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实践

2024-10-19

竞赛实践(精选12篇)

竞赛实践 篇1

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竞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 有利于人才培养。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基础部的语文教师辅导的学生在近些年参加省市的书法、公文、手抄报、法律知识、国学朗诵、主持人竞赛、作文、省首届汉字基本功等大赛中, 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名。其中获得第一名 (一等奖) 的选手30多人, 14个团体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光要有优秀的选手、优秀的教练团队, 还要善于运用经验。为大赛做准备不单单是要提高专业技术, 更要将比赛规则读通透, 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一、早选苗、选好苗

目前,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适应形势的变化, 由被动式认同教育转为主动式创造性教育, 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注重与学生的“交往”与“对话”, 将老师的被动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教学方法体现“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时效性。我们现在推广运用的行为导向教学 (任务驱动、微课、翻转课堂、旋转木马) , 是强调学生参与活动, 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 学会学习, 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并形成职业能力, 提高职业素质。这些对我们在教学中选拔、辅导选手有很多的帮助。

(一) 早选苗

选手选拔作为整个技能竞赛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是至关重要的。好“苗子”比赛是综合素质方面的比赛, 如普通话、国学、手抄报、公文、作文方面的竞赛, 不仅对选手的语文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包括他的兴趣、爱好、毅力、书写、态度和表达能力等要求也很高。省、市教研会每年都会举办比较多的语文方面的竞赛, 我们会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 就要求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开始留意各班的“隐性”苗子, 通过一些教学活动, 选拔竞赛苗子, 作为“人才库”。

(二) 选好苗

选手的确定应首先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 再根据报名情况, 依据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及竞赛规则, 通过科学的考核方案选拔确定选手。选拔是一个促进与提高的过程, 起初挑选的人数可以是正式比赛的3~4倍, 可在学校举办类似竞赛, 在此期间老师可根据日常表现及考核采取淘汰制。在学校形成一种竞赛氛围, 让学生感觉被选中当竞赛选手, 并代表全校学生去参加竞赛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让自豪感成为学生竞赛的动力和正能量。选手有了竞争意识, 有了正能量, 学习的劲头将会大大提高。

二、早选师、选导师

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使竞赛辅导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除了选拔好竞赛苗子, 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辅导教师必须业务能力、责任心强, 具有奉献精神、肯钻研, 敢创新, 勇挑战, 又对竞赛辅导活动感兴趣。笔者所在学校的基础部除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德育、美育 (心理辅导) 6个教研组外, 还成立专门的竞赛辅导小组, 小组成员由系领导, 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心理教师组成。年轻教师虽然竞赛辅导经验不足, 但他们都有一种顽强拼搏、不服输的精神, 有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老教师有经验, 在辅导队伍里可起传、帮、带的传承作用。心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 通过游戏和户外拓展活动, 让学生放松压力, 增强合作沟通能力, 增加集体荣誉感。这样一个辅导团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 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合作模式。

三、辅导过程讲策略

组织辅导前, 要认真全面地分析研究竞赛, 明确比赛目的、对象、要求、形式和评分标准, 本着“整体掌握, 阶段巩固”的方针设计辅导思路和方案。

(一) 针对性

辅导应根据竞赛预定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展开, 主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如第八届广东省技工学校学生综合技能大赛, 该赛事包括计算机、英语、普通话演讲三部分, 其组织形式包括实操、笔试和演讲, 主要考核学生的信息处理、语言沟通、写作等综合能力, 其中写作和演讲分数设置最高。因此, 我们在设计辅导方案时, 重点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安排选手在班上进行演讲, 在系里进行演讲, 通过不同场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除了安排必要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心理辅导外, 还要开展户外拓展活动, 通过看似游戏的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让学生释放压力。

如参赛选手任同学, 选拔赛期间只是英语、计算机技能优胜, 但普通话演讲能力较弱, 心理素质也较差, 对着指导老师能比较流畅地完成模拟竞赛, 成绩也优秀。但环境改变的时候就会发挥失常, 针对这个情况, 我们有计划地强化训练, 上课的时候, 安排该参赛选手面对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演讲, 安排心理老师与其聊天, 同时与其家人加强联系, 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多关心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任同学各方面都进步飞快, 特别是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压力方面, 最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夺得一等奖, 并荣获“广东省技工学校学生技能标兵”称号。在2004年广东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成果展示会上, 任同学作为讲解员, 在展示厅为多部门领导介绍成果, 受到一致好评。

(二) 规律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倡导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形成越来越复杂和抽象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由简单的低级学习向复杂的高级学习发展的过程。竞赛辅导也应遵循认知规律, 着眼于整体的计划, 制定详细的辅导日志。辅导过程应从具体到抽象, 个体到小组, 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循序渐进。如辅导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 辅导内容主要是中学知识;第二阶段是深化提高阶段;内容主要是竞赛纲要中规定的较有深度的知识;第三阶段为技能培训。通过强化培训, 要求竞赛选手达到熟练程度。

(三) 时效性

1. 制定培训程序

我们在日常训练过程中, 通过有意识地建立和考试时相似或者相同的客观环境或者心理环境, 让学生在平时练习中感受到竞赛的氛围, 熟悉竞赛环境, 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 为适应竞赛预先热身, 保证竞赛的正常状态。所以我们每一阶段的培训都形成了如下程序:

自学阅读→应用训练→系统整理→巩固复习→综合测试→诊断、讲评, 认真理顺教、学、练、考各个环节。通过练习和测试, 将新学的知识在新情境、新问题中得到应用, 从而达到消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促使知识向纵深迁移。在这个过程中, 选手承受着被淘汰的压力, 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高难度考试, 得到了一次次很好的心理训练。因此, 选手能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 很有信心地参赛, 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2. 讲究教学方法

在竞赛辅导中, 教学方法的运用很重要, 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用翻转课堂、微课、头脑风暴法等。特别是头脑风暴法, 即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 这种形式很适应手抄报比赛的辅导。如关于版面安排, 关于信息内容的选用, 色彩的调配等等, 学生各抒己见, 整理出心目中的版式, 再进行内容的编排。用此方法辅导学生参赛, 我们参加广州市教研会举办的手抄报比赛, 连续四届荣获团体第一 (2~3年举办一届) !

广东省举办的汉字基本功大赛, 有很多知识点, 我们运用翻转课堂, 将任务前置, 让参赛学生在提出问题中分析问题, 从而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文写作竞赛不仅有写作题, 还有是非、选择题, 对选手的培训辅导, 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 结合身边案例

2012年举办的首届广东省职业院校汉字基本功大赛题量多、灵活性大,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辅导中注意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自然、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汉字基本功知识,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公文写作竞赛, 我们结合学校的教学以及工作安排, 让学生进行“真枪实弹”的公文写作, 根据工作要求, 让学生写请示、批复、报告;写通知、通报等, 再通过互相评比、教师点评、指导、师生分享等形式,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巩固知识, 强化理解、运用能力。

4. 进行知识整理

竞赛前, 学生会因心理问题心乱如麻。此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知识整理工作, 按一定的线索进行比较系统的归纳, 使学生心目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如公文写作, 通知、通报、通告、报告等文种有相似之处, 但途径不同。对学生已经掌握的部分, 只需“蜻蜓点水”似的加以提醒, 对学生一知半解的部分, 再做些简明扼要的点拨。

5. 开展心理调节

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指导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冷暖变化, 给予情感支持。竞赛是一项比较劳心费神的学习活动, 需要学生有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生活上的困难, 老师要及时给他们心理辅导, 排除学生的一些后顾之忧。

(1) 在日常训练中, 要加入有多种压力的情境, 模拟或制造真实比赛的情境, 一旦选手习惯之后, 就不会因压力而失常。

(2) 强化正能量。欣赏、暗示并激励学生, 输入积极的信息, 引导学生想象“上奖台”领奖的那一刻, 引导学生朝期望的目标发展。

(3) 情绪宣泄, 释放压力。可让学生到心理咨询工作室现场减压, 如玩沙袋、电子游戏等进行必要的情绪释放, 快乐减压。

(4) 竞赛前几天,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短期任务, 让学生比较容易完成, 以培养适度的成功心理。

