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治理管理(精选5篇)
城市河流治理管理 篇1
摘要:分析肥城市中小河流现状, 初步探讨提出治理采取的措施, 从而提高防洪标准, 确保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动肥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措施,肥城市
1 基本情况
1.1 河流现状
肥城市境内有大小河流43条, 多属山洪河道。据最新水利普查数据统计, 河道长10公里以上的有38条, 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29条, 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7条, 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型河道1条, 大型河道1条, 均属大汶河水系, 黄河流域。包括大汶河、康王河、汇河、漕河、漕浊河、小汇河、上金线河等, 1000km2以上的中型河道1条, 大型河道1条。
1.2 工程情况
建国后, 国家对汇河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治理。康王河自1990年至2004年先后分段分期治理了10次。1993年6月15日至7月18日肥城市委市政府召集沿河5乡镇干部群众对漕浊河进行疏浚复堤治理, 治理长度34.5km, 完成土方31.28万方, 投工38万个, 折合投资190万元, 治理后基本达到了十年一遇标准。小汇河、上金线河虽经农田基本建设时期治理过, 由于多为自然河岸, 受当时条件限制, 未设防, 只对沿河部分村庄进行治理, 缺乏统一规划, 标准低。
1.3 存在问题
康王河、汇河防洪标准大部分不足10年一遇。康王河几经治理,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标准较低, 尚存在不少问题, 如:防洪标准低, 缺乏统一规划, 统一治理标准, 河道内树株、农民自发围垦种地, 垃圾建筑乱到, 修建的漫水桥达不到行洪标准, 造成河床淤积量大, 降低了河道排水能力。河道淤积严重, 堤顶宽度不足, 堤身单薄, 超高不足, 沿河建筑物设计标准低, 质量差, 阻水挡水严重;田间排水工程不配套, 大部分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特别近几年有些工程失修废除, 加之标准低, 因而使涝水没有足够的出路, 集水成灾。小汇河、上金线河无堤防, 河道内有违法建筑房舍现象, 阻碍行洪。其它中小河流 (河道长10公里以上) 未设防。分布全市14街镇, 沿岸村庄众多, 保护人口71万人, 农田66万亩,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 损失巨大, 因此防洪位置非常重要。
1.4 经验教训
多年来由于人为认识不足、资金限制、管理力量薄弱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了中小河流现有河流防洪标准的逐年变低, 给河道行洪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只有对这些中小河道进行一次系统完善的治理, 通过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提高河道的安全度汛能力,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对沿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 河流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肥城市境内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排涝设施薄弱, 治理明显滞后。中小河流面广量大, 是骨干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县、乡、村及广大农田的排水通道, 是暴雨形成洪涝水的必经之地, 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的降低, 对城乡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迫切需要加以治理。
2.1 从防洪确保安全角度出发对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了紧迫性
洪水来势凶猛, 灾害频繁。根据资料统计, 从明弘治四年1491至2004年肥城市共发生较大水灾39次, 平均13年一次。建国后, 兴建了一定的防洪工程, 但是设施不完善, 标准不够高, 仍然不能抵御较大洪水的袭击。境内康王河1978年30多处决堤, 仅石横受灾面积就达4.4万亩, 其中绝产1.5万亩, 冲毁建筑物175处、机井72眼、倒塌房屋4.5万间、冲走霉烂粮食86.5万斤, 近千人无家可归。
2.2 从构建和谐社会、人水和谐, 建设生态河道, 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出发, 中小河流治理更是必要的
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对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维持良好的河流生态等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小河流治理越具更重要的位置。在保护区范围内, 有县城1座, 省级高新开发区1处, 另外还有肥矿煤田, 国电石横发电厂、大型企业石横特钢, 泰肥铁路、济微、泰临省干道等重要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肥城又居其流域上游, 因此, 河流治理关系到肥城乃至下游平阴、东平两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3 采取措施
截止目前, 肥城市共有1个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治理规划, 5条河流6个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其中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级汇河治理工程, 于2011年6月30日全部完工, 同年12月28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 被评为优良等级工程。总投资1740万元的省级汇河项目泰安段 (肥城) 治理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其它河流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工作中,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高起点编制规划
