、显示、通信端口等)。

2)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设计以8255为接口芯片的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总结步进电机的控制模型。3)以试验箱上的运算放大器模块为基础构建对象模型。2.2 软件设计和实现

1)画出系统程序框图;

2)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3)编写步进电机控制程序,要求能够实现变速运转以及正反向运转; 4)编写输出控制程序模块; 5)其它程序模块。2.3 系统软硬件调试和实验

在试验箱上搭建试验系统。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调试,验证控制算法。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3.1 绘制完整电路图,(A3幅面)。3.2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在16开纸上,书写应认真,字迹工整,设计说明书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2)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目录、摘要、主干内容(按章节编写)、主要结论和参考书,附录应包括程序清单、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

4)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有调试实验结果和分析。

5)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

知识。

6)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文件和程序清单,程序清单要有明确注释。电子文件命名方式:班级_学号_姓名.doc 例如:04自动化0801班_0800169_李辉

微型课程设计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25-01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已经纷至踏来,并且已经合称为科学信息时代。而高中信息技术科目,作为培养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基础科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更加助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同时,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抓好高中信息技术的微型课程教学,制定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案是前提,没有好的方案也就无法指导好的教学,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下面,就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提出三点原则性的建议,推动信息技术微型课程向前推进。

1、要注重实践性。既然开展的是微型课程教学,当然就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这里谈到的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已经不单单停留在“老师授课指导、学生们则在电脑前按要求操作”的简单教学层面上,这仅仅是微型课程教学的一个层次而已,在这个教学层面中不能再拘泥于一些传统的、粗浅的、常识性的信息知识,而是要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予以加深,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有限的实践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层面就是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看一下各种电子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操作的,哪些是十分常用的,在信息技术微型课程制定中是不是还存在知识盲点。

2、要注重实效性。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的实效性,另一个是操作的实效性,两个实效性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在相辅相成中是互相促进和推进的。所以,在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时候,无论是知识点的分配、还是教学步骤的安排,都要科学地兼顾好教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的融合,不能特别突出哪一点,更不能偏废另一点,只有把这一原则把握好了,才能真正做到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力争在每一次实践微型课程教学中都能取得双赢。

3、要注重实用性。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在就业和社会竞争中取胜,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摸准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率,这是硬件,也是微型课程教学长治久安发展的必经之路。为让高中生寻求更广阔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实用性。

二、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中,必须讲求有张有弛、有尺有度,让微型课程更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

1、抓知识吸收,让微型课程增强学习动力。高中信息技术在实施微型课程教学时,最初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一些工作和教学任务,天长日久,学生们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自学和创新学习能力,对有些已经学习和尚未学习的知识,都会因为具备了较强的微型课程学习能力而迎刃而解,并且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并且在既定学习范围之外,又涉猎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从而确保微型课程教学应用后,放宽了学生们的眼界,提升了学生们的能力。

2、抓科目兴趣,让微型课程增加学习积极性。在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成功的过程。而在高中生学习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会全面提升,最终喜欢上微型课程教学,一发不可收拾。在兴趣和动力中学习,必然能获取更大的成功。从而确保微型课程教学应用后,高中生信息技术成绩全面提高。

3、抓教学和学习能力,让微型课程强化技能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得以成功应用,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本领增强了,也就具备了生存的本领,特别是时下社会中,对具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可谓是供不应求,需求量很大。那么,就可以看出,一旦高中生具备了这一能力,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领,“艺多不压身”,如果广大高中生能够在微型课程学习上下功夫,在信息技术本领上精益求精,那么也就实现了微型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后,高中生增加了一项生存、发展的本领。

4、抓人才培养,让微型课程打造知识成功坦途。培养优秀人才是每一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宗旨,也是最高宗旨,高中生也不例外。在微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优秀的、拔尖的人才脱颖而出,那么这一时候各大高中就要想方设法地为这一类为数不多的学生创造机会、打造平台、重点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那么,也就是说,微型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

三、总结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教学地位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国家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予以推陈出新,将有更多的微型课程教育教学方法被推广。可以预见,微型课程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相当成功的教学方法,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教学历程更加完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钻研中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科目的教育教学成功,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科目登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 涛.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微型课程设计 篇4