三、反思与提高

(一) 选才要慎重

要精心选才, 打好基础, 以兴趣为主, 考察学生的各种素质, 通过面试、问题测试、活动测试来考察。选参赛的学生的一个首要条件是一定要找学习好、知识面宽且思维敏捷的学生。有些竞赛要通过层层选拔, 如果心理状态很不稳定, 一遇到困难就心浮气躁, 缺乏顽强的拼搏精神, 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的。还有学生的兴趣、志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身体也应该作为选拔的指标之一。

(二) 注意抓好知识的拓宽、加深

辅导过程中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 允许他们自主复习尚未巩固的知识, 或自学有关竞赛方面的课外知识。这个阶段老师要提前查阅、分析大量资料, 挑选一些难度较大、灵活多变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等等。还可把历届的竞赛题印发给学生, 同时指出复赛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并且介绍有关书籍和参考资料, 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分析、研究, 然后在辅导课上跟他们讨论、交流。最后利用模拟检测, 激发他们进入竞赛状态, 使他们自信但不自傲,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 注重团队合作

在训练中要避免放羊式的自由散漫的学习, 要讲究传、帮、带, 形成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氛围,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思维敏捷度。提倡通过网络, 与历届参赛选手交流沟通, 全面提高技术水平, 以及对比赛细节的认识。在这方面我们会开展拓展训练, 让选手互相信任、彼此了解, 增进感情, 同时释放感情。

参考文献

隋莎莎, 麻丽华.中职选手技能竞赛心理辅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竞赛实践 篇2

学校 姓名

一、填空题:

1、火警电话()、匪警电话()、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2、交通信号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绿灯表示()、黄灯表示()。

3、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周岁。

4、在火场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烈焰、高温、烟雾、毒气等。自我保护措施是用湿毛巾捂住(),必要时匍匐前行。

5、身上衣服着火时,立即采取的正确灭火方法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每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为3月的:()

A、第一周的星期一 B、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C、最后一周的星期二

2、当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时应拨打求救电话()A、110 B、119 C、114

3、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据情节给予报复 C、记恨在心,事后叫校外人员教训对方

4、火灾时脱身不正确的是()

A、当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 B、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 C、山林火灾时,朝上风向跑

5、在骑自行车时下列行为安全的是()

A、一手骑车,一手撑伞 B、骑车转向时,伸手示意 C、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6、当你独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A、始终不开门 B、觉得对方的理由充分就开门 C、把门打开问他有什么事

7、坐在火车上,对面的陌生叔叔请你喝他带的可乐,你觉得哪种做法最妥当?()A、向他表示感谢,但不接受他的可乐 B、接过可乐,并说声“谢谢” C、不吭声、保持沉默

8、如果在校外有人向你勒索金钱,事后你最应该做什么?()

A、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免得遭报复 B、以后每天带点钱,免得没钱挨打 C、尽快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9、如果被绑架,你觉得对自己更有利一些的做法是什么?()

A、大声斥责绑架者 B、绝食 C、假装与绑架者合作,然后再伺机逃跑

10、小学生在马路上排队为什么要戴“小黄帽”?()A、好看 B、黄色色彩鲜明,司机叔叔好辨认 C、学校规定

11、如果你经常外出带着家门的钥匙,下面的哪种做法可能会有危险?()A、把钥匙挂在脖子上 B、把钥匙放在衣兜里 C、把钥匙放在随身的包里

12、上体育课时,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A、可带小刀等金属硬物 B、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 C、可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

13、正在使用的电器突然坏了冒烟,我会()

A、马上进行拆卸维修 B、马上切断电源,然后告诉大人 C14、天气恶劣时,行人要横过马路()

A、待没有车辆驶近时才可横过道路 B、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C15、参观游览时,应该()

A、随心所欲自由行动 B、好看就自己慢慢看C、按计划服从指挥

16、油锅着火后,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什么?()

A、用水浇 B、用锅盖灭以隔绝空气 C、赶快去端油锅

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高楼发生火灾时使用电梯逃生比较快。

2、无论马路上是否有车辆,都是不能使用旱冰鞋滑行的。

3、小明燃放鞭炮,发现点燃的鞭炮不响,他立刻跑上前去查看。

4、放学后要结伴直接回家,少走小路,多走大路,少在外面停留。

5、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未满18周岁人员进入网吧。

6、打雷时,要就地蹲下,远离旗杆、高塔、烟囱、大树等。

7、当人触电后,须先立即使病人脱离电源后,方可抢救。

8、到“网吧”玩不存在潜在危险。

9、抽筋的处理:运动时抽筋,可将肌肉轻轻拉直,加以按摩。

10、被动物咬伤后,不用去医院,在家就可以自行解决。

四、简答题。

技能竞赛与儿科临床实践教学 篇3

摘要:本文就我院参加的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为背景,总结了大赛过程中反映的儿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述了我院儿科教学以大赛为契机,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定出目标,具体分“理论大课”和“见习实习”两个阶段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战略部署实施方案。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兒科;临床实践教学

【分类号】R-4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由我国教育部、卫生部主办,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承办,主要目的是加强医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医学生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有效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1]。我校从2010年开始,每年一届,现已成功举办六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积极参与了六届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就我院参加技能竞赛的经验体会及我院儿科是如何利用这一契机,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1、技能竞赛的体会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人才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对于临床上学生动手机会少,甚至无动手机会专业的学习,任何涉及到接触病人的操作、尤其是有创的操作,如腰穿、胸穿等,一律先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借助教学模型,模拟临床场景,进行操作后方可接触病人。这就凸显临床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技能竞赛因时而生,下面就我院在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

1.1学生知识结构欠合理

临床实践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规范性操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长期受“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的影响,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而临床技能大赛是采用多种技能手段开拓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因此,技能大赛折射出我国医学教育的弊端,学生知识结构需优化。

1.2人文教育欠缺

目前医学生的教育往往忽略人文素养教育。医学生常常将“病”与“人”分离,注重治病而忽略人文关怀。临床技能培训中除技能训练外,注重患者隐私,注重与患者及家属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1.3竞赛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首先,技能竞赛只是少数人参加的比赛,学生参与度不够。应鼓励全员培训,拓宽选拔范围,建立惠及全体学生的临床教学长效机制;其次,此活动本应由学院和附院共同完成的教学工作,由于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竞赛筹备和开展。因此应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筹划竞赛活动,以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最后,由于竞赛评价标准不公开,竞赛评分中主观因素参与过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建议正确把握竞赛的整体和局部,建立科学规范的竞赛评价系统。

2、技能竞赛促进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的举措

如何使大学生技能竞赛真正起到促进临床实践教学的作用?纵看历年来大学生技能竞赛范围,涉及儿科的考点共有12个,结合本院儿科的教学任务(我科共承担临床医学8年制、全英语内外全科医学士6年制,德医班6年制、临床医学5年制、中西医结合及法医5年制、信息管理及卫生事业管理5年制共6个专业层次的教学),我院儿科近年来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总的指导思想,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定出目标,具体分“理论大课”和“见习实习”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实施。

2.1 理论大课阶段

2.1.1 赛点与大纲融合,拓宽实践教学领域

理论大课除传授基础知识外,将赛点与大纲融合,引入竞赛至大课教学内容中。

比如2015年分赛区一题目为“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要点” 。新生儿窒息复苏为理论大课大纲的掌握内容,而先天性膈疝非大纲掌握内容,此考点将两者结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大课理论传授的过程中,将课程引深,将竞赛内容引入到大课教学中。

2.1.2 强化“全人教育”理念

现在的医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与专业知识、临床思维、团队合作、人文伦理及法律、专业外语等[2]。在儿科大课理论传授的过程中,不断将“全人教育”理念引入到大课教学中,使学生在最初接触医学知识的过程中传承此理念。

2.1.3 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技能综合课程体系

我院今年陆续建立了模拟医学病房、技能示范课、技能教材、课程、考核范围及评价标准。儿科的理论教学内容也规范了相应的内容,将考试赛点以技能示范课的形式传授,并配有相应的技能教材及考核标准。

2.2 见习实习阶段

2.2.1 加强临床实习管理,确保实习教学质量

为保证实习带教质量,所有儿科带教老师在带教前均需参加“微格教学、三明治教学及PBL教学”等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后方能带教;带教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1或1:2,以保证带教的质量;科室成立以教学主任为组长的临床实践教学督导委员会,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考核并设立奖惩制度。