河道治理, 规划先行。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聘请名家高手, 编制完成了《重点河道治理工程规划》、《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等。以此为基础依据, 立足中小河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分别编制了《中小河道拦河蓄水规划》、《岸线规划》、《综合开发规划》及《水系生态环境规划》等专项规划, 保障了中小河道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2 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指挥, 财政、国土、交通、林业、相关镇街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指挥部, 全面负责中小河流治理的组织调度和督促检查, 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调配合, 形成了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工程一线, 调度情况、安排任务、解决难题。不断加大督查力度, 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市政府重点督查内容, 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 并纳入了有关镇街和部门的科学发展考核, 年终综合验收评比, 严格兑现奖惩, 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多元化保投入
坚持“上级资金确保用好、河砂收益部分提取、政府财政及时配套、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把中小河流治理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及时足额进行拨付。本着“取之与河、用之于河”的原则, 每年都从市镇河砂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中小河流治理。
3.4 科学组织清障
把治河除害、兴利惠农的重要性和意义深入贯彻到基层, 落实到相关镇街村, 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了河流清障圆满完成、工程建设如期开工。国家级汇河 (肥城段) 治理工程共清除树株5万余株、坟茔3000余座、涉河建筑物5处;省级汇河 (肥城段) 治理工程共清除树株8万余株、涉河建筑物6处。
3.5 严格建设程序, 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的实施严格落实了申报制、评审制、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跟踪审计制竣工验收制和资产移交等制度, 切实把好物资供应、施工队伍、施工标准和竣工验收各个关口, 把质量监督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确保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3.6 规范管理, 提高档案水平
聘请档案局专业人员, 规范档案整理。按照档案规定要求, 结合工作实际,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专人负责, 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国家级项目档案整理一次性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4 经验及政策建议
4.1 经验
一是由于各级领导重视, 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健全, 加大对工程施工的领导力度, 保证了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加强合同管理, 落实各项任务、质量标准及双方责任, 是工程顺利实施的保证;三是工程建设监理制、第三方检测的实行, 保障了工程质量, 监理为建设单位搞好工程质量管理, 检测单位严把材料、质量关;四是加强了人员管理, 特别是技术人员, 市局集中授课, 培训管理、技术人员, 提高了人员队伍和技术素质;五是机械化施工程度的提高, 加快了施工进度, 保证了工程质量。六是严格的财务管理, 实行报账提款制等。这些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4.2 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行河道防洪治理时, 高起点、高标准, 建立起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造福于民,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治理的河道, 未进行确权划界, 建议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体制, 对河道工程实施有效的管理。三是河道治理工程为社会公益性工程, 为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 应加强河道管理养护队伍建设, 并保证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S
城市河流治理管理 篇2
河道是城市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流的治理应从城市高度与流域范围进行思考、规划、设计、实施。城市河流的修复则应以控源为主,生态修复要以自然修复为主。
(1)综合规划,合理布局
首先,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结构应合理布局;实行控源,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生态修复,景观重建,进行长效管理最终达到城市河流功能的恢复。
(2)确定近期与远期目标
城市河流治理与修复应当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对于污染严重的河流,目标制定可分为近期与远期。这样有利于治理信心的建立与资金的投入。
近期目标为:解决河水的黑臭问题,提高河水透明度,改善水体水质,建设生态堤岸,改善河区生态景观。
长远目标为:水质洁净优良;生态系统良性;河流防洪安全;景观文化永续。
4、分析城市河流问题进行相应诊断
城市河流的治理与修复的前提是对城市河流问题进行诊断。只有深入了解城市河流的主
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河流污染控制及生态恢复。
5、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思路
城市污染河流的治理应分类进行,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或河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和手段。<轻度&重度>
黑臭段水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河滨污水净化系统;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网状生物膜;生态修复与净化。对于中污染段河道水体的治理手段主要有:除沙/藻技术;河滨污水净化系统;河道曝气增氧;河道陆生浮床;生态护岸景观恢复。
6、控源(控制污染源)对策
造成河流水污染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输入到河流的污染物质过量,在河流中累积,根本控制措施是减少河流污染负荷的输入量,通过对河流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的控制来实现的。① 控外源。首先应该计算河流COD与氮、磷环境容量,采取总量控制。
② 控制河内污染源
7、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是城市污染河流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的良性生态平衡。也是城市河流治理的最终目标。生态修复对策应包括河流陆域和水体两部分:
① 恢复河流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滨岸带生态恢复和浅水区沉水植物生态恢复,它们是巨大的污染物的累积场所并具有净化作用,对波浪的缓冲、生态系缓冲和泥沙的缓冲等功能,恢复生物栖息场所(产卵场、生物多样性)等。
