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责任

2024-10-10

建筑责任(通用10篇)

建筑责任 篇1

我们来自世界最广袤的土地, 我们拥有世界最丰富的遗产, 我们身处人类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我们响应国际建筑师协会的号召, 汇聚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共商亚澳地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亚洲与澳洲自然环境多样, 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民族, 形成了多元的建筑传统, 创造了杰出的建筑成就, 积淀了丰厚的建筑遗产。我们以拥有这些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 这些遗产不仅属于亚澳地区, 也属于全人类。

二十一世纪, 亚洲与澳洲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 我们在分享经济发展喜悦的同时, 建筑遗产却面临空前的挑战。传统文化逐渐丢失, 建筑遗产屡遭破坏, 地区特性日益淡薄。与此同时, 亚澳地区几代建筑师在发展道路上从未放松对本土精神的探索, 从1982年亚洲建协会议上提出的“亚洲特色”到本次会议的“亚洲经验”, 我们积累并逐渐形成共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 建筑师对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以创造性的设计联系起历史与未来, 使我们的建筑创作深深地扎根在地域文脉;我们共同认为,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遗产的灵魂, 有关于遗产的任何建筑活动都应忠实于这个原则。我们也认识到建筑文化总是在发展的, 建筑文化的传承蕴含在建筑的创造之中。

回溯历史, 展望未来, 我们坚信亚澳地区的文化发展将会同其经济发展一样造福人类, 在贡献文化智慧的同时, 将重新获得文化自信与尊重。我们坚信建筑遗产将成为亚澳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们坚信建筑遗产将变成亚澳地区社会进步的重要坐标。

我们坚信亚澳地区的建筑应当基于各自的地域文脉获得发展。

我们坚信文化多样性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都将是亚澳地区的重要特性。

我们注意到世界其它地区的建筑师, 在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杰出贡献。

我们愿意秉持“全球思考, 地域行动”的理念, 在未来为保护亚澳地区的建筑遗产, 共同努力, 加强交流, 共享成就。

建筑责任 篇2

根据《武汉大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与消防工作责任书》的要求,为保障校内建筑工地安全,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承接学校新建、改建、扩建、装修装饰工程的公司法人代表是建筑工地的第一安全责任人,项目经理为第二安全责任人。第一安全责任人对本工地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第二安全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工作。

二、建筑工地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动火、用电等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处理不稳定因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消防教育培训。建筑工地必须设立安全管理岗,负责该工地安全工作,要每日对工地及临时用工人员住宿地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三、必须按规定配备齐全具有相应资质、证件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且人、证相符。

四、施工人员管理。要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并制发证件,不得雇用、留宿无身份证人员和窝藏、包庇违法分子;要严格工地进出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出工地;对进入新岗位或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每半年组织一次突发事件演练。

五、要实行24小时值班,严格实行封闭围挡施工;要将工地内办公、生活、作业区域明显分开,不得在未峻工建筑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要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水源或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六、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施工前将工程人员组织、消防安全施工投入、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等信息报保卫部备案,并依法办理消防手续。

七、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严格按期完工。

八、查验消防产品和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质量,使用合格产品,保证消防施工质量。

九、遵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废水、粉尘、噪音、强光等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晚上10点必须停止施工。

十、施工起重机械、自升式架体设施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和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前须查验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无证产品不能进入工地。

十一、若工地负责人发生变动,由接任者继续履行职责,并将变动后的名单报保卫部备案。

学校主管部门安全责任人:

工地第一安全责任人: 工地第二安全责任人:

建筑责任 篇3

建筑生产活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及生活的质量。建筑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根本的就是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安全可靠、适用美观、绿色低碳的合格建筑产品,这是建筑生产活动对建筑业企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社会对建筑业企业的殷切期望。建筑业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责任议题,有助于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和树立企业责任品牌形象。

截至2015年10月31日,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我们共收集到建筑行业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7份。我们依据“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5”,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27家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少数优秀报告提升建筑行业报告整体水平,整体处于发展阶段

我们依据得分情况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级别,建筑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8.05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14.81%达到卓越水平,25.93%达到优秀水平,59.26%的报告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研究样本报告发现,除《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4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14社会责任报告》等几家企业报告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设计版式合理外,绝大多数行业报告处于起步阶段。此外,我们发现,质量较高的几份报告均采用GRI、ISO 26000、CASS等社会责任相关指南或标准,如中国建筑、CMEC、中国中冶、中国能建、中国核电等企业报告均参考了GRI等国际标准;处于起步阶段的报告多以上交所指引为主,一定程度上参考了GRI。