戴奇志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局教研室

518081 Daiqizhi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Education Bureau of Yantion District

摘要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笔者组织区域内各中学化学教师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给微型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强的生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在实施的国家化学新课程力求努力改变旧课程化学实验落后的现象,在高中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标准建议”中,都涉及了很多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除必修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外,还在选修课程中将化学实验设立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说明化学实验在新课程内容中占有比旧课程更加重要的位置。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必修课程教材(以鲁科版教材为例)对此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安排。通过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栏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其中的实验编排不是用过去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开编排的方式,而是通过设计 “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的全新方式,将实验内容和过程及方法呈现出来。化学1、2(必修)涉及这样的实验设计共有40个,而完成这二本教材的学时只有72学时,相当于旧课程半年的学时(旧课程必修1全年学时为140)。所有这些实验内容如果在课堂上用常规的实验设备与方法,很难全部完成,从而影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新课程目标也难以落实。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近几年笔者组织区域内各中学化学教师成立了课题小组,开展了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专家引领,注重理论指导。

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同体,搭建起两类人共同对话的平台。合作行动研究变成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两类人共同的生存方式。我们请全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微型化学实验专家周宁怀教授和深圳市教研室教研员吴运来老师等专家共同参与研究,指导研究。专家们定期亲临我区做专题学术报告、实验技术指导及课堂教学点评等。合作行动研究小组每月定期组织2-3次学习研讨沙龙;每学期举行区、市级微型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公开课2-3节,并请专家、学校领导、不同学科教师参与评课;每学期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近几年,我们还组织研究教师参加了全国及海峡两岸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及全国化学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及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活动。化学专家的引领及各种学习活动对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努力实践探索,积极开发微型实验校本课程。

在进行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的研究过程中,合作行动研究小组首先集体研究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常规实验,然后按教材章节分工将常规化学实验尽可能改为微型化学实验,并设计成探究式的微型实验方案,然后将这些设计方案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微型实验探究,并对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检验SO42-的试剂选择,学生需以微型实验仪器(多孔井穴板)通过以下三组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第一组,以BaCl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第二组,以BaCl2为主试剂,1 以硝酸为辅助试剂。第三组,以Ba(NO3)2为主试剂,以盐酸为辅助试剂。教师的微型实验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微型实验探究方案,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归纳结论。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设计探究具体物质(H2S、SO2、浓H2SO4)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探究、做出合理的结论。教师则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和记录,并及时修改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在实践中改进并编写《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校本课程教材(分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初稿。

研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专家同行的评价及有关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进一步修改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以此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教材的建设。

另外,通过每年举行一次区级“化学与生活”或“科学与生活”微型实验设计研究性学习展示与竞赛活动,将微型实验教学拓展到课外。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关注,激发他们开发和利用微型实验仪器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在探究中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表明,参加活动的学生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意识。在区第五、第六届中学生“生活与化学”、“生活与科学”的实验大赛中,学生的表演精彩纷呈、令人惊叹。有学生仅用微型化学仪器中的多用滴管和井穴板,就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市售食盐中碘的含量,已由定性研究转向了定量研究;有学生自行设计装置和实验步骤研究香烟的危害等。我们将学生自主设计的优秀的微型实验方案结集成册,便成为丰富的微型实验课程资源。

三、深入总结反思,积极展望未来

近年来,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在实践探索中研究了微型化学实验的功能、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微型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教材开发、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及策略、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实验的有机结合、微型实验仪器的改进等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

《微型化学实验活动与探究》教材,给微型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强的生命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一直得到中国微型化学实验中心主任周宁怀教授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由于本教材可以结合新课程配套使用,从而使本项研究成果成为课题的一大创新点和亮点,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利用本教材学习,可以更新学生的化学实验方式,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以微型实验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其模式为:预测(用类比的方法推测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探究(设计微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独立思考推理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预测中归纳整合知识,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学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成绩提高较快,知识掌握更牢,思维灵活性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

在课题研究的几年里,区的化学高考成绩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能不断提高,进入全市前列,学生的进步率也进入全市前列,据观察统计,报考化学的考生都是从初中开始的微型化学实验的积极参与者,大都在区实验竞赛中取得过好成绩。

其次,营造了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

微型实验引入化学教学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其中教师只是指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讨论、合作研究,学生的探究和思想均得到充分尊重,积极性得到充分保护,自尊心得到充分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于是有了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师生间的相互提高。

再次,搭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平台。

开展本课题研究,密切结合了化学教学实际,把握住了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实验改革的方向与重点、难点,它既能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打破了教师传统意义上对学习内容的垄断和权威,让老师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促使他们不断充电,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同时利用 2 微型实验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师已不再是教材的机械使用者、被动传播者,而成了课程的主动实施者、积极开发者、热心研究者和精心创造者,为建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新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专家、领导、本学科及不同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对于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构建了最佳发展平台。结果表明,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均不断得到提高。几年来,课题组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得各种奖项;有一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二位教师成为区级青年骨干教师,四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市级高考先进教师等,成为盐田区最优秀的学科组。