② 恢复河流沿岸上生态系统:保护河区周围及上游森林植被,防止营养物质的过多流失,减少非点源的污染物入湖量。主要的城市河流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有:增氧曝气技术、生态浮床技术、生态复合填料技术、河道的生态修复、生态堤岸修复、河流滩潭水质净化技术。
8、城市河流的管理对策
河流污染治理既需要工程措施又不缺少管理对策,因此,根据国情和经济实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管理对策,也是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的关键任务之一。
首先应对河流制订出水质管理规划,确定水环境和河流生态目标,同时制订保护河流的法规,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建立河区管理机构,制定保护河流的法规条例, 切实保证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试论城市河流治理生态效应的应用 篇3
1 万峰湖水环境污染的基本情况
1.1 万峰湖概况
万峰湖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 湖面宽阔, 蓄水量丰富, 相当于2个云南大理洱海, 17个贵州清镇红枫湖, 76个杭州西湖, 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 近两年来, 随着旅游开发的迅猛发展, 库区上游城市、工厂的污水排放, 大量渔业养殖的盲目泛滥等, 对万峰湖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总氮平均超标2倍~3.8倍, 总磷平均超标2.6倍~11.4倍, 氨氮平均超标7.9倍。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有害水生植物迅速繁殖, 从鲁布革电站出口以下和万峰湖鲁布革码头以下, 是一望无际的水葫芦、水浮莲, 往日秀美怡人的湖光山色已被一片绿色的污染物所代替。从2002年到现在, 水葫芦、水浮莲占据湖面达千余亩, 已给库区移民的水产养殖、航运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安全隐患极大。目前, 由于生态治理工作滞后, 万峰湖的生态灾害仍在不断加剧, 特别是水浮莲的蔓延, 问题相当突出, 几乎覆盖全部港湾, 严重威胁着船只的航行安全[2]。
2 造成万峰湖水质污染的其它影响因素
2.1 硬化工程的影响
近年来, 万峰湖的原有河道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 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 河流自身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功能被弱化, 使自然河流的生态链遭到破坏。河流完全被硬化处理, 主要表现在, 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大型石材的直立护坡, 这样的方法不符合生物化学循环与交流阻隔了土壤与水体的充分交流, 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能在洪水期提高水流速与径流下泄, 但却减少了河水的入渗, 河道的一些生态功能与自我恢复能力随之消失。
2.2 缺失负责任的社会主体的影响
河道干涸与污染, 产生“破窗效应”更加诱发人们向河道无节制地倾倒污水与垃圾, 例如沿河造田、填河造地等人为侵占或缩窄现象也时常出现, 水面积减少导致天然调蓄功能以及一系列生态不协调事件产生, 内涝的发生机率也大幅度提高。
2.3 下水道工程建设方式、施工材料应用等缺陷的影响
生命力和永久性是现代化的城市的必须要求, 其所建的地下网络应该比地上部分更具以上两种特性。但由于普遍采用投资最少、施工最简单的埋设地下管道的下水道设计方式, 单一功能地向受纳水体直接排放雨水、污水, 必然导致下水道排水功遭遇暴雨季节时势单力薄[3]。
3 万峰湖水环境治理河道环境治理设计
3.1 控制河流污染, 废水资源化
以生态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全面改善万峰湖水质, 首先需要广泛调查流域污染源类型和主要污染成分, 利用科学方法生态治理被污染河道。不能治标不治本是对万峰湖的治理过程中要坚持的一贯原则, 同时还要注意治理过程中的连续性, 通过全覆盖式治理, 实现人与生态和谐相处。
3.1.1 底泥疏竣。
底泥疏浚是针对万峰湖现有河道内的非点源性污染源底泥治理的必然方式和有效方法。通过疏浚, 不仅不会影响万峰湖的整体河势, 而且对水质改善的效果十分明显。为了万无一失, 全面考虑对疏浚后的底泥出路及处置方法。底泥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以运输成本为衡量指标, 将其作为建筑原料就近提供给万峰湖两岸的在建的建筑工程用作工程材料;第二, 应用于垃圾场的覆盖处理, 可将其用作覆盖泥覆盖垃圾场, 并可通过培养种植植物;第三, 以重金属含量为指标, 可以将重金属含量低的底泥就近用于城市绿化。
3.1.2 人工增氧。
恢复污染河流的一种重要应急方法是增氧法, 对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具有良好作用。是恢复生态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天然水坝的谁是下降和河道阶差通过冲刷碰撞对万峰湖的治理是一种近自然处理方法, 此种方法可曝气增氧。通过人为利用河流自身特点形成氧气的自我补充提高生态连贯性, 从而实现改善水环境及其质量。
3.2 引水冲污是首选
万峰湖引水冲污措施是解决万峰湖污染问题的首选, 一般性河流在利用各种清淤治理污水等综合措施的同时, 可以利用河流的自净能力实现内外因素的互动与配合。但对于万峰湖这种自净能力极差的一类河流“引水冲污”是有效方法之一, 此种方法可以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情况下实施, 通过将外江水引入万峰湖, 即注入源头活水从根本上实现万峰湖的大“换血”, 通过外部辅助力量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 降低河流的污染程度, 改善万峰湖生态环境。引清洁的外江水对河涌进行冲刷是引水冲污的主要原理, 从而降低河涌水质污染等级。利用水质较好的水闸和抽水泵站等工程实现引水冲污, 可以达到污水治理的更佳效果。
综上所述, 除了注重堤坝建设、下水设计等工程措施以外, 在万峰湖水环境治理优化方案中, 应该充分实现自我改善和介入改善的协调, 使得生态恢复学与植被种植设计融合。通过水中植物、岸边植物、近岸植物的有效配比, 会实现富有景观特色的生态廊道。换句话说, 维护和恢复河流、河岸的本身形态, 有效运行周边生态系统, 也将对形成水陆复合型共同生态体、保护沿岸生物、改善水系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摘要:以万峰湖污染问题为例对黔西南州水环境治理进行了全新探索, 研究出具有成效的城市河流生态整治模式, 对转变传统河流治理的思维方式, 创新城市河流治理,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恢复,城市河流,水质污染
参考文献
[1]许世远, 陈振楼, 俞立中.苏州河底泥污染与整治[M].科学出版社, 2003.
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 篇4
关键词:城市河流,污染,治理
