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分析

2024-10-23

竞赛分析(共12篇)

竞赛分析 篇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逐渐将关注和追求的目标放到精神生活的满足上,这就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智力比赛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竞赛抢答器正是为了提高比赛的质量而产生的一种技术产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竞赛的效率,促进比赛的公平开展。传统的竞赛抢答器不仅电路相当复杂、制作难度大,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较低,采用专用的集成块进行设计更是加大了制作抢答器的难度。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不断在寻求一种电路设计与生产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安全性与可操作性较大,同时取材比较广泛的竞赛抢答器,即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抢答器。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抢答器系统设计与生产制造的规模化,同时还能够促进抢答器功能的多元化,扩大其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1探讨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1.1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能够将第一名抢答者的信号判定并锁存,其功能的实现能够通过锁存器和触发器等装置。在获取到第一个抢答信号之后,需要及时封锁电路的输入,就算其他组别继续抢答也不会生成有效的信号。也就是单片机PO口所对应着的口线会从高电平转变成为低电平。同时还要严格关注的是,在主持人将抢答命令发出之后,第一抢答的信号才能够视为有效。在电路当中构成第一抢答信号时,抢答者的组别会在数码显示电路中显示出来,其组别也能够通过发光二极管直接显示出来。抢答器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1.2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系统的设计方案

1.2.1硬件控制电路

根据图1可以显示出,抢答器的硬件包含: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成功抢答选手的编号显示电路、按键抢答的输入电路等。抢答器的输入电路,具体是由8个上拉电阻和8个独立按键构成。在没有按抢答键的时候,P0.7之前的采样都是高电平,在S1-S8之间按下任何一个键时,对应口线就会相应的采样低电平信号,此时单片机会按照采样到的信号,进行后续工作。抢答器当中所涉及到的声光提示电路,主要包含蜂鸣器、七段数码管以及发光二极管。各个组别在抢答成功的情况下,所显示出的指示灯就是发光二极管。抢答成功的编号指示器所指的就是七段数码管,具体所显示的是选手的编号。声音提示器具体的构成因素是放大电路和蜂鸣器。在P1.7将低电平信号输出的时候,声音的提示电路就会随之工作,并且蜂鸣器会有声音信息作为提示。

在图1当中所显示出的抢答器时钟电路,具体是通过内部的时钟模式,具体的构成元素是电容和石英晶体振荡器,在一般情况下,石英晶体震荡频率是以6MHZ为基准。抢答器复位电路中,往往会展开按键手动的模式,复位的按键是RESET,在单片机的引脚采样到高电平的时候,会达成抢答器系统的相应复位操作模式。RESET键不单能够实现复位操作的控制,还能够实现新一次抢答的开始功能和上一次抢答的结束功能。

1.2.2软件控制电路

如图2所示,能够通过汇编语言和C语言这两种方式达成软件设计工作的系统控制。作用在单片机抢答器系统当中,不必开展较为繁琐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并且C语言在生成代码速度方面较慢,因此抢答器系统在软件设计方面使用应用汇编语言这一方法。本次系统设计采用了汇编语言主程序设计,在开展主程序设计的阶段,需要掌握参赛组别在按键的互锁和自锁操作。也就是,抢答器系统需要保存成功抢答组别的按键信息,并且需要对其他选手的操作保持屏蔽状态,从而确保每一次的操作抢答过程中都能够产生一名抢答成功者。

在通过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抢答器的时候,需要使用常闭触点、常开触点实现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可是,单片机抢答器系统当中,若利用了继电器和接触器,就会相应增强硬件电路的支付费用。想要将这一问题解决,需要在设计主程序的过程中,通过软件的模式,来解决互锁与自锁的问题。此外,单片机抢答器系统在日常应用的阶段,不必开展大规模的数据与运算处理,因此在对“去抖动”环节的程序设计过程中,通过软件延时的手段,以及重复执行延时程序段的操作,有效的达成了延时的操作。

2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单片机智能抢答器还能够拥有几个方面的扩展:

2.1设置能够随意增减抢答键数的电路,是较为便利的

2.2建立健全的声控装置,主持人在说出“开始”时,声控装置会发出反映,以此来自动的实现清零,同时开展新一次的计时。

2.3完全可以构建出一个记分器,为每个组别的减分和加分提供便利。

2.4主持人在读题的阶段,不可以进行抢答,可在主持人能够控制的开关中,接入相应的电路,如图3所示:

图3抢答电路(不对要用单片机抢答器图或是删去或者说明数字式抢答器要比单片机抢答器好,才能用这个图)当接入抢答电路之后,就能够达成“违规者可见”的相应功能,也就是主持人在进行读题的过程中,若某个组别违反了比赛的规则,显示器就会显现出是哪一个参赛队有所违规,在处理时较为便捷。

3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竞赛抢答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尤其是在高度强调公平性和公开性的比赛当中,对竞赛抢答器的要求更是明显。竞赛抢答器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通常由很多电路所构成,单片机智能抢答器是近年来设计制造出的新型竞赛抢答器,不仅将其他传统类型的抢答器功能进行了综合,同时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和提高,使抢答器的整体功能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并且逐渐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因此,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使其具有更加完善和优化的系统功能。

摘要:伴随着社会对竞赛抢答器需求的不断提高,抢答器已经被作为各种智力和知识竞赛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内外研究人员逐渐加大对抢答器研究和设计的深度,对抢答器的各项功能不断加以完善。目前,国内外对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的系统设计已经趋于完善,已经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并自主设计出了整体的方案,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最后,对单片机智能抢答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竞赛抢答器,系统研究,单片机

参考文献

[1]赵阳.数字电路触发器应用分析——以智力竞赛抢答器设计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09):123-126.

[2]韩建波,杨志辉.基于RS485串行通信总线的电子抢答器系统[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08):134-137.

[3]梁燕菲.基于PLC控制和LED数码显示的六路抢答器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3,10(07):146-149.

[4]苏友平,毕四军.用PLD实现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与调试[J].甘肃科技,2013,14(03):172-181.

竞赛分析 篇2

2013年11月8日,我校进行了学科竞赛,五年级数学竞赛内容是应用题。六年级数学科组负责五年级数学科的出题及评卷。现将竞赛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此次竞赛主要考查五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只列式不计算和解决问题。竞赛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应用题、分数基本认识的应用、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

(二)整体情况

五年级全级345人,参考人数345人。级平均分62.56分,合格人数209人,合格率60.58%;优秀人数26人,优秀率7.54%。

(三)优点

1.绝大部分考生答题态度认真,卷面工整。

2.大部分考生审题比较细心,解题思路清晰。

3.大部分考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方面知识掌握得比较好。

(四)不足之处

1.部分考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较弱,例如解答长方体周长变化的题目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丢分较多。

2.部分考生解答稍复杂的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能力较弱,丢分较多。

职业技能竞赛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现状 问题 对策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职业技能竞赛现状

1.竞赛的组织工作

从2008年以来,柳州市成立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构建了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竞赛规则、竞赛方案,并向全市公布。

2.竞赛试题确立

职业技能竞赛以实际操作比赛为主,附加理论知识考试。在各竞赛国家题库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对部分试题内容进行调整。

3.竞赛的工种与参与情况

柳州市是广西的工业重镇,职工技能竞赛须紧贴企业生产实际。为此,选择技术要求较高、覆盖面广、通用性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职业开展竞赛。2011—2013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技能竞赛14场、行业技能竞赛6场、企业技能竞赛4场,涉及加工、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电信、卫生、服务等多个领域,竞赛工种囊括车、钳、焊、数控、汽车维修、变电运行、化工仪表、美容美发、烹调面点、茶艺,甚至包括动漫设计等高科技工种。

4.职业技能竞赛的奖励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奖励规定,给予参与者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对决赛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柳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颁发“技术能手”奖章、奖牌和证书,其余名次选手根据实际情况授予“柳州市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称号。

二、竞赛效果分析

1.增强了人们对技能价值的认识

技能大赛能起到选拔尖子的作用,是“武状元”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提升了“技能精英”和“武状元”知名度。

2.为各路“高手”提供了技能展示的平台

通过竞赛彰显了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的魅力,是一个技术、技能、技巧的公开、公平、公正的比拼。

3.成为职工晋升、职业资格提升的一种途径

对于参赛并获奖的选手来说,国家和地方都制定有具体的奖励办法和规定,大部分人可借此晋升职业资格,因此竞赛成为职工职业提升的一种途径。

4.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台上选手献技,台下企业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三、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2008年以前,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单位各自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导致的问题是:选手重复参加相同工种的竞赛,规模过小,质量不高。2008年以来,在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牵头下,由教育局、工信委、科技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多家单位联合成立了“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对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功举办了多次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然而,由于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均为平行机构,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导致该组织的运行效率打了折扣,因此目前仍没有彻底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

2.激励机制不足

目前对职业技能优秀选手的奖励,仍缺乏一套完善的、激发从业者积极主动参赛的政策。现行的奖励办法只关注获奖选手职业资格的晋升和荣誉证书的颁发,对获奖选手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不足。

3.竞赛的影响力、权威性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从参赛的企业和选手来源上来看,绝大部分均来自于国有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程度过低,参赛面小、人数不多,导致了获奖选手含金量不高,并影响了赛事的权威性。

四、对策

1.在组织层面上,政府应占主导

在政府主导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牵头,团市委、妇联、工信委、教育局、科技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和部分重点企业作为主要成员,组成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对全市职业技能竞赛统一领导、规划、协调、管理。在这种架构下,运行效率会得到极大提高。

