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教育

2024-09-22

特长教育(共12篇)

特长教育 篇1

目前, 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 以使孩子掌握更丌丌丌丌丌多的技能, 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家长的这种需求, 使以培养孩子的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 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 应有尽有, 不一而足。

据了解, 接受特长教育的学生, 一般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这些孩子的功课压力小、思想单纯、兴趣广泛、可塑性也较大, 具有接受特长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 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一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 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

一相情愿进特长班学习, 对于许多孩子来讲, 并非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学什么好、自己适合学什么, 都心中无数, 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也完全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如此一来, 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反倒会影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贪多求全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 今天让孩子学钢琴, 明天让孩子学美术, 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 双休日也忙, 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 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 难怪有些孩子会感慨:放学后我宁愿留在学校, 也不愿回家!

方法不当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 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 孩子毕竟是孩子, 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 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今天喜欢的东西, 也许明天就不再喜欢。因此, 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 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 而是采取强丌丌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习, 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应验了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特长教育要走出上述误区,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要端正思想, 正确认识孩子和特长教育的关系。孩子不同于大人, 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要求孩子, 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 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 以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目的;同时, 还应该明白一点: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 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方面, 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 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 以免特长教育喧宾夺主。其次, 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 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因此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 松紧有度, 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孩子在玩中求学, 如此,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特长教育 篇2

石柱

“天生我材必有用”。何为“材”,从狭义上讲是指一个人某方面的突出优势。所谓:“必有用”显然就是有用得着的地方。的确,每个人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发展是不平衡的。加之社会行业包罗万象,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去克隆每一个人。由此而见,注重学生个性特点,优化特长教育是势在必行。以下是个人的粗浅认识,供大家探研。

一、全面要求,夯实基础。

谈注重个性,优化特长教育,切忌忽略全面要求。相反,应加强全面教育,夯实基础。有名人曾说过,古人见“月缺花残也黯然泪下。”就是一个人未全面发展最好的例证。也就是说,全面发展相当重要,简单说,一个人有绘画特长,只攻此项,而抛弃其它,岂不应了“画虎不成反成犬类”的古训。

二、注重个性,扬学生之长。

在加强全面教育基础上,注重个性,优化特长教育,却有利用于“物尽其用”。注重个性特点,优化特长教育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熟知学生个性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特长,拟好培训计划,注重实施过程,作好记录,做好阶段小结工作。

2、在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确有困难,而在其它方面有特长,在学习上可适当降低坡度,发挥其长,以利优势互补,使其树立学习信心。

3、提倡“闪光”教育。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抓住时机,在班上及时表扬,让每位学生充满自豪感。

4、认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喜欢的项目,如绘画、书法、舞蹈、唱歌、田径类,让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提高,更突出自己特长。

5、多开展班级小活动,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如开展小型文艺表演、书法比赛、办手抄报、体育竞赛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特长。如组织才能、表演才能等。使其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的特长总有用处,从而激发内在动力,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提高素质教育 培养特长生 篇3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111-01

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做一位优秀的观察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全班学生的素质和成才效率。

在教育和培养全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细心观察,详细了解,综合分析,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智力特征,制订计划,组建训练小组,分别定向培养。让其特长受到重视,从而激活学生内心的求知欲。

能言善辩的学生,具有语言文字智力的特长,他们对文字的意义、韵律很敏感,从小时候学说话,认字都比较早。上小学后,常在大众场合喜欢主动表现自己,并且爱讲故事,显示出大脑中特有的语法判断、读写、创造性组织语言文学的能力。班主任要引导帮助他们参加语言文学兴趣小组,或外语小组,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与写作以及外语的训练,在语言艺术、文学艺术和外语阅读、翻译方面,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擅长唱歌的学生,具有声乐较强的敏感,表现出特别喜欢音乐,极爱唱歌,常常一听到欢快流畅的曲子,就能激发出一种热烈情感。在接受音乐方面的知识时,显得潜能急需开发。班主任要组建一个文艺小组进行正确指导,给他们学习声乐的天地,让其施展才华。

擅长手足舞蹈的学生,身体运动智力特强,跟舞蹈演员、运动员、哑剧演员和丑角演员的才能大致相同,对自己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感受相当敏感,当遇到健美体操、舞蹈和看到电视上的街舞、军人行军的动作,他们都会产生丰富活跃的想象。他们适合在运动场所竞技拼搏。只要科学训练、持之以恒,将会涌现层出不穷的参赛选手和冠军的苗子。班主任要为这些特长生组建一个小组加以训练,让他们大展拳脚,为自己的未来成长和为祖国争光奠定基础。

擅长空间关系智力的学生,视觉很强,能在瞬间记住一个物体的图像,把空间分辨发挥得很好,往往擅于在空间定位。他们可以拥有画家、艺术家一样的才能。班主任要组建一个美术小组,训练他们的绘画艺术、摄影艺术,让他们发挥特长,投入身心,力求有所成就,力争为未来的美术大师育好苗子。

善于吃苦耐劳的学生,劳动智力较强,表现出劳动技术熟练,能够苦干、实干加巧干,把劳动出的产品做得非常完美。班主任要组建劳技小组,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训练,掌握多门类的劳动技术,为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好苗子。

特长教育火热的社会学探究 篇4

关键词:特长教育,符号消费,冲突理论

“你的孩子报什么特长班啦?”这句话, 几乎成了城市孩子家长们见面的问候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很多家长都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 想方设法“武装”孩子, 为孩子报读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例如某市某小学两个班学生共128人, 参加过特长培训的124人, 占全部学生数的96.9%。目前正在参加各种培训的106人, 占82.8%, 其中参加2门以上特长培训的有51人, 占48.1%, 最多的同时参加5个项目的培训。某中学初中二年级两个班共134人, 参加过特长培训的占93.2%, 现正在参加各种特长培训的占60.5%。[1]为什么在城市特长教育会如此火热呢?本文试图从“符号消费”理论和冲突理论进行解释。

一、基于“符号消费”理论的分析

(一) “符号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的符号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1899年在其《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的“炫耀性消费”, 认为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 而更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炫耀性消费必然使有闲阶级忙于攫取对其并不起作用的财富, 这种财富对于精神或物质以及感官的需求毫无帮助, 但显示财富意味着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2]之后,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时尚消费”概念。他认为人具有将自己与他人相区分、相隔开, 以凸显自己个性的基本需求, 而时尚恰好可以满足现代人的这种强烈需求, 时尚舞台上展现给我们的是社会阶层、群体以及社会空间的分化与整合。[3]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提出符号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 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 即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他通过对马克思“二重价值”观点的补充, 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外, 引入了商品的“符号价值”。相对于“原始”的“二重价值”, “符号价值”主要带有奢侈的意味;“二重价值”是商品的“实”, “符号价值”是商品的“名”;普通消费者受制于购买力, 更多的是消费商品的“实”;上层消费者具有强大的购买力, 更多的是消费商品的“名”。所以, 在消费社会里, “符号消费”不仅可以区分阶层, 而且也可以认同阶层, 这就说明它具有“示异”和“求同”的功能。[4]

(二) 符号消费理论对城市特长教育火热的解释

在我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大城市经济较好的家庭, 人们的消费已不仅仅满足于物品的“使用价值”, 更多追求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 他们通过住洋楼别墅、开名车、穿名牌服饰等, 借助“消费”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精神符号的消费也开始渗透到教育领域, 例如给自己的孩子上名校、找名师、参加各样的特长班。从“符号消费”理论来看, 教育首先是一种消费, 能否进入这种消费, 接受什么质量、等级的消费, 与阶层的收入呈正相关。在农村, 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人们只能选择消费品的“使用价值”, 没有多余的经济条件来选择“符号价值”, 他们对教育的追求还停留在接受国家给予的正规的学校教育上。而在城市, 一些好的家庭对教育的消费不只是停留在“使用价值”层面, 他们更多的是看重教育消费的“符号价值”。父母给孩子接受特长教育, 不仅享受着特长教育的“使用价值”, 而且也享受着“符号价值”, 正是所谓的“实”“名”双收。

1. 特长教育的“使用价值”