发现二:大多数报告数据相对丰富、内容可读,实质性较高

从整体来看,建筑行业报告质量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在可读性、可比性和实质性方面优势突出,但在可读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建筑行业报告普遍缺乏负面信息披露,只有少数几份报告具有CSR专家评价、第三方审验和标注信息来源,导致整体可信性较低。此外,绝大多数报告在理念、结构和形式方面创新不够,得分相对较低。

发现三:议题披露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体现建筑行业鲜明特色

多数建筑行业报告披露与建筑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的社区、政府、员工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较多。

在员工保障方面,建筑业企业普遍重视农民工的权益,如在《浦东建设201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公司始终重视农民工劳动报酬的支付,加强农民工保护,广泛开展农民工安全教育。在响应政府号召方面,建筑业企业通过自身业务活动,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如《中国交通建设201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公司聚焦城镇化,紧密依托城镇化优惠政策,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环境方面,建筑业企业着力推动绿色建筑,如《中国铁建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公司从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采购、绿色宜居等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

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筑企业报告在社区的指标平均覆盖率最高,达56.48%,超出中国企业社区议题平均覆盖率34.02%。在社区各个具体指标上除为社区发展捐款捐物覆盖率较高(为96.30%)外,推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也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也与建筑企业的业务类型有关。

发现四:报告普遍对供应链披露不足,议题披露力度有待提升

建筑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供应商议题信息的披露非常有限,覆盖率仅为18.52%,低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供应商议题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企业报告内容未涉及供应商和供应链管理议题。从供应商议题披露具体内容看,报告对采购原则、供应商资质和供应商管理的信息披露程度都不高,指标覆盖率分别为27.78%、20.37%和3.70%。与上年相比,覆盖率变化不明显。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筑企业还未将供应商管理纳入社会责任管理范畴,未将供应商作为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方。

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对标国际先进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升报告国际化水平

建筑企业应充分认识社会责任报告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管理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和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水平。一是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结构、形式,提升自身报告水平和质量;二是通过对标国际先进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学习国际先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提升管理实践水平,为后续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素材;三是加强对GRI、全球契约、ISO 26000等社会责任相关标准、指南等的学习,掌握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国际通行语言,以科学的理念、专业的视角提高报告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四是发布英文版报告,有条件的可以发布运营地社会责任报告,甚至针对海外重大项目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满足海外利益相关方阅读需要。

建议二:注重引入外部利益相关方,增强报告可信性

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社会责任管理的工具。建筑业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通过引入利益相关评价,在增加报告可信性同时,提升报告的生动性;此外,第三方点评和审验也是增加报告可信性的重要途径,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

建议三:深入系统披露实质性议题 ,进一步提升披露水平

针对社区、政府、员工、环境等主要利益相关方,建筑业企业应进一步拓展履责实践范围和提升履责层次。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过程中,建筑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绿色建筑、保障房建设、农民工权益、供应链等重要议题,并在报告中深入系统披露履责实践情况,包括措施和绩效。

建议四: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加大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

低碳:房地产业建筑业责任重大 篇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我们国家实现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我们一方面快速增长着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又在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所追求的是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 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协调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 特别是我们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 低碳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承诺要举国上下共同努力完成, 房地产业、建筑业是资源能耗的消耗大户, 我们的建筑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 建筑布品, 而钢材、水泥、陶瓷等等这些都是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资源生产出来的, 我们建造出来的建筑物使用几十年, 上百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这么一个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都要消耗能量, 因此, 房地产业、建筑业如果可以做到高效节能、低碳发展, 就可以从生产源头来促进节能减排, 又能够从生活消费源头促进节能减排, 因此房地产业、建筑业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用重大, 责任也重大。

这些年来, 我们努力节能减排推进城市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体系, 执行情况一年比一年好, 部分地区还执行了65%的节能标准,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监管, 北方城市供热改造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能源的鼓励引导政策, 开展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的活动, 有利地推进了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能源的应用, 建设推广节水城市活动, 园林绿化城市活动, 绿色交通城市活动以及各级政府加大对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的投资都有利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城市, 需要我们形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的科研力量, 优选出节能的材料、节能部品, 以及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应该说节能减排,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房地产业、建筑业基本的发展导向。