2.2.2 周密安排实习内容

安排儿科实习轮转时注意实习内容的广度和新度。结合技能竞赛的内容,尤其注意增加“四新”即新学科、新病种、新理念、新进展等内容,例如增加“儿童手足口病”,“甲型流感” “儿童心理学”等实习内容,与时俱进,使医学生工作后更快地适应病种的变化。

2.2.3 实习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实习带教查房及小讲课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包括PBL教学法和Sandwich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灵活使用、Simbaby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六位一体循环式”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等。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2.4 对诊疗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本着“先为人,再为医”的职业原则,继续将“全人教育”理念引入儿科实践教学中,注意医学生人文素养、医德规范、团体合作等的主动培养。使得医学生在实习当中学会与人的沟通,注意人文关怀,真正理解并做到“总是去帮助,常常去安慰,偶尔去治愈” 。

总之,我科近年来以技能竞赛为平台,逐步形成了一技能竞赛为引导的儿科教学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以赛促训,以赛促教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已初见成效。今后,我们应进一步扩大竞赛的参与面,不断探索儿科教学的新方法及新模式,为培养卓越的儿科医学人才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津铭,刘春艳,刘文励,舒涛。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技能教育的启示。医学与社会,2013,26(4):85-88。

竞赛实践 篇4

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都在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趋近。笔者以“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模式研究”为研究课题, 探讨合理的、适合培养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竞赛模式, 希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创新, 提升高校育人水平和办学质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正是以此为目标, 开展第二部分工作———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模式研究。

一、竞赛现状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 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技能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培养了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之后, 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 也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知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开展综合实践技能竞赛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浓厚的科技创新学术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而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主动性, 激发他们深层次的学习动力。

而今, 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逐渐繁荣, 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如国际上的AMCM美国国际大学生建模大赛、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 我国国内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等, 都是比较激烈的科技大赛。现在, 我国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 开展大学生技能竞赛。据悉, 我国每年约有5万名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竞赛种类众多, 数量可观。

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技能竞赛,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发展学生个人兴趣的有效途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 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将理论和实践结合, 不断地用理论指导实践, 再将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反馈到理论的学习中去。通过反复实践和总结, 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也能清楚直观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学知识在当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而提高专业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 牢固地树立起专业思想。其次, 能够促进学风建设。由学院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学科教师构成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队伍、政治辅导员组成执行队伍, 由党员带动团员, 党团员共同创新, 专业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分工合作、专人专项管理的模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由此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主动查阅参考文献, 开拓视野, 也带动各门功课的进步, 形成良好的课外科技创新风气, 从而促进学风建设。此外, 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在课外科技活动中, 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有资格参加各类省级、全国性的比赛, 如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多媒体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

二、存在的问题

在繁荣的竞赛场面背后, 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足之处。有些问题不容忽视, 它是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所以, 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还需要进一步改革。通过分析比较、问卷调查, 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理工类院系科技活动发展较为迅速, 其他专业院系发展较慢。本科生一二年级学生有兴趣, 但是没有专业经验;三四年级有专业基础, 但是没有热情。其原因主要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升学、就业压力增大, 无法静下心来从事科技活动。

2.运行机制不完善。表现为许多院系组织科技活动缺乏规范性、系统性, 活动随组织者和学院领导的态度、随经费投入的多少而波动, 没有协调配套措施, 缺乏综合优势, 活动质量起伏较大。常常是疲于应付, 无法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

3.有些竞赛成果竟然包含了被企业用几百万元代价买断的创新产品等项目, 凭一个大学生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4.教师竞赛中的角色由讲授者转化为合作者。

5.竞赛的评价标准模糊, 不够细致,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得不够到位, 等等。重竞赛名次, 轻平时实践。

6.有时院系由于经费等原因, 只能奖励科技活动突出者, 使学生科技活动走向了为了竞赛而开展的歧途, 偏离了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真正内涵。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有的学校对参赛学生都予以“保研”、奖金等刺激, 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

7.围绕竞赛, 各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诸如创办公司、创业大赛、竞赛培训、名人讲座等, 各类关乎创业的活动在校园里开展得十分红火。但我们发现, 多数大学生并不关心, 至多充当旁观者。这是因为表面上活动的热闹并没有真正起到竞赛的目的。学生认为, 竞赛只是学校领导的事, 是少数被选拔上的学生的事。

三、竞赛新模式

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同样是大学生竞赛, 各国有各国的特色。围绕在大学生周围的竞赛数不胜数、层出不穷。竞赛的效果如何?有没有完成竞赛的宗旨?是否达到了竞赛的目的?年复一年的竞赛, 除了一次次刷新参赛规模、评奖规模, 到底得到了什么?是不是大多数竞赛陷入“机械化”运转, 常常是组织者忙得不可开交, 参加者糊里糊涂拿到奖状, 就算圆满成功?什么样的竞赛才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动手实验的技能、创新精神、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对竞赛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探索高校如何培养出基础知识雄厚、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 更好地服务社会的一条新路。所以, 我国高校综合实践技能竞赛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竞赛现状的分析, 发放1000份左右的调查报告, 笔者总结得出开展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的一些启示, 认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的新模式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竞赛宗旨

(1) 创新性。这是综合实践技能竞赛不同于常规设计课程的显著区别, 也是设立课外设计竞赛的主要目的。创新性是指鼓励学生从实际状况出发, 通过调研提出前人或同时代人确实未曾提出过的有创意的新思路, 并将它体现在作品中, 或者体现在作品的形成过程中。

(2) 综合性。对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 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综合起来, 将知识体系、制作技术、操作技能等结合起来, 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学生的团队协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 形成新的设想和方案, 是将教学和创新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途径。

(3) 可行性。要求一定的可行性, 是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技能竞赛的基本要求, 也是创新方案有别于科学幻想的基本标志。我们可以要求这种可行性包括当前的可行性、基于现有技术发展趋势的可行性, 甚至是基于某些科学原理的将来可行性。对可行性的说明必须要求科学的甚至数学计算的依据。

2.组织领导

(1) 设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需要经费投入, 必须设立专项科技活动基金。目前许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 院系的学生通过立项申报、论证审核, 可获得学校科技基金资助。同时有条件的院系结合院系实际, 设立了院系一级的“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 使院系学生科技活动逐步和学校接轨, 走向正规化。

(2) 提供科技活动条件。院系拥有本专业、本学科发展所需的实验室和各种仪器设备, 是大学生科技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土壤。院系可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设立“开放实验室”, 购置常规仪器设备, 设立学生自主管理使用的科技活动场所。同时, 学生社团对科技活动基地进行管理, 可保证学生科技活动“有处可去”。如果高校每个院系都能设立科技创新基地, 学生就能够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特长, 有选择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从而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3) 设立大学生科技倾斜政策。许多高校的院系不同程度地设立了科技活动奖励、科技成果奖励措施, 通过完善奖励措施, 使学生最大限度参加到科技活动中。科技奖励措施包括综合测评加分, 突出重点表彰优先评奖, 优先保送硕士研究生等。例如: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创立“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 本科生可以参加教师的课题, 也可以自己立项请教师指导。麻省理工学院通过专门设立的UROP办公室来组织、资助和管理本科生科研活动, 在每个系和实验室设立协调员, 立项后得到批准, 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UROP获得报酬和学分。[2]

(4) 聘请学院内、外专家、教师担任科技顾问和导师。通过连续多年的宣传和引导, 许多院系的教师对大学生科技活动非常热心, 投入了较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院系分团委积极工作, 在导师和有科技活动兴趣的学生中牵线搭桥。有的高校已经实现了从科技头脑到科技立项, 再到科学研究, 最后到科技论文报告会, 乃至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教师指导。

(5) 竞赛示范, 分层推进。院系应以参加全国性科技竞赛为主要契机, 以学院科技论文报告会为主要阵地, 以专业实践为操作重点, 以“科技创新、开发大脑”发明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为补充, 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科技论文报告会的局面, 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3.参加条件