所谓“使用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家长来说, 给孩子接受特长教育的最大考虑可能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确实, 在接受特长教育似乎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 父母人人自危, 生怕自己的孩子没有接受一些特长教育, 就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在日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现今, 国家鼓励孩子全面发展, 似乎也为特长教育的火热添砖加瓦。很多名校的招生政策都有这么一条:有某种特长加多少分, 所以父母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的最现实的一点考虑就是为孩子进入名校奠定基础。还有的父母给孩子接受特长教育是让孩子学一技之长, 给孩子以后的发展多买一份保险。

2. 特长教育的“符号价值”

所谓“符号价值”就是象征性的好处。很多城市父母除了把自己穿名牌、住洋楼、开名车等作为自己“符号的象征”外, 还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资产”, 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和攀比。他们经常以孩子有多少特长、在什么名机构接受哪个名师的特长教育为荣。出于攀比的心理, 很多父母不顾自己孩子的实际条件, 盲目地跟风, 跟着别人选择特长班, 似乎自己的孩子没有接受特长培训就不如别人, 不仅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 连父母脸上都无光。从家长的角度而言, 特长教育正聚集了“符号消费”的“示同”、“示异”功能。所谓“示同”, 就是借助消费来显示与其他社会阶层的相同、一致和统一。所谓“示异”, 就是借“消费”来显示与其他阶层的不同、差别和距离。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往往成为和别人进行“区别”和“示同”的一个途径。很多城市父母常常跟自己条件相当的人进行攀比, 看他们给孩子找什么样的特长班, 也给自己的孩子找什么样的特长班, 甚至是更好的特长班, 为的是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同时也和比自己差的阶层保持距离。

二、基于冲突理论的分析

(一) 冲突理论

韦伯的冲突理论把重点转向了“地位群体”的竞争, 以及各种亚群体如何为荣誉、声望和文化资本而竞争的分析。在科林斯看来, 教育是地位群体彼此之间为了荣誉、声望的竞争和教育文凭之间分配的主要领域。教育系统的膨胀, 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 反映了地位群体的竞争。这种竞争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教育体制鼓励人们将文凭作为荣誉与声望的“标准”。由于这一点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中已经是成功的, 因而教育中所包含的各种文凭和文化资本已经成为获得更高收入和权利的工作的必要条件, 而反过来又表明了地位群体的身份。因此, 其结果是人们对文凭的追求也变得更强烈。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得到更多的文凭, 膨胀也就不可避免。而文凭对于地位群体的身份和工作机会的价值也越来越低。更具讽刺意味的是, 因为某个层次文凭价值的贬值, 人们也就追求更多的文凭。由此也就进一步加剧膨胀的循环和对文化资本的竞争。[5]

(二) 冲突理论对城市特长教育火热的解释

现在国家普及义务教育以及高校的扩招, 使得很多孩子包括农村的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 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由于扩招, 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然而很多研究都表明, 对于那些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或者家庭占有丰富资源的毕业生来说, 就业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正如科林斯的观点所说, 文凭膨胀也就意味着文凭的贬值, 人们就会争取更多的文凭。优势群体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 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享有一切优质资源。既然一般的孩子也能接受正规教育, 这样优势群体似乎就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地位, 于是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突出自己的优势, 为自己的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特长教育。这样, 在农村孩子等处于劣势地位的孩子面前, 他们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那么在找工作时就比一般孩子更有利。

三、避免特长教育走入误区

从以上视角的分析中知道, 特长教育能给城市一些父母带来这样的优势:可以彰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可以使他们的后代处在优势地位。然而, 父母必须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 不要逼迫他们, 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应警惕, 以防走入以下误区:

1.过多看重特长教育的“符号价值”

有的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时, 更多看重的是它的“符号价值”。进特长班学习,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不是心甘情愿的。家长在给孩子选特长班时根本就不管孩子的喜好和实际情况, 而完全是按照家长自己的意愿。他们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大多出于跟风, 或者面子问题。只要看到和自己条件相当的或者比自己条件好的孩子在上某种特长班, 马上想到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于人, 于是马上也跟着去上某种特长班。这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往往看中一些“名”的东西, 在很多时候他们选择的特长班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此, 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表面上父母的“面子”似乎挽回了, 但从长远来看, 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而且父母的“面子”也总有“丢”的一天。

2.过多看重特长教育的“使用价值”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班时, 更多地强调了它的“使用价值”。他们认为孩子多学些东西, 多有些特长对以后的发展总是好的, 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 今天让孩子学钢琴, 明天让孩子学美术, 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孩子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 还要忙于写字、弹琴或绘画, 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 结果孩子不仅学不好特长, 还可能学不好学校里该学的知识。有一部分家长还有更功利的目的,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某一特长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甚至能在这一行业有所发展, 也就是所谓的靠特长“吃饭”。他们在给孩子选择特长的开始也考虑了自己孩子的爱好及天赋, 但是在接受特长教育的过程中, 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或者太急功近利, 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这根本就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更不用说父母的期望是否能达成了。

为了在特长教育中的“实”“名”双收, 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才能避免走入以上误区:

1.特长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兴趣, 不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在婴幼儿时期, 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班时, 一定要和孩子表现出的兴趣相符合, 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心理, 那么就会事与愿违, 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 不仅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反倒会使孩子出现厌学心理, 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孩子不同于大人, 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 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才能用心去学习, 只有孩子学好了, 才能真正做到“名”“实”双收。

2.特长教育并不等于要培养出全才

很多家长贪多求全, 样样都要求学, 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学不好。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也会有负于家长的期望。也就是说特长教育既不能带来“使用价值”, 又不能带来“符号价值”。

3.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方法要恰当

任何教育都要讲究方法, 特长教育也是如此。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是特长教育能够发生作用的关键所在。当孩子对所学的东西厌倦时, 家长一定不要盲目地强迫孩子, 而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诱导。家长还要认识到,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 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理解到生活的美妙之处, 千万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压力, 使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对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 松紧有度, 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 如此, 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http://home.ycycedu.com/Html/meredu/EB/OL.2006-6/30/183308503.html.对特长教育热的冷思考.

[2][3]张建会, 钟秉枢.高尔夫运动的符号消费[J].体育学刊, 2009 (9) .

[4]吴媛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基于符号消费理论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3) .

特长教育 篇5

大庆市第六十中学

2012-4-17

0

艺体特长教育汇报材料

大庆第六十中学始建于1989年,曾经实隶属于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建校十七年来,曾一度因初中毕业生的锐减、省市重点高中的扩招,办学之路越走越窄;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办学模式整体改革,开设了音、体、美特长班,申报争取得到了学校自行会考权。升学目标从建校初的“高考录取零的突破”转移到今天的“异体特长进清华,文理高考进重本”的目标。95年改革,98年见效。近几年高考成绩联创新高。1998年高考,31人被高校正式录取;1999年高考,58人被高校正式录取;2000年高考,73人被高校正式录取;2001年高考升学率达84.1%,其中音、体、美特长生升学率达92%;2002年本科录取率达24%;2003年我校学生二标本科录取率达31.8%,文科培养率居全市一般高中之首,被评为大庆市高考文科办学先进单位;2004年二表本科21人及高职专科33人;2005年二表本科23人高职专科93人。

同时。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办学。艺联合办学形式聘请哈师大、齐大等一些高校的音乐、美术名教授来我销授课,并派出自己的教师外出进修、交流。我校历经17年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闯出了一条具有六十中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改革办学模式,重点发展艺体特色教学工作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和办学条件都很差,如果两眼只盯着文化课,凭文化课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单一高考的路子,显然视拼不过别的学校。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辟60中特色办学新模式,开设特长班,杀出一条新路,在领导和教师之间达成了共识。从1995年开始,我校实行了整体办学模式改革,以音、体、美特长作为我们学校办学特色。每个年级都设特长班,开创以音、体、美特长教育为龙头,兼顾普职对接和普通文化课高考的综合性高中的办学模式。那么如何具体实行艺体特色教学呢?学校领导班子决定应从两个方面去提高艺体教学工作:

(一)对艺体特长生的培养、;

(二)提高艺体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一)对艺体特长生的培养

对艺体特长生的培养主要应按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培养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成为合格的高中生(怎样去做人这是最重要的);

2、高考方面:把他们送入高等学府进一步深造;