建筑施工安全责任书 篇5

乙方:基础施工队组

为确保基础工程的安全生产,搞好基础工程的质量进度,明确双方的经济责任,经项目经理部与基础施工队组协商,特订立以下安全协议:

一、工程名称:钦州学院14#、15#学生公寓楼及学生食堂工程

二、承包范围:基础工程中挖土、钢筋绑扎、安装模板、砼浇捣、拆除模板、基础回填土的安全生产。

三、要求:无任何轻伤及其以上事故发生。

四、施工期间:服从项目部的管理,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活动,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按各种施工操作程序和安全程序进行施工。地下作业时,应互相保护,严格遵守工地的安全规则。

建筑责任 篇6

中央关于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科学制订城镇化发展规划,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80年的10%, 跃升至2010年的47%,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 中国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推进城镇化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中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 据有关部门预测, 我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到2030年, 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 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 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年10%的速度增长, 城市化水平每年平均提高1%, 每年增加了1000万城镇人口,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为全球所瞩目。“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超过50%, 这对我们来说, 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城市化的过程是人类集聚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创造了现代文明,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同时城市消耗了地球85%以上的资源和能源, 排放了同等规模的废气、废物和温室气体。

据联合国统计, 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 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绿色城市、发展绿色人居, 推进绿色城市化。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将继续得到加强, 这必将使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需求持续增长。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50年低碳能源发展道路的研究报告”指出, 在基准情形下, 到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的2020年, 中国能源需求量为51.6亿吨标准煤, 到本世纪中叶能源需求量达到77.4亿吨标准煤, 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55.6亿吨标准煤, 二氧化碳排放量为87.2亿吨。可以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能源总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 这种挑战是现实的, 也是严峻的。我们有发展的权利, 我们也需要排放的空间, 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强化节能减排, 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要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2009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0.66亿吨标准煤, 无论是能源生产还是能源消费, 我国都是一个能源大国, 以石油为例可以说明节能减排涉及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供应问题。国家能源局2010年1月2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 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1.89亿吨, 净进口原油1.99亿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51.3%, 首次突破了50%的警戒线, 更为重要的是, 我国作为人口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国家, 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阶段, 能源总耗量还将持续增长。当然我们相当大部分的能源消耗是为世界生产消费品所致, 例如我们的太阳能设施的生产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 但是大多数都用在国外, 我们承担了制造太阳能电池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 而发达国家享受着绿色产品。

美国《华盛顿邮报》2010年4月11日报道, 从人均水平看, 中国的资源消耗量低于富裕国家, 中国每天消耗800万桶石油, 美国消耗2000万桶, 中国拥有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消耗的石油不足全球石油总消耗量的十分之一, 而人口只占全球5%的美国消耗石油占全球石油消耗的近四分之一, 中国的人均能耗现在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 这是事实,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 我国如此巨大的石油消耗量, 因为高油价时代的到来,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 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 2020年至2030年间, 中国仅石油进口就将增加四倍, 20年后中国大约80%的石油将是进口的。中国目前还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据《深圳特区报》2010年11月5日报道,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安建认为, 我国能源消费零增长点预计将会在2030年至2035年之间到来, 能源安全面临四大风险, 能源保障程度不断降低, 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上升。

预计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5%, 天然气近40%, 而煤炭对外依存度也将接近10%, 能源需求国的竞争加剧, 未来20年我国不仅要面对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同时也面临着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巨大的能源对外需求。现有的国际能源垄断导致我国能源海外获取困难重重, 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西方发达国家对现有能源资源和供应的垄断, 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 导致我国能源海外获取形势异常严峻,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建立的能源市场机制, 使得未来国际能源市场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我国将付出更高的能源成本和发展代价。面对未来20年巨大的能源需求, 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对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以确保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历史责任

2010年7月5日联合国环境署在上海世博会发布了“建筑与气候变化决策者”摘要的报告, 报告显示建筑行业占全球年温室气体排放的30%, 并消耗了40%的全球能源, 如果不实行任何措施, 未来20年内, 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现在的两倍以上, 报告警告必须在全球建筑行业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来控制碳排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公布的报告, 基本结论之一是, 中国2015年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届时的能源需求总量和碳排放将可能成倍增长, 其中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速度2035年后将逐渐减缓, 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个结论提醒我们低碳建筑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推进低碳城市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低碳建筑, 我们现阶段主要考虑的是建筑节能问题。建筑节能是国家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能耗一般说占到我国能耗的30%左右, 如果按照2009年我们社会总能耗30.66亿吨标准煤计算, 建筑能耗是9.2亿吨标准煤, 今后新增建筑面积还将持续增长, 巨大的能源消耗直接关系到能源的安全。我们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节能法规标准的制订和政策制订方面, 在研究开发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方面, 还存在认识问题、技术问题, 也有管理问题, 对此, 我国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 尽快加以解决, 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根据我国城镇发展和城镇化所处的历史阶段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实际情况, 我们确定了建筑节能的重点领域, 主要是北方地区城镇供热计量的改造,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行, 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的推广,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示范等等。真诚地希望关注中国建筑节能和节能减排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加强合作, 承担起我们的历史责任, 推进节能减排和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提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篇7