城市人口密度大, 工业生产相对集中, 对于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也更加严重。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够为城市提供饮用水、绿化用水等水资源, 而且也是人们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但是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河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一些城市河流水质状况不达标, 甚至难以满足绿化用水的需要, 因此应当加强城市河流的水污染治理, 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1 城市河流水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对于河流产生了重要的污染, 特别是一些生活污水不加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 同时一些河流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 已经难以满足饮水、观光等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特别是在工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城市, 其污染尤其突出。城市河流由于人类活动频繁, 其生态环境更加容易受到干扰, 相对污染也更加严重。在研究中发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污染的河流中包含了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 同时还包含了铅、镉等重金属, 这给城市河流污水治理带来了困难。
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 城市河流中的污水量也快速增加, 已经超过了河流自净能力。城市河流污染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近年来城市河流污染现象层出不穷, 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对于城市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城市河流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 不仅破坏了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 削弱了城市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外在形象。
2 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治理
最近国家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对于城市河流污染治理进行了专门规定, 要求在2020年之前基本解决城市臭水等问题。同时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等城市河流污染的治理, 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 塑造安居乐业的城市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禁止污水排放, 清理河底淤泥。
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应当从多个方面着手, 例如严禁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中, 减少河流污染来源, 减少城市河流的负担, 这对于提高城市河流的自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必要时应当实行河流配水工程, 加强城市河流网络的循环, 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防止污水随意排放是河流治理的关键, 因此应当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要加强对河流的自动化监控, 对于继续排放污水的企业和个人要进行严厉地处罚。此外, 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河底淤泥的污染, 水底的污泥由于雨水自流等将城市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带进了河流中, 同时淤泥中还有一些富有机物等, 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分解, 不仅消耗了水中的氧气, 还会产生一些气体导致河道中的水发黑发臭, 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现象。通过疏浚河道中的淤泥是治理河流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而且这种方法的效率比较高。可以在冬季枯水期实行截留等措施, 清理下流河道中的淤泥, 必要时可以在河道中铺设石块等, 减少河泥的淤积。
2.2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
城市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 其中近年来随着工业园区等的发展, 城市中污染大的企业已经逐步搬离了城市中心;同时其监督和管理也日益完善。城市排水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 通过加强对排水系统的治理, 能够有效减少河流中污水的数量。目前在城市排水系统中主要有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方式, 分流制是将雨水和污水通过独立的系统来进行输送, 最终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雨水则通过另外的系统输送到河流中。合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分流制中需要建立对应的独立系统, 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投资, 但是对于防止河流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满足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
3 结语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河流污染现象也不断突出。河流污染不仅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同时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河流中的污水降低了水资源的生态功能, 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加强城市河流治理, 减少河流污水排放, 加强河道淤泥的清理等, 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当加强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建设, 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 减少污水的随意排放现象, 这对于河流水污染治理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姝.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评价与治理措施改善——以重庆盘溪河流域为例[D].北京大学, 2013.