3、竞赛方面:培养竞赛能力,使艺体生在各类比赛中争金夺银为学校争光。

1、培养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成为合格的高中生

这一点的培养是始终贯穿在他们高中三年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种心理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四点。

(1)摆正位置,面对现实

新生刚入学时,大多数学生心里都有一种没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失落感,但又不愿承认即成的事实。此时的他们正处于彷徨、观望的复杂心理状态,既自卑有有些自弃。针对这一心理,我们必须及时地帮助他们摆正自己的位置,敢于承认和面对这一现实。

(2)正视自我,树立信心

认真帮助学生分析中考失误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比如说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用功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科学、意志不够坚强等等。借助我校迅速发展的历史和历年高考的成绩,也可以请考入大学的我校毕业生回校介绍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重振自我,树立信心。

(3)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协助学生确定切实可行的高中学习的近中期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4)磨练意志,养成习惯

学习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经常通过学生听讲、练习等学习环节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进行训练,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磨练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高考方面:把他们送入高等学府进一步深造

艺体特长生的高考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进行的好坏直

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高考升学率,抓得好不但对学校的高考教学是有益的补充,而且在整体升学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1)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寻找有效的成才途径。对艺体特长生的教学不能有急功进利的想法要有长远打算,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从高一年级抓起,做到高一夯实基础,高二有计划提高,高三达到适应高考。这样,既有利于正常教学也为体育特长生的成才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共同提高文化课与术科的学习

这两点是同等重要的。艺体特长生具有文化课底了薄而术科方面有专长的特点,有重术轻文的传统观念,这是非常可怕的,必须坚决杜绝。针对这些特点,艺体生的教学虽不象正常班那样,但也不能脱离正常班的教学模式。即分类教学,在文化课和术科上进行单独授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跟得上,采取从最基本知识点教起,使学生够吃得了,消化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克服他们厌学思想。在术科的教学上,使他们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获得成功的感受,都有看到自己进步的喜悦。鼓励他们要拿就拿第一,做就做最好。同时建立严格的特长生管理制度,规范上课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等;规定他们的练习时间,定期监督检查。(3)高考教学 ①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大胆地对音乐考试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高考,使平时考试和高考时同一个模式,考试改革前,我们的考试是一个学生,一个教师。学生演奏一种乐器,在唱一首歌,教师看完听完后给个分,就算完事。而高考,是一个学生,一帮评委。学生没在大庭广众中间表演,没见过这阵势,往往要怯场,发挥不理想。改革音乐考试,就是要变原来的考试形式为高考形式,在形式上尽量趋于一致。改革后的期末考试,考场从教室挪到音乐教室,请家长、音乐班学生、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请上几名评委,在音乐教室听,看一个学生表演,最后学生得到评

委的一个平均分。这种改革考试,起初学生一时适应不了,本来自我感觉良好、胸有成竹,可是一登台表演,就不如意,甚至“砸锅”。这样锻炼机会多了,学生也就不紧张了,轻松自如了。当然高考也就自然发挥了。同时,每周二、三、四、五的下午采取教师一对一辅导音乐特长生上课,晚上由教师值班监督学生在琴房练琴。学生提高很快。期中、期末都进行术考试。

②体育教学

体育对于我们学校的师生来说,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是因为我们学校考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牛金成就是从体育班冲出来的。我们在开展好学生体育课的普及锻炼同时紧紧围绕体育高考教学大纲严抓四项训练工作。由于我们学校校办学条件差,没有体育馆和缺少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就领着学生跑楼梯,在走廊和大厅训练,在操场上拉轮胎。有一篇文章曾以“楼梯上跑出体育大学生”报道过我们学校的事迹。我们规定在周二、四、五、日下午7、8节为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就是凭着这种不怕吃苦的意志每年都有学生在高考中创造佳绩。期中、期末都进行术考试。

③美术教学

办特长班的的初期,在美术教学上曾出现过危机,美术班中的尖子和比较好的学生纷纷转入别的学校,学生家长成群结队到校长室闹转学。一时间,美术班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濒于夭折。原因是学校的师资家长不认可,也就是说学校有办美术班的愿望但无办好美术班的能力。面对美术班将黄的巨大压力,学校校领导坐下来分析矛盾,统一认识,形成了共识,借别人的力量发展我们自己——及走联合办学之路。学校校长和主任曾三赴齐齐哈尔大学,主动寻求联合办学之路,我们的程信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齐大领导,他们派出系主任挂帅出征到60中授课。系主任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能力,“镇”住了美术班的学生,美术班开始跃入正轨。我们在高一开设美术欣赏课,开展美术、摄影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每年高考前,我们将学生送到高校请名师指导,给学生绘画能力拔高。规定每周二、三、四、五下午为美特长生术课上课时间。每月都有一次学生做品展。

3、竞赛方面:培养竞赛能力,使艺体生在各类比赛中争金夺银为学校争光

经过科学、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连创佳绩,为学校争得了,为60中大庆普通高中树立了好的形象,也是人们看到60中特色教育的成果。

音乐:

①我们学校的学生合唱队,常年坚持演练,2002年、2003年在大庆市合唱比赛中均获高中组二等奖第一名;

②多次荣获石化教育中心大合唱比赛第二名;在龙凤地区夏季文化节中,由60中师生排练的一台文艺节目受到了大家的好评。2005年5月在龙凤少年宫成功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文艺演出;

③60中九九届毕业生朱红在继获得“全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赛”民族唱法大庆赛区金奖、黑龙江省赛区金奖后,于2004年2月结束的总决赛中,获全国民族唱法铜奖,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体育:

①1994、1999年获大庆市中学生足球赛高中组冠军;1998、2000、2003、2005年获亚军;2002年获第三;1997、2001年获第四。这也是教育局自1997年恢复每年一次的比赛制度以来到现在8年时间里在高中组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获胜足球赛第四名;

②2004年获大庆市中学生速滑比赛第三名;2005年获大庆市中学生速滑比赛第四名;

③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获石化教育中心速滑比赛、运动会、越野赛高中组第一名;

④2005年又被评为省级足球基点校; ⑤2003年挂牌成为哈师大体育学院实习基地。美术: 2004、2005年多名学生获大庆市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二)提高艺体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60中艺体特长教育的发展与我们有一批优秀的、稳定的、高素质的艺体教师队伍努力分不开。他(她)们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始终教导我们的教师,作为艺体工作者,要能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观念。不能把思想意识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不要在思想上作学生的绊脚石,在业务水平上,做为一名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所以要刻苦钻研文化知识,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在实践中拓宽自已的视野。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发挥教师间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样,自已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使自已在思想上和业务能力上不落伍。

音乐组:

①青年教师刘丽艳参加黑龙江省歌手大奖赛获三等奖;

②教师王竖剑是国家音乐学会二胡协会会员,获黑龙江省红天鹅杯优秀辅导员称号和全国民族器乐考级优秀辅导员教师称号;2005年论文在全国刊物上发表;

③青年教师丁宁在石化教育中心基本功大赛中获技术能手称号; ④王亚辉老师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获全国“健康杯”论文一等奖。体育组:

我们学校的体育组是我们学校树立起来的模范班组,是大庆市青年文明号的班组。我们体育组最显著的特征是敬业精神强,不怕吃大苦、出大力、流大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坚持,数年如一日培训学生,体育组同志继承和发扬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四位教师都是党员。

①组长郭玮是东北师大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的。至今连续10年在大庆市俱乐部联赛中参加比赛,他所在球队获得8次联赛冠军,作为中场主力队员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作为大庆市队主力队员代表大庆市同俄罗斯的海参崴、德国的丙级俱乐部球队、黑龙江大学队、齐齐哈尔市队、吉林市队、演艺明星联队等打过比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并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一届哈啤杯东北三省雪地足球争霸赛中代表大庆市队获得亚军;而且在

2004.5省首届中学生运动会兰格杯足球比赛中作为教练带领60中队员和另外学校合作代表大庆市队出战并获第四名。在2000年经过两年完成了哈师大研究生班的学习;

②以体育组为主力的教师篮球队、排球队在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石化教育中心教师篮球、排球比赛第一名;

③郭玮、李利、王冰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美术组:

我们深知靠别人的教师办学,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远之计,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靠自己。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给他们创造学习机会。曾派郑长颖、郭炜等教师去中央美院学习;选定专人,跟随到我校讲课的教授学习;派美术教师到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参观画展等等。一系列的学习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①郑长颖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②郭炜、王沛宇、戴世鹏的论文在大庆市美术年会上获奖; ③郭炜获石化教育中心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二、加强“心育”科研,为艺体特色教育保驾护航

2000年以来,六十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特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得到了生教育厅领导和专家的认可,被纳入黑龙江省“十五”期间重大科研课题,2003年纳入国家重点科研课题。2005年11月经省课题组检查验收,获结题合格证书,并获得先近实验校荣誉称号。目前,60中90%以上的特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热爱学习、性格健全、情绪适当、乐于交往、接纳自己、容纳他人,成为合格的高中生,最终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三、加大艺体教育的投入

作为普通高中的60种,就是靠特长创牌子,靠音、体、美发展学校,音、体、美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我们舍得望音、体、没上的投入,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近期我们为音乐教学添置了两台钢琴、二胡、大鼓小鼓、合唱服等;为体育购置了组合器械、两付篮球架、一台乒乓球案子、160个秋、台球案子、足球服、跑步机等;为美术又增添了画箱、画架、画板、投影灯等。

四、艺体教育高考硕果累累

音、体、美教学突破性的改革,促进了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年高考升学率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这几年艺体特长生录取率达到60%以上。

①音乐生宋杨在东北师大招生考试中,力挫群雄,在1500名考生中考 取第一名;音乐生施杨在黑龙江省术科联考中,夺取了第一名……。

②美术生郑文斌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印刷学院录取;吴迪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林业大学录取……。

③体育生周昊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体育学院;张博、张东威考上了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现在省内外知名院校,绝大部分都有60中的这座普通高中学子.并且,60中进行特色办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是被社会认可的。

农村中学音乐特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6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特长教育被提上了教学日程,但是当前农村中学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导致了音乐特长生音乐素质不够完善、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局面。解决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特长生的培养问题,对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音乐特长;教育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在音乐特长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音乐特长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就出现了音乐特长生不断增长的局面。各级各类学校对艺术生的需求在日益增长,音乐特长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正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繁荣的表现。

但是,冷静思考起来,形势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有的学校把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升学率”的一种手段,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对音乐特长学习有曲解,学习音乐艺术的纯正动机被无数非艺术的目的所笼罩,致使特长生文化素质底蕴普遍较低,内在音乐素质不够完善。

一、环境对特长生教育培养的不利影响

领导不重视、师资缺乏、设备落后。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学把音乐课当作副科,甚至杂课。有的学校没有配备专职音乐教师,有条件好一些的学校虽然有专职教师,但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不给配备专业的音教设备。在没有钢琴、没有音响、没有专业练习的琴房,怎么能教出专业的特长学生来呢?这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造成音乐特长教育工作开展困难,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重视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成为学校的“香饽饽”,教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文化学科的好坏成了评定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造成许多稍加培养就可以成为艺术生的好苗子被埋没。有的观念不正,误认为只有文化学科不好者才能学音乐,成绩好的学生不会学音乐。这是一种悲哀,扼杀音乐人才的悲哀。我们应该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通过音乐教师们的努力,不断完善素质教育体制,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二、对音乐特长学习的曲解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普通高校对音乐特长生的优惠政策和少数艺术家的猛然致富,致使家长们对培养子女学习音乐产生了这样的心态:一是增加子女升学几率;二是作为一种挣钱手段。而学校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基地,往往想通过参加一些文艺演出(教师节晚会、六一庆祝晚会、元旦联欢会等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期能在同类学校之间崭露头角;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招聘几个音乐教师选择培养一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却忽视整体音乐教育,这都违背了新教改中全面素质教育的初衷。

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观念的不正确,只能靠现有专业教师的抛砖引玉。新课程改革以来,现代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较好,师资配备相对齐全,可是特长生的学习观念很差。音乐特长生,大都是到了初二或高二的学习阶段才参加音乐的培训和学习。相对市区一些从小就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科班学生而言,他(她)们系统学习的时间较晚也较少,而对于音乐特长生所学的课程更是一无所知。我在中学任教的这几年,一直从事着音乐特长生的辅导与培训工作。而每次在给学生上课时,也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曾在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让我在一边执教的同时一边寻找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学习中的兴趣提升

很多学生都爱做“明星梦”“升学梦”,学生自身缺乏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兴趣、情感、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位,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把“明星梦”“升学梦”变成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专长不断引导学生向前发展。

(二)量的积累

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时间较晚,参加考试时只会一两首歌曲或乐曲,量的积累很少。试问: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哪有质的突破?声乐应选择适当的示范性的歌唱录音带,布置一星期一首,同时结合、对照歌谱,一星期内把这首歌从谱到词都学会,这样,既学会了歌也学唱了谱,才能达到练习试唱的目的。器乐舞蹈也是如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量多的作品,不断鉴赏各种类型的作品,才能在最后阶段选出合适自己的考试曲目。

以上几点,是针对个人在教学辅导音乐特长生中所发现问题的一些思考,对于音乐特长教育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希望能与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洛秦.小提琴艺术全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特长教育 篇7

一、课上, 恰当地穿插数学史事、理性的小品文, 精美的散文, 以调节紧张的气氛, 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

要想学好一门课, 首先就得让学生对这门课有总体认识, 让他们了解进而喜欢它。譬如在讲授“平面解析几何”时, 第一节课我就采用讲故事的形式, 让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产生、发展过程, 带领他们一同认识了解析几何的创始人-迪卡尔, 并举了大量实例, 让学生看到解析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由于这节课内容比较少, 我就针对部分学生对数学有种抵触心理的现况, 给他们读了一篇演讲稿《数学的光彩》。在演讲中以数学的三大特点为主线, 展现数学的光彩, 引导同学们作了一次愉快的数学旅行。一堂课下来, 同学们认清了数学, 有了航向, 学习劲头倍增。

高中教师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让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太难了!结合这个事实, 我就挑选了沉闷难耐的一堂课, 其间穿插读了一篇《“课堂发言敢死队”宣言》。其文语言幽默诙谐, 因此, 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之间领悟到积极发言的种种好处, 以及“沉默啊, 沉默”的种种弊端。自此以后, 同学们上课举手发言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二、抓住班会课时间, 借助于演讲的威力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

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 它照耀我们成材, 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而有些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面对自己可怜的分数, 常常觉得低人一等, 内心渐渐地失去了自信, 自卑心越来越强。因此在一节班会课上, 我给学生们做了次演讲《你, 与众不同》。告诉同学们:“不要总是用别人的眼睛看待尚不起眼的自己, 用你的明亮的、发展的目光远望未来, 为你的明天大胆预言, 用最终的成功惊醒旁人的忽略。”如此,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 树立信心, 争取进步。有一次大考班级成绩不甚理想, 因此我就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 与他们一起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以《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一文作为结束。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 让学生明白:做事要有毅力、要有勇气、要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要具有事事乐观的良好心境。通过学生的日记以及他们日后的行动反馈出来的信息足以表明:采用朗诵、演讲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将枯燥的说教融于优美的散文、振奋人心的演讲、发人深省的小品文之中, 更能打动学生的心, 也更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三、对个别较特殊的学生, 通过书信形式向其介绍一、两篇文章, 鼓励他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我班有个学生自以为是, 傲气十足, 对他人要求十分苛刻, 可对自己的错误却视而不见。为了不损伤其自尊心, 我就通过书信的形式, 向他介绍了一篇小品文《打球哲学》, 让他自己意识到:“我们和家人、朋友、同事互相影响, 就像在人生舞台上打球一样。好球能增进基于爱情、尊敬和谅解的关系;打了坏球, 就会败坏我们的关系, 那就需要和解。我们一定要想到不时会打坏球, 不要苟责自己, 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打出好球。当然, 我们也要让别人打六个坏球。下次, 如果有人向我们打一个坏球, 我们应该有容人的雅量, 认为那是他的‘六个坏球’中的一个。”同时,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一般说来, 如果经常重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若利用一个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 则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譬如, 我在找学生谈话, 希望他能跳出个人的小圈子, 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关注集体形象时, 就引用了一个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考问他的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很长的时间, 回答不出, 佛祖微笑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中去。”学生很明白:一滴水是渺小的, 微不足道的, 只有让它汇入到浩瀚的湖海里, 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再向学生指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就是水滴和大海的关系。如此来处理学生的缺点、错误, 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又能让其从故事中得到启迪, 从愉快中悟出道理, 因此有较强的感染力, 学生很乐于接受。