关键词:建筑师,社会责任意识,建议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给建筑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才华展示舞台和创作空间,大批优秀建筑作品,使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质大为改善和提升。建筑师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求建筑师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而提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2 建筑师的责任

建筑师的责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责任,另一方面是社会责任。技术责任指我们应具备艺术素养、人文知识、工程知识、法律意识等,保障设计作品的质量;社会责任应该是如何使建筑能够融入、服务社会,体现社会发展方向,价值取向,保护和节约资源,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建筑师的社会角色就是运用我们的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建筑师要对项目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这是真正展示建筑师的才能的地方。建筑师在项目策划和市场定位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筑师要从整体规划到部件选择等多方面把握建筑物的品质和性能,一个新的空间是否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是一名当代建筑师社会责任的体现。

2.1 关于建筑文化

2.1.1 建筑文化的传承

如果说一个城市给世人展示历史的文化底蕴、今日的繁荣昌盛,最直接的就是建筑,那么从高楼大厦到茅草屋,承载的已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功能,它们更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陕西没有了窑洞、福建没有了客家土楼、北京没有四合院,那么这意味我们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中。(见图1)

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文化的传承,体现本土特色已成为发展方向。我们要研究传统建筑风格和所处区域的关系,建筑色彩的运用,建筑氛围的营造手法等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精华,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不要一味地抄袭、照搬国外建筑,也不要简单地在建筑的外表披上一件历史的外衣。

2.1.2 建筑文化的保护

建筑文化的保护,一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另一方面是保护历史在一个区域留下的痕迹。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在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合理地使用,恢复原有功能,或是适度改造为新的功能,使建筑不是冷冰冰地成为一件艺术品观赏,而是更贴近人们生活,使人们在使用中体会老建筑的魅力。在一些旧建筑的扩建和接建时,建筑师要多思考、多手法,不能简单地做个仿古工程,尊重周边环境并不意味着就得造个假古董,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例子,值得借鉴,例如: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柏林国会大厦等等(见图2)。

另一方面是保护历史在一个区域留下的痕迹。建筑师在做一个新项目时,要研究基地的现状和历史,有意识地保护历史留下的一些痕迹。例如,在天津水晶城项目中,基地原址为天津玻璃厂,场内一些几十年树龄的大树、废弃的铁路、老厂房等等,被设计师筛选地保留了,并结合这些历史痕迹进行重新设计,使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居住区(见图3)。

2.2 关于节能环保

2.2.1 节能环保的概念

概念: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节能环保是全社会的行为,并非局部的节能环保。我们在考虑建筑节能环保的同时也要考虑生产这些节能材料和设备时的代价。假如我们生产这些材料和设备所耗费的能量大于所节约的能量,就得不偿失了。对建筑师来说,在设计工作中,要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的概念,尽量多地研究和采用被动式节能方式,例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认真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手法,来适应气候环境,尽可能做到自然采光、通风,使用当地建材,设计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构造方法,摒除华而不实的手法,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2.2 节能环保的观念大于技术

瑞典是个把节能环保写入法律的国家。2050年,瑞典将放弃化学燃料的使用。这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是每个公民都具有较高的节能环保的观念,并付之行动。人们在生活中,垃圾分类投放、报纸回收再利用、雨水收集、绿色出行等已深入人心(见图4)。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要处处融入节能环保观念,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的理念。例如,建筑师在做总图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绿色出行,如何使基地内交通与公共交通紧密联系,优先考虑步行及自行车流线,注重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为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在项目设计流程上,在建筑设计之初,应该先初步进行生态设计和机电设计,避免方案确定后,给其他专业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共同协作,将后期配合转化为前期介入,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3 关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也是当前全球性的发展大趋势。建筑直接和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在国外经常在一个小餐馆里,老板很自豪地告诉我,这座建筑已有百年的历史了。很多旧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将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融入到老建筑内,有机地和新建筑结合起来,通过改造部分内部空间,赋予新的功能,虽然建筑经过百年的沧桑,今天依然散发着她的魅力。在瑞典KLISTA区,大量的老建筑,通过内部空间调整、外墙更新等手段,使老建筑适应新的使用者需求,持续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节能环保的要求。这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建筑构件预制化、潜伏设计,这些手法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见图5、图6)。