(1) 强调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 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校不但要使那些成绩优秀、基础扎实的优异生得到更多更好的培养机会, 更要面向全体大学生, 营造一个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 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2) 符合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特点。如面向低年级大学生, 开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价值观的科普教育工作, 组织大学生听科学技术报告;面向高年级学生, 组织其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适当放开参与条件, 在学生中间形成广泛的参与度, 激励他们用活所学知识, 开发创新潜能。

(3) 开发创新潜能。站在教师的立场, 要激励学生用活所学知识, 但是创新活动是创新主体积极的、能动的活动, 是不能完全以教学组织方式来实现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合适的选题、广泛的宣传、必要的条件、各种方式的组织、有吸引力的激励, 以及有限度的竞赛频率, 是竞赛组织者需要把握的。

4.竞赛形式

(1) 学生独立比赛。据统计, 竞赛参赛作品通常有三类:一是大学生自己发明的项目, 占10%左右;二是导师带参赛学生做的项目, 占20%左右;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别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商业包装和设计产生的。[3]如果一个方案是教师构想的, 而学生只是做了计算或具体化的工作, 将其称为学生的创新作品, 本身就是对创新的原创性要求的背离。为了体现这一原则, 需要在对竞赛作品的评价中加入一定的指标, 降低教师参与程度高的作品在学生设计竞赛中的竞争率。

(2) 团队协作。竞赛采取小组合作形式, 集中时间 (两天左右) 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模型、结果论证、撰写论文。竞赛时可以用书本、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等资源, 但不能和队外的任何人 (包括本队的指导教师) 进行任何方式的讨论。

5.评价体系

(1) 淡化竞赛名次。对那些只注重得奖与否而不注重参赛质量的参赛者、指导教师及参赛单位给予批评和警告。提倡重在参与, 提高素质与能力, 不是以得奖为目标, 应把精力放在分析以往的考题及标准答案上。

(2) 完善科学的竞赛评奖的办法。个体的差异、尚有缺陷的评审机制都使竞赛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竞赛作品随机分组, 短短两天时间, 评审组要分别对各组作品进行审定, 相互之间却没有时间交流, 这就导致大赛评审的公平度有所降低。[4]竞赛应如实地体现“集体协作精神”, 而不必强调“个人的贡献”;要大力交流学生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 而不宜过分重视成果本身的水平和价值;把“竞争”变成“经验交流”, 从而彻底消除目前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和缺乏实事求是的宣传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摘要:目前, 我国高校大学生各类竞赛开展的如火如荼, 在繁荣的背后, 我们需要冷静思考什么样的竞赛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的能力、动手实验技能、创新精神、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本文通过对竞赛意义和现状的分析, 提出我国高校综合实践技能竞赛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竞赛,现状及意义,问题,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无忧电子商务网, 2006, 23:227.

[2]杨鑫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发展概述, 高等教育研究, 2004, (25) .4.

[3]赵笛.从创业大赛中得到了什么——“挑战杯”创业竞赛与大学生创业 (中) .青岛日报, 2004:212-224.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竞赛主持词 篇5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男:各位参赛选手,合:大家下午好!

男:沐浴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强劲东风,女:迈开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的铿锵步伐,合:我们跨进了2014绚丽多彩的夏天!

男:在过去的两个月里,xx城区市政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集中学习、征求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交心谈心,活动热潮方兴未艾。

女:雷锋纪念馆前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光阴似箭催人老,怀着赤诚报党恩”肖玉林老人的故事让我们倍受感动,“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专题讨论我们初衷不改,《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我们深受警示,观看电影《焦裕禄》我们热泪盈眶。

男: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推进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地开展,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办“xx城区市政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抢答赛”。

女:本次活动以支部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代表队3人,共7支代表队参加比赛,他们分别是:(风采展示、乐曲)

女:有请1号代表队:环卫所支部(掌声)

男:有请2号代表队:广告办支部(掌声)

女:有请3号代表队:渣土办支部(掌声)

男:有请4号代表队:给排水办支部(掌声)

女:有请5号代表队:园林所支部(掌声)

男:有请6号代表队:市政维护处支部(掌声)

女:有请7号代表队:局机关支部(掌声)

男:请各代表队找到自己的比赛台坐好,下面我荣幸的向大家宣布,参加我们今天活动的领导有:

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主任(掌声)

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xx区长(掌声)

女:区政协副主任xx主席(掌声)

男:区委副县级督办专员、区教育实践办第九督导组组长x组长(掌声)

男:参加我们活动的还有市政管理局全体领导班子、全体干部职工,以及系统所辖公司的部分代表,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掌声)

女:今天的比赛各参赛队基准分为100分,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每个题型的规则我们将在随后的比赛中逐一公布,答题正误由主持人裁定,如有违规争议的,请主席台各位领导裁定。

男: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每半场必答题1轮,抢答题10题,风险题1轮,选手答题须起立作答,答题完毕后须回复“答题完毕”,在规定时间之外回答的内容无效。

女:本次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比赛结束依据各队得分高低排定名次,因得分相同无法确定等次的队伍进入附加赛,直至决出最终排名。

男:同时我们在比赛休息时间,设有2轮互动环节,请观众席上的同志们踊跃参加。

女:为了以示公正,在答题之前,我们再次检查一下抢答器是否正常,请大家按顺序按下手中的抢答器,从1号开始,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好,我们的抢答器都很正常。

男:希xx各参赛队伍的选手们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女:也预祝我们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

男:下面我宣布xx城区市政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抢答赛正式开始!(鼓点)

————————————————————————

男:紧张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第一个环节为个人必答题,在答题之前,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必答题的比赛规则:

女:必答题共2轮。每半场每队每人1题,按队员场上座位顺序,面向观众,从左至右,依次为1-3号队员,每题10分,答对加10分,答错或不完整不加分也不扣分。

男:必答题按每队1-3号队员轮流作答,其他队员不得代为作答或提示,违反规则扣10分。

女:选手答题时间从主持人把题目读完后开始计时,不得超过30秒,超时无效,不扣分。

男:本环节答题顺序按1—7号的顺序进行,请1号代表队抽题。(准备7信封各队抽提)。

好的,必答题环节正式开始!请****队第一位选手听题:

女:好的,第一个环节的比赛结束之后,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场上的比分情况。【 】队暂时领先(鼓点)

男:第一轮的必答题犹如单兵作战,主要是考验每位选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第二轮的比赛就是考验选手们协同作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抢答(鼓点)。

女: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抢答题比赛规则:本轮比赛将采用抢答装置,一共10题。请各参赛队员在听到主持人宣布“抢答开始”后,方可按抢答器抢答。抢答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商议和补充,如果有参赛队在主持人发出指令前抢答,视为犯规,犯规扣10分,题目继续抢答,抢答题答题时间为30秒,答对得10分,答错或超时扣10分。

男:抢答环节正式开始!各位选手请听题:***(10题)

女:抢答题真的是一个考验选手眼疾手快的环节,通过刚才一轮的比赛,现在场上的比分已经逐渐拉开距离,我们看一下比分情况,********暂时领先。掌声祝贺。(鼓点)

男:上半场最后一轮比赛是风险题,顾名思义就是存在一定风险,但又有很大转机的题目,我们的参赛队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了。

女:我们设置了A、B、C三组信封,分别装有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的题目。风险题为自愿选择题,每队都有一次选择机会,答对得到相应分值,答错扣去相应分值。

男:各参赛队伍按照1—7号的顺序自由选题、答题,题目一经选定不得更改,已选过的风险题不再重选。参赛队内部可在相互讨论后,选派一名选手起立作答,队内其他选手可在规定时间内补充,答完题后应说回答完毕方可坐下,“回答完毕”后不得再补充作答。

女:风险题不按分值区别计时,答题时间均为90秒,超时无效,并扣去相应分值。

男:下面请1号代表队选题,1号代表队选的题目是****,请选手听题:

竞赛实践 篇6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29-03

在“互联网+”思潮的影响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的指引下,社会对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创新创造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当下职业教育的环境里,教学内容和时代背景有所脱节,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操作,加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训环节,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以技能竞赛为纽带,通过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技能竞赛大赛和教学改革的互相促进,更好地培养高职院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社会需求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和传统教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社会对毕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要求,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和走访用人企业发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学校不断地更新实验室的器件存储以及更新现有实验室的设备,加大力度投入财力和人力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同时,硬件水平的提高仍然无法掩饰“软件”的落后。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开设的实验大多是生搬硬套教材课本的例子,只是重复一些验证性或模仿性实验,这样的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老师和学生严重缺乏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教师实践教学思考缺失严重掣肘了学生在项目设计、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水平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远远达不到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