四、对于突发事件、特殊场合, 适时地采用诗歌、散文, 抒怀表意, 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次, 我班在篮球赛中败北了, 当天晚上学生情绪十分低落, 甚至有些女生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对此, 我什么也没说, 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写下了首小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写完, 我又说:“有的同学在日记中说我是‘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 那么是什么使我能够始终微笑呢?看了黑板上的这首小诗, 你们大概就会明白其中的一、二。”此时, 我清楚地看到、很高兴地看见, 许多同学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在元旦联欢晚会上, 我又借此机会, 抒发了一下自己对学生的美好祝愿:“祝福你们有山一般高的志向/祝福你们有星星一般迷人的向往/祝福你们的憧憬彩霞般迷人/祝福你们的生活美酒一般芳香/祝福你们的意志岩石般坚强/祝福你们的追求嫩竹般枝节向上/祝福你们有春光一样美好的明天/祝福你们有蓝天一般的远大理想。”

特长教育 篇8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心理素质,学生行为

和谐教育的要求, 归根结底, 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那么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原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 这一动力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从来就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落后向先进的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 更不用说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人都具有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的基本意识。由此可见, 美育教育当然是和谐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而音乐教学则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长, 不能不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在这里所阐述的, 就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感受到的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对学生行为培养的影响, 当然也就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一、音乐课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每一位音乐课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 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比起其它科目的组织教学省时、省心、省力得多。不论是高年级的学生, 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不论是平日表现好的学生, 还是表现差的学生;不论是智力强的学生, 还是智力弱的学生, 一旦上音乐课, 便都会情绪高涨, 精力集中, 无须你怎样强调, 怎样要求, 都那么全神贯注。没有打瞌睡的, 也没有做其它作业的, 即使偶尔出现个做小动作, 比如说话, 指戳别人, 也无需你费心劳神地去管理, 因为这些现象瞬间即逝, 他们很快就归于平静, 专心致志地学歌了———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一些智力较差的学生, 让他背一篇百字的短文, 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 费了很大的劲也背不下来。而一首百余字的歌曲, 只需一节课的实践, 就能轻轻松松地唱下来, 即使是智障生也不例外;同样, 背诵下来的一篇百余字的短文, 如果不复习, 十几个小时就会遗忘;一首百余字的诗歌背诵下来, 如果不常吟, 用不了十天八天也就忘了。而学会了一首百余字的歌曲, 遗忘周期可能就是诗歌的十倍、二十倍, 是文章的百倍之外———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音乐是美的, 说明了学生对美的追求是迫切的, 它是不分男女老幼, 不分智力强弱的。这也说明音乐课教学比其它科目的教学有着更强的吸引力, 是它的美才使它有了这样特殊的魅力。我们可以看一看现代教育的结果:我国几十年的现代教育, 真正培养出的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有多少?可能是凤毛麟角, 微乎其微, 而名声高扬的音乐家, 特别是歌唱家却是铺天盖地, 多如繁星了。因此, 人们一说起明星, 就会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唱歌的、演剧的, 其它领域的名人在人们的脑海里似乎就少之又少了。

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换个说法, 就是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而好的思想品质则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和核心, 少年儿童在各个方面正处在发育阶段, 心理素质的形成同其它各方面的发育同样具有可塑造性强、相对不够稳定的特点, 后天教育十分重要。既然音乐是学生普遍喜爱, 并乐于接受的美, 那么, 音乐课教学就是美的思想、美的概念、美的意识的良好载体,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音乐课教学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 因为音乐美的特殊魅力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在对美的享受中自觉接受了另一种美的教育。现行音乐教材中的大量歌曲, 取材广泛、内容健康、形式活泼, 有的歌颂党, 歌颂祖国, 歌颂社会主义建设, 有的是赞美家乡, 赞美新生活, 赞美新风尚……通过这些歌曲的学唱, 学生无疑更加爱党、爱国、爱科学、爱家乡、爱生活, 崇尚进步、崇尚美好的教育。因此, 可以说, 美的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会一首好歌, 就等于上好了一堂思想教育课。甚至可以说, 音乐课教育比空口说教、死记硬背更容易接受, 更有力量, 更能发挥教育人的作用。一曲《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整整规范了我们两三代人的言行, 并使我们洞悉了毛泽东领导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彻底胜利的真谛;而《小学生守则》制定了若干年了, 年年学、期期学, 有几个学生能真正背下来, 并以此为尺度, 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呢?

音乐课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 我们的音乐课教学不要为了单纯的任务, 为教歌而教歌, 而要在把握音乐美的同时, 充分显示出歌曲的思想内容, 使学生既受到美的熏陶, 又接受美的教育, 从而最大限度刺激学生的思想感受, 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音乐课教学对学生行为培养的影响

行为是心理的表象。行为受心理素质、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支配。因而, 音乐课教学既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的优化、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 那么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行为培养亦有深刻影响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了。有多少革命先烈高唱《国际歌》大踏步走上刑场, 面对敌人的屠刀和枪口大义凛然, 慷慨就义, 面对死亡他们能够从容不迫, 视死如归, 除了他们本身具有的坚强的革命意志之外, 不能不说《国际歌》也给他们以一定的精神力量。“歌声飘过六十年”, 那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旋律使一代又一代人踏着时代的节拍, 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中去。试想, 倘若某一先烈是背诵着一篇马列文章走上刑场或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 其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当然这是比较特殊的事例。好的音乐作品, 好的歌曲可以使人直接吸取其中的营养, 并表现于人的行为活动中。其实, 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行为培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是复杂而又多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在教学实践中, 我最突出的感受是:音乐课教学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因为音乐课教学既是教学美, 又是创造美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懂得: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是把歌唱好, 而一个集体要唱好歌则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 如整齐和谐为美, 字正腔圆为美, 始终如一为美, 集体美是每一个个体美的组合。一个大集体唱一首歌唱得很好, 能创造出一个美的氛围。但其中只要一个唱走了调, 或是唱错了词, 那么, 这个美的氛围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这会使每一个用心打造这个美的人感到惋惜, 甚至愤慨。当然谁也不会愿意充当这个美的“破坏者”的角色。所以说音乐课教学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潜移默化的。这种集体观念能不断地辐射于其它各个方面, 学习、劳动、卫生、团结、纪律等各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因为每一个方面的“美”都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每一个方面的美都是每一个个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多年来的教学生涯, 使我深深体会到音乐课教学使我所担任的班级从来就是班风正、学风浓, 学生听指挥、守纪律, 学习、劳动、卫生、团结等各方面都在优秀之列。即使那些出了名的调皮鬼到了我的班里, 用不了很长时间, 就会变得“遵纪守法”、“一身正气”了。

总之, 音乐课教学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充分重视音乐课教学, 努力发挥音乐课教学的优势, 为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注活力。

参考文献

[1]葛礼.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2]金越群.论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浙江教学科学.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36.