现阶段,天津大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均考虑了潜伏设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提供了户型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可能性,使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社会节能环保的要求。

在考虑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将新的技术应用于旧建筑上,对老旧建筑进行再生设计,继续服务社会。

2.4 关于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诚信问题,可以从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小段子感知一二:“早晨起床,掀开黑心绵作的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在票贩子手里买张车票,准时赶到地下烟厂上班……”。

做学问先要学做人,建筑师要想在当今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诚信是原则、是根本。首先,建筑师要保障工程质量。其次,要加大原创设计的力度,避免完全照搬,抄袭国外方案。我们模仿了建筑的外衣,却不知内在的技术和工艺。在建筑设计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被少数不良开发商所利用。

对于一些新事物、新技术,要认真地研究可行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前,项目后期评估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在创作之初的创新点、亮点,在建成之后的成效得不到及时的验证,这就需要建筑师更要对设计过程高度负责,不要让诚信危机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障碍。

2.5 建筑的社会性

建筑并不是建筑师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建筑是多方协商,多方融合,到达多方共赢的产物。一味的强调单方的特色,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建筑师对项目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设计本身,特别要重视建筑的社会属性,使新建建筑能够融入周边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不是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建筑师除了考虑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外,还要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管理、施工工艺、经济造价、日常运营等等对建筑的要求。例如,一些青年建筑师在方案创作中,过于注重区域的标志性,强调单体特色,而忽视了整体城市规划的要求。

3 结语

建筑责任 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技能培训,法律意识

据有关调查显示,建筑业、建材行业(其上游企业)、房地产业(其下游企业)通过SA8000认证的个数都较少,尤其是我国建筑企业还未有一家通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1)由于对员工社会责任在整个建筑行业还未引起足够重视。2)相对于服装、纺织、玩具来说,建筑业是内向型行业,SA8000认证对其冲击不大。3)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较差。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建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加到世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加强社会责任建设乃是大势所趋。

1 社会责任和SA8000标准

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提出,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所确立的概念表述: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1]。

SA8000标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2]。该准则主要强调雇主对雇员的责任,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9个要素[3]。这个非强制的自愿认证体系已逐渐成为欧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考核、评估其供应商、承包商的一个标准。

2 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

2.1 加强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2.1.1 提供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安全性和文明程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企业是否对员工负责、对公众负责、对生命负责的大事。要拥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建筑施工工作环境,就应做到:1)要保证现场的安全设施齐全、规范。2)要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环境达标,除了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还要提高专项治理力度,使总体平面管理到位,提高整个现场管理水平。3)要让作业人员使用安全防护用具,保证设备配备齐全,并对这些防护用具进行定期检查。

2.1.2 合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建筑行业由于其工作特殊性的原因,工作超时现象很严重,有时甚至达到工作10 h/d~14 h/d左右。这种连轴转的加班严重违反国家《劳动法》。 建筑业作为国家第二大产业,应执行《劳动法》相应规定,“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 h、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 h的工作制度。”同时在规定的节日期间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当然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有时需要连续作业,加班赶工,在此情况下,也应遵守《劳动法》工作时间延长限制的规定:“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 h,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 h,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 h。”并给予相应的加班津贴。

2.1.3 合理工资报酬

建筑企业首先应按《劳动法》有关规定在最低工资保障的基础上,按月实现足额支付工资,不故意、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给予农民工正当、合法利益。其次在企业内部中,打破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骨干人员的收入差距大,固定化的,企业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不足等僵硬局面。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动态奖金与静态基本工资相结合的激励性质薪酬制度,奖罚分明,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2.1.4 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建筑行业属于艰苦、危险行业,建筑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对一线的建筑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考核,使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在企业内部,应提供员工继续教育的环境,鼓励员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不断成长的空间,将企业变成一个育人、育知的大学校,成为合格的、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2.2 加强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2.2.1 加强培养员工对自己的责任

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首先应对自己负责,应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及合法权益。