城市河流治理管理 篇5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 属于半山区, 总面积1208km2, 总人口74.4 万。境内有大小河流16 条, 滦河是河北省第二大河流, 由迁西县经龟口进入迁安, 出东峡口进入迁安盆地, 穿城而过, 将市区一分为二, 至南丘出迁安市界, 进入滦县。在迁安境内长54km, 流域面积262km2。滦河进出迁安盆地的特点是:入境处为典型的狭窄式河道, 两侧山体陡峭, 河道宽度仅0.2km, 进入迁安盆地后河道逐渐变宽, 最宽处达5km, 纵坡逐渐变缓, 出境处河道又逐渐变窄。历史上由于洪水多发, 河流频繁改道, 在城区段形成了2 条支流;2 条支流间形成22km2的夹心滩 (即西里铺行洪区) 。迁安城区依滦河而建, 城区现状面积30.5km2、规划面积88km2, 滦河城区段总长度24km。
2滦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
为治理水患、修复滦河迁安段生态环境, 迁安市自2003 年开始由政府筹集资金, 对城区段防洪工程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分2 个时间段:2003 ~ 2008 年, 工程投资25.8 亿元;2012 ~ 2014 年, 工程投资130 亿元。
2.1 一期工程建设
先后修建了24.4km左岸大堤、26.8km右岸大堤、1号~ 3 号橡胶坝工程、闸涵23 座、堆筑人工岛5 处以及滨河带状公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工程投资25.8 亿元。该工程的实施, 将滦河迁安段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了50 ~ 100a一遇, 增加保护土地213.33hm2, 增加城区绿地面积73.33hm2, 置换出近333.33hm2建设用地, 实现开发收益40 亿元。工程总体形成了4km2的黄台湖景区, 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
一期工程的实施, 初步解决了沿岸防汛、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但是滦河夹心滩内生产生活垃圾无序堆放, 废水污水直排河道, 河道过流能力尚难以满足防洪设计要求。
2.2 二期工程建设
2012 年, 结合行洪区安全建设, 通过完善修订规划, 迁安市启动了滦河综合治理工程, 规划投资130 亿元, 通过BT模式进行融资建设。投巨资完成移民搬迁工作。为了确保夹心滩内群众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筹集40亿元资金启动滦河夹心滩内西里铺区域搬迁工作, 对河道进行疏浚整理, 控湖筑岛。共整理出全岛及半岛土地482.47hm2, 滩涂地347.93hm2, 河道1334.8hm2, 修建4 道橡胶坝、4 座岛屿链接桥, 形成24km2大湖水景, 18km2绿化、景观用地, 8km2可供建设的20 余座岛屿。目前, 已完成投资125 亿元。
2.3 工程效果初步显现
提高了水资源保障能力。通过疏浚河道、梯级蓄水, 既解决了汛期防洪的问题, 又有利于雨洪资源利用、改善下游河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一举多得。据预测, 滦河综合治理工程可为迁安每年新增水资源0.3 亿m3, 增加地下水储量1.1 亿m3, 迁安盆地地下水位平均提高6 ~ 8m,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保障。这在北方缺水地区, 意义尤为重要;改善了生态环境。工程的实施, 已经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打造了区域小气候。滦河迁安段新增野生鸟类20 余种, 夏季城区气温下降2℃,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增加20%, 成为了城市的生态绿芯和天然氧吧;提升了城市功能品位。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工程, 滦河成为了迁安城市生态、景观轴线。在打造城市的山水特色上, 迁安突出轩辕黄帝文化、佛教文化和历史文化, 配套建设了黄台山、佛山、龙山3 个文化主题公园, 与三里河生态走廊一道, 形成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文为魂, 山水融城的独特城市景观。“首都东边一座成长在水里的城市”在京津地区日益引人瞩目;搭建了转型承载平台。以滦河综合治理工程为核心区域, 迁安市规划建设了总面积67km2的滦河休闲文化产业区, 已经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为迁安“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产业搭建了优质平台, 在对接京津外迁产业、承接功能疏解项目等方面, 极大地提升了迁安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目前, 微软IT学院、梅墨生艺术馆等一批项目已经完工, 投资10 亿元的龙湾·国际游艇俱乐部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派拉蒙影视主题公园等项目正在洽谈, 一个助力转型的城市新区正在崛起。