另外,还培养了学生节俭、环保的绿色化学意识和价值取向。

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简单,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药品用量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药品,培养了学生节省的习惯和节俭的品质;实验的废气物(废渣、废水、废气)大大减少,大大保护了环境,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很自然地将可持续发展观渗透到了教学中。

当然,常规化学实验和微型化学实验的有机结合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只做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程教材中的微型化学实验与探究性教学研究,该研究还应该扩展到选修课教材及研究性学习以及生活实际当中。这是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化学教育专家们已经预言,微型化学实验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必将在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论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篇5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还提到:“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在浩如烟海的文化文学典籍中,毋庸置疑,《论语》具有其不可撼动的地位,其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与精神品质,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开发《论语》的辅助教学作用,并因此形成一门微型课程,就很有必要。

二、概念申述

要想将《论语》作为微型课程的开发对象,首先就要明确“微型课程”相关概念。微型课程是针对当前信息量日益增大以及解决传统学科课程知识的繁冗性、独立性带来的弊端和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照顾个体差异和需求等特性而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微型课程具有复杂性知识表达能力强、灵活性好、知识的可吸收率高以及与真实世界联系密切等特性,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知识表达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相当多的高中语文教师总会在课本之外,再选取一部分材料用作学习的素材,或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养个体素质;或引导学生聚焦生活,形成思维品质;或引导学生剖析范例,增强语言能力;或引导学生透视样题,优化解题能力;或引导学生浏览相关内容,拓宽学生视界。时间的安排较为灵活,有长有短,多的延续一个星期,少的只有一两个学时甚至十几分钟,安排的位置也较灵活,多在学时的开头、中间或尾声,有时会占几个学时。这实际上就是语文的微型课程。

三、开发目的

从90年代后期到今天,普及英语似乎已超过了强化汉语的趋势,成为多少中国人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霾”,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英语被神化了,无数人成了它的信徒。自然地,母语汉语的地位被弱化也就成了有识之士甚至全民族担忧的现实。而高中语文课本中国学内容相对编纂的较少,对学生和语文教师而言,是不利的。可喜的是,近两年,中央台和各地方台举办了一些极有现实意义以及传承内涵的国学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引领了一场方兴未艾的国学热。而作为中学语文教育重中之重的高中语文教育,尤其该重视国学经典的思想渗透与文化浇灌。可以说,《论语》微型课程的开发是应运而生。

四、应用实践

因为微型课程在实际操作上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甚至由此而具随意性,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辅以《论语》微型课程的有效渗透。

《论语》共有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虽为语录体,但就其内容而言,也是相当有分量的。因此,此课程的实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之下,還要有时间保证。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在课前分出五分钟的时间,指名书写工整的学生从《论语》第一篇,即《学而篇》开始,板书一则《论语》。因为是先秦诸子学说,理解起来比较费劲,首先就得疏通文意。在学生抄写完以后,学生自由口头翻译,再指名学生翻译,这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或纠正,以达到掌握文言字词句的目的,同时促进并巩固课本知识的识记与运用。

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不够,要知道,《论语》虽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刻印象。品味这些人物形象,既可以引领学生领略先秦时代人物的精神风采,又能从文学的角度感知性格特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逐步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与素养。

更重要的是,《论语》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等,给人以道德的教化,又如“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给人以修养的提升,再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则又指导学习的方法。可以说,《论语》是厚德载物,日读日新,怪不得,北宋名相赵普要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因此,《论语》微型课程的最后一步是结合社会现实与自身实际,表达自己的看法,开拓思维,活学活用。

微型课程设计 篇6

一、 以“情境模块”为平台的微型课程资源开发

1. 课堂师生互动开发是以教材为出发点,适当引入生活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绘画、音频、计算等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深入做到与文本对话,并尽可能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地对构成文本的若干情景模块的问题进行阅读,细腻体会文章内涵。以语文为例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链接数学和工程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八达岭隧道的长度是居庸关的三倍,詹天佑采用了“中间凿井法”,“那么八达岭隧道为什么只打两口井而不多打几口?假如你就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打井?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绘制设计图,验证课文中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呈现国内外著名的铁路设计,以图片或视频方式呈现铁路本身,以简单的文字讲述该铁路与众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横向学习兴趣。