2.加大资金投入

要组织一场全市性的技能竞赛,没有资金支撑是无法开展工作的。政府应发挥统筹和主导作用,将职业技能竞赛纳入财政预算。

3.积极探索技能竞赛新模式

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竞赛模式,职业院校有师资、设备、场地等优势,可为竞赛提供优质资源;二是引入商业化运作的竞赛模式,以有偿冠名、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形成政府、出资方、参赛者三方共赢局面。

笔者深信,只要能从组织、激励两个方面把竞赛工作做实、做细,就一定能使技能竞赛工作呈现出一个选手欢迎、企业关注、社会满意的竞赛新格局。

竞赛分析 篇4

关键词:层层选拔,技能竞赛,人物形象专业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是展现职业技能专业人员水平的良好平台, 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 是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的重要途径, 已成为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新品牌。举办职业技能竞赛, 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宣传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弘扬“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 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院级比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 为了充分展现本专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该专业自2009年以来, 就形成了院系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制度, 并定名为“财·尚”杯化妆发型大赛, 该比赛在内容、规则、评分标准等多方面, 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而执行的, 并聘请行业协会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的裁判员担任比赛的专家评委;比赛内容也是紧密围绕技能考证、行业协会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设置, 依据市级美协行业协会比赛内容和全国美协组织的行业比赛为标准, 院系级别比赛内容设置有:新娘化妆、创意化妆、晚宴化妆、女士中长吹风、男士无缝推剪、标准卷杠、晚宴发型等。这些比赛内容是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的, 是充分反映社会需要的。

在比赛规则上, 严格按照全国行业协会的比赛标准来要求, 比如:在发型比赛的标准卷杠比赛项目中, 要求采用十字分区标准排列、专用圆形卷发杠数量不少于60个、比赛时间为20 min、分区均匀清晰、发片薄厚均匀等, 违反比赛规定也严格按照全国美协的要求制定。

效果分析: “财·尚”杯化妆发型大赛在第五个学期举办, 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体现了学生3年以来的学习成果, 尤其是针对整体人物造型设计的比赛内容, 学生必须能够从化妆、发型、服装、美甲等多个方面展现自己3年以来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 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整体展示, 在比赛之前,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这就必然体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指导能力。

2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市级比赛

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成立于1986年, 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届化妆发型大赛, 到2015年已经是第29届了, 协会自1995年以来每年的“中国国际美发美容节”上还有全国发型化妆美甲大赛, 自2002年6月开始, 每年还举办一届全国发型化妆大赛…… 该院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每年都从系部的比赛中选拔优秀的选手, 参加北京市级化妆发型大赛, 改比赛让企业选手和院校选手一起比赛, 这必然增加了在校学生的参赛难度, 是对学生选手实践能力的一次严格考验, 对学生选手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

效果分析:通过该专业学生参加此次北京市美协的化妆比赛, 更增加了信心和继续参加高级别比赛的力量, 也了解到了行业比赛中企业和其他院校选手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协会举办的美容美发节、校长论坛、博览会、流行趋势发布会、裁判员培训、化妆品研讨会等, 教师也开阔了眼界, 更加了解了今后怎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和进行实操教学。

3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国家级比赛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于2015年的11月11~12日, 举办了第23届全国发型、化妆、美甲、美睫、纹饰大赛 (简称国赛) , 赛事包含美发美容行业各主要细分领域,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和公正性的行业专业赛事, 国赛最终吸引到1 300余名行业企业和院校的选手到场参赛。2015年中国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举办中国国际美发美容节同时举办, 包含了2015 年度行业各领域大赛、年度发型化妆发布秀、行业论坛、新技术培训课、新产品展览及中国美发美容协会成立25周年庆典活动。

该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1名学生, 在参加了北京市美协的比赛获奖之后, 通过1个月的准备时间, 又参加了此次中国美协的创意化妆造型比赛, 此次比赛学生付出很多, 不但是提前1个月准备服装、反复试装多次、服装的反复修改造型和颜色搭配、还多次用自己的同学试妆面试发型等, 更别说还有许多不能一一细说的细节工作, 最终获得了创意妆的银奖, 此中的艰辛只有参与其中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才能够体会。这样的获奖结果是对学生艰辛付出的有力证明, 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证明。

效果分析:从整体举办效果来看, 中国美协举办的比赛级别的确更高, 并且参赛的项目也相对北京市美协的内容要更加丰富和全面, 几乎涵盖了目前该行业工种的80%, 并且在今年的比赛内容中还加入美甲、美睫和纹饰, 这是对行业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认可;行业知名设计造型大师毛戈平、秦怡、姚远、张洪涛等人的造型秀, 也让参加比赛的选手和观摩秀场的人员觉得耳目一新。化妆发型比赛和化妆发型造型秀的表演以及行业论坛等, 都是对业界人员的积极引导和技能水平提升的促动。

4 结语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不同级别的比赛, 是严格按照行业职业需求而制定的, 是符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 通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 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因此, 无论是从院校还是从行业协会方面, 都应该加强多方面、多角度、多形式的交流和沟通, 为培养出更多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优秀行业人才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分析 篇5

本次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偏易,没有什么很复杂的题目。多数考生反映考得比较好。

小题部分一如既往的重点考察了方程,不等式加入绝对值号或者取值范围或者结合图形的混合型题目(选择题1,2,3,4;填空题1,2,3)这些题里,看似对二次方程考察的并不太多,但标准答案中大量出现的x+y,xy变化都是由二次方程中韦达定理变化而来。所以考生要想在全国联赛中取得好成绩,代数里方程,不等式与绝对值,取值范围,几何图形的结合是重中之重。

小题余下的篇幅考察了组合(选择6,填空4)和平面几何(选择5),都比较中规中矩,受过充分训练的学生不难答出。

本次考试的大题出的耐人寻味,一,二两道题不太复杂,都只是数学解题思想的体现,第一题如果不积极化简,采用合乎形式的换元,会非常难做;第二题在数学图形上能比较容易的观察到对称性,但它的`证明却只能逆向出发,用同一法做。

第三题我认为直接用求根公式,讨论一个二次式开方,会来得更直接,更快。

竞赛分析 篇6

【关键词】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师 高职 职业技能竞赛 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3-02

平面设计师的工作职责是把图片、文字、图案等视觉元素在报纸、杂志、书籍、海报、传单、VI等平面介质上进行美术设计与排版处理。此外,还要参与所接项目的方案设计讨论,提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并根据客户需求不断修正。根据平面设计师的职业要求,他们需要等具备一定的审美、造型表现、室内外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企业形象基础设计等能力。

一、平面设计师职业技能水平评价

平面设计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创意性工作。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们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自修来充实和提升自己的设计与工作能力;通过观察身边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通过广泛的阅读,扩展知识面,增强文字的敏感度;等等。那么,从哪几方面来评判一个平面设计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呢?

1.设计表现能力

(1)良好的审美观

只有知道什么是美的东西,才能创作出好的平面作品。所以,良好的审美观是平面设计师专业能力的基础和内在要求。

(2)设计类软件的操作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的平面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手绘了,大部分都是在电脑上通过软件辅助完成的。掌握所需的设计软件是平面设计师必须的技能。可以说,软件是平面设计师的“画笔”,用这支笔可以快速表达出设计师的想法、创意、美感及期待。

(3)美术基础知识

虽然现如今的平面设计大都是借助各类设计软件在电脑上实现的,但是如果一个设计师没有美学概念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和理性思维,无法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也就无法支撑起优秀的设计作品。

(4)设计思想与创意表现

平面设计师做设计,最重要是设计思想。设计技巧可以通过集中训练而快速习得,但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思想是无法速成的。设计思想来自设计师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好的设计师同时还必须关注国计民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动态,做设计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概括时代特征;等等。好设计师设计的作品中有自己的见解、有清晰的形象、蕴含着合乎逻辑的观点,这类作品才能打动人,让人欣赏。平面设计师的设计思想需要把纷繁复杂的点、线、面、体等诸多元素有秩序地“把玩”在一个平面媒介中来体现。清晰的逻辑,合理的主次和功能关系的布局展示了该设计师思维的深邃程度。

2.问题把握能力

平面设计师设计的每一件作品从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去向,有明确的目的性。它可能是平面广告的海报,可能是杂志的封面,也可能是宣传的传单……。作品最终是要服务大众的,所以,一个好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一定最优秀,但一定是最满足客户需要的。不能简单地把平面设计当做是艺术创作,不能单从美感方面评价一部平面设计作品。好的平面设计师能够清晰洞察客户,把握客户需求,了解客户、产品、行业等等相关的信息,能够用他的设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给客户带来商业价值。

3.营销和沟通能力

对平面设计师来说,每进行一个项目,和客户、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从项目启动时的需求分析阶段,通过沟通能够准确地提炼客户需求;到设计方案订出后,再次征询客户意见阶段,通过沟通讨论变更和不同的选择;再到设计作品完成后,第三次与客户沟通,最终确定客户对产品的细节修改意见等等。这些都需要设计师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总言之,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师,不仅擅长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也擅长沟通交流的语言。他能够把自己设计作品的初衷、考虑、亮点以及特色采用风趣幽默的方式介绍给客户,能够成功地营销自己的设计理念。

4.自信心

自信是设计师人格魅力的一方面体现。一位高素质,熟练掌握设计技能的设计师,无论何时,都能相信自己的经验、能力和品味。面对难题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同类优秀设计的精华,实现新的创造。