第二,学校与企业合作无法掩饰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弊端。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定位不准、人才培养内涵合作纵深不够的问题。在企业人才需求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精准人才短缺问题又使学校学生培养无法在短时间弥补,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一头热,一头冷”或是“忽冷忽热”的情况,加上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可以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有限,使得学校处于一种很被动的位置。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利用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多,纵使有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也不高,往往流于形式,校企合作拓展不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以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技能竞赛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都需要外在的因素去激发,而技能竞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激发因素。技能竞赛试题一般都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上做文章,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提供发挥创新创造能力的平台。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除了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学生铺设一条创新创造的线路,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除此之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问题设计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地方需求为动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技能竞赛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组织管理机制、竞赛机制和激励机制四个因素共同推动技能竞赛水平的不断发展,而技能竞赛水平的发展不但可以反过来推动这四个因素不断改革变化,同时技能竞赛水平的提高也很好地带动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技能竞赛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向创业的方向发展,经过技能竞赛系统化的训练,不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增强,理论水平得到加固,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团队的力量,学生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利用团队的力量,同时和老师共同开发自己有想法的东西,大家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在不断的训练和开发中积累经验教学,为今后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和人际关系。

(二)技能竞赛推动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融入教学改革内容。技能竞赛有利于锻炼学生运用理论操作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平时的教育的目的不能止步于理论水平提高多少,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幅度,在开展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实践要先行先试,使得教学与竞赛相互促进,教师和学生进入同时进步的良性循环,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课学习,转变在实际中产生想法,在实训中得到施展,直至实现翻转课堂的局面。

通过技能竞赛,我们还要促使学校的各种制度的完善、教育资源的倾斜。学科竞赛可以促使实践创新创业基地的建立,学科竞赛训练需要相对固定的场所,场所的建立和管理要规范化,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管理的局面。同时,学校还要在资源、资金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划拨专门的竞赛准备基金对指导老师进行补贴并形成专门的制度,对学生的获奖要有专门的文件说明,充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

竞赛实践 篇7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护理实践教学,职业院校

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从去年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为了充分检验参赛学生的技能操作、专业理论及心理素质, 提高选手训练效果, 增强护生间的凝聚力、培养合作精神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全国各地中职学校参加了比赛。作为参赛指导教师之一, 对迎赛训练进行了反思, 总结了参赛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便在今后的护理实践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操作强化, 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手来源

选手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每班举行小组赛选出2名选手, 共20名进行集训1个月, 通过淘汰赛取前12名选手参加市赛, 再取前4名选手参加省赛, 最后省赛的前4名参加国家级比赛。

1.2 竞赛项目

为了体现护理的可观赏性和技术性, 竞赛组委会确定了5 项比赛项目: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 (利用氧气瓶进行鼻导管供氧) 、无菌技术操作、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1.3 操作要求

每位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操作, 超出规定时间15 s扣1分, 超出规定时间不达10 s不扣分。

1.4 场地要求

为了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 评委与选手不碰面。场地设置分为5部分: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氧气吸入法 (利用氧气瓶进行鼻导管供氧) 、无菌技术操作、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每个部分均含比赛区、赛前休息区、赛后休息区、赛前与赛后的单独通道, 每项比赛未赛选手与已赛选手无法碰面。

1.5 人员分配

对参赛选手随机分5组。

1.6 扣分原因

1.6.1 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

操作前解释不到位, 语速太快;操作时与病人交流不够;移床旁桌、椅动作欠轻稳;床头、床尾的大单分布欠合理;大单没铺紧, 中线有偏离, 床垫未紧靠床头;被子不平整;姿势欠美观;没有注意节力。

1.6.2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操作前查对无看医嘱, 评估病情欠全面;进针时未告知病人;输注速度调节不够精确;进针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欠全面;拔针后未对病人进行输液后的健康教育。

1.6.3 氧气吸入法

操作前评估病情欠全面;湿润鼻腔深度欠缺;观察鼻腔不够;流量调节不准确;吸氧管整理时间太长。

1.6.4 徒手心肺复苏术

失误率高;操作目的未告之;应变能力差, 不懂选择自己合适的脚垫;呼吸判断不到位;定位不正确;气道开放不到位;复苏后观察时间不够。

1.6.5 无菌操作

用物摆放不合理;持物钳使用不正确;消毒不合理;戴口罩不规范;手套戴完位置不正确。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

2 讨论

2.1 加强护生人文关怀, 增强沟通技巧

以往的实践教学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学历低、知识面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较差, 因此认为他们会做就行了, 教学中没有重点强调与病人交流。从比赛中可以看出, 护生这方面的意识欠缺, 核对解释比较教条、死板, 沟通交流不能融入到操作过程中。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转变观念, 在加强技能的规范性、程序性和熟练性的同时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灌输, 强调评估和告知。操作前评估病人的病情, 告知病人操作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中应询问病人的感受, 关心体贴病人, 鼓励和安慰病人, 告知配合要点, 做到边操作边沟通;操作后询问病人的感觉, 清理用物,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交代注意事项, 向病人致谢。交流时应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温柔, 用词准确, 赋予同情心。交流要不失时机, 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切实为病人着想并为病人解决急需问题, 使病人对护士有信任感。培养护生关心病人, 爱护病人, 以病人为中心,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崇尚人文。

2.2 加强护生理论学习, 强化操作技能

在本次比赛培训中, 反映出一个特点, 选手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护理实践中。如在氧气吸入法的操作中, 清洁鼻腔是简单而必不可少的步骤。在操作培训中, 选手只知道操作流程中需要做这一步骤, 然而怎么规范操作,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 选手并不知晓, 从而导致操作随意, 清洁不到位。这就提示我们在护理实践教学中, 加强护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 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强化操作技能, 将书本知识真正用于帮助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否则护生将来到了临床只能“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3 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

有些选手平时练习很好, 但一到比赛就手忙脚乱, 缺乏应变能力。如在无菌技术操作中, 溶液瓶的塞子污染不懂处理;夹取无菌物品时, 物品失手掉落, 也不知所措。因此, 在操作比赛培训中, 要求选手语言表达规范化、操作步骤程序化的同时, 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 并不强求细节一致, 否则会僵化选手的思想, 导致临场应变能力缺乏。一切模板都是相对的参照, 只要不违反原则, 面对不同情况, 选手都应该懂得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应对。临场应变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 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培养, 设置不同的场景, 如把操作考核设在临床中进行, 让护生去体验和锻炼, 无形中就提高了护生的应变能力。

2.4 鼓励护生勇于创新

护理操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在技能操作大赛中, 创新理念的合理应用, 已成为选手获胜不可或缺的法宝。如在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中, 各个选手套被套的手法各不相同, 每一种方法, 都是经过实践锤炼出来的, 当创新出更省力更简单的方法并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在比赛中自然更胜一筹。因此, 在操作比赛培训与日常教学中, 都应该注重培养护生的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通过对护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使护生遇到问题懂得列举较多的解决方案, 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 大胆突破常规、勇于创新。

2.5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 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笔者在操作比赛的辅导过程中发现,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是提升操作能力的关键, 要做到“边总结边改进”。如在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中, 有一条是用物齐全, 摆放合理美观。教师指导时就要求选手把全部用物摆放在操作台面上, 致使实际操作时间较紧, 影响了操作的规范性。如何解决摆物用时问题, 教师在总结前期操作经验的基础之上, 查阅最新资料和信息, 重新解读评分标准, 提出新的操作修改, 并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在赛场上, 不仅可以看到各个学校选手不同的比赛风格, 还可以通过对比, 发现其他学校的优势与自身队伍的不足, 通过赛后学习、反思、讨论、总结, 取长补短, 积极优化实践教学和比赛素质。因此, 无论教学还是竞赛, 教师都应加强学习, 及时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能水平的高低与护生的成绩、实习、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 培养护生的技能水平至关重要。护理大赛可进一步评价、完善、推动技能操作,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不同程度地提高护生各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反馈作用。在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 充分体现了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成功, 凡参加大赛的护生技能操作都比较娴熟, 综合能力较强, 但是参赛选手人数有限, 不是所有的护生都能参赛。同时, 比赛中也反映出有些操作程序比较机械, 缺乏灵活性。总之, 每次护理技能操作大赛都是对护理技能操作之美的充分展示, 也促使我们对护理实践教学进行再一次的改进和完善[1]。