1)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养安全意识的核心就是培养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使企业上上下下充分认识到,生命重于一切,生命重于生产。在前述提供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和安全生产培训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a.把安全教育进一步通俗化,可以通过施工现场讲解、安全操作实际演示、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大宣传安全生产。b.把安全警示身边化,施工现场应尽量设置安全警示镜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佩戴示意图,并设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纠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张贴如“生命重于生产”等安全警示标语。c.安全管理效益化,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直接影响职工工资发放和评先、评优。对于达不到安全生产的施工队和个人,给予处罚;反之,给予一定奖励。

2)培养员工的急救意识。

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也较多。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常见的五大伤害主要是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些事故占到建筑事故的85%以上。面对这些紧急事故,必要的急救意识能有效缓解施工伤害。在全国加强急救意识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本身也可以定期通过讲座、演示、实际操练及考试等方式增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应付突发事件的急救知识。

3)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

近年来,建筑企业劳动者权益频频受到侵害,主要还是建筑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普遍对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不甚了解。对此,建筑企业在加强构建员工的社会责任时,理应加强对员工法律宣传,做好员工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2.2 加强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责任

加强培养员工的责任心,首先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想让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体现出来,必须让员工学会遵守工作流程、操作程序,让他们严格按工作标准工作,不违反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管。其次,行为教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理人,必须身体力行,起到模范的作用。最后,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感,使员工对企业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树立起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2.2.3 加强培养员工对社会的责任

建筑产品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1)要培养员工对环境的责任感,在员工心中树立这样的观念:环境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筑企业必须对建筑产品所在地的居民的环境权负责,建筑企业必须采取一切行动来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而这一切的有效实施是要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和监督的。2)培养员工对建筑产品负责任的态度,使员工明白质量重于泰山,建筑产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对所有者、使用者都十分重要,有效保证建筑产品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也是建筑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3 结语

文中仅对建筑企业如何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毋庸置疑,加强建筑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尤其对员工责任的构建,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进入国际舞台都是十分重要的。各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应以《劳动法》和SA8000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对员工、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汉斌.SA8000与我国建筑企业[J].建筑经济,2006(8):52-53.

[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吴建军.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6):33-35.

[4]张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39-43.

建筑责任 篇9

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 是指参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 ,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面责任, 不得违法发包、肢解发包, 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 降低工程质量, 其违法违规或不当行为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应当承担责任;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勘察设计文件符合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对因勘察、设计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承担责任;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应当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对因施工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承担责任;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进行监理, 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 按规定进行严惩: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投诉、举报、群体性事件、媒体报道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筑工程不能正常使用;存在其他需追究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

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实行书面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等制度。

项目负责人应当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前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项目负责人如有更换的, 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程序, 重新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连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 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建筑工程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布项目负责人质量责任追究情况, 将其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及处罚结果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给予信用惩戒。

鼓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开项目负责人终身质量责任承诺等质量责任信息。

建筑责任 篇10

责任关怀理念源于加拿大, 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 现为全球50多个国家的化学品制造商协会所采纳。它本意指一个化学品制造商在开展其业务时, 对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所采取的高度重视态度。2006年2月5日, 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化学品管理国际会议上, 通过了《责任关怀全球章程》。如今, 许多跨国公司大力秉承责任关怀理念, 以有利于社会进步、有益于经济发展和有助于环境保护为根本索求,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关怀理念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以人为本理念, 虽然其植根并发育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之土壤, 但对现代中小学校建筑属性、品格与功能之完善, 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和启示之意。

2 责任关怀理念与中小学校建筑之实施准则

确保中小学校建筑功能完善、富有特色、安全牢固是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建筑中的一个重大命题, 也是学校建筑研究的行动方略。围绕责任关怀这一理念, 中小学校建设应秉承三大原则:

2.1 科学规划原则

科学规划是立业之基, 兴业之本。学校建筑是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 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创造优美、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人的一生有1/4~1/6 (按全国平均年龄计) 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与生活, 在中小学校学习也需十余年, 因此必须重视创造优质的学校环境, 认真地做好学校建筑设计。中小学校建筑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布局、设计等环节, 必须严谨求证, 周密规划, 科学取舍, 充分显示中小学应有的属性和要义。我国中小学校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 全国工作重点转向现代化经济建设, 国家将教育列为发展经济战略重点之一, 教育投入逐年递增, 办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 中小学校建筑标准普遍提高。为适应普通城市中小学校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 积极创建适合农村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 满足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要求, 相继制定和颁发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由于我国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章可循, 校舍设计日趋合理, 我国中小学校建筑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2.2 安全至上原则