二、平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的设计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学习误区:认为只要在校期间掌握了几款设计类软件,就可以进入平面设计行业一展拳脚了。学生学习设计类软件操作的悟性和刻苦程度对提高平面设计的职业能力确实很重要,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也是一个有前途的平面设计师所必需的。这些知识包括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立体构成、印刷工艺、V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广告心理、文史等等。设计类软件的熟练水平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贯通程度直接关乎一位未来平面设计师的优劣。针对高职这个年龄段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为其举办各级各类的平面设计大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形体特征的深入认识,发展学生的图形观念。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营造学生学技能、比能力的良好氛围,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平面设计职业技能竞赛是对高职学生平面设计技能水平的一种考量,是对学生是否具有平面设计师“潜质”的一次试验。竞赛项目以及题目的设计来源于平面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任务,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也要依据前文阐述的平面设计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各个方面。

1.设计表现能力

(1)良好的审美观

建议占总分值的10%。一个良好的平面设计作品,使人看了之后,能产生愉快的视觉感受与深刻的印象。即作品符合观众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和大众心理。

(2)设计类软件的操作能力

建议占总分值的20%。参赛学生能够合理使用软件工具辅助完成作品设计。软件工具是参加平面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的画笔,这支笔用得顺不顺手,直接关乎作品的最终效果。室内制图竞赛的画笔是AutoCAD;图片处理竞赛的画笔是Photoshop;封面设计竞赛、平面广告设计竞赛、VI设计竞赛的画笔是Photoshop、CorelDraw;家装室内设计竞赛、公共空间设计竞赛的画笔是AutoCAD、3D Max、Photoshop;家具设计竞赛的画笔是3D Max、Photoshop。

(3)美术基础知识

建议占总分值的15%。参赛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作品的色彩运用。比如色相、明度、纯度、同类色、对比色、邻近色、分离互补色等等色彩之间的关系和搭配情况,同时,色彩运用还要考虑作品的主题定位以及所涉及的文化等等因素。

第二,作品的版式设计。构图要凝练、美观,观察作品的构图、平衡、点线面、主次、层次等因素。考虑是否能让大众快速、直观地捕捉到作品画面意图传递的主题信息。参赛学生的想法是否通过作品明确地表达出来。

(4)设计思想与创意表现

建议占总分值的25%。参赛学生在设计竞赛题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中,好的设计思想需要设计师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内涵,广阔的知识储备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学生提交的作品主题明确,表达准确,那么,其内涵是否饱满,表现是否巧妙,视角是否独特等等,这些都透露着学生的设计思想所在的层次。而作品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所使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能否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创意表现的评分就主要看创意是否原创,以及创意是否能清晰地体现作品的诉求,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问题把握能力

建议占总分值的20%。一个好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一定最优秀,但一定是最满足客户需要的。所以,竞赛中一个能获得高分的作品也不一定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能满足题目要求的。所以作品必须紧扣主题,作品中的各要素都是在深刻领会总体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

3.营销和沟通能力、自信心

建议占总分值的10%。不论何种平面设计竞赛项目,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营销与沟通能力”和“自信心”都折射出了学生将来成为平面设计师面对客户的交流效果。为此,在设计平面设计竞赛项目的赛程时,要安排参赛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并向评委老师讲解、推销作品,甚至是答辩的环节。评委老师在作品展示环节,通过学生的阐述可以深读作品的灵感来源、制作工具、制作方法、制作技巧、美学效果以及作品目的等等。学生的营销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在此环节一览无余。

总之,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摸爬前进的,他们都是倒T型人才,不仅要广泛接触各类文化知识以获取灵感,同时还要专注提升美学、软件等职业技能水平使其设计的作品更美、更能打动大众。作为立志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的高职学生同样要以平面设计师的职业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设计梦想。

参考文献:

[1] 许双梅. 现阶段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0).

专利竞赛中的租值消散分析 篇7

1 专利的性质

专利指依据专利法,专利行政管理机构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经过审查和批准,授予发明人以专利权( 主要体现为排他的商业使用权) ,同时把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公诸于世,使发明创造者享有独占实施该发明创造的权利[5]。专利其实是一组权利的集合。专利权人拥有专利的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他可以选择自己使用,也可以许可他人使用; 有些专利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这些收入归专利权人; 专利持有人还可以将专利转让给他人,并获得相应的收入。总之,拥有专利往往意味着拥有潜在的市场收入。也正是因为专利有机会给拥有者带来巨额的物质利益,因此激励着众多的机构或个人参与到专利研发竞赛中。专利还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即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相互影响[6]。

2 专利中的租值消散现象

租值消散问题的提出源于庇古( Pigou A C) 与奈特( Knight F H) 之间的争论,但租值消散的术语起自戈登( Scott Gordon H) 1954 年发表的关于公海捕鱼的文章[7]。租值消散是指由于人们竞争使用产权界定不清的资源,从而导致该资源的价值下降或消失的现象。这里的产权界定不清,主要是指资源的使用权、收入权、转让权没有明确的归属,但该资源本身具有价值,于是人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占为己有。从个人的角度看,人们有付出、有收益,而且预期收益一定高于机会成本; 然而,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如果资源的权利有了清楚的规定,这些权利所带来的收入也随之有了明确的归属,其他人不会为了获取这些收入而采取种种需要耗费其他资源的竞争手段和方式,于是,全社会的净财富就增加了。这些本该增加的净财富因为资源权利界定不清而消失就是租值消散。在专利方面,至少存在如下两大类租值消散现象:

( 1) 保护专利的成本庞大。越是有市场价值的专利,越容易被侵权。站在专利拥有者的角度看,专利保护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的保护就是自身通过商业秘密的坚守、继续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发等措施来保护专利的价值,而由于数据方面获取的困难,外人很难知晓这些措施产生的成本。外部的保护主要指专利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保护。

1) 专利司法保护,主要是通过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进行。司法保护的优点是保护力度大,执行较为顺利; 缺点是处于被动地位,实行的是 “不告不理”的原则[8]。表1 是我国法院所受理的专利民事案件数据汇总表。从表1 可见,从1985 年到2012年,短短的27 年间,案件的绝对数量从6 件增长到9 680 件,增长了1 612 倍,年增长率为31. 46% 。这些专利民事诉讼会产生巨大的诉讼费用。

法律本来是作为专利产权人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工具或途径,但是却可能成为某些专利权人谋取巨额收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寻找对其专利构成侵权的生产者,并向对方发起诉讼,取得指控侵权的正当性后,在协商专利许可费用的谈判中索取巨额补偿,而这个补偿额远远超过对方侵权中所获得的好处。专利权人的这种诉讼攻击具有针对性、隐蔽性,常令对方不能及时反应,加上后期的巨额专利许可费用要求,更使得对方难以招架。这种诉讼如同鲨鱼捕食般 “凶残”,故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 “专利鲨鱼”[10]。 “专利鲨鱼”是专利权人从其他人那里获取租值,这种操作手法产生的资源消耗是另一种租值消散。

2) 专利行政保护,是指专利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专利违法行为予以处置的具体行政行为,主要涉及专利纠纷和行政查处专利违法行为两方面。专利纠纷的处置需要专利利害人的申请,与司法机关遵循 “不告不理”的原则类似。专利违法行为的查处主要表现在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依职权主动打击假冒专利行为和市场监督等方面,因为执法程序简便、处理快捷,具有效率高、主动灵活的优势[8]。从表2 可见,我国专利的行政保护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在2012 年出现井喷现象,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管部门实施专项打击行动。由此可见,客观存在的专利纠纷和专利假冒等行为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些侵权行为是对专利权人利益的不当占有。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专利中的租值消散。

注: 1) 数据从2001—2012 年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白皮书中汇总而来; 2) “ - ”表示统计资料中没有此类明细数据

从表3 的数据还可以发现,在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几种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数量和比例在年度中都是最低的。

件,%

( 2) 专利质量不高。早在2012 年,我国的专利申请总数就超过52 万件,占全球总数的25% 以上,成为数量上的第一大国,然而,专利申请大国不等于创新强国[8],这些专利的质量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专利多。问题专利指 “那些可能被宣告无效或者其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可能过大的专利”[11]。这些问题专利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专利沉睡、专利丛林、专利权利滥用( 如拦截专利、阻碍专利、专利鲨鱼等)[12]。从1985 年到2012 年,我国可观测的问题专利共有7 326 件,其中,发明专利最少,只有570 件,约占8% ; 实用新型专利最多,数量为3 684 件,约占一半; 外观设计专利有3 072 件,约占42%[13]。

2) 专利实施率差。专利实施是指将自己拥有的专利用于生产实际。专利实施率是实实在在用于生产活动的专利在所拥有的专利总数中的比率,该数值反映了专利的价值性高低,专利实施率越高说明专利的实用性强、价值高。表4 是我国2011 年的专利实施率分析。从主体角度看,专利实施率最低的是高校,仅仅为25. 5% ; 最高的是企业,但也仅仅为82. 1% 。从专利类型来看,实施率最高的是外观设计专利,为70% ; 实施率最低的是发明专利,为59% 。这说明还存在不少专利的价值性较低,甚至完全没有市场价值。从全社会来看,这就意味着这些专利研发中的资源消耗没有获得任何收益,是有付出但无收益的租值消散行为。

%

3) 专利实施的市场收益较低。以2011 年为例,我国企业自行实施的授权专利中,近三分之二没有取得市场收益,市场收益超过100 万元的专利仅为8. 4% ,市场收益超过5 000 万元的专利为0. 1% ;专利转让、许可费在50 万以下的交易占总的专利交易( 指转让或许可) 数的70% 多,专利转让、许可费用在300 万元以上的比例尚不足一成[14]。