特长教育 篇9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应试教育下, 学校、教师, 乃至整个社会环境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导致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难以提升自信心,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成为了“过街老鼠般”的后进生。不少后进生为了获得升入高校的机会, 开始走上了专业的体育训练的道路上, 并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 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绩。还有部分后进生, 本身就对体育项目感兴趣, 本身就擅长某一类体育项目。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该如何转化这些体育特长的后进生呢?首先, 教师应该对班级内的体育特长后进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 了解他们的真实状态和真实需求, 了解他们不喜欢学习, 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的真正原因, 同时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关心和爱护他们, 帮助他们分析出不爱学习的原因, 根据不同的原因,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秉承一视同仁的原则, 从生活上关心后进生, 从学习上关心后进生, 给与后进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以自身的实际经验或者相关阅历, 或者以某个知名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来告诫自己的学生, 不仅应该练好体育项目, 同时还应该学好文化课, 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二、树立学习信心, 鼓励学生自身积极上进

相信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了解, 即使都是体育特长生, 有的同学本身就特别上进, 训练积极;而有的学生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训练不够用心, 需要教师千叮咛万嘱咐,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不管任何事情要想做好, 自己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 所以不管是搞体育还是学习, 首先需要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凡是最怕“认真”二字, 只要他们鼓起劲努力, 学习一定可以跟得上。针对很多体育特长生课堂学习时间较少, 体育训练时间较长, 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教育进行调整, 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 帮助他们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强化与总结, 研究他们点滴积累的进步艺术。

(一) 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体育特长生大都比较团结一心, 他们一组人里面总有一两个学习比较好, 让他们通过身边的人, 树立榜样, 只要今天进步一点点, 明天我就赶上他。由于他们成绩相对弱一些, 可提升空间非常大, 给他们树立一些身边的小伙伴当榜样, 一点一点不停追赶, 时间久了进步就会非常大。看到别的小伙伴都进步, 剩下的人也就开始努力, 只要老师善于引导, 给他们前进的路上树立几个小标杆, 到达终点必然加速。榜样的力量对于后进生有着重要作用, 当他们看到和自己能力水平相近、年龄相当的同学在经过努力以后获得成功, 对其自我肯定感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 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后进生的信心, 愿意相信自身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

(二) 建立起学生的感恩心

很多学校一开始并没有体育生, 大家都是在一个环境里, 共同的通过学习来一步一步完成学业, 但是到了高中以后, 有的同学发觉自己学习越来越吃力, 可是又不想放弃大学梦, 于是他们在父母或者自己深思熟虑之后打算通过体育学习来改变命运, 可见他们本身都是积极勇敢的。老师可以利用他们对父母无私付出的感恩之心, 激励他们积极上进。让他们换位思考, 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育子女的诸多不易, 感恩父母, 回报社会, 进而积极上进。

(三)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到了高中之后, 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思想和意识, 很多道理讲通之后, 他们自己就会默默努力, 不需要老师每天耳提面命, 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制力, 每天唠叨的结果就是会让学生厌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帮助他们建立起以“好好学习”为荣的思想意识之后, 及时鼓励他们,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教师在对学生情况耐心了解之后,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自身没有目标, 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有的学生孝顺父母, 就可以利用他们的感恩心加以督促;有的学生不善言谈, 可以跟他们敞开心扉认真交流之后, 打开他们的心门, 尊重他们的心声。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每次都给学生一点鼓励, 帮助学生不断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步一步慢慢长大的, 教师教育特长生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和尊重, 不要因为他们某一方面太优秀而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教育, 防止孩子以后受到短板效应的影响。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不断提升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很多体育特长的后进生而言, 他们在学习上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他们对学习没有太多的兴趣, 除自身的原因外, 还在于长时间体育训练的他们, 对于较为晦涩难懂的课业, 兴趣不高, 接入点较难。因此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为了充分提升体育特长后进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师应该注重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不断创设教学环境,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教学, 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针对体育特长后进生,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等, 通过将课程与体育项目的有机结合来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解语文课程时, 可以将语文课程中的学习重点, 植入到某些体育运动画面或者影像视频中, 体育特长后进生对于这些熟悉的画面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从而使得他们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科学的学习。

(二) 采用小组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将班级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成若干的小组。在选拔小组长时, 可以适当的让体育特长后进生牵头, 以此来激发他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很多体育特长后进生而言, 他们在团队训练中, 责任意识较为浓烈, 使命感较强, 选拔他们为小组长或组内重要成员, 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信任, 从而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如部分教师将体育特长后进生选拔为学习干部,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三) 重视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古语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 还能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而体育生在这方面恰恰相反不愿学习也不会学习, 完全处于盲目的学习状态中。当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 体育开始对学习发生兴趣, 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进行重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教给他们一些记忆的窍门, 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并融汇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四) 成功是促进体育生转化的催化剂

由于体育生在学习方面不及优生, 很难体会到优生在成功时的喜悦心情。这就要有意识的创造机会, 让体育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如在课堂上提问, 体育生能回答的, 应尽量把机会给予他们。若答不上, 应尽量耐心启发。又如作业中若有意外的解题思路, 虽不成熟甚或是错误的, 也应及时做出赞赏, 并鼓励他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获得成功。从而体会到获得成功产生的喜悦心情。长期如此, 体育生会逐步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成绩。

四、多肯定后进生, 善于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对于很多体育特长后进生而言, 他们因为有着自己特有的擅长项目, 自尊心比较强。在素质教育下, 为了充分地调动体育特长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多给与后进生更多的肯定, 善于激发和鼓励他们。他们之所以在体育项目中表现突出, 主要在于教练员善于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 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基础上, 维护他们的自信。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要更好地转化体育特长后进生, 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肯定,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在公开场合鼓励后进生。如点名表扬某同学在市内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教师还应该因势利导, 以鼓励的口吻来评价他们。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庆祝某某同学在体育比赛中刚毅顽强, 为我们班级取得的荣誉, 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发扬刻苦的精神……”通过这样一种方式, 既能够鼓励后进生, 同时还能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此外, 教师还应该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善于肯定后进生, 多鼓励他们, 发动全班同学共同养成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习惯是需要靠长久的努力才可以养成的生活方式, 体育特长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得人有更多的精力和毅力去完成更繁重的任务。培养后进生的自我肯定感, 首先可以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制订一些计划, 并请班级学生干部帮忙进行鼓励和督促以保证他们顺心按时完成。经过长期的培养, 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自觉地做到这些需要长期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而这种状态一旦自觉形成, 便不需要外界的督促。也就是当某种活动成为一种近乎潜意识的行为时, 也就自然养成了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他们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培养起全班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 对他们走入社会也帮助巨大。

五、总结

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手段来转化体育特长后进生, 关心爱护后进生, 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和提升后进生的自信心, 丰富教学手段, 不断提升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打开师生沟通的心门。然后, 通过榜样力量、建立同理心、增强自信心等方式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第三, 通过多媒体技术、小组学习、知识归纳总结、表扬鼓励等方式建立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 再利用他们身上体育方面的闪光点, 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劝勉, 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发动全班同学互帮互助, 帮助体育特长生像优等生迈进。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激励运动员要继续不断地参加运动、努力求进步与追求自我的突破, 同样, 在学习方面体育特长生在老师与同学的爱与鼓励之下, 坚持不懈一定也能够更好更优。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拓展下, 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逐步贯彻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整体平衡和健全, 素质教育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基准, 素质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追随应试教育。在素质教育下, 体育特长的后进生虽然难以在学习上有较大的进步, 但在不断凸显他们的重要性的前提下, 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对于促进体育特长后进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特长,后进生

参考文献

[1]刘俊华.浅谈如何转化体育后进生[J].体育时空, 2013.

[2]商涛.浅谈如何转化体育差生[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02) .

特长教育 篇10

关键词:科技教育,困境,对策

1 一次特长调查引发的思考

2009年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七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武昌区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武昌区绿色学校”、“武昌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获得“武昌区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团体总分中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获得全国、省、市、区各级科技赛事奖项400多项,应该说校园科技活动特色十分明显。

2009年12月,为了解学生的特长以制定校园科技活动方案,我对全校七、八年级1246学生参加的各类培训及个人特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

结果显示:参加语、数、外培训的学生占总数的68.37%,而对学生综合素质有极大提高的特长培训仅占10.43%。进一步的调查得知,特长培训最多的为钢琴、小提琴等音乐类。其次为绘画类,还有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类,而参加科技类校外培训的学生几乎没有,有则为本校科技兴趣小组的成员参加的校内课余训练。

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

从学生的兴趣选择看,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应试教育的学业培训与学生终生发展的特长培训差别这么大?为什么选择文体类的培训与科技培训也有差别?这反映了社会、学生的一种畸形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说明科技教育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凝聚青少年的心。

痛感此景,笔者欲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学科技教育中存在的困境进行罗列并提出一些对策。

2 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困境1、“科技课”与“劳技课”

科技课取代了以前的劳技课,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多的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一系列的变化,但部分科技教师仍然“穿新鞋走老路”。那么,“科技课”与“劳技课”的区别是什么?“两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劳技课侧重技术,科技课侧重科技原理的探索、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方法的掌握,用科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动手。两课都是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不同于课外活动,有着完整的课程计划。”武汉市教科院专家徐宜汉形象地说,“劳技课是学生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而科技课上,学生可以运用科学原理‘改装葫芦’。”