中小学校建筑作为一般性公共建筑, 有别于政府办公建筑的庄严肃穆和商业建筑的华美壮丽。设计上一般体现出亲和怡人、恬静悠闲、活泼向上之风格。中小学校建筑在硬件建设上应突出隔离、坚固、规范等安全要素。孩子们具有自由奔放的天性, 而现实又强烈地要求严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 因此, 在校园的总体规划中, 既要体现开放的思想, 满足孩子们活泼开放的天性, 还要兼顾安全措施, 这给校园规划提出新的要求。最常见的做法有将普通教室、学生宿舍尽量朝南规划, 确保学生的正当采光权益;为防止学生下课拥挤、踩踏, 将楼梯适当做大;根据校园安全管理原则, 教学办公室随年级教室设置, 完善学校无障碍设施。

当前, 面对人群密集的这样一个特定场所, 学校建筑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 成为一个应急避险安置的重要场所已日益成为一个敏感的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 明确要求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做好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3 精细管理原则

细节决定成败, 践行责任关怀理念, 要求中小学校建筑在建设中重视细节管理和边缘管理。目前, 很多学校注重建筑主体空间内部的整合设计与利用, 在学生宿舍楼设计开放的空间, 做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在教学楼内设计学生课间休息活动平台, 有的学校根据需要建设了学生活动中心, 最大程度地体现对学生的多层关爱, 一些学校在建设管理中融入了创新的因子, 如,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教学楼内走道墙裙为瓷砖, 暖气片采用暗装方式, 上下课的铃声改为悦耳的音乐, 显现出一种有别于常规式的心灵关爱, 尽显学校之细微用心。

3 责任关怀理念与中小学校建筑之谋新要略

同龄以“班”、逐年以“年级”编排, 可进行大规模施教的近代“编班授课制”教学模式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并于19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推广。上世纪初, 我国的教育先贤们怀着教育救国的理念, 在国内引进并实践近代教育, 为“教育贫民化”开辟了全新的发展之路。新中国建立之后, “编班授课制”教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直至目前仍是我国主流教育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后, “编班授课制”教学模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社会指责其无视儿童特点的教育机械性, 学生在像工厂一样的空间里被按统一模式进行“加工”, 影响了人才的个性发展。于是各种教育改革开始进行, 教育发达国家出现了开放式教育和开放式学校, 我国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改革, 在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试验。这对中小学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

两千多年前, 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公爵就建筑问题提出了被后世奉为圭臬的“适用、坚固、美观”三个标准。中小学校建筑顾名思义离不开这三个标准, 但着眼于责任关怀之三大“关键词”即安全、健康、环保。当前, 中小学校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以借鉴为指向标, 精心谋划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蓝图

建筑艺术是城市的“名片”, 建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中小学校建筑的谋划与设计, 折射出我国教育的定位与走向。学校从“教”到“学”, 从“单一”到“多元化”是新型学校改革的目标。新型学校的探索与革新在建筑领域内并不是一种单一现象, 在信息化社会的大潮中, 以开放式空间为代表的建筑空间形态不断涌现。19世纪以来, 欧美国家大规模地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推行个别化教育, 于此相呼应, 大量建设带有开放式、多功能灵活空间的新型校舍不断出现, 那些室内如运动场大小的开放式空间中, 由装配式构件组成的可以自由划分的空间形式, 为多样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方便。日本在总结欧美经验的基础上, 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灵活教学活动, 新型学校建筑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普通教室与外廊空间组合原形, 而加宽外廊空间, 并使外廊与教学空间成为一体。

在我国, 由于受校舍数量不足及危房大量存在等压力, 国家规模的开展新型学校建设实践还未提到议事日程上。近年来出现的私立学校已从格局上冲破了单一的办学模式。做为一个泱泱大国, 有的放矢借鉴吸收国外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 应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建筑革故谋新的一个发展方向。

3.2 以“人本”为出发点, 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建筑人文含量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根本标准和尺度去衡量一切、疏解万物, 继而在伦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文化价值系统。建筑是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建筑的人文性体现了人类的价值和精神追求。20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 学校进行平面标准化设计, 学校占地面积很小, 结构的质量也不好, 隔声、采光、通风较差。现代中小学校建筑一改以往的感觉, 在展现人性化设计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学校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 将校园建筑作为体现文脉传承的载体是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这就要求建筑师通过对传统建筑形态的观察和借鉴, 做出努力与尝试。