4) 专利实施方式单一。专利一旦获得授权,其最高的市场收益取决于专利的实施方式。有的专利权人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不理想,如果将该专利授权许可给其他有生产经营专才的主体,可以提升专利的市场价值。因此,如果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可供选择,专利的市场价值会得到最大可能的挖掘。因为专利实施方式不当造成的专利价值减少,也是租值减少的表现。就专利实施方式而言,包括: 只自行实施,同时自行实施和转让实施,同时自行实施和许可实施,同时自行实施、转让实施和许可实施,只转让实施,只许可实施等多种形式。表5 是对我国专利实施方式的简要分析。从表5 可见,自行实施占据绝大多数,专利许可和转让所占比率很小,专利实施方式比较单一[15],这使得专利的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以上从专利保护的方式和成本、专利质量不高的种种表现所归纳的种种现象,从全社会的角度看,都是租值消散的不同表现。

3 租值消散的简单模型

3. 1 基本假设

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会使资源的价值得到提升,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资源被最擅长使用的人获得,从而创造出最高的价值量。但这种效果的出现需要产权清楚界定为前提。如果产权界定不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使用会使得资源的价值减少。这里以公海捕鱼为例,借鉴张五常的经典模型予以分析[16]。假设:

( 1) 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参与捕鱼,即没有任何进入壁垒。该假设与完全竞争市场的自由进出市场的含义完全相同。

( 2) 每个人的捕鱼能力完全一样。

( 3) 捕鱼所用工具只有一种,但是数量很多,不稀缺,市场价值为零,即该捕鱼工具假设没有任何租值。这个假设仅仅是为了简化分析。于是根据假设2,每个参与者同样的时间付出能够捕获同样数量的鱼量。

( 4) 市场中鱼的价格是一样的。因为假设3,所以每个人在单位时间中的捕鱼劳动会获得相同的收入。这个假设是为了简化分析,如果鱼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的结论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分析会显得复杂而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原则。

( 5) 每个人的机会成本一样,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参与捕鱼放弃的工资收入。设定单位时间的工资水平均为,于是每个参与捕鱼的人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相等,都是一条水平线。

( 6) 捕鱼劳动中所获仅仅是所捕获的鱼量,不是为了乐趣,也不是为了从中学习而提升捕鱼能力,即没有其他任何副产品的收入。

3. 2 数学推导部分

3. 2. 1 符号设定

产值函数为: V = F( K,L) * P,V表示捕鱼所得产值,F表示捕鱼的数量,K表示给定不变的渔场,L表示捕鱼的劳动力,Li表示参与者的劳动投入量,Vi表示参与者i的产值,P表示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变的鱼的售价。

3. 2. 2 个体的最优决策

( 1) 一人独享渔场。如果整个渔场属于某一个人所有,这个人决策分析如下:

边际成本为W。

根据最优决策规则有: MR = MC,于是有:

因为渔场大小给定,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成立,于是有MP < AP,即:

( 2) 多人竞争捕鱼。对于单个人i而言,假设其他所有参与者的劳动量为L*,全部的劳动投入量为LN,参与者人数为N。因为所有参与者都一样,所以均衡时,他们的产量是一样的,所以单个人的产值为:

这单个参与者的边际收入,即边际产值如下:

又因为边际成本为不变的工资率,即MC = W,所以根据均衡的最优决策准则MC = MR,于是有:

3. 2. 3 均衡解

因为,LN=Li+L*,则(6)式可简化为:

当参与者N接近无穷大时,( 7) 式会简化为:

,F( K,L∞) * P是捕鱼的社会总产值。

3. 3 含义

( 1) 一人独享渔场。根据( 3) 式可知,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平均产值大于边际产值( 即工资水平) ,其中的差距就是该渔场的租值,这时全部归属于这个人所有。

( 2) 多人竞争捕鱼。多个人之间竞争捕鱼,此时没有限制他人参与捕鱼,即捕鱼的权利没有被界定为具体的个人。 根据( 8 ) 式, 左边的其实是全部参与者的总体产值除以总的劳动投入量,因此可以理解为所有参与者的平均产值。从该式可以看到,平均产值等于工资水平,此时没有任何租值。即渔场的租值由于没有界定捕鱼的权利(使用权),无数的人参与竞争,从而使得其租值消散至零。

4 专利制度中本身存在减少租值消散的因素

上述研究得出一个结论: 资源的使用权没有清楚界定给具体的个人则会出现租值消散,严重的情形是所有的租值消散至零。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较为巨大的收入,而获取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是可以自发参加的,也即研发专利的权利没有被界定为具体的个人。这里的专利技术与渔场所捕获的鱼都是经济物品,没有界定专利研发的权利而引起研究者之间的竞争是否会像没有清楚界定捕鱼权利的渔场引起捕鱼者之间的激烈竞争而造成巨额的租值消散呢? 这里我们来仔细分析专利研发这种科研活动是否能满足本文第3. 1 部分的严格假设。

4. 1 研发能力高的人更容易获得租值

研究能力上,每个参与研发比赛的潜在者会完全一样吗? 这一点显然不符合事实。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的人是天才,可以无师自通; 有的人是 “孺子可教”; 有的人完全是科学上的 “白痴”。那么参与者自身生产能力( 研发能力) 的差异会减少租值的消散吗? 以公共渔场捕鱼为例,不同捕鱼能力的人加入到捕鱼工作中去,在同样的时间内所捕获的数量不同。如果将捕鱼能力用单位时间内的捕鱼数量来表示并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以单位时间内捕鱼数量的市场价值刚好等于机会成本( 单位工资W) 为界限,排在后面的人由于收益小于成本,即使有捕鱼的权利,也不会参与到捕鱼中来; 排在前面的人则一定会参与到捕鱼中来,因为捕鱼所获大于机会成本( 单位工资W) ,其中的差距其实是渔场的租值中被此人所获取的部分。以此类推,参与捕鱼的人之间能力差异越大,租值越容易被转移到能力较强的人手上。这里用来理解专利研发的竞争,显然对于某科研领域而言,不同的人的能力差距可以极为悬殊,因此,即使专利研发权利是人人可得,但是不会出现参与竞争的人太多的问题从而减少了专利租值的消散。

4. 2 高额研究设备约束参与者数量

科研设备( 典型的是实验室及相关设备) 本身有租值吗? 其租值大小会影响到租值消散的程度吗?仍然以捕鱼为例,不同的工具会带来不同的效率,这些不同效率的大小其实是工具租值的体现。在科研中,特别是自然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一个项目的研发往往涉及到巨额价值的实验设备,这个巨额设备就成了专利研发的进入壁垒,从而有减少租值消散的效果。

4. 3 机会成本低的人获得更多租值

参与专利研发的人之间机会成本不同会继续减少租值消散吗? 结合本文第3 部分的模型分析,如果只修改其中的机会成本( 即单位工资W) 相同的假定,其余假定不变,那么在相同时间内的捕鱼价值量就会在不同机会成本的参与者之间拉开差距,显然,捕获所得减去机会成本后的差距越大的人就获得了更多的租值,这也是租值消散减少的表现。在科研活动中,有的人是科研活动中的天才,除科研活动外,身无长物,近于一无是处,这种人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成本差不多为零,他们最容易成为专利技术等科研成果的专业户。爱迪生是一个典型代表。爱迪生的个人科研能力强,成本管理水平高,能够在较短时间、较低成本下研发而获得新的专利技术,但其法律能力等方面相对就比较弱,虽然有巨额专利收入,却沦为晚年潦倒,因为法律能力不足,造成法律费用支出过多,这也算是某种程度的租值消散。

4. 4 研发过程的副产品减少租值消散

在本文前述的模型分析中,假定人们到公共渔场参与竞争仅仅为了捕鱼本身,不考虑有捕鱼的乐趣以及捕鱼能力的锻炼和提升,然而在科研活动的竞赛中,不少人算得上是 “科学狂人”,他们沉醉于科技研发,不问结果,仅仅是研究过程就给他们带了无数乐趣,如经济学家陶西格( Taussig W) 与庇古( Pigou A C) ,他们认为发明专利的保护是多余的,因为研究动力是上天赐予的,一些天才可以无需激励而自动自发献身于科研。同时,科研活动中的专利研发往往是团队合作进行,团队中不同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形成了梯队,还有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新一代科研专家,如世界上不少著名的实验室不仅致力于专利的获取,还不断培养出科研人才。专利研发同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不像公共渔场,可以将其中的鱼虾全部捕获,科研比赛中再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将专利技术一网打尽,因此在专利研发中不容易判断胜利者与失败者,或者说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未来没有更厉害的专利技术出现,今天的失败可能会在下一代专利技术的研发上赢回来。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我们看到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不能轻易获得存在租值消散的结论,因为科研活动具有连续性,而科研成果却是不连续的、离散的。捕鱼是一点付出、一点收入,但专利研发是一点付出或会零点收入。

4. 5 研发竞争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

科研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科研活动尤其是专利技术的成功获得,绝非人力加上物力即可,自身的努力不是成功的唯一重要因素,其中还要有运气等因素。这是说专利技术的生产函数要写成如下形式: Q = F ( K,L,不确定性因素) 。科研活动不是一个 “规则” 的生产活动,其过程难以复制、其结果难以预测,在科研竞赛中没有谁能够准确预测到结果。