参考文献

竞赛实践 篇8

1 学科竞赛特点分析

每个学科竞赛, 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竞赛机制, 参赛作品经校级选拔后, 进入省级, 最优秀作品进入国家级竞赛, 竞争激烈而充满挑战性, 每个竞赛项目均吸引了全国各高校的参赛队伍进行角逐, 参赛热度逐年升高, 评比结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个学科竞赛具有如下特点。

1) 主办单位和举办程序正规。各个学科竞赛的主办方, 均是各级国家教育主管行政机关或正规教育事业单位, 针对在校本 (专) 科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学科竞赛的目的明确, 以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指导思想, 竞赛过程中, 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评比原则贯彻始终[3]。大学生通过参加形式正规, 评价公正的竞赛, 会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准备, 将最佳的作品展示出来。

2) 大学生参赛全过程获得了综合保障。参赛的大学生团队, 在获得课题立项后, 均能获得专业教师的义务指导和一定的经费支持, 后期作品制作或模型加工, 既有参赛单位自身的制造资源支持, 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制造能力服务, 因此团队的主要精力可以完全放在作品的结构设计和应用创新上, 并且形式简化的科研过程能够保证参赛作品高效制作完成。

3) 严格的评奖和奖励机制, 保证了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4]。拿到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 参赛大学生无不充满自豪之情, 获奖结果既肯定了自己的创新成果, 又为就业时展示个人能力提供了权威的佐证。对于没有获奖的参赛团队, 也通过权威的竞赛评价看到了自己作品的不足, 开阔了眼界, 激发他们再接再厉的热情和勇气, 同时也打开了未来的成功之门。

2 学科竞赛对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效果体现分析

1) 学科竞赛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尚没有大规模社会生产制造经验的大学生而言, “创新”应该是一个具体的行为, 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各种学科竞赛正是具体行为的最佳表现形式, 大学生们在学科竞赛课题指南的大框架指导下, 充分发挥想象, 诠释了对所选课题的理解和创新, 这个思维活跃过程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期间, 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不但得到了充分锻炼, 甚至可能会灵光闪现, 诞生有重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科技成果。

2) 学科竞赛锻炼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重要规则就是参赛团队要提交参赛作品实物或模型, 这个规则锻炼了团队成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制作实物或模型, 将自己的创新点进行实践验证, 尽管很多作品制作较为粗糙, 但这是大学生亲自动手搞科研的有益开端, 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经的过程, 这个锻炼过程越早, 大学生未来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会越快。

3) 学科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学习专业课是一项枯燥的苦差事, 专业理论太抽象, 课程例证又太专业, 因此只能是死记硬背, 掌握度低且易忘。而参加学科竞赛, 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进行作品设计。因此, 参加学科竞赛的大学生们, 自发形成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潮, 泡图书馆查资料, 在实验室验证或加工, 整个过程中, 专业知识不但进行了巩固, 而且还做到了活学活用和创新应用, 真正实现了大学专业学习的自主性。

4) 学科竞赛拓展了大学生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很多竞赛项目, 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 为了提高作品的技术先进性, 课题团队吸引了跨专业的学生自愿组合, 分组设计、模块开发, 互相取长补短, 促进了整个团队跨专业知识的自发学习和综合运用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和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发挥。

5) 学科竞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 语文已经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概念, 写作更是一个冷僻的知识点, 虽然大学生们有大把的时间读书读网, 但是真正能亲自拿起笔或利用键盘进行规范性技术文档撰写的大学生非常罕见。而学科竞赛中必需的课题申请书和说明书正给了参赛大学生锻炼写作的机会, 严格的规则促使大学生拿起笔进行各种文字材料的填报、撰写和修改, 专业教师的规范指导又为他们写作能力的快速进步提供了学习机会。因此, 往往一个竞赛活动参加过后, 很多参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格式掌控能力获得突飞猛进般的提高。跟踪调查显示, 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质量明显高于普通学生, 甚至很多优秀的本 (专) 科参赛大学生能够撰写专利申请标准技术文件和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优势尽显, 其个人能力也将通过文字充分表现出来。

3 学科竞赛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

1) 学科竞赛中, 部分参赛作品立意低或技术含量低、或者缺乏实用性和新颖性。分析其原因, 首先是大学生在校园以接受书本教育为主, 社交范围狭小, 科技视野较窄, 缺乏创新灵感的激发点。其次是指导教师尽责不够, 没有从源头创意上把好技术含量关、社会应用关。大学生要真正获得能力锻炼, 从立意上, 参赛作品必须以实用性和新颖性为最高设计原则;从原理上, 尽量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从制作上, 务必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因此, 指导教师在把控参赛作品质量方面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要求指导教师平时要努力提高自己, 尽心负责, 把好作品立意第一关。

2) 作品的查重和查新环节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一些作品有明显的抄袭痕迹, 或者使用他人的成熟作品进行参赛。细节决定成败, 如果不能从参赛程序上杜绝此类科研不端行为, 目的不纯洁的参赛作品会越来越多, 最终会严重影响竞赛的公信力。因此, 竞赛组委员应该经常听取各方意见, 总结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尤其重视参赛作品技术查重查新, 重视学生署名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保证学科竞赛的公平公正[5]。

总之, 通过学科竞赛这个舞台, 大学生们找到了一把打开自己创新思维的钥匙, 推开了一扇向外界展示自己能力的窗口, 满足了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效应, 带动了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创新培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文章通过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形式和竞赛模式的分析总结, 以及对大学生锻炼成效的追踪调研及社会评价反馈, 分析了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效果体现, 并针对学科竞赛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了因果分析, 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 2009, 25 (5) :11-14.

[2]徐辉, 王冬晓.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10) :141-143, 149.

[3]孟庆繁, 孟威, 刘艳, 等.搭建学科交叉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9) :46-47.

[4]李娟, 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2 (5) :149-150.

提问抢答竞赛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篇9

一. 提问抢答竞赛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必须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 充分理解课文, 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并参考有关资料。设计好问题。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注意突出重点, 兼顾基础知识。中学语文每篇课文都有训练的侧重点, 设计问题时应加以突出。下面所附该课问题设计中的第6题、第7题、第10题和第12题便是为突出重点而设计的。同时, 语文水平是靠日积月累而逐步提高的。“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每篇课文都学好一两点基础知识也很重要。如《孔乙己》一课问题设计中的第4题、第8题和第14题是有关汉字的基础知识, 第11题是有关表达方式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 问题设计要多样化, 避免单调。根据某个问题的需要, 可设计成填空题、问答题、选择题等。题型设计的原则是将所学内容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最后是每道题的后面都应标明分数, 分数的多少应根据问题的难易而定, 以示公平。下面附《孔乙己》一课的问题设计, 以供参考。

1.《孔乙己》一文的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 (5分)

2. 鲁迅是什么时期的作家?我们还学过他的小说有哪些? (6分)

3.《孔乙己》的体裁是___, 选自《_________》。 (6分)

4.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4分)

颓唐羼水拭去绽出蘸水舀水戕害阔绰踱咸亨笔砚唠叨门槛不屑置辩

5. 课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落大意。 (10分)

6. 课文开篇进行环境描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分)

7. 文中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有哪些?请找出来。 (10分)

8.“君子固穷”的“固”是__________的意思。“不值得进行辩解”写成成语是__________。 (4分)

9. 有感情地朗读“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部分。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 看谁读得好。最好的给10分)

10. 小说以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 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 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这样写更增加小说热烈的气氛, 增添读者阅读的兴趣。

B.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 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这样写更突出了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和麻木不仁。

C.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 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这样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

D.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 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这样以乐写悲, 更能说明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11.“中秋过后……”一段, 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人物, 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 (5分)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12. 判断对错: (5分)