对策:将科技课纳入课程体系,不再等同于以往的劳技课、兴趣活动,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的教师应:

(1)加强学习,明确科技教育的内容范围和目标定位。科技教育的内容范围可涉及科技领域里的一切活动,目标应定位在向学生渗透科学意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以及发展相应的能力等方面,而不是放在知识技能和原理的传授上。

(2)改变观念,促进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科技活动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不能完成于成功的活动结果,而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大胆尝试,用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现科学真相、发现科学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3)加强研讨,提高教师个人的科研水平,继而提高团队的科技素质。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科技素质是开展好科技教育的保证。学校要抓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备课组要勤教研,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教师个人要促学习,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

困境2、“副课中的副课”

长期以来,由于科技专职教师较少,兼职老师居多,科技课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科技课老师的待遇、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科技课成为“副课中的副课”,很多老师不愿意上科技课,即使上课也难有激情。

对策:科技教师心态要平和,在思想上要认识到科技课程是国家的规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地位一样,也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尽管目前社会及学校存在偏见,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科技教师如果意识到通过科技课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能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树立了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那么内心也就欣慰了。

困境3、师资不足,一将难求

中学开展科技教育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我校曾想开设科技创新与科技发明课程,但一直缺乏相关的优秀教师,难以满足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要求,此事被搁置下来,校长一直引为遗憾。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各地都存在教师资源缺乏的状况,“以北京市为例,1996年,全市直接从事科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仅有200多人,而且其中50%的人已接近退休年龄。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师资不足直接导致课外科技活动被长期冷落,各地曾活跃一时的各种科技活动,如气象观测站、小天文台、航模组、地震观测台、温室栽培、生物实验基地等多已销声匿迹了。”

对策: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许多课程改革的流产都是缘于课程实施中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师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明天”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的同时,要建立合适的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开办培训班、进修、各级研讨会等,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与探讨的机会,积极推广有借鉴价值的案例,以尽快培养能胜任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

困境4、小制作、大成本

与其他学科不同,科技教育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制作相关的模型或完成某种任务,所以,科技活动必须倚重各种各样的模型器具。但目前有些模型的器具价格偏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学校也不堪重负,经常出现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只能少数让学生动手,多数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科技器材成本不一,小到几元,大至几十,一些需要运用电脑软件的器具则需两三百元。由于投入成本过大,导致一些资金紧张的学校、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望而却步。

对策:(1)科技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材料改进或替换,寻找生活中的常用物代替价格较高的成品;(2)学校添置一些能循环使用的工具、器材,学生仅承担一些损耗品的费用,减轻学生负担;(3)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应尽量选择利用现有材料可完成的项目。

困境5、学钢琴?搞航模?

在国外,动手创新能力很受重视,目前,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缺乏科技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以及学校教育中的"应试"倾向,滋生和加剧了广大家长对科技教育的淡漠和抵制。有不少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科技活动,限制孩子阅读科普书籍,不关心孩子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尽管部分家长认为科技教育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好处,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却不多见。家长更乐意送孩子学数学、外语、钢琴,或在竞赛中获奖,或考个艺术等级证书。这些的作用显而易见,在“小升初”中是一个砝码,而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虽说是一个能力证明,但“小升初”、中考、高考对此都没有优录。

对策:(1)加大舆论正面引导,建立社会科技教育的氛围。家长多鼓励,媒体也要发动舆论支持。(2)学生搞发明,不仅要靠兴趣,还需要知识、智慧,需要吃苦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少一点功利心,不要把目光只盯在中高考上。(3)建议在高校招生改革中,多给科技能力突出的孩子一些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对科技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

困境6、应试指挥棒、科技替补席

中学科技教师普遍感到升学指挥棒的作用太大,与考试成绩无关的活动难以真正开展。教室被挤占,由于招生人数增加,为避免出现“大班额”现象,一些学校不得不把各类功能教室利用起来,改造为课室;课时无法落实,特别是临近考试,学校正常的科技活动已暂停,让位给语数外等主科,科技活动室也改成教室。从这点看来,科技教育只是一个尴尬的“替补选手”。

对策:(1)考试改革制度。虽说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高中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一线曙光,“学分制”、“通用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开设都可以提高学生科技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期待高中课改这一新的“指挥棒”,能给科技教育带来新的契机。(2)学校要认识到科技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引导学生动手发明创造,这对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攻关意识、创新意识、动手意识等都有好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开展这些活动的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要强于其他学校。

3 结束语

教育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基于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责任,我们教师以及全社会都应携起手来,共同解决科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进科技教育质量,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邓建国.西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6(7).

[2]黄敏.刍议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少创委.课程教学,2008-12-24.

[3]周健明.中小学科技教育落后的原因和对策[J].河南教育,1999(5).

特长教育 篇11

关键词 中小学 艺术教育 钢琴特长教育 问题对策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作为社会化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钢琴演奏能力的艺术人才。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制约着钢琴特长教育本身所担负的艺术教育功能特点的体现,出现越来越背离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初衷的现象。同时我们能够以钢琴特长教育为参照,看到社会化艺术教育普及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化艺术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发展特点。

一、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层次中的定位不清晰

艺术教育是美育在艺术门类教育中的体现,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弥补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偏于全而疏于精、偏于欣赏而疏于演奏等问题。但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各级各类钢琴教师大都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走着看,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给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定位呢?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Outlier)这本书中曾经说过,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是指每个人要想较好地掌握某一门类的知识技能,一定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虽然量化到一万小时的说法可能稍显绝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专业的系统训练来说所需时间也应如此。这个一万小时定律不仅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在艺术教育中特别是演奏专业中更是如此。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一个种类,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都需要通过连续十几年日复一日艰苦卓绝的科学训练才能掌握规范的演奏方法、良好的演奏技巧和准确的艺术表现。因此,在艺术教育的层次中,对于那些天赋异禀而且有志于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同学,可以尽早进入专业音乐院校的附小附中进行专业钢琴教育,以及通过及早进行科学而规范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来培养,以期未来能够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

对于普通中小学生来说,持续不断坚持十年每天三小时左右的训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是每天一小时的最低训练量,绝大多数学生也难以保证。因此,我们要抛开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层次以及其所应该担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清晰的定位,从而以此为指导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钢琴教育。

2.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缺乏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的优点是可以因人而异,可以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而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师个体由于专业素质各不相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对于钢琴教学和学生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不一而足,更遑论各级各类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了。

就拿钢琴入门教材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的入门学习之后,由于使用不同的入门教材,其手指弹奏能力、对乐谱的认知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在入门之后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进行以弹奏技巧为主的训练,有的按照各级各类考级教材以考级为目标进行训练。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及在教材中每课内容的选择上,很多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为指导,从来没有研究过每本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每本教材谋篇布局所体现的知识构架,每篇课文所体现的技术要点、音乐要素与重点难点,更不了解在课与课的衔接上教材所体现的技术要点的延续性,等等。

不仅如此,由于艺术类高考的导向性,钢琴教师都是按照音乐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招生时所要求的练习曲、大型乐曲、复调曲、小型乐曲这四种类别的曲目进行训练,最终都要努力达到考取音乐艺术院校所要求的完成好一首大型奏鸣曲、一首复调乐曲、一首练习曲、一首中国或外国小型乐曲的能力,而且我们发现,校外社会音乐考级的内容安排也同高考内容类似,这就更突出了艺术类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因此,由于教师对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所应具有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定位的不清晰,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文化修养、音乐专业素养的差别,出现了不论学生本身具有什么样的音乐天赋和条件,不论学生对于钢琴学习是出于什么样的要求和愿望,不论学生对于钢琴练习可支配时间的长短,一概按照这四项音乐院校考试内容进行训练。就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说,似乎所有的钢琴教师都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取音乐院校,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而且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来说,更是枯燥乏味,苦不堪言,完全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

3.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没有统一的检验和评判标准

我们知道,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考核,以检验教学标准是否达到要求。在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的社会化和一对一的特点,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就成为比较复杂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教学成果的检验只能通过不定时举办的官方或民间的钢琴比赛、每年寒暑假的考级以及学生参加艺术类高考这三个方面实现。这其中,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不能使用钢琴比赛的名次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而艺术类高考由于其对于学琴儿童数量的占比不大,因此也不适用。这样,我们只能通过考级来验证钢琴教学的成果了。