5 结论及建议

租值消散理论的集大成者张五常[3]认为专利技术的研究权利不是公有。他认为公海与农地一样,耕耘土地和渔场捕鱼都是使用权,获得农地收入和所捕之鱼都是收入权; 在发明专利方面,只要研发的竞争者之间的比较成本优势有足够的讯息,发明专利的界定就是研发权利的界定,这是说研发权利属私有了,不会出现租值消散的情形。这个分析有两方面不足: 一是参与研发的自由程度很高,先不问参与者的能力大小、优势多少,而实际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专利研发的竞赛中,即是说投入自己的资源用于追寻专利的研发活动没有人为障碍,比如个人设计汽车、飞机、轮船也时有所闻,因此,在事实上存在着个人参与专利研发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看到并非每个人都参与科研就说他们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拥有权利不一定就要使用。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必有胜负,专利研发也是竞争活动,同时,是否参与竞争的权利公有,租值消散的理论就该用上了,从租值消散理论具体分析如何消散、消散多少、怎样减少消散,才是理论一致性的恰当做法。

在专利研发竞赛这种科研活动中,研发的权利不是私有,从理论推导讲,这会带来租值消散的结果[17]。从本文第4 部分对科研活动种种特征的分析可见,专利制度本身就存在减少租值消散的因素,然而从本文第2 部分的专利保护成本高、专利质量低等现象的归纳可见,专利制度中租值消散仍然广泛存在,而且从数量上看甚至是巨大的。租值消散是对整个社会不利的资源浪费,整个社会要增加产出、增进人们的福利,就应该着力减少租值消散。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 1) 完善专利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严格实施。专利法在日本的确立为发明创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源源不断的发明专利促进了日本的跨越性发展[18]。而我国的专利法起步晚,从1985 年开确立并实施,但是执行并不严格,对专利的保护不到位,专利的租值会被他人侵蚀,这会影响人们参与专利研发的积极性。虽然我国已经是专利大国,然而重大核心专利严重缺失[19]。同时,我国专利保护制度中,专利行政保护制度在实践中被证明绩效显著,具有司法保护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且其保护的主要是中国专利权主体的利益,应该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比如不应该大张旗鼓地采取专项行动治理方式,而应该将专利行政保护常态化、随机性地进行[20]。

( 2) 优化和完善专利申请制度。专利申请有提前公开和法定公开两种方式。有学者研究发现,提前公开专利申请撤回率低、授权率高,说明提前公开的专利申请质量更好。因为专利提前公开制度不仅有利于技术知识的快速传播,而且有利于优质技术知识的快速传播,这有利于减少重复研发带来的资源浪费[21]。市场中的竞争企业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佳的竞争策略,比如技术落后的厂商可能选择知识披露策略来降低领先厂商在专利研发竞赛中获胜概率,谋求与领先厂商合作研发,无形中就减少了重复研发[4]。

租值消散源于权利界定不清,因此减少租值消散的根本做法是厘清权利。然而,由于信息费用约束,研发权利断不能事先界定给某主体,则剩下的就只能是对研发结果( 如专利形式) 的界定、授予。对于专利权的界定与说明越清楚越好,这要求尽可能减少模糊的术语,将保护的范围具体化、细化,防止大而不当的空泛; 对于专利权的界定越准确、清楚,对于侵权的判断会越容易,对专利权人的利益保护成本就越低。这样处理后,问题专利的数量也会减少,从而避免或减少问题专利的一系列危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是资源浪费的减少。

鉴于专利保护成本的角度,如果一种技术或方法被模仿的门槛太低,即使授予其专利,在后续的社会生产实际中其被侵权的可能性会增加,这会从另一个角度减少专利的社会价值,比如发明专利就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被侵权的案例数少[8],因此,专利行政主管部门不应该以专利授权数量为工作目标、以授予高质量专利为重心,大可减少对模仿成本低、保护难度大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业方法的专利授予[22]。

( 3) 鼓励多个主体参与专利研发竞争。虽然某一特定的专利技术最终只能有一个胜者,然而,由于科研活动的独特性、复杂性带来的难以预测性,使得我们难以事前识别胜利者,因此,应该鼓励多个主体参与专利研发。一个重要的鼓励方式就是真正保护好专利获得者的利益,保证市场对专利的回报能真正由专利研发的胜利者完全占有,也即是说政府在专利保护的法律执行上应以严厉为佳。

( 4) 引导专利研发竞争。参与专利竞争的人越多,带来的租值消散可能性越大。政府授予专利技术的部门能做的是尽量保证专利信息及未涉计到商业秘密的部分信息尽可能公之于众,最好把申请专利的情况也详细公布。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为正准备参与或不打算继续参与专利研发的个人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辅助,使那些获得专利技术难度更大的个体知难而退,减少参与人数就可能减少租值消散。对于有过多人参与的专利研发竞赛,授予专利的速度要快,这样可以有利于及时减少参与竞争的人数,同时意味着减少了租值消散。我国专利授权中要继续坚持如下特征: 专利发明人数越多,申请专利时越容易被授权[23]。

( 5) 政府的科技计划应该侧重于资助基础性专利。专利其实是对知识创新的肯定,而知识在经济学上是典型的共用品[6],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特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公用品的供给是不足的,这就是学者们认为政府应该资助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因。然而,政府比市场中的个人更面临信息的约束,在如何资助、资助多少等问题的处理上效率欠佳。因此,政府对科研的资助应该尽量减少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准确判断市场价值大小的具体研发项目,应该侧重于支持基础性专利的研发。科技计划是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24]。基础性专利不是法律概念,它是因为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或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形成的基础性发明专利。基础性专利代表着技术源头的出现,带动性强,有机会衍生出众多的 “子专利”,引发产品与工艺的持续创新,因此,基础性专利的出现不仅能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还能够为产业发展带来长期的发展动力,更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所以,科技计划应该侧重于支持基础性专利[25]。

( 6) 尊重参与主体的合约选择,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因为专利技术的好处归专利权人,参与专利研发的个人或机构必定会自我衡量自身优势大小、成本高低,从而选择合作或竞争的不同方式,这些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市场合约形式,这些合约形式应受到尊重。比如高校专利质量不高、应用不力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做到较好地与市场应用相结合,应该鼓励专利投资公司与高校合作。前者对市场较为敏感,更容易提出有市场针对性的研发项目; 后者具有科研资源,合作后的专利质量和技术转化率会因为市场价值增加而提升[26]。

在对专利授权要求提升之后,一些有着市场价值的技术、方法会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价值。比如服务业中的一些创新,由于模仿成本几乎为零,其他企业会纷纷模仿,创新企业会通过加快创新成果的销售速度、商业秘密坚守、进一步创新等手段来谋利。这些行为的间接效应是创新速度加快,同时省却了专利的保护成本,但这些处理方式的有效使用需要有较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市场机制,因此,政府应该着力营造好的市场环境,引导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27]。

( 7) 改革科研体制,促进专利的商业应用。我国专利申请的数量多,但是成果转化率很低[14]。部分原因是科研考核机制的扭曲。有些科研单位为了专利而专利,在职称评审、科研奖励等方面只认数量不看质量,科研工作者就不会顾及专利的商业价值,只求能成功申请专利,于是导致好些专利可能本身就没有商业价值。比如高校的专利实施率极低就源于将专利作为高校各类研究项目的考核、验收指标[26]。所以,在科研体制方面,应该改变举国科研体制的做法,尽可能让商业企业成为专利研发的主体,政府扮演好服务和促进的角色,在促进专利转化方面可以进行财政支持[28],从而提升专利的质量和专利转化应用的比率,最终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29]。

摘要:从专利的保护成本和专利质量角度观察,专利中存在大量的租值消散现象。针对专利研发的参与权没有清楚界定,通过引入标准的租值消散模型来分析科研活动(尤其是专利研发竞赛)中的租值消散问题。研究发现,专利制度本身存在不少降低租值消散的因素:专利研发中的复杂性、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参与者研究能力、所用设备要求、机会成本等方面的较大差异。通过对照理论模型和事实,对如何进一步减少专利制度中的租值消散提出政策建议。

竞赛分析 篇8

多年以来,武术进入奥运会几乎是绝大多数武术爱好者的梦想,同时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努力。然而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武术错过进入奥运会的很佳机会,仅仅只作为其表演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武术套路表演,虽然获得了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进入奥运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且2014年12月在摩纳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上通过的巴赫《奥林匹克2020议程》,也给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带来新机遇与挑战。但是武术套路因其规则的进一步量化、细化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武术国际化进程,中华武术要想在今后尽早、尽快的成为奥运会项目,它必须借鉴同类难、美型项群如:体操、水上芭蕾等项目的评分规则,使之评分规则更加客观化、方更操作、以便更好的向国际推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1991以来先后出版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本和试行本以及2012年最新修改的武术规则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59年至2007年出版的10本竞赛规则,与2012年最新修改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中国期刊网文章40余篇。

2.2.2访谈法

对武术方面的专家和广西第十届中学运动会裁判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2.2.3对比分析法

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雏形阶段、规则的形成阶段、规则的发展阶段、规则的成熟阶段、革命阶段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各时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3.1.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产生的背景

“打擂台”是旧时武术竞赛最常见的方式,比赛过程双方都是狠斗凶搏。因此,很多时候“打擂台”就成了一种生死搏斗。如在《水浒传》第七十四中记载当日燕青禀宋江道:“小乙自幼跟着卢员外学得这身相扑,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今日幸遇此机会, 三月二十八日又近了,小乙并不要带一人,自去献台上,好歹攀他一交。若是输了死,永无怨心;倘或赢时,也与哥哥增些光彩”[1]。虽然打擂台是一种生死搏斗,但也有一定规则。《水浒传》第七十四中记载:“部署问他先要了文书,怀中取出相扑社条,读了一遍对燕青道:“你省得么?不许暗算”[1]。旧时“相扑社条”相比于现在的竞赛规则,只是针对某一场擂台而制定。不具有通用性、普变性、更谈不上国际化。近代以来,随着武术协会的成立、各种民间武术组织建立、武术门派的创立,综合性的、大型的武术竞赛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地发展,就必须有出台一个大家都遵守的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所以,武术竞赛规则也就应运而生。