A.《孔乙己》一文, 鲁迅通过喜剧的手法, 描写了孔乙己这个人物,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笑声。

B.《孔乙己》一文, 鲁迅通过写孔乙己这个人物备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悲惨命运, 表现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 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

13. 本文的语言, 有_________的特点。 (5分)

14. 完成课后练习二, 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8分)

另外, 课前还必须根据竞赛所分的小组数和题号设计一个记分表, 以便上课时记分用。

附记分表的设计:

(二) 讲清要求, 明确做法

在开始竞赛之前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讲清楚“提问抢答竞赛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一般以班中的自然小组为一小组。

2、老师按顺序逐一出示问题, 等学生抢答完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

3、老师出示问题后, 让学生举手回答。

4、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如果正确, 则按题号给该小组加分;答案如果错误, 则重新抢答。

5、全部问题回答完后, 计出总分, 看哪组的分数高, 给予表扬或奖励。

(三) 问题的出示

有条件的话,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出示问题, 以增加该节课内容的容量和提高教学效果。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将问题用毛笔抄在白纸条上, 逐条出示。为了方便, 教师也可以口头提出问题。总之, 用哪种方式出示问题,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 要注意问题出示的顺序。先出哪道题, 最好根据该节课讲课的内容先后顺序而定, 以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突出该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孔乙己》一课的问题设计, 即是按该节课教学内容和顺序安排的。

每出示一个问题之前, 老师要注意过渡性语言。语言要富有激励性, 声音要抑扬顿挫, 做到声情并茂, 引起学生的抢答兴趣。

(四) 问题的回答

老师出示问题后, 先举手的先回答。如果回答错误, 可以重新抢答。这时, 可能举手抢答的人较多, 老师可以适当控制, 不要总让一组同学回答, 以免各组分数的距离拉开太大, 令低分组的同学失去抢答的兴趣和信心。在学生抢答的答案正确时, 教师应按问题的序号将答案扼要地板书出来, 以便学生做好笔记, 课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五) 评分

学生回答正确时, 根据该题分数立即给予记分。有些问题也可各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回答,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分别给予评分。如《孔乙己》一课中的第9题。

有些问题学生确实回答不出来, 老师应当启发学生回答。实在回答不出来时, 可以公开答案。若公开答案, 该题按零分计。

全部问题回答完后, 老师和学生一起计出总分, 评出名次, 给予表扬或奖励。

二. 提问抢答竞赛教学法的优点

在教学实践中, 我认为“提问抢答竞赛教学法”有如下优点:

1、适用范围广。“提问抢答竞赛法”适用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教学。

2、运用灵活。“提问抢答竞赛法”可以独立运用, 也可以和“讲授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用。

3、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培养了自学能力。

4、抢答竞赛的形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避免了“填鸭式”、“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式。

5、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

三. 结束语

竞赛实践 篇10

一、竞赛项目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面向装备制造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学院每学年都会举办“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 并以素质拓展6学分 (技能竞赛2个学分、社会实践2个学分、文体活动2个学分) 吸引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赛事贯穿一个学年, 二年级学生几乎全部参加。同时,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竞赛项目, 在每个专业均设定一项竞赛。对于工科类, 在机械系设立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构搭接大赛、组合夹具设计大赛、Pro/E技能大赛;在数控系设立了数控车技能大赛、数控铣技能大赛、数控工艺员大赛、加工中心技能大赛、特种加工技能大赛、制图员技能竞赛;在材料系设立了模具设计大赛、造型技能大赛、模具拆装技能大赛、铸造技能大赛、焊接技能大赛;在电气系设立了电子制作大赛、电子产品安装调试大赛、照明电路设计安装大赛、电气控制技术大赛、收音机安装调试大赛、电子CAD大赛;土木系设立了工程测量大赛、建筑模型大赛、建筑CAD制图大赛;信息系设立了计算机基础技能操作大赛、计算机拆装大赛、电脑知识竞赛;工业技术中心设立了铣磨技能大赛、钳工技能大赛、车工技能大赛等30项大赛项目。

二、竞赛实施

技能竞赛由团委搭台, 教师指导, 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技能竞赛的规模, 学生的技能水平决定了技能竞赛的质量。

1. 学分激励, 确保二年级学生均能参与技能竞赛

在教学计划中, 我们规定素质拓展6学分 (技能竞赛2个学分) 为必修学分,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 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 选择相应的技能项目, 注重过程的参与和投入, 使学习期间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上,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丰富项目, 确保每个专业均设计一项竞赛项目

各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要求, 结合教学进程和课程内容, 提出具体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各系对教师提出的技能竞赛项目进行分析、提炼, 设计出体现本系各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竞赛项目, 提出技能要求的具体目标。

3. 加强指导,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指导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带教能力决定着技能竞赛的成效, 影响着学生的竞赛水平, 是关键力量。首先,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实现高水平“双师型”的目标;其次, 教师必须按照学校和教学系的安排和要求, 认真、负责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带领学生根据技能竞赛项目内容和标准, 严格进行演练, 掌握技术要领, 提高熟练程度和心理素质, 为技能提高和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4. 两轮比赛, 选拔职业技能优秀选手

工科类各项技能竞赛, 竞赛方式有两种, 即理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项成绩之和为总成绩。比赛分为两轮:第一轮初赛和第二轮决赛。

每一项技能竞赛第一轮初赛参加笔试的几乎是本专业的二年级全体学生, 因为笔试不受场地的限制, 因而可以同时进行。竞赛时间为理论60分钟, 180道标准题, 题目以实操中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主, 再加上本专业的技能实习成绩 (因为工科类的学生每个专业都有实习教学, 如让全体初赛学生全部进行一次实践操作比赛, 比赛的场地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得出第一轮初赛的总成绩, 根据成绩在第一轮淘汰50%。

第二轮决赛为实操1至4个小时不等。给选手拟定题目, 准备好所有必需的设备,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作品。监考老师即时给定成绩。最终成绩与初赛成绩无关, 以决赛成绩为准, 并依此选拔出参加相应省级以上大赛的优秀选手。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四年来, 我院团委探索开展的全院性、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已经办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水平的“技能节”, 职业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 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营造了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促进了实践教学与实训建设, 为学生展示技能专长提供了平台,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还不够, 实训的硬件设施没有最大化发挥作用, 学生对于上机的需求与机房的利用率还有较大矛盾, 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与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还有很大落差, 竞赛的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下面就我院工科类专业的技能比赛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

1. 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

虽然各专业均设有一项技能竞赛, 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参与率也较高, 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得知, 学生参与率高, 主要是因为素质拓展6学分中科技技能竞赛中占2个学分, 这是必修学分, 学生不得不为获取此项学分而参加。只有一部分同学是本着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而积极参与此项竞赛的。所以, 学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还不够。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 通过学院的宣传、引导、教育, 使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是求职之本、创业之基, 参与技能竞赛是提高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 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技能竞赛中来。另一方面, 积极成立科技类学生社团, 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到这类社团中来, 了解更多关于技能竞赛的信息, 增强学生参加竞赛的主动性。

2.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虽然各系的教研室、实训室、实验室与学生工作办公室之间的组织配合较好, 但每次指导教师对参赛选手的指导只能是大面积地培训, 而不能做到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加之对指导教师的辅导不计入工作量, 没有什么激励措施, 教师仅仅靠自己的热情和职业道德为学生在技能竞赛方面存在的问题答疑解惑。大部分教师没有持久的积极性, 也不愿劳神费力地深入思考关于技能竞赛方面的问题。

对此, 我院教务处制订了教学质量工程系列文件。《教学质量工程奖励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凡是我院教师所指导学生在院级以上各类专业及技能竞赛中获得有关奖项的, 均可获得1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大学生竞赛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需要组队参赛的项目, 自组队开始至竞赛结束, 学院提供每队500元至3000元的经费支持, 用于教师培训费、加班费等劳务支出以及日常各项活动的开支。有了此项激励政策的保障, 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许多科技类学生社团的教导教师也不定时地对学生指导, 学生技能竞赛的水平大大提高, 近两年, 学院在国家级各项技能竞赛中荣获20余项荣誉。