综上所述, 迁安市实施滦河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扩湖、堆岛、架桥、植绿,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滦河东、西支流之间22km2的滩涂及沿岸部分荒滩整理为可建设利用的土地, 并规划为允许建设区, 保证了工程投资能够顺利回收。
3毗邻城市的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启示
3.1 坚持科学规划, 提高河湖治理的规划水平
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城区河湖多处于常年缺水、汛期泛滥的状态, 大量的河道废弃地成为城市发展的垃圾场和污染源, 严重影响城市的品质形象。区域经济要发展,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搭建优质承载平台、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因此, 高标准统筹编制河湖治理规划非常重要。迁安自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开始, 历届市委、市政府矢志治理滦河、根除水患, 一任接着一任干, 将蓝图变成了现实。因此, 统筹规划, 科学站位, 做好顶层设计, 确保始终如一地推进治理工程, 从而真正实现河湖治理的目标。要综合考虑土地开发利用等其他方面的工作。河湖治理工程不单纯是水利工程, 只有与土地开发利用、产业培育等方面紧密结合, 才是破解资金难题、顺利推进河湖治理的有效措施。结合区域建设和水患防治, 以“河道未利用地”整治为战略支点, 科学规划、分类推进河湖治理工作, 才能撬动更多的市县“绿色崛起”。特别是对城市河湖治理, 要跳出水利发展水利, 在规划中明确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承载平台等配套建设内容。
3.2 加强政策扶持, 试点推进河湖治理工程
城市河湖治理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 在工程立项、审核申报、贷款融资、用地指标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在资金方面, 不只依靠省级与地方财政, 而是创新大型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 采取建立扶持基金、发放低息贴息贷款、集中使用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等措施, 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土地开发管理方面, 大型河湖整治工程投入高, 见效慢, 资金是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难题, 科学开发河流治理置换出的土地是保证工程投资回笼的关键。迁安市通过滦河综合治理工程,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瓶颈制约。但由于“北方水城”的吸引力, 优质项目纷纷落户, 目前土地指标依然严重不足。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区分河道治理前后土地性质的前提下, 实事求是地定性河道治理所置换出的土地性质, 为推进河道治理工作、促进工程融资创造条件;同时, 在重点项目、土地指标等问题上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有需求的产业园区重点倾斜。
3.3 突出以人为本, 提高河湖治理惠及百姓的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湖治理是惠及周边、造福百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应积极推进。同时, 鉴于毗邻城市的河湖治理工程一般都会涉及群众搬迁, 建议政府采取综合措施, 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置、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 实现河道治理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摘要:20032014年, 为治理水患、修复滦河迁安段生态环境, 迁安市科学规划、大力实施滦河综合治理工程, 打造山水融城城市特色, 为迁安经济发展转型搭建平台, 探索出了一条毗邻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建设模式。
【城市河流治理管理】推荐阅读: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11-10
河流水污染控制技术探究-以城市河流为例06-04
城市河流污染防治技术初探10-24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实例研究12-06
国内外城市河流保护的比较研究05-29
河流生态治理11-14
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08-24
高考地理:河流综合治理类问题的答题思路09-29
水利工程河流研究管理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