3.1.2武术套路规则发展历程

事物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雏形、发展、形成、成熟和革命时期,武术竞赛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历程也如此。竞赛规则演变对竞赛项目的技术发展始终都起着前导性和制约性。但每个时期的规则都有着不同特点和也对武术比赛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3.1.2.1规则雏形时期

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体育会”。随后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该馆建成后,相继在24个省市建立了国术馆,县级国术馆达300余所[2]。并且在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过两届“国术国考”,进行拳术、散打和摔跤等比赛。此外,民国第五、六届全运会上,武术都曾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而且在第六届全运会上,规则有重大突破,主要从运动员的姿势、颈力、动作三方面来评判运动员的演练水平。这些武术组织的成立和竞赛活动的开展,促使武术竞赛规则的产生,并开始细化,尽管当时武术竞赛规则仍比较笼统,但体现武术运动的基本特点。

3.1.2.2形成时期(1949—195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得到蓬勃发展。并于1956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正式定为体育表演项目,同年还在北京举了12省市武术表演大会,首次采用评分的方法来评判运动员水平的高低。这次大会上采用了五条40字的评分标准,虽然当时这条评分标准存很多问题,但它为后来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作了铺垫[3]。1958年国家体制定了第一版以普及面较广的长拳、太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的 《武术竞赛规则》。这些为武术的普及和提高,起到重大作用。武术竞赛规则也进入了一个形成时期。

3.1.2.3规则发展时期(1959—1984年)

1973年出版的《武术竞赛规则》中首次将武术套路比赛的评分标准按劲力、风格、套路架势等技术内容分类,同时还增加了创新难度动作和完成难度动作加分。但是,1979年出版的规则开始对套路中的某些难度动作、跳跃、动作给予“限制”,因为当时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过多的注重跳跃、翻腾动作,严重影响技术的整体性和正常发展。

3.1.2.4规则成熟时期(1996至2007)

1996年国家体委出版的第七本《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以前的规则相比有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武术套路采用切块打分。(2)增设了“难度动作和创新动作”的加分。(3)建立竞赛监督委员会。对整个比赛过程中的裁判员、教练员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旨在提高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公平、 公正、公开”[4]。

3.1.2.5革命时期(2007年至今)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更好的适应武术发展的需要和武术国际化的进程。2012年出版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对规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使得武术竞赛规则更加规范、国际化体[5]。这次对规则的调整,使得规则更加细化、合理化、进一步量化求与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武术竞赛的公平性、可比性、区分度,使之朝科学,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武术朝“高、难、新、 美”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争取尽早进入奥运会的大家族。

3.2各时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始终采用10分制、评分的内容及分值却不断变革,以便有利于武术发展和武术的国际进程。

(1)规则雏形时期:仅仅只按姿势、动作、劲力三方面来进行评判,评分主观因素占多,严重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2)规则形成时期:采用的是“五条40字”的评分标准。此时期与雏形时期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主要特点:首次实现了武术竞赛的科学化,提高动作外形的可比性。

(3)规则发展时期:虽然评分分值仍然是10分制,但却在评分的内容和各项分值进行了重大的变革,而且增加了常见错误动作扣分标准,促使武术竞赛朝着公正、公平、公开方向发展,加强了武术比赛的竞技性 ,比赛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保持了武术各类拳械的攻防含义的特性 ,又能体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4)规则成熟时期:实行切块评分和增加创新难度使分值分散开来,打破了少数人控制分值的现象。从公平竞赛、公正裁判, 根本上实现赛风好转,促进了武术比赛健康发展。

(5)规则革命时期:新规则在原来规则基础上的进行改革, 改革之处主要在难度动作评分体系的构建,分值分配合理化,评价体系客观化,评判方式人性化,并在演练水平上的9个级别做出了调整,相应扣分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削弱总裁判长的权力,使比赛更加客观化,这样便使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4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订趋势

4.1修订与变革都力求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武术套路表演,同时也获得了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进入奥运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并且2014年12月在摩纳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上通过的巴赫《奥林匹克2020议程》,给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带机遇。那就更求武术竞赛规则修改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事实武术竞赛规则修订趋势也正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比较同属于技能表现类难美性奥运会项目,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的规则,不难发现武术新规则已逐步向国际认同的方向发展,基本符合奥运会项目竞赛规则的要求[6]。

4.2规则进一步量化、细化、科学化,可操作性不断加强

从武术竞赛规则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发现每次规则的修改,都无非是使得评分标准更加的量化、细化、科学化,以便裁判员更好操作的,使比赛的结果更加客观,从而促使武术竞赛的公平、公正性。但是实际的比赛中,操作层面上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为在比赛过程运动员所犯的错误稍纵即逝,裁判员肉眼很难全面把握,给裁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因此,在大型比赛中,都使用电子打分系统,使得新规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5结论

通对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历程的分析与各个时期的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每次规则的修订,都是使得评分标准更加客观、评分的可操作性更趋易化、规则的规范性不断提高,加强比赛的公平性,并且与竞技体育裁判规则的国际惯例更趋一致。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自1991以来先后出版的几本武术套路运动竞赛规则修订本和试行本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顺序大致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并主要对每个时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分的内容、成绩评定的方法、规则改革特点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以及分析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订的趋势。

竞赛分析 篇9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实践教学,职业院校

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从去年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为了充分检验参赛学生的技能操作、专业理论及心理素质, 提高选手训练效果, 增强护生间的凝聚力、培养合作精神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全国各地中职学校参加了比赛。作为参赛指导教师之一, 对迎赛训练进行了反思, 总结了参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便在今后的护理实践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操作强化, 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手来源

选手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每班举行小组赛选出2名选手, 共20名进行集训1个月, 通过淘汰赛取前12名选手参加市赛, 再取前4名选手参加省赛, 最后省赛的前4名参加国家级比赛。

1.2 竞赛项目

为了体现护理的可观赏性和技术性, 竞赛组委会确定了5 项比赛项目: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 (利用氧气瓶进行鼻导管供氧) 、无菌技术操作、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1.3 操作要求

每位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操作, 超出规定时间15 s扣1分, 超出规定时间不达10 s不扣分。

1.4 场地要求

为了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 评委与选手不碰面。场地设置分为5部分: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 (利用氧气瓶进行鼻导管供氧) 、无菌技术操作、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每个部分均含比赛区、赛前休息区、赛后休息区、赛前与赛后的单独通道, 每项比赛未赛选手与已赛选手无法碰面。

1.5 人员分配

对参赛选手随机分5组。

1.6 扣分原因

1.6.1 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

操作前解释不到位, 语速太快;操作时与病人交流不够;移床旁桌、椅动作欠轻稳;床头、床尾的大单分布欠合理;大单没铺紧, 中线有偏离, 床垫未紧靠床头;被子不平整;姿势欠美观;没有注意节力。

1.6.2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操作前查对无看医嘱, 评估病情欠全面;进针时未告知病人;输注速度调节不够精确;进针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欠全面;拔针后未对病人进行输液后的健康教育。

1.6.3 氧气吸入法

操作前评估病情欠全面;湿润鼻腔深度欠缺;观察鼻腔不够;流量调节不准确;吸氧管整理时间太长。

1.6.4 徒手心肺复苏术

失误率高;操作目的未告之;应变能力差, 不懂选择自己合适的脚垫;呼吸判断不到位;定位不正确;气道开放不到位;复苏后观察时间不够。

1.6.5 无菌操作

用物摆放不合理;持物钳使用不正确;消毒不合理;戴口罩不规范;手套戴完位置不正确。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2 讨论

2.1 加强护生人文关怀, 增强沟通技巧

以往的实践教学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学历低、知识面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差, 因此认为他们会做就行了, 教学中没有重点强调与病人交流。从比赛中可以看出, 护生这方面的意识欠缺, 核对解释比较教条、死板, 沟通交流不能融入到操作过程中。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转变观念, 在加强技能的规范性、程序性和熟练性的同时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灌输, 强调评估和告知。操作前评估病人的病情, 告知病人操作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中应询问病人的感受, 关心体贴病人, 鼓励和安慰病人, 告知配合要点, 做到边操作边沟通;操作后询问病人的感觉, 清理用物,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交代注意事项, 向病人致谢。交流时应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温柔, 用词准确, 赋予同情心。交流要不失时机, 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切实为病人着想并为病人解决急需问题, 使病人对护士有信任感。培养护生关心病人, 爱护病人, 以病人为中心,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崇尚人文。

2.2 加强护生理论学习, 强化操作技能

在本次比赛培训中, 反映出一个特点, 选手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护理实践中。如在氧气吸入法的操作中, 清洁鼻腔是简单而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操作培训中, 选手只知道操作流程中需要做这一步骤, 然而怎么规范操作,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选手并不知晓, 从而导致操作随意, 清洁不到位。这就提示我们在护理实践教学中, 加强护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 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强化操作技能, 将书本知识真正用于帮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否则护生将来到了临床只能“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3 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

有些选手平时练习很好, 但一到比赛就手忙脚乱, 缺乏应变能力。如在无菌技术操作中, 溶液瓶的塞子污染不懂处理;夹取无菌物品时, 物品失手掉落, 也不知所措。因此, 在操作比赛培训中, 要求选手语言表达规范化、操作步骤程序化的同时, 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 并不强求细节一致, 否则会僵化选手的思想, 导致临场应变能力缺乏。一切模板都是相对的参照, 只要不违反原则, 面对不同情况, 选手都应该懂得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应对。临场应变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 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培养, 设置不同的场景, 如把操作考核设在临床中进行, 让护生去体验和锻炼, 无形中就提高了护生的应变能力。