3. 最大化地整合实训基地资源

由于有很多技能竞赛都需要计算机, 所以平时上机较紧张。而在双休日, 学院的计算机房关闭, 很多学生在校外上机, 学生对于上机的需求与机房的利用率有较大矛盾, 实训的硬件设施没有最大化发挥作用。为此, 我们协调了相关部门, 在双休日, 为学生免费开放机房, 优先给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使用。学生科技类社团活动的阵地也有了保障。

四、需遵循的原则

高职院校开展大规模的技能竞赛, 因其项目多, 师生参与广泛, 经历的时间长, 组织任务繁重, 必须确立操作性原则, 以便统一思想, 统筹规划, 周密组织, 使技能竞赛各项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因而,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成系统、有层次

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必须反映和落实高职院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 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操守。这要求从宏观层面用系统的思想规划技能竞赛的各项活动, 使“职业技能大比拼”活动的形成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实现目标、丰富的竞赛项目、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价标准、积极的激励措施、可靠的保障条件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

2. 实现校内外竞赛的对接

要协调好校内竞赛活动与校外职业技能竞赛在项目、标准、程序、时间等方面的关系, 实现两者的相互推动。

3. 项目要有梯次性

竞赛项目在技术难度上要有梯次性, 同一项目可以设立不同的级别, 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参加竞赛。

经过四年的技能竞赛, 我们认识到竞赛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 完善的体系将能保证竞赛的成功举行。而每一次的竞赛, 也是一次项目管理的活动, 要在进度安排、成本控制和竞赛质量上达到最合理的安排。

摘要:文章通过对连续四年举办的学生技能竞赛的实践和分析, 针对工科类专业技能竞赛出现的问题, 并就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科类,技能竞赛

参考文献

[1]王刚.我院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7) .

[2]孟晓龙.开展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6) .

[3]陈建忠.高职院校举办“技能节”若干问题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5) .

竞赛实践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形式,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我校通过每学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及竞赛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养成经常、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课外活动 兴趣 比赛

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能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体质。但是,由于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忽视体育课的重要性,给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学校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每名体育教师带领一个项目的体育活动,经过去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作一阐述,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研究目的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技术;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争意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条件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实施的保障。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把“育心”和“育体”一起抓,亲临体育训练和活动现场,更坚固了体育教师的事业心。

2.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体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熟练的体育技术、技能;具备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3.学生需要。现在的学生需要通过体育比赛来表现自我,而学校的体育活动给他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他们有了发挥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

(二)实施竞赛

具体实施与操作主要有体育组负责进行,院系和体育委员协作配合。

1.体育竞赛前期工作

(1)下发“体育竞赛”规程。体育组提前半个月制定“体育竞赛”的规程,并下发给校级领导、院系和体育委员(附规程一份)。(2)召集各院系项目负责人抽签。利用中午时间,把所有比赛项目抽签完毕。(3)数据处理。把各班各项比赛抽签的结果,进行电脑处理,打印张贴和作记录用。(4)器材设置。添置一些比赛用球和相关器材,作为本次比赛专用器材,并专门保管。(5)裁判员的调配。裁判工作主要由体育组全面负责和担任。由于多项比赛、多个场地同时开始,因此,又另外聘请3-4名对裁判工作有一定经验的校内外教师担任。同时,在学生会体育部的调配下,确立几名学生裁判,配合教师的裁判工作,并进行集体培训。

2.体育竞赛中期工作

(1)比赛日程通知。写在准备好的大黑板上,以便让学生安排一切准备工作。(2)积分板安排。把每场比赛的时间、班级、项目、场次写在小黑板上,每个场地一块,并有学生裁判记分员作记录。(3)体育竞赛后期工作。①确立名次。根据比赛的结果,确定各项名次,打印成表,张贴公布。②发奖状。根据规程,写好各项比赛名次奖状,利用早操时间,全校宣布,并发奖。

(三)特点

1.兴趣大。学生对体育竞赛兴趣都很浓厚。2.项目多。包括田径、球类、身体素质训练等。3.场次多。整个学期赛程比赛场次多。4.运动队多。每个院系基本上都成立了4个以上运动队,确保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健身项目和目标,为终生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5.比赛公正。全部比赛的裁判都由教师担任,完全体现了“严肃、公正、公平、准确”的原则。

(四)效果

1.校运动队的带头骨干作用,与这批运动员的存在分不开的。他们平时的刻苦锻炼,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既是组织者和主力队员,又是教练员。带动了全系、乃之全校的文体活动。也是他们体育特长的发挥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

2.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体育比赛,丰富了学校的群体活动,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终生体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消除了疲劳,提高了学习效率。据调查有86.50%的学生对“体育竞赛”是满意的,只有10.5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的态度。同时,有70.60%的学生表示体育活动能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顽强拼搏、激励竞争、勇敢果断、互帮互助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高尚情操。

5.通过比赛教师的裁判经验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在征得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同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操作者,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工作计划,并付之实施。

(三)科学、合理安排体育竞赛内容,让体育竞赛更系统化,科学化。

(四)要充分认识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深层意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促进大脑因紧张学习引起的疲劳,得到较快速的消除,提高学习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钱振宇,王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氧耐力评定指标的合理性质疑[J].四川体育科学.2009.3(1):110-114.

[2]尚大光 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8。

竞赛实践 篇12

1.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在全国100多个赛点举行了省赛。该项赛事以与当前我国“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最密切相关的四个基础技术方向, 吸引了众多高等院校的多名学生同时参赛, 将创新型学生和国内知名行业大佬斗紧密联系在一起交流, 为创业和创新提供直接的接触和进一步契机。

2.“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 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面向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的创新创业竞赛, 是一项旨在培养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技能与增强即将进入社会的社会人的知识产权意识的竞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为活动特别设立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是本次活动的最高奖项, 大赛一共设有数字艺术类、创新类和教学应用类等一共十一个竞赛类别。

3.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激发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行业创新、自主创业的热情, 向各行各业和社会大众展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的优秀教育成果, 搭建一个有利于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与行业企业投资的融合接洽平台, 该项赛事在以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为前提, 不断的激励高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当今社会培养和创造“自主创业、独立创新”的新生代创业团队

二、信息学竞赛与专业实践的促进作用

从2010年开始, 我校就参与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该大赛每年举办一届, 目前已经累计有15万学生参赛, 参赛人数和参赛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从该项赛事中优秀和团队和优秀的选手层出不穷。蓝桥杯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李建伟说, 当今社会, 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以当前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统计学、金融、医学等基础学科为平台的多学科多行业的交融互通, 已经不仅仅是高等学校教育可以讲授和掌控的。该项赛事就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平台, 把业界对技术的要求以及变化传递到高校, 促进学生能够跟技术的发展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为行业培养和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从2015年起,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激发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行业创新、自主创业的热情, 向各行各业和社会大众展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的优秀教育成果, 搭建一个有利于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与行业企业投资的融合接洽平台我校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该项赛事在以不断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为前提, 不断地激励高校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当今社会培养和创造“自主创业、独立创新”的新生代创业团队;该项赛事还与各行各业的企业联合, 发现有代表性的竞赛成果, 进行科技成果向行业产品的转化, 进一步的促进我国“互联网+”的生态圈的构建;以竞赛创新带动创业, 推进高等学校毕业生能够更高品质的创业就业。

三、总结

通过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并参与的信息学各级各类竞赛, 不断推广了在全国倡导的高等师范院校“质量工程”大改革。并且不断深化和推广高等师范院校素质教育改革, 不断激发了广大大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 为社会培养一批“自主创业、独立创新”的新生代创业团队;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不仅能够将信息学竞赛的中的优秀项目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而且还可以进行各行各业科技成果转化, 更好地引导高等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高品质的创业就业。高等学院信息学竞赛更是将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创新型学生和国内知名行业大佬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同探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 有什么样的行业难题需要创新解决, 更是通过竞赛本身摸索出一套培养这些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和引导手段。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并参与的信息学各级各类竞赛是在全国倡导的高等师范院校“质量工程”大改革为契机而推广的。参与竞赛旨在不断深化和推广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改革, 不断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创新力和实践力, 为当今社会培养出一批“自主创业、独立创新”的新生代团队;将高校信息学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各个类别的优秀竞赛项目进行行业科技成果转化, 更好地引导高等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能够高品质的创业就业。

上一篇:用能结构下一篇:模拟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