艺术考级的设立,起初就是为了规范艺术教学活动,以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经过十几年的运行,考级活动对于艺术教育的普及以及艺术教育规范化教学的推动已经基本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可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考级机构层出不穷,考级教材自成一体,考级过程宽严不一,所以为人们所诟病。

同时,在考级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曲目类别与音乐院校招生考试类别相同,仅是难易度不同,这样不仅又把学生拖进了以高考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脱离了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且,由于中小学生普遍练琴时间不够充足,造成很多学生每年只练习三四首考级所要求的曲子,以考级通过为目的,产生为考级而考级的恶性循环学习,艺术教育之本完全丧失。正因如此,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认为,“由于考级的功利化倾向和把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了学生的技能和潜能,社会艺术考级和艺术比赛的结果不能作为艺术特长的认定依据”。

4.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

现阶段的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都是由钢琴教师来完成,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强调学生演奏的手型、指法以及乐曲的音高与节奏节拍的准确性,在相继的学习中会给学生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所表达的情绪特点以及必要的呼吸、强弱等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演奏乐曲,而对于学生所应具备的聆听音乐的能力、演唱乐谱的能力则大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教学范畴。

钢琴特长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进行钢琴弹奏的教学,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谱即唱能力、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以及理解音乐所需要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是要在弹奏钢琴的同时进行视唱、听音和乐理的全面综合训练。

音乐是需要耳朵聆听的艺术,因此,只有训练出对音高和节奏敏感的耳朵,才能敏锐地捕捉到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情感起伏和情绪变化,同时,结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聆听中分析出每一首乐曲所使用的调式调性的色彩,以及由于和弦结构差异与排列法不同所产生的张力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仅从感性上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从理论上和理性上也能够了解作曲家表达各种情绪变化所使用的调式与和弦,才能真正深刻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思想,使自己的演奏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中更加升华。而视唱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没有钢琴的时候也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在学习钢琴演奏的时候,内心的歌唱更能够增强学生演奏的歌唱性,而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更是学生独立阅读乐谱时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

二、解决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把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定位为中小学在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业余进行器乐等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行更加具体的美育教育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不是专业艺术教育,而是音乐美育和乐器的普及教育,是学生在学校艺术教育之外对于进一步学习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重要补充。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任务。

2.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

中小学在学校艺术教育之外,组织高校、音乐团体、中小学校、社会音乐爱好者等各层次专家学者,编写一些具有纲领性、指导性的校外艺术学习纲要,并以此为指针,撰写一套权威的从入门到高级阶段的特长生钢琴教材,针对非专业学习的学生,融入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弹唱等课程,课程的编写在兼顾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把中外经典的交响乐、歌剧、舞曲、序曲、组曲、歌曲的主题以钢琴弹奏和弹唱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行既可以兼顾将来音乐艺术院校的升学,又可以进行美育教育的校外钢琴艺术教育。与此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做好对各级各类钢琴教师的专业培训、教材培训和教学教法培训,以比较统一的教学思想和教材进行教学。

3.打造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

针对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没有统一的检验和评判标准的问题,我们要探索、研究一套不以钢琴演奏难度为排序标准,而是以对钢琴音乐美的感受、表现、创造为目标,真正适合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的检验体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检验和评判。当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能抛弃世俗杂念,当对美的感悟得到肯定,当对美的表现得到鼓励,才不失为适合学生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4.加强音乐艺术的综合培养

我们在进行钢琴教学的同时,要以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为己任,在钢琴演奏的教学中按部就班地穿插视唱、听音与乐理的全面音乐素养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把这样的学习当做钢琴演奏的陪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能唱、能听、能弹、能独立阅读乐谱,能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能完全了解、掌握并能表现音乐美的具有全面音乐素养的中小学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要正确定位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层次,抛弃以技术训练为主线、以艺术类高考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明确特长教育所应该担负的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任务,据此特点贯穿适当的基础技术训练和经典音乐作品主题,并按照多样化的演奏要求编写适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要以纲领性的特点统一钢琴教材,并探索以更准确而恰当的检验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在钢琴教学中要贯穿视唱、听音、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培养出能够真正欣赏音乐美、理解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晓鸽,郭莹.教育部:社会考级和艺术竞赛不作艺术特长测评依据[N].京华时报,2015-07-16.

[作者:谈大为(1980-),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

种子“特长生”如何炼就 篇12

为什么要培育品种“特长生”

源头创新拓展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促进源头创新。“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充实农民的‘钱袋子’, 是培育高营养价值果蔬新品种的初衷”, 青岛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黄婷婷说。

农民看重蔬菜水果种子价格低、抗病性好、亩产量高, 市民则看重营养成分高、口感好、外形美观, 既要满足市民的需要, 又要满足农民的诉求, 培育品种“特长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番茄又称西红柿, 因为其品种长期以来一直以进口为主, 所以被称为“洋柿子”。为了去掉这个“洋”字, 黄婷婷和她的团队花费了10余年时间, 通过采集上千个品种的优质基因, 成功培育出高番茄红素品种、红果耐储藏品种、樱桃番茄系列等番茄新品种, 其性状不亚于进口的同类品种, 而种子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5%~10%。

“在我们青岛市农科院番茄培育基地的蔬菜大棚里, 生长着一排排长势喜人、色泽亮丽的番茄, 看似与田间大棚无异的番茄前都会标记着特定的数字, 这是为了显示其不同的品种。目前我们的大棚里有五六十个品种”, 黄婷婷说, “喀秋莎就是我们培育的高番茄红素品种, 每枝挂果约8~12个, 既不多也不少, 到了成熟的季节就会结出鲜亮的果实。”

黄婷婷介绍, “喀秋莎是个不同凡响的番茄品种, 其番茄红素含量可谓傲视群雄。作为自然界中最强的抗氧化剂之一, 番茄红素一直被誉为‘防衰老圣品’, 番茄红素含量因此被消费者当作衡量番茄品质的重要指标, 富含番茄红素的喀秋莎自然抢占了‘上风’, 备受消费者青睐。”

“特长生”是怎么选育出来的

喀秋莎的“特”在于其番茄红素含量高。为了使番茄红素含量从普通西红柿的10 mg/100 g左右提高到现有的16.5 mg/100 g, 黄婷婷和她的番茄课题组付出了很多心血。

“为了培育出高营养价值、高番茄红素的品种, 让西红柿能够聚合优良基因变成‘特长生’, 我们想到了和‘洋种子’联姻的方法”, 黄婷婷介绍说, “在培育过程中, 我们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密切合作, 进行了分子设计育种, 将自然界的突变体基因更好地保留下来, 提高了选育的目的性。”

适合中国的“本土爹”, 加上美国、荷兰、以色列的“洋妈妈”, 强强联合, 就选育出了集“父母”优点于一身, 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混血儿”———喀秋莎, 黄婷婷的比喻十分形象。

然而, 最初的喀秋莎比较“娇贵”, 容易“破相”且“小病缠身”。为了选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超高品质“特长生”, 黄婷婷和其团队不断探索, 杂交、回交、自交……一遍遍尝试, 最终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抗病抗逆鉴定技术及分子标记技术选育优质、抗病育种材料, 培育出了耐储运基因显现, 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叶霉病等多病不侵的“超级番茄”喀秋莎。

“特长生”需要特别对待

番茄树每年可育三茬种, 春节前后育种, 五六月份收获, 是春茬;七八月份培育, 元旦至春节上市, 是秋茬;日光温室育种可以让番茄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青岛越冬, 八九月份育苗, 来年六七月份就可采摘。

“这些‘特长生’对温度要求非常高, 温度要控制在24~25℃, 夏天温度高了要降温, 冬天温度低了就要在每排番茄中间铺上玉米秸秆, 再用大型吹风机加热”, 黄婷婷谈道, “大棚温度要随时调控, 我现在一进大棚不用看温度计就能估计出大致温度。温度均衡, 西红柿长得才水灵, 口味好, 形状也好看。”

上一篇:家庭成员下一篇:羊绒制品消费