2. 学生自主活动开发学生自主活动开发是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阅读需要,增加一些与本话题类似的文章,或同意作者不同文章,让学生从纵向或横向的角度,挖掘与原文本密切相关的微型资源,让课堂向两端延伸,并运用情景模块进行有效解读实践,达到巩固和提高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英语课《My Community》这节课,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自己做”和“与他人合作”这两个定义,尝试引入“破冰”这个概念。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介绍这门微型课程的原因,即老师们注意到学生在班级图书俱乐部中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人呆在一起,而很少尝试去认识新朋友,而班级图书俱乐部是依据选定的书本而不是依据成员们的友谊形成的,所以成员间必须要破冰。第二步便可以开始教学活动。学生每人会领到一张表格,表格上有成员名字和活动主题;成员可通过讨论相关的话题,比如喜欢的学习科目、喜欢的音乐、旅游过的地方、兴趣爱好等,增进彼此了解;每次交流后要在表格的对应主题下方简述相关内容。每次成员的活动都会以表格作为起始,这个热身活动有助于推进下一步讨论的顺利进行。第三个步骤是学生进行正式的会话互动,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突出和展现重点难点。第四个步骤是学习反馈,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尝试回顾记录的内容,总结主题和会话技巧,并为下一次活动提出更高的目标。通过详细的微型课程案例描述,可以看出教师在案例设计方面做了充分的学习需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特征,设计了学习者感兴趣的活动来“破冰”。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并且提前预想到活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相关建议。

3. 学生课后拓展开发其实是一种有意生成。教师或与家长合作,有意在课后学习当中安排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思考,即善于捕捉整合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源,促进课堂微型资源形成。比如 “走向科学”版块,教师可在学期初即想学生布置与这个版块相关的任务。如将改版块分为“科学家的故事”、“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与幻想”和“科学再创造”四个主题,让学生收集生活素材,然后以文字、相片甚至视频的方式记录,最后以分组形式讨论关注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做汇报。

二、微型课程开发三要点

参考田秋华教授对于微型课程实施要点的分类,结合我校实际需求,我们认为微型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其一,“短” 。微型课程也叫短期课程,与传统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不同,传统课程开设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数年。短期课程的开设时长包括一个学期、一两个月、甚至十几分钟时间,虽然时间短,但见效快。比如,在很多小学都有设置广播站或校园新闻平台,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为学生打造每天15分钟的广播式“微型课程”。以汕头某X小学为参考,该校的广播平台内容丰富,周一“PLAY ABC”是锻炼孩子听力,增强语感,接触西方文化的“加油站”;周二“心灵驿站”关注孩子们精神成长,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周三“社会你我他”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拓宽孩子们的生活视野;周四“我最棒”是孩子们展现才艺,讲述自己故事的平台;周五“红领巾之声”是老师主持的时段,也是老师与学生在课堂外交流的重要机会。每一期广播站的节目都是详细的节目安排,内容方面以话题、情景为导入,并附有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丰富多彩的微型课程就像一台无形的 “播种机”,让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中体会成就感和成长感。

其二,“简”。 微型课程一般以专题方式呈现的小教学材料或半独立性单元,它容量少、规模小、容易转换,并且主题集中明确,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在话题方面,它涉及多个领域,但由于受到时间和容量的限制,这些话题都必须经过“精”加工,结合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最后呈现的内容不许是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能够与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产生“串联”,激发他们的参与感。比如“什么是诗”这个话题,结合我校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传统优势,安排“妍蓁童心诗社”的陈妍蓁同学走进课堂,以学生教学生的形式,为低年级学生展示如何进行诗歌创作。我校也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日常软笔书法课堂和硬笔书法课堂的活动,安排诗歌的内容让学生临摹撰写,并且在课间的“经典诗词吟唱”环节安排相关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多途径多渠道让学生在“微”与“简”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

其三,“动”。 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内容上,微型课程必须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强调新信息、新知识、新观点、新进展和新问题,强调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学生生活链接,目的是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服务。形式上,理想的微型课程应该不受到学科、教材、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又适合即兴发挥,又适合在较长期限内容,反复有效地多次呈现,并且依据学生兴趣与教学要求,以多种内容与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形式与途径在任意时间段里灵活地实施与完成。在本校,我们会利用班会课时间,邀请家长参与,请他们就自身职业为学生做一场简单的介绍,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比如家长A的职业是警察,那么他将为学生介绍警察的性质、工作内容、服务对象,并借此机会向学生普及各种安全防范意识。家长必须先与班主任沟通,就该微型课例的目标、内容、效果、途径达成共识,提高课堂有效性。

三、 结论

微型课程在课程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与作用。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能力、意向、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利益的课程。微型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强调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 的局面,使课程不再成为概念、公式 、原理、人物、事实与观点等的填充物。微型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二是评价。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能够积极高效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此外,微型课程内容丰富深广,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成果呈现方式多姿多彩,这在评价工作上带来很大的挑战困难,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模式,实现评价多元性的目标,让教师与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中,更好地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涵养教育视野下微型课程实践范式研究》(2013ZQJK02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基层官兵下一篇:公众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