3.3 以创新为驱动力, 适时开展中小学校建筑理性试验

思路创新有多高, 决定了实践力度有多大。近年来, 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中小学校建筑呈现出旌旗翻飞之势。随着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 中小学校逐步开展心里辅导、科普教育和奥林匹克体育教育等活动, 相应地需要建设艺术、体育和科普教育等科技活动场所和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事实上,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指引下, 立足现有中小学校资源, 大胆借鉴国外规划设计模式, 让现代中小学校建筑更具人文气息, 应是中小学校发展路程的选择。

4 责任关怀理念与中小学校建筑之美学考量

中小学校建筑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 其必须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维护中小学生安全成长做现实考量, 从多层面显现政府及社会的责任关怀。从建筑设计角度看应注重以下美学元素:

4.1 绿色元素

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发展的主旋律, 它指的是在建筑周期各阶段以最节约能源、最利用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 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相生。中小学校建筑谱系中合理融入绿色元素, 与构建节约型社会之发展主线一脉相承, 其切入点:一是校园内公共场所绿化布局;二是校园内花草树种的优化选择;三是校园内废弃物存放处置;四是校园绿色能源引入利用等。在这些方面做好、做实、做精文章, 有助于为创建绿色校园增添更多的感性亮点。

近年来, 一些寄宿制学校在学生宿舍楼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为中小学生享有淋浴保健提供了现实可能。校园路灯及景观灯采用太阳能路灯, 我省河西地区在校园绿地设计上绿化地面标高低于路面标高, 这样将场地内雨水直接排入路边绿化, 有些学校通过雨水蓄水池将收集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 景观设计中尽量减少硬质铺地面积, 并增加其透水性;植物栽植方面尽量减少纯草坪面积, 选用本地植物进行乔木、灌木复层绿化, 提高植被生态效能。这些举措为倡行学校绿色建筑理念作出了务实有效的探索。

4.2 色彩元素

如果说“绿色元素”主要着眼于宏观层面, 则“色彩元素”主要着眼于微观层面。著名作家闻一多曾说过, 红色给我们以热情, 绿色给我们以高洁, 粉色赐我们以希望, 灰色给我们以悲哀。在建筑中, 善用、巧用各种颜色, 有时会给人的心里产生很微妙的影响。科学家研究发现, 粉色是一种很神奇的息怒色彩, 让一个正在发怒的人进入有粉红色墙壁的房间, 他的怒气会逐渐平息下来。英国伦敦的菲里埃大桥, 常常有人从桥上跳河自杀, 自从英国政府把黑色的桥身改为蓝色后, 当年跳桥自杀人数竟减少了56.4%。学校建筑之色彩运用, 必须紧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以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出发点, 着力营造有别于社会一般建筑风格的色彩方阵。学校教学楼多采用的橙色、蓝色等色系, 因为蓝色可以创造一份悠远、宁静的环境, 橙色是新思想和年轻的象征, 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 能启发人的思维。学校宿舍楼宜用橙色和黄色等色系, 以营造一份温馨、幸福的气氛。

4.3 雕塑元素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小学校建造各类风格迥异、主题鲜明的雕塑, 赋予中小学校建筑以美的灵魂。从一定程度上而言, 雕塑是展现中小学校建筑美学之重要单元, 也是体现中小学校显性文化的有力表征。部分学校雕塑也存在设计单调、主体牵强等状况。当然, 也不乏其中的典范, 如, 嘉峪关市二中在校园设立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铜像雕塑 (见图1)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颇具教育意义。一些学校多采用孔子全身雕塑像, 则为用于儒家文化精髓感化教育学生提供了经典素材。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 建筑与文化鱼水相依, 相融共生。作为教育建筑的中小学校建筑, 也以其深邃而由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散发出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和表征。近年来, 随着全国教育布局调整及“校安”工程的实施, 一大批新建、改建、扩建、重建中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催发而生, 显现出万木葳蕤之烂漫春色。本论述将立足于责任关怀视角, 以建筑本土化为根本切入点, 就现代中小学校建筑谱系之传承与创新做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责任关怀,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宗尧, 李志民.建筑设计指导丛书—中小学校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01.

[2]张泽蕙, 王绍箕, 邱德礼, 等.建筑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城市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耕地资源变化下一篇: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简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