2.4 鼓励护生勇于创新

护理操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在技能操作大赛中, 创新理念的合理应用, 已成为选手获胜不可或缺的法宝。如在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中, 各个选手套被套的手法各不相同, 每一种方法, 都是经过实践锤炼出来的, 当创新出更省力更简单的方法并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在比赛中自然更胜一筹。因此, 在操作比赛培训与日常教学中, 都应该注重培养护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通过对护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使护生遇到问题懂得列举较多的解决方案, 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 大胆突破常规、勇于创新。

2.5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笔者在操作比赛的辅导过程中发现,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是提升操作能力的关键, 要做到“边总结边改进”。如在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中, 有一条是用物齐全, 摆放合理美观。教师指导时就要求选手把全部用物摆放在操作台面上, 致使实际操作时间较紧, 影响了操作的规范性。如何解决摆物用时问题, 教师在总结前期操作经验的基础之上, 查阅最新资料和信息, 重新解读评分标准, 提出新的操作修改, 并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在赛场上, 不仅可以看到各个学校选手不同的比赛风格, 还可以通过对比, 发现其他学校的优势与自身队伍的不足, 通过赛后学习、反思、讨论、总结, 取长补短, 积极优化实践教学和比赛素质。因此, 无论教学还是竞赛, 教师都应加强学习, 及时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能水平的高低与护生的成绩、实习、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 培养护生的技能水平至关重要。护理大赛可进一步评价、完善、推动技能操作,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不同程度地提高护生各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反馈作用。在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 充分体现了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成功, 凡参加大赛的护生技能操作都比较娴熟, 综合能力较强, 但是参赛选手人数有限, 不是所有的护生都能参赛。同时, 比赛中也反映出有些操作程序比较机械, 缺乏灵活性。总之, 每次护理技能操作大赛都是对护理技能操作之美的充分展示, 也促使我们对护理实践教学进行再一次的改进和完善[1]。

参考文献

竞赛分析 篇10

1 学科竞赛特点分析

每个学科竞赛, 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竞赛机制, 参赛作品经校级选拔后, 进入省级, 最优秀作品进入国家级竞赛, 竞争激烈而充满挑战性, 每个竞赛项目均吸引了全国各高校的参赛队伍进行角逐, 参赛热度逐年升高, 评比结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个学科竞赛具有如下特点。

1) 主办单位和举办程序正规。各个学科竞赛的主办方, 均是各级国家教育主管行政机关或正规教育事业单位, 针对在校本 (专) 科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学科竞赛的目的明确, 以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指导思想, 竞赛过程中, 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评比原则贯彻始终[3]。大学生通过参加形式正规, 评价公正的竞赛, 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准备, 将最佳的作品展示出来。

2) 大学生参赛全过程获得了综合保障。参赛的大学生团队, 在获得课题立项后, 均能获得专业教师的义务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后期作品制作或模型加工, 既有参赛单位自身的制造资源支持, 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制造能力服务, 因此团队的主要精力可以完全放在作品的结构设计和应用创新上, 并且形式简化的科研过程能够保证参赛作品高效制作完成。

3) 严格的评奖和奖励机制, 保证了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4]。拿到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参赛大学生无不充满自豪之情, 获奖结果既肯定了自己的创新成果, 又为就业时展示个人能力提供了权威的佐证。对于没有获奖的参赛团队, 也通过权威的竞赛评价看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 开阔了眼界, 激发他们再接再厉的热情和勇气, 同时也打开了未来的成功之门。

2 学科竞赛对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效果体现分析

1) 学科竞赛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尚没有大规模社会生产制造经验的大学生而言, “创新”应该是一个具体的行为, 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各种学科竞赛正是具体行为的最佳表现形式, 大学生们在学科竞赛课题指南的大框架指导下, 充分发挥想象, 诠释了对所选课题的理解和创新, 这个思维活跃过程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期间, 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不但得到了充分锻炼, 甚至可能会灵光闪现, 诞生有重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科技成果。

2) 学科竞赛锻炼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重要规则就是参赛团队要提交参赛作品实物或模型, 这个规则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制作实物或模型, 将自己的创新点进行实践验证, 尽管很多作品制作较为粗糙, 但这是大学生亲自动手搞科研的有益开端, 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经的过程, 这个锻炼过程越早, 大学生未来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会越快。

3) 学科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学习专业课是一项枯燥的苦差事, 专业理论太抽象, 课程例证又太专业, 因此只能是死记硬背, 掌握度低且易忘。而参加学科竞赛, 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进行作品设计。因此, 参加学科竞赛的大学生们, 自发形成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潮, 泡图书馆查资料, 在实验室验证或加工, 整个过程中, 专业知识不但进行了巩固, 而且还做到了活学活用和创新应用, 真正实现了大学专业学习的自主性。

4) 学科竞赛拓展了大学生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很多竞赛项目, 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 为了提高作品的技术先进性, 课题团队吸引了跨专业的学生自愿组合, 分组设计、模块开发, 互相取长补短, 促进了整个团队跨专业知识的自发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和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发挥。

5) 学科竞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 语文已经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概念, 写作更是一个冷僻的知识点, 虽然大学生们有大把的时间读书读网, 但是真正能亲自拿起笔或利用键盘进行规范性技术文档撰写的大学生非常罕见。而学科竞赛中必需的课题申请书和说明书正给了参赛大学生锻炼写作的机会, 严格的规则促使大学生拿起笔进行各种文字材料的填报、撰写和修改, 专业教师的规范指导又为他们写作能力的快速进步提供了学习机会。因此, 往往一个竞赛活动参加过后, 很多参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格式掌控能力获得突飞猛进般的提高。跟踪调查显示, 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质量明显高于普通学生, 甚至很多优秀的本 (专) 科参赛大学生能够撰写专利申请标准技术文件和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优势尽显, 其个人能力也将通过文字充分表现出来。

3 学科竞赛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

1) 学科竞赛中, 部分参赛作品立意低或技术含量低、或者缺乏实用性和新颖性。分析其原因, 首先是大学生在校园以接受书本教育为主, 社交范围狭小, 科技视野较窄, 缺乏创新灵感的激发点。其次是指导教师尽责不够, 没有从源头创意上把好技术含量关、社会应用关。大学生要真正获得能力锻炼, 从立意上, 参赛作品必须以实用性和新颖性为最高设计原则;从原理上, 尽量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从制作上, 务必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因此, 指导教师在把控参赛作品质量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要求指导教师平时要努力提高自己, 尽心负责, 把好作品立意第一关。

2) 作品的查重和查新环节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一些作品有明显的抄袭痕迹, 或者使用他人的成熟作品进行参赛。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不能从参赛程序上杜绝此类科研不端行为, 目的不纯洁的参赛作品会越来越多, 最终会严重影响竞赛的公信力。因此, 竞赛组委员应该经常听取各方意见, 总结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尤其重视参赛作品技术查重查新, 重视学生署名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保证学科竞赛的公平公正[5]。

总之, 通过学科竞赛这个舞台, 大学生们找到了一把打开自己创新思维的钥匙, 推开了一扇向外界展示自己能力的窗口, 满足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效应, 带动了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创新培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文章通过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形式和竞赛模式的分析总结, 以及对大学生锻炼成效的追踪调研及社会评价反馈, 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效果体现, 并针对学科竞赛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因果分析, 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 2009, 25 (5) :11-14.

[2]徐辉, 王冬晓.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10) :141-143, 149.

[3]孟庆繁, 孟威, 刘艳, 等.搭建学科交叉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9) :46-47.

[4]李娟, 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2 (5) :149-150.

竞赛分析 篇11

【摘 要】以模拟药房为竞赛场所,学生分组进行技能操作比赛,包含“饮片识别”和“药品陈列”两个项目。结果发现,药房岗位技能竞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药店岗位技能竞赛 药剂专业 实践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29-02

近年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药剂专业毕业生普遍就业于社会药房。根据就业单位的反映,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差,基本上都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这说明学校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方面亟待提高。因此,学校应以就业为向导,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此为目的,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药理组于2015年承办了“药房(药店)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欲通过这次比赛提高学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达到“以赛促学”的作用。

一、方法

1.参赛对象。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药剂专业二年级全体学生,初赛有169人参赛,决赛共18人。

2.竞赛目的。包括三个方面:(1)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实践、沟通能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2)立足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需要,反映药房(药店)岗位特点,使学生提前了解药房(药店)的有关工作要求,扎实掌握药房(药店)岗位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娴熟运用,为今后的实习及就业奠定基础。(3)通过竞赛普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医药规范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药店)岗位综合技能,拓宽知识面,使他们踏上社会后能尽快适应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

3.竞赛方法及步骤。(1)赛前准备工作。编写复习资料并发放到各班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到班长处报名;学校药理组老师负责初赛的出题、改卷,制定好复赛比赛规程,对参赛选手进行赛前培训指导。(2)竞赛方式。根据学生在药房(药店)工作一般要掌握的技能要求在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的模拟药房进行竞赛,竞赛药品为学校模拟药房里的药品。初赛以笔试的方式进行,时间2小时。内容:药房的规章制度、药品分类、药物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等。采用客观题,题型为单选。根据初赛成绩最终每班选出6人进入决赛。决赛以技能操作方式进行,分别为“饮片识别”、“药品陈列”。进入决赛班级的6名参赛选手进行两个项目完成比赛,以完成两个项目的总分计入决赛成绩,每个选手每一项目比赛用时不超过10分钟。竞赛总时间为3小时。

二、赛后调查及结果

1.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其一,问卷调查及结果。为了解这次竞赛学生的情况,我们对参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69张,回收169张,问卷内容及结果见表1、表2、表3。

其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喜欢本次岗位竞赛的内容和项目,这说明这样寓学于赛的岗位竞赛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认同,因为在这样的竞赛中,学生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这也是本次竞赛圆满举办的基础。由表2可以看出,赛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相应的岗位内容了解度增加,特别是对药品的分类原则和药品的陈列原则,赛后调查结果显示,在169人中有129人认为赛后对这两项原则基本了解,这充分表明了以赛促学的作用。赛后从对药品分类原则、药品陈列原则和对饮片的辨别与饮片功效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竞赛中操作性比较强的药品分类原则和药品陈列原则的了解度比较高,这也说明了实践操作更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记忆。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此次竞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169人当中有120人认为通过竞赛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提高。这也是本次竞赛的意义所在。

2.访谈内容及结果。竞赛结束后,老师随机抽取30名药剂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访谈。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对此次竞赛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药品陈列操作的环节,并期待自己可以动手操作。他们认为这样贴合岗位的技能操作竞赛,使他们提前了解了日后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这对他们学习岗位技能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这样的技能竞赛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少数较胆小、内向的学生认为第一次参加此类的竞赛使他们感到较紧张,没能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能力,但是他们还是认为竞赛较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本次竞赛,通过老师精心筹备,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赛后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竞赛基本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竞赛不仅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而且竞赛项目和方式都得到了学生较高的认可,特别是赛后学生相应的岗位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再者,这次比赛也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激发了老师的教学改革热情,积累了竞赛的经验。但是,本次竞赛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赛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时间比较仓促;比赛安排在期末,老师的工作量较大,指导学生练习还不够细致;比赛的项目比较单一,决赛项目只有“饮片识别”和“药品陈列”两个项目,且竞赛较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感觉厌乏。

三、建议

1.赛前准备工作比较烦琐,首先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次,在这次竞赛中,中药饮片的种类不够充分,应增加充分饮片的种类;再次,应加大对学生赛前的指导力度,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以利于学生在竞赛中稳定发挥。

2.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部分教师较缺乏药店(药房)岗位实践的经验,在培训学生中往往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可以多开展教师岗位实践技能的培训,或让教师真正有机会到药店(药房)岗位上进行实践。如此更有利于教师赛前对学生的指导,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实际相对接。

3. 竞赛中要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在初赛轮之后增加抢答赛,再进行操作赛,以此增加整个竞赛的趣味性,活跃竞赛气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扩大操作竞赛项目,在原有的“饮片识别”和“药品陈列”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如“处方调配”、“问病荐药”等,使竞赛项目丰富且能与专业岗位更加贴切。同时,增加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

5.扩大参赛范围,使全校药剂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参加到竞赛中来,提高进入决赛人数的比例。如此更好地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也可招募学生自愿者协同老师完成竞赛的工作,让未参赛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竞赛工作中,感受竞赛的气氛,达到触动作用。

6.此次技能竞赛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可以将竞赛活动列入教学活动,使之形成常规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海霞,吴愚.以赛促教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2]黎春杏,叶羽彤,罗佳佳.“以赛促学,以赛导学”加强药学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

[3]龚胜强.高中化学竞赛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美册(1990— ),女,壮族,广西德保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研究方向:药学课程教学改革。

心态训练在游泳竞赛中的作用分析 篇12

1游泳竞赛训练中心态训练的方法

游泳竞赛中心理素质的训练对竞赛成绩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帮助,运动员们能通过自身对游泳心理训练的不断联系,并且找出其中的奥妙,将其变为适合自己心理训练方法,能给自己在训练和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少走很多弯路。反言之,游泳运动员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即便在平时的训练中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到大的比赛或竞赛时,场地的不同、比赛选手增多、观赛人员的增多,这些外界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同时会直接影响到竞赛的发挥和成绩。

1.1深呼吸训练

在游泳训练时,调节自己的呼吸节奏能够使自身大脑精神放松,大脑得到适当的放松就能直接导致身体其它器官相对放松,从而提高训练效果,训练中习惯性的深呼吸能给缓解竞赛中更压抑的紧张情绪。

1.2意念训练法

在平时训练时就开始进行有意念的训练。例如:安静的闭上眼睛坐着,或是大脑放空什么都不想,然后习惯性的在训练之前做此项练习,能使情绪以及身体各个器官都达到放松的状态,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进入训练。另外还可以在自己闭起眼睛静下心来的时候,回想自己在训练和比赛时,遇到了那些问题,如果重新再遇到类似问题的话,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方式去避免。在看到其他队友或是对手有好的动作技巧,利用想象法来模拟自己能否也同样完成这项动作,或是自己做那种动作时能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然后把这种想象实现到现实的训练和竞赛中。从实际的训练中去找出问题,然后不断的改正,久而久之训练员就能习惯性的自我控制好心态。

1.3自我提示法

在参加训练或是参加竞赛时,上场前都不停的提示自己,不要紧张、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在遇到较强的对手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慌张,要沉着应战。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下次还能做得更完美等。

1.4紧张训练法

在游泳竞赛时,除少数竞赛员没有紧张的情况发生外,但大多数队员容易产生心跳加速、头晕、手脚发抖等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有的是一直都存在的。例如有的游泳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每次成绩都很好,但是到参加竞赛时就发挥失常,成绩很差。那么克制这种长久以来的紧张状态可以利用以毒攻毒的办法。例如使游泳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反复的练习紧张训练,可以通过回想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什么事情会使自己最紧张,让训练员带着这种紧张的情绪参加训练,时间长了自然也就有免疫能力了。那么运动员们在平时的训练和大小型竞赛中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了。

2心态训练在游泳竞赛中的作用

游泳教练在教学中能利用各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辅导,并且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合理科学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解压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克服自身所有的精神和身体的不适应,并且习惯性的保持这种心态训练,使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步的提高,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1增强游泳运动员自信心

在游泳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心态训练,能使运动员在竞赛中消除紧张情绪和提高比赛成绩,同时更能增强游泳运动员的自信心,克服自身所有的不适应,使运动员抛开所有的紧张,集中注意力,一心关注在游泳竞赛上,完美的表现每一个技能动作,使竞赛更完美。

2.2克服游泳运动员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存在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里的,尤其是对于运动员来讲,更是容易产生这种障碍,只是所存在的这种障碍的轻重差别了。心理障碍的克服,需要运动员自主的进行自我心理障碍的调节,在遇到心理障碍时,要积极的应对,直至心理障碍消除。

2 . 3训练游泳运动员对竞赛的理解能力

一个好的游泳运动员不仅需要对专业技能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还更需要有良好的竞赛理解能力。科学合理的心理训练能使更好的提高游泳运动员心理技能,使游泳运动员心理强大、思维开阔、理解能力增强,进而达到对竞赛的理解能力同步增强,以此提高竞赛的制胜率。

2.4能有效的提高训练和竞赛水平

在游泳训练中,教练会经常引导运动员多思考、多领会等,这些都与运动员心理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自身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心理训练来思考、领会,并且反复的重复训练,才能让更好的提高游泳技能、提高心理素质以及提高竞赛的质量。

2.5提高游泳运动员心理应激能力

在平时的游泳训练中,游泳运动员又会通过自身在平时的游泳训练中给自己设定一个竞赛成绩期望目标值,每位游泳教练都会给队员们设定一个适合队员的目标值,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游泳队员们在竞赛中取得一个好的竞赛成绩,甚至是超常发挥的好成绩。然而这种高要求的期望会给游泳运动员们造成两种不同的状态发生:第一种是游泳运动员们盲目的希望给教练和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精神高度处于紧绷状态,直接的导致游泳技能不能完全的在竞赛中得到发挥,或是过高的高估了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忽视和看低对手的实力,从而导致竞赛失利。第二种是比赛的规模超出平时竞赛规模,教练对自身的要求值也相对较高,相反,游泳运动员还能用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比赛,加上平时的心理素质的长期训练,促使自身能很快的接受并且融入到竞赛中,有效的激发了运动员潜在的心理应激能力,使运动员们在竞赛中顺利的完成竞赛任务。

2.6游泳运动员有效的积累训练和竞赛经验

一个经验不足的新游泳运动员,只有平时的训练经验,严重缺少竞赛的经验,所以在遇到大型的竞赛项目时,心理控制能力低下会直接影响到竞赛成绩。然而一个有着比较多次数的老游泳运动员,善于分析和总结平时训练的经验及各种竞赛的经验,在竞赛时就能随心所欲的照常发挥,并且能取到好的竞赛成绩。

2.7心态训练可以激发游泳运动员的斗志

一个受了良好心理训练的游泳运动员,能够在平时的游泳训练和竞赛中,很快的稳定自己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快速的挖掘到对手的技能缺陷,极力的发挥好自己的技能长处,让自己的斗志发挥得及时和到位,使自己保持一个超强的战斗状态和必胜的决心。

2.8培养游泳运动员超强注意能力

在平时的游泳训练中,教练员可以通过很多种的方法来对运动员抗外界干扰能力进行科学的训练。例如在训练时播放比赛音乐,给运动员一个不公平的比赛环节,或是不公正的比赛结果。让运动员体会到在游泳比赛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只有自己做到最好,才能降低这种风险。以此来警告运动员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相结合的办法,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硬, 不会被任何的外界因素所困扰,才能让自己不被竞赛所淘汰。

3结语

上一篇:教学思维和制度下一篇:节